化学中毒类(95道问题详解)

化学中毒类(95道问题详解)
化学中毒类(95道问题详解)

化学中毒类复习题

一、单选题

1.现场抢救经呼吸道吸入的急性中毒,首要采取的措施是(E)

A.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B.排出已吸收的毒物

C.使用解毒剂

D.对症治疗E立即脱离现场及急救

2.对快速诊断一氧化碳中毒最具有意义的是( B )

A.意识障碍B.口唇呈樱桃红色 C.头痛、头晕

D.恶心、呕吐 E.四肢无力

3.误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早期现场抢救应尽快(A )

A.催吐

B.应用解磷定C应用阿托品

D.解磷定与阿托品合用

E.静脉注射兰

4.呼吸呈蒜味的毒物是( D )

A.阿托品

B.安定

C.酒糟

D.有机磷农药 E亚硝酸盐

5.引起化学品泄漏的主要因素包括:(D)

A技术因素;B自然因素;C人为因素;D以上均有

6.化学品泄漏的事故责任报告单位(D )

A.发生化学品泄漏的事故单位;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

C.收治事故受害人员的医疗卫生单位和机构;

D.以上均是。

7.小剂量美蓝静脉注射用于哪项抢救 ( C )

A.重金属中毒

B.氰化物中毒

C.亚硝酸盐中毒

D.有机磷中毒

E.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8.亚硝酸盐或大剂量美蓝,硫代硫酸钠疗法用于哪项抢救(A)

A.氰化物中毒

B.亚硝酸盐中毒

C.有机磷中毒

D.酒精中毒

E.重金属中毒

9. 那一项不是窒息性气体?( D )

A. 甲烷、乙烷、乙烯

B. CO、一氧化氮、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

C. 氰化氢、硫化氢

D. 氨气、氯气、光气

10.现场按伤分类可以将患者分成三类,哪一类具有优先救治权?(C)

A. 不管他们获得何种治疗,都有可能存活。

B. 不管他们获得何种治疗,都有可能死亡。

C. 给予即刻救治能够显著改善预后。

D.不管何种类型,按顺序救治。

11.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首选的氧疗是(E )

A.鼻导管吸氧B.呼吸新鲜空气 C.人工呼吸

D.面罩吸氧E.高压氧舱

12.女,20岁。他人发现昏睡不醒,流涎、大汗,呼出气有蒜臭味。脉搏110次/分,瞳孔针尖大小。最可能的诊断是(A )

A.有机磷中毒 B.安眠药中毒C.酮症酸中毒

D.肝性脑病E.一氧化碳中毒

13.女,22岁,就诊前40分钟口服敌百虫400ml,该患者洗胃不宜用(E)

A.清水 B.1:5000高锰酸钾 C.0.9氯化钠溶液

D.5%葡萄糖液 E.2%碳酸氢钠溶液

14急性苯中毒主要损害( A )

A.中枢神经系统B.循环系统C.血液系统

D.泌尿系统E.呼吸系统

15.百草枯中毒确诊依据是那项?( C)

A. 明确的毒物接触史。

B.相对典型的临床表现。

C.毒物标本(血,尿,呕吐物等)检测。

D.实验检查的结果。

E.患者的主诉。

16. 易引起溶血的毒物是(C)

A.黄磷;

B.汞;

C.砷化氢;

D.四乙基铅

17.腹绞痛是何种毒物中毒的特征性表现(A )

A.铅

B.锰

C.汞

D.百草枯

18.重度硫化氢中毒时,如无呼吸抑制发生,那些实验检查变化是错误的的?( D )

A. PaO2无明显异常

B. SaO2无明显异常

C. 硫化血红蛋白增高

D. WBC明显降低

19.哪些场所不产生CO? ( A )

A. 枯井、储菜窖、谷仓、地下坑道、密闭船仓

B. 火灾现场、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的场所

C. 燃机工作又通风不良的场所

D. 高炉煤气泄露的场所

20.关于化学物中毒的特点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C )

A. 化学物中毒是一种全身损害性疾病。

B. 不同的毒物中毒可有不同的靶器管。

C. 凡是多系统、多器管损害就是中毒。

D. 在同一环境中,同时或短时间相继发生的类同综合症,要想到中毒的可能。

21.有霉变干草或腐烂水果样气味气体是(C)

A.甲醇

B.苯

C.光气

D.磷化氢

22. 亚硝酸盐或美蓝,硫代硫酸钠疗法用于哪项抢救(A)

A.氰化物中毒

B.亚硝酸盐中毒

C.有机磷中毒

D.酒精中毒

E.重金属中毒

23. 在急性群体化学品中毒患者的分级管理中,重度中毒患者应当转往哪里?( A )

A. 区域中毒救治基地。

B.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C. 就近医疗机构。

D. 社区医疗机构。

24.砷化氢主要损害(C)

A.中枢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

B.肝脏

C.肾脏

D.心血管

25.车载式或其他能够现场使用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可用于下列哪种类物质的检测:( D )

A金属毒物。

B溶解在水里的固体毒物。

C挥发性小的液体毒物。

D各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

26.以下关于样品采集错误的叙述:(C )

A 采集时应注意要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B 选择合适的采样容器和采样工具。

C 到达现场必须首先进行样品采集,不必了解事件发生的过程和发生地情况以免耽误最佳采样时机。

D 采集的样本量应当足够,满足多次重复检测。

27.环境样品采集当毒物以蒸气态和气溶胶形式共同存在时,应使用下列收集器采样:( A )

A 吸收管。

B 微孔滤膜。

C 浸渍滤料。

D 冲击式吸收管。

28.环境样品采集对于固态和液态有毒物质采样,一般直接用适宜的工具采入有螺丝扣盖子的或无色的容器中,不适宜容器:( B )

A 玻璃容器

B 金属容器。

C 聚乙烯容器。

D 聚四氟乙烯容器。

29.对于固态和液态有毒物质,样品采集后保存温度正确的:( A )

A 4 ℃冷藏保存。

B 20 ℃室温保存。

C 18 ℃阴凉处保存。

D -20 ℃冷冻保存。

30.泄漏环境中氧气体积百分比浓度高于18%,毒物浓度低于IDLH时,需采用(D)

A 便携式氧气呼吸器

B 便携式空气呼吸器

C 长管式空气呼吸器

D 过滤式呼吸防护器

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 进入化学品泄漏现场进行应急处置的各类人员均必须接受过专门的业

务培训和训练。

B 对执行关闭阀门、堵塞泄漏点任务或其他危险作业的人员应使用喷雾或开花水流进行掩护。

C 对小容器泄漏,可将泄漏部位转向上,移至安全区域,然后采取转移物料、钉木楔、注射密封胶等方法处理。

D 对酸性和碱性泄漏物,不能用中和法处理。

3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 进入存在或可能存在易燃易爆物质的场所,不得使用手机和对讲机等。

B 对中毒的人员抢救或引导撤出不考虑风向因素。

C 存在刺激性、腐蚀性毒物的泄漏场所,应根据毒物的理化性质、现场浓度和侵人途径等情况选择相应级别和种类的防护服。

D 穿(佩)戴防护装备前,应认真对防护装备进行安全性能检查,特别是要有专人对呼吸器的压力参数及阀门等进行检查。

33.救护人员进入有毒气体现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 必须有防护措施,注意自身防护

B 系好安全带

C 严禁向环境送风,避免毒物扩散

D 并尽量避免处于下风向

34.应急救治工作主要针对那些人员展开(C)

A泄漏现场周边人群B泄露事故肇事者

C 泄漏现场受害人

D 应急救治人员

35.对泄漏现场周围可能影响人群健康的区域进行那些方面监测(A)

A毒物和健康损害B财产损失C人员伤亡D潜在危害

36.调查泄漏已造成的人群那些危害状况(C)

A财产危害状况B心理危害状况

C健康危害状况D人际关系危害状况

37.预测泄漏毒物对人群可能产生的那些危害(D )

A财产B心理C生产工艺D健康

38.为哪些人员提供医学指导(C)

A 泄漏现场周边人群B企业人员

C现场应急救援人员D上级领导

39. 协助调查泄漏事件的什么原因(B)

A必要原因B发生原因C次要原因D主要原因

二、多选题

1.化学品泄漏及危害的特点有哪些?(ABCD )

A突发性强,污染速度快,影响围大,受害者多;

B持续时间长,有的会对人类环境构成长期潜在危害;

C易造成健康危害和财产损失;

D可能引发社会、政治、国际问题。

2. 属重大突发公共事件(Ⅱ级)的化学品泄漏突发事件是(ABD)

A.伤亡79人且死亡和危重病例9例;

B.跨市(地)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

C. 伤亡100人以上且危重人员多的;事件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请求国家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

D.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

3.下列哪项属于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的职业中毒事件?(BD)

A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B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

C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

D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39人,或死亡5人以下。

4.急性职业中毒发生的原因有哪些?(ABCD)

A设备方面B个体方面C安全管理方面D化学品管理方面

5.急性职业中毒事件中常用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主要有哪些?

(ABCD)

A检气管B比色试纸C气体检测仪D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

6.适用于未知毒物和多种混合毒物存在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为哪一种?(D)

A检气管B比色试纸C气体检测仪D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

7.下列哪些为现场救治常用的特效解毒剂?(ABCD)

A亚硝酸钠B硫代硫酸钠C二巯丙磺钠D乙酰胺

8.阿托品为下列哪种现场救治的特效解毒剂?(C)

A氰化物中毒B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中毒

C有机磷中毒D有机氟中毒

9.化学品泄漏中毒患者的救援原则包括哪些? ( ABCD )

A迅速脱离现场B防止毒物继续吸收

C对症支持治疗D应用特效解毒剂

10.处置化学品泄漏突发事件赶赴现场前一般应准备(ABCD )

A常见毒物快速检测管

B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

C粉尘采样器及滤膜

D大气采样器

11.处置化学品泄漏突发事件携带的的采样用材是(ABCD )

A吸收管

B活性炭管

C硅胶管

D扩散膜

12.处置化学品泄漏突发事件应急人员自身防护用品有(ABCD )

A呼吸防护器

B防护服

C防护手套

D防护鞋。

13.处置化学品泄漏突发事件应携带的调查记录表是(AB)

A中毒个案调查登记表

B调查结果汇总表

C记录表

D参加突发事件处置全体人员登记表

14.处置化学品泄漏突发事件还应携带的记录用具是(ACD )

A照相机

B MP3

C录音机

D摄像机

15.处置化学品泄漏突发事件有条件的携带下列分析仪器(BC)

A分析天平

B傅立叶红外气体分析仪

C便携式气相色谱仪

D便携式气质仪

16.应急人员除携带防护鞋外,还应携带以下自身防护用品(ABD)

A呼吸防护器

B防护服

C安全帽

D防护手套

17.处置化学品泄漏突发事件应注意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是(AC)

A参考书籍

B投影仪

C相关预案

D摄像机

18.毒物泄漏时,需采用便携式氧气呼吸器的情况有(ABC )

A 毒物毒性大

B 浓度高于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的浓度(IDLH)

C 现场氧气体积百分比浓度低于18%

D 环境浓度无法明确

19.在刺激性、腐蚀性毒物的泄漏场所救援时,可选择的防护装备包括

(ABCD )

A 防护服

B 防护眼罩

C 防护面罩

D 防护手套和防护靴

20.现场防护装备的选择可根据毒物的(BCD)

A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B 最高容许浓度

C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D 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的浓度

21.下列说确的是(ABCD )

A应急人员要有监护人,严禁单独行动

B应当详细记录进入、撤出泄漏现场的人员和时间,紧急撤离时应进行点名C条件允许时,在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可用关阀断料、开阀导流、排料泄压、火炬放空、紧急停车等方法和措施来控制泄漏

D泄漏控制时的注意事项,当泄漏无法控制,或已在泄漏处发生了燃烧且无法灭火时,不要贸然进行泄漏控制

22. 氰化物中毒的解毒剂(ABCD )

A.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钠

B.亚甲蓝、

C.4—二甲氨基苯酚

D.硫代硫酸钠

23. 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及预后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BCD )

A.毒物种类;

B.吸人剂量;

C.个体因素;

D.采取的处理措施

24.有机磷农药中毒可吸收的渠道是:(ABCD )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

D粘膜

25.下列哪些属于化学性窒息气体(ACD)

A.一氧化氮

B.硝基苯

C.氰化物

D.硫化氢

26.刺激性气体毒作用特点(ACD)

A.以局部(眼、呼吸道粘膜及皮肤)损害为主

B.刺激作用过强时引起喉头水肿、肺水肿以及全身反应。

C.病变程度取决于吸入刺激气体的浓度和持续时间;

D.病变部位与其水溶性有关。

27.易引起迟发性肺水肿的毒物有(ABD )

A氨B二氧化氮C盐酸D光气

28.毒物接触证据应从哪几个方面取得?( ABCD )

A. 毒物接触史

B.现场调查

C.可疑致病物

D.生物标志物

E. 血生化改变

29.毒物与中毒性疾病存在因果关系的证据主要有?( ABC )

A. 毒物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和规律相符。

B. 临床表现与毒物的毒作用相符。

C. 病情的严重程度与估计吸收毒物的剂量一致。

D.血象改变

30.百草枯中毒的治疗原则是:(ABCDE )

A.至今尚无公认的特效解毒药,治疗仍以综合支持治疗为主。

B.早、快、彻底的胃肠道净化。

C.及早的进行血液净化。

D.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相关药物。

E.合理进行氧疗。

31.从下列哪些方面发现中毒的病因线索( ABCDE)

A. 从临床表现上发现线索。

B. 通过事件现场调查发现线索。

C. 从人群发病率的明显差异中发现线索。

D. 从接触人群的一致性变化发现线索。

E. 从干预效果及实验室检测中发现线索。

32.化学品泄漏事故初始评价包括(ACD )

A.判断事故的泄漏物质,波及围,危害扩展的可能性,人员伤亡情况;

B.判定是否停产;

C.决定是否需外援救助;

D.判断进入现场应进行的防护等级等

33. 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应急处置中的重要措施(ABCDE )

A.疏散与隔离

B.切断电源并消除火源

C.保护应急人员

D.采取有效方法和措施来控制泄漏

E.调查报告

34.应急响应的终止条件(ACD )

A.事件源已经消除,中毒现场环境中有害物质浓度低于最高容许浓度。

B.中毒患者均康复出院

C.末例中毒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D.中毒现场环境中有害物质浓度低于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35. 应急响应的终止程序(BC )

A.由事件响应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中毒事件进行评估,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

B.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宣布

C.向上一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D.向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36.急性职业中毒的特点( ABC )

A.病因明确B.群体发病

C.有一定的靶器官且存在剂量一效应关系D.预后较好

37.急性中毒事故医疗救援原则(ABCD )

A.首要措施是迅速脱离危险现场

B.强调对症支持治疗

C.及时清除污染,防继续吸收;

D.关键是特效解毒剂的应用。

38.哪些金属氧化物烟雾可引起金属烟热:(ACD )

A锌B铅C铜D锑

39.下列属于损肝毒物有(ABCD)

A.黄磷

B.锌

C.四氯化碳

D.锰

40.对皮肤有腐蚀刺激作用的毒物有:(ACD )

A.重铬酸盐

B.四乙基铅

C.黄磷

D.苯酚

41.可引起电击样死亡的毒物有(AB)

A.硫化氢

B.氰化氢

C.二氧化氮

D.光气

42.四氯化碳可引起下列哪些损害(ABC )

A.中枢麻醉

B.肝损伤

C.肾损伤

D.皮肤黏膜刺激

43.有关泄漏物质的检测容叙述正确的:(ABD)

A泄漏物及其泄漏后与其他物质反应所生成的有害物质。

B包括有害物质的种类。

C只包括以气态、液态形式泄漏的有毒化学品

D包括有害物质在空气、水和土壤中的浓度围。

44.有关泄漏物质检测的区域,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包括:(ABCD)

A事故周围居民区。

B事故现场划定的控制区。

C事故可能波及的其他邻近区域。

D应急救援指挥部指定的检测区域。

45.环境样品采集当毒物以气态和蒸气态形式存在时,应使用下列收集器采样:( AC )

A 吸收管。

B 微孔滤膜。

C固体吸附剂管。 D 冲击式吸收管。

46.环境样品采集当毒物以气溶胶形式存在时,应使用下列收集器采样:( BD )

A 注射器或采气袋。B采样夹和冲击式吸收管。

C 固体吸附剂管。

D 微孔滤膜。

47.环境样品采集当毒物存在形式不明时,应使用下列收集器采样:( CD )

A 微孔滤膜。

B 浸渍滤料

C 注射器。

D 采集袋。

48. 采集的生物样品包括:( BC )

A 泄露的液态有毒物质。

B 典型中毒患者的血液。

C 中毒死亡患者的尿液。

D 泄露的固态有毒物质。

49. 泄漏物质现场检测定量测定时,宜以下列限值作为评价依据:(AD )

A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B长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C时间加权平均浓度(PC-TW A)D最高容许浓度(MAC)。

50.有关现场快速检测的叙述正确的有:( ACD )

A 现场快速检测是中毒事件中初步筛选毒物类别的常用手段。

B 现场快速检测方法都可以对现场毒物浓度进行定量或半定量测定。

C准确、便捷的现场快速测定是进行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依据。

D现场快速检测为进一步实验室确定毒物类别指明方向。

51.有关现场快速检测试纸比色法的叙述正确的有:(ABCD )

A 适用于各种状态的有害物质的测定。

B 简便、快速、便于携带。

C 是一种半定量方法。

D 误差较大,干扰因素多,试纸本身易失效。

52.利用气体检测仪可检测的毒物有:(ABCD)

A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B 氯乙烯、肼

C 汞蒸气

D 氨气、氯气。

53.利用检气管法可检测的毒物有:( ABCD )

A 汽油、光气。

B 有机磷农药。

C 汞蒸气。

D 氰化氢、磷化氢。

54.利用试纸比色法可检测的毒物有:( ABCD )

A 氨气、有机磷农药。

B 氢氰酸、硫化氢。

C 乙醛、二氧化氮。

D 汽油、光气。

55.现场检测一般应准备大气采样器及相应采样用材,其中相应采样用材包括:( ABC)

A 50ml或100ml气密式玻璃注射器。

B 硅胶管、活性炭管。

C 吸收管。

D 温湿度计。

56.关于水质速测管法叙述正确的:(ABD )

A 一般是显色反应型。

B 水中有毒物质半定量测定,根据速测管用途确定检测物质。

C 需要721分光光度计比色。

D 属于快速检测方法

化学类答案

化学类答案

1、CO急性中毒应立即吸氧,以缓解机体缺氧、排出毒物 正确 2、CO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后,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 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大,致使血携氧能力下降,同时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却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慢3600倍,且碳氧血红蛋白的存在影响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阻碍了氧的释放,导致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正确 3、Hg、As、Pb等急性中毒会引起牙龈出血、牙齿松动、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等症状。正确 4、Hg中毒会引起失眠、多梦、抑郁、胸闷、心悸、多汗、恶心、牙龈 出血。正确 5、一般将闪点在25°C以下的化学试剂列入易燃化学试剂,它们多是极 易挥发的液体。正确 6、不应用双手同时触及电器,防止触电时电流通过心脏。正确 7、丙酮的爆炸极限是:3%~11%。正确 8、乙烯的爆炸极限是:3.1%~32%。正确 9、乙醚、酒精、丙酮、二硫化碳、苯等有机溶剂易燃,实验室不得存 放过多,切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集聚引起火灾。正确 10、乙醚的爆炸极限是:1.9%~48%。正确 11、使用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实验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安装通风装 置,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大楼和实验室应有“严禁烟火”的警示牌,配置必要的消防、冲淋、洗眼、报警和逃生设施。正确

12、使用强氧化剂时环境温度不宜过高,通风应良好,并不要与有机 物或还原性物质共同使用。正确 13、剧毒品在取出实验使用量后可以不立即存入保险柜。错误 14、半数致死量(LD50)又称为半数致死浓度,是指药物能引起一群 实验动物50%死亡所需的剂量或浓度,用于药物的毒性分级,单位为mg/kg。正确 15、危险物质用惰性溶剂稀释后比较安全,该溶液若洒到布上,待溶 剂蒸发变干后可以再使用。错误 16、可以使用明火(如:电炉、煤气)或没有控温装置的加热设备直 接加热有机溶剂,进行重结晶或溶液浓缩操作。错误 17、可以单独使用剧毒物品。错误 18、可以用烘箱干燥有爆炸危险性的物质。错误 19、因处理废液费用很高,应将无毒无害试剂与有毒有害试剂分开处 理,例如稀HAc、H2SO4、HCL、NaOH、KOH等溶液可进行中和处理。正确 20、在实验室内一切有可能产生毒性蒸气的工作必须在通风橱中进 行,并有良好的排风设备。正确 21、在装置汞的仪器下面应放一搪瓷盘,以免不慎将汞洒在地上。正 确 22、在进行萃取或洗涤操作时,为了防止物质高度浓缩而导致内部压 力过大,产生爆炸,应该注意及时排出产生的气体。正确 23、学生在使用剧毒物品时,必须由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场指

突发化学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1566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突发化学中毒事故现场 处置方案正式样本

突发化学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正 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 现场救援、调查和采样人员在开展工作时首先要 确保个人安全,切忌在毫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现 场,以免发生中毒。进入现场前应该先进行有效的通 风换气。 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救护和转运急性化学中毒患 者时,可穿C级或D级防护服、配戴正压式或携氧式 呼吸器、防护手套(一次性橡胶手套)。现场医疗救 护人员必须二人以上。 调查和采样人员进入有毒化学品生产、储存泄漏

现场调查或采样时,必须穿戴A级防护服,佩戴防毒面具、防护手套(一次性橡胶手套)、眼罩、鞋靴。调查和采样人员必须二人以上。 二、现场调查内容 (一)对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中泄漏事故的调查。 调查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前应首先找到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安全、卫生部门负责人,说明来意,以获得支持和配合。 1.中毒概况调查: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就事件现场控制措施、中毒患者人数统计、检伤及急救处理、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隔离带设置、人员疏散等向现场指挥人员提出建议。 2.现场勘察:勘察内容包括现场环境状况,自然

急性化学物中毒分析及现场救护原则示范文本

急性化学物中毒分析及现场救护原则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急性化学物中毒分析及现场救护原则示 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接触化学物 质的机会和品种日益增加。目前世界市场上可见的化学品 多达200万种,其中至少有6-7万种常见于工农业生产和 人民生活中,新化学物质也以每年近2万种的速度增加大 约有近1千多种要投入市场使用。这样在化学品生产、运 输和使用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可导致化学品有毒有害物逸散 造成人员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有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 要发生200多起较严重的灾害性急性化学物中毒事故,给 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平衡带来极大的 危害。为了有效地防止和消除化学品毒性隐患根源,保护 人员的身体健康,凡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能就地、就便、

及时正确地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即切断毒源、自救互救、就可以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中毒,减轻中毒伤害,为专业防毒救护赢得宝贵时机。 1、造成急性化学物中毒的原因 具有急性毒作用的化学性毒物,在正常生产、正规操作和具有完善的防护设备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发生中毒。急性毒作用的化学物质主要存在于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物(中间体)产品,付产品,也可以来自废弃物、自然分解产物,热解产物以及意外情况下的燃烧产物等。例如,造纸、粘胶纤维制造、制革、制骨胶及有机性物质生活污水处理池中废弃物产生的硫化氢气体;含氰废液与酸性废水相遇时产生的氰化氢气体;磷化铅遇湿自然分解产生的磷化氢气体;四氯化碳等某些卤代烃类气体与明火或灼热金属物体接触时氧化生成的光气;含碳物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硝酸胺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晴纶燃烧时产生

发生人身中毒事故的急救处理(最新版)

( 安全常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发生人身中毒事故的急救处理 (最新版) 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 accidents.

发生人身中毒事故的急救处理(最新版) 发生急性中毒事故,应立即将中毒者及时送医院急救。护送者要向院方提供引起中毒的原因、毒物名称等,如化学物不明,则需带该物料及呕吐物的样品,以供医院及时检测。 如不能立即到达医院时,可采取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处理: 1.吸入中毒者,应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向上风向转移,至空气新鲜处。松开患者衣领和裤带。并注意保暖。 2.化学毒物沾染皮肤时,应迅速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等,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15~30min。头面部受污染时,首先注意眼睛的冲洗。 3.口服中毒者,如为非腐蚀性物质,应立即用催吐方法,使毒物吐出。现场可用自己的中指、食指刺激咽部、压舌根的方法催吐,也可由旁人用羽毛或筷子一端扎上棉花刺激咽部催吐。催吐时尽量

低头、身体向前弯曲,呕吐物不会呛人肺部。误服强酸、强碱,催吐后反而使食道、咽喉再次受到严重损伤,可服牛奶、蛋清等。另外,对失去知觉者,呕吐物会误吸入肺;误喝了石油类物品,易流入肺部引起肺炎。有抽搐、呼吸困难,神态不清或吸气时有吼声者均不能催吐。 对中毒引起呼吸、心跳停者,应进行心肺复苏术,主要的方法有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挤压术。 参加救护者,必须做好个人防护,进入中毒现场必须戴防毒面具或供氧式防毒面具。如时间短,对于水溶性毒物,如常见的氯、氨、硫化氢等,可暂用浸湿的毛巾捂住口鼻等。在抢救病人的同时,应想方设法阻断毒物泄漏处,阻止蔓延扩散。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2018年化学与人类课后答案

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 【单选题】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性能的是( )。 ?A、 ?B、 ?C、 ?D、 我的答案:D 2 【多选题】以下属于指示剂的有( )。 ?A、 ?B、 ?C、 ?D、 我的答案: 3 【多选题】以下属于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的有( )。 ?A、 ?B、 ?C、 ?D、 我的答案: 4 【判断题】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 我的答案:√ 5 【判断题】甲烷的泄露不会引起人的中毒,这是甲烷成为主要要燃气的原因之一。 我的答案:√ 煤气和爆炸极限 1 【多选题】煤气中产生臭味的因素有( )。

?B、 ?C、 ?D、 我的答案: 2 【多选题】发现煤气泄露后正确的做法有( )。 ?A、 ?B、 ?C、 ?D、 我的答案: 3 【判断题】实验室不准有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接触灯。 我的答案:√ 4 【判断题】致死半量是指某生物群体,50%死亡所需的农药剂量,通常以每公斤动物体重的化学物质量来计算。 我的答案:√ 关于广告的问题 1 【单选题】1卡路里等于( )焦耳。 ?A、 ?B、 ?C、 ?D、 我的答案:B 2 【单选题】澳大利亚最早对二恶烷剂量进行限制( )。 ?A、 ?B、 ?C、

我的答案:B 3 【单选题】世上万物既不能自行创生,也不能自行消灭,只能( )。?A、 ?B、 ?C、 ?D、 我的答案:D 4 【判断题】“水变油”的荒唐骗局是上个世纪80年代王洪成表演的。 我的答案:√ 5 【判断题】蒸馏水的有害物质较少。 我的答案:√ 化学与新闻专业的关系 1 【单选题】铹元素的命名是为了纪念伟大科学家( )。 ?A、 ?B、 ?C、 ?D、 我的答案:D 2 【单选题】自来水一般都是用( )消毒。 ?A、 ?B、 ?C、 ?D、 我的答案:C 3

【应急预案】急性化学中毒事件的处理应急预案

急性化学中毒事件的处理应急预案 为了预防和减少化学实验中引发的急性化学中毒事故,提高师生应对急性化学中毒突发性事件的处置能力。依据市公安局、劳动局、化学工业局编印的《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培训教材》,特制定本预案。 一、可能引起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的原因 引起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 危险化学品储藏中发生渗漏、标识模糊不清、稀释过程引发的,演示实验过程和学生实验过程中引发的,违反实验操作规则等原因。 二、预防办法 1、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制定管理和实验操作规则,并配备专人管理,对危险化学品实行专人、专柜、加锁的措施。 2、加强对学生实验课的规范教育。 3、加强实验课前对化学用品、实验设备的检查与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处置程序 一旦发生急性化学中毒事故,应遵循以下程序处理。 1、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向学校报告,学校领导应立即赶到现场,同时在第一时间向教育局有关部门报告。 2、启动应急处[本文来自

(1)做好现场抢救,落实现场抢救人员,减轻中毒程序,防止并发症,争取时间,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2)做好现场疏散工作,控制事故势态的扩大。 (3)及时向上级报告,并做好告知家长工作。 (4)做好家长安抚工作和其他学生及家长思想工作,控制事态,维持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进行,并及时做好随访工作。 3、现场抢救: (1)气体或蒸汽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移到新鲜空气处,松解中毒者颈、胸钮扣和裤带,以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并要注意保暖,毒物污染皮肤时应迅速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等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冲洗时间15--30分钟。 (2)经口中毒者,毒物为非腐蚀性者应立即用催吐的办法,使毒物吐出,现场可压迫舌根催吐。 (3)对于中毒引起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人工呼吸法(口对口呼吸):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托起患者下颚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捏紧患者鼻孔,术者深吸气后,紧对患者的口吹气,然后送开捏鼻的手,如此有节律地、均匀地反复进行,每分钟吹14--16次。吹气压力视患者具体情况而不同。一般刚开始吹气时吹气压力可略大些,频率稍快些。10--20次后逐步将压力减少,维持胸部升起即可。心跳停止者立即做人工复苏胸外挤压。具体方法是患者平仰卧在硬地板或木板床上,抢救者在患者一侧或骑跨在患者身上,面向头部,用双手的掌根以冲击式挤压患者胸骨下端略靠左方,每分钟60--70次。挤压时应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发生肋骨骨折、血气胸等。

化学中毒类(95道答案)

化学中毒类(95道答案)

化学中毒类复习题 一、单选题 1.现场抢救经呼吸道吸入的急性中毒,首要采取的措施是(E) A.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B.排出已吸收的毒物 C.使用解毒剂 D.对症治疗E立即脱离现场及急救 2.对快速诊断一氧化碳中毒最具有意义的是( B ) A.意识障碍B.口唇呈樱桃红色C.头痛、头晕 D.恶心、呕吐E.四肢无力 3.误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早期现场抢救应尽快(A ) A.催吐 B.应用解磷定C应用阿托品 D.解磷定与阿托品合用 E.静脉注射西地兰 4.呼吸呈蒜味的毒物是(D) A.阿托品 B.安定 C.酒糟 D.有机磷农药E亚硝酸盐 5.引起化学品泄漏的主要因素包括:(D) A技术因素;B自然因素;C人为因素;D以上均有 6.化学品泄漏的事故责任报告单位(D ) A.发生化学品泄漏的事故单位;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 C.收治事故受害人员的医疗卫生单位和机构; D.以上均是。 7.小剂量美蓝静脉注射用于哪项抢救( C ) A.重金属中毒 B.氰化物中毒 C.亚硝酸盐中毒 D.有机磷中毒 E.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8.亚硝酸盐或大剂量美蓝,硫代硫酸钠疗法用于哪项抢救(A) A.氰化物中毒 B.亚硝酸盐中毒 C.有机磷中毒 D.酒精中毒 E.重金属中毒 9. 那一项不是窒息性气体?( D ) A. 甲烷、乙烷、乙烯 B. CO、一氧化氮、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 C. 氰化氢、硫化氢 D. 氨气、氯气、光气 10.现场按伤分类可以将患者分成三类,哪一类具有优先救治权?(C) A. 不管他们获得何种治疗,都有可能存活。 B. 不管他们获得何种治疗,都有可能死亡。 C. 给予即刻救治能够显著改善预后。 D.不管何种类型,按顺序救治。 11.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首选的氧疗是(E ) A.鼻导管吸氧B.呼吸新鲜空气C.人工呼吸

化学类答案

1、CO急性中毒应立即吸氧,以缓解机体缺氧、排出毒物 正确 2、CO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后,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 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大,致使血携氧能力下降,同时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却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慢3600倍,且碳氧血红蛋白的存在影响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阻碍了氧的释放,导致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正确 3、Hg、As、Pb等急性中毒会引起牙龈出血、牙齿松动、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等症状。正确 4、Hg中毒会引起失眠、多梦、抑郁、胸闷、心悸、多汗、恶心、牙龈 出血。正确 5、一般将闪点在25°C以下的化学试剂列入易燃化学试剂,它们多是极 易挥发的液体。正确 6、不应用双手同时触及电器,防止触电时电流通过心脏。正确 7、丙酮的爆炸极限是:3%~11%。正确 8、乙烯的爆炸极限是:3.1%~32%。正确 9、乙醚、酒精、丙酮、二硫化碳、苯等有机溶剂易燃,实验室不得存 放过多,切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集聚引起火灾。正确 10、乙醚的爆炸极限是:1.9%~48%。正确 11、使用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实验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安装通风装 置,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大楼和实验室应有“严禁烟火”的警示牌,配置必要的消防、冲淋、洗眼、报警和逃生设施。正确

12、使用强氧化剂时环境温度不宜过高,通风应良好,并不要与有机 物或还原性物质共同使用。正确 13、剧毒品在取出实验使用量后可以不立即存入保险柜。错误 14、半数致死量(LD50)又称为半数致死浓度,是指药物能引起一群实 验动物50%死亡所需的剂量或浓度,用于药物的毒性分级,单位为mg/kg。正确 15、危险物质用惰性溶剂稀释后比较安全,该溶液若洒到布上,待溶 剂蒸发变干后可以再使用。错误 16、可以使用明火(如:电炉、煤气)或没有控温装置的加热设备直 接加热有机溶剂,进行重结晶或溶液浓缩操作。错误 17、可以单独使用剧毒物品。错误 18、可以用烘箱干燥有爆炸危险性的物质。错误 19、因处理废液费用很高,应将无毒无害试剂与有毒有害试剂分开处 理,例如稀HAc、H2SO4、HCL、NaOH、KOH等溶液可进行中和处理。正确 20、在实验室内一切有可能产生毒性蒸气的工作必须在通风橱中进 行,并有良好的排风设备。正确 21、在装置汞的仪器下面应放一搪瓷盘,以免不慎将汞洒在地上。正 确 22、在进行萃取或洗涤操作时,为了防止物质高度浓缩而导致内部压 力过大,产生爆炸,应该注意及时排出产生的气体。正确 23、学生在使用剧毒物品时,必须由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场指

突发性化学中毒事件的识别

编号:AQ-CS-05140 ( 安全常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突发性化学中毒事件的识别 Identification of sudden chemical poisoning

突发性化学中毒事件的识别 备注:安全是指没有受到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 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 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一)突发性化学中毒事件的基本概念 所谓“化学事件”是指大量有害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引起爆炸、燃烧、中毒等后果,并在即刻或较长时期内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或严重污染环境的事件,如石油化工企业进行紧急检修或例行全厂检修时,常可能发生,因在意料之中,多已有所准备,事故可被迅速控制;但有一类“化学事件”系由意外事件或故意破坏引起,常因缺乏准备而造成生命、财产重大损失,此即为“突发性化学事故”,若以中毒为直接后果,则被称为“突发性化学中毒事件”。 (二)突发性化学中毒事件的特点 1.多数是人为因素(生产事故、故意破坏、战争、恐怖活动等)造成,少数为自然灾难(地震、雷电、洪水、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引起;

2.不受气候、地理环境、时间季节影响,可随时、突然发生; 3.受累人数众多,波及范围广泛,临床表现复杂,后果严重; 4.可以防范,但无法预测。 (三)突发化学中毒事件的国内外状况 近年来,各类突发性化学事件不断增加,仅1985-1990年俄罗斯境内所发生的重大化学事件即达240余起;我国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化学事件亦明显增加,煤矿、石油、化工企业泄漏、爆炸、燃烧、中毒等事件层出不穷,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1.国外化学事件案例 (1)1917年12月7日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港“蒙特?布克兰号”爆炸事件是历史上最早记载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事件。当时船上满载TNT、苯等军用物资,因不慎与比利时“伊莫号”商船相撞,引起强烈爆炸,使该地区方圆4公里被夷为平地,死4000人,伤800人,2500人无家可归,市内一所学校550名学童仅7名幸存。事故发生后,当地海运局勇敢地承担了抢救行动,动用火车从波士

学校急性化学中毒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学校急性化学中毒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为了预防和减少化学实验中引发的急性化学中毒事故,提高师生应对急性化学中 毒突发性事件的处置能力。依据市公安局、劳动局、化学工业局编印的《化学危险物 品安全管理培训教材》,特制定本预案。 一、可能引起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的原因 引起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 危险化学品储藏中发生渗漏、标识模糊不清、稀释过程引发的,演示实验过程和 学生实验过程中引发的,违反实验操作规则等原因。 二、预防办法 1、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制定管理和实验操作规则,并配备专人管理,对危险化学品实行专人、专柜、加锁的措施。 2、加强对学生实验课的规范教育。 3、加强实验课前对化学用品、实验设备的检查与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处置程序 一旦发生急性化学中毒事故,应遵循以下程序处理。 1、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向学校报告,学校领导应立即赶到现场,同时在第一时间向教育局有关部门报告。 2、启动应急处理小组: (1)做好现场抢救,落实现场抢救人员,减轻中毒程序,防止并发症,争取时间,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2)做好现场疏散工作,控制事故势态的扩大。 (3)及时向上级报告,并做好告知家长工作。 (4)做好家长安抚工作和其他学生及家长思想工作,控制事态,维持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进行,并及时做好随访工作。 3、现场抢救: (1)气体或蒸汽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移到新鲜空气处,松解中毒者颈、胸钮扣和裤带,以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并要注意保暖,毒物污染皮肤时应迅速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等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冲洗时间15——30分钟。

(2)经口中毒者,毒物为非腐蚀性者应立即用催吐的办法,使毒物吐出,现场可压迫舌根催吐。 (3)对于中毒引起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人工呼吸法(口对口呼吸):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托起患者下颚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捏紧患者鼻孔,术者深吸气后,紧对患者的口吹气,然后送开捏鼻的手,如此有节律地、均匀地反复进行,每分钟吹14——16次。吹气压力视患者具体情况而不同。一般刚开始吹气时吹气压力可略大些,频率稍快些。10——20次后逐步将压力减少,维持胸部升起即可。心跳停止者立即做人工复苏胸外挤压。具体方法是患者平仰卧在硬地板或木板床上,抢救者在患者一侧或骑跨在患者身上,面向头部,用双手的掌根以冲击式挤压患者胸骨下端略靠左方,每分钟60——70次。挤压时应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发生肋骨骨折、血气胸等。 (4)及时送医院急救,给医务人员提供引起中毒的原因,毒物的名称等情况,送医院途中人工呼吸不能中断。黄磷灼伤者转运时创面应湿包。

食物中毒分类

食物中毒分类 按病原物质分类可分为: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据我国近五年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而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饭等。 食物被细菌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禽畜在宰杀前就是病禽、病畜; 2、刀具、砧板及用具不洁,生熟交叉感染; 3、卫生状况差,蚊蝇滋生; 4、食品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物。 并不是人吃了细菌污染的食物就马上会发生食物中毒,细菌污染了食物并在食物上大量繁殖达到可致病的数量或繁殖产生致病的毒素,人吃了这种食物才会发生食物中毒。因此,发生食物中毒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贮存方式不当或在较高温度下存放较长时间。食品中的水分及营养条件使致病菌大量繁殖,如果食前彻底加热,杀死病原菌的话,也不会发生食物中毒。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那么,最后一个重要原因为食前未充分加热,未充分煮熟。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与不同区域人群的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美国多食肉、蛋和糕点,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最多;日本喜食生鱼片,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最多;我国食用畜禽肉、禽蛋类较多,多年来一直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居首位。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始作俑者有沙门茵、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肉毒杆菌、肝炎病毒等。这些细菌、病毒可直接生长在食物当中,也可经过食品操作人员的手或容器,污染其他食物。当人们食用这些被污染过的食物,有害菌所产生的毒素就可引起中毒。每至夏天,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旺盛,食品中的细菌数量较多,加速了其腐败变质;加之人们贪凉,常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食物,所以夏季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二、真菌毒素中毒 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人这种毒性物质发生的中毒,称为真菌性食物中毒。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三、动物性食物中毒

人员中毒抢救处理办法示范文本

人员中毒抢救处理办法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人员中毒抢救处理办法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迅速有效地抢救工作是使中毒者脱离危险的重要环 节;恰当合理的急救措施,是使中毒者保全生命恢复健康 的关键所在。为此制定如下: 一、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若发现有 人中毒,应最快的速度将受害者移出毒区现场,进行应急 处置,迅速通知气防站并送医院急救。 二、在发生多人中毒或有毒气体介质大量泄漏时,全 体参加救护人员必须听从气防站负责人的统一指挥,防止 混乱扩大事故。 三、在事故情况下,救护人员必须佩带好自己的防护 器材,方可进入毒区抢救受害者,在抢救工作中,救护人 员必须时刻注意自己防护器材的情况,若感到身体不舒服

或呼吸困难时,应立即退出毒区,有病者不得参加抢救工作。 四、在进入同时有高温、明火及可燃气体的场所作业时,不能使用氧气呼吸器。 五、进入毒区执行任务时,一般情况下要两人结伴,互相照应,进入危险性较大的毒区,必须两人一组,不许单独进入。 六、进入高浓度氨气、硫化氢等有腐蚀性介质的毒区执行任务时,必须穿戴好专用的防护服装用品。 七、在抢救有骨折发生的中毒时,应特别小心加以保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由高空向下转移患者时,必须用救生带扎好,严防碰撞、摔伤。若不能迅速将患者移出毒区,须给其带上相应的防毒面具。 八、中毒者移出毒区后,应放在空气新鲜、温度适宜的地方,立即解开妨碍呼吸和血液流通的衣物。如衣服被

化学与人类 尔雅慕课 课后答案

2 天然气中主要成分是什么?() A、丁烷 B、丙烷 C、乙烷 D、甲烷 我的答案:D 3 ()研究除碳元素以外的所有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A、生物化学 B、有机化学 C、无机化学 D、物理化学 我的答案:C 4 分析化学是研究()成分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A、原子 B、量子 C、物质 D、电子 我的答案:C 5 甲烷的泄露会引起人的中毒。() 我的答案:x 6 有机化学研究的是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性能。() 我的答案:√ 7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 我的答案:√ 1 煤气中的臭味是因为在其中人为加入了什么?() A、甲醇 B、乙醇 C、乙醚 D、硫醇 我的答案:D 2 在常温常压下,氢会呈现什么状态?() A、固态 B、气态 C、液态 D、混合态

我的答案:B 3 氢气在空气中浓度超过74.2以后,遇火星就会产生爆炸。()我的答案:× 1 上个世纪80年代谁表演了“水变油”的荒唐骗局。() A、王洪志 B、李洪成 C、王洪成 D、李洪志 我的答案:C 2 1卡路里是等于多少焦耳?() A、4.19 B、5.19 C、6.19 D、7.19 我的答案:A 3 超导是指某些物质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电阻突然升高的性质。()我的答案:× 4 二恶烷别名又叫做二氧六环。() 我的答案:√ 1 白金是哪种化学元素的俗称?() A、金 B、银 C、铂 D、钋 我的答案:C 2 铹元素的名称是为纪念回旋加速器的发明者()。 A、洛伦兹 B、伦琴 C、斯特恩 D、劳伦斯 我的答案:D 3 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我的答案:√

1 石油实际上是以()为主的烃类化合物。 A、烯烃 B、炔烃 C、烷烃 D、环烃 我的答案:C 2 以下哪项不是当今人类使用的四大能源之一?() A、石油 B、煤 C、原子能 D、风能 我的答案:D 3 煤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储量最大的能源资源。() 我的答案:√ 1 以下哪一项不是内燃机气缸的工作原理?() A、进气 B、排气 C、点火 D、爆缸 我的答案:D 2 所谓93号汽油就是指()为93的汽油。 A、异辛烷 B、芳香烃 C、辛烷值 D、烯烃 我的答案:C 3 带有苯环化合物的烃类是什么烃?() A、直链烃 B、芳香烃 C、环烷烃 D、支链烃 我的答案:B 4 相对比较法的第二个步骤是探测未知样品的基准值。()我的答案:× 5

突发化学中毒事故现场救援中的个体防护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906 突发化学中毒事故现场救援中的个体 防护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突发化学中毒事故现场救援中的个 体防护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摘要 化学品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在便利人们生活,给人们受益的同时也对人们生活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或潜在的危害。近年,我国和我省化学工业高速发展,化学物品使用量和种类在迅速增长,新的品种被不断开发和应用加大了化学中毒事故的发生,在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使用以及家庭误用化学品各个环节中,中毒事故屡有发生。不仅给生产和使用者带来危险,有时化学品泄漏危及周边居民。在突发化学中毒事件中,为保护现场人员免受化学物污染危害,应配备适合的个体防护装备。 关键词:化学品、中毒事故、个体防护装备 一、毒物的涵义及化学事故定义与特点 1.毒物的涵义及特点: 毒物的涵义:毒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给予小剂量后与生物体互相作用,引起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有一句话可

食物中毒培训试题及答案

食物中毒培训试卷 一、单选题 1.引起组胺中毒的鱼类是() A、河豚鱼 B、青皮红肉鱼海产鱼 C、红肉鱼 D、内陆湖泊鱼 2.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是由()引起 A、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物 B、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污 染的食物C、化脓性球菌污染的食物D、金黄色葡萄球菌在 肠道内大量繁殖 3.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是由()引起 A、肉毒梭菌 B、肉毒杆菌 C、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D肉毒 梭菌产生的内毒素 4.引起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最常见的食物是() A、米饭、米粉 B、水果 C、蛋类D腐败肉类 5.属于有毒动植物中毒的是() A、毒中毒 B、化学性食物中毒 C、砷污染食品而引起的中毒D 细菌性食物中毒 6.常见的食物中毒是() A、毒中毒 B、化学性食物中毒 C、砷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 D细菌性中毒 7.食物中毒与其他急性疾病最本质的区别是() A、潜伏期短 B、很多人同时发病 C、急性肠道症状为主D病 人曾进食同一批某种食物 8.引起肉毒梭菌中毒最多见的食品是()

A、肉制品 B、鱼制品 C、自制发酵食品 D、罐头食品 9.摄入大量亚硝酸钠,可是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 氧能力,引起() A、营养不良 B、肠源性青紫症 C、腹泻 D、腐败变质 10 .有机磷农药中毒具有()毒性. A、肾脏 B、神经 C、内分泌 D、血液 E、肝脏 二、判断题 1.食物中毒就是食源性疾病() 2.安全食品是指完全没有风险的食品() 3.食物烧煮过程中只要中心温度达到65度就可保证食品安全卫生 () 4.正确的餐具清洗消毒顺序是:刮、洗、过清、消毒、保洁() 三、简答题 食物中毒的分类? 一、单选题:1、b 2、b 3、c 4、a 5、a 6、d 7、d 8、c9、b 10、b 二、判断题:1、错2、错3、错4、错 三、简答题:1、细菌性食物中毒 2、真菌及其毒素性食物中毒 3、动物性食物中毒 4、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 5、化学性食物中毒

突发化学中毒事故现场救援中的个体防护(最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突发化学中毒事故现场救援中的个体防护(最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突发化学中毒事故现场救援中的个体防护 (最新版) 摘要 化学品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在便利人们生活,给人们受益的同时也对人们生活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或潜在的危害。近年,我国和我省化学工业高速发展,化学物品使用量和种类在迅速增长,新的品种被不断开发和应用加大了化学中毒事故的发生,在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使用以及家庭误用化学品各个环节中,中毒事故屡有发生。不仅给生产和使用者带来危险,有时化学品泄漏危及周边居民。在突发化学中毒事件中,为保护现场人员免受化学物污染危害,应配备适合的个体防护装备。 关键词:化学品、中毒事故、个体防护装备 一、毒物的涵义及化学事故定义与特点

1.毒物的涵义及特点: 毒物的涵义:毒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给予小剂量后与生物体互相作用,引起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有一句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毒物的涵义:“所有的物质都是毒物,没有不是毒物的物质。只是按剂量区别是否为毒物。” (1)工业毒物:工业生产中的原料、辅佐剂、中间体、成品、副产品、杂质、废弃物等所含的毒物。 (2)化学物的危险性:是指在生产、使用或清除化学物的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可能性。既表示接触这些化学物后,机体出现不良反应的预期频率。 (3)注意事项:故对毒物作出正确认识,必须了解动物的刺激性和腐蚀效应以及“急性毒作用带”的宽窄等危险性和毒性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就明白低毒物质不一定危害小,而在严格控制下的高毒物质也可以防止危害发生。 (4)急性毒作用带:化学物质对机体有害作用最小浓度(剂量)

实验室化学中毒及处理措施(安全第一)

实验室化学中毒及处理措施(安全第一) 化学中毒 1.1 有损健康的化学药品 有些化学药品,在一定条件下损害人体健康。这些药品大致分为二类,一类是具有刺激性腐蚀性药物,一类是有毒化学药品。下面分别讲述这二类药物的毒性、中毒途径和常引起的疾病。 (1)毒物 某些侵入人体的少量物质引起局部刺激或整个机体功能障碍的任何疾病都称为中毒,这类物质称为毒物。根据毒物侵入的途径,中毒分为摄入中毒、呼吸中毒和接触中毒。接触中毒和腐蚀性中毒有一定区别,接触中毒是通过皮肤进入皮下组织,不一定立即引起表面的灼伤,腐蚀性中毒是使接触它的那一部分组织立即受到伤害。 毒物的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称为毒物的毒性,习惯上用半致死剂量(LD50)或半致死浓度(LC50)作为衡量急性毒性大小的指标,将毒物的毒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级。上述分级未考虑其慢性毒性及致癌作用,我国国家标准GB 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根据毒物的LD50值、急慢性中毒的状况与后果、致癌性、工作场所最高允许浓度等6项指标全面权衡,将毒物的危害程度分为1-Ⅳ级,分级依据列于表2-1中。 (2)刺激性腐蚀性药物 这类药物有的有刺激性,对眼睛、粘膜、气管有刺激作用,腐蚀损害皮肤、组织,对眼睛非常危险。轻微引起喉痛、粘膜红肿(有的催泪);重者引起气管炎、肺气肿,甚至死亡。这类药物包括: ①酸类、酸酐及与潮气产生酸的物质。例如硫酸、氟氢酸、硝酸、盐酸、五氧化二磷、醋酸、醋酸酐、酰氯化合物等。兹将强腐蚀性药物介绍如下: (a)硫酸是强腐蚀性酸类,吸水力强,使组织碳化,与水反应生强热;与过氯酸、高锰酸钾反应,能爆炸! (b)氟氢酸强腐蚀性酸,伤口异常疼痛,可使体弱伤者疼至休克。 (c)硝酸及氧化氮强刺激性、腐蚀性,与皮肤或组织中蛋白质作用使之变黄。 ②碱类: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氨气)、有机胺类及水解生成氨之化合物。前三者对眼睛特别危险。 ③卤素及有机ω-卤代物。除具有强刺激性、腐蚀性外,还有催泪性并且是强氧化剂。 (3)有毒化学药品 我们指那些吸入微量即能致死的化学药品是剧毒药品,水银及汞盐、氰化物(氰氢酸、氰化钾……等)、硫化氢、砷化物、一氧化碳、马钱子碱……等等都是剧毒药品。 其他毒物也是很危险的。有毒药品对人体的作用,使组织器官受伤;现将他们的毒性列於下面: ①使窒息:如一氧化碳与红血球结合而中毒,氰化物与血液结合而使中毒,硫化氢使呼吸器官麻庳而中毒。硫化氢的毒性不比氰化氢低,但它有味,使人警觉,立即采取措施,或离开,如吸多了,就不觉臭味,反而带甜味,十分危险。 ②扰乱人体内部生理、损坏器官,这类毒药引起系统性中毒,而且每种毒物有其损害的对象。如苯深入骨髓,损害造血器官,结果引起患者全身无力、贫血、白血球低等等;卤代烷使肝肾及神经受损害,钡盐损害骨骼,汞盐损害大脑中枢神经等等。 ③麻醉作用:乙醚、氯仿等。 ④过敏性药物:引起某些人的过敏反应,最常见的是接触性皮炎。 ⑤致癌性药物。我们已经知道很多药物是致癌性的。像铅、汞、铍、镉……等长期接触能导致癌症。尤以下述化合物为最: (a)石棉。 (b)苯并芘等稠环化合物,存在於沥青、烟道(烟囱)灰中,烟叶燃烧亦有苯并芘生成。扫烟道灰工人

实验室常见中毒急救措施

常见中毒急救措施 (一)氰及其化合物 离开污染区,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不可用口对鼻的人工呼吸,以防中毒),等呼吸恢复后,给患者吸入亚硝酸异戊酯、氧气,静卧、保暖。 (二)氟及其化合物 .溅入眼内,速离开污染区,脱去污染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以上。皮肤灼伤在水洗后,可用稀氨水敷浸,口才静卧保暖。 (三)光气 使吸入患者急速离开污染区,安静休息(很重要),吸氧,眼部刺激、皮肤接触用水冲洗,脱去染毒衣着,可注射乌洛托品20%20毫升。 (四)磷化氢 吸入口才速离污染区,安静休息,并保温。以口进入,及早彻底用高锰酸钾液洗胃或用硫酸铜液催吐,忌用鸡蛋、牛奶及油类泻剂。呼吸困难注射由梗菜碱或安钠咖,注意不可用解磷定(PAM)和其他巯基类药物。 (五)硫化氢 吸入口才急速离开污染区,安静休息保暖,如呼吸停止,立即人工呼吸、吸氧,眼部刺激用水或2%碳酸氢钠冲洗,结膜炎可用醋酸可的松软膏点眼,静脉注射美蓝加入葡萄糖溶液,或注射硫代硫酸钠,促使血红蛋白复原,控制中毒性肺炎与肺水肿发生。 (六)砷及其化合物 吸入或误服,及时进行解毒剂注射,如二巯丙醇、二巯基丙磺酸钠及二巯丁二钠等,对症治疗。分析化 (七)二氧化硫分析 吸入口才迅速移到空气新鲜处,吸氧呼吸停止立即人工呼吸,呼吸刺激等咳嗽症状,可雾化吸入2%碳酸氢钠,喉头痉挛窒息时应切开气管,并注意控制肺水肿发生。 (八)汞及其化合物 吸入口才迅速脱离污染区,皮肤、眼接触时,用大量水及肥皂彻底清洗,休息保暖。经口进入,立即漱口,饮牛奶、豆浆或蛋清水,注射二巯基丙磺酸钠、BAL等。分析化学,论坛,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分析测试,色谱,电泳,光谱 (九)甲醇及醇类 中毒者离开污染区,经口进入,立即催吐或彻底洗胃。分析化学论坛 (十)强酸类 皮肤用大量清水或碳酸氢钠冲洗,酸雾吸入者用2%碳酸氢钠雾化吸入。经口误服,立即洗胃,可用牛奶、豆浆及蛋白水、氧化镁悬浮液,忌用碳酸氢钠及其他碱性药洗胃。 |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分析测试|色谱|电泳|光谱|等交流 (十一)强碱类 大量清水冲洗皮肤,特别对眼要用流动水及时彻底冲洗,并用硼酸或稀醋酸液中和碱类。经口误服,引起消化道灼伤,用牛奶、豆浆及蛋白水或木炭粉保护粘膜。 |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分析测试|色谱|电泳|光谱|等交流 (十二)有机磷农药 除去污染,彻底清洗皮肤,安静休息,注射阿托品及氯磷定,解磷定等解毒药(敌百虫中毒禁用碳酸氢钠及碱性药物,对硫磷等禁用过锰酸钾洗胃)。 (十三)铅及其化合物 |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分析测试|色谱|电泳|光谱|等交流用依地酸二钠钙或二巯基丁二酸钠注射排毒,腹绞痛不易控制可用10%葡萄糖酸钙注射。(十四)石油类

危险化学品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哪种化学品中毒,可以损害人体骨髓造血功能?(B ) A.二氧化硫中毒 B.铅中毒 C.氯化苯中毒 2、国家颁布的《安全色》标准中,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规程的颜色为_____(B ) A.红色 B.蓝色 C.黄色 3、工业中使用的甲苯具有什么危害?(A ) A.易燃,有毒 B.助燃 C.刺激性 4、处理固态的酸、碱时,必须_____。(C ) A.徒手操作 B.把固态变成液态,以便操作 C.使用工具辅助操作,不得用手 5、发生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a )、误用后不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而触犯刑律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责任。P45 A.误售;B.乱放;C.滥用;D.误食; 6、国家对危险化学品实行经营(B)制度。P42 A.专营; B.许可证; C.审批; D.主管; 7、扑救爆炸物品火灾时,(B)用沙土盖压,以防造成更大伤害。P218 A.必须; B.禁止; C.可以; D.最好; 8、生产、贮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A)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A.一; B.二; C.三; D.五; 9、用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的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 C )。 A.上部; B.中部; C.根部; D.外部;因为火焰下部与可燃物接触只要把下面的灭了中上面的火没有可燃物的支持也就不会燃了 10、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该向(B)方向疏散。 A.下风 B.上风 C.顺风 11、危险化学品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C),方可上岗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