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考博试题

国际关系考博试题
国际关系考博试题

复旦大学2012年国际关系专业考博试题

国际关系(含理论)

1,试析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结构思想和过程思想。(34分)

2,通过国际体系变革的历史和逻辑分析金融危机对大国关系和国际体系变革的影响和作用。(33分)

3,试析近年来冷战史研究的新趋势。(33分)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简述题

1,简述约瑟夫奈和基欧汉的复合相互依存理论并对其进行评价。(15分)

2,简述斯特兰奇的结构性权力理论并对其进行评价。(15分)

二,论述题

1,试论述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治理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和新结构(35分)3,试论述欧债危机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并展望未来欧盟国际地位的变化(35分)

复旦大学2013年国际关系专业考博试题

国际关系部分:

1:请从陆权、海权和空权的视角,论述19世纪末地缘政治学的发展脉络。

2:请论述“二战”后形成的“战后体制”。

3:请介绍美国新左派外交史学(产生背景,观点,代表人物,贡献与缺陷,历史地位)

世界政治与经济部分:

一:1、国际公共产品及其代表人物。

2、介绍国际机制理论及其代表人物。

3、介绍依附论理论以及其代表人物。

二:1、请从全球治理的角度是比较G20与金砖五国的作用并展望其发展。

2、请选择一种国际关系理论,论述东亚区域合作的历史与现状并解释其原因。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2012年考博试题

国际关系理论

1,试用权力转移理论分析冷战后东亚地区国际关系的变化。

2,华尔兹说,国际政治理论不是外交决策理论,对其进行评价。3,试论述经济全球化对一国的对外政策的国内政治进程的影响。(这道题目不知道是谁出的,读的都不通顺,很多人都用同感)

国际关系史

1,试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交通通讯技术革新对国际格局的影响。2,论述冷战后,非西方国家政治转型的动因以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3,试述当今国际经济体系产生的根源以及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今年的题目,也不能说是很难,但是有些题目相当莫名其妙,为什么出题不能说的明白一点呢?比如,国际关系理论的第三题,这么多“的”和“对”字,读都读的不顺。还有国际关系史的第三题,“当今”一词到底指的是什么时候,我们知道国际关系史中的当代史,战后史,现代史等,当今这个词该如何定义它,直接说二战后,或者说冷战后,多好。

当然,除了题目之外,我还想说点别的。因为我也参加了上个星期的复旦考博,所以我更愿意对比着来说。第一,相比北大,复旦的考博更具有人性化,复旦的考场可以早早的进去,而且可以在自己的座位看一会资料,但是北大却不行,8点30分考试,8点10分才开门,很多人都在教学楼外面等着,这么冷,特别第二天,还下了一场挺大的雪。更搞笑的是,北

大的考博不让中途上厕所,我们教室有极个别的去厕所的,我旁边一女生要去厕所,监考老

师显出非常为难的样子。相反,复旦却不同,一般都被允许去厕所。第二,北大的要亲自去

取准考证,劳民伤财,而且只能够周一到周四取,这样就意味着外地的学生必须在周四之前到,虽然考试是在周六和周日。但是复旦可以自己网上打印准考证,周六考试,周五到就可以,省下了一晚上的住宿费。第三,北大可以提前一小时交卷,而且每个半小时都会在黑板

上提示,对于没有手表的同学,非常方便。但是,复旦却没有时间提示,而且只能在临结束

半小时之前交卷,我考复旦的博士,就没有戴手表,结果很悲剧,老是要问同桌的考生时间。

考得好也罢,坏也罢,终归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就不用太计较结果了。我只想说的是,考博真的考的不是知识能力,看这几道题就知道了。考得是你手腕和食指拇指的力量,因为

要写很多很多的字。。

2010年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关系史考博试题

一、分析冷战起源的原因,极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二、分析20世纪中苏关系的发展历程,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分析中苏分裂的原因

三、试论南南合作的起因,影响及其对国际和平产生的作用

2012年人民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考博试题

科目一、国际关系理论(外交、国政、国关)(任选两题,每题50分)

1、评析任意三种帝国主义理论的内容和思想

2、试析“国际干涉”的国际法前提,并以当代国际政治中的例子分析其是否正当。

3、评析毛泽东提出的“中间地带”理论的背景及意义。

科目二、当代国际关系(外交、国关)(任选两题,每题50分)

1、试比较当今与党的十六大召开时中国对外政策的内外环境变化。

2、评析“戴高乐主义”。

3、评析欧洲债务危机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科目三、英语(100分)

1、选词填空20个,每题1分。

2、完形填空20个,每题1分。

3、

阅读理解4篇,20题,每题1分。

4、英译汉10分,讲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于思想。

汉译英10分,讲人的社会地位越高,疏通社会关系能力越强,对环境危害的反抗可能性就越大。

5、作文以“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cation in a world of diversity”为主题,不少于200字。作文内容应包括以下三点: A、communication is a popular phenomenon。

B、why do people communicate in a world of diversity?

C、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world today。

复试(三到五个老师,抽两道专业题,指定一道英语题):

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对外关系方向:

一、试比较欧盟和东盟一体化的原因及其异同。

二、你认为核武器对于国际安全的意义,是否能为国际社会带来永久和平,如果是,那么核武器是否为国家实现自身安全的终极追求。三、英语问题: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众多国家的经济问题,那么您是否它也是一个国际政治问题,如果是,为什么?

国际战略方向:

一、你如何看待金砖国家的合作及其发展前景。

二、东北亚国际危机频繁发生,你认为如何预防这些危机发生?三、英语问题:你如何理解国际体系转型以及新兴大国崛起的影响。

阐述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一、阐述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之间互相关系的行为规则。 国内法是调整一国内部个人与个人之间或国家与个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则。 国际法与国内法都是法律,它们具有法律的共同性:(1)它们都在一定的社会之内发生法律的规范作用,无论是国际社会或国内社会。(2)它们都具有一套行为规则来调整社会关系,无论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则或个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则。(3)它们都使用一定的外力来强制执行。(4)它们都表现统治阶级意志,属于上层建筑。(5)它们都受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同时也受某些政治因素决定。 另一方面,国际法与国内法又呈现着显著的不同:(1)一般来说,国际法的主体是国家。国内法的主体是个人,其中包括自然人和法人。(2)国际法调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内法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以及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3)国际法是由国家在国际交往中协议的条约和习惯形成的,国内法是由一国的立法机关制定的。(4)国际法是以国家自己单独或集体采取强制措施来保证执行,国内法是以国家政权机关例如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来强制执行,国际法的强制性显然不如国内法强。(5)国际法是在国际社会中平等的成员―也就是主权国家之间实行的法律,国内法是一国之内主权者对其统治下的人民实行的法律。 二、国际法的主体是什么 国际法的主体是指享受国际法上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义务能力的国际法律的参加者,或者称为国际法律人格者。主要具有三个特点:A.具有独立参与国际关系的资格B.具体直接享有国际法上权利的能力C.具有直接承担国际法上义务的能力。国际法主体包括国家(具有定居的居民、固定的领土、主权、政府)、国际组织(最为典型的是联合国)、争取独立的民族(如阿富汗)。 三、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内容是什么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指那些被各国公认和接受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适用于国际法各个领域的原则,具体包括: (1)国家主权平等原则。表现为三方面:对内最高权、对外独立权和自卫权。 (2)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原则。不过,依宪章有关规定采取的集体强制措施、殖民或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等,不受这一原则的限制。具体包括:禁止非法进行武装攻击、从事武力威胁、进行侵略战争宣传。 (3)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这一原则构成宪章解决国际争端各条款的基础,并成为国际法上集体安全制度的重要原则之一。 (4)不干涉内政原则。不干涉内政是指国家在相互交往中不得以任何理由或方式,直接或简洁的干涉他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一切事务,同时也指国际组织不得干涉属于成员国国内管辖的事项。所谓“内政”,一般是指国家不受国际法约束而能独立自主处理的那些事项,如一国的政体、内部组织、对外政策等。 (5)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条约必须遵守是传统国际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自觉善意。 (6)国际合作义务。国际合作已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联合国宪章》将“促成国际合作”列为宗旨之一。《国际法原则》规定,各国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关系理论 两极稳定论:沃尔兹认为,在两极世界中,主要国家对其相对权力地位估计错误的可能性较低,不确定的潜在威胁较少,大国精力集中,所以因判断失误而发动战争的可能性较小。各极能力较强,减少了其他行为体对大国的危害。 多极稳定论:多伊奇和辛格为多极结构比较稳定,因为体系中有几个主要国家,他们之间互动的机会较多,国家之间因此会形成相互交织的利益,从而减少它们之间的敌意,抑制冲突。例如,尽管国家A在某一个问题上与国家B意见不同,但是它需要国家B的支持来处理它与国家C之间的问题,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国家A和国家B的共同利益都遭到了国家C 的反对。这样,体系本身的灵活性就增大了,形成两大敌对集团的可能就相应地减少了,因而,体系性战争行为也会随之减少。 霸权稳定论:单极结构是最稳定的结构。在单极结构中,霸权国家有能力,也有意愿维护国际体系的稳定,提供公共物品,抑制冲突,因为霸权国在体系内受到的限制最小,获得利益最大,维护体系的稳定和延续是霸权国最为重要的利益。此外,其他国家与霸权国有着较大的实力差距,因此无力也不愿与霸权国发生战争。 霸权稳定论声称,当国际经济体系内出现一个单独的支配性强国时,一个开放的国际体系最有可能出现。金德尔伯格认为,大萧条是典型的市场失灵,而其原因就在于当时国际金融领域缺少一个实力强大的借贷国,因为只有霸主国才有能力和兴趣维持一个对公众有利、稳定的金融体系。吉尔平和克拉斯勒认为国家对于利益的最大化非常感兴趣。但是,利益的获得可能引起相关利益分配上得与失的冲突。权力分配是关键的解释性变量,因为权力将决定管理跨国公司的规则和对外贸易的开放或封闭程度。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所有国家追求的目标简单明了,即经济的效用、增长、社会稳定和政治影响。一个开放的世界体系能够以有限的社会动荡换取经济的增长和提高对支配性权力的政治影响,所以对于霸权国而言,一个开放的体系是确保其实现这些目标的最佳途径。霸权国的公司最具竞争力,且最易获得资本,因而在开放的体系中获益最大。 对霸权稳定论的批判。蒂莫希·麦克昂提出,英国在19世纪的行为与霸权稳定论并不相符。阿瑟·斯坦认为,19世纪的贸易自由化措施并不是出自霸权政策,而是出自不对称的交易行为。戴维·雷克和邓肯·斯奈达尔表示,享有支配性权力的国家并非是惟一与开放的经济体系利益一致的行为体。从与霸权稳定论完全一致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假想进行推断, 他们发现少数领先的国家也有兴趣和能力支持一个开放的体系。 霸权周期理论/长周期理论:莫德尔斯基认为,全球性政治体系领导权的更替存在着周期,这一周期包括四个阶段:(1)全球战争阶段,其特征是大范围严重的暴力,全球性战争将决定霸主更替,宣告全球政治体系产生新的领导,进入实力高度集中的新阶段。(2)世界权力阶段,在该阶段,某个民族国家有实力成为全球领导者并执行新的计划;(3)权威丧失阶段,这个阶段里,提出了世界领导者的合法性问题,新的问题进入了全球议程;(4)权力分散阶段,在该阶段,世界领导国的权力衰落到低点,一个或多个挑战国(原来可能是全球领导者的盟国)组织起新的同盟,向领导国发起挑战。根据长周期理论,崛起的大国要获得体系的领导权,必将经历全球战争。全球战争是体系领导国的选择机制,也是世界政治体系循环周期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自然选择作用。因此,长周期理论认为,全球战争将继续下去,除非出现某种替代性的全球决策机制,能够决定体系领导权的归属。 权力转移理论:奥根斯基。强调权力分配的变化会增加战争爆发的危险。奥根斯基认为,当权力差距缩小时,尤其是一个敌对的力图改变现状的挑战者与曾经较为强大的现状维持者之间实力接近时,战争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换言之,战争源于大国间的增长速度不同,特别是当主导国与挑战者增长速度的不同使后者能够超越前者时。与吉尔平所不同的是,奥根斯基不仅认为居于主导地位的国家可能对挑战者进行防御性打击,而且认为挑战者如果认识到

2019智慧树知到国际关系分析章末满分答案

国际关系对个人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个人影响国际关系的途径包括以下哪些? 学习国际关系的作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国际关系的研究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主要由()、自由主义、建构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四个大流派构成。 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 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 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 国际关系学是()下属的二级学科。 国际体系的自然属性是()。 国际体系的社会属性是()。 在无政府社会体系内,也就是国际社会,()决定社会等级。 国际体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以下哪些国际体系从格局上来说属于多极格局? 国际行为体应具备的条件有()。 非国家行为体包括()。 在20世纪之前,中国主要只出现过哪两种国家形态? 东西方的前现代国家具有哪些明显的共同特征? 现代民族国家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以下哪些属于国家利益的性质? 国家利益的内容较为广泛,可按利益性质将其分为哪几类? 民族认同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 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 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 以下属于民族主义积极作用的有()。 以下属于民族主义消极作用的有()。 2016年1月2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IMF2010年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已正式生效,中国成为IMF第()大股东。 一个国家的具体国际权力是由()三者共同决定的。 对于国家来说,()是指本国综合国力在一定时点的绝对量,绝对实力增长为发展,减少为衰弱。 在综合国力构成要素中,哪些实力要素属于硬实力? “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于1990年提出来的。 以下何者是日本21世纪的大国战略? 根据大国崛起发展路径和原动力的不同,可以将世界大国划分为哪两类? 大国崛起的核心是实力全面赶超霸权国,因此大国崛起是建立在一些必要条件之上的,具体有哪些必要条件? 大国崛起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以下哪一策略不再适宜二战后的国际政治环境? 二战后,美国通过建立什么国际性组织,从而实现美国领导的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并建立起战后的霸权地位? 根据不同体系文化,可将安全分为哪几种类型? 学术界通常以哪些条件来判别恐怖主义行为? 一般来讲,一个国家进行战争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再议未来20年国际关系发展趋势重点

再议未来20年国际关系发展趋势 编者按:9月5日,本报评论周刊刊发王逸舟先生所作《未来20年国际关系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应对》一文后,收到很多读者的积极反馈。事实上,在王逸舟先生看来,除该文所分析的国际制度存在网络化、新旧交替矛盾加剧,及军事优先性下降等三个趋势之外,未来国际关系的变化还存在其它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势和脉络。今年以来,无论是中美、中日、中欧,还是中国与东南亚邻邦之间的关系都出现了不少新的变数,中国外交面临不小的挑战。这一背景下,王逸舟先生特再次撰文分析国际关系与制度发展相关动态,以为读者理解中国应对之道及国家中长期战略提供一些参考性思路。 技术进步等后发因素重要性上升 仔细追踪不难发现,当代国际关系和国际制度里一如既往存在着激烈争夺、“下先手棋”的局面,只是这种较量在不同时期和领域有着不同的方式与表现。这里只从三个角度略作透视。 其一是地缘政治学说的不同阶段与特征。近代早期有所谓的“陆权论”;19世纪又有美国海军军官马汉提出的“海权论”。20世纪前半叶,西方一些地缘政治学家通过对飞行器技术改善造成的后果的考察,创立了新的“空权论”(制空权学说)。由此不难发现,21世纪综合国力竞赛,将在更高、更大、更深的地球空间展开,深海、大洋、极地或外空可能体现出传统领土主权和政府权力的延续与超越。 其二是能源开发的不同途径与思路。尽管工业革命至今,以煤碳、石油、铁矿石、铜矿石为代表的天然矿石资源,一直是各国发展的主要能源动力,然而新的趋势已经显现,从中长期角度观察,不论大小国家,只要率先掌握高效和便于储存的可再生能源,就有可能在综合国力的长期较量中占据有利位置,发挥超出自然幅员和人口规模的国际作用。 其三是“熊彼特命题”的启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提出一个重要思想,即:竞争的本质是一种创造性破坏,不论产品的创新、工艺的创新、生产方法的创新或科学技术的创新,乃至社会生产方式的更迭,都是对从前同类的某种打破和推翻,是在此基础上的超越与再造。熊彼特命题促使人们用全新的角度看待诸如金融危机、经济萧条、发展停滞或企业倒闭等等不利现象。也就是说,谁能在当下的问题与矛盾中找到解决它们的突破口,创造性把自己的劣势、困难转化为优势或先机,谁就可能在竞赛中后来居上、在新时期立于不败之地。

国际关系理论复习试题,朱峰

本帖隐藏的内容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A1 1权力 2民族国家 3安全困境 4建钩主义 A 2 1 防御性现实主义 2 自由制度主义 3 国际道德 4 权力 A 3 1 国际体系 2民族国家的构成要素 3古典现实主义 4相互依存 A4 1 国家利益 2 国际规制 3 权力 4 建构主义 A5 1无政府状态 2国际制度 3民主和平论 4核威慑 A6 1 安全困境 2 国际制度 3 结构现实主义 4 国家实力 A7 1 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 权力 3 国际规制 4 国家利益 A8 1 国际关系理论 2 国际制度 3 软实力 4 均势 A9 1 建构主义

2 相互依存 3 国际制度 4 权力 A10 1 国际体系 2 国际制度 3 建构主义 4 软权力 A11 1 民族国家 2 权力 3 建构主义 4 核威慑 A12 1 强权政治 2 安全困境 3 建构主义 4 国际道义 A13 1 国际规范 2 民主和平论 3 国家利益 4 多边主义 A14 1 霸权和平论 2 建构主义 3 国家利益 4 权力 A15 1 民族国家 2 新自由主义 3 历史的终结 4 文明冲突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B1 1 什么是国际关系理论? 2 追求国家利益的合理手段有那些? 3 意识形态在外交政策中的表现是什么? 4 什么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结构现实主义?B2 1 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目的是什么? 2 什么是国家实力的决定要素? 3 如何理解自由制度主义理论?

4 什么民族国家体系? B3 1 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2 什么是外交政策的决定要素? 3 建构主义? 4 什么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新现实主义? B4 1 什么是国际关系理论? 2主权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3价值观与外交政策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4 国际关系的无政府状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B5 1 国际关系理论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 什么是国家利益? 3 什么是国际关系中的新自由主义理论? 4 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B6 1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基本目的是什么? 2 什么是国际关系中的霸权稳定论? 3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 军事同盟? B7 1为什么要学习国际关系理论? 2 冷战后导致国际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当代国际关系具有什么样的影响? 4 什么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相互依存? B8 1 什么是建构主义理论? 2 什么是“民主和平论”? 3 人类能建立世界政府吗? 4 如何理解国际安全? B9 1 什么是国际关系理论? 2 除了国家以外,国际关系的行为主体还有哪些? 3 国际关系中的意识形态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 什么是结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B10 1 为什么要学习国际关系理论? 2 增进国际合作应该解决哪些基本问题? 3 什么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新自由主义理论? 4 经济因素对国家间关系有什么样的影响? B11 1 当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要求我们应具备什么样的理论认识? 2 外交政策治定的依据是什么?

论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关系

论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关系 国际法与国际关系之间关系紧密,国际法学与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相互影响。究其原因,无论是国际法学者,还是国际关系学者,他们都具有相同的视野,即在传统上共同关注以国家为中心的和平与发展问题,晚近又同时面对国家与非国家主体,诸如全球化、“国际治理”等全新课题。而进行学科交叉研究,一方面是各个领域的学者对自己所研究的学科范围之外,但紧密相关的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必然反应;另一方面也是各个领域的学者保持自身领域研究的动态发展的需要。这些特性决定了两个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结,并对各自学科的发展大有裨益。一、国际关系及国际法概述国际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国际关系是指主权国家之间的一切互动关系既包括政治、外交、军事方面的关系,也包括文化、科技和法律方面的关系;既包括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民间的关系。而狭义国际关系仅指主权国家、政府间的官方政治外交关系,即国际政治关系。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国际关系日益呈现出地域上的全球性,内容上的经济政治文化互动性,层次上的复合性以及变迁的有序性等特征。国际法是国家进行国际交往的行为准则以及国家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时所应遵循的各种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传统国际法仅认同对狭义国际关系的调整与规制,但在当今国际关系呈纵横扩展的情况下,国际法本身的发展已经突破了这一案臼,日益关注其他层面复杂的社会关系。国际关系属于国际社会事实层面的内容,具有先在性和客观性等属性;而国际法则属于其价值层面的内容,带有反映性和主观性。

因此,它们之间既存在作用与反作用的关联,又含有现实矛盾,并不能预期二者达成完全和谐的关系状态。故此,承认关联并解析二者的矛盾才是推进其良性互动的根本。二、国际关系同国际法三次联结早期的国际关系著作充斥着对国际法研究成果与方法的运用,甚至可以说它们是从法学研究中脱胎而出。在理想主义理论中这一点尤为明显。一战把维也纳会议以来靠大国均势政策而維持的欧洲百年和平局面打得粉碎,为防止战争,维持和平,一些国际关系学者把目光转向当时已成为哲学世界主导思潮的乌托邦主义。无疑,自近代民族国家诞生以来,国家之间始终遵循着权力与利益至上的法则,这决定了理想主义不切实际的理念注定要破产,但这个时期国际法研究与国际关系理论之间的紧密联结(也是两个领域所实现的第一次联结),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对国际法与国际法学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冷战开始后,现实主义占据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主流,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的研究突然变得疏远。至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界对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跨学科研究蔚然成风,成为这两个学科最新发展的闪亮之处。在国际关系学界,重新拾起国际法研究与国际关系理论的联结纽带的正是国际机制理论。从国际机制的定义看,国际机制与国际法实际是相近的概念。虽然对于国际机制的定义,学者们尚有分歧。另一方面,从国际机制的特征与功能看,国际法具备国际机制学者所强调的国际机制所应具备的各种特征与功能。冷战结束后,建构主义理论迅速崛起,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提起了很大的挑战。该理论的主要特点是把国际关系理解为一种社会关系。人是社会的人,

国际法与国际关系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三大传统: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三大传统可以分为理想主义、现实主义、革命主义。 理想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以解决国家在国际关系上控制和限制战争的无能是对格劳秀斯和康德等理想主义外事哲学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被视为是第一个国际关系的理论。代表人物中最著名的是美国总统威尔逊。 背景:1889年,威氏发表了《国家论》,提出应当使国家和世界民主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实现道德理想。1918年,“一战”结束后,他制定了十四点和平计划,诸如公开外交、集体安全、国际法律、民族自决等等,被称为“威尔逊主义。”在威氏的倡导下,西方国家在1919年成立了国际联盟。后来法、美等国又在1929年签定了“非战公约。” 理想主义的理论前提是道义和法律,其基本主张是: 1.实现欧洲政治上的民族自决是消除战争的主要条件。 2.秘密外交是导致敌对结盟和冲突的根源,而公开的协议则是避免战争的途径。 3.摒弃传统的均势体系,代之以集体安全体系。 4.建立普遍的安全机构—国际联盟。 5.诉诸公众舆论,因为公众舆论是维持世界秩序的强大武器。 6.强调人的价值,认为人性本善,可通过建立和巩固国际合作实现人性善良的一面,人类在进步过程中可逐步消除战争思想。 实质:在帝国主义时代用自由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观察和处理国际问题。 缺陷:一种超脱现实和世纪的政治理念,缺乏实证的精确的研究,没有提出世纪的理论分析方法,忽视历史经验。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主张权力政治,国际社会是无政府的状态,是“每个人反对每个人的霍布斯”文化,对现实主义者来说,政治就是过激行为体为了权力、声望、影响和安全而不间断地进行的斗争。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对人性的悲观看法,对权力的关注,对政治是由利益冲突所决定的,是对权力的争夺和分配的观点,成为现实主义理论的历史和哲学基础。而主权国家中心论,则成为现实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现实主义分为: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进攻现实主义;防御现实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的主要观点:权力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国家最终关心的是安全。 革命主义: 是指一系列强调人类社会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国际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分野仅仅是表面现象,隐藏在国家分野背后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形态。革命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就其本质而言,应该是和谐的,但是在现实世界中,远远没有达到和谐的状态。在革命主义理论思想传统的视野下,我们的现实世界是被一分为二的,即“坏人”(异教徒、专制者、压迫阶级等)对于“好人”(选民、公民、被压迫者等)进行统治。因而,人有权利与责任来推翻这种邪恶的现状。而能够代表这种普遍利益的唯一代表,或者说人类利益的唯一代言人则是革命主义者自身。 典型特征: 首先,所有的革命主义思想都具有革命权利思想,认为“好人”有革命的权利。 其次,大凡革命主义者都是从道德主义原则、自我中心出发,具有极为独特的思想方法和精神风貌; 第三,革命主义者具有看轻理智,崇尚激情的特征。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章节题库(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Ⅰ))【圣才出品】

第八章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Ⅰ) 一、概念题 1.两枝世界政治论 答:两枝世界政治论最早由詹姆斯·罗斯诺教授在1990年提出,两枝格局是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无政府体系”与“多中心国际体系”相结合的格局。两枝世界政治包括分散化的主义国家、处于危机的资本主义经济、脆弱的国际政治关系和骚动不安的民众等基本特征,该理论强调两枝世界政治是由“三层面、三参数的分析”构成,冷战后世界已出现从“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的无政府体系向这一无政府体系与多中心国际体系相结合的“两枝”世界政治过渡。 2.地缘经济学 答:地缘经济学是冷战结束后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的国际背景下出现的颇有新意的国际关系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爱德华·卢特沃克。该理论主张:①意识形态的差异已不如以前那样重要;②按地缘政治标准划定的对手或敌手,在地缘经济时代可能同时是贸易伙伴;③对全球的最大威胁已从核战争危险转向经济危机和生态破坏,国际关系中“低级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第一次明显地超过“高级政治”(军事对抗和核威慑)。 3.后国际政治观

答:罗斯诺以“后国际政治”来表示冷战后时代国际政治的本质特征。“后国际政治”主要表达以下三方面的意思:①它要说明,随着冷战后时代中跨国家行为体和次国家行为体的兴起,以往界限较为明确的国内事务和国外事务如今不再泾渭分明,而是日渐让位于不断扩张的“国内-国外边界”。因此,国际政治的时代正在被后国际政治的时代所取代。②后国际政治仍然强调政治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并以探讨新条件下世界政治权威结构的变动为己任。③后国际政治理论的核心,是强调三个基本政治范畴(个人、集体和全球事务的整体结构)正经历重大变革。他认为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理论已不够用了,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应该寻求新的途径,以新的理论思路去反映变革的时代。两枝理论就是这样一种新思路。 4.地区主义[南开大学2016年研] 答:地区主义是指地理上相邻或相近的一组国家为了特定的共同目标而推动相互间整合的理论和实践,又称“区域主义”。强调地区内国家在共同观念的基础上形成一系列规制,通过共同行动实现一体化。既可在安全、经济、社会等方面,也可是综合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非洲等地开始发展,欧共体即是其典型产物。地区主义的全球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政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欧共体发展的深化、全球化步伐的加深,以及随后而来的东欧巨变、前苏联解体,复活了冷战格局掩盖下的地区认同,导致了新一波的地区主义发展浪潮。目前在世界各地具有广泛影响,各种地区组织纷纷建立。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地缘经济学的内容和特点。 答:地缘经济学是冷战结束后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的国际背景下出现的颇有

厦大管理学真题06-08年

2006年管理专业课试题 管理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管理跨度、前馈控制、程序化决策、MBO二、简答题: 1.如何使计划的前提有效? 2为什么大百货公司和超市联营店是按地区组织商店,然后按产品组织内部摊位的?画一个大百货组织图试分析之。 3.举例分析职能职权应用的利弊 4.为什么凭实时信息不足以进行有效控制? 三、论述题 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结合例子加以分析 管理经济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卡特尔、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里昂剔夫生产函数、基尼系数 二、简答题 1. 为什么低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可能为正、负数或者零 2. 理智的厂商为什么在第二阶段投产 三、计算题 1. 汤姆每周3元消费于花生牛奶和果冻。花生牛奶每盎司0.05元,果冻0.10元每盎司,面包免费。汤姆只想吃以一盎司花生奶油和2盎司果冻做的面包XX治,消费习惯一生不变。问:1)汤姆每周会买多少花生牛奶和果冻 2)如果果冻价格上升到每盎司0.15元,则他将买多少花生牛奶和果冻 3)汤姆每周用于XX治的总支出应该增加多少元才能弥补果冻的价格上升 2. 假定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D1:P=4-0.05Q,边际成本保持在1元不变。 求:1)需求曲线不变,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和价格 假定厂商支付10元做广告,则需求曲线变为D2:P=6-0.1Q。做广告合算吗? 四、论述题: 好象讲美国两个地方,一个地方的政府允许做广告,而另一个地方的政府不允许做广告,并有一表格,显示做广告的地方的眼镜价格比较低,问题是: (1)厂商做广告会增加成本,也就是说厂商最好不要做广告,这样可以使成本最低,你觉得合理吗?(用成本论和垄断竞争图形解答) (2)为什么在美国有广告的地方的眼镜价格比没做广告的地方的眼镜价格低呢?(个人

国际法重点(1)

1. 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是什么? 1)国际法是国家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是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的需要 3)是个人(自然人)生活和福祉的需要 4)法人经营活动的需要 3. 比较国内法与国际法,阐述国际法的基本特征。 1)从主体来看,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公权机构 2)从调整的对象来分析,国际法调整的是国际关系 3)从形成的方式来考察,国际法的形成主要依靠各国长期反复实践中形成的国际习惯和彼此之间通过谈判缔结的各种协议,即条约 4)从调整的法律关系的相互性来看,国际法的大部分规则是相互的和对等的 5)从国际法规则的性质来分析,大部分规则都属于任意性规则,不具有强制性 6)从实施的方式来看,国际社会没有统一的行政机关来执行国际法 7)从司法权来看,国际社会没有统一的司法体系来适用和解释国际法并解决各种国际争端 4. 阐述国际法与国际社会、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 国家是国际法产生和国际关系形成的前提 国际关系是国际法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国际法律从属于国际政治, 6.近代国际法有哪些主要特征?其进步性、局限性和发动性是什么? 1)开创和发展了定期多边会议制度 2)促进了外交制度的法典化 3)带来了国际条约数量的明显增多和种类的多样化 4)明确地禁止奴隶买卖 5)推动了国际河流制度的建立 6)使战争法、人道主义法和国际争端解决法的编纂有了新的突破 7.如何认识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对近代国际法所做的贡献?

1)一贯主张和坚持公平、争议和进步的国际法发展方向 2)创造性地提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3)不遗余力地促进世界范围内的和平、发展、人权和法治事业 4)全面参与国际立法与国际决策 5)积极参加国际条约和适用国际法 6)一贯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并创造性的解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问题 8.国际强行法有哪些特征?如何识别? 1)普遍性 2)强制性 3)优先性 10. 为什么国际法在各国国内的适用方式有何不同? 1)习惯国际法 大多数国家的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和实践,都承认习惯国际法是其法律体系的一部分,不须经转化或特定的纳入程序即可在国内发生法律效力,可以在国内法院作为裁判依据 2)国际条约 (1)转化方式 转化方式是指为使在国际法上对本国有效的条约在国内法律体系中生效,需要通过立法机关的立法程序将国际条约转变为自己国家的国内法 (2)并入方式并入方式是指通过宪法或法律的统一规定,从总体上将条约合并到一国法律体系中,无需采取立法 的转化大部分采取并入法的国家区分“自身可执行”和“非自身可执行”的条约或条款。自身可执行条约或条款可在法院 直接适用,而非自身可执行条约或条款则要通过一个履行条约的立法才能在国内法院适用 1. 如何区分自身可执行条约和非自身可执行条约?非自身可执行条约,法院不能直接适用,自然人或法人不能在国内法院援用为权利或义务的依据。例如,有些条约

国际关系分析作业教学内容

国际关系分析部分章节思考题参考答案 (2006年秋季学期) 2思考题: 1、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无政府)为什么国际社会形不成中央政府?(没有军事暴力垄断权)国际道德与国内道德区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国家可以违反社会规定,私人不能) 2、什么是国家?(国家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制度。)一个有国家的世界与一个无国家的世界,何者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世界政府的情况下,人类可能在没有国家的状态下保持秩序。在没有世界政府的情况下,没有国家人类就会相互屠杀。) 3、民族国家与以往其它形态的国家有何不同?(主权成为国家基本构成要素,国家权力在民成为道义原则。其他形态的国家的构成要素只是土地、人口、政府,无需要主权,国家权力在统治者而非民众。)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有何不同?(同一客观内容不同主观评价。) 4、拥有自然土地所有权的人群为何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国家?(土地所有权是政府承认的,领土主权是他国承认的。建立国家需要他国承认,于是使政府失去了对这块土地所有权的承认权。因此政府不允许在土地所有者在其土地上建立国家。)无主权的非国家行为体有可能取代国家成为国际社会的主导行为体吗?(200年之内不可能。上千年的历史无法预测。) 4思考题: 1、民族认同是生物基础是什么?(人是群体性动物)民族认同的形成条件是什么?(青年少生活环境)民族统一与民族独立相互矛盾,但为何都有合法性?(合法性是指是否与人规定的规则相一致,联合国宪章给两者都有权利。) 2、中国为何有权反对台湾人在台湾独立?(台湾是中国领土)不惜一切待价维护台湾的领土主权的合理性是什么?(台湾有可能导致中国解体,武力遏制台独是以小损失防止大损失) 3、谁是国家利益的主体?(人民。如果国家利益是统治阶级或统治者的,统治者就会将所有个人利益说成是国家利益,而人民无权过问。)怎样识别对外政策是维护国家利益还是出卖国家利益?(决策过程是否具有合法性。 5思考题: 1综合国力是软国力与硬国力的积意味什么?(实力要素均衡度与实力正相关)实力要素难以转换性意味什么?实力发展不平衡意味什么?(国家实力地位的改变以及冲突的发生。) 2、(非综合国力国家不成为超级大国)相对实力与绝对实力何者决定国家的国际地位?(相对实力)相对实力变化源于什么?(实力增长速度的比)发展与崛起的区别是什么?(是绝对实力增长和相对实力增长的区别)相对实力和绝对实力何者变化经常?(绝对实力) 3、决定国际格局的变量是什么?(大国实力对比和大国战略关系)目前一超多强格局是走向多极化的过渡吗?(不是,过渡时间不能长于格局,一超多强之后可能是两极。)

厦大管理学真题06-08(含08答案)-25页文档资料

2006年企业管理专业课试题 管理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管理跨度、前馈控制、程序化决策、MBO 二、简答题: 1.如何使计划的前提有效? 2为什么大百货公司和超市联营店是按地区组织商店,然后按产品组织内部摊位的?画一个大百货组织图试分析之。 3.举例分析职能职权应用的利弊 4.为什么凭实时信息不足以进行有效控制? 三、论述题 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结合例子加以分析 管理经济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卡特尔、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里昂剔夫生产函数、基尼系数 二、简答题 1. 为什么低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可能为正、负数或者零 2. 理智的厂商为什么在第二阶段投产 三、计算题 1. 汤姆每周3元消费于花生牛奶和果冻。花生牛奶每盎司0.05元,果冻0.10元每盎司,面包免费。汤姆只想吃以一盎司花生奶油和2盎司果冻做的面包三明治,消费习惯一生不变。问:1)汤姆每周会买多少花生牛奶

和果冻 2)如果果冻价格上升到每盎司0.15元,则他将买多少花生牛奶和果冻 3)汤姆每周用于三明治的总支出应该增加多少元才能弥补果冻的价 格上升 2. 假定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D1:P=4-0.05Q,边际成本保持在1元不变。求:1)需求曲线不变,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和价格 假定厂商支付10元做广告,则需求曲线变为D2:P=6-0.1Q。做广告合算吗? 四、论述题: 好象讲美国两个地方,一个地方的政府允许做广告,而另一个地方的政府 不允许做广告,并有一表格,显示做广告的地方的眼镜价格比较低,问题是: (1)厂商做广告会增加成本,也就是说厂商最好不要做广告,这样可 以使成本最低,你觉得合理吗?(用成本论和垄断竞争图形解答) (2)为什么在美国有广告的地方的眼镜价格比没做广告的地方的眼 镜价格低呢?(个人认为:规模效益竞争(信息越充分则市场越趋向于完 全竞争,则竞争越激烈) 成本较低) (3)1987年,美国FTA(忘记是什么委员会)要取消禁止做广告的限 制?(个人认为:有效配置资源加强竞争有利于节省资源宏观角度看有 利于增加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 2007年企业管理专业课试题

浅议国际法的效力依据(1)论文_浅议国际法的效力依据(1)论文

【摘要】 “国际法的效力根据”(the basis of international law)是国际法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国际法何以对国家及其他国际法主体有拘束力。它是国际法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要解决与它紧密相连的另一国际法基本理论问题,即国际法是否是法律,国际法是否有法律约束力?国际社会的这种“无政府”状态,以及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国家间的冲突成为可能。但另一方面,由于各国具有共同的利益,而单边追求本国利益又会受到其他国家的遏止(国际格局),所以,国际合作又成为每个国家的现实选择。为了规范国际社会行为主体的行为,国际法作出了法的要求与规章制度,与此同时随着现在全球范围内国际社会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与交往越发密切,国际社会无论在内容、内涵层面上都得到了巨大的飞跃,全球的飞跃发展、出现的一系列新的全球问题使得对“国际法的效力依据”存在与否以及强弱的思考越发深刻。 【论文关键词】:效力依据强制力共同意志 【正文】 一、国际法的概念与产生国际法随着国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而产生。一般的概念上,国际法是指国家之间的“法”,国际社会上国家的存在是国际法产生的前提,在国际社会行为主体之间产生了范围广泛、内容深刻的联系与关系,为了调整这些关系,国际社会行为主体才在交往的实践中以“共同意志为基础、协商为方式”产生了一系列调整这些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国际法在更大程度上是以国际社会为基础,而国际社会与一般我们所称的社会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国”成为了国际社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交往主体。除了国家这一必不可少的主体要件外,“际”,即国家之间的相互交往同样是促使国际社会形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由此可知,国际法的产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若干国家同时存在;(2)这些国家进行交往与协作而形成各种国际关系。简言之,就是必须有国、有际。从国际法的概念当中我们已经认识到:国际法是调整、规范国际行为主体之相互行为。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行为根源于全球资源的有限性与对利益最大化追求之间的矛盾,换句话说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交往的行为是实现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的选择,因为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财富的增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域的限制使得人类不得不寻求更广泛的空间来发展自己的实力,在此过程中"国家利益"表现出极强的意识控制力,每个国家为了自我利益的保护与争夺使得国际社会矛盾交结,战争等暴力、不公正的“国与国交往方式”终因矛盾的激化而展开,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财富的严重破坏更严重的是带来了国际社会的无续,国际社会的无续就使得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交往缺乏和平、稳定的环境,甚至“国国自危”。例如20世纪的两次人类世界大战使得人类从血与泪中理解到国际社会有续的重要性,认识到国际法的重要作用。国际法公正、平等等一系列原则与规范在人类不断发展的理性当中得到强化,逐渐为世界普遍接受。 二、国际法的效力依据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是指国际法具有法律拘束力或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即国际法依据什么对国际行为主体具有约束的效力。按照上述中,国际法的形成是各国协议、共同同意的结果,无论是以条约或习惯还是其他协议都表现了国家的意志协调,也可以说的国家的同意。下面我以国内法与国际法的比较来试分析国际法的效力依据,这样的分析基于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主要组成因素、国内法的效力依据从未受到质疑以及“法”在国内法体系与国际法体系的共同点:强制,以及国际法与国内法均具有法律约束力。(一)国内法的效力依据 1.法的概念对于法的产生与出现按照一般的传统理论可以理解为:法的本质是占统治地位的势力依靠公共强制力把自己的意志上升到必须,将其定义为“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规范)的总和。”但是随着商品经济已经在全

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笔记 传统研究方法,主要是指历史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过程跟踪和比较研究。 过程跟踪,就是选取一个比较重要的历史事件,对其进行解剖麻雀式的分析,了解 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及影响其发展的所有要素。 比较研究,是选择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找到它们的共同点或者不同之处。 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三类:即 以案例研究为主的非数量分析方法 以统计分析为主的数量分析方法 以数学建模为主的形式理论。 科学研究并非就是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式。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一个环节——检验假设的方式。 定性分析一般使用案例来检验假设,定量分析则使用数据分析来检验假设。 国际关系的分析层次 确定分析层次,即确定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自变量)所处的位置:体系、国家、个人 目的:探究事物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人们对此事件的来龙去脉有“深刻”的认识。 意义:人类社会所发生的任何事件都是由多种因素的“合力”产生的结果,明确分析层次有助于确定研究的具体问题及需要考察的证据和材料, 使思维更缜密,研究更有逻辑,结论更可靠。 体系分析层次:宏观 “自上而下”的研究世界的方法

假设:所有行为体都处于全球社会-经济-政治-地理环境中; 体系的特征是影响行为体的行为、行为体之间的行为的重要因素;体系层次的分析要素:体系的结构特征: 体系中权威的组织形式、体系中行为体的性质、行为体互动的范围和层次 体系的实力关系: 单极、两极、多极 体系的经济模式: 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程度 体系的行为规范: 如,对战争的限制 体系层次分析为什么美国会发动伊拉克战争? 单极格局:霸权国所受的制约相对较少,容易对体系面临的挑战作出反应; 国际规范:人道主义干预的必要性,专制政权和独裁领导人不符合国际道德; 国际组织:联合国的权威必须得到维护,联合国谴责伊拉克的决议必须得到执行。 国家分析层次:中观 聚焦于中层 与体系层次分析相同,认为国家是世界体系中最重要的行为体; 强调民族国家及其内部过程也是世界体系发展演变的重要因素。 国家层次的分析要素:政府的类型:民主与集权 形势的类型:危机与非危机 政策的类型:政治、经济、军事等 政治文化:一个社会普遍的、长期的和基本的价值观及其实践 国家层次分析美国为什么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 美国必须保护它的安全,而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美国必须阻止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获取毁灭性武器; 美国必须确保稳定的石油供应,而伊拉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储量国; 伊拉克是专制独裁国家,将其改造为民主政权符合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 个体分析层次:微观 分析国际政治的微观方法 个体层次的分析要素:人性: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心理和生理因素 组织行为:被组织起来的人们的行为与他们单个时的行为大不一样,所以 “群体决策行为”如何影响决策? 特性行为:个体决策者的特性(个性、健康、经历、观念)如何影响决策?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政治学研究的是公共之事、众人之事,关注的是“天下之公器”。

当今国际法基本内容

当代国际法的基本内容 以主权国家为基础的当代国际法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关于国家、居民、领土的国际法制度;国际人权法;海洋法;航空法和外层空间法;外交关系和领事法;条约法;国际环境法;国际经济法;国际刑法;国际组织法;国际争端的解决;战争与武装冲突法。 一、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主要包括:主权和各国主权平等原则、国际合作原则、人民自决原则、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不使用武力和威胁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诚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等。中缅、中英共同倡导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概括和反映了上述原则,在许多双边的和一般的国际文件中都有规定,因此,也被认为是国际法基本原则。 二、国家、居民和领土的国际法制度 1国家。国家作为国际法主体,享有充分的主权,法律地位平等,有独立 参加国际关系的能力、直接承受国际权利和义务的能力和独立进行国际求偿的能力。国家违反国际法的行为构成国际不法行为,应承担国际责任,其形式主要有道歉、终止不法行为、赔偿等。国家行为构成国际犯罪的,国家责任的形式可表现为限制国家主权等。犯有国际罪行的个人,应承担刑事责任。 2居民。居民包括本国人和外国人。一个人依国籍而同其国籍国建立法律 联系受该国的法律管辖,享有和承担该国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外国人同时服从居住国的属地管辖权和国籍国的属人管辖权。各国给予外国人的待遇主要有三种: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和差别待遇。 3领土。领土由领陆包括领水的底土、领水包括内水和领海和领 空组成。领空是指领陆和领水的上空,直至外层空层的下沿。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属于沿海国的管辖区域,但不是一国的领土。领土处于一国的主权之下,是国家行使最高权力的空间范围,其他国家不得侵犯一国的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事、物享有属地管辖权;在行使其属地管辖权时,应尊重他国的属人管辖权。 三、国际人权法 国际人权法主要渊源是国际人权条约,主要有《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在国际人权法的形成中起了奠基作用。根据国际人权条约的规定,所有人,不分性别、种族、肤色、宗教、语言、国籍、社会出身,等等,都有权平等地享有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权利,缔约国有义务采取立法和其他措施,保证其领土范围内的所有人享有这些权利;在他们的人权受到侵犯的情况下,有权得到行政的和司法的救济。国际人权法禁止种族灭绝、种族隔离、贩卖奴隶、施行酷刑等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它们被认为是刑事犯罪,缔约国有义务予以惩罚。人权

国际关系分析

第十二讲国际组织与国际规范 一、国际组织起源 1、建立国际组织的思想在实践前300年。14世纪法国杜布瓦主张建议基督教联盟,15 世纪波西米亚王提出建立基督教联邦,16世纪法国提出建立联邦并设总理事会,17 世纪法国克律塞提出建立全世界联盟大会。 2、从会议走向组织。1648年维也纳会议首次以大规模国际会议解决国际问题,奠定了 几项国际会议或组织的最基本原则,平等原则(按字母排序)、文件和决议对非参 加国没有法律作用(有约束力)。1815年维也纳会议,所有欧洲国家参加,《最后议 定书》法、西班牙、那不勒斯、葡萄牙恢复旧王朝(干涉内政),战胜国重新划分 拿破伦战争后的势力范围。此后开了许多会议,形成连续、稳定、协商制度。从定 期走向国际组织。 3、国际组织的成立是先民间后政府,先行政后政治。1863国际红十字会、1853年气 象学国际会议,1878年成立国际气象联盟。1865成立国际电报联盟。1874成立国 际邮政联盟。1899海牙法院。1919国联。20世纪是国际组织大量增加。 4、国际组织现状。多种多样(北约、欧盟、联合国、上海五国、东亚10+3、WTO), 98年有48305个,政府间6250,非政府42100。参加最少是东帝汶,最多法国6567,我国2205,其中政府间263。 二、国际组织的成立与持续的原理 1、国际组织的成立靠提供公共物品(有利):(共享的利益,不因增加成员而影响他人 消费,北约) 2、国际组织的功能:协调意见、促进共同利益、教育和确立共同利益 3、维持国际组织生存的条件(无害):A、国际组织成立时的公共利益消失的情况下, 该组织成立后发展的功能无法替代,B、或是解散该组织会给成员国带来损失或是 无新的利益(只要保持该组织无害,该组织即可生存,冷战后的北约)。 4、国际组织终止(有利/减少损失):国际组织提供的共物品不能免费搭车,否则就会 出现公地悲剧。(减少损失:东非共同体、有利:华沙) 5、执行国际规则的动因;一是大家都在不严重损害利益下执行,二小国担心制裁而执 行,三是大国根据利益得失大小决定是否不执行。 三、国际机制(ARF)、国际法、国际规范 1、国际机制是原则(平等)、规范(南海行为准则)、规则(不得宣布战俘私人信息)、 决策程序(先讨论问题性质,然后讨论问题结论)。国际机制并不一定是法律,有 些规则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MTCR) 2、国际规范与规则是变化的(冷战后的主权与人权之争) (1)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天赋人权、人赋人权、人权与经济发展关系、人权与民族文化、人权的内容-安全、无饥馑(生存)、无恐惧、信仰自由(社会)(2)主权的相对性(对内最高受国际规范约束――种族隔离;对外独立受国际条约约束――出口毒品) (3)人道主义干预(人道主义标准没有,因此大国说了算,印尼的反华暴乱) 3、国际规范演变的原理:少数国家提出,大国接受,普遍化(NPT)。规范的演变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