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

原料药
原料药

第一章原料药

原料药是旨在用于药品制造中的任何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且在用于制药时,成为药品的一种活性成分。此种物质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症状缓解,处理或疾病的预防中有药理活性或其他直接作用,或者能影响机体的功能或结构。可由化学合成、植物提取或者生物技术所制备的各种用来作为药用的粉末、结晶、浸膏等,但病人无法直接服用的物质。

原料药根据它的来源分为化学合成药和天然化学药两大类。

化学合成药又可分为无机合成药和有机合成药。无机合成药为无机化合物,如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氢氧化铝、三硅酸镁等;有机合成药主要是由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经一系列有机化学反应而制得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霉素、咖啡因等。

天然化学药按其来源,也可分为生物化学药与植物化学药两大类。抗生素一般系由微生物发酵制得,属于生物化学范畴。近年出现的多种半合成抗生素,则是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相结合的产品。原料药中,有机合成药的品种、产量及产值所占比例最大,是化学制药工业的主要支柱。原料药质量好坏决定制剂质量的好坏,因此其质量标准要求很严,世界各国对于其广泛应用的原料药都制订了严格的国家药典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

第一节原料药生产工艺技术及洁净区域划分

原料药是加工成药物制剂的主要原料,它有非无菌原料药和无菌原料药之分。原料药一般由化学合成、DNA 重组技术、发酵、酶反应或从天然物质提取而成。为确保制剂产品的质量,原产药的精制、干燥、包装应符合GMP 要求,无论其生产过程是简单或复杂,进入精制过滤、结晶和干燥等工序(尤其是成品工序),均必须工艺要求严格,卫生要求明确。因此,原料药生产设备必须满足工艺条件、质量监控、生产操作、清洁卫生等要求。其中,非无菌原料药与无菌原料药的精制、干燥、包装、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及环境区域洁净等级划分也不同。本文仅以非无菌和无菌两类讨论,另一类无菌制剂用非无菌原料药暂不在此讨论。

1 原料药生产的工艺过程

原料药无论是化学合成,微生物合成,生物药物或是中草药,其生产过程如何复杂,其成品都离不开精制纯化,以达到药品所需的质量标准。原料药成品工序有固态与液态之分,因而其生产过程也有不同,所需设备也有区别。多数化学合成、微生物合成、中药提取物及生物制品等原料药呈固态,而部分原料药则呈液态,如直接供配制小容量注射剂的部分抗菌素,生物制品及中药提取物以供制部分口服液、酒剂、合剂和外用的酊剂等,则无需结晶或收膏干燥作业而将药液浓缩,按非无菌或无菌要求对药液进行过滤,精滤药液贮于相应。1.1 精制

包括精滤、结晶、分离和检测等过程。对成品的粗品而言,由于前段工序的生产过程有繁有简,一方面环境要求不高,生产过程所使用原料也非纯品,设备的材质、表面加工精度要求不高,管道输送系统要求也不十分严格,因而杂质、微生物污染难免。因而,成品粗品需再溶于溶剂中加热脱色、粗滤、预滤、精滤,滤液应检查其澄明度,开始收集的滤液必须返回重新过滤,确认无“ 漏炭”现象后方可连续过滤,滤液符合澄明度要求

后方可进入重结晶。

1.1.1 脱色除杂质

粗品加入溶解罐,加工艺水后,加入粗品量的0.02%-1%针剂活性炭,在搅拌的情况下加热至沸再冷至50℃脱炭过滤,以提高其吸附能力。

1.1.2 过滤

过滤分粗滤、预滤和精滤。粗滤一般选用烧结棒,材料有聚乙烯、聚丙烯、镍合金或钛合金,孔径为5-140μm,一般可用20-30μm,以钛棒使用效果和寿命最佳。精滤前应加预滤,一为保护精滤芯不被堵塞,二是可延长使用年限,注意每段过滤的滤液不立即进入下一级而

将滤液返回脱色罐,检查澄明后再进入下一级,尤其是粗滤器更应如此,以延长滤芯的使用年限。折叠滤器的滤芯,其过滤精度按非无菌与无菌产品选择,精滤滤芯高分子滤膜的孔径有1-5μm、0.65-0.8μm、0.45μm、0.22μm、0.1μm 等规格,无菌药过滤应选用0.22μm、0.1μm 等规格。此外,对于滤膜材料不可滥用,膜分亲水、疏水和双性3 类,亲水膜材为纤维素(再生纤维素、混合纤维素脂),尼龙和聚醚砜,此类适合于水及水溶液;疏水性膜材为四氟乙烯、聚碳酸酯、涂聚四氟乙烯的超细硼硅酸纤维和聚偏二氟乙烯,适用于有机溶液、酸碱、化学品溶液或气体等流体过滤;而双性膜材为聚砜,聚丙烯等适用于各类流体[2]。对于0.1μm、0.22μm 孔径膜,不论亲水或疏水膜均有除微粒、除菌功能,而0.45μm、0.65μm 亲水膜可除粒子及减轻微生物负荷作为除菌前预处理;只有供作无菌原料药的过滤才需达到0.1μm!0.22μm 的精滤要求。不论何种滤液均作为饱和或过饱和(宜保温)溶液供结晶或冷干、喷干等后续工序使用。

1.1.3 结晶

结晶工艺及其设备应根据成品生产工序所规定的理化特性,如温度、浓度、酸碱度、滴加速度、搅拌形式及速度、晶形及其成长速度(晶核加量及时间)等认真调控并与设备的传热面积、结构、加工精度和防污染措施密切相关[3]。

结晶是具有一定几何晶形、颜色的固体。物质自溶液中成晶体状态析出,或从熔融状态受冷时成晶体状态凝固的过程称之为结晶。晶体为纯净的化学成分均一的固体,同一晶体内各个不同部位的成分和结构是相同的。对要求纯度较高的固体产品、多采用结晶的办法来提取和提纯。为更好的理解结晶和控制结晶过程,我们引入溶解、饱和与过饱和溶液概念。当晶体置于溶剂或未饱和溶液中,其质点受溶液分子的吸引和碰撞,即会吸收能量而均匀的扩散于溶液中,同时已溶解的固体质点尚未达到结晶的平衡状态,此时固体继续溶于溶液中,其过程称之为溶解过程,其溶液称为未饱和溶液。而随着溶解的增加,溶液浓度不断增大,则溶解速度与结晶速度慢慢趋向相等,溶解与结晶处于动态平衡,其溶液称之为饱和溶液。随着温度的升高,质点能量增加,扩散运动加大,晶体溶解度升高,反之,则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形成结晶。然而溶液结晶速度受溶液过饱和浓度的影响,其过饱和浓度越高,结晶速度越快,反之愈接近其动态平衡点,溶液结晶愈慢。每一种药物都有其过饱和与饱和曲线,此曲线可通过实验绘制,以用它来控制生产的结晶过程。过饱和曲线以上浓度的溶液很快自然起晶析出,故此区域为不稳定区。而介于过饱和曲线与饱和曲线之间浓度的溶液(未出现结晶及刺激因素存在)的区域为介稳区。此区域又可分为二部分:接近过饱和曲线部分区域称为刺激起晶区;接近饱和曲线部分称之育晶区。起晶时因质点的碰撞,首先由几个质点结合成晶线,再扩大成晶面,而后结合成微小的晶格,称之为晶核,其他质点继续排列在晶核上,使晶核长大成晶体,而晶体的生长是由溶液中溶质的扩散和溶质在晶核晶格上排列的两个阶段组成。

结晶的速度与过饱和度的浓度差、结晶温度、溶液粘度、境界膜厚度等有关。为了提高结晶质量,人们采用调节温度、控制搅拌、加入晶种、调节pH 值等方法来起晶,控制结晶速度,提高晶形质量。温度控制是起晶、育晶的重要因素,起晶时应控制晶核数量,以利于晶体的成长,所以当溶液受到突然冷却时,就进入不稳定区而生成晶核。当晶核的数量达到一定时,回升温度使其进入介稳区,此时晶核停增,再在搅拌下缓慢降温,使溶液浓度均匀,进行育晶晶体长大。另,晶种起晶是工业结晶常用的方法,主要是控制方便,可提高结晶速度,晶形一致。但要提供足够的晶面才能达到较高的结晶速度,一般加入晶种粒子的直径与重量对结晶过程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粒子直径26-36 目,加入量为11.67%,若40-50 目加入量为溶液体积的8%-8.3%。此外,还可利用控制pH 值来调节两性溶液的两性电荷相等,使其在水中溶解度最小的等电点结晶法,此时滴加速度应严格控制,此也是在28-36r/min 的搅拌下进行,而其他结晶大多在6-15r/min的搅拌下进行。结晶过程所用的酸、碱、溶剂包括工

艺用水应符合标量标准,也即酸、碱、有机溶媒应经相应精度要求的过滤器过滤,无菌原料药工艺用水应是注射用水,其余则应符合纯化水质量标准。

1.1.4 分离

凡是经结晶的原料药都应经固液分离而获得固态物料,其分离方法通常采用压滤和离心过滤两种。产量小,过去常用板框式、重锤式压滤机,多数用离心式,尤其是上出料三足离心机。而这种传统方法,由于药物与滤布紧密接触,起料又多用铲匙,因而毛点、黑点、微生物超标是常有的,一般避免在无菌产品上应用。近年来,推出三足式提袋式卸料离心机,采用气压(或液压)弹簧控制上盖启闭,甩干的滤饼可由提袋吊出,袋的底部由拉练开闭,既可减轻劳动强度,又能降低人为污染。离心机是通过转鼓的高速旋转,使悬浮液随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从转鼓的孔甩出,而滤清则留在滤布上以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东北制药总厂在实践中对离心机作了改进,在转鼓内衬网扩大了过滤面积。由于加网前,滤布紧贴转鼓,因开孔面积受转鼓强度制约,开孔的大小,数量由其强度和过滤面积而定,一般开孔在φ2.5-φ20mm,开孔率为5%-12%(如SS-800N 型,孔径φ8mm,开孔率9.3%),改进后过滤网分面网与底网,底网铺于转鼓壁上,面网位于底网上,底网起支承面网与滤布作用,当量开孔率增大,可达80%以上,而且使滤液具有横向、径向、轴向、周向等不同方向自由流动,大大加快滤液排出,这有利于缩短过滤时间和减少滤饼的含液量,为缩短干燥时间创造条件。

离心过滤是常用的固液分离的方式,离心机有上悬式、卧式、上出料和下出料多种型式,操作方式有连续与间歇两种。对于产量大,配连续结晶装置,宜连续出料,但因用刮刀卸料,对晶形有一定影响,此设备用于非无菌产品。除离心过滤外,20 世纪80 年代,国外推出一种过滤、洗涤、干燥的联合机组,适合于含固量高形成滤饼厚的悬浮液的过滤、洗涤、干燥联合作业,俗称“ 三合一”,即在同一密闭窗口内,在加压与真空交替作用下连续全自动完成,特别适用于对无菌要求高的产品,目前国内已有仿制产品。

1.2 干燥

干燥是利用热能使湿物料中的湿分(水分或其他溶剂)气化除去,从而获得干燥药品的工艺操作。湿物料进行干燥时,有两个基本过程同时进行:一是热量由气体传递给湿物料,物料表面上的湿分立即汽化,并通过表面处的气膜向气流主体中扩散;二是由于湿物料表面处湿分汽化的结果,物料内部与表面之间产生湿分浓度差,于是湿分即由物料内部向表面扩散。因此,干燥属于传质与传热相结合的过程。干燥一般分为恒速与降速两阶段,恒速阶段干燥速度取决于物料表面水分的气化速率,也即取决于物料外部的干燥条件,如增大空气流速以增传热系数(α)及水蒸汽由湿物料表面转移到空气主体的传质系数(k),提高空气温度和减低空气温度也可增大α 和k 的推动力。在干燥过程中,尚需考虑气体流阻、物料粒度、气流中粉尘回收、物料是否热敏、物料结块硬壳等因素,故应根据物料的特性及经济效益选择适宜的气体流速、温度及湿度。降速阶段的干燥速度主要由水分在物料内部的迁移速度所决定,则主要取决于物料本身的结构、形状和大小。尤其在箱式干燥中,在一定干燥速率下,物料层和粒度、物料临界含水量愈高,故采用适宜的干燥速度层厚及适时搅动和分散,可提高干燥率。

干燥工艺操作多用加热法进行,可按加热方式的不同分膜式干燥、气流干燥、远红外干燥、减压干燥等。此外,介电加热干燥、冷冻干燥及吸湿干燥等常被选用。其中,膜式干燥是将已蒸发到一定稠度的药液涂于加热面而成薄层借传导热而进行干燥方法,此方式不适用成品的精品干燥,现已基本淘汰。对于产量不太大的口服制剂产品,已用双锥混合干燥器。

1.2.1 气流干燥

气流干燥是利用热干燥气流借对流传热方式进行干燥的一种方法,从各种影响干燥速率因素分析,其效率决定于气流的温度、湿度和流速,这三者互为促进和制约的关系。常用的

气流干燥设备有箱式和隧道式的烘箱、喷雾干燥及负压沸腾干燥器等三大类。前后两类用于口服制剂原料药居多,而喷雾法既可用于无菌产品也可用于非无菌产品,它与负压沸腾器还可用于一步制粒干燥,直接为片剂、胶囊提供中间产品。一般热稳定的西药可本着缩短周期的原则选择,热敏性西药或中药类可在50$%60&中确定,尽可能(挥发性药物成分除外)选用负压方式,以防止有效成分的分解破坏。

1.2.1.1 箱式干燥

(1)热风循环烘箱:热风循环干燥箱配有带高效空气过滤器的耐高温低噪音的热风循环风机,箱内设有可调式分风板可使热风分布均匀,控制方式有手控或自控,加热方式有电加热或蒸汽加热。但此类烘箱气流只在物料表面流过,传热系数低、热效率低、物料易结块、干燥时间长,结构上易造成炭化污染。而穿流式干燥箱则可较好地克服其不足。

(2)穿流式干燥箱[6]:其特点是热风每一次循环均通过亚高效或高效过滤器过滤,防止气流中夹带的物料在循环再加热过程分解变质而污染药物,每一盘物料层厚为平流式的3 倍以上,具有干燥面积大、热效率高、生产能力大、能耗较平流式低、易于操作、便于清洗、故障率低等优点。但穿流式有较强的物料选择性,只适用于不含细粉的粗晶状成颗粒状物料。缺点:易结块和平流式一样劳动量较大(原指上料、翻料、卸料)、操作环境温度高、粉尘大、箱内温差大、物料干燥不均匀及清洁工作量大。为克服上述不足已推出全自动硬盘式干燥设备。

(3)全自动硬盘式干燥箱:它具有热风循环干燥箱的优点(即节能,用途广),还具有生产能力大、干燥时间短、物料干燥均匀、不结块、操作自动化以及清洗方便等良好效果。它较沸腾干燥节能(约2/3-3/4),而同等投资的情况下产量为沸腾干燥器的2-4 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干燥设备。

1.2.1.2 沸腾干燥

又称流化床干燥,它是利用热空气流使固体微粒悬浮,呈流态状如沸腾,因此大大地增加了蒸发面积。热空气在湿微粒间通过,在动态下进行热交换,把水分带走,达到干燥的目的。其特点是干燥速度快、温度低、不结块、系统可密闭,因此适用于产量大的品种。整机密闭性能尚佳,可实现负压操作,不产生逸尘,其加热温度、风量、风压、时间可通过PLC 控制,结构比较简单,微粉通过袋滤器、旋风分离器、袋式除尘器收集微尘,不污染环境,较适用于颗粒性物料。在沸腾干燥时,热空气的流速保持在颗粒(φ30μ-6mm)临界流化速度与颗粒带出速度(即自由沉降速度)之间,此时颗粒在热空气中呈沸腾状的脉动,因此,在颗粒周围的滞流层几乎消除,气—固间的传热效果优于其他干燥。对所处理的物料含水量,粉末要求为2%-5%,颗粒状为10%-15%,但只要湿物料不结块,含水量也可高一些。一般用来进行沸腾干燥的物料不能结块,粘性大的物料不适用。固体流化过程有固定床、流化床及稀相输送三个阶段。固定阶段:当气流速度增大到一定值时,!P 大致与单位截面积上的固体层重量相等,但固体颗粒仍然保持相互接触的静状态;流化床阶段:当气体流速达临界流化速度,流经空隙的空气与粒子间的作用力等于粒子重量时,物料悬浮于气流中各自运动,即在整个流化阶段中,由于流经空隙的空气与粒子间的摩擦力刚好等于粒子重量,所以空气流经床层的阻力应等于单位截面床层的重量。而所谓稀相输送阶段:气流速度进一步增大,超过自由沉降速度,颗粒与流体间的作用力大于粒子的重量、颗粒即被气流带走。故要维持流化操作,应维持气流速度在临界流化速度和颗粒沉降速度之间。

1.2.2 减压(真空)干燥

它是在密闭的容器中抽去空气进行干燥的方法,其能加速干燥、降温,并有利于热敏性成分不被破坏外,使干燥产品疏松和易于粉碎。此工艺更普遍地应用于中药干膏的制备,但不适用于含挥发性的物料。但应注意,在干燥过程中,被干燥的物料往往会起泡外溢,不但造成损失污染箱体,而且损坏结构,故装量应严格控制。

1.2.3 冷冻干燥

它是将物料冷冻至冰点以下,放置于高度真空的冷干箱内,在低温、低压条件下,物料中的水分由固体冰升华而被除去,达到干燥的目的,此方式适用于热敏性制品干燥。

1.2.4 辐射干燥与红外干燥器

辐射干燥: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由辐射器发射,入射至湿物料表面,被其吸收转变为热能,使水分加热汽化而达到干燥的目的。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波长范围是0.75-100μm,频率4 ×1014-3 ×1011Hz,通常将波长在5.6μm 以下称为近红外,把5.6-100μm 区域称为远红外。红外线由红外发射元件发射后,在传播过程遇到物体时,一部分被物体表面反射,另一部分进入物体内部被吸收或穿透继续传播。当物料吸收红外线的辐射能量后发生共振,使物质分子运动加剧,彼此碰撞和摩擦产生热量,从而使物料内部受热、水分蒸发而干燥。远红外干燥:由于物料对红外线的吸收光谱大部分布在远红外区,所以利用金属氧化物混合而成的辐射涂层材料(如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钴、氧化铁)能辐射出2-5μm 以上的远红外线,由于药物都是有机化合物及水分,它在远红外区域有很宽的吸收带,故具有干燥速度快、干燥质量好、能量利用率高等优点。某单位利用远红外干燥箱干燥颗粒剂,初始物料含水率7%-8%,干燥温度90℃,通过15-20min,成品含水率达0.5%-1.9%,颗粒具有色泽鲜艳、均匀、保持原味、无结块等良好效果。

1.2.5 微波干燥

利用高频电场的交变作用,使物料加热达到干燥的目的。目前应用于加热的频率为915MHz,用于灭菌的为2450MHz。湿物料中的水分子在微波电场的作用下,它会被极化并沿着微波电场方向整齐排列,因微波是一种高频交流电场,水分子就会随着电场方向交互变化而不断迅速地转动并产生剧烈转动、碰撞和摩擦,部分微波能就转化为热能,从而达到干燥效果。微波干燥的优点是加热快、受热匀、热效高,故其干燥块、产品均匀洁净。在干燥过程中,湿物料内部水分比表面多,则内部吸收能量多,温度比表面高。这样湿物料的温度递度与水分扩散的方向一致,从而提高水分的扩散速率,加快了干燥速度。微波对水加热的特性是由于水的电常数较固体物料大得多,故湿物料中水分获得较多的能量而迅速汽化,而固体物料则吸收微波能力小、温度不会升得过高,有利于保持产品质量。微波干燥是一种新的干燥技术,还可用于干燥灭菌,已较多用于中药颗粒剂、丸剂的灭菌干燥上,可以实现连续化,自动化操作。微波的特征:1)加热反应快、易于控制;2)微波加热的时滞极短,升温快;3)若与真空技术结合具有低温隔气优点,更适用于热敏性物料干燥。加热的选择性:因极性分子易吸收微波,而水是分子极性很强,故适用于含水物料的干燥。穿透性:它可直接穿入物料内部,对内外均衡加热,从而大大缩短加热时间。微波干燥具有成品质量好、干燥效率高、适用范围广、不污染产品及环境、设备体积小、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但应注意安全,微波泄漏量应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微波安全性的要求;物料对微波有相应的选择性,应通过实验确认,不可随意滥用;物料分布应均衡分散平整,不可堆积;干燥物料不可有金属材料存在,不可空载运行。

1.3 洁净区域划分

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疾病和恢复, 调整肌体的特殊商品。药品质量的优劣, 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因此,世界各国对医药产品生产极为重视, 都作出

了严格的规定和要求。目前, 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GMP(Good Manufactuing Practice)制度。GMP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把洁净技术应用到药品的工业生产中去, 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各类医药产品的生产质量。

1.3.1对药品生产用的洁净厂房的要求与设施

药品生产洁净厂房的特点: 一是洁净室内空气应净化除尘到规定要求;二是洁净室应防止微生物污染, 并符合菌落数检查要求。从上述两点要求, 药品生产的洁净室既工业洁净室,

又是生物洁净室。另外, 如果是使用有机、有毒溶剂的洁净室应有防爆、防毒措施, 一般空调不回风, 采用全新风。国卫生部要求凡新建的药品生产厂房的生产环境、净化级别应达到国际GMP要求, 这不但有利于我国医药生产的技术水平提高, 也有利国际贸易。

在大于十万级的控制区域可采用初效、中效二级过滤的清洁空调。十万级的控制区域可采用初效、中效、中效三级或初效、中效、亚高效(或高效)三级洁净空调。换气次数大于或等于每小时15次。一万级的洁净区域可采用初效、中效、高效三级洁净空调,换气次数大于或等于每小时25次。局部可用100级的层流装置。100级的洁净区域一般采用垂直层流或水平层流等。

药品生产厂房应按工艺流程合理布局,人流物流分开,上下工序的联系交换要方便,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原辅包装材料及半成品的重复往返, 防止交叉污染。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合理选用设备。设备及管道的材质应与药品接触不起化学反应。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内壁应光洁、平整、易清洗、耐腐蚀。设备与管道排列整齐, 便于清洗与维修。

生产厂房还应根据工艺要求和洁净级别设置必要的人员卫生通道和物流通道。人员

卫生通道有换鞋、更衣、淋浴和缓冲室等。在大于十万级的控制区域, 操作人员需经换鞋、

更衣包括戴工人帽、口鼻罩等工作室。在十万级的控制区域,操作人员须经换鞋、存外衣、淋浴包括戴工作帽、口鼻罩等工作室。

在一万级及100级的洁净区域,,操作人员须经换鞋、存外衣、淋浴、更内衣、穿无菌衣(包括鞋、帽、口鼻罩等)、洗手与消毒、洪干、风淋工作室。进人控制区的物料要除去外包装或换成室贮存桶, 进人洁净室的物料或器具, 必须经过消毒灭菌等无菌处理, 以排除污染源。

在洁净厂房内, 人是主要的污染源。因此, 室内工作人员数必须限制在最低限度, 患有传染病或隐情传染病、外伤感染等不得直接接触药品和无菌操作。坪作人员头发不得外露、不戴手表、饰物, 不涂指甲油等, 以防污染。操作人员的工作服应每班清洗、消毒, 其洗涤环境及最后漂洗水要符合要求。洁净厂房的清洁与消毒灭菌很重要。为了防止交叉污染, 清洁工具必须是同洁净度等级区域专用, 清洁工具宜采用真空清扫设备, 如果不具备时也可采用不掉纤维的材料如尼龙布等进行擦拭。对室内空气、墙壁、地面、设备、容器等需用紫外线灯、去污剂及乙醇等定期消毒灭菌。

洁净厂房还要控制温湿度, 使操作人员有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 也为了保证产品质量, 特别是口服固体制剂生产对湿度要求很重要。我国十万级洁净室控制温度18-28℃,湿度50-65。一万级洁净室控制温度20-24℃ , 湿度45-60。一般采用阿斯曼通风干湿计或精度较高的水银温度计进行监测。

第二节原料药生产工艺设备

原料药机械及设备是中国制药装备8大类产品之一,包括反应设备、塔设备、结晶设备、分离设备、过滤设备、萃取设备、蒸馏设备、换热器、蒸发设备、干燥设备、筛分设备、贮存设备及灭菌设备。众所周知,我国是原料药生产大国,但还不是原料药生产强国。其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原料药设备的生产和新技术应用与国际高端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所以,要提高我国原料药生产质量水平,除了要从软硬件上提高生产企业控制标准外,还应根据全球化市场新变化,加强原料药设备新技术的应用,真正与国际接轨。下文从原料药机械及设备的技术应用层次,阐述我国原料药设备应根据全球化市场新变化,加强新技术的应用;研究环保与节能及安全技术,发展自动化技术,加强虚拟技术的应用,实现模块化设计等

2.1 研究环保与节能

在2007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6 066家工业污染源重点监控企业中,医药企业占117家,以发酵类原料药生产企业居多,其中部分企业因为环保问题而遭停产。所以,挖潜降耗、提高经济效益将成为原料药生产企业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重要工作。下面以几个实际应用实例来说明在环保与节能方面,原料药设备的发展及其技术应用。

2.1.1 冻干设备

2.1.1.1 液氮真空冷冻干燥机

冻干机的制冷系统可以为干燥箱和真空冷凝器提供冷源。其中,以压缩机制冷冻干机较为常见,但其心脏部件压缩机常因种种因素而导致很多故障,需要经常性的维护。如今,新型液氮真空冷冻干燥机解决了这一问题,如图1所示,其有效地降低了制冷系统的故障概率。

液氮冻干机是利用液氮作为冷源给系统进行制冷的一种冻干机,它与普通冻干机不同,其冷源为液氮。而空气中含有78%的氮气,因此,液氮的制取十分方便,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的一种环保能源。另外,由于采用液氮制冷,不再使用压缩机和水冷却器,所以,噪声低、运行可靠,无需心脏部件的维护保养,维修简单,同时耗电减少50%以上[2],这将会给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

2.1.1.2 冻干设备的新型灭菌———室温下的H2O2消毒

为了改善企业生产线的卫生状况,达到一定的消毒条件以避免污染,Vapovac消毒设备公司为冻干设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灭菌工艺——在现有真空系统的作用下,使气态H2O2被输送到冻干机的管道中,进行过氧化氢杀菌消毒。这种工艺与其它消毒工艺的显著区别在于,气态H2O2灭菌过程是在室温与真空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具有如下特点:(1)与其他化学消毒方法相比,减少了人力,也降低了设备受到污染的风险,并且不产生癌或者导致基因突变的副产品;(2)无需超压防爆容器,相应降低了使用投入成本;(3)无需附加使用任何气体分布设备,消毒剂能够很好地分布在干燥机各个死角里,实现了全方位的消毒工作(这是普通的蒸汽消毒所未能实现的);(4)与蒸汽消毒相比,降低每个消毒周期中20%的成本和50%的消毒时间。

2.1.2 干燥设备

2.1.2.1 新型螺旋干燥机——干燥与冷却的组合

为了能在狭小的空间里实现对药物“干燥+冷却”的生产工艺,德国heinen公司设计生产了一种新型螺旋干燥机,如图2所示,它具有两套独立而又很好协调合作的系统:第一套负责干燥过程,第二套负责冷却过程。这样就使得在整个持续的生产过程中,设备中存在着两个完全不同的温度区域。整个干燥过程是自下而上地进行,而这条自下而上的路径就是一条

螺旋带。药物在完成干燥过程之后,在顶端进入冷却区开始冷却。药物的冷却过程是在冷却系统的操纵下,从上至下也是以螺旋状进行的。如此,药物经过自下而上的干燥和从上至下的冷却,最后离开设备,被运输到包装流水线进行包装。在干燥机中,大部分采用的空气都会被整个过程用作循环空气,这样的做法使得整个设备的废气排放量被降到最低,从而高效地利用了能源。另外,系统处理空气的整套设备,包括过滤器、润湿器、热交换器、鼓风机、自动控制阀门和活性炭过滤器等都是在独立的技术空间内操作的,这样的设计减少了间歇和净化的时间,也就意味着节约了生产成本。

2.1.2.2 立式全自动压滤机——过滤分离与干燥的组合

随着产品粒度不断变细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在使用低消耗高产出的工艺,其主要部分之一就是脱水方法的先进性,以降低能耗及产品浪费和损耗的程度。芬兰Larox的全自动固液分离解决方案显著降低了能耗、水耗、人力需求和废水处理费用,并提高了产品回收率。Larox立式全自动压滤机与其他常规的脱水方式全然不同,它并非采用离心、真空、热力或其他类似的方法,而是把液压和可膨胀隔膜组合,使分离力量最大化,如图3所示,从而以最小的能耗得到更有效的固液分离效果。与离心机、真空过滤机等相比,Larox立式压滤机可以大幅提高现有干燥机处理能力。例如,滤饼水分降低3%就可以使干燥设备的处理量提高16%。如果无需提高产量的话,可以大幅降低单位干燥能耗(费用/t产品)。

2.2 研究安全应用

在医药生产企业中,许多原料在生产加工前呈粉状或散装物料的状态。而粉状物质与空气混合形成的含粉尘混合气常常是易于爆炸的危险品。为了防止生产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不允许有爆燃危险的原料随意“流动”。

图4为真空负压输送系统,由于采用了模块式的结构设计,使用非常灵活,应用广泛。它既可以从筒状容器中抽取原材料,也可以从集装容器中向各种不同的工艺设备输送原材料,例如,生产开始阶段的混合设备、过滤设备,充填上料设备以及压片和包装设备。

图5为模块式粉质原材料真空和压力运输系统,它是由粉质原材料运输系统和原料桶清空系统组合在一起的新系统,能够使设备原材料的装卸与周围环境完全隔离。与其他多种不能承受压力冲击的隔离系统不同,这一新的“复式解决方案”能够用于承受温度、压力或者真空负压冲击的反应釜中。即使是在有腐蚀性的环境中使用时,也只需更换一个耐腐蚀的输出阀就可以了。特点:(1)系统完全没有电器部件,因此决不会因为电火花而引起爆燃;(2)系统没有任何旋转零部件,如轴承等,因此,也没有摩擦,所以不存在由于摩擦生热引起爆燃爆烧的情况;(3)可增设专用惰性气体(如氮气)保护装置,以满足不适合使用标准真空负压的输送设备;(4)运输系统和原料桶清空系统组合(包含CIP),使原料的装卸与周围环境完全隔离;(5)上料系统模块式结构设计,能使用户按需选择并达到最佳配置,防止污染、保障安全。例如,采用真空负压输送装置可将不同的原材料都输送到混合器中。

2.3 在线技术应用与自动化

制药生产过程中的“在线”与生产的实时性是分不开的。要真正做到“在线”(检测、控制……),必须依靠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以实现实时检测和过程控制等。

2.3.1 真正在线的CIP、SIP

随着药品生产质量日趋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药品生产过程中每个工序的可靠性与最终产品污染物的含量,其中很重要的工序就是设备清洗及灭菌。而在位清洗(CIP)和在位灭菌(SIP)的提出给制药生产设备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对有些设备被称为带有CIP或SIP是存在着误区或混淆视听的,如单有清洗喷头或单有蒸汽进口,而没有系统设计;设计不合理和没有控制程序、控制系统;没能根据URS(用户需求标准)做DQ文件支持等。其实这些都无CIP/SIP意义。真正在线的CIP/SIP应具有控制过程、系统设计,由URS来设计确认、模拟技术设计确定等。

2.3.2 准确监测灭菌过程的温度

为了保证自动化生产过程的高质量,药品的生产必须符合非常严格的要求,将由微生物污染带来的风险降到最小。而防止污染的关键是对车间和设备进行定期的清洗和杀菌,通过在线消毒过程,用121~135 ℃的蒸汽清洗15~30 min。但温度测量必须是卫生设计的,不允许出现污染积聚物。图6所示带有插入式传感器的标准测量仪表具有精确的测量效果,但同时也有几项重要的缺陷:(1)必须被焊接到管道系统里,焊接必须被抛光,在大部分细小的焊点处会有微小颗粒污染的风险;(2)会阻碍管道液体的流动;(3)会导致测量值的不一致等。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图7所示管夹式电阻温度计,它是一种特殊的银制温度传感器,通过持续的弹力反压在管路上,被拟合为插入式测量。管夹式电阻温度计无需焊接,安装简便;测量管道温度时不会影响管道内部,不干扰生产过程,能准确控制温度,精度高,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且易于清洗死角、费用低。

2.3.3 在线腐蚀检测———实现腐蚀的可控性

腐蚀是原料药设备不可忽视的现象,其每年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仅德国由腐蚀而带来的经济损失总额就高达几千亿欧元。但这些腐蚀损失中的一部分是可以避免的。遗憾的是,在此之前还没有对腐蚀程度有一个明确清晰的等级划分,也不能像压力或温度那样直接进行测量,其原因就是未建立起有效的腐蚀检测方法。然而,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因腐蚀而使电流变化—传电极—检测”原理的SmartCET腐蚀传感器,如图8所示,可解决问题。该传感器是美国InterCorr公司的专利产品,它被视为“电极被腐蚀了的

电子部件”。

腐蚀传感器可实现如下功能:(1)精确的动态计算。设备管道腐蚀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腐蚀程度不同,系统传感参数就不同,从而可通过精确的计算实现动态测量;(2)腐蚀孔位置的确定,保证测量的可靠性。孔洞性腐蚀是一种表现方式,它表示在均质材料的局部有不均质的点。在SmartCET腐蚀传感检测技术中,根据不同点测定所反馈的信息,可以确定腐蚀点的缺陷结构,从而实现腐蚀孔位置的确定。可见,腐蚀传感器的使用,可实现腐蚀的可控性。腐蚀检测已不再是理论上的科学技术,而将成为原料药设备中实实在在的一个组成部分。

2.3.4 工况诊断和监控

设备的故障停机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而且将可能造成整批产品报废,为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所以,设备工况诊断和监控技术在制药等流程工业生产企业中的应用不断增多。工况诊断分析有3个层次:简单监控(故障识别)、定位分析(故障位置的分析测定)、诊断分析(故障界定)[11]。例如,对调节阀及设备管道系统的工况进行监控,如图9所示。(1)利用传感器对压力和流量进行监控;(2)根据第一层次得出的设备工作参数进行分析评判,并进行状态注释说明;(3)所有诊断信息都上传并予以可视化显示,便于操作者有目的地采取维护保养措施。所以,故障诊断分析系统不只是一个闪烁发光的LED二极管系统,工况诊断和监控技术将成为原料药设备的实用技术,它可持续降低设备整个寿命周期内维护保养费用。同时,也可以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实现快速、高效的维护保养和维修,提高设备利用率。

我国加入WTO之后,制药机械市场变得更加开放,制药装备经济正在产生深刻的、根本的并富有光明前途的变革与创新。作为中国制药装备主要产品之一的原料药设备,在这场变革与创新中要获得令人满意的发展,必须符合国家环保与节能的导向政策、遵循安全应用规则、努力发展自动化技术和虚拟技术的应用、实现模块化设计,只有这样,我国原料药设备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从仿制到自行开发、再到自主创新,从而与国际接轨并踏入世界先进技术行列。

第三节原料药杂质与药品质量控制

任何影响药物纯度的物质统称为杂质。药物的杂质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即一般杂质与特殊杂质。一般杂质是指在广泛存在的,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常见杂质。特殊质是指针对于某种药物所产生的杂质,其一般与该药物的生产合成方法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杂质的性质也是随药物的不同而不同。从化学性质和来源方面,可以将杂质分为以下三类:有

机杂质、无机杂质和残留溶剂。一般杂质通常是指无机杂质,特殊杂质通常是指有机杂质。特殊杂质的主要来源是药物的合成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种途径:1.起始原料,杂质由起始原料引入,可能存在于整个生产过程;2.合成中间体和副产物,由于生产过程的不稳定导中间体或副产物的产生;3.降解产物等。一般杂质在贮存过程中引入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一般包括以下几种途径:1.起始原料引入,特别是复杂的原料(有机物),可从该起始原料的合成路线、中间体检测报告得出信息;2.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或未反应完全的试剂,如:钠盐、硫酸盐、氯化物、硫化物等;3.生产过程所用的金属器皿、管道以及其他不耐酸、碱的金属工具,则可能引入砷盐,以及铅、铁、铜、锌等金属杂质。从上述过程来看,有机杂质一是未知或不确定的,其产生于生产的起始物料及生产工艺有关;无机杂质一般是已知和确定的,包括试剂、配位体、催化剂、重金属、无机盐、其它杂质(例如:过滤介质、活性碳等)。按性质可分为信号杂质(或指示性杂质)和有害杂质。信号杂质本身一般无害,但其含量的多少可反映药物的纯度水平,如氯化物、硫酸盐;有害杂质对人体有害,可在体内蓄积,主要指砷盐、重金属等。

原料药中的杂质应当被合理有效的控制。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原料药中杂质未被有效控制,其可能最终会被带入到制剂中,并对用药者造成不可预知的伤害,这就是所谓药害(Drug misadventures)。药害的明确定义是“用药固有的医源性意外风险,它造成用药者因接受或遗漏用药而受到伤害,往往这种伤害是非预期的、不能接受的,且发生的伤害一般与原有疾病无关,同时也可能涉及人为或系统的差错、免疫学或特异质反应。

药害事件的发生次数自从19世纪末以来,总体呈增长的趋势,但近30年增长速度却有所减缓。严重药害事件的发生次数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逐渐减少。在1905年以前,虽然许多国家政府还没有开始监管整个药品市场,个别国家在药品监管方面也只是刚刚起步,但由于用药数量较少且品种单一,各国药害事件发生概率较少。从1905~1938年的将近30多年里,许多国家使用的药物数量和品种均开始大幅上升,同时却由于相关监管法规尚不健全,各国发生药害事件的数量也开始猛增。伴随着现代药品产业链的逐渐形成,刺激了对药品的研发和销售,其中一些效益好、实力强的药厂也开始逐渐增多。这就使得各国药品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从而导致这段时期药害事件再次上升。之后,世界各国药品监管的法律体系开始不断的健全,相关监管组织的职权也不断扩大,药品注册准入要求也愈发严格。这些因素最终导致近些年来所发现及报告的一般药害事件增多,同时也有效遏制了严重药害事件的再次发生。

由于原料药杂质引发的严重药害事件,近期发生的一个例子是美国百特“肝素钠”事件。2008年1月下旬,美国4位患者在使用了由美国百特医疗公司(Baxter International Inc.)生产的抗凝血剂肝素钠后导致死亡,另外还有数百人出现过敏反应及其他严重的副作用。2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接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的通报,称美国百特公司生产的“肝素钠”部分原料源自我国江苏省常州凯普生化有限公司。3月18日,FDA宣布百特公司问题肝素钠中存在一种“未知污染物”,经过研究发现其为“多硫酸软骨素”,是一种廉价的、未经审批的化学活性成分。该成分结构上与肝素钠极为类似,而且使用常规药典方法无法检出。3月18日晚,SFDA作出通报,在中美合资常州凯普公司生产的“肝素钠”样品中也检测出“多硫酸软骨素”。由于“多硫酸软骨素”结构与肝素钠的相似,其通常被称为类肝素物质,有人质疑凯普公司可能使用廉价的类肝素物质投入肝素中,涉嫌药品造假,并推断造成此次不良事件的原因就是这种类肝素物质。

我国肝素钠生产历史回顾:肝素钠是临床用量最大的抗凝血药之一,上市已有60多年的历史。我国生产的肝素钠一般是从猪肠中提取。我国是世界第二生猪饲养大国,因此肝素钠原料来源非常丰富,经过多年生产的经验和技术革新,目前我国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来对肝素钠粗品进行精制,产品质量有了进一步提升,达到美国药典和欧洲药典规定的质量标准。

到目前为止已是世界第二大肝素钠生产大国。我国生产的肝素钠原料药也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生化出口原料药。欧洲美国等地区最近几年大范围出现的“疯牛病”,也推动了我国以猪小肠作为原料的肝素钠在国际上的大量需求,再加上近些年来我国加强对出口产品质量的规范化管理,严厉整改肝素钠生产秩序,肝素钠产品的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就此次“肝素钠”事件,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统计,已有786宗注射问题肝素钠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病例,其中有83宗死亡病例。美国方面坚持认为其原因是在于生产肝素钠的原料上,中方起先并不认同此观点。中国已经有多年的肝素钠生产经验,同时到目前为止,国内并没有一例由于国产肝素钠导致的严重的药害事件的报告。那问题出在何处呢?问题出在生产肝素钠的江苏常州市凯普公司是从中间商手里收购来的粗品进行提纯后得到,他们并不是肝素钠粗品的直接生产商,最后的成品也都百分之百全部出口北美等市场,完全不在中国市场上销售。肝素钠粗品来源于猪小肠且价格低廉,其主要来源于农村的养猪个体户,肝素钠中间商从个体户手中收购来粗品,由于利益的驱使,他们很可能往粗品中掺入了多硫酸软骨素来增加整体的重量,多硫酸软骨素的化学结构与肝素钠十分的相似,目前药物检测手段还不能轻易的鉴别两者,就算是专业的肝素钠制造商依靠普通检测仪器仅仅参照美国药典进行检测,一般也无法检出多硫酸软骨素。“肝素钠”事件为我国原料药杂质控制方面敲响警钟,在药品生产的整个过程中,把握源头的质量即原料药的质量是关键,曾经发生的诸多药害事件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实际上,类似的问题不仅仅出现在药品当中,在食品中也存在很多类似的问题,比如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都是由于源头把关出现问题,导致严重的后果。这不只是个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观念问题。

在药物的整个研制、生产过程中,安全性是最重要的研究内容。而杂质则是药物质量研究、质量控制和安全性研究的重点。杂质研究涉及药学研究的全过程。药物的杂质来源、检测方法、限度可能存在潜在的安全性隐患,这些由杂质带来的因素,对于处方组成、剂型选择、分析方法、工艺确定的研究以及产品的储存等均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药品是特殊商品,药品杂质是影响药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故我们应弄清杂质的来源、性质、检测方法及其限量,同时改善工艺条件,降低杂质的产生,并制定相应法规,从多方面保证和提高药物质量,减少药物的药物不良反应。

原料药生产企业实施杂质控制应该对包括原材料生产在内的整个过程提出要求,生产企业首先应该了解原材料的生产工艺和可能含有的杂质,并对原材料的生产、原材料购买、原材料的质量、运输、原料药的合成、储藏、精制以及原料药的成品等各个环节进行记录,对这些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应当建立档案并追溯其发生的原因。通过这种方法,将所出现的问题转化成为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理解和对风险的分析,基于生产过程的理解和风险的分析建立生产过程的关键控制点,从而实现对生产的各环节进一步控制。

原料药生产管理

原料药生产管理 一、生产过程管理 1.生产前准备 ☆各工序向仓库、生产部门中间库或上工序领取的原辅料、半成品(中间产品)、包装材料时,应有专人验收、记录登帐并办理交接手续。 ☆特殊产品的主要原辅料,宜建立小样实验制度,凭小样实验结果决定是否投入使用。当供货单位改变时,须进行验证。 ☆生产操作前,操作人员必须对管理文件、工艺卫生、设备状况等进行检查。 检查内容如下: (1)检查生产场所是否符合该区域清洁卫生要求; (2)更换批号、品种及规格前是否清场过,清场者、检查者是否签字,未取得“清场合格证”不得进行另一个品种的生产; (3)对设备状况进行严格检查,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正在检修或停用的设备应挂上“故障”或“封存”的状态标志; (4)对生产用计量容器、度量衡器以及测定、测试仪器、仪表,进行必要的检查(或校正),超过计量周检期限的计量仪器不得使用;(5)检查与生产品种相适应的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BPR等生产管理文件是否齐全;

(6)设备、工具、容器清洗是否符合标准; (7)按领料单或配料、核料单对所用原辅料、半成品(中间产品)进行核对。 2.工艺管理 ☆生产全过程必须严格做到“三按”即生产工艺规程、岗位SOP、质量标准,不得任意更改。 ☆无菌药品的药液从配制到灭菌(或除菌过滤)的时间间隔要有明确的规定,非无菌药品的液体制剂的配制、过滤、灌封、灭菌等过程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设备容器的清洗、干燥、灭菌到使用时间应有规定。 ☆计量、称量和投料要有人复查,操作人、复核人均应签字。 ☆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中间产品)应按“工艺规程”规定的质量标准作为上下工序交接验收的依据。存放半成品(中间产品)的中转库,亦应按“待验”、“合格”、“不合格”分别堆放,“不合格品”不得流入下工序。 ☆生产过程应按工艺、质量监控要点进行工艺查证,及时预防、发现和消除事故差错并做好记录。 ☆生产中发生事故,应按事故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全球化学原料药市场格局

全球化学原料药市场格局 摘要:原料药作为医药工业的重要基础,现已记录的原料药品达2000余种。原料药行业作为医药产业链的上游分支,在整个医药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原料药行业化学原料药市场格局作为整个医药行业的上游分支,原料药行业的竞争已经是全球化的竞争,其未来的发展和布局需从全球产业链的角度进行审视和判断。 一、原料药国际市场规模 原料药作为医药工业的重要基础,现已记录的原料药品达2000余种。原料药行业作为医药产业链的上游分支,在整个医药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全球原料药市场规模: 1、国际市场规模 2008年全球原料药市场总价值(包括商品市场和内部消化市场)为910亿美元,2011年为1086亿美元;2012年达到1130亿美元,同比增长4.05%。2008~2012年,全球原料药市场以年均5.6%的速度增长,而2004~2008年的这一增长率为7.2%。市场增长放缓归咎于对整个制药行业产生影响的若干因素: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大多数国家采取了成本

控制政策,这对药品定价增加了压力;来自仿制药的竞争加剧;药品研发线的风险高企,药品发明成本升高;来自低成本生产国家的竞争加剧。 2、外购市场规模 全球API外购市场2004年为280亿美元,2008年达到360亿美元,期间CAGR为6.5%;2012年为440亿美元,其中225亿美元为仿制药原料药,215亿美元为品牌、原研药原料药;2013年达到500亿美元,2008到2013年的期间CAGR为6.8%,增速的提高主要来源于仿制API的快速发展。从需求角度解析主要体现在产品结构上是仿制药原料药需求的上升、区域结构上是新兴国家市场需求的上升。 二、原料药国际市场格局 从地区上看,北美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市场(包括内部消化和商品市场),其次是正在开始起飞的亚太地区,欧洲是世界第三大原料药市场。2012年,北美所占的份额从2008年的46%下降至43%,亚太地区所占的份额则从2008年的24.2%上升到了2012年的28.3%,欧洲所占规模为23.86%。 从增长率来看,2008~2012年,原料药增长率最高的是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该地区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3.9%,其次是中东地区,年均增长率为8.7%,而东欧和独立国家联合体(CIS)的年均增长率为8.2%。西欧、北美和

原料药杂质管理规程精讲

1. 目的:为了加强原料药杂质管理,确保上市药品质量。 2. 适用范围:本公司生产的原料药产品。 3. 责任者:QC、QC负责人、QA负责人、质量受权人。 4. 内容: 4.1杂质的定义及分类 4.1.1定义:任何影响药品纯度的物质均称为杂质。。 4.1.2分类: ●按化学特性分类:有机杂质、无机杂质、有机挥发性物质。(1)有机物质 ①有关物质 -起始原料 -中间体、副产物 -降解产物 -聚合物 -异构体 ②多晶型杂质 (2)无机杂质 -无机盐 阴离子 阳离子

-重金属催化剂 -过滤介质、活性炭 (3)有机挥发性物质 残留溶剂 ●按来源分类:有关物质(反应前体、中间体、副产物、降解产物等)、其它杂质、外来物质。 ●按结构分类:其他甾体、其他生物碱、几何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和聚合物。 4.2杂质的检测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查金属杂质 ●毛细管电泳法:抑肽酶中检查去丙氨酸-去甘氨酸-抑肽酶和去丙氨酸-抑肽酶两个特定杂质 ●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检查有机杂质的主要方法 薄层色谱法,作为液相色谱法的补充 气相色谱法:检查挥发性杂质 ●热分析法:检查不同晶型的杂质(影响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拉曼光谱法、红外光谱法、X-射线粉末衍射 ●生物检定法、酶联免疫试剂盒(抗生素残留量) 4.3杂质的控制 4.3.1残留溶剂控制 ●标准起草过程中,应针对所用到的有机溶剂进行检查; ●建议采用了顶空进样方式和程序升温梯度洗脱的方法; ●应注意供试品溶液的配制,要求供试品在溶剂中溶解; ●方法学试验应进行回收试验,确认是否有基质干扰; ●采用标准加入法,该方法可减少基质干扰,提高方法的准确度。 4.3.1.1残留溶剂检测的常见问题 ①共出峰干扰 ②热降解干扰 ③基质效应的影响 ④药品溶解性的影响

GMP对原料药生产装备的要求

GMP对原料药生产装备的要求 2010-04-11 19:28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200040)李桢 一概述 GMP是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意即良好的制作实施的意思,目的是严格控制药品的制作过程,以保证药品的质量。GMP对硬件软件都有严格要求,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各工业发达国家都各有自己的版本以及验证规范。在国外销售药品,其制造者的药品加工过程及设备和药品的质量一样,都要符合进口国执行的GMP版本,并由进口国派员核查,原料药装备也是药品生产的硬件,同样要求符合GMP标准。 原料药是指药品在进一步加工成针剂、片剂、胶囊等注射或口服剂型前的药品主要成份,原料药包括化学合成药物及生物化学制品等。其主要成份含量、杂质含量等药典均有明确规定。为保证生产的原料药质量不受加工过程的影响,对有关生产装备及过程需要有特殊的设施及要求,以保证药品在加工过程中这些装备及设施不会带来杂质及污染。由于药品生产是严格按批生产及检测的,因此这些设备的大小是以按该工序处理一批物料的量为依据的。这些设备除了要防止外界的微生物(杂菌)及其他杂菌混入反应物料之中外,还应具备原位清洗(Clean in place,简称CIP )、原位灭菌(Sterilization in place,简称SIP)的功能。原位清洗是指设备不需移动或拆卸即可进行有效清洗,以防止一批物料或其他杂质积存而进入下一批。原位灭菌则是在该设备清洗以后,而这些设备的内壁都必须光洁不存在凹陷结构,所有转角要求圆弧过渡,以利清洗灭菌。所有进入原料药装备有关的物料、介质都要求经过净化并达到有关标准。 由于原料药装备品类较多,各有特点,为此分类叙述如下。 1、发酵罐。 发酵罐多数用于抗菌素生产,大型者容积可达100m3以上。若干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也采用类似装置但规模都小。 对发酵罐来说其主要任务是完成培养发酵,菌种要经实验室斜面、摇瓶培养后逐步经种子罐、中罐再移种至发酵罐。因此要求在接种以前先对罐中的培养液进行灭菌及冷却至培养温度;同时用经除菌的压缩空气保压;再将种子在无菌条件下输入种子罐,经在种子罐培养结束再逐级移种扩大。在接种及移种过程,要事先对所经过的管道配置蒸汽灭菌的设施,包括蒸汽引入及原管道中存留空气的排出。 对大容积发酵罐的培养液灭菌,常采用连续灭菌法处理。培养液配料搅匀以后,用泵送入连续灭菌器,经过规定温度、压力、及停留时间以后,进入已经灭菌的发酵罐中。其温度、压力及停留时间应严格控制,并经灭菌验。 对机械搅拌轴的轴封,不得采用填料密封。因为密封填料没有彻底灭菌的条件,而被磨损的填料,有可能落入发酵罐中引起污染。采用机械密封也应注意对搅拌系统进行平衡校正,尽量减少轴的晃动。密封面也应有补偿装置来消除因晃动而引起的密封面受压不均而造成泄漏。 2、反应罐 在制药行业特别是合成药物的生产使用大量的化学反应装置。其中多数是罐式反应器,也有连续式或连续—分批相结合的型式。在反应设备中除了反应过程有易污染物料进入以外,一般不需设置蒸汽灭菌设施。如果有易污染物料进入,则应参考发酵罐,增设灭菌管道等设施,而且进入系统的物料需在进入系统以前进行灭菌或除菌。 反应罐的规模应以容纳一个批号物料为基准考虑。 反应罐要求可以原位清洗。 反应罐所配备的搅拌系统应根据不同的反应物系,如液—液、液—固、气—液或气—液—固,配置有效的叶型及搅拌强度,以保证反应达到预期效果。 反应罐也应根据反应所需温度变化配备加热或冷却系统。 3、萃取及浸取系统 萃取及浸取是把有效成份从液相或固相中用另一液相进行混和接触并重行分离,使有效成份转移的过程。此类设备要求其设备本体及所附属之管道不积存料液,并可原位清洗。对浸取设备还应能在每批操作结束,将被浸取固体物料全部排净,并能进行原位清洗。 4、结晶

制药工程学课程设计(原料药生产示例)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诺氟沙星甲基化过程工艺设计 二工艺条件 原料参数一览表 设产品的年产量为393吨,终产品诺氟沙星甲基化物的纯度为95%,诺氟沙星投料富余系数为1.05,反应转化率均为100%,甲基化收率99%,总收率为86%,用活性炭抽滤时,活性炭损失为20%(重量比),假设其它中间体及最终产品均无损失。 每年工作日为330天(具体见设计题目分配方案),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计内容 1.设计并选择较为合理的工艺路线、完成反应原理; 2..进行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工艺条件的确定; 3.写出较为完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不少于2000字)。 四、设计要求 1.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内容 五、时间 14周) 4周(11 ~

六、参考书 1.《制药工程学》主编:王志祥出版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年第 二版 2.《化工原理》主编:谭天恩窦梅周明华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年第三版 4.《化工机械基础》主编:刁玉玮,王立业,喻健良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 版社 2006年第六版

前言 甲磺酸培氟沙星为喹诺酮类抗菌药,有广谱抗菌作用,对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杆菌、克雷白菌属、伤寒、沙门菌属以及流杆感菌、奈瑟菌属等具有强大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亦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本品对肺炎球菌、各组链球菌和肠球菌仅有轻度作用。本品为杀菌剂,作用机理为抑制细菌DNA螺旋酶。主要适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及绿脓杆菌等格兰氏阴性杆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支气管及肺部感染、肾盂及复杂性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细菌性痢疾或其他肠道感染、伤寒及沙门菌属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也可用于葡萄球菌感染病例。 本次设计内容中所采用的工艺是以诺氟沙星为原料,与甲醛、甲酸甲基化生成培氟沙星,再与甲烷磺酸成盐,的甲磺酸培氟沙星,后精制得到产品。本路线工序较短,对反应条件,反应设备的要求也不高,而且生产成本呢较低,最适合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总收率达86%。再经过回收,精制等工序,可以制得。 这次课程实际是对甲磺酸培氟沙星甲基化工段的车间工艺设计 由此工艺可知,甲磺酸培氟沙星的合成工艺还是比较复杂,甲基化工段涉及到反应阶段、加氨中和阶段、离心甩料阶段,各个阶段的物料衡算、能量衡算都要核算,加上设备选型、车间和管道设计等等,因此设计的任务相当庞大。这不仅要求我们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灵敏的理解感悟的实验能力,同时要学会自己掌握时间与节奏来完成设计任务。其成果包括了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工艺设备选型计算、设计说明书的撰写。在设计中,我们刚开始无从下手,对于任务书上的含量、纯度、水分含量、湿度等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但是经过查阅很多文献,静下心来仔细研究、摸索,和同学、老师的不断交流沟通,对于我们的设计目标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 本设计为初步设计,我按照设计任务书所要求内容,一步一步完成,但由于经验不足,理论和实践知识不够扎实,在设计中还存在不足之处,诚请老师给予指出和修正。

原料药管理制度

1.为加强原料药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确保原料药经营过程中的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其《实施条例》、《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2.内容: 2.1原料药购进管理: 2.1.1坚持“按需进货、择优选购、质量第一”的采购原则,应从具有生产、经营原料药范围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购进。 2.1.2对首次经营的原料药,应要求供货方提供生产批准证明文件和法定的质量标准。对首次购进的原料药,按首营品种审核制度的要求进行先审批、后购进。 2.13原料药的采购活动应符合公司购进药品的管理制度。 2.2原料药收货管理: 2.2.1收货员应严格按公司收货管理制度、收货与验收操作规程收货。 2.2.2收货员应检查运输方式、随货同行单是否符合要求,并对照随货同行单(票)和采购记录核对药品,符合收货要求的方可收货,对不符合规定的,应予以拒收。2.3原料药验收管理: 2.3.1验收原料药,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验收,对其包装、标签进行检查,外包装及封签完整的原料药可以不开箱查看。 2.3.2验收原料药时,每批均应要求供货方提供加盖其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的药品出厂

检验报告书,对无药检合格报告书的原料药,应予以拒收。验收结束后,应当将抽取的完好样品放回原包装箱,加封并标示:“验讫”字样。 2.3.3验收进口原料药应当有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专用章原印章的相关证明文件:《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注明“已抽样”的《进口药品通关单》。 2.3.4一般情况下原料药到货后二个工作日内验收完毕。 2.3.5验收要做好验收记录。记录内容应符合公司验收管理制度相关要求。 2.4.原料药储存保管管理: 2.4.1按其贮藏条件的要求(常温库:10-30℃;阴凉库不高于20℃;冷库:2-8℃;相对湿度:35%-75%),将验收合格的原料药存放于相应的库区中,原料药应专区存放,并有明显标识。 2.5.原料药养护管理: 2.5.1加强对原料药的储存养护,严格控制温湿度条件。为缩短原料药的在库储存时间,应适当控制其库存,按需购进。 2.5.2养护员根据库房条件、外部性质、在库原料药的性质及流转情况,按公司药品养护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养护和质量检查,并按规定填写养护档案。 2.5.3养护过程中发现质量可疑的药品应当立即采取停售措施,并挂待处理标识牌;在计算机系统中锁定,同时报公司质管部确认处理。 2.5.4每季度对原料药进行养护汇总分析。 2.6.原料药销售管理: 2.6.1销售原料药时,应严格审核购货单位资质,只能销售给具有该经营范围的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批发企业,对于资质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能销售。 2.6.2按公司销售管理制度销售,并按规定做好相应的销售记录。 2.7.原料药出库复核管理: 2.7.1按照“先产先出、近期先出、按批号发货”的原则出库,如“先产先出”和“近期先出”出现矛盾时,应遵循“近期先出”的原则。

原料药进口注册流程相关问题资料

原料药进口注册流程 进口化学药品注册证书核发,其分类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二注册分类,即: 注册分类1、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注册分类3、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21 / 34 进口原料药一般注册程序 原料药进口注册,按照是否已有同类物质在中国上市销售,分为两种不同注册程序。 1.若拟进口原料药已有同类物质上市销售,则可按仿制要程序审批,较为快捷; 2.若拟进口原料药位首次在中国上市销售,则必须按照新药程序审批,并使用该原料药制成的制剂进行临床试验(即必须与制剂捆绑注册),周期长,投资大。 API:进口原料ID:进口药品注册CT:药物临床试验批第二一般程第一获IDL SFDA 准备注申报资受理和审评至个个是否有 同API产品在中上第一第四第二第三获获ID准备注SFDA SFDA 进 CT申报资新药程受理和审受理和审临床试至个 个个 2 / 34 原料药进口注册流程 3 / 34 药品注册法(局令28号) 申报制剂用的进口原料必须经过国家批准的一次性进口 获得一次性进口批件,开展制剂研究(从所在省局开始,省局同意后,再拿着省局同意的证明去国家局申报一次性批件速度很快的,国家费用在2000 ) 同时申报进口原料的IDL 在获得临床批件或者生产批件前,取得进口原料的IDL 生产临床用样品的进口原料. 1. 一次性进口原料药的程序及需准备哪些申报资料?有申报资料模板最好。 答:到国家局网站上下载一个一次性原料药进口的申请;其具体程序如下: 首先打一个报告给省局,说明要进口的原料药原因、数量等等(数量要有明细说明);报告后面附公司资质、拟进口原料药的相关资质。

化学原料药行业概述与市场竞争

化学原料药行业概述与市场竞争 (1)化学原料药的定义与分类 按照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CH)组织编著的《原料药的优良制造规范指南(Q7)》定义,原料药,即API(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药物活性成分),指用于药品制造中的任何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而且在用于制药时,是作为药品的一种活性成分。该物质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症状缓解和预防中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或其他直接的药效作用,但只有在经过加工成为药物制剂后,才能成为供临床应用的药品。目前对于原料药的来源、功效与用途、产品价值与特性进行如下分类: ①根据来源分类 根据来源可分为两大类:化学合成药与天然化学药 化学合成药可再细分为无机合成药与有机合成药。前者主要成分为包含极个别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如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氢氧化铝和三硅酸镁等药剂。后者主要是由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经一系列有机化学反应而制得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霉素、咖啡因等,有机合成药的品种、产量及产值在化学合成药中占比相对较高,因此是化学制药工业中的重要支柱。

天然化学药可细分为生物化学药与植物化学药。前者是从动物、植物与微生物等生物中提取的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学物质,如由微生物发酵制得的抗生素等药剂。近年来市场上日益增多的半合成抗生素,则是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相结合的产品。后者则是从药用植物中提取并分离获得的一类具有明显生理活性的化学物质,可作为原料药加工成为药物制剂供临床应用,如生物碱、糖及甙类、萜类和蛋白质等。 ②根据功效分类 根据功效和用途的不同可细分为:抗感染类药、呼吸系统用药、微生物类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抗组织胺类及解毒药、心血管系统药、泌尿系统用药、制剂用辅料及附加剂等二十余种。 ③根据产品价值与产品特性分类 根据产品价值与产品特性可细分为:大宗原料药与特色原料药。 大宗原料药主要是工艺成熟及市场需求量大的非专利名药,如传统的抗生素、维生素和镇痛息热三大类。该类原料药往往都是临床疗效确切、毒副作用低、适用症广泛的通用名药产品,其与国民的基础医疗保障密切相关,较广泛的受众基础使该类原料药的市场规模长期保持稳步增长。 特色原料药则主要是指专利即将过期的,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突出销售水

年产1000t原料药生产线项目

年产原料药生产线项目公众参与调查 省欣紫鸿药用辅料 二零一九年一月

目录、项目背景 、公众参与的依据 、公众参与的意义 、公众参与的目的 、公众参与方式和调查原则 、公众参与调查步骤 调查围和对象构成 公示 第一次公示 第二次公示 公众参与调查 调查结果统计 公众意见调查结果 公众意见反馈 建设单位意见 调查结论 、结论

、项目背景 省欣紫鸿药用辅料成立于年,位于省丹寨县金钟经济开发区金钟大道北侧,该公司厂区已建设原辅材料库、储罐区、质检调度楼、生产车间、动力中心、办公室等建构筑物,是省首家按照中国年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进行完整设计建造的专业药用辅料生产企业,也是省乃至西南地区唯一的综合性药用辅料生产厂。该公司主要从事各类药品、药用辅料经营服务。 省新紫鸿药用辅料计划在项目一期空置的厂房中建设年产原料药生产线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万元,根据《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国生态环境部令第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第号令))中的有关规定,该项目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省欣紫鸿药用辅料委托省化工研究院编制《年产吨原料药生产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黔东南州环保局审批。通过本次评价工作,了解项目建设前的环境现状,预测该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围和程度,从环保角度论证工程建设的环境可行性,提出防治污染和减缓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对策和建议,为项目的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使工程建设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目的。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要求,年产原料药生产线项目公众参与应按照相关要求单独编制。 、公众参与的依据 公众参与的依据为:《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等。 、公众参与的意义 公众参与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建设单位、评价单位和人民群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通过公众参与调查评价,可以真实的了解人民群众对项目的评价和所关心的环境问题,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以便协助有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使项目建设的环境评价工作更加公众化,环评结论切合实际,以避免片面性的决策,给以后的工作带来困难和阻力,从而使建设项目发挥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本项目的建设,将给周边的自然生态、社会及经济环境带来一定的影

原料药车间D级洁净区卫生管理制度

原料药车间D级洁净区卫生管理制度 1. 0 目的与范围 目的:建立洁净区卫生管理制度,保证洁净区清洁卫生。 范围:适用于洁净区卫生的管理。 2. 0 职责 原料药车间、班组负责本规程实施。 3. 0 内容 3.1 洁净区除达到一般生产区工艺卫生的全部要求,还必须达到以下方面的要求。 3.2 对空气洁净度的要求: 3.2.1 生产车间洁净室对洁净度的要求为D级,为了保证洁净区的洁净度,生产过程中必须开启净化空调。 3.2.2 洁净区操作人员,随时检查温湿度,如未达到要求,应及时与空调机组操作人员联系,使洁净区温湿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 3.2.3 洁净区要定期进行消毒: 3.2.4 洁净区整体消毒每周进行一次,消毒部位包括墙壁、门窗、机器设备、工作台及工用具,消毒剂为75%乙醇、0.1%新洁而灭等轮换使用; 3.2.5 洁净区各工作室的门不论生产或非生产时,均应及时关闭。 3.3 原辅材料的卫生: 3.3.1 进入洁净区的原辅材料、内包装材料均要在清外包室除去外表的灰尘或脱去外包装后,经传递窗进入洁净区的内包材暂存室; 3.3.2 进入洁净区内使用的物料应控制在最低限度。洁净区内不得存放多余的物料及与生产无关的物料。 3.4 生产过程中的卫生: 3.4.1 每班的生产工作开始,必须在净化空调系统开机运行15分钟后检查温、湿度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 3.4.2 对进入洁净区的非生产人员要严格控制和管理,按公司要求执行; 3.4.3 洁净区内工作人员,操作要稳、轻,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和交谈,以免造成空气过多污染;

3.4.4 洁净室安排生产时,每天必须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清洁,更换产品时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清场、清洁。 3.5 洁净区的清洁卫生工具必须采用不掉纤维的材料,使用后按要求进行清洁、消毒; 3.6 所有传递窗是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的隔离设施,两边的门不得同时打开。 3.7 洁净区内不得使用铅笔、橡皮擦、记事板等。 3.8 严禁携带以下物品进入洁净区: a. 食品、香烟、自己服用的药品; b. 首饰、化妆品、手帕、手纸; c. 钱包、打火机等; d. 其它非生产性物品。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化学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 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原料药或制剂的稳定性是指其保持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特性的能力。稳定性研究是基于对原料药或制剂及其生产工艺的系统研究和理解,通过设计试验获得原料药或制剂的质量特性在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线照射等)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据此为药品的处方、工艺、包装、贮藏条件和复验期/有效期的确定提供支持性信息。 稳定性研究始于药品研发的初期,并贯穿于药品研发的整个过程。本指导原则为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的一般性原则,其主要适用于新原料药、新制剂及仿制原料药、仿制制剂的上市申请(NDA/ANDA,New Drug Application/Abbreviated New Drug Application),其他如创新药(NCE,New Chemical Entity)的临床申请(IND,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Application)、上市后变更(Variation Application)申请等的稳定性研究,应遵循药物研发的规律,参照创新药不同临床阶段质量控制研究、上市后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具体要求进行。 本指导原则是基于目前认知的考虑,其他方法如经证明合理也可采用。 二、稳定性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稳定性研究的内容及试验设计 稳定性研究是原料药或制剂质量控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通过设计一系列的试验来揭示原料药和制剂的稳定性特征。稳定性试验通常包括强制条件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等。强制条件试验主要是考察原料药或制剂对光、湿、热、酸、碱、氧化等的稳定性,了解其对光、湿、热、酸、碱、氧化等的敏感性,主要的降解途径及降解产物,并据此进一步验证所用分析方法的可行性、确定加速试验的放置条件及为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提供参考。加速试验是考察原料药或制剂在高于长期贮藏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稳定性,为处方工艺设计、偏离实际贮

原料药的生产质量管理和检查

原料药的生产质量管理和检查 翁XX 概述 原料药是指用于制剂生产的活性物质,是加工成制剂的主要成份,一般由化学合成、DNA重组技术、发酵、酶反应

或从天然物质提取而成。它有非无菌原料药和无菌原料药之分。质量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原料药称为无菌原料药。 无菌原料药和注射用原料药 无菌原料药常用于注射剂,通常可直接分装成注射剂。 注射用原料药不一定是无菌原料药。 原料药的生产过程包括下面几种类型: 1、化学合成。大多数的原料药是合成得到的,如磺胺嘧啶。 2、提取。如从猪肠提取的肝素,从软骨提取的软骨素。 3、发酵。多数的抗生素都是来源于发酵过程,例如青霉素、 链霉素等。 4、上述工艺组合。如半合成抗生素、甾体激素等。 原料药与制剂的区别 相对于药物制剂而言,原料药的生产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原料药的生产往往包含复杂的化学变化和生物变化过程,具有较为复杂的中间控制过程,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副产物,从而通常需要有纯化过程,不同品种的生产设备与操作工艺大为不同,同一反应设备常用于不同的反应。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生产设施设备和在线监测系统越来

越多地应用于原料药的生产,但由于认知的限制,有些化学反应和生物反应的机理尚没有彻底搞清。 原料药与制剂的区别 原料药的工艺复杂、多样,一些工艺过程很长,如甾体激素,一些则比较短,如提取。一般来讲,原料药的生产工艺中都有精制这个过程,该过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除去在原料药中的杂质。 原料药的生产过程是基于一个个的化学单元反应,以及一个个的单元化工操作进行的。 一般来讲,在制剂生产过程中,物料很少有化学结构的变化,但在原料药生产过程中,物料的化学结构变化是经常发生的。 原料药质量的关键因素 影响原料药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有原料药的杂质水平(相关物质、残留有机溶剂、无机杂质)、相关理化性质(晶形、粒度等)、原料药的稳定性和可能的污染和交叉污染。 要基于对原料药生产工艺的良好理解,了解影响原料药质量的关键步骤和关键参数,学会应运风险分析的方法来客观地评价原料药的生产设施、设备、工艺和生产质量管理

化药原料药CTD S

附件2 化学仿制原料药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 一、目录 原料药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结构 理化性质 生产信息 生产商 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 物料控制 关键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 工艺验证和评价 生产工艺的开发

特性鉴定 结构和理化性质 杂质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 质量标准 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的验证 批检验报告 质量标准制定依据 对照品 包装材料和容器 稳定性 稳定性总结 上市后稳定性承诺和稳定性方案 稳定性数据 二、申报资料正文及撰写要求

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 提供原料药的中英文通用名、化学名,化学文摘(CAS)号以及其他名称(包括国外药典收载的名称),应与中国药典或上市产品收载一致。 结构 提供原料药的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如有立体结构和多晶型现象应特别说明,应与中国药典或上市产品收载一致。 理化性质 提供文献(一般来源于药典和默克索引等)收载的原料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具体包括如下信息:性状(如外观、颜色、物理状态);熔点或沸点;比旋度,溶解性,溶液pH, 分配系数,解离常数,将用于制剂生产的物理形态(如多晶型、溶剂化物、或水合物),粒度等。 列表提供与已上市产品或药典收载标准进行理化性质比较研究的资料。 生产信息 生产商 生产商的名称(一定要写全称)、地址、电话、传真以及生产场所的地址、电话、传真等。 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 (1)工艺流程图:按合成步骤提供工艺流程图,标明工艺参数和所

用溶剂。如为化学合成的原料药,还应提供其化学反应式,其中应包括起始原料、中间体、所用反应试剂的分子式、分子量、化学结构式,并明确反应副产物和副反应产物的产生及控制方法。 (2)工艺描述:以目前生产的最大批量为例,按工艺流程来详细描述各步工艺操作。列明各反应的设备、物料的投料量(重量、摩尔比)、反应条件(温度、时间等)、反应进程控制方法与指标、后处理方式、分离纯化的详细过程、各中间体的重量与收率,明确关键生产步骤、关键工艺参数以及中间体的质控指标。 (3)生产设备:列表提供本品实际生产线的主要生产设备的相关信息,如型号、材质、操作原理、正常的批量范围、生产厂、用于的反应步骤等,并说明与现有最大的生产批量的匹配性。如现有最大的生产批量所用主要生产设备与实际生产线的不一致,应提供相应的放大研究与验证的试验依据,以证明在实际生产线上能采用工艺验证报告或空白的批生产记录上的工艺稳定地生产出合格的原料药。 (4)说明大生产的拟定批量范围,如拟定的大生产的批量范围超出了目前生产的最大批量,应提供充分的放大研究与验证的依据。 物料控制 按照工艺流程图中的工序,以表格的形式列明生产中用到的所有物料(如起始物料、反应试剂、溶剂、催化剂等),并说明所使用的步骤。示例如下:

制造医疗器械的上市公司一览

*制造医疗器械的上市公司一览 中国是亚洲乃至世界医疗器械生产大国,是全球医疗器械十大新 兴市场之一。2006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容量超过600亿元,按照原国家经贸委制定的《医疗器械行业“十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 中国医疗器械总产值将达到1500亿元,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上的份 额将占到5%;到2050年这一份额将达到25%,成为世界一流的 医疗器械制造强国。2007年,医疗体制改革启动,政府将加大基础 公共卫生网络的投入,给医疗器械生产商带来较大市场空间。2007 年及未来几年,中国医药器械产业将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时期。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医疗器械类商品的进出口总值为105.52亿元,同比增长17.57%,其中出口68.71亿美元,同 比增长28.58%;进口36.81亿美元,同比增长1.37%。2007 年中国医疗器械的进出口额约127.0亿美元,其中进口额约42.8亿美元,出口额约84.2亿美元,比2000年医疗器械的进出口额(29.5亿美元)、进口额(13.1亿美元)、出口额(16.4亿美元),分别 增长了332.0%,226.7%和416.5%。 目前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70%已被跨国公司占领。美国GE、德国西门子和荷兰飞利浦等国外公司在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中竞争 优势明显,以放射诊疗设备为例,美国GE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 荷兰飞利浦公司分别在CT、核磁共振成像装置、血管造影设备产品市

场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随着中国企业软件开发能力和精密电子设备 制造能力的提高,正在逐步打破国外企业垄断,出现了一批如深圳迈瑞、江苏鱼跃、山东新华等从事医疗器械产品生产的优秀企业 ◇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一览表: [1]、鱼跃医疗(002223):听诊器、血压计、供氧设备、电动吸 引器 是国内最大的康复护理和医用供氧系列医疗器械的专业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共计36个品种、225个规格,是国内同行业生产企业中产品品种最丰富的企业之一。该公司秉承做专做精的理念,力争每个 主要产品做到行业前三名,目前公司前六大产品有制氧机、超轻微氧 气阀、雾化器、血压计、听诊器五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国内第一、轮椅车的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二。公司两大系列产品生产涉及到精密制 造和机电一体化制造,主要生产设备和部分流水线可以共用;[2]、万东医疗(600055):医用X射线机、移动式X射线机、口腔综合治疗仪 医用X射线机是公司主营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虽然公司医用X射线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但是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特 别是国外医疗器械巨头,如美国GE公司、德国西门子等的介入,公 司原本盈利能力较强的中、高端产品如高频X射线机的市场不断被实

原料药生产新趋势:连续化生产

原料药生产新趋势:连续化生产摘要: 随着原料药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大原料药生产企业对于生产的效率、产能等要素的要求不断提高,而目前传统生产模式(批次模式)显然已不能满足生产需求。本文通过对连续化生产概念及过程的阐述,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对工艺设备提出新的技术要求,为原料药生产提出更经济更灵活的新方案。同时,质量源于设计,新工艺离不开专业设备及专业技术的支持。本文将介绍我公司的几种连续化生产设备,为推进连续化生产的进程做出努力。 关键词:原料药;连续化生产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长足进步,连续化生产的概念在各大制造研讨会及各大原料药生产企业之间逐步被提及并日渐熟知,此项新的生产模式为药品生产提供了一个更高效、更经济、更具柔性的可行性方案。 一、国内目前原料药生产模式及弊端 目前国际流行或者说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原料药生产模式依旧是传统生产模式即间歇性批次生产模式(或者说是一系列操作的串联),在生产过程中,每个单元生产结束后都需要进行检测,检验合格后方能可以进入下个单元。一个批次产品从投入到产出所对应的工艺阶段及时间均是高度一致的,各个环节视同最终的产品,一旦某个环节检验出产品不合格,即将同一批次的所有产品均视同不合格被抽调出来,进行复验等工作。 间歇性批次生产模式中每个单元实际生产耗时并不长,而大部分时间主要用于产品周转与检验。为了缩短生产时间提高效率,大多生产企业建厂之初都采取加大每批次的投放量以减少取样次数及中间检验次数达到缩短时间提高效率目的,但同时也带来相应的弊端:一是设备体积、重量等越来越大,变得笨重、不灵活;二是由于投放量的增加,用于周转的料桶随之增加,变得数量众多,堆积在厂房内,占用大量厂房空间,降低厂房的利用率;三是增大设备成本、维护、维修、保洁等费用;四是库存难以预测,更换批次时间长,市场反应慢等。 二、原料药生产新趋势——连续化生产

行业分类一览表

A011 谷物种植 A012 豆类、油料和薯类种植 A013 棉、麻、糖、烟草种植 A014 蔬菜、食用菌及园艺作物种植A015 水果种植 A016 坚果、含油果、香料和饮料作物种植 A017 中药材种植 A019 其他农业 A021 林木育种和育苗 A022 造林和更新 A023 森林经营和管护 A024 木材和竹材采运 A025 林产品采集 A031 牲畜饲养 A032 家禽饲养 A033 狩猎和捕捉动物 A039 其他畜牧业 A041 水产养殖 A042 水产捕捞 A051 农业服务业 A052 林业服务业 A053 畜牧服务业 A054 渔业服务业 B061 烟煤和无烟煤开采洗选 B062 褐煤开采洗选 B069 其他煤炭采选 B071 石油开采 B072 天然气开采 B081 铁矿采选 B082 锰矿、铬矿采选 B089 其他黑色金属矿采选 B091 常用有色金属矿采选 B092 贵金属矿采选 B093 稀有稀土金属矿采选 B101 土砂石开采 B102 化学矿开采 B103 采盐 B109 石棉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 B111 煤炭开采和洗选辅助活动 B112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辅助活动 B119 其他开采辅助活动 B120 其他采矿业C131 谷物磨制 C132 饲料加工 C133 植物油加工 C134 制糖业 C135 屠宰及肉类加工 C136 水产品加工 C137 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 C139 其他农副食品加工 C141 焙烤食品制造 C142 糖果、巧克力及蜜饯制造 C143 方便食品制造 C144 乳制品制造 C145 罐头食品制造 C146 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 C149 其他食品制造 C151 酒的制造 C152 饮料制造 C153 精制茶加工 C161 烟叶复烤 C162 卷烟制造 C169 其他烟草制品制造 C171 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 C172 毛纺织及染整精加工 C173 麻纺织及染整精加工 C174 丝绢纺织及印染精加工 C175 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 C176 针织或钩针编织物及其制品制 造 C177 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 C178 非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 C181 机织服装制造 C182 针织或钩针编织服装制造 C183 服饰制造 C191 皮革鞣制加工 C192 皮革制品制造 C193 毛皮鞣制及制品加工 C194 羽毛(绒)加工及制品制造 C195 制鞋业 C201 木材加工 C202 人造板制造 C203 木制品制造 C204 竹、藤、棕、草等制品制造 C211 木质家具制造 C212 竹、藤家具制造 C213 金属家具制造 C214 塑料家具制造 C219 其他家具制造 C221 纸浆制造 C222 造纸 C223 纸制品制造 C231 印刷 C232 装订及印刷相关服务 C233 记录媒介复制 C241 文教办公用品制造 C242 乐器制造 C243 工艺美术品制造 C244 体育用品制造 C245 玩具制造 C246 游艺器材及娱乐用品制造 C251 精炼石油产品制造 C252 炼焦 C253 核燃料加工 C261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 C262 肥料制造 C263 农药制造 C264 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 造 C265 合成材料制造 C266 专用化学产品制造 C267 炸药、火工及焰火产品制造 C268 日用化学产品制造 C271 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 C272 化学药品制剂制造 C273 中药饮片加工 C274 中成药生产 C275 兽用药品制造 C276 生物药品制造 C277 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 C281 纤维素纤维原料及纤维制造 C282 合成纤维制造 C291 橡胶制品业 C292 塑料制品业 C301 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 C302 石膏、水泥制品及类似制品制造 C303 砖瓦、石材等建筑材料制造 C304 玻璃制造

一、原料药的概念及其与药物制剂的关系

一、原料药的概念及其与药物制剂的关系 简介 原料药英文名API(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 原料药在ICH Q7A中的完善定义:旨在用于药品制造中的任何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而且在用于制药时,成为药品的一种活性成分。此种物质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症状缓解,处理或疾病的预防中有药理活性或其他直接作用,或者能影响机体的功能或结构。 指用于生产各类制剂的原料药物,是制剂中的有效成份 由化学合成、植物提取或者生物技术所制备的各种用来作为药用的粉末、结晶、浸膏等,但病人无法直接服用的物质。 药剂的有效成分。原料药只有加工成为药物制剂,才能成为可供临床应用的医药。 原料药根据它的来源分为化学合成药和天然化学药两大类。 化学合成药又可分为无机合成药和有机合成药。无机合成药为无机化合物(极个别为元素),如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氢氧化铝、三硅酸镁等;有机合成药主要是由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经一系列有机化学反应而制得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霉素、咖啡因等)。 天然化学药按其来源,也可分为生物化学药与植物化学药两大类。抗生素一般系由微生物发酵制得,属于生物化学范畴。近年出现的多种半合成抗生素,则是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相结合的产品。原料药中,有机合成药的品种、产量及产值所占比例最大,是化学制药工业的主要支柱。原料药质量好坏决定制剂质量的好坏,因此其质量标准要求很严,世界各国对于其广泛应用的原料药都制订了严格的国家药典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 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的关系 具体的原料药加工后——药物制剂 原料药的称呼主要相对于制剂来说的。 以化学加工手段获得的原料为主,供应生产成品药的原料 比如注射用硫酸头孢匹罗是药,那么硫酸头孢匹罗就是原料药

原料药主要设备及用具验证方案

兰州大得利生物化学制药(厂)有限公司设备及用具清洁再验证方案 原料药主要设备及用具清洁 兰州大得利生化制药(厂)有限公司

兰州大得利生物化学制药(厂)有限公司设备及用具清洁再验证方案 原料药主要设备及用具清洁 验证方案制订人: 年月日验证方案审核人: 年月日验证方案批准人: 年月日

1 适用范围 本验证方案适用于原料车间对主要设备及用具清洁验证。 2 职责 检验结果的正确可靠。 QA验证管理员:负责验证工作的管理,组织协调验证工作,并总结验证结果。 质量部经理:负责清洁验证方案及报告的审核。 3 概述 3.1.我公司原料车间采用主要设备及用具清洁。由于该设备用于三个品种(胸腺肽溶液、抑肽酶、细胞色素c溶液)的生产,为证实所制订的清洁SOP的清洁效果具有良好的重现性,故需对主要设备及用具的清洁效果进行验证。 3.2.清洁后的评估项目:微生物限度、残留物限度。 4 验证目的 确认主要设备及用具按《主要设备及用具清洁SOP》进行清洁后,如果各评估项目均达到预先设定的标准,则说明按该清洁程序清洁主要设备及用具是可以达到要求的清洁效果的。 5 清洁方法 每批药物生产结束后,按《主要设备及用具清洁SOP》对设备及用具进行清洁。 6 关键部位确定 根据该设备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确定最后一次清洗收集液为验证取样的关键部位。 7 参照产品的选定 由于胸腺肽溶液分子量大难以清洗,故作为本次验证的参照产品。

8 验证方法 8.1.残留物限度检查 可接受标准:胸腺肽溶液的残留应小于10ppm。即取本品适量加40%氢氧化钠溶液0.5ml,摇匀再加1%硫酸铜溶液1ml,溶液应不显紫红色。 微生物限度检查 可接受标准:每1ml中含细菌和霉菌、酵母菌的总数不得过100个。 检验方法:取样→最后一次清洗结束后,由检验人员用已灭菌的器具取最后一次清洗液100ml,依据《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检验,应符合规定。 9 验证的实施 9.1.以每批胸腺肽溶液生产结束后,主要设备及用具的清洁作为验证数据收集及评估单位,取连续3批作试验,清洁方法见《主要设备及用具清洁SOP》,取样及检验方法见上述。 9.2.记录验证数据(见附表) 9.3.分析数据,综合整个验证过程,得出验证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