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中考题集锦

小石潭记中考题集锦
小石潭记中考题集锦

2007年江市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1题。(10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锹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记乃记之而去楼记

B.见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

C.以以其境过清扶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10.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1.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分C9.3分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小溪)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蜿蜒,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斗”“蛇”1分,句意2分)10.2分游鱼清澈的水(每点1分)11.3分乐、悲(由乐到悲)(2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

2007年省池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三](15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以其境过清(2)乃记之而去(3)窥谷忘反

1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译文: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答:

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

[三](15分)15.(3分)(1)因为。(2)离开。(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各占1分)16.(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17.(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18.(4分)(1)流露出作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2)流露出作者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各

占2分。意思对即可)

2007年广西市中考语文语文试题(课改区)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一)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恬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水尤清冽尤:(2)往来翕忽翕忽: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伐竹取道②齐师伐我B、①乃记之而去②停数日,乃去

C、①不可知其源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①以其境过清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9.简要分析第②段景物描写的特点。(3分)

答:

(一)6.(1)尤:特别(1分)(2)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或轻快敏捷)(1分)

7.B.动词,离开。(A.砍伐/攻打;C.代词,它的/副词,难道;D.连词,因为、由于/连词,来)8.(从)小石潭向西南方向远望,(只见流入潭中的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弯曲曲地流淌(行进),可以看见(溪水)时而现出来,时而被遮住(“明灭可见’’也可译为“时隐时现”)。(得分点:“西南”1分;“斗”“蛇”1分,错译其中一个关键词不得分;补出“斗折蛇行”一句省略的主语及译出“明灭可见”的大意共1分,两者缺一均扣1分)9.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衬托。(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2008年省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二)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

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以其境过清()②不可名状()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

甲文:

乙文:

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答:

10.答案:①因为②说出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2.答案:甲文:侧面(间接)描写清澈透明乙文:正面(直接)描写水流湍急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3.答案: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2008年省滨州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二)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治驼

昔有医人,能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凄神寒骨()②以其境过清()③能媒能治背驼()

④延吾治()⑤可朝治而夕如矢()⑥其子欲鸣诸官()

⑦我业治驼()⑧但管人直()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文:(2)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译文:13、甲文重在写景,请说出景后之情。(2分)

答:

14、乙文重在记事,请写出事中之理。(2分)

答:

11、每一个加点词占0.5分.共4分。①使……寒冷②因为③介绍④请⑤箭⑥之于⑦职业⑧只12、每小句占0.5分,共4分。①(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水两岸的形势犬牙交错,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②(医人)将一片板放在地上,让驼者卧在上面;又将另一片板压在驼者身上,接着就在上面跳踏。2008年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一)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10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

(选自《礼记·礼运》)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2)佁然不动()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水尤清冽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社会的人文美。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4分)

答:

6.2(1)大约(1分)(2)呆呆的样子(1分)7.4(1)水格外清凉。(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其中“尤”、“清冽”各占0.5分,如学生把“尤”翻译成“尤其”也给分。)(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选贤与能”翻译通顺给1分,“讲信修睦”翻译通顺给1分)8.4此题答案多元化。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表达通顺的给满分。答出其中一方面的则酌情给分。

2008年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

【文段一】

〖甲〗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小石潭记(节选)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2.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微斯人

③以其境过清④乃记之而去

A.探求稍微冷清离开B.探求没有冷清离开

C.请教没有清白走了D.请求一点点冷清离开

13.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不可久居

B.是是进亦忧,退亦忧问今是何世

C.去乃记之而去游人去而禽鸟乐

D.异或异二者之为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4.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译: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

B.处江湖之远译:住在很远的江湖上。C.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D.以其境过清译: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

15.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D.〖甲〗、〖乙〗两文的作者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段一】l2.B l3.B l4.C l5.C

2008年锡林郭勒盟、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一)阅读下文,回答5-8题。(8分)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水尤清冽尤:(2)悄怆幽邃悄怆: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伐(1)伐竹取道(2)齐师伐我

B.去(1)乃记之而去(2)停数日,乃去

C.其(1)不可知其源(2)其真无马邪

D.以(1)以其境过清(2)属作文以记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2分)

答:

(一)5、(1)尤:特别(2)悄怆:优伤的样子6、B7.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翻译完全正确的得2分,“斗”和“蛇”两个词意义没落实的扣1分)8、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

(2009年市)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文章《》(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译文: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答案:9.柳宗元《江雪》、《捕蛇者说》等10.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11.A

(2009年省卷)

(二)(10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伐竹取道()

(2)佁然不动()(4)其岸势犬牙差互()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心乐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因为)

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译文:

(2)斗折蛇行,明来可见。译文:

20.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怎样的心情?(2分)

答:

(二)17.(1)向西(2)砍伐(3)呆呆的样子(4)参差不齐18.A19.(1)(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快乐。(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0.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2009年市)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1题。(13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边。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②罅(xià):裂缝。③掉:摇动。

7.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

D.似与游者相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疾趋,度石罅必为有窃疾矣

D.山行之极观也此则楼之大观也

8.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无从致书以观B.或以钱币乞之

C.扶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皆以美于徐公

9.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

10.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3分)

(1)《次北固山下》:(2)《小石潭记》:(3)《观第五泄记》:

11.根据诗文容填写下表。(2分)

(一)(13分)7.(2分)D8.(2分)B9.(4分)(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瀑布在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谷。(每句2分,意对即可)l().(3分)(1)平(或:绿)(2)清(3)伟(或:疾)(每处1分)11.(2分)(1)思乡之情(2)而犹不忍去(每处1分)

(2010年省市)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8分)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3分)

(1)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以其境过清()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如鸣珮环,心乐之。

译文: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

7.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第三段探寻水潭源流。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的特点。(4分)

8.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5分)

答:

(二)5.(1)尤其(格外)(2)大约(大概)(3)凄清(冷清)6.(6分,每小题3分)(1)好像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我)感到很高兴(我心情高兴起来了)。(2)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互相交错),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7.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幽静(清幽、幽深、幽邃、寂静)8.(5分)示例:作者感情由“乐”变“凄”(1分)。作者遭贬失意中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1分),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1分);年到潭上凄清的环境(1分),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孤寂悲凉的心境(1分)。

(完整版)《小石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 案)(4) 《小石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4)文章来自: 《小石潭记》阅读题 (一)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 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 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一则简介。(4分)

小石潭记中考题及答案(2009-2013年)

2009-2013年全国历年中考文言文汇编:《小石潭记》 2009年 1. 南京市(09江苏省)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②罅(xià):裂缝。③掉:摇动。 ①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 D.似与游者相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疾趋,度石罅必为有窃疾矣 D.山行之极观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B.或以钱币乞之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皆以美于徐公 ③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 2. 衢州市(09浙江省) 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2)伐竹取道伐: (3)佁然不动佁然:(4)其岸势犬牙差互差互: 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心乐之(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 ③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④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2010年 1.2010枣庄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㈠阅读三则古诗文,完成4-9题。 (《三峡》)(《小石潭记》)(《早发白帝城》)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写下此诗。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⑴沿溯阻绝()⑵佁然不动()⑶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⑴不见曦月⑵虽乘奔御风⑶往来翕忽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加常见题型教学内容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本文按游踪的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 (愉悦的心情)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抑郁忧伤的心情)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2、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通过描写游鱼、阳光、影子来侧面写出潭水的清澈 3、潭上有什么景物? 竹林,水声,奇石,青树,翠蔓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心中无比悲痛。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 5、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有什么辞格? 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辞格:比喻。第三段作者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感到难受,或许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强调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6、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①全石以为底 ②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小石潭记中表现喜的句子有。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11、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12、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然后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再寻到小潭。 13、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

《小石潭记》中考问答题

《小石潭记》中考题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本文按游踪的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 (愉悦的心情)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抑郁忧伤的心情)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2、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通过描写游鱼、阳光、影子来侧面写出潭水的清澈 3、潭上有什么景物? 竹林,水声,奇石,青树,翠蔓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心中无比悲痛。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 5、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有什么辞格? 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辞格:比喻。第三段作者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感到难受,或许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强调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6、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①全石以为底 ②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扣住作者贬居时的心境去品析,对照文章内容分析) 答:因为潭底都是石头,而且文中写道“卷石底以出”和“全石以为底”,所以将这个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8、本文主旨: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9、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小石潭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 因为有游鱼的活动,周围树木的保护,而且小石潭是活水,小潭以全石为底 10、小石潭记中表现喜的句子有。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集锦一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集锦一 吉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乙)阅读《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段,回答问题。(10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然不动;亻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三峡》的作者,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是代文学家。(1分)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1)不见曦月()(2)素湍绿潭() (3)蒙络摇缀()(4)斗折蛇行()

13.分别从《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文中找出描写江水或潭水十分清澈的语句。(2分) 14.选文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选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做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3分) 句子: 分析: 15.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 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句:。 11.郦道元唐(共1分,每空0.5分) 12.(1)阳光或日光(2)急流或急流的水(3)连结(4)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共2分,每小题0.5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13.《三峡》:“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小石潭记》:“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或“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然不动”。(共2分,两文中分别找出一句各1分) 14.理解文意,谈出语句特点即可。(共3分,选句1分,分析2分) 15.可摘引原文,可自行创作。(共2分,内容与篇章不符或有错别字各扣1分)例(1)琅琊(王牙)山蔚然深秀例(2)岳阳楼壮美雄奇例(3)桃花源和平宁静 2005年广西自治区玉林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小石潭记柳宗元

《小石潭记》历届中考题汇编(2004-2018)

文言文专项--《小石潭记》(2004--2018) 一、2004吉林省阅读《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段,回答问题(10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 然不动;亻叔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三峡》的作者 _________,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是 ________代文学家(1分)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1)不见曦月( ) (2)素湍绿潭( )(3)蒙络摇缀( ) (4)斗折蛇行( ) 13.分别从《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文中找出描写江水或潭水十分清澈的语句(2分) 14.选文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选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做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3分) 句子: 分 析: 15.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 上句: 下句: (10分) 11.郦道元 唐(共1分,每空0.5分) 12.(1)阳光或日光 (2)急流或急流的水 (3)连结 (4)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共2分,每小题0.5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13.《三峡》:“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小石潭记》:“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或“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 然不动”(共2分,两文中分别找出一句各1分) 14.理解文意,谈出语句特点即可(共3分,选句1分,分析2分) 15.可摘引原文,可自行创作(共2分,内容与篇章不符或有错别字各扣1分) 例(1)琅琊(王牙 )山蔚然深秀 例(2)岳阳楼壮美雄奇 例(3)桃花源和平宁静 二、2005玉林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乃记之而去 6.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永州之野产异蛇 / 斗折蛇行 B .伐竹取道 / 齐师伐我 C .明灭可见 / 庭下如积水空明 D .不可知其源 / 临近水源,便得一山 7.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B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下去见到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C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D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 .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 .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 .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6.D 7.B 8.C 小 石 潭 凄 寒 幽 静

小石潭记中考集锦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集锦(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1题。(10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锹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记乃记之而去楼记 B.见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

C.以以其境过清扶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10.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

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8.2分C9.3分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小溪)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蜿蜒,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斗”“蛇”1分,句意2分)10.2分游鱼清澈的水(每点1分)11.3分乐、悲(由乐到悲)(2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 省池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三] (15分)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

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小石潭记中考选择题

小石潭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全石以为底/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B.潭中鱼可百许头/杂然相许 .. C.不可久居/居数月,典马将xx骏马而归 .. D.乃记之而去/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伐竹取道/xx我 .. B.以其境过清/咨臣以当世之事 .. C.不可久居/高可二黍许 .. D.隶而从者/太守归而xx从也 .. 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 C.潭xx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西南望过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B.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青树翠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5.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都邑之胜境/无丝竹之乱耳 .. B.以裨形胜/以中有足乐者

中考文言文阅读《小石潭记》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日奉壹。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皆若空游无所依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曾不若妻弱子。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1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B.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北斗星排列曲曲折折,蛇在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D.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蜿蜒排列,像蛇那样在曲折前行,时隐时现。 13.下列对选文写景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描述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移步换景,逐一显现。 B.描写小石潭以及周围的景物——由远及近,定点观察。 C.描写露出小石潭水面的石头——抓住特征,细致描绘。 D.描述小石潭环境的清冷幽寂——景中传情,情景交融。 14.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明写了游鱼活泼,暗写潭水清澈,这些都给作者带来了暂时的快乐。 B.“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既状写了青树翠蔓的奇特之美,也突出其生机盎然。 C.“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写出了作者被贬谪后内心的落寞也随之而去。 D.选文句式灵活多样,有参差错落的变化美,读起来和谐流畅,富有韵味。 11.C 12.A 13. B 14.C

小石潭记中考题集锦

《小石潭记》中考题集锦 一、2007安徽省池州市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以.其境过清(2)乃记之而去.(3)窥谷忘反. 1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2008大连市小石潭记 (一)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临: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之: 9.分别写出“穷”字的意思。(2分) (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穷: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穷: 10.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三、2008年荷泽市小石潭记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考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江苏省苏州市】阅读《小石潭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B.全石以为底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D.皆若空游无所依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7.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2分) A.日光下彻 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D.尉果笞广(《陈涉世家》) 8.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2分) 9.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2分) 【答案】6.D 7.C 8.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9.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辽宁省锦州市】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12—15题。(12分) 【甲】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远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小石潭记中考题

小石潭记中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1题。(10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锹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记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 B.见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 C.以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10.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8.C、9.略。10.游鱼、清澈的水。11.乐、悲(由乐到悲),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二] (15分)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

小石潭记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

(一)古诗文阅读(9~14小题,共16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洽与松泉作四邻,煮茗听雨好留宾。新桃满径为家业,风月一簾任我吟。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水尤清冽:()(2)心乐之:() (3)乃记之而去:()(4)煮茗听雨:()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皆若空游无所依(2)卷石底以出 11.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各划一处)(2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2)煮茗听雨好留宾

12.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见渔人,乃大惊。 A.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B.环滁皆山也。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13.对以上诗文材料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第二段字字写鱼,对水的描写不着一字。然而其名写鱼,其实写水,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 B.乙诗的“新桃满径”可以让人联想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点明了作者的身份和职业。C.甲文“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出了小石潭环境的凄清、 寂寥;乙诗“洽与松泉作四邻”也同样写出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幽、雅致。D.甲文通过描写小石潭的独特风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依然洒脱自如、无欲无求的思想感情;乙诗借具体的意象,寄托了诗人自命不凡,却怀才不遇的失落之情。 14.“风月一簾任我吟”的“任”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2分)答: 答案: 二、阅读与赏析(共42分) 9. (4分,每小题1 分)

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加常见题型

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 加常见题型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本文按游踪的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 (愉悦的心情)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抑郁忧伤的心情)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2、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通过描写游鱼、阳光、影子来侧面写出潭水的清澈 3、潭上有什么景物? 竹林,水声,奇石,青树,翠蔓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 ‘乐’一‘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心中无比悲痛。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 5、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有什么辞格 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辞格:比喻。第三段作者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感到难受,或许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强调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6、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①全石以为底 ②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历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集锦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2008年 小石潭记(节选)xx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 1)水尤清冽尤:(2)悄怆幽邃悄怆: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伐(1)伐竹取道(2)xx我 B.去(1)乃记之而去(2)停数日,乃去 C.其(1)不可知其源(2)其真无马邪 D.以(1)以其境过清(2)属作文以记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 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分) 答:答案:5、( 1)尤:特别(2)悄怆:优伤的样子

7.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翻译完全正确的得2分,“斗”和“蛇”两个词意义没落实的扣1分) 8、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 (xxxx卷)2007年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锹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记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 B.见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 C.以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xx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 潭xx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0.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 11.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8.2分C 11.3分乐、悲(由乐到悲)(2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小石潭记中考题集锦

2020年四川内江市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一11题。(10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锹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记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 B.见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 C.以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10.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分C9.3分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小溪)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蜿蜒,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斗”“蛇”1分,句意2分)10.2分游鱼清澈的水(每点1分)11.3分乐、悲(由乐到悲)(2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 2020年安徽省池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15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小石潭记》中考比较阅读5篇(含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比较阅读5篇(含答案)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节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往来翕.忽()②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面划横线词的意思。(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 ②怀民亦未寝. 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②念无与为乐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4分) 甲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示例,赏析甲文中的句子。(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1~4题。(15分) 【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选自《石渠记》)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乃记之而去。(选自《小石潭记》) 【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②箭:小竹。③庥:同“休”,休息。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集锦

2006--2010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 10.【2013年·四川省眉山市】 【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念(思念、想念)无与为乐者水尤清冽(凉) B.凄神(感到心情凄凉)寒骨乃记之而去(离开) C.相与(互相)步于中庭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 D.但少闲(清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盖(盖子)竹柏影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 B.如鸣佩环,心乐之辍耕之垄上 C.全石以为底以其境过清

D.乃记之而去学而不思则罔 9.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长的意味。 B.柳宗元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写下了乙文。 C.乙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移步换景,抓住了小石潭的清幽、冷寂的特点来写的。 D.以上甲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被贬官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因此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完全相同的。 10.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乃入见。问:“何以战?” 【答案】 7.?B?(A中“念”应理解为“考虑、想到”;C中“相与”应理解为“共同、一起”;D中的“盖”应理解为“原来是、大概是”。) 8.A(A的两个“可”都是“大约”之意;B的“之”分别是代词和动词;C的“以”分别是“用”和“因为”;D的“而”分别表示顺接和转折。) 9.D(D项中甲文表达的是乐观豁达,乙文则表达悲凉凄苦的思想感情。) 10.(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重点词语为:斗、蛇、明灭)(2)(曹刿)于是进宫拜见鲁庄公,问:“凭什么作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