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统计学读书笔记

极简统计学读书笔记
极简统计学读书笔记

小岛宽之《极简统计学》读书笔记

统计学可以分为描述和推断两个部分。

即使数据是“不确定的”,他们也有自己固有的“特点”和“特征”。这种固有的特点和特征叫作“分布的特性”。

统计学对于一堆数据,进行了信息压缩,虽然牺牲了原始数据的细节,但这种牺牲反而刻画出了数据分布和其背后的特征,所谓压缩,可以理解为总结数据要点的一种操作。

平均值是从数据中选出的一个代表数值,在直方图中是使左右平衡的点;数据在平均值的周边分布,反映了数据的集中趋势;多次出现的数据对平均值的影响力大;分布左右对称的情况下,其对称轴通过的点即平均值。对数据取平均值的方法不止一个,根据需要有不同处理手法,最为常用的是算术平均,这种平均可以在合计的意义上保持其本质;对于增长率等情况,想在乘法意义上保持其本质则应该使用几何平均;其他还有均方根平均、调和平均等等。

方差是可以评价数据波动情况的量,但是以方差来刻画数据的波动特征有两点不方便。第一,作为表示波动情况的数值太大了;第二,单位发生了变化。将方差开平方后得到标准差(S.D.)这个统计量,使用标准差刻画数据的波动特征则相对比较合适,S.D.是表示以平均值为基点,数据大致扩散到多远的程度的刻画量。

知道了标准差,从数据中我们还可以知道些什么呢?第一,可以明白一组数据中某一个数据的意义。一组数据中的某一个数据是否特殊,应当以S.D.为基准来看待,比如这个数据是处于一个标准差范围内还是两个两个标准差范围内等等。如果数据的偏离处在一个S.D.以内,可以说是“平常”的数据,而处在两个S.D.以外,则可以说这个数据是“特殊”的数据。第二,可以通过比较多个数据组得出不同。比如说,两个人分别10次考试的成绩作为两个数据组,分析这两个数据组的特征差异。

仅凭收益率的平均值不能判断某一产品是否属于优良投资,S.D.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一个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将两者综合考虑,将收益率的平均值比上收益率的S.D.,我们将收益率的平均值称为回报(纵坐标),收益率的S.D.称为风险(横坐标),以回报和风险的综合效果作为投资产品的一个优良衡量标准。比较不同产品时,可以过原点和各自的比值点作直线,即可得到各产品的斜率。斜率较大者品质较为优良。如此即可将回报和风险各不相同的产品进行一个统一的比较。

标准正态分布的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距离平均值1个S.D.范围以内的数据的相对频数为0.6826(7成弱);距离平均值2个S.D.范围以内的数据的相对

频数为0.9544(9成5强)。标准正态分布的95%预测命中区间为-1.96至+1.96。满足95%预测命中的区间还有很多,但是由于正态分布左右对称的特点,选择其他区间要满足95%命中的话,会导致需要预测的范围变大,即相应的降低了预测的精度。总之这个区间要尽可能选在数据集中的区域。需要注意的是,95%预测命中区间和95%置信区间不是同一个概念。

“95%预测命中区间”是指“95%的数据在此区间”,因此,认为“下次观测到的数据进入此区间有95%的概率”。但是,置信区间的情况不是这样。“95%置信区间”是指“无论出现什么样的观测值x,反复以此方法进行数据值N的估计,其中95%的估计结果是命中的”。也就是说,如果持续进行区间估计,可求得对应观测值x 的各种各样的区间,但在100次中有95次真正的N落在求出的区间内。(置信区间是针对因变量均值的区间,而预测区间是针对因变量个体值的区间。比如,让你预测一个高中班级中学生的平均身高,跟让你预测该班级中具体某一个学生的身高)。

可以说,统计学的方法论与目前的科学法则的形式稍有不同,这就意味着要从一开始就放弃100%命中。

从部分推测整体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妙趣所在,推论统计的工作,是关于从观测来的数据到整体的推断和总结。比如,我们做酱汤的时候,需要判断味道是否合适,于是,用勺子舀着喝一点,这就是根据部分推断整体。但是偶尔会尝到稍淡或稍浓的地方,所以酱汤总体的味道与试尝的味道多少有些偏差也是正常的。同样,也必须做好统计推论与总体并非完全一致,而是有一定偏差的思想准备。

进行充分的观测,就能相当鲜明地捕捉总体的情况。现实中很多情况并不允许我们进行大量的观测,在此种情况下,如何实现从不那么大量的观测去推断总体的特点呢?

虽然通过“随机抽样法”观测足够多的次数确实可以明确这些分布,但我们却无法对周围的不确定现象进行那么多次观测(比如科学试验一般很难获取规模庞大的数据)。

假如我们实际观测到了1个数据,可以从它推测总体的什么呢?可以推测“总体的平均值接近这个观测到的值”吧,因为平均值是从分布中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数据的分布有向平均值聚集的趋势。假设通过什么手段知道了总体的标准差,那我们就能知道数据的集中程度,对总体做一个更详细的推测。即使分布不是正态分布而是一般分布,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通过选取适当的k,普通数据也视为分布在-k个S.D.到k个S.D.之间,而这个范围之外的数据视为特殊数据(比如正态分布是k = 2,一般距离平均值大于k个S.D.以上的数据占全体数据的比例不大于1/(k^2),现实中的一般分布取3或6个S.D.的比较常用?)。

观测1个数据推测很容易具有偶然性,所以一般是观测n个数据再取算术平均即为样本均值,根据大数法则,观测的数据个数n越大,样本均值接近总体均值的

可能性越高(大样本推断)。在戈塞特之前的学者们,以样本标准差作为总体标准差使用,确实,如果样本数n够大,没什么问题。但是,戈塞特发现,如果样本数n小,就会产生无法忽视的大的偏差,于是他发现了t分布,使得实现小样本自然估计成为可能(小样本推断)。

(书本后记)统计学理论中有某种秘诀的“飞跃”,推论统计的方法是从部分推论整体的一种归纳法。习惯了数学中完美无缺的演绎法的人可能觉得别扭,要领悟这种充满飞跃的理论体系,必须将头脑从过往习惯的思考方法中切换出来。统计学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飞跃,才有了更加密切联系“现实”的可能,这也正是统计学的活力和魅力所在。

应用统计学论文

应用统计学课程论文 经过这学期短暂的学习应用统计学,我对这门学科也有了一定认识。应用统计学是一门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各个领域有关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科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市场研究、质量控制等工作。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是市场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时代,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整理,所以学好应用统计对不久即将走向社会的我们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绪论 一、应用统计学的发展: 从统计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把统计学大致分为古典统计学、近代统计学和现代统计学三个时期。 第一、古典统计学时期: 古典统计学时期是指17世纪初至18世纪末,这是统计学的创立时期,亦称古典统计学时期。在这时期出现了政治算术学派和德国的国势学派两个统计学派. 1、国势学派 国势学派又称记述学派,产生于17世纪的德国。由于该学派主要以文字记述国家的显著事项,故称记述学派。 2、政治算术学派 政治算术学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其创始人是威廉和约翰.“算术”是指统计方法。主要利用实际资料,运用数字、重量和尺度等统计方法对实际情况作了系统的数量对比分析,从而为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第二、近代统计学时期: 近代统计学是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这一百年的统计学,它是古典统计学的继续和发展,是古典统计学向现代统计学过渡的统计学。近代统计学的发端,不能不提到著名的统计学家阿道夫·凯特勒的卓越员献。他既继承了国势学和政治算术的传统,把统计学从作为管理国家行政的“政治医学”,扩展到作为研究社会内在矛盾及其规律性数量表现的科学认识方法,又积极地把古典概率引人统计学,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偶然变化中的规律性表现。 1、数理统计学派 指概率论引进统计学形成数理统计学,以概率作为理论基础,抽象掉统 计学的社会经济现象内涵,变成了抽象的数学分析和推断技术. 2、社会统计学派 指研究社会现象变动的原因和规律性的实质性科学。社会统计学在这里也称为社会经济统计学,包括政治统计.经济统计.人口统计.犯罪统计等多方面内容. 第三、现代统计学时期:

欧洲历史,宗教,建筑,雕塑知识汇总。

2019年2月意大利旅行读书笔记 金永生 当我静坐在威尼斯湖边送走残阳时, 当我仰望高入云霄的米兰大教堂时, 当我行走在五渔村海边聆听海浪拍岸声时, 当我在澹澹欲雨的天空下凝视着圆柱的比萨斜塔时; 当我站在米开朗琪罗雕塑前俯瞰整个佛罗伦萨城时, 当我置身在充满历史厚重的千年古城罗马时, …… 很多问题总在脑海里回荡,为什么他们能有千年的建筑屹立不倒?为什么他们的建筑都是石制而我们是木制?为什么这些建筑是圆形的?为什么来欧洲旅游总是看一座座的教堂?这些教堂有区别吗?欧洲文明的基因是什么?欧洲文明的主要脉络是什么?我来旅游想看到什么?我又看得懂什么呢?是什么样的历史造就欧洲哲学?哲学又与宗教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为什么需要了解历史呢?历史又是什么呢?威尔·杜兰特说:“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中国也流行一句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有人说这是胡适先生的名言,也有考证说他没说过,或许也因为他和杜兰特都是杜威学生的缘故吧,不管怎么样,看似平淡的几句话,却又那么富有哲理,我们需要探索真实的历史客观存在,但是或许没有答案,或许答案就在这里,柏拉图说: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真理、有一种道德、有一种美,它不是被“约定”出来的(如同当代很多真学家主张的),不是人“造作”出来的,而是“自始至终就客观存在的”,威尔·杜兰特又说:“历史没有任何意义,它没有教给我们任何东西,它浩瀚无涯的过去只是错误的一再上演,而这些错误注定要在未来更大的舞台上,以更大的规模发生?”不管存在还是毫无意义,我还是试图把脑海里的凌乱知识做个简单的摘抄汇总,以留存自己纪念吧,但这是非常艰难的,因为无论用编年体,还是比较方法论,亦或纪传体,要想压缩在几千字里面,似乎自己难以做到,虽然自己不断从十几万字压到几万字再到几千字。(此内容来自《极简欧洲史》,《历史的教训》,《建筑的精神分析》,《西方雕塑发展史》,《欧洲文明史》,《全球通史》以及网络查找) 一、欧洲文明的来源:也是一个混合的文明,起源于希腊,但后来融合了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和日耳曼蛮族的战士文明,组成了欧洲文明的三大核心。 1:希腊人的观点:这是一个简单、符合逻辑、能以数学表达的世界。 2:基督教的观点:这是个邪恶的世界,唯有耶稣能拯救它。 3:日耳曼蛮族的观点:打仗是好玩的事。 最终使得这三个组合成功地实现了平衡,虽然这种平衡极不稳定,中间也有波折,但总体来说这股力量和文明在欧洲历史上存在了上千年之久。直到1400年,这个混合体开始分崩离析,其标志性的事件就是:文艺复兴。 二、欧洲的历史大致分为三段: 1:古典欧洲,公元476年罗马帝国覆灭之前称之为古典欧洲; 2:中世纪,公元476年到1400年,是黑暗的中世纪; 3:1400之后是近代欧洲。 文艺复兴:是15世纪发生并没有直接攻击基督教,而是主张人们应该从宗教中解放出来,基督教是人的基本观点,没有对也没有错,主张人们不要过度关注,而应该关注宗教以外的世界。宗教改革:是16世纪以《圣经》的训示和教诲为据,对罗马教廷进行改革的运动。宗教改革所带来的直接信息是:基督教不是罗马人的宗教。

统计学统计学概率与概率分布练习题

第5章 概率与概率分布 练习题 5.1 写出下列随机事件的基本空间: (1) 抛三枚硬币。 (2) 把两个不同颜色的球分别放入两个格子。 (3) 把两个相同颜色的球分别放入两个格子。 (4) 灯泡的寿命(单位:h )。 (5) 某产品的不合格率(%)。 5.2 假定某布袋中装有红、黄、蓝、绿、黑等5个不同颜色的玻璃球,一次从中取出3个球, 请写出这个随机试验的基本空间。 5.3 试定义下列事件的互补事件: (1) A ={先后投掷两枚硬币,都为反面}。 (2) A ={连续射击两次,都没有命中目标}。 (3) A ={抽查三个产品,至少有一个次品}。 5.4 向两个相邻的军火库发射一枚导弹,如果命中第一个和第二个军火库的概率分别是、, 而且只要命中其中任何一个军火库都会引起另一个军火库的爆炸。试求炸毁这两个军火库的概率有多大。 5.5 已知某产品的合格率是98%,现有一个检查系统,它能以的概率正确的判断出合格品, 而对不合格品进行检查时,有的可能性判断错误(错判为合格品),该检查系统产生错判的概率是多少 5.6 有一男女比例为51:49的人群,已知男人中5%是色盲,女人中%是色盲,现随机抽中 了一个色盲者,求这个人恰好是男性的概率。 根据这些数值,分别计算: (1) 有2到5个(包括2个与5个在内)空调器出现重要缺陷的可能性。 (2) 只有不到2个空调器出现重要缺陷的可能性。 (3) 有超过5个空调器出现重要缺陷的可能性。 5.8 设X 是参数为4=n 和5.0=p 的二项随机变量。求以下概率: (1))2(

5.9 一条食品生产线每8小时一班中出现故障的次数服从平均值为的泊松分布。求: (1) 晚班期间恰好发生两次事故的概率。 (2) 下午班期间发生少于两次事故的概率。 (3) 连续三班无故障的概率。 5.10 假定X 服从12=N ,7=n ,5=M 的超几何分布。求: (1))3(=X P 。(2))2(≤X P 。(3))3(>X P 。 5.11 求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 (1))2.10(≤≤Z P 。 (2))49.10(≤≤Z P 。 (3))048.0(≤≤-Z P 。 (4))037.1(≤≤-Z P 。 (5))33.1(>Z P 。 5.12 由30辆汽车构成的一个随机样本,测得每百公里的耗油量数据(单位:L )如下: 试判断该种汽车的耗油量是否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5.13 设X 是一个参数为n 和p 的二项随机变量,对于下面的四组取值,说明正态分布是否 为二项分布的良好近似 (1)30.0,23==p n 。(2)01.0,3==p n 。 (3)97.0,100==p n 。(4)45.0,15==p n 。

生物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生物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重庆西南大学 2012 至 2013 学年度第 2 期 生物统计学 试题(A ) 试题使用对象: 2011 级 专 业(本科) 命题人: 考试用时 120 分钟 答题方式采用: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正确无效假设的错误为统计假设测验的第一类错误。( ) 2、标准差为5,B 群体的标准差为12,B 群体的变异一定大于A 群体。( ) 3、一差异”是指仅允许处理不同,其它非处理因素都应保持不变。( ) 4、30位学生中有男生16位、女生14位,可推断该班男女生比例符合1∶1(已 知84.321,05.0=χ)。 ( ) 5、固定模型中所得的结论仅在于推断关于特定的处理,而随机模型中试验结论则将用于推断处理的总体。( ) 6、率百分数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前,应该对资料数据作反正弦转换。( ) 7、比较前,应该先作F 测验。 ( ) 8、验中,测验统计假设H 00:μμ≥ ,对H A :μμ<0 时,显著水平为5%,则测验的αu 值为1.96( ) 9、行回归系数假设测验后,若接受H o :β=0,则表明X 、Y 两变数无相关关系。( ) 10、株高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30150±=±s y (厘米),果穗长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s y ±1030±=(厘米),可认为该玉米的株高性状比果穗性状变异大。 (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分别从总体方差为4和12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4的样本,样本平均数分别为3和2,在95%置信度下总体平均数差数的置信区间为( )。

A 、[-9.32,11.32] B 、[-4.16,6.16] C 、[-1.58,3.58] D 、都不是 2、态分布不具有下列哪种特征( )。 A 、左右对称 B 、单峰分布 C 、中间高、两头低 D 、概率处处相等 3、一个单因素6个水平、3次重复的完全随机设计进行方差分析,若按最小显著差数法进行多重比较,比较所用的标准误及计算最小显著差数时查表的自由度分别为( )。 A 、 2MSe/6 , 3 B 、 MSe/6 , 3 C 、 2MSe/3 , 12 D 、 MSe/3 , 12 4、已知),N(~x 2σμ,则x 在区间]96.1,[σμ+-∞的概率为( )。 A 、0.025 B 、0.975 C 、0.95 D 、0.05 5、 方差分析时,进行数据转换的目的是( )。 A. 误差方差同质 B. 处理效应与环境效应线性可加 C. 误差方差具有正态性 D. A 、B 、C 都对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 1、方差分析有哪些步骤? 2、统计假设是?统计假设分类及含义? 3、卡方检验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4、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步骤? 5、平均数有哪些?各用于什么情况? 四、计算题;(共4题、50分) 1、进行大豆等位酶Aph 的电泳分析,193份野生大豆、223份栽培大豆等位基因型的次数列于下表。试分析大豆Aph 等位酶的等位基因型频率是否因物种而不同。( 99 .52 05.0,2=χ, 81 .7205.0,3=χ)(10分) 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Aph 等位酶的等位基因型次数分布 物 种 等位基因型 1 2 3 野生大豆 29 68 96

应用统计学试题和答案分析

六、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共4题,每题10分) 1、某快餐店对顾客的平均花费进行抽样调查,随机抽取了49名顾客构成一个简单随机样本,调查结果为:样本平均花费为元,标准差为元。试以%的置信水平估计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的置信区 间;(φ(2)=)49=n 是大样本,由中心极限定理知,样本均值的极限分布为正态分布,故可用正态分布对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 已知:8.2,6.12==S x 0455.0=α 则有: 202275 .02 ==Z Z α 平均误差=4.07 8 .22==n S 极限误差8.04.022 2 =?==? n S Z α 据公式 x x ±=±? 代入数据,得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的置信区间为(,) 3 要求:①、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估计的回归方程;②、计算判定系数R 。 附:10805 1 2 ) (=∑-=i x x i 8.3925 1 2 ) (=∑-=i y y i 58=x 2.144=y 3题 解 ① 计算估计的回归方程: ∑∑∑∑∑--= )(22 1x x n y x xy n β) ==-??-?290 217900572129042430554003060 = =-= ∑∑n x n y ββ)) 1 0 – ×58= 估计的回归方程为:y ) =+x ② 计算判定系数: 4 计算下列指数:①拉氏加权产量指数;②帕氏单位成本总指数。 4题 解: ① 拉氏加权产量指数

= 1 000 00 1.1445.4 1.13530.0 1.08655.2 111.60%45.430.055.2q p q q p q ?+?+?==++∑∑ ② 帕氏单位成本总指数= 11100053.633.858.5 100.10%1.1445.4 1.13530.0 1.08655.2q p q q p q ++==?+?+?∑∑ 模拟试卷(二)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题) 1、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对象是 ,调查单位是 。 2、___ 频数密度 =频数÷组距,它能准确反映频数分布的实际状况。 3、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都可以用 饼图 条图 图来显示。 4、某百货公司连续几天的销售额如下:257、276、297、252、238、310、240、236、265,则其下四分位数 5、某地区2005年1季度完成的GDP=30亿元,2005年3季度完成的GDP=36亿元,则GDP 年度化增长率6、某机关的职工工资水平今年比去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该企业工资总额增长了 % 。 7、对回归系数的显着性检验,通常采用的是 t 检验。 8、设置信水平=1-α,检验的P 值拒绝原假设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p e M >o M ③、x >o M >e M 3、比较两组工作成绩发现σ甲>σ乙,x 甲>x 乙,由此可推断 ( )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_《极简欧洲史》读书心得五篇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_《极简欧洲史》读书心得五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1 作为一名理科生,一直对历史不怎么感兴趣,但通过读《极简欧洲史》这本书,让我感觉历史还是蛮有意思。记得18年前第一次出国,到了英国、法国和德国三个国家,当时深受震撼,气势宏伟的教堂、成就非凡的大学、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如诗如画的乡村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处处体现出欧洲厚重的历史和文明积淀。后来看《都铎王朝》《风中的女王》《权力的游戏》等电视剧,发现自己对于欧洲的历史知识储备太少了,欧洲为什么那么强大?欧洲为什么对世界的影响那么深远?通过读《极简欧洲史》这本书,你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一、主要内容 全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只有两个章节,第一章是古典时期到中世纪的简史,主要讲述了欧洲文明的三个组成元素, 一是代表着科技和文化的古希腊罗马学术; 二是代表着政治和宗教的; 三是代表着军事武力和战士文化的日耳曼蛮族。 这三个元素相互影响,相互对立和强化,首先是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公开表态支持会,罗马帝国变成的天下;其次是为了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义,将古希腊和罗马的智力成果保存下来;再次是日

耳曼蛮族入侵后,发现自己在科技、政治等方面落后太多,逐渐接受了文明,最终这三大元素形成了欧洲文明的内核。 第二章主要讲述了自公元1400年开始的近代欧洲史。 通过古典时期三大要素的融合,掌握着先进文明的成为真正的统领者,拥有了无比的权力和财富,但宗教的腐败也从很大程度上造就了黑暗的中世纪。进入近代欧洲,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浪漫主义运动为代表,以各种方式消减了教会的权威,极大促进了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思想和自由更加解放,也造就了更加灿烂的欧洲文明。 第二部分由六个章节组成,均是一些细节性的描述,从战争、民主、宗教和政治、语言、平民生活等角度对欧洲历史和文明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二、几点感受 (一)要重视内部控制 从单位管理的角度,内部控制主要有两大核心内容,一是相互监督和制约,二是具备完善的规章制度。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结合本书的内容,以及我国历史的兴衰来看,也要讲求内部控制,一是要加强民主监督,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和约束。“并非所有东西都归国王所有”,是欧洲政府思维的基石,也是欧洲自由和繁荣的基石。 历史上欧洲的国王比较悲催,既受教皇的控制,又受贵族的制约,一不小心还容易被送上断头台,所以欧洲的君王大都谨慎低调。反观我国甚至整个亚洲的历史上,因权力缺乏约束而实施暴政、纵情声色

生物统计学

生物统计学

————————————————————————————————作者: ————————————————————————————————日期:

第七章回归分析 第一节回归和相关的概念 方差分析检验一个或多个因子对某一生物变量是否有影响,只涉及一种变量。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统计分析需要回归分析来解决。在自然界,两个或多个变量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现象很常见。 变量间的关系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因果关系,即一个变量的变化受另一个变量或几个变量的制约,如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受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子女的身高是受着父母身高的影响;另一种是平行关系,即两个以上变量之间共同受到另外因素的影响,如人的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兄弟身高之间的关系等都属于平行关系。 设有两个随机变量X和Y,如果变量X的每一个可能的值,都有随机变量Y的一个分布相对应,则称随机变量Y对变量X存在回归(Regression)。 X也是随机变量时,X和Y相互存在回归关系,这两个随机变量间就存在相关(Correlation)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并不严格区分相关和回归。 在回归和相关分析中,必然注意下面一些问题,以避免统计方法的误用。 (1)变量间是否存在相关以及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什么相关等问题,都必须由各具体学科本身来决定。回归和相关只能作为一种统计分析手段,帮助认识和解释事物的客观规律,决不能把风马牛不相及的资料凑到一起进行分析; (2)由于自然界各种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一个变量的变化通常会受到许多其他变量的影响,因此,在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要求其余变量尽量保持在同一水平,否则,回归和相关分析就可能会导致不可靠甚至完全虚假的结果。例如人的身高和胸围之间的关系,如果体重固定,身高越高的人,胸围一定较小,当体重在变化时,其结果就会相反; (3)在进行回归与相关分析时,两个变量成对观测值应尽可能多一些,这样可提高分析的准确性,一般至少有5对以上的观测值。同时变量x的取值范围要尽可能大一些,这样才容易发现两个变量间的回归关系; (4)回归与相关分析一般是在变量一定取值区间内对两个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描述,超出这个区间,变量间的关系类型可能会发生改变,所以回归预测必须限制自变量Y的取值区间,外推要谨慎,否则会得出错误的结果。 第二节一元线性回归 研究两个随机变量的关系时首先要收集成对数据。 7.1研究土壤中NaCl的含量对植物单位叶面积物质干重的影响时,收集到如下成对数据。问二者的回归关系如何? NaCl的含量0.00.8 1.6 2.4 3.2 4.0 4.8 单位叶面积干重80 90 95 1 根据数据作散点图,分析:1. X与Y的关系密切否?2.线性还是曲线关系?3. 有无偏

应用统计学

应用统计学 课程编码:202136 课程英文译名:Practical Statistics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 开课对象:工业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5 学分: 2学分; 总学时: 32学时; 理论课学时: 32 学时; 实验学时: 0学时; 上机学时: 0 学时 先修课程:概率论 教材:应用统计,朱洪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 参考书:【1】应用统计学,倪加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应用统计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的科学,通过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资料的搜索、整理、分析和推断,阐明社会经济现象本质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以达到对社会经济现象整体的具体的认识。该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设。 通过本课程的教育需达到以下目的:1、为经济管理提供统计调查,资料整理汇总和统计分析的一般原则和方法;2、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3、为学习其他经济管理课程和从事经济研究工作提供数量分析的方法。学习中要正确理解课程中的各个基本概念,了解统计工作的各个阶段,掌握统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应用经济统计信息,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明确统计的对象及其特点,了解统计的性质与作用以及统计工作的基本环节。透彻理解统计学中的基本范畴,初步建立统计思想。 2.理解统计调查的概念,了解统计调查方法的种类,掌握统计报表制度和各种专门调查的概念、特点以及各种调查方法的结合运用。 3.了解统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了解次数分布的类型,统计表的结构,掌握制表的一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 本书以清晰、幽默、发人深省的笔调,杂以活泼的插图,叙述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文明,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冲击与巨大贡献。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作为一名理科生,一直对历史不怎么感兴趣,但通过读《极简欧洲史》这本书,让我感觉历史还是蛮有意思。记得18年前第一次出国,到了英国、法国和德国三个国家,当时深受震撼,气势宏伟的教堂、成就非凡的大学、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如诗如画的乡村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处处体现出欧洲厚重的历史和文明积淀。后来看《都铎王朝》《风中的女王》《权力的游戏》等电视剧,发现自己对于欧洲的历史知识储备太少了,欧洲为什么那么强大?欧洲为什么对世界的影响那么深远?通过读《极简欧洲史》这本书,你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一、主要内容全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只有两个章节,第一章是古典时期到中世纪的简史,主要讲述了欧洲文明的三个组成元素,一是代表着科技和文化的古希腊罗马学术;二是代表着政治和宗教的基督教;三是代表着军事武力和战士文化的日耳曼蛮族。 这三个元素相互影响,相互对立和强化,首先是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公开表态支持基督教会,罗马帝国变成基督教的天下;其次是基督教为了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义,将古希腊和

罗马的智力成果保存下来;再次是日耳曼蛮族入侵后,发现自己在科技、政治等方面落后太多,逐渐接受了基督教文明,最终这三大元素形成了欧洲文明的内核。 第二章主要讲述了自公元1400年开始的近代欧洲史。 通过古典时期三大要素的融合,掌握着先进文明的基督教成为真正的统领者,拥有了无比的权力和财富,但宗教的腐败也从很大程度上造就了黑暗的中世纪。进入近代欧洲,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浪漫主义运动为代表,以各种方式消减了教会的权威,极大促进了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思想和自由更加解放,也造就了更加灿烂的欧洲文明。 第二部分由六个章节组成,均是一些细节性的描述,从战争、民主、宗教和政治、语言、平民生活等角度对欧洲历史和文明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二、几点感受 (一)要重视内部控制从单位管理的角度,内部控制主要有两大核心内容,一是相互监督和制约,二是具备完善的规章制度。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结合本书的内容,以及我国历史的兴衰来看,也要讲求内部控制,一是要加强民主监督,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和约束。“并非所有东西都归国王所有”,是欧洲政府思维的基石,也是欧洲自由和繁荣的基石。 历史上欧洲的国王比较悲催,既受教皇的控制,又受贵族的制约,一不小心还容易被送上断头台,所以欧洲的君王大都谨慎

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

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 第一章:导论 1.只能归类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称为分类数据 2.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称为顺序数据 3.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测值称为数值型数据 4.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称为总体 5.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的元素的集合称为样本 6.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参数 7.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统计量 8.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称为分类变量 9.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称为顺序变量 10.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称为数值型变量 11.只能取可数值的变量称为离散型变量 12.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称为连续型变量 第二章:数据收集 1.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 的数据收集方法,称为抽样调查。 2.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3.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数据的调查方 式称为统计报表 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 1.落在某一特定类别或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频数 2.把各个类别及其落在其中的相应频数全部列出,并用表格形式表示出来,称为频数分布 3.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据与全部数据之比,称为比例 4.将比例乘以100得到的数值,称为百分比或百分数,用%表示 5.样本或总体中各不同类别数值之间的比值,称为比率 6.分类数据的图示:条形图,pareto图,对比条形图,饼图 7.将各有序类别或组的频数逐级累加起来得到的频数称为累计频数 8.将各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累计频率 9.顺序数据的图示:累计频数分布图,环形图 10.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原始数据按照某种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组别称为数据分组 11.分组后的数据称为分组数据 12.把变量值作为一组称为单变量值分组 13.将全部变量值一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称为组距分组 14.在组距分组中,一个组的最小值称为下限,最大值称为上限 15.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的差称为组距 16.各组组距相等的组距分组称为等距分组 17.各组组距不相等的组距分组称为不等距分组 18.每一组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重点值称为组中值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1至7章课后标准答案

第五章作业题解 5.1 已知正常男性成人每毫升的血液中含白细胞平均数是7300, 标准差是700. 使用切比雪 夫不等式估计正常男性成人每毫升血液中含白细胞数在5200到9400之间的概率. 解:设每毫升血液中含白细胞数为,依题意得,7300)(==X E μ,700)(==X Var σ 由切比雪夫不等式,得 )2100|7300(|)94005200(<-=<

统计学第5章概率论作业

一、选择 1、一项试验中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称为() A事件B简单事件C样本空间D基本事件 2、每次试验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件称为() A必然事件B样本空间C随机事件D不可能事件 3、抛3枚硬币,用0表示反面,1表示正面,其样本空间Ω=() A{000,001,010,100,011,101,110,111} B{1,2,3}C{0,1}D{01,10} 4、随机抽取一只灯泡,观察其使用寿命t,其样本空间Ω=() A{t=0} B{t<0} C{t>0} D{t≥0} 5、观察一批产品的合格率P,其样本空间为Ω=() A{0

应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第八讲 应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Dr. Alan Moses 我是Alan Moses博士, 是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Joslin糖尿病中心的高级副院长和首席医生。在这部分讲座中,我们将学习应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我们首先回顾在临床研究中统计学的作用。然后学习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及常用统计学检验。最后我们将讨论一些所谓的“数据分析中的捣蛋鬼”。 临床研究中统计学的作用是什么?我们所做的就是区分事实和偶然性。我们需要比较组间差异,并检验干预的效应。 那么,临床研究中生物统计学家的作用是什么?虽然我们希望得到令人满意数据并知道如何设计试验及进行分析数据,但通常我们需要依靠生物统计学家的专业知识来选择适当的试验设计和计算适合的样本量。我们都应认识到样本量是由对结果的测定决定的,涉及其精确度、准确度、可重复性和可行性。此外,在进行数据分析时,生物统计学家帮助我们决定使用何种分析工具。在试验开始之前就应确定所使用的统计方法,非常重要的是, 分析方法决不能在试验完成之后加以改变. 在对试验进行分析时,统计学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应当记住,统计方法仅仅是一种帮助我们解释试验中所获得的数据的工具。它们是一种工具而不是试验的最终结果。而且像任何工具一样,使用统计工具必须小心。计算机可以产生一些或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但是只有研究者才知道该使用何种统计学检验来进行统计学分析。已参加培训的研究者可以很容易地选择统计学检验方法,必须记住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对于没有足够知识的人而言,有强大功能的统计软件包可能导致致命性的错误。 生物统计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其正确性(validity)。对于关键性的数据分析、试验的结果尤其是结果的发表,正确性都是其核心。有两种正确性: 内部的和外部的(可推广性)。 内部的正确性就是在设定的试验范围内结果是准确的,使用的方法和分析经受得住检验,数据和相关的医学文献均支持研究者对试验结果的解释和结论。 外部正确性或可推广性决定了试验设计是否能够允许所做的观察和所得的结论推广到整个人群。试验人群的选择决定了最大可推广范围,这个概念我们在这个讲座的其它部分已经谈到过。如果研究对象包括男性、女性、不同的种族、不同的年龄分层,那么就有更多的机会将临床试验的结果应用于普通人群。另一方面,受试者的选择也将决定研究和结论可应用的人群范围。例如,如果在临床试验中选择年龄介于5-10岁的儿童,那么该试验的结果就仅能应用于该人群。如果选择45岁以上的亚洲男性作为受试者,那么试验结果就只能应用于这个人群。 在正确性的概念中,应该认识到须有足够的样本量以支持所得出的结论,同时要选择适当的对照人群,特别是强调随机双盲对照这一临床研究的根本的科学方法。著名科学家Isaac

生物统计学(第三版)

概论 名词: 生物统计: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应用到生物学中以分析和解释其数量资料的科学 试验设计:试验工作未进行之前应用生物统计原理,来制定合理的试验方案,包括选择动物,分组和对比以及相应的资料搜集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 总体与样本 ?数据具有不齐性。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population); ?含有有限个个体的总体称为有限总体; ?包含有无限多个个体的总体叫无限总体; ?总体中的一个研究单位称为个体(individual); ?从总体中随机抽出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个体称为样本(sample); ?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目叫样本容量或大小,常记为n。 ?通常把n≤30的样本叫小样本,n >30的样本叫大样本。 随机抽取(random sampling) 的样本是指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组成 样本。 变数与变异数列、变量: ?变数:研究中对样本个体的观察值。 ?变量:相同性质的事物间表现差异性的某种特征。如:身高、体重。 ?变异数列:将变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数列。 参数与统计量 ?由总体计算的特征数叫参数(parameter); ?由样本计算的特征数叫统计量(staistic)。 准确性与精确性 ?准确性(accuracy)也叫准确度,指观测值与其真值接近的程度。若x与μ相差的 绝对值|x-μ|小,则观测值x的准确性高;反之则低。 ?精确性(precision)也叫精确度,指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的程度。若观测值彼此接 近,即任意二个观测值xi、xj相差的绝对值|xi -xj |小,则观测值精确性高;反之 则低。 ?调查或试验的准确性、精确性合称为正确性。由于真值μ常常不知道,所以准确性 不易度量,但利用统计方法可度量精确性。 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也叫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是由于许多无法控制的内在和外在的偶然因素所造成。带有偶然性质,在试验中,即使十分小心也难以消除。随机误差影响试验的精确性。统计上的试验误差指随机误差。这种误差愈小,试验的精确性愈高。 系统误差也叫片面误差(lopsided error),是试验处理之外的其他条件明显不一致所带来的偏差。是由于试验动物的初始条件相差较大,饲料种类、品质、数量、饲养条件未控制相同,测量的仪器不准、标准试剂未经校正,以及观测、记载、抄录、计算中的错误所引起。系统误差影响试验的准确性。 系统误差是一种有原因的偏差,因而在试验过程中要防止这种偏差的出现。随机误差是偶然性的。整个试验过程中涉及的随机波动因素愈多,试验的环节愈多,时间愈长,随机误差发生的可能性及波动程度愈大。随机误差不可避免,但可减少,这主要依赖控制试验过程,尤

统计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一、统计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统计学的出生是研究国家状况的,譬如统计全国人口状况、农业收成、经济情况等数据,对一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做统计性调查与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统计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被专家学家们系统化专业化,形成了不同流派不同类别的统计学。而现在的人文社会统计分类便是对社会生活中统计学应用的专业化成果。 前面提到过的人口普查、经济情况调查等都是统计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早在17世纪,统计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就被提出了。在约翰·格朗特1662年出版了《对死亡表的自然观察和政治考察》一书中,格朗特通过观察客观现象的数量关系,揭示出一系列统计规律,如男婴出生高于女生,男性死亡高于女性等,同时他还用最新颖的方法编制出了死亡率表。18世纪中末叶到19世纪中末叶期间概率论与统计学成功结合,使得统计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更加被加以重视。 在当代社会,统计学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人口学中的统计学应用(进行优生优育)、社会发展与评价、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与利用、宏观经济监测与预测、政府统计数据收集与质量保证等都依赖于各类科学的统计方法。 二、统计学在企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统计学在企业生产、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很广,其中包括了保险精算、金融业数据库建设与风险管理、宏观经济监测与预测等一系列经济研究应用问题。 在金融业的统计学应用方面,运用统计方法研究金融风险,建立风险监测系统,不仅能够为管理层宏观调控金融市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而且对投资个人和机构实施风险控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企业经济管理对统计学的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中,统计方法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就是一个典型的应用实例。“九五”期间,“ISO9000”认证成为国际贸易中所要求的供方质量保证能力和水平的标志。ISO9000族标准中有许多要素涉及到统计技术与方法的应用,例如紧密结合某企业或某产品的生产过程,运用统计方法,实施产品设计、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同时还可将统计学中的“6”质量标准应用于企业的质量管理中。 统计学知识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当然不只限于企业质量管理。利用统计学知识还可以进行企业财务风险分析、顾客行为分析、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书报告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20144307 张天生 近日读了《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这本书在豆瓣的评分是8.4,其实就我本人而言,是对历史一窍不通的,读这本书时遇到了种种挫折和艰辛,现在谈一谈我对这本书的理解。 首先是关于欧洲历史我的大体认知: 书的作者在开始就提出欧洲文明是一直唯一能让其他地区马首是瞻的文明。 在欧洲文明发端之初,它的组成元素有三: 1.古希腊和罗马文化。 2.基督教——犹太教(犹太民族之宗教)的一个奇特分支。 3.对罗马帝国进行侵略的日耳曼蛮族的战士文化。 古希腊是现代文明的源头,罗马人逐步建立起强大的帝国,连希腊和希腊所有的殖民地都在它的疆域范围之内。耶稣作为基督教的先知之一,却被犹太人和罗马人联合处死,无疑是个讽刺。日耳曼民族是为战争而生的,他们于公元四世纪彻底消灭了西罗马帝国(入侵方式也很特殊)。 三个元素是如何相互交融? 罗马人要求:你必须对皇帝敬拜,因为罗马人相信,君主的地位与神明无异,但犹太人不肯对君王致敬,所以罗马人认为基督徒是颠覆分子,必须铲除而后快。但君士坦丁大帝(272—337),公元313年赋予基督教合法地位,事情就出现了转机。 这是三大元素的第一个连结:罗马帝国变成了基督教的天下。 后来,教会发展出完整的层级组织。这个教会有它自己的法律制度,也设有法庭、监狱以执行法律。而教会不只管教务,还管到其他重要大事,例如婚姻、继承。教会也有它自己的税收体系,因为所有人民都有义务掏钱来供养它。罗马帝国灭亡后,教会幸存下来——俨然一个独立政府。教皇和罗马帝王的角色平起平坐,治理麾下所有层级的文武百官。 这是三大元素的第二个连结:教会变成了罗马人的教会。 罗马帝国崩灭后,教会把希腊和罗马的学术保存了下来(它先前就已经这么做)。这是三大元素第三个连结:基督教会将希腊和罗马的智识成就保存下来。 日耳曼蛮族侵犯罗马帝国的时候,并没有摧毁它的意图。他们的目的在于攻城略地,想占夺最肥沃的土地以安家落户,好好享受人生的美好东西。而基督教的主教这样说:“河流那头的土地你们可以拿去,但其他的请留给我们。”主教又说只要接受基督教的上帝,就更能克敌制胜。这是一群很特别的征服者:他们接受了被征服者的宗教。 这是最后一个连结点:日耳曼蛮族支持基督教。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

关于古希腊文化的一些思考 读《极简欧洲史》有感 《极简欧洲史》将欧洲定义为一个“怪物”,一个包含并且能坚持强多元的文化混合体,全文反复阐释、证明着这一点。而这个多元的混合体,大致发轫于爱琴海沿岸的希腊雅典,文中第一章就如此说到。欧洲拥有10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然而该书却仅以爱琴海沿岸地图为封面,这也能从侧面说明作者认为希腊思想指引了欧洲千年历史的奔流。 通览该书之后,我的心中也久久萦绕着这样一个想法,欧洲为何无可争议地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为何弥漫上下5000年历史智慧光辉,经济文化发展同样繁茂的泱泱中华一直只得望其项背。其原因或许并不在基督教的控制蔓延,并不在无休止的战争及其带来的文化冲击,甚至也不在思想多元化。而在千百年来欧洲人民脑中无法磨灭的古希腊思想印记。 我认为,古希腊思想大概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古希腊思想是对民主的不屈坚守。这体现在很多方面,无论对于国王,还是教皇;无论面对暴君还是“第一公民”,王权始终受到较大的限制。无论是雅典民主,还是罗马共和,无论是君主立宪,还是“权利法案”也都体现出人民对民主的忠诚。“不是所有东西都是国王的”成为一种永恒的主流思想,相对应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也是一种连统治阶级都认可或者必须认可的概念。 这种对封建体系的限制应该说对经济文化发展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物权私有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而民主带来的民智则为文化的进步输送活跃的思想火花。 反观中国,自嬴政扫六合,称皇帝起,尽管此后天下分分合合,在或大或小或统一或分裂的国家领域内,王权始终是至高无上的。《诗经》中普遍流传的一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以说明这一点。共产主义革命之前的所有革命,仅仅是革除某人的天命,鼓吹缔造另一个人的天命而已,农民起义之后后继的是则是另一个拥有绝对统治力的君主,本质并没有任何改变。明代的中国,出现了纸币,出现了银行的雏形“钱庄”,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也止于此,究其原因,就是无法确切保障物权私有。 并且,这样过度集权的封建体系下,民智确实很难有所发展有所作为。譬如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十分接地气的俚语,“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甚至到现在还偶尔在官民出现分歧时被引用。然而这却实实在在是非常十分可悲的,因为不应当是“当官为民做主”而应当是“当官为民办事”,为民做主,做主人的,只能是人民自己。华夏子孙已经习惯了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统治阶级身上,而不是自己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华不可能出现民主,“民智未开”也是必然的,进一步说,文化发展的脚步也必将受到桎梏。 其二,古希腊思想是对真理的不懈追求。这种追求涵盖政治制度,科技,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无所不包。苏格拉底的质疑一切,柏拉图的理想主义,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推导作为古希腊思想的杰出代表,已经深深烙印在一代又一代的欧洲人民心中,构成了他们思维和行动的纲领和指引。其结果是,欧洲人的思想无缰绳、亦无疆界。他们敢于揣摩一切可能性,而这样大胆闯荡又给他们的思维增添了更多可能性,这才是人类智慧的健康发展。 同样比照旧时代的中国。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就此成为中华唯一的正统,人民的思想创造都不能跳出儒家思想的范畴,否则就不可能得到统治阶级上层社会的认可,不可能实现彼时时代所定义的人生价值。儒家思想无疑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结晶,它对中国乃至亚洲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甚至到如今一些诸如管理学、经济学等新兴学科都能从中汲取到不一样的养分。然而,统治阶级手中的儒家思想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