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系模块实验指导书

点火系模块实验指导书
点火系模块实验指导书

点火系模块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传统点火系的结构认识与分电器拆装实验二校正点火正时

实验三传统点火系的性能检测实验四传统点火系统故障与排除

实验五霍尔式电子点火系故障诊断实验六全电子点火系故障诊断实验一传统点火系的结构认识与分电器拆装

一、实验目的

认识传统点火系中点火线圈、分电器、电容器及火花塞的结构特点;学会拆装分电器总成。

二、实验设备

1.点火线圈、分电器、火花塞

2.万用表、常用拆装工具、厚薄规、抹布等。

三、实验步骤

1.传统点火系的结构认识

(1)点火线圈的结构认识(见图3-1)

组成:初.次级线圈,铁芯,瓷杯,外壳,附加电阻等。

图3-1 开磁路点火线圈的

a)二接线柱 b)三接线柱

1-瓷杯 2-铁心 3-初级线圈 4-次级线圈 5-钢片 6-外壳 7,10,11-接线柱 8胶木盖 9-高压电输出端 12-附加电阻

(2)分电器的结构认识(见图3-2)

1)断电器

组成:凸轮,触点(下—固定,上—活动),弹簧等。

2)配电器

组成:分火头,中心电极,旁电极,配电器盖等。

3)电容器

组成:电极,绝缘体等。

4)离心式点火提前装置

组成:离心块,拨板,弹簧等。

5)真空式点火提前装置

组成:膜片,拉杆,弹簧等。

6)辛烷选择器

组成:刻度盘,指针等。

图3-2 分电器的结构

2.分电器的分解

(1)松开低压接线柱螺母,拆下电容器及分电器盖,取下分火头。

(2)拆下断电器底板的固定螺钉、真空提前拉杆上的锁片,取出断电器底板总成。

(3)拆下真空提前装置的固定螺钉,取下真空提前装置。

(4)取出凸轮中心孔内的油毡,拆下凸轮固定螺钉,取出凸轮与调整垫片。

(5)拆下离心块拉簧,取出离心块。

(6)拆下活动触点上的锁片,取出活动触点、塑料绝缘体、低压接线柱。(7)拆下固定触点的固定螺钉,取下固定触点。

3.分电器的组装

(1)按解体的相反顺序组装分电器,装复后的分电器应转动灵活、无卡滞现象。(2)装分电器盖前,需调整触点之间的间隙,触点间隙标准为0.35~0.45mm,用塞尺检查。

四、思考题

1.如何调整触点间隙?

实验二校正点火正时

一、实验目的

初步学会对点火系点火正时的校准方法

二、实验设备

EQ-6100Q发动机、正时灯、常用工具等。

三、实验步骤

1.点火正时的观察

2.利用点火正时灯检查

正时灯是一种频率闪光灯,每闪光一次,表示一缸的火花塞发火一次,因此闪光与一缸点火同步。当正时灯对准发动机一缸压缩终了上止点标记,并按实际跳火时间进行闪光时,可以看到运转中的发动机在闪光的照耀下,其转动部分(飞轮或曲轴皮带盘)上的标记还未到达固定指针,即一缸活塞还未到达压缩终了上止点。此时若调整正时灯电位器,使闪光时机推迟至转动部分上的标记正好对准固定指针之时,那么推迟闪光的时间就是点火提前的时间。

测量时,先接上正时灯,再将传感器插接在一缸火花塞与高压线之间,并事先擦拭飞轮或曲轴皮带盘上一缸压缩终了上止点标记,最好用粉笔或油漆将标记描白。置发动机于怠速下稳定运转,打开正时灯并对准飞轮壳或机体前端面上的固定指针。调正时灯电位器,使飞轮或曲轴皮带盘上的标记逐渐与固定指针对齐,此时表头的读数即为发动机怠速运转时的点火提角。用同样的方法可分别测出不同工况时的点火提前角。测出的点火提前角,若符合规定,说明初始点火提前角调整正确,同时说明离心式调节器和真空式调节器工作正常。

3.点火正时的调整

(1)检查断电器触点断开时的间隙(0.35~0.45mm)

(2)确定第一缸压缩行程上止点的位置(对正时记号)

(3)确定断电器触点刚打开时的位置

(4)按点火顺序接好高压线

(5)起动发动机,检查点火正时,如果不正常,再做调整

四、思考题

为什么调整点火正时的时候,首先应先调整好断电器触点间隙?

实验三传统点火系的性能检测

一、实验目的

学会对传统点火系各部件的测试。

二、实验设备

TQD—3型万能试验台、分电器、连接导线等。

三、实验步骤

汽车电器万能试验台如图3-3为青岛第一仪表厂生产的TQD—3型万能试验台的结构图。

a) b)

c) d)

图3-3 TQD—3型汽车电器万能试验台

a)试验台正面图 b)试验台左视图 c)试验台右视图 d)试验台俯视图

1.点火均匀性试验

(1)将分电器紧固在试验台的专用夹具上,上下调整升降夹具,使分电器轴与调速电机的转轴同心,如图3-4所示。

(2)转速换向开关2、功能开关25分别处于顺转和分电器试验的位置上,检查调速手柄28的位置,应为“0”位,转速选择开关4选择低速档。

(3)将试验台上的附件线F6与分电器上低压接线柱相连,在点火线圈一次侧回路中串接一只附加电阻(1.4~1.5Ω),高压输出端(中央电极)22经高压线与分度盘接线柱6连接。

(4)合上电源总开关1,顺时针转动调速手柄,使分电器的转速在50~100r/min 之间,然后调整分度盘31,使某一个火花处于分度盘的零点位置上(或处于整数分度处便于读数的位置上),观察旋转放电指针与分度盘之间出现火花的间隔角度是否均匀。要求:4缸发动机火花间隔为90°±1°,6缸发动机为60°±1°。

图3-4 分电器点火均匀性试验操作图

2.离心提前机构试验

(1)在上述均匀性的试验基础上,调速电机停转,将转速选择开关4切换到高速档,转速仍维持在50~100r/min,然后使某一个火花处于分度盘零点位置上。(2)提高转速,观察分电器在各个规定的转速下,点火提前角是否符合标准。标准为:分电器转速在400r/min、600r/min、800r/min、1000r/min、1300r/min 时,离心提前角分别为0~1.5°、3~4.5°、6~7.5°、7.5~8.5°、7.5~8.5°。

3.真空提前机构试验

(1)在上述离心提前试验的基础上,将分电器转速稳定在1000r/min,调整分度盘,使某一个火花处于分度盘零点位置上。

(2)抽动机械真空泵33,见图3-5,观察真空表21在各个规定的真空度下,

点火提前角是否符合标准。标准为:真空度在13.3Kpa、26.6Kpa、46.6Kpa、53.3Kpa时,离心提前角分别为1~2.5°、3~5°、5.5~8°、5.5~8°。

图3-5 分电器真空提前机构试验操作图

4.火花强度(点火能量)试验

(1)在点火均匀性试验的基础上,改变高压总线与分度盘的连接方式,使高压总线22与分电器中央电极相连,再用分火线使旁电极与三针放电装置24下部火花针相连,转速选择开关4切换到高速档。

(2)将转速调整到1900r/min,火花即以一定的强度在空气隙间轮流发生,然后调整三针放电装置上部的火花针,使跳火间隙增大,直到维持连续火花的最大间隙为止。

(3)读出上部火花针刻度尺上的数值,或者测量上下部火花针间的距离,乘以1.5KV/mm,就可求得二次侧电压,要求:最大连续火花间隙≥7mm。

(4)试验结束,拆去所有连线,各功能开关、调速手柄退回原位,切断电源。(5)根据技术标准正确判断试验结果。

四、思考题

1.汽车电器设备均采用负极搭铁,为什么在此选用正极搭铁?

实验四传统点火系统故障与排除

一、实验目的

熟悉点火系线路连接,初步掌握常见的点火系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二、实验设备

EQ-6100Q发动机、常用工具等。

三、实验步骤

点火系统的故障,主要有发动机不能起动、发动机起动困难、发动机运转不正常等故障。

现就以发动机不能起动故障为例,用试灯说明该故障的诊断方法:

(1)检查燃油、润滑油、冷却液是否缺少,蓄电池存电是否充足。

(2)试灯一端接地,一端接点火线圈“—”接柱,起动中观察试灯的变化情况,如试灯常亮或不亮,说明一次侧(低压)电路中有故障。如试灯闪烁,说明二次侧(高压)电路中有故障。

(3)也可取出分电器上中央高压线,使线端距离发动机缸体6~8mm,起动发动机或用一字旋具拨动断电器触点臂,使触点时开时闭,观察高压跳火情况。如火花能跳过6~8mm,表示一次侧电路正常,故障在二次侧电路,如不能跳火,则故障在一次侧电路中。

(4)一次侧(低压)电路故障的诊断,可按下列流程所示步骤进行:

1)试灯一端接地,一端接点火线圈“—”端,起动中观察到试灯常亮。

2)试灯一端接地,一端接点火线圈“—”端。起动中观察到试灯不亮。

(5)二次侧(高压)电路故障的诊断,可按下列流程所示步骤进行:试灯一端接地,一端接点火线圈“—”端。起动中观察到试灯闪烁。

四、思考题

1.汽油发动机回火主要是什么原因所致?2.如何判断发动机缺缸?

实验五霍尔式电子点火系故障诊断

一、实验目的

认识霍尔式电子点火系的组成,学会诊断霍尔式电子点火系的故障。

二、实验设备

上海桑塔纳LX小客车或台架发动机、万用表、连接导线、常用检测工具等。三、实验步骤

上海桑塔纳小客车发动机采用霍尔元件为传感器的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取代了传统的依靠分电器凸轮分离或闭合触点,代之以触发器转子、霍尔传感器和晶体管点火控制装置等。图3-3为该车点火系统的电路。

图3-3 上海桑塔纳LX型小客车点火系统电路

1-中央线路板 2—点火开关 3—点火线圈 4—高压导线

5—火花塞 6—分电器 7—霍尔传感器8—晶体管点火控制装置 9—蓄电池

(1)检查燃油、润滑油、冷却液是否缺少,蓄电池供电正常。

(2)判断故障是在低压电路还是在高压电路。

1)起动中观察转速表指针

起动发动机观察转速表,指针不摆动表示低压电路中有故障,指针摆动表示高压电路中有故障。

2)跳火检查

拔出高压总线接上一只火花塞,放在缸体上。起动发动机,或者反复开、关点火开关,观察火花塞是否跳火。或者打开点火开关,将霍尔信号发生器的信号线反

复接地,观察火花塞是否跳火。如不能跳火,则低压电路有故障,反之则高压电路有故障(需注意的是,当触发叶轮的叶片不在永久磁铁与霍尔元件之间的空气隙时,在上述后两步的测试中,是观察不到火花塞跳火的)。

(3)低压电路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检查点火控制装置

点火开关OFF,万用表欧姆档测量点火控制装置1、4脚之间的电阻值,应为

0.52~0.76 Ω,如不在此范围则表明高压线圈有故障,需调换。

点火开关ON,万用表电压档测量点火控制装置2、4脚之间的电压,应为蓄电池电压。如无电压显示,则点火控制装置2、4脚与电源正极、负极连接之间断路。逐点检查高压线圈“+”、中央线路板D23和A8结点、点火开关15结点与接地间的电压,找出故障的部位,然后排除。

点火开关ON,万用表电压档测量点火控制装置3、5脚之间的电压,应>9V以上。如<9V或无电压显示。则点火控制装置损坏,调换点火控制装置。

万用表电压档测量点火控制装置1、4脚之间的断电保护功能。点火开关ON后,电压表应在2s内显示为零。如不符上述要求,则应更换点火控制装置。

2)检查霍尔信号发生器

万用表电压档测量霍尔信号发生器“+”、“—”之间的电压,应>9V以上。

起动中,万用表电压档测量点火控制装置3、6脚之间的电压,应在0~7V。如

无电压显示,则表示霍尔信号发生器损坏或与点火控制装置之间的连接导线断路。用欧姆档检查霍尔信号发生器的“O”、“—”与点火控制装置的6、3脚之间连接导线的通断情况。连接良好则霍尔信号发生器损坏,需调换。

(4)高压电路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检查高压导线的整体电阻

万用表欧姆档检查高压总线的电阻应为0~2.8KΩ,分火线的电阻应为0.6~7.4 KΩ。如不在上述检查的范围内,需调换高压线。

2)检查分火头及分电器盖

先用万用表欧姆分档检查分火头的电阻应为1±0.4 KΩ,如不符需调换。然后

进行跳火试验,将高压总线端头对正分火头,起动发动机进行跳火试验,如有火花,则分火头被击穿,需调换分火头。无火花表示分火头良好,需检查分电器盖是否有裂纹、龟裂等情况,如有则调换分电器盖。

四、思考题

1.叙述模块3号脚的作用?

实验六全电子点火系故障诊断

一、实验目的

认识全电子点火系的组成,学会诊断全电子点火系的故障。

二、实验设备

上海桑塔纳2000(时超)小轿车或台架发动机、数字式万用表、连接导线、常用检测工具等。

三、实验步骤

上海桑塔纳2000(时超)点火系使用的是单缸直接点火系统。

1.静态检查水、油、电。

2.动态起动发动机观察故障现象:

(1)不能起动——检查曲轴位置传感器是否有故障;

(2)能起动——观察发动机工作是否正常。

3.将发动机工作在怠速状态观察故障现象:

(1)发动机抖动——检查各点火线圈工作是否正常;

(2)发动机不抖动——检查爆震传感器。

4.爆震传感器的检查

急加速发动机,检测爆震传感器的信号电压是否有变化:

?无变化——爆震传感器故障;

?有变化——检查霍尔传感器

四、思考题

1.全电子点火系是如何确定点火提前角?

大地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

《大地测量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XXX大学土木工程系测绘工程教研室 2010年7月

第一部分:实验与实习须知 控制测量学是测绘工程专业一门践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程,其实验与实习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验与实习,才能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进而掌握仪器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测量作业的基本方法,并为深入学习测绘专业理论和有关专业知识打下基础。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明确实验的基本规定,了解仪器的借还手序及仪器的保护、保养等知识,做到爱护仪器,达到实习之目的,防患于未然。 实验与实习规定 1.在实验或实习之前,必须复习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预习本指导书,以明确目的、了解任务、熟悉实验步骤和过程、注意有关事项并准备好所需文具用品。 2.实验或实习分小组进行,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办理所用仪器工具和借领和归还手续。 3.实验或学习应在规定的时间进行,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早退;应在指定的场地进行,不得擅自改变地点或离开现场。 4.必须遵守“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规则”和“测量记录与计算规则”。 5.应该服从教师的指导,严格按照本指导书的要求认真、按时、独立地完成任务。每项实验或实习,都应取得合格的成果,提交书写工整规范的实验报告或实习记录,经指导教师审阅同意后,才可交还仪器工具,结束工作。 6.在实验或实习过程中,还应遵守纪律,爱护现场的花草、树木和农作物,爱护周围的各种公共设施,任意砍折、踩踏或损环者应予赔偿。 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规则 对测量仪器工具的正确使用、精心爱护和科学保养,是测量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应该掌握的技能,也是保证测量成果质量、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和延长仪器工具使用寿命的必要条件。在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一、仪器工具的借领 1.在指定的地点凭学生证办理借领手续,以小组为单位领取仪器工具。 2.借领时应该当场清点检查。实物与清单是否相符,仪器工具及其附件是否齐全,背带及提手是否牢固,脚架是否完好等。如有缺损,可以补领或更换。 3.离开借领地点之前,必须锁好仪器箱并捆扎好各种工具;搬运仪器工具时,必须轻取轻放,避免剧烈震动。 4.借出仪器工具之后,不得与其他小组擅自调换或转借。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指导书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指导书 内蒙古财经学院

目录 一、实验目的 (186) 二、实验要求 (186) 三、实验题目及内容 (187) 四、考核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实践参考题目及内容.. (187) 题目一“教务管理系统之子系统——系内课程安排”(综合性) (187) 题目二“学校教材订购系统”(综合性) (189) 题目三“机票预订系统”(综合性) (190) 题目四“学校内部房产管理系统”(综合性) (191) 题目五“学校内部工资管理系统”(综合性) (192) 题目六“学校校园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综合性) (193) 题目七“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综合性) (194) 题目八“饭店餐饮业务管理系统”(综合性) (195) 题目九“图书管理系统”(综合性) (196)

一、实验目的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管理系统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对软件系统的设计思想、开发方法和软件开发工作的具体过程,包括软件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编码、软件质量与质量保证、项目计划与管理等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为今后参加工作、适应环境的要求,开发出满足各种需要的软件系统打下基础。 本课程实习的主要任务是: 1、理解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等内容; 2、掌握软件项目过程各阶段的工作流程、管理方法和策略; 3、加深对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方法和工具的认识和理解; 4、学会针对具体的项目如何来裁减和定制软件工程过程和编制相应文档。 5、培养基本的软件项目管理和开发团队整体协作精神; 二、实验要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从附录提供的题目中选择或自拟题目,协作完成实习任务,具体要求如下: 1、实习过程必须紧密结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思想和软件系统的设计 方法; 2、实习完成须提交以下内容:

岩相学实验

实验一偏光显微镜的构造、调节和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偏光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件的用途。 2.掌握偏光显微镜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二、偏光显微镜的构造 偏光显微镜的型号繁多,但基本构造原理是类似的。主要由支架系统(机械系统)、放大系统、照明系统、载物台以及零件盒组成。 三、偏光显微镜的使用和调节 (1)安装镜头 (2)调节照明 推出上偏光镜和勃氏镜、打开锁光圈,调节光源光栏至理想视域亮度。 (3)调节焦距(准焦) 调节焦距主要是为了使物像清晰可见,其步骤如下: ①将欲观察的薄片置于物台上,使盖玻片朝上,薄片中的矿物正对物镜,并将薄片用夹子压紧在载物台上。 ②从侧面看着镜头,旋转粗动螺丝,将镜筒下降到最低位置(高倍物镜要下降到几乎与薄片接触为止)。 ③从目镜中观察、拧动粗动螺丝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视域中物像清楚为止。如果物像不够清楚,可转动微动螺丝使之更清晰。 应当注意,物镜与薄片之间的工作距离因放大倍数而不同,低倍物镜工作距离长,高倍物镜工作距离短,所以调节高倍物镜的焦距时切忌只看镜筒里面而下降镜简,这样最容易压碎薄片而使镜头损坏。 (4)校正中心 偏光显微镜镜筒的轴应与载物台的旋转轴相一致,这样,视域中心的被测矿物才不至于在旋转物台后离开原来位置,甚至跑出视线之外,给鉴定工作带来不便。因此,偏光显微镜在使用前应进行中心校正,使镜筒铀与载物台转轴相重合。校正中心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准焦后,在薄片中任选一小黑点置于十字丝交点,如图1-2(a)。旋转物台360°,若在旋转物台过程中小黑点在十字丝交点始终不动,则表明镜筒轴与物台转轴重合,中心已校正好。若在物台旋转过程中小黑点离开十字丝交点或跑出视域之外,则表明中心不正。这时小黑点会围绕偏心O作圆周运动、如图1-2(b)所示。 ②若偏心不大,转动物台小黑点在视域内旋转出现时,这时应将小黑点由十字丝中心旋转180°至图1-2(c)中的a’处。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汇总Word版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武汉纺织大学 实验一直流电路实验 (1)

实验二正弦交流电路的串联谐振 (4) 实验三功率因数的提高 (6) 实验四三相电路实验 (9) 实验五微分积分电路实验 (12) 实验六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旋转控制 (14) 实验七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16) 实验八单相桥式整流和稳压电路 (18) 实验九单管交流放大电路 (19) 实验十一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24) 实验十二组合逻辑电路 (26) 实验十三移位寄存器 (29) 实验十四十进制计数器 (33)

实验一直流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2.研究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 3.等效电源参数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 1.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理论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阐明了电路整体结构必须遵守的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有两条即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电流定律:在任一时刻,流入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换句话来说就是在任一时刻,流入到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即∑I=0。 电压定律:在任一时刻,沿任一闭合回路的循行方向,回路中各段电压降的代数和等于零,即 ∑U=0。 2.叠加原理:n个电源在某线性电路共同作用时,它们在电路中任一支路中产生的电流或在任意两点间所产生的电压降等于这些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部分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降的代数和。三、仪器设备及选用组件箱: 1.直流稳压电源 GDS----02 GDS----03 2.常规负载 GDS----06 3.直流电压表和直流电流表 GDS----10 四、实验步骤: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按图1—1接线,(U S1、U S2分别由GDS---02,GDS---03提供)调节U SI=3V,U S2=10V,然后分别用电流表测取表1—1中各待测参数,并填入表格中。 2.研究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 ⑴将U S2从上述电路中退出,并用导线将c、d间短接,接入U S1,仍保持3V,测得各项电流,电压,把所测数据填入表1—2中;

系统仿真综合实验指导书(2011.6)

系统仿真综合实验指导书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自动化系 2011年6月

前言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为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开设了控制系统仿真课程,为了使学生深入掌握MATLAB语言基本程序设计方法,运用MATLAB语言进行控制系统仿真和综合设计,同时开设了控制系统仿真综合实验,30学时。为了配合实验教学,我们编写了综合实验指导书,主要参考控制系统仿真课程的教材《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控制系统数字仿真与CAD》、《反馈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MATLAB语言应用》及《基于MATLAB/Simulink的系统仿真技术与应用》。

实验一MATLAB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实验环境,练习MATLAB命令、m文件、Simulink的基本操作。 2.利用MATLAB编写程序进行矩阵运算、图形绘制、数据处理等。 3.利用Simulink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仿真求解。 实验原理 MATLAB环境是一种为数值计算、数据分析和图形显示服务的交互式的环境。MATLAB有3种窗口,即:命令窗口(The Command Window)、m-文件编辑窗口(The Edit Window)和图形窗口(The Figure Window),而Simulink另外又有Simulink模型编辑窗口。 1.命令窗口(The Command Window) 当MATLAB启动后,出现的最大的窗口就是命令窗口。用户可以在提示符“>>”后面输入交互的命令,这些命令就立即被执行。 在MATLAB中,一连串命令可以放置在一个文件中,不必把它们直接在命令窗口内输入。在命令窗口中输入该文件名,这一连串命令就被执行了。因为这样的文件都是以“.m”为后缀,所以称为m-文件。 2.m-文件编辑窗口(The Edit Window) 我们可以用m-文件编辑窗口来产生新的m-文件,或者编辑已经存在的m-文件。在MATLAB 主界面上选择菜单“File/New/M-file”就打开了一个新的m-文件编辑窗口;选择菜单“File/Open”就可以打开一个已经存在的m-文件,并且可以在这个窗口中编辑这个m-文件。 3.图形窗口(The Figure Window) 图形窗口用来显示MATLAB程序产生的图形。图形可以是2维的、3维的数据图形,也可以是照片等。 MATLAB中矩阵运算、绘图、数据处理等内容参见教材《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的相关章节。 Simulink是MATLAB的一个部件,它为MATLAB用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对反馈控制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的方式。 有两种方式启动Simulink:

指导书

《地质学基础》 实验教案 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 2013年3月

实验一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 (一)目的要求 1.认识矿物的形态和物理物理性质. 2.初步学习鉴定矿物形态和物理性质的方法并掌握系统描述矿物标本的一般方法,为以后鉴定矿物打下基础. (二)课前准备 1.预习:矿物的概念。矿物的单体形态和集合形态。矿物的光学性质、力学性质和其他性质。附录一相关内容。 2.用具:条痕板,小刀,摩氏硬度计,放大镜,手磁铁,稀盐酸,报告纸等。 (三)实验步骤和方法 先由教师讲解肉眼观察与描述矿物形态和物理性质的方法。然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矿物标本,矿物形态、颜色、光泽和透明度以眼睛观察为主,其他矿物性质除详细观察外,按指定的方法进行实际操作。最后由学生独立观察和描述4块矿物标本并写出实验报告。(四)实验内容 1.矿物的单体形态和集合体形态 柱状、针状:石英(具柱面横纹)、电气石、绿柱石、辉锑矿(具晶面纵纹)。 纤维状、放身状:石棉、纤维石膏、红柱石。 板状、片状、鳞片状:石膏、黑钨矿、云母、辉钼矿、鳞片状石墨。 立方体、粒状:黄铁矿(具三组直交的晶面条纹)、橄榄石、石榴子石。 双晶:石膏(接触双晶)、氟石(穿插双晶)、纳长石(聚片双晶)。 晶簇:石英晶簇、方解石晶簇、氟石晶簇。 致密块状:辉铜矿、闪锌矿。 结核和鲕状体:钙结核、鲕状赤铁矿。 分泌体:玛瑙。 钟乳状和葡萄状体:钟乳石、肾状赤铁矿、葡萄状硬锰矿。 被膜状:孔雀石、蓝铜矿。 土状:铝土矿、高岭石。 2.矿物的颜色 红:辰砂(粉末)紫:紫水晶乳白:石英 肉红色:正长石橙:雄黄褐色:褐铁矿 铅灰:方铅矿砖红:赤铁矿黄:雌黄 黑:黑色电气石铜黄:黄铜矿铁黑:磁铁矿 绿:孔雀石灰:铝土矿铜红:自然铜 晕色:方解石、云母蓝:蓝铜矿白:方解石 黄绿:绿帘石锖色:斑铜矿 3.矿物的条痕色 樱红:赤铁矿。灰黑:方铅矿。绿褐:铬铁矿。绿黑:黄铁矿 4.矿物的光泽和透明度。 金属光泽不透明:黄铜矿、辉锑矿。 半金属光泽不透明:磁铁矿、鲕状赤铁矿。 金刚光泽半透明:浅色闪锌矿。 玻璃光泽透明:水晶。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实验指导书

机电、微电子专业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验 实验指导书 机电工程学院 张 旭 2009年9月

实验1 系统的瞬态响应(验证性实验) 1.1 实验内容和目的 已知一个电路系统的原理图和传递函数如下: ()00 252500 252 ++= s s s G 测试该系统的阶跃响应,同时在MATLAB/simulink 环境下用该系统的传递函数进行单位阶跃响应仿真。从测试和仿真结果中获取上升时间、峰值时间、调整时间、超调量这几个特征值,另外再用理论公式计算这些特征值,对比实际测试、计算机仿真、理论计算的结果。初步建立对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的感性认识,初步掌握系统阶跃响应的工程测试方法和计算机仿真方法。 1.2 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二阶系统典型的单位阶跃响应及主要特征指标如下图所示:

1.3 系统阶跃响应的计算机仿真方法 完成在MATLAB/simulink 环境下对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仿真分为三个步骤: 第1步: 建立仿真模型 第2步: 设置仿真参数 第3步: 观察仿真结果 下面以二阶系统()00 646400 642 ++=s s s G 为例介绍仿真单位阶跃响应的步骤和方法。 1.3.1 建立仿真模型 建成后的仿真模型为: 仿真模型由阶跃信号源Step 、示波器Scope 、被测系统的传递函数Transfer Fcn 、常数Constant 、多入单出的信号路由器Mux 等模块构成。建立该仿真模型的过程如下: 运行MATLAB 软件,在MATLAB 窗中点击Simulink 按钮: 点击后打开的Simulink Library Browser 窗(仿真库浏览窗)如下: 点击Simulink Library Browser 窗中新建模型按钮:

煤矿地质学实验指导书

煤矿地质学 实验指导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目录 实验一矿物 实验二火成岩 实验三沉积岩与变质岩 实验四煤的肉眼鉴定 实验五读图方法及读倾斜岩层地区地质图并作剖面实验六读褶皱地区地质图并作剖面 实验七编制勘探线剖面图 实验八编制煤层顶板等高线图——剖面法 实验九编制断煤交线图和水平切面图

实验一矿物 一、目的与要求 1. 通过观察,了解矿物形态和物理性质。 2. 通过观察,熟悉和掌握矿物的描述、鉴定方法。 3. 掌握常见矿物的基本鉴定特征。 二、实验内容 石墨、黄铁矿、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斜长石、石英、方铅矿、普通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普通辉石、高岭石、橄榄石、石榴子石、黄铜矿、赤铁矿、磁铁矿 三、观察与描述内容 观察和描述矿物标本以如下顺序进行: 单体形态、集合体形态、颜色、条痕色、透明度、光泽、解理(包括组数、完全程度)、断口、硬度(用小刀、指甲刻划比较)、比重(用手掂重)、最后命名。 四、注意事项 1. 实验前注意复习有关内容。 2. 观察时注意相似矿物之间的比较。 五、作业 1. 描述部分标本。 2. 比较黄铁矿和黄铜矿的区别?

实验二火成岩 一、目的与要求 1. 通过实验认识常见的火成岩的结构、构造。复习常见火成岩的造岩矿物的鉴定特征以及火成岩类型及其特征(见教材71页表2-4)。 2. 掌握火成岩的观察、鉴定和描述方法,了解火成岩命名方法。 3. 通过观察,了解常见火成岩的宏观鉴定特征。 二、实验内容 观察以下标本,并做好观察记录: 超基性岩类:橄榄岩 基性岩类:辉长岩、玄武岩 中性岩类:闪长岩、安山岩 酸性岩类:花岗岩、流纹岩 三、观察与描述内容 观察、鉴定辉长岩标本时,按以下顺序进行观察和描述,最好利用表格形式:颜色、结构、矿物成分及其百分含量、其它特点(如次生变化、孔洞、裂隙等)、命名。 四、作业 描述上述标本 实验三沉积岩与变质岩 一、目的与要求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汇总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 2008年10月

实验要求 (1)预习实验指导书有关部分,认真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 (2)实验中及时分析记录。 (3)按指导书要求书写实验报告,提交打印版(A4)。 实验的验收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上机操作,包括检查程序运行和即时提问。第二部分是提交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进程调度(4学时) 一、实验目的 在采用多道程序设计的系统中,往往有若干个进程同时处于就绪状态。当就绪进程个数大于处理机数时,就必须依照某种策略来决定哪些进程优先占用处理机。本实验模拟在单处理机情况下的处理机调度,帮助学生加深了解处理机调度的工作。 二、实验类型 设计型。 三、预习内容 预习课本处理机调度有关内容,包括进程占用处理机的策略方法。 四、实验内容与提示 本实验中共有两个实验题。 第一题:编写并调试一个模拟的进程调度程序,采用“最高优先数优先”调度算法对五个进程进行调度。 <一>最高优先级优先调度算法 1)优先级简介 动态优先数是指在进程创建时先确定一个初始优先数,以后在进程运行中随着进程特性的改变不断修改优先数,这样,由于开始优先数很低而得不到CPU 的进程,就能因为等待时间的增长而优先数变为最高而得到CPU运行。 例如:在进程获得一次CPU后就将其优先数减少1。或者,进程等待的时间超过某一时限时增加其优先数的值,等等。 2)详细设计 优先权调度算法: 1、设定系统中有五个进程,每一个进程用一个进程控制块( PCB)表示,

进程队列采用链表数据结构。 2、进程控制块包含如下信息:进程名、优先数、需要运行时间、已用 CPU时间、进程状态等等。 3、在每次运行设计的处理调度程序之前,由终端输入五个进程的“优 先数”和“要求运行时间”。 4、进程的优先数及需要的运行时间人为地指定。进程的运行时间以时 间片为单位进行计算。 5、采用优先权调度算法,将五个进程按给定的优先数从大到小连成就 绪队列。用头指针指出队列首进程,队列采用链表结构。 6、处理机调度总是选队列首进程运行。采用动态优先数办法,进程每 运行一次优先数减“1”,同时将已运行时间加“1”。 7、进程运行一次后,若要求运行时间不等于已运行时间,则再将它加 入就绪队列;否则将其状态置为“结束”,且退出就绪队列。 8、“就绪”状态的进程队列不为空,则重复上面6,7步骤,直到所 有进程都成为“结束”状态。 9、在设计的程序中有输入语句,输入5个进程的“优先数”和“要求 运行时间”,也有显示或打印语句,能显示或打印每次被选中进程 的进程名、运行一次后队列的变化,以及结束进程的进程名。10、最后,为五个进程任意确定一组“优先数”和“要求运行时间”,运行并调试所设计的程序,显示或打印出逐次被选中进程的进程名及其进程控制块的动态变化过程。

岩相学与晶体学期末考试试题极其答案

晶体: 内部质点在三度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或者说晶体是具有格子状构造的固体。空间格子: 晶体内部质点在空间作格子状排列。空间格子要素: 质点,行列,网面,平行六面体。形成过程: (非)自发形成晶芽。对称: 物体相同部分有规律的重复。对称要素: 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旋转反身轴。对称型: 全部对称要素的组合。单形: 以对称要素联系着的一组晶面的总称,依空间格子规律,格子中相同面网所形成的总和。 聚形: 两个以上的单形的聚合。三大晶族: 低xx。七大晶系: 三斜,单斜,四方,三方,六方,等轴。晶面符号: 晶体定向后,晶面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即可根据它与晶轴的关系予以确定。这种相对位置可以用一定的符号来表征。表征晶面空间方位的符号,称为晶面符号。整数定律: 晶面在晶轴上的截距系数之比为简单整数比。 矿物中的水: 吸附水,结晶水,沸石水,层间水,结构水。类质同象:

晶体结构中某种质点为他种类似的质点所替代,仅使晶格常数发生不大的变化。同质多象: 同种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不同结构的晶体现象。矿物物理性质: 光学(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力学(解理,压电性,热点性,介电性)、热学性质、磁学、矿物的放射性、其他(挥发性,易燃性,吸水性)。硅酸盐结构类型: 岛(镁橄榄石,锆石),环(绿柱石,电气石),链(透辉石,透闪石),层(滑石,高岭石,云母),架状结构(霞石,石榴石)。钾长石: 肉红色、玻璃光泽,厚板状晶体,有 (001)(010)两组完全解理,无断口,解理夹角近似90度,硬度 6。"xx: 乳白色成白色、油脂光泽、铁污染后表面为黄褐色、无解理、有贝壳状断口、常见六方柱和六方双锥的聚行晶体、本多为致密快状**体,硬度 7。" 光率体: 光波震动方向与相应折射率值之间关系的一种光性指示体。显微镜调节:1装卸镜头、2调节照明灯光、3调节焦距、4校正中心、5视域直径的测定6目镜十字丝的检查7偏光镜的校正。贝克线成因: 相邻两物质折射率值不同,光通过接触界面时发生折射、反射作用引起。提高镜筒,贝克线向折射率大的物质移动。突起等级: h< 1."48负高、 1.48—

C语言实验指导书(刘联海20131106)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1 C语言编程环境和运行C程序的方法 (1) 实验2 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3) 实验3 数据类型和表达式 (5) 实验4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7) 实验5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1) (10) 实验6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2) (13) 实验7 数组 (16) 实验8 函数 (18)

实验1 C语言编程环境和运行C程序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Visual C6.0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 2、熟悉C语言程序从编辑、编译、连接到最后运行得到结果的过程及各过程的作用; 3、了解C语言程序的结构特征与书写规则,能够编写简单的C程序; 4、初步理解程序调试的思想,能找出并改正C程序中的语法错误。 二、实验内容 1、熟悉上机环境 ⑴熟悉VC++6.0集成环境,重点是其中常用菜单、工具按钮的功能; ⑵在D盘建立一个自己的工作文件夹,文件夹以班名+学号后两位+姓名来命名(如:应用1105张三);分别创建、编辑并运行下列程序,初步熟悉C源程序的结构特点和运行方式。 #include main() { printf(“This is my first program!\n") ; } 2、编写一个程序实现分两行输出自己的姓名及联系电话。 3、程序改错调试 以下给定程序的功能是在屏幕上显示“Welcome to You!”,其中存在3处错误,请指出错误所在,并调试程序使其能运行得到正确结果。 #include mian() //1 { printf(Welcome to You!\n") //2 } 4、选做题 ⑴自学教材P47内容以及附录B中的字符与ASCII码对照表,编程输出以下图形: ? ? ⑵编程输出如下通讯录功能菜单界面

电力系统综合实验指导书

电力系统仿真实验指导书 南华大学电气工程系 2016 年9 月

实验一大电流接地系统短路故障仿真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力系统各类短路故障的特点,使学生通过系统进行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对大电流接地系统进行输电线路短路故障仿真实验,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及对电力系统仿真过程的分析能力。 本实验要求学生掌握Simulink 中电力系统常用元件的模型及使用方法,并了解建模的 基本过程,以及完成模型的仿真,结合短路相关的理论知识对仿真结果加以分析。 二、实验内容 搭建如图1-1 所示的系统模型并仿真,该系统有3 个电源,4 条输电线路,在 Line1 的末端设置各种类型的短路故障,观察示波器中的电压和电流波形,记录下故障电压电流 的有效值。

图1-1 大电流接地系统短路故障的Simulink 仿真模型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耗材 1.每组计算机1 台、软件Matlab7.0 套。 四、实验原理 1、SimuLink 简要说明 SimuLink 是基于MATLAB的图形化仿真设计环境,它是MATLAB提供对系统进行建 模、仿真和分析的一个软件包。它使用图形化的系统模块对动态系统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 之上采用MATLAB引擎对动态系统在时域内进行求解。 进入SimuLink 的2 种方法: 1) 在MATLAB命令行中敲出SimuLink ,回车,就打开了SimuLink 。 2) 点击工具栏中的按钮,看图: 图1-2 进入Simulink 2、SimPowerSystems 说明 SimuLink 下的SimPowerSystems 可以实现电路、电力系统、电机、电力电子电路的建 模与仿真分析,它提供了典型的电气设备和元件,比如变压器、传输线、电机、电力电子 进入SimPowerSystems 的2 种方法: 1) 在MATLAB命令行中敲出powerlib ,回车,就打开了SimPowerSystems的元件库。

岩相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偏光显微镜的认识、调节和校正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偏光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件的用途。 2.掌握偏光显微镜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偏光显微镜的构造 偏光显微镜的型号很多,但其主要构成部件大同小异,下面以实验室现有型偏光显微镜为例,对照实物做逐一介绍。 镜座:支持显微镜全部重力的基座,其外形一般为马蹄形或圆台形。 镜臂:连接镜筒与镜座的弓形臂,可向后自由倾斜。但倾斜角度不宜过大,以防显微镜向后翻倒。 反光镜:一个具有平、凹两面的的小圆镜。可以任意转动,以便对准光源,把光反射到显微镜的光路中去。一般进行中、低倍观察时,用平面反光镜;若进行高倍观察,应使用凹面反光镜使光线少许聚敛,增加视域亮度。 下偏光镜:位于反光镜之上,从反光镜反射来的自然光,通过下偏光镜后即成为振动方向固定的偏光。下偏光镜可以转动,以便调节其振动方向。 锁光圈:在下偏光镜之上,可自由开合,用以控制进入视域的光量。 聚光镜:在锁光圈之上,可以把下偏光镜透出的偏光聚敛成锥形偏光。用以观察晶体的干涉图。聚光镜可自由推进或拉出光路系统。 载物台:一个可以转动的圆形平台。边缘有0°~360°的刻度,并附有游标尺,可以读出旋转的角度。有固定螺丝可以固定物台。物台上有一对弹簧夹,用来夹持矿物薄片。 镜筒:联结在镜臂上的一个长形圆筒。转动镜臂上的粗动螺丝或微动螺丝可使镜筒上升和下降,用以调节焦距。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中间有试板孔、上偏光镜和勃式镜。 物镜:决定显微镜成像性能的重要构件。每台显微镜上至少有三个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物镜上均刻有放大倍数、数值孔径(N·A)等。一般显微镜通常备有低倍(4×),中倍(10×、25×)和高倍(40×、63×)等物镜。 目镜:一般有5×、10×两个目镜,目镜中带有十字丝或分度尺,并附有测微尺和网格尺

DDSZ1实验指导书

Tianhuang Teaching Apparatuses 天煌教仪 电机系列实验 DDSZ-1型 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Motor And Electric Technique Experimental Equipment 实验指导书 天煌教仪 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DDSZ-1型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受试电机铭牌数据一览表

DDSZ-1型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交流及直流电源操作说明 实验中开启及关闭电源都在控制屏上操作。开启三相交流电源的步骤为: 1)开启电源前。要检查控制屏下面“直流电机电源”的“电枢电源”开关(右下角)及“励磁电源”开关(左下角)都须在“关”断的位置。控制屏左侧端面上安装的调压器旋钮必须在零位,即必须将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底。 2)检查无误后开启“电源总开关”,“关”按钮指示灯亮,表示实验装置的进线接到电源,但还不能输出电压。此时在电源输出端进行实验电路接线操作是安全的。 3)按下“开”按钮,“开”按钮指示灯亮,表示三相交流调压电源输出插孔U、V、W及N上已接电。实验电路所需的不同大小的交流电压,都可适当旋转调压器旋钮用导线从这三相四线制插孔中取得。输出线电压为0-450V(可调)并可由控制屏上方的三只交流电压表指示。当电压表下面左边的“指示切换”开关拨向“三相电网电压”时,它指示三相电网进线的线电压;当“指示切换”开关拨向“三相调压电压”时,它指示三相四线制插孔U、V、W和N输出端的线电压。 4)实验中如果需要改接线路,必须按下“关”按钮以切断交流电源,保证实验操作安全。实验完毕,还需关断“电源总开关”,并将控制屏左侧端面上安装的调压器旋钮调回到零位。将“直流电机电源”的“电枢电源”开关及“励磁电源”开关拨回到“关”断位置。 开启直流电机电源的操作: 1)直流电源是由交流电源变换而来,开启“直流电机电源”,必须先完成开启交流电源,即开启“电源总开关”并按下“开”按钮。 2)在此之后,接通“励磁电源”开关,可获得约为220V、0.5A不可调的直流电压输出。接通“电枢电源”开关,可获得40~230V、3A可调节的直流电压输出。励磁电源电压及电枢电源电压都可由控制屏下方的1只直流电压表指示。当将该电压表下方的“指示切换”开关拨向“电枢电压”时,指示电枢电源电压,当将它拨向“励磁电压”时,指示励磁电源电压。但在电路上“励磁电源”与“电枢电源”,“直流电机电源”与“交流三相调压电源”都是经过三相多绕组变压器隔离的,可独立使用。 3)“电枢电源”是采用脉宽调制型开关式稳压电源,输入端接有滤波用的大电容,为了不使过大的充电电流损坏电源电路,采用了限流延时的保护电路。所以本电源在开机时,从电枢电源开合闸到直流电压输出约有3~4秒钟的延时,这是正常的。 4)电枢电源设有过压和过流指示告警保护电路。当输出电压出现过压时,会自动切断输出,并告警指示。此时需要恢复电压,必须先将“电压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调低电压到正常值(约240V以下),再按“过压复位”按钮,即能输出电压。当负载电流过大(即负载电阻过

实验指导书

《数控机床》 实 验 指 导 书 (简本) 蚌埠学院机电系李大胜2008年9月修订

实验一数控车床操作模拟(计算机仿真)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数控加工在制造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控机床是一种高效的自动化设备,它可以按照预先编制好的零件数控加工程序自动地对工件进行加工。宇航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仿真完成数控加工程序的输入输出、数控机床操作、工件加工、虚拟测量等数控加工全过程,而且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中,机床操作面板和操作步骤与相应的实际数控机床完全相同,学生在这种虚拟工业环境中可以学习掌握典型数控车床的加工操作方法,通过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可以使培训得到实物操作训练的目的,本次实验主要要求学生了解宇航仿真软件的使用和熟悉配备主流数控系统的数控车床的操作及对刀方法。 二、实验内容 1、了解数控车床的基本运动、加工对象及其用途; 2、了解数控车床操作面板各按键(CNC界面)的功用; 3、掌握数控车床的调整及加工前的准备工作、尤其要熟练掌握FANUC0i系统的多种对刀方法; 三、实验仪器 软件要求:宇航数控仿真系统30节点 硬件要求:微机30台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YHCNC仿真系统及虚拟机床操作(FANUC 0i) 1、机床操作面板 机床操作面板位于窗口的右下侧,如下图所示,主要用于控制机床运行状态,由模式选择按钮、运行控制开关等多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详细说明如下: FANUC 0i面板 AUTO:自动加工模式。EDIT:编辑模式。MDI:手动数据输入。 INC:增量进给。 HND:手轮模式移动机床。 JOG:手动模式,手动连续移动机床。 REF:回参考点。

水泥工艺技术实验指导书

水泥工艺技术实验 指导书 1

水泥工艺技术实验指导书 <水泥工艺技术>实验须知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水泥工艺实验是水泥工艺技术课程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实验既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经过实验: 1、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验证所学理论知识; 2、熟悉仪器原理、性能和操作方法,掌握基本的试验方法; 3、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内容及操作程序; 2、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全面、规范地完成实验内容,详细做好实验记录; 3、按要求整理实验数据,填写好实验报告。 二、实验要求 1、实验分小组进行,每组安排一位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实验的有关工作; 2、岩相实验分两大组,每人独立完成实验,工艺实验分三组, 3、对实验规定的内容,小组成员要积极参与,分工协作,实验报告独立完 成。 三、实验室规定

为了加强实训中心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实训(实验)教学质量和实训(实验)教学改革方案顺利进行,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实训(实验)习惯,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对进行实训(实验)的学生特定如下守则。 第一条学生应按照课程教学要求为,准时上实训(实验)课,不准迟到、早退、无故缺席。 第二条树立良好的学风。实验前认真预习,力争目的明确,原理清楚,方案可行;认真听讲,积极思维;实验中头脑清楚,细致观察,仔细操作,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按时完成实验,结果合理可靠;原始记录真实完整;按时交实验报告,内容简明,数据完整,字迹清楚,讨论就实验质量、实验成功失败要点、发现的问题等具体深入展开; 第三条进入实训(实验)室必须着装整齐,不准穿拖鞋进入实训(实验)室; 第四条实训(实验)室内不准聊天、进食、喧哗和打闹,不准抽烟、随地吐痰和乱扔纸屑杂物; 第五条实训(实验)过程中的废料必须倒入指定的地点,不准随意排放; 第六条爱护实训(实验)器材,节约实训(实验)材料,使用仪器设备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损坏、丢失应及时报告指导教师,并按学院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七条在指定位置进行指定项目的实训(实验),不准擅自离岗、窜岗。非本次实训(实验)所用仪器设备,未经允许不准动用; 第八条实训(实验)时应精心操作,细心观察现象,认真记录,原始记录要真实完整,不准随意涂改,所得数据必须经指导教师签字认可。实训(实验)结束后认真清理实训(实验)器材,将仪器恢复原状,经检查批准后方可离开实训(实验)室;

PLC实验指导书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实验指导书 华晨辉编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2010年11月

前言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实验指导书》是根据专业课程《机电一体化现代设计方法》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计划,共安排16个课时的实验学习课程。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实验指导书》基于GX-DEVELOPER创建PLC程序的软件及GX Simulator调试的软件,实验中安排学生首先学习使用GX-DEVELOPER 软件进行梯形图制作,掌握PLC基本编程技能和操作方法,然后学会使用GX Simulator调试的软件仿真PLC实例,掌握在实际应用中PLC的输入输出及时序图控制等基本操作,为同学们在今后工程实践中的软件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编者

实验一 PLC的工程及梯形图的制作 【实验目的】 1.熟悉GX-DEVELOPER编程PLC软件。 2.学会在GX-DEVELOPER软件中创建、打开、保存、结束PLC工程。 3.掌握梯形图制作步骤。 【实验内容】 1.熟悉GX-DEVELOPER编程软件界面; 【项目说明】: ①. 工程名。(图示中“工程未设置”是指还未命名该工程) ②. 工程数据一览:是指将工程内的数据按类别用浏览的形式表示; 在其任意一项数据上按右键可以对该工程数据进行新建/复制/删除/改变数据名等操作; 工程数据一览可以用左键拖动来改变其放置的位置,也可以改变其大小。 ③. 单击此处可以关闭工程数据一览。 ④. 单击此项目符号可以显示/不显示工程数据一览。 ⑤. 梯形图程序编写栏。 ⑥. 创建梯形图的工具按钮。 2.创建工程; 【设定要求】:新建工程时,首先需设定必要的PLC系列名、PLC类型和工程名。 【操作步骤】:[工程]——[新建工程];或者点击工具按钮或者用快捷键Ctrl+N。 【项目说明】: ①. PLC系列:点击下拉菜单可以选择适当的PLC系列。 ②. PLC类型:点击下拉菜单可以选择特定PLC系列的类型。 ③. 程序类型:可以选择梯形图或SFC程序。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科技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4年3月

目录 实验一连续时间信号的MATLAB表示 实验二连续时间LTI系统的时域分析 实验三连续时间LTI系统的频率特性及频域分析实验四连续时间LTI系统的零极点分析 实验五典型离散信号及其MATLAB实现

实验一连时间信号的MATLAB表示 实验目的 1.掌握MATLAB语言的基本操作,学习基本的编程功能; 2.掌握MATLAB产生常用连续时间信号的编程方法; 3.观察并熟悉常用连续时间信号的波形和特性。 实验原理 1. 连续信号MATLAB实现原理 从严格意义上讲,MATLAB数值计算的方法并不能处理连续时间信号。然而,可用连续信号在等时间间隔点的取样值来近似表示连续信号,即当取样时间间隔足够小时,这些离散样值能够被MATLAB处理,并且能较好地近似表示连续信号。 MATLAB提供了大量生成基本信号的函数。比如常用的指数信号、正余弦信号等都是MATLAB 的部函数。为了表示连续时间信号,需定义某一时间或自变量的围和取样时间间隔,然后调用该函数计算这些点的函数值,最后画出其波形图。 2. 典型信号的MATLAB表示 (1) 实指数信号:()at ,式中K,a为实数。在MATLAB中可以利用exp()函数实现, f t Ke 其语句格式为:y=K*exp(a*t)。

(2) 正弦信号:()sin()f t K t ω?=+或()cos()f t K t ω?=+,其中K 为振幅,ω是角频率;φ是初相位。在MATLAB 中可以利用sin()或cos()函数实现,其语句格式为K *sin(ω*t+phi),K *cos(ω*t+phi)。 (3) 单位阶跃信号:单位阶跃信号定义为() () 10()0 0t t t ε>??=? =0)”产生。MATLAB 表达式“y = ( t >=0)”的含义就是t ≥ 0时y =1,而当t < 0时y =0。 此外,也可在MATLAB 的work 目录下创建uCT 的M 文件,其MATLAB 源程序为 function f=uCT(t) f=(t>=0); 保存为uCT.m 后,就可以调用该函数。 自定义函数 注意,在此定义的uCT 函数是阶跃信号数值表示方法,因此在数值计算中我们将调用uCT 函数。而在MATLAB 的MAPLE 核中,将Heaviside 函数定义为阶跃信号符号表达式,在符号运算过程中,若要调用它必须用sym 定义后,才能实现。 (4) 复指数信号:()()cos()sin()st j t t t f t Ke Ke Ke t jKe t σωσσωω+===+,其中,s =σ+j ω是复变量;σ、ω为实数。在MATLAB 中可以利用exp()函数表示复指数信号,MATLAB 中默认变量i 为虚部单位, 求取实部用real()函数,求取虚部用imag()函数,求取模用abs()函数,求取相角用angle()函数。 (5) 抽样信号:()sin()/Sa t t t =,在MATLAB 中用与Sa(t )类似的sinc (t )函数表示,定义为sin ()sin()/()c t t t ππ=。 (6) 矩形脉冲信号:()() 1/2()0 /2t g t t τττ???在MATLAB 中可用rectpuls()函数产生,其语句 格式为y=rectpuls(t,width),该函数用于产生一个幅度为1、宽度为width ,且以t=0为对称轴的矩形脉冲信号,width 的默认值为1。 周期性矩形波信号或方波在MATLAB 中可用square 函数产生,其语句格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