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三级考试重点

计算机三级考试重点
计算机三级考试重点

1.1计算机概述

一、计算机的四特点:1.有信息处理的特性 2.有程序控制的特性 3.有灵活选择的特性 4.有正确应用的特性

二、计算机发展经历5个重要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1.大型机阶段40-50年代 2.小型机阶段60-70年代 3.微型机阶段70-80年代 4.客户机/服务器阶段 5.Internet阶段(Arpanet 是在1983年第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即全功能连接或正式连接)

三、计算机应用领域:1.科学计算 2.事务处理 3.过程控制 4.辅助工程(CAE,CAI,CAT) 5.人工智能6.网络应用 7.多媒体应用

1.2计算机硬件系统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

2.硬件具有原子的特性,成本低速度快;软件具有比特的特性,成本高速度慢。二者在功能上具有等价性、且具有同步性。

3.计算机硬件组成四个层次:①芯片②板卡③整机④网络

一、计算机硬件的种类:计算机传统分类:巨型机、大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

IEEE1989年分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计算机。

计算机现实分类:服务器(按处理器体系结构分CISCRISCVLIW三种,按结构分刀片式),工作站(基于RISC和UNIX操作系统的份额专业工作站和基于Interl和Windows的PC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

二、计算机指标:

1.字长(位数)。8位是一个字节,16位是一个字,32位是一个双字长,64位是两个双字长。指CPU一次能处理寄、存器能储存32位数据

2.速度。MIPS是表示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MFLOPS是考察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3.容量。Byte用B表示。4.数据传输率(带宽)。Bps用b。 5.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来表示。6.产品名称和版本。越高越好。

3. 微处理器简史:Intel8080(8位)→Intel8088(16位)→奔腾(32位)→安腾(64位)三.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精简指令RISC技术。

⑴超标量技术。通过内置2条U、V(仅精简指令)整数指令流水线和1条浮点指令流水线,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用空间换取时间。

⑵超流水线技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机器在一个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用时间换取空间。经典奔腾每条整数流水线分为四级流水: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和写回结果。浮点流水线分8级流水,前4点同,后4点:二级浮点操作、一级4舍5入及写回浮点运算、一级为出错报告

⑶分支预测。为提高流水线吞吐率,内置分支目标缓存器,动态的预测程序分支的转移情况。

⑷双CACHE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⑸固化常用指令。⑹增强的64位数据总线。内部总线是32位,外部总线增为64位。

⑺采用PCI标准的局部总线。⑻错误检测即功能用于校验技术,前者可在内部多处设置偶校验,以保证数据传送正确,后者能通过双工系统的运算结果相比较,判断是否出现异常操

作。⑼内建能源效率技术。⑽支持多重处理。与CPU发展相似,由提高主频到多核处理。四.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 64位处理机,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IC。奔腾系列为32位,精简指令技术RISC。286.386复杂指令系统CISC。奔三增加了: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 流式的单指令流、多数据流扩展指令。

五.主板由五部分组成:CPU,存储器,总线,插槽以及电源。

主版的分类:①按芯片集分: x的,②按CPU芯片分,④按数据端口:SCSI、EDO、AGP,⑤按主版规格分:带T的, ,⑦按CPU插座分:Socket、Slot槽,⑧扩展槽分EISA、PCI、USB 六.网卡主要功能:①实现与主机总线的通信连接,解释并执行主机的控制命令。②实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如形成数据帧,差错校验,发送接收等。③实现物理层的功能。

1.3计算机软件的组成

1.基本概念:由程序(指令序列组成)和相关文档构成。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核心是操作系统)软件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桥梁。软件就是指令序列以代码形式储存储存器中。这些指令序列就是程序。

2.常用应用软件:字处理:Word(微软)、WPS(金山);电子表格:Excel(微软)、Lotus1-2-3(Lotus)、数据库:Access(微软)、Lotus Approach(Lotus);投影演示:Powerpoint(微软);桌面出版:Publisher(微软)、PageMaker(Adobe);浏览器:InternetExplorer(微软)、Communicator(Netscape 即网景)、Firefox(火狐);金山WPS2000已不是单纯的字处理软件,而是集成的办公系统软件,类似于微软Office组件。

3.软件开发过程(三个阶段):

⑴计划阶段:分为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是决定软件项目是否开发的关键)

⑵开发阶段:在开发前期分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三个子阶段,在开发后期分为编码、测试两个子阶段。前期必须形成的文档有:软件需求说明书,软件设计规格说明书;后期主要形成各种报告。

⑶运行阶段:主要任务是软件维护。为了排除软件系统中仍然可能隐含的错误,扩充软件功能。

4、把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的工具,有两种类型:解释程序与编译程序。解释程序就是把源程序输入一句,翻译一句,执行一句,并不成为整个目标程序,速度慢。编译程序是把输入的整个源程序进行全部的翻译转换,产生出机器语言的目标程序,然后让计算机执行从而得到计算机结果,速度快

1.4多媒体

媒体的概念与分类: (1)媒体的概念:信息的载体 (2)媒体的分类:传输媒体、表现媒体、表示媒体、感觉媒体

1.基本概念:有声有色的信息处理与利用技术。

2.多媒体技术分为偏软件技术和偏硬件技术。

3.多媒体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有:

①CD-ROM ②具有A/D和D/A转换功能③具有高清晰的彩色显示器④具有数据压缩和解压缩的硬件支持

4. 音频流和视频流之间的同步叫做“唇同步”,要求音视频之间的偏移在±80ms内;

打电话等音频业务,允许的最大时延0.25s,时延抖动小于10ms,否则通话不畅。

4.多媒体的关键技术:

①数据压缩和解压缩技术。JPEG:实用与连续色调,多级灰度,彩色或单色静止图象。 MPEG:包括视频、音频和系统,考虑音频和视频同步。 P×64标准:CCITT的H.261号建议,P为可变参数,目标是可视电话和视频会议,可覆盖整个ISDN信道。按压缩前后图像的差别可分为无损(信息熵编码法)和有损压缩(预测编码法、变换编码法、矢量量化

编码法),按照原理分为熵编码(无损)、源编码(有损)、混合编码。

②芯片和插卡技术。③多媒体操作系统技术。④多媒体数据管理技术。

⑤超文本就是收集、储存和浏览离散信息以及建立和表现信息之间关系的技术。

当信息不限于文本时,称为超媒体。超媒体技术是一种典型的数据管理技术,它是由称之为结点(node)和表示结点之间联系的链(link)组成的有向图(网络),用户可以对其进行浏览、查询和修改等操作。

6.超媒体系统的组成:

①编辑器。编辑器可以帮助用户建立,修改信息网络中的结点和链。

②导航工具。一是数据库那样基于条件的查询,一是交互样式沿链走向的查询。

③超媒体语言。超媒体语言能以一种程序设计方法描述超媒体网络的构造,结点和其他各种属性。

7.流(式)媒体:把整个音频、视频、3D等多媒体文件经过特殊压缩,形成一个个压缩包,由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地依次传送。

服务模式:P2P服务模式。优点:不需要Internet路由器和网络基础设施的支持,因此性价比高、易于部署。其次可以上传

特点:连续性、实时性、时序性。

主要技术目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实现在数据网络上的有效地传递多媒体信息流第二章网络技术基础

本章约7个选择题和3个填空题,约13分,都是基本概念

分析:主要掌握几个问题:1、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传输技术和覆盖范围、规模。

2、基本的拓扑结构:总线型、树型、环形和星型。

3、数据传输速率和误码率的概

念,如:奈奎斯特定理和香农定理。4、一个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和时序。

5、ISO/OSI参考模型、TCP/IP模型。

2.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形成与发展大致分为如下4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可以追述到20世纪50年代。2.第二个阶段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

的AP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为重要标志。

3.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4.第四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

2.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广义定义计算机通信网络、资源共享的观点和用户透明性观点定义分布式计算机系统)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特征:资源共享。

2.表现特征:①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②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我们判断计算机是否互连

成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看它们是不是独立的“自治算机”。

③连网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遵循共同的网络协议。

2.2.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广播式网络(通过一条公共信道实现)和点--点式网络(通过分组存储转发实现)。采用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是点-点式网络与广域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2.按覆盖地理范围和规模分: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城域网(MAN)、

一、广域网的通信子网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利用公用分组交换网、卫星通信网和无线分组交换网互联。早期计算机网络结构实质上是广域网的结构。

广域网的功能:数据处理与数据通信。早期广域网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主要包括主机和终端。主机通过高速通信线路与通信子网的通信控制处理机相连接。终端是用户访问网络的界面。

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通信控制处理机在网络拓扑结构中被称为网络节点。通信线路为通信处理机之间以及通信处理机与主机之间提供通信信道。

广域网的特点和主要技术:1.适应大容量与突发性通信的要求;2.适应综合业务服务的要求;3.开放的设备接口与规范化的协议;4.完善的通信服务与网络管理。代表性技术:X.25网:公用分组交换网、FR、SMDS、B-ISDN、N-ISDN、帧中继:光纤 ATM:异步传输模式用于多媒体

二、广域网扩大了资源共享的范围,局域网增强了资源共享的深度。局域网的特点和主要技术。

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高数据传输率;一般一个单位所有,比较容易使用和维护。主要技术:以太网、令牌总线、令牌环网

分类:按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分为共享局域网与交换局域网两种,按使用传输介质类型分有线介质局域网和无线介质局域网。

三、城域网的特点和主要技术

(5)早期的城域网产品主要是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其协议是802.3与802.5)。

(6)各种城域网建设方案有几个相同点:传输介质采用光纤,交换接点采用基于IP交换的高速路由交换机或ATM交换机,在体系结构上采用核心交换层,业务汇聚层与接入层三层模式。城域网MAN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

特点:1.几十公里范围内 2.用于连接局域网

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微机通过局域网连入广域网,局域网与广域网、广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是通过路由器实现的。路由器是网络中最重要的部分。

2.2.3计算机网络拓扑构型

1.定义: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结构关系。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构型。拓扑设计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对网络性能、系统可靠性、通信费用有重大影响

2.分类:①点-点线路通信子网的拓扑:星型,环型,树型,网状型。

②广播式通信子网的拓扑:总线型,树型,环型,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型。

2.2.4、数据传输率和误码率(描述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通信的基本技术)描述数据通信的基本技术参数有两个:数据传输率与误码率

1.数据传输率的定义:在数值上等于每秒钟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bit/second),记作bps.对于二进制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S1/T(bps),其中,T为发送每一比特所需要的时间.

2.带宽与数据传输率的关系:

⑴奈奎斯特(Nyquist)准则:信号在有限带宽、无噪声的信道中传输时,对于二进制信号的最大数据传输率Rmax与通信信道带宽B(B=f,单位是Hz)的关系可以写为: Rmax=2*f(bps)

⑵香农定理:香农定理则描述了有限带宽;有随机热噪声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信号噪声功率比之间的关系.

在有随机热噪声的信道上传输数据信号时,数据传输率Rmax与信道带宽B,信噪比S/N关系为: Rmax=B×log2(1+S/N)

其中:B为信道带宽,S为信号功率,n为噪声功率。

3.误码率:误码率是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在数值上近似等于Pe=Ne/N(传错的码元数除以传输的二进制码元总数)

(1)误码率应该是衡量数据传输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传输可靠性的参数.

(2)对于一个实际的数据传输系统,不能笼统地说误码率越低越好,要根据实际传输

要求提出误码率要求;在数据传输速率确定后,误码率越低,传输系统设备越复杂,造价越高.

(3)对于实际数据传输系统,如果传输的不是二进制码元,要折合成二进制码元来计算.

(4)差错的出现具有随机性,在实际测量一个数据传输系统时,只有被测量的传输二

进制码元数越大,才会越接近于真正的误码率值.

2.3、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

在早期广域网的通信子网数据交换方式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两类:电路交换、储存转发交换。存储转发交换又分报文存储转发交换(报文交换)与报文分组存储转发交换(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的通信过程:线路建立阶段、数据传输阶段、线路释放阶段。

报文分组存储转发交换又分数据报和虚电路两种。虚电路是传输分组时建立逻辑连接,有虚电路建立、数据传输、虚电路拆除三个阶段。

2.4、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2.4.1、网络协议是为网络数据传递交换而指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由三部分组成:(1)语法,即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做出的响应; (3)时序,即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2.将计算机网络层次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定义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是具体的,是能够运行的一些硬件和软件。)。第一个为IBM 的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

3.计算机网络中采用层次结构的好处:①各层之间相互独立;②灵活性好;③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各层;④易于实现和维护;⑤有利于促进标准化

2.4.2、ISO开放系统互连参考(OSI)模型: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联性、互操作性和应用的移植性。在OSI中,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方法将整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小问题,采用了三级抽象,既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协议规格说明。实现了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互操作性、与应用的可移植性

①划分层次的原则是:(1)网中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 (2)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3)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4)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5)不同结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②OSI七层:

⑴物理层:主要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递比特流。(网卡、集线器)

⑵数据链路层:分为MAC和LLC,在通信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采用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方法。(网卡、交换机)

⑶网络层:通过路由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和网络互连功能,使用IP协议(路由器)

⑷传输层: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的传送报文。,最关键的一层。可以认为使用TCP和UDP协议

⑸会话层:组织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并管理数据的交换。使用NETBIOS和WINSOCK协议

⑹表示层: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

⑺应用层: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最高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2.4.3、TCP/IP参考模型

⑴特点:①开放的协议标准,可以免费使用,并且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②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③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④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⑵TCP/IP参考模型的分类:应用层,传输层(端-端通信),互连层(报文分组、路径、拥塞),主机-网络层。

⑶TCP/IP参考模型和OSI模型的对应关系:

1应用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2传输层-传输层 3 互联层-网络

层 4主机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⑷TCP/IP参考模型各层次的功能和协议

①互连层:主要是负责将源主机的报文分组发送到目的主机,源主机与目的主机可以在一个网上,也可以不在一个网上。

功能:1.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2.处理接受的数据报。3.处理互连的路径、流控与拥塞问题。

②传输层:主要功能是负责应用进程之间的端到端的通信。定义了传输控制协议TCP 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UDP协议是无连接的不可靠协议。

③应用层:包括所有高层协议,协议分为:

1.一类依赖于面向连接的TCP:文件传送协议FTP、电子邮件协议SMTP以及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2.一类是依赖于无连接的UDP协议: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FTP。

3.另一类既依赖于TCP协议,也可以依赖于UDP协议:域名服务DNS等

还包括:网络终端协议TELNET;路由信息协议;RIP网络文件系统NFS.

④主机-网络层:负责通过网络发送和接受IP数据报。包括各种物理协议。

2.5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1.搜索引擎(运行在WEB上的应用软件系统)技术

2.播客与博客技术:

播客是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广播技术之一。播客录制的是网络广播或类似的网络语音广播节目,用户可以将网上的广播节目下载到自己的随身听,同时用户也可以自己录制节目在网上与他人分享。分三类:传统广播节目的播客、专业播客提供商和个

人播客。世界上第一个专业播客网站是亚当.利科的“每日源代码”,我国第一个专业播客是“土豆网”。

播客技术带来的变化:使广播从单纯的语音向语音和视频结合的方式,听众成为主动参与、增强主动性和互动性;不限时;个人可制作

播客(blog)既网络日志网志,是以文章形式在互联网上实现信息共享。分4类:以个人的记事、表达、为主的个人博客;以共同关心一类问题的人或团体组成的博客社区;以学术专题讨论为主形成的关于技术研讨或知识研究所的博客社区;以新闻实时发表、转载与评论的博客社区。

3.网络电视:是通过宽带IP网络传播的,可以实现与用户的互动点播,同时也可以方便地将电视服务可WWW、EMAIL以及其他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推进“三网结合”是指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

4.P2P技术应用:文件共享、多媒体传输、即时通信(典型应用)、数据存取、协同工作、P2P搜索以及P2P分布式计算。

2.6、无线网络的研究与应用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IEEE802.16,分移动接入和固定接入;

无线局域网IEEE802.11, 4个应用领域:作为传统局域网的扩充、建筑物间互联、漫游访问与特殊网络;按采用的传输技术分红外线、扩频和窄带微波

蓝牙技术IEEE802.15,是无线自组网技术的一种应用,具有自组能力;

2.6.4无线自组网是一种自组织、对等式、多跳的无线移动网络,又称移动Ad hoc 网络,是在分组无线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是由一组用户组成、不需要基站的移动通信模式。发展趋势: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无线网格网。

2.7典型的计算机网络

1、20世纪80年代,ARPANET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1990年ANSNET与NSFNET 连通把ARPANET替代,ANSNET成为Interner的主干网。

2、NSFNET是第一个采用TCP/IP协议的广域网,采用的是一种层次结构,可以分为主干网,地区网与校园网,ANS于1990年接管NSFNET。

3.Internet。4、Internet2的初始运行速率可达10Gbps.由UCAID建立,Internet2在网络层运行的是IPv4,同时也支持IPv6业务。

2.8网络计算、研究与应用的发展

一、网络计算的概念

分类:1.移动计算机网络 2.网络多媒体计算 3.网络并行计算 4.存储区域网络计算

二、移动计算网络的研究和应用

1.概念:它是将计算机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结合起来,为用户提供移动计算的计算环境和新的计算模式,其作用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及时、准确地将信息提供给在任何地理位置的用户。移动计算包括移动计算网络和移动Internet。无线传输介质为移动计算网络提供物理网接口。无线局域网是实现移动计算机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2.分类:①移动计算网络→无限局域网(WLAN)和ADHOK网络→WAP协议和移动IP 技术②移动Internet

三、多媒体网络的研究和应用

1.概念:是指能够传输多媒体数据的通信网络。多媒体网络需要支持多媒体传输所需要的交互性和实时性要求。

2.网络视频会议:是一种典型的网络多媒体系统。分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

4.多媒体网络应用对数据通信的要求:①高传输带宽要求②不同类型的数据对传输的要求不同;③网络中的多媒体流传输的连续性与实时性要求;④网络中多媒体数据传送的低时延要求⑤网络中的多媒体传输同步要求⑥网络中的多媒体的多方参与通信的特点。

5.改进传统网络的方法是:增大带宽与改进协议。增大带宽可从传输介质和路由器性能两方面入手。改进协议主要表现在支持IP多播、资源预留协议、区分服务与多协议标识交换等方面。

四、并行网络计算的研究和应用

1.网络并行计算是使用多个CPU或者计算机来协同工作的计算模式,根据其组建思想和实现方法可以分为:机群计算和网格计算

机群系统的分类:按应用目标可分为:高性能机群与高可用性机群。按组成机群的处理机类型分:PC机群、工作站机群、对称多处理器机群。按处理机的配置分为:同构型机群和非同构型机群。

第三章局域网基础

几个问题:1、局域网技术要素: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2、注意几个网间连接器(用于网络之间互连的中继设备)也称中继器:网桥(提供链路层间的协议转换,在局域网之间存储和转发桢)、路由器(提供网络层间的协议转换,在不同网络之间存储和转发分组)、网关(提供运输层及运输层以上各层间的协议转换)。约12个选择题和3个填空题约18分。

3.1基本概念

一、特点:1.局域网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 2.有较高的传输效率;3.一般一个单位所有,比较便于建立、维护和扩展。

决定局域网的主要技术要素是: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局域网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分为:共享介质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

二、局域网拓扑构型

1.在通信机制上局域网选择了与广域网不同的方式,从“存储转发”方式改变为“共享介质方式和“交换方式”。

2.局域网在网络拓扑上主要采用了总线型、环型、星型。在网络传输介质上主要采用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3.总线型拓扑结构的特点:⑴所有的节点都连接到一条公共传输介质上的总线上。

⑵用同轴电缆和双绞线为传输介质。⑶所有结点都可以发送数据,在同一个时期内只允许一个节点发送信息。⑷当有两个节点同时发送信息时冲突。⑸必须解决⑷的介质访问控制(MAC)

优点:结构简单实现容易易于扩展可靠性较好

总线型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采用的是“共享介质”方式。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控制多个节点利用公共传输介质发送和接受数据的方法。

4.环型拓扑结构:结点之间通过网卡利用点到点线路连接构成闭合的环形。环中的数据沿着一个方向逐站传输。也要有MAC

优点:结构简单实现容易传输延迟确定适应传输负荷较严重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环境

5.星型拓扑结构

⑴星型拓扑中存在中心结点,每个结点通过点与点之间的线路与中心结点连接,任何两结点之间的通信都要通过中心结点转接。

⑵普通的共享介质方式的局域网中不存在星型拓扑。但是以交换分机CBX为中心的局域网系统可以归为星型局域网拓扑结构。

三、局域网的传输介质类型与特点

1.同轴电缆

2.双绞线:3类线带宽为16MHz,适合与10MHz以下的数据;4类20MHz,语音;5类100MHz,甚至可以支持155MHz。

3.光纤:单模和多模

3.2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种类:⑴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帧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⑵令牌总线方法(TOKEN BUS)⑶令牌环方法(TOKEN RING)

一、 IEEE802模型与协议标准

IEEE802参考模型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在1980年2月制订的,称为IEEE802

标准,这个标准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但它的数据链路层又划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

a.802.1标准:包含了局域网体系结构、网络互连、以及网络管理与性能测试。

b.802.2标准:定义了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功能及其服务。

c.802.3标准:定义了CSMA/CD总线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和物理层规范。

d.802.4标准:定义了令牌总线(Token Bus)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的规范。

e.802.5标准:定义了令牌环(Token Ring)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的规范。

f.802.6标准:城域网,定义了城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和物理层的规范。

g.802.7标准:宽带技术。

h.802.8标准:光纤技术。

i.802.9标准:综合语音数据局域网。

j.802.10标准:可互操作的局域网的安全机制。

k.802.11标准:无线局域网。

L.802.11b标准:无线局域网。

m.802.15标准:定义近距离无线个人局域网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标准。

n.802.16标准:定义快带无线局域网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标准。

1.IEE802.2模型与协议标准

IEEE802.2标准定义的共享局域网有三类:

⑴采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总线型局域网。802.3标准

⑵采用TOKEN BUS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总线型局域网。802.4标准

⑶采用TOKEN RING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环型局域网。802.5标准

2.IEEE802.3标准与ETHERNET(以太网)

⑴以太网的核心技术是它的随机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即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起源于无线分组网

⑵最早使用随机争用技术的是夏威夷大学的校园网。

⑶CSMA/CD的发送流程可概括为:①先听后发②边听边发③冲突停止④随机延迟后重发。

特点:可以有效控制多结点对共享总线的访问,简单易实现。

⑷冲突检测是发送结点在发送的同时,将其发送信号波形与接受到的波形相比较。冲突检测的两种方法:比较法和编码违例判决法。

3.IEEE802.4标准与TONKEN BUS

⑴TOKEN BUS(令牌总线方法)是一种在总线拓扑中利用“令牌”作为控制结点访问公共传输介质的确定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结点只有取得令牌后才能发送数据。令

牌是一种特殊结构的控制帧,用来控制结点对总线的访问权。其特点主要有:介质访问延迟时间有确定值;通过令牌协调各结点的通信关系,各结点之间无冲突,重负载下信道利用率高;支持优先级服务。

⑵所谓正常稳态操作是网络已经完成初始化,各结点进入正常传递令牌与数据,并且没有结点要加入与撤除,没有发生令牌丢失或网络故障的正常工作状态。令牌传递规定由高地址向低地址,最后由低地址向高地址传递。令牌总线网在物理上是总线网,而在逻辑上是环网。

⑸交出令牌的条件:①该结点没有数据帧等待发送。②该结点已经发完③令牌持有最大时间到

⑹环维护工作:①环初始化②新接点加入环③接点从环中撤出④环恢复⑤优先级

4.IEEE802.5标准与TOKEN RING

在令牌环中,结点通过环接口连接成物理环型。令牌是一种特殊的MAC控制帧。令牌帧中有一位标志令牌的忙/闲。当环正常工作时,令牌总是沿着物理环单相逐站传送,传送顺序与节点在环中排列的顺序相同。其特点是与BUS相似,环中结点访问延迟确定;适用重负载环境;支持优先级服务。其缺点是维护复杂且实现困难。 IEEE802.5针对上述技术的改进是:单令牌协议,优先级位,监控站,预约指示器,且定义25种MAC帧,用以对环进行维护。

5.CSMA/CD与TOKEN BUS、TOKEN RING的比较

6.以太网物理地址的基本概念

局域网通过为网卡分配一个硬件地址来标识一个联网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硬件地址固化在网卡EPROM里,局域网的MAC层是由硬件来处理的,因此叫物理地址或硬件地址。典型的以太网物理地址长度是48位(六个字节),12位的十六进制、 48位的二进制。IEEE注册管理委员会(RAC)为厂商分配前3B保证每一个Ethernet 网卡在全球唯一。

一、高速局域网研究基本方法

1.对局域网的改革方法:⑴提高数据传输率⑵将大型局域网划分成多个用网桥或路由器互联的子网⑶将共享介质方式改变为交换方式

2.共享介质局域网可分为Ethernet,Token Bus,Token Ring与FDDI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00Mbps Fast Ethernet、1Gbps与10Gbps Gigabit Ethernet。3.交换式局域网可分为Switch Ethernet与ATM LAN,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虚拟局域网。

二、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是一种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高速主干网。其技术特点:

(1)使用基于IEEE802.5的令牌环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2)使用IEEE802.2协议。 (3)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ps,连网的结点数小于等于1000,环路长度为

100km (4)可以使用双环结构,具有容错能力。 ( 5)可以使用多模或单模光纤 (6)具有动态分配带宽的能力,能支持同步和异步数据传输。

三、100Mbps Fast Ethernet,802.3u。 100Base-T采用介质独立接口(MII),将MAC 与物理层分开。

特点:与以太网相同之处:保留了传统10M以太网一样的“帧”格式、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接口和组网方法。

与以太网不同之处:⑴数据发送时间提高了10倍,数据发送延迟时间降低10倍,由100ns降低到10ns.⑵不再使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而使用双绞线和光纤作为传输介质⑶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加入介质独立性接口MII,链路层独立⑷使用IEEE802.3μ协议。

100BaseTX→物理层两对5类非屏蔽双绞线或1对屏蔽双绞线,全双工传输,每个结点可以同时传输100Mbps。

100BaseT4 4对3类非屏蔽双绞线,其中一对用于冲突检测。

100BaseFX:支持2芯的多模或单模光纤,从结点的到集线器的距离2KM,全双工系统。

四、1Gbps Gigabit Ethernet,502.3z。发送间隔时间:1 ns ,提高100倍。在LLC 层用802.2,采用千兆介质独立接口(GMII),将MAC与物理层分开。在MAC使用CSMA/CD,在物理层作更改

1000BaseT:5类非屏蔽双绞线传输距离:100米

1000BaseCX:屏蔽类双绞线传输距离:25米

1000BaseSX:波长为850nm的多模光纤,传输距离:300米~550米

1000BaseLX:波长为1300nm的单模光钎,传输距离:3公里

五、10Gbps Gigabit Ethernet。802.3ae

特点:帧格式与以前以太网相同;保留802.3对以太网最小帧长度和最大帧长度的规定;传输介质只使用光纤;只工作在全双工方式。传输距离不受冲突检测的限制

物理层协议有两种不同的物理层:局域网物理层标准和广域网物理层标准。

光传输数据标准:光钎同步网络和同步数字体系

六、交换式局域网:交换式局域网从根本上改变了“共享介质”的工作方式,它可以通过以太网交换机支持交换机端口结点之间的多个并发连接,实现多结点之间数据的并发传输。

1.是在多个交换机的接口之间建立并发连接的网络,核心部件是局域网交换机,典型的局域网为交换式以太网,它的核心部件是以太网交换机。

2.以太网交换机是利用“端口/MAC地址映射表”进行数据交换的,交换机的“地址学习”是通过读取帧的源地址并记录帧进入交换机的端口号进行的。

3.交换机的帧转发方法,交换机可以分为3类:

⑴直接交换方式,只要接收并检测到目的字段就立即转发。优点是交换延迟时间短;缺点是缺乏差错检测能力

⑵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完整接收并进行差错校验;

⑶改进直接交换方式,只接收帧的前64字节,如果正确就转发,交换延迟时间将会减少。

4.局域网交换机的特性:⑴低交换传输延迟(仅几十us,网桥为几百us,路由器为几千us)⑵高传输带宽(3)允许10/100Mbps共存⑷可以支持虚拟局域网

七、虚拟局域网

1.虚拟网络(VLAN)是建立在交换技术基础上(局域网交换机或ATM交换机)的。它以软件的形式来实现逻辑组的划分与管理,逻辑工作组的结点组成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

3.对虚拟网络成员的定义方法上,有以下4种:

⑴用交换机端口号定义虚拟局域网。(最通用的办法)

⑵用MAC地址。基于用户的虚拟局域网。缺点:所有用户在初始阶段配置至少一个虚拟局域网,初始值人工完成,随后就可以自动追踪。

⑶用网络层地址(IP地址),优点:利于组成基于服务和应用的虚拟局域网、可以随意移动节点而无须重新配置网络。但性能差、速度慢

⑷ IP广播组。这种虚拟局域网的建立是动态的,它代表一组IP地址。优点:可根据服务灵活地组建,可以跨越路由器实现与广域网互联

4.虚拟局域网的优点:方便用户管理,减少网络管理开销;提供更好的安全性;改善网络服务质量。

八.无线局域网 IEEE802.11

1.应用:作为传统局域网的扩充、建筑物之间的互联、漫游访问;特殊网络AD HOC。

2.按采用的传输技术分类:⑴红外线局域网基本技术:定向光束红外线传输、全方位外线传输、漫反射红外线传输特点:按视距方式传播;不易被入侵,提高了安全性;每个房子的红外线网络互不干扰;设备相对简单和便宜。

⑵窄带微波局域网

⑶扩频无线局域网:目前使用的扩展频谱技术有①跳频扩频(FHSS,2.4GHz,传输速率:1、2、5.5、11Mbps)

②直接序列扩频(DSSS,2.4GHz,传输速率:1Mbps或2Mbps)

4.IEEE802.11协议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分为两个子层:分布式协调功能(DCF)和点协调功能(PCF)层,传输速率:1、2Mbps。 5.IEEE802.11b定义跳频扩频技术:传输速率:1M,2M,5.5M,11M。并开发介质访问MAC子层协议和物理介质标准。

3.4局域网组网设备

1.网卡是网络接口卡NIC的简称,它是构成网络的基本部件。网卡分类:

⑴按计算机种类:①标准以太网卡②PCMCIA网卡(用于便携式计算机)。

⑵按传输速率分类:①普通的10Mbps ②高速的100Mbps网卡③10/100Mbps自适应网卡④1000Mbps网卡。

③按传输介质类型分类:双绞线网卡(RJ-45)、粗缆网卡(AUI)、细缆网卡(BNC)、光纤网卡(F/O)。

3.集线器在传统的局域网中,连网的节点通过非屏蔽双绞线与集线器连接,构成物理上的星型结构。

普通的集线器两类端口:①一类是用于连接接点的RJ-45端口,这类端口数可以是8,12,16,24等。

②另一类端口可以是用于连接粗缆的AUI端口,用于连接细缆的BNC端口,也可以是光纤连接端口,这类端口称为向上连接端口。

⑴按传输速率分类:①10Mbps集线器②100Mbps集线器③10Mbps/100Mbps自适应集线器

⑵按集线器是否能够堆叠分类:①普通集线器②可堆叠式集线器

⑶按集线器是否支持网管功能:①简单集线器②带网管功能的集线器

4、局域网交换机(Switch)交换式局域网从根本上改变了“共享介质”的工作方式,通过在端口节点间建立多个并发连接,实现多个节点间的并发传输,增加网络带宽、改善局域网性能与质量;对于10M端口,半双工端口带宽为10M,全双工带宽为20M。局域网交换机可以分为:1、简单的10Mbps交换机。2、10Mbps/100Mbps自适应的局域网交换机。3、大型局域网交换机。

5.网络互连设备:网桥、路由器、网关

网桥是在数据链路层上实现不同网络互连的设备。网桥的基本特征:网桥在局域网中经常被用来将一个大型局域网分成既独立又能互相通信的多个子网的互连结构,从而可以改善各个子网的性能与安全性。网桥利用物理地址MAC转发帧;数据链路层以上协议必须相同;容易产生“广播风暴”问题

基于这两种标准(IEEE802.1,802.5)的网桥分别是:⑴透明网桥(以太网)⑵源路由网桥(令牌网)

6.路由器的功能:建立维护路由表、负责路由选择、对分组的存储转发、拥塞控制路由器是在网络层上实现多个网络互连的设备。需要每个局域网网络层以上高层协议相同,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协议可以不同。

路由器可以隔离各个子网的广播通信;利用目的的IP地址转发分组

7.网关可以完成不同网络协议之间的转换。网关实现协议转换的方法是:⑴直接将网络信息包格式转化成输出网络信息包格式 N(N-1)。⑵将输入网络信息包的格式转化成一种统一的标准网间信息包的格式2N。一个网关可以由两个半网关构成。

3.5局域网的组网方法。(最长连接:双绞线100m,单模光纤3000m,多模光纤300-550m) 1.双绞线的组网方法:⑴带RJ-45端口的以太网网卡⑵Hub集线器⑶3类或

5类的非屏蔽双绞线⑷RJ-45头

2.双绞线组网的基本结构方式:①单一的集线器结构②多集线器级联结构

级联:集线器与集线器之间的连接,普通的端口连接或向上的端口连接。

堆叠式集线器:一个基础集线器和若干个扩展集线器构成。

3. 100Mbps以太网组网方法:100BASE-T集线器/交换机、100BASE-T网卡、双绞线或光缆。主干部分使用100Mbps交换机

4.1000Mbps以太网组网方法:基本设备1000Mbps交换机、10Mbps集线器/交换机、10/100Mbps以太网卡、双绞线与光缆。

3.6局域网结构化布线

结构化布线系统是指在一座办公大楼或楼群中安装的传输线路。这种传输线路能连接所有的语音数字设备,并将它们与电话交换系统连接起来。包括布置在楼群中所有电缆线及各种配件,但不包括各种交换设备。

1.结构化布线系统与传统的布线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结构与当前所连接的设备位置无关。主要介质是双绞线。

2.结构化布线系统先预先按建筑物的结构,将建筑物中所有可能放置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的位置都布好了线,然后再根据实际所连接的设备情况,通过调整内部跳线装置,将所有计算机设备以及外部设备连接起来。

3.一个完善的智能大楼系统除了结构化布线系统以外,还应该包含以下几种系统:1 办公自动化系统。2 通信自动化系统。3 楼宇自动化系统。4 计算机网络。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应用环境:1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2智能大楼布线系统3工业布线系统

4.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特点是:

1 由于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支持各种系统与设备的集成,能与现在所有的语音,数据系统一起工作,从而可以保护用户在硬件,软件,培训方面的投资。

2 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有助于将分散的布线系统,合并成一组统一的,标准的布线系统中。

3 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化设计,使用户自己能够容易的排除故障,增强了系统安全性,便于管理。

4 采用高性能的非屏蔽双绞线与光纤的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能够支持高达

100Mbps,甚至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6.智能大楼布线系统:采用开放式、模块化结构。具有很高的灵活性

7.工业布线系统是专为工业环境设计的布线标准与设备。一般采用双层网络结构来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特点:采用光纤和模块结构

3.7网络互联技术。网络互连:都可以向下兼容,但不能向上兼容:上层协议必须一致,本层和下层协议可以不同。

1.局域网→局域网,用网桥互联。ATM局域网与传统共享介质局域网互连必须解决局域网仿真问题。

局域网→广域网,广域网→广域网,局域网→广域网→局域网,采用网桥、路由器或网关。

2.所谓网络互连,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设备相连接,以构成更大规模的互联网络系统,实现互联系统网络资源的共享。网络互连的功能有以下两类:1 基本功能。2 扩展功能。

3.网络互联的层次:

⑴数据链路层互连的设备是网桥。网桥在网络互连中起到数据接收,地址过渡与数据转发的作用,它是实现多个网络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基于这两种标准的网桥分别是:透明网桥(网桥自己决定路由选择)、源路选网桥(详细的路由信息放在帧的首部)

⑵网络层互连的设备是路由器。如果网络层协议不同,采用多协议路由器

⑶传输层及其以上各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之间的互连属于高层互连。实现高层互连的设备是网关。高层互连的网关很多是应用层网关,通常简称为应用网关。

第四章网络操作系统

分析:主要介绍网络操作系统,一般有6个的选择题2个填空题约10分,,注意Windows、Linux和Unix这几个操作系统的区别。

4.1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1.网络操作系统,是能利用局域网低层提供的数据传输功能,为高层网络用户提供共享资源管理服务,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功能的局域网系统软件。

一、单机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管理计算机的4个主要操作:进程、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及设备输入输出。

1.基本功能:⑴进程管理⑵存储管理⑶设备管理⑷文件管理⑸作业控制2.进程管理:对CPU的管理。文件启动机制:⑴DOS中是EXEC函数,无分时机制;

⑵Windows和OS/2中是CreateProcess函数,有分时机制

3.内存管理:其目标:给每一个应用程序必要的内存,而又不占用其他应用程序的内存。DOS的内存管理运行在实模式下。Windows和OS/2的内存管理运行在保护模式下;当内存不够用时可从硬盘空间虚拟内存使用;采用某些步骤以阻止应用程序不属于它的内存。

4.文件管理:对硬盘的管理主要涉及文件的保护、保密、共享等。文件句柄(handle)是打开文件唯一的识别依据。DOS中叫文件分配表FAT,Windows中叫虚拟文件分配表VFAT, OS/2中叫高性能文件系统HPFS

5.设备管理:负责外设如键盘、鼠标、扫描仪、打印机等与操作系统的会话除了CPU和内存之外的所有输入输出的管理,BISO: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存放于ROM里。6.操作系统的结结构:4类组件:驱动程序、内核、接口库和外围组件。

典型的局域网可以看成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网络服务器、工作站与通信设备。

一、网络操作系统

(1)概述:是网络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一般具有硬件独立性的特征,即独立于具体的硬件平台,支持多平台。

(2)概念:能使网络上各个计算机方便而有效的共享网络资源,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操作系统软件。

(3)功能:使连网的计算机能够方便而有效的共享网络资源,为网络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软件与协议的集合。

网络操作系统是指能使网络上各个计算机方便而有效地共享网络资源,为用户提供所需的各种服务的操作系统,除具单击操作系统的功能外,还应能:⑴提供高效而可靠的网络通信的能力⑵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功能

2.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任务是:⑴屏蔽本地资源与网络资源的差异性⑵提供各种

基本的网络服务功能⑶完成网络共享系统资源的管理⑷提供网络系统的安全保障3.20世纪90年代,当时4种操作系统的情况:

(1)、Novell的NetWare,有高级文件与打印功能和强大的目录与名字服务。但在运行网络数据库和消息发送方面不如WinNT,不能运行非Intel处理器(2)、IBM的

OS/2WSA缺乏强大的目录服务(3)、Banyan的Vines6.0提供了强大的目录服务功能。

(4)、WinNT没有全局的目录服务功能

4.3网络操作系统(NOS)的类型

1.网络操作系统分为两类:面向任务型NOS(专门为某项任务而开发)与通用型NOS (提供最基本的对网络资源管理、应用领域最广泛)

通用型分类:变形系统(在原有单击系统的基础上增加网络服务功能)和基础系统(以计算机硬件为基础,根据网络服务的要求专门设计)

二、 NOS结构的发展阶段:对等结构向非对等结构(客户服务器结构)演变

1.对等结构NOS:所有的联网结点地位平等,安装的操作系统软件相等,连网计算机的资源在原则上都是可以相互共享的。优点:结构简单、任何结点能直接通信。缺点:每个结点既要完成工作站的功能又要完成服务器的双重功能,负荷很重。支持的网络系统规模比较小。提供服务:共享硬盘、共享打印机、电子邮件、共享屏幕与共享CPU。

2.非对等结构NOS:把联网结点分为:网络服务器和网络工作站。服务器有

(1)、硬盘服务器:共享硬盘分多个虚拟盘体,虚拟盘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虚拟盘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专用盘体(分配给不同用户,用户通过网络命令将专用盘体链接到工作站)、共用盘体(具有只读属性,允许多用户同时操作)与共享盘体(具有可读可写属性,允许多用户同时操作)

(2)、文件服务器:基于文件服务的网络操作系统,分为两部分:1 文件服务器(具有分时系统文件管理的全部功能,能为用户提供数据、文件、目录服务)。2 工作站软件。提供完善的文件、数据和目录服务功能。

(3)、应用服务器:

4.4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⑴文件服务(最重要最基本功能,以集中方式管理共享文件。网络工作站根据规定的权限对文件进行读写及其他操作);⑵打印服务;

⑶数据库服务SQL;⑷通信服务;⑸信息服务;⑹分布式服务;⑺网络管理服务(网络性能分析、网络状态监控、存储管理)⑻Internet/Intranet服务

一、网络操作系统的种类:WindowsNT、Unix、Linux

4.5WindowsNT网络操作系统:32位体系结构,内存可达4GB,只有一个主域控制器。

1.发展: WindowsNT3.51→WindowsNT4.0→WindowsNT5.0

2.组成:⑴WindowsNT server,服务器软件;⑵WindowsNT Workstation,工作站软件

3.WindowsNT server是以域为单位实现对网络资源的集中管理,只有一个主域控制器, 负责为域用户与用户组提供信息。还有其他后备控制域,提供系统容错,保存域用户与用户组信息的备份。WindowsNT版本中一直不变的是工作组模式(对等式网络)、域模式(非对等式网络)。

5.WindowsNT的特点:⑴域特性⑵内存管理和多任务(采用线程进行管理,通过抢占式实现多任务)特性⑶开放式的体系结构:内置NetBui协议、NWlink协议、TCP/IP 协议、数据链路(DLC)协议⑷内置管理功能⑸集中式管理⑹用户工作站管理

6.WindowsNT的优缺点优点:兼容性好,可靠性高,便于安装与使用,优良的安全性。缺点:管理复杂,开发环境不能令人满意

Windows2000

(1)Windows2000 SERVER、Windows2000AdvanceServer、

Windows2000DatacenterServer是运行于服务器端软件,Windows2000Professional 是运行于客户机端软件

(2)关于Windows2000的新增功能:活动目录服务,采用多主复制方式。域仍是基本的管理单位,但增加了新功能。

4.6 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

1.发展: NetWare3.11→NetWare4.11→NetWare5.0

单用户单任务,首次引入容错功能的网络操作系统,其文件服务与打印服务对应于ISO/OSI参考模型的应用层与表示层。

3.特点: NetWare操作系统是以文件服务器为中心的,它由三个部分组成:文件服务器内核(实现Netware核心协议NCP,提供Netware所有核心服务,负责对网络工作站网络服务请求的处理),工作站外壳与低层通信协议。

(3)NetWare的文件系统:通过目录文件结构组织在服务器硬盘上的所有目录与文件,实现了多路硬盘的处理和高速缓冲算法,加快了硬盘通道的访问速度,提高了硬盘通道的吞吐量和文件服务器的效率。

⑴文件系统:所以的目录与文件都建立在服务器硬盘上以卷为单位的文件系统。加快了硬盘通道的访问速度,采用的访问机制有目录Cache、目录Hash、文件Cache、后台硬盘、电梯查找算法与多硬盘通道提高了硬盘通道的吞吐量和文件服务器的效率。访问一个文件的路径为:文件服务器名卷名:目录名子目录名文件名

⑵用户类型:①网络管理员②组管理员③网络操作员④普通用户

计算机一级考试试题第一章

第二章 单选题 1、Windows7操作系统共包含__C___个版本。 A.4 B.5 C.6 D.7 2、在Windows7中,按压键盘上的键将__D___。 A.打开选定文件 B.关闭当前运行程序 C.显示“系统”属性 D.显示“开始”菜单 3、在Windows7中右键单击某对象时,会弹出__B___菜单。 A.控制 B.快捷 C.应用程序 D.窗口 4、在Windows7中,要关闭当前应用程序,可按__A___键。 A.+ B. C. D. 5、___A__是Windows7推出的第一大特色,它就是最近使用的项目列表,能够帮助用户迅速地访问历史记录。 A.跳转列表 B.Aero特效 C.Flip 3D D.Windows家庭组 6、在Windows系统中,“回收站”的内容___C__。 A.将被永久保留 B.不占用磁盘空间 C.可以被永久删除 D.只能在桌面上找到 7、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若要选定多个不连续的文件或文件夹,需按__D___键+单击。 A. B. C. D. 8、在Windows7的资源管理器窗口,以下方法中不能新建文件夹的是__C___。 A.执行“文件/新建/文件夹”命令 B.从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文件夹”命令 C.执行“组织/布局/新建”命令 D.点击“新建文件夹”命令按钮 9、在Windows7中,选择全部文件夹或文件的快捷键是___B__。 A.+A B.+A C.+S D.+S 10、Windows7的资源管理器窗口,如果希望显示经典风格的“文件”菜单,可按_C____键。 A. B. C. D. 11、在Windows7的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利用导航窗格可以快捷的在不同的位置之间进行浏览,但该创个一般不包括___D__部分。 A.收藏夹 B.库 C.计算机 D.网上邻居

大一上半期计算机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

1. 冯.诺依曼: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 阿兰.图灵:计算机科学之父 2. 查看计算机的基本信息 1.单击屏幕左下角的”开始”按钮,打开”开始”菜单。 2.右击“计算机”命令,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 3.系统桌面 系统桌面是指计算机开机后,操作系统运行到正常状态下显示的画面。 一般来说,系统桌面包含四部分:桌面墙纸,桌面图标,任务栏,系统托盘。 4.屏幕分辨率 屏幕分辨率是指屏幕上显示的像素个数。如分辨率160×128,其含义是水平方向含有像素数160个,垂直方向含有像素128个。 5.调整桌面图标和文字的大小 1.右击桌面空白处,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个性化”命令。 2.在弹出的“个性化”窗口中单击“显示”超链接,在”显示”窗口中选择“中等”单选按钮,最后单击“应用”按钮。 6. 文件是计算机中数据的存储形式。 7.创建文件夹 打开资源管理器,在资源管理器导航窗格中选择D盘,在文件窗格空白处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文件夹”命令,同时将文件夹命名为“大学计算机学习资料”。 8.打开word 从“开始”菜单启动word 2010:单击WINDOWS任务栏上的“开始”按钮,选择”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Word”命令即可执行启动。 9. 页边距是页面四周的空白区域。 10. 在默认状态下,纸张方向为纵向。 11. Word的默认纸张大小为A4纸型。 12. 文本的选择方法 单独一行:在该行左侧页边距区域单击。 大段文本:在需要选中的文本开始处单击,然后按住【Shift】键的同时单击选中文本的末尾。 13.格式刷 格式刷位于”开始”选项卡的”剪贴板”组内。 单击"格式刷"按钮,可以单次复制格式,双击"格式刷"按钮可以多次复制格式。14.调节字体字号 选中文字"XX大学",单击"开始"选项卡"字体"组中"字体"下拉列表框中的"方正姚体";在"字号"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小一”。 15. 选中文字,单击"开始"选项卡"段落"组中的"居中"按钮。 16. 插入项目符号及编号 1.按住【Ctrl】键选中具体事项文字,单击"开始"选项卡"段落"组中的"编号"按钮,在其下拉列表框中选择123样式的编号。 2.选中所需名称文字,单击“开始”选项卡“段落”组中的“项目符号”按钮的☆。17.选取整个表格 在表格任意位置单击,此时表格的左上角会出现一个标识,单击它即可选中整个表格。 18. 选取相邻的单元格

1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整理

大学计算机考试重点 1、CAD是指_计算机辅助设计。 2、CAM是指_计算机辅助制造 3、在计算机工作时,内存用来存储当前正在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4、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是低级语言。 5、 CAI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 6、关掉电源后,RAM的存储内容会丢失_。 7、只读存储器简称ROM。 8、 8位二进制数所表示的最大的无符号十进制整数为255。 9、电子元件的发展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4个阶段。 10、计算机病毒一般具有破坏性、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等特点。 11、根据规模大小和功能强弱,计算机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12、 bit的意思是位_。 13、计算机可分为主机和外设两部分。 14、随机存储器简称内存。 15、计算机主要是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精度高。 16、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类。 17、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 18、在微型计算机中常用的总线有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19、计算机的存储容量通常都使用KB、MB或GB等单位来表示。 20、在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均表示为二进制数。 21、根据软件的用途,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2、计算机系统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3、常用鼠标器有机械式和光电_式两种。 24、随机存储器的英文缩写是RAM。 25、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的计算机语言。 26、计算机中的数,除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外,还常用十六进制_。 27、将十进制数-35表示成二进制码11011101,这是补码码表示。 28、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 29、计算机的语言可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3类。 30、八进制数126对应的十进制数是86_。 31、控制器_是对计算机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 32、程序必须位于_内存内,计算机才可以执行其中的指令。 33、将十进制数34转换成二进制数是101110_。 34、CPU在存取存储器中的数据时是按字节_进行的。 35、微型计算机的字长取决于总线宽度宽度。 36、软盘的每一面包含许多同心圆,称为磁道。 37、软盘上的写保护口可以防止用户将非法数据写到磁盘上。 38、常用的鼠标器有两种:机械式和光电式鼠标。 39、目前,局域网的传输介质主要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40、用户要想在网上查询WWW 信息,必须安装并运行一个被称为浏览器的软件。 41、Internet 称为国际互联网。

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上机考试试题

上机考试试题 (第一套) 汉字录入(请在Word系统中正确录入如下内容,25分) 要求:1.在表格中正确地录入考生姓名及学号。 2.正确录入表格后的文本,文本中的英文。数字按西文方式;标点符号按中文方式。 3.整个录入的文本以文件名为:自己姓名.DOC保存。 ■* 2007.年呂月了日*在珈国西安举行的亚太先进励络APAN (The Asia-Pacific Adan 沁…Ndwort)学会第24届大会上,我国蓿华大学吴崖平教授接任第一届APAN 学会主席?堀悉,这也是第一次由中国科学家担任国际联刚学术组织主席职勞… 」由17个亚衣地医国家或地区近40多个成员的APAN,是目前国际下一代互逹厨的三天重要学术绢织之一,其寮旨是建立和协调亚衣地区下一代学术高速互联研究实验环境与北美、欧洲等地区的学术网互联,蔓同开展下一R互联艮其应用按术的研究与实推动邢末和国际下一代耳联 研究和为展口 、Word编辑和排版(25分) 打开上面文件:自己姓名.DOC,完成如下操作后。 页面设置:纸张为A4,纵向;页边距上、下、左、右为 2.5cm; 1.排版设置:标题为黑体三号粗体居中,正文为宋体小五号,行距为 1.5倍行距,段 前段后各间隔1行; 2.将正文第二段的的一个字设置为首字下沉,楷体、占二行,距正文0.7cm ; 3.设置页眉为考生自己的姓名,页眉内容居中对齐、楷体五号、蓝色,置于居中位置。 、Excel 操作(20 分) 在EXCEL系统中按以下要求完成,文件名为:姓名.XLS。 1.按以下模式建立表格,加边框(外框加双边框线)及首行合并单元格,并输入表格内容; 2.标题:楷体、加粗、16号字;正文:宋体11号字、汉字加粗,数字两位小数; 3.利用公式计算实发金额栏及平均栏; 其中:实发金额=固定工资+活动工资+岗位津贴+地区补贴+奖金 4.用三维柱形图显示平均情况(包括固定工资、活动工资、岗位工资、地区补贴、奖金); 四、Windows基本操作(10分)

计算机一级考试常考知识

1. 计算机(computer)是一种能自动、高速进行大量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电子设备。其特点为:速度快、精度高、存储容量大、通用性强、具有逻辑判断和自动控制能力。 2. 第一台计算机:ENIAC,美国,194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冯·诺依曼“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3. 冯·诺依曼思想的核心要点是: 1)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应由五大部件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计算机中应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3)采用“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的工作方式。 4.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阶段年份物理器件软件特征应用范围 第一代1946-1959电子管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科学计算 第二代1959-1964晶体管高级语言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 第三代1964-1970小规模集成电路操作系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文字处理、图形处理 第四代1970-至今大规模集成电路数据库网络等各个领域 5. 主要特点: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 6. 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科学计算:例如:气象预报、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导弹的监测 数据/信息处理:例如:高考招生中考生录取与统计工作,铁路、飞机客票的预定系统,银行系统的业务管理 计算机控制 计算机辅助系统:例如:用CAI演示化学反应 人工智能:例如:代替人类到危险的环境中去工作 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例如:Internet发email CBE:计算机辅助教育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CMI:计算机管理教学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CAT:计算机辅助翻译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 CAE:计算机辅助工程 7. 计算机的分类: 1)、根据规模大小分类:巨型机、大型通用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 2)、根据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3)、根据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类型: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数字与模拟计算机 8. 计算机科学研究与应用 人工智能:研究如何让计算机来完成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的工作。 网格计算:专门针对复杂科学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

计算机期末复习重点

1,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名字是ENIAC. ,2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4代。各代的基本组成元件分别是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的发展趋向是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和未来计算机的方向发展 4信息的主要特征不灭性, 可传递性和共享性, 知识性, 时效性, 依附性, 可处理性. 5 1011000111101B= 13075 O=163D H,5693 D 6 169.5D=(10101001.1)2B=(251.4)8 O=( A9.8)16 H 7 3BFH=(1110111111)2B=( 1677)8O= ( 959 )10 D 8 假定某台计算机的字长为8位,则十进制数-67的原码为11000011,反码10111100 ,补码10111101 9 已知“中”的区位码为5448H,则它的机内码是B5E8 10 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两部分构成 11 基于冯·诺依曼思思想而设计的计算机硬件系统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5个功能部件组成的 12 微处理器包括算术逻辑部件,控制逻辑部件,寄存器组3个基本部分 13 主机包括微处理器,内存储器,总线,输入/输出接口 14 按照总线上传送信息类型的不同,可将总线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15 软件系统包括系统和应用软件 16现代操作系统虽然都各有自己的特征,但基本特性是相同的,它们是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异步性 17 进程是由程序,数据,进程控制块3部分组成 18 用于进程控制的原语主要有创建原语,撤销原语,等待原语,唤醒原语 19 地址重定位分为静态重定位,动态重定位 20 在文件系统中采用文件控制块(FCB)来管理和标识文件 21 UNIX操作系统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的分时操作系统 22 常用的进程调度算法有先来先服务法,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法,时间片轮转法 23 研究数据结构就是研究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及其对数据的运算 24 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包括集合,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状结构4种 25 顺序储存方法是把逻辑上相邻的节点存储在物理位置相邻的存储单元中 26 计算机算法指的是对具体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它具备输入,输出,有穷性,确定性和可行性5个特征 27 栈是一种限定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的线性表 28栈的基本运算有3种:入栈,退栈和取栈顶元素 29 深度为k的完全二叉树至少有2k-1,个结点,至多有2k-1个结点 30 一般地,二叉树可以有5种基本形态 31 对于一棵具有35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该树的深度为6 32 在先左后右的原则下,根据访问根结点的次序,二叉树的遍历可以分为3种;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33 顺序查找算法适合于存储结构为顺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 34 二分查找算法的存储结构仅限于顺序存储结构,并且是有序表 35 已知序列(12,18,60,40,7,23,85),则使用冒泡排序法对该序列进行升序排序时第一趟的排序结果为(12,18,40,7,23,60,85),若使用直接选择排序,则第一趟的排序结果为(7,18,60,40,12,23,85)

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知识重要资料归纳

大学计算机基础重点归纳 第一章:计算机概论 1.196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 2.计算机分类(6):巨型,小巨型,大型主机,小型机,工作站,PC 3.1到4代计算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4.发展趋势:巨型,微型,多媒体,网络,智能 5.运算速度,MIPS衡量 6.计算机特点(6):精度高,记忆力强,有逻辑判断能力,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7.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8.软件:程序,数据,技术资料 9.软件:系统(WINDOWS,VB),支撑(杀毒),应用 10.诺依曼原理:五个部分,用二进制,存储程序 11.存储器容量基本单位,字节(byte) 12.指令,有操作码,地址码 13.指令周期:取指周期,执行周期 14.指令类型(5):数据传送,运算,程序控制,输入出,CPU控制调试 15.计算机工作过程:取指,分析取整,执行 16.最小信息单元,位(bit) 17.信息处理阶段:收集,加工,决策,活动 18.0有唯一编码,补码 19.ASCII码,1个字节;汉字外码,2个字节 20.ASCII,大写字母100,小写110 21.汉字:输入码(外码),机内码,字型码(字模);24*24点阵:占24*24/8=72KB 22.微机=主机+外部设备

23.主板部件(6):芯片组,CPU插座,内存插槽,总线扩展槽,I/O接口,BIOS 24.微机总线:内部,外部,系统 25.内部和系统总线:地址(AB),数据(DB),控制(CB) 26.外部:PCI,AGP 27.内存:ROM,RAM(大于80ns),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15-35ns) 28.外存(5):硬盘,软盘,光盘,磁带,U盘 第二章:计算机软件基础 1.操作系统发展:手工,单道批处理,多道批处理,分时 2.界面分类:命令行,图形用户 3.工作角度分类:批处理,分时,实时 4.设计角度分类:面向进程,面向对象 5.OS特征:并发,共享,虚拟 6.Linux,自由操作系统 7.OS功能(管理):进程和处理器,设备,存储,文件, 8.进程:程序,数据,进程控制块 9.状态:运行,就绪,阻塞 10.调度:剥夺式,非剥夺式 11.存储管理方式:单一连续,分区,页式和段式 12.文件名,最多,256字符 13.文件存储单位,簇 14.文件分配:连续,链式,索引 15.EXCEL,最多,255工作表,256列,每单元格65535字符,65536行 16.单元格全选,Ctrl+A;系统日期,Ctrl+;当前时间,Ctrl+Shift+;换行,Alt+Enter 17.SUM(B1:B2) , A VERAGE(B1:B2) , MAX/MIN(B1:B2)

计算机三级历年真题及答案

09年3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真题(答案不对的请指正) 2009-09-13 18:00 (1)1959年10月我国研制成功的一台通用大型电子管计算机是B A)103计算机 B)104计算机 C)720计算机 D)l30计算机 (2)关于计算机应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c A)模拟核爆炸是一种特殊的研究方法 B)天气预报采用了巨型计算机处理数据 C)经济运行模型还不能用计算机模拟 D)过程控制可采用低档微处理器芯片 (3)关于服务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d A)按体系结构分为入门级、部门级、企业级服务器 B)按用途分为台式、机架式、机柜式服务器 C)按处理器类型分为文件、数据库服务器 D)刀片式服务器的每个刀片是一块系统主板 (4)关于计算机配置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A)服务器机箱的个数用1U/2U/3U/……/8U表示 B)现在流行的串行接口硬盘是SA TA硬盘 C)独立磁盘冗余阵列简称磁盘阵列 D)串行SCSI硬盘简称SAS硬盘 (5)关于软件开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B A)软件生命周期包括计划、开发两个阶段 B)开发初期进行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 C)开发后期进行编码、测试、维护 D)软件运行和使用中形成文档资料 (6)关于多媒体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A)多媒体的数据最很大,必须进行压缩才能实用 B)多媒体信息有许多冗余,这是进行压缩的基础 C)信息熵编码法提供了无损压缩 D)常用的预测编码是变换编码 (7)关于数据报交换方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A)在报文传输前建立源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的虚电路 B)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经过不同路径进行传输 C)同一报文的每个分组中都要有源地址与目的地址 D)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能不按顺序到达目的结点 (8)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中,帧间间隔大小取决于d A)接入点 B)交换机 C)帧大小 D)帧类型 (9)以下网络应用中不属于Web应用的是B A)电子商务

计算机一级考试知识点汇总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ENIAC,冯~诺依曼领导的小组研发。 2.最能准确反应计算机主要功能的是:计算机可以实现高速度的运算 3.计算机与其他计算工具的本质区别是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计算机原理) 4.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电子逻辑元件是(晶体管) 5.字长影响计算机精度的指标之一计算机中存储和表示信息的基本单元是字节 6.一般应用软件下,“文件”菜单下的“打开”功能,实际上是将数据从辅助存储器中取 出,传送到内存或者ram的过程。办公自动化属于数据处理应用领域 7.用计算机进行资料检索工作属于计算机应用中的(数据处理) 8.计算机软件是指使用的(数据、程序和文档资料的集合)。 9.磁盘、闪存盘在使用前应进行格式化操作。所谓“格式化”是指对磁盘进行磁道和扇区 的划分. 10.计算机在执行存储、传送等操作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操作的一组二进制,称为(机器 字)。 11.计算机系统采用总线结构进行数据处理,用户数据时通过_数据总线送入内存。 12.获取指令、决定指令的执行程序,向相应硬件部件发出指令,这是(控制器)的基本功 能。 13.用高级语言C++编写的源程序要执行,必须通过其语言处理程序进行(编译)变成目标 程序后才能实现。 14.计算机的内存储器是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的,为使计算机能识别和访问这些单元,给每 个单元一个编号,这些编号称为(地址)。 15.七位ASCII码可以表示(128)个字符。8位二进制数可以表示256种状态。 16.字长为7位的二进制无符号数,其十进制数的最大值是127 17.下列4个字符中,ASCII值最小的是() A. G B. c C. 9 D. g 18.下面不同进制的4个数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A.01010011B B.107O C.CFH D.78D 19.Java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20.汉字数据比较大小时按其(在区位表中的)顺序进行的。 21.在汉字查找汉字时,输入的是汉字的机内码,输出的是汉字的(字型码)。 22.若某汉字的国际码是5031H(H表示十六进制),则该汉字的机内码是_D0B1H_。 23.计算机中的字符,一般采用ASCⅡ码编码方案。若已知大写字母I的ASCⅡ值为49H,则 可以推算出J的ASCⅡ值为4A H。 24.按照16×16点阵存放国际码GB2312—1980中的一级汉字(共3755个)的汉字库,所 占的存储空间数大约_118_KB。 25.存储一个24*24 26.十进制数265转化成二进制数是,转化成十六进制数是。 27.中央处理器(CPU)是由控制器、外围设备和存储器组成的。(×) 28.低级语言是独立于机器的程序设计语言。(×) 29.由于计算机能直接识别的是0、1代码表示的二进制语言,而用户使用FoxPro语言编制 的程序不是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因此,计算机是不能直接执行FoxPro源程序的。 (√) 30.数据安全的最好方法是随时备份数据。(√)

计算机网络安全第二版期末复习重点

1.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是什么?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有哪几个基本特征?各个特征的含义是什么? 概念:网络安全指网络系统的软件、硬件以及系统中存储和传输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网络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的属性(特征)(CIA三角形) 机密性(Confidentiality ) 保证信息与信息系统不被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所获取与使用 完整性( Integrity ) 信息在存贮或传输时不被修改、破坏,或不发生信息包丢失、乱序等 可用性(Availability)) 信息与信息系统可被授权实体正常访问的特性,即授权实体当需要时能够存取所需信息。 可控性 对信息的存储于传播具有完全的控制能力,可以控制信息的流向和行为方式。 真实性 也就是可靠性,指信息的可用度,包括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发送人的身份证实等方面,它也是信息安全性的基本要素。 1.2 OSI安全体系结构涉及哪几个方面? OSI安全体系结构主要关注: 安全性攻击 任何危及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的活动。 安全机制 用来检测、阻止攻击或者从攻击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或实现该过程的设备。 安全服务

加强数据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的安全性的一种处理过程或通信服务。其目的在于利用一种或多种安全机制进行反攻击。 1.3OSI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都有哪几项?安全机制和安全服务之间是什么关系? 安全服务 OSI安全体系结构定义了5大类共14个安全服务: 1 鉴别服务 who 鉴别服务与保证通信的真实性有关,提供对通信中对等实体和数据来源的鉴别。 1)对等实体鉴别:该服务在数据交换连接建立时提供,识别一个或多个连接实体的身份,证实参与数据交换的对等实体确实是所需的实体,防止假冒。 2)数据源鉴别:该服务对数据单元的来源提供确认,向接收方保证所接收到的数据单元来自所要求的源点。它不能防止重播或修改数据单元 2 访问控制服务 包括身份认证和权限验证,用于防治未授权用户非法使用系统资源。该服务可应用于对资源的各种访问类型(如通信资源的使用,信息资源的读、写和删除,进程资源的执行)或对资源的所有访问。 3 数据保密性服务 为防止网络各系统之间交换的数据被截获或被非法存取而泄密,提供机密保护。保密性是防止传输的数据遭到被动攻击。包括: 连接保密性 无连接保密性 选择字段不保密性 信息流保密性 4 数据完整性服务 用于防止非法实体对交换数据的修改、插入、删除以及在数据交换过程中的数据丢失。 带恢复的连接完整;不带恢复的连接完整; 选择字段的连接完整;无连接完整; 选择字段无连接完整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信息安全技术知识点总结71766

第一章信息安全保障概述 1.1信息安全保障背景 1.什么是信息? 事物运行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2.信息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 a.电讯技术的发明 b.计算机技术发展 c.互联网的使用 3.信息技术的消极影响? 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 4.信息安全发展阶段? a.信息保密 b.计算机安全 c.信息安全保障 5.信息安全保障的含义? 运行系统的安全、系统信息的安全6.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

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 7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保障因素:技术、管理、工程、人员 安全特征: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生命周期:规划组织、开发采购、实施交付、运行维护、废弃8.P2DR模型? 策略(核心)、防护、监测、响应 9.IATF信息保障的指导性文件? 核心要素:人员、技术(重点)、操作 10.IATF中4个技术框架焦点域? a.保护本地计算环境 b.保护区域边界 c.保护网络及基础设施 d.保护支持性基础设施 11.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内容? a.确定安全需要 b.设计实施安全方案

d.实施信息安全监控和维护 12.信息安全评测的流程? 见课本p19图1.4 受理申请、静态评测、现场评测、风险分析 13.信息监控的流程? 见课本p20图1.5 受理申请、非现场准备、现场准备、现场监控、综合分析 1.1.1信息技术及其发展阶段 信息技术两个方面:生产:信息技术产业;应用:信息技术扩散 信息技术核心: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第一阶段,电讯技术的发明;第二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第三阶段,互联网的使用 1.1.2信息技术的影响 积极: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类生活 消极: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 1.2信息安全保障基础

计算机一级考试MSOffice常考知识点

计算机一级考试MSOffice常考知识点 计算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领域 1.计算机(computer)是一种能自动、高速进行大量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电子设备。其特点为:速度快、精度高、存储容量大、通用性强、具有逻辑判断和自动控制能力。 2.第一台计算机:ENIAC,美国,194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冯·诺依曼“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3.冯·诺依曼思想的核心要点是: 1)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应由五大部件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计算机中应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3)采用“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的工作方式。 4.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阶段年份物理器件软件特征应用范围 第一代1946-1959电子管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科学计算 第二代1959-1964晶体管高级语言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 第三代1964-1970小规模集成电路操作系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文字处理、图形处理 第四代1970-至今大规模集成电路数据库网络等各个领域 5.主要特点: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 6.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科学计算:例如:气象预报、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导弹的监测 数据/信息处理:例如:高考招生中考生录取与统计工作,铁路、飞机客票的预定系统,银行系统的业务管理 计算机控制 计算机辅助系统:例如:用CAI演示化学反应

人工智能:例如:代替人类到危险的环境中去工作 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例如:Internet发email CBE:计算机辅助教育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CMI:计算机管理教学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CAT:计算机辅助翻译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 CAE:计算机辅助工程 7.计算机的分类: 1)、根据规模大小分类:巨型机、大型通用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 2)、根据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3)、根据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类型: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数字与模拟计算机 8.计算机科学研究与应用 人工智能:研究如何让计算机来完成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的工作。 网格计算:专门针对复杂科学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 中间件技术:是介于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系统软件。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并行计算、网络存储及虚拟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或者说是它们的商业实现。 编码: 字符编码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字符编码是ASCII码,即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

计算机基础期末复习知识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2014级《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 2014年12月 一、各章复习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名称、诞生时间及运算性能; 2.计算机发展四个阶段的名称、特点,划分的主要依据; 2.计算机的特点及分类; 3.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 4.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5.数据与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主要特征; 6.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十进制与二进制之间,二进制与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 7.计算机中整数的表示:无符号数与有符号数的表示方法,有符号数的原、反、补码计算; 8.计算机中浮点数的表示形式:尾数+阶码; 9.常用英文字符的ASCII码的值(十进制值):数字,大小写字母,空格,回车,换行; 10.GB2312汉字编码中的区位码,国标码和机内码之间的换

算; GB-2312中,在平面上把汉字分为94个区,每个区94个位。每个收进的汉字有一个固定的区位。例如“啊”字,位于16区,01位,这个区号和位号就构成了它的区位码“1601”。 内码是保存在计算机中或文件中的汉字编码。它是十六进制的(当然在机器中是二进制了)。 区位码、国标码与机内码的转换关系方法: (1)区位码先转换成十六进制数表示 (2)(区位码的十六进制表示)+2020H=国标码; (3)国标码+8080H=机内码 举例:以汉字“大”为例,“大”字的区内码为2083 解:1、区号为20,位号为83 2、将区位号2083转换为十六进制表示为1453H 3、1453H+2020H=3473H,得到国标码3473H 4、3473H+8080H=B4F3H,得到机内码为B4F3H 11.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六种主要的感觉媒体;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了解) 1、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 1、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1623-1662):在1642年发明了第一台机械式加法机。该机由齿轮组成,靠发条驱动,用专用的铁笔来拨动转轮以输入数字。 2、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1673年发明了机械式乘除法器。基本原理继承于帕斯卡的加法机,也是由一系列齿轮组成,但它能够连续重复地做加减法,从而实现了乘除运算。 3、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在历经10年努力终于发明了“差分机”。它有3个齿轮式寄存器,可以保存3个5位数字,计算精度可以达到6位小数。巴贝奇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奠基人。 英国科学家阿兰 图灵(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 图灵机:这个在当时看来是纸上谈兵的简单机器,隐含了现代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基本思想。半个世纪以来,数学家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模型都被证明是和图灵机等价的。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 诺依曼(计算机鼻祖) 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应采用二进制简化机器的电路设计; 采用“存储程序”技术,以便计算机能保存和自动依次执行指令。 七十多年来,现代计算机基本结构仍然是“冯·诺依曼计算机”。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2、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 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1.1.4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含义)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存储容量大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按照程序自动运行 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与实时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远程通讯与网络应用、多媒体与虚拟现实 1.1.5 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计算机一级考试知识点汇总讲解学习

计算机一级考试知识 点汇总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ENIAC,冯~诺依曼领导的小组研发。 2.最能准确反应计算机主要功能的是:计算机可以实现高速度的运算 3.计算机与其他计算工具的本质区别是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计算机原 理) 4.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电子逻辑元件是(晶体管) 5.字长影响计算机精度的指标之一计算机中存储和表示信息的基本单元是字 节 6.一般应用软件下,“文件”菜单下的“打开”功能,实际上是将数据从辅助存储 器中取出,传送到内存或者ram的过程。办公自动化属于数据处理应用领域 7.用计算机进行资料检索工作属于计算机应用中的(数据处理) 8.计算机软件是指使用的(数据、程序和文档资料的集合)。 9.磁盘、闪存盘在使用前应进行格式化操作。所谓“格式化”是指对磁盘进行磁 道和扇区的划分. 10.计算机在执行存储、传送等操作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操作的一组二进制, 称为(机器字)。 11.计算机系统采用总线结构进行数据处理,用户数据时通过_数据总线送入 内存。 12.获取指令、决定指令的执行程序,向相应硬件部件发出指令,这是(控制 器)的基本功能。

13.用高级语言C++编写的源程序要执行,必须通过其语言处理程序进行(编 译)变成目标程序后才能实现。 14.计算机的内存储器是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的,为使计算机能识别和访问这些 单元,给每个单元一个编号,这些编号称为(地址)。 15.七位ASCII码可以表示(128)个字符。8位二进制数可以表示256种状 态。 16.字长为7位的二进制无符号数,其十进制数的最大值是127 17.下列4个字符中,ASCII值最小的是() A. G B. c C. 9 D. g 18.下面不同进制的4个数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A.01010011B B.107O C.CFH D.78D 19.Java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20.汉字数据比较大小时按其(在区位表中的)顺序进行的。 21.在汉字查找汉字时,输入的是汉字的机内码,输出的是汉字的(字型码)。 22.若某汉字的国际码是5031H(H表示十六进制),则该汉字的机内码是_ D0B1H_。 23.计算机中的字符,一般采用ASCⅡ码编码方案。若已知大写字母I的ASC Ⅱ值为49H,则可以推算出J的ASCⅡ值为4A H。 24.按照16×16点阵存放国际码GB2312—1980中的一级汉字(共3755个)的 汉字库,所占的存储空间数大约_118_KB。 25.存储一个24*24点阵的汉字需要 26.十进制数265转化成二进制数是,转化成十六进制数是。 27.中央处理器(CPU)是由控制器、外围设备和存储器组成的。(×)

计算机体系结构期末考试知识点与答案

体系结构复习重点.doc 1..诺依蔓计算机的特点 答:·若依曼计算机的主要特点如下: 存储程序方式。指令和数据都是以字的方式存放在同一个存储器中,没有区别,由机器状态来确定从存储器读出的字是指令或数据。 指令串行执行,并由控制器集中加以控制、 单元定长的一维线性空间的存储器 使用低级机器语言,数据以二进制形式表示。 单处理机结构,以运算器作为中心。 其实,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易操作。 2. T(C)=所描述的三个层次(8页) 答:3个层次为控制器、算术逻辑部件、基本逻辑部件 3.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5页) 4. 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表示(38页) 5. 指令系统设计的原则 答:指令系统的设计原则是,应特别注意如何支持编译系统能高效、简易地将源程序翻译成目标代码。 首先是正交性:又称分离原则或互不相干原则。即指令中各个有不同含义的字段之间,在编码时应互相独立、互不相关。 规整性:对相似的操作数做出相同的规定。 可扩充性:要保留一定余量的操作码空间,为以后的扩展所用。 对称性:为了使编译能更加方便,通常希望操作具有对称性。 6. 流水操作中的相关 答:流水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一下的3个相关:资源或结构相关、数据相关、和控制相关。 资源相关是指当有多条指令进入流水线后在同一机器周期内争用同一功能部件所发生的冲突。 数据相关:这是由于流水线中的各条指令的重叠操作使得原来对操作数的访问顺序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了数据相关的冲突。 控制相关主要是转移指令引起的,比起数据相关来,他会使流水线丧失更多的性能。 7. 向量机中对向量的各种运算可以采用的加工方式(149页) 答:向量机中对向量的各种运算可以采用不同的加工方式,但比较有效的加工方式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知识点(完整版)

组装一台电脑需要选购的计算机部件主要的有:CPU、主板、内存、硬盘、光驱、电源、显卡、声卡、网卡等。 21、裸机指的是仅有硬件组成,没有软件的计算机。 第三章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22、中国国家标准汉字信息交换编码是GB 2312-80,字符用ASCII码来表示。ASCII码是8位二进制编码,最高位恒置为0。五笔字型属于字型码,对于同一个汉字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输入码;利用键盘输入汉字时所使用的编码是汉字输入码,任何汉字或字符在计算机内用唯一的机内码来表示,汉字点阵中的一个点是1bit。一个汉字在计算机内占两个字节(16bit)。 为了避免混淆,二进制数的单位用B来表示,八进制数的单位用O来表示,十进制数用D来表示,十六进制数的单位用H来表示。 23、存储容量的单位: bit(存储容量的最小的单位) Byte(字节),1 Byte=8bit KB ,1KB=210B=1024B MB ,1MB=210KB=1024KB GB,1GB=210MB=1024MB TB,1TB=210GB=1024GB 24、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形式是二进制。要求掌握不同进制数相互转换的方法(要求能够写出不同进制之间转换的过程)。十进制数向非十进制数转换方法:整数部分(除基逆向取余);小数部分(乘基正向取整)。非十进制数向十进制数转换的方法是写出按位权展开的多项式之和(具体方法是:先找小数点,然后分别向左向右编号,向左的编号从0开始、向右的编号从-1开始,然后写出对应的多项式之和) 注:考试时的计算题主要是考察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只考整数部分的转换)。请大家务必掌握! 25、ASCII码的规律:小写字母>大写字母>数字>特殊字符(DEL键除外);同一序列的ASCII码值按顺序依次增大。 26、一张标准3寸高密双面软盘的存储容量为1.44MB。软盘的磁道是一组记录密度不同的同心圆,磁道从外向内编号,扇区是存储的最小单位,1个扇区的标准容量是512字节。 27、磁盘容量的计算: (1)已知某牌号的硬盘有20个盘面,1024个柱面,每个磁道上有128个扇区数,每个扇区可存放512B的数据,则该硬盘的容量为。 20×1024×128×512=1342177280B (2)一个双面软盘,每个面有40个磁道,每个磁道有8扇区,每个扇区可存放512B,则该软盘的容量为2*40*8*512B=327680B

计算机等级考试

计算机等级考试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 2005年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等级考试 一级操作试题——D卷 一、Windows基本操作(共10分) ⑴在Winkt文件夹下面建立Exam_D文件夹。 ⑵在同学考号文件夹范围查找“”文件,并在Exam_D文件夹建立它的快捷方式,名称为“计算器”。 ⑶将Winkt文件夹中所有以H开头的文件移动到Exam_D文件夹。 ⑷在同学考号文件夹范围查找“”文件,并将其改名为“计算机.bmp”。 ⑸在同学考号文件夹范围查找Test文件夹,将其移动到Exam_D文件夹。 二、字、表、图混排操作(共20分) ⑴编辑、排版操作 打开Wordkt文件夹下的文件,按如下要求进行操作: A. 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厘米,页眉、页脚均为1厘米,16开纸。 B. 页眉文字:“MPEG-7描述接口”,楷体,五号,居中。 C. 排版 将文章标题“MPEG-7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设置为首行无缩进,居中,黑体,三号字,段前距行,段后距行。

D. 文章的正 文部分 (除文章标题之外的全部内容)左、右都缩进2字符,首行缩进2字符,两端对章,宋体,五 号字。 E. 在文章的最后绘制如图1所示的图形(不包括图注),要求: ·椭圆的高2厘米,宽5厘米,填充黄色,线条为红色,磅。 ·矩形框的高厘米,宽3厘米,字体为宋体、5号,居中。 ·将图形组合,并相对于页面居中。排版样文如图2所示。 将编辑后的文档以原文件名存盘。 ⑵表格操作 建立一新文档,制作一个4行6列的表格,并按如下要求调整表格: ·第1列列宽3厘米,其余列宽为厘米。 ·所有行高为固定值1厘米。 ·按右表样式合并单元格。 特征提取 检索工具 标准描述 图D-1 MPEG-7的处理过 图D-2 排版样

(整理)全国计算机一级基础知识试题

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答案及详细解释1 选择题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____。 A)主机、键盘、显示器 B)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 C)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 D)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解答: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计算机的硬件是一个物质基础,而计算机软件是使硬件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对于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这两者缺一不可。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2.微型计算机的运算器、控制器及内存储器的总称是____。 A)CPU B)ALU C)MPU D)主机 解答:CPU是中央处理器的简称,包括MPU和ALU;MPU是微处理器的简称;ALU是算术逻辑单元的简称;CPU和内存储器的总称为主机,它是微型机核心部分。 本题正确答案为D。 3.“长城386微机”中的“386”指的是____。 A)CPU的型号B)CPU的速度 C)内存的容量D)运算器的速度 解答:CPU的品质直接决定了微机的档次,在奔腾出现之前,微机名称中直接使用微机中的CPU型号,386机表示了它们使用的CPU芯片为80386。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4.在微型计算机中,微处理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 A)算术逻辑运算及全机的控制 B)逻辑运算 C)算术逻辑运算 D)算术运算 解答:微处理器是计算机一切活动的核心,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算术逻辑运算及全机的控制。本题正确答案为A。 5.反映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____。 A)二进制位B)字节 C)字D)双字 解答:存储容量大小是计算机的基本技术指标之一。通常不是以二进制位、字或双字来表示,因为这些表示不规范,一般约定以字节作为反映存储容量大小的基本单位。 本题正确答案为B。 6.在微机中,应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是____。 A)ASCII码B)BCD码 C)汉字编码D)补码 解答:字符编码是指对英文字母、符号和数字的编码,应用最广泛的是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字符码,简称为ASCII码。BCD码是二—十进制编码。汉字编码是对汉字不同表示方法的各种汉字编码的总称。补码是带符号数的机器数的编码。 本题正确答案为A。 7.DRAM存储器的中文含义是____。 A)静态随机存储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