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测量方案

桥梁工程测量方案
桥梁工程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 (2)

二、编制依据 (2)

三、适用范围 (2)

四、桥梁施工测量流程图 (2)

五、桥梁施工测量仪器操作流程 (4)

六、桥梁测量放样 (5)

七、竣工测量 (10)

九、安全保障措施 (12)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

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5.《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 17942—2000)

6.xx五标施工控制网加密点测量成果报告

7.新建xx铁路安徽段站前五标段桥梁设计施工图。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xx铁路客运专线HFZQ-5标段管段内所有桥梁的施工测量。

四、桥梁施工测量流程图

五、桥梁施工测量仪器操作流程

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本工程主要采用trimble R8 GPS与LaikaTCRA1201+全站仪施测

1.GPS RTK测量操作流程

1)GPS-RTK测量时,至少利用3个CPI、CPII控制点进行点校

正,点校正结束后应查看点校正残差,防止点校正时产生粗差,点位中误差和点位复核要求应符合《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关于GPS RTK中线放样测量的相关规定。

2)GPS-RTK测设点位前,还应到相邻的控制点上校核。满足相

关规定后才能进行测量放样。

2.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操作流程

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

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

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

后视定向。定向后进入测量模式,测量出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

并与已知数据检核。测量无误,方可进行施工测量。否则,重

复以上步骤,直至符合限差要求。

2)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

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

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核对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3)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

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以上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

4)在测站点上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置镜点检查坐标和高程。

5)观测员在全站仪内输入放样点的坐标,尤其输入后重新核对坐

标无误。

6)观测员旋转仪器至目标方向,指挥前视人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

线方向上,测量平距。

7)根据仪器所显示的距离(+前进-后退),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

前进或后退。

8)重复过程7,直到达到目标位置。(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

9)检查仪器的水平角值,棱镜汽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

架),再测量一次,若ΔD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定点位。

10)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

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11)重复6~10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12)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

继续放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

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

13)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

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

14)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15)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

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

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16)确认准确无误后,经测量监理确认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

场技术员。

六、桥梁测量放样

1.桩基测量放样

1)首先要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曲线要素进行中线桩的复核,然后根

据墩台里程桩号及相关尺寸进行桩基中心坐标计算,坐标计算成果要由两人以上核对无误后报测量监理工程师审批,审批合格后,坐标成果方可用于施工测量。

2)桩基中心坐标测量时,根据本工程特点和施工方法,需要做到

以下几点:

a)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中心放样采用天宝GPS-RTK,利用

至少3个以平面控制点进行点校正,点校正结束后应查看点校正残差,点位校正残差要小于1cm,GPS RTK使用要符合《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中关于GPS RTK测量的相关规定。在施工放样前,仪器安置好后GPS RTK应到放样桩基附近的已知控制点进行测量复核,RTK手持杆水泡居中要使用用竹杆支撑,复核精度要小于1cm,才能开始桩基的测量放样。

b)桩基放样前,准备好木桩和小钉子,当桩位中心坐标施测出来

后,要打上木桩,直到木桩稳固为止,并在木桩顶面精确放出桩位中心坐标后,钉上小钉子。RTK手持杆水泡居中要使用用竹杆支撑,放样误差要小于1cm,桩位中心坐标放样完毕后应实际丈量桩中心的间距进行复核,确定无误后每根桩位中心都要做两个以上的保护桩,以便随时校核桩位正确性。

c)桩基护筒埋设完成后再用GPS RTK对桩基中心位置进行复

测,使用竹杆支撑使RTK手持杆水泡严格居中,平面测量误差控制在1cm以内,并对护筒标高进行测量,测量合格后,经测量监理确认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方能进行桩

基的开钻施工。

2.承台测量放样

1)承台基坑开挖前要在原地面测出高程控制点以指导基坑开挖,

当基坑开挖到位后,使用水准仪测出桩基顶面高程,以便破除

钻孔灌注桩桩头。

2)破除桩头后,要对每根成桩的中心位置再进行一次测量,检查

成桩中心位置与设计的中心位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的小于

5cm限差,并做好原始数据记录。

3)使用天宝GPS RTK或全站仪(徕卡1201+)极坐标法测量承

台底4个角点或测量承台底十字中心线控制点。使用竹杆支撑

RTK手持杆使水泡严格居中,平面严格误差控制在5mm以内。

4)测量完毕后用钢尺丈量各点间的距离及对角线距离,确认准确

无误后,经测量监理确认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承台模板立模后,及时对承台模板进行检查,采用全站仪极座

标法测放承台十字中心线或各承台角点控制点,采用棱镜支架

杆,平面误差控在3mm以内,用红油漆做标志点在模板上,

根据各点拉线检查模板各部位几何尺寸。并要测出承台顶面高

程,并要在模板上标出承台混凝土顶高程。高程误差控制在

3mm以内,确认准确无误后,经测量监理确认后再以书面技

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6)承台放样示意图

承台放样示意图

3.墩柱测量放样

1)使用全站仪(徕卡1201+)极坐标法在承台顶面测出墩柱底部

角点或十字中心线控制点,模板固定后使用全站仪测量模板顶

口平面位置,采用棱镜支架杆,平面测量误差要小于3mm。

使用水准仪测量墩柱顶面的高程,高程测量误差要小于3mm。

当水准仪施测无法满足要求时,使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的方

法测量墩柱顶面高程,要采用全站仪正倒镜法取中值,测量方

法及精度要符合三角高程测量规范要求。

2)全站仪对墩柱平面位置放样,每次都必须复核后视角度和距

离;水准仪进行墩柱高程放样时每次测量必须依据两个控制

点。

3)测量时要由两个以上测量人员分别放样相互检校,以确保测量

质量。

4)确认准确无误后,经测量监理确认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

场技术员。

4.支座垫石测量放样

1)在支座施工前,必须进行平面控制点、高程点的复测及墩顶高

程复测,并要与相邻标段联测平面和高程控制点。

2)在墩顶测设出支座垫石的角点位置,支座垫石顶面高程可通

过各墩顶水准标志高程测设。

3)采用全站仪(徕卡1201+)极坐标法测量放出支座垫石的平面

位置,采用棱镜支架杆,平面测量误差要小于3mm。并使用

全站仪或钢尺复核相邻支座垫石的间距;支座垫石顶部高程使

用精密水准测量法控制,将平整度相对误差控制在2 mm以内。

确认准确无误后,经测量监理确认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

场技术员。

5.梁安装测量定位

1)架梁前要对垫石顶面高程进行复测和支座中心进行测量。高程

复测采用DSZ2水准仪测量,当水准仪精度不能满足要求时,

利用全站仪(徕卡1201+)正倒镜测法在墩顶测出一个高程控

制点,然后以高程控制点为基准用水准仪测量支座顶面高程。

2)箱梁安装控制测量:先利用墩帽顶部的加密控制点架设全站仪

与水准仪来控制箱梁的轴线与梁顶高程,箱梁安装后,可以在

箱梁顶布设加密控制点用来架设仪器控制箱梁安装的轴线与

顶部高程。

6.现浇箱梁测量放样

1)现浇箱梁模板拼装完成后要用全站仪(徕卡1201+)进行测量

放样,采用棱镜支架杆,测定出现浇箱梁的轴线位置和平面控

制位置及翼缘板位置,再测设现浇箱模板的顶面高程。两者相

互交替,直到平面位置和高程误差都要小于3mm。确认准确

无误后,经测量监理确认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

员。

2)根据设计要求做好现浇箱梁施工过程的预拱度控制,通过箱梁

浇筑施工前后的沉降观测,得出浇筑施工前后的变形量,以便

后期现浇箱梁预拱度的调整。

七、竣工测量

1.采用垂直于桥梁轴线每五米一条断面中间参插特征断面。按

实际地形变化设置测量点,测量时做好观测记录交内业工作

人员,内业工作人员根据测量资料按1:100或1:200的比

例尺绘制竣工断面图和平面图、桩号高程网络图(每三米注

记一个高程点),并与原始坐标比较,做为竣工资料整理存档。

2.桥梁下部结构竣工资料以放样时的检测数据为实际竣工体形

资料,由内业工作人员统计整理,绘制成竣工图表,做为竣

工验收资料。

3.桥梁墩台施工完成后在梁部架设以前要对全线桥梁墩台的

纵、横向中心线、支承垫石顶高程、跨度进行贯通测量,并

标出各墩台纵、横向中心线、支座中心线、梁端线及锚栓孔

十字线,完成后将测量结果交付架梁作业队。桥梁墩台允许

偏差和梁部允许偏差要符合《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要求。

桥梁墩台允许偏差

4.梁部架设完成后对全桥中线贯通测量并在梁面上标出桥梁工

作线位置。检查桥面平整度、相邻梁端的高差、桥梁长度和

梁缝宽度,完成后将测量结果交付架梁作业队。

梁部充许偏差

八、测量仪器的配置

根据xx五标的施工部署,为保证施工进度的需要,本管段已投入测量仪器如下:

测量仪器(一)

测量仪器(二)

测量仪器(三)

九、安全保障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的测量人员,必须首先参加项目部组织的安全教育

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未经培训或考试不合格者,不得上岗作业。

2.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工,不得从事工程测量工作。

3.测量作业人员服从领导和安全检查人员的指挥,坚守作业岗位,

未经许可不得从事非本工种作业。

4.作业中出现不安全险情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离危险区域,

并立即报告领导解决,不得冒险作业。

5.在施工现场进行导线测量、水准测量等作业时,要注意来往行人、

车辆,防止发生事故。

6.在交叉施工区域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帽,注意来往四周安全。

在高空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一、控制网的复测、检查和施工控制点的加密

一般中小桥在施工前,根据道路的导线点增设施工控制点组成施工控制网,构成简单的三角网或闭合导线,测设精度要达到工程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

重要、复杂的大桥、特大桥从设计到施工的时间一般较长,在正式施工开始时,应对全桥控制网进行全面复测、检查。为满足施工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施工控制点的加密。复测平面控制网应包括基线复测、角度复测、成果复算、对比。复测时应尽量保持原测网图形。复测精度一般依原测要求进行。

高程控制网的复测一般依原测等级进行。过河水准,两岸水准网或水准路线可作为一部分复测,平差后再联成一体。

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相差较大,应分析原因,及时报告业主和设计单位,要求确认。以便后续施工。

在复测时要检查控制点的稳定情况,作好记录。如有怀疑,在成果计算时不能作为起算点,以免成果失真。

二、桥梁下部结构的施工放样的检测

一般中小桥的施工放样检查较简单,在此不予讨论。

大桥、特大桥的施工放样检查一般按如下原则:

桥梁的高程施工放样检测较简单,由水准点上用水准仪直接检测就可。但一定要注意检查施工单位计算的设计高程,以免有计算的错误。

桥梁的下部施工放样一般有桩基础、承台(系梁)、立柱、墩帽等的放样组成,检查时技术要求不一,一般按照规范要求或图纸要求检查。下面简述如下:

1.桩基础:一般单排桩要求轴线偏位±5cm,群桩要求轴线偏位±10cm。检查时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加测距仪检查施工单位的桩中心的放样点,再用小钢尺量桩中心的偏位。

2.承台(系梁)的轴线偏位±15mm。检查时可先量取承台(系梁)的中心位置,再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加测距仪检查。得到的数据可作为误差值。

3.立柱、墩帽轴线偏位±10mm。检查时可先量取立柱、墩帽的中心位置,再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加测距仪检查。得到的数据可作为误差值。

4.在监理过程中一定要要求施工单位先自检,并申报自检资料,特别是桩位的施工单位的自检资料,桩位的检测资料一定严格审核。一般来说,桩位正确了,其他下部的施工放样的差错较少发生。

三、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放样的检测

桥梁的上部结构形式较多,较常见的有T梁、板梁、现浇普通箱梁、现浇预应力箱梁、悬浇预应力箱梁等,而且要求不一,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形式检查。

在本阶段的测量工作主要是高程的控制,如T梁、板梁、现浇普通箱梁、现浇预应力箱梁的顶面标高直接影响到桥面的厚度,桥面的厚度直接影响桥梁使用。悬浇预应力箱梁的高程控制更是要影响贯通的高差,及桥面的厚度。

四、桥梁的竣工测量

桥梁的竣工测量主要根据规范、图纸要求,对已完成的桥梁进行全面的检测,主要检测的测量项目有轴线、高程、宽度。

五、个人体会

1.设计图纸一定要复核,否则图纸如有差错将是灾难性的.

2.控制网的复测、检查一定要认真,如有较大的误差一定要寻找原因,消除隐患

3.轴线控制要求较高,施工放样及检查时一定要用觇牌放样,检查,才能达到精度要求。

4.控制网的点位精度一定要达到要求,否则,不同的控制点检查相同的放样点不能得出相同得结论。

5.资料整理一定要及时、准确,以便指导下步施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