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十二五专利事业发展规划

重庆市十二五专利事业发展规划
重庆市十二五专利事业发展规划

重庆市十二五专利事业

发展规划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重庆市“十二五”专利发展专项规划(草案)“十二五”期间是重庆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314”总体部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重庆市加快发展专利事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重庆市专利发展的理念、目标和方式都将出现重大变化,专利发展将进入全面参与经济建设的崭新阶段。为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的意见》,充分发挥专利在推动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的支撑作用,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专利发展回顾

(一)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大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不断完善专利法规政策,着力提高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努力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全市专利发展取得了“数量快速增长、质量显着提升”,“运用不断扩大、产出明显增加”,“法规框架建立、执法机制形成”,“管理体系加强、服务能力提高”的显着效果,创建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取得重要进展。

1、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快速增长,质量显着提升

“十一五”期间,全市专利申请量从2006年的6471件增长到2009年的13482件,年均增幅达%,在全国31个省市区的排位一直稳定在第16 位;专利授权总量从4590件增长到7501件,年均增幅达%;发明专利申请量从1204 件增长到3845件,年均增幅达%,在全国31个省市区的排位从第19位上升到第15位;发明专利授权量从246件增长到834件,年均增

幅达%,在全国31个省市区的排位从第22位上升到第15位。PCT国际专利申请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的快速增长,质量的大幅提升,为全市专利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企业专利运用不断扩大,产出明显增加

从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全市企业申请专利累计17282件,年均增长%;获得专利授权累计11289件,年均增长%。2009年,全市641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申请专利4325件,比上年增长%;获得授权专利3867件,比上年增长%;拥有有效专利10955件,比上年增长%;专利产品数量达到8925类,比上年增长%;实现专利产品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专利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比上年增长%。全市共有34家企业进入国家级试点、示范创建和示范企业行列;共有43家企业被评为市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通过试点示范,这些企业专利工作逐渐规范,基本做到了有机构、有人员、有投入、有制度、有数据库,会检索、会申请、会运用、会管理、会保护。力帆集团成为国家少数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海扶、建设、宗申建立了国家专利工作交流站。累计组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6000多人(次)。累计获得中国专利金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7项,其中发明5项、实用新型3项、外观设计1项。

3、专利政策法规框架初步建立,执法机制基本形成

2006年6月,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明确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技术标准和品牌战略实施纲要、健全知识产权导向和激励

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建设等强化知识产权工作的政策措施。2007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颁布了《重庆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实现了地方专利立法“零”的突破。2007年11月,市政府建立了重大经济活动专利特别审查机制,这是专利工作融入全市经济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2009年2月,市政府第30次常务会审议通过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的意见》,全市创模工作正式启动。2010年7月,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知识产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委、市教委、市科委、市外经贸委、市国资委、市中小企业局《关于发挥专利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建立了专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长效机制。“十一五”期间,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先后出台了专利资助、质押、许可、纠纷调解以及知识产权试点示范等多项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加强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政策措施。34个区县结合本地实际,也相继出台了若干激励专利创造和运用的政策。全市专利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制环境不断完善。

五年来,市知识产权局与西部十二省市区签署了《专利行政执法协作协议》,建立了跨地区专利行政执法新模式;联合相关部门,多次开展生产制造、重点市场、大型展会、广告传媒等领域的专利行政执法检查行动,加强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和督办,建立了重大案件快速应对机制;与40个区县(自治县)签署了《重庆市专利行政执法委托协议书》,区县(自治县)首次拥有了专利行政执法权。2006年8月,建立了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2008年5月,建立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开通了“12330”维权援助热线。重庆法院系统积极探索,建立了高级、中级、基

层法院三级联动,民事、刑事、行政纠纷案件审判三审合一的知识产权审判模式,走在中西部前列。2008年11月,渝中区法院成立了西部第一个知识产权审判庭。截至2009年,全市已经有2个中级法院和2个基层法院成立知识产权审判庭。2009年,沙坪坝区成立知识产权审判研究基地,是目前全国基层法院设立的唯一知识产权审判研究机构。知识产权案件处理的行政与司法协作机制基本建立。

4、专利管理体系不断加强,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市政府调整充实了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相互协调、合力推进”的知识产权工作推进机制,各部门间的协调联动能力明显加强。市知识产权局成立党组,并增加内设机构和工作人员,统筹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能力不断加强。经市编委审核,全市27个区县挂牌成立知识产权局,明确了知识产权管理的工作职责,区域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专利代理机构建设。到2009年,专利代理机构由“十五”末的8家发展到14家,其中本地代理机构10家(含国防专利代理机构1家),北京、成都等地来渝设立专利代理机构4家。专利代理人队伍不断壮大,专职专利代理人发展到55人,专利代理量大幅增长,代理率达到70%。重庆摩托车(汽车)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发挥国家知识产权局和重庆市联合共建的优势,面向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自2006年建成以来,接待公众咨询万人次,为1563家企事业单位提供国内外专利信息文摘1180万余条、专利说明书万件,为支柱产业重点企业提供专利预警、专利战略制定、专利

规避以及行业专利态势分析59项,承担国家和市级知识产权软科学课题21项。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重庆代办处连续3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优秀质量奖。专利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效的促进了全市专利工作的深入开展。

5、专利人才培养成效明显,专利工作队伍不断扩大

实施专利紧缺人才培训工程,邀请国内外专家为党政领导干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专利管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累计培训15000人次。市和区县党校、行政学院已将知识产权纳入课程安排。加强专利代理人培训,启动专利专业人员职称评定工作,42人获得初级、中级专利工程师资格。注重专利行政执法人员培养,累计培训158名专利行政执法人员。重庆理工大学建立了西部地区第一个设置本科专业的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并与长安、力帆等重点企业建立了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大学为政府机关和公检法系统培养输送了一批知识产权管理人才。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建立了国家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基地。部分中学开设了知识产权课程。

(二)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尽管重庆市专利工作取得了显着成绩,但是仍然存在总量偏少、质量不高,创造和运用能力不强,人才缺乏,管理体系不平衡,服务能力不足,意识比较薄弱等突出问题。

1、专利总量偏少,质量有待提高

一是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偏少。2009年全市专利申请总量为13482件,排在西部12省区市第3位,仅为北京的%,上海%,天津%,四川

的 %。专利授权总量为7501件,排在西部12省区市第2位,仅为北京的%,上海%,四川的%。二是专利申请和授权结构不合理。2009年,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仅占全市专利申请总量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仅占全市专利授权总量的%,高质量的发明专利不多。2009年全市职务发明申请专利占全市专利申请总量的64%,职务发明授权量占全市专利授权总量的68%,相当数量的非职务发明由于技术成熟度不够,不能顺利转化。

2、企业专利创造和运用能力还不强

一是企业专利活动不活跃。据统计,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仅%的企业有专利申请,%的企业有专利授权,%的企业拥有有效专利,%的企业拥有专利产品。二是企业专利投入明显不足。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投入仅占其R&D投入的17%左右,仅占其销售收入的%。三是小型企业专利工作滞后。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小型工业企业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有效专利量、专利投入均只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比例在10%-20%,其专利产品产值和销售收入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和%。四是地区专利活动不平衡。全市企业专利活动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5个边远县的企业几乎没有专利活动和专利投入,也没有专利产出。

3、专利人才严重缺乏

目前,全市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总量不足1500人,难以满足现实需求,且知识产权人才长效培养机制尚未健全,人才结构和人才布局不尽合理。突出表现为区县、园区基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人才严重不足;企事业单位专利管理和技术人才少;熟悉专利法律、专业技术、掌握外语的复合型法

律人才,处理涉外纠纷方面事务的人才匮乏。人才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突出是制约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因素。

4、专利管理体系不平衡

一是区县之间专利行政管理体系发展不平衡。目前,全市还有13个区县没有成立知识产权局,从事专利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缺乏,工作条件有待完善。二是园区专利管理体系缺乏。全市重点科技、工业园区未设立专利管理机构,专利管理和服务能力不足。三是企事业单位专利管理体系建设滞后。95%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没有设立专利管理机构,无专职专利管理人员。部分企事业单位对专利工作重视不够,内部专利管理机制欠缺,专利归属权模糊,导致技术创新活力不够,严重阻碍了企事业单位的发展。

5、专利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重庆市专利服务机构发展起步较晚,行业管理体系不够规范,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和执业素养参差不齐,服务手段也较为落后,普遍存在着规模小、人员少、投资小、资源少、没有品牌的状况,向企业提供专利战略咨询、专利分析、维权保护等深度服务的能力不足。

6、专利意识有待增强

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对运用专利制度发展地方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部门、行业专利工作极其薄弱;一些边远地区的专利管理工作尚未起步;一些企事业单位对专利制度重视不够,理解不深,缺乏前瞻性、系统性的战略布局和营运策略;全社会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创造成果的意识还有待提高。

(三)面临的形势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和地区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凸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价值。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巨头加大对知识产权的垄断,以知识产权为主要手段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未来五年,知识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专利创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引和推动作用将日益突出。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速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时期。专利制度是国际通行的激励发明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依靠专利制度,激励自主创新,扩大专利运用,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环境约束,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重庆深入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重要时期。随着重庆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重要地位的确立,重庆改革发展将迎来新机遇,这对重庆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未来五年,重庆专利发展将进入全面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必将在推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十二五”专利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的意见》,全面对接重

庆市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以增强全社会专利意识为前提,以健全专利法规政策体系为基础,以提高企业专利创造、运用、管理、保护能力为中心,以完善专利管理和服务体系为保障,着力发挥专利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提升企事业单位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整合全社会资源,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知识产权工作新格局。

——坚持服务中心,引领发展原则。专利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牢固树立抓专利就是抓经济、抓发展的思想,把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作为专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专利在促转变、调结构、惠民生中的支撑作用。

——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原则。紧紧抓住企业这个专利工作的主体,突出有效运用这个专利工作的重点环节,以专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区别对待专利工作的不同主体,根据具体对象的个体化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推动不同主体专利工作协调发展。

——坚持依法保护,兼顾公平原则。建立健全专利保护机制,加强专利纠纷事前预防、事中调解、事后监督保护体系建设,依法保护权利主体

合法权益。建立正确维护专利权人利益与兼顾社会公众利益的关系,既要保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又要维护社会公众利益,防止滥用专利权。

(三)发展目标

2012年目标:专利发展全面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专利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显着增强,初步建成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

——专利数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到2012年,年专利申请量达到万件以上,年专利授权量达到万件以上,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600件以上,申请专利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比例超过50%,拥有行业专利优势的企业达到50家以上。

——专利运用能力显着增强。企业专利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专利投入大幅度增长,运用专利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提升,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的专利产品,专利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8%。

——专利保护体系基本建立。到2012年,建成知识产权仲裁院、司法鉴定中心,举报投诉及维权援助体系不断完善,全市专利行政执法案件年结案率达95%以上,司法案件年结案率达100%,假冒、侵犯专利行为显着减少,维权成本明显下降。

——专利管理与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到2012年,基本建成专利管理法规政策体系;100%的区县设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100%的市级以上园区建立专利管理或服务机构;专利信息检索、咨询、代理、维权服务、人才培训等服务机构大幅度增加,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2015年目标: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进入西部领先、全国先进行列,专利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十分明显,创建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成果不断巩固,建成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

——专利创造水平西部领先,跻身全国前列。到2015年,年专利申请量达到5万件以上,年专利授权量达到万件以上,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3000件以上,亿元GDP和百万人有效专利拥有量达到西部领先,申请专利的大、中型企业比例超过80%,拥有行业专利优势的企业达到100家以上。

——专利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十分明显。到2015年,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GDP专利密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4%以上。两江新区建成国内最具创新活力、最具规模的专利示范区之一。建成一批区县特色专利产业化基地。

——专利保护水平全国领先、西部一流。到2015年,建立起全市统一协调、规范管理、高效运转的行政与司法相结合的专利执法体系和专利纠纷仲裁、司法鉴定、举报投诉、维权援助体系,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具备较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诉讼应对能力,安商助商的良好环境基本形成。

——建成与直辖市地位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到2015年,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法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市级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建立权责一致、职责明确的市级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区县和园区知识产权管理及服务能力显着增强,有效服务于区域和产业集群经济发展。

——专利服务水平西部领先。到2015年,建成国内最具规模的专利展示交易平台之一,专利信息检索、咨询、代理、维权服务、人才培训等服务机构的数量、规模及服务水平达到西部领先水平。

三、“十二五”专利发展主要任务

(一)提高专利创造水平,推动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科技创新中心

提高专利创造主体的创新能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加强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专利工作的指导和服务,提高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引导重点研发基地,企业研发中心落户重庆;提升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专利的获取能力、在自主研发和承担、实施国家、市级重大科研项目项研发课题中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引导企业采取合理的知识产权策略,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专利壁垒和障碍,指导企业开发外围专利技术来获得交叉许可的权利。

强化科技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专利导向。将专利工作融入相关部门的工作计划、融入有关政策、融入部门工作环节。在政府资助项目的申请、立项、执行、验收以及监督管理中强化专利导向,把专利作为独立指标列入项目评审指标体系。各类计划根据各自特点确定知识产权目标,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明确职责和任务。

加大核心专利技术研发力度。重视主导产业技术升级、新兴产业培育、产业转移承接过程中专利技术研发,加强专利布局分析,跟踪专利技术发展状况,监测关键技术发展趋势,优化研发资源配置,加强专利制约产业发展共性问题研究,突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专利瓶颈,以专利占领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和技术标准研制高点。

(二)提升专利运用能力,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提高专利经营水平。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专利制度运用的有机结合,支持企业开发、购买专利或获取专利许可权,在核心技术、专利产品上形成竞争优势。支持中小企业参与重点产业链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的专利研发,发展产业链中的特色产品和专有技术,增强应对外来专利威胁的能力,实现自主发展。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专利产品,联合实施产业化。完善专利转化的政策环境,转化一批关系产业优化升级的专利技术。

拓宽专利融资渠道。推动专利投融资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专利中介机构的服务优势和金融机构的资本优势,加强专利资产评估指导,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引导和支持金融和风险投资加大对高质量专利实施和产业化的投资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依法开展专利质押贷款业务,创新质押融资方式,完善专利质押物流转市场体系。支持和引导各类信用担保机构为专利交易提供担保服务,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探索建立担保机构、保险公司、银行等融资服务机构和资产评估机构共同分担的质押融资风险多方分担机制和权利体系。

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围绕重点产业,积极争取国家重大专项,构建优势产业链群的关键、共性技术专利池,缩短产业化周期,提高专利技术的转化实施率。培育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成果转化基地,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品牌,形成专利密集的产业集群;鼓励企业“走出去”,利用专利技术、自主品牌开展对外投资和国际化经营,推动产业链延长,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

(三)加强专利保护力度,建设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

创新专利保护机制。建立和完善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专利行政执法协作机制,深化跨区域专利行政执法协作机制,形成执法合力,提高案件受理立案、调查取证、案件移交、处理决定的效率,提高打击效能。强化专利管理部门与工商、质监、公安、检察、法院、海关等部门间的定期沟通协调,加强在信息沟通、案件移送、调查取证等专利执法环节的协作力度。建立健全重大案件会商、通报制度。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案件移送、信息通报和业务咨询的程序,建立联合办案机制。建立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公开制度和知识产权重大案件上报制度,健全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沟通机制、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提高专利执法能力。建立健全专利纠纷重大案件听证、专家咨询、技术鉴定制度。健全全市行政执法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建立外资企业专利保护绿色通道,完善维权保护措施。探索在区域性中心城市建立专利纠纷调解庭。加强专利司法保护力度,发挥“三级联动、三审合一、三位一体”的审判模式优势,维护正常市场经济次序。

化解产业专利纠纷。建立重大知识产权案件会商制度,增强专利案件的前期化解和后期执行力度。加强与外资机构合作,化解产业发展面临或潜在的危机。积极应对对我市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专利纠纷案件,通过行政、市场、司法等多种手段帮助企业化解危机,维护企业利益。

(四)建立健全专利工作体系,形成知识产权大管理格局

完善专利管理体系。增强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职能,发挥其在推进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的牵头和统筹协调作用。在区县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确保经费、人员、编制三落实。建立园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或设立服务窗口。加强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鼓励建立层级较高、具有统筹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能力的专门机构。

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创新专利公共服务机制,提高摩托车(汽车)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重庆代办处、维权援助中心工作能力,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知识产权仲裁院、司法鉴定中心,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国家局、京津沪和其他先进地区的知识产权信息、专家库、软课题研究成果等公共资源,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知识产权对外信息沟通交流机制,提升我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完善专利资助办法,鼓励企事业单位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

搭建专利社会服务体系。加大对专利代理、评估、技术许可等中介服务机构行业规范的指导,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诚信管理制度;鼓励培育、引进各类知识产权中介机构;支持中介服务机构采取并购、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引导中介机构与企业建立联盟,扶持有实力的中介服务机构向规模化、国际化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行业协会加强行业专利情况分析,面向企事业单位开展专利保护维权服务。

(五)加强专利人才培养,打造西部地区知识产权人才高地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牵头,市经济、科技、教育、司法等部门密切配合的专利培训工作体系,实现培训资源共享,完

善培训信息报送制度;在企事业单位建设或认定一批专利培训实习基地,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托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建立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培养高级研究人才。

实行培养模式多元化。坚持学历教育与在职教育和专门培训相结合,重点培养从事专利代理、评估、交易、咨询、诉讼和专利检索等实务工作的专业人才。加强对区县知识产权管理干部的培训,将专利列入企事业单位领导、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内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专利意识和管理水平。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和国外机构的支持,输送管理人员到发达国家进修,培养高端人才。开展专利专门人才职称考试,培养专利高级工程师。

营造有利于专利人才培养的政策环境。支持高校开设知识产权课程,设立知识产权学科专业,扩大知识产权专门人才培养规模。放宽专利人才引进条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在国外知识产权机构、跨国公司及中介事务所中的专门人才。将专利有关要求纳入特殊人才职称评定的条件,作为破格评定的重要依据。

(六)提升专利意识,营造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牢固树立专利工作是经济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对知识产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专利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专利工作融入到产业部门的计划、政策和工作环节;在重大经济、科技投资,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企业改制、并购,国际贸易等活动中建立专利审议机制。

增强专利工作的社会影响。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工作制度化建设,以426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和专利活动周宣传为重点,突出典型案例、政策措施、重点活动的宣传报道,以重点报道和日常新闻报道相结合,创新宣传形式,提高宣传效果。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制度,每年向境内外媒体发布我市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公布年度十大典型案件。推动区县(自治县)开展专利活动宣传,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尊重“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四、“十二五”专利发展重点计划

(一)专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计划

重点产业集群专利引领。围绕全市重点产业,从实验研究、成果中试、产业技术开发、创新服务等层面推进专利创造基础能力建设,构建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转移中心、企业孵化器、产业集群为关键环节的专利创造、运用链条,加快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专利创造体系,提高产业专利信息运用水平,提升专利创造能力,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专利瓶颈,建立国家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转化一批专利成果。围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重庆优势,重点推动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LED、风电装备、节能环保、建设节能、生物工程等领域专利布局,规避专利风险,促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发挥专利作用,推动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天然气石油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达国家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承接步伐,引导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构建专利联盟,扩大市场份额。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1)

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十二五”发展回顾 回顾公司“十二五”发展,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以精益生产管理深入扎根为目标,以车间班组建设为抓手,在保证产值产能的同时,完成了推进组织机构建设、加强行业标准顶层设计和规划、实施精益生产管理并努力拓展其外延等工作。 一、推进组织机构建设 “十二五”期间,公司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共设立生产运营部、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物资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设备工程部、行政事务部、财务部、安全保卫科,均由公司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直接领导,在整体工作运行上,达成了高效准确的管理目标。固体制剂一车间、固体制剂二车间、动力维护车间作为公司产能保证,由车间主任直接负责,车间主任配备工艺技术员、质量管理员、劳资核算员、设备管理员四大职能管理人员,该管理体系独立支持车间生产运作。 在后勤管理方面,公司依靠管理协调体系、后勤保障体系两大主体带动生产、保证发展。从生产的各个环节保证质量、控制成本。在生产中,严格要求过程控制,全面落实“三检制度”,确保流入市场产品的合格性。 二、加强行业标准顶层设计和规划 “十二五”期间,公司积极参与山西省内制药行业标准设计,努力投身我省生物制药科技项目工作。

通过小试工艺研究、中试、大生产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稳定性研究等,太原制药公司独立起草了“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产品质量标准,其中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公司自主研发技术,已申报专利。 三、实施精益生产管理 在全面推行精益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公司组建“精益生产管理小组”,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的特点,全面审视公司的组织运作,解决组织架构与组织运作的冲突。在整体运作方面,公司以管理流程为中心组建管理架构,对公司的部门进行重组,不断改善管理流程。 在不断打造精益样板的同时,目标管理体系逐渐建立并完善起来。通过目标管理工具的运用,管理逐渐以数字和事实为基础。通过系统的培训,公司全员将自身工作和公司目标对标,达成了工作系统化、理论化的目标。 6S的深入落实,保证了工作环境的整洁,同时也在挖掘“精益生产管理”精髓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作为集团“精益生产管理”的试点,太原制药公司在车间管理方面率先施行班前会、工作教导等多种管理形式,以“三件事情两张表”作为管理工作的抓手,提高了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与车间员工的工作技能。 第二部分“十三五”面临形势 伴随制药行业政策的发布、执行,不能严格按照GMP规定生产的制药企业会面临倒闭风险。在政府不断提高制药企业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制药行业成熟度已经很高。面对更加规范化、严格化的政府管理现状,药品生产企业更加需要严格把关、保证质量,提高自身的管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完整版

全国化工科学技术大会资料之二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 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二O—O年十月

目录 一、行业概况 (1) 二、行业科技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1) 三、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分析 (14) 四、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及重点任务 (16) (一)指导导方针 (16) (二)总体目标 (17) (三)重点任务 (18) 五、技术重点方向 (22) 六、政策措施 (39)

前言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 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快速发展,目前全行业总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油和化工 大国。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 别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行业长期积累的矛盾日益凸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使我国率先实现 经济回升向好,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证明,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 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 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做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至45%。这些都对行业的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 “十二五”期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攻坚阶段,是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从“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 转变”的关键时期。制定并组织实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 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调整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增强行业竞争力,推动行业稳定较快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纲要》在总结“十一五”我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分 析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行业发展面临的科技需求基础上,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总体要求,充分吸纳《我

某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某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xx集团调整战略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加大资本投入、持速快速发展的五年。是不断增加积累、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打造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时期也是企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灵活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使企业在全球经营风暴中傲立市场。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为长远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五年努力奋斗,企业形成了以建材、地产和建筑为支柱的循环产业发展集群。2014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超1亿元的经济发展目标。以硅酸钙板和水泥、商品混凝土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已成为XX市最大的产业。房地产已成为XX市十强开发企业。信德建设成为XX市为数不多的具有二级资质的企业。集团在XX市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社会的奉献名闻遐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

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明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弘洋集团现有建材、地产和建筑企业大都是关联企业,均有资源相互利用、相互补充、再生利用的循环功能和特性。为此,加快“十三五”时期集团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为了明确“十三五“时期集团发展方向,做到干有目标,赶有方向,经自下而上反复酝酿,征求意见,特编制宜昌弘洋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弘洋集团建设成为XX市乃至湖北省产业规模一流,管理水平一流、企业效益一流、社会贡献一流、员工待遇一流的民营企业集团。 二、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一)总体思路 根据集团已经形成的主导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未来五年总

(售后服务)德州市服务业

(售后服务)德州市服务业

德州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进壹步促进我市服务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根据《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壹、“十壹五”服务业发展回顾 “十壹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结构逐步优化、质量不断提高的良好态势。(壹)规模实力明显提高。壹是从发展规模见,截止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548亿元,是“十五”末的2.2倍,占GDP的比重为33%,高于“十五”末3.5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4.1%,高于“十五”末8个百分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45.6亿元,是“十五”末的2倍。2010年,服务业提供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41.3%,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6.7%;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42万人,比“十五”末净增32.6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5%。二是从发展速度见,截止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5%,分别比“十五”末高1.4和2.6个百分点,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三是从发展亮点见,截止2010年,全市初步形成了以传统服务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迅速兴起的新格局,形成了壹批优势产业和亮点。“十壹五”期间,德州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太阳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京剧城”、“中国粮油食品城”等,特别是2010年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于我市成功举办,极大地提升了德州于国内外的知名度。商贸流通综合效益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德百集团进入全国百强,德百集团、黑马集团、龙马金建集团被列入全省流通30强企业,庆云商品城跻身全省8大重大现代批发市场,培育了具有直接通关资格的物流企业资通国际物流公司。 (二)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十壹五”期间,随着对外开放和民营经济俩大“天字号”工程的深入实施,大上工业的强势突破,“三农”形势的日益好转,城市规模的加速膨胀,我市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全市经济总量突破1600亿元,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之上,德州城市综合实力跨入全国百强,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基础越来越强。随着生产生活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国土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和加强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促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遵守“三区三线”,落实和加强对土地空间利用的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提出空间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原则以及促进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思路和措施。 (2)发展优质现代经济 “十四五”将围绕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指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科研成果,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配置效率,促进资本绿色发展体系的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规范的秩序,将使高污染,高能耗,

生产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对外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度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综合开放体系。 (3)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十二五”规划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农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持,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制,以提高农业水平。农业的综合效率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在反贫困新形势下,应充分发挥内生性作用。群众力量,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农民有增收意识,幸福与安全更加充实,更安全,更可持续。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重点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重点是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重点地区,中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制定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模板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xx集团调整战略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加大资本投入、持速快速发展的五年。是不断增加积累、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打造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时期也是企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灵活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使企业在全球经营风暴中傲立市场。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为长远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五年努力奋斗,企业形成了以建材、地产和建筑为支柱的循环产业发展集群。2014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超1亿元的经济发展目标。以硅酸钙板和水泥、商品混凝土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已成为XX市最大的产业。房地产已成为XX市十强开发企业。信德建设成为XX市为数不多的具有二级资质的企业。集团在XX市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社会的奉献名闻遐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明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弘洋集团现有建材、地产和建筑企业大都是关联企业,均有资源相互利用、相互补充、再生利用的循环功能和特性。为此,加快“十三五”时期集团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为了明确“十三五“时期集团发展方向,做到干有目标,赶有方向,经自下而上反复酝酿,征求意见,特编制宜昌弘洋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弘洋集团建设成为XX市乃至湖北省产业规模一流,管理水平一流、企业效益一流、社会贡献一流、员工待遇一流的民营企业集团。 二、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一)总体思路 根据集团已经形成的主导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未来五年总体思路是:加快发展做强建材业;超常发展做精地产业;持续发展做大建筑业,统筹发展做好辅助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形成资源循环、全面提升弘洋综合实力。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军工企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要点

军工企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要点 军工行业主要是由航空航天工业,船舶制造业,核工业,电子工业和兵器工业等子行业构成。从我国军工产业发展情况来看,1999-2014年,我国军费支出持续较快增长,2014年中国军费预算占GDP的比重预计为1.32%,说明了中国军工具有蓬勃发展的前景。 “十三五”期间,军工行业将面临重要的发展时期,军工企业要善于把握机遇,科学制定切合发展实际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仁达方略为多家军工企业提供了深度的咨询,对军工行业的发展热点和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理解,认为军工企业制定十三五规划,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 首先,全面回顾“十二五”的发展情况,总结发展经验。 企业应回顾“十二五”期间在市场开发、业务发展、投资布局、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梳理集团积累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以确定“十三五”规划方向。在这一阶段的总结回顾过程中,企业可以从自身角度审视自己的优势资源及不足之处,从而为制定下一阶段规划奠定基础。 其次,深入分析行业发展环境。 企业应分析宏观环境中政策因素,思索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评估行业的市场情况、竞争情况。既考虑行业热点,也深入探索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力求全面客观了解行业整体发展环境。 政策因素。07年以来国家推出政策推动军工企业改革,借助资本

市场的力量为国内军工产业做出巨大贡献,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活力。2015年1月23号,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会议强调了安全性在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重要性,为军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长期的支撑。 行业热点。比如,在国企改革和产业升级大背景下,军民深度融合代表着未来军工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军工科研院所的改制尤其受到关注。科研院所是各大军工集团最优质的资产,其高精尖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如果这些科研院所改制注入上市公司,将是提升军工上市公司盈利的重大举措。除此之外,资产证券化也是军工行业的发展热点之一。 存在问题。虽然我国军工产业发展迅速,却一直存在结构性问题,其中一点就是国有资本在行业占比过大,国有企业在军工产业的地位不可撼动,这样的产业结构极大地削弱了行业竞争性,对行业的创新力和发展潜力都产生了较大制约。 第三,确定企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 企业应借鉴“十二五”的经验与教训,本着科学合理、符合实际、适应快速发展需求的原则确定企业的发展思路与目标。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军工企业只有推进国企改革,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现代企业制度,有效执行军民融合,提升资产证券化,才能立于基业长青之地。 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未来的发展思路,如: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对军工工业改革进行整体的规划,积极推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报告

公司 “十三五”发展规划 二○一六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基础 (2) 一、经济指标稳增长 (2) 二、战略布局促发展 (2)

三、自主创新上台阶 (3) 四、市场开拓创新高 (4) 五、管理水平显成效 (4) 六、存在的不足 (5) 第二章发展环境分析 (9) 一、市场环境分析 (9) 二、同行业对标分析 (10)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1) 第三章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 (14) 一、指导思想 (14) 二、发展思路 (14) 三、发展目标 (14) 第四章保障措施 (17) 一、抢占市场 (16) 二、增加产能 (17) 三、储备人才 (17) 四、科技创新 (18) 五、狠抓成本 (18) 六、确保安全质量 (19) 七、文化建设 (19) 八、加强党建 (20) 结束语 (21)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前言 “十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是公司实现管理提升、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重点发展时期,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对企业统筹规划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意义重大。本规划深入贯彻落实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集团公司“十三五”战略规划的精神和要求,明确了企业“十三五”时期方向性、整体性、全局性的战略定位、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保障措施等内容,是“十三五”时期公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是企业快速转型壮大并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时期。公司紧紧围绕股份公司总发展战略、“十二五”发展规划及集团公司制定的“三步走”战略部署,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业务结构调整,细化管理责任机制,加快科技创新前进步伐,坚持三个市场齐头并进,实现产业链无缝对接,公司社会影响力、竞争力得以大幅提升。 一、经济指标稳增长 2015年各项任务目标的胜利完成,为实现企业“十二五”发展目标画上圆满句号。五年来,累计新签合同额15.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2.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42.3%、30.67%。企业总资产、净货币资金存量分别由期初的 4.11亿元和9255.2万元增长到6.4亿元、1.1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9.27%、3.86%。十二五末和期初相比,各项经济指标实现大幅增长,一年一个小台阶,五年实现大跨越。 二、战略布局促发展 “十二五”期间,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集团公司制定的“三步走”战略部署,以及《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战略纲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求好、求快、求实”的总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做强做大为重点,以求真务实为抓手,着力处理开拓经营与防范风险、做强优势与补好短板、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的关系,

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vdΓ?ǔeê q

? ? q 8 ] ? @ q q) S??; Ф Ф9? ?e @ pJ?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规划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管理,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土地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按照“三区三线”要求,实施和加强土地空间利用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并提出了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和原则以及思路和措施。 (2)发展高质量的现代经济 “十四五”规划将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的产业体系。科研成果,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配置效率,推进首都绿色发展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监管有序。高污染、高能耗、生产

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将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入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全面开放体系。 (3)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 “十二五”规划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撑,继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反贫困的内生作用。加强群众,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是一个更实质、更安全和更可行的延续。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是建立以东、中、西、东北、重点地区和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为重点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分析产业转移的空间结构和经济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重大挑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各项任务。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人力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公司未来发展规划(2016-2025)

目录 一、公司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总体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管理架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回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十二五”取得的成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十二五”存在的不足.....................................................................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环境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世界经济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中国经济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地缘经济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 行业经济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竞争力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公司内部要素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公司外部要素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SWOT矩阵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 SWOT矩阵分析推导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企业愿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指导思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目标定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发展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支撑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组织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经营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市场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投资安排 ..................................................................................................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一、财务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科技部关于印发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印发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技部门户网站 2012年09月06日 国科发高【2012】89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推动新型显示技术和产业发展,我部组织编制了《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科技部 2012年8月21日1 附件: 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显示产业是年产值超过千亿美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信息时代

的先导性支柱产业,产业带动力和辐射力强。为实现新型显示产业的加速创新发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精神,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一)全球新型显示技术发展迅速。 显示技术处于多种技术路线并存、产业发展迅速的黄金阶段。目 前主要的显示技术有阴极射线管显示、液晶显示、等离子体显示、有机发光显示、激光显示、三维立体(3D)显示、电子纸显示、场发射显示、发光二极管显示、硅基液晶投影显示、数字光处理显示等。其中,阴极射线管显示已基本退出显示技术历史舞台,液晶显示技术和等离子体显示已经成为显示主流技术,激光显示、3D 显示、有机发光 显示、电子纸显示、场发射显示将是未来主流显示技术。我国激光显示是最有可能领先国际水平的显示技术,3D 显示是最有生命力且终将 成为显示技术共性平台的下一代显示技术,有机发光显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显示技术,电子纸显示和场发射显示是值得关注的下一代显示技术。 2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新型显示产业快速发展,总产值超过 1000 亿美元,其中90%以上为液晶显示产业创造。在全球液晶显示产

德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分析

关于德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SWOT分析 现代物流业是以现代运输业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制造业和商业为基础,集系统化、信息化、仓储现代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已由过去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行业。现行各个产业本身、产业与产业之间,产品与国内外市场的联系,都要以物流为支撑和纽带。它的发展对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振兴第三产业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市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全国各省“转方式,调结构”的政策调整的大环境下,研究怎样发展德州市现代物流业,对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优化我市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德州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strength) 1、交通区位优势。德州北依京津,南靠济南,西接山西煤炭基地,东连胜利油田,是华东、华北两大经济区的连接带,处于环渤海经济圈、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区交汇处。德州是全国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京沪、德石、济邯和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德烟铁路在此交汇,京福、济聊、青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纵横交织的国省公路干线路网全面形成。2009年末实有公路通车里程2569公里,2009年完成货运量9433万吨;市区拥有铁路专运线22条,2009年完成货运量302万吨,距离济南遥墙空港只有一小时,德州具有建立公、铁、空立体式联运综合交通物流体系的基础条件。 2、物流业发展基础优势。全市现有各类物流企业1900余家,拥有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货运场站及配送中心132个,中心城区沿京沪铁路及专用线有各类货场占地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其中储煤场7处,储木场8处,各类仓库100多个。木材、煤炭、粮食、钢材、建材是我市传统大宗集散、流通、配送物资,在鲁西北、冀东南具有主导地位。2009年全市实现社会物流总额1180亿元。2010年1-9月,全市实现社会物流总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