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

动物界已知种约有150万种,隶属30多个动物门。如何识别与鉴定它们,不同的门类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技术,因此不可能在这里分门别类地一一介绍。现仅介绍常见动物识别与鉴定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术。掌握这些基本方法以后,当工作需要遇到不同类群时,也能尽快地熟悉它们并进行识别与鉴定工作了。为识别和鉴定某一类群时,首先必须熟悉有关该类群的基本知识,了解该类群分类中常用的一些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理解一些常用术语的含义,并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下面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如何检索到各个目。

一、昆虫纲的基本知识

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主要纲,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具一对触角;胸部具三对附肢(足),大多数种类还具两对翅。

二、昆虫纲分类常用的主要特征

昆虫纲是动物界第一大纲,含已知种约一百万。一般根据翅的有无、多少、质地和类型;变态的类型;口器、触角及胸足等的形式,将昆虫分为二个亚纲三十多个目。

(一)昆虫的变态

从卵中刚孵化出的昆虫幼体,形态一般与成体不完全相同,有时相差甚远。在达到性成熟之前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昆虫不仅逐渐增大躯体,还经过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行为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才能发育为成虫。这种变化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变态是昆虫胚后发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常见的变态类型有:1.不完全变态虫体自卵孵化后,经过幼虫期便可发育为成虫。不完全变态又可分为渐变态与半变态两种类型:

(1)渐变态(paurometabola)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比较相似,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一样,只是大小不同、性器官未成熟及翅还停留在翅芽阶段,这一阶段通常称为若虫(nymph)。这样的变态称为渐变态(图5-2A),如蝗虫。

(2)半变态(hemimetabola)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有较大的区别,除翅芽外,还具一些临时性器官(如下唇特化而成的捕食器官“面罩”、直肠鳃或气管鳃),生活环境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这种幼虫称为稚虫(naiad)。这种变态称为半变态,蜉蝣、蜻蜒的变态属此(图5-3)。

2.完全变态(holometabola)虫体自卵孵出后,经幼虫、蛹发育为成虫(图5-2B)。幼虫与成虫不仅形态完全不同,没有外生的翅芽,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也多不一致,而且中间一定要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蛹期,体内进行剧烈的改造,最后才羽化为成虫。完全变态的幼虫有多种名称,蝶蛾类的幼虫多叫毛虫,金龟子的幼虫称蛴螬,蝇的幼虫称蛆等。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有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

(二)昆虫的翅(图5-4)

低等的昆虫(无翅亚纲)均无翅,而大多数昆虫(有翅亚纲)的成虫,在中胸和后胸的背面生有两对翅。有翅亚纲中,寄生种类(如虱、蚤等)往往翅退化,为次生性无翅;少数种类也有无翅型(如某些蚜虫和半翅目的水黾等)。随着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不同,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膜翅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清晰可见,如蜜蜂的前后翅,蝗虫的后翅等。

2.革翅革质,稍厚而有弹性,半透明,翅脉仍可见,如直翅目昆虫(蝗虫、蟋蟀)的前翅。因不飞翔时直翅目昆虫的前翅(革翅)覆盖在后翅及身体腹部的背面,又称复翅。

3.鞘翅角质,厚而硬化,不透明,翅脉不可见,如鞘翅目甲虫的前翅。

4.半鞘翅基部厚而硬,角质;端部薄而透明,膜质,具翅脉,如蝽类的前翅。

5.鳞翅膜质,表面密被由毛特化而来的鳞片,如蝶蛾类的翅。

6.毛翅膜质,表面密布刚毛,如襀翅目昆虫(石蝇)的翅。

7.缨翅膜质,狭长,边缘着生缨状刚毛,如蓟马的翅。

8.平衡棒双翅目昆虫(蚊、蝇等)的后翅退化而成,呈一对棍棒状。

9.拟平衡棒捻翅目雄虫的前翅特化呈细长扭曲的棍棒状。

(三)昆虫的触角(图5-5)

昆虫头部着生有一对触角。不同的昆虫,或同种昆虫不同性别的个体,触角的形态也不同。但基本结构仍然是由柄节、梗节及鞭节三节组成。只是鞭节往往又由若干亚节组成,且形态上有较大的变化。各种触角的命名,往往也以鞭节的形状而定。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触角类型

1.刚毛状触角鞭节纤细似一根刚毛,如蜻蜒、豆娘、蝉等的触角。

2.丝状触角鞭节各节细长,无特殊变化,如蝗虫。在一些种类中,细长如丝,如螽蟖,蟋蟀等的触角。

3.念珠状触角鞭节各节呈圆球状,如白蚁等的触角。

4.锯齿状触角鞭节各节的端部有一短角突出,因而整个形态似锯条,如叩头虫、芫菁等。

5.栉齿状触角鞭节各节的端部向一侧有一长突起,因而呈栉(梳)状,如一些甲虫、蛾类的雌虫。

6.羽状(双栉状)触角鞭节各节端部两角均有细长突起,因而整个形状似羽毛,如雄家蚕蛾的触角。

7.膝状触角鞭节与梗节之间弯曲呈一角度。如蚂蚁、蜜蜂的触角。

8.具芒触角鞭节仅一节,肥大,其上着生有一根芒状刚毛,如蝇类的触角。

9.环毛状触角鞭节各节近基部着生一圈刚毛,如雄蚊,摇蚊的触角。

10.球杆状触角鞭节末端数节逐渐稍稍膨大,似棒球杆,如蝶类的触角。

11.锤状(头状)触角鞭节末端数节突然强烈膨大,如露尾虫、郭公虫等。

12.鳃状触角鞭节各节具一片状突起,各片重叠在一起时似鳃片,如金龟子的触角。

(四)昆虫的口器

由于生活方式(特别是食性)的不同,昆虫口器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咀嚼式口器(图5-6)最原始的口器形式,适用于取食固体食物,如蝗虫的口器。由五个部分组成:

(1)上唇一片,位于口器前方,可防止食物自前方外漏。

(2)上颚(大颚)一对,位于上唇之后方,坚硬,具切齿和臼齿,适于切割、咀嚼食物。

(3)下颚(小颚)一对,位于上颚之后,主要功能是抱握食物。

(4)下唇一片,位于口器最后方,以防止食物向后漏出。

(5)舌一个,为上下颚之间口腔底壁的狭长突起,司味觉及搅拌食物之功能。

2.刺吸式口器(图5-7)口器的各部延成针状,相互抱握成一针管,用以吸食液汁,如蚊、蝉等的口器。

3.嚼吸式口器(图5-8)上颚为咀嚼花粉的颚齿状,其余下颚、舌及下唇都延长并合拢而成一适于吮吸的食物管,如蜜蜂的口器。

4.虹吸式口器(图5-9)口器的大部分结构退化,仅下颚外颚节延长并左右合抱而成管状,且可在用时伸出,不用时盘卷成发条状。如蝶蛾类的口器。

5.舐吸式口器(图5-10)上下颚退化,而由头壳一部分及下唇等延长成基喙及喙,后者的前壁具槽,槽内可藏上唇及舌,两者闭合为食物管,喙的末端有唇瓣,

其上具许多伪气管,能吸取液体食物,或从舌中唾液管流出唾液,溶解固体食——糖等,然后再吸食,如蝇类的口器多属于此。

除上述几种形式外,还有刮吸式(牛虻)、锉吸式(蓟马)等的口器形式。

根据口器在头部的着生位置,昆虫的头型可分为前口式、下口式和后口式。前口式头型指口器着生在头的前端,下口式在腹面正下方,后口式在腹面的后侧。

(五)昆虫的足(图5-11)

昆虫的前胸、中胸和后胸各具足一对。胸足由六节,即基、转、股、胫、跗及前跗节组成。由于执行不同的功能,足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1.步行足各节均细长,无特殊变化,适于步行或疾走,如蟑螂、步行甲的足。

2.跳跃足股节长而粗壮,内有发达的肌肉,胫节亦长而多刺,适于跳跃,如蝗虫,蟋蟀等的后足。

3.捕捉足如螳螂的前足。基节长大;腿节发达,腹面有一凹槽,槽的两边缘皆具刺;胫节腹面亦具刺两排,当弯折时,恰好嵌合在腿节的槽内,故能有效地挟持猎物和捕食。

4.开掘足如蝼蛄的前足。基节粗短;腿节粗大,直接连于基节,把很小的转节压在后方;胫节扁平强大,端部有4个发达的齿;跗节3节,着生在胫节外侧,呈齿状。

5.游泳足如松藻虫的后足。胫节和跗节皆扁平,边缘具长毛,适于游泳。

6.抱握足如雄龙虱的前足。其跗节分5节,前3节变宽,并列呈盘状,边缘有缘毛,每节有横走的吸盘多列,后2节很小,末端具2爪。

7.携粉足如蜜蜂的后足。各节均具长毛,胫节端部扁宽,背面光滑而凹陷,边缘有长毛,形成花粉篮;跗节分5节,第一节膨大,内侧具有数列横列的硬毛,可梳集粘在体毛上的花粉;胫节与跗节相接处的缺口为压粉器。

8.攀缘足如虱的足。其胫节、跗节和爪能合抱,可以握持毛发。

三、昆虫纲各目的检索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检索表及其制作方法。现在就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如何将昆虫标本根据下面的检索表(表5-6)检索到它所属的目。

在检索表中列有1、2、3……数字,每一数字后都列有两条对立的特征描述。拿到要鉴定的昆虫后,从第1查起,两条对立特征那一条与所鉴定的昆虫一致,就按该条后面所指出的数字继续查下去,直到查出目为止。例如,若被鉴定的昆虫符合第1中“有翅”一条,此条后面指出数号是23,即再查第23,在第23中“有一对翅”与所鉴定的标本符合,就再按后面指出的数字(24)查下去,直查到后面指出××目的名称为止。

表5-6 昆虫(成虫)分目检索表

1.翅无,或极退化(2)

翅2对或1对(23)

2.无足,幼虫状,头和胸愈合,内寄生于膜翅目、半翅目及直翅目等昆虫体内,仅头胸部露出寄主腹节外捻翅目(Strepsiptera)有足,头和胸部不愈合,不寄生于昆虫体内(3)

3.腹部除外生殖器和尾须外有其他附肢(4)

腹部除外生殖器和尾须外无其他附肢(7)

4.无触角;腹部12节,第1节~3节各有1对短小的附肢原尾目(Protura)有触角,腹部最多11节(5)

5.腹部至多6节,第1腹节具腹管,第3腹节有握弹器,第4或第5腹节有一分叉的弹器弹尾目(Collembola)腹部多于6节,无上述附肢,但有成对的刺突或泡(6)

6.有一对长而分节的尾须或坚硬不分节的尾铗,无复眼双尾目(Diplura)除一对尾须外还有一条长而分节的中尾丝,有复眼缨尾目(Thysanura)7.口器咀嚼式(8)

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虹吸式等(18)

8.腹部末端有一对尾须(或尾铗)(9)

腹部无尾须(15)

9.尾须呈坚硬不分节的铗状革翅目(Dermaptera)

尾须不呈铗状(10)

10.前足第一跗节特别膨大,能纺丝纺足目(Embiidina)

前足第一跗节不特别膨大,不能纺丝(11)

11.前足捕捉足螳螂目(Mantodea)

前足非捕捉足(12)

12.后足跳跃足直翅目(Orthoptera)

13.体扁,卵圆形,前胸背板很大,常向前延伸盖住

头部蜚蠊目(Blattaria)

体非卵圆形,头不为前胸背板所盖(14)

14.体细长杆状竹节虫目(Phasmida)

体非杆状,社会性昆虫等翅目(Isoptera)

15.跗节3节以下(16)

跗节4节~5节(17)

16.触角3节~5节,寄生于

鸟类或兽类体表食毛目(Mallophaga)

触角13节~15节,非寄生性啮虫目(Corrodentia)

17.腹部第1节并入后胸,第1和第2节之间紧缩呈

柄状膜翅目(Hymenoptera)

腹部第1节不并入后胸,第1节和第2节之间不紧缩为

柄状鞘翅目(Coleoptera)

18.体密被鳞片,口器虹吸式鳞翅目(Lepidoptera)

体无鳞片,口器刺吸式、舐吸式或退化(19)

跗节至多3节(21)

20.体侧扁(左右扁)蚤目(Siphonaptera)

体不侧扁双翅目(Diptera)

21.跗节端部有能伸缩的泡,爪很小缨翅目(Thysanoptera)

跗节端部无能伸缩的泡(22)

22.足具1爪,适于攀附在毛发上,外寄生于哺乳

动物虱目(Anoplura)

足具2爪;如具1爪则寄生于植物上,极不活泼或固定不动,

体呈球状、介壳状等,常被有蜡质、胶质等分

泌物同翅目(Homoptera)

23.翅1对(24)

翅2对(32)

24.前翅或后翅特化成平衡棒(25)

无平衡棒(27)

25.前翅形成平衡棒,后翅大捻翅目(Strepsiptera)

后翅形成平衡棒,前翅大(26)

26.跗节5节双翅目(Diptera)

跗节仅1节(雄介壳虫)同翅目(Homoptera)

27.腹部末端有1对尾须(28)

腹部无尾须(30)

28.尾须细长而分节(或更有1条相似的中尾丝),翅竖立

背上蜉蝣目(Ephemerida)

尾须不分节,多短小,翅平覆背上(29)

29.跗节5节,后足非跳跃足,体细长如杆或扁宽如

叶竹节虫目(Phasmida)

跗节4节以下,后足为跳跃足直翅目(Orthoptera)

30.前翅角质,口器咀嚼式鞘翅目(Coleoptera)

翅为膜质,口器非咀嚼式(31)

31.翅上有鳞片鳞翅目(Lepidoptera)

翅上无鳞片缨翅目(Thysanoptera)

32.前翅全部或部分较厚为角质或革质,后翅膜质(33)

前翅与后翅均为膜质(40)

33.前翅基半部为角质或革质,端半部为

膜质半翅目(Hemiptera)

前翅基部与端部质地相同,或某部分较

厚但不如上述(34)

34.口器刺吸式同翅目(Homoptera)

口器咀嚼式(35)

35.前翅有翅脉(36)

前翅无明显翅脉(39)

36.跗节4节以下,后足为跳跃足或前足为开

掘足直翅目(Orthoptera)

跗节5节,后足与前足不同上述(37)

37.前足捕捉足螳螂目(Mantodea)

前足非捕捉足(38)

38.前胸背板很大,常盖住头的全部或大

部分蜚蠊目(Blattaria)

前胸背板很小,头部外露,体似杆状或叶

片状竹节虫目(Phasmida)

39.腹部末端有1对尾铗,前翅短小,不能盖住腹部

中部革翅目(Dermaptera)

腹部末端无尾铗,前翅一般较长,至少盖住腹部

大部分鞘翅目(Coleoptera)

40.翅面全部或部分被有鳞片,口器虹吸式或

退化鳞翅目(Lepidopera)

翅上无鳞片,口器非虹吸式(41)

41.口器刺吸式(42)

口器咀嚼式、嚼吸式或退化(44)

42.下唇形成分节的喙,翅缘无长毛(43)

无分节的喙,翅极狭长,翅缘有缨状长

毛缨翅目(Thysanoptera)

43.喙自头的前方伸出半翅目(Hemiptera)

喙自头的后方伸出同翅目(Homoptera)

44.触角极短小,刚毛状(45)

触角长而显著,非刚毛状(46)

45.腹部末端有1对细长多节的尾须(或更有1条相似的中尾须),后翅很小蜉蝣目(Ephemerida)

尾须短而不分节,后翅与前翅大小相

似蜻蜒目(Odonata)

46.头部向下延伸呈喙状长翅目(Mecoptera)

头部不延长呈喙状(47)

47.前足第1跗节特别膨大,能纺丝纺足目(Embiidina)

前足第1跗节不特别膨大,也不能纺丝(48)

48.前、后翅几乎相等,翅基部各有一条横的肩缝

(翅易沿此缝脱落)等翅目(Isoptera)

前、后翅无肩线(49)

49.后翅前缘有一排小的翅钩列,用以和前翅

相连膜翅目(Hymenoptera)

后翅前缘无翅钩列(50)

50.跗节2节~3节(51)

跗节5节(52)

51.前胸很大,腹端有1对尾须襀翅目(Plecoptera)

前胸很小如颈状,无尾须啮虫目(Corrodentia)

52.翅面密被明显的毛,口器(上颚)

退化毛翅目(Trichoptera)

翅面上无明显的毛,毛仅着生在翅脉与翅缘上,口器

(上颚)发达(53)

53.后翅基部宽于前翅,有发达的臀区,休息时后翅臀区折起,

头为前口式广翅目(Megaloptera)

后翅基部不宽于前翅,无发达的臀区,休息时也不折起,头

为下口式(54)

54.头部长。前胸圆筒形,也很长,前足正常。雌虫有伸向后方的针状产卵器蛇蛉目(Raphidiodea)

头部短。前胸一般不很长,如很长时则前足为捕捉足(似螳螂)。雌虫一般无针状产卵器,如有,则弯在背上向前伸脉翅目(Neuroptera)

四、常见昆虫的识别

在野外或实际工作中,如果掌握了一些常见动物的主要特征,那么无须使用检索表一步一步地检索,就能识别它们所属的类群。这些特征称之为“识别特征”。昆虫之庞杂为动物界之冠,但掌握昆虫纲各目的识别特征并不太困难。而有经验的人不经检索就能判别常见昆虫所在的目、科,有时甚至属或种。下面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常见各目及其主要的识别特征。

(一)无翅亚纲(Apterygota)

原始无翅;无变态;腹部具与运动有关的附肢。

1.缨尾目(Thysanura)中、小型,体长而柔软,裸露或覆以鳞片。咀嚼式口器。触角长,丝状。腹部末端具三根细长尾丝。如石蛃、衣鱼。前者多生活于石块及落叶之下潮湿环境中,后者常见于室内抽屉、衣箱或书籍堆中(图5-12)。

2.弹尾目(Collembola)微小型,体柔软。触角4节。腹部第1、2、4节上分别着生有粘管(腹管)、握弹器和弹器,能跳跃。如跳虫(图5-13)。

(二)有翅亚纲(Pterygota)

通常有翅;有变态;腹部无运动附肢。

3.直翅目(Orthoptera)大型或中型昆虫。头属下口式;口器为标准的咀嚼式;前翅狭小,革质;后翅宽大、膜质,且能折叠藏于前翅之下;腹部常具尾须及产卵器;发音器及听器发达;发音以左右翅相摩擦或以后足腿节内侧刮擦前翅而成;变

态为渐变态。蝗虫、蝼蛄、油葫芦、中华蚱蜢等皆属此目(图5-14)。

4.蜚蠊目(Blattaria)咀嚼式口器,复眼发达,触角丝状;翅二对,也有不具翅的,前翅革质,后翅膜质,静止时平叠于腹上;足适于疾走;渐变态。如各种蜚蠊和地鳖虫(图5-15)。

5.螳螂目(Mantodea)体细长,咀嚼式口器,触角丝状;前胸发达,长于中胸和后胸之和;翅两对,前翅革质,后翅膜质,静止时平叠于腹上;前足适于捕捉;渐变态。如螳螂(图5-16)。

6.等翅目(Isoptera)体乳白色或灰白色,咀嚼式口器;翅膜质,很长,常超出腹末端,前后翅相似且等长故名。渐变态。

本目是多态性、群居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每一群中有五种类型成员组成,即长翅型的雌雄繁殖蚁,短翅或无翅型的辅助繁殖蚁,和不孕性的工蚁和兵蚁。如各种白蚁(图5-17),是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方的主要害虫。

7.虱目(Anoplura)体小而扁平,刺吸式口器,胸部各节愈合不分,足为攀缘式,渐变态。为人畜的体外寄生虫,吸食血液并传播疾病,如体虱(图5-18)。

8.蜻蜒目(Odonata)咀嚼式口器,触角短小刚毛状,复眼大;翅两对,膜质多脉,前翅前缘端有一翅痣;腹部细长;半变态。如蜻蜒,豆娘等(图5-19)。

9.半翅目(Hemiptera)体略扁平;多具翅,前翅为半鞘翅;口器刺吸式,通常4节,着生在头部的前端;触角4或5节;具复眼。前胸背板发达,中胸有发达的小盾片为其明显的标志;身体腹面有臭腺开口,能散发出类似臭椿的气味,故又名“椿象”。渐变态。例如二星蝽、梨蝽、稻蛛缘蝽、三点盲蝽、缘盲蝽、猎蝽、臭虫等(图5-20)。

10.同翅目(Homoptera)口器刺吸式,下唇变成的喙着生于头的后方。成虫大都具翅,且休息时置于背上,呈屋脊状。触角短小,呈刚毛状或丝状。体部常有分泌腺,能分泌蜡质的粉末或其他物质,可保护虫体。渐变态。如蝉、叶蝉、飞虱、吹棉介壳虫、蚜虫、白蜡虫等(图5-21)。

11.脉翅目(Neuroptera)口器咀嚼式;触角细长,丝状、念珠状、栉状或棒状;翅膜质,前后翅大小和形状相似,脉纹网状。完全变态,卵常具柄。如中华草蛉、大草蛉等(图5-22)。

12.鳞翅目(Lepidoptera)体表及膜质翅上都被有鳞片及毛。口器虹吸式;复眼发达。完全变态,幼虫是毛虫型。鳞翅目常分为两个亚目(图5-23):(1)蝶亚目(Rhopalocera)触角末端膨大、棒状;休息时两翅竖立在背上;颜色艳丽,多在白天活动。如凤蝶、菜粉蝶等。

(2)蛾亚目(Heterocera)触角形式多样,丝状、栉状等;停息时,翅平叠在背上;多在夜间活动。如粘虫、棉蛉虫、二化螟、家蚕、蓖麻蚕、柞蚕等。

13.鞘翅目(Coleoptera)口器咀嚼式;触角形状变化极大,除丝状外还有锯齿状、锤状、膝状、鳃片状等。前翅角质,厚而坚硬,停息时在背上左右相接成一直线。后翅膜质,常折叠藏于前翅下,脉纹稀少。中胸小盾片小,三角形,露于体表。完全变态。重要的种类有金龟子、星天牛、叩头虫、黄守瓜、瓢虫等(图5-24)。

14.膜翅目(Hymenoptera)体微小至中型,体壁坚硬;头能活动;复眼大;触角丝状、锤状或膝状;口器一般为咀嚼式,仅蜜蜂科为嚼吸式;前翅大、后翅小,皆为膜翅,透明或半透明,后翅前缘有一列小钩,可与前翅相互连结。前翅前缘有一

加厚的翅痣。腹部第一节并入胸部,称并胸腹节(propedeon),第二节多缩小成腰状的腹柄(pedeon);末端数节常缩入,仅可见6节~7节。

产卵器发达,多数呈针状,有螯刺能力。完全变态。如姬蜂、赤眼蜂、蜜蜂、麦叶蜂、胡蜂及蚂蚁等(图5-25)。

15.双翅目(Diptera)成虫只有一对发达的前翅,膜质而脉相简单;后翅退化成平衡棒;复眼很大,几乎占头的大部分,雄性有的左右互相连结;触角有丝状(蚊类)、念珠状(瘿蚊)或芒状(蝇类);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完全变态,幼虫称为蛆。常分为两个亚目(图5-26、27)。

(1)长角亚目(Nematocera)体细小而柔软,触角细长且具环毛;幼虫有明显的头部。包括大蚊、白蛉、摇蚊、按蚊、库蚊、伊蚊及小麦瘿蚊等。

(2)短角亚目(Brachycera)体较粗壮,触角短,具芒状;幼虫头部多退化,不明显。包括家蝇、麻蝇、牛虹,食蚜蝇、寄生蝇、果蝇及食虫虻等。

16.蚤目(Siphonaptera)刺吸式口器,体小侧扁,无翅,善跳跃,完全变态。系人体及动物的体外寄生虫,常传播疾病,如各种跳蚤(图5-28)。

昆虫实验

实验二直翅目分类 一、目的: 1、掌握直翅目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2、认识重要的科; 3、了解蝗科的特征; 二、材料: 飞蝗、刺胸蝗、笨蝗、尖头蝗、蚱蜢、菱蝗、蟋蟀、螽蜞、蝼蛄标本。 用具:扩大镜、双目解剖镜 三、观察项目: 1、取飞蝗观察:a、触角比体短b、将前后翅揭起,在第一腹节两侧有一个陷入的鼓膜听器c、雌性产卵器凿状d、后足跳跃式。这代表蝗亚目的特征。继续观察其前胸背板,盖住中胸,但不盖住腹部,三对足附节均为3节,这代表蝗亚目中的蝗科的特征。再观察其前胸腹板平垣光滑,没有突起;头顶钝园,颜面与颅顶的夹角为钝角;将前翅拉起,找到中脉区(一个长形的翅室),区内有一条游离的纵脉,脉上有许多细小粒状突起,位置靠近C U脉,称为“中闰脉”这代表蝗亚目locuatodea蝗科Locustidae飞蝗亚科的特征。 2、取小翅曲背蝗观察,在紧靠复眼的头顶两侧有长方形的小凹陷,称“头侧窝”。前胸背板背面有纵的中隆线,两侧有中部向内曲折的侧隆线,并有前中后三条横沟。 3、取刺胸蝗观察:a、头顶的前面与额组成圆弧形(侧面观)b、前胸腹板生有一圆锥形的突起c、后足腿节的外侧有二条纵隆线,中间有“人”字形脊起(羽状隆线)这代表刺胸蝗亚科的特征。 4、取笨蝗观察:a、沿前胸腹板的前缘有一片状突起,b、腹部第二节背板两侧有发音板,c、后足腿节外侧羽状隆线,为不规则颗粒状突起,这代表笨蝗亚科的特征。 5、取尖头蝗观察:a、颜面倾斜,额与头顶组成锐角(侧面观),背面有一细沟,b、前胸腹板的突起在腹板的中间呈叶状。这代表尖头蝗亚科的特征。 6、取蚱蜢观察:a、颜面极倾斜,顶和颜组成一锐角,b、前胸腹板平坦光滑,没有突起,c、前胸背板的侧隆线明显,这代表蚱蜢亚科的特征。 7、取菱蝗观察:a、前胸背板向后延伸,盖在腹部背面,b、跗节前、中足2节,后足3节,这代表菱蝗科Tetrigidae的特征。 8、取蟋蟀观察:a、触角比体长b、雌性产卵器矛状c、听器在前足胫节两侧,鼓膜外露,称“开式”鼓膜,d、足跗节3节,代表螽蟖亚目tettigoniodea 和蟋蟀科Gryllidae的特征。 9、取蝼蛄观察:a、触角比体短,b、雌性产卵器不外露,c、前足开掘式,这代表蝼蛄亚目Gryllotalpodea和蝼蛄科Gryllotalpoidae的特征。 10、取螽嘶观察:a、雌性产卵器刀状b、听器在前足胫节两侧,但鼓膜被遮盖,仅留细缝,称“闭式”鼓膜,c、足跗节4节。这代表螽斯科Tettigoniidae 的特征。 作业:

农业昆虫学实习报告

本科教学实习报告 科目:农业昆虫学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许安杰 指导教师: 2013年 8月日 贵州大学实习报告专用纸学院:农学院专业: 姓名:许安杰学号:班级: 实习课程:农业昆虫学 实习性质:课外实践实习地点: 指导教师:成绩: 一、实习目的 生产实习是植保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在学生充分掌握植保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巩固和验证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实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农业昆虫学实习旨在掌握主要农作物的主要害虫及其主要天敌种类识别,了解其主要害虫的生活史、发生规律;较熟练地进行主要农作

物的主要虫害的预测预报方法,熟悉农田生态环境,能较合理的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通过专题的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农虫研究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习过程简述 1.实习地点:贵州大学周边、花溪、青岩等农作物、蔬菜、果蔬基地等。 2.实习时间: (1) 准备阶段(5月30日至6月5日) 在此期间老师对大家进行实习动员,宣布实习计划,公布分组名单。并安排实习内容和方案。 (2)实习阶段(6月6日——8月26日,共12周时间) 在此期间的每周二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实习老师带队集中实习,其余时间由学生自己开展调查或完成标本采集任务,进行实习的有关内容。 三、实习内容: 1、水稻钻蛀性螟虫的调查 (1)螟虫种类调查 在实习期间调查3次,田间随机拔取枯心(或白穗)剥取,幼虫(不少于50头)。 (2)不同生态条件下螟害率调查 选择有代表性不同类型田块各2—3块,用平行线取样法,每块

昆虫知识竞赛资料

昆虫知识竞赛资料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动物,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动物.昆虫也最容易引起孩子们对生物,对自然探索的兴趣.如果能够善于利用,昆虫也是引导学生热爱生物,热爱自然,培养生物研究事业接班人的最好材料. 本次昆虫知识竞赛.主要考查学生对昆虫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对觉昆虫的识别能力.竞赛分三部分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一.昆虫基础知识部分(笔试) 1.昆虫的基本形态结构 包括昆虫的外骨骼,身体的分节等. 头部的形态,单眼,复眼,触角,口器的形态结构及类型; 胸部的形态,胸足的形态结构及类型,翅的形态结构及类型; 腹部的形态,尾须,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及其类型. 2.昆虫的生长发育 卵,若虫,幼虫,蛹的形态结构及其类型. 变态发育及其类型. 滞育,冬眠. 3.昆虫的生活习性 昆虫的食性(单食性,广食性). 昆虫的发声,听觉等(发声器,听器).

昆虫的趋向性(趋光,趋化(气味)性). 昆虫的活动规律(昼夜节律). 昆虫的体色与自我保护(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4.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那些是益虫,那些是害虫,那些需要保护等等. 二.昆虫分类知识部分(实物识别) 1.昆虫各种器官的识别. 2.各种常见昆虫的识别. ①蜉蝣目,蜚蠊目,螳螂目,革翅目,襀翅目,等翅目, 缨翅目,广翅目,毛翅目,蚤目要求识别到目. ②蜻蜓目,直翅目,竹节虫目,同翅目,半翅目,脉翅目, 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要求识别到常见科或总科. ⑴蜻蜓目:蜓总科蜻总科虫忽总科色虫忽总科 ⑵直翅目:蝗总科螽蟖总科蟋蟀总科蝼蛄总科 ⑶竹节虫目:叶虫修科枝虫修科杆虫修科 ⑷同翅目:蝉科沬蝉科叶蝉科蜡蝉总科 ⑸半翅目:蝽科缘蝽科猎蝽科红蝽科黾蝽科负子蝽科 ⑹脉翅目:草蛉科蚁蛉科螳蛉科蝶角蛉科 ⑺鳞翅目:蝶类:(11科) 螟蛾科尺蛾科灯蛾科舟蛾科夜蛾科天蛾科枯叶蛾科大蚕蛾科 ⑻鞘翅目:龙虱科步甲科萤科飘虫科叩甲科吉丁科 金龟子总科锹甲科天牛科叶甲科象甲科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

[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 动物界已知种约有150万种,隶属30多个动物门,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如何识别与鉴定它们,不同的门类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技术,因此不可能在这里分门别类地一一介绍。现仅介绍常见动物识别与鉴定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术。 掌握这些基本方法以后,当工作需要遇到不同类群时,也能尽快地熟悉它们并进行识别与鉴定工作了。为识别和鉴定某一类群时,首先必须熟悉有关该类群的基本知识,了解该类群分类中常用的一些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理解一些常用术语的含义,并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下面以昆虫纲为例,介绍如何检索到各个目。 一、昆虫纲的基本知识 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主要纲,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具一对触角;胸部具三对附肢(足),大多数种类还具两对翅。 二、昆虫纲分类常用的主要特征 昆虫纲是动物界第一大纲,含已知种约一百万。一般根据翅的有无、多少、质地和类型;变态的类型;口器、触角及胸足等的形式,将昆虫分为二个亚纲三十多个目。 (一)昆虫的变态 从卵中刚孵化出的昆虫幼体,形态一般与成体不完全相同,有时相差甚远,生物论文《常见动物昆虫的识别与鉴定》。◆分享好文◆在达到性成熟之前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昆虫不仅逐渐增大躯体,还经过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以及行为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才能发育

为成虫。这种变化称为变态(metamorphosis)。变态是昆虫胚后发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常见的变态类型有: 1.不完全变态虫体自卵孵化后,经过幼虫期便可发育为成虫。不完全变态又可分为渐变态与半变态两种类型: (1)渐变态(paurometabola)幼虫与成虫在形态上比较相似,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一样,只是大小不同、性器官未成熟及翅还停留在翅芽阶段,这一阶段通常称为若虫(nymph)。这样的变态称为渐变态(图5-2A),如蝗虫。 (2)半变态(hemimetabola)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有较大的区别,除翅芽外,还具一些临时性器官(如下唇特化而成的捕食器官“面罩”、直肠鳃或气管鳃),生活环境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这种幼虫称为稚虫(naiad)。这种变态称为半变态,蜉蝣、蜻蜒的变态属此(图5-3)。 2.完全变态(holometabola)虫体自卵孵出后,经幼虫、蛹发育为成虫(图5-2B)。幼虫与成虫不仅形态完全不同,没有外生的翅芽,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也多不一致,而且中间一定要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蛹期,体内进行剧烈的改造,最后才羽化为成虫。完全变态的幼虫有多种名称,蝶蛾类的幼虫多叫毛虫,金龟子的幼虫称蛴螬,蝇的幼虫称蛆等。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有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 (二)昆虫的翅(图5-4) 低等的昆虫(无翅亚纲)均无翅,而大多数昆虫(有翅亚纲)的成虫,在中胸和后胸的背面生有两对翅。有翅亚纲中,寄生种类(如虱、蚤等)往往翅退化,为次生性无翅;少数种类也有无翅型(如某些蚜虫和半翅目的水黾等)。随着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不同,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膜翅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清晰可见,如蜜蜂的前后翅,蝗虫的后翅等。

昆虫学资料解答

1:植物保护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 3R” 原则:抗性resista nee 再猖獗resurge nee 残害residue。 3:虫害发生条件:(1)虫源(2)害虫要有一定种群密度(只有当害虫的种群密度发展到足以造成农作物产量或质量的虫口数量,才能造成虫害)。(3)适宜的寄生植物及其生育阶段。内因:害虫的生物学潜能和生态学。外因:环境因素。(适宜的寄主植物是害虫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4: r-类害虫:其种群密度很不稳定,很少能达到环境容纳水平超过生境容纳量是不致造成进化上的不良后果,一个世代不影响下一个世代的资源。如棉蚜,小地老虎,褐飞虱,朱砂叶螨基本上属于r-害虫。使用农药防治,收效快,灵活性好,易于对付r-类害虫的大发生。 5:K-类害虫:K-类害虫又称K-对策者,在长期稳定的生境中,其种群密度比较稳定,经常处于环境容纳量水平,对于占有这类生境的害虫,过度繁殖超过生境容纳量,会恶化生境使K 值降低,并对其后代有不利影响。同时许多其他物种会侵占这种稳定的生境,因而形成各种形式的种间竞争,包括捕食等现象可能会很激烈,它们的进化方向是使种群保持在平衡水平上和增强种间竞争能力。如17 年蝉,华北蝼蛄,云杉天牛,许多农林害虫属于K 类害虫。根除这类害虫遗传防治是最适宜的,最适当的对策是栽培防治和抗虫品种的应用。种间类害虫最适宜生物防治。 比较:项目:繁殖力扩散力寻找群能力害虫类型食性对密度过高的反应种群竞争力重要害虫举例r-类害虫强强强小广简而短强激烈粘虫蚜虫k-类害虫弱弱弱大窄复杂而长弱 松弛飞蝗星天牛。 6:经济损害水平(EIL):由防治措施增加的产值与防治费用相等时的害虫密度。引起经济损害的害虫最低密度。 7:害虫防治经济阈值(ET):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在此密度下应采取措施,以防止害虫密度达到经济为害水平。惯称经济经济阈值为防治指标。 8:昆虫田间分布型:随机分布型.核心分布型.嵌纹分布型。 9:昆虫和环境的关系:温度>变温动物。在温带,一般为8?40C。在此温区内,昆虫的生命活

认识昆虫(名字-图片)课件资料

昆虫小百科 1.蝴蝶 蝴蝶,全世界大约有14000余种,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亚马逊河流域品种最多, 在世界其他地区除了南北极寒冷地带以外, 都有分布,在亚洲,台湾也以蝴蝶品种繁多 著名。蝴蝶一般色彩鲜艳,翅膀和身体有各 种花斑,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这是 和蛾类的主要区别,蛾的触角形状多样)。 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24厘米,最小的只有 1.6厘米。幼年是毛毛虫,蜕变成蝶。 2.蚂蚁 蚂蚁是一种有社会性的生活习性的 昆虫,属于膜翅目,蚂蚁的触角明显的 膝状弯曲,腹部有一、二节呈结节状, 一般都没有翅膀,只有雄蚁和没有生育 的雌蚁在交配时有翅膀,雌蚁交配后翅 膀即脱落。蚂蚁是完全变态型的昆虫, 要经过卵、幼虫、蛹阶段才发展成成虫,蚂蚁的幼虫阶段没有任何能力,它们也不需要觅食,完全由工蚁喂养,工蚁刚发展为成虫的头几天,负责照顾蚁后和幼虫,然后逐渐地开始做挖洞、搜集食物等较复杂的工作,有的种类蚂蚁工蚁有不同的体型,个头大的头和牙也发展的大,经常负责战斗保卫蚁巢,也叫兵蚁。

豆芫菁,为鞘翅目,芫菁科。从南到北广泛 分布于中国很多省、区,主要以成虫为害大 豆及其他豆科植物的叶片及花瓣,使受害株 不能结实。此外尚能为害花生、苜蓿、棉花、 马铃薯、甜菜、麻及番茄、苋菜、蕹菜等蔬 菜。 4.卷叶象鼻 象鼻虫的一种---卷叶象鼻虫。此 虫较小,比芝麻大不了多少。体色 橙黄色至呈褐色。 5.椿象 俗称“臭虫”,椿象是有名的臭气专家,它们具有臭 腺,在幼虫时位于腹部背板间,成虫时则转移到后胸 的前侧片上,遇危险时便分泌臭液,借此自卫逃生, 这使它“臭名远扬”。田鳖科的负子虫,雄虫背上常 背着成堆的卵粒,是水生世界的“好爸爸”。

项目名称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项目名称: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 推荐单位: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一、项目简介 本书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是一本认知我国昆虫形态和习性的百科全书,书中通过生态摄影师和科学家们拍摄的2200多种昆虫野外生态照片展示和文字精彩描述,详细介绍了中国昆虫的完整面貌,其中相当数量国内尚无正式记录的昆虫类群和种类也首次集中亮相,真实复制了昆虫的色彩和外形,还原了其所处的栖息环境,大大提高了物种的鉴别效率,是中国目前昆虫生态状况的集中表现,对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很实际的意义。 (一)中国科学家原创的、科学的大型昆虫科普书 以往的昆虫科普图书,从数量到质量,大都是欧美、日本等占有绝对优势,中国读者读到的多来自引进版,本书作者在创作时,无论从昆虫物种的分布、数量、拍摄、鉴别和内容编排,都严格遵从本土、原创和科学,是中国科学家们在大型昆虫科普图书创作的一次勇敢尝试。 (二)高水平、有情怀的作者队伍 本书汇集了全国各地昆虫学专家、爱好者以及自然生态摄影师,共计一百余人。本书在创作过程中,无论是前期昆虫学专家多年艰苦跋涉历经万险拍摄中国各种野外昆虫真实的生态图片,还是后期精准的物种鉴定、分类和文字编写,包括出版社的精心策划和组织,均本着尊重科学、精益求精的科学情怀。为了拍摄、记录这些美丽物种,科学家们不避艰险,走遍了中国的东南西北,参与物种分类、鉴定和文字编写的昆虫学家们,几乎是义务地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整个过程历时五年。 (三)科学性、创新性 本书采用最新的昆虫分类系统,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六足总纲3纲29目2200多种昆虫,将整个昆虫物种科学分类、鉴定和描述体现得淋漓尽致。书中不仅包括了多种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如:伟铗(虫八)、棘角蛇纹春蜓(宽纹北箭蜓)、阳彩臂金龟、格彩臂金龟、三尾凤蝶(三尾褐凤蝶)、中华虎凤蝶、阿波罗绢蝶

植物保护技术练习题(绪论、第一章第一节)

绪论、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础知识(四节) 一.名词解释 休眠:假死性:抗生性:生活年史:趋性: 二.单项选择。 1.能在植物受害部位形成斑点,引起畸形的口器类型是()A.咀嚼式 B.虹吸式 C.刺吸式 D.锉吸式 2.()是昆虫分目的重要特征。 A.触角 B.翅 C.口器 D.头式 3.昆虫的体壁可分为3层,其中属于皮细胞分泌的非细胞层的是() A.底膜 B.真皮 C.上表皮 D.表皮层 4.属于季节性孤雌生殖的是() A.蜜蜂 B.蚂蚁 C.蚜虫 D.介壳虫 5.下列属于过渐变态的是() A.蓟马 B.蜻蜓 C.蚜虫 D.蝗虫 6.昆虫连蜕两层皮后,属于()龄幼虫。 A.3 B.2 C.4 D.1 7.引起滞育的环境因素是() A.温度 B.湿度 C.光周期 D.土壤因素 8.有利于昆虫渡过不良环境的习性是() A.食性 B.群集性 C.假死性 D.迁飞性 9.昆虫的滞育低温区一般为()

A.-10~8℃ B.8~40℃ C.-10~20℃ D.-40~-10℃ 10.昆虫纲分为( )个科()目。 A.32 , 9 B.34 ,8 C.30 , 10 D.34,9 11.梨小食心虫属于()科()目 A.小卷蛾鳞翅 B.茎蜂膜翅 C.奇丁虫鞘翅 D.飞虱同翅 12.芒角亚目泛指() A.蚊类B蝇类 C.虻类 D.蝶蛾类 13.螨类属于()的生殖方式。 A.两性生殖 B.卵胎生 C.多胚生殖 D.孤雌生殖 14.使用农药时,药剂容易由()进入虫体,使其中毒死亡。 A.腿节 B.胫节 C.附节 D.转节 15.昆虫的腹部由( )节组成 A.6 B.18~20 C.9~11 D.1~8 三.多项选择。(每题3分,共30分) 1.触角由()三部分组成。 A柄节B梗节C亚节D鞭节 2.腹部可以伸缩弯曲,有利于() A.运动B交配C产卵D呼吸 3下列属于特异生殖的是() A.两性生殖B孤雌生殖C卵胎生D多胎生殖 4幼虫属于无足型的是() A天牛B象甲C蝇类D瓢虫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 篇一:昆虫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到野外采集昆虫并制成标本,掌握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了解不同昆虫的生存环境。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学习昆虫的识别方法和种类、了解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 二、实习地点 白羊沟、流村、北农校园 三、实习时间 201x年9月24号、25号 四、实习内容 采集昆虫 1.使用工具 捕虫网、毒瓶、镊子、手套、采集管等。 2.采集昆虫的方法 网捕:网捕主要用来捕捉会飞的昆虫,或停在植物上的昆虫。网捕的方法如下:当昆虫飞来,迎面用网捕捉,当虫子入网后,使网底向上甩,连虫子同网底一齐翻到上面来,然后再用手或试管伸入网内将虫子取出来。 扫捕:此法主要用在大片的草丛和茂密的灌木中。当采集者走到茂密的藏有虫子的草丛中时,用扫网在上面左右摆动,一面扫一面前进,将有许多小虫子集中到网底,或者被甩入网底,连接着胶管中。尤其

在途中采集而时间仓促的时候,边扫边走也可以得到许多标本。震落法:在黄昏或中午炎热时,可用震落法采到金龟子、锹形虫、象甲、叶甲、蝽象等种类。对于蚜虫、蓟马等小型昆虫,可以直接击落到网中或硬纸片上,也可用小毛笔收集到酒精中。 观察和搜索法:要采到需要的标本,必须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及活动场所。有许多昆虫营隐蔽生活,在树皮下和树干内可采到天牛、吉丁虫、小蠹虫、木蠹蛾、透翅蛾、象甲和扁甲、郭公虫的幼虫或其它虫期。蚜虫、木虱或某些蚧虫的分泌物常可为人发觉,也可根据爱食其分泌物的蚂蚁、蝇或天敌瓢虫的存在来采集蚜虫及蚧虫,同时也常可采到其天敌草蛉、蝎蛉、瘿蚊等;沫蝉幼虫的分泌物常在枝上形成泡沫,其自身躲在里面。由植物的被害状发现昆虫,如咀嚼式口器昆虫为害后的植物叶片,常留下啃食过的痕迹和留下的粪便。 3、捕捉昆虫的时间及地点 昆虫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各异,一般来说,一年四季均可采集, 但由于昆虫的发生期和植物生长季节大致是相符的,每年晚春至秋末,是昆虫活动的适宜季节,也是一年中采集昆虫的最好时期。对于一年发生一代的昆虫,应在发生期采集。采集的季节,主要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来决定。一天之间采集的时间也要根据不同的昆虫种类而定。日出性的昆虫,多自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活动最盛。夜出性昆虫在日落前后及夜间才能采到。温暖晴朗的天气采集收获较大,而阴冷有风的天气,昆虫大多蜇伏不动,不易采到。 采集地点也要依据采集目的而定,根据不同种所处生态环境而选择

昆虫学复习材料(最终版)

红笔为补充部分 昆虫学(仅供参考) 名词解释 1. 孵化:昆虫的胚胎发育结束后,幼虫破卵壳而出的过程叫孵化。 2. 羽化:昆虫从若虫或蛹脱皮变为成虫的过程叫做羽化。 3. 虫龄(instar) :由卵孵化出来到第一次脱皮以前的幼虫叫第一龄幼虫;经第一次脱皮后的幼虫叫第二龄幼虫。以后每脱一次皮就增加 1 龄,即虫龄=脱皮次数+1。 4. 龄期( stadium ):在相邻两次脱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叫龄期。 5. 渐变态:发育过程中可明显区分为卵、幼虫和成虫 3 个阶段,幼虫随着虫龄的增长而逐 渐近似于成虫,而且成虫、幼虫生活环境和习性也相同。是不完全变态中的一个类型。 6. 全变态:发育过程经过4 个虫态:卵—幼虫—蛹—成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及习性相差很大或完全不同。 7. 变态:昆虫从卵孵化出幼虫一直到羽化为成虫的发育过程中,一般需经过一系列形态上的内部器官的变化,致使成虫和幼虫显著的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变态。 8. 雌雄二型现象:昆虫的雌雄两性除生殖器官不一样外,其他特征也存在很大落差,这种现象称为雌雄二型。 9. 多型现象:有一些昆虫,同一个种中,却存在着两种以上类型的个体,这种现象叫多型现象。如:蜜蜂、白蚁、蚂蚁;稻飞虱长翅型和短翅型。 10. 世代:昆虫由脱离母体 (卵或幼虫) 到成虫性成熟的个体发育史叫一个世代,简称一代。 11. 趋性:趋性是指昆虫对某种刺激所表现出来的定向活动。 12. 趋光性是指大多数夜出性的昆虫对短波光有强烈的趋性。我们常用黑光灯进行诱集;蚜 虫对黄色的光有趋性,所以在菜田中可用黄板进行诱杀。 13. 趋化性:昆虫对某种化学物质具有趋性。如性诱性应用;毒饵诱剂等。 14. 食性:昆虫取食的习性叫食性。 15. 单食性:只能在一种植物上或者与它亲缘关系很近的几个种上取食的昆虫,例如梨大食 心虫,只在梨属的植物上取食为害,绿豆象只为害绿豆,豌豆象只为害豌豆等。 16. 寡食性:只在一科植物上取食的昆虫,如小菜蛾只在十字花科不同属的植物上生活。 17. 肉食性:以其它动物为食物的昆虫,如: 瓢虫、草蛉、各种寄生蜂等。 18. 植食性:以植物的各部分为食物的昆虫,如: 粘虫、棉铃虫、麦蚜等。 19. 拟态:昆虫有时也可以“模拟”其它动物的姿态来保护自己, 这种现象叫“拟态”。 20. 保护色:昆虫为了能够生存,避过敌害使本身的体色变得与环境相近的现象称为保护色。 21. 两性生殖:绝大多数昆虫的生殖是雌雄两性必需经过交配,精子与卵子结合后,由雌虫 将受精卵产出体外。卵经孵化而成为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两性生殖。 22. 卵胎生:大多数进行孤雌生殖的蚜虫,它们的卵在母体内已经孵化,由母体直接产下幼虫。这种现象称卵胎生。 23. 物理机械防治法是应用各种物理因子、机械设备以及多种现代化除虫工具来预测及防治害虫的手

13级种工农业昆虫学理论大纲解读

《农业昆虫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农业昆虫学 课程编号:12080005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学时/学分:40/2.5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2.课程说明 本课程是植物生产类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集昆虫学基础与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昆虫学基础知识,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繁殖、生活习性、为害特点、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及预测预报技术和害虫防治原理等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在本地发生为害严重、造成损失较大的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害虫的分布、为害情况、猖獗为害成因、预测预报方法及综合治理措施,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中虫害防治的问题,并根据生产需要独立担负起害虫防治技术的普及和推广的工作。 二、教学目标 《农业昆虫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昆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大田作物害虫(包括地下害虫、小麦害虫、禾谷类杂粮作物害虫)的发生消长规律及其与环境 (包括寄主植物)条件的关系,探索经济、有效的控制途径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农业上重要害虫的种类识别鉴定、危害特点、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虫情调查方法及综合治理的理论与技术。 三、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教法建议 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室内实验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课堂讲授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某一类虫害的某一常见种为代表重点讲解,其它采用讨论、自学、提问等形式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关虫害防治的新理论、新成就、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必须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虫害发生的最新动态讲授给学生。 3.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和阅读有关文献资料,提倡自学,对于活跃学术思想、开阔思路、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有重要的作用。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基本技能培养。除识别和鉴定虫害种类的室内实验外,还要有田间调查的外出实验,并配合综合性实验与虫害发生动态的教学实习来巩固课堂内容。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 1.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2.成绩评定: 计分制:百分制(√);五级分制();两级分制()

(整理)农业昆虫学复习

★名词解释(10分) 昆虫繁殖方式:两性 ..生殖,多胚 ..生殖 ..生殖,卵胎生 ...和幼体 ..生殖,孤雌 羽化:末龄若虫 ..蜕皮变为成虫或由蛹.壳破裂变为成虫 补充营养:有些昆虫的成虫期 ..,称为“补充营养”。 ...对性成熟 ...不可缺少的取食 性二型:雌雄两性在形态 ..上有明显差异 ..的现象 多型现象:有些昆虫,在同种群中,除雌雄异性以外,即在同一性别 ....中, 还有不同的类型 .....。 昆虫的世代:昆虫的生活周期,从卵.发育开始,经过幼虫 ..的 ..性成熟产生后代 ..,蛹.到成虫 个体发育史。 年生活史:昆虫在整个一年 ..,各虫态 ..出现的时间,和寄. ..中的发生经过,如发生的代数 主植物 ..情况等。 ...发育阶段的配合,及越冬 休眠: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对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暂时的适应性,但当这种环境条件一旦消除而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要求时,便可立即停止休眠而继续生长发育。 滞育:昆虫受环境 ..状态的一种类型, ..所产生的静止 ..条件的诱导 是系统发育过程中内部 ..环境条件间不断矛盾统一的结果。 ..生理机能与外界 昆虫种群动态:昆虫种群数量 ..上的变动 ..规律 ..上和空间 ....在时间 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环境中一切有生命活动 .. ..、分布 ....的生物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 ....、繁殖 和种群数量 ....的变化。 植物检疫: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依据有关法规, 对调出和调入的植物及其产品 ......等进 行检验和处理 ....的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扩散的一种 ....., 以防止人为传播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从农田生态系的整体观点出发,根据害虫,作物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综合采用各项农业措施,在作物的栽培过程当中有目的地改变某些环境因子,有利 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而不利于害虫的发生,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发生为害,保 护农业生产的目的。 生物防治: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来防治害虫,它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及其它有益动物的利用、昆虫激素的利用、不育处理技术的利用等。 物理机械防治:应用各种物理因子 ....来预测及防治害虫 ....以及多种现代化除虫工具 ....、机械设备 的手段 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 ....(.杀虫剂)的毒性来防治害虫的方法。 害虫综合治理IMP:从农业生态系 ....和环境 ..之间的相互关系, 充分 .....统.总体出发, 根据有害生物 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 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的生 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 ....。 ..和社会效益 ..、生态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文档3篇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文档3篇Experimental report document of Entomology 编订:JinTai College

昆虫学的实验报告文档3篇 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昆虫学实习报告文档 2、篇章2:农业植物昆虫学实验实习报告文档 3、篇章3:昆虫学实习报告文档 篇章1:昆虫学实习报告文档 一、实习目的 通过到野外采集昆虫并制成标本,掌握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了解不同昆虫的生存环境。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学习昆虫的识别方法和种类、了解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 白羊沟、流村、北农校园 201x年9月24号、25号

捕虫网(活泼的昆虫一般适宜用网来捕捉)、毒瓶(在 玻璃瓶中,放入脱脂棉,再滴入适量乙酸乙酯,制成毒瓶)、镊子、手套、采集管等。 网捕:网捕主要用来捕捉会飞的昆虫,或停在植物上的 昆虫。网捕的方法如下:当昆虫飞来,迎面用网捕捉,当虫子入网后,使网底向上甩,连虫子同网底一齐翻到上面来,然后再用手或试管伸入网内将虫子取出来。 扫捕:此法主要用在大片的草丛和茂密的灌木中。当采 集者走到茂密的藏有虫子的草丛中时,用扫网在上面左右摆动,一面扫一面前进,将有许多小虫子集中到网底,或者被甩入网底,连接着胶管中。尤其在途中采集而时间仓促的时候,边扫边走也可以得到许多标本。震落法:在黄昏或中午炎热时, 可用震落法采到金龟子、锹形虫、象甲、叶甲、蝽象等种类。对于蚜虫、蓟马等小型昆虫,可以直接击落到网中或硬纸片上,也可用小毛笔收集到酒精中。 观察和搜索法:要采到需要的标本,必须了解昆虫的生 活习性及活动场所。有许多昆虫营隐蔽生活,在树皮下和树干内可采到天牛、吉丁虫、小蠹虫、木蠹蛾、透翅蛾、象甲和扁甲、郭公虫的幼虫或其它虫期。蚜虫、木虱或某些蚧虫的分泌物常可为人发觉,也可根据爱食其分泌物的蚂蚁、蝇或天敌瓢

关于昆虫的资料

多彩的昆虫 1、世界上最长的昆虫——新加坡竹节虫是世界上最长的昆虫,其细长的身体长达27厘米,若在安静状态下充分舒展身体的话,身长可超过40厘米。竹节虫具有的保护形和保护色,使它在灌林丛中以假乱真。 竹节虫巨天牛 2、世界上最长的甲虫——亚马逊巨天牛和大牙天牛是世界上最长的甲虫。它们身长18厘米。大牙天牛的角(长颚)是专为切割树枝所设计的,当它用锐利的角钩住枝条后就绕着树枝作360°的旋转,直至把树枝锯断为止。 3、世界上最大的蝶蛾——生长在南美洲的大灰夜蛾身长9厘米,展开双翼有27厘米宽,体色为灰色带有深色斑点,它们都是世界上蝶蛾类中最大的昆虫。 大灰夜蛾小灰蝶 4、最小的蝴蝶——在已知的14万多种鳞翅目昆虫中,最小的蝴蝶是发现于南非的一种微型小灰蝶,两个翅尖之间的长度仅有1.4厘米。

5、最凶猛的昆虫——螳螂。 螳螂蚊子 6、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昆虫——蚊子。 7、对建筑物危害最大的昆虫——白蚁。 白蚁蝗虫犀金龟 8、对农业危害最大的昆虫——蝗虫。 9、最重的昆虫——非洲赤道地区金龟子科的一种甲虫,巨大犀金龟,成年雄性个体的重量可达99.33克。 10、最小的昆虫——膜翅目的一种寄生蜂,体长仅有0.02厘米,而该寄生蜂的翅展只有0.1厘米,比某些单细胞原生动物还要小。 寄生蜂吸血虱 11、最轻的昆虫——一种雄性的吸血虱,个体只有0.005毫克重。

12、分布最广的昆虫——弹尾目的弹尾虫,据计算每23厘米深的土壤中有这种跳虫2亿3千万个,合每929平方厘米中至少有5千个。13、寿命最长的昆虫——几丁虫,它某些种类仅幼虫期就长达30年上。 弹尾虫几丁虫 14、鸣声最大的昆虫——雄性的蝉(知了),它的发生器每分钟可震动7千4百次,远在400米之外都能听见。 15、翅膀扇动最快的昆虫——一种摇蚊,每分钟翅膀扇动次数高达近6万2千8百次,肌肉收缩周期可快到1/2218秒。 16、翅膀扇动最慢的昆虫——黄凤蝶,每分钟翅膀扇动仅有300次,而大多数蝴蝶的翅膀扇动可达到每分钟460次—636次。 蝉摇蚊 黄凤蝶

最全面的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

第七节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 一、原尾目Protura 原尾目为昆虫纲中最原始的类群。体微小,不过2mm。头小,且无眼无触角无翅,分布广体微小;口器藏于头内;腹部12节,腹部1~3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性喜湿,栖泥炭地或草地、石下及树皮内,无经济意义。通称原尾虫,简称螈。全世界约六十余种,我国于1956年首次发现。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二、弹尾目Collembola 弹尾目属小型无翅类型昆虫,长在5mm以下。口器藏于头内;有单眼组成的小眼群;触角4~6节;腹部6节,第1节腹面有1个粘管,第3节腹面有握弹器,第4或第5节上有弹器,善跳跃。栖土中、积水水面、腐败植物间、草丛及树皮下等富有腐败物质之处。分布极广,约有二千余种,其中植食性种类对农作物有害。通称跳虫。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三、双尾目Diplura 体细长,一般长在10mm以内。白或灰白色,口器藏于头内;无眼;触角丝状,20~40节或更多;腹部11节,第1~7节腹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腹末有1对尾须或尾铗,也有变形为钳状器,无中尾丝。多生活于砖石下、枯枝落叶下或土壤等潮湿荫蔽之处,极怕光,行动活泼。通称双尾虫。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四、缨尾目Thysanura 昆虫体有鳞片,口器外露;有复眼,发达或退化;触角丝状,30节以上;腹部11节,腹部2~8节常具有针突和翻缩泡;腹下有腹刺若干对,腹末具1根中尾丝,两根尾须。多生活于石下、土缝、朽木中、枯枝落叶间,有的生活于古旧房屋及书籍、衣服中,通称衣鱼。因为它具有滑翔能力,从高处落下也不会摔伤。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五、蜉蝣目Ephemerida 小型至中型昆虫,体软弱;触角刚毛状,不甚明显;复眼1对发达,单眼3个;口器咀嚼式;翅半透明,前翅大,后翅小;腹部11节;腹部末端有长尾须两条,1根中尾丝。成虫陆生,寿命不长,短的数小时或一二日,长的约一周,一般均朝生暮死。常在日落后大群飞舞,发生盛时,坠落地面,集成厚层。幼虫(若虫)水生,需一到三年或五到六年以上始能成熟;可为淡水鱼的饵料。成虫具“亚成虫期”。通称蜉蝣。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六、蜻蜓目Odonata 大型昆虫,也是有翅亚纲里的最原始的昆虫。触角刚毛状;复眼发达,单眼3个;口器咀嚼式;翅两对发达,翅前缘近翅顶处常有翅痣;腹部细长;尾须只1节。雄虫交配器位于腹部二、三节腹板上。半变态。幼虫“水虿”生活在水中,用极发达的脸盖捕食,成虫陆生,无论成虫还是幼虫均为肉食性,多食害虫。蜻蜓类体形大,休息时翅平展于两侧,飞行时能悬停。通称蜻蜓、豆娘。约有4500余种。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七、襀翅目Plecoptera 中或大型昆虫,体软而扁。触角丝状;口器咀嚼式;复眼发达,单眼2~3个;前后翅均为膜翅,前翅狭长,半透明,后翅臀域发达飞行力弱。腹部11节;尾须丝状,多节或1节。幼虫在清净水中生活,肉食性。无经济价值。半变态。通称石蝇。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八、纺足目Embioptera 中小型昆虫,体长而扁,行动活泼。触角念珠状;口器咀嚼式;雄虫一般有翅,前后翅相

项目二 园林植物主要昆虫识别

项目二园林植物主要昆虫识别习题 一、选择题 1.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是() A. 蝗虫 B. 蚊子 C. 蝼蛄 D.苍蝇 参考答案:B 解析:蝗虫、蝼蛄的口器为咀嚼式,苍蝇的口器为舐吸式口器,因此答案选B。 2.属于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包括() A.蚜虫 B.天牛 C. 枯叶蛾 D. 菜粉蝶 参考答案:A 解析:天牛、枯叶蛾和菜粉蝶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因此答案选A。 3.蜜蜂的后足是()。 A. 跳跃足 B.开掘足 C. 游泳足 D. 携粉足 参考答案:D 解析:蜜蜂的后足特化,用以采集和携带花粉,称为携粉足,因此选D。 4.属于离蛹的昆虫是()。 A. 天牛 B. 苍蝇 C.小菜蛾 D. 家蚕 参考答案:A 解析:苍蝇的蛹为围蛹,小菜蛾和家蚕的蛹为被蛹。因此选A。 5.属于肉食性昆虫的是()。 A. 蝼蛄 B.蚜虫 C. 猎蝽 D. 蜜蜂 参考答案:C 解析:蝼蛄、蚜虫和蜜蜂属于植食性。因此选C。 6. 属于鳃叶状触角的昆虫有() A.白蚁 B.金龟甲 C. 蝗虫 D. 蜻蜓 参考答案:B 解析:白蚁的触角为念珠状,蝗虫的触角为丝状,蜻蜓的触角为刚毛状。因此选B。 7. 螳螂的前足是() A.游泳足 B.携粉足 C.捕捉足 D.步行足

参考答案:C 解析:螳螂的前足用于捕捉猎物,抓紧猎物,防止其逃脱,因此是捕捉足,选C。 8. 引起昆虫滞育的主要因素是()。 A. 光、温度 B. 光、水 C. 光、食物 D. 温度、水 参考答案:A 解析:滞育是昆虫长期适应外界环境形成的种的遗传特性。主要是由于光和温度造成的,因此选A。 9.一般昆虫的生长起点温度是()。 A. 8-12℃ B. 0-10℃ C. 22-30℃ D. 30-40℃ 参考答案:A 解析:一般昆虫的生长起点温度是8-12℃,低于这个温度昆虫则不能生长发育。因此选A。 10.蝼蛄的前足类型是()。 A.步行足 B.跳跃足 C.捕捉足 D.开掘足 参考答案:D 解析:蝼蛄的前足扁平,粗壮而坚硬,可在土中活动,称为开掘足,因此选D。 11.美国白蛾的前翅类型是()。 A.膜翅 B.鳞翅 C.半鞘翅 D.复翅 参考答案:B 解析:蛾蝶类的翅属于鳞翅。因此选B。 12.蝗虫类昆虫的前翅质地坚韧如皮革,其类型为()。 A.膜翅 B.鳞翅 C.半鞘翅 D.复翅 参考答案:D 解析:蝗虫类昆虫的前翅质地坚韧如皮革,用于覆盖在体背和后翅上,有保护作用。因此选D。 13.蝇类昆虫的蛹属于()。 A.离蛹 B.裸蛹 C.被蛹 D. 围蛹 参考答案:D

第二章 园艺昆虫识别与分类

第二章 园艺昆虫识别与分类 “昆”为“众多”之意, “虫”为小型动物,昆虫是指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所有动物。昆虫种类繁多、数量大、繁殖力强、分布广,作为生物群落和食物网的成员,在维持生态自然平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复杂而密切,一些昆虫为人类提供了明显的益处和丰富的资源,仅有极少数昆虫对人类有害成为害虫,大部分昆虫还未被发现或鲜为人知。昆虫形态各异,发现、描述、鉴定和命名昆虫,尽可能地利用昆虫的资源而控制其为害,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障农业生产安全,谋求人类与自然协调共存、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昆虫的形态识别 —、昆虫与其他节肢动物的区别 知识目标: ●了解昆虫主要特征及其与其它节肢动物的关系。 ●描述昆虫外部形态的基本构造并指出其功能。 ●说明昆虫繁殖与发育过程中的特性及习性。 ●指出园艺昆虫主要目科代表种类及其分类特征。 能力目标 ●识别常见目科园艺昆虫,区分昆虫和螨类。 ●理解昆虫体壁通透性及其与杀虫剂渗透的关系。 ●能采集、制作并保存昆虫标本。 ●运用求同、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鉴别一般昆虫。

1.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门除昆虫纲外,还有甲壳纲(虾、蟹)、多足纲(蜈蚣、蚰蜒)、重足纲(马陆)和蛛形纲(蜘蛛、蝎子)(图2.1.1),均为身体左右对称,体躯由一系列体节组成,某些体节上着生成对分节的附肢,皮肤硬化成外骨骼。 2.昆虫的特征 昆虫在动物界中属于节肢动物门中的昆虫纲。其主要特征如下: (1)成虫体躯明显地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 (2)头部有口器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 (3)胸部有3对胸足,一般还有2对翅。 (4)腹部包含着生殖器和大 部分内脏,末端生有外生殖 器,有时还有1对尾须(图2.1.2)。 (5)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器官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才能转 议一议 色彩斑斓的蝴蝶,访花酿蜜的蜜 蜂,引吭高歌的知了,令人讨厌的苍蝇、蚊子,吐丝的蜘蛛,蜇人的 蝎子,还有虾、蟹、马陆、蜈蚣等是不是昆虫?为什么? 3 4 5 图2.1.1 常见节肢动物 1.蟹 2.蝗虫 3.蝎子 4.蜘蛛 5.马陆 1 2

2昆虫图谱

昆虫图谱 昆虫纲是整个动物界种类和数最多的一个纲。目前已发现100多万种,约占动物界种数的80%,除海洋水域之外,凡有植物生长的地域都有昆虫。 昆虫的构造有异于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并没有内骨骼的支持,外裹一层由几丁质构成的壳。这层壳会分节以利于运动,犹如骑士的甲胄。身体分为三部分,头、胸、腹。昆虫在生态圈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虫媒花需要得到昆虫的帮助,才能传播花粉。而蜜蜂采集的蜂蜜,也是人们喜欢的食品之一。在东南亚和南美的一些地方,昆虫本身就是当地人的食品。但有一部分昆虫是人类的害虫,如蝗虫和白蚁。而有一些昆虫,例如蚊子,还是疾病的传播者。 昆虫在地球上出现于3.5亿年前,昆虫纲由C.von林奈于1758年建立,根据翅的有无和性质分为7目。随着不断发现,现今世界常用2亚纲34目进行分类。 1.无翅亚纲有5个目:①原尾目②弹尾目③双尾目④石蛃目⑤衣鱼目 原尾目是节肢动物门、有颚亚门、六足总纲、昆虫纲的一目,是昆虫纲中最原始的一目。通称原尾虫。学名蚖。代表种原尾虫,罕见的小型昆虫,尚未发现化石,现生约70属600余种。其起源很可能与蛛形纲、综合纲、甲壳纲等具有共同的早期祖先。红华蚖为中国代表种。 原尾虫 弹尾目亦称粘管目,俗称跳虫,遍布全世界,常大批群居在土壤中,多栖息于潮湿隐蔽的场所,最古老的化石发现于英国泥盆纪老红砂层中,中国尚无化石报道,现生约516属6000种,中国有66属193种。 跳虫 双尾目分3科。双尾虫科的种类腹部有2个细长的尾须,能感受震动;铗尾虫科的尾须变成捕食用的硬铗;原铗尾虫科亦有尾铗。代表种双尾虫,以三对足爬行的简单昆虫,化石出现于北美晚石炭世,中国尚无报道,现生约84属800余种,中国有25属。

实验八、昆虫分类

实验七昆虫分类 目的: 掌握常见农业昆虫中重要目及其的主要科地形态鉴定特征; 学习使用检索表和编制检索表; 原理:(自己写) 材料用具: 蝗虫、螽斯、蟋蟀、蝼蛄;蝉、叶蝉、飞虱;粉蝶、灯蛾;缘蝽、 菜蝽、猎蝽;家蝇、实蝇、食蚜蝇;蜜蜂、胡蜂、蚂蚁;步甲、虎甲、 瓢甲、天牛、象甲、叩头虫、吉丁虫;蓟马玻片。户外采集的昆虫。 体视显微镜、镊子、解剖针和大头针等工具;多媒体课件。 内容与方法:(参考以下这些) 一、检索表 对比分析和归纳的方法,选用比较重要而稳定的特征,以简短的 文字排列而成。 分类工作的重要工具和基础。 1、类型:双项式(两项式)、单项式、退格式或包孕式。 2、步骤:选取特征→列表→成文 举例(不需要写): 目名口器翅其它特征 弹尾目咀嚼式无腹末有弹器 缨尾目咀嚼式无腹末有尾须1对和中尾丝1条直翅目咀嚼式前翅皮革质,后翅膜质后足适于跳跃,或前足适于开掘鞘翅目咀嚼式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 半翅目刺吸式前翅为半鞘翅,后翅为膜质喙着生于头前端 同翅目刺吸式前后翅膜质,或前翅稍加厚喙着生于头腹面后端

两项式 1.无翅 (2) 有翅 (3) 2.腹末有弹器……………………………………………………………………………弹尾目 腹末有尾须1对和中尾丝1条………………………………………………………缨尾目 3.口器刺吸式 (4) 口器咀嚼式 (5) 4.前翅为半鞘翅…………………………………………………………………………半翅目 前后翅膜质……………………………………………………………………………同翅目 5.前翅皮质,后翅膜质…………………………………………………………………直翅目 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鞘翅目 3、编制检索表的注意事项 尽可能地选用明显而稳定的外部特征 绝对性状 对称性状 文字简洁 二、重要农业昆虫的分目 观察标本,掌握主要农业昆虫的分类鉴定特征。 目名口器翅其它特征代表昆虫直翅目 缨翅目 半翅目 同翅目 鞘翅目 鳞翅目 双翅目 (注意:代表昆虫不要与下表的重复,这句话不要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