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名家

形意拳名家
形意拳名家

形意拳名家

形意拳名家车永宏先生传略

车先生,名永宏,字毅斋,排行第二,人称车二师傅,系山西省太谷县桃园堡村人,后移居太谷县贾家堡。一八三三年,车先生出生在一个穷苦农民的家庭里。幼年时,因家境贫寒未上学念书。早年,在太谷富户武福蛮家当车夫,先生一生除务农外,也曾保镖护院,传授形意拳技,声望素著,远近知名,获“清华翎五品军功”之称。车先生不仅拳艺精湛,功深力厚,而且正直慷慨,平易近人,视富贵如浮云,专爱恤贫济孤,因而颇受人尊重,一九一四年逝世,终年八十一岁。

车永宏先生长的虎臂熊腰,体格健壮,臂力过人,使枪弄棒,自带三分,具有练武的先天资本。约一八五六年,形意拳宗师李洛能先生(世称李老农)在太谷一绅

士孟綍如家保镖护院。车先生知李洛能精形意拳,经友人介绍,拜李洛能先生为师。自得名师指教后,车先生便昼夜发奋苦练,二十余年,终于在形意拳的造诣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每次与人相较无不随心所欲、手到成功,为李洛能先生最得意的门徒之一,为武林同辈中之佼佼者。据传,李洛能先生的高足弟子郭云深,长于形意五行拳中之崩拳,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之称。后听其师傅说,他不及山西的车二,便很不服气。随之跋山涉水,远道而来太谷,拜访其师弟车永宏先生。二人见面如故,寒喧之后,云深师水不喝,饭不吃,便迫不及待地要与师弟交手。当时,车先生辞谢。云深师急以崩拳直上。车先生极善顾法,只顾而不攻,云深师便紧逼车先生至墙角处。在云深师使出成名绝技发劲之时,则不见车先生,正疑惑间,车先生在云深师背后轻轻一拍曰:“师弟在这儿呢?!”就这一招,云深师连连叹服曰:“还是兄弟功夫好!”之后,云深师在太谷学习数月,拜谢辞去。

车先生的晚年时期,正当列强侵略中国,朝廷腐败无能,内扰外患,国家频于危急存亡之秋。有志之武林人士,纷纷倡武救国,以期国强民富,不受外国欺辱,这就更激发了车先生爱国主义的思想。当时,车先生传闻外国武士在中国大摆擂台,骄横不可一世,一次便随同祁县、太谷的一些财主们悻悻然去天津,欲以比武。当时,日本剑术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车先生满怀爱国热忱,凭着自己较高的技艺,过人的胆量,与日本大力士进行了剑术上的较量。“日人奋然临,毅斋慢然应,倭败色沮愿师之,毅斋婉谢焉,人问其故,毅斋曰:岂可使吾国绝技而传之外人耶?"

(摘自车永宏先生墓碑记)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从此,国威大振,车先生也名振华北。车先生逝世后,弟子王凤翙等为之立碑纪念,并已纂入《太谷县志》内。

车先生在形意拳的技艺上独树一帜,成为形意拳中影响较大的一支流派。其弟子中较好者有李复祯、布学宽、王凤翙、吕学隆、李发春,樊永庆、刘剑等。我父

布学宽先生,生前为全国武术协会委员,太谷武术协会主席,96岁而终,幸列车先生门墙,传人较多,也有声于山西武术界。车先生在形意拳的造诣上功夫颇深,在练法上讲究气血运行之理,并对拳势动作进行了较大胆的改革创新,特别是对十二形拳由繁变简,采取各形的一手特技,变为单动作的重复演练。一招一式,清晰朴实,刚柔相济,使形象特点更加集中突出。既便于行功和实践,又有健身价值。在技击用法上车先生多采用先顾后打,引进落空,顾中取胜的策略;在发劲特点上,则讲究抖决劲、横竖劲、和化劲等。总之,车永宏先生经过多年的苦心钻研,练功实践,形成了山西形意拳独特的风格。随着国家对形意拳传统套路越来越重视,可以预言,车式形意拳也必将为人民健康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山西形意拳名家:布学宽

布学宽先生传略

布学宽(1876,1971),字子容,原籍祁县巩家堡,寓居太谷城内。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少年时,念过几年私塾。1894年开始在太谷县一家酿酒缸房当学

徒,后住粮店学商。1917年,参加太谷县体育会工作,任县属各校武术教师。1932年转任太谷铭贤学校武术教师。

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后,铭贤学校迁址四川,布为留校职员,守校护院,保持了民族气节。解放后,被选为太谷县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太谷县人民政府委员,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县政协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山西省分会委员,全国武术协会委员,太谷县武术协会主席,于一九七一年去世,终年九十六岁。

布先生从小就喜爱武术。十六岁起便学习拳术,后投师于车永宏先生门下学练形意拳(车永宏先生,字毅斋,人称车二师傅,太谷县贾家堡人,精形意拳术)。由于功架出众,很受车师器重。得车师真传,以法精练,功夫渐深,遂得名声,为车师得意门徒之一。1913年起,布先生开始收徒传艺,教授门徒颇多,弟子之众,冠于他师。常以提倡发扬武术为己任,努力发展形意拳技。解放前,曾任太谷县国术馆长及各学校武术教师,教授学生诲人不倦。解放后,全国武术事业蓬勃发展,布学宽先生在党的关怀教育下,更加热心于武术事业。在历届山西省武术、摔跤运动会上均担任武术副总裁判长、总裁判长。太谷县一年一度的春节武术表演,布先生总是尽心竭力,认真指挥,积极组织。1959年11月出席了全省体育先进单位代表会议。1960年5月又

以太谷县体育积极分子的身份光荣地出席了全省群英会。1963年全县城乡成立了七十五个武术推广站,当时布先生虽已八十多岁,但为了普及全县武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仍不辞劳苦,奔波于农村各地,积极组织、推广武术活动,传授健身方法,并把武术运用于民兵训练。1964年3月,曾陪同国家体委副主任黄中同志视察太谷开展武术活动的情况,并进行了表演。

布先生练武七十余年如一日,不论春夏秋冬,坚持早晚下功,苦心锻炼,功夫颇深。尤其精于形意拳、八卦拳及器械对练,并曾创编了侧重健身的“洗髓经”和

侧重技击的“鸳鸯脚应用法”以及徒手对练“连环手”等,在锻炼方法上讲究气血运行之理,以身灵劲整,柔化劲见长。一直到九十余岁,耳不聋,眼不花,走起路来,步履矫健,为山西武术界艺高望重的形意八卦名家。晚年常以具有独特风格的八卦拳为众表演,表现了一个九旬老人关节灵活,气血通畅的健康体魄。在1963年曾参加了全国形意拳的编写座谈会,1964年出席了省体委召开的形意、通臂、鞭杆三项传统武术的座谈会。总之,布先生七十余年的武术生涯,为发展形意拳技艺和为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山西形意拳名家:陈际德

陈际德 (1880—1965),男,汉族,山西省清徐县人。早年喜武,拜形意拳大师李复贞门下学武,并得到车毅斋先生的亲传,造诣颇深。民国年间,曾在太原国术改进研究会担任总教练,并在榆次国术馆中任教。其入室弟子有范效先、张书田、张学绅等。在我省武术界颇有声誉。

山西形意拳名家:刘俭

刘俭字守业(1886—1955),男,汉族,山西省太谷县人。自幼热爱武术,18岁时拜车式形意拳奠基人车毅斋为师,专攻形意拳。十易寒暑,尽得车师真传,28岁出师后与太师兄李复祯共同研究散手、散兵等拳理拳法,达15年之久。1919年起,先后被贾家堡、贯家堡、韩村及县商团聘为国术教员,传授形意拳。1935年受聘任太谷县国术馆教务主任,并传授形意散手和器械。自此名传遐尔。日军入侵太谷后,1938年9月,刘俭冒死保存车毅斋纪念碑,为后人所敬仰。晚年,刘俭将尊师秘不外传之鸡形、腹打、箭串步等技艺传于众弟子,为传播中华武术之精华作出贡献。他的著名高徒有胡万瑛、高庆瑛、吴治泰、段振化、吴连富、吴殿科等。为车氏形意拳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之一。

山西形意拳名家:姬际可

姬际可,字龙峰(有的误写为龙凤、隆丰、隆风),山西蒲州诸冯里尊村(现属永济县张营公社尊村大队)人,生于明万历年间,卒于康熙初年,享年八十余岁,形意拳(心意六合拳)创始人,在中国武术史上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尊村原名宗村,后改为北评义村,又改为尊村(有的误写为均村)。该村西距黄河二里(今又东迁七里),西南距蒲州三十五里,东南距中条山五十里。蒲州一带,相传是虞舜故居(“舜都蒲坂”,即今之永济),地势险要,自古为军事重地。尊村现有村民229户,1167人,其中姬姓144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六十三。姬氏系明初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迁居后,姬从礼为一世祖,文增为二世祖,姬聪为三世祖,姬廉为四世祖,姬?为五世祖,景鸾为六世祖,中庸为七世祖,姬训为八世祖。姬训字学古,生二子,长子名际时,次子名际可。际可年少时,家中有土地二百余亩,羊二百余只。际可妻谢氏,生六子,次第名为:甲杰、甲?、甲伟、甲傣、甲侨、甲侃。乾隆五十五年手抄本《姬氏族谱》卷二对际可的记叙中有“技勇绝伦,老年破流寇于村西,手歼渠魁,人号神枪。训次子,字龙峰,传艺河南,至今人以夫子事之"的评语。

际可年少时,在家塾里学文习武,他刻苦用功,聪明过人,深得家长和教师的喜爱。传说一个月夜,际可在村西河滩练武,来一老者,看了际可的拳术后

说:“你练的还不错,只是眼睛还不够亮,你到池子里洗洗就好了。”际可便去洗眼,回来后老者无影无踪,际可疑是“异人”。从此以后,际可练拳手眼身法步浑然一体。继练大枪术,造诣独精,常骑着马奔驰在村中巷道上,用枪端点刺屋檐下外露的椽木(每间十根),无一漏过,可见用枪的快速与准确。

由于受过传统的封建教育,际可有强烈的忠明反清思想。甲申之后,际可已届中年,总想组织反清志仁,共图复明大业,于是出走解县,朝关帝庙,往东南越中条山经平陆去河南。马越过中条山时不慎失蹄,将际可翻下深涧,他凭多年功夫,手攀悬崖绝壁,又爬上了小路。到河南后,他听说各地反清志士云集少林寺,便欣

然前往。际可在少林寺表演了拳术和枪术,受到少林寺僧人称赞;际可观看少林寺僧人习武,也大受启发。在少林寺居住期间,一天他在寺内读书,忽见两鸡相斗,遂悟其理,何不根据各种动物之长独创新意?于是参照当时盛行于少林寺的龙、虎、豹、蛇、鹤五拳创立了新的拳种,取名心意六合拳,前后各六势,概括为:鸡腿、鹰捉、龙身、熊膀、虎抱头、雷声。从学者甚多,后人得其真传者以河南马学礼、山西戴隆邦为最。

际可居少林寺十年,眼看清军节节胜利,复明已成泡影,便离寺归里,教授子孙。姬氏后人称心意六合拳(形意拳)为“际可拳”。某年黄河西岸来一伙强人,侵害百姓,抢掠财物,际可组织村民奋力抵抗,亲手歼灭魁首,保卫了家乡,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际可去世后,葬于祖茔之内,立碑纪之。后人尊际可为夫子,在村中央建“奉先堂”,画像供奉,每年节日子孙来祠进香朝拜。此风一直延续二百余年,直到“文化大革命”中废家祠、烧画像、毁弓箭而作辍。然而际可的形象仍然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瘦长脸、身高约一米八,须发皆白,身穿浅兰色明代服装安祥地坐在彩绘木墩上。像旁有后人书写的对联:

创业本艰难要留好样于子孙

守成非容易不可负惭于祖宗

际可所创的心意六合拳(后名形意拳)经其门人丰富完善,已成为我国名拳之一,并流传于海外,因此他的名字也会永远留在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心里。

山西形意拳名:宋世荣先生

忆先师宋世荣先生

宋世荣先师是李能然先生十大弟子之一,他所练之形意拳术,别具一格,有很多独到之处,是形意拳术门派中屈指可数的人物之一。

宋先师名世荣,字约斋,北京市人,一八四九年七月生于北京,逝世于一九二七年九月,终年七十九岁。

他于十七岁迁居山西省太谷县,以修理钟表为业,于次年拜在形意拳名家李能然名下从学形意拳术。由于他刻苦练功,精心研究,反复揣摩,因此他对形意拳术之精义,造诣很深,终于掌握了形意拳术之真谛。特别是对于内劲功夫的研究,更为突出。他一生视拳艺如珍宝,不轻易传授于人,择徒甚严,教徒更严,毕生只教徒二十余人,但个个都很出众,如宋虎臣、宋铁麟、贾蕴高、任尔琪等人,都是当时省内外形意拳术之名手。因而他在形意拳术门派中能独树一帜,别具风格。解放以来,在全国多次的运动会上表演,宋派形意拳术都得到了武术界的好评。

宋世荣先师,不仅练就了一身绝妙的功夫,而且有很多创新,如他所创编的《内功盘根》、《徒手十六把》、《麟角刀》等套路,都能体现出阴阳内劲,形神合一,内外兼修之特点。不论在上、中、下之架势中,还是在手、眼、身、步法之转动运行中,或是在绞、叉、勾、压、扎、弓、挂、挑、刺、劈的动作中,都能体现出灵活多变,劲节合度,阴阳分明,不仅是健身之妙法,而且有很高的技击价值。

山西形意拳名:家宋虎臣

宋虎臣老师逝世已经三十六年了。今忆先师,三十六年前与师朝夕相处,食则同桌,寝则同室的师徒深情幕幕再现;他那超绝的技艺和诲而不倦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

先师宋国英,字虎臣,别号小侠,北京市人。生于一八八?年,卒于一九四七年,享年六十七岁。先师虎臣是著名形意拳大师宋世荣老先生的长子,自幼聪明过人,嗜爱学习。除于攻读之外,并从父教,勤练武术,以形意拳为主旨,并融会太极、八卦、长拳之精萃及各种长短器械。由于他心智敏捷,领悟性强,又苦心钻研,所以很快承授起家传的超绝技艺。他在数十年的实践中,自己创编了徒手对练拳十面埋伏、战斗枪(大枪)和战斗剑等,不搞花架,都以实战应用为旨。他所习之各种拳术套路及器械,虽然种类繁多,但都博而精、纯而妙,别具一格。特别是他所练之大枪,在上、中、下三部各招各式及身法中的劈、扎、崩、剁、磕、锁、拿、挑、搓、拨等动作中,都能体现出灵活敏捷,长枪而能短用,“手应心,所向无敌。他曾任晋军王嗣昌部下,执法、督战总队长兼武术教练。一九三?年,先师至榆次北关树林街开设修理钟表铺为业,并继父志广为收徒,传授武术。当时以晋护路军从者为夥,其中功夫深厚者计有刘瑶琨、潘振英、陈

光斗、崔继先,席子勤、张效先为最。太原一带有董秀升、吕佩双,太谷有石瑞亭、魏小鑫、邢子成。以上诸门徒相继去世,现据所知者有张剑青(子良),在西安市寄居,亦继续传授后一代。

宋老师教授门徒,一招一式,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并强调训嘱:吾形意拳属于短拳之类,然练时必须打出长劲(并非长拳之功),而是在沉肩、坠肘、松肩、活腰、蹬足之规格下,全身合一,发出之劲,使两臂自然长出数寸。宋老师终身坚持不娶妻室,是一位不图名利、逍遥自在、文武兼全的清高人士。且以慷慨助人为乐得名,凡亲友求助,他总是有求必应,并不计其人有无偿还能力。

我于一九二八年至太谷与他相识为契友。数年后经友人介绍,宋老师慨然应允,收为门徒,成为先友后师。我得业于宋师门下,实感兴豪。宋老师得病卧床后,虽经我多方延医治疗,昼夜护理,终未脱险,不幸逝世。他虽然离开了我,但他赐给我的艺业和他慈祥的容颜,却永远活在我的心中,使我终身难忘。我是宋老

师的一个门徒,虽然老师谆谆善诱的教授,奈我性情愚钝,未能很好的继承下来,实觉愧对。为缅怀和纪念这位杰出的师尊,我要把形意拳深刻的钻研和探索,在有生之年,把前辈师尊传授与我的技艺加以整理,传授给青年一代,为振兴我中华武术,尽我簿微之功。

山西形意拳名家:张书田

张书田 (1905?2000),男,汉族,山西省榆次市人。榆次市群英武术社各誉社长,山西省武术协会委员、山西省形意拳研究会顾问。

张书田幼时从师于穆修易学习形意拳,1922年在国民师范随张荫梧、李彬堂、王俊臣、刘殿琛为师,后又拜陈际德先生为师学习武术,擅长形意拳、八卦拳。曾在榆次县国术馆担任教师。1983年参加全国武术表演赛获老年组优秀奖。1984年至1985年参加《山西省拳械录》编写工作。1991年,全国形意拳邀请赛聘任他为技术顾问。编写有《形意拳术述真》、《龙形剑、八仙剑、六合剑练用诀要》;在报刊上发表的论文有《形意拳源流及师承述略》等。一生传徒甚多,在理论和技艺上都有较深的造诣。对山西武术发展有一定贡献。

山西部分形意拳名家:宋铁麟

宋铁麟先生

吾幼年时拜宋铁麟(宋世荣之侄)老师学习形意拳术。在多年的相处中,深切体会到宋师在形意拳术的继承和发展上付出了毕生精力。他在形意拳术与内功盘根的结合上,精研苦练,从而使这一功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宋师一生技精而性善,他虽有一身好功夫,但从不以此而眩耀自己,总是谦虚待人。他的两掌坚硬似铁,立指如锥,但与人较技从不伤人,总是点到为止。特别是他的高贵的民族气节更为世人称道。在日寇侵华时期,敌人要他担任保卫团长,教授武术,宋师坚决拒绝,并远走山村,离家不受,待日寇投降后才返回太谷。但他却在劳动人民中广教门徒数十人,都精心教授,耐心培养,从不间断,更不计较得失,对有困难的徒弟们还要给予资助,真是技艺精湛,武德高尚的先辈范例。铁麟先师一生好武,以武为乐,在形意拳的发展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成绩。他享年九十四岁,于一九七九年中秋节无病而终。他虽离开了我们,但留给我们的技艺是永存的,我做为他的受业门徒之一,在我们的晚年一定要争取时间,把前辈先师们的技艺精华,整理成册,留给下一代,让它为振兴中华的四化事业发挥出新的作用。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

形意拳歌诀

形意拳歌诀 五行合一处 远要剪,近要躜;躜进合膝,粘身纵力。手起如挡搓,落如钩杆。摩径摩胫,心一劝,浑身俱动;心动如飞剑,肝动似火焰,肺动成雷声,脾力夹功;五行合一处,放胆即成功。起落二字自身平,盖世二字是中身。身似弩弓,拳如药箭,宁要不是,莫要停住。蛰龙未起雷先动,风吹大树把枝摇;上法须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才为真。内要提,外要随;起要横,落要顺;打要远,气要催。拳似炮,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起站身平进中间。手起似虎扑,脚去不落空。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能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存;能在一气先,莫在一气生。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起不起何用在起,落不落何用在落。低之中望高,高之中望低,起落二字与心齐。死中反活,活中反死。明了四梢永不惧,明了五行永无凶;明了四梢多一粗,明了三星多一力。三回九转,势一势是怕人见多一精,一日之见万势精。万势之在围,围中身体,围他一字要围奇。好字本是无价宝,有钱将向何处找;要知好字路,还往四梢求。何谓四梢:舌为肉梢,牙为骨梢,手脚指为筋梢,毛发为血梢。四梢俱齐,五行乱发。血梢起不凶,牙梢肉梢不知情,筋骨发起不知斤,身体未动可知情,才如灵心大光明。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手脚去,快如风。急上更加急,打了还嫌迟。天地交合云遮月,武艺相斗蔽五行。三起不见,三进不见,可见亦好,不见亦好,势占中央,最难变化。与人交战,须明三前:眼前,手前,脚前。跳定中

门去打人,如蛇吸食。内使精神,处使安候,见之如妇,夺之似虎;布形猴气,与神齐住。急若脱免,追其形,退其影,纵横往来,目不及瞬。大树成材在其柱,巧言莫要强出头。架梁闪折不在重,有秤打起千百斤。行其溺色之事,丢其虎狼之威。三思无心自己悔,保住身体现进福。演艺者思吾之道,依吾之言,永无大害。见其理而自尊,交勇者莫要思吴,思吴者寸步难行。血梢发,脚心发起,直到大门,再无别疑,真豪雄也。风雷疾,惊起四梢,四梢紧要封闭;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 手脚法 眼要毒,手要奸,脚踏中门裆里躜。眼有监察之功,手有拨转之能,脚有行程之立。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乘其不备而攻之,由其不意而击之。前脚趁,后脚跳,后脚趁前脚;前脚抬,后脚连,前进后脚随。心与眼合多一力,心与舌合多一精。先分一身之法,心为元帅,络膊脚为五营四梢,左为先锋,右为元帅,手脚相顾。准备万般一旦无,千着会,不如一着熟。早知此应一贯,过后见识不如无。头为一拳,肩为一拳,脚为一拳,肘为一拳,把为一拳,胯为一拳,臀为一拳,膝为一拳,足为一拳。头打落,随脚走,起而未起占中央,脚跳中门抢他位,就是神仙亦难防。肩打一阴反一阳,两手只在洞中藏。左右全凭盖世力,束长二字一命亡。肘打去,占胸膛,起手好似虎扑羊。或在裹胯一膀,走后手低肋下藏,把打起落头手搪,降龙伏虎霹雳闪。天地交合云遮月,武艺相战蔽日光,膀打中节并连应,阴阳交合得自然。外胯好似鱼打挺,裹胯抡步变势难。臀尾打落不见形,猛虎坐窝藏洞中,臀尾全凭精灵气,起落二字自分明。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出木笼。

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

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 文章来自: 功夫网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17554409.html,) 详文参考:https://www.360docs.net/doc/b17554409.html,/view.aspx?type=allgongfu&id=1052 形意拳,不管是五行拳还是十二形拳,每个形都有三种练法:第一步是练定步,以调息、摸劲(练气);第二步是练跟步,练意、气、力相合,练发力,以内催外,练丹田抖决,整体爆发;第三步是练行步,练意、练形。这步功夫是身形、步法、手法、气法的高度协调统一。行步拳也有两种练法:一是在行进中练绞力,以内催外,丹田抖动,整体爆发。二是练暗劲、化劲,步如犁行,身似龙形,以身化手,形神合一,混元一气,行云流水。 过去有人说形意拳邪性,不敢练形意拳,有人练了,反倒越下功夫毛病越重。很多老拳师不愿意教小孩子练形意拳,认为成年人会更容易接受形意拳(这和少林拳正好相反)。这是因为形意拳更侧重于内气的修炼,对于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更要慎重的缘故。总之,习练形意拳,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要练之得法。过去有不少地区的拳师在习练形意拳时都偏重于刚劲爆发,不少人热衷于震脚发力,这样练之日久,结果使不少练家腿伤脑损。有些拳师到老年时落下严重腿疾,不要说不能练拳了,甚至连走路、蹲厕都困难。我的恩师张兰普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年青时练拳,由于脚下过重震伤了脑海,一度走路脚不敢沾地,记得兰普先生生前曾多次告诫我说:“义会呀,这形意拳你以后可千万不要落脚太重,形意劲足发在身上,不是发在脚上。”另外练形意拳要重视八字二十四法的要求。因为二十四法对人体各部位按照形意拳的法则,进行了严谨的规范。要整体地认识,落实二十四法。千万不要只偏重其中一法,而忽略其它。常见一些练形意之人,后来成了严重的驼背之形(太过与强调含胸、圆背之故)。好好一个人,形如残疾,可悲不。所以老年间小孩子练形意拳都是有老师严格看顾的。 形意内功,主要以形意拳三体式桩入门;以形意五行拳定步操练法为最基本功法。其目的是练气、养气、摸劲。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三体式桩和五行拳之定步劈拳的基本练功方法。 三体式桩又叫子午桩、三才桩、三体式。三体式桩是形意拳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形意门的桩法有很多,但本门老师一般只让入门学生站这个三体式桩。因为三体式桩,基本包括了形意拳对人体各部要求的基本法则。以后的形意拳套路、技法不管怎样千变万化。但基本原理和要领都与三体式桩是一致的,所以过去曾有“万法不离三体式”之说。 一、三体式桩 l、身体直互,两脚跟并拢,左脚直向前,右脚向外撇约45度,身体半面向右,目视正前方。双膝微屈,两手外旋边旋边握拳,拳心向上,靠于脐下小腹两侧,重心左移,右拳外旋沿胸向上由下须处向前上方钻出,路线呈弧形,拳心斜向上,并微向外倾斜,小指向上拧转,肘尖下垂,右臂尽力前伸,但不可伸直,右拳高与鼻尖平。左拳不动,眼看右拳。右拳伸时吸气,式成气至中脘。上动略停,然后重心右移,左脚跟离地,以左脚尖虚着地,同时右拳不动,左拳沿胸前上钻至右小臂内侧。左小指根轻贴右小臂尺骨处,位于肘前腕后(此式内含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之势)。 2、接上式左脚向前趟出一步,重心在后脚(初习可练前四后六劲,及功深可练前三后七劲)。前脚后跟至后脚后跟之距约两脚半:横向之距,前脚内侧与后脚内侧约在一条直线上,后脚

【经典】李文彬:尚派形意拳入门

【经典】李文彬:尚派形意拳入门 本文作者李文彬先生是尚云祥关门弟子,“中国武术十大名师”之一。五行拳以内经阴阳五行之说为理论根据,以祛病健身,变化人的气质为前提,以培养技术,加深功底为目的。所以要按内经所指诸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之理和劈生钻、钻生崩、崩生炮、炮生横的顺序来练,以求加功进益,增进健康。 尚云祥先生所传五行拳之劈拳与钻拳不同一般。 既叫拳就不是掌,既讲“劈”就该有似斧之形和似斧之劲。所以劈拳,既握拳又用拳与肘的中节发劲,明显不同于一般技法,用关节突出处打人、发劲的惯例,在技法上别具特殊效用。钻拳,既有实战击法,又有健身效果。它既有甩臂、搂掌似闪之形,又有抖腰助肾之功,其健身、练功的效益显著。 步法上突出的是“夹剪腿”和“槐虫步”。它的前趟和后蹬劲,进也打,退也打,步步体现出“脚打七分”、“去意好似卷地风”的技法特色。 五行拳,应突出练功、找劲和发挥内在的五行精神作用,少讲招法的施用。经云:“五行五精即是五虎”,“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四梢但齐,五行乱”,“五行合一处,放胆即成功”等等。尚先生曾说“内要提。”就是要把内在的精神提起来,把内五行发动起来。“心动如飞剑,肝动似火焰,

肺功成雷声,脾动肾加功。”这样发动内在的精神作用,自然会倍增克敌制胜的信心和威力。 尚先生所传的形意拳动作和发劲,迅猛、刚实。正如经云:“起如风,落如箭,打到还嫌慢;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它的动作是从不努气,不用拙力,从轻松自然中求得。先要“松得开”,再要“打得长,放得远,落得实,发得快,从而把刚劲练好。只有掌握好刚劲的“爆发劲”才算有了真正发人的本钱。这就是练形意要先练好“疾用骤发,迅猛刚实”的刚(明)劲,再求“缓动遂发”的柔(暗)劲,最后再求“不意而发”的化劲,进而掌握形意进阶之路的真谛。 五行拳中,钻、横之拳要尽量外拧如图3一①;劈、崩、炮之拳要抻出腕星如图3-2。 为便于记忆五行各拳的技法要领,将近代人编的五行拳歌,作了改编,分别列于各拳动作说明之前,供参考。 l.劈拳 经云:“劈拳之形似斧属金”、“内通于肺,外窍于鼻,在体为皮毛',居五行拳之首。它以前臂的拳和前臂作为发劲的着意点,即视之为似斧的“斧刃”。故有劈拳肘打之说,具有不用关节处发劲打人的特点,向为前人所珍视。若以鹰捉代之,则实为大谬也。 劈拳歌诀“劈拳似斧性属金,生钻克崩妙绝伦;体为皮毛鼻通肺,前臂发劲劲乃神。”

浅谈静功缠丝太极拳的理和法

太极拳原则真理之实践 浅谈静功缠丝太极拳的理和法 静功缠丝太极拳是中国已故著名武术家、太极拳一代宗师陈济生先生于1930年始创,此拳从上海、南京开始传播,至今历八十年,在山东、山西、甘肃、河北、贵州、江苏、深圳、广州、香港等地,加拿大、美国、法国、日本等国现有学习者数万人。众所周知,太极拳具有养生、健体、慢性病和内外伤的辅助治疗、以及防身作用。静功缠丝太极拳被武林界称为“太极拳原则真理之实践”,它的养生、健体、疗疾、防身的功法更合理、功效更显著。它的奥妙所在?本文试就静功缠丝太极拳的理和法作一浅析。 静功缠丝太极拳是太极拳中集大成者。陈济生宗师出生于武术世家,其曾祖父是清朝皇家三品带刀侍卫。陈济生宗师自幼习武,精通少林、形意拳、八卦掌、阴阳八盘掌及各家太极拳,内外家功夫独步武林。陈济生宗师在创编静功缠丝太极拳之前,曾详加研练和分析了陈式、杨氏、郝式、吴式、孙式这五大家太极拳的特点,如陈式的缠丝、杨氏的舒展大方、郝式的如踩薄冰

之功、吴式的引进落空、孙式的开合等。应用到健身养生、防身技击当中,各有专门功夫,但都必须进行长久的研练,方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因此有花费时间长,见效年代久的不足。于是陈济生宗师提炼了这五大家太极拳的不同优点,又结合八卦掌、阴阳八盘掌、形意拳等,独创了108势静功缠丝太极拳。此拳锻炼功法十分系统,不光有拳架套路,更佐有静坐、静站、五行养生内功、行步、拓手、推手、大缠、太极大杆、太极球等诸多功法。实践证明,这套太极拳在健体防身、疗疾养生上具有显著作用。 静功缠丝太极拳最大的特点是“静功”。静者,内功养生的真谛。一切内功,或曰松、静、虚、空、无等,无不从静中来,亦向静中去。人为万物之灵,具有复杂的思想感情,或因过多思虑,而伤其心;或因工作繁忙、拼博,而伤其身;或嗜烟贪酒、好色、贪财、伤气,以致身体能量耗散等等,皆因身体的过多透支而致病。因此应以相对的“静”来调整平衡。静功和太极拳都是遵循这一纲纪。“静”生神气,“静”生智慧。动静兼修即能达到上乘。此为内炼精气神和外炼筋骨皮的有机结合。静功缠丝太极拳的入静与腹式呼吸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习练静功及养生功时,要求全身肌肉除必要的肌肉紧张外,均须放松,特别是颈部肌肉的放松、上臂及胸部肌肉放松,如此自然的利用隔肌之动作进行呼吸,由于隔肌的上下运动即可推动内脏器官活动,因此对于心脏病、神经衰弱、肺结核、肠胃机能失调、消化不良、关

形意拳——张西可

形意拳——张西可 昨天上午正在工作,张老师打来电话,希望上午大家能见个面,我从老板那里请假,赶往山师!约等片刻,终于见到张老师,张老师并不像想象那样高大!1米6多的身高!也看不出高手的样子!我们到山师的一块小树荫下稍谈后交手,张老师身步极其灵活,拳如流星,迅如电闪,整体能力把握相当精妙!让我感到惊奇!虽然我和老师的身材差距很大,但真的感觉无可奈何!从乳山秦文清老师那里学习归来,和不少朋友相互交流过,从没有见到技艺如此者! 早听说张老师一直和现役专业队的队员交流,和柳海龙等散打冠军经常交流,经常会有很多高手来找张老师交流学习!张老师曾就学于中国拳击泰斗张立德老先生,又从学于多位形意八卦散打拳击的前辈。由于一直和专业队员交手,实战水平相当精湛! 和张老师交流完后,老师热情的邀请我到他家里坐坐,前辈如此待我,我真是有些不好意思!听张老师谈论武林中的事故,老师也不停的指导我各种武技的精华,让我受益匪浅!老师的豪爽也让我感叹!张老师的跺脚如炸雷!出手出脚如山倒,而且整体发力迅猛冷脆!杀伤力相当强悍!张老师是我游历武林这些年不曾见到的,能将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结合的如此完美的人,和很多那些所谓的名家高手有天壤之别!如今像张老师这样的高手,能有这样的胸怀真的世间少有!张老师一直痴迷武术,希望能为武术做出自己的贡献!可谓用心良苦啊!我代表济南技击联盟全力支持张老师,去努力发扬中国真正的武术! 济南技击联盟也曾多次邀请各位传统好手前来交流,但发现说手者众,实做者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好手参与进来共同进步交流学习。孙氏形意嫡传张西可老师也欢迎广大武友前来交流技艺! 孙氏形意:孙禄堂--孙存周---张烈----张西可 —————————————————— 关于张西可水平高低的问题 我也济南的一个形意拳爱好者,但我练的是山西车派的形意拳,与张认识也有几年了。在机关单位上班之余,也上上网,看到这两天的争论,我也谈点自己的看法。 其一,张这个人是个搞学问的人,事业心很强,南开大学硕士,发表过不少小说,几乎年年拿山东省新闻奖,今年他写的《潍坊率先撤销11家驻外办事处》在谷歌上能搜到近5000条有关的信息,中央电视台也就此作过好几期节目。对武术,他一直说只是业余爱好。这些年,陆陆续续来找他的人也很多,在济南,练太极、形意拳(尚派、宋派等)及其他拳种的人与他交往的人也不少。大家的感觉是,这个人很平和,

梁氏形意拳门人问答录(4)

梁氏形意拳门人问答录(4) 七、关于习拳要领:(一)松、静、柔、整 问:我有一个关于松柔的问题,我之前因为太执着于松柔而适得其反。正确的松柔有什么标准呢?我应该有什么感觉呢? 答:这个问题在书里也有很明确的几句话。在最初步的时候,松柔只能理解为不使劲。你不用力就可以了。再往后,练深了,就是真气充实起来以后真正的松。为什么有人追求松柔反而不行呢?一个是他太执著于松柔,可既没有松也没有柔,他所谓的松柔,是自己造作出来的,而不是自然功夫体现出来的!那实际上是一种慢,而不是柔。这会让肌肉很紧张,看起来动作很慢很柔,其实里面肌肉紧张得很。这种不可取,练了半天也练不出来。必须真正得把肌肉松弛下来才可以。所以初步来说,你不刻意使劲就可以了。练的过程当中,当你的奇经八脉都打开,血脉疏通以后,你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什么叫“松沉”,怎么才是“松”了。当然,松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阶段的内涵,再往高层还有更高层的意义,到那时你自己就能体会了。东单有个胡先生说,我松就打你。他这个就跟别人不一样。别人说你松怎么还能打人呢?他说只要我放松就能打你。他确实一放松就能打你。这

句话在常人来听听不懂,而这个松就是真正的松。现在开始你就只能不用力。 前面小范说的问题也跟这个近似,他开始觉得我越低越使劲,下的功夫就越大,结果适得其反。柔也是一样:如果为了达到柔,而自己较劲用力,让人看这好像很柔,实际上内行人一看就知道其实浑身都紧在一块了。 问:我以前对“松”还有一种误解:就是老想着要松柔,不太敢使劲,这样一来,自己的精神也不振奋,越练越昏沉。 答:这种情况也有。这种不叫松,叫懈。不是很松弛下来的,而是懈了当啷,自然越练越迷糊,一点精神都抖不起来。这不是松,这就是懈了,从思想上懈怠下来了。好像很不经意的,以为就是松到底了,其实这不是。这都是对松的一种误解。 问:感觉这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还是跟练之前情绪和心情的调整有关系的,还是从心理上没放松,结果一练就有问题了。 答:对,有关系。所以我们练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个问题:不管说什么,都不要过于执着。不要一说天就执着在天上,一说地就执着在地下。这样肯定就不对。过去老前辈也说过。像杨老师就说:你知道这个意思就行了,你别这么做。王芗斋老先生说:我这么说你这么做,肯定就错了;你不这么做,那就更错了。当时他们没把这个问题讲明白,其实就是不让

浅谈反证法

浅谈反证法 聂震 1310300235 摘要:反证法是数学中一种应用广泛的证明方法,在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最基本的性质定理,到某些难度很大的世界难题都是用反证法来证明的。反证法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法一同使用,还可以在论证同一命题时多次使用。本文主要从什么是反证法、反证法的依据、为什么使用反证法、反证法解题步骤、适用题型及举例、如何做出正确反设六个方面浅谈反证法。 关键词:反证法归谬法矛盾假设 引言:有个很著名的“道旁苦李”的故事:从前有个名叫王戎的小孩,一天,他和小朋友发现路边的一棵树上结满了李子,小朋友一哄而上,去摘,尝了之后才知是苦的,独有王戎没动,王戎说:“假如李子不苦的话,早被路人摘光了,而这树上却结满了李子,所以李子一定是苦的。”这个故事中王戎用了一种特殊的方法,从反面论述了李子为什么不甜,不好吃。这种间接的证法就是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反证法。 反证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数学证明方法,它的应用与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古希腊,数学家就应用它证明了许多重要的数学命题,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已经开始运用反证法。牛顿曾说过,反证法是“数学家最精当的武器之一”,它在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代数学中,反证法已经成为最常用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一.定义: 反证法(又称背理法)是一种论证方式,他首先假设某命题不成立(即在原命题的题设下,结论不成立),然后推理出明显矛盾的结果,从而下结论说原假设不成立,原命题得证。反证法与归谬法相似,但归谬法不仅包括推理出矛盾结果,也包括推理出不符事实的结果或显然荒谬不可信的结果。 二.反证法的依据: 反证法所依据的是逻辑思维规律中的“矛盾律”和“排中律”。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为真,至少有一个是假的,这就是

古传形意拳的实战训练

古传形意拳的实战训练 不久前。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河北派形意拳李振邦一系的传人崔杰利先生,初次交流就很快切入主题,谈起形意拳的训练程序,向其求教,问日:“如果一个没有基础的人,向先生学拳,第一步应该练些什么?” 答:“抖手、穿掌、步法。” 我吃了一惊,追问:“怎么,不是从三体式开始吗?” 答:“三体式属于高级功夫,是不可以随便传授给初学者的!” 我很吃惊地再问:“难道你们也是先打实战,后练三才、五行吗?” 这次崔先生大吃一惊,很快回问:“什么叫‘也’是?难道还有别人也这么练吗?” 是的,还有别的形意拳也是先打实战后练拳。就以我所学的形意拳而言,仅在家乡齐齐哈尔市,所接触的形意拳就有两支,分别是由李存义的弟子,定兴三李中的李星阶前辈,与同乡的朱殿深义结金兰,以形意拳与朱殿深换艺(学习朱家的医术),后被朱家带到齐齐哈尔的老朱家形意拳:另一位是隐居于黑龙江省尚志市农家 的已故隐士传授的郭云深系的形意拳。这两个体系共同的特点,也是区别

于社会上流传的形意拳之处。就是在传授三体式、五行拳之前,都有一个为期三个月到半年左右的前期训练。并且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实战是一个主要的、核心性的内容。 练武术的人几乎都听说过“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也有说半年打死人的。可形意拳前辈李仲轩老人却在其文章中说,形意也是十年不出门的拳,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形意拳入…是三体式、五行拳,可三体式要站多少年?五行拳要练多少年?以教我郭云深系形意拳的师傅来说,他在随师学形意拳以前就是高手,跟师爷学拳先站了八个月的下势桩,才教他站三体式,练五行拳时,一个起手动作练了一年半。鹰捉练了七个月,之后的五行拳每一行练三个月以上,十二形最慢一形学半个月,最快的学三天。我师傅还是有基础的,如果没基础的人单练五行拳中的一拳,怎么也要一年半才能有初步的水平、想以之实战,正常情况下师傅怎么也得一年半才给安排实战,如果一年半以前安排实战,只能说师傅不怎么负责任。说到这里,就要问一个问题,五行拳要一年半到三年才初步有成,那怎么能说是一年或半年打死人呢? 在禅宗中有一个公案:说一个人跪求禅师,请禅师为其开示以“解脱之法”,禅师就问:“谁缚汝?”于是求法者大悟。而就实战的角度说,现在流行的形意拳的训练程序,是从三体式开始入手,然后是五行,再十二形,再四把,十二弘捶等等,我们看这个程序, 其核心是明确的,就是练一种结构之力,也是一般人所谓的整体力。三体式是一种静态下的结构模式,而五行是动态的结构运动模式,结合以十

讨论形意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讨论形意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形意法在跳跃运动教学项目中的运用;形意法在学前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运用这些自然景物和动物形象而生动地把长拳的动作比喻出来,突出体育教学的节凑感。 【关键词】形意法,游戏法,语言法,重复练习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如游戏法、授课法、重复练习等。对于相同的体育项目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同样的教学方法也可运用到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中。也就是说针对于相同内容的体育教材,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即因材施教,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善于模仿,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教师灵活而巧妙地运用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来模仿或操作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形意法。它主要运用于低年级体育教学当中,不但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而且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兴趣,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机,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形意法在跳跃运动教学项目中的运用: 首先,通过引发问题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学习兴趣)。 然后,提问与本课有关的内容,引导学生慢慢进入课

堂,启发他们的思想,扩展他们的思维。下面以立定跳远为例,问同学们在动物园见到过哪些动物?能否模仿它们的动作?接着再问及与本课有关的动物动作,如:老鹰式、袋鼠式和青蛙式。 把立定式跳远共分为四部分: 1.首先提出看谁模仿的最象 (1)预备式:两脚稍分开自然站立。 (2)老鹰式动作:两臂后摆同时屈膝。 (3)袋鼠式动作:两臂前上举、展腹、提踵。 (4)青蛙式动作:两臂由后向前上方用力摆起,同时两脚用力登地,并迅速向前跳起,落地时脚跟先着地,同时屈膝缓冲维持身体平衡。 2.然后以游戏的形式把各个动作串联在一起,即为立定式跳远的整个过程 例如形意法在学前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如练习兔跳时,模仿兔子跳的动作,锻炼学生手脚并用的能力;走时,模仿大象走的动作;练习半蹲跳时,模仿青蛙跳的动作;练习侧跨跳时,模仿蜜蜂在花丛中采蜜,从这一朵飞到另一朵的动作……但为了达到动作的逼真,激发学生的参与活动意识,在练习中还要联想到森林中有好多好多的小白兔,在草地上不停地蹦蹦跳跳,有的吃草有的追逐,还不时地发出被追赶的声音,以达到真情实境的效果。

内家拳真传功力训练方法(形意,太极)

内家拳真传功力训练方法(形意,太极) 我所习练的北派拳法为形意拳,太极拳。现在把这两派功夫的功力训练方法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真功夫是要练成这样的:滑如冰,粘如胶,软如棉,硬似铁。太极拳是这样的,形意拳的核心其实也是一样的。 太极拳技击讲“挨得上,打不上”,形意拳要硬打硬进无遮拦。太极如水,打他时如入水中无处着力。形意如山,打他时如遇大山无法撼动。 在近身搏斗时,丝毫不怕对方的打击力,且越是高手越是喜欢对方猛扑硬撞,以使对方自做自受,而为此就必须通过技击基本功,训练出不怕对手打击的身体素质。 以下对此基本功做一简略介绍:要把传统技击架作为基本功训练的主要课程,最好先找个明白理论和方法的师傅, 拳论指出:“入门引路须口授”。没有师傅带是不可能入门的。必须是明师!·不一定要名师! 先练桩功找对身形后,再练拳架发力等法。除练拳架之外,还须抽出几个式子刻苦练习发劲,一个动作,一个式子要练它上百遍、千遍、万遍,甚至十万遍、直至纯熟。但练习发劲仍然要遵守原则。腰裆劲下沉,掌、拳、腕、肘、肩、腰、胯、膝、脚,劲用在何处,浑身内力即集中于何处。一发之后,立即放松,切忌未到落点,就浑身鼓劲。有了一定的

基础后,拳架可以快练,同时为了全面了解技击运动规律。我个人认为可以习练涉猎其它门派拳法如:八极拳、翻子拳、通备拳、等。 还可参照练习外国搏击术如:拳击,摔跤,柔道,泰拳等。实战技击训练的基本功训练大致如下: 站桩、单操、抖杆子、拧棒子、抓荫芦、太极球、拉皮筋、抖麻辫、抛沙袋、负重步法等等。 尤其桩功、单操、步法(腰腿)、动作组合发劲练习是不可少的功力操练,是对拳功的深入锤炼和发展。桩功训练才能使定势尽快产生功力,腰腿强健,中线如轴立。练习桩步稳固,要配合呼吸行气,发展内劲和耐力,练拳前后应练习30分钟桩功。 除此以外,调架子时,尽可能地将势下压,使大腿处在水平位,拉长时间慢慢行架,并且自始至终让体重落在一条腿上,这样练出来的腿功极佳。腰腿功夫除在上述练法中获得以外,还要练习踢腿、下腰以提高柔韧性,重在追求腰腿功夫。年轻人还可进行如单腿跳、蛙跳、负重跳、旱地拔松(即深蹲跳提膝高抬)、单足独立深蹲起、悬垂举腿等等,来加强腰腿腹背韧性功力的训练。 单操是对拳架中各种动作,发劲的反复操练,也是对拳架的锻炼。 单操手也可作为实战散手练习,但要准确掌握技击意图。实

两条腿浅论站桩与静坐之理及兼论其它

两条腿浅论站桩与静坐之理及兼论其它 两条腿——浅论站桩与静坐之理及兼论其它 站桩是一种方法,历史很悠久,尤其是在武学方面,桩功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公认,站桩在芗翁的意拳中得到了重大发展,而浑圆功宗师王安平先生亦曾是意拳门人,苦习意拳多年,后其更是进一步将站桩作为修道之法,并开创浑圆功。而很多人对桩功的武学作用不怀疑,对桩功是修道之法质疑者有,不屑者有。像很多人一样,多年前,我也是怀疑者中的一员,在炼浑圆功后,仍有一段时间站与坐兼习,后来逐渐改变了这些怀疑。今愿将多年前的自疑自答贴于此。形——千古佛学、道学第一谜 我在炼浑圆功的若干年里,非常的疑惑,为此翻了翻佛经、道典,很多经典至今在目。当然,我原来并不喜欢佛学、道学,毕竟这些东西很高深,只是在炼浑圆功后,一种莫名的东西感染了我,对佛道产生了一些兴趣,当然,我一直看的是原本(没有注释的版本)。在看了很多佛经道典后,我隐隐感到,佛道的难点之一就在形,形是千古佛学、道学第一谜,也是后世学佛、学道之人忽视的问题,很多人追求所谓的高深的东西,但对形却忽略了,甚至是不屑以对。实际上,形是武学、小乘佛学、道学的核心问题。是一切修为的出现点,没有此出现点,就是后世无人能够以佛道经典攀学的原

因,没有基石,谈何能登堂入室。真是不积哇步,无以致千里啊!自宋代以来禅宗开始盛行,其因亦在于形,很多人无力以佛道经典攀学,进而只能以参佛经为修行方法了。为什么这么多人搞禅宗?就是禅宗有个容易的方法——参话头,比之佛学、道学来说,总算是有个相对简单、固定的、实实在在的形式。可惜,很多搞禅宗的,搞来搞去,不知道搞了个什么,能有这么便宜的事,参参话头就成功了,这些人只看到了禅宗的外像,而没有看到禅宗的内质。后世的丹道也是如此,很多学人认为法和诀是丹道的重点,但却不知法与诀为何。实际,除了形与意还会是什么。近五十年的气功发展亦是如此,气功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发展,不就是在于形,虽不得形之真意,但是由于创造了很多形的内容,故学者众。现代气功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对传统佛学、道学的反思和矫正,然毕竟于真意均失之远矣。 形——修为的一个重要方面 形是身体的一种状态,坐卧立行,现代体育运动对形的研究也很重视,肌肉吧、骨格啊、姿势啊,现代体育运动更是借助电脑,用以对运动员的形进行分析,研究最佳的形态,进而创造好的成绩。这些已经为人所共知。而我们的祖先们,也创造了很多的运动方式来,来研究形与健康、武术的关系,如模仿动物的五禽戏,形意拳中的形,象形拳等等。可以说,对形的研究一直贯穿着人类发展的历程。道学和佛学对形的

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反证法

本科生毕业论文 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反证法 院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班级: 2008级数学与应用数学(2)班 学号: 200807110211 姓名:黎康乐 指导教师:陈志恩 完成时间: 2012年5月26日

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反证法 摘要: 数学命题的证明分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两种.在间接证法中,最常见的是反证法.虽然平时我们接触了相关方面的知识,但比较零散,对其概念、应用步骤、使用范围等没有系统的认识,并且由于数学命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哪些命题适宜用反证法很难给出确切的回答.本课题通过查阅资料和自己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发现就中学数学中反证法的概念、反证法的逻辑依据、种类及步骤,解题过程中怎样由假设出发寻找矛盾、以及哪些类型的问题适宜从反证法出发进行证明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总结出在学习反证法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三个方面,通过对以上提出的所有问题进行系统归纳,这有利于帮助学生系统的学习反证法,提高学生利用反证法进行解题的技巧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反证法假设矛盾结论

Abstract:The mathematical proof points directly proofs proposition and indirect proof two. In indirect proof, the most common is required. Although peacetime we contact with the related knowledge, but is scattered, of the concept, application procedures, the scope of use of not understanding of the system, and the mathematical proposition the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which is suitable for proposition is very difficult to give the exact with reduction to answer. This subject will be required in the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concept, apagoge is logical basis, types and steps, problem solving process of how a hypothesis of contradictions, and looking for what types of questions appropriate counter-evidence method from the proof of the set out on the induction. And summed up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be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in the three aspects, through all the questions put to the above system induce, this will help the students to learn the required system, improve the students use to problem solving skills required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effect. Key words:Counter-evidence method hypothesis contradiction conclusion

可在线传送的电子书目录 各类武术书

分类 心意 心意拳马琳璋pdf格式文件大小:11.10MB) 心意六合拳艺传真pdf格式文件大小:4.10MB)清晰度不很好 心意六合拳陶子鸿pdf格式文件大小:2.75MB 姬龙峰祖师原传心意六合古拳法成元昭pdf格式文件大小:7.49MB 范氏心意拳谱pdf格式文件大小:(3.47MB) 心意拳练功窍要马琳璋pdf格式文件大小:29.50MB 陈守孚老师心意拳初修法要辑录pdf格式文件大小:886.00KB 内家拳功与心意六合拳顾凤宾pdf格式文件大小:(17.70MB) 心意六合拳真传实战教程训练目标实施手册(马胜利).pdf”(38.30MB) 戴氏心意拳郭瑾刚pdf格式文件大小:(51.40MB) 戴氏心意拳霍永利pdf格式文件大小:(5.09MB) 本书全部为照片 心意六合拳李洳波pdf格式文件大小:(38.50MB) 华岳心意:三盤十二式-心意六合八法拳陈亦人pdf格式文件大小:(2.81MB) 心意六合拳发力与技击王安宝魏峰pdf格式文件大小:(4.62MB) 山西六合心意拳张友林pdf格式文件大小:(1.17MB)纯文字无图 心意六合拳十大真形单操与技击闫无为pdf格式文件大小:(13.30MB) 心意门秘籍李新民pdf格式文件大小:(5.17MB) 洛阳心意拳孙友恒(不清晰)pdf格式文件大小:(42.30MB) 心意六合拳徐谷鸣pdf格式文件大小:(46.00MB) 少林心意拳贾召宣pdf格式文件大小:(6.84MB) 心意太极拳马琳璋马天巧pdf格式文件大小:(6.41MB) 心意六合拳秘传(陶景和).pdf”(6.27MB) 形意 孙禄堂武学录孙禄堂著孙剑云编pdf格式文件大小:(6.79MB) 拳意述真孙禄堂中华书店影印版pdf格式文件大小:21.10MB 形意拳真传图谱李金波pdf格式文件大小:(7.30MB) 形意拳术体用全书技法篇孙绪pdf格式文件大小:(88.20MB) 形意拳术抉微刘殿琛pdf格式文件大小:(7.76MB) 形意拳术大全(第二版) 吴殿科pdf格式文件大小:(252.00MB) 形意拳入门讲座李文彬(杂志文章精选)pdf格式文件大小:(8.80MB)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高降衡(杂志文章精选)pdf格式文件大小:(8.28MB) 形意拳练法用法与功法曹志清pdf格式文件大小:(5.66MB) 形意母拳姜容樵pdf格式文件大小:( (18.30MB) 形意六合拳撮要朱国福pdf格式文件大小:(12.80MB) 宝鼎形意拳与内功十三段pdf格式文件大小:5.56MB 宝鼎形意拳谱pdf格式文件大小:(995.00KB) 形意拳快速入门不求人王建华pdf格式文件大小:2.01MB 中国形意拳周永祥pdf格式文件大小:3.13MB 国术新教本形意五行拳图说(形意拳图说)靳云亭凌善清pdf格式文件大小:8.74MB 形意拳术讲义薛颠pdf格式文件大小:(9.30MB)

形声字解读

形声字解读(上) 【提要】从有无声标角度看,汉字的造字方法只有“两书”:形意法和形声法。形声字的形意符不表具体字义,只表字的抽象意类所属;声韵符不标注字音,只标示该字的韵部所属。“形声字”实际上应称为“意韵字”。形声字的声韵族中,韵母存在“韵辙联通”现象。声韵符到今天始终都在为标注字音发挥 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所蒙受的千百年的冤枉委屈应得以洗雪。形声字的构成,自有其清晰严整的规律。形声字是完全可以解读的。 【导语】形声字的解读问题是个老问题,老到起码有两千岁,因为从许慎所著汉语史上第一本字典《说文解字》开始,人们就不大明白为什么形声字的很多声旁不太管用。到现代人手里,这个问题就更厉害了。据统计,现在声旁能正常工作的,只有25%左右。也就是说,有75%的形声字, 其读音是模糊的。考虑到形声字在汉字中所占比例之大,这个问题是令人震惊。一般认为,形声字在汉字中占有95%的高比率。即使把字数限定在3500常用字内,这个百分比至 少也有90%。那么,在常用字中,形声字就是3150字。这些字中,有75%字音难以读准,那就是2360多字。这么大的数字,还是很惊人的。 由于这个问题的长久存在,受影响最大的是识字教育。

后来人只是从许慎《说文解字》的《序》中知道,周朝的国子监里,“(依据)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后人始终弄不明白,周代人是怎样用“六书”为学童文字启蒙的,为什么现代人用起来就不好使了呢。其实,不但现代人不明白,至少2200多年前的秦代,人们就已经弄不明白了。李斯那作为“书同文”字形规范和国家标准的汉字启蒙教材《仓颉篇》,所使用的识字方法,就已经开了摒弃字理、多读多背、死背硬记的先河,可谓后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滥觞。 针对“三百千”识字方法的弊端,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终结了这种识字方法,改为分散的“随文识字法”。满以为这种“随文识字”给每个字的出现找了一个温暖的家,自然应该比“三百千”识字法有更好的表现,然而人们逐渐认识到,其识字效果竟还大大不如被人废弃的“三百千”。因此,这种“随文识字法”逐渐被人们所厌弃,也是必然的事。上世纪的80年代,识字改革已形成高潮,各种识字方法如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可惜,不管什么识字法,面对90%的形声字而束手无策,就不是一个成功的识字法。我们已经不无遗憾地看到,多少识字法,莫不在形声字这只拦路虎面前败退下来,裹足不前,无所作为。期间,不时有人主张依据汉字科学,按照每个字的造字原理来“科学识字”。不过,现在的汉字科学,对形声

形意拳入门

形意拳入门-五行拳-横拳 经云:“横拳之形似弹属土”,“内通于脾,外窍于口,在体为肌肉”,居五形拳之五。其行进路线亦是呈锯齿形曲线前进。这儿“弹”,指的是武术传统取用的弹弓之弹。在握弓放弹时;前把有横劲,迳直向前打出,准确性很强。横拳就用弹弓内涵的横劲喻其技法,故有“起横不见横”之说。五行之说脾属士,横拳动作借拧腰顺胁,两臂一张一弛按摸肝脾,既能健脾,故云通脾。而弹丸又是三合土加头发或加铁砂做的,这就是 横拳似弹属士通于脾的来历。 横拳起落论 前手阳拳后手阴,后手只在肋下藏。 换式出手脚提起,身法一转气能通。 舌尖上卷气外发,横拳换式剪子般。 斜身飞出脚手落,后手翻阳往外拨。 落步阳拳三尖对,鼻尖脚尖紧相连。 横拳打法后拳阴,前手阳拳肘护心。 左右开弓望外拨,脚手齐落卷舌尖。 5.横拳 经云:“横拳之形似弹属土”,“内通于脾,外窍于口,在体为肌肉”,居五形拳之五。其行进路线亦是呈锯齿形曲线前进。这儿“弹”,指的是武术传统取用的弹弓之弹。在握弓放弹时;前把有横劲,迳直向前打出,准确性很强。横拳就用弹弓内涵的横劲喻其技法,故有“起横不见横”之说。五行之说脾属士,横拳动作借拧腰顺胁,两臂一张一弛按摸肝脾,既能健脾,故云通脾。而弹丸又是三合土加头发或加铁砂做的,这就是横拳似弹属士通于脾的来历。 五行有“万物土中生”之说。在形意拳技法上也说横拳能生其他拳,故在形意拳中从站桩三体式、鹰捉、五行拳开始,就都是以横钻之拳起动。经云:“起为钻,落为翻”,“起为横,落为顺”,故钻横是一式。在击法实战上,也有“起手横拳势难招”之说,实践验证这样起手还是效果较好的,故形意拳在实战上多以横拳作起手。 尚先生教练横拳时,特别强调“起横不见横”的技法要求。用中见横是招法,不见横是内劲,才是技法窍要,是“拳打三节不见形”技法之本。 横拳歌诀横拳似弹性属土,生劈克钻形不露。体为肌肉脾主口,出于难招妙难书。 具体练法 (l)预备式 即原地左鹰捉式,动作及要领详见前(图7-①~⑦)略。自(图7-8)始。 (2)提步双抱拳 动作与要领与炮拳之(2)提步双抱拳同(图7-⑨、⑩)。 (3)拗步右横拳 ①步不动。左拳由下向左前、向里拧转穿出,拳心向后上方,高与肩平;右拳不动,目视左拳(图7-11)。 要领穿左拳时尽量反拧,但不要耸肩、晃身,要轻松自然。 ②步不动。身微左转,左拳穿出后随即向外反拧转;同时,右拳里拧贴肋上穿至左臂肘下,拳心向下;目视左拳(图7-12)。 要领 a.左拳从肋下穿出不停拧转,先是向里拧转,当右拳贴肋上穿时,开始向外反拧转。 b.右拳要“肘不离

浅谈商式形意桩功三体势

浅谈商式形意桩功——“三体势” 浅谈商式形意桩功——“三体势” 形意拳经过近四百年的传承、演变、进化,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是门派林立,层出不穷,不仅有心意、心意六合和形意之分,而且更有尚氏、孙氏、卢氏、商式……之别,这说明形意拳的确在不断地进步和演化,应该看作是一件发扬光大的好事。在这几百年的传承中,不仅有许多门派出台,而且就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三体势”而言,各家的传授和讲究也不同,有的甚至差别很大,因为各家有各家的传授,各家有各家的要求和内在的奥妙,所以不能说谁家的对与不对,谁家的好与不好,只能说各有千秋。 三体势,在形意拳中可以说既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站法,又是非常复杂的桩功。之所以说它简单,讲的是在外形上,凡是稍微聪明一点的人,用不了三分钟就完全可以站的像那么个样子;之所以说它复杂,讲的是三体势还有许多内在的东西和要求。 只就商式形意拳中对三体势的要求给朋友们作一介绍,以便相互交流学习。商式三体势,其中的要求就有几十项,诸如:三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外顶,有推山之功;舌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是谓之三顶)、三扣(肩扣,则气力到肘;掌扣,则气力到手;指扣,则周身力厚,是谓之三扣)、三圆(脊背圆,则力催身前;胸圆,则两肱力全;虎口圆,则勇猛外宣,是谓之三圆)、三毒(心毒如怒狸攫鼠,眼毒如观兔之饥鹰,手毒如扑羊之猛虎,是谓之三毒)、三抱(丹田抱气,气不外散;胆量抱身,临敌不惧;两肘抱肋,出入不乱,是谓之三抱)、三垂(气垂,则气降丹田;肩垂,则力催肘前;肘垂,则两腕撑圆,是谓之三垂)、三曲(两臂宜曲,曲则力富;两腿宜曲,曲则力凑;两腕宜曲,曲则力圆,是谓之三曲)、三挺(项挺,则精气贯顶;腰挺,则力达全身;膝挺,则腿坚步稳,是谓之三挺)共三八二十四项要求,同时还要体现出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四象,血、肉、筋、骨四梢,以及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还要体现出全身备“五弓”。另外,在商式形意拳三体势桩功中,更有三逼、三提、一大挺的要求,因此,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三体势中,竟有如此多的要求和要领,对于一个初学形意拳的人来讲,的确是非常难的,往往是顾了上面,忘记了下面,顾了左面,又忘记了右面,恐怕就要退避三舍了。有的甚至干脆就不站三体势,直接从五行拳练习入手,结果练了几年以后,还是觉得自己 身上的功夫并没有多大的增长,总觉得自己的功夫不如别人,和别人一动手就站不住了,总是处于下风。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就是不站三体势,或者没有重视和站好三体势这个桩功的原因。 拳经中云:“万法出于三体”,所以三体势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既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练功方法,同时也是一个在运用时不可缺少的势法。 在“商式形意拳”中的三体势,除了高架子、中架子、大架子三体势以外,还有

论文浅谈反证法

. 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本科毕业生论文评审表 论文题目:浅谈反证法 准考证号: 姓名:*** 专业:数学教育 学生类型:独立本科段(助学班/独立本科段) 2011年12 月20日 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 kszl

论文容摘要

目录 1引言 (3) 2反证法的定义及步骤 (4) 2.1反证法的定义 (4) 2.2反证法的步骤 (4) 3反证法的逻辑依据及分类 (5) 3.1反证法的逻辑依据 (5) 3.2反证法的分类 (5) 4反证法如何正确的作出反设 (6) 5反证法如何正确的导出矛盾 (8) 6何时宜用反证法 (9) 6.1基本命题,即学科中的起始性命题 (10) 6.2命题结构采取否定形式,结论反面却是肯定判断 (11) 6.3有关唯一性的问题 (11) 6.4命题结论是“至多”“至少”形式 (12) 6.5命题结论涉及无限集或数目不确定的对象 (12) 6.6某些起始命题 (13) 6.7难证的逆命题 (13) 6.8命题结论的反面较结论本身具体、简单、直接证明难以下手时 (13) 7在中学数学中常用的反证法思想的题型分析 (14) 7.1结论本身以否定形式出现的一类命题例 (14) 7.2有关结论是以“至多...”或“至少...”的形式出现的一类命题例. (14) 7.3关于存在性、唯一性的命题例 (14) 7.4结论的反面比原结论更具体更容易研究和掌握的命题例 (15) 7.5无穷性命题 (15) 8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1引言 南方某风水先生到北方看风水,恰逢天降大雪。乃作一歪诗:“天公下雪不下雨,雪到地上变成雨;早知雪要变成雨,何不当初就下雨。”他的歪诗又恰被一牧童听到,亦作一打油诗讽刺风水先生:“先生吃饭不吃屎,饭到肚里变成屎;早知饭要变成屎,何不当初就吃屎。[1]” 实际上,小牧童正是巧妙运用了反证法,驳斥了风水先生否定事物普遍运动的规律,只强调结果,不要变化过程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假设风水先生说的是真理,只强调变化最后的结果,不要变化过程也可,那么,根据他的逻辑,即可得出先生当初就应吃屎的荒唐结论。风水先生当然不会承认这个事实了。那么,显然,他说的就是谬论了。 这就是反证法的威力,一个原本复杂难证的哲学问题被牧童运用了“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的反证法迎刃而解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