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冷却风扇系统的电路原理

发动机冷却风扇系统的电路原理
发动机冷却风扇系统的电路原理

爱丽舍轿车发动机冷却风扇系统的电路原理如图8-7所示,下面对该原理图说明如下。

1.将点火开关旋至M位,发动机未起动时,因发动机机油压力很低,机油压力开关触点

闭合,组合仪表上的水温报警灯和STOP(停车检查)灯同时点亮,水温报警灯的电流走向为:蓄电池+→发动机舱保险盒BF01→点火开关CA00→座舱保险盒F12→组合仪表上的水温报警灯→组合仪表上的二极管→机油压力开关4110→搭铁;STOP灯的电流走向为:蓄电池+→发动机舱保险盒BF01→点火开关CA00→座舱保险盒F2→组合仪表上的STOP灯→组合仪表上的二极管→机油压力开关4110→搭铁。

2.发动机起动运行后,发动机机油上升到1bar以上,机油压力开关中的触点被油压推开,

因水温报警灯和STOP灯电流的搭铁回路被切断,二灯同时熄灭。

3.发动机运行时,如水温达到97℃以上,水温传感器4005将此信号传递给发动机ECU,于

是发动机ECU就控制风扇继电器1502线圈通电工作,继电器1502线圈的电流走向为:蓄电池+→发动机舱保险盒BF01的F5和F6→密封双继电器1304的触点(注:发动机运行时,密封双继电器一定工作,见学习任务2)→继电器1502的线圈→发动机ECU的48MK4脚→发动机ECU内的电子开关→发动机ECU的48MM4脚→搭铁点MC12;继电器1502线圈通电后,其触点闭合,于是左、右风扇串联通电低速旋转,左、右风扇的电流走向为:蓄电池+→发动机舱保险盒BF01的F4→继电器1502的触点→右风扇1511→继电器1504的触点→继电器1503的5V5和5V4脚→左风扇1512→搭铁点MC10。

4.发动机运行时,如水温达到101℃以上,水温传感器4005将此信号传递给发动机ECU,

于是发动机ECU就控制风扇继电器1502、1503和1504的线圈都通电工作,继电器1502线圈的电流走向与上述相同;继电器1504线圈的电流走向:蓄电池+→发动机舱保险盒BF01→点火开关CA00→导线CC4-CMB2-CMB1→继电器1504的线圈→发动机ECU的48MJ4脚→发动机ECU内的电子开关→发动机ECU的48MM4脚→搭铁点MC12;继电器1503线圈的电流走向:蓄电池+→发动机舱保险盒BF01→点火开关CA00→导线CC4-CMB2-CMA→继电器1503的线圈→发动机ECU的48MJ4脚→发动机ECU内的电子开关→发动机ECU的48MM4脚→搭铁点MC12;继电器1502、1503和1504线圈通电后,其触点动作,于是左、右风扇并联通电高速旋转;左风扇1512的电流走向为:蓄电池+→发动机舱保险盒BF01的F3→继电器1503的触点→左风扇1512→搭铁点MC10;

右风扇1511的电流走向为:蓄电池+→发动机舱保险盒BF01的F4→继电器1502的触点→右风扇1511→继电器1504的触点→搭铁点MC10。

图8-7爱丽舍轿车发动机冷却风扇系统的电路原理图

5.发动机运行时,如水温达到118℃以上,水温传感器4005将此信号传递给发动机ECU,

于是发动机ECU就控制同时点亮水温报警灯和STOP灯,水温报警灯的电流走向为:蓄电池+→发动机舱保险盒BF01→点火开关CA00→座舱保险盒F12→组合仪表上的水温报警灯→发动机ECU的48MK3脚→发动机ECU内的电子开关→发动机ECU的32GH1脚→搭铁点MC12;STOP灯的电流走向为:蓄电池+→发动机舱保险盒BF01→点火开关CA00→座舱保险盒F2→组合仪表上的STOP灯→组合仪表上的二极管→发动机ECU的48MK3脚→发动机ECU内的电子开关→发动机ECU的32GH1脚→搭铁点MC12;同时点亮水温报警灯和STOP灯的目的是警示驾驶员采取停车降温措施,防止发动机过热损坏。6.在发动机运行时,如接通空调控制面板8025中的空调开关,空调控制盒8080得到一个

空调启用信号,其信号走向为:蓄电池+→发动机舱保险盒BF01→点火开关CA00→座舱保险盒F12→空调控制面板8025上的空调开关→空调控制盒8080的9NA4脚;于是空调控制盒将空调启用信号通过空调控制盒与发动机ECU之间的二根通讯线8080和8081传递给发动机ECU;发动机ECU获得空调启用信号后,就控制风扇继电器1502线圈通电工作,于是左、右风扇串联通电低速旋转,以满足发动机水箱和空调冷凝器同时散热使散热量加大的需求。

7.在发动机运行和空调压缩机8020运行的过程中,如制冷剂压力达到17kpa(bar)以上

(此压力对空调冷凝器来说偏高),空调压力开关8007的常开触点闭合,发动机ECU的48ME2脚得到一12V信号,于是发动机ECU控制三个风扇继电器1502、1503、1504同时通电工作,左、右风扇1512和1511并联通电高速旋转,发动机ECU试图通过降温来降低制冷剂压力,提高空调冷凝器的冷凝效果。

8.如水温传感器4005或其线路损坏,发动机ECU就无法得到水温信号,于是发动机ECU

就从最坏的情况出发(即设想发动机水温高),通过控制三个风扇继电器线圈通电来控制左、右风扇通电高速旋转。

9.发动机熄火后,如水温在112℃以上,发动机ECU就通过控制风扇继电器1502线圈通

电工作来控制左、右风扇延时工作6min,防止水温长时间过高对发动机造成伤害,并缩短空调压缩机的停机时间(因水温在112℃以上时空调压缩机电磁离合器是不能通电工作的)。

配电柜、控制柜冷却风扇的选用

冷却风扇规格: 1. 80×80×25mm (SJ8025HA) 风量:16/10CFM(立方英尺每分钟) 2. 92×92×25mm (SJ9225HA) 风量:25/34CFM(立方英尺每分钟) 3. 120×120×38mm (SJ1238HA) 风量:84/100CFM(立方英尺每分钟) 4. 172×150×51mm (SJ1725HA) 风量:190/220CFM(立方英尺每分钟) 5. Φ160×65mm (SJ1606HA) 风量:260/300CFM(立方英尺每分钟) 6. 180×180×65mm (SJ1806HA) 风量:380/430CFM(立方英尺每分钟) 7. Φ220×60mm (SJ2206HA) 风量:430/490CFM(立方英尺每分钟) 8. 208×208×72mm (SJ2072HA) 风量:546CFM(立方英尺每分钟) 1CFM≈1.7m3/h CFM(立方英尺每分) 风扇半径的平方:平方英尺 时间:分钟 风速:英尺每分 CMM(立方米每分) CMH(立方米每时) LM(升每分钟) 1CMM=60CMH=35.245CFM=1000LM 通风过滤器规格: 1.FU9801A(C:带风扇):开孔尺寸――Φ90; 有效带风机风量:0.58m3/min;配用冷却扇规格:SJ8025 2.FU9802A(C:带风扇):开孔尺寸――Φ102; 有效带风机风量:0.88m3/min;配用冷却扇规格:SJ9225 3.FU9803A(C:带风扇):开孔尺寸――122×122; 有效带风机风量:2.80m3/min;配用冷却扇规格:CN52B5 4.FU9804A(C:带风扇):开孔尺寸――175×175; 有效带风机风量:5.8m3/min;配用冷却扇规格: SJ1725 5.FU9805A(C:带风扇):开孔尺寸――223×223 有效带风机风量:10.2m3/min;配用冷却扇规格:SJ2206 6.FU9806A(C:带风扇):开孔尺寸――283×283; 有效带风机风量: 16.0m3/min;配用冷却扇规格:SJ2072 也可以参考威图的过滤器风扇 1. SK332 2.107(带风扇):开孔尺寸――124×124; 有效带风机风量:43/50m3/h; 2. SK332 3.107(带风扇):开孔尺寸――177×177; 有效带风机风量:71/82m3/h 3. SK3325.107(带风扇):开孔尺寸――224×224; 有效带风机风量:170/82m3/h 4. SK3327.107(带风扇):开孔尺寸――292×292; 有效带风机风量:360/390m3/h 配电柜的冷却风扇的选用 以一个3 HP焓差试验室为例:

发动机冷却风扇控制电路改装

发动机冷却风扇控制电路改装 一、传感器对比 图2水温开关图3水温传感器 如图所见图2为原车上的水温开关,两线的,螺纹粗大。 特性:水温在93摄氏度或以上时接头上两个端子连通(0电阻), 水温在93摄氏度以下时接头上两个端子断开(电阻无限大)。 图3为订回来的水温传感器,也是两线的,螺纹细小。 特性:NTC热敏电阻(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接头上两个端子之间的电阻值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少,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加。 二、电路分析 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找到该车的 维修手册(图4) 如图所示该车两个风扇电机分别靠 两个继电器控制,点电机一端接地一 端通过继电器链接到电源正极,并且 两个继电器的吸合线圈是并联在一 起共同受“散热器风扇开关”控制的 (图中圆圈处),散热器风扇开关大 于93摄氏度开关闭合,继电器吸合, 风扇电机通电工作。另外图中矩形框 中是空调控制,只要空调工作,不管 散热器风扇开关是否闭合,继电器都 会受ECM的控制而闭合,两风扇工作。 由此可以推断该车的风扇没有高速 低速之分,只有两个风扇一起转和两 个都不转,十分简单。弄清楚电路结 构是改造电路的基本非常重要。 图4散热风扇开关控制电路 用热敏电阻式的水温传感器一般

要进ECM进行采样分析(图5方框)然后ECM通过功率管控制继电器吸合,有高速有低速(图5两圆圈)十分灵活,与上图先比更为先进,更为复杂。 很显然强行把水温传感器安装到车上话冷却风扇工作不正常,而且水温开关的螺纹太大不可能重新开孔攻牙,看来只能搭建一个电路让水温传感器的电阻值变化转变成开关信号啦。 图5水温传感器控制电路 三、电路设计 1.电阻转化成电压 直接考虑电阻值的变化是不可能的,只有给传感器通电,利用欧姆定律将其转变为电压变化才能实现“水温达到93度以上开风扇”的功能。 方法很简单(如图6)Rt为水温传感器,R1为一个固定电阻, 两电阻串联,通电后Rt与R1对电源电压进行分压,假设电源 电压为12V,Rt为100Ω,R1为100Ω,根据欧姆定律U1的电 压值为:I=12V/(100Ω+100Ω)=0.06A,即U1= 6V; 如果温度上升Rt减少到50Ω,根据欧姆定律U1的电压值为: I=12V/(50Ω+100Ω)=0.08A,U1=100Ω*0.08A即U1=8V; 从上述结果看出这种电路可以将Rt的电阻值变化转变为U1的 电压变化,Rt减少U1降低,Rt上升U1升高。 同理,将R1换成一只可调电阻,就可以对U1的输出电压进行图6 调节。 2、电压比较器 简单地说,电压比较器是对两个模拟电 压比较其大小(也有两个数字电压比较的,这里 不介绍),并判断出其中哪一个电压高,如图7 所示。图7(a)是比较器,它有两个输入端:同 相输入端(“+” 端) 及反相输入端(“-” 端),有一个输出端Vout(输出电平信号)。另外 有电源V+及地(这是个单电源比较器),同相端 输入电压信号VA,反相端输入电压信号VB。VA 和VB的变化如图7(b)所示。 在t0~t1时,VA>VB,即“+端” >“-端”, Vout 输出高电平(饱和输出)如图7(c)所; 在t1~t2时,VAVB即“+端” >“-端”, Vout 输出高电平(饱和输出)如图7(c)所; 根据输出电平的高低便可知道哪个电压大。图7电压比较器 简单的电压比较器结构简单,灵敏度高,但是抗干扰能力差,因此我们就要对它进行改进。比较器是由运算放大器发展而来的,比较器电路可以看作是运算放大器的一种应用电路。由于比较器电路应用较为广泛,所以开发出了专门的比较器集成电路。LM339、LM393是专业的电压比较器,切换速度快,延迟

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_高标_201406

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Investig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gine Intelligent Cooling System 高标,程伟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商品研发院,湖北武汉,430057) 摘要: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是保证车辆可靠运行必不可少的一个系统,同时冷却系统的性能与发动机燃油经济性、排放、噪声等方面也有着密切关系,智能化、电控化是汽车以及汽车零部件发展的趋势,汽车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的研究是节能、减排和热管理领域内的重要前沿课题。收集、整理和分析了国内外智能冷却系统的文献和产品,总结了智能冷却系统在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和新能源车型领域内的研究现状,为智能冷却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提供了参考。 Abstract: Vehicle engine cooling system is essential for the vehicle running, and the performance of cooling system has relations with the engine economic、emissions and noise,intelligence、electronic control are the trend of vehicle components development,vehicle engine intelligent cooling system(ICS) is the frontier research field of energy conservation 、emissions and thermal management. By collecting, classification and studying of the achievements on ICS research and its products,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of ICS on key components、system integration and new energy vehicle aspects, and offer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ICS research and industrialization. 关键词: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集成 Keywords:Engine; Intelligent; Cooling System ; Integration 0引言 汽车发动机在完成能量转换的过程中,约有1/3的燃料燃烧化学能需通过发动机冷却系统散出,机械部件的摩擦散热、电子部件的散热等也需要通过冷却系统进行冷却或温度调节,以保证零部件工作在合适的温度[1];发动机的排放、噪声等问题也与冷却系统有着密切关系,相关研究中指出发动机冷起动后前300s时间内的CO和HC排放占整排放测试阶段中的60%~80%[2]。同时在冷却系统运转过程中风扇、水泵等零部件消耗相当一部分功率,影响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冷却系统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汽车及发动机的性能,而上述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如何对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稳定、快速和准确的控制,因此汽车发动机的智能冷却系统成为目前热管理领域内的重要研究前沿课题。 1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概述 早期的发动机由于功率密度低,结构简单,主要依靠空气自然对流进行冷却,随着发动机功率密度的不断提升导致发动机的散热量增加,由于冷却空气的比热容低,为了获得更好的冷却效果,出现了以发动机直接驱动的冷却风扇提供强制冷却的风量,发动机内部通过水泵驱动冷却液循环进行冷却,极大的提高了冷却系统冷却效率。由于发动机零部件需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工作,冷却系统要对冷却强度进行调节,之后,发动机冷却系统增加了节温器、挡风帘等温度调节装置。 但冷却风扇、水泵等零部件消耗大量发动机功率,自20世纪50年代博格华纳公司最早发明了硅油风扇离合器,一致以来都以较高的性价比和可靠性成为商用车发动机的重要冷却系统节能技术。[3]1981年3月美国的专利文件(US4257554)[4]最早提出了电动冷却风扇冷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修

题目: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修 所在院系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班级汽车运用技术0901班 学号 48 学生姓名徐国良 指导教师孙成宁 2011 年06月09 日 目录 1摘要 (1) 2 冷却系统的概述 (2) 3 冷却系统的组成 (2) 4 冷却系统的构造 (2) 5 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 (3) 6 冷却系统的检修 (4) 6.1散热器的检修 (4) 6.2节温器的检修 (5) 6.3水泵的检修 (5) 6.4风扇的检修 (5) 总论 (6) 谢辞 (6) 参考文献 (6)

1摘要 本文论述了冷却系统的作用、组成、主要构造、工作原理、日常维护、故障的检测步骤和排除方法,并举例做出简单介绍。 Keywords: cooling system cooling system to maintain the temperature set point cooling system intelligent control 2 冷却系统的概述 虽然汽油发动机已进行了大量改进,但是在将化学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过程中,汽油发动机的效率仍然不高。汽油中的大部分能量(约70%)被转换成热量,而散发这些热量则是汽车冷却系统的任务。冷却系统的主要工作是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以防止发动机过热,但冷却系统还有其他重要作用。汽车中的发动机在适当的高温状态下运行状况最好。如果发动机变冷,就会加快组件的磨损,从而使发动机效率降低并且排放出更多污染物。 因此,冷却系统的另一重要作用是使发动机尽快升温,并使其保持恒温。燃料在汽车发动机内持续燃烧。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大部分从排气系统中排出,但仍有部分热量滞留在发动机中,从而使其升温。当冷去液的温度约为93℃时,发动机达到最佳运行状态。在这个温度下:燃烧室的温度足以使燃料完全蒸发,因此可以更好地使燃料燃烧并减少气体排放。如果用于润滑发动机的润滑油较稀薄,粘稠度较低,则发动机零件可以更灵活地运转,而发动机在围绕自身部件旋转的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也将减少。金属零件更不易磨损。 3 冷却系统的组成 水冷却系统一般由散热器、节温器、水泵、水道、风扇等组成。散热器负责循环水的冷却,它的水管和散热片多用铝材制成,铝制水管做成扁平形状,散热片带波纹状,注重散热性能,安装方向垂直于空气流动的方向,尽量做到风阻要小,冷却效率要高。散热器又分为横流式和垂直流动两种。 水泵和节温器 发动机是由冷却液的循环来实现的,强制冷却液循环的部件是水泵,它由曲轴皮带带动,推动冷却液在整个系统内循环。这些冷却液对发动机的冷却,要根据发动机的工作情况而随时调节。当发动机温度低的时候,冷却液就在发动机本身内部做小循环,当发动机温度高的时候,冷却液就在发动机—散热器之间做大循环。实现冷却液做不同循环的控制部件是节温器。可以将节温器看作一个阀门,其原理是利用可随温度伸缩的材料(石蜡或乙醚之类的材料)做开关阀门,当水温高时材料膨胀顶开阀门,冷却液进行大循环,当水温低时材料收缩关闭阀门,冷却液小循环。 空气的流动 为了提高散热器的冷却能力,在散热器后面安装风扇强制通风。为了调节散热器的冷却力,要在散热器上装上活动百页窗以控制风力进入。现在已经普遍使用风扇电磁离合器或者电子风扇。电子风扇由电动机直接带动,由温度传感器控制电动机运转。 散热器。 冷却介质 虽然我们称其为水冷但冷却介质并不是单纯的水,而是由水、防冻液和各种专门用途的防腐剂组成的混合物,也称为冷却液。这些冷却液中的防冻液含量占30%~50%,提高了液体的凝固点,防止在低温下结冰而损坏发动机。 4 冷却系统的构造

风扇控制策略

1、冷却风扇控制策略 冷却风扇有低速和高速两种运行状态,分别由ECU的B_L3和B_J3控制,当B_L3输出 低电平时,风扇低速运行,而当B_J3输出低电平时,风扇高速运行。 如果发动机熄火时水温超过100?C,冷却风扇将会继续运行一段时间:风扇根据发动机水温x:TCE与进气温度y:TIA_THR运行一段时间,具体时间如下表: 高低速风扇的开关与空调状态、车速、水温等有关,详细策略参见下表: A.当空调压缩机未吸合时:(AT、MT) B.当空调压缩机吸合,且中压开关未闭合时:

C.当空调压缩机吸合,且中压开关闭合时,保持风扇保持高速运转。(AT、MT)2、空调控制策略 发动机控制单元需要不断的采集空调系统的信号,以确保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够安全有效的运行。当驾驶员按下面板上的空调开关时,空调控制单元会根据发动机状态、水温和环境温度等情况对是否需要请求空调开启进行判断。如果允许空调开启,空调控制单元会将空调开关信号传送至发动机控制单元,发动机控制单元根据当时运行状态作出相应的反应,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发动机控制单元将会输出使能空调压缩机的信号,使空调工作:1)发动机启动后延时时间已过,即发动机启动8秒之后才允许压缩机继电器吸合。 2)空调高、低压开关处在“吸合”状态。 3)冷却水温低于110?C时,压缩机继电器端允许吸合;当冷却水温超过115?C(114.75?C)时,压缩机继电器断开。 4)满负荷时间大于5s,压缩机继电器断开。 5)发动机转速在适当的范围内 A. 发动机转速大于6016RPM或者低于0RPM时,空调压缩机继电器断开。

B. 发动机转速在800—5792RPM范围内时,空调压缩机继电器被允许吸合。6)环境温度在5?C—142.5?C之间,才允许压缩机继电器吸合。

处理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高的应急办法

编号:SM-ZD-61585 处理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 高的应急办法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处理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高的应急 办法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发动机过热时,应最先注意水泵的皮带,检查皮带是否断裂或松动。如果水泵内部损坏会导致冷却液无法循环,开启暖风观察不会有热空气吹出。 3.散热器 发动机工作时,冷却液在散热器芯内流动,空气在散热器芯外通过,热的冷却液由于向空气散热而变冷。 4.散热风扇 风扇的启动由水温感应器控制,在正常行驶中,高速气流已足以散热,风扇一般不会在这时候工作;但在慢速和怠速时,风扇就可能转动来协助散热器散热。 5.水温感应器 水温感应器其实是一个温度开关,当发动机进水温度超出90℃,水温感应器将接通风扇电路。如果循环正常而温度

升高时,风扇不转,水温感应器和风扇本身就需要检查。 6.膨胀水箱和膨胀水箱盖 膨胀水箱的作用是补充冷却液和缓冲“热胀冷缩”的变化,所以不要加液过满。如果蓄液罐完全用空,就不能仅仅在罐中加液,需要开启散热器盖检查液面并添加冷却液,不然蓄液罐会失去功用。 膨胀水箱上还有一个重要的零件,就是膨胀水箱盖,这个小零件很容易被忽略。随着温度变化,冷却液会“热胀冷缩”,散热器内因冷却液的膨胀而内压增大,内压到一定数值时,散热器盖开启,冷却液流到蓄液罐,当温度降低,冷却液回流入散热器。如果蓄液罐中的冷却液不见减少,散热器液面却有降低,那么散热器盖就没有工作。 7.采暖装置 采暖装置在车内,工作较稳定一般不出问题。从循环路线可以看出,采暖循环利用发动机小循环不受节温器控制。与发动机循环“并联”在一起。 二、应急处理实例 故障现象

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编号:
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编制: 万 涛
校对: 审核: 批准: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年月日

一、概述 要使发动机正常工作,必须使其得到适度的冷却,冷却不足或冷却过度均会带来严重
的影响。 冷却不足,发动机过热,会破坏各运动机件原来正常的配合间隙,导致摩擦阻力增加,
磨损加剧,特别是活塞环和气缸壁之间的运动,严重时会发生烧蚀、卡滞,使发动机停转 或者发生“拉缸”现象,刮伤活塞或气缸,更严重时还会发生连杆打烂气缸体现象。也会 使润滑油变稀,运动机件间的油膜破坏,造成干摩擦或半干摩擦,加速磨损。同时会降低 发动机充气量,使发动机功率下降。
发动机过度冷却时,由于冷却水带走太多热量,使发动机功率下降、动力性能变差。 发动机过冷,气缸磨损加剧。同时,由于过冷,混合气形成的液体,容易进入曲轴箱使润 滑油变稀,影响润滑作用。
由此可见,使发动机工作温度保持在最适宜范围内的冷却系,是何其重要。一般地, 发动机最适宜的工作温度是其气缸盖处冷却水温度保持在 80℃~90℃,此时发动机的动力 性、经济性最好。 二、冷却系统设计的总体要求
a)具有足够的冷却能力,保证在所有工况下发动机出水温度低于所要求的许用值(一 般为 55°); b) 冷却系统的设计应保证散热器上水室的温度不超过 99 ℃。 c) 采用 105 kPa 压力盖,在不连续工况运行下,最高水温允许到 110 ℃,但一年中
水温达到和超过 99 ℃的时间不应超过 50 h。 d) 冷却液的膨胀容积应等于整个系统冷却液容量的 6 %。 e) 冷却系统必须用不低于 19 L/min 的速度加注冷却液,直至达到应有的冷却液平面,
以保证所有工作条件下气缸体水套内冷却液能保持正常的压力。 三、冷却系统的构成
液体冷却系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散热器、风扇、风扇护风罩、皮带轮、风扇离合器、 水泵、节温器、副水箱、发动机进水管、发动机出水管、散热器除气管、发动机除气管等。

毕业论文之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题目: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维护所在院系:汽车系 专业班级: 汽车电子技术 学生姓名:万美玲 指导教师:李晗 2012 年03 月21 日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引言 1.1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在现在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1) 1.2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维修的重要意义 (2) 第二章课题的目的及现实意义 2.1 课题主要目的 (3) 2.2 课题的现实意 义 (3) 第三章汽车冷却系统的故障案例 3.1故障现象 (4) 3.2冷却系统的特点 (4) 第四章冷却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1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用 (6) 4.2桑塔纳轿车冷却系统的组成 (6) 4.3桑塔纳轿车冷却系统工作原理 (9) 第五章冷却系统故障分析 (11) 5.1发动机过热 (11) 5.2发动机升温缓慢或工作温度过低 (11) 第六章实际故障检测与维修 6.1 故障一 (12) 6.2 故障二 (13) 第七章冷却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14)

第八章结论 (17) 谢辞 (18) 参考文献 (22) 摘要 汽车现在已是大众的交通工具,它集机械与电子一体,是当前社会的高科技产品。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燃油喷射、安全气囊和ABS系统以及各种电控部件的应用技术都日趋成熟,电子智能系统几乎已经应用到汽车的各个领域。 这些高科技的应用使得汽车更趋近完善,但同时也使得在维修汽车上增加了许多难度。本论文针对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存在的各种典型故障,进行了仔细的故障分析和维修过程,解决发动机冷却系统存在的具体问题。目的就是为了对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深刻透彻的分析,使得在实际维修中得到更好的经验和方法。从而使发动机冷却系统更出色的工作,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提高汽车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发动机发动机冷却系统智能化检测维修 Abstract Cars are now already is public transportation, it integrate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the present society of high-tech products.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electronic technology, 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 airbag and ABS system and various electronic components application technology matures, electronic intelligence system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car's almost every field. These high-tech application makes cars more intimate perfect, but also makes the maintenance bus increased a lot of difficulty. This thesis aims to automobile engine cooling system various existing typical fault, the careful fault analysis and maintenance process and resolve the engine cooling system exist specific problems. Purpose to the engine cooling system on deep thorough analysis, make in the actual repairs better experiences and methods. Thus make the engine cooling system more outstanding work,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and fuel economy car, improve the

发动机冷却风扇系统

汽车发动机冷却风扇控制技术评析 0 引言 汽车发动机在高温工作环境下必须得到适度的冷却,以使其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才能满足发动机良好的工作性能、耐久性和废气排放的要求。发动机冷却系统在此起着关键作用。而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控制技术,主要就是冷却风扇的控制技术。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最低的功耗,最好地完成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任务,冷却风扇控制技术值得深入的研究分析。 1 冷却风扇控制技术分类 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有空气冷却和液体冷却2种形式。目前最常用的是液体冷却。即用于冷却的液体经过循环系统,再通过散热器散热来使发动机降温,冷却风扇用来给散热器通过风速强制补风,以满足发动机适度冷却的需要。 从冷却风扇工作形式来看,冷却风扇的控制方式有3种:一是适用于大型车辆和重型车辆的机械驱动控制方式;--是与发动机ECU无关、环境参数独自监控的自控电动控制方式;三是综合发动机、空调、压缩机、车速等多种参数信息的综合型智能控制方式。前者主要是利用机械传动原理。或用发动机曲轴直接带动,或由发动机皮带带动冷却风扇;后两者才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动机冷却风扇控制技术。 从冷却风扇驱动控制模块来看,冷却风扇的控制技术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集中于发动机动力系统控制模块控制的集中式控制;二是独立于发动机外或与发动机有通讯联系的分体式控制。集中式控制,即指冷却风扇的控制由兼有发动机的喷油、点火、排放、空调、冷却风扇等多种控制功能的发动机动力总成控制模块执行。由它统一协调调度,来保障发动机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分体式控制,即指脱离了发动机,由外部的电子控制模块来完成驱动风扇,以达到冷却系统使发动机适度冷却的目的。这个外部的电子控制模块就是我们所谓发动机冷却风扇控制器。 各种风扇控制类型、控制技术各有特点。大汽车厂商根据不同情况各取所需,因而目前各种控制技术种类并存。 2 冷却风扇控制技术评析 2.1集中式控制类型——发动机动力系统控制模块 典型例子是美国通用系列轿车,如赛欧、别克基本型,东风神龙的毕加索、塞纳也是如此将冷却风扇的控制集成在其中发动机动力系统控制模块(PCM)中。对环境温度、空调压缩机压力,冷却液温度,进气温度等传感器信号进行采样以控制外部功率继电器,从而控制高和低速两个风扇。 安装位置:在空气滤清器中,离冷却风扇较远。 特点和评析:采样信息多,便于智能化控制和统一协调管理。只能控制两个同定风速。PCM负荷工作任务量大,时效性比分体式差。 2.2分体式控制类型一 2.2.1单纯继电器控制电路

发动机冷却系统

第9章发动机冷却系统 本章重点: 1、冷却系的功用、分类、组成 2、冷却系主要机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本章难点: 1、强制循环式水冷系统中冷却液的循环路径 2、通过改变流经散热器的冷却液流量和改变空气流量来调节冷却系统冷却强度的方法 本章基本要求: 1、掌握冷却系的功用、分类、组成 2、掌握冷却系主要机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了解通过改变流经散热器的冷却液流量和改变空气流量来调节冷却系统冷却强度的方法。 9.1 概述 一、冷却系统的功用与分类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用是使发动机在所有工况下都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对水冷式发动机,气缸体水套中适宜的温度为80~90℃;对风冷式发动机,气缸壁适宜的温度为150~180℃。 发动机所采用的冷却方式分为水冷式和风冷式两种。以冷却液为冷却介质冷却发动机的高温零件,然后再将热量传给空气的冷却系统称为水冷系统;以空气为冷却介质的冷却系统称风冷系统。 二、强制循环式水冷却系统的组成及水循环路径 目前在汽车发动机上应用最普遍的强制循环式水冷却系统是利用水泵提高冷却液的压力,强制冷却液在冷却系统中循环流动。强制循环式水冷却系统的组成及水循环路径如图9.1所示。 通常,冷却液在冷却系统内的循环流动路线有两条,一条为小循环,另一条为大循环。所谓大循环是水温高时,冷却液全部经过散热器而进行的循环流动;而小循环就是水温低时,冷却液不经过散 热器而进行的循环流动,从而使水温很快升高。冷却液是进行大循环还是小循环,由节温器来控制。

在水冷系统中,不设水泵,仅利用冷却液的密度随温度而变化的性质,产生自然对流来实现冷却液循环的水冷却系统,称为自然循环式水冷系统。这种水冷却系统的循环强度小,不易保证发动机有足够的冷却强度,因而目前只有少数小排量的汽车发动机在使用。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发表时间:2017-10-20T14:00:13.91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6期作者:刘洋[导读] 汽车水冷发动机冷却系统主要由发动机冷却水套、冷却水泵、节温器及冷却风扇等部件组成。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 摘要:早期的发动机冷却系统虽能满足汽车的基本使用要求,但在满载或者恶劣的环境中容易出现问题。在当今日益重视环境保护、提倡节能和舒适性的情况下,发动机的结构、性能和汽车整体性能都有很大的发展,冷却系统正朝着轻型化、紧凑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此,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研究及发展情况,并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冷却系统;冷却介质;冷却机理 1发动机冷却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发动机冷却系统是汽车的重要构件。汽车水冷发动机冷却系统主要由发动机冷却水套、冷却水泵、节温器及冷却风扇等部件组成。传统冷却系统采用的是冷却风扇或离合器式冷却风扇,两种风扇均由发动机曲轴通过皮带驱动,其冷却调节的灵敏度不高,功率损失也很大。为解决这个问题,就出现了自控电动冷却风扇。2冷却系统的冷却介质 目前,发动机广泛采用液态水作冷却液。水作为内燃机冷却系统的冷却介质具有很多优点:在性能方面,它性能稳定、热容量大、导热性好、沸点较高;在经济性能方面,它资源丰富、容易获取。但另一方面,水作为冷却介质也存在着两个较大的缺点:一是冰点高,在0℃时结冰,造成冬季使用困难;二是水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对发动机冷却系统有损害作用。另外,水做冷却液的冷却系统,体积较庞大,不利于汽车内部结构的优化和整体质量的减少,增加了发动机功率的额外消耗。天然水中一般都含有部分矿物盐类(MgCl2、Ca(HCO3)2等),当水在发动机冷却系统内受热时,碳酸盐会在冷却系的壁上形成很难除去的水垢。导热性能很差。当水垢聚积过多时,会使发动机冷却性能恶化而导致过热。另外,溶解在水中的某些盐类(如MgCl2)在受热时产生水解作用,生成Mg(OH)2和HCl。其中HCl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酸。因此,当水中含矿物盐类过多时,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是很不利的。为了防止水垢的产生和水的腐蚀作用,在冷却水中加入了防腐蚀剂(重铬酸钾K2Cr2O7);为了解决水在0℃时结冰的问题,一般采用防冻液来作冷却液,常见的有丙稀二醇、甘醇、硅酸盐、有机酸等。3冷却系统向高效低能耗方向发展 发动机冷却系统效率的提高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实现:其一,新材料的应用及部件结构的新设计;其二,部件的智能驱动方式。传统冷却系统中,风扇和水泵的效率普遍不高,造成大量能源的浪费。为提高冷却风扇的效率,用塑料翼形风扇取代圆弧型直叶片冷却风扇。从气体动力学的角度分析,翼形风扇能够改善风扇流场,提高风扇的效率和静压,使风扇高效区变宽;另外,塑料表面的光洁度较高。传统的冷却风扇由发动机驱动,装风扇的发动机与装有风罩的散热器必须分别用弹性支座固定在车架。为避免在汽车运行中因振动而引起风扇与风罩相碰,风扇叶轮与风罩的径向间隙的设计数值大于20mm,这必然大幅度降低风扇的容积效率。风扇的总效率取决于容积效率、机械效率和液力效率的乘积,即 η总 ??η机 ??η容 ??η液。传统风扇叶片采用薄钢板冲压而成,其液力效率 η液较低,又加上皮带传动存在打滑损失,其机械效率 η杨也不高,从而导致传统冷却风扇的总效率只有30%左右。采用电控风扇,由电机直接驱动风扇,与原来的皮带传动相比,机械效率 η机提高了。电控冷却风扇完全脱离发动机,与风罩、散热器安装为一体,保证了风扇与风罩的同心度,进一步减小了径向间隙,导致风扇容积效率 η容大幅度提高;另外,采用翼形端面塑料和流线型风罩,使风扇气流入口形成良好的流线型气流,可提高风扇的液力效率 η液,综合各项措施最终使电动风扇的效率达到78%。4冷却系统新的冷却机理 上世纪70年代,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国家提出了“绝热发动机”,其基本思路是对组成发动机燃烧室的零部件表面,喷涂耐高温的陶瓷覆层或使用陶瓷零部件,从而大大减少散热损失。经过20年的研制,绝热发动机在高温陶瓷零件(镶块或涂层)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7、8]。绝热发动机(无外部冷却装置)的整机热效率接近40%,复合式绝热发动机的整机热效率达到了40%以上[9]。这种以高度隔热层为主要手段的绝热发动机的有效热效率,较同类常规发动机(水冷或风冷)高出5%~15%。虽然绝热发动机提高了整机热效率和功率,同时降低了成本,但受材料和镶涂工艺的限制,还不能在普通车辆上使用,而且在高温条件下,发动机的润滑机油粘度降低,润滑效果变差,需要安装专门的散热装置;另外,气缸的充气效率会降低5%~10%。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新的冷却技术。 上世纪80年代,德国的Elsbett公司研制了一种新型车用发动机[10],它采用新的燃烧系统与新的冷却系统相结合的方式,以传热系数低的普通金属材料和巧妙的结构设计,大幅度减少了散热损失,取消了外部冷却装置。该机新的燃烧系统减少散热的原理是在球型燃烧室中有强烈的空气涡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燃烧室壁形成一层相对较冷的空气区,“旋流式喷油器”喷出一股雾化锥角很大、射程近、射速慢的空心涡流雾锥[11~13]。这股油雾随空气涡流旋转,不与燃烧室壁接触,在燃烧室中心混合燃烧,形成了热的燃烧中心—“热区”和周边温度较低的冷却空气层—“冷区” 这种燃烧系统。有“冷区”包围着“热区”,从而使燃烧室壁接受和传出的燃烧热量大为减少。Elsbett发动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减少传热损失的设计[14],选用铸铁做活塞顶;将活塞环按内腔设置隔热槽,以截断热流通道,减少传向环槽的热量。上述3项措施使燃烧经活塞传到气缸壁的热量下降了一个数量级;加上以机油循环冷却气缸盖内腔和缸体上部的油道,用机油喷射冷却活塞内腔,实现了无水冷强制风冷的新的冷却机理。目前,还出现了发动机常规冷却机理中的强化冷却措施,如活塞的“内油冷”、排气门的“钠冷”以及喷油嘴的“内油冷”等内冷技术[15]。另外,采用的一些节油技术也具有内部冷却的功能[15],如乳化柴油、进气喷水、进气引汽、代用燃料冷却和过量空气冷却等。 5结论 (1)冷却系统实现智能化,工作协调性增强。

汽车冷却系统匹配设计说明

一、冷却系统说明 二、散热器总成参数设定及基本性能要求 三、膨胀箱总成参数设定及基本性能要求 四、冷却风扇总成参数设定及基本性能要求 五、橡胶水管参数设定及基本性能要求

一、冷却系统说明 内燃机运转时,与高温燃气相接触的零件受到强烈的加热,如不加以适当的冷却,会使内燃机过热,充气系数下降,燃烧不正常(爆燃、早燃等),机油变质和烧损,零件的摩擦和磨损加剧,引起内燃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全面恶化。但是,如果冷却过强,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不良,机油被燃烧稀释,柴油机工作粗爆,散热损失和摩擦损失增加,零件的磨损加剧,也会使内燃机工作变坏。因此,冷却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内燃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1.1 发动机的工况及对冷却系统的要求 一个良好的冷却系统,应满足下列各项要求: 1)散热能力能满足内燃机在各种工况下运转时的需要。当工况和环境条件变化时,仍能保证内燃机可靠地工作和维持最佳的冷却水温 度。 2)应在短时间内,排除系统的压力。 3)应考虑膨胀空间,一般其容积占总容积的4-6%; 4)具有较高的加水速率。初次加注量能达到系统容积的90%以上。 5)在发动机高速运转,系统压力盖打开时,水泵进口应为正压; 6)有一定的缺水工作能力,缺水量大于第一次未加满冷却液的容积;

7)设置水温报警装置; 8)密封好,不得漏水; 9)冷却系统消耗功率小。启动后,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正常工作温度。 10)使用可靠,寿命长,制造成本低。 1.2 冷却系统的总体布置 冷却系统总布置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空气流通系统;二是冷却液循环系统。在设计中必须作到提高进风系数和冷却液循环中的散热能力。 提高通风系数:总的进风口有效面积和散热器正面积之比≥30%。对于空气流通不顺的结构,需要加导风装置使风能有效的吹到散热器的正面积上,提高散热器的利用率。 在整车空间布置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增大散热器的迎风面积,减薄芯子厚度。这样可充分利用风扇的风量和车的迎面风,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一般货车芯厚不超过四排水管,轿车芯厚不超过二排水管。 在整车布置中散热系统中,还要考虑散热器和周边的间隙,散热器到保险杠外皮的最小距离100毫米,如果发动机的三元崔化在前端的话,还要考虑风扇到三元催化本体距离至少100毫米,到三元催化隔热罩距离至少80毫米。一般三元催化的隔热罩到本体大概有15毫米,隔热罩厚度为0.5-1毫米,一般材料为st12。 1.2.1散热器布置 货车散热器一般采用纵流水结构,因为货车的布置空间也较宽裕。而且纵流

捷达车冷却风扇控制电路的故障

捷达车冷却风扇控制电路的故障

————————————————————————————————作者:————————————————————————————————日期: 1

捷达车冷却风扇控制电路的故障 一辆捷达乘用车,每当收车熄火后,散热器风扇转个不停,每次至少要转动1h以上方能停转。严重时,蓄电池亏电,直接影响下次起动。 起初认为是冷却风扇双速温控开关失效所致,于是拔掉温控开关后直接连接,风扇照转。又怀疑是风扇继电器失灵,于是又将其拔掉,风扇照样转个不停。最后将风扇启动控制器连接器脱开,风扇停转。因此,认为是此件失效,于是更换风扇启动控制器,风扇还是照转不误。困惑之余,找来了有关电路图(图1)进行研究,发现风扇启动控制器下面还设置了一个温控开关,是否是这个开关失效而使风扇转个不停呢?按照线路走向,查到安装在化油器上的温控开关。将其插头拔下,风扇立即停转。更换此开关后,故障排除。 1-风扇启动温控开关;2-风扇启动控制器;3-风扇双速温控开关;4—风扇继电器;5-风 扇电动机;K-点火开关;F19-熔丝 图1 散热量风扇电路 原来,捷达乘用车为解决停车后发动机散热问题,在化油器上装了一只风扇启动温控开关。当发动机室内温度高于70℃时,开关自动接通散热器风扇低速档电路,使风扇低速运转,以降低发动机室温度。当发动机室内温度降至70℃以下时,开关自动切断散热器风扇低速档电路,使风扇停转。此开关工作点发生漂移后,即低于70℃时触点仍然闭合,因此使风扇运转时间延长。后来,将此开关放在55℃~60℃的温度下试验,测量其触点仍然闭合,证明上述判断是正确的。 3 / 3

发动机冷却风扇

引言 汽车发动机在高温工作环境下必须得到适度的冷却,以使其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才能满足发动机良好的工作性能、耐久性和废气排放的要求。发动机冷却系统在此起着关键作用。而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控制技术,主要就是冷却风扇的控制技术。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最低的功耗,最好地完成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任务,冷却风扇控制技术值得深入的研究分析。 1 冷却风扇控制技术分类 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有空气冷却和液体冷却2种形式。目前最常用的是液体冷却。即用于冷却的液体经过循环系统,再通过散热器散热来使发动机降温,冷却风扇用来给散热器通过风速强制补风,以满足发动机适度冷却的需要。从冷却风扇工作形式来看,冷却风扇的控制方式有3种:一是适用于大型车辆和重型车辆的机械驱动控制方式;--是与发动机ECU 无关、环境参数独自监控的自控电动控制方式;三是综合发动机、空调、压缩机、车速等多种参数信息的综合型智能控制方式。前者主要是利用机械传动原理。或用发动机曲轴直接带动,或由发动机皮带带动冷却风扇;后两者才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动机冷却风扇控制技术。 从冷却风扇驱动控制模块来看,冷却风扇的控制技术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集中于发动机动力系统控制模块控制的集中式控制;二是独立于发动机外或与发动机有通讯联系的分体式控制。集中式控制,即指冷却风扇的控制由兼有发动机的喷油、点火、排放、空调、冷却风扇等多种控制功能的发动机动力总成控制模块执行。由它统一协调调度,来保障发动机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分体式控制,即指脱离了发动机,由外部的电子控制模块来完成驱动风扇,以达到冷却系统使发动机适度冷却的目的。这个外部的电子控制模块就是我们所谓发动机冷却风扇控制器。 各种风扇控制类型、控制技术各有特点。大汽车厂商根据不同情况各取所需,因而目前各种控制技术种类并存。 2 冷却风扇控制技术评析 2.1集中式控制类型——发动机动力系统控制模块 典型例子是美国通用系列轿车,如赛欧、别克基本型,东风神龙的毕加索、塞纳也是如此将冷却风扇的控制集成在其中发动机动力系统控制模块(PCM)中。对环境温度、空调压缩机压力,冷却液温度,进气温度等传感器信号进行采样以控制外部功率继电器,从而控制高和低速两个风扇。 安装位置:在空气滤清器中,离冷却风扇较远。 特点和评析:采样信息多,便于智能化控制和统一协调管理。只能控制两个同定风速。PCM负荷工作任务量大,时效性比分体式差。 2.2分体式控制类型一 2.2.1单纯继电器控制电路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第2期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卢广峰,郭新民,孙运柱,尹克荣,牟晓玉 (1.山东农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2.东营市公路局,山东东营257091; 3.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摘要]早期的发动机冷却系统虽能满足汽车的基本使用要求,但在满载或者恶劣的环境中容易出现问 题。在当今日益重视环境保护、提倡节能和舒适性的情况下,发动机的结构、性能和汽车整体性能都有很 大的发展,冷却系统正朝着轻型化、紧凑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此,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汽车发动机冷 却系统的研究及发展情况,并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冷却系统;冷却介质;冷却机理 [中图分类号]U464.1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88X(2002)02─0129─03 1发动机冷却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发动机冷却系统是汽车的重要构件。汽车水冷发动机冷却系统主要由发动机冷却水套、冷却水泵、节温器及冷却风扇等部件组成,如图1所示。传统冷却系统采用的是冷却风扇或离合器式冷却风扇,两种风扇均由发动机曲轴通过皮带驱动,其冷却调节的灵敏度不高,功率损失也很大。为解决这个问题,就出现了自控电动冷却风扇。 最早的汽车电动冷却风扇出现在1981年3 月的美国专利文件中(专利号US4257554)。该专利首1985年,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在中国申请发明利(专利号CN851095/A)。该项专利在汽车散热 器,前方设置空气吸入口和辅助通口,加快了散热器的冷却速度,减少了电动风扇的电能消耗。但辅助通风口从下向上吸入冷却空气,很容易将道路上的尘土、杂物吸入,造成散热器脏污和堵塞,使散热器的散热效率降低。 1985年,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在中国申请发明专利(专利号CN851095/A)。该项专利在汽车散热器前,方设置空气吸入口和辅助通口,加快了散热器的冷却速度,减少了电动风扇的电能消耗。但辅助通风口从下向上吸入冷却空气,很容易将道路上的尘土、杂物吸入,造成散热器脏污和堵塞,使散热器 1989年,美国发明专利(专利号US4875521)的散热效率降低。次在载重汽车上采用电动单冷却风扇,风扇布置在散热器中部,叶片直径较大,驱动功率也较大。1992年,美国发明专利“机动车发动机的通风系统”(专利号US5269264)[4]将电动冷却风扇布置在散热器前方,根据发动机温度的高低,冷热气阀可以交替开闭。 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生产的奏鸣曲(SONATA)牌轿车,用两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电子控制的冷 却风扇—散热器冷却风扇和冷凝器冷却风扇,对冷却液温度和空调冷凝器温度进行多级联合控制。该系统可以根据冷却水温度和空调系统的工作状态,综合调节冷却能力[5],减少了在低温时发动机的传热损失、功率损失和过度磨损,抑制了发动机过热 的发生,降低了燃油消耗率。冷却风扇由传统控制方式转化为智能控制方式,散热风扇的冷却能力随着发动机散热的需要而自动精确地调节,提高了发动机的预热速度,使其始终保持最佳工作温度,而且避免了能源的大量浪费,其中减少风扇功率消耗90%,节省燃油10%。 1999年,法雷奥(Valeo)公司提出了在发动机上配置名为Themis(智能热调节系统)的新型电子调节系统,来改善发动机的冷却性能。它实现了水泵和缸体的分离,泵的流量和通风装置都通过发动机的ECU 来进行调 整和控制,便于水泵的安装,而且远离缸体这一热源后,水泵可以用塑料制成,既降低了成本,又减轻了水泵的重量,达到了水泵 的转速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进一步降低传热损失和机械损失,降低了污染和油耗的目的。 1994年,台湾裕隆汽车公司申请专利(专利号94119819),提出了在冷却系统中装置可调转速电动水泵的设计。以反馈控制水泵冷却液流量,其主要是根据水温、节气门位置、车速等的传感器所传给ECU(微处理器)的信号,以反馈控制的方式,调整电动水泵的转速,使得引擎水套中流动的冷却液流量能随着不同的驾驶状况而作调整,保持发动 机的正常温度,以减少HC污染的排放。 [收稿日期]2001-12-17 [指导教师]山东农业大学郭新民教授 [作者简介]卢广锋(1977-),男,山东济南人,山东农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9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内燃机冷却系统的智能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