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数量关系——工程问题交替工作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工程问题交替工作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工程问题交替工作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工程问题交替工作问题

【答题妙招】

解决若干人轮流交替完成一份工作的题目,思路如下:

(1)明确工作总量、每个人的效率;

(2)找到作业周期,明确周期内的工作量、工作时间;

(3)计算所有工作需要多少个周期,剩下多少个工作量(不足一周期的);

(4)明确剩下的工作量需要如何分配。

【例1】一条隧道,甲单独挖要20天完成,乙单独挖要10天完成。如果甲先挖1天,然后乙接替甲挖1天,再有甲接替乙挖1天……,两人如此交替工作,那么,挖完这条隧道共用多少天()

A.13

B.14

C.15

D.16

【答案】B。交替工作问题,只知道时间,(由设最小公倍数法)则设工作总量为20,则甲乙的工作效率分别为1、2,则由题意周期为2天,周期工作量为甲乙之和1+2=3,则20/3=6余2,即完成6个周期之后还余2个工作量(3),则第13天甲做1个工作量还剩1个工作量,则第十四天乙才能将工程做完。

【例2】单独完成某项工作,甲需要16小时,乙需要12小时,如果按照甲乙甲乙的顺序轮流工作,每次一小时,那么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长时间()

A.13小时40分钟

B.13小时45分钟

C.13小时50分钟

D.14小时

【答案】B。交替工作问题,只知道时间,则设工作总量为48,则甲乙的工作效率分别为3和4,2小时为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可以完成7个工作量,则需要48÷7=6……6,即需要做6个周期,还剩下6个工作量,6个周期是12小时,则第13小时是甲来做,甲能做3个,还剩下3个工作量,第14小时乙来做,3÷4=45分钟,答案选B。

【例3】一个水池有一进水管A和一出水管B,单开A需要4小时把空池注满,单开B需要6小时把一池水放空,按照AB循环,每次各开1个小时,经过多长时间空水池第一次注满()

A.18

B.20

C.19

D.17

【答案】C。交替工作问题,设工作总量为12,则P A=3,P B=-2,以AB各开1小时为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内完成的工作量为3-2=1,所用时间为2个小时,经过若干个整数个周期,在最后一个周期肯定是在注水,那么此时可能已经注满不需要进行之后的周期了,而

这里的临界值为3,经过n个周期最后一个周期不需要再循环则有12-1×n≤3,有n≥9,n最小取为9,最后一个循环需完成工作量为12-9=3,则只需要A管工作1个小时即可,则共用时间为2×9+1=19个小时。

【考点链接】

【练习1】单独完成某项工作,甲需要16小时,乙需要12小时,如果按照甲乙甲乙的顺序轮流工作,每次一小时,那么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长时间()

A.13小时40分钟

B.13小时45分钟

C.13小时50分钟

D.14小时

【练习2】一件工作,甲单独完成需12个小时,乙单独做需15个小时。现在甲乙轮流工作,按照甲工作2小时,乙工作1小时如此交替工作,完成这件工作共需多长时间()

A.12小时

B.12小时20分钟

C.13小时12分钟

D.12小时48分钟

【练习3】某项工作,甲单独做需18小时,乙要24小时,丙需要30小时才能完成。现按照甲乙丙的顺序轮班做,每人工作1小时后换班,问当该项工作完成时,乙共做了多长时间()

A.7小时44分

B.7小时58分

C.8小时

D.9小时10分

【练习4】一批零件,如果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着做,恰好用整天数完成。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做到上次轮流完成的天数后,还剩40个不能完成。已知甲乙工作效率比是7:3。甲每天各做多少个()

A.30

B.40

C.70

D.120

【练习5】一个水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丙丁两个出水管,单开甲5小时注满,单开乙3小时注满,单开丙6小时放空,单开丁4小时放空,水池原来是空的,现在按甲丙乙丁的顺序轮流开放四个水管,每个各开1小时,那么经过多少小时后水池注满()

A.26小时48分

B.26小时30分

C.25小时48分

D.25小时30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设工作总量为48,则甲每小时完成3,乙每小时完成4。甲乙各工作1小时,可以完成7,48÷7=6……6,即12小时之后,还剩下6的工作量。甲做1小时完成3,还剩下3。乙完成3的工作量需要3÷4=0.75h=45min,所以一共需要13小时45分钟。答案选B。

2.【答案】D。解析:设工作总量为60,甲每小时完成5,乙每小时完成4。每个周期可以完成5×2+4×1=14。60÷14=4……4。还剩4的工作量,甲需要4÷5×60=48分钟。答案选D。

3.【答案】A。解析:设工作总量为360,甲每小时20,乙每小时15,丙每小时12。360÷(20+15+12)=7……31。甲再工作一小时,还剩11。11÷15×60=44分钟。答案选A。

4.【答案】C。解析:从题目中可以分析,两种循环方式之所以会有差别,是因为完整的轮流周期之后,第一天做的人额外多做了一天。所以最后一天的差别就是甲和乙的单日工作量的差别。因此甲每天做70个。答案选C。

5.【答案】A。解析:设水池的容量为60,甲的流量为12,乙的流量为20,丙的流量为10,丁的流量为15。观察选项,至少经过了25小时。一个完整循环为4个小时,24小时之后,水池中已经有(12+20-10-15)×24÷4=42。第25小时甲注水12,水池中有54。第26小时,丙排水10,水池中水为44,还需要16。此时乙注水,需要16÷20×60=48分钟。答案选A。

行测数量关系题目解题技巧:常用的数字特性汇总

行测数量关系题目解题技巧:常用的数字特性汇总 一、整除性 整除性在公考中用的非常的频繁,更多体现在速算上,结合公考数算的特性,根据选项,不通过计算,直接出答案,整除性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思维,而不是方法;带余除法可以结合到这里,理论依据为同余问题,剩余定理。 1、(国家2007-52)某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80%,一次考试后,全班平均成绩为75 分,而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的平均分高20% ,则此班女生的平均分是: A、84 分 B、85 分 C、86 分 D、87 分 解析:此题的方法很多,有常规的方程法,也有稍微好点的十字交叉法,但这些都不是这里所要表述的利用数字的整除性。 因“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的平均分高20%”,即女生的平均分是男生的1.2倍。在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公考),分数只会是整数,所以我们只需要在选项中找一个12的整数倍的数即可,只有84符合题意。 2、(国家2006 一类-40)有甲、乙两个项目组。乙组任务临时加重时,从甲组抽调了四分之一的组员。此后甲组任务也有所加重,于是又从乙组调回了重组后乙组人数的十分之一。此时甲组与乙组人数相等。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A. 甲组原有16人,乙组原有11人 B. 甲、乙两组原组员人数之比为16∶11 C. 甲组原有11人,乙组原有16人 D. 甲、乙两组原组员人数比为11∶16 解析:此题的最佳思路还是利用数字的整除性,从“甲组抽调了四分之一的组员”,推出甲组的人数为4的倍数,排除掉CD,然后结合逻辑学的包含关系,排除掉A,选B。因为A成立的话,B也成立,答案只会是1个的,所以A是错的。 3、(天津2008-7)农民张三为专心养猪,将自己养的猪交于李四合养,已知张三,李四共养猪260头,其中张三养的猪有13%是黑毛猪,李四养的猪有12.5%是黑毛猪,问李四养了多少头非黑毛猪? A.125头 B.130头 C.140头 D.150头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 一、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 二、几何边端问题 (1)方阵问题: 1.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外圈人数÷4+1)2=N 2 最外层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1)×4 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8人。 3.N 边行每边有a 人,则一共有N(a-1)人。 4.实心长方阵:总人数=M ×N 外圈人数=2M+2N-4 5.方阵:总人数=N 2 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 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10-3)×3×4=84(人) (2)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人,后面有(N-M )人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N M -层。 三、植树问题 线型棵数=总长/间隔+1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1)单边线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2)单边环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 总长=棵数×间隔 (3)单边楼间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4)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2倍。 (5)剪绳问题: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2N ×M +1)段 四、行程问题 ⑴ 路程=速度×时间;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 2 12 12v v v v + (2)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追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背离时间 (3)流水行船型: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顺流行程=顺流速度×顺流时间=(船速+水速)×顺流时间 逆流行程=逆流速度×逆流时间=(船速—水速)×逆流时间 (4)火车过桥型: 列车在桥上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所用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速度=(桥长+车长)÷过桥时间

行测数量关系蒙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蒙题技巧 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是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的青年外事工作科员,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我也是因为看到他的成功,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

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他们的建议比任何培训机构和书籍效果都好(我是说申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并非常认同的。 最终我根据自己和23位80分以上同事的经验,还有6位命题老师4位申论阅卷老师给出的建议,总结出了这套国考(中央级)省考(省市县乡村级)通用学习方案。

2016山东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技巧之基本工程问题

2016山东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技巧之基本工程问题 行测作为山东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考察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从近几年山东公务员招考信息情况来看,山东公务员考试一般在每年4月份进行。中公教育面为考生整理了大量山东公务员行测考点供考生学习提高。 工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做某一件事、制造某种产品、完成某项任务等等,都要涉及到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三个量,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是: 我们研究这三个量之间关系的问题就是工程问题。 考试中所有的工程问题都离不开这个公式的运用,那针对我们公务员考试中的工程问题,我们怎么去运用这个公式呢?在公务员考试中工程问题主要有两种题型:基本工程问题和交叉合作问题。本文主要讲解基本工程问题。 这类工程问题主要是与后面的交替合作问题相区别,也就是说除了交替合作的工程问题,其它的我们都归结为基本工程问题,基本工程问题很简单,考试中主要有两种方法需要大家去掌握。 1、比例法 确定比例关系,把比例看成份数,份数做差对应实际量。 当题目中有某一量不变时,就要想到运用比例法。 根据这个式子我们可以得到三个比例关系: 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时间之比等于工作效率之比的反比例。 工作时间一定时,工作总量之比等于工作效率之比。 工作效率一定时,工作总量之比等于工作时间之比。 第一个比例关系考的最多,后面两个比例关系基本不考。 例1. 对某批零件进行加工,原计划要18小时完成,改进工作效率后只需要12小时就能完成,已知后来每小时比原计划每小时多加工8个零件,问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中公分析】工作总量是一定的,前后效率有变化,那就要用比例法,原时间:改进效率后时间=18:12=3:2,则原效率:改进后效率=2:3,效率之差是1,对应的实际量是8,原效率就是,又原工作时间是18,总的零件数= 个。 2、特值法

数量关系题目三大蒙题技巧

数量关系题目三大蒙题技巧 湖北省公务员考试中行测的数量关系部分对于绝大多数学员来 说是失分模块,有的学员考试时数量没时间做,直接看选项蒙!这种做法很任性,当然分数肯定是不理想的。其实,数量关系有些题是可以蒙的,当然蒙也有蒙的技巧。在这里给各位小伙伴们分享几招蒙题技巧。 1.选项越整越为答案 【例】某产品售价为67.1元,在采用新技术生产节约10%成本之后,售价不变,利润可比原来翻一番。问该产品最初的成本为多少元?( ) A.51.2 B.54.9 C.61 D.62.5 【解析】由题意,售价不变可知缩减的成本即相应转化为利润,而题意中指出利润翻一番,由此可知缩减的10%成本即相当于原来的利润,换言之,原来的利润占成本的比重为10%,于是可知成本为67.1÷(1+10%)=61元。 备注:答案选项越整越可能是答案,所以锁定C选项。 2.比例倍数特性秒杀法 要想运用比例倍数特性秒题,首先我们必须对此性质有个充分的了解,满足a:b=m:n,则a能被m整除,b能被n整除。说道m、n互质大家得知道是什么意思,并不是说m、n都是质数,而是要求m:n 为最简分数,即不能再约分,例如a:b=3:4,3:4不能再约分了,

那么我们能得到a是3的倍数,b是4的倍数,这样可能就更好理解了。 【例】已知甲、乙两人共有260本书,其中甲的书有13%是专业书,乙的书有12.5%是专业书,问甲有多少本非专业书?( ) A.75 B.87 C.174 D.67 【解析】甲的书有13%是专业书,则非专业的书有87%,所以甲非专业的只能有87或174本;若甲非专业的书是87本,则专业书就是13本,乙有专业书160×12.5%=20本。若甲的非专业书为174本,则甲的非专业书就是26本,乙有专业书60×12.5%=7.5本,非整数,舍弃。 备注:甲专业书占13%,则甲的非专业书占87%,所以非专业书是87的倍数,排除A,C,锁定答案B和D。 3.问题求最大或最小,可以直接排除最大项和最小项 【例】100人参加7项活动,已知每个人只参加一项活动,而且每项活动参加的人数都不一样,那么,参加人数第四多的活动最多有几个人参加?( ) A.22 B.21 C.24 D.23 【解析】由题意,要使参加人数第4多的参加活动人数尽量多,那么前三组必须是1、2、3且后四组人数差距最小,那么只可能是1、2、3、22、23、24、25。

行测数量关系:把握简单工程问题突破难关

行测数量关系:把握简单工程问题突破难关 数量的题型相对来说并不是很多,而在这些题型里面有简单的也有复杂一些的,但是,对于工程问题而言,在整个数量关系里面可 以说属于比较简单的一类题型,由于公式比较唯一,只有一个公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而做题的方法也比较单一,一般工 程问题我们都可以利用特值法解题,减少计算提高做题速度。所以 在考试的过程中,对于工程问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快速辨别它并且 快速利用相应的公式解题。 工程问题中多者合作问题主要考察的核心是效率加和。运用特值法主要由三个设特值的方法:1、已知工作时间,设工作总量为时间 的最小公倍数;2、已知效率比,优先设效率最简比为效率实际值;3、多人参与并有时间描述,若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相同,设每次单位时 间的工作效率为1。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7天完成,乙单独做14天完成。现 两人合作,乙有事先离开,这最后用了5天完成这项工程。乙提前 离开了几天? A.3 B.2.5 C.2 D.1 本题很显然是多者合作问题,之前说了,多者合作问题一般用特值去做,而特值在多者合作里面有两种形式:第一种,特值公倍数,而特值的对象为题目中的不变量或者公共量;同时这类题目有个很好 的特征去判定,那就是在无比例关系的情况下,已知的是时间,对 于这类题,统一特值为公倍数,一般特值对象是工作总量。 【答案】D。解析:本题显然是已知时间的题目,特值工作总量 为7与14的公倍数,一般取最小公倍数为14。则根据时间求出甲 的效率为2,乙的效率为1,由于乙提前离开了几天,所以5天才可 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甲没有休息,则甲5天完成的工作量为10, 余下的4个工作量乙要4天完成,最终提前离开了1天。

行测数量关系: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行程问题在行测数量关系当中还是比较常见的,那么什么是行程问题呢,顾名思义就是研究跟行程有关的问题,更加确切的说是研究路程速度还有时间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路程=速度×时间,也就是s=vt。中公教育相信大家对这个公式也不陌生,在小学的数学课堂当中肯定也接触过。那么在数量关系当中我们碰到了行程问题要了解一些什么又如何去较快解决这类问题呢。 主要是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只是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配合一些方法来较快地解决我们的行程问题。 第一、就是要掌握我们的基本公式s=vt。 1、小张将带领三位专家到当地B单位调研,距离B单位1.44千米处设有地铁站出口。调研工作于上午9点开始,他们需要提前10分钟到达B单位,则小张应通知专家最晚几点一起从地铁口出发,步行前往B单位?(假设小张和专家的步行速度均为1.2米/秒) A.8点26分 B.8点30分 C.8点36分 D.8点40分 【答案】B。解析:根据s=vt我们发现我们要求时间,已知地铁口跟单位路程是1440米,小张跟专家的速度也知道均为1.2米每秒,从地铁口步行到B 单位需要1440÷1.2=1200 秒=20 分钟,又需要提前10 分钟到达B 单位,则最晚需要在8 点30 分从地铁口出发,选择B。 这是对s=vt公式的基本应用,相信大家也能够掌握。 第二、我们要掌握的就是关于s=vt,他们三者之间的正反比关系 当s一定时,vt乘积为定值,那么v越大t就越小,vt之间成反比。

当v一定时,s与t的商为定值,那么s变大t也变大,st之间成正比。 当t一定时,s与v的商为定值,那么s变大v也变大,sv之间成正比。 我们可以用正反比来进行求解。 2、甲乙两辆车从A 地驶往90 公里外的B 地,两车的速度比为5∶6。甲车于上午10 点半出发,乙车于10 点40 分出发,最终乙车比甲车早2 分钟到达B 地。问两车的时速相差多少千米/小时? A.10 B.12 C.12.5 D.15 【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发现路程时不变的,所以速度与时间成反比,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为5∶6,因此两车从A 到B 所用的时间比为6∶5,乙比甲晚出发10 分钟,且比甲早2 分钟到达,因此全程乙比甲快了12 分钟,即一份时间为12 分钟,因此全程乙用时12×5=60 分钟=1 小时,乙的速度为90 千米/小时,因此两车速度之差为15千米/小时。

最新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概率问题中的定位法

概率问题是行测数量关系中的考试重点。在考试过程中,就像拦路虎一样挡 住了我们通往高分的道路。在这儿年考试过程中概率问题的定位法经常涉及。什 么是定位法呢?他有什么技巧呢?今夭和大家一起探讨这种方法,让你从此不再害 怕这种题型。 定位法是古典型概率里面的一种计算方法,所以依然脱离不了古典型概率的 公式:p(A)二A 包含的等可能事件数/总的等可能事件数。 说到这里很多同学就有疑惑了,古典型概率的题型不止一种,我们到底什么 时候能用定位法呢? 一. 定位法的应用环境 问题所求的需要同时去考虑两个互相制约的元素的概率时。 【例1】11个小朋友随机的绕桌而坐,屮乙两人座位相邻的概率是? A. 1/5 B. 1/11 C. 2/5 D. 2/11 【答案】Ao 解析:该题要求“屮乙作为相邻的概率”,则屮乙两人相互制 约,可以用定位法。假设屮先坐好,则甲占了其中一个位置,再考虑乙的坐法, 乙能在剩余10个位置中选择一个位置有10种坐法。所以总的等可能事件数是 而乙坐屮相邻位置的可能性为2种。代入公式即为:2/10=1/5。所以答案选 二. 定位法的使用步骤 1、固定其中一个元素 2、考虑另外一个元素的情况 3、确定最终概率 【例2】某单位工会组织桥牌比赛,共有8人报名,随机组成4队,每队2 那么,小王和小李恰好被分在同一队的概率是? A. 1/7 B. 1/14 C. 1/21 D. 1/28 【答案】A 。解析:该题要求“小王和小李恰好被分在同一队的概率”,则 小王和小李两人相互制约,可以用定位法。假设小王先排好,则小王占了其中一 个位置,再考虑小李的排法。小李能在剩余7个位置中选择,所以总的等可能事 件数是7,而小王和小李恰好被分在同一队只有一种可能性。代入公式即为:1/7。 所以答案选A 。 10, Ao 人。

行测数量关系秒杀口诀

行测数量关系秒杀口诀 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经验)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 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我也是因为看到他的成功,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

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他们的建议比任何培训机构和书籍效果都好(我是说申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并非常认同的。 最终我根据自己和23位80分以上同事的经验,还有6位命题老师4位申论阅卷老师给出的建议,总结出了这套国考(中央级)省考(省市县乡村级)通用学习方案。 在2011年4月份的省考和2011年11月的国考中,有1200多位考生使用这套方案,其中400多位参加国考的考生中有190多位录取,录取率48%,800多位参加省考的考生中有530多位录取,录

2021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蒙题小技巧

2021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蒙题小技巧 公务员考试过程中势必有一些题目需要靠“蒙”来进行解决,当然“蒙”也是有很大学问的,向各位考生介绍几个猜答案的“窍门”。 一、“数”不弃 就行测数量关系部分,一些考生自打一开始就是抱着放弃的态度进行备考的,但是历年考生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一部分要是完全放弃,行测科目很难取得高分,当然“临时抱佛脚”,还是可以帮助各位考生在数量关系方面小小挣扎一把,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对于数量关系一些特殊的题目如何快速猜出答案: 第一,对数量关系中的极值问题,如果该题求最大值或者最小值,那我们在猜答案的时候可以优先关注次大或者次小的选项; 第二,一些数量关系题目的数据之间会存在和差积倍的关系,此时问题让求其中的某一个数,而选项在设置时借助题目数据间的和差积倍关系,此时各位考生可以根据题目数据的关系选择答案; 第三,短时间之内,数量关系的题目不能全部做完,此时各位考生要明白,这一部分的题目正确选项会比较分散(如果

选项不分散,各位考生岂不是有可能蒙对很多的题目,那这对认真去做这一部分的考生就很不公平),如果可以确定其中几道题目的选择正确,剩余的题目就可以避开这些选项猜出答案。 二、“资”必得 资料分析是各位考生公认的最容易拿分的一部分,只要大家在日常学习中掌握了材料梳理方法、相关概念列式以及计算方法,每篇的前四道题目基本上是可以确保无误,而令各位考生比较头疼的综合判断题目,各位考生在考场上可以结合选项分布规律进行快速验证选择,一般情况下每一篇资料分析四个选项作为正确答案的机率是相同的,除此之外,各位考生在验证选项时,也可以灵活一些,不要每道题目都从A选项入手,可以先验证C选项再看D选项,实在不行就选B选项。

2015年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行测数量关系专项猜题技巧

2015年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行测数量关系专项猜题 技巧 很多出题人为了“制造陷阱”故意设置一个干扰选项,所以就有了两个有关联的选项,可以肯定的是相关联的两个选项中必定存在一个正确选项,我们反而可以利用这个陷阱得出正确答案,这种情况在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中经常出现,所以大家要重点关注有关联性的选项。中公教育专家下面举几个相关例子来具体说明: 【例题1】某公司去年有员工830人,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女员工人数比去年增加5%,员工总数比去年增加3人。问今年男员工有多少人?【2011国考第66题】 A.329 B.350 C.371 D.504 【答案】A 【中公解析】普通做法:我们可以设去年男员工x人,则今年男员工0.94x,去年女员工y人,今年女员工1.05y,去年总共830人,今年总共833人,列方程组求解,能求出来,但是相当复杂,这种方法不建议使用。 【秒杀方法:整除】今年男员工=0.94去年男员工,因此,今年男员工∶去年男员工=47∶50,说明今天男员工肯定能被47整除,故答案为A。 【秒杀方法:选项间的相关性】 此题问今年男员工多少人,题目已知今年员工人数一共是833人,知道总和,求其中的一个量。出题者往往会这样设置选项:求其中一个数,将另外一个数也在选项中体现出来,达到迷惑的效果。经过观察发现,A选项和D选项之和正好是833,就猜出这里面有一个是今年的男员工,有一个是今年的女员工,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女员工人数比去年增加5%,员工总数比去年增加3人,可以说明女员工人数肯定比男员工人数多。故答案为A。 【例题2】某市气象局观测发现,今年第一、二季度本市降水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和9%,而这两个季度降水量的绝对增量刚好相同。那么今年上半年该市降水量同比增长多少? A. 9.5% B. 10% C. 9.9% D. 10.5% 【答案】C 【秒杀方法】如果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降水量一样的话,则上半年的降水量的增长率应该是10%,根据题意今年第一、二季度本市降水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和9%,而这两个季度降水量的绝对增量刚好相同,可以知道第二季度的降水量要比第一季度小,今年上半年该市降水量同比增长率比10%要小,更接近于9%,B、D选项排除,剩下A、C选项,就可以使用带入排除法解决,绝对增量相同,就可以对绝对增量设特值,为99,总的降水量是不变的,故答案应该是C。

2020泉州事业单位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学会“秒脆皮”,你就是数量“王者”

2020泉州事业单位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学会“秒脆皮”,你就是数量“王者” 泉州中公事业单位为各位考生带来更多泉州事业单位咨询,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泉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数量关系在行测考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谓得数量关系者得行测。但由于题目难度大考试时间紧,百分之八十的考生选择“金C银B”蒙题大法,蒙对几个算几个,这样很难在笔试中拉开差距。所以,我们要明确数量关系是不可放弃的“水晶”。其实,一套题不管多难,总有你会做的,但如何快速挑选出你会做,并且简单易得分的题目就需要广大考生朋友在学习过程中多总结经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怎么找软柿子捏。 一.稳住,我们能赢 大多数考生对数量关系都存在一种畏惧心理,觉得自己不会做,没有信心,再加上每次又是最后的十几分钟来做,心情又十分紧张更是理不清思路。要知道,其实行测考试考的就是你的心态,你的抗压能力,所以,即便是最后五分钟我们也要从容应对,看清题目,快速作答。这就需要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卡好时间,给自己营造紧张感,不断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最终在考场上也能稳住。 二.避重就轻,挑题做 十个题,总有那么两三个简单的,怎么快速挑选出来呢?一种方法是通过题型来选择,近几年考试题当中,相对容易的题型有工程问题,利润问题,排列组合问题,函数图像等。比较难的题型,行程问题,几何问题以及一些偏题。第二种方式就是根据自己平时做题的经验,知道自

己擅长做什么题,就先做什么题。这一步就需要考生朋友们多做总结,多反思,才能练就“秒脆皮”的好眼力。 三.用对方法,事半功倍 当我们因为紧张,想不起做题方法时,不要忘了,我们还可以通过整除,代入排除等方法快速做题。我们来看两个例题 例.1 学校足球和篮球的数量之比为8:7,先买进若干个足球,这时足球与篮球的比变成3:2,接着又买进一些篮球,这时足球与篮球的数量比为7:6。已知买进的足球比买进的篮球多3个,原来足球多少个? A.48 B.42 C.36 D.30 【解析】这个题要求原来足球的个数,直接找到原来足球的描述“学校足球和篮球的数量之比为8:7”,说明原来足球的数量一定是8的倍数,结合选项,我们可以快速秒选到A。 例.2 若干名天使投资人对某个需求资金120万元的创业项目表达出投资意向,并计划每人以相同的金额投资该项目。但实际投资时有2人退出,剩下的每人需要多投资10万元才能满足该项目的资金需求。问:实际投资这一-项目的有多少人? A.3 B.4 C.6 D.8 【解析】这个题目,题干信息非常简单,很好理解,同时数据也很小,所以我们可以考虑直接代入选项。当我们代入B选项,发现原来每人投资20万,实际每人投资30万符合描述,所以大胆选B。 说了这么多,实战经验还是需要大家不断去练题,把每个方面都做好,基础牢靠的同时再掌握一些技巧就真的可以做大效率最大化。

行测数量关系常考题型及常用方法

数量关系 第一节代入排除法 一、什么时候用 1、题型:年龄、余数、不定方程、多位数 2、选项:一组数(问法:分别/各) 3、排除后剩两项 第二节倍数特性型 一、余数型:多退少补 二、比例型 A/B=m/n(均为整数,m,n是最简整数比) 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A±B=m±n 三、4看末两位 四、拆分 Eg:看528是不是22的倍数——拆成444+88,则很容易看出第三节方程型 第四节工程问题 一、给完工时间型:设工程量为完工时间的公倍数 二、给效率比例型 Eg:甲乙效率比2:3,则设甲2,乙3 第五节行程问题 一、基础行程 1、过桥:路程=桥长+一个车长 2、等距离平均速度=2*V1*V2/(V1+V2) 适用于:直线、上下坡往返等 二、相对行程 1、相遇(反向):S和=V和×T遇;环形相遇:相遇N次,S和=N圈 2、追及(同向):S差=V差×T追;环形追及:相遇N次,S差=N圈 3、多次相遇

(1)两端出发:相遇N次,S和=(2n-1)×S=V和×T (2)同端出发:相遇N次,S和=2n×S=V和×T 4、流水问题、扶梯问题 V水(水流速度)=顺逆水速度差÷2 V船顺/逆=V静水±V水 三、比例行程 第六节经济利润问题 一、数量关系的利润率=利润÷进价 二、函数最值 第七节最不利结构(至少……保证) 求至少保证有N个,要每种拿n-1个,然后+1。 第八节容斥原理 一、标准型 A+B-A∩B=全-都不 A+B+C+A∩B∩C-A∩B-A∩C-B∩C=全-都不 二、非标准型 全-都不 =A+B+C-满足两项的-2×满足三项的 =A+B+C-(Ⅰ+Ⅱ+Ⅲ)-2×Ⅳ 三、常识型:满足一项+满足两项+满足三项=全-都 第九节排列组合与概率 一、排列组合基础公式 =n……(n-m+1)即从n开始乘m个数 ()即从开始乘个数 =

(完整版)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 1.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外圈人数÷4+1)2=N 2 最外层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1)×4 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8人。 3.N 边行每边有a 人,则一共有N(a-1)人。 4.实心长方阵:总人数=M ×N 外圈人数=2M+2N-4 5.方阵:总人数=N 2 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 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10-3)×3×4=84(人) (2)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人,后面有(N-M )人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N M -层。 总长/间隔+1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1)单边线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2)单边环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 总长=棵数×间隔 (3)单边楼间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4)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2倍。 :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2N ×M +1)段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 2 12 12v v v v + (2)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追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背离时间 (3)流水行船型: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顺流行程=顺流速度×顺流时间=(船速+水速)×顺流时间 逆流行程=逆流速度×逆流时间=(船速—水速)×逆流时间 (4)火车过桥型: 列车在桥上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所用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速度=(桥长+车长)÷过桥时间

行测蒙题技巧总结篇(慎用)

? 选项中有绝对化的词语以及数字一定是错的。 ? 正确的选项长短适中,错误的最长最短。 ? 答案一般体现民主自豪的选项 ? 年份就近原则(就是带有年费的选接近本年的) 数学运算 ? 分析选项整体性,三奇一偶选其偶,三偶一奇选其奇。 ? 选项有升降,最大最小不必看,答案多为中间项; 答案排序处在中间的两个中的一个往往是正确的选项。 ? 选项中如果有明显的整百整千的数字,先代入验证,多为正解。 ? 看到题目中存在比例关系,在选项中选择满足该比例中数字整除特性的选项为正解。 ? 一个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答案中尾数不同,直接应用尾数法解题即可。 ? 极值问题中,问最小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小的,问最大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大的(先代入验证)。 逻辑填空 ? 注意找语境中与所填写词语相呼应的词、短语或句子。 ? 重点落在语境与所选词语的逻辑关系上,而不是选项的词语上。 ? 选项中近义词辨析方向是从范围不同角度辨析的,选择范围大的。 ? 从语意轻重角度辨析的,选项要么选最重的,要么选最轻的。 ? 成语辨析题选择晦涩难懂的成语。 片段阅读 答案在提干的后两句话的关键词上。 ? 排除绝对化的语气 ? 选项要选积极向上的。 ? 选项是文中原话不选。 ? 选项如违反客观常识不选。 ? 选项如违反国家大政方针不选。 ? 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不选文字内容层面的选项。 ? 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选择激励人的选项或在精神上有触动的选项。 ? 提问方式是选标题的,选择短小精悍的选项。 ? 提问方式是“错误的”“不正确的”,要通读材料在选择选项,不能断章取义。 逻辑 ? 数字比例与题干接近的选项要注意。 ? 定义判断题注意提问方式是属于还是不属于。 ? 定义判断若出现多定义,不提问的定义不用看。 ? 削弱型和加强型推理题题干中未提信息若出现一般为无关选项。 ? 评价型推理题正确答案一般兼顾双方。 ? 结论型推理题正确答案一般为语气较弱的选项。 ? 排除弱化项、主观项、论题偏离项,剩下往往是答案。

行测数量关系的常用公式讲解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 一、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总工作量=各分工作量之和; 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设总工作量为1或最小公倍数 二、几何边端问题 (1)方阵问题: 1.实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外圈人数÷4+1)2=N 2 最外层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1)×4 2.空心方阵: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 2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无论是方阵还是长方阵:相邻两圈的人数都满足:外圈比内圈多8人。 3.N 边行每边有a 人,则一共有N(a-1)人。 4.实心长方阵:总人数=M ×N 外圈人数=2M+2N-4 5.方阵:总人数=N 2 N 排N 列外圈人数=4N-4 例: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10-3)×3×4=84(人) (2)排队型:假设队伍有N 人,A 排在第M 位;则其前面有(M-1)人,后面有(N-M )人 (3)爬楼型:从地面爬到第N 层楼要爬(N-1)楼,从第N 层爬到第M 层要爬N M -层。 三、植树问题 线型棵数=总长/间隔+1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1)单边线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2)单边环形植树:棵数=总长÷间隔; 总长=棵数×间隔 (3)单边楼间植树:棵数=总长÷间隔-1;总长=(棵数+1)×间隔 (4)双边植树: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数的2倍。 (5)剪绳问题:对折N 次,从中剪M 刀,则被剪成了(2N ×M +1)段 四、行程问题 ⑴ 路程=速度×时间;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平均速度型:平均速度= 2 12 12v v v v + (2)相遇追及型: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追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背离时间 (3)流水行船型: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顺流行程=顺流速度×顺流时间=(船速+水速)×顺流时间 逆流行程=逆流速度×逆流时间=(船速—水速)×逆流时间 (4)火车过桥型: 列车在桥上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所用的时间=(桥长+车长)÷列车速度 列车速度=(桥长+车长)÷过桥时间 (5)环形运动型: 反向运动:环形周长=(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同向运动:环形周长=(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行测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单面打印

数字特性:余数问题、植树问题 ⑴奇数和偶数的运算规律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 ⑵质合性 质数: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则这个正整数叫质数也叫素数如:2、3、5、7、9、11、13、17、19、23..... 合数:一个正整数除了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外,还能被其它的正整数整除,则这个正整数叫做合数。如:2、4、6、8、10 ?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 2是唯一的一个是偶数的质数 ?如果两个质数的和或者差是奇数,其中一个数必定是2 ?如果两个质数的积石偶数,其中一个数必定是2 余数问题 两个整数a,b除以自然数m(m>1),所得额余数相同,则整数a.b对自然数m同余。例如23除以5余3,18除以5余3,23和18对于5同余。 ①余同取余,公倍数做周期。如果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余数相同,那么这个数可以表示成这几个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和余数相加的形式。例如一个整数除以3余1,除以4余1,除以10余1,则这个数可以表示为60n+1,60是3,4,10的最小公倍数, n=0,1,2,3,4,...... ②和同加河,公倍数做周期。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除数与余数的和相同,则这个是可以表示为这几个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与该和(除数和余数的和)相加的形式。一个数除以5余4,除以6余3,除以8余1,可以表示为120n+9,5+4=9,6+3=9,8+1=9 ③差同减差,公倍数做周期。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除数和余数的差相同,这个数可以表示为成这个急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与该差(除数和余数的差)相减的形式。例如一个数除以3余1,除以4余2,除以10余8,可以表示成60n-2,60是3.4.10的最小公倍数,3-1=2.4-2=2.10-8=2;N=0,1,2,3,4,5, ④如果三个都不符合,先两个结合,在和第三个结合。 乘方位数问题 底数留个位,质数末两位除以4留余数,余数为0变成4 20082008+20092009的个位数是84+91的尾数分别是6和9个位数就是5 植树问题: ①两端种树棵树比段数多1 棵树=线路总长÷株距+1 ②一端种树棵树和段数相等棵树=线路总长÷株距 ③两端不种树棵树=段数-1 棵树=线路总长÷株距-1 ④双边种树要在一条路德基础上乘以2 ⑤封闭型种树棵树=线路总长÷株距=总段数 ⑥上楼梯,上N楼用M分钟,每层楼用M÷(N-1);锯木头剪绳子N段要(N-1)次;N个人站一列,相邻两人相距M米,队伍长=M×(N-1)

数量关系高分秘籍之“倍数特性蒙题法”

数量关系高分秘籍之“倍数特性蒙题法” 华图教育周德让 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学运算是广大考生们最为头疼的一个模块,它相对于其他模块来说确实要难得多,甚至很多考生朋友们在进行考试的时候将此模块作为放弃项。但是我们知道,对于竞争激烈的公务员考试来说,放弃其中的任何一个模块对于自己来说肯定是相当不利的。如果实在没有时间的情况下,我们肯定要采取“蒙题”的方法。那“蒙题”的策略有哪些呢?本文主要从题目中的倍数特性进行出发阐述下应该如何蒙题。 众所周知,公务员考生是一种选拔性地考试,为了要区分考生之间的层次,在考试的时候肯定要设置一些技巧。在数学运算这个模块里,题目所涉及的数字以及选项一般都为整数,因此我们就可以根据“凑整”这个特性进行蒙题。 【例1】(2013-国家)某种汉堡包每个成本4.5元,售价10.5元,当天卖不完的汉堡包即不再出售。在过去十天里,餐厅每天都会准备200个汉堡包,其中有六天正好卖完,四天各剩余25个,问这十天该餐厅卖汉堡包共赚了多少元?() A.10850 B.10950 C.11050 D.11350 【解析】本题汉堡有卖出和不卖的,卖出的部分每个赚了10.5-4.5=6元,没卖出的部分每个赔了-4.5元。可以看出,不管是卖出了还是没有卖出,所赚及所赔的都是3的倍数,而在4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可以被3整除,因此答案为B。 【例2】(2013-春季联考)某网店以高于进价10%的定价销售T恤,在售出2 3 后,以定 价的8折将余下的T恤全部售出,该网店预计盈利为成本的:() A.3.2% B.不赚也不亏 C.1.6% D.2.7% 【解析】本题出现了分数2/3,如果在考试的时候实在没有时间就可以考虑将分数去掉化为整数,及应该为3的倍数,4个选项中只有D为3的倍数,因此答案为D. 【例3】(2012-国家)某市气象局观测发现,今年第一、二季度本市降水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和9%,而两个季度降水量的绝对增量刚好相同。那么今年上半年该市降水量同比增长多少?() A.9.5% B.10% C.9.9% D.10.5%

2014年福建事业单位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工程问题解题思路

本文摘自: 1 2014年福建事业单位行测数量关系答题技巧:工程问题解题思 路 数量关系技巧包含了数学运算技巧和数字推理技巧两大部分,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是最为考生所头疼,其所占分值高并且难度也高。今天中公教育为考生整理了数量关系答题技巧中的工程问题解题思路,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工程问题是数学运算常考的一个知识点,其中主要涉及到三个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及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其中,工作效率是解决工程问题的突破口;解决工程问题分三步:设工作总量,求工作效率,求得答案。(在设工作总量的时候,最好是设最小公倍数。因为通常设“1”会涉及到分数;设“X”会涉及到消元。),接下来通过两个例子让你认识工程问题的解答技巧。 【例题1】一项任务甲做要半小时完成,乙做要45分钟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分钟完成( )。 A.12 B.15 C.18 D.20 【中公教育解析】第一步,设工作总量:题目中出现了30分钟、45分钟,因此将工作总量设为30与45的最小公倍数90;第二步,求工作效率:甲的效率为3,乙的效率为2;第三步,求解:两人合作的效率和是5,合作时间为90÷5=18,故答案为C 。 【例题2】一篇文章,现有甲、乙、丙三人,如果由甲、乙两人合作翻译,需要10小时完成,如果由乙、丙两人合作翻译,需要12小时完成。现在先由甲、丙两人合作翻译4小时,剩下的再由乙单独去翻译,需要12小时才能完成,则这篇文章如果全部由乙单独翻译,要( )小时能够完成。 A.15 B.18 C.20

本文摘自:2 D.25 【中公教育解析】第一步,设工作总量为60;第二步:求工作效率,甲、乙的效率和为6,乙、丙的效率和为5;第三步:求解,丙干了12小时,可以看成与甲、乙分别合干4小时,又单干4小时,与甲合干4小时完成24份工,与乙合干4小时完成20份工,剩余的16份工由乙4小时完成,因此乙的效率为4,总的工作时间为15,故答案为A 。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怎么把答案“标”出来: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怎么把答案“标”出来? 你是否还在为数量关系苦恼? 你是否想要努力却无从下手? 你是否想要放弃数量又心怀不甘? 在公考行测中,有一种痛苦,叫数量关系。数量关系题型多样且难度不一,但是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在数量关系中有部分题型是完全可以做的出来的,而且不需要浪费很长时间,比如牛吃草、鸡兔同笼、隔板模型...只要各位同学在做题时能够判断出来这道题属于哪种题型,直接代入模型或者公式就可以,所以数量关系并没有各位同学想的那么难。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模型——标数模型,手把手教你把答案快速“标→”出来。 一、题型特征 根据相应的规则(每一条线段上的方向都是确定的),求路径数。 例:如图所示,有一只蚂蚁要从点A沿箭头方向爬到点E,共有多少条不同路线? 来源:中公教育 数量关系在整个行测试卷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同时它也是行测拿高分的关键。但对于绝大多数同学而言,数量关系都是大家容易放弃的一类题型。殊不知,数量也有很多拿分的技巧所在。 一、保五 何为“保五”呢?在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题量一般为10-15道不等,在有限的时间内,考生们完全可以轻松拿下五道题。 (1)猜证结合思想

例.甲乙两种商品原来单价和为100元,因市场变化,甲商品降 价10%,乙商品提价40%,调价后两商品单价和提高20%,则乙商品 提价后多少元? A.40 B.60 C.36 D.84 【答案】D。解析:单价和为100,其中A、B选项分别为40和60,有可能一个为甲原价一个为乙原价。D选项=B选项×1.4,则B 就是乙原来的单价,D就是乙调价后的单价。 (2)整除思想 【答案】A。中公解析:由题意可知,建筑学院的总人数-缺考人数能被8整除,选项中只有A项符合。 对于许多考试题目,其实都是可以用这两种方法快速选出正确答案的,这些题正确与否与你会不会做的关系不大,重点在于你是否 能够参透命题人的出题策略,是否熟悉整除思想的特征及应用。 猜证结合思想应用关键:重点关注中间量与所求量之间的关系,在选项中查找相关项; 整除思想应用关键:数据体现,文字描述,计算中想到用整除,以及如何使用小数字的整除特性。 二、争十 前面两种思想的应用,再结合简单计算或者普通方程能够做出来的题目,大家可以轻松拿下五道题。且数学一旦能够做出来,除非 是因为粗心,否则正确率非常高。那如何去争取做对十道呢? 其实数量关系考试中并非都是难题,会有一部分对于大多数考生都比较简单的题型,例如工程问题,利润问题、容斥问题、极值问题、行程问题中的牛吃草、排列组合中的隔板模型、错位重排等等。在此列举一二: (1)工程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