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3-5 第十六章第3节 动量守恒定律 作业

人教版选修3-5 第十六章第3节 动量守恒定律 作业
人教版选修3-5 第十六章第3节 动量守恒定律 作业

[随堂检测]

1.(多选)如图所示,A、B两物体质量之比m A∶m B=3∶2,原来静止在平板小车C上,A、B间有一根被压缩的弹簧,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则( )

A.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B组成的系统的动量守恒

B.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B、C组成的系统的动量守恒

C.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A、B组成的系统的动量守恒

D.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A、B、C组成的系统的动量守恒

解析:选BCD.如果A、B与平板车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弹簧释放后,A、B分别相对小车向左、向右滑动,它们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 A向右,f B向左,由于m A∶m B=3∶2,所以f A∶f B=3∶2,则A、B组成的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不为零,故其动量不守恒,A选项错误;对A、B、C组成的系统,A、B与C间的摩擦力为内力,该系统所受的外力为竖直方向的重力和支持力,它们的合力为零,故该系统的动量守恒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或摩擦力是否相等无关,故B、D选项正确;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则A、B组成的系统的外力之和为零,故其动量守恒,C选项正确.

2.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木块B与水平桌面间的接触是光滑的,子弹A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现将子弹、木块和弹簧合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则此系统在从子弹开始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整个过程中( )

A.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B.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C.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D.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解析:选B.在子弹射入木块时,存在剧烈摩擦作用,有一部分能量将转化为内能,机械能不守恒.实际上,在子弹射入木块这一瞬间过程,取子弹与木块为系统则可认为动量守恒(此瞬间弹簧尚未形变).子弹射入木块后木块压缩弹簧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但动量不守恒(墙壁对弹簧的作用力是系统外力,且外力不等于零).若以子弹、木块和弹簧合在一起为研究对象(系统),从子弹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时,弹簧固定端墙壁对弹簧有外力作用,因此动量不守恒,故选项B正确.

3.(多选)如图所示,木块A静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其曲面部分MN光滑,水平部分NP粗糙.现有一物体B自M点由静止下滑,设NP足够长,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A 、

B 最终以同一不为零的速度运动

B .A 、B 最终速度均为零

C .A 物体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D .A 物体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

解析:选BC .对于木块A 和物体B 组成的系统,由于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因系统初动量为零,A 、B 在任一时刻的水平方向动量之和也为零,又因NP 足够长,B 最终与A 速度相同,此速度为零,选项B 正确;A 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最终速度又为零,选项C 正确.

4.光滑水平轨道上有三个木块A 、B 、C ,质量分别为m A =3m 、m B =m C =m ,开始时B 、C 均静止,A 以初速度v 0向右运动,A 与B 碰撞后分开,B 又与C 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此后A 与B 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求B 与C 碰撞前B 的速度大小.

解析:法一:把A 、B 、C 看成一个系统,整个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A v 0=(m A +m B +m C )v

B 、

C 碰撞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

m B v B =(m B +m C )v

联立解得v B =65

v 0. 法二:设A 与B 碰撞后,A 的速度为v A ,B 与C 碰撞前B 的速度为v B ,B 与C 碰撞后粘在一起的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对A 、B 木块:m A v 0=m A v A +m B v B ①

对B 、C 木块:m B v B =(m B +m C )v ②

由题意A 与B 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可知v A =v ③

联立①②③式,代入数据得v B =65

v 0. 答案:65

v 0 5.结冰的湖面上有甲、乙两个小孩分别乘冰车在一条直线上相向滑行,速度大小均为v 1=2 m/s ,甲与车、乙与车的质量和均为M =50 kg.为了使两车不会相碰,甲将冰面上一质量为5 kg 的静止冰块以v 2=6 m/s(相对于冰面)的速率传给乙,乙接到冰块后又立即以同样的速率将冰块传给甲,如此反复,在甲、乙之间至少传递几次,才能保证两车不相碰?(设开始时两车间距足够远)

解析:设甲、乙各接传冰块为n 1、n 2次,甲车的初始运动方向为正方向,末态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 甲、v 乙,冰块质量为m ,甲或乙每次与冰块相互作用,冰块的动量改变量大小均为2mv 2(其中甲第一次传冰块,冰块的动量改变量大小为mv 2),且方向与甲或乙相互作用前的动量方向相同.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对甲、冰块系统:

Mv 1=mv 2+(n 1-1)·2mv 2+Mv 甲①

对乙、冰块系统:-Mv 1=-n 2·2mv 2+Mv 乙②

又临界条件为v 乙≥v 甲③

由①②两式得

v 乙-v 甲=(n 1+n 2)·2mv 2-mv 2-2Mv 1M

又由③式得

n 1+n 2≥mv 2+2Mv 12mv 2

④ 将M 、m 、v 1、v 2的数值代入④式得n 1+n 2≥236

故最少传递次数为n 1+n 2=4次.

答案:4次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2017·秦皇岛高二检测)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等大异向的F 1、F 2分别同时作用于A 、B 两个静止的物体上,已知m A <m B ,经过相同的时间后同时撤去两力,以后两物体相碰并粘为一体,则粘合体最终将( )

A .静止

B .向右运动

C .向左运动

D .无法确定

答案:A

2.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质量为1 500 kg 向南行驶的长途客车迎面撞上了一辆质量为3 000 kg 向北行驶的卡车,撞后两车连在一起,并向南滑行一小段距离后静止.根据测速仪的测定,长途客车撞前以2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由此可判断卡车撞前的行驶速度( )

A .小于10 m/s

B .大于10 m/s ,小于20 m/s

C .大于20 m/s ,小于30 m/s

D .大于30 m/s ,小于40 m/s

解析:选A .两车碰撞过程中尽管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作用,但远小于相互作用的内力(碰撞力),所以动量守恒.

依题意,碰撞后两车以共同速度向南滑行,即碰撞后系统的总动量方向向南.设长途客车和卡车的质量分别为m 1、m 2,撞前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撞后共同速度为v ,选定向南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1v 1-m 2v 2=(m 1+m 2)v ,又v >0,则m 1v 1-m 2v 2>0,代入数据解得v 2

v 1=10 m/s.

3.一个质量为2 kg 的装砂小车,沿光滑水平轨道运动,速度为3 m/s ,一个质量为1 kg 的球从0.2 m 高处自由落下,恰落入小车的砂中,此后小车的速度为( )

A .3 m/s

B .2 m/s

C .2.7 m/s

D .0 解析:选B .车、砂、球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Mv =(M +m )v ′,故v ′=

Mv M +m

=2×32+1 m/s =2 m/s. 4.甲、乙两个溜冰者质量分别为48 kg 和50 kg ,甲手里拿着质量为2 kg 的球,两人均以2 m/s 的速率,在光滑的冰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滑行,甲将球传给乙,乙再将球传给甲,这样抛接几次后,球又回到甲的手里,乙的速度为零,则甲的速度的大小为( )

A .0

B .2 m/s

C .4 m/s

D .无法确定

解析:选A .以甲、乙及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甲原来的滑行方向为正方向,有(m 甲+m 球)v 甲+m 乙v 乙=(m 甲+m 球)v 甲′得v 甲′=(m 甲+m 球)v 甲+m 乙v 乙m 甲+m 球

=(48+2)×2+50×(-2)48+2

m/s =0,A 正确. 5.两个小木块B 、C 中间夹着一根轻弹簧,将弹簧压缩后用细线将两个木块绑在一起,使它们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这时它们的运动图线如图中a 线段所示,在t =4 s 末,细线突然断了,B 、C 都和弹簧分离后,运动图线分别如图中b 、c 线段所示.从图中的信息可知( )

A .木块

B 、

C 都和弹簧分离后的运动方向相反

B .木块B 、

C 都和弹簧分离后,系统的总动量增大

C .木块B 、C 分离过程中B 木块的动量变化较大

D .木块B 的质量是木块C 质量的14

解析:选D .由x -t 图象可知,位移均为正,均朝一个方向运动,没有反向,A 错误;

木块都与弹簧分离后B 的速度为v 1=10-46-4 m/s =3 m/s ,C 的速度为v 2=5-46-4

m/s =0.5 m/s ,细线未断前B 、C 的速度均为v 0=1 m/s ,由于系统所受合外力之和为零,故系统前后的动量守恒:(m B +m C )v 0=m B v 1+m C v 2,计算得B 、C 的质量比为1∶4,D 正确,B 错误;系统动量守恒,则系统内两个木块的动量变化量等大反向,C 错误.

6.如图所示,一个木箱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箱内粗糙的底板上放着一个小木块.木箱和小木块都具有一定的质量.现使木箱获得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 0,则( )

A .小木块和木箱最终都将静止

B .小木块最终将相对木箱静止,二者一起向右运动

C .小木块与木箱内壁将始终来回往复碰撞,而木箱一直向右运动

D .如果小木块与木箱的左壁碰撞后相对木箱静止,则二者将一起向左运动

解析:选B .把小木块和木箱看成一个系统,该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故系统动量守恒,系统的初动量向右,末动量也应向右.选项C 中小木块始终在木箱内做往复运动,因摩擦力的存在,系统的机械能会越来越少,最终停止,这是不可能的.可见,只有选项B 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7.如图所示,上表面相平的A 、B 两木块紧靠在一起且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木块C 以一定的初速度v 0从木块A 的左端开始在其表面上向右滑行,最后停在木块B 的右端.对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C 在A 上滑行时,A 、C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 .当

C 在B 上滑行时,B 、C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C .无论C 是在A 上滑行还是在B 上滑行,A 、B 、C 三木块组成的系统都动量守恒

D .当C 在A 上滑行时,A 、B 间的作用力对A 、C 组成的系统是外力,对A 、B 、C 三木块组成的系统则是内力

解析:选BCD .当C 在A 上滑行时,若以A 、C 为系统,B 对A 、C 系统的作用力为外力且不等于0,故系统动量不守恒,若以A 、B 、C 三木块为系统,A 、B 间的作用力则为内力,

选项A 错误,选项D 正确;当C 在B 上滑行时,A 、B 已脱离,以B 、C 为系统,沿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故系统动量守恒,选项B 正确;若将A 、B 、C 三木块视为一系统,则无论C 在A 上滑行还是在B 上滑行,沿水平方向都无外力作用,系统都动量守恒,选项C 正确.

8.如图所示,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木块水平向右在小车的水平车板上运动,且未滑出小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小车的动量大于木块的动量,则木块先减速再加速后匀速

B .若小车的动量大于木块的动量,则小车先加速再减速后匀速

C .若小车的动量小于木块的动量,则木块先减速后匀速

D .若小车的动量小于木块的动量,则小车先加速后匀速

解析:选AC .小车和木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若小车的动量大于木块的动量,则最后相对静止时整体向左运动,故木块先向右减速,再向左加速,最后与车同速,小车先减速后匀速.若小车的动量小于木块的动量,则最后相对静止时整体向右运动,故木块先减速后匀速,小车先减速再加速后匀速.

9.一平板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甲、乙两人分别站在车上左右两端.当两人同时相向而行时,发现小车向左移动.若( )

A .两人质量相等,则必定是v 甲>v 乙

B .两人质量相等,则必定是v 乙>v 甲

C .两人速率相等,则必定是m 甲>m 乙

D .两人速率相等,则必定是m 乙>m 甲

解析:选AC .取甲、乙两人和平板车为系统,系统动量守恒.由于总动量始终为零,小车向左移动,说明甲和乙的总动量方向向右,即甲的动量大于乙的动量.当两人质量相等时,必定是v 甲>v 乙,所以选项A 正确,B 错误.若两人速率相等,则必定是m 甲>m 乙,所以选项C 正确,D 错误.

10.如图所示,两物块质量关系为m 1=2m 2,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2μ1,两物块原来静止,轻质弹簧被压缩且用细线固定.若烧断细线后,弹簧恢复到原长时,两物块脱离弹簧且速率均不为零,则( )

A .两物块在脱离弹簧时的速率最大

B .两物块在刚脱离弹簧时的速率之比为v 1v 2=12

C .两物块的速率同时达到最大

D .两物块在弹开后同时达到静止

解析:选BCD .烧断细线后,对m 1、m 2及弹簧组成的系统,在m 1、m 2运动过程中,都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其中F 1=μ1m 1g ,F 2=μ2m 2g ,根据题设条件,两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动量守恒.两物块未脱离弹簧时,在水平方向各自受到弹簧弹力和地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作用,其运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弹簧弹力大于摩擦力,物块做变加速运动,直到弹簧弹力等于摩擦力时,物块速度达到最大,此后弹簧弹力小于摩擦力,物块做变减速运动,弹簧恢复原长时,两物块与弹簧脱离.脱离弹簧后,物块在水平方向只受摩擦力作用,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综合以上分析可知,A 选项错误;在从开始直到最后停止的整个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则有0=m 1v 1-m 2v 2,显然,任意时刻,两物块的速率之比v 1v 2=m 2m 1=12

;当v 1最大时,v 2亦最大;当v 1=0时,亦有v 2=0,所以B 、C 、D 选项都正确.

三、非选择题

11.将两条完全相同的磁铁(磁性极强)分别固定在质量相等的小车上,水平面光滑.开始时甲车速度大小为3 m/s ,乙车速度大小为2 m/s ,方向相反并在同一直线上,如图所示.

(1)当乙车速度为零时(即乙车开始反向运动时),甲车的速度多大?方向如何?

(2)由于磁性极强,故两车不会相碰,那么两车的距离最小时,乙车的速度是多大?方向如何?

解析:两个小车及磁铁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设向右为正方向.

(1)据动量守恒知mv 甲-mv 乙=mv 甲′ 代入数据解得v 甲′=v 甲-v 乙=(3-2) m/s =1 m/s ,

方向向右.

(2)两车相距最小时,两车速度相同,设为v ′,由动量守恒知

mv 甲-mv 乙=mv ′+mv ′

解得v ′=mv 甲-mv 乙2m =v 甲-v 乙2=3-22

m/s =0.5 m/s ,方向向右. 答案:(1)1 m/s 方向向右 (2)0.5 m/s 方向向右

12.如图所示,甲、乙两小孩各乘一辆冰车在水平冰面上游戏,甲和他乘的冰车质量共为M =30 kg ,乙和他乘的冰车质量之和也是30 kg.游戏时,甲推着一个质量为m =15 kg 的箱子,共同以速度v 0=2.0 m/s 滑行.乙以同样大小的速度迎面滑来,为了避免相撞,甲突然将箱子沿冰面推给乙,箱子滑到乙处时,乙迅速把它抓住.若不计冰面的摩擦力,求甲至少要以多大的速度(相对于地面)将箱子推出,才能避免与乙相撞.

解析:选取甲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设甲推出箱子后的速度为v 1,箱子的速度为v ,以甲和箱子为系统,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M )v 0=Mv 1+mv .

设乙抓住箱子后其速度为v 2,取箱子和乙为系统,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 -Mv 0=(m +M )v 2.

而甲、乙两冰车不相碰的条件是v 2≥v 1,当v 1=v 2时,甲推箱子的速度最小.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v =m 2+2mM +2M 2

m 2+2mM

v 0=5.2 m/s. 即甲至少要以5.2 m/s 的速度将箱子推开,才能避免与乙相撞. 答案:见解析

现代科学技术——选修课作业

现代科学技术——选修课作业

题目:什么是科学 科学首先指对应于自然领域的知识,经扩展、引用至社会、思维等领域,如社会科学。它涵盖两方面含义:致力于揭示自然真象,而对自然作理由充分的观察或研究。 科学是反映事实真相的学说。科学首先是一种学说,这种学说是对事实真相的客观反映。科学与事实真相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科学是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科学有别于真理,真理就是一定前提条件下的正确的客观规律及其描述,而科学就是一定条件下的合理的方法、实践机器描述;科学不一定是真理,真理就一定是科学。 科学就是把任何被研究的对象.进行无限放大和无限缩小,在无限放大和缩小的过程中.找到接近100%的完美理论.得出价值.做出贡献.看看你现在的生活.航母.互联网等等........这些科学的意义平凡于人类的生活当中。科学是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思维严谨地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什么是科学态度 在西方国家很少见到用科学精神这个词,相近的有“批判性思维。在美国先进科学协会颁布的《2061计划》中,提出通过科学教育儿童应该具有的科学态度是: 1.好奇心:善于提出问题,并且积极地去寻求答案。 2.尊重实证:思路开阔,积极主动地去考虑不同的、有冲突的实证。 3.批判地思考:权衡、观察和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评价。 4.灵活性:积极主动地接受经证实的结论和重新考虑自己的认识。 5.对变化世界敏感:有尊重生命和环境的觉悟。 对照一下,和蔡德诚先生提出的科学精神的六个方面大致一致,可以在科学教育中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具体标准的参考。 什么是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

选修课结业作业

选修课结业作业.txt我不奢望什么,只希望你以后的女人一个不如一个。真怀念小时候啊,天热的时候我也可以像男人一样光膀子!《摄影与平面图像处理》选修课试卷 1.照相机的镜头按功能分可分为哪几个类型? 每个类型得镜头各有什么特点? 1.定焦镜头与变焦镜头 2.标准镜头、短焦镜头、长焦镜头 3.几种特殊镜头 定焦镜头:不能改变焦距的镜头类别。 相对变焦镜头,结构简单,制造过程中的误差也小些,因此定焦镜头的技术重点是求其成像质量好。 焦距由几毫米到上千米不等,种类繁多。每个厂家根据自定标准确定镜头的焦距大小。 变焦镜头特点: 1.价格昂贵; 2.体积大; 3.在任何确定的焦距下,其成像往往都不如最好的定焦镜头成像清晰。 标准镜头:视角在50°左右,焦距与底片对角线长度基本相等,一般焦距在50mm左右 镜头视角与人眼视角相似,拍摄景物透视效果符合人眼的透视标准和习惯。 人们观看一个场景时所能清晰看到的区域 与标准镜头所得到的大致上是一样的,画面所呈现的远近透视变化与人眼所见实物的远近透视也相似。 照片画面有很强的真实感。 优点: 相同牌号的镜头中,标准镜头成像最好,光圈最大,价格最便宜。 对初学摄影者来说,只有在熟练掌握并学会运用标准镜头进行摄影艺术创作,才有必要开始学习使用其它镜头进行新的摄影实践。 duanjiaojingtou 焦距比标准镜头短的,称为短焦镜头。因为短焦镜头视角广,景深长,所以又称广角镜头。视角大于70°,焦距小于胶片画幅的对角线,视角大于人眼的正常视角。 凡是视角在70°至90°左右的镜头,即为广角镜头。 视角更大的被称为超广角镜头,它的视角通常为100°左右。 透视效果非常好,拍摄时可把摄影者自己脚下的一些景物连同双脚一起摄入画面。 使用广角镜头可在较近距离内拍摄较大场景。所拍景物的近景和远景虽都能获得清晰影像,但景物正常的空间感和纵深感的透视比例被严重改变。 所摄景物前景过分突出,背景被远远推向后方。透视上近大远小的比例得到极大夸张,近景过大,远景过小。 changjiaojingtou 摄远镜头焦距长、视角窄、景深短。其焦距长度大于底片画幅对角线,视角小于人眼的正常视角。 凡视角在40°以下的镜头,属于摄远(长焦距)镜头。同时,摄远镜头的视角是随着焦距的增长变窄的,焦距愈长,视角愈小、成像越大。 适合将远处景物拉近拍摄,适合拍摄不易接近的物体以及远距离偷拍。 在自然界中拍摄动物或拍摄某些风光、建筑等。

选修课作业奶茶店财务分析范文

奶茶店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1.1项目概述 本店设置在学习奶茶店聚集地,人员比较集中。近年来,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喝奶茶品尝物质以外的愉悦,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流行。特别是对年轻的大学生而言,这样的流行让喝奶茶成了时髦的事,并且可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也暗示着人们想从奶茶里寻求心灵的缺口,满足精神与自我需求。并且经过我们的考察,奶茶店的座位一般是供不应求。很多学弟学妹学叔学姨们都比较喜欢去奶茶店相聚,因此我们再三考虑,决定在学校开一家奶茶店。我们进行实地考察之后,决定直接接手一家奶茶店,这样设备还有桌椅都是现成的,我们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装修就可以正常营业了。 1.2基础数据 (1)规模店面23㎡,店主两人,再招两个服务员。 (2)进度奶茶店在营业前一年年底花短时间装修,准备完毕。第一年生产负荷就可达设计能力的100%。生产期为5年,计算期也是5年。 (一)初始投资 1.相关费用 (1)健康证:80元/人 (1)个体工商营业执照:23元 (3)卫生许可证:150元 (5)店租押金:33000元/年 (6)转让经费:150000元 (7)装修费:2000元 初始投资共计:18.53万元 2.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及依据 ①设备价格参照淘宝网相关折旧报价。建设投资估算1.12万。其中,办理营业执照及 卫生许可证共花费333元,装修费2000元。详细内容见表I。 ②流动资金估算。流动资金估算,按分项详细估算法进行估算,估算总额为

万元。详见表II。 总资金=初始投资+全部流动资金—房租=18.53+7.94—3.30=23.17万元 ③资金来源。项目自有资金3.17万元,其余20万元为借款。自有资金的3.17万全部 用于流动资金,初始投资借款15万元,年利率8%,长期借款借款的本金偿还按投产后的最大还款能力归还本金;流动资金借款5万元,年利率6%,流动资金的本金偿还方式为年末归还,年初再借。详见表III。 (二)、销售预测收入 奶茶中杯3.5元/杯,大杯5.0元/杯,咖啡5.0元/杯。 预估冬季每月销售中杯3000杯、大杯2400杯、咖啡600杯,每月营业额为2.55万元; 夏季每月销售中杯4500杯、大杯3600杯、咖啡1000杯,每月营业额为3.875万元。全年营业,寒暑假歇业,年销售收入估计值为32.125万元。 (三)、正常年份销售税金及附加计算: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根据规定计取,产品缴纳营业税,税率为5%,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4%,教育费附加为1%。销售税金及附加估计值为1.6867万元。 ㈠营业税=32.125*5%=1.6063万元 ㈡城乡维护建设税=1.6063*4%=0.06425万元 ㈢教育费附加=1.6063*1%=0.01606万元。

选修课的作业网络。。。

一.简答题 1.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网络优化有什么区别? 答:(1)规划是对未来的发展计划,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就是指在熟悉网络架构、信道、频率对网络容量的影响,GSM网络C/I的计算,GSM的复用方式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技术对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布局的方案。(2)网络优化是移动通信网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它是在网络规划好的基础上进行,其目的是改善网络的通信质量。通过对频率分配、基站参数、网络等的调整,来建设一个覆盖良好、话音清晰、接通率高的优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2. 覆盖规划的几个主要步骤是什么? 答:覆盖规划的几个主要步骤:(1)提供网络预规划模块,快速得出基站规模及其覆盖半径;(2)根据规划区域的地理信息,客观地校正出合适的传播模型;(3)在导入网络元素及其相应的参数后,进行频率规划、覆盖分析和仿真分析;(4)通过分析结果,调整网络相关参数(比如进行码规划、邻区规划等),得出较为理想的无线网络覆盖部署方案。 3. 给出容量规划的步骤? 答:(1)确定数据业务模型从而计算忙时每用户的平均数据速率。(2)根据业务信道的特点和编码方式计算出每个信道能够承载的数据速率。(3)确定规划区域内的在网数据业务用户数,通过GSM用户数量来估算或者从系统查出该范围内登记的数据业务用户数量。(4)根据规划区域内数据业务用户数和忙时每用户的平均数据速率,可以得到该区域内需要承载的总数据吞吐量。(5)根据区域承载的总数据吞吐量和每信道能够承受的数据速率,可以得到需要配置的业务信道数量。 4. GSM的天馈系统包括哪些部分?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答:(1)天馈系统包括:全向或定向天线、7/8”主馈线、7/16”、DIN-F型连接器、1/2”超柔跳线、7/16”DIN-M和N-M型连接、天馈避雷器EMP、合路器、分路器、塔顶放大器、塔顶增强器MHB、安装附件。(2)功能:全向或定向天线是用来发射或接受电磁波信号;馈线和跳线是用来传输电磁波;双工器将不同频段的收发信号从同一个信号中分离出来。使用双工器 , 可以使用同一个天线完成RF信号的收发;合路器是将多个RF射频输出信号,合成一路信号 , 并通过天线发射出去;分路器是接收天线端接收的微弱的RF信号, 经过放大后, 分成多路RF信号,并提供给多个接收机使用. 5. 什么是频率复用?4*3复用模式是什么含义? 答:(1)频率复用就是,使同一频率覆盖不同的区域(一个基站或该基站的一部分(扇形天线)所覆盖的区域),这些使用同一频率的区域彼此需要相隔一定的距离(称为同频复用距离),以满足将同频干扰抑制到允许的指标以内。(2)4*3复用模式是针对每基站划分为3扇区的规划区域。12个频率为一组,并轮流分配到4个站点,每个站点可用其中的3个频率。 6. 传播预测模型是计算什么量的?选择传播预测模型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传播预测模型是计算路径损耗的。应考虑地形、天气状况、自然和人为的电磁噪声状况、系统的工作频率和移动台运动等因素 7. 天线增益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含义? 答:(1)天线增益一般用DBi和DBd表示.(2)天线增益是在输入功率相等的条件下,实际天线与理想的辐射单元在空间同一点处所产生的信号的功率密度之比。它定量地描述一个天线把输入功率集中辐射的程度。DBi是相对于点源天线的增益,在各方向的辐射是均匀的;DBd 相对于对称阵子天线的增益DBi=DBd+2.15。相同的条件下,增益越高,电波传播的距离越远。 8. 基站选址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基站选址需考虑: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一、动量和动量定理 1、动量P (1)动量定义式:P=mv (2)单位:kg ·m/s (3)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2、动量的变化量ΔP 12P -P P =? (动量变化量=末动量-初动量) 注意:在求动量变化量时,应先规定正方向,涉及到的矢量的正负根据规定的正方向确定。 3/冲量 (1)定义式:I=Ft 物体所受到的力F 在t 时间内对物体产生的冲量为F 与t 的乘积 (2)单位:N ·s (2)冲量I 是矢量,方向跟力F 的方向相同 4、动量定理 (1)表达式:12P -P I =(合外力对物体的冲量=物体动量的变化量) 注意:应用动量定理时,应先规定正方向,涉及到的矢量的正负根据规定的正方向确定。 二、动量守恒定律 1、系统内力和外力 相互作用的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一个系统,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系统外其他物体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称为外力。 2、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22112211v m v m v m v m '+'=+ (两物体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 (3)对条件的理解: ①系统不受外力或者受外力合力为零 ②系统所受外力远小于系统内力,外力可以忽略不计 ③系统合外力不为零,但是某个方向上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总动量守恒 三、碰撞 1、碰撞三原则: (1)碰前后面的物体速度大,碰后前面的物体速度大,即:碰前21v v ?,碰后21 v v '?'; (2)碰撞前后系统总动量守恒 (3)碰撞前后动能不增加,即222211222211v m 2 1v m 21v m 21v m 21'+'≥+ 2、碰撞的分类Ⅰ (1)对心碰撞:两物体碰前碰后的速度都沿同一条直线。 (2)非对心碰撞:两物体碰前碰后的速度不沿同一条直线。

第十六章 第3节 动量守恒定律(学生版)

1.若用p1、p2分别表示两个相互作用物体的初动量,p1′、p2′表示它们的末动量,Δp1、Δp2表示两个相互作用物体的动量的变化,p、Δp表示两物体组成的系统的总动量和总动量的变化量,C为常数。用下列形式表示动量守恒定律,正确的是() A.Δp1=-Δp2B.p1+p2=p1′+p2′ C.Δp=C D.Δp=0 2.(2012·湖北省襄樊月考)如图1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等大异向的F1、F2分别同时作用于A、B两个静止的物体上,已知m A<m B,经过相同的时 间后同时撤去两力,以后两物体相碰并粘为一体,则粘合体最终将() A.静止B.向右运动图1 C.向左运动D.无法确定 3.(2012·福建高考)如图2,质量为M的小船在静止水面上以速率 v0向右匀速行驶,一质量为m的救生员站在船尾,相对小船静止。若 救生员以相对水面速率v水平向左跃入水中,则救生员跃出后小船的速 率为() 图2 A.v0+m M v B.v0- m M v C.v0+m M(v0+v) D.v0+ m M(v0-v) 4.如图3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m A>m B,中间用一段细绳相连并有一被压缩的弹簧,放在平板小车C上后,A、B、C均处于静止状态。若地面光滑,则在 细绳被剪断后,A、B从C上未滑离之前,A、B沿相反方向滑动的过 程中() A.若A、B与C之间的摩擦力大小相同,则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A、B、C组成的系统动量也守恒 B.若A、B与C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不相同,则A、B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A、B、C组成的系统动量也不守恒 C.若A、B与C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不相同,则A、B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但A、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D.以上说法均不对 5.(2012·北京期中检测)如图4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木块与轻弹簧水平相连,弹簧的另一端连在竖直墙上,木块处于静止状态,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击中木块,并嵌在其中,木块压缩弹簧后在水平面做往复运动。木块自被子弹击

动量守恒定律.doc

课题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 一、知识教学: 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 教 2、能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 3、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学 二、能力训练: 1、能结合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 目 2、学会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 3、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求解一维运动问题。 的 三、德育渗透: 1、通过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推理 方法; 2、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展的深远意义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重 教学重点: 点 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表达式、适用范围和守恒条件。 难 教学难点: 点 正确判断系统在所研究的过程中动量是否守恒。 教 首先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动量守恒,再使学生清楚学方 地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过程、守恒条件及适用范围,即用实验法、推理法归 法 纳法、举例讲授法。 教 投影仪,投影片,CAI课件,两个质量相等的小车,细线、弹簧、砝码、气具 垫导轨。 课时 1课时 按排

一、引入新课: 教 1、请两个同学穿上旱冰鞋,靠近站在教室前边,让学生甲推乙一下,学生 学 观察现象。 过 2、学生答:两位同学都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程 3、教师分析并引入:两位同学原来靠近站立,说明他们各自的动量都是0, 相互推后,两位同学都具有了动量,说明他们各自的动量都发生了变化,那么他

们的动量变化遵循什么规律呢?本节课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动量守 恒定律。 二、讲授新课: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 1、知道什么叫系统、什么是系统的内力,什么是系统的外力。 2、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得出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的条件。 3、能通过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球发生碰撞,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表达式。 4、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条件和适应范围。 5、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只限于一维运动)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一)实验、观察,初步得到两辆小车在相互作用前后,动量变化之间的关学 系 1、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实验装置。 把两个质量相等的小车静止地放在光滑的水平木板上,它们之间装有弹簧,并用细线把它们拴在一起。 2、用CAI 课件模拟实验的做法: ①实验一:第一次用质量相等的 两辆小车,剪断细线,观察它们到达 过 距弹开埏等距离的挡板上时间的先后。 ②实验二:在其中的一辆小车上 加砝码,使其质量变为原来的 2 倍, 重新做上述实验并注意观察小车到达两块木挡板的先后。 3、学生在气垫导轨上分组实验并观察。 4、实验完毕后各组汇报实验现象: 学生甲:如果用两辆质量相同的小车做实验,看到小车同时撞到距弹开处等程 距离的挡板上。 学生乙:如果用两辆质量不同的小车做实验,看到质量大的小车后到,而质量小的小车先到达,且当质量小的小车到达挡板时,质量大的小车行驶到弹开处 与木板的中点处。 5 教师针对实验现象出示分析思考题:

瘟疫选修课结课作业

瘟疫选修课结课作业 1.简述乙肝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一)乙肝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1)危害 乙肝流行面广,传染性强,人一旦感染该病,肝脏就会发生炎性病变,肝细胞受损,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第一,乙肝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第二,乙肝具有难治愈性。第三,乙肝具有恶变性。第四,乙肝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第五,乙肝具有一定的突发性。 (2)传播途径 1母婴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也有少 数为父婴传播者,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 2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HBV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HBV 3医源性传播: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HBV 4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HBV感染的可能。HBV可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 (3)预防措施 1.阻断母婴传播新生儿应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 2.避免医源性传播 3.各种医疗和预防注射(含皮肤试验、皮肤注射等)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实行一人一针一次一消毒;各种医疗器械及用具均应严格消毒,经常监测,保证合格。把好输血及血制品关:用敏感方法和全套乙肝感染指标筛选输血人员和器官移植及人工受精的供者;严格检定血液及血制品,以防造成传播。 (二)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1)危害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2)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无论是同性、异性、还是两性之间的性接触都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2.血液传播:①输入污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②静脉药瘾者共用受HIV

选修课期末考试作业

一课程标题 红楼梦简介红楼梦与姓氏红楼梦与饮食文 化红楼梦服饰文化红楼梦与茶文化红楼 梦与戏曲 二分析《红楼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 1、首先他以远古神话作为小说的序幕 《红楼梦》一开始就向 读者隆重推出一段远古神话故事:“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 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 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 峰下。”曹雪芹用这则女娲补天的远古神话作为小说的序幕,能起什么 作用呢?我认为他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远古神话是中华文化 的真正起源,这是先民们几万年的远古文明的积累和总结,所以作为对 传统文化的传承,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这些能够代表远古文明的神话故 事,追本溯源地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小说中作者扩展和延伸了女娲 补天这一神话故事,描述了女娲补天时在大荒山无稽崖炼石,一共炼了 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五彩石,她补天时用去了三万六千五百块,仅仅剩 下了一块没有用上。妙就妙在这一块没被派以用场的石头上。这个地方 脂砚斋作批说:“剩下了这一块便生出这许多故事。使当日虽不以此补 天,就该去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而不有此一部鬼话。”真是一语道 破天机,说出了《红楼梦》的主题,这块“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的 石头,既没有补女娲的天,也没有去平大禹的地,而是想着要去补人类 社会的“天”,去平人情世道的“地”。所以他才会借助一僧一道的法力, 来到人间,演绎出这一段以文补天、以文济世的《红楼梦》! 2、以木石前盟的神话故事作为小说的引子 小说拉开了序幕之后, 曹雪芹又安排了甄士隐的一段“白日梦”,在梦中通过一僧一道的对 话,向读者讲述了一个木石前盟的神话故事:“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案例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2、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并会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与探究,引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 题,同时在过程中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只限于一维运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推理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了解归纳与演绎两种思维方法的应用,并体会定律中包含的对称与和谐的美。 3、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物理规律进行横向比较与联系的习惯,养成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动量概念,会运用牛顿第二,第三定律及运动学公式等,为本节课的学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中生思维方式逐渐由形象思维过渡为抽象思维,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为依托,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基本掌握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对动量守恒定律条件的掌握。

(师生共同总结上述互动环节,并得出结论——动量守恒定律内容及表达式。) 1.内容表述: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外力矢量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 2.数学表达式: 221 12211v m v m v m v m '+'=+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用前系统的总动量等于作用后系统的总动量) 3.动量守恒定律的“四性”: ①同一性:由于动量大小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因此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是,应注意各物体的速度必须是相对同一惯性系的速度,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②矢量性:动量守恒方程是一个矢量方程。对于作用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都在一条直线上的问题,解题时务必选取正方向,选取正方向之后,用正负表示方向,将矢量运算变为代数运算。 ③瞬时性:动量是一个矢量,动量守恒指的是系统任一瞬时的动量恒定,列 方程221 12211v m v m v m v m '+'=+时,等号左边是作用前(或某一时刻)个物体的动量和,等号右侧是作用后(或另一时刻)各物体的动量和,不同时刻动量不能相加。 ④普适性:它不仅适用于两个物体所组成的系统;也适用于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并且相互作用的物体无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无论是低速的还是高速到接近光速的,动量守恒定律都适用。 4.成立条件: 动量守恒定律有许多优点。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它不需要考虑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各个瞬间细节,只考虑始末状态的动量。即使在牛顿定律适用范围内,它也能解决许多由于相互作用力难以确定而不能直接应用牛顿定律的问题。能有效地处理一些过程变化复习的问题。但它的使用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请详细的研究动量定恒定律的内容并结自己的理解,总结出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1)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外力之和为零,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活动一: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1、动量 (1)动量的矢量性: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服从矢量运算法则。 (3)动量的单位:kg·m/s。 (4)动量的变化Δp=p′-p=mv′-mv。 2、动量守恒定律 (1)动量守恒定律内容:如果一个系统,或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就保持不变,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 (2)表达式:p=p′ 对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可写为:m1v1+m2v2=m1v′1+m2v′2。式中m1、m2分别为两物体的质量,v1、v2为相互作用前两物体的速度,v′1、v′2为相互作用后两物体的速度。该表达式还可写作p1+p2=p′1+p′2。 (3)动量守恒的条件 ①系统内的任何物体都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 ②系统所受的外力远远小于系统内各物体间的内力时,系统的总动量近似守恒。 ③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即F外≠0,但在某一方向上合外力为零(F x=0或F y=0),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例1.在下列各种现象中,动量守恒的是() A.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球发生正碰,两球构成的系统 B.车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车上的人从车头走到车尾,人与车组成的系统 C.水平放置的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相连,令弹簧伸长,使物体运动,物体与弹簧组成的系统 D.打乒乓球时,球与球拍组成的系统 例2.某同学质量为60kg,在军事训练中要求他从岸上以2m/s的速度跳到一条向他缓缓飘来的小船上,然后去执行任务,小船的质量是140kg,原来的速度是0.5m/s,该同学上船后又跑了几步,最终停在船上。此时小船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此过程该同学动量的变化大小为______________kg·m/s。 活动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 1.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 验。把两个小球用等长的细线悬挂于同一点,让B球静止,拉起A球,由静 止释放后使它们相碰,碰后粘在一起。实验过程中除了要测量A球被拉起的 角度θ1,及它们碰后摆起的最大角度θ2之外,还需测量_ _ (写 出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才能验证碰撞中的守恒量。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碰 撞中的守恒量应满足的关系是___ _____。

选修课结课作业

选修课《科技哲学》结课作业 近代中华科学文化衰退的制约因素探析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10-2班 刘永强 201008061070

近代中华科学文化衰退的制约因素探析 中国社会五千年历史中有过辉煌的创新与发明,四大发明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极大推进了各国发展的步伐。英国著名的科学史家李约瑟说过:“中国在公元3 世纪到13 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古代的科学文化“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 世纪之前更是如此。”中国人对科学技术有着卓越的贡献,“要是没有这种贡献,就不可能有我们西方文明的整个发展历程。因为如果没有火药、造纸、印刷术和指南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中国的科学文化的繁荣只是相对的,特别是到了近代,中国的科学文化落后于曾向自己学习的西方。中国人开始摆脱“一向以自己为中心”的姿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中国的科学文化为什么得不到持续的繁荣呢?事实上,在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繁荣的同时,中国传统的文化、思维方式、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都严重地束缚着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发展。 一、传统文化“重政务,轻学术”的传统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虽不绝然否定科学和技艺的作用,甚至还包含了某些科学方面的知识,但却是贬低科学的实用价值的,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的是国家政务,轻视对自然的探索。 儒学事实上就是如此,它认为科学和技艺只是“小道”,“雕虫小技”,解决不了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问题,君子不可沉溺其中,君子应潜心于仁义道德的研究。而且认为技艺会使人玩物丧志,于国事无,并把它归于不道德的功利行为,从而也抑制了技艺的研究发展。而中国自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专制政策以来,儒家经典获得了政治意识形态的权威,春秋战国时代那种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的气氛荡然无存。历来的统治者又都把科学技术诬为“下九流”、“奇技淫巧”。道学也具有反科学主义的特点。道学追求回归自然,但它不主张探索自然和改造自然,这就必然不推崇科学技术。可以说道学创始人老子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反科学、反理性主义体系,他的“无为而治”看似进入超脱一切的境界,本质上这是一种“绝圣弃智”、“绝巧弃利”、“绝学无忧”的蒙昧主义的纲领和“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的愚民国策。佛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然蕴涵着一定程度的理性思想,但是,基本上具有非理性本质。禅宗吸取老子“不言之教”的思想和道家悟性直观思维传统,主张以悟性思维顿悟本真的佛性并且不立文字地去洞察世界的本质,从而具有浓重的非科学特质。 二、逐渐教条化的科举制度和封建制度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作为中国古代封建政治产物的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生了重要作用,但是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所以只能培养出背诵经典章句,善于文辞而缺乏实学的人才。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且做学问只是注释、考据先贤的著作,极少创新。他们把毕生的精力埋于古籍堆中,只继承不创新,只完善不突破。到了元明之际,科举考试内容仅限于八股文,内容局限于“四书五经”,完全排斥了科学技术内容,使古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得不到继承和发展。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终生致力于国家政务,自然知识、生产技术等科学技术为他们所不齿。这不仅摧残了知识分子的身心健康,更

内蒙古工业大学选修课美术欣赏结课作业

世界名画欣赏 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生活中从来就不会缺少美,而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它。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美,其中之一就是世界名画之美,下面我将介绍两幅名画以及我对他们的理解。 一、《最后的晚餐》 (约1498)(壁画 460 x 880 厘米) 这幅世界名画是由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它主要描绘了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将出卖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 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子里,通过窗子,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 在耶稣右边的一组中,我们看到一个黑暗的面容,他朝后倚着,仿佛从耶稣前往后退缩似的。他的肘部搁在餐桌上,手里抓着一只钱袋。我们知道他就是那个叛徒,犹大.伊斯卡里奥特。犹大手中的钱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们想起,他就是为耶稣和其他门徒保管钱财的人,钱袋里装着出卖耶稣得来的三十块银币的赏钱。 犹大的侧面阴影旁是圣.彼得,我们也可以看见他一头银丝与一副白晰的手,他向年轻的圣.约翰靠去。彼得垂在臀部的右手握着一把刀,仿佛在偶然中,刀尖对着犹大的背后。圣.约翰的头朝彼得垂着。在所有门徒中,他是耶稣最喜爱的一个。约翰象耶稣那样平静,他已经领悟了他主人的话。 耶稣左边是小雅各,他力图去理解他所听到的可怕的话,他两手摊得大大的惊叫了起来。 从小雅各的肩上望去,我们看到了圣托马斯,疑惑不解的托马斯,他怀疑的神色通过他竖起的手指表现出来。小雅各的另一边,圣.菲利普往耶稣靠去,双手放在胸前似乎在说:”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测试卷

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第1~10题为单项选择题,第11~14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共42分) 1.[2019·贵州凯里联考]材料相同、质量不同的两滑块,以相同的初动能在水平面上运动直到停止.若两滑块运动过程中只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则质量大的滑块() A.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多B.运动的位移大 C.运动的时间长D.摩擦力的冲量大 解析:由动能定理可知,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μmgx =E k,两滑块克服摩擦力做功相等,质量大的滑块运动的位移小, A、B错误;E k=1 2m v 2,质量大的滑块初速度小,又由v=at可 知,质量大的滑块运动的时间短,C错误;由动量定理知摩擦力冲量大小I=m v0=2mE k0,质量大的滑块冲量大,D正确.答案:D 2.[2019·海口市调研]一质量为0.6 kg的篮球,以8 m/s的速度水平撞击篮板,被篮板反弹后以6 m/s的速度水平反向弹回,在空中飞行0.5 s后以7 m/s的速度被运动员接住,忽略空气阻力,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篮板碰撞前后篮球的动量变化大小为1.2 kg·m/s B.被篮板弹回到被运动员接住的过程中篮球的动量变化大小为0.6 kg·m/s C.篮板对篮球的作用力大小约为15.6 N D.被篮板弹回到被运动员接住的过程中篮球的重力产生的冲量大小为3 N·s 解析:以篮球与篮板碰前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篮球与篮板碰撞前后动量的变化量Δp1=m v2-m v1=[0.6×(-6)-0.6×8]

选修课英语作业

英文原版电影与英语口语学习 0906034202 周海芳

班号09060342 学号0906034202 姓名周海芳 学院号54 How do you benefit from this course? Requirement: 1.Write it in English . 2.Write at least 500 words. 3.Print it on a piece of A4 paper. It is acknowledged that English is every important to our university students. I have been learning English for 8 years and really love it. I used to find it difficult to learn English. In order to have more chances to practice my English speaking and listening, I choose the English Movies and English Learning as my elective course this term. Luckily, we have seen a plenty of original English movies. Before we saw them, our teacher often told us the introduction,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 wonderful sentences of the film in order to make us understand it easily and quickly. Step by step, what encouraged me most is that our teacher found a series of daily sentences and we followed her to speak it out. In my learning process, in general, English movies can bring not only audio-visual enjoyment, but also give me more real environment in different languages words materials to help me improve English communication skills. I am an cheerful girl, I am fond of watching movies, especially comedies, which delight people。During the class, I watched the 《Freaky Friday》、《Song of the youth》、《Robots》and so on. That deepest film of leaving a impression on me is《Freaky Friday》。Within the first few minutes of the movie, I rolled my eyes. I thought it was just a cliche movie about a mom and a daughter that fight a lot. I was bored. But ten minutes later, the magic began. I found my eyes glued to the massive screen, I found myself "shushing" anyone that interrupted my connection with the two stars. I was hooked, and that was that. I learned from the film that we easily judge into other people's positive and negative attitudes, but unless we put ourselves into their shoes, we will never know.

选修课作业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主义改革的日益推进,促使大学生的心理、思想、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日益突出。针对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积极有效的对策,对于切实提高和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工作者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校园文化活动、心理辅导与咨询,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一类教育活动。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进行,大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逐年呈上升趋势,2004年已经达到了25.86%,到目前为止其指数已经超过了30%。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了高校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 近年来,虽然教育部下发有关文件要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们也不断呼吁要大力开展这一工作,表面看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搞得轰轰烈烈,但实际上多半都是“牌子一块,房子一间,人员一个”,有其名而无其实,不少部门在搞形式化,有的只是用来装点门面赶时髦。部分高校无论是从认识上还是从实际操作上,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开始就陷入到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对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2.心理健康教育重治疗轻发展 由于我国心理健康理论发展晚,还不够完善,致使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缺乏全面的了解。部分高校只是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治疗,缺乏整体指导,这种治疗模式,使得大多数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偏差。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针对某些人的,认为心理咨询的对象都“有病”。这种错误的认识,就把大多数人拒之门外了,在遇到心理困惑时不敢及时咨询,本来问题不是很严重,结果贻误时机,发展成了心理障碍,甚至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危机而走上绝路。 3.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不足 目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人员主要有心理学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和其他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或“半路出家”,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大多有其他工作,真正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有限。学生遇到问题时,有的去咨询是找不到老师,或者拖延时间过长,使得学生的问题不能很好解决。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学生本身问题不是很严重,但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自身素质过低,学生咨询过后,导致其心理问题反而更为严重,一些本不该发生的情况反而发生了。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校应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高度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动量守恒定律优秀教案

16.3动量守恒定律 主备人:审核人:主讲教师:授课班级:【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2.,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的基础上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动量的概念和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动量的变化和动量守恒的条件。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完成“知识体系梳理” 【新知探究】 一. 设疑激趣,创设研究情境 设置悬念:鸡蛋是我们每天都需要的营养食品,如果我将这只生鸡蛋用力扔出去,鸡蛋的命运会怎样? 演示:站在教室中部用力将鸡蛋水平扔向竖直悬挂在黑板前的大绒布。 提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扔在绒布上鸡蛋没破。 教师从绒布下拿出那只鸡蛋并提问:如果站在同一位置将同一只鸡蛋以相同的力向墙上扔,会出现什么结果? 演示:用力将鸡蛋水平扔向墙壁(墙壁上事先贴有白纸)。 学生:鸡蛋破了。 激疑:两种情况下鸡蛋与墙或布作用前的动量可以认为是相同的,作用后的 动量变为零,鸡蛋的动量变化是相同的。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鸡蛋出现不

同的结局? 教师:再请大家看一段录象。 教师演示课件:播放几个体育运动的视频录象(在节奏感强烈的音乐背景下 依次出现亚运会跳高、拳击、跳马、吊环等比赛镜头)。 提问:看完这段录象后,我们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比如跳高、跳马、吊环运动员落地时为什么要落在软垫上?激烈的拳击比赛中,运动员为什么要戴拳击手套?以上这些问题是大家熟悉却不能科学解释的问题,也正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课件显示: 二. 分层展开,引导自主探究 1. 关于物体动量的变化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研究 ①提出假说 教师:要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必须首先研究、解决物体的动量变化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你们先猜一猜看,物体的动量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甲猜想: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它受到的力有关。 学生乙猜想:可能与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和力的作用时间有关。 ②定性验证 教师:同学们会提出各种不同的假说,这些假说是否正确?请你们操作第一个学习软件,先对两个实例进行定性讨论,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动手操作学习软件并相互协作讨论。 学生计算机显示:讨论题—— a.一辆以某一速度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要使汽车停下来即使它的动 量为零,如果你是驾驶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b.静止的足球,要使它运动起来即使它获得一定的动量,可用哪些方法? 请一学生回答对讨论题的分析结果:…… 学生归纳:物体动量的变化跟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的长短有关。 ③定量验证 提问:你得出的这一结论是否正确?你如何验证? 学生提出观点:可以采用数学推导的方法。 教师:很好!数学推导的方法也称定量分析法,请大家继续研究。 学生:继续操作计算机进行定量分析推导。 学生计算机显示(动画):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初速度为v ,在合外力F 的作用下,经过时间t,速度变为v',该物体动量的变化与什么有关? v 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