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操作规范

冠状动脉造影操作规范
冠状动脉造影操作规范

冠脉造影操作图解

冠脉造影流程操作最详细--------新人入门全纪录 论坛上高手林立,介入中龙争虎斗!很多大神已经将此做到了炉火纯青,在我们一班小字辈新入行者来到论坛,看的是一头雾水。当我6个月前刚刚接触介入时,来到论坛踏雪寻贴,但是可惜,论坛帖子中对冠造最基础的东西,介绍的并不是太多,那就和大家特别是像我这样新手分享下最基础的知识吧! 作为一个新手,我想大家在第一次走进导管室时,会发现莫名的紧张和茫然失措,你不知道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该干什么。呵呵,因为我就是这个样子进入导管室的。当我作为菜鸟一枚进入到导管室时。也是面对着C型臂和大屏幕无所适从,对整个流程茫然无知。但是不要紧,当你能耐心读完以下文字后,你也可以了解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细枝末节了,我们这次探讨的是冠脉造影术的基本操作流程,是一个基础探讨,不涉及任何策略性问题。本着给入门新手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尽快的适应和熟悉冠脉造影的基本过程,使此过程尽可能的熟练。希望对大家特别是新手菜鸟有所帮助!。 学习冠脉造影,是学习介入治疗手术的前奏,是基础,是基本功,是一个飞行员在真正驾驶战斗机前,在教练机上的几千个小时的实战训练。在接触介入造影术前,我想大家其实也肯定做了不少的功课,去看书,看百度文库中的资料,看丁香园上的帖子,看期刊,去和前辈探讨。但是,大部分资料是雷同的,讨论的让人头昏眼花,而真正操作起来,你却一点也想不起来了。所以,我将其简化,来和大家一步一步地讨论单纯造影术的操作流程细节,和鲜为人知的注意事项。为所有新入的朋友提供下帮助,整理下头绪,因为我在这里所讲的,真的是基础中得基础。因为咱们不是在写论文,也不是出大部头,只是为新学习介入的朋友们提供下基础的讲解,所以不会按照常规出牌哟~~~,那我们就言归正传吧! 当我们第一次进入导管室,映入眼帘的是那些价值不菲的机器,一排排的支架,导管,满桌子的药品,耗材,但是作为临床已是老手的咱们。不会被吓到滴~~!因为我们的在选择介入时,肯定会做了不少前期工作,那我们的工作究竟该怎样开始呢?那就从认识导管室的布局开始吧! 认识了布局,大家起码不会在导管室中迷路了,不会再找不到你想要找的东西。不会忘记你站的地方是有放射标志的位置。那我们了解了导管室基础布局后,下

冠脉造影病变分析

冠脉造影病变分析 (一)冠状动脉狭窄 狭窄的评估可以通过肉眼、量化冠状动脉造影、冠脉内超声等方式进行。冠状动脉狭窄可用狭窄直径减少的百分比或者狭窄面积减少百分比来表示。肉眼评估时多用直径减少百分比表示;直径狭窄50%,相当于面积狭窄75%; 大于50%的直径狭窄和大于75%的面积狭窄通常可以认为在运动中诱发血流下降,大于85%的直径狭窄可以引起静息时血流下降;如果一根血管有数个程度相同的狭窄,其对血流的影响呈累加效应。如在前降支只有一个50%的狭窄,可能没有很多临床症状,但如果有两个以上的50%的狭窄,则临床意义与90%的狭窄相同。在一条心血管上有数个不同程度的狭窄,应以最重的狭窄为准。如果狭窄程度相同,长管状狭窄对血流的影响大于局限性病变。 根据ACC/AHA的建议,冠脉病变分为A、B、C型三种,其中B型又分为B1、B2型(仅符合一项B型病变的为B1型,。型)B2型病变特征的为B项或以上的2符合.

(二)钙化冠状动脉造影对钙化的识别低于IVUS。一部分患者在X线下可以观察到沿血管走形的条状影,其亮度和大小反映了钙化的程度; (三)溃疡 多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发现溃疡,其造影表现为“龛影”; (四)瘤样扩张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样也是动脉 粥样硬化的结果,但也见于冠状动脉炎。在冠状动脉造影时表现为瘤样扩张。 (五)夹层 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尤其是球囊预扩自发性夹层较为少见。.张病变时,经常出现冠脉夹层。有时在造影时也会发生冠脉夹层。 根据冠脉夹层的形态学不同,可分为: A型夹层:注射少量造影剂或造影剂清除后造影剂无滞留,

冠脉腔内出现局限性线形透光区; B型夹层:冠脉管腔内出现与血管平行的条状显影; C型夹层:血管壁外造影剂滞留; D型夹层:螺旋形夹层; 在上述类型中,A型和B型夹层预后较好,很少发生血管急性闭塞,C型和D型夹层的预后差,尤其是D型,易出现血管急性闭塞。 (六)血栓 血栓性病变最常见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冠脉造影表现为冠脉腔内“毛玻璃样改变”或者出现充盈缺损。与IVUS相比,冠脉造影对较小血栓的识别敏感性较低;(七)心肌桥 心肌桥血管段由于其上肌束的压迫,在心脏的收缩期血 管受压明显,在舒张期恢复正常或受压程度减轻。与冠状动脉痉挛不同,在注射硝酸甘油后,心肌桥血管段受压会更加明显。心肌桥多见于前降支中段,但是在对角支、回旋支和右冠也可以出现心肌桥。 (八)冠状动脉痉挛 在冠脉造影过程中经常出现冠状动脉痉挛,同时伴有心前区不适或胸痛症状,原因多为造影导管或其他器械刺激血管所致。当怀疑冠脉痉挛时,应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 (100-200ug),1-2min后再在同一投照体位进行冠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概述

冠状动脉造影概述 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脉循环改变引起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致的心肌损害,又称冠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除了临床症状之外,传统的诊断手段包括体格检查、生化检测、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动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试验、超声心动图及核医医学检查等等,其理论基础是依据据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引起的心肌代、心脏电生理以及心脏功能变化对冠心病作出间接的诊断,具有简单易行、创伤小的特点,但不能确冠状动脉解剖和冠状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缺乏冠心病诊疗的客观、直接的依据。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利用导管对冠状动脉解剖进行的放射影像学检查,属介入性诊断技术。其目的在于检查冠脉血管树的全部分支,了解其解剖的详细情况,包括冠脉起源和分布的变异、解剖和功能的异常以及冠脉间和冠脉的侧支交通情况等,从而为冠心病诊断提供供可靠的解剖和功能的信息,为介入治疗或冠脉搭桥术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已在临床应用40余年,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明确冠状动脉解剖和冠状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由此诊断手段可得到如下信息:病变的位置,长度,直径和病变的形状;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存在与否以及狭窄的严重程度,狭窄病的特点(包括动脉壁脂肪的沉积,血栓形成,膜撕裂,痉挛或心肌桥);冠脉血流的评价;另外包括对冠脉侧支血管存在与否及其程度的评价。 目前临床上冠状动脉造影主要用于下述三种情况: ①冠心病诊断不确定和不能通过无创检查有足够理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判断冠状动脉病变是否存在并对其进行评价; ②评价不同形式的治疗,如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外科搭桥手术(CABG)方法的可行性与适宜性; ③评价治疗效果与冠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转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