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编制思路和要点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编制思路和要点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编制组

执笔: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郎四维摘要:本文简要介绍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编制思路和各主要章节的内容要点,特别介绍强制性条文的内容.

关键词:建筑节能,规定性方法,性能化方法,能效比,性能系数

1前言

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和普及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推行更加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标准.温家宝同志也指出,大力抓好能源,资源节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明确提出,鼓励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近日建设部颁发了“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思路和途径,以及主要政策和措施等指导性意见.

目前我国每年城镇新建公共建筑3-4亿m2,既有公共建筑近40亿m2,由于公共建筑尤其大型高档公共建筑设置全年性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和较密集照明设备,往往室内环境参数标准较高,所以,采暖,通风空调和照明能耗相当高.根据一些大城市的能耗实测资料,大型高档公共建筑的单位面积能耗约为城镇普通居住建筑能耗的10-15倍,一般公共建筑的能耗也会是普通居住建筑能耗的5倍.为了从设计阶段控制暖通空调和照明能耗,建设部于2005年4月26日召开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以下简称《标准》)发布宣贯会,规定于2005年7月1日实施.这里简单的介绍该标准的编制思路和要点.

2建筑节能对象和目标

节能设计标准的节能对象和目标是,通过改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备,系统的能效比,以及采取增进照明设备效率等措施,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舒适参数条件下,与八十年代初设计建成的公共建筑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应减少50%. 由于我国已经颁布,施行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所以在《标准》中就不列出照明设计条文.《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包括五章和三个附录,共93条条文,即第一章总则,第二

章术语,第三章室内环境节能设计计算参数,第四章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第五章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节能设计.

3节能设计方法

《标准》应用两条途径(方法)来进行节能设计.一种为规定性方法(查表法),如果建筑设计符合标准中对窗墙比,体形系数等参数的规定,可以方便地按所设计建筑的所在城市(或靠近城市)查取标准中的相关表格得到的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参数值;另一种为性能化方法(计算法),如果建筑设计不能满足上述对窗墙比等参数的规定,必须使用权衡判断法来判定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是否符合节能要求,权衡判断法需要进行全年采暖和空调能耗计算.规定性方法操作容易,简便;性能化方法则给设计者更多,更灵活的余地.对于设计,审查人员来说,当然希望查表来获得建筑的围护结构(外墙,外窗,屋面等)的热工参数,进行节能设计,我们在编制标准时也是尽量让更多的设计方案可以应用规定性方法.但是,建筑的体形系数(尤其北方),窗墙比的大小将会极大地影响采暖空调能耗,在编制标准时不大可能将所有可能的建筑方案都通过查表获得节能设计参数,这样,总会有个别设计方案需要用性能化方法通过计算后获得围护结构热工参数值.也就是说,对于个别突破查表法规定的建筑设计,比如窗墙比超过规定值后,就得通过计算将窗的热工性能做得更好一点来弥补因窗面积增大带来的能耗超标.

4室内环境节能设计计算参数

《标准》第三章规定了室内环境设计计算参数,并列表显示室内采暖设计计算温度,空调室内温,湿度等指标,以及设计新风量.这些指标是一种建议性的指标,目的是在设计阶段,要求设计者不要盲目提高室内温度,湿度和新风量的指标值,否则,会使采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设备装机容量,管路,风机水泵,末端的选型偏大,初投资增高,运行费,能耗增大.要说明的是目前有的业主,设计者往往选取不合理的室内设计计算参数,出现冬夏季设计室温倒置(比如冬季要求24℃,夏季要求22℃),甚至,对于舒适性空调建筑要求全年保持22℃( 1℃)恒温.又如新风量的选取,似乎"越大越好".要知道,新风量的盲目增大将会大大增加能耗.我国卫生部门已颁布了有关新风量的标准,在《标准》中按照卫生部门相关标准引入了建议新风量表,目的也是建议设计者选择合理的新风量值.

5建筑热工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