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动态对比增强技术对不同年龄肾脏血流量和形态学的评估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评估正常人脑血流量的研究

第27卷第2期CT理论与应用研究Vol.27, No.2彭秀华, 顾晓丽, 张士玉, 等.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评估正常人脑血流量的研究[J].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8, 27(2): 241-248. doi:10.15953/j.1004-4140.2018.27.02.12.Peng XH, Gu XL, Zhang SY, et al. The study of 3D-ASL in assessing cerebral blood flow in normal persons[J]. C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2018, 27(2): 241-248. (in Chinese). doi:10.15953/j.1004-4140.2018.27.02.12.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评估正常人脑血流量的研究彭秀华,顾晓丽,张士玉,梁宗辉(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放射科,上海200040)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测量正常人的脑血流量的可行性、准确性。
方法:将63名健康志愿者分成两组,其中以60岁为分界线,A组(<60岁,共33人,平均年龄36岁,其中男性14,女性19人;B组(≥60岁)共30人,平均年龄69岁,其中男性12人,女性18人。
采用常规MRI、ASL及3D T1序列进行检查,经图像后处理得到血流量(CBF)图,将CBF伪彩图与3D-T1序列相匹配,分别测量各部位的脑CBF值,利用方差分析法分析CBF值与年龄、男女不同性别以及部位之间的关系。
结果:右侧额叶、顶叶的CBF值比左侧的高,但其他部位左右两侧CBF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平均值比B组的平均值要高;男性的CBF值比女性的CBF值低。
不同部位CBF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SL能够评估正常人的脑血流量,年龄、性别和部位对CBF值的测量有显著影响。
3D-ASL脑灌注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与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3D-ASL脑灌注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与分级中的应用价值王靖雅; 师毅冰【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7(015)012【总页数】4页(P4-7)【关键词】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 脑肿瘤【作者】王靖雅; 师毅冰【作者单位】徐州中心医院CT/MRI室江苏徐州221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 R445.2脑肿瘤病理类型多种多样,各种级别的脑肿瘤治疗方案以及疾病预后各不相同,恶性脑肿瘤预后较差,治疗困难且易复发,而良性脑肿瘤以后良好,治疗容易,复发率低;故对脑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及肿瘤分级显得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在肿瘤侵犯和转移中起最关键作用,若没有血管生成,肿瘤瘤体直径仅能达到1~2mm。
因此,对瘤体血管生成进行定量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常规MRI增强扫描只能显示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
随着功能磁共振技术的发展,磁共振灌注技术已成为反映组织微血管分布以及血流灌注的常规技术。
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包括两种。
DSC-MRI已经广泛应用于脑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后评价。
3D-ASL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全新容积灌注成像技术,与传统的PET、DSC-MRI技术相比一些优势,已经有研究表明多次磁共振增强检查后可使钆造影剂沉积于脑内[1],3D-ASL不需要注射对比剂,可反复进行检查,因此其逐渐成为脑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的新的方向。
目前3D-ASL在脑肿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胶质瘤的术前分级[2-4],其它肿瘤研究相对较少[5]。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3D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肿瘤的诊断与分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总共46例经病理学证实的脑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其中6名患者因伪影较重被排除,最后40名脑肿瘤患者(其中男性22名,女性18名,年龄范围15~78岁)进入本次研究;40例脑肿瘤包括:10例脑膜瘤,6例低级别胶质瘤(WHOⅠ和Ⅱ级),8例为高级别胶质瘤(WHOⅢ和Ⅳ级),10例为转移瘤,6例髓系肉瘤(Myeloid Sarcoma,MS)。
慢性肾脏病影像学评价新进展

慢性肾脏病影像学评价新进展黄珊;肖文波【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24(35)3【摘要】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对于CKD的早期诊断和疾病监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肾脏穿刺活检是CKD诊断的金标准,而影像学检查是CKD无创评价的重要方法。
CKD的影像学评价方法主要有超声、CT、MRI,传统的影像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肾脏形态学改变、继发性肾脏病变、肾脏血管情况等。
近年来出现的多种新型成像手段使得CKD发生发展过程中肾脏组织灌注、氧合、纤维化等病理生理改变的观察成为可能。
本文针对CKD影像学评价进展进行综述及展望,为未来成像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总页数】5页(P211-215)【作者】黄珊;肖文波【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R445.1;R814.42;R445.2;R817.4【相关文献】1.第9次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专题研讨会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新进展学习班及多维化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论坛征稿通知2.第十四届全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术会议暨医学影像学及介入放射学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征文通知(同祝《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改版十周年)3.第十四届全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术会议暨医学影像学及介入放射学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征文通知(同祝《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改版十周年)4.第十四届全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术会议暨医学影像学及介入放射学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征文通知(同祝《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改版十周年)5.安徽省全科医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医学影像学新进展暨比较影像学高峰论坛会议纪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常见成瘾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常见成瘾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张洁综述陈军审校【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成瘾疾病患病率逐渐升高$长期吸烟%饮酒、阿片药物及兴奋剂滥用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以往对成瘾疾病的脑灌注研究多采用PET及SPECT技术,相比之下,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具有无创%易操作%、低成本等优点,成为对成瘾患者进行横向或纵向研究的有工具$本文就磁共振ASL技术在常见成瘾疾病中的研究应用进行综述$【关键词】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成像;成瘾;脑灌注;慢性酒精依赖;阿片依赖;兴奋剂;吸烟吸毒和酗酒对健康、经济和社会造成的不良全球关注的问题,在全球残疾调整寿命年中,0.8%的总病酒精叫美国成瘾医学会提出成瘾患者具有难以中,「求药物,情绪失常,行为自,人际关叫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成瘾的神经化学及神经生PET发射型计层摄影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进研究,并发滥用药物之在相大多的成瘾疾病多以心理学为进,经生物学对成瘾疾病的&相PET及SPECT技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作为一种无需使用对剂的MR灌注成像方法,能在个体水平供定量的灌注测量值,对成瘾患者在治疗期间区域灌注变化进行监测,从而个体化的给予,有助于减轻戒断症状,遏制患发&此外其无创、易操作、、低成本、成像较快优点,便于对成瘾患进研究,适合中枢经系统成瘾性物质的磁共振成像研究,动态研究成瘾物质如何改变大脑灌注状态,进改变神经元活动,以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治疗药物对成瘾疾病的相关区域脑功能的变化及治效果的评估&文将对磁共振ASL技术在常见成瘾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予以/述&ASL原理及分类动脉自旋标记是利用动脉血中水分子作为示踪剂的无创MR技术,通过采集两次数据,生成一对标记像及控制像,标记像中磁化的血液水质子在进入感兴趣组织之前通过施加高频脉冲来反转进行标记,控制像中磁化后的血液水质子未进行反转⑷,之将标记像与对照像进剪影即得到灌注像,由于灌注像号,多次采集进平均,得到最终的脑血流图⑸。
磁共振MRI灌注成像阅片、成像方法、不同灌注图像识别、灌注成像意义及常见疾病灌注成像

磁共振MRI灌注成像阅片、成像方法、不同灌注图像识别、灌注成像意义及常见疾病灌注成像磁共振灌注成像在神经科疾病的临床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磁共振灌注成像方法概念:MRI 灌注成像是指利用磁共振快速扫描技术显示组织微血管的分布及血流灌注情况,提供组织的血流动力学信息。
目前,常用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有三种方法:①动态磁敏感加权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MRI);②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CE-MRI);③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SL-MRI)。
前两者需要静脉团注射对比剂(如 Gd-DTPA),后者无需注射外源性对比剂。
现将三者的核心要点磁共振灌注成像方法对比总结:不同灌注图像识别临床上DCE 灌注在神经系统不常用,介绍ASL灌注与DSC灌注。
01.明确灌注成像是否注射造影剂,如果未注射造影剂,可能是ASL灌注成像;反之是另外两种灌注成像。
02.可以根据图像上的参数进行判断,如果仅有一个参数(CBF),可能是ASL灌注成像;有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参数,是DSC灌注成像。
图 1. 仅有 1 个参数 CBF(左上角),可以判断为 ASL 灌注成像图 2. 图中 CBF、CBV、MTT及TTP 参数(左上角),可判断为 DSC灌注成像灌注图像判断:1)以图2 中DSC 灌注为例,图像灌注的高低可以通过伪彩图的彩阶进行评估,可与对侧正常的脑组织进行比较,判断灌注的高低。
对于 CBF 和CBV,颜色越接近图像左侧色阶的上方,灌注越高(越红),反之灌注越低(越蓝);而对于 MTT 和TTP 来讲,颜色越接近色阶的上方,代表MTT 和TTP 延长,反之正常或缩短;2)可以通过图像后处理软件进行定量分析。
04. 不同灌注参数代表的意义如下:脑血流量(CBF):代表每100 g 脑组织内每分钟的血流毫升数(单位:mL/100 g/min);脑血容量(CBV):每100 g 脑组织内含血容量的多少(单位:mL/100 g);平均通过时间(MTT):造影剂从颅内的动脉侧到静脉侧所需要的时间,所有通过时间的平均值(单位:s);达峰时间(TTP):从造影剂到达成像脑区的主要动脉时开始,至造影剂达到最大量的时间(单位:s);Tmax:指造影剂可以到达所有组织的时间,代表脑组织储存血液功能到达最大值的时间,是反应组织灌注改变和脑组织梗死的敏感指标。
肾脏功能MRI研究进展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MedicalRadiology2010Jan;33(!):45-49肾脏功能MRI研究进展ResearchprogressinrenalfunctionalMRimaging李琼白人驹・孙浩然・泌尿生殖放射学“。
【摘要】肾脏功能磁共振成像(1MRI)是研究肾血流灌注、生理和病理改变的潜在有力工具。
介绍肾灌注成像、磁共振肾图(MRR)、血氧水平依赖(BOLD)成像、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DTI)等功能MRI方法在肾脏功能评估中的应用原理和检查方法,以及目前国外研究的进展、面临的问题及其I临床应用价值。
目前应用舢RI检查对肾脏功能进行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利用不同的fM砌方法可提供不同侧面的肾脏功能信息,并互相综合补充。
全面反映了肾脏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因此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肾脏;功能磁共振成像;灌注成像;磁共振肾图;血氧水平依赖;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肾脏疾病可以造成肾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通过监测肾功能的变化可以评价疾病所处阶段.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目前,临床上无创性检测肾功能的方法较多。
如测定血浆肌酐水平和肌酐清除率的生化检测方法、核素显像、CT和静脉尿路造影等.但都存在一定缺陷【ll。
MRI作为肾脏功能评价的一种新技术,既能准确显示肾脏形态学改变,又能提供功能信息,而且避免了放射损伤,亦不会产生肾毒性对比剂的潜在危险。
目前,应用MRI技术对肾脏功能进行评价还处于初始阶段。
国外关于MR肾脏功能检查的研究较深入,多个研究小组应用多种功能成像方法就多种肾脏疾病在实验动物模型、健康志愿者及病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横向及纵向研究.部分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本文就国外肾脏功能磁共振成像蹦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肾灌注成像、磁共振肾图(MRrenogram,MRR)、血氧水平依赖(blood—oxygen—level—dependent,BOLD)成像、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DTI)等技术在肾脏功能评估中的应用原理和基本方法、面临的问题以及临床应用价值。
不同后标记延迟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评估

不同后标记延迟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评估刘松国;韩广;于秀英;李强;孟祥福;牛思梅;袁明【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后标记延迟(PLD)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技术在大脑中动脉狭窄(MCA)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并分析脑血流量(CBF)的异常灌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临床诊断为MCA的资料,根据狭窄侧供血区DWI是否有高信号分为DWI阳性组及DWI阴性组.分别测量不同PLD(1.5 s,2.5 s)狭窄侧的CBF 值对侧镜像区的CBF值,并计算两者比值.比较分析各组狭窄侧灌注的差异性,以及狭窄侧不同PLD(1.5 s,2.5 s)测得CBF值的差异性.结果:30例狭窄侧均表现为低或等灌注.其中DWI阳性组18例,PLD 1.5 s时,灌注减低15例,灌注正常3例;PLD 2.5 s时,灌注减低14例,灌注正常4例.DWI阴性组12例,PLD 1.5 s时,灌注减低10例,灌注正常2例;PLD 2.5 s时,灌注减低4例,灌注正常8例.在DWI阳性组,不同的PLD(1.5 s,2.5 s)在狭窄侧的低灌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P﹥0.05);在DWI阴性组,不同的PLD(1.5 s,2.5 s)在狭窄侧的低灌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2,P﹤0.05).在DWI阴性组,用PLD 2.5 s测得狭窄侧相对CBF值明显高于PLD 1.5 s时的测值(t=6.52,P﹤0.05).结论:不同PLD(1.5 s,2.5 s)3D-ASL成像技术在MCA中的临床应用是可行性的,能充分评估狭窄侧脑血流灌注的异常行为.【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19(017)003【总页数】4页(P231-233,237)【关键词】动脉自旋标记;大脑中动脉;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磁共振成像【作者】刘松国;韩广;于秀英;李强;孟祥福;牛思梅;袁明【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医学影像科,山东临沂 276000;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医学影像科,山东临沂 276000;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医学影像科,山东临沂 276000;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医学影像科,山东临沂 276000;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医学影像科,山东临沂 276000;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医学影像科,山东临沂 276000;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医学影像科,山东临沂 276000【正文语种】中文随着高场强MRI的临床应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成像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并在大脑中动脉狭窄(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1]。
ASL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

以MRA为标准,分为闭塞组与非比赛组
闭塞组35人 闭塞组37个病灶(一个病人 有多个部位阻塞)
多部位损伤 多部位狭窄(数据没有还原)
117名研究对象
数据见以结果1、2、3
非闭塞组82人
8
方法:对171名患者进行MRA、SWI、ASL 、Flair图像分析,以MRA为一般标 准,用配对卡方检验来比较SWI、ASL在定位血管闭塞中的敏感性。 图像分析的要求: 所有的图像经肉眼分析以下方面:(1)DWI图像上弥散障碍的部位、大小, 是否为多发(2)FLARI图像中血管或损伤部位信号(3)SWI磁敏感血管征象 (4)MRA中血管狭窄或闭塞(5)ASL明亮血管影 MRA一旦显示出血管狭窄或闭塞,就能确定其位置.根据ASL明亮血管出现, 分析阻塞或狭窄部位如下:(1)近端(2)远端或(3)近端或远端的阻塞部位。
6
入组标准及方法 搜集了从2014年1月到2014年4月被怀疑急性脑卒中度患 者的MRI图像。其中117名患者的磁共振图像有病灶。54 名患者被排除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⑴无ASL图像⑵图像质 量差(采集时间不足或有伪影)(3)颅脑外血管阻塞, 而没有足够的血管标记。因此,117名患者被纳入研究范 围。
4
ASL明亮血管征象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定位闭塞血管的应用 Bright Vessel Appearance 明亮血管征象 ??
5
背景: 一些研究表明,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加权成像(PWI)可以检测在急 性脑卒中低灌注及灌注–扩散不匹配现象。比起灌注磁共振成像,动态磁敏 感造影灌注成像有良好的相关性。 最近,在工作中,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加权成像(PWI)被加入到评估 急性脑卒中中,随着应用的逐渐增多,我们遇见急性脑卒中病人,用ASL明 亮血管可以找到其梗塞部位。据我们所知,ASL的敏感性在急性脑卒中的应 用尚未阐明。因此,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是否可用ASL明亮血管征象定 位急性脑卒中闭塞的血管。
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asl)的神经放射学家指南_概述及解释说明

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asl)的神经放射学家指南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介绍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ASL)的神经放射学家指南,并对其进行解释说明。
ASL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神经影像学技术,可以用于测量脑组织的血流情况,为神经放射学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脑血流与神经功能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关系。
ASL 技术通过无需注射造影剂,利用水分子中带有自旋的核磁共振信号进行非侵入性窥视,从而实现对脑血流情况的直接观察和定量测量。
相较于传统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或磁共振灌注成像(MRP)等技术,ASL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可重复性和定量性能。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5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内容及结构;然后,在“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asl)的神经放射学家指南”中详细介绍了ASL技术及其在神经放射学领域的应用情况;接下来,在“ASL在神经放射学中的临床应用”中探讨了ASL在脑血流测量、脑卒中诊断和认知障碍研究等方面的应用;然后,在“神经放射学家使用ASL技术的指南和步骤”中提供了关于数据采集准备工作、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等方面的指南;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ASL技术在神经放射学领域的发展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为神经放射学家提供一份关于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ASL)技术的指南,帮助他们理解和运用该技术,并推动其在神经放射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同时,通过对ASL技术原理、临床应用和使用指南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也可以向其他相关专业人员传递有关这一新兴技术的知识,促进多领域间在ASL 技术研究和应用上的合作与交流。
2. 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asl)的神经放射学家指南2.1 什么是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asl)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Arterial Spin Labeling, ASL)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成像技术,用于测量和衡量脑组织中的局部血流情况。
3d-asl技术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3D-ASL技术的原理和临床应用1. 引言3D-ASL(3D arterial spin labeling)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用于评估脑血流情况。
本文将介绍3D-ASL技术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2. 3D-ASL技术的原理3D-ASL技术通过利用自旋标记方法,在血流供应区域的动脉中标记自旋,然后通过成像观察标记漂移进入脑组织的血流情况。
其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自旋标记:在动脉中注入自旋标记物,如血液中的水分子,通过磁场的作用导致水分子的自旋方向发生变化。
•标记延迟时间:等待一定的延迟时间,以使标记物输送到感兴趣区域。
•图像采集:进行磁共振成像,观察标记物漂移进入脑组织的血流情况。
•重建和分析: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重建和定量分析,获得脑血流相关的参数。
3. 3D-ASL技术的临床应用3.1 脑血液灌注的评估3D-ASL技术可以准确测量脑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对脑血液供应不足、脑缺血等疾病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比较不同区域的血流灌注量,可以提供脑区功能活动的定量化指标,并帮助医生判断脑血流灌注是否正常。
3.2 疾病的诊断和监测3D-ASL技术在各种脑血管病变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对于脑卒中患者,可以通过观察梗死灶周围的局部脑血流灌注变化,评估梗死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3D-ASL技术可以帮助发现脑血流异常,并追踪其进展过程。
3.3 药物治疗效果评估3D-ASL技术还可以用于评估药物治疗效果。
通过在治疗前后进行血流灌注的比较,可以非常敏感地检测到治疗对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这对于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估和适时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指导。
3.4 研究领域应用除了临床应用外,3D-ASL技术还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该技术探索脑功能与血流之间的关系,解析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功能连接。
3.0T磁共振ASL及MRS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应用研究

3.0T磁共振ASL及MRS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应用研究陈旭高;邹建勋;王明杰;雷新军【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15(025)001【摘要】目的应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或arterial spin tagging,ASL)及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技术,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脑血流灌注和扣带回后部波谱的改变情况.方法采集静息状态下20例AD患者(AD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动脉自旋标记的灌注成像数据和扣带回后部的谱线,计算其相对脑血流量,比较谱线差异.结果患者双侧额叶、颞叶、颞顶交界区、顶叶皮质及海马区的脑血流量较健康对照者显著下降(均P <0.05).与对照组比较,AD患者扣带回后部波谱的主要表现:NAA,NAA/Cr↓;Cho,Cho/Cr↑;MI,MI/Cr(>0.70,为早期异常,对诊断最重要)↑,(NAA为N-乙酰天门冬氨酸,Cho为胆碱,Cr为肌酸,MI为肌醇).结论动脉自旋标记和磁共振波谱分析联合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不仅可以显示AD患者局部脑血流减低区,而且可以显示扣带回后部的异常代谢改变,同时能提供可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信息.【总页数】4页(P14-17)【作者】陈旭高;邹建勋;王明杰;雷新军【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浙江丽水323000;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浙江丽水323000;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浙江丽水323000;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浙江丽水3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16;R445.2【相关文献】1.3.0T磁共振ASL技术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J], 钱秋平;缪华媚;张小峰;朱月2.3.0T磁共振ASL技术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J], 钱秋平; 缪华媚; 张小峰; 朱月3.3.0T磁共振ASL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J], 金红瑞4.3.0T磁共振血管成像与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J], 吴学永5.3.0T场强磁共振应用MRA血管成像与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比较 [J], 张磊;葛延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0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3.0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中应用3.0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总院收治临床及相关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均已确切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某种疾病的患者38例,对患者均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和3.0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检查,分析对比检查结果。
结果应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符合率为100%,明显高于常规磁共振扫描(p<0.05)。
结论 3.0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中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NS);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 ;阿尔兹海默病(AD);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随着日新月异各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在临床疾病中广泛应用,尤以功能磁共振新技术为著: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灌注加权成像(PWI)均已经大力应用于临床工作之中,尤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其中PWI的应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临床常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够进行磁共振的PWI检查,因为PWI检查必须要注射磁共振血管对比剂钆贝葡胺等,而这些血管对比剂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引起肾源性系统纤维化的可能。
有没有一种更安全的检查方法来代替PWI呢?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是一种不需要注射磁共振对比剂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方法,它所用的内在示踪剂为血液中自由弥散的水,利用一个反转脉冲标记待检查区上游动脉内的血液,经过血液自标记区流入待检查区的一段时间后,前面已经被标记的动脉血中的自由水与待检查区毛细管区内组织中的水进行自旋交换,相应的被检查区的磁共振信号也产生了变化,然后与该区域被标记前获得的磁共振信号进行比较,即将所得到的图像与没有标记过的对照组图像相减就剩下了输送过来的磁化,从而产生了局部血流灌注(rBF)的灌注加权图像,rBF的定量可以通过应用相应的动力学模式来实现,而这种方法多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
冯锡钢;林意群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装备》
【年(卷),期】2005(002)003
【摘要】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技术是通过对动脉血作磁标记作为内源性对比剂,对脑组织的血流灌注进行定量测量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动态对比增强的磁共振灌注成像不同,它无需外加的对比剂,而且能得到脑血流的绝对值.它在大脑和其他器官的病理、生理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页数】7页(P45-51)
【作者】冯锡钢;林意群
【作者单位】第一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广州,510515;第一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广州,5105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
【相关文献】
1.三维伪连续性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灌注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 [J], 陈传亮;白岩;王梅云;赵军武
2.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技术及其评价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流灌注的研究进展 [J], 王敏;王宝军;刘国荣;李玮
3.磁共振血管成像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一致性比较 [J], 王华
4.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对脑胶质瘤分级、脑微循环状态评估的价值研究[J], 张天柱;刘枫;刘文军
5.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示踪法及灌注加权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J], 陈丽杰;施江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肝癌诊疗中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肝癌诊疗中的应用曾庆磊;徐光华;蒋向农;姬星【摘要】原发性肝癌(PHC)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症,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3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早期发现PHC并给与有效的治疗将会明显延长PHC患者的生存期;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先进的无创伤性的放射诊断技术,在PHC诊疗上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和重视.【期刊名称】《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年(卷),期】2010(008)004【总页数】3页(P51-53)【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磁共振;诊疗【作者】曾庆磊;徐光华;蒋向农;姬星【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磁共振室,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磁共振室,陕西延安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iccarcinoma,PHC)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症,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 3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我国每年约有 11万人死于肝癌,占全球肝癌死亡数的45%。
世界各地原发性肝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病以 40-49岁为最多发,男女之比为 2~5∶1。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占原发性肝癌的 80%-90%,与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关系最为密切,也是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肝癌系高度恶性预后极差的肿瘤之一,肝癌未经治疗,一般生存期不超过 6个月。
早期发现HCC并给与有效的治疗将会明显延长 HCC患者的生存期[1]。
至今AFP(α-fetoprotein,AFP)仍是 HCC诊断中最好的肿瘤标志物之一,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作为一种先进的无创伤性的放射诊断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和重视[2]。
多参数动脉自旋标记与动态磁敏感增强脑灌注成像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中的对比

多参数动脉自旋标记与动态磁敏感增强脑灌注成像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中的对比许洋;吕晋浩;马林;陈为军;娄昕【摘要】目的:比较多参数三维假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 pCASL)与动态磁敏感增强灌注成像(DSC P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责任病灶的检出率。
方法比较39例临床诊断TIA患者,并在首次发作24 h内进行磁共振检查。
扫描序列包括常规头颅MR成像、MRA(MRA),DWI、3D pCASL(选取两个标记延迟时间post-labeling time, PLD, PLD=1.5 s及PLD=2.5 s), DSC PWI。
后处理获取3D pCASL的脑血流(CBF)图像和DSC PWI的Tmax图像。
比较不同灌注方法与MRA及DWI结合法对于缺血病灶检出率和缺血面积。
结果TIA患者的缺血病灶检出率,3D pCASL(PLD1.5 s及PLD2.5 s)的CBF图像与DSC PWI Tmax对比无差异;3D pCASL(PLD1.5 s)的CBF图像对于缺血的检出率高于MRA结合DWI法;DSC PWI Tmax、3D pCASL(PLD2.5 s)CBF与MRA结合DWI法无差异。
显示低灌注面积,3D pCASL(PLD1.5 s)的CBF图像显示的面积最大,其次是DSC PWI Tmax,而3D pCASL(PLD2.5 s)的CBF 图像显示的低灌注面积最小。
结论3D pCASL脑灌注成像技术无创、快速、可重复性强,推荐作为临床可疑TIA患者的影像筛查手段,不同PLD的3D pCASL序列对于病灶的检出及缺血面积的显示有差异,选择较短PLD有可能提高病灶的检出率。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 (3D pCASL) per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nd 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 (DSC) enhanced perfusion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Methods Thirty-nine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TIA underwentmulti-modal MRI scans including DSC,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 and 3D pCASL (post-labeling delay, PLD=1.5 s and 2.5 s) within 24 h of symptom onset. Cerebral blood flow (CBF) from ASL and the time to the maximum of tissue residual function (Tmax) map from DSC were calculated using AW workstation. DWI and MRA were applied to detect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 Two neuroradilogists who were blinded to the patients' clinical data assessed the presence of perfusion deficit, ischemic lesion and the lesion sites both from 1.5 s, 2.5 s PLD ASL-CBF and DSC-Tmax independently, and then graded them. The differences in the ranking grades between 1.5 s, 2.5 s PLD ASL and DSC were analyzed, and the frequency of lesion detection was compared between ASL-CBF, Tmax and MRA combining DWI method. 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as found in hypoperfusion grades detected by 3D pCASL (including PLD1.5 s and 2.5 s) CBF and Tmax maps, whil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between 1.5 s PLD ASL-CBF and MRA combining DWI method; ASL with PLD 1.5 s CBF detected ischemic lesions and lesion site significantly more frequently than MRA combining DWI method. Conclusions Three dimensional pCASL is a non-invasive perfusion method free of radiation exposure, and short PLD ASL is more sensitive than long PLD ASL for detecting ischemic lesions and lesion sites.【期刊名称】《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6)006【总页数】7页(P768-774)【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自旋标记;动态磁敏感加权灌注成像;三维假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作者】许洋;吕晋浩;马林;陈为军;娄昕【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853; 中国人民解放军252医院放射科,河北保定 071000;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252医院放射科,河北保定 071000;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853【正文语种】中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的诊断既往依赖于临床ABCD2评分。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

生里垦堂薹鱼塑!篷!旦箜兰鲞箜!塑垦堕塑丛!鱼i!坐垦g竺i仑翌!坐兰Q堕丛!翌堕y!堡堕Q曼
噪比很小.需要进行信号平均。也就需要多次采集标记 像和控制像。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实际仍然是一种使用示踪剂的 技术,只不过它的示踪剂(标记血)的半衰期短,在1秒 的量级(血液的纵向弛豫时间),而PET中的示踪剂的半 衰期一般在几分钟的量级。因此在原理上它们服从相同 的动力学理论。不同的是,自旋标记技术只对动脉血的 发送率敏感,而PET对示踪剂的发送率,水与组织的交 换及示踪剂的清除率都敏感。
利用经典示踪剂理论研究血流灌注使用得最广泛 的方程是同
了dCt(t):o[ea(f)一Cv(f)】
上式即为量化计算脑血流灌注的数学基础。 3自旋标记方法
有许多方法可对动脉血进行反转标记.它们可被分 为两大类.一类叫连续动脉自旋标记(Continuing Arterial Spin Labeling,CASL),另一类叫脉冲动脉自旋标记 (Pulsed Arterial Spin Labeling,PASL)。
ASL技术最早由Detre等人在1992年提出并在老 鼠上实验成功[1】。1994年Roberts等人在人体上用该技术 做脑灌注实验也取得成功[21。
动脉自旋标记测量灌注的一般过程如下:首先,流 向感兴趣区的动脉血的自旋方向被射频脉冲反转,反转 后的动脉血继续流向成像平面,同时其自旋磁攻矩以纵 向弛豫时间常数向平衡态恢复。经过一段时间后,标记 血对组织进行了灌注,此时对感兴趣区进行成像,所得 像的对比度取决于原来的静态组织和后来流进成像区 的标记血的量.这幅像叫标记像。再次,为了消除静态组 织的信号(比灌注信号大得多),对感兴趣区进行另一次 未经标记血灌注的成像,这幅像叫控制像。第四步,对标 记像和控制像进行逐象素的相减操作,所得差值像仅与 流入成像平面的标记血有关。因为标记血是反转的,所 以标记像的强度被降低。最后,因为差值信号很小(一般 为静态信号的百分之一),因此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的信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和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和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魏田敏 王超伟 李青 徐志秀 吉四辈【摘要】 目的 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IP)及侧支循环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期间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0例发病7d内的脑梗死患者,分别行3D-ASL、DWI检查,依据ASL异常灌注面积与DWI梗死面积不匹配原则,确定梗死核心区及IP区,记录不同标记延迟时间(PLD)健侧镜像区、梗死核心区的脑血流量(CBF);依据ASL原始图的皮层及皮层下是否出现点状、带状高信号,将其分成侧支循环良好组和侧支循环不良组,比较不同PLD两组间梗死区、镜像区的CBF值及△CBF值。
结果 存在IP区的有19例(38%),其中超急性期2例,急性期11例,亚急性期6例;PLD=2.5s时,各区域的CBF值均高于PLD=1.5 s时的C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健侧=3.981,t梗死=5.227,P < 0.05);PLD=2.5s时,侧支循环良好组梗死区的CBF值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的C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3,P < 0.05)。
结论 3D-ASL与DWI技术联合应用可用于评估IP及侧支循环情况,对于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测临床预后均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动脉自旋标记;缺血半暗带;侧支循环;脑血流量;脑梗死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对国民的身体、经济等方面的危害日渐突出。
改善和恢复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 IP)区域的血流灌注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关键。
脑梗死后机体启动侧支循环可部分代偿缺血部位的灌注,减轻脑细胞损伤,最终梗死灶的面积相对较小,有利于改善长期预后并降低再发风险。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rterial spin labeling, 3D-ASL)是一种无创、无需对比剂、简单便捷、重复性较好的磁共振灌注成像,通过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弥散加权成像(arterial spin labeling-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ASL-DWI)不匹配原则来评价IP区,通过梗死区的血流灌注情况、皮层及皮层下是否出现点状、条形高信号来评估脑血管侧支循环建立情况。
动脉自旋标记与动态对比增强MRI脊柱骨髓灌注成像对照研究

v e r t e b r a [b o d i e s f r o m 2 7 s u b j e c s . Ea c h v e r t e b r a l b o d y wa s c o v e r e d b y o n e r e g i o n o f i n t e r e s t( R0I )a n d t h e o r i g i n a l i ma g e s
邢栋 , 查 云 飞 ,李 勤祥 ,闫力永 , 龚 威 ,王 克军
【 摘要】 目的 : 分析 动 脉 自旋 标 记 ( AS L ) 与 动 态 对 比 增 强 MR I ( D C E — MR I ) 脊 柱 骨 髓 灌 注 成 像 参 数 间的 相 关 性 , 探 讨
A S L测 量脊 柱 骨 髓 血 流 灌 注 的 可 行 性 。方 法 : 对2 7位 志 愿 者 的 5 4个 腰 椎 椎 体 行 AS L及 D C E — MR I 扫描 , 将 原 始 图像 传
【 关 键 词 】 磁 共振 成 像 ; 灌 注 ;动 脉 自旋 标 记 ; 动 态对比增强 ; 脊 柱 骨 髓 【 中 图 分 类 号 】R4 4 5 . 2 【 文 献标 识 码】A 【 文章 编 号 】1 0 0 0 — 0 3 1 3 ( 2 0 1 4 ) O 3 一 O 3 1 8 一 O 5
we r e a l l r e p r o c e s s e d wi t h F u n c t o o l a n d Ci n e t o o l a t AW 4 . 4 wo r k s t a t i o n。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T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e e n t h e b l o o d
动脉自旋标记序列对前列腺癌血流灌注无创定量测量的可行性研究

动脉自旋标记序列对前列腺癌血流灌注无创定量测量的可行性研究张晓东;蔡文超;王晶;张珏;杨学东;王霄英【摘要】Objectiv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arterial spin labeling (ASL)se-quence for non-invasive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s of prostate blood flow (PBF)in prostate cancer.Methods:Whether the measurement of PBF by FAIR-SSFSE-ASL can reflect prostate blood flow changes induced by prostate cancer in 1 5 prostate cancer subjects (confirmed by biopsy)with a mean age of 70.9 years was evaluated.Moreover,different levels of inversion times (TI= 1000,1200,1400 and 1600ms)were utilized to obtain the optimal time ofthe inflow of labeled blood into pros-tate on the estimation ofPBF.Results:The estimated PBF was (52.04±8.69)ml/min/100g in the prostate normal region, and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PBF in the prostate cancer region was (79.28±28.89)ml/min/100g (P<0.01 at optimal TI), reflecting an increase of blood flow in the prostate cancerregion.Conclusion:In summary,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non-in-vasive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prostate blood flow can be obtained using an FAIR-SSFSE-ASL sequence.The measure-ment can reflect the expected prostate perfusion changes induced by prostate cancer.%目的:探讨基于流动敏感交替反转恢复标记技术(FAIR)结合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成像技术的动脉自旋标记(ASL)序列无创定量测量前列腺血流灌注(PBF)的可行性。
磁共振3D-ASL_技术联合ABCD2_评分在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应用价值分析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2021-KYYWF-0497;2022-KYYWF-0692)。
▲通讯作者磁共振3D-ASL技术联合ABCD 2评分在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应用价值分析刘 伟1 任春慧2 常文轩1 宫雪梅1 冯 晨1 张晓鹏1 程 琳1 毕博昊1 穆 实1朱 敏2▲1.牡丹江医学院研究生处,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2.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磁共振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联合ABCD 2评分在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确诊为前循环TIA 的患者64例,完成各项磁共振检查,其中双时相3D-ASL 标记后延迟时间(PLD)分别为1.5、2.5 s,完成ABCD 2评分并进行为期90 d 的随访。
对3D-ASL 图像进行分析,测量脑血流量(CBF)并计算相对脑血流量(rCBF),分析3D-ASL、ABCD 2评分对TIA 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结果 PLD=1.5 s CBF 值、rCBF 值均小于PLD=2.5 s;rCBF 值与ABCD 2评分呈负相关;3D-ASL 对TIA 患者异常检出率高于MRA;3D-ASL 异常组脑梗死发生率高于正常组;不同ABCD 2评分风险组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3D-ASL 联合ABCD 2评分预测TIA 患者90 d 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 )最大为0.907。
结论 双时相3D-ASL 能够发现TIA 患者细微灌注改变,反映代偿情况,可作为TIA 患者进一步检查的方式,联合ABCD 2评分可以有效预测TIA 患者90 d 预后,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三维动脉自旋标记;ABCD 2评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中图分类号] R743.3;R44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4)07-0144-05DOI:10.20116/j.issn2095-0616.2024.07.33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3D-ASL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ABCD 2 score in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of the anterior circulationLIU Wei 1 REN Chunhui 2 CHANG Wenxuan 1 GONG Xuemei 1 FENG Chen1ZHANG Xiaopeng 1 CHENG Lin 1 BI Bohao 1 MU Shi 1 ZHU Min21. Graduate Office of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Mudanjiang 157011, China;2. Department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ongq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Mudanjiang 15701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ree dimensioned-arterial spin labeling (3D-ASL) technology in combination with ABCD 2 score in the treatment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of the anterior circul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64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TIA of the anterior circulation at Hongq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May 2021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They completed variou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xaminations, with the post label delay (PLD) of dual-phase 3D-ASL being 1.5 s and 2.5 s respectively, and completed the ABCD 2 score as well as a 90-day follow-up. 3D-ASL images were analyzed, cerebral blood flow (CBF) was measured, and relative cerebralblood flow (rCBF) was calculated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3D-ASL and ABCD 2 scores on evaluation of the conditions and prognosis of TIA patients. Results The PLD = 1.5 s, CBF and rCBF are both lower than PLD = 2.5 s. rCBF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BCD 2 score. The 3D-ASL detection rate of abnormalities in TIA patients is higher than MRA detection rate. The incid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3D-ASL detected abnormalit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group.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mong different risk groups,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ROC curv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3D-ASL technology and ABCD 2 score has the maximum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 of 0.907 for the 90-day prognosis of TIA patients. Conclusion Dual-phase 3D-ASL can detectsubtle perfusion changes in TIA patients, reflect compensatory blood supply conditions, and serveas a further examination method for TIA patients. In combination with ABCD2score, dual-phase 3D-ASL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90-day prognosis of TIA patients and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Key words] 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 ABCD2score;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Cerebral infarction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过去认为TIA是一种良性、可逆性的脑缺血综合征,但研究表明,TIA后90 d卒中的风险为10%~18%,是一种需要紧急干预的卒中预警事件[1-2],仅通过临床病史诊断评估TIA仍有不足,需要影像学检查进一步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动态对比增
强技术对不同年龄肾脏血流量和形态学
的评估
【摘要】目的:评估不同年龄肾功能检查实施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动
态对比增强技术的肾脏形态学和血流量情况。
方法:搜集63例本医院已实施对
治疗的肾功能检查且结果正常者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时间实际为2020年8
月至2021年8月,以年龄为分组方案,分别为<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全部受检者均予以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动态对比增强技术,统计及对
比组间肾脏形态学及血流量指标。
结果:(1)<40岁组与40-60岁组肾功能检
测肾脏长度和宽度、40-60岁组与>60岁组长度无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
<40岁组肾功能检查皮质厚度高于40-60岁组与>60岁组,<40岁组长度大于
>60岁组,>60岁组宽度短于<40岁组与40-60岁,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
(P<0.05)。
(2)<40岁组与40-60岁组肾功能检查血流量无组间统计学差异
性(P>0.05)。
<40岁组与40-60岁组肾功能检查血流量高于>60岁组,具备
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
结论: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动态对比增强
技术可有效评价不同年龄段肾脏形态与血流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流量有所下降,其肾脏皮质厚度逐渐变薄。
【关键词】肾功能;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动态对比增强技术;肾脏形
态小;血流量
本研究针对肾功能检查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动态对比增强技术予以分析,讨论不同年龄肾脏形态学和血流量情况。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本医院实施治疗的肾功能检测予肾功能检查且结果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数量为63例,用年龄以分组,分别选取为<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每组均纳入21例。
男性选取34例、女性选取29例。
肾功能检查年龄纳入范围设定23-85岁,计算其年龄平均值是
(52.67±10.13)岁。
对比3组间肾功能检查性别及数据资料,P>0.05证实2组间可予以对比论证。
1.2方法
全部纳入的肾功能检查均予以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动态对比增强技术检查。
应用磁共振扫描仪器实施检查,指导检查前禁食水6h,参数包括:横轴位予行T1WI序列扫描,TR值选择200ms、TE值选择1.4ms、层厚值选择6.5mm、层间距值选择1mm;横轴位予行T2WI抑脂序列扫描,TR值选择6667ms、TE值选择92.6ms、层厚值选择6.5mm、层间距值选择1mm;冠状位实施FIESTA序列扫描,TR值选择4.2ms、TE值选择1.9ms、层厚值选择7mm、层间距值选择1mm。
增强扫描前给予对比剂注射,速率为2.5ml/s,剂量为0.1mmol/kg,扫描时间分别为注射后16s、40s、70s、90s。
1.3统计学分析
63例肾功能检查的数据输入SPSS 21.0实行检验,计量资料(<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肾功能检查皮质厚度、长度、宽度指标及血流量指标)采用方差分析,组间差异的结果表示为均数±标准差(χ±s)的形式开展T检验以P<0.05,出现的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肾功能检查皮质厚度、长度、宽度指标比较
<40岁组与40-60岁组肾功能检查长度和宽度、40-60岁组与>60岁
组长度无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
<40岁组肾功能检查皮质厚度高于40-
60岁组与>60岁组,<40岁组长度长于>60岁组,>60岁组宽度短于<40岁组与40-60岁,具备组间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
见表1。
表1:<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肾功能检查皮质厚度、长度、宽度
指标比较[mm]
组别
例数
(n)
皮质厚度长度宽度
<40岁组21
7.34±0.
64
104.78±7.
57
24.09±2
.42
40-60岁组21
6.50±0.
46
100.55±7.
36
22.64±2
.28
>60岁组21
5.53±0.
47
97.84±6.8
5
20.03±2
.53
t1 4.8839 1.8359 1.9984 P10.00000.07380.0524 t210.4458 3.1151 5.3142
P20.00000.00330.0000
t3 6.7590 1.2351 3.5118
P30.00000.22390.0011
注:t1、P1为<40岁组、40-60岁组校准值;t2、P2为<40岁组、>60岁组校准值;t3、P3为40-60岁组、>60岁组校准值
2.2<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肾功能检查血流量指标比较
<40岁组与40-60岁组肾功能检查血流量无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
<40岁组与40-60岁组肾功能检查血流量高于>60岁组,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0.05)。
见表2。
表2:<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肾功能检查血流量指标比较
[ml/100g·min]
组别例数(n)血流量<40岁组21176.97±15.74
40-60岁组21176.63±18.71
>60岁组2197.84±6.85
t10.0637
P10.9495
t2 3.8179
P20.0004
t3 3.1869
P30.0027
注:t1、P1为<40岁组、40-60岁组校准值;t2、P2为<40岁组、>60岁组校准值;t3、P3为40-60岁组、>60岁组校准值
3讨论
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奇观之一,其肾功能检查是临床中多种肾脏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1-3]。
本研究针对不同年龄肾功能检查实施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动态对比增强技术,结果显示,<40岁组与40-60岁组肾功能检查长度和宽度、40-60岁组与>60岁组长度无组间统计学差异性,<40岁组肾功能检查皮质厚度高于40-60岁组与>60岁组,<40岁组长度长于>60岁组,>60岁组宽度短于<40岁组与40-60岁,<40岁组与40-60岁组肾功能检查血流量无组间统计学差异性,<40岁组与40-60岁组肾功能检查血流量高于>60岁组。
肾脏形态学与血流量和人体年龄密切相关,通过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动态对比增强技术检查效果显著,人体随着年龄增长,其血流量随之下降,且肾脏皮质厚度也会下降[4]。
综合以上结果,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与动态对比增强技术于肾功能检查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根文,刘宝良,钟淑媛,等. 磁共振动脉质子自旋标记成像在梗阻性肾病-肾纤维化中的实验研究[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27(10):732-735.
[2] 徐基磐,陈丽华,任燕,等. 动脉自旋标记及纵向弛豫时间定量评价大鼠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21,38(12):2363-2366.
[3] 陈丽华,毛凡,任涛,等. MRI评估亲属活体肾移植前后保留肾和移植肾的灌注及血氧改变[J].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9,40(12):728-733.
[4] 贾凤玉,薛岩,王素霞,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脑血流量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1,37(8):1126-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