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观、真理观)

专题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观、真理观)
1、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 原理论内容: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预见性和自觉性。
(2) 方法论要求: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 认识的辩证过程
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指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认识的发展具有无限性;(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发展具有上升性;总之,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具体的,是指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要求一切以条件、范围为转移。
认识论中还要注意实践的含义、基本形式、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
注意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作用,看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
【真题体验】
1.(2009江苏,25)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2.(2009江苏,)“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3.(2010·新课标全国卷) “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2010·福建文综) 某同学在学校感到自卑,影响了生活和学习。老师开导他,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会产生消极情绪,我们要善于挖掘自身优势与潜力,积

极体验成功。该同学根据老师的指导,经过不断努力,逐渐找回了自信。这告诉我们 ( )
A.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决定着自卑向自信的转化
B.人们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C.调动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是解决矛盾的重要条件
D.世界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心理体验
5.(2010·新课标全国卷) 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2010·江苏单科) 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激荡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
答案 
(1)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2)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