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控点控制测量技术方案知识讲解

像控点控制测量技术方案知识讲解
像控点控制测量技术方案知识讲解

关于海西东台盐湖像控点控制测量

初步技术方案

一、作业任务及测区概况

1.1.任务来源

受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海西州东台盐湖控制测量工作。

1.2.测区概况

测区地处青海省海西州东台盐湖附近,测区的地势比较平坦,有部分风蚀地貌,地表为戈壁滩,其下面为盐碱表层。测区平均海拔2720米,测区内有一条省道贯穿,施工便道成放射状分布。

测区气候比较寒冷,风沙比较大,给水准测量带来一定难度。

二、作业依据

(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2)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

三、已有测绘资料及分析

经现场踏勘,测区附近有十个高等级控制点,可作为本次坐

标和高程的起算数据。

四、坐标系统的确定

测区高等级控制点的坐标为1954北京坐标系,3度带投影,中央子午线为93度。高程为1956黄海高程系,

五、像控点的布设

由于测区为戈壁盐碱地貌,特征点少,故本次在无人机航拍前需在地面根据甲方要求布设地面标志(地标),地标为1米见方的红色塑料布,中间涂直径为0.2米白色油漆。

六、控制测量方法

6.1 加密控制网测量

A) 测量要求

经对测区范围和已有资料分析,控制点的分布情况满足不了RTK测量要求。故需在已有控制点的基础上加密控制点,采用静态测量方式,其具体要求如下:

——GPS网基本技术规定

A、卫星高度角≥15°。

B、有效观测卫星数≥4

C、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15(min)

D、平均重复设站数:≥1.6。

测量控制点做点要求

各车站区间的测量控制点布点要求 由于前段时间各个施工单位对车站、区间的控制点布点存在破坏和没有保护好的现象很严重,没有和铺轨及其它施工相关单位沟通好保护点位的责任,破坏想象严重,导致后续施工单位没有控制点使用,现对布点做一个要求,各个单位要相互协调,对布点在什么位置,后续施工不易破坏多多沟通。布点做以下要求。 车站控制点:采用坐标和高程共点,设置在车站轨行区中间。应该按照规范和实际要求,将控制点做在不易被线路或者设施破坏的位置,做永久标志。点位制作要求:用规格10毫米左右的冲击钻钻头打孔8厘米深左右合适,将直径为10mm,长度约为12cm的钢筋,钢筋头磨圆锯十字的标志固定在孔内。地表标志规格为直径10cm×高3cm的现浇砼,将十字标志固定在现浇砼中央,钢筋标志露出标志面约3~5毫米,方便立水准尺。也就是说水泥墩的直径10厘米,高出地面3厘米,方便铺轨单位或者最早使用该区段场的单位保护控制点,如果可能对控制点造成破坏时用PVC管保护。保护要求为:在控制点周围均匀用冲击钻钻孔打入三根6mm直径的钢筋,固定,主要用来固定PVC管不被挪动。露出地面依据现场埋深情况约20~30厘米,将规格150mm的PVC管套住3cm高现浇砼周围的三根钢筋,人工固定PVC管,标志四周均衡倒水泥浆,保障PVC管不被挪动而造成控制点的掩埋,掏出PVC管里面的多余的水泥浆,不至于模糊控制点的标志。在墙体用油漆标记清楚。如果水泥浆埋深不深,易于保障PVC管不被挪动,也可以不再打入三根钢筋固定,总之最终目的就是固定PVC管竖直的立在控制点的中间,从而起到保护控制点的作用和以后便于使用。 高架区间:同车站一样。 盾构区间:咨询铺轨单位实际工作,铺轨单位建议布点在离开线路1.0米的隧道两侧。布点要求:用10毫米左右的冲击钻钻头打孔8厘米深左右合适,将直径为10mm,长度约为20cm的钢筋,钢筋头磨圆锯十字的标志固定在管片上。地表标志规格为底盘面为长15cm×宽15cm,顶部水泥面为直径13cm×高3cm的现浇砼(离管片最高处或者现浇砼的面3cm高),将十字标志固定在现浇砼中央。露出现浇砼面3~5毫米,用直径150mm的PVC管用保护,水泥砂浆固定,能够满足立水准尺和对中的要求为准则。这样控制点才能顺利的保护,各个施工单位,各个环节的作业负责和作业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方便工后对控制点的使用。 请施工单位按照要求布点。 2011年11月29日

工程测量知识点总结.关键考试知识点

名词解测量复习提要 考试形式:半开卷;开卷范围:手写A4纸一张。 第一章:掌握以下内容(不是名词解释)测量学、水准面、水平面、大地水准面、平面直角坐标、高程、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测量工作的程序、及遵循的原则、测量的任务、测量的基本工作。 第二章:高程测量的种类、水准原点、水准测量原理、水准仪的使用、、水准点的表示方法、水准路线的种类、水准测量方法{记录(2种)、计算、检核}、水准测量测站的检核方法、闭合、附合水准测量成果计算及精度要求、转点的作用。 第三章:水平角、竖直角测角原理、经纬仪的操作、测回法测水平角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及精度要求、竖直角仰、俯角代表的意义、竖直角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 第四章:测量工作所指距离的内容、直线定线定义及操作、钢尺量距方法、精度要求及计算方法。 第五章:直线定向内容、直线的基本方向、方位角的内容及取值范围、正反方位角的关系、方位角与象限角关系。方位角的计算。 第六章:误差产生原因、分类,评定精度的方法、算术平均数与真值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控制、控制测量、控制网的内容,平面控制测量的形式,导线布设形式、导线测量的外业内容,闭合、附合导线的内业计算及各自的精度要求,坐标正算、坐标反算。跨河流水准测量内容、三角高程测量的适应范围。 第八章:地形图涵盖内容、比例尺、纸上与地面距离的互换计算、地物的表示方法(4种)、地貌的表示方法(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平距)、会看典型的地貌、理解等高线的特征。测图前要做哪几项准备工作、视距测量公式、碎步测量测站上要做的工作、地形测量的记录、计算以及测量的原理。地形图的运用(掌握第项) 第九章:拨角法放线其转向角的计算及正负角的意义,纵、横断面图涵盖的主要内容。 第十章:圆曲线及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要素计算、主点测设及里程计算,用偏角法测设2种曲线如何进行碎步测量(内、外业)。 第十一章:测设的基本工作(水平角、高程、点位、坡度)先内业如何计算,后外业如何观测。 桥墩、桥台中心点(直线)测设的内业 抓住教材、作业及回忆实习整个过程(内、外业)去复习。 析 1.水准面:将海洋处于静止平衡状态时的海水面或与其平行的水面,称为水准面。 2.大地体:由地球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它代表了地球的自然形状和大小。 3.参考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非常接近的能用数学方程表示的旋转椭球体相应的规则曲面。4.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5.相对高程:地面点沿其铅垂线方向至任意假定的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相对高程。 6.高差:地面两点间的绝对高程或相对高程之差。

控制测量复习题以及答案

《控制测量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子午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子午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圈。 2、卯酉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一个与该点子午面相垂直的法截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的圈。 3、椭园偏心率:第一偏心率 a b a e 2 2- =第二偏心率 b b a e 2 2- =' 4、大地坐标系:以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和大地高来表示点的位置的 坐标系。 P3 5、空间坐标系:以椭球体中 心为原点,起始子午面与赤道面交线为X轴,在赤道面上与X轴正 交的方向为Y轴,椭球体的旋转轴为Z轴,构成右手坐标系O-XYZ。 P4 6、法截线:过椭球面上一点的法线所作的法截面与椭球面相截形成 圈。 P9 7、相对法截线:设在椭球面上任意取两点A和B,过A点的法线所 作通过B点的法截线和过B点的法线所作通过A点的法截线,称为 AB两点的相对法截线。 P15 8、大地线:椭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线。 9、垂线偏差改正:将以垂线为依据的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观测值归 算到以法线为依据的方向值应加的改正。 P18 10、标高差改正:由于照准点高度而引起的方向偏差改正。 P19 11、截面差改正:将法截弧方向化为大地线方向所加的改正。 P20 12、起始方位角的归算:将天文方位角以测站垂线为依据归算到椭 球面以法线为依据的大地方位角。 P22 13、勒让德尔定理:如果平面三角形和球面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则 平面角等于对应球面角减去三分之一球面角超。 P27 14、大地元素:椭球面上点的大地经度、大地纬度,两点之间的大 地线长度及其正、反大地方位角。 P28 15、大地主题解算:如果知道某些大地元素推求另外一些大地元素, 这样的计算称为大地主题解算。 P28

高铁控制测量技术方案(090629)

新建铁路 贵阳至广州线工程措施加强后精密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勘察证书甲级编号220011-kj 工程设计证书甲级编号220011-sj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勘察证书甲级编号170010-kj 工程设计证书甲级编号170010-sj

二○○九年六月成都

新建铁路 贵阳至广州线工程措施加强后精密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〇九年六月成都

文件编制单位: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二院项目编制人员名单: 总体设计负责人:陈亮 编写:梅熙 复核:王智 审定:卢建康 铁四院项目编制人员名单: 编写: 朱雪峰 复核:周芳洪 审定:郭良浩

文件分发单位表

目录 1 概述 (1) 1.1编制依据 (1) 1.2工作范围及内容 (1) 1.3线路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气候特点 (3) 2 既有精密控制网情况 (4) 3精密控制网改造方案 (6) 4技术要求 (8) 4.1执行的标准及规范 (8) 4.2坐标与高程系统 (8) 4.3布网原则 (9) 4.4平面控制网要求 (10) 4.5高程控制网要求 (11) 5 平面控制网测量 (12) 5.1GPS框架网(CP0)测量 (12) 5.2CPI控制网测量 (17) 5.3隧道外CPⅡ控制网测量 (20) 5.4隧道内CPⅡ控制网测量 (23) 6高程控制网测量 (24) 7 CPⅢ控制网测量 (28) 7.1CPIII平面控制测量 (28) 7.2CPIII高程测量 (29) 8 控制网维护与复测 (29) 9工程措施加强后工作量估算 (30) 9.1贵阳至贺州段工作量估算 (30) 9.2贺州至广州段工作量估算 (31) 10 提交的成果资料 (32) 附录A 控制点标志及埋石要求 (34) 附表 (38)

测量放线质量控制要点测量

*********************** 桩基与基坑工程 质量控制要点说明(桩位测设) ***************项目部

目录 一、基准点确定 (2) 二、基准点使用 (2) 三、临时控制点的设置及使用 (2) 四、桩位放样 (2) 五、桩位点使用 (3) 六、全站仪使用注意事项 (3) 七、水准仪使用注意事项 (4)

一、基准点确定 业主会同监理提供1、2、3、4四个基准点(控制点)。其中点1位于基坑西侧观海路东边缘;点2位于基坑西北角观海路与海澄街的交叉口;点3位于基坑北侧海澄街北边缘;点4位于基坑北侧海澄街南边缘。 基准点必须复核,复核结果符合规范要求才能使用。 本工程四个基准点经复核1、4点超限,经业主、项目管理、监理认可,以2、3点为准。 二、基准点使用 高程以2点为准。 坐标测设以3点为测站点,2点为后视点。 三、临时控制点的设置及使用 设置临时控制点时,遵守第二条规定。 设置临时控制点时,主测人测设后需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再以第二人进行复核。各程序均复核无误,临时控制点方可使用。 以临时控制点为测站进行放样或测量时,应以3点为后视点。 每次使用临时控制点时,使用之前必须按第二条规定进行复核。 四、桩位放样 桩位放样时,应先设置轴线控制桩。

设置轴线控制桩时,主测人放样后需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再以第二人进行复核。各程序均复核无误,轴线控制桩方可使用。 桩位放样时,先根据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钢卷尺等通过拨角度、量距离确定桩位,分区域放样完毕后,再用全站仪根据桩位坐标逐桩校核。校核无误,通过监理抽检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如下: 群桩: 20mm; 单排桩: 10mm。 五、桩位点使用 打桩时对已放样桩位点注意保护,禁止车辆等碾压桩位点。打桩过程中随时与周边桩点核对相对位置,发现异常马上报告。 桩顶标高变化的区域,打桩前应先与技术人员核对,无误后方可施工。 六、全站仪使用注意事项 1、每次使用全站仪前必须检查棱镜常数设置。 大棱镜棱镜常数为:-30mm; 小棱镜棱镜常数为:0mm。 2、每次使用全站仪前必须检查自动补偿设置。 自动补偿应设置为双轴补偿。 3、全站仪后视完后视点后,必须再对后视点测量坐标、高程进

测量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期末复习知识点 测量学定义:研究三维空间中各种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和其分布的学科。 内容:测定, 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计算,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或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国家建设和科学研究使用。测设:把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通过野外测量的方法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测量工作基本内容1.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网 (2)高程控制测量2碎部测量: 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 距离—斜距、平距;角度—水平角、垂直角;高差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和基准面—铅垂线、大地水准面。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基准线—参考椭球面、法线。 我国统一采用的坐标系为“1980年国家坐标系”。 参考椭球体:一个非常接近大地体,并可用数学式表示几何形体,作为地球的参考形状和大小。它是一个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形成的形体, 故又称旋转椭球体。旋转椭球体由长半轴a(或短半轴b)和扁率α决定参数为:长半轴 a= 6378140m 短半轴b=6356755.3m扁率 α=1/298.257 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时,可把地球看作圆球,其平均半径 R =6371km 大地水准面:设想处于完全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向陆地和岛屿延伸所形成的闭合曲面。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形体。 绝对高程(海拔) :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相对高程: 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任意水准面的距离。高差: 地面上两点高程之差。 高斯投影坐标系的建立:x轴 —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 y轴 — 赤道的投影 原点O — 两轴的交点X轴向北为正,y轴向东为正。原理:高斯投影采用分带投影。将椭球面按一定经差分带,分别进行投影。特性:1、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且长度不变。2、除中央子午线外,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并以中央子午线为对称轴。投影后有长度变形。3、赤道线投影后为直线,但有长度变形。4、除赤道外的其余纬线, 投影后为凸向赤道的曲线,并以赤道为对称轴。5、经线与纬线投影后仍然保持正交。 6、所有长度变形的线段,其长度变形比均大于l。7、离中央子午线愈远,长度变形愈大。 6o带自首子午线开始,按6o的经差自西向东分成60个带。L。=6oN-3o(N为6o带的带号) 3o带自1.5 o开始,按3o的经差自西向东分成120个

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新建铁路沪昆客专贵州段CKGZTJ-5标段 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CKGZTJ-5标段起讫里程为 DK593+466.41?DK623+941 ,全长30.474km ,沿线自东向西经过贵州省麻江县、福泉市两个县市。主要工程量:路基4068m ,(含涵洞8 座),桥梁20座,5762m ,其中特大桥4座,大桥11座,中桥5座;主跨64米连续梁2联,隧道12.5座,20618m ,其中长度大于4km隧道一座(7708m ),长度2?3km隧道2.5座(含高瓦斯隧道1座),长度1?2km隧道2座,长度小于1km隧道7座;预制箱梁212孔(梁场1座);预制轨枕201km共31.155万块轨枕(预制场1处)。 二、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 号); (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4)工程测量规范》 (5)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

三、主要人员及仪器设备 1、人员配置、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项目经理 专家顾问 项目总工程师 主管工程师 平面位置测量负人 高程测量负责人 产及施工保证) 2、项目部仪器设备 Leica 全站仪4台套,标称精度:5mm+1ppm ;天宝DINI03数字水 准仪3台套,所有仪器均已检定,检定证书见附件。 四、控制测量方案 1、洞外控制测量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运专线 CKGZTJ-5标段测量队实 审定 复核 c 质量检查负责人 丁 ?(质量监督、检查、资料整理、报告

测量控制要点

2.5 工程测量监理控制要点、控制方法 ⑴、施工测量放样工序流程 施工测量放样工序流程⑵、桥梁测量放样施工工艺流程

桥梁测量放样施工工艺流程

注:N为测站数。 注:L为水准路线长度,N为测站点。 ⑷、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测量放样监理工作流程如下图。

⑴质量标准:临时水准点与设计水准点复测允许闭合差,快速路、主、次干路为±12√ - mm;支路为±20√-L mm(L为水准线长度公里数)。 L ⑵检测频率:沿路线往返各1次。 ⑶检测方法:用水准仪具测量。 ⑺、导线方位角闭合差 ⑴质量标准:允许偏差为±40√-n,n为测站数,单位为(〝)。〞 ⑵检测频率:1各测回。 ⑶检测方法:用J6级经纬仪。 ⑻、控制点 控制点包括直线上的转点、曲线上的交点、直缓、缓曲等控制桩的坐标闭合差。 ⑴质量标准:里程方向的纵向标差≤10cm。垂直中线的横向坐标差≤5cm。 ⑵检验频率:道路结构层每道工序进行检测一次。 ⑶检测方法:用全站仪或DS6级经纬仪配以钢尺测量。 ⑼、道路中心线桩恢复 ⑴质量标准:桩距在直线段宜为15-20m;曲线地段为10m。平竖曲线起止点和地形变化点必须加桩。量距允许误差,小于200m为±1/5000;200-500m为1/10000;大于500m 为1/20000。

⑵检验频率:丈量不少于2次。 ⑶检测方法:用光电测距仪或用钢尺丈量。 ⑽、中线桩高程测量 ⑴质量标准:±40√-n(mm),(L—为水准点至中线桩距离,以千米为单位)。 ⑵检验频率:结构层每道工序测量一次。 ⑶检测方法:用水准仪测量,视线长度不大于100m。

测量学知识点总结

测量学知识点总结 预览: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测定、测设两部分内容 测定是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或成果,将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规划设计及科学研究使用。测设(放样)是指用一定的测量方法,按要求的精度,把设计图纸上规划好的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标定在实地上,作为施工依据。 1954年北京坐标系,新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现用) 独立平面直角坐标:一般将坐标原点选在测区的西南角,使测区内的点坐标均为正值。一个城市只应采取一个统一的高程系统。 俩点间高差与高程起算面无关现逐步归算至全国统一的1985国家高程基准 1、地球的自然表面 2、地球的物理表面——水准面 3、地球的数学表面——旋转椭球体面铅垂线:重力的方向线称为铅垂线—基准线 水准面: 任何一点都与重力方向相垂直的面。或水在静止时的表面。 水平面: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 大地水准面: 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延伸而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测量基准面 地球椭球体: 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成的旋转椭球体,又称地球椭球体。 地面点位的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须由三个参数来确定,即该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投影位置(x,y)和该点的高程H。 测量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的区别:坐标轴不同;象限旋转顺序不同 地面点的高程(1)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简称高程,用H表示(2)相对高程: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3)高差:地面两点间的高程之差,称为高差,用h表示。高差有方向和正负。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平面坐标:半径10km范围内 ? 高程:影响大,一般超过200m即需改正测量工作的程序1、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2、碎部测量:以控制点为依据,测定控制点至碎步点之间的水平距离,高差及其相对于某一已知方向的角度来确定碎部点的位置。平面控制测量的形式:导线测量,三角测量,交会定点 测量工作的原则:1、在布局上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在精度“由高级到低级”,在程序上“先控制后碎部”.2、在测量过程中,遵循“随时检查,杜绝错误”的原则 测量的基本工作:测距离、角度、高差是测量的基本工作 距离、水平角、高差称测量三要素观测、计算、绘图是测量工作的基本技能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A、B两点间高差hAB为:hAB=a-b>0(B比A高)。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高差法:HB=HA+hAB 视线高法Hi=HA+a??转点作用:传递高程HB=Hi-b?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为水准仪,工具有水准尺和尺垫。组成:望远镜,水准器,基座水准仪的操作1、安置仪器2、粗略整平3、瞄准水准尺4、精确整平5、读数 视差:眼睛在目镜端上下移动有时可看见十字丝的中丝与水准尺影像之间相对移动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水准尺的尺像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 消除的方法:依次调焦:目镜调焦使十字丝清晰;仔细地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直至尺像与十字丝平面重合。

测量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测量学:测量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测定地面点的位置和高程,将地球 表面的地形及其他信息测绘成图的学科。 2、测量学的任务有:测绘、测设、地形图应用 3、水准面:静止海水面所形成的封闭曲面(水准面上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通过任何高度 的一个点都有一个水准面,因而水准面有(无数)个。 4、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向陆地延伸所形成的闭合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5、高程:地面点至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绝对高程或海拔,简称高程。 6、(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是测量依据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7、一般而言,普通测量工作的目的就是(测定地球表面的地形并绘制成图) 8、测量的基本问题就是(测定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9、测量的基本工作是(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 10、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测量的布局上,是“由整体到局部”; 在测量次序上,是“先控制后碎部”; 在测量精度上,是“从高级到低级”。 11、简答:为什么要进行多余观测? 偶然误差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又找不到完全消除其影响的办法,观测结果中就不可避免存在着偶然误差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测量工作中,为了检核观测值中有无错误,提高成果的质量,必须进行多余观测,即观测值的个数多于确定未知量所必须的个数。 第二章水准测量 1、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出地面 上两点间的高差,根据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 2、简答:水准测量核心、目的、关键分别是什么?

核心:测定高差目的:推算高程关键:视线水平 3、DS3型水准仪由(望远镜、水准器、基座)三部分构成。 4、简答:水准仪使用的步骤:安置→粗平→瞄准→消除视差→精平→读数(4位数) 5、水准路线:(1)闭合水准路线(2)附合水准路线(3)支水准路线 6、简答:为什么要把水准仪安置在与两尺距离大致相等处进行观测? 大地水准面是一个曲面,只有当水准仪的视线与之水平时,才能测出两点间的真正高差。在实际测量中,一般采取前后视线距离大致相等来抵消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误差。 7、水准仪应满足: (1)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的竖轴; (2)十字丝横丝垂直于竖轴; (3)水准轴平行于视准轴。 8、课后第9题。将水准仪安置在A、B两点等距离处,测得高差h = ―0.350m,设仪器搬到前视点B附近时,后视读数a = 0.952m,前视读数b = 1.340m,试问水准管是否平行于视准轴?如果不平行,当水准管气泡居中时,视准轴是向上倾斜还是向下倾斜?如何校正? 答:①因为a-h=0.952-(-0.350)=1.302m≠b 所以水准管轴不平行视准轴。 ②b-1.302=1.340-1.302=0.038m 当水准管气泡居中时,视准轴是向上倾斜。 ③转动微倾螺旋,使中丝对准正确的前视读数,此时视准轴已处于水平位置,但水准气泡却偏离了中心,为了使水准轴也处于水平位置,即使水准轴与视准轴平行,可用校正针拨动水准管一端的上、下两个校正螺丝,使气泡居中即可。并反复进行,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第三章角度测量 1、水平角:由一点到两个目标的方向线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锁构成的角度,称为水平角。 2、竖直角:在同一竖面内,瞄准目标的倾斜视线与水平视线间的夹角称为竖直角 3、DJ6 经纬仪:照准部、水平度盘、基座。

控制测量知识要点

2012控制测量知识要点 ●任一照准点的垂直角与天顶距之与就是90°。 ●取盘左与盘右读数的中数,可以消除水平轴倾斜误差对观测方向值的影响。 ●望远镜的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的连线称为视准轴。 ●照准部旋转中心与度盘分划中心不重合称为照准部偏心差。 ●微动螺旋、测微螺旋的最后操作应一律旋进。 ●用三角高程法获得的高差观测值的权与边长的平方成反比。 ●6°带第20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117°。 ●一厘米分划的精密水准尺的基辅差为3、0155。 ●导线直伸时,纵向误差主要由测距误差引起,横向误差主要由测角误差引起。 ●对于短边导线三角高程测量,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根据经验取K值。 ●在进行水平角观测时,各测回将起始方向的读数均匀分配在度盘与测微器上就是为了削弱度盘与测微器分划误差对水平方向观测值的影响。 ●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叫大地体。 ●我国6°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由69°起每隔6°而至135°,共计12带。 ●地面点沿正常重力线方向到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正常高。 ●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正高。 ●地面点沿法线方向到参考橢球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大地高。 ●水准测量时要求每个测站的前后视距离相等,可以消除或减弱i角、大气垂直折光等与距离有关的误差影响。 ●高斯投影分带的原因就就是限制长度变形。 ●计算2C并规定其变化范围可以作为判断观测质量的标准之一。 ●一测回中不得变动望远镜焦距就是为了避免因调焦引起视准轴变化。 ●选择测站零方向的条件之一就是,该方向的边长与本测站其它方向的边长相比长度适中。 ●将平均海洋面向陆地内部延伸,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这个曲面就叫水准面。 ●我国的水准原点位于青岛的观象山。 ●在进行等级水准时,一测段的测站数应安排成偶数。 ●我国在将参考椭球上的测量元素归算到平面时采用的就是高斯投影的方法。 ●当照准部水准气泡居中时,表明全站仪的垂直轴与测站的铅垂线方向一致。 ●用盘左盘右观测求得的垂直角,消除了指标差的影响。 ●水平度盘旋转中心与度盘分划中心不重合称为水平度盘的偏心差。 ●当观测方向多于3个时,水平角观测应采用全圆方向法。 ●在一般情况下,三等与四等三角测量可以不加三差改正。 ●3°带第43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129°。

摄影测量学考试知识点汇编

摄影测量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像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 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对象的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2、光圈号数 :相对孔径的倒数 3、景深 :远景与近景之间的纵深距离称为景深 4、超焦点距离:当物镜向无限远物体对光时,不仅远处的物体构象清晰,而且在离开物镜 不小于某一距离H 的所有物体,其构象都很清晰,这个距离H 就称为超焦点距离或称为无限远起点 5、视场: 将物镜对光于无穷远,在焦面上会看到一个照度不均匀的明亮圆。这个直径为 ab 的明亮圆的范围称为视场 6、视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视场直径所张的角2α。 7、像场 :在视场面积内能获得清晰影像的区域 8、像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像场直径所张的角2β。 像主点:摄影机轴在框标平面上的垂足。 11、航向重叠 :沿飞行方向上相邻像片所摄地面的重叠区。 12、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摄区之间的重叠 主光轴 :通过诸透镜光轴的轴 主点: 主平面与光轴的交点 13、摄影基线 :相邻像片摄影站(投影中心)之间的空间连线。 15、内方位元素 确定物镜后节点和像片面相对位置的数据。 16、外方位元素 确定摄影摄影机或像片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焦点 平行光轴的投射光线经物镜后产生折射,该折射线与光轴的交点。 17、像片倾角 航摄仪光轴与通过物镜中心的铅垂线所夹的角称为像片的倾斜角 19、像片旋角 相邻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像片的旋 偏角 20、倾斜误差 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节点 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角u 和u ′相等时,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点。 21、投影差 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22、摄影比例尺 航摄相片上某一线段构成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水平距离之比。 23、像片控制点 为联系地面与相片而测定地面坐标的像点。 相对孔径 物镜焦距与有效孔径之比 25、左右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x 坐标之差 26、上下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Y 坐标之差 27、核点 基线延长线与左、右像片的交点k 1、k 2称为核点 28、核线 核面与像片的交线称为核线 29、核面 通过摄影基线S 1S 2与任一地面点A 所作的平面W A 30、投影基线 两摄站的连线 31、像片基线 指相邻两张像片主点的连线 3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即在一条航带几十条像对覆盖的区域或由几条航带几百哥像对构成 的区域内,仅仅由外业实测几个少量的控制点,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平差 解算出摄影测量作业过程中所需的全部控制点及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33、空间后方交会 就是利用地面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值反求像片外方位元素 ()()()()(){} 2332233213322232332 1[]Z X Y X Y Y Y X X X Z Y X X Y Z X Y Y X Z X Y X Y =-+-+-+-+--

工程测量学知识点

工程测量学知识点 1.工程测量学:(定义)是研究工程建设在勘测设计、施工过程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一 切测量工程的学科。(任务)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是研究地球空间内具体几何实体测量和抽象几何实体测量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2.工程测量的实施三个阶段及基本任务 (a)规划设计阶段:向设计者提供所需的地形图。一般使用1:5000地形图用于初级规划设计(b)施工建设阶段:利用已知点来确定未知点的位置,也就是根据施 工要求在现场标定工程建筑物特征点的位置,作为实地修建的根据。(c)经营管 理阶段: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为了解安全及稳定情况,需要定期对工程建筑 物的位移、沉移、倾斜和摆动进行变形监测。 3.点的平面位置放样的方法及分别用于何场合 (a)直角坐标法:是根据直角坐标原理,利用纵横坐标之差。测设点的平面位置。适用于施工控制网为建筑方格网或建筑基线的形式,且量距方便的建筑施工场地。 (b)极坐标法:根据一个水平角和一段水平距离,测设点的平面位置。适用于量距方便,且待测设点距控制点较近的建筑施工场地。 (c)角度交会法:是在两个或多个控制点上安置经纬仪,通过测设两个或多个已知水平角角度,交会出点的平面位置。适用于待测设点距控制点较远,且量距较困难的建筑施工场地。(d)距离交会法:是由两个控制点测设两段已知水平距离,交会定出点的平面位置。适用于待测设点至控制点的距离不超过一尺段长,且地势平坦、量距方便的建筑施工场地。 4.选择放样方法应从哪些方面考虑? 工程所需精度要求;自身所有的仪器设备条件;现场条件;放样程序的情况;现有的技术水平情况。 4.建筑施工测量(定义):就是根据图纸上设计的建、构筑物平面位置x、y和高程H按一 定精度放样到实地上,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一系列测量工作。 5.施工放样:通常人们把这种将图上内容按设计要求在实地上确定下来的测量工作。 6.施工控制网:为工程建设和施工放样而专门布设的测量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 控制网。 7.工程建筑物的建筑限差:是指竣工后建筑物的实际位置相对设计位置的极限偏差。 8.建筑基线:是建筑场地施工控制的基准线,一般适用于建筑设计总平面图布置比较简单 的小型建筑场地。常用一字形、十字形、直角形和丁字形的形式。 9.建筑红线:建筑用地的界址是由规划部门确定的,并由拨地单位在现场直接标定用地边 界点,这些边界点的连线。其可作为建筑基线放样的依据。 10.建筑方格网:由正方形或矩形的格网组成的建筑场地施工控制网。 11.高程传递方法:利用皮数杆传递高程;利用钢尺直接丈量;吊钢尺法; 12.厂房施工测量:矩形控制网放样方案;单一厂房矩形控制网;大型工业厂房矩形控制网 放样;厂房柱列轴线测量;桩基测量。 13.铁路线路测量是什么及包括哪些内容? 14.线路测量是为各种等级的公路、铁路等的设计和施工服务的。 15.圆曲线要素:半径R、偏角、切线长T、曲线长L、外矢距E、切曲差q。

控制网测量方案11页

一、工程概况 天津滨海新区大港地产开发公司总投资的大港地产开发公司溪谷林苑住宅小区(一区)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2440.14平方米,由45号楼、46号楼、57号楼、58号楼、67号楼、68号楼、75号楼、76号楼组成。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为8576.16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为3863.97平方米,具体如下: 分号项目 名称 单位面积(㎡)栋 数 结构形式层 数 建筑高 度(m)占地面积 (㎡) 地下建筑 面积(㎡) 地上建筑 面积(㎡) 01 45#楼502.61 558.49 1225.97 1 异型柱结 构 3 14.70 02 46#楼575.73 575.73 1270.03 1 异型柱结 构 3 14.70 03 57#楼422.92 468.31 1028.17 1 异型柱结 构 3 14.70 04 58#楼422.92 469.48 1028.17 1 异型柱结 构 3 14.70 05 67#楼422.92 468.31 1028.17 1 异型柱结 构 3 14.70 06 68#楼422.92 469.48 1028.17 1 异型柱结 构 3 14.70 07 75#楼399.59 429.79 983.74 1 异型柱结 构 3 14.70 08 76#楼399.59 424.39 983.74 1 异型柱结 构 3 14.70 合计3569.2 3863.97 8576.16 8

本方案为工程测量专项方案,主要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构件安装测量,沉降观测。 二、测量仪器的选用 (1)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到具有检验资质的检测厂家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现场测量仪器一览表 序号器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量测精度 1 索佳全站仪Set 2 130R 台 1 2" 2+2ppm 2 经纬仪J2 台 1 2" 3 水准仪DS32 台 1 2mm/km 4 水准尺5米塔尺把 2 5 钢尺50m签定钢卷尺把 2 6 对讲机Telt 台 4 3km 7 电脑惠普台 1 测量需要的辅助工具和材料:8磅锤1把,红油漆3桶,毛笔10支,HB铅笔10支,15mm水泥钉1盒,铁锹1把,木桩若干。 (2)测量仪器的技术要求 观测前,须按规范要求对仪器进行检校。对于全站仪,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 ①照准部旋转各位置气泡不超过1格; ②光学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DJ1不超过1″,DJ2不超过2″; ③横轴不垂直于竖轴之差,DJl不超过10″,DJ2不超过15″,DJ3不超过10″; ④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工程测量控制点移交记录

现场台账-17-1 工程测量控制点移交记录 经规划、测绘部门20105年11月26日现场测绘放控制桩如下: 上列控制基点共计个,现移交给总承包单位作为施工测量控制基准,请使用单位使用前进行复核。 控制点移交后由总承包单位进行妥善保管及管理,本地块一切分包队伍如使用控制点必须经总承包单位统一指挥。移交后建设单位不再无偿提供控制点,如需增加或重新施放控制点,建设单位需根据市场价格进行有偿服务,费用由申请方承担。

交点方:负责人: 接点方::负责人: 监理方::负责人: 年月日 现场台账-17-1水产地块工程测量控制点移交记录 经规划、测绘部门2015年11月26日现场测绘放坐标、高程控制桩,其中坐标控制桩3个,高程控制桩2个。现移交给总承包单位作为施工测量控制基准,请使用单位使用前进行复核。 控制点移交后由总承包单位进行妥善保管及管理,本地块一切分包队伍如使用控制点必须经总承包单位统一指挥。移交后建设单位不再无偿提供控制点,如需增加或重新施放控制点,建设单位需根据市场价格进行有偿服务,费用由申请方承担。 后附:控制桩测量报告 交点方:负责人: 接点方:负责人: 监理方:负责人: 年月日

现场台账-17-1水产地块地界红线桩点移交记录 经规划、测绘部门2015年11月19日现场测绘放地界红线桩点1-10号点。现移交给总承包单位作为地界控制及场地围合使用,请使用单位使用前进行复核。 红线桩点移交后由总承包单位进行妥善保管及管理,本地块一切分包队伍如使用该点必须经总承包单位统一指挥。移交后建设单位不再无偿提供红线桩点,如需增加或重新施放该点,建设单位需根据市场价格进行有偿服务,费用由申请方承担。 后附:水产地块出让宗地平面界址点示意图及成果表 交点方:负责人: 接点方:负责人: 监理方:负责人:

现代测量学知识点汇总

工程测量学 一、名词解释(10×2=20分) 1、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工程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在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和运营管理各阶段中进行测量工作的 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科学。【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包括地面、地下、水下、空中) 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 科。】 2、赤道:赤道面与椭球面相截所得的曲线称之为赤道。【通过椭球中心且与椭球旋转轴正交的平面与 椭球表面的交线称为赤道。】 3、赤道面:通过椭球中心且与椭球旋转轴正交的平面称为赤道面。 4、水准面:处于静止状态的水面,其表面处处与铅垂线正交,这样由重力等位面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水准面。 5、大地水准面:用平均海水面代替海水静止时的水面,即平均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6、子午线:子午面与大地椭球面的交线称为子午线。 7、子午线收敛角:通过地面某点的真子午线北方向与其坐标北方向之间的夹角。 8、子午面:通过地球(或椭球)旋转轴的平面称为子午面。 9、大地纬度:通过地面某点法线与赤道面的交角,称为大地纬度。 10、大地经度:通过地面某点的子午面与起始子午面的夹角。 11、大地坐标:用大地经度L与大地纬度B表示地面点的坐标称为大地坐标。 12、地物:位于地面上的所有物体,统称为地物,地物分自然地物和人工地物。 13、地貌:它是地面高低起伏,凹凸不平的自然形态。 14、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高程。 15、海拔: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绝对高程。 16、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绝对高程。 17、相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到任意水准面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程。 18、高差:地面上两点高程的差值,或两点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之差,称为高差。 19、等高距:相邻两条基本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20、等高线:等高线是指由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点所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 21、首曲线:按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称首曲线,又称基本等高线。 22、间曲线:为了显示首曲线表示不出的地貌特征,按1/2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间曲线,又称为半 距等高线,图上用虚线描绘。 23、计曲线:为读图时量算高程方便起见,每隔四根首曲线加粗描绘一根等高线,称为计曲线,又称加粗 等高线。 24、等高线平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 25、天顶距:视线与测站点天顶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天顶距。 26、竖直角:测站点至目标点的视线与同一竖直面内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称为竖直角。 27、水平角:空间相交两直线之间的夹角在水平面上投影叫水平角。【地面上一点至任意两个目标的方向 线垂直投影到水平面上所成的角称为水平角。】 28、高度角:目标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竖直夹角。 29、方位角:自基本方向线的北端起顺时针量至某直线的角度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30、坐标方位角:以坐标北方向作为基本方向线,顺时针方向到某一方向线的水平角度,称之为坐标方位角。 31、水准点:只用水准测量测其高程而不测量其平面坐标的测量控制点叫水准点。 32、导线:将相邻控制点用直线连接而构成的折线,称为导线。 33、闭合导线:从一个已知点出发,经过一系列导线点后又回到该已知点上,这种导线形式叫闭合导线。 34、附合导线:由一个已知点出发,经过一系列导线点最后附合到另外一个已知点上。 35、支水准路线:从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开始,沿一条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最后既不回到原水准点上,也

热工测量与自动控制重点总结

热工测量与自动控制重点总结 第一章测量与测量仪表的基本知识 1测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取得数量观念的一种认识过程。人们通过试验和对试验数据的分析计算,求得被测量的值。 2测量方法:是实现被测量与标准量比较的方法,分为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 3按被测量在测量过程中的状态不同,有分为静态和动态测量。 4测量系统的测量设备:由传感器、交换器或变送器、传送通道 和显示装置组成。 5测量误差的分类: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 3)粗大误差 6按测量误差产生来源:1)仪表误差或设备误差 )人为误差 2 3)环境误差 4)方法误差或理论误差 5)装置误差 6)校验误差. 7测量精度: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 8仪表的基本性能:一般有测量范围、精度、灵敏度及变差。

9精度:是所得测量值接近真实值的准确程度,以便估计到测量误差的大小。 10仪表的灵敏限是指能够引起测量仪表动作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量,故友称为分辨率或仪表死区。 第二章 1产生误差的原因:1)测量方法不正确 2)测量仪表引起误差 3)环境条件引起误差 4)测量的人员水平和观察能力引起的误差。 2函数误差的分配:1)按等作用原则分配误差 2)按可能性调整误差 3)验算调整后的总误差。 第三章温度测量 1温标:是温度数值化的标尺。他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和测量 温度的基本单位。

2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由接触电势和温差电势组成。 3热电偶产生热电势的条件是:1)两热电极材料相异 2 )两接点温度相异. 4热电偶的基本定律:1 )均质导体定律 2)中间导体定律 3)中间温度定律。 5补偿电桥法:是采用不平衡电桥产生的电势来补偿电偶因冷端温度变化而引起的热电势的变化值。 6电阻温度计的传感器是热电阻,热电阻分为金属热电阻和半导体热敏电阻两类。 7热电阻温度计测温度的特点:1)热电阻测温度精度高,测温 2 范围宽,在工业温度测量中,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电阻温度系数大,电阻率大,化学、物理性能稳定,复现 性好,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接 3 近线性以及廉价。 )当热电阻材料的电阻率大时,热电阻体积可做的小一些, 热容量和热惯性就小,响应快。 8热电偶的校验:通常采用比较法和定点法 热电偶的检定:是对热电偶的热电势与温度的已知关系进行检

E级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肥西县城镇地籍调查与测量 控制测量 实施方案 辽宁省第一测绘院 二00五年九月 目录 1.测区概况 (2) 2.作业依据 (2) 3.已有资料的利用及坐标系统的选择 (2) 3.1工作底图 (2) 3.2平面坐标系统 (2) 3.3高程系统 (2) 4.平面控制测量 (3) 4.1E级GPS网 (3) 4.2一级光电测距导线测量 (7) 5.高程控制测量 (11) 5.1水准路线 (11) 5.2技术要求 (11) 5.3仪器要求 (11) 5.4观测 (11) 5.5观测要求 (11) 5.6手簿要求 (12) 5.7平差计算 (12) 5.8提交资料 (12) 6.提交成果 (12)

6.1基本成果 (12) 6.2数据成果 (13) 控制测量实施方案 1、测区概况 肥西县隶属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属江淮丘陵地区,东临巢湖,西接六安,南望舒城、庐江,北邻长丰、寿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0,北纬3142,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16℃之间,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总面积21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4万亩,山场15.6万亩,水域面积58万亩(包括巢湖水面25万亩);辖17乡12镇、369个村(居),总人口9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4.2万人。 2、作业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GJJ73-97) (3)《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 (4)《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5)《地籍测绘规范》(CH5002-94) 3、已有资料的利用及坐标系统的选择 3.1工作底图 利用省测绘局出版的1:1万地形图作为控制网布设工作底图。 3.2平面坐标系统 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计算平面直角坐标(中央子午线117)。利用优于国家四等精度的控制点作为平面起算依据,布设一级光电测距导线网或E级GPS 控制网。为使肥西县能够具有统一的坐标系统,优先选用省测绘局各院布设的二、三、四等GPS控制点及三角点作为平面起算数据。 3.3高程系统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利用历年来各部门完成的优于国家三等精度的高程控制点作为高程起算依据,连接各等级点组成四等水准网。 4、平面控制测量 测区内可采用GPS快速静态定位模式布设E级GPS控制网或全站仪布设一级光电测距导线网作为平面控制基础。 4.1E级GPS网 采用GPS技术布设E级GPS控制网作为平面控制基础。要求满足《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E级控制各项指标和规定的要求。 4.1.1主要技术指标 平均边长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最弱点点位中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