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模型和体系结构

安全模型和体系结构
安全模型和体系结构

安全模型和体系结构

一、快速提示

·系统可以有完全相同的硬件、软件和应用,但却会因为系统建立在不同的安全策略和安全模型之上而提供不同的保护级别。

·CPU包括一个控制单元,它控制指令和数据执行的时序;一个ALU(算术逻辑单元),它执行算术功能和逻辑操作。

·绝大多数系统部使用保护环(protection ring)。进程的特权级别越高,则运行在编号越小的保护环中,它就能访问全部或者大部分的系统资源。应用运行在编号越大的保护环中.它能访问的资源就越少。

·操作系统的进程运行在特权或监控模式中,应用运行在用户模式中,也称为“问题”状态。

·次级存储(second storage)是永久性的,它可以是硬盘、CD—ROM、软驱、磁带备份或者Zip驱动器。

·虚存(virtual storage)由RAM和次级存储所构成,系统因此显得具有很大一块存储器。

·当两个进程试图同时访问相同的资源,或者一个进程占据着某项资源而且不释放的时候,就发生了死锁情况。

·安全机制着眼于不同的问题,运行于不同的层次,复杂性也不尽相同。

·安全机制越复杂,它能提供的保险程度就越低。

·并不是所有的系统组成部分都要处于TCB范围内:只有那些直接以及需要实施安全策略的部件才是。

·构成TCB的组成部分有硬件、软件、回件,因为它们都提供了某种类型的安全保护功能。

·安全边界(security perimeter)是一个假想的边界线,可信的部件位子其中(那些构成TCB 的部件),而不可信的部件则处于边界之外。

·引用监控器(reference monitor)是一个抽象机,它能确保所有的主体在访问客体之前拥有必要的访问权限。因此,它是主体对客体所有访问的中介。

·安全核心(security kernel)是实际落实引用监控器规则的机制。

·安全核心必须隔离实施引用监控概念的进程、必须不会被篡改、必须对每次访问企图调用引用监控,而且必须小到足以能正确地测试。

·安全领域(security domain)是一个主体能够用到的全部客体。

·需要对进程进行隔离,这可以通过内存分段寻址做到。

·安全策略(security policy)是一组规定如何管理、保护和发布敏感数据的规则。它给出了系统必须达到的安全目标。

·系统提供的安全水平取决于它落实安全策略的程度有多大。

·多级安全系统能受理属于不同类别(安全水平)的数据,具有不同访问级(安全水平)的用户能够使用该系统。

·应该赋予进程最小的特权,以便使其具有的系统特权只够履行它们的任务,没有多余。

·有些系统提供在系统不同层次上的功能,这称为分层。这就将进程进行了分离,给单个进程提供了更多的保护。

·数据隐藏是指,当处于不同层次上的进程彼此互不知晓,因此也就没有办法互相通信。这就给数据提供了更多的保护。

·给一类客体分配权限,称之为抽象化(abstraction)。

·安全模型(security model)将安全策略的抽象目标映射到计算机系统的术语和概念上。它给出安全策略的结构,并且为系统提供一个框架。

·Bell-LdPadula模型只解决机密性的要求,Biba和Clark—Wilson则解决数据完整性的要求。

·状态机模型处理一个系统能够进入的不同状态。如果一个系统开始是在一个安全状态下,在该系统中发生的全部活动都是安全的,那么系统就决不会进入一个不安全的状态。

·格(Lattice)给授权访问提供了上界和下界。

·信息流安全模型不允许数据以一种不安全的方式流向客体。

·Bell-LaPadula模型有一条简单安全规则,意思是说,主体不能从更高级别读取数据(不能向上读)。*-特性规则的意思是说,主体不能向更低级别写数据(不能向下写)。强星特性规则是指一个主体只能在同一安全等级内读和写,不能高也不能低。

·Biba模型不允许主体向位于更高级别的客体写数据(不能向上写),它也不允许主体从更低级别读取数据(不能向下读)。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数据的完整性。

·Bell-LaPadula模型主要用在军事系统中,Biba和Clark—Wilson模型则用于商业部门。

·Clark-Wilson模型要求主体通过经批准的程序、职责分割以及审计来访问客体。

·如果系统在一个专门的安全模式中运行,那么系统只能处理一级数据分级,所有的用户都必须具有这一访问级,才能使用系统。

·分段的(compartmented)和多级的(multilevel)安全模式让系统能够处理划入不同分类级别上的数据。

·可信(trust)意味着系统正确地使用其全部保护机制来为许多类型的用户处理敏感数据。保险(assurance)是你在这种信任关系中具有的信心水平,以及保护机制在所有环境中都能持续正确运行。

·在不同评测标准下,较低的评定级别评审的是系统性能及其测试结果,而较高的评定级别不但考察这一信息,而且还有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以及建档工作。

·橘皮书(orange Book)也称为可信计算机系统评测标准(TCSEC),制定该标准是为了评测主要供军用的系统。

·在橘皮书中,D组表示系统提供了最小的安全性,它用于被评测,但不能满足更高类别标准的系统。

·在橘皮书中,C组涉及自主保护(须知),B组涉及强制保护(安全标签)。

·在橘皮书中,A组意味着系统的设计和保护水平是能够验证核实的,它提供了最高水平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在橘皮书中,C2级要求客体重用保护和审计。

·在橘皮书中,B1级是要求有安全标签的第一个级别。

·在橘皮书中,B2级要求所有的主体和设备具有安全标签,必须有可信通路(trusted path)和隐蔽通道(covert channel)分析,而且要提供单独的系统管理功能。

·在橘皮书中,B3级要求发送安全通知,要定义安全管理员的角色,系统必须能在不威胁到系统安全的情况下恢复。

·在橘皮书中,C1描述基于个人和(或)组的访问控制。它需要区分用户和信息并依赖实体的标识和认证。

·橘皮书主要涉及到操作系统,所以还编写了一系列书籍,涵盖了安全领域内的其他方面;这些书籍称为彩虹系列(Rainbow Series)。

·红皮书(Red Book),即可信网络解释(Trusted Network Interpretation, TNI),为网络和网络部件提供了指导。

·信息技术安全评测标准(ITSEC)显示出欧洲国家在试图开发和使用一套而不是几套评

测标准。

·ITSEC分别评测系统的保险程度和功能性,而TCSEC将两者合到了一个级别中。

·通用准则(common Criteria)的制定提供了一个得到公认的评测标准,而且现如今还在使用。它将TCSEC、ITSEG、CTCPEC和联邦标准(Federal Criteria)的各部分结合了起来。

·通用准则使用了保护样板(protection profile)和从EALI到EAL7的级别。

·认证(certification)是对系统及其及全部件的技术评测。认可(accreditation)是管理层正式批准和接受系统所提供的安全保障。

·开放系统提供了与其他系统和产品更好的互操作性,但是提供的安全级别却更低。封闭系统运行在专有的环境中,它降低了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功能,但是却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

·隐蔽通道(covert channel)是一条通信路径,它传输数据的方式违反了安全策略。隐蔽通道有两种类型:计时隐蔽通道和存储隐蔽通道。

·隐蔽计时通道(covert timing channel)使得进程能够通过调整它对系统资源的使用来向其他进程传递信息。

·隐蔽存储通道(covert timing channel)使得进程能够把数据写入存储介质,从而让其他进程能够读取到它。

·后门(backdoor),也称为维护分支(maintenance hook),是用来让程序员迅速进入应用,维护或者增加功能。后门应该在应用投入使用之前删除,否则它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风险。

·执行领域(execution domain)是CPU执行指令的地方。操作系统的指令是以特权模式执行的,而应用的指令是以用户模式执行的。

·进程隔离(process isolation)确保了多个进程能够并发运行,进程不会彼此互相干扰.或者影响彼此的存储段。

·只有需要全部系统特权的进程才会位于系统的内核中。

·一个状态机处理一个安全级别。多状态机能够处理两个或者更多的安全级别,而不会有威胁系统安全的风险。

·强制类型定义表明要强制实行抽象数据类型。

·TOC/TOU代表“time一of一check和time一of一use”。这是一类异步攻击。

·Biba模型是以完整性级别具有层次结构的格(lattice)为基础的。

·Biba模型解决了完整性的第一个目标,即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进行修改。

·Clark一Wilson模型解决了完整性的所有三个目标: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进行修改、防止授权的用户进行不恰当的修改,以及通过审计维护内外的一致性。

·在Clark一Wilson模型中,用户只能通过程序访问和操控客体。它使用访问三元组,即主体-程序-客体。‘

·ITSEC是为欧洲国家制定的。它不是一个国际性的评测标准。

二、习题

请记住,这些问题的格式及提问的方式都是有原因的。问题和答案似乎显得奇特或者说模棱两可,但这就是你将会看到的真实的考试。

1. What flaw creates buffer overflows?

A. Application executing in privileged mode

B. Inadequate memory segmentation

C. Inadequate protection ring use

D. Insufficient parameter checking

2. The operating system performs all excep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tasks?

A. Memory allocation

C. Resource allocation

B. Input and output tasks

D. User access to database views

3. If an operating system allows sequential use of an object without refreshing it, what

security issue can arise?

A. Disclosure of residual data

B. Unauthorized access to privileged processes

C. Data leakage through covert channels

D. Compromising the execution domain

4. What is the final step in authorizing a system for use in an environment?

A. Certification

B. Security evaluation and rating

C. Accreditation

D. Verification

5. What feature enables code to be executed without the usual security checks?

A. Antivirus software

B. Maintenance hook

C. Timing channel

D. Ready state

6. If a component fails, a system should be designed to do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 Change to a protected execution domain

B. Change to a problem state

C. Change to a more secure state

D. Release all data held in volatile memory

7. What security advantage does firmware have over software'?

A. it is difficult to modify without physical access.

B. It requires a smaller memory segment.

C. It does not need to enforce the security policy.

D. It is easier to reprogram.

8. Which is the first level of the Orange Book that requires classification labeling of data?

A. B3

B. B2

C. B1

D. C2

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the reference monitor concept?

A. A software component that monitors activity and writes security events to an audit log

B. A software component that determines if a user is authorized to perform a requested

C. A software component that isolates processes and separates privilege and user modes

D. A software component that works in the center protection ring and provides interfaces

10.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urity Evaluation Criteria was developed for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 International use

B.U.S. use

C. European use

D. Global use

11. A security kernel contain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 Software, hardware, and firmware

B. Software, hardware, and system design

C. Security policy, protection mechanisms, and software

D. Security policy, protection mechanisms, and system design

12. What characteristic of a trusted process does not allow users unrestricted access to sensitive data?

A. Process isolation enforcement

B. Security domain enforcement

C. Need-to-know enforcement

D. TCB enforcement

13. The Orange Book states that a system should uniquely identify each user for accountability purposes and

A. Require the user to perform object reuse operations

B. Associate this identity with all auditable actions taken by that individual

C. Associate this identity with all processes the user initiates

D. Require that only that user have access to his specific audit information

14. The trusted computing base (TCB) control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 All trusted processes and software components

B. All trusted security policies and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s

C. All trusted software and design mechanisms

D. All trusted software and hardware components

15. What is the imaginary boundary that separates components that maintain security from components that are not security related?

A. Reference monitor

B. Security kernel

C. Security perimeter

D. Security policy

16. Which model deals only with confidentiality?

A. Bell-LaPadula

B. Clark-Wilson

C. Biba

D. Reference monitor

17. What is the best description of a security kernel from a security point of view?

A. Reference monitor

B. Resource manager

C. Memory mapper

D. Security perimeter

18. When is security of a system most effective and economical?

A. If it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B. If it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as a secure and trusted front end

C. If it is customized to fight specific types of attacks

D. If the system is optimized before security is added

19. In secure computing systems, why is there a logical form of separation used between processes?

A. Processes are contained within their own security domains so that each does not make unauthorized accesses to other objects or their resources.

B. Processes are contained within their own security perimeter so that they can only access protection levels above them.

C. Processes are contained within their own security perimeter so that they can only access protection levels equal to them.

D. The separation is hardware and not logical in nature.

20. What type of attack is taking place when a higher level subject writes data to a storage area and a lower level subject reads it?

A. TOC/TOU

B. Covert storage attack

C. Covert timing attack

D. Buffer overflow

21. What type of rating does the Common Criteria give to products?

A. PP

B. EPL

C. EAL

D. A-D

22. Which best describes the * -integrity axiom?

A. No write up in the Biba model

B. No read down in the Biba model

C. No write down in the Bell-LaPadula model

D. No read up in the Bell-LaPadula model

23. Which best describes the simple security rule?

A. No write up in the Biba model

B. No read down in the Biba model

C. No write down in the Bell-LaPadula model

D. No read up in the Bell-LaPadula model

2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as the first mathematical model of a multilevel security policy used to define the concept of a security state, modes of access, and outlines rules of access?

A. Biba

B. Bell-LaPadula

C. Clark-Wilson

D. State machine

25.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characteristic 0f the Bell—LaPadula model?

A.Confidentiality model

B.Integrity model

C.Developed and used by the U.S.DoD

D.First mathematical multilevel security model

三、答案

1.D。缓冲区溢出发生在太多的数据作为输入而无法接受时。程序员应该通过适当的安全控制防止缓冲区溢出的发生,意味着他们需要执行边界检查,检查参数确保只有允许数量的数据才可以被接受和处理。

2.D。操作系统有一长串的责任,但是实现数据库视图不是操作系统的责任,而是数据库管理软件的职责。

3.A。如果一个对象包含机密的数据,在其他主体可以访问之前,这些数据没有被擦除,那么残留的数据就可能被攻击者读取,可能导致系统或数据的安全被破坏或者机密信息泄露。

4.C。认证是对一个产品的技术评论,而认可(Accreditation)是管理层正式地批复这个认证过程。这一问题问你,在一个环境中实际使用系统之前,哪一步是系统授权的最后一步,这也是认可工作所要求的。

5.B。维护分支(Maintenance hooks)可以越过系统或应用的安全和访问控制检查,允许知道特定序列的任何人访问应用,甚至访问代码。在任何代码投入生产之前,必须清除所有的维护分支。

6.C。状态机模型描述了一个系统应该从安全状态启动,执行安全的状态转移,即便失败也要停留在一个安全状态。这意味着,如果一个系统遇到了它认为不安全的事件时,它应该改变到一个更安全的状态以自我保护和防范。

7.A。固件是烧制到ROM或EROM芯片中的一种软件,一般用于计算机和外部设备的通信。系统,BIOS指令也在主板的固件里,绝大多数情况下,固件是不可修改的,除非有人可以物理访问该系统。固件不像其他软件可以远程修改。

8.C。这些保险度级别来自于橘皮书。B级和B级以上要求使用安全标签,不过这个

问题是问哪个是第一个要求安全标签的级别。Bl在B2和B3之前,显然是正确的答案。

9.B。引用监控器是一个抽象的机器,它包含系统所有的访问控制规则。安全内核是一个活动实体,它执行引用监控器的规则,控制主体的所有访问,用户是主体的一个特例。

10.C。在ITSEC中,I代表信息(Information)而不是国际(International)。这一标准是欧洲国家开发的,用于对他们的安全产品进行分类和评估。

11.A。安全内核主要由TCB组成,一般包括软件、硬件和固件。安全内核执行许多不同的活动以保护系统,执行引用监控器的规则只是这些活动中的一种。

12.C。一个执行need—to—know的系统不允许主体访问一个客体,除非它基于need —to—know规则被正式授权。这一问题针对基于MAC:的系统,一般使用安全标签、安全类别和分类作为判断访问权限的依据。

13.B。适当的安全实现包括跟踪个人和他们的操作。用户需要惟一的标识,以便跟踪到他们每个人的活动。如果所有的用户都以user001登录到系统中,系统将永远不能分清哪个用户实际执行了某一特定的操作。

14.D。TCB包含并控制系统中的所有保护机制,无论它们是硬件、软件还是固件。

15.C。安全边界是TCB和非TCB之间的边界,它描述了两组项目之间的边界。

16.A。Bell—LaPadula模型是为美国国防部开发的安全模型,其主要目标是防止非授权的实体访问或看到敏感的信息:该模型是多级安全策略的第一个数学模型,用于定义安全状态、访问模式和访问规则。Biba和C1ark—Wilson模型不关心机密性,而是完整性。

17.A。安全内核是操作系统内核的一部分,它执行引用监控器规定的规则。它是规则的实施者,每个主体请求客体时都要调用安全内核。操作系统的部分内核是资源管理器,而不是安全内核,内存映像也是操作系统内核的一部分功能,安全边界确定了哪些是TCB哪些不是。

18.A。在一个产品的开发末期,或者在一个现有系统的前端增加有用的、高效的安全措施是非常困难的。在项目的末期增加安全通常耗费巨大,因为这将打断项目和开发团队的工作,使他们重新回到设计阶段重新设计系统,并且重新编写很大一部分的代码。

19.A。进程被赋予它自己的变量、系统资源、内存段,构成了自己的域,以防止它破坏其他进程的数据或干扰其他进程的活动。

20.B。隐蔽通道是指,有些进程使用某种资源进行通信,而这种资源并非为此目的而创建。一个进程可以向某种共享介质或存储空间写东西,另一个进程从这个空间读信息,这一过程违背了系统的安全策略。

21.C。通用准则使用不同于其他评估标准的保险度级别系统,它包含成套的规格,产品必须满足这些规格要求才能达到相应的级别。这些级别和包被称作评估保险度级别(EAL)。一旦一个产品实现了任何级别,客户可以在EP[。(Evaluated Products List)中看到这些信息。

22.A。*-完整性公理(或星完整性公理)描述了,一个低完整性级别的主体不能写一个更高完整性级别的客体,这一规则是为了保护高级别数据的完整性。

23.D。实现安全规则是为了确保任何安全级别较低的主体不能查看安全级别高的数据,实施这种安全规则是为了保护安全级别较高数据的保密性,该规则用在Bell—LaPadula模型中。记住,简单规则规定读操作,*或星规则用于规定写操作。

24.B。这是Bell—LaPadula模型的形式化定义,创建该模型的目的是保护政府和军事信息的机密性。

25.B。Bell—LaPadtlla安全模型是第一个基于状态自动机的数学模型,用于描述多级安全策略的安全系统。美国开发该模型主要出于保护机密信息的考虑,因此这是一个保密模型,没有考虑完整性。

软件体系结构总结

第一章:1、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 国内普遍看法: 体系结构=构件+连接件+约束 2、软件体系结构涉及哪几种结构: 1、模块结构(Module) 系统如何被构造为一组代码或数据单元的决策 2、构件和连接件结构(Component-And-Connector,C&C) 系统如何被设计为一组具有运行时行为(构件)和交互(连接件)的元素 3、分配结构(Allocation) 展示如何将来自于模块结构或C&C结构的单元映射到非软件结构(硬件、开发组和文件系统) 3、视图视点模型 视点(View point) ISO/IEC 42010:2007 (IEEE-Std-1471-2000)中规定:视点是一个有关单个视图的规格说明。 视图是基于某一视点对整个系统的一种表达。一个视图可由一个或多个架构模型组成 架构模型 架构意义上的图及其文字描述(如软件架构结构图) 视图模型 一个视图是关于整个系统某一方面的表达,一个视图模型则是指一组用来构建 4、软件体系结构核心原模型 1、构件是具有某种功能的可复用的软件结构单元,表示了系统中主要的计算元素和数据存储。 2.连接件(Connector):表示构件之间的交互并实现构件

之间的连接 特性:1)方向性2)角色3)激发性4)响应特征 第二章 1、软件功能需求、质量属性需求、约束分别对软件架构产生的影响 功能性需求:系统必须实现的功能,以及系统在运行时接收外部激励时所做出的行为或响应。 质量属性需求:这些需求对功能或整个产品的质量描述。 约束:一种零度自由的设计决策,如使用特定的编程语言。 质量原意是指好的程度,与目标吻合的程度,在软件工程领域,目标自然就是需求。 对任何系统而言,能按照功能需求正确执行应是对其最基本的要求。 正确性是指软件按照需求正确执行任务的能力,这无疑是第一重要的软件质量属性。质量属性的优劣程度反映了设计是否成功以及软件系统的整体质量。 系统或软件架构的相关视图的集合,这样一组从不同视角表达系统的视图组合在一起构成对系统比较完整的表达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强烈推荐汇总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 --专业推荐 2013.11.7 1.1. 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 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 关架构进行描述。 1.2. 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 整体架构设计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强烈推荐

很详细的系统架构图--专业推荐 2013.11.7

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

关架构进行描述。 1.2.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整体架构设计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网络体系结构及OSI基本参考模型典型例题分析解答

网络体系结构及OSI基本参考模型典型例题分析解答 一、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层次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___。 2.为进行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____、标准或____的集合称为网络协议。 3.0SI的全称为____,的参考模型是由____制定的标准化开放式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4.ISO包括____、服务定义和____三级抽象。 5.0SI的体系结构定义了一个七层模型,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____、运输层、会话层、____和____。 6.网络协议包含三要素,这三要素分别是语义、____和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在网络协议中,涉及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的内容属于网络协议的()要素。 A)语法B)语义C)定时D)语用 2.osI体系结构定义了一个()层模型。 A)8 B)9 C)6 D)7 3.在OSI的7层模型中,主要功能是在通信子网中实现路由选择的层次为(). A)物理层B)网络层C)数据链路层D)运输层 4.在OSI的7层模型中,主要功能是协调收发双方的数据传输速率,将比特流组织成帧,并进行校验、确认及反馈重发的层次为()。 A)物理层B)网络层C)数据链路层D)运输层 5.在ISO的7层模型中,主要功能是提供端到端的透明数据运输服务、差错控制和流量撞控制的层次为()。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运输层D)网络层 6.在ISO的7层模型中,主要功能是组织和同步不同主机上各种进程间通信的层次为(). A)网络层B)会话层C)运输层D)表示层 7.在OSI的7层模型中,主要功能是为上层用户提供共同的数据或信息语法表示转换,也可进行数据压缩和加密的层次为()。 A)会话层B)网络层C)表示层D)运输层 8.在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中,把传输的比特流划分为帧的层次是()。 A)网络层B)数据链路层C)运输层D)分组层 9.在OSI的7层模型中,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的机械的、电气的、功的和规程的特性的层次是()。 A)网络层B)数据链路层C)物理层D)运输层 10。在OSI的7层模型中,负责为OSI应用进程提供服务的层次是() A)应用层B)会话层C)运输层D)表示层 11。在创I的7层模型中,位于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的层次是()。 A)表示层B)应用层C)数据链路层D)运输层 12。在OSI的7层模型中,位于运输层之上的层次是()。 A)表示层B)数据链路层C)会话层D)应用层 13。允许计算机相互通信的语言被称为()。 A)协议B)寻址c)轮询D)对话

软件体系结构作业(完整版)

第一章: 1.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对软件危机的看法。 软件危机是指软件生产方式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计算机需求,开发和维护过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以下几个原因导致:(1)软件自身特点 (2)开发人员的弱点 (3)用户需求不明 (4)缺乏正确理论指导 (5)开发规模越来越大 (6)开发复杂度越来越高 可以通过软件生命周期的模型和软件工具的使用来缓解危机,通过程序自动化和软件工业化生产的方法实现软件标准化的目标,进一步缓解软件危机带来的影响。 软件危机有利有弊,除了带来许多麻烦,也给我们带来许多挑战,克服危机的过程,我们在技术上和创新上都有了一个提升,也算是间接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做了贡献。 2.什么是软件重用,软件重用的层次可以分为哪几个级别? 软件重用:是指在两次或多次不同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软件元素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代码重用(2)设计结果重用(3)分析结果重用 3.什么是可重用构件?相对于普通的软件产品,对可重用构件有何特殊要求? 可充用构件表示软件重用过程中,可重用的软件构件元素。 可重用构件的特殊要求: (1)可重用构件应该具有功能上的独立性与完整性; (2)可重用构件应该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3)可重用构件应该具有较高的灵活; (4)可重用构件应该具有严格的质量保证; (5)可重用构件应该具有较高的标准化程。 4.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的优势是什么?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面临哪些挑战和困难? 优势:基于构件的软件将软件开发的重点从程序编写转移到了基于已有构件的组装,更快地构造系统,减轻用来支持和升级大型系统所需要的维护负担,从而降 低了软件开发的费用 困难和挑战:没有可依据的参考,可用资源和环境缺乏,开发难度高,而各方面需求增长速度与日剧增,更新和升级的跟进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此外,在同 一系统采用多个开发商提供的构件,它们之间的兼容性可能是开发过程中所 要面对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挑战和困难:

网络体系结构参考模型

一、互连网体系结构 1974年IBM提出了SNA(系统网络体系结构),考虑到各个网络存在的异构,异质,导致网络都属于封闭式网络,无法相互连接,通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了OSI(开放式系统互连)标准,将计算机网络进行分层分层优点:解决了通信的异质性问题,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向高层屏蔽低层细节问题,使网络的设计更加的简单、容易实现。 协议:网络中通信或数据交换的规则和标准 实体:发送接收信息的软件或硬件的进程 对等实体:不同系统内的同一层次两个实体 接口:相临两层之间的交互界面 服务:某一层和此层以下的层能力,通过接口交给相临层 协议栈:系统内的各个层的协议集合 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和协议的集合 1、ISO/OSI参考模型 ISO/OSI参考模型是一种逻辑结构,不是具体的设备,任何遵循协议的系统都可以相互通信经过OSI七层模型的数据要经历数据的封装(打包)和解封装(解包)过程,封装过程是将原数据从高层向低层传递的过程,每经过一层都需要加上该层的报头信息,解封装过程是从低层向高层传递的过程,每经过一层都需要将对等层的报头去掉还原为上层数据。

第一层:物理层 处于最底层,为上层提供物理连接,负责传送二进制比特流,在物理层中定义了机械特性(连接器形式和插针分配),电气特性(接口电路参数),功能特性(物理接口的信号线)和规程特性(信号线操作规程),传输介质可以使用有线介质或无线介质,物理层传输二进制比特流,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物理层的典型设备有:集线器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链路的管理,流量的控制,差错控制,数据以数据帧格式传输的,数据帧包含帧头(H2)和帧尾(T2)MAC(介质访问控制),48位二进制组成,为了方便表示使用十六进制表示,网卡上的MAC地址是物理地址,在生产网卡时就内臵在网卡的ROM(只读存储器)芯片中了,不能修改,但是可以伪造(网卡属性中),为了表示网卡的全球唯一性,将MAC地址表示的48位二进制地址分为2部分,前24位表示厂商代号,后24位表示厂商内部代号,MAC地址相同的计算机不能够相互通信网桥,二层交换机,网卡都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第三层:网络层 提供统一的寻址方案,完成分组的独立路由选择,网络层数据以数据包传输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实现路径的选择,通过路由表中的路由表项,(直连路由,路由器自己接口所在的网络形成的路由表),(静态路由,管理员手工添加路由信息添加的路由表),(动态路由,路由器通过相互的路由学习,得到的路由表),路由器可以实现网络

软件体系结构作业___一__、二章

第一章 1.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对软件危机的看法 答:软件危机是指软件生产方式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计算机需求,开发和维护过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它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导致:(1)软件自身特点 (2)开发人员的弱点 (3)用户需求不明 (4)缺乏正确理论指导 (5)开发规模越来越大 (6)开发复杂度越来越高 可以通过软件生命周期的模型和软件工具的使用来缓解危机,通过程序自动化和 软件工业化生产的方法实现软件标准化的目标,进一步缓解软件危机带来的影 响。 软件危机有利有弊,除了带来许多麻烦,也给我们带来许多挑战,克服危机的过 程,我们在技术上和创新上都有了一个提升,也算是间接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做了 贡献。 2.什么是软件重用,软件重用的层次可以分为哪几个级别 答:软件重用,是指在两次或多次不同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软件元素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代码重用(2)设计结果重用(3)分析结果重用 3. 什么是可重用构件相对于普通的软件产品,对可重用构件有何特殊要求 答:可充用构件表示软件重用过程中,可重用的软件构件元素。 可重用构件的特殊要求: (1)可重用构件应该具有功能上的独立性与完整性; (2)可重用构件应该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3)可重用构件应该具有较高的灵活; (4)可重用构件应该具有严格的质量保证; (5)可重用构件应该具有较高的标准化程。 4.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的优势是什么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答:优势:基于构件的软件将软件开发的重点从程序编写转移到了基于已有构件的组装,以更快地构造系统,减轻用来支持和升级大型系统所需要的维护负担,从而降 低了软件开发的费用 困难和挑战:没有可依据的参考,可用资源和环境缺乏,开发难度高,而各方面需求 增长速度与日剧增,更新和升级的跟进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此外,在同一系统采用多 个开发商提供的构件,它们之间的兼容性可能是开发过程中所要面对的一个严峻的问 题 5.描述三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构件技术规范COM、CORBA和EJB各自的特点 答:COM:COM无需重新编译,对象就可以增添新的功能,还能够透明地向另一个过程或另一台机器上的对发送RPC调用; CORBA:CORBA用IDL来描述对象接口,可以满足异种语言间的通信问题。

体系结构 完整版

第一章 1.软件复用:利用现有的软件资源来开发新应用系统的过程。其中软件资源可能是已经存在的软件,也可能是专门用于开发设计且可复用的软件构件。 2.可复用的软件的资源即复用成分,是软件服用技术的核心与基础。 3.实现软件复用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1.有可以复用的对象 2.所复用的对象的对象是可用的 3.复用者要知道怎样去使用被复用的对象 4..软件重用再工程五个阶段: (1)候选阶段(2)选择阶段(3)资格说明阶段(4)分类和存储阶段(5)查找和检索5.软件复用: (1)代码复用分为目标代码复用和源代码复用 (2)设计复用比源程序复用的级别更高 (3)分析复用要比设计复用的级别更高 (4)测试复用主要包括测试用例复用和测试过程复用 6.软件复用的实现技术:组装和生成 在组装中软件构件是复用的基石 在生成中由程序生成器完成对软件结构模式的复用 7.从构件的表示角度出发,分为人工智能方法、超文本和信息科学方法 信息科学方法:枚举层次关键词分类方法 8.软件构件化:就是要让软件开发过程向机械加工一样,可以使用各种标准的和非标准的零件来组装机器。 9.抽象构件模型:提供服务接口--(软件构件:属性集合行为集合)--接收服务接口 10.网络服务技术:OMG的CORBA;SUN公司的J2EE/JavaBeans/EJB;Microsoft的DCOM/COM/COM+ 11.构件获取的四种方式: (1)从构件库中,按照适合新系统的原则选取,并做适应性修改已获得可重用的构件。(2)根据新功能模块进行自行开发,以获取新构件 (3)对遗留系统进行功能分析,将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模块提取出来,使其接口进行标准化以获得可重用性构件 (4)通过商业方式购买合适的构件,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共享或免费获取 12.框架:是一种为特定领域应用提供可扩展模版的架构实例。它表述了整个设计过程、指明了协作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明确了责任分配和控制流 13.软件体系结构主要包括:构件、连接件和配置约束 14.构件:可预制和可重用的软件部件,是组成体系结构的基本计算单元或数据存储单元

各种系统架构图与详细说明

各种系统架构图与详细说明

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1.2.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整体架构设计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综上,我们对整体应用系统架构图进行了设计,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1.应用层级说明 整体应用系统架构设计分为五个基础层级,通过有效的层级结构的划分可以全面展现整体应用系统的设计思路。 基础层 基础层建设是项目搭建的基础保障,具体内容包含了网络系统的建设、机房建设、多媒体设备建设、存储设备建设以及安全设备建设等,通过全面的基础设置的搭建,为整体应用系统的全面建设良好的基础。 应用数据层 应用数据层是整体项目的数据资源的保障,本次项目建设要求实现全面的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所以对于应用数据层的有效设计规划对于本次项目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整体结构上划分,我们将本次项目建设数据资源分为基础的结构型资源和非结构型资源,对于非结构型资源我们将通过基础内容管理平台进行有效的管理维护,从而供用户有效的查询浏览;对于结构型数据,我们进行了有效的分类,具体包括政务公开资源库、办公资源库、业务经办资源库、分析决策资源库、内部管理资源库以及公共服务资源库。通过对资源库的有效分类,建立完善的元数据管理规范,从而更加合理有效的实现资源的共享机制。

软件体系结构论文:一种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模型

软件体系结构论文:一种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模型 摘要: 为了分离软件系统中的核心关注点和横切关注点,通过引入面向方面软件开发的思想设计了一种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模型,并详细分析了该模型的三个基本构成单元,即构件、连接件和方面构件。最后通过一个网上支付实例验证了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 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横切关注点;构件;连接件;方面构件 20世纪60年代的软件危机使得人们开始重视软件工程的研究。起初,人们把软件设计的重点放在数据结构和算法的选择上,然而随着软件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对总体的系统结构设计和规格说明变得异常重要。随着软件危机程度的加剧,软件体系结构(software architecture)这一概念应运而生。软件体系结构着眼于软件系统的全局组织形式,在较高层次上把握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软件开发的焦点从成百上千的代码上转移到粒度较大的体系结构元素及其交互的设计上。与传统软件技术相比,软件体系结构理论的提出不仅有利于解决软件系统日益增加的规模和复杂度的问题,有利于构件的重用,也有利于软件生产率的提高。面向方面软件开发(AOSD)认为系统是由核心关注点(corn concern)和

横切关注点(cross-cutting concern)有机地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核心关注点是软件要实现的主要功能和目标,横切关注点是那些与核心关注点之间有横切作用的关注点,如系统日志、事务处理和权限验证等。AOSD通过分离系统的横切关注点和核心关注点,使得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变得容易很多。 Extremadura大学的Navasa等人[1]在2002年提出了将面向方面软件开发技术引入到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中,称之为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aspect oriented software architecture,AO-SA),这样能够结合两者的优点,但是并没有给出构建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的详细方法。 尽管目前对于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这个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一般认为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在传统软件体系结构基础上增加了方面构件(aspect component)这一新的构成单元,通过方面构件来封装系统的横切关注点。目前国内外对于面向方面软件体系模型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对它的构成单元模型的研究更少,通常只关注方面构件这一构成单元。方面构件最早是由Lieberherr等人[2]提出的,它是在自适应可插拔构件(adaptive plug and play component,APPC)基础之上通过引入面向方面编程(AOP)思想扩展一个可更改的接口而形成的,但它关于请求接口和服务接口的定义很模糊,未能给出一个清晰的方面构件模型。Pawlak等人

软件体系结构 4+1模型案例

案例教学1:4+1视图方法进行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要开发出用户满意的软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软件体系结构师必须全面把握各种各样的需求、权衡需求之间有可能的矛盾之处,分门别类地将不同需求一一满足。本文从理解需求种类的复杂性谈起,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展示了如何通过RUP的4+1视图方法,针对不同需求进行体系结构设计,从而确保重要的需求一一被满足。 1、呼唤体系结构设计的多重视图方法 灵感一闪,就想出了把大象放进冰箱的办法,这自然好。但希望每个体系结构设计策略都依靠灵感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系统方法的指导。 需要体系结构设计的多重视图方法,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需求种类的复杂性所致。以工程领域的例子开道吧。比如设计一座跨江大桥:我们会考虑"连接南北的公路交通"这个"功能需求",从而初步设计出理想化的桥墩支撑的公路桥方案;然后还要考虑造桥要面临的"约束条件",这个约束条件可能是"不能影响万吨轮从桥下通过",于是细化设计方案,规定桥墩的高度和桥墩之间的间距;另外还要顾及"大桥的使用期质量属性",比如为了"能在湍急的江流中保持稳固",可以把大桥桥墩深深地建在岩石层之上,和大地浑然一体;其实,"建造期间的质量属性"也很值得考虑,比如在大桥的设计过程中考虑"施工方便性"的一些措施。 和工程领域的功能需求、约束条件、使用期质量属性、建造期间的质量属性等类似,软件系统的需求种类也相当复杂,具体分类如图1所示。

图1 软件需求分类的复杂性 2、超市系统案例:理解需求种类的复杂性 例子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更好地理解软件需求种类的复杂性,我们来分析一个实际的例子。在表1中,我们列举了一个典型的超市系统的需求子集,从这个例子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需求可以分为两大类: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软件体系结构最终版

一、填空题 1软件体系结构核心模型由构件、连接件、配置组成。作用于这些要素或连接关系上的限制条件:约束,质量-性能 2.sa风格具有已经被熟知的特性,并且可以复用 3."4+ 1”视图模型从5个不同的视角包括:逻辑视图、进程视图、物理视图、开发视图和场景视图来描述软件体系结构。 4.在层次系统中,两种通用的分层方法分别是(严格分层和松散分层) 5.在三层cs结构中,中间层可能是什么类型的服务器:应用服务器 6.解释器的三种策略:(1)传统解释器(2)基于字节码的解释器(3)JIT(即时)编译器 7.构件作为一个封装的实体,只能通过(接口)和外部环境交互,构件内部所实现的功能是以(服务)形式体现出来 8.在数据流风格中,用(数据字典)定义了相应的数据流图表达拓扑结构 9.在分层系统中,由上而下的信息和控制通常被描述成(请求),由下而上的方式被描述成(通知) 10.在分层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定义每层之间的接口,接口的类型包括:(黑盒接口和白盒接口) 11.三层cs体系风格是由什么构成的:表示层、功能层、数据层 二、选择题 1.表示业务逻辑和工作流,应该采用的uml图是什么:活动图 2._对象,_子程序,_构件,_包,这些哪一个是独立可交付的功能单元,外界通过接口访问它提供的服务:基于构件开发中的构件 3.同步调用消息和异步调用消息(下列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 4.某游戏公司预开发一个大型多人技术战略游戏,针对这个目标,公司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架构风格合适:解释器 5.三层cs体系结构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构件:中间件 6.在uml提供的图中,哪种图用于描述系统与外部系统及用户之间的交互:用例图 7.在c/s系统中,数据库服务器的(功能)任务: 安全性要求 访问并发性的控制 前端的客户应用程序的全局数据完整性 备份和恢复 8.与cs体系结构相比,bs体系结构的不足之处:BS体系结构缺乏对动态页面的支持能力,没有集成有效的支持能力 9.在rup(软件开发过程生命周期的图表)中,采用4+1视图模型来描述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在这个模型中,最终用户侧重于逻辑视图,系统工程师侧重于哪种视图:部署视图 10.如果对银行的atm常用功能进行建模,用什么图来表示这个系统的功能需求:逻辑视图 三、名词解释 1.软件体系结构风格:是描述某一特定应用领域中系统组织方式的惯用模式。

体系结构结构模型

仓库管理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型 XXX (XX大学 XXX学院,XX XXX) 摘要:本文使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对仓库管理软件的软件体系架构进行建模。使仓库管理软件架构在开发初期能够很好地被开发人员和客户理解。本文采用“4+1”视图模型对系统进行建模。 关键词:仓库管理UML 软件体系架构 1.软件系统体系结构模型 本章采用“4+1”视图模型对软件系统进行建模。该视图模型从5个不同的视角,包括逻辑视图、进程视图、物理视图、开发视图、和场景视图来描述软件体系机构。每个视图只关心系统的一个侧面,5个视图结合在一起才能反映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的全部内容。“4+1”视图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图中的实施视图就是开发视图。 图1 “4+1”视图模型1.1逻辑视图 逻辑视图(Logical view),主要是整个系统的抽象结构表述,关注系统提供最终用户的功能需求,不涉及具体的编译,即输出和部署。在逻辑视图中,系统分解成一系列的功能抽象。这些分解不但可以用来进行功能分析,而且可用作标识在整个系统的各个不同部分的通用机制和设计元素。通常在UML中用类图来描述逻辑视图。类图(Class diagram)显示了模型的静态结构,特别是模型中存在的类、类的内部结构以及它们与其他类的关系等,从系统构成角度来描述正在开发的系统。类图不显示暂时性信息。如图2所示为系统逻辑视图。 在逻辑视图中,采购入库员、出库员、商场管理员、仓库管理员类是通过系统用户类泛化来的,系统用户有的一般操作和属性他们也都拥有。其中按照系统的权限范围来说,采购入库员、出库员、仓库管理员依赖于商场管理员,因为只有商场管理 图2 逻辑视图

常用的系统架构图

常用的系统架构图 2014年冬

1.1.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 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 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 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

关架构进行描述。 1.2.技术架构设计 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整体架构设计 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复习试题

名词解释 1.设计模式一些设计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的经验总结,就是系统的命名、解释、和评价某一个重要的面向对象的可重现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案。 2.软件体系结构(Software Architecture)软件体系结构以组件和组件交互的方式定义系统,说明需求与成品系统之间的对应关系,描述系统级别的可伸缩性、能力、吞吐量、一致性和兼容性等属性。软件体系结构由组件、连接件和属性组成。 3.软件体系结构风格(Software Architecture Style)软件体系结构风格是描述某一特定应用领域中系统组织方式的惯用模式。体系结构风格定义了一个系统家族,即一个体系结构定义一个词汇表和一组约束。词汇表中包含一些构件和连接件类型约束指出系统中构件和连接件的组合方式,体系结构风格反映了领域中众多系统所共有的结构和语义特性,并指导如何将各个模块和子系统有效地组织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4.软件产品线产品线是一个产品集合,这些产品共享一个公共的、可管理的特征集,这个特征集能满足选定的市场或任务领域的特定需求。这些系统遵循一个预描述的方式,在公共的核心资源(core assets)基础上开发的。 5.体系结构描述语言体系结构描述语言(ADL)是在底层语义模型的支持下,为软件系统的概念体系结构建模提供了具体语法和概念框架。基于底层语义的工具为体系结构的表示、分析、演化、细化、设计过程等提供支持。其三个基本元素是:构件、连接件、体系结构配置。 6.软件重用指在两次或多次不同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软件元素的过程。软件元素包括程序代码、测试用例、设计文档、设计过程、需要分析文档甚至领域知识。通常,可重用的元素也称作软构件,可重用的软构件越大,重用的粒度越大。 7.构件是指语义完整、语法正确和有可重用价值的单位软件,是软件重用过程中可以明确辨识的系统;结构上,它是语义描述、通信接口和实现代码的复合体。 8.构件组装构件组装是指将库中的构件经适当修改后相互连接,或者将它们与当前开发项目中的软件元素相连接,最终构成新的目标软件。 9.体系结构配置体系结构配置或拓扑是描述体系结构的构件与连接件的连接图。体系结构配置提供信息来确定构件是否正确连接、接口是否分配、连接件构成的通信是否正确,并说明实现要求行为的组合含义。 10.易用性易用性关注一个用户完成需要的工作的容易程度以及系统提供的用户支持的种类,包括:学习系统特性。如果用户对某一特定系统或者系统的特定方面不熟悉,系统应该怎样使得学习变得容易?高效地使用系统。系统在帮助用户更高效操作方面能做些什么?11.场景(scenarios)场景可以看做是那些重要系统活动的抽象,它使4个视图有机联系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场景是最重要的需求抽象。 12.MVC MVC是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Controller)三个单词的缩写。MVC 模式的目的就是实现Web系统的职能分工。Model是应用对象,所有的操作都在这里实现,它若需要取得视图中的对象或更新视图,需通过控制器来进行处理。View是模型在屏幕上的表示,模型在进行操作后,其结果是通过视图显示的。Controller用于管理用户与视图发生的交互,定义用户界面对用户输入的响应方式。一旦用户需要对模型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执行模型,而必须通过控制器间接实现的。 13.C2体系结构风格C2体系结构风格可以概括为通过连接件绑定在一起的、按照一组规则运作的并行构件网络。 14.SOA 即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架构。它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

软件体系结构试题库(软件工程)试题和答案

1、软件重用是指重复使用已有的软件产品用于开发新的软件系统,以达到提高软件系统的开发质量与效率,降低开发成本的目的。答案:√ 2、可重用技术对构件库组织方法要求不仅要支持精确匹配,还要支持相似构件的查找。答案:√ 3、软件体系结构充当一个理解系统构件和它们之间关系的框架,特别是那些始终跨越时间和实现的属性。 答案:√ 5、构件可以由其他复合构建和原子构件通过连接而成。() 答案:√ 6、体系的核心模型由5种元素组成:构建、连接体、配置、端口和角色() 答案:√ 7、软件体系结构的核心由5种元素组成:构件、连接件、配置端口和角色。其中,构件、连接件和配置是最基本的元素() 答案:√ 8、开发视图主要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即系统提供给最终用户的服务() 答案:X 9、构件、连接件以及配置是体系结构的核心模型最基本的元素() 答案:√ 10、HMB风格不支持系统系统自顶向下的层次化分解,因为它的构件比较简单。 答案:× 11、正交软件体系结构由组织层和线索的构件构成。

13、线索是子系统的特例,它由完成不同层次功能的构建组成,每一条线索完成整个系统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功能。() 答案:√ 14、层次系统中支持抽象程度递增的系统设计是设计师可以把一个复杂系统按照递增的步骤进行分解,同时支持功能增强,但是不支持重用。 答案:× 16、在软件设计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的软件体系结构描述方法是图形表达工具。答案:√ 18、体系结构设计是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关键的一环,一般在需求分析之后,软件设计之前进行。 答案:√ 19、基于软构件的系统描述语言是较好的一种以构件为单位的软件系统描述语言。 答案:√ 21、基于构件的动态系统结构模型分为三层,风别是应用层、中间层、和体系结构层。 答案:√ 23、基于构件的动态系统结构模型分为应用层,中间层和体系结构层。 答案:√ 29、一般的说,一个模式有一下4个基本成分,1.模式名称,2.问题,3.解决方案,4.效果,这句话是对的() 答案:√ 30、设计模式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一位计算机专家提出的。

软件体系结构建模的种类

软件体系结构建模的种类: 结构模型, 框架模型, 动态模型, 过程模型,功能模型 "4+1"视图模型: 1.逻辑视图:逻辑视图主要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即系统提供给最终用户的服务。 2.开发视图:开发视图也称模块视图,主要侧重于软件模块的组织和管理。 3.进程视图:进程视图侧重于系统的运行特性,主要关注一些非功能性的需求。强调并发性、分布性、系统集成性和容错能力,以及从逻辑视图中的主要抽象如何适合进程结构。 4.物理视图:物理视图主要考虑如何把软件映射到硬件上,它通常要考虑到系统性能、规模、可靠性等。 5.场景:场景可以看作是那些重要系统活动的抽象,它使四个视图有机联系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场景是最重要的需求抽象。 体系结构核心模型由5中元素组成:构件、连接件、配置、端口和角色。 经典的体系结构风格 数据流风格:批处理序列;管道/过滤器。 ◎调用/返回风格:主程序/子程序;面向对象风格;层次结构。 ◎独立构件风格:进程通讯;事件系统。 ◎虚拟机风格:解释器;基于规则的系统。 ◎仓库风格:数据库系统;超文本系统;黑板系统。 ◎其他(如适应性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风格、面向Agent的研究、网格计算、Web服务等)过滤器的活动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激活: 后续构件从过滤器中取出数据; 前序构件向过滤器推入数据; 过滤器处于活跃状态,不断从前序构件取出、并向后续部件推入数据。 软件体系结构描述方法: 图形表达工具、模块内连接语言、基于软构件的系统描述语言、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言 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言ADL是在底层语义模型的支持下,为软件系统的概念体系结构建模提供了具体语法和概念框架。基于底层语义的工具为体系结构的表示、分析、演化、细化、设计过程等提供支持。其三个基本元素是:构件、连接件、体系结构配置。 主要的体系结构描述语言有Aesop、MetaH、C2、Rapide、SADL、Unicon和Wright等,尽管它们都描述软件体系结构,却有不同的特点。 作业题: 第一章: 1、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对软件危机的看法。 2、什么是软件重用?软件重用的元素有哪些?就项目管理方面而言,软件重用项目与非重用项目有哪些不同之处。 3、实际参与/组织一个软件重用项目的开发,然后总结你是如何组织该项目的开发的。 4、为什么要研究软件体系结构? 5、根据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你认为软件体系结构的模型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 6、在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和应用中,你认为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第二章: 1、软件体系结构模型包括哪几种?Kruchten提出的“4+1”模型又包含哪些?结合UML的相关知识,理解“4+1”模型中各种模型的功能及含义。选择一个规模合适的系统,为其建立“4+1”模型。

建立软件系统体系结构模型

建立软件系统体系结构模型 为了帮助确保您的软件系统或应用程序满足用户需求,您可以在 Visual Studio 旗舰版中创建模型来作为软件系统或应用程序的总体结构和行为的说明的一部分。还可以使用模型来描述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使用的模式。这些模型可帮助您了解现有的体系结构、讨论更改以及明确传达您的意图。 模型可用于减少自然语言说明中出现的多义性,并帮助您和您的同事直观地显示设计和讨论备选设计。 应将模型与其他文档或讨论一起使用。模型本身并不表示体系结构的完整规范。 说明 可以将系统的体系结构分为两个区域: ?高级设计。高级设计描述主要组件,并说明这些组件之间如何进行交互以满足每项需求。如果系统是大型系统,则每个组件可能具有自己的高级设计,以便显示这些组件是如何由多个更小的组件构成的。?在整个设计过程使用的设计模式和约定。模式描述实现编程目标的特定方法。通过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使用相同的模式,您的团队可以降低进行更改和开发新软件的成本。 高级设计 高级设计描述系统的主要组件,并说明这些组件之间如何进行交互以实现设计目标。以下列表中的活动与开发高级设计有关,但这些活动不一定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 如果您要更新现有代码,则可以先从描述主要组件开始。请先确保您了解对用户需求的任何更改,然后再添加或修改组件之间的交互。如果您要开发新系统,则可以从了解用户需求的主要功能开始。然后,您可以探究主要用例的交互序列,再将这些序列合并为一个组件设计。 对于上述每种情况,并行开发不同的活动并在早期阶段开发代码和测试会很有用。避免尝试在开始这些方面中的某个方面前完成另一个方面。通常,在您编写和测试代码时,相关需求和您对系统的最佳设计方法的理解会发生更改。因此,您应先了解需求和设计的主要功能并对其进行编码。在稍后的项目迭代中填充详细信息。 ?了解需求。任何设计的第一步都是要清楚地了解用户需求。 ?体系结构模式。您对系统的核心技术和体系结构元素做出的相关选择。 ?组件及其接口。您可以绘制组件图来显示系统的主要部件以及它们进行交互所使用的接口。每个组件的接口均包含您在序列图中标识的所有消息。

软件体系结构学生复习资料

1、软件元素包括程序代码、测试用例、设计文档、设计过程、需求分析文档、甚至领域知识。 2、软件工程包括3个要素方法、工具、过程。 3、采用层次式软件体系结构,将产品的系统构件模型定义为4个层次,分别为:系统构件层、通用类构件层、业务构件层、表现层。 4、三层C/S结构风络是由_表示层、功能层、数据层三个层次构成。 5、层次系统最广泛的应用是分层通信协议。 6、、Web服务开发生命周期分为构建、部署、运行、管理四个阶段。 7、MVC模式的中的M,V,C分别对应Mode、View、Controller三个单词。 8、ABSD方法取决于决定系统的体系结构驱动,所谓体系结构驱动,是指构成体系结构的业务、质量、功能需求。 9、后果描述应用设计模式后的结果、权衡。 10、软件过程是人们建立、维护和进化软件产品整个过程中所有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的集合。 11、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模型(ABSDM)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体系结构需求、设计、文档化、复审、实现、演化等六个子过程。 12、浏览器/服务器(B/S)风格是三层应用结构的一种实现方式,其具体结构分为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个部分。 13、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核心问题是能否使用重复的体系结构模式,即能否达到体系结构级的软件重用。 14、构件分类方法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分别是关键字分类法、刻面分类法、超文本组织方法。 15、大量使用构件,软件的灵活性和标准化程度也能得到提高。 16、功能分组可选择的标准包括功能聚合、功能的局部性、数据或计算行为的类似模式、数据类似的抽象级别等四个。 17、面向对象已经成为软件开发的主流思想,以演化和增量方法为基础的迭代开发过程已经成为面向对象开发过程的标准。 18、框架是从特定域中提取出来的一组组件及其相互关系的可重用的体系结构。 19、软件危机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