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参考实验报告1-9

微电子参考实验报告1-9
微电子参考实验报告1-9

实验1 硅片氧化层性能测试

预习报告

实验调研1:新型氧化工艺调研

实验报告

●氧化层性能测试

1质量要求: 二氧化硅薄膜质量好坏,对器件的成品率和性能影响很大。因此要求薄膜表面无斑点、裂纹、白雾、发花和针孔等缺陷。厚度达到规定指标并保持均匀,结构致密。对薄膜中可动带电离子,特别是钠离子的含量要有明确的要求。

2检验方法

●厚度的检查

测量二氧化硅薄膜厚度的方法很多。如精度不高的比色法,腐蚀法,京都要求稍高的双光干涉法,电容电压法,还有精度高达10埃的椭圆偏振光法等。

1)比色法利用不同厚度氧化膜,在白色垂直照射下会呈现出不同颜色的干涉色彩这一现象,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并对照标准的比色样品,直接从颜色的比较来得出氧化层的厚度。

其相应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2)双光干涉法

[测试仪器与装置

]

[实验原理]

干涉显微镜可用来检测经过精加工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也可用来检测薄膜厚度。精加工后,工件表面的微观不平度很小,实际上工件表面存在许多极细的“沟槽”。检测时,首先通过显微系统将“沟槽”放大,然后利用干涉原理再将微观不平度显示出来。常用的干涉显微镜是以迈克耳逊干涉仪为原型的双物镜干涉显微镜系统。它的典型光路如上图所示。

光源1(白织灯)由聚光镜2成象在孔径光阑16上,插入滤光片3可以获得单色光。视场光阑17位于准直物镜4的前焦面上。由物镜4射出的平行光束在分光板5处分为两部分:一束向上反射,经显微镜7会聚在被测工件表面M 2上,M 2与显微镜7的焦面重合。由M 2返回的光束依次通过显微物镜7、分光板5后被辅助物镜9会聚在测微目镜12的分划板

11

1—白织灯 2—聚光镜 3—滤光片 4—准直物镜 5—分光板 6—补偿板7、8—显微物镜 M 2

—被测工件 M 1—参考反射镜 9—辅助物镜 10、14—反射镜 11—分划板 12—测微目镜 13—摄影物镜 15—照相底版或观察屏 16—孔径光阑 17—视场光阑

处,分划板11与物镜9的焦平面重合。利用测微目镜12可以看到被测表面M 2清晰的象。另一束光通过分光板5,补偿板6,由显微镜8会聚在参考反射镜M 1上,M 1与显微物镜8的焦平面重合。从反射镜M 1返回的光束也会聚在测微目镜的分划11处。由M 1、M 2返回的两束光是相干的,通过目镜12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开反射镜10,通过摄影物镜13可将干涉条纹成象在照相底板15处,便于记录分析。挡住参考光,通过目镜可以单独观察被测表面。此时,仪器相当于金相显微镜。

在迈克耳逊干涉仪中,只要某一光程差发生变化,就要引起干涉场中条纹移动,光程差每改变半个波长(2λ),则干涉条纹移动一个条纹间距。因此,在干涉显微镜中。以此条纹为“分划板”(其格值2λ)来测量比较由于被测表面的微观不平度所引起的干涉条纹中的

不平直的部分。

设M 1、M 2是两个不严格垂直的理想平面,则得到等厚干涉直线条纹。若表面M 2上有沟槽,干涉条纹将发生弯曲或断折,如下图所示。沟槽的深度h 由下式决定。

e H

h ?

=2λ 式中,H为干涉条纹曲折量,e 为条纹的间距。若用白光照明,e 是指两根接近黑色的干涉条纹中心间的距离。这时λ取550nm 。

若被测件的部分表面镀有厚度为h 的薄膜,则只要测量出干涉条纹间距e 和因镀了膜而引起的干涉条纹位移量H,就可算出该薄膜的厚度。如上图所示。

双光干涉法设备简单,只需一台单色光源和一台普通干涉显微镜。操作简便,但不宜用于测试太薄的氧化膜,因此误差较大。一般要求被测氧化膜大于2000埃。

通过双光干涉法验证氧化层时间和氧化层厚度关系:h 2=C?t (温度大于1000摄氏度) 其中C 为氧化速率常数,单位为微米2/分钟 [内容和步骤]

1. 硅毛片粗糙度测试

(1) 用酒精、乙醚混合液擦净硅毛片面待用。

(2) 将被测件放到载物台上,应使被测表面向下对着物镜。

(3) 经变压器接通照明系统电源,若视场太亮或太暗,可调节变压器上旋钮,直到亮度适当为止。

(4) 顺时针方向转动遮光板手轮3(箭头向上),挡住参考光束。

(5) 缓慢地转动调焦手轮6,从目镜9中看到被测表面清晰的象(如加工痕迹等)。 (6) 逆时针方向转手轮7(箭头水平)

,从目镜中应看到干涉条纹。若换用白光照明,应

表面沟槽及干涉条纹的形状

薄膜与其干涉条纹的形状

能看到彩色干涉条纹。否则微转手轮6进行细调,直至调出干涉条纹为止。

(7) 旋转手轮4,调节干涉条纹至适当的亮度,使能清晰地观察到干涉条纹的细微轮廓,

以便于测量。

(8) 用目视估测方法,测量工件表面粗糙度。

通过目镜观察干涉条纹,估测条纹弯曲的矢高是条纹间距的几倍或几分之一,再利用下表就可查到被测件的表面粗糙度级别。

条纹弯曲量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2.测量薄膜厚度

(1) 利用测定氧化膜台阶上的干涉条纹数来求氧化层薄膜厚度的一种方法。在已经氧化

过的硅片表面,用黑封蜡或真空油脂保护一定的区域(约占硅片表面的1/2~1/3)。然后将硅片放入氢氟酸溶液中,除去未保护住的氧化膜。然后利用有机溶剂(如甲苯、四氯化碳等)将蜡或真空油脂去除。用酒精、乙醚混合液擦净镀膜面待用。

(2) 轻轻转动载物台微动手轮2,将薄膜的待测部位移至视场之中。这时应看到两组直线状干涉条纹。

(3) 利用测微目镜测得e和H,求出镀膜层的厚度。

(4) 若H>e,应先用白光干涉条纹确定同级干涉条纹移动的大概位置,再用单色光的干涉条纹精确测定h。

[实验结果]

1.分三小组。每小组测量三种工艺条件下生长的硅片表面氧化层的厚度,并记录数据,汇总四小组h数据求平均值作为校准值=(h1+h2+h3)/3,计算各自小组偏差值。

2. 1100摄氏度下,通过h2-t关系计算C值,汇总三小组C值后求平均值作为校准值=

[思考题]

1.干涉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是什么?

2.干涉显微镜中的“分划板”是怎样形成的?它的作用是什么?

实验2报告:光刻工艺

预习报告

实验调研2:新型的光刻工艺调研

实验报告

1.详细光刻的工艺流程(记录工艺内容和技术参数)

1)匀胶

2)前烘

3)曝光

4)显影,漂洗定影

5)坚膜

6)腐蚀

7)去胶

2. 工艺条件及工艺条件的设计(依据)

1)如何对准图形?

2)如何控制光刻胶的厚度?

3)如何提高显影质量?

4)曝光时间的选择?

5)腐蚀液中需注意的问题?

3.实验结果

1)一次光刻的过程的图形

2)光刻后图形(注明颜色)

4.习题

1)一次光刻的作用?

2)为何光刻间选用黄色灯?

3)正胶和负胶的区别?

实验3、4报告:磷扩散和磷氧化工艺

预习报告

实验调研3:有关新型液相扩散工艺调研

实验报告

1.工艺原理

1)扩散工艺原理(请总结,限300-400字)

2)氧化工艺原理(请总结,限300-400字)

2.详细的工艺流程

1)清洗工艺条件:

2)磷扩散工艺条件:

3)磷氧化工艺条件:

3.工艺条件及工艺条件的设计(依据)

1)为何分别设置两号清洗溶液?

2)如何控制结深?

3)采用湿氧+干氧+湿氧的目的?

4)氧化层的厚度设计需考虑哪些因素?

4.实验测试结果

1)绘制干氧和湿氧的管路

2)记录磷扩散方块电阻,估算磷扩结深

3)根据附图,理论上计算本实验工艺条件的磷氧化层厚度

4)画出硅光敏二极管磷氧化和磷扩散两步工艺的剖面图

5.习题

5)何谓恒定源扩散和限定源扩散?它们和预扩、主扩的关

系?

6)磷扩散源放入冰块的作用?

7)说明陪片的作用。

8)试述方块电阻的物理意义及其影响因素。再扩散后方块电

阻往往增大,请分析其原因。

9)氧化层有哪些作用?磷氧化的目的?

10)氧化层的生长速率和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5、6报告:硼扩散和硼氧化工艺

预习报告

实验调研3:有关新型液相扩散工艺调研

实验报告

1.工艺原理

3)扩散工艺原理(请总结,限300字内)

4)氧化工艺原理(请总结,限300字内)

2.详细的工艺流程

4)清洗工艺条件:

5)硼扩散工艺条件:

6)电解法去硼硅玻璃:

7)硼氧化工艺条件:

3.工艺条件及工艺条件的设计(依据)

1)为何分别设置两号清洗溶液?

2)如何控制结深?

3)采用湿氧+干氧+湿氧的目的?

4)氧化层的厚度设计需考虑哪些因素?

3.实验测试结果

5)绘制干氧和湿氧的管路

6)记录硼扩散方块电阻,估算硼扩结深

7)根据附图,理论上计算本实验工艺条件的硼氧化层厚度

8)画出硅光敏二极管硼氧化和硼扩散两步工艺的剖面图

5.习题

11)何谓恒定源扩散和限定源扩散?它们和预扩、主扩的关

系?

12)说明陪片的作用。

13)硼硅玻璃是如何形成的?

14)试述方块电阻的物理意义及其影响因素。再扩散后方块

电阻往往增大,请分析其原因。

15)氧化层有哪些作用?硼氧化的目的?

16)氧化层的生长速率和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报告7 蒸发工艺

预习报告

实验调研4:金属膜的沉积工艺调研

实验报告

1.真空蒸发工艺原理(真空系统工作原理图及其说明)

2.详细的工艺流程

3.工艺条件及工艺条件的设计(依据)

影响真空抽取时间的因素:

4.实验结果与测试

电子束蒸发工作条件(前级真空度、分子泵真空度、电子枪工作参数)

5.习题

1.电子束蒸发使用了哪些真空泵?分子泵与扩散泵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比较?

2. 维持泵的作用?

3. 电子束蒸发的优缺点?

4. 结合图示说明电子束e型电子枪的工作原理和优点。

实验8 磨角染色法测试P-N结结深

一、实验目的:

了解磨角染色法的测量方法,并计算P-N结结深

二、实验原理

N型染色剂:把含有氢氟酸的金属盐溶液滴在P-N结表面上,即将使P-N结的一边择优镀上一层金属膜,从而可辨认出P区和N区,镀Cu化学反应式是:

CuSO4+Si+ H2O=2Cu+SiO2+2H2SO4

SiO2+6HF= H2SiF6+2H2O

该方法利用了PN结两边的电极电位不同,由于Si的电化学势比Cu高,所以Si能置换Cu,当P-N结光照后,Cu首先镀在P-N结电位更负的一边,即N型区。当光照时,将产生电子空穴对。在PN结两端的少子将扩散到达势垒边界,并在内建电场作用下通过PN结,导致N和P都增加,接触势垒增大。在PN结表面的溶液中,Cu离子被吸引到电位更负的N区,置换淀积下来,在硅表面形成红色的铜镀层,只要能恰当地掌握反应时机,就能使N区镀上铜,P区没有。

P型染色剂:滴浓硝酸HF(48%)于P-N结上并加强光照,P区上有反应,生成大量气体,N区无明显气体产生。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测试样品:可控硅(P1N1P2N2)

1.磨角:用石蜡把硅薄片固定在磨角器的斜面上,安装好磨角器放在细的金刚粉上研

磨(约20-30分钟),将硅片磨出如图1所示的斜面。根据不同情况和要求,斜角在

1-5度之间。

图1磨角示意图

2.显结(如图2)

N型染色剂:CuSO4?5H2O:H2O:HF(48%)=5g:50ml:2ml滴在磨好的斜面上,迅速爆露在光照下。加入HF目的使为了把硅的氧化物去除,使之反应能进行,但HF过量容易引起反应加速,反应速度不易控制,使硫酸过多会引起界面不整齐,测量不易测准。

用的电化学原理,铜离子在阴极(N区提供电子)得到电子还原成铜,呈现红色,在P 区反应弱,颜色浅或无反应。

P型染色剂:滴浓硝酸HF(48%)于P-N结上并加强光照,P区上产生大量气泡,PN结出现明暗色差,分界线平整清晰。

图2染色后显结图

3. 测量:在显微镜下测出扩散层斜面的长度L (显微镜的镜筒与斜面垂直时),即可得

到结深x j :

L

x j ≈

θsin

实际实验中,取下硅片测量读数时,在显微镜中所观察到的仅仅是扩散层斜面L 的投影L ’(因为显微镜的镜筒与斜面不垂直,与硅平面垂直),因此测量公式应为:

θ

tg L x j '≈

四、 测试结果

2.照片或画图记录不同型染色剂PN 结反应结果

N 型染色剂: P 型染色剂:

五、 思考题

1.为什么有时候只能显示可控硅的一个PN 结(即P1N1),无P2N2?

2.为什么耗尽层不会被染色?

实验9硅光敏二极管性能初测

预习报告

实验调研5:硅平面器件性能表征调研

实验报告

一、光敏二极管性简介

PN结型光敏二极管同普通二极管一样,也是PN结构造,只是结面积较大,结深较浅,管壳上有光窗,从而使人射光容易注入PN结的耗尽区中进行光电转换,大的结面积增加了有效光面积,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

在无光照射时,光敏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和普通二极管一样,此时的反向饱和电流叫暗电流,一般在几微安到几百微安之间,其值随反向偏压的增大和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检测弱光电信号时,必须考虑用暗电流小的管子。

光敏二极管有一定光谱响应范围,并对某波长的光有最高的响应灵敏度(峰值波长)。因此,为获取最大的光电流,应选择光谱响应特性符合待测光谱的光敏二极管,同时加大照度和调整入射的角度。光敏二极管的响应时间,一般小于几百微秒,主要取决于结电容和外部电路电阻的乘积。响应灵敏度测试原理:用各种波长不同的单色光分别照射太阳能电池板,由于光子能量,发射吸收特性,光生载流子的收集效率等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短路电流,以所测得的短路电流密度和辐照度之比,即单位辐照度产生的短路电流密度,与波长的函数关系来测定绝对光谱响应,以最大值归一化可测得相对光谱响应。绝对光谱响应光源部分采用严格定标的激光器和绝对辐射计。

二、主要参数特性

① 最高反向工作电压V RM:是指光敏二极管在无光照的条件下,反向漏电流不大于0.1μA 时所能承受的最高反向电压值。

②暗电流I D:是指光敏二极管在无光照及最高反向工作电压条件下的漏电流。暗电流越小,光敏二极管的性能越稳定,检测弱光的能力越强。

③光电流I L:是指光敏二极管在受到一定光照时,在最高反向工作电压下产生的电流。其

测量的一般条件是:2856K钨丝光源,照度为10001x。

④光电灵敏度Sn:它是反映光敏二极管对光敏感程度的一个参数,用在每微瓦的入射光能量下所产生的光电流来表示,单位为μA/μW。

⑤响应时间Tζ:光敏二极管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所需要的时间。响应时间越短,说明光敏二极管的工作频率越高。

⑥正向压降V F:是指光敏二极管中通过一定的正向电流时,它两端产生的压降。

⑦结电容Cj:指光敏二极管PN结的电容。Cj是影响光电响应速度的主要因索。结面积越小,结电容Cj也就越小,则工作频率越高。

三、测试过程

1.显微镜观察PN结型光敏二极管平面图,掌握图形中每块区域的功能。

2.将12点位置探针黄色连线接在C级上,9点位置探针粗黑色连线接地(即E级),将12点位置探针搭在PN区金属薄膜的P区突点上,调节示波器Y轴到10μA/div,X轴到1~2V/div,得到硅光敏二极管的反偏特征曲线,通过调节峰值电压将曲线拉伸,读出耐压示数,测量光照下和无光照下电流数值。

3.测试光敏二极管光电灵敏度。

四、测试结果记录

1.画出PN结型光敏二极管平面图(含区域功能说明)。

2.性能数据记录

微电子实验报告一

实验一MOS管的基本特性 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袁文澹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仿真工具Hspice相关语法; 2、熟练掌握MOS管基本特性; 3、掌握使用HSPICE对MOS电路进行SPICE仿真,以得到MOS电路的I-V曲线。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熟悉Hspice仿真工具; 2、使用Hspice仿真MOS的输出特性,当VGs从0~5V变化,Vds分别从1V、2V、3V、4V 和5V时的输出特性曲线; 三、实验原理 1、N沟道增强型MOS管电路图 a)当Vds=0时,Vgs=0的话不会有电流,即输出电流Id=0。 b)当Vgs是小于开启电压的一个确定值,不管Vds如何变化,输出电流Id都不会改变。 c)当Vgs是大于开启电压的一个确定值,在一定范围内增大Vds时,输出电流Id增大。但当 出现预夹断之后,再增大Vds,输出电流Id不会再变化。 2、NMOS管的输出特性曲线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方法: 计算机平台:(在戴尔计算机平台、Windows XP操作系统。) 软件仿真平台:(在VMware和Hspice软件仿真平台上。) 实验步骤: 1、编写源代码。按照实验要求,在记事本上编写MOS管输出特性曲线的描述代码。并以aaa.sp 文件扩展名存储文件。 2、打开Hspice软件平台,点击File中的aaa.sp一个文件。 3、编译与调试。确定源代码文件为当前工程文件,点击Complier进行文件编译。编译结果有错误或警告,则将要调试修改直至文件编译成功。 4、软件仿真运行及验证。在编译成功后,点击simulate开始仿真运行。点击Edit LL单步运行查看结果,无错误后点击Avanwaves按照程序所述对比仿真结果。 5、断点设置与仿真。… 6、仿真平台各结果信息说明. 五、实验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1、仿真过程 1)源代码 *Sample netlist for GSMC $对接下来的网表进行分析 .TEMP 25.0000 $温度仿真设定 .option abstol=1e-6 reltol=1e-6 post ingold $设定abstol,reltol的参数值 .lib 'gd018.l' TT $使用库文件 * --- Voltage Sources --- vdd VDD 0 dc=1.8 $分析电压源 vgs g 0 0 $分析栅源电压 vds d 0 dc=5 $分析漏源电压 vbs b 0 dc=0 $分析衬源电压 * --- Inverter Subcircuit --- Mnmos d g 0 b NCH W=30U L=6U $Nmos管的一些参数 * --- Transient Analysis --- .dc vds 0 5 0.1 SWEEP vgs 1 5 1 $双参数直流扫描分析 $vds从0V~5V,仿真有效点间隔取0.1 $vgs取1V、2V、3V、4V、5V

微电子器件实验5模版 联合仿真 nmos

南京邮电大学 课内实验报告 课程名:微电子器件设计 任课教师: 专业:微电子学 学号: 姓名: 2014/2015学年第2学期 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微电子器件设计》课程实验第 5 次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实验项目名称:MOS晶体管的工艺器件联合仿真 实验类型:验证 每组人数:1 实验内容及要求: 内容:采用Tsuprem4仿真软件对MOS晶体管进行工艺仿真,并采用MEDICI仿真软件对该MOS晶体管进行器件仿真。 要求:能够将工艺仿真软件得到的器件数据输出到某个文件中,并能在器件仿真中调用该文件。会画出并分析器件仿真结果。 实验考核办法: 实验结束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内容如下: 1、问题的分析与解答; 2、结果分析,比较不同器件结构参数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3、器件设计的进一步思考。 实验结果:(附后) 实验代码如下: COMMENT Example 9B - TSUPREM-4/MEDICI Interface COMMENT TSUPREM-4 Input File OPTION DEVICE=PS COMMENT Specify the mesh LINE X LOCATION=0 SPACING=0.20 LINE X LOCATION=0.9 SPACING=0.06 LINE X LOCATION=1.8 SPACING=0.2 LINE Y LOCATION=0 SPACING=0.01 LINE Y LOCATION=0.1 SPACING=0.01 LINE Y LOCATION=0.5 SPACING=0.10

LINE Y LOCATION=1.5 SPACING=0.2 LINE Y LOCATION=3.0 SPACING=1.0 ELIMIN ROWS X.MIN=0.0 X.MAX=0.7 Y.MIN=0.0 Y.MAX=0.15 ELIMIN ROWS X.MIN=0.0 X.MAX=0.7 Y.MIN=0.06 Y.MAX=0.20 ELIMIN COL X.MIN=0.8 Y.MIN=1.0 COMMENT Initialize and plot mesh structure INITIALIZ <100> BORON=1E15 SELECT TITLE=”TSUPREM-4: Initial Mesh” PLOT.2D GRID COMMENT Initial oxide DEPOSIT OXIDE THICKNESS=0.03 COMMENT Models selection. For this simple example, the OED COMMENT model is not turned on (to reduce CPU time) METHOD VERTICAL COMMENT P-well implant IMPLANT BORON DOSE=3E13 ENERGY=45 COMMENT P-well drive DIFFUSE TEMP=1100 TIME=500 DRYO2 PRESS=0.02 ETCH OXIDE ALL COMMENT Pad oxidation DIFFUSE TEMP=900 TIME=20 DRYO2 COMMENT Pad nitride DEPOSIT NITRIDE THICKNESS=0.1 COMMENT Field oxidation DIFFUSE TEMP=1000 TIME=360 WETO2 ETCH NITRIDE ALL COMMENT Vt adjust implant IMPLANT BORON ENERGY=40 DOSE=1E12 ETCH OXIDE ALL COMMENT Gate oxidation DIFFUSE TEMP=900 TIME=35 DRYO2 DEPOSIT POLYSILICON THICKNESS=0.3 DIVISIONS=4 COMMENT Poly and oxide etch ETCH POLY LEFT P1.X=0.8 P1.Y=-0.5 P2.X=0.8 P2.Y=0.5 ETCH OXIDE LEFT P1.X=0.8 P1.Y=-0.5 P2.X=0.8 P2.Y=0.5 DEPOSIT OXIDE THICKNESS=0.02 COMMENT LDD implant IMPLANT PHOS ENERGY=50 DOSE=5E13 COMMENT LTO DEPOSIT OXIDE THICK=0.2 DIVISIONS=10 COMMENT Spacer etch ETCH OXIDE DRY THICK=0.22 COMMENT S/D implant IMPLANT ARSENIC ENERGY=100

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的参考范文

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的参考范文 篇一 一、实验题目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二、实验目的 1.熟悉Windows XP的文件系统。 2.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在Windows XP资源管理器下,对文件(夹)的选择、新建、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启动资源管理器并利用资源管理器浏览文件。 2.在D盘创建文件夹 3.在所创建文件夹中创建Word文件。 4.对所创建文件或文件夹执行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恢复、创建快捷方式及设置共享等操作。 四、实验步骤 (一)文件与文件夹管理 1.展开与折叠文件夹。右击开始,打开资源管理器,在左窗格中点击“+”展开,点击“—”折叠 2.改变文件显示方式。打开资源管理器/查看,选择缩略、列表,排列图标等

3.建立树状目录。在D盘空白处右击,选择新建/文件夹,输入经济贸易学院,依次在新建文件夹中建立经济类1103 4..创建Word并保存。打开开始/程序/word,输入内容。选择文件/另存为,查找D盘/经济贸易学院/1103班/王帅,单击保存 5.复制、移动文件夹 6.重命名、删除、恢复。右击文件夹,选择重命名,输入新名字;选择删除,删除文件 7.创建文件的快捷方式。右击王帅文件夹,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8.设置共享文件。右击王帅,选择属性/共享/在网络上共享这个文件/确定 9.显示扩展名。打开资源管理器/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高级设置,撤销隐藏已知文件的扩展名 (二)控制面板的设置。 1.设置显示属性。右击打开显示属性/桌面、屏幕保护程序 2.设置鼠标。打开控制面板/鼠标/按钮(调整滑块,感受速度)、指针 3.设置键盘。打开控制面板/键盘/速度(调整滑块,感受速度)、硬件 4.设置日期和时间打开控制面板/日期和时间

实验报告格式与要求

作业格式要求 一、作业题目 围绕如何学习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掌握专业知识等内容自拟题目并进行论述。 二、用纸、页面设置要求 作业应按规定格式用计算机打印,纸张大小一律使用A4复印纸,单面打印。 页面设置: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下方(地脚)应留边25mm左右,左侧(订口)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317mm左右。页码设置为:插入页码,居中。 三、作业内容打印要求 作业中所有标点符号必须是中文全角逗号、句号。 (一)目录 采用四号字,其中每章题目用黑体字,每节题目用宋体字,并注明各章节起始页码,题目和页码用“……”相连,如下所示: 目录(黑体小3号) (自然空一行) 第一章 XXXXXXXX ……………………………………………1 (黑体小4号) 1.1 XXXXXX ………………………………………………2 (宋体小4号) 1.1.1 XXXXX …………………………………………6 (宋体小4号) 第二章 XXXXXXXXXX ………………………………………40(黑体小4号)(二)正文字体要求 每章题目居中、黑体小三号;每节题目左顶边、宋体四号加黑;每小节题目左顶边、宋体小四号加黑。正文文字用宋体小四号汉字和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英文字体,每自然段首行缩进2个字符。 (三)行间距要求 每章题目与每节题目之间的行距设置:每章题目后设单倍行距,段后0.5 行。

每节题目与小节题目之间的行距设置:每节题目后设单倍行距,段后0.5 行。 正文行距设置:设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 (四)正文章节序号编制 章,编写为:第一章,第二章…。 节,编写为:1. 1、1. 2…,2. 1、2. 2…。 小节,编写为:1. 1. 1, 1. 1. 2…。 小节以下层次,先以括号为序,如(1),(2)…;再以圈圈为序,如①, ②…。层次采用如下格式: 例如: 第一章 XXXXXXXX(黑体小三号)(单倍行距,段后0.5行) 1. 1 XXXXXXXX(宋体四号加黑)(单倍行距,段后0.5行) 1.1. 1 xxxxxx(宋体小四号加黑) (首行缩进2个字符)(1)xxxxx(小四号宋体) (首行缩进2个字符)① xxxxxx(小四号宋体) (下一章另起一页) 第二章 XXXXXXXX(黑体小三号)(单倍行距,段后0.5行) 2. 1 XXXXXXXX(宋体四号加黑)(单倍行距,段后0.5行) 2.1. 1 xxxxxx(宋体小四号加黑) (首行缩进2个字符)(1)xxxxx(宋体小四号) (首行缩进2个字符)① xxxxxx(宋体小四号) (五)报告的公式、图与表 公式号以章分组编号,如(2-4)表示第二章的第4个公式。 公式尽量采用公式编辑应用程序输入,选择默认格式,公式号右对齐,公式调整至基本居中。 图与表中的文字小于正文中的文字字号。 图与表以章分组编序号,如图3-5表示第三章的第5幅图。

实验报告格式

重庆工商大学 《统计学》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统计学 _ 指导教师:陈正伟 _ 专业班级: 08 经济学 学生姓名:程剑波 学生学号: 2008011133 __

实验项目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80608 实验目的掌握统计学的基本计算方法和分析方法。 实验内容一、统计图绘制;二、动差、偏度系数、峰度系数的计算;三、趋势性的绘制; 四、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五、时间数列的动态指标分析;六、循环变动的测 算分析。 通过统计学(2009.9.10-2009.12.15)实验报告如下: 一、统计图绘制; (一)过程: (二)结果: (三)分析: 二、动差、偏度系数、峰度系数的计算; (一)过程: (二)结果: (三)分析: 三、趋势性的绘制; (一)过程: (二)结果: (三)分析: 四、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一)过程: (二)结果: (三)分析:

五、时间数列的动态指标分析 (一)过程: (二)结果: (三)分析: 六、循环变动的测算分析。 (一)过程: (二)结果: (三)分析: 体会: 参考实验报告: 重庆工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非参数统计 _ 指导教师:陈正伟 _ 专业班级: 06市调2班 学生姓名:何春 学生学号: 2006004151 _

实验报告一 实验项目变异系数法相关系数法熵值发坎蒂雷法 实验日期2009-4-30 实验地点80608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本要求掌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重要性权数的重要意义;掌握权数确定的定性和定量技术和技能;解决实际综合评价中重要性权数确定的处理技能。 实验内容 根据资料使用变异系数法、相关系数法、熵值法和坎蒂雷方法分别确定各个指标的权数。并进行权数比较分析。 检验方法的选择及实验步骤及结果: 1用变异系数求各个指标的权数: 基本步骤:(1)先求各个指标的均值Xi 和标准差 Si (2)接着求各个指标的变异系数Vi=Si/Xi (3)对Vi作作归一化处理,及得各个指标的权数 结果如下: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到最后一列的权数最大,即人均创造总收入这个指标在这项评价上的分辨信息丰富,这个指标的数值能明确区分开各个评价被评价对象差异。同理,第四列的权数最小,也就是说各个被评价对象在某项指标上的数值差异较小,那么这项指标区分开各评价对象的能力较弱。 2 用相关系数法求各个指标的权数: 基本步骤:(1)计算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2)构造分块矩阵 R1(去掉相关系数矩阵的第一行和第一列)R2 R3 R4 R5 R6 同理可得

微电子综合实验报告

微电子综合实验报告实验题目:⒚同或门电路仿真 班级:电子科学与技术1201 姓名:XXX 学号:XXX 时间:2015.5—2015.6

一、电路图。 OUT A B (IN1) (IN2) 分别给上图中的每个管子和结点标注,如下所述: P管分别标记为:MP1、MP2、MP3;N管分别标记为:MN1、MN2、MP3;A、B端分别标记为:IN1、IN2;输出端标记为:OUT;N 管之间连接点标记为:1;连接反相器的点标记为:2;如上图所示。 其真值表如下所示:

二、电路仿真表。 *dounand MN1 1 IN1 0 0 NMOS L=0.6U W=2.4U MN2 2 IN2 1 0 NMOS L=0.6U W=2.4U MN3 OUT 2 0 0 NMOS L=0.6U W=2.4U MP1 IN2 IN1 2 VDD PMOS L=0.6U W=4.4U MP2 IN1 IN2 2 VDD PMOS L=0.6U W=4.4U MP3 OUT 2 VDD VDD PMOS L=0.6U W=4.4U VDD VDD 0 DC 5V VIN1 IN1 0 PULSE(0 5 0 0.1N 0.1N 5N 10N) VIN2 IN2 0 PULSE(0 5 0 0.1N 0.1N 10N 20N) .TRAN 1N 100N UIC .LIB './HJ.L' TT .END 下图为无负载电容,IN1=10ns,IN2=20ns时的波形图。 从图中可以发现,本来输出应该是5v,实际输出只有4.8v,可见输出有阈值损失。 原因是N管传高电平、P管传低电平时,输出半幅,所以存在阈值损失。 三、输出加负载电容。 1、C=0.2p ;IN1=10ns ;IN2=20ns 时波形如下:

实验报告格式模板-供参考

实验名称:粉体真密度的测定 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气体容积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 2. 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真密度ρ计算式为: 式中:m 0—— 比重瓶的质重,g ; m s —— (比重瓶+粉体)的质重,g ; m sl —— (比重瓶+液体)的质重,g ; ρl —— 测定温度下浸液密度;g/cm 3; ρ—— 粉体的真密度,g/cm 3; 三.实验器材: l s sl l s m m m m m m ρρ) ()(00----=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就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种类因科学实验的对象而异。如化学实验的报告叫化学实验报告,物理实验的报告就叫物理实验报告。随着科学事业的日益发展,实验的种类、项目等日见繁多,但其格式大同小异,比较固定。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它主要的用途在于帮助实验者不断地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它不仅是对每次实验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科学论文写作的基础。因此,参加实验的每位学生,均应及时认真地书写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实事求是,分析全面具体,文字简练通顺,誊写清楚整洁。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 (一) 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二) 所属课程名称 (三) 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 (四)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五) 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六) 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七) 实验环境和器材 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配置和器材)。 (八) 实验步骤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九) 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 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 1。文字叙述: 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2。图表: 用表格或坐标图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尤其适合于分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每一图表应有表目和计量单位,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

集成电路综合实验报告

集成电路设计综合实验 题目:集成电路设计综合实验 班级:微电子学1201 姓名: 学号:

集成电路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培养从版图提取电路的能力 2、学习版图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3、复习和巩固基本的数字单元电路设计 4、学习并掌握集成电路设计流程 二、实验内容 1. 反向提取给定电路模块(如下图1所示),要求画出电路原理图,分析出其所完成的逻辑功能,并进行仿真验证;再画出该电路的版图,完成DRC验证。 图1 1.1 查阅相关资料,反向提取给定电路模块,并且将其整理、合理布局。 1.2 建立自己的library和Schematic View(电路图如下图2所示)。 图2 1.3 进行仿真验证,并分析其所完成的逻辑功能(仿真波形如下图3所示)。

图3 由仿真波形分析其功能为D锁存器。 锁存器:对脉冲电平敏感,在时钟脉冲的电平作用下改变状态。锁存器是电平触发的存储单元,数据存储的动作取决于输入时钟(或者使能)信号的电平值,当锁存器处于使能状态时,输出才会随着数据输入发生变化。简单地说,它有两个输入,分别是一个有效信号EN,一个输入数据信号DATA_IN,它有一个输出Q,它的功能就是在EN有效的时候把DATA_IN的值传给Q,也就是锁存的过程。 只有在有锁存信号时输入的状态被保存到输出,直到下一个锁存信号。其中使能端A 加入CP信号,C为数据信号。输出控制信号为0时,锁存器的数据通过三态门进行输出。所谓锁存器,就是输出端的状态不会随输入端的状态变化而变化,仅在有锁存信号时输入的状态被保存到输出,直到下一个锁存信号到来时才改变。锁存,就是把信号暂存以维持某种电平状态。 1.4 生成Symbol测试电路如下(图4所示) 图4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模板.doc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模板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报告格式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数字信号处理 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空间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崔玉真 学生学号201405100135 指导教师陈彩霞 实验地点6A607 实验成绩 二〇年月二〇年月

填写说明 1、适用于本科生所有的实验报告(印制实验报告册除外); 2、专业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 3、格式要求: ①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 2.54cm,左右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 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具体要求: 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小4 号宋体); 关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小4号黑体); 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 第1章××(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 1.1 ×××××小三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1.1.1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0.5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实验一 一、实验题目 给定系统H(z)= -0.2z/(z2+0.8) 1)求出并绘出H(z)的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 2)求出并绘出该系统的单位抽样响应h(n) 3)令x(n)=u(n),求出并绘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y(n) 二、实验目的 根据书中的m文件,探究幅频响应、相频响应、单位抽样响应 三、实验器材 MATABLE,计算机,office 四、实验原理 运用MATABLE的m文件进行实验探究 一些用到的m文件: 1.conv.m文件,用来实现两个离散序列的线性卷积。调用格式为 y=conv(x,h) 若x的长度为N,h的长度为M,则y的长度L=N+M-1。 2.filter.m,求一个离散系统的输出。调用格式为 y=filter(b,a,x) 其中x,y,b,a都是向量。 3.impz.m,用来在已知B(z),A(z)的情况下求出系统的单位抽样响应h (n),调用格式为 h=impz(b,a,N)或[h,t]=impz(b,a,N) 其中N是所需的h(n)的长度。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doc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实验报告如何写?格式是什么?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实验报告格式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实验原理 在此阐述实验相关的主要原理。 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实验步骤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 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 1. 文字叙述: 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2. 图表: 用表格或坐标图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尤其适合于分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每一图表应有表目和计量单位,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 3. 曲线图 应用记录仪器描记出的曲线图,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形象生动、直观明了。 在实验报告中,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并用,以获得最佳效果。 讨论 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一致,那么它可以验证什么理论?实验结果有什么意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是实验报告应该讨论的。但是,不能用已知的理论或生活经验硬套在实验结果上;更不能由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

华桥大学微电子器件与电路实验实验报告IC2019实验2

实验报告)微电子器件与电路实验(集成 学号实验时间姓名 2019.04 实验成绩实验操作教师签字 实验二集成二极管电学特性分析实验名称(1)计算机 (2)操作系统:Centos 实验设备TSMC RF0.18um工艺模型软件平台:Cadence Virtuoso (4)(3)1.掌握变量扫描分析、OP分析、DC Sweep下分析器件电学模型参数 2.掌握二极管电流和结面积和结周长关系,加深对集成二极管电学特性的理解实验目的特性的测试方法 3.掌握二极管CV 掌握单边突变结二极管掺杂浓度测量方法 4.实验 要求 1. 实验前按要求阅读器件说明文档,阅读实验操作文档,熟悉实验过程及操作步骤 2. 实验过程中按实验报告要求操作、仿真、记录数据(波形) 3. 实验结果经指导老师检查、验收,经允许后方可关机,离开实验室 ,、实验后按要求处理数据和波形,回答问题。实验报告打印后,于下次实验时间缴交。3实验内容: 【20%】 2.1 集成二极管电流随结面积变化特性(变量分析)实验对给定的二极管固定二极管的L,然后对二极管结W进行变量分析,测得二极管电流和结面积之间的关系曲线,通过曲线斜率估计二极管电流和结面积是否满足线性关系,回答思考题1 【20%】分析)2.2 实验集成二极管电流随结周长变化特性(OP使用不同结周长的二极管单元并联成结面积相同的二极管器件,测得相同偏置条件下的二极管电流,通过对比不同二极管电流之间的差异,确定二极管电流和结周长的关系,回答思考题2 【30%】 CV特性测试(DC分析下器件电学模型参数分析)集成二极管实验2.3 对给定结面积的二极管进行DC分析,分析二极管结电容和反偏电压之间的关系,测得CV特性曲线。并根据《微电子器件与电路》所学知识,回答思考题3、4、5。 【30%】实验2.4 集成二极管内建电势差及掺杂浓度测量2测试不同结电压下单边突变结二极管的单位结面积电容,根据单边突变结1/C关系曲线特点计算得到二极管的掺杂浓度和内建电势差。

实验报告格式模板

实验报告格式模板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它不仅是对每次实验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 表达能力,是科学论文写作的基础。因此,参加实验的每位学生,均应及时认真地书写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实事求是,分析全面具体,文字简练通顺,誊写清楚整洁。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 (一)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XXX” ;分析XXX。 (二)所属课程名称 (三)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 (四)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五)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六)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七)实验环境 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配置)。 (八)实验步骤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九)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 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 1.文字叙述: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2.图表:用表格或坐标图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 尤其适合于分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每一图表应有表目和计量单位,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 3.曲线图应用记录仪器描记出的曲线图,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形象生动、直观明了。 在实验报告中,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并用,以获得最佳效果。 (十)讨论 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一致,那么它可以验证什么理论?实验结果有什么意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是实验报告应该讨论的。但是,不能用已知的理论或生活经验硬套在实验结果上;更不能由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或理论不符而随意取舍甚至修改实验结果,这时应该分析其异常的可能原因。如果本次实验失败了,应找出失败的原因及以后实验应注意的事项。不要简单地复述课本上的 理论而缺乏自己主动思考的内容。 另外,也可以写一些本次实验的心得以及提出一些问题或建议等。 (十-)结论 结论不是具体实验结果的再次罗列,也不是对今后研究的展望,而是针对这一实验所能验证的概念、原则或理论的简明总结,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的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断,要简练、准确、严谨、客观。 (十二)鸣谢(可略) 在实验中受到他人的帮助,在报告中以简单语言感谢. (十三)参考资料 详细列举在实验中所用到的参考资料. 格式: 作者年代书名及页数出版社

实验报告格式及写法

实验报告格式及写法 (一)实验报告的特点 1.实录性实验报告是实验研究工作的如实记录。内容包括整个实验的主要过程,如实验步骤、方法、实验结果等。 2.科学性科技实验报告既可以描述创新的内容,又可以记述重复实验的工作。另外,实验报告可以不要求具有明确的结论,只要对科学研究有参考或借鉴价值,无论结果是否达到预期要求,都可以写成科学实验报告。 3.目的性以如实记载实验过程与结果为目的的所有科学实验工作都可以写成科技实验报告 4.规范性一般的实验报告如分析报告、教学中的实(试)验报告、病理化验单等,内容比较单一,而且项目固定,并按一定的格式印成表,由实验者根据要求逐项填写;比较复杂的实验,要按一定的格式写成实验报告,其写作方法具有特定的规范性。 (二)实验报告的种类 1.教学实验报告这类实验报告主要指理工科大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重复科学技术史上前人已做过的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某一学科定律或结论,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其实验步骤和方法一般是由教师自己拟定的,只不过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这种实验报告通常印制成表格,由实验者逐项填写。它是重复前人已做过的实验,不具有学术价值。

2.科技实验报告这类实验报告主要指科技工作者撰写的实验报告。它是描述、记录某项科研课题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报告,是科技报告中应用范围广泛的一种报告形式。它是科技工作者自己设计、具有新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不是简单重复和再现前人的成果。这类实验报告往往具有科技创新意义和学术价值。 三、实验报告的格式写法 实验报告的写作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标题即实验或试验项目的名称。有时在项目之前加“关于”两字。如“关于xxx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标题要力求明确、醒目,集中反映实验的内容。 2.作者及单位凡是直接参加实验研究的全部工作或主要工作,能对报告负责的人,都要署名并写明所在单位,这样既表明了成果的归属,同时也是文责自负,也便于读者联系。署名要用真名,不能用笔名,单位要写明全称和地址。 3.摘要摘要是对报告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内容具有独立性、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写摘要要注意:一般应说明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等;字数一般不超过200字;位于正文之前。 4正文 (1)引言。引言部分应是一系列间题的说明,如:研究的对象、实验的意义和作用;此前该项工作的发展概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本实

实验报告格式参考模板

实验报告格式参考模板 实验名称:粉体真密度的测定 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气体容积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 2. 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真密度ρ计算式为: 式中:m0——比重瓶的质重,g; ms—— (比重瓶+粉体)的质重,g; msl—— (比重瓶+液体)的质重,g;ρl——测定温度下浸液密度;g/cm3;ρ——粉体的真密度,g/cm3; 三.实验器材: 实验仪器:真空干燥器,比重瓶;分析天平;烧杯。实验原料:金刚砂。 四.实验过程 1. 将比重瓶洗净编号,放入烘箱中于110℃下烘干冷却备用。 2. 用电子天平称量每个比重瓶的质量m0。 3. 每次测定所需试样的题记约占比重瓶容量的1/3,所以应预先用四分法缩分待测试样。 4. 取300ml的浸液倒入烧杯中,再将烧杯放进真空干燥器内预先脱气。浸液的密度可以查表得知。 5. 在已干燥的比重瓶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七.实验心得 以往的实验都是比着实验书本操作,而本次实验实验方案则是自己自主完成的,毫无经 12(4

EDA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实验报告册 课程名称:EDA实验与实践 姓名:魏亮 学号:2940710618 院系:微电子技术系 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嵌入式) 教师:李海 2011 年12 月12 日

实验一:计数器 一、实验目的: 学习计数器的设计,仿真和硬件测试; 进一步熟悉Verilog HDL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本实验的原理是利用复位信号rst,时钟信号clk,输出cout ,实现由0自加到学号(即18)。 本实验的内容是利用Quartus Ⅱ建立一个自加至18的计数器,并进行仿真测试。 三、实验步骤: 1. 启动Quartus Ⅱ建立一个空白工程,然后命名为count . qpf 。 2. 新建Verilog HDL源程序文件count.v,输入程序代码并保存, 然后进行综合编译,若在编译过程中发现错误,则找出并更正错误, 直到编译成功为止。 3. 建立波形仿真文件并进行仿真验证。 四、实验数据和结果: module count (clk,rst,cout); input clk,rst; output[5:0] cout; reg[5:0] cout; always @ (posedge clk) begin if(rst) begin cout=cout+1; if(cout==5'b10011) cout=0; end end endmodule

五、实验总结: 进一步熟悉仿真测试和Verilog HDL 编程方法。

实验二:流水灯 一、实验目的: 通过次试验进一步了解、熟悉和掌握CPLD/FPGA开发软件的使用方法及Verilog HDL的编程方法;学习简单的时序电路的设计和硬件 测试。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本实验的内容是建立可用于控制LED流水灯的简单硬件电路,要求在实验箱上时间LED1~LED8发光二极管流水灯显示。 原理:在LED1~LED8引脚上周期性的输出流水数据,如原来输出的数据是11111100则表示点亮LED1、LED2。流水一次后,输出数据应 该为11111000,而此时则应点亮LED1~LED3三个LED发光二极管,这 样就可以实现LED流水灯,为了方便观察,在源程序中加入了一个分频 程序来控制流水速率。 三、实验步骤: (1)启动QuartusII建立空白工程,然后命名为led.qpf。 (2)新建Verilog HDL源程序文件led.v,输入程序代码并保存(源程序参考实验内容),进行综合编译,若在编译过程中发现错误,则找出并更正错误,直至编译成功为止。 (3)FPGA引脚分配,在Quartus II主界面下,选择Assignments→Pins,按照实验课本附录进行相应的引脚分配,引脚分配好以后保存。 (4)对该工程文件进行最后的编译,若在编译过程中发现错误,则找出并更正错误,直至编译成功为止。 (5)打开试验箱的电源开关,执行下载命令,把程序下载到FPGA试验箱中,观察流水灯的变化。 四、实验数据和结果: module led(led,clk); input clk; output[7:0] led; reg[7:0] led_r; reg[31:0] count; assign led=led_r[7:0]; always @ (posedge clk) begin count<=count+1';

【实验报告】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的参考范文

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的参考范文 一、实验题目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二、实验目的 1.熟悉Windows XP的文件系统。 2.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在Windows XP资源管理器下,对文件(夹)的选择、新建、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启动资源管理器并利用资源管理器浏览文件。 2.在D盘创建文件夹 3.在所创建文件夹中创建Word文件。 4.对所创建文件或文件夹执行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恢复、创建快捷方式及设置共享等操作。 四、实验步骤 (一)文件与文件夹管理 1.展开与折叠文件夹。右击开始,打开资源管理器,在左窗格中点击“+”展开,点击“―”折叠

2.改变文件显示方式。打开资源管理器/查看,选择缩略、列表,排列图标等 3.建立树状目录。在D盘空白处右击,选择新建/文件夹,输入经济贸易学院,依次在新建文件夹中建立经济类1103 4..创建Word并保存。打开开始/程序/word,输入内容。选择文件/另存为,查找D盘/经济贸易学院/1103班/王帅,单击保存 5.复制、移动文件夹 6.重命名、删除、恢复。右击文件夹,选择重命名,输入新名字;选择删除,删除文件 7.创建文件的快捷方式。右击王帅文件夹,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8.设置共享文件。右击王帅,选择属性/共享/在网络上共享这个文件/确定 9.显示扩展名。打开资源管理器/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高级设置,撤销隐藏已知文件的扩展名 (二)控制面板的设置。 1.设置显示属性。右击打开显示属性/桌面、屏幕保护程序 2.设置鼠标。打开控制面板/鼠标/按钮(调整滑块,感受速度)、指针 3.设置键盘。打开控制面板/键盘/速度(调整滑块,感受速度)、硬件 4.设置日期和时间打开控制面板/日期和时间 5.设置输入法。打开控制面板/区域与语言选项/详细信息/文字服务与输入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