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考试大纲

大学物理考试大纲
大学物理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大学物理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

(一)力学

1.质点平面曲线运动的描述,位矢法,坐标法和自然法。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2. 牛顿运动三定律及其适用范围。

3.质点作曲线运动过程中变力的功。保守力功的特点及势能概念。重力、弹性力和引力势能。质点的动能定理,质点系的动能定理、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4.质点作曲线运动过程中变力的冲量。质点的动量定理、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5.刚体的定轴转动。转动惯量。转动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二)气体动理论及热力学基础

1.理想气体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

2.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算术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玻耳兹曼能量分布律。

3.理想气体刚性分子模型。气体分子平均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理想气体定压热容、定体热容和内能。

4.气体分子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路程。

5.功和热量。准静态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循环及其效率、卡诺循环。

6.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熵的玻耳兹曼关系。

(三)电磁学

1.静电场及其描述:电场强度和电势。静电场的基本规律: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场强与电势的微分关系。

2.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电介质的极化及其微观解释。各向同性电介质中D 和E 的关系。有电介质存在时的高斯定理。导体的电容和电容器。静电场能量。

3.稳恒磁场及其描述。磁感应强度。毕奥—萨伐尔定律。稳恒磁场的基本规律: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4.磁场对载流导线和运动电荷的作用。均匀磁场对平面载流线圈的作用。 5.磁介质的磁化及其微观解释。各向同性磁介质中H 和B 的关系。有磁介质存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

6.电动势。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7.自感和互感。磁场能量。

8.涡旋电场。位移电流。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

(四)振动和波动

1.谐振动的描述:运动方程及相关各量。谐振动的旋转矢量表示法。

2.谐振动的动力学基本特征。谐振动的能量。

3.谐振动的合成。

4.机械波的产生和描述。平面简谐波的运动方程(波函数)。波的能量。

5.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驻波。

6.多普勒效应。

7.电磁波。

(五)波动光学

1.光的干涉。获得相干光的两种方法。杨氏双缝干涉和薄膜等厚干涉。迈克耳逊干涉仪。

2.光的衍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光栅衍射。

3.光的偏振。线偏振光的获得和检验。布儒斯特定律和马吕士定律。光的双折射。

(六)狭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基础

1.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2.洛仑次变换。同时相对论、长度收缩和时间膨胀。

3.狭义相对论中质量和速度关系。质量和能量关系。

4.氢原子光谱实验规律及玻耳氢原子理论。

5.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光的波粒二象性。

6.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不确定关系。定态薛定谔方程。

7.角动量量子化和空间量子化。

8.施特恩—格拉赫实验及微观粒子自旋。

9.描述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泡利不相容原理和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

二、考试要求

(一)力学

1.掌握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能借助于直角坐标系计算质点作平面曲线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能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2.掌握牛顿运动三定律及其适用范围。能用微积分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的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

3.掌握功的概念,能计算直线运动情况下变力的功。理解保守力做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会计算重力、弹性力和万有引力势能。

4.掌握质点的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通过质点的平面曲线运动情况理解角动量和角

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们分析、解决质点作平面曲线运动时的简单力学问题。掌握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定律,掌握运用守恒定律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能分析简单系统平面运动的力学问题。

5.了解转动惯量概念。理解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和刚体在绕定轴转动时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6.理解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理解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二)气体动理论及热力学基础

1.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图象。理解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通过推推导气体压强公式,了解从提出模型、进行统计平均、建立宏观量和微观量的联系到阐明宏观量的微观本质思想和方法。能从宏观和统计意义上理解压强、温度、内能等概念。了解系统的宏观性质是微观运动的统计表现。

2.了解气体分子平均碰撞频率及平均自由程。

3.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及速率分布函数和速率分布曲线的物理意义。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算术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了解波耳兹曼能量分布律。

4.通过理想气体的刚性分子模型,理解气体分子平均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并会应用该定理计算理想气体的定压热容、定体热容和内能。

5.掌握功和热量的概念。理解准静态过程。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能分析、计算理想气体等体、等压、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增量及卡诺循环等简单循环的效率。

6.了解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了解熵的玻耳兹曼关系。

(三)电磁学

1.掌握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以及电场强度叠加原理和电势叠加原理。理解场强与电势的微分关系。能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2.理解静电场的基本规律: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理解用高斯定理计算电场强度的条件和方法。

3.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概念。理解华奥-萨伐尔定律,能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磁感应强度。

4.理解稳恒磁场的基本规律:磁场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理解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感应强度的条件和方法。

5.理解安培定律和洛伦兹力公式。了解电偶极矩和磁矩的概念。能计算电偶极子在均匀电场中,简单几何形状载流导体和载流平面线圈在均匀磁场中或在无限长直载流导线产生的非均匀磁场中所受的力和力矩。能分析点电荷在均匀电场和非均匀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

6.了解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了解介质的极化、磁化现象及其微观解释。了解铁磁质的特性。了解各向同性介质中D 和E 、H 和B 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了

解有介质存在时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7.理解电动势概念。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理解动生电动势及感生电动势。

8.理解电容、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能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电容、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

9.理解电能密度、磁能密度。能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电场能量和磁场能量。

10.了解涡旋电场、位移电流的概念以及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的物理意义。

(四)振动和波动

1.掌握描述谐振动和简谐波的各物理量(特别是相位)及各量的关系。

2.理解旋转矢量法。

3.掌握谐振动的基本特征,能建立一维谐振动的微分方程,能根据给定的初始条件写出一维谐振动的运动方程,并理解其物理意义。

4.理解同方向、同频率的两个谐振动的合成规律。

5.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掌握由已知质点的谐振动方程得出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的方法及波函数的物理意义。理解波形图线。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

能流、能流密度概念。

6.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理解波的相干条件,能应用相位差和波程差分析、确定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条件。

7.理解驻波及其形成条件。了解驻波和行波的区别。

8.了解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及其产生原因。在波源或观察者单独相对介质运动,且运动方向沿二者连线的情况下,能用多普勒频移公式进行计算。

9.了解电磁波性质。

(五)波动光学

1.理解获得相干光的方法。掌握光程的概念以及光程差和相位差的关系。能分析、确定杨氏双缝干涉条纹及薄膜等厚干涉条纹的位置,了解迈克耳孙干涉

仪的工作原理,会对光程差变化与条纹级数变化关系的简单问题进行计算。

2.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理解分析单缝夫琅禾费衍射条纹分布的方法。会分析缝宽及波长对衍射条纹分布的影响。

3.理解光栅衍射公式。会确定光栅衍射谱线的位置。会分析光栅常量及波长对光栅衍射谱线分布的影响。

4.理解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理解布儒斯特定律及马吕斯定律。了解双折射现象。

了解线偏振光的获得方法和检验方法,会对有关简单问题进行计算。

(六)狭义相对论及量子物理基础

1.了解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2.了解洛伦兹坐标变换。了解狭义相对论中同时性的相对性以及长度收缩和时间膨胀概念。了解牛顿力学中的时空观和狭义相对论中的时空观以及二者差

异。

3.理解狭义相对论中质量和速度的关系,质量和能量的关系。

4.理解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及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5.理解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以及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对这两个效应的解释,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6.了解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及其正确性的实验证实。了解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7.理解描述物质波动性的物理量(波长、频率)和粒子性的物理量(动量、能量)间的关系。

8.了解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了解一维坐标动量不确定关系。了解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

9.了解如何用驻波观点说明能量量子化。了解角动量量子化及空间量子化。了解施特恩-格拉赫实验及微观粒子自旋。

10.了解描述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了解泡利不相容原理和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

三、主要参考书目

张三慧.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程守洙,江之永. 普通物理学(第五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大学物理实验预习报告(力学基本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原理及仪器介绍: 圆柱体密度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H D m V m 2 4πρ== (1) 液体密度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 水 水 待测液体待测液体水 水 待测液体 待测液体 m m m m ρρρρ?= ?= (2) 实验仪器: 1.游标卡尺 如图1所示,游标卡尺有两个主要部分,一条主尺和一个套在主尺上并可以沿它滑动的副尺(游标)。游标卡尺的主尺为毫米分度尺,当下量爪的两个测量刀口相贴时,游标上的零刻度应和主尺上的零位对齐。 如果主尺的分度值为a ,游标的分度值为b ,设定游标上n 个分度值的总长与主尺上( n-1 )分度值的总长相等,则有 a n n b )1(-= (3) 图1 游标卡尺示意图

主尺与副尺每个分度值的差值即游标尺的分度值,也就是游标尺的精度(最小读数值): - =-a b a n a n a n =-)1( (4) 常用的三种游标尺有50,20,10=n ,即精度各为、、。 游标尺的读数方法是:先读出游标零线以左的那条线上毫米级以上的读数L 0,即为整数值;然后再仔细找到游标尺上与主尺刻线准确对齐的那一条刻线(该刻线的两边不对齐成对称状态),数出这条刻线是副尺上的第k 条,则待测物的长度(即为小数值)为 n a k L L ? +=0 (5) 图2是50=n 分度游标卡尺的刻度及读数举例。图上读数: 00.0215.00120.0515.60L L k mm =+?=+?= 图2 游标卡尺读数示意图 螺旋测微器 如图3所示,螺旋测微器是在一根测微螺杆上配一螺母套筒,上有分度的标尺。测微螺杆的后端连接一个有50个分度的微分套筒,螺距为50mm 。当微分套筒转过一个分度时,测微螺杆就会在螺母套筒内沿轴线方向改变。也就是说,螺旋测微器的精密度(分度值)是。由此可见,螺旋测微器是利用螺旋(测微螺杆的外螺纹和固定套筒的内螺纹精密配合)的旋转运动,将测微螺杆的角位移转变为直线位移的原理实现长度测量的量具。 图3 螺旋测微器示意图 在使用螺旋测微器时,应该检查零线的零位置,当螺杆的一端与测砧相接触时,往往会0

080900专业《大学物理》(电光学院)考试大纲

80900专业《大学物理》(电光学院)考试大纲 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2013年9月16日14:46来源:研究生办公室 发布人:宋洪生老师关键词:浏览次数:694 《大学物理》(电光学院)考试大纲 《大学物理》共150分,其中电磁学部分75分、光学部分75分。 (电磁学部分) 一、适用范围 本科目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备选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适用专业为:080900电子科学与技术。 二、考试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相关应用、解题方法等。 四、试题形式 试题的可能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 五、考试内容 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 1.静电场 1.1库仑定律 电荷、电量、电荷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电荷密度、库仑定律、静电力叠加原理及其应 用等。 1.2高斯定理 电场概念、电场强度矢量、电力线及电通量、电场叠加原理及其应用、高斯定理及其应用 等。 1.3环路定理 环路定理、电位概念、电位叠加原理及其应用、电位梯度等。 1.4静电场中导体 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以及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性质、电容概念、电容计算等。 1.5静电场中介质 电介质极化机理、极化强度矢量、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及其应用。 1.6电场能量 电容器储能、电场能量的计算方法。 2.稳恒电流与稳恒磁场 2.1导电规律与源端电压 电流稳恒条件、电流密度矢量、欧姆定律微分形式、非静电场、电动势、源端电压等。 2.2接触电动势及温差电动势

接触电动势及温差电动势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3毕萨定律 磁场的基本概念、磁感应强度矢量、毕萨定律、磁场叠加原理及应用等。 2.4高斯定理与安培环路定理 磁场的“高斯”定理、磁通量、安培环路定理及其应用等。 2.5安培公式与洛伦磁力 安培公式、洛伦兹力及相关应用等。 2.6磁介质特性分析 磁介质的磁化、磁化强度矢量、磁场强度矢量、有介质时的磁场环路定理及其应用等。 2.7磁场能量 磁场边界条件(附带电场边界条件)、磁场能量的计算等。 3.电磁感应定律 3.1法拉第与楞次定律 电磁感应现象、两个定律及其应用。 3.2动生与涡旋电动势 两种电动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3线圈的电感与储能 电感概念、电感的计算、电感储能的计算。 3.4电磁感应的应用 4.麦克斯韦方程组 位移电流的概念、麦克斯韦方程组。 (光学部分) 一、总体要求 《大学物理---光学》是“080900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生入学考试可选择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主要考察学生掌握《大学物理---光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情况以及分析和解决相应光学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分值及参考书目 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三、内容及比例 1. 光的电磁理论(约占光学部分10%) 光是电磁波 光源发光机理,光波的叠加 两束光能够发生相干现象的条件

大学物理实验心得体会篇一

大学物理实验心得体会 大学物理实验心得体会(一) 为期七周的的大学物理实验就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回顾这七周的学习,感觉十分的充实,通过亲自动手,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物理学从本质上说就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它以严格的实验事实为基础,也不断的受到实验的检验,可是从中学一直到现在,在物理课程的学习中,我们都普遍注重理论而忽视了实验的重要性。本学期的大学物理实验,向我们展示了在物理学的发展中,人类积累的大量的实验方法以及创造出的各种精密巧妙的仪器设备,让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在喟叹先人的聪明才智之余,更激发了我们对未知领域的求知与探索。 大学物理实验是我们进入大学后受到的又一次系统的实验方法与实验技能的培训,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培养与提高了我们的科学实验能力以及科学实验素养。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批工科的学生,仅有扎实的科学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的源泉,是自然科学的根本,也是工工程技术的基础。一个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除了要具备较为深广的理论知识,更要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大学

物理实验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为我们动手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次之外,大学物理实验使我们认识到了一整套科学缜密的实验方法,对于我开发我们的智力,培养我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科学的逻辑思维的形成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感谢大学物理实验,让我收获了许多。 大学物理实验心得体会(二) 本学期我们生科专业开设了3门实验课,在实验课中,我学到了很多在平时的学习中学习不到的东西,尤其是物理光学实验。它教会我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态度,对待科学,对待学习。为期七周的的大学物理实验就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回顾这七周的学习,感觉十分的充实,通过亲自动手,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我很感谢能够有机会学习物理实验,因为每一位老师都教会了我很多。每次上实验课,老师都给我们认真的讲解实验原理,轮到我们自己动手的时候,老师还常常给予我们帮助,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讲解,直到我们做出来。有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就耽误了时间,老师也总是陪着我们直到最后一名同学做完实验。

2019考研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610普通物理

天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610 课程名称:普通物理学 1、总体考试要求 本普通物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物理学”是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本科目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力学、电磁学、气体动理论及热力学、振动和波、波动光学五部分。要求考生对其中的基本概念有很深入的理解,对普通物理学中基本定理、定律、原理和分析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一) 力学 (30%-45%) 1.质点运动学(5%-15%) (1)掌握质点、参照系、坐标系等概念。 (2)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运动方程会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位置矢量和位移,并利用微分学计算速度和加速度。 (4)能熟练地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及法向加速度,并能计算简单曲线运动时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2.质点动力学(10%-20%) (1)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2)掌握功的概念,能熟练地计算直线运动情况下变力所作的功,掌握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会计算势能。 (3)掌握质点及系统的功能定理、功能原理和动量定理。 (4)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以及它们的适用条件,掌握运用守恒定律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3.刚体的定轴转动(5%-15%) (1)理解刚体的模型意义,理解转动惯量概念。 (2)掌握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定律。 (3)理解刚体定轴转动的功能定律,会计算包含质点和简单刚体(盘、杆等)系统的转动动能和势能。 (4)理解质点和刚体对定点、定轴的动量矩(角动量)概念,理解动量矩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能应用动量矩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中国科学院大学 考研《普通物理(甲)》考试大纲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普通物理(甲)》 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本《普通物理(甲)》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理科类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物理是大部分专业设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要求考生对其中的基本概念有深入的理解,系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定理和分析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试卷结构: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其分值约为1:1:3 三、考试内容: 大学理科的《大学物理》或《普通物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包含力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热学等。 四、考试要求: (一) 力学 1. 质点运动学: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矢径;参考系;运动方程;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圆周运动;运动的相对性。 2.质点动力学: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惯性参照系;牛顿运动定律;功;功率;质点的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保守力;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与转化定律;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3.刚体的转动: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角速度矢量;质心;转动惯量;转动动能;转动定律;力矩;力矩的功;定轴转动中的转动动能定律;角动量和冲量矩;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4.简谐振动和波: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运动学特征(位移、速度、加速度,简谐振动过程中的振幅、角频率、频率、位相、初位相、相位差、同相和反相);动力学分析;振动方程;旋转矢量表示法;谐振动的能量;谐振动的合成;波的产生与传播;面简谐波波动方程;波的能量、能流密度;波的叠加与干涉;驻波;多普勒效应。 5.狭义相对论基础: 理解并掌握:伽利略变换;经典力学的时空观;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洛仑兹变换;同时性的相对性;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狭义相对论的动力学基础;相对论的质能守恒定律。 (二) 电磁学 1. 静电场: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库仑定律,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及电势,场强与电势的叠加原理。理解并掌握:高斯定理,环路定理,静电场中导体及电介质问题,电容、静电场能量。 2. 稳恒电流的磁场: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基本测量

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____ 大学物理实验(一)_________ 实验名称:实验1 基本测量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 课程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号:16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 报告人: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_ 科技楼906 __________ 实验时间:______ 年_______ 月 ____ 日星期________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四、实验容和步骤 五、数据记录 1用游标卡尺R测量圆筒的外径D径d、和高H 表1

2、用螺旋测微计测量粗铜丝、细铜丝的直径表2单位:________ 千分尺零点:____________ 千分尺基本误差:_____________ 六、数据处理: 1、计算圆筒的外径D ,并计算D(5分) 2、计算圆筒的径d ,并计算d(5 分)

2 3、计算圆筒的高 H ,并计算 H (5分) 4、计算粗铜丝直径 D 1及 D 1 (6分) 5、计算细铜丝直径 D 2及 D 2 (6分) 6、间接量B D 1D 2 D 1 D 2 ,计算B 的平均值、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 (5 分) 提示: D 2 D i D 2

七、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1: 圆筒的外径: D P = D D ( ) 实验结果2: 圆筒的径:d P = d d ( ) 实验结果3: 圆筒的高:H P = H H ( ) 实验结果4: 粗铜丝的直径: D i P = D i D i ( ) 实验结果5: 粗铜丝的直径: D2 P = D2 D2 ( ) 实验结果讨论:6: B P = B B ( )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制流电路、分压电路和电学实验基础知识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制流电路、分压电路和电学实验基础知识 姓名:_______柳天一__________ 学号:______2012011201 _______ 实验组号:____3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计科1204_________ 日期:______2013.3.23__________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制流电路、分压电路和电学实验基础知识 【实验目的】 1、了解电学实验的要求、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2、学习电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3、学习连接电路的一般方法,学习用变阻器连成制流电路和分压电 路的方法。 【实验原理】 制流电路的特性: 制流电路如图3所示,图中E 为直流(或交流)电源;R 1为滑线变阻器,A 为电流表;R 2为负载(本实验采用电阻);K 为电源开关。它是将滑线变阻器的滑动头C 和任一固定端(如A 端)串联在电路中,作为一个可变电阻,移动滑动头的位置可以连续改变AC 之间的电阻R AC ,从而改变整个电路的电流I 。 (a ) (b ) 1.分压电路的特性: 分压电路如图4所示,图中E 为直流(或交流)电源,滑线变阻器两个固定端A 、B 与电源E 相接,负载R 2接滑动端C 和固定端A (或B )上,当滑动头C 由A 端滑至B 端,负载上电压由0变至E ,调节的范围与变阻器的阻值无关。 (a ) (b ) 2.制流电路与分压电路的选择: 图3 制流电路 图4 分压电路

(1) 调节范围 分压电路的电压调节范围大,可从E →0;而制流电路电压调节范围小,只能从 E E R R R →?+1 22。 (2) 细调程度 当2/21R R ≤时,在整个调节范围内调节基本均匀,但制流电路可调范围小;负载上的电压值小,能调得较精细,而电压值大时调节变得很粗。 (3) 功率损耗 使用同一变阻器,分压电路消耗电能比制流电路要大。基于两电路的差别,当负载电阻较大,调节范围较宽时选分压电路;反之,当负载电阻较小,功耗较大,调节范围不太大的情况下则选用制流电路。若一级电路不能达到细调要求,则可采用二级制流(或二段分压)的方法以满足细调要求。 【实验器材】 万用电表(指针式、数字式各一块),低压电源(直流型、交流型各一台),滑线变阻器,电阻箱,导线。 3.滑线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是根据接入电路的金属丝长短来改 变阻值大小,来达到控制电流的。 滑动片左右滑动即是在改变接入电路的金属丝 长短。 因为已知金属材料的电阻丝,其阻值跟电阻丝的 长度,横截面积,还有材质有关系。长度越长,阻值 越大;截面积越大,阻值越小,阻值与该种材料的阻 值系数成正比。 滑动电阻器结构图[1] 注意事项: 注意:要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每个变阻器都有规定的最大电阻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使用时要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不能使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超过它允许通过电流的最大值,否则会烧坏变阻器。使用前应该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值调到最大。接法:不管是有几个接线柱的滑动变阻器,在连入电路时,可采用“一上一下”的连接方法。“一上” 指上面金属棒两端的任一接线柱连入电路,“一下”指把下面线圈两端的任一接线柱连入电路中。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值大小的判断,可采用“近小远大”的判断方法。即如果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移动过程中逐渐接“近”连入电路的下接线柱,则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将逐渐减“小”,灯泡就越亮,反之,若滑片移动过程中逐渐“远”离连入电路的下接线柱,则连入电路的阻值将逐渐增“大”,灯泡就越暗。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1)保护电路,即连接好电路,电键闭合前,应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部分的电阻最大。(2)通过改变接入电路部分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改变与之串联的导体(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在连接滑动变阻器时,要求:一上一下,各用一个接线柱;实际连接应根据要求选择下面的接线柱。 4.电阻箱:

天津大学2018年《717普通物理》考研大纲

天津大学2018年《717普通物理》考研大纲 1.考试的总体要求 考核学生对普通物理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物理知识面的宽度以及对问题分析、处理的能力和灵活性。 2.考试的内容及比例:(重点部分) (一)力学:30%(45分) (1).质点与刚体运动学:运动学方程,轨道及轨道方程,速度,加速度及其分量表示。角速度,角加速度,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2).质点、质点组与刚体动力学: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刚体的平动和定轴转动。 (3).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简谐振动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简谐振动的合成。平面简谐波方程,惠更斯原理,波的叠加与干涉,驻波。 (二)电磁学:30%(45分) (1).真空与介质中的静电场:静电场的电场强度,电场力的功,电势。场强与电势的叠加原理,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高斯定理,环路定理。导体的静电平衡问题,电介质的极化现象,各向同性介质中的D与E的关系与区别。电容,静电场能量。 (2).稳恒电流的磁场:磁感应强度矢量,磁场的叠加原理,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应用。磁场的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安培定律,载流线圈的磁场及在外磁场中所受的力矩。运动电荷的磁场,洛仑兹力。 (3).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感应电动势,自感,互感。自感储能,磁场能量。 (4).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与电磁波:位移电流,麦氏方程组,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电磁波的基本性质,电磁波的能量、能流和能流密度。 (三)原子物理20%(30分) (l).氢原子光谱,玻尔理论,能级与能级跃迁,量子化通则,原子能级量子化。 (2).电子自旋。原子磁矩,外磁场对原子的作用。 (3).原子的壳层结构,元素周期律,电子态的四个量子数,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大学物理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大学物理课程既为学生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又在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物理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完美性和系统性。物理思想的表述,定律、定理的表达式,问题的科学处理方法,物理常量的测量等形成了完美的理论体系,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代物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为学生的创新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对物理学的内容和方法、概念和物理图像、物理学的工作语言、物理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前沿、及其对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等方面在整体上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 2、注重物理学思想、科学思维方法、科学观点的传授。通过介绍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思,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3、熟练掌握矢量和微积分在物理学中的表示和应用。了解物理学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科学互相渗透的关系。 4、通过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物理学知识和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素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从事科学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5、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具备独立分析和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和吸收新知识的能力。

大学物理实验习题和答案(整理版)

第一部分:基本实验基础 1.(直、圆)游标尺、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答:P46 2.物理天平 1.感量与天平灵敏度关系。天平感量或灵敏度与负载的关系。 答:感量的倒数称为天平的灵敏度。负载越大,灵敏度越低。 2.物理天平在称衡中,为什么要把横梁放下后才可以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答:保护天平的刀口。 3.检流计 1.哪些用途?使用时的注意点?如何使检流计很快停止振荡? 答:用途:用于判别电路中两点是否相等或检查电路中有无微弱电流通过。 注意事项:要加限流保护电阻要保护检流计,随时准备松开按键。 很快停止振荡:短路检流计。 4.电表 量程如何选取?量程与内阻大小关系? 答:先估计待测量的大小,选稍大量程试测,再选用合适的量程。 电流表:量程越大,内阻越小。 电压表:内阻=量程×每伏欧姆数 5.万用表 不同欧姆档测同一只二极管正向电阻时,读测值差异的原因? 答:不同欧姆档,内阻不同,输出电压随负载不同而不同。 二极管是非线性器件,不同欧姆档测,加在二极管上电压不同,读测值有很大差异。 6.信号发生器 功率输出与电压输出的区别? 答:功率输出:能带负载,比如可以给扬声器加信号而发声音。 电压输出:实现电压输出,接上的负载电阻一般要大于50Ω。 比如不可以从此输出口给扬声器加信号,即带不动负载。 7.光学元件 光学表面有灰尘,可否用手帕擦试? 答:不可以 8.箱式电桥 倍率的选择方法。 答:尽量使读数的有效数字位数最大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倍率。 9.逐差法 什么是逐差法,其优点? 答:把测量数据分成两组,每组相应的数据分别相减,然后取差值的平均值。 优点:每个数据都起作用,体现多次测量的优点。 10.杨氏模量实验 1.为何各长度量用不同的量具测?

874大学物理考研复习提纲

874 《大学物理》考研复习提纲 一、考试总体要求与考试要点 1.考试对象 考试对象为具有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资格并报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2]材料学、[085204]材料工程专业的考生。 2.考试的总体要求 考生应该熟练掌握大学物理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正确认识各种物理现象的本质;还应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能对实际问题建立简化的物理模型,并对其进行正确的数学分析。 本课程包括八大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经典力学基础”,包括质点运动的描述方法,质点动力学和刚体定轴转动的基本规律和概念,以及量纲和非惯性系问题的一般处理方法等; 第二部分是“热学基础”,包括“热力学和气体动理论”,主要介绍热平衡态、热量和内能等基本概念,以及气体状态方程、分子的速率分布、热力学基本定律、卡诺定理等; 第三部分是“机械振动基础”,包括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平面简谐波,波的能量,惠更斯原理,波的干涉,驻波和多普勒效应等; 第四部分是“电磁学基础”,包括静态电场、稳恒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与电磁场等内容,主要介绍静电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讨论导体和电介质在静电场中的基本性质;介绍磁场的基本性质,并讨论磁场与电流间的联系,以及电磁感应现象的物理内涵,进而建立起电磁场的基本概念; 第五部分是“波动光学基础”,从波动的角度认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讨论光的偏振和双折射,由此深化对电磁波基本性质的理解; 第六部分是“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介绍狭义相对论力学的基本假设,力学相对性原理,坐标变换,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以及狭义相对论质点动力学等。 第七部分是“量子物理基础”,包括原子理论和量子物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四个量子数的引入和意义以及原子的电子壳层排布规则。 第八部分是“近代物理基础”,包括晶体的能带理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p型和n型半导体,以及pn结的基本概念,光与原子的相互作用,激光的形成及应用等。 3.考试主要范围及重点 1) 经典力学 (1)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大学物理实验A》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A类)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编号:实验学时:实验学分: 面向专业:非物理学本科 一、本实验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一)课程性质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独立的、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受到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基本训练的开端,是理工科类专业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重要基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和物理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既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又有各自的任务和作用。 (二)课程的任务与目的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物理量的测量,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加强对相关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2、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①能自行阅读实验教材或资料,作好实验前的准备; ②借助教材或仪器说明书能正确使用仪器; ③能够运用物理理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初步分析; ④能正确记录数据,掌握列表法、作图法和遂差法等数据处理方法,初步具备处理数据、分析 结果、用不确定度表示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能撰写完整规范的实验报告;了解 并学会使用本课程的网上教学系统。 ⑤能够完成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3、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质,要求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质。 4、掌握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为后继的实验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二、本实验课的基本理论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的一门必修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本实验课是基于大学物理理论的重于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实验课程。 (一)误差基本理论(在绪论课中介绍,并在各实验的学习中逐步掌握): 1、测量与误差的基本知识 2、测量的不确定度和测量结果评定 3、有效数字 4、数据处理方法(列表法、作图法和逐差法) (二)各实验原理所依据的物理理论知识 1、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近代物理的基本知识 2、各实验的设计思想和基本原理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实行分层次教学:基础(必做)实验教学→开放(选做)实验教学 1、基础实验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对于基础(必做)实验的教学要求: (1)由指导教师讲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要求、目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2)分组实验,循环进行,基本实验每人一套设备,每位教师同时指导学生人数一般为20-25人,每个实验3学时,由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操作完成。 (3)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撰写实验预习报告,遵守实验课守则,认真实验,按时完成实验报

《大学物理》考试大纲

807―《大学物理》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对力学、电磁学、光学、量子物理四部分的基本概念、原理、定律和基本实验方法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会应用所学概念、理论和方法解决一定难度的物理问题。 二、考试范围 1. 力学 (1)质点运动学:矢径;参考系;运动方程;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圆周运动;运动的相对性。 (2)质点动力学:惯性参照系;牛顿运动定律;功;功率;质点的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保守力;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与转化定律;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3)刚体的转动:角速度矢量;质心;转动惯量;转动动能;转动定律;力矩;力矩的功;定轴转动中的转动动能定律;角动量和冲量矩;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4)简谐振动和波:运动学特征(位移、速度、加速度,简谐振动过程中的振幅、角频率、频率、位相、初位相、相位差、同相和反相);动力学分析;振动方程;旋转矢量表示法;谐振动的能量;谐振动的合成;波的产生与传播;面简谐波波动方程;波的能量、能流密度;波的叠加与干涉;驻波;多普勒效应。 2. 电磁学 (1)真空与介质中的静电场:静电场的电场强度、电势及二者的关系;场强与电势的叠加原理;高斯定理;环路定理;导体的静电平衡问题;电介质的极化现象;各向同性介质中的D与E的关系与区别;电容、静电场能量。 (2)稳恒电流的磁场:磁感应强度矢量;磁场的叠加原理;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应用;磁场的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安培定律;载流线圈的磁场及在外磁场中所受的力矩;运动电荷的磁场、洛仑兹力。 (3)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动生电动势;自感、互感、自感磁能;互感磁能;磁场能量。 (4)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与电磁波:位移电流;麦氏方程组;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电磁波的基本性质;电磁波的能流密度。 3. 光学 (1)光的干涉:相干光;光程;光程差与位相差;杨氏双缝干涉;薄膜等厚干涉;麦克耳逊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光的衍射: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单缝的夫琅和费衍射;光珊衍射;x射线衍射。 (3)光的偏振:自然光与线偏振光;布儒斯特定律;马吕斯定律;双折射现象;线偏振光的获得与检验;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

大学物理实验练习题

大学物理实验测量不确定度与数据处理基础知识练习题 学院 班号 学号 姓名 成绩 1.如下表所示,以不同精度的仪器各测量出一个数值,此时只用仪器误差计算不确定度。假设各仪器的误差可能值都服从均匀分布,试求不确定度、不确定度的相对值和结果表达式(要求置信概率约95%)。 B 类评定值,合成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并报告测量结果。 解:用L 表示长度,l = cm ,()A u s l == cm ,?仪= cm ,B u = cm , C u = cm ,2C U u == cm , L l U =±= ± cm 。 3.用米尺测得正方形一边长a 为:、、、、、、、、、。试分别求出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算术平均值,不确定度及相对值,测量结果表达式。 解:令L 为周长,S 为面积,则L =4a ,S =a 2 , a = , ()s a = , ?仪= ,B u = , ()C u a = = ,()rel u a = %, 4l a == cm ,()C u l = ()C u a = cm ,()rel u l = %,()U l = , L l U =±= ± cm 2 s a == cm 2,()rel u s = ()rel u a = %,()C u s =()rel s u s ?= cm 2 , ()U s = , S s U =±= ± cm 2 4.一个铝圆柱体,测得半径为R =±cm ,高度为h =±cm ,质量为m =±g ,试计算铝的密度ρ,其不确定度及相对值;写出结果表达式。 解:由U =2u C 和已知条件得:u C (R )= cm ,u C (h )= cm ,u C (m )= g , u rel (R )= %, u rel (h )= %, u rel (m )= %, 2 m R h ρπ= = g cm -3 ,()____%rel u ρ== ()()C rel u u ρρρ=?= g cm -3,()U ρ= g cm -3 ()U ρρρ=±= ± g cm -3 5.单位变换 (1)m =±kg= ± g= ± mg (2)L =±cm= ± mm= ± m (3)ρ=±mg/cm 3= ± kg/m 3

2016年大学物理(一)考试大纲

大学物理(一)测试大纲 课程编号:WL310011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理工科各专业 开设学期:大一第二学期 测试方式:闭卷笔试 一、考核要求 本课程根据上海海事大学《大学物理(一)》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按照大学物理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制定了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考核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 二、考核成绩 本课程考核的期终成绩以期末卷面成绩为主(70%-80%),平时和作业成绩占期终成绩的一部分(20%-30%)。 三、教学时数 本课程教学时数为54学时,其中包括期中随堂测验(2学时),节假日(2-4学时),总复习(2-3学时)。 四、教材和参考书目 1. 教材: 《物理学》(第六版)上、下册,马文蔚等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 主要参考书: (1)《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中的使用》(第四版),马文蔚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普通物理学》(第六版),陈守洙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1 篇力学 第1 章质点运动学 一、考核知识点: 1.运动学方程、位移、速度、加速度; 2.圆周运动的线量、角量表示。 二、考核要求: 1.运动学方程、位移、速度、加速度 (1)了解质点模型及参考系和坐标系的概念。 (2)掌握位置矢量、运动方程和轨道方程的概念及其计算; (3)掌握位移和路程、速度和速率的区别,以及位移、速度等物理量的意义和计算。(4)理解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变化的物理量的概念。 (5)熟练掌握已知运动学方程求解位移、速度、加速度;已知加速度求解速度和运动方程的方法。 2.圆周运动的线量、角量表示 掌握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表示,并能进行基本问题计算。 本章测试重点内容:利用微积分法求解运动方程、速度、加速度,圆周运动的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和角量的计算。 基本内容:轨道方程,速度和速率的表达。 注:一般曲线运动、相对运动的计算不作为测试要求。 第2 章质点动力学 一、考核知识点: 1.牛顿运动定律的使用; 2.动量、冲量、动量定理; 3.动能、动能定理、功、变力的功; 4.势能、保守力和势能的关系、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考核要求: 1.牛顿运动定律的使用 (1)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2)熟练使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基本的质点动力学问题。 2.动量、冲量、动量定理 (1)理解动量、冲量的概念,掌握变力的冲量的计算; (2)熟练掌握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及其使用。 3.动能、动能定理、功、变力的功 (1)正确理解功的概念,熟练计算变力的功; (2)掌握动能定理,能运用它分析解决动力学问题。 4.势能、保守力和势能的关系、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1)理解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会计算重力、弹性力和万有引力势能; (2)掌握功能原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能运用它们分析解决动力学问题。 本章测试重点内容:牛顿运动定律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的质点动力学问题,动量定理,变力的功,动能定理。 基本内容:冲量,势能,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注:动量守恒定律、质心运动定理不作为测试要求。 第3章刚体定轴转动

《大学物理》考试大纲

《大学物理》考试大纲 一、力学部分 1. 质点运动学 要求掌握运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参考系、坐标系、质点、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运动方程等知识点。 2. 牛顿运动定律 要求掌握牛顿三定律、非惯性系和非惯性力等知识点 3.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要求掌握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点4. 刚体的定轴转动 要求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角量描述、刚体的定轴转动定律、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刚体定轴转动的功能原理、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点。 二、电磁学部分 1. 真空中的静电场 要求掌握电荷守恒定律、库伦定律、电场叠加原理、电势叠加原理、静电场的高斯定理、静电场的环流定理等知识点 2.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要求掌握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静电屏蔽效应、电介质及其极化、有电介质存在时的电场、电容和电容器、静电场的能量等知识点。 3. 电磁感应电磁场 要求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场和感生电动势、自感和互感等知识点 三、热学部分 1. 气体动理论基础

要求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压强和温度、能量自由度均分定理和理想气体的内能等知识点。 2. 热力学基础 要求掌握热力学系统和准静态过程、功、内能、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循环过程及其效率、卡诺循环及其效率、热力学第二定律等知识点。 四、波动光学部分 3. 光的干涉 要求掌握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双缝干涉、半波损失、光程差、等倾干涉、等厚干涉等知识点。 4. 光的衍射 要求掌握衍射现象、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圆孔夫琅和费衍射、光栅衍射等知识点。

(完整精品)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之长度基本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学院 班级 实验日期 2017 年5 月23日实验地点:实验楼B411室 【实验原理】 1、游标卡尺构造及读数原理 游标卡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在一毫米为单位的主尺上附加一个能够滑动的有刻度的小尺(副尺),叫游标,利用它可以把主尺估读的那位数值较为准确地读出来。 图1

游标卡尺在构造上的主要特点是:游标上N 个分度格的总长度与主尺上(N -1)个分度格的长度相同,若主尺上最小分度为a ,游标上最小分度值为b ,则有 1()Nb N a =-(式1) 那么主尺与游标上每个分格的差值(游标的精度值或游标的最小分度值)是: 11 N a b a a a N N δ-=-=-=(式2) 图2 常用的游标是五十分游标(N =50),即主尺上49mm 与游标上50格相当,见图2–7。五十分游标的精度值δ=0.02mm 。游标上刻有0、l 、2、3、…、9,以便于读数。 毫米以上的读数要从游标“0”刻度线在主尺上的位置读出,毫米以下的数由游标(副尺)读出。 即:先从游标卡尺“0”刻度线在主尺的位置读出毫米的整数位,再从游标上读出毫米的小数位。 游标卡尺测量长度的普遍表达式为 l ka n δ=+(式3) 式中,k 是游标的“0”刻度线所在处主尺刻度的整刻度(毫米)数,n 是游标的第n 条线与主尺的某一条线重合,a =1mm 。图3所示的情况,即l =21.58mm 。 图3 在用游标卡尺测量之前,应先把量爪A 、B 合拢,检查游标的“0”刻度线是否与主尺的“0”刻度线重合。如不重合,应记下零点读数,加以修正,即待测量l=l 1-l 0。其中,l 1为未作零点修正前的读数值,l 0为零点读数。l 0可以正,也可以负。 使用游标卡尺时,可一手拿物体,另一手持尺,如图4所示。要特别注意保护量爪不被磨损。使用时轻轻把物体卡住即可读数。 图4

大学物理(少学时)考试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该课程考核面向全校理工科专业的学生,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通过考核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学习,了解自然界完整的物理图象,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比较全面和比较系统的认识,使学生在抽象思维能力方面受到初步训练,计算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Ⅱ考试内容 一、评价目标 本课程考核的目标:了解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状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复习,巩固所学课程知识,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础知识有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 答题时间:120分钟。 3 考试总分100 分 力学约25%; 电磁约25%; 光学约25%; 热学约20%; 狭义相对论约5%; 4 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判断题、证明题、计算题等;至少有5种题型。 三、考核知识范围及考核要求 第一篇力学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考核知识点:

1.参照系 2.坐标系 3.位置矢量 4.运动方程 5.位移 6.速度 7.加速度 8.角速度 9.角加速度 10.法向加速度 11.切向加速度 考核要求: 理解质点模型和参照系等概念,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能借助于直角坐标系熟练地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和加速度,能熟练地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第二章质点动力学 考核知识点: 1.牛顿运动定律 2.惯性 3.质量 4.力 5.惯性参照系 6.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7.功 8.功率 9.保守力的功 10.质点动能定理 11.势能 12.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13.质点系的功能原理 14.机械能守恒定律 15.动量原理16.动量守恒定律 考核要求: 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适用条件;理解万有引力定律。了解力的种类、物理学量刚、惯性系与非惯性系。掌握功的概念及变力做功的表达式,能计算变力的功。掌握质点的动能定理,理解保守力做功的特点及势能概念。会计算重力、弹性力和万有引力势能,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质点的动量定理及质点系的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点的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掌握运用守恒定律分析力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求解简单系统在平面内运动的力学问题。 第三章刚体力学基础 考核知识点: 1.刚体的平动 2.刚体的定轴转动 3.力矩 4.刚体的转动定律 5.转动惯量 6.力矩的功 7.刚体的动能 8.角动量 9.角动量定理 10.角动量守恒定律 考核要求: 掌握刚体绕定轴转动定律,理解力矩、转动惯量、转动动能等概念。 理解动量矩(角动量)概念,通过质点在平面内运动和刚体绕定轴转动情况,掌握刚体的转动定律及角动量守恒定律。能应用其分析、计算有关问题(必考)。第四章机械振动机械波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基本测量

得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一) 实验名称:实验1 基本测量 学院: 专业:课程编号: 组号:16 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 实验地点科技楼906 实验时间:年月日星期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 仪器名称组号型号量程△仪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五、数据记录 1、用游标卡尺R测量圆筒的外径D、内径d、和高H 表1 单位:________ 卡尺零点:_________卡尺基本误差:___________ k D d H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

2、 用螺旋测微计测量粗铜丝、细铜丝的直径 表2 单位:________千分尺零点:____________千分尺基本误差:___________ k 1D 2D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 六、数据处理: 1、计算圆筒的外径D ,并计算D ?(5分) 2、计算圆筒的内径d ,并计算d ?(5分)

3、计算圆筒的高H ,并计算H ?(5分) 4、计算粗铜丝直径1D 及1D ?(6分) 5、计算细铜丝直径2D 及2D ?(6分) 6、间接量2 12 1D D D D B += ,计算B 的平均值、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5分) 提示: ()() 2112 22112212 [][]B D D D D B D D D D D D ???=+++

七、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1:圆筒的外径: D = ± ( ) P = D D ?= 实验结果2:圆筒的内径: d = ± ( ) P = d d ?= 实验结果3:圆筒的高: H = ± ( ) P = H H ?= 实验结果4:粗铜丝的直径:1D = ± ( ) P = 1 1 D D ?= 实验结果5:粗铜丝的直径:2D = ± ( ) P = 2 2 D D ?= 实验结果6: B = ± ( ) P = B B ?= 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