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钢材常见缺陷及原因

所有钢材常见缺陷及原因
所有钢材常见缺陷及原因

钢材常见缺陷及原因

、圆钢

1划伤

特征:一般呈直线型沟痕,可见沟底,长度由肉眼刚刚可见到几毫米不等,长度自几毫米至几米不等,可断续分布,也可能通长分布。

原因:导卫表面不光滑,有毛刺或磨损严重;滚动导轮不转或磨损严重;翻钢板表面不光滑刮伤;在运输过程中辊道盖板等刮伤。

2折叠

特征:沿轧制方向呈直线状分布,外形似裂纹,边缘有时呈锯齿状,连续或断续分布,深浅不一,内有氧化铁皮,在横断面上看,一般呈折角。

原因:前某一道次出耳子;前某道次产生划伤、轴错、轧槽损坏或磨损严重、飞边等;原料表面有尖锐棱角或裂纹。

3结疤

特征:一般呈舌形或指甲形,宽而厚的一端和基体相连;有时其外形呈一封闭的曲线,嵌在钢材表面上。

原因:前一孔型轧槽损坏破损或磨损严重;外界金属落在轧件上被带入孔型,压入钢材表面;前一道次轧件表面有深度较大的凹坑。

4耳子

特征:出现于成品的两旁辊缝处,呈平行于轴线的突起条状。有两侧耳子、单侧耳子、全长出耳、局部出耳和周期出耳等。

原因:孔型设计不良,宽展估计过小;成品前料型高度较大;成品孔辊缝小;终轧温度低,宽展增加;成品导板安装不正、尺寸大或磨损严重;横

梁或导板盒松动;轧槽更换错误或轧机轴承损坏。

5弯曲

特征:有头部弯曲、局部弯曲、全长弯曲等。

原因:出口导卫安装过高或过低;温度不均;上下辊径差过大;冷床不平,成品在冷床上排列不齐,移动速度不一致,翻钢设备不良;冷却水分布不均匀,成品冷却不均;精整操作不良。

6翘皮

特征:呈鱼鳞状或分层翘起的薄皮,大部分是生根的,也有不生根的。

原因:导卫装置加工或安装不良,围盘有尖锐棱角,刮伤了轧件表面, 再轧后,引起翘皮;输送辊道表面粗糙,刮起伤了轧件表面,再轧后造成翘皮;轧件带有薄耳子;轧槽磨损严重,轧件在孔型内打滑;连铸坯内部有较大的皮下气泡,轧后破裂形成翘皮。

7表面夹杂

特征:一般呈点状、条状或块状分布,其颜色有暗红、暗黄、灰白等,机械地粘结在成品表面上,不易剥落,且有一定的深度。

原因:连铸坯表面带有非金属夹杂物;在加热过程中,炉内耐火砖、煤灰、煤渣等杂物粘附在原材料表面上,轧制时未能剥落;在轧制过程中,非金属夹杂物被带入孔型,被压入金属表面。

8裂纹

特征:裂纹在钢材表面上,一般呈直线状,有的呈丫形,其方向多与轧制向一致,但也有横向或其他方向的。

原因:加热不均,轧制时各部分延伸不一致;轧制时,钢温过低,塑性变差;高碳钢和合金钢材冷却不当;连铸坯表面有裂缝未清除;连铸坯内有缩孔、夹杂、皮下气泡、柱状晶间裂缝。

9过烧

特征:在钢材表面上形成横向开裂,或呈龟裂状,裂口呈现肉眼可见的粗

糙粒状组织,金相组织表现为晶界被氧化。

原因:钢坯加热温度过高或在高温区停留时间过长;钢中硫、铜等杂质含量过高,在钢中形成低熔点合金,使钢在加热时产生晶界融化,轧制时形成裂纹。

10麻面(麻点)

特征:钢材表面有成片的凹凸不平的粗糙面,局部的、连续的或周期性的出现在钢材表面上。

原因:轧辊冷却不良,钢温过低,造成孔型严重磨损,或轧槽粘有氧化铁皮;轧辊材质不良,硬度不均匀或硬度过低,使轧槽很快磨损;轧槽使用时间过长,磨损严重;除鳞不良,氧化铁皮被压入轧件表面,以后脱落形成麻面。11凹坑

原因:成片孔型有凸块或粘附氧化铁皮,特别是冷却水中断时,引起孔型发热,更易粘附氧化铁皮,当轧件通过后,在轧件表面形成周期性的凹坑;成品孔前某孔型嵌入氧化铁皮造成的凹坑,在轧件进入下几道孔型时得不到加工或加工不够,凹坑仍遗留在钢材表面上;轧制时落入的硬质金属物压入轧件表面,剥落后形成凹坑;冷却回炉再度加热,易造成过厚的氧化铁皮,轧制时压入钢材表面,冷却后脱落造成凹坑。

12缩孔

特征:钢材断面有分层或孔洞,有时某部位呈现鼓形。

原因:连铸坯的缩孔深度超过规定的数值,或钢坯的残余缩孔未完全切

13辊印

特征:钢材表面呈连续性或周期性的凸起或凹下的印痕。周期性的凸起印痕又叫凸块,连续性的印痕又叫轧痕。

原因:成品孔或成品前孔磨损严重,孔型内有砂眼,或辊环崩缺;轧辊加工不良,留有刀痕,或轧槽表面粘有氧化铁皮。

14碳化物网状级别高

特征:轧制碳含量较高的碳素体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铬轴承钢时,其显微组织的碳化物网状级别超过国家标准。

原因:终轧温度过高,适当降低终轧温度;轧后冷却速度太慢;轧后热处理不当。

15脱碳

原因:轧制含碳量大于0.4%勺钢时,由于钢坯原始脱碳层深度过大,加热温度过高或在高温区停留时间过长,会产生脱碳过多现象,使钢材表面脱碳层深度超过允许标准。钢材表面脱碳将大大降低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16脆断

特征:成品在冷状态矫直过程中,产生的直线或折线形裂缝,其裂缝内无氧化铁皮。严重时,钢材产生脆裂,

原因:矫直压力过大,或矫直次数过多,钢材产生加工硬化,造成机械性脆断;钢中磷含量较高,冷脆性增加,矫直时易脆断;矫直温度不当。17力学性能

特征:常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冲击功、硬度、淬透性等力学性能达不到国标标准。

原因:成分不合、成分偏析、冷却方式、加热制度等。

二、型钢

1结巴

特征:型钢表面上的疤状金属薄块。其大小、深浅不等,外形极不规则,

常呈指甲状、鱼鳞状、块状、舌头状无规律地分布在钢材表面上,结疤下常有非金属夹杂物。

原因:由于钢坯未清理,使原有的结疤轧后仍残留在钢材表面上。

2表面夹杂

特征:暴露在钢材表面上的非金属物质称为表面夹杂,一般呈点状、块

状和条状分布,其颜色有暗红、淡黄、灰白等,机械的粘结在型钢表面上,夹杂脱落后出现一定深度的凹坑,其大小、形状无一定规律。

原因:钢坯带来的表面非金属夹杂物;在加热或轧制过程中,偶然有非金属夹杂韧(如加热炉的耐火材料及炉渣等),炉附在钢坯表面上,轧制时被压入钢材,冷却经矫直后部分脱落。

3分层

特征:此缺陷在型钢的锯切断面上呈黑线或黑带状,严重的分离成两层或多层,分层处伴随有夹杂物。

原因:钢坯的皮下气泡,严重疏松,在轧制时未焊合,严重的夹杂物也会造成分层;钢坯的化学成份偏析严重,当轧制较薄规格时,也可能形成分层。4气泡

特征:型钢表面呈现的一种无规律分布的圆形凸起称为凸包,凸起部分的外缘比较圆滑,凸包破裂后成鸡爪形裂口或舌形结疤,叫气泡。多产生于型钢的角部及腿尖。

原因:钢坯有皮下气泡,轧制时未焊合。

5裂纹

特征:顺轧制方向出现在型钢表面上的线形开裂,一般呈直线形,有时呈“丫形,多为通长出现,有时局部出现。

原因:钢坯有裂缝或皮下气泡、非金属夹杂物,经轧制破裂暴露;加热

温度不均匀,温度过低,轧件在轧制时各部延伸与宽展不一致;加热速度过

快、炉尾温度过高或轧制后冷却不当,易形成裂纹,此种情况多发生在咼碳钢和低合金钢上。

6尺寸超差

特征:尺寸超差是指型钢截面几何尺寸不符标准规定要求的统称。这类缺陷名目繁多,大部以产生部位以及其超差程度加以命名。例工、槽、角钢的腿长、腿短、腰厚、腰薄及一腿长,一腿短。

原因:对工字钢成品孔腿长往往表现在开口腿上,主要由于腰部压下量不够,角钢和槽钢成品孔压下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腿长和腿短;切深孔切人太深,造成腿长无法消除;轧辊不水平或有轴向串动,咬入不正,成品孔夹板上偏等都会造成一腿长,一腿短等;腰的厚、薄主要是成品孔及成品前孔压下量不合理所造成。

7划伤

特征:一般呈直线或弧形的沟槽,其深度不等,通长可见沟底,长度自几毫米到几米,连续或断续地分布于钢材的局部或全长,多为单条,有时出现多条。

原因:导卫板安装不当,对轧件压力过大,将轧件表面划伤;导卫板加工不良,口边不圆滑,或磨损严重,粘有氧化铁皮,将轧件表面划伤;孔型侧壁磨损严重,当轧件接触时产生弧形划伤;钢材在运输过程中与表面粗糙

的辊道、盖板、移钢机、活动挡板等接触划伤。

8缺肉

特征:型钢其一侧面沿轧制方向全长或周期性的缺少金属称缺肉,缺陷处没有成品孔轧槽的热轧印迹,色暗、表面较粗糙。

原因:孔型设计不良,轧辊车削不正确及轧机调整不当,使轧件进入成

品孔时由于金属量不足,造成孔型充填不满;轧槽错牙或入口导板安装不

当,造成轧件某一面缺少金属,再轧时孔型充填不满;前、后孔磨损程度不一样;轧件弯、扭造成进孔不正;对于工、槽钢,钢坯不清理,往往出现结疤掉到闭口腿内,在轧制过程中便会出现周期性的腿尖缺肉。9耳子特征:在型钢表面上与L型开口处相对应的地方,出现顺轧制方向延伸的凸起部分称为耳子。有单边的,也有双边的,有时耳子产生在型钢的全长,也有局部或断续的,方、圆钢产生较多。

原因:轧机调整不当或孔型磨损严重,使成品前孔来料过大或成品孔压下量过大,产生过充满,多产生双边耳子;进入成品孔前因事故造成温度过低,进入成品孔时延伸降低,宽展过大,多产生双边耳子;成品孔入口夹板向孔型一侧偏或松动。金属挤人孔型一侧辊缝里,产生单面耳子;成品入口夹板间隙过大或松动,进钢不稳,易产生双面断续耳子。

10扭转

特征:型钢绕其轴线扭成螺旋状称为扭转。

原因:卫板安装不良,使轧件出孔时受到力偶的作用产生扭转;两侧延伸不一致,主要是压下不均或辊子有轴向串动;方、圆钢由于入口夹板安装不正确,使钢料进孔不正,造成延伸不一致;轧辊安装不正确,上、下轧辊轴线不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即上、下辊成水平投影交叉,使轧件扭转;矫直

机调整不当。

11弯曲

特征:型钢沿垂直或水平方向呈现不平直的现象称为弯曲,一般为镰刀形或波浪形,仅只头部的弯曲叫弯头。

原因:轧机调整不当,轧辊倾斜或跳动,上、下辊径差大,造成速度差大;出口卫板安装不正确,卫板梁过低或过高;轧件温度不均匀,使金属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