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_邹秀琴

杨梅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_邹秀琴
杨梅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_邹秀琴

收稿日期:2015-02-16

杨梅是我国的特色水果,栽培面积占全球的99%以上[1]。杨梅果实最大的特点是“裸果”,果实外层

没有果皮的包裹,果肉裸露在外,比较容易受到果蝇和农药的污染。杨梅果实一般以直接食用为主,其食用特点给安全生产提出了比其它水果更高的要求。从杨梅病虫害绿色防控着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大力推广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等综合防治措施,促进杨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生物调控技术1.1重视植物检疫

建园时,应根据园地立地条件、市场行情选用抗病虫、抗逆性强的杨梅品种,引进使用已经检疫的无病虫危害的健壮苗木,不携带有病虫害的种苗入园栽植,防止人为传播导致病虫害的蔓延。

1.2合理栽植密度

栽培密度根据园地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

性以及树冠管理技术而异,一般株行距4~5m ×5~6m ,每667m 2种植22~33株为宜[2]。气温高、雨水充足、土层深厚、树势强健的品种种植株数应减少,反之则可适当矮化密植,不宜采用先密后疏的栽培方法。

1.3保持生物多样性

通过应用果园生草栽培、行间套种、养鸡捕食害

虫、引进释放天敌昆虫等技术,保持果园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调节果树-病虫害-天敌间的平衡关系,使病虫害维持在经济阈值之下,从而使整个果园生态系统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减少病虫危害,实现杨梅安全高效生产。

2农业防治技术2.1合理整形修剪

杨梅树势生长旺盛,自然状态下往往生长成密闭的扁圆头形或正圆头形,密闭的条件下病虫害发生严重,过于茂盛的枝叶常成为病虫繁衍的有利场所。杨梅一般采用自然开心圆头形,生长旺盛和枝条直立强

的品种宜用疏散分层形。分为生长期修剪和休眠期修剪,长生期修剪在4-5月(春季修剪)和7-9月(夏季修剪)进行,休眠期修剪在11月至翌年3月中旬进行。春季修剪以外围小枝为主,夏季修剪以内膛“开天窗”为主,休眠期修剪以病、虫和残枝为主。通过合理整形修剪,控制树冠高度,使树体枝组分布均匀,改善树冠内通风透光条件,建立高光效树体结构,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2.2实施平衡施肥

根据杨梅的需肥特点和园地的土壤条件,适时、

适树、适量进行合理的土壤施肥、叶面施肥,提倡使用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腐殖酸类肥料,增加或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增强树体的抗逆性、抗病虫性。因杨梅根系的根瘤菌有固氮作用,故不宜过量施用氮肥,以免引起枝叶徒长、树冠郁蔽而易诱发病虫害。幼龄树以扩大树冠为目的,N ∶P ∶K 三要素配比以4∶1∶3.5为宜,特别是新栽幼树根系生长慢,根瘤固氮量少,施肥上应适当增施氮肥,开始结果后减少氮肥用量,增施钾肥。成年树须平衡树体生长与结果的矛盾,N ∶P ∶K 三要素配比以4∶1∶5为宜,应减少磷的施用量,增大钾的施用量,以增大果形和提高品质[3]。

2.3加强冬季清园

冬季清园是一项比较简单但十分重要的工作,因

为冬季气温低,害虫进入休眠期越冬,病害的孢子或病原菌也随冬剪下来的病叶和病枝残留在园中,很多病虫是在果树的树枝、树干、孔隙或裂皮中越冬的,这是集中捕杀的大好时机,是一项花工少、效果好的技术措施。将修剪留下的枯枝、落叶、杂草集中清理出果园,进行沤肥或深埋。刮除树干上的老翘皮、粗皮,并用涂白剂涂刷杨梅主干、主枝部位,清除病虫越冬场所和越冬病菌,然后用浓度为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洒树干、枝条和地面,进行全园消毒,以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基数。

杨梅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邹秀琴,陈良火,陈海春

(青田县农业局,浙江青田

323900)

要:文章着重从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农药防治等方面概括了杨梅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关键词:杨梅;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中图分类号:S436.6

文献标识码:B

10.3969/j.issn.1007-0907.2015.02.021文章编号:1007-0907(2015)02-0056-02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5,43(2):56~57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物理防治技术

3.1网室栽培

选择生长在山冈、山腰坡地通风透光条件较好,当年花量中等以上的成年树(株产量30kg以上),事先做好疏花、疏果、疏春梢,保证树冠的通风透光。在杨梅果实采收前40~50d单株全树覆盖约0.42mm的防虫网,覆盖前应做好树冠、地面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网帐离树冠20cm以上,网帐裙脚在地面用木桩绑住,四周均用泥土压实,进出网帐需及时关闭网帐的拉链,防止外边的昆虫进入网内。网帐覆盖之后果园停止使用一切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营养液,直至杨梅采收完毕后收网。通过网帐有效阻隔杨梅果蝇及其它害虫的为害,避免杨梅采收前农药的使用,提高了杨梅鲜果的安全质量,是杨梅安全优质高效生产的主要栽培模式。青田平风寨网室栽培杨梅农药残留检出率为零,果蝇相对防效达到97%以上,基本可以杜绝果蝇危害。

3.2灯光诱杀

频振式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选用对害虫有极强诱杀作用的光源、波长和波段引诱害虫,并通过频振高压电网杀死害虫的一种物理杀虫工具。在青田县瓯南街道白浦村杨梅园安装河南汤阴佳多科工贸有限公司的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以光谱水平辐射范围最大值(最大效益值)为安装标准,根据杨梅虫害发生情况调整亮灯时段和时间,经过对杨梅的害虫进行汇总分析后发现,诱虫灯在本地诱杀的杨梅害虫3目12科21种,主要以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为主。通过灯光诱杀大量的成虫,减少了果园落卵量和成虫数量,从而减轻农药防治压力,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3.3糖醋诱杀

杨梅成熟期前,利用果蝇等昆虫对果实成熟的味道的强趋化性,用敌百虫∶红糖∶食醋∶食用白酒∶清水按1∶5∶10∶10∶20的比例配制成诱饵。将准备好的矿泉水瓶用剪刀在距瓶口8~10cm处对称前后开两个口,利于果蝇等昆虫飞入和补充溶液,拧紧瓶子后悬挂在树的中部阴凉处,然后在每个瓶中加入配制好的糖醋液200g左右。每隔7~10d清除瓶中的虫物,同时补充糖醋。实践证明该技术对杨梅成熟期防治果蝇效果非常明显。

3.4黄板诱杀

利用昆虫成虫的趋色性,使用黄板诱杀成虫,减少昆虫成虫的生存繁殖,降低虫源。将铁丝穿在黄板两端,悬挂在杨梅树的中部阴凉处,每株不少于一张黄板,诱杀成虫。黄板悬挂对诱杀蚜虫、粉虱、果蝇等小型害虫效果明显。

4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包括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和生物药剂,达到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效果。通过果园生态调控技术保护天敌,充分利用鸟类、两栖类、瓢虫、草蛉、螳螂等捕食性天敌和赤眼蜂、丽蚜小蜂等寄生性天敌防治果树害虫,农药防治建议优先选用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

5科学用药防治技术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严禁在杨梅果实采收前40d喷施任何药剂。推广优化集成农药的轮换使用、交替使用、精准使用和安全使用等配套技术。严格控制农药的施用量,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尽量用低浓度进行防治。喷药次数要根据药剂的残效期和病虫害发生程度来定,不可随意提高用药剂量、浓度和次数。应从改进施药方法和施药质量方面来提高药剂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申双和,杨再强.设施杨梅环境调控及气象服务[M].北京:

气象出版社,2012.

[2]王涛.果品安全生产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

社,2014.

[3]戚行江.杨梅病虫害及安全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

学技术出版社,2014.

[4]陈家政.马龙县果树病虫害识别方法及综合防治措施[J].现

代农业科技,2012(19):118-119.

[5]刘刚.农业部:大力推进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的集成

与示范推广应用[J].农药市场信息,2012(30):35.

[6]成利霞.果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药污染及治理措施[J].河南

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34-36.

[7]李会珍,朱跃冬.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中的绿色技术与传

统方法分析[J].北京农业,2011(3):76-77.

[8]李晓军.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落叶果树,2008(3):1-3.

[9]许延松.果树病虫害防治误区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5):172.

[10]章锦杨.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

业与技术,2014(10):144.

[11]高艳卫.果树病虫害防治问题及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

2009(4):118-119.

[12]崔雨晴.仙居杨梅特色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D].浙江

农林大学,2011.

(责任编辑吴云霞)

2期邹秀琴等:杨梅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57

杨梅主要病虫害防治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一、病害 (1) 癌肿病:又叫杨梅溃疡病或杨梅疮,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杨梅枝干,尤以2—3年生枝条受害严重。症状及发病规律:开初枝干上病部产生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以后逐渐增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肿瘤。小枝被害,形成小园球状的瘤体,直径一般为1.5—2厘米,大的可达10厘米以上,造成肿瘤以上的部位枯死。一个枝上的肿瘤少者1—2个,多者达4—5个或更多,一般多在枝节部位发生。树干被害,树皮粗糙开裂,凸凹不平,也有隆起的肿瘤。由于肿瘤阻碍树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而导致树势早衰,严重时引起全株死亡。病菌在病枝的肿瘤组织中越冬,次年春天从瘤体表面溢出菌脓,借雨水传播,从树体伤口和叶痕处侵入。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的果园,树龄较大,树势衰弱的杨梅容易发病。防治方法:A、认真做好冬季清园:春季萌芽前剪除带瘤小枝,集中烧毁。大枝干上的肿瘤可用利刀削除,削口可用62.5%杜邦易保或先正达亮盾或硫酸铜溶液进行涂抹消毒。B、喷药保护,清园后及时全面喷布一次62.5%杜邦易保或巴斯夫百泰或杜邦阿砣或精甲霜锰辛(先正达金雷)。果实采收后喷一次62.5%杜邦易保或巴斯夫百泰或杜邦阿砣或精甲霜锰辛保护树体。C、注意树体保护,尽量减少伤口。在日常管理中尽量避免树体机械损伤,以防病菌侵入感染。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农肥代替有机肥一定要发酵即腐熟,含钾高即K≥20的复合肥效果更佳,推荐使用中央电视台CCTV播出的史丹利精品优质复合肥——第四元素硫酸钾复合肥),增强树体抵抗力。D、加强检疫,禁止从病树上采穗和出售带病苗木或接穗,严防该病传入新区。E、药剂防治:3一4月,在肿瘤中的病菌传出以前,用刀刮除病斑,然后使用:先正达亮盾搭配硫酸铜涂布伤口或病树主干伤口。在采摘杨梅时,不要弄破树皮。杨梅采后及时喷洒施∶62.5%杜邦易保或70%日槽甲基托布律或杜邦可杀得叁千或一帆68%精甲霜锰辛(先正达金雷)。 (2) 褐斑病又名杨梅炭疽病,俗称杨梅红点,属真菌性病害。该病是由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侵染为害(病原菌为座菌目的葡萄座腔菌)。为害叶片,进而使花芽和小枝枯死,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症状及发病规律:开始在叶面上出现针尖大小的紫红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园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红褐色,边缘褐色或灰褐色,直径4—8毫米。后期病斑中央转变为浅红褐色或灰白色,上面散生黑色小粒点(病菌子囊孢子),多数病斑可联接成斑块,病叶最后干枯脱落。病菌以子囊果在病叶中越冬,在浙江5月中旬以后借雨水溅泼传播蔓延,8月中下旬出现新病斑,10月份病斑增多,10—11月份出现大量落叶。云南富民约3—4月间开始发病,进入雨季后,6月下旬在去年感病植株的新梢叶片上就有病斑出现。该病一年发生一次,无再次侵染。土壤贫瘠,缺少肥料,树势弱容易发病,排水不良的粘重土壤上的杨梅发病严重。防治方法:A、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剪除病叶、枯枝;B、多施有机肥和钾肥或高钾复合肥搭配有机肥(注:农肥代理有机肥一定需要发酵即腐熟);C、及时有效排水;D、化学治疗:在4月上、中旬发病初期相隔7-10天左右连续喷药两次,采果后再喷一次,可起到良好效果。药剂可用62.5%杜邦易保或70%日槽甲基托布律或80%一帆代森猛锌或一帆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有哪些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有哪些 绿色防控,是在2006年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基础上,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结合现阶段植物保护的现实需要和可采用的技术措施,形成的一个技术性概念。病虫害绿色防控是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的有效途径。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主要技术措施: 一、农业防控技术 1、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布局作物品种、合理轮作。 2、加强水肥管理,清洁田园。 3、提高生物多样性,推广农作物间作套种技术。 二、物理防控技术 1、色板诱杀 粘虫板诱杀是利用害虫的趋色习性来诱杀害虫。如用黄色粘虫板诱杀有翅蚜、白粉虱、斑潜蝇等害虫的成虫,蓝色粘虫板诱杀蓟马。每亩用15-30块黄蓝板,安装在蔬菜、蓝莓、玫瑰等作物时要高于作物15-20厘米,并随着植株生长不断调整;果园可挂在果树中部。 佳多粘虫板分黄、绿、红、蓝、白、黑、紫、青、粉、灰十种颜色1、打开即用,使用方便2、特殊色谱,双面诱捕,防治效果显著。3、特定板质,平整不卷曲,防水高粘度胶,抗晒、耐雨淋,高温不老化,持久耐用。在温度10℃~70℃的环境中基板无明显变形,胶体不流化,遇水不溶解。在使用中,色泽一致,在强烈阳光照射下向光面与背光面无明显色差。粘虫板材质:PP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硬度、耐湿,双面涂胶、板面不卷曲。 2、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频振式杀虫灯由佳多公司1991年研发生产,频振诱控技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光、波、色、味的特性诱集害虫。高压电网将鳞翅目(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小菜蛾、螟虫、粘虫、地老虎等)、鞘翅目(金龟子等)1327种成虫击晕后落入接虫袋,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可在粮食、蔬菜、果树等作物上使用。一般30-50亩左右安装1盏杀虫灯。 3、性诱剂诱杀 性诱剂(性信息素诱导剂)诱杀是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引诱异性昆虫达到诱杀或迷向的作用,影响正常害虫的繁殖,从而减少其后代种群的数量,达到控制的效果。目前,使用性诱剂诱杀可有效控制玉米螟、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的成虫。一般每亩使用3个诱捕器。 4、避雨控病技术 葡萄生产上,雨季开始之前,在葡萄树冠顶部搭建简易避雨的拱棚,使葡萄植株、枝蔓、花、果能人为地避开自然雨淋,截断引起葡萄病害发生流行的环境因子,达到控制或减轻如葡萄白腐病、炭疽病、霜霉病、褐斑病等病害的发生,提高葡萄产量、质量。 5、果实套袋技术 果实套袋技术是提高果实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最大的好处是保护果实免遭农药污染,生产绿色果品。同时套袋后果实与外界隔离,病虫难以侵害果实,可有效降低病虫发生危害。 三、生物防控技术 利用微生物源、植物、动物源农药、抗生素等生物制剂防治农作物病虫,可选用天然除虫菊素、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阿维菌素、捕食螨、烟碱、苦参碱、宁南霉素等防治蚜虫、菜青虫、小菜蛾、叶螨、斑潜蝇、夜蛾类害虫、病毒病、霜霉病等。 四、科学用药技术

杨梅主要病虫防治用药建议

杨梅主要病虫防治用药建议 (2016年) 2016-05-11 发布 2016-05-11实施 浙江省杨梅产业协会 联合发布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

杨梅主要病虫防治用药建议 1 范围 本建议规定了杨梅有害生物防治原则、农药选用原则、农药使用与质量安全要求。 本建议适用于浙江省杨梅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3 有害生物防治原则 杨梅生产中有害生物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选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 ——农业措施:应选用抗病虫品种、种苗检疫、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清洁田园、平衡施肥等;提高树体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采取断根控制树势;及时清除病虫为害枝条,冬季清园,改善杨梅林的生态环境。 ——物理和生物措施:1、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色板、昆虫物理诱粘剂、昆虫信息素诱杀害虫。2、人工捕杀尺蠖、蓑蛾类幼虫、卵块和虫茧。3、采前40天覆盖防虫网防止果蝇等害虫。采用防虫网加避雨栽培防治杨梅落果腐烂。 ——必要时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在病虫发生且达到防治指标时,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 4 农药选用原则 4.1 按照“生产必须、防治有效、安全为先、风险最小”的原则,选择可使用农药。 4.2 优先选用杨梅上已登记,或有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或在同类作物上登记的农药品种。 4.3 通过生产调查、田间试验、残留检测、风险评估等程序,筛选出允许使用的其他农药品种。 4.4 农药剂型宜选用水剂、水乳剂、微乳剂和水分散粒剂等环境友好型剂型。 5 农药使用 5.1根据主要病虫的发生情况,适期防治,严格掌握施药剂量(或浓度)、施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提倡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品种。主要病虫的用药建议见附录A。 5.2 不推荐使用的农药品种见附录B。 5.3 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见附录C。 6 质量安全要求 上市前,应进行质量安全检测,农药残留结果应符合GB 2763等有关规定。

《设施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设施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2014年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提出制定河南省地方标准《设施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2015年6月被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列入《2015年度第二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豫质监标发〔2015〕122号),由济源科云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二)起草单位 起草单位:济源科云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三)主要起草人 姓名性别职务/职称工作单位任务分工 李琳女硕士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规程统筹设计 冯振群男农艺师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生产环境条件 资料查阅 卢清男农艺师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农业防控技术 资料查阅 翟清云女硕士济源科云绿色农业 发展有限公司 综合查阅整理 实际调查总结 李高飞男硕士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设施内环境调 控资料查阅 李艳楠女硕士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物理防控技术 资料查阅 张波男农艺师济源市农业局生物防控技术措施设计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为了提高我省葡萄产业标准化水平,为葡萄病虫害防治提供标准技术支撑,促进葡萄产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需建立健全河南省绿色葡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标准体系。 设施葡萄生产集约化程度高,管理精细,种植稠密,肥水充足又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加之其抗逆性和补偿功能差,致使病虫害种类繁多、混合发生且集中危害,防治不及时极易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绿色葡萄生产顺应了广大民众的强烈诉求,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观念和新的饮食文化。绿色防控技术是根据葡萄园生态系的特点,充分利用系统内的生物资源和自然资源,将生态、农业、物理、生物调控以及无公害农药等多种措施进行科学、系统的组装,并加以优化集成,尽可能减少外部物质与能量消耗,达到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目的,把葡萄病虫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使葡萄中的农药残留控制在国家和国际允许的范围内。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家关于建设两型社会的产业政策。 本项目制订的目的是根据葡萄上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采用多项绿色防控措施进行集成应用,提高总体控制效果,最终确保葡萄生产安全、品质安全,从而减少农业污染,达到环境效益、质量安全、经济效益的统一兼顾。 三、主要起草过程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方案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方案 一、目标任务 1、建立核心示范区 ①示范作物为连片种植的露地栽培单一蔬菜,其环境条件,田间栽培管理等措施均一致。 ②面积200 亩以上。 ③减少农药使用次数3—5 次,亩增收效益8%以上。 2、设立常规防治对照区 ①除防治病虫害措施不同外,示范作物种类,环境条件,田间栽培管理等措施同核心示范区。 ②面积50 亩以上。 3、带动辐射推广 ①作物种类、品种不限,要求连片种植的露地栽培蔬菜。 ②辐射推广面积 1 万亩以上。 ③减少农药使用次数1—3 次,亩增收效益5%以上。 二、实施内容 1、核心示范区设立标示牌 在核心示范区显著位置设立“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标志牌,注明示范内容和关键技术要点,技术依托单位及实施单位。 牌子大小:3.0米(长)X1.8米(宽)。 2、实施绿色控害技术 ①频振式杀虫灯防治蛾类等具飞翔能力害虫应用技术。 ②黄板诱杀蚜虫、粉虱、斑潜蝇等害虫技术。 ③篮板诱杀蓟马、种蝇等害虫技术。 ④性诱剂诱杀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姜螟等害虫技术。 ⑤天然除虫菊素防治蚜虫、菜青虫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技术。 3、建立示范档案 在核心示范区、辐射推广区、常规防治区分别建立田间病虫防治档案,详细记载各项病虫草害防治措施和投入情况,并注意积累有关图片资料,对示范工作的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和关键场面进行拍照、录像。 三、调查内容 1 、记载主要病虫发生种类、发生规律、发生特点,主要天敌发生动态,并拍摄鉴别图片。 2、核心示范区、辐射推广区、常规防治区分别建立田间病虫防治档案,详细记载各项病虫草害防治措施和投入情 况,分别记入附表1,包括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均要记载。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乐东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是我国重要的南繁育种基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香蕉之乡”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县年种植水稻40万亩,蔬菜30万亩,香蕉12万亩,橡胶16万亩,芒果9万亩,玉米5万亩,龙眼2万亩,荔枝1万亩,还有槟榔、番薯和花生等作物,是海南省的农业的生产大县。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作物病虫害种类增多,发生危害严重,一些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为把病虫害危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提升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的危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根据历年来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绿色防控技术,提供与农业界同行进行农业技术交流,以相互切磋学习,共同提高绿色防控技术水平,为农作物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1、农业防治技术 1.1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布局。 1.2栽培管理。精耕细作,适时抢墒播种或覆膜,促进早出苗、出壮苗。加强水肥管理,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采取微灌、滴灌并注意田间排水,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发 1.3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菌侵染源;秋耕深翻,降低越冬虫源;结合中耕除草,及时清除田间、地埂等杂草,减少虫卵。

2、生态控制技术 大力开展植树种草,绿化荒山荒坡,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宜于蝗虫等害虫栖息、繁殖的生境。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建设,将分散的小块耕地连结成大面积农田或退耕还林还草,最大限度地减少田埂、夹荒、地边、地角等适宜蝗虫、草地螟产卵场所。在准确预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因地、因时制宜,种植宜发害虫非喜食的作物,如木薯、小杂粮等,以避害或减轻危害。推广采用覆膜起垄或搭架栽培,提高垄间通风透光,采用微灌、膜下滴灌,避免大水漫灌,注意雨后及时排涝,降低田间湿度,保护地并加强通风、透光、降湿,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3、物理防治技术 3.1黄色粘虫板诱杀 主要利用害虫的趋黄性,在温室大棚内设置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可用于防治蚜虫、粉虱、斑潜蝇等。作物定植后在温室大棚内选用0.25m×0.2m或0.4m×0.25m的黄色粘虫板悬挂在蔬菜大棚的行间、株间,高出植株顶部,随植株生长的高度及时调整黄板的高度,每亩地挂黄板20-30块。当板上粘满虫子时及时清除或更换。设置黄板以预防为主,主要在害虫发生初期使用。 3.2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频振式杀虫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光特性引诱害虫,并通过高压电网将害虫击晕后落入接虫袋,然后用人工方法或生物防治或化学药剂处理等方法,将害虫消灭,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可在玉米、蔬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当前,我国蔬菜种植业高度重视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种植。随着人们对于蔬菜的无公害要求越来越高,就要求蔬菜在栽培的过程中,一定要实现对于病虫害的全面控制,使得其处于最小的范围内,且能控制成本的投入,以此来提高经济效益以及蔬菜的品质,实现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1 “三诱一生”绿色防控技术 1.1 黄板诱杀技术采用此种绿色防控技术是利用蔬菜中的蚜虫以及粉虱等对黄色趋向性的特点,在蚜虫发生时便防止诱虫黄板,并将其以棋盘式的布局状况插置在田间。需要注意的是,要将黄板的底部比植株的顶端高出20 cm左右,在黄板上沾满了蔬菜虫害后及时地进行更换。 1.2 灯光诱杀害虫多数情况下存在驱光、波、色和性的特点。简单来讲,其在接受光波色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度,可以利用这样的特点,实现对于害虫的捕杀。具体来讲,主要采用以下的几种方式:近距离的使用光;远距离的使用波;或者引诱害虫去扑灯。通过上述的方式方法,不仅仅可以实现对于害虫的扑杀,还可以在降低害虫数量,保证健康的蔬菜成长环境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1.3 利用性外激素诱杀采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或者将活雌虫作为诱饵,实现对于雌活体的捕杀。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简单易操作,不需要消耗太多的成本,可以在蔬菜害虫数量不多的情况下使用,往往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具体来讲,其操作步骤如下:首先,使用防

虫网制造一个圆形的笼子;其次,在每个笼子里面放置1~2头没有交配的雌虫;接着笼子掉在水盆上,水盆中最好加入适量的煤油,在每天黄昏的时候放到菜地中去,可以有效地诱杀众多雄蛾。 1.4 生物农药预防蔬菜病虫害的发生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在施加有机肥的时候,应该充分考量不同素材养分多样化的特点,坚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实现蔬菜抵抗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对于增加蔬菜的数量和质量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更能减少对蔬菜施药次数和剂量,实现无公害蔬菜的目标。 2 生物防治技术 2.1 利用虫害天敌在预防蔬菜虫害上,可以积极采取措施去保护瓢虫的成长环境,借助瓢虫捕杀害虫的自然规律,实现对于蔬菜病虫害的控制和管理。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高效,经济。从理论上来讲,会对于害虫进行扑杀的主要有瓢虫,蜘蛛,扑食螨等,他们的扑杀对象都是捕食性害虫;而对于寄生性天敌主要会对于菜青虫、棉铃虫以及小菜蛾幼虫等展开捕杀,由此实现良好蔬菜生长环境的营造。 2.2 利用细菌、病毒以及抗生素 2.2.1 死虫治活虫在菜地中找到感染白僵菌死亡的菜青虫,拾取110 g,将其进行捣碎,加入260 mg的水,60 g的洗衣粉,在此基础上再次加入50 kg的水液中去,形成菜青虫体液。以喷雾的方式,将其喷洒到菜地中去,这可以规避菜青虫的再生,效果明显。可放置虫害在90%以上。 2.2.2 以菌治虫培养繁殖的座壳孢菌剂可以有效地防治温室的白粉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有效途径.绿色防控的内涵是按照"绿色植保"的理念,以保护农作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协调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手段,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一、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义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增加等问题。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绿色防控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绿色防控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还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作业风险,避免人畜中毒事故。同时,还显著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 (一)生态调控技术 重点采取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并结合农田生态工程、果园生草覆盖、作物间套种、天敌诱集带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 (1)水稻田翻耕深水灭蛹,在完成田土翻耕和灌水(深度以淹没稻桩为度),持续时间3-4天,可杀死越冬螟虫60-70%。同时在翻耕犁耙时打捞浪渣销毁,可减轻纹枯病、菌核病等病虫杂草。 (2)果园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树上病虫枝、病虫干僵果。彻底刮除主干、大枝上的老皮,带出园销毁。 (3)蔬菜田合理轮作,清除前茬作物的病枝烂叶及病虫残体,施足基肥。 (4)果树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控制病虫危害。 (5)科学肥水管理。搞好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合理施用氮肥,科学管水,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 (二)生物防治技术 重点推广应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关键措施,加大赤眼蜂、捕食螨、绿僵菌、白僵菌、微孢子虫、苏云金杆菌(BT)、蜡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核型多

杨梅病虫害防治

杨梅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 1、侵染性病害 (1) 杨梅癌肿病俗称“杨梅疮”是杨梅小枝干及树干上的主要病害。病部肿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肿瘤,小枝被害后,形成小圆球肿瘤,在肿瘤以上的枝条死亡。在树干上发生大量肿瘤后引起全株死亡。发病初期出现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后逐渐增大成肿瘤,表面变得粗糙或凹凸不平,木栓化,质坚硬,瘤呈球形,最大直径可达10cm以上。一个枝条上肿瘤少者1~2个,多达5个以上,一般在枝条节部发生较多,对枝条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病原菌在树上或残枝的病瘤内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细菌从瘤内溢出,通过雨水、空气、接穗和昆虫传播只能从伤口侵入,以6~8月发病最多。防治办法发:(1)药剂防治:3一4月,在肿瘤中的病菌传出以前,用刀刮除病斑,然后伤口涂硫悬浮剂加402抗菌剂(843康复剂)100~200倍液,也可在病树主干分叉处挖一小孔滴入402药液。也可用石硫合剂涂布伤口。 (2)剪除病枝(要求新梢抽发前进行)并烧毁。 (3)在采摘杨梅时,不要弄破树皮。杨梅采后及时喷洒1∶2∶200波尔多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2000型1000倍液或10%农用链霉素600~800倍液。

(2) 杨梅褐斑病是杨梅叶片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县杨梅产区普遍发生,而且危害越来越严重。杨梅根腐病是90年代在杨梅上发现的新病害。该病最明显的症状为地下烂根,导致树冠较小的盛产树从发病至全树枯萎死亡在高温夏秋季节仅几天时间,树冠高大的老树从发病到死亡也仅能维持1年左右时间。杨梅根腐病以盛果期树发病最多,以采果后的7一8月症状表现最快死亡率最高,管理精细,生长茂盛的树也同样患病死亡。该病是由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侵染为害(病原菌为座菌目的葡萄座腔菌)。发病树10月份开始落叶,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质量。杨梅褐斑病:又名炭疽病,俗称杨梅红点。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面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中央长出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囊果。病斑多时叶片干枯脱落,重者全株落光或树体死亡。病菌在叶中越冬,次年4月底到5月初,病菌随雨水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潜伏期较长,到8月中、下旬才出现病斑。该病1年发生1次,无再次侵染。防治方法:剪除病叶、枯枝,多施有机肥和钾肥,排水要良好。喷洒80%大生M-45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200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甲霜灵水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等。 (3)杨梅干枯病:主要危害枝干,被害部位失水形成凹陷的带状条斑,病部环绕枝干一周时,枝干即枯死,病原菌为广种弱寄生菌,一般从伤口侵入,树势差易感病,以增强树势为主,防治上应剪除枯枝,烧毁,削去病斑,伤口涂以50倍液的402抗菌剂保护。树冠喷波美0.5~2度石硫合剂。 (4)杨梅枝腐病:危害枝干皮层,初期病部组织松软,上生密集细小的黑色粒点,上长有细长的刺毛,发病后枝干腐烂枯死,叶片、果实同样致死。该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老年树易发病。防治该病应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剪除病枝并及时烧毁。刮除病斑后伤口涂以50~

杨梅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杨梅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一、病害 1、侵染性病害 (1) 杨梅癌肿病俗称“杨梅疮”是杨梅小枝干及树干上的主要病害。病部肿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肿瘤,小枝被害后,形成小圆球肿瘤,在肿瘤以上的枝条死亡。在树干上发生大量肿瘤后引起全株死亡。发病初期出现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后逐渐增大成肿瘤,表面变得粗糙或凹凸不平,木栓化,质坚硬,瘤呈球形,最大直径可达10cm以上。一个枝条上肿瘤少者1~2个,多达5个以上,一般在枝条节部发生较多,对枝条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病原菌在树上或残枝的病瘤内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细菌从瘤内溢出,通过雨水、空气、接穗和昆虫传播只能从伤口侵入,以6~8月发病最多。防治办法发:(1)药剂防治:3一4月,在肿瘤中的病菌传出以前,用刀刮除病斑,然后伤口涂硫悬浮剂加402抗菌剂(843康复剂)100~200倍液,也可在病树主干分叉处挖一小孔滴入402药液。也可用石硫合剂涂布伤口。 (2)剪除病枝(要求新梢抽发前进行)并烧毁。 (3)在采摘杨梅时,不要弄破树皮。杨梅采后及时喷洒1∶2∶200波尔多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2000型1000倍液或10%农用链霉素600~800倍液。 (2) 杨梅褐斑病是杨梅叶片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县杨梅产区普遍发生,而且危害越来越严重。杨梅根腐病是90年代在杨梅上发现的新病害。该病最明显的症状为地下烂根,导致树冠较小的盛产树从发病至全树枯萎死亡在高温夏秋季节仅几天时间,树冠高大的

老树从发病到死亡也仅能维持1年左右时间。杨梅根腐病以盛果期树发病最多,以采果后的7一8月症状表现最快死亡率最高,管理精细,生长茂盛的树也同样患病死亡。该病是由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侵染为害(病原菌为座菌目的葡萄座腔菌)。发病树10月份开始落叶,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质量。杨梅褐斑病:又名炭疽病,俗称杨梅红点。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面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中央长出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囊果。病斑多时叶片干枯脱落,重者全株落光或树体死亡。病菌在叶中越冬,次年4月底到5月初,病菌随雨水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潜伏期较长,到8月中、下旬才出现病斑。该病1年发生1次,无再次侵染。防治方法:剪除病叶、枯枝,多施有机肥和钾肥,排水要良好。喷洒80%大生M-45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200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甲霜灵水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等。 (3)杨梅干枯病:主要危害枝干,被害部位失水形成凹陷的带状条斑,病部环绕枝干一周时,枝干即枯死,病原菌为广种弱寄生菌,一般从伤口侵入,树势差易感病,以增强树势为主,防治上应剪除枯枝,烧毁,削去病斑,伤口涂以50倍液的402抗菌剂保护。树冠喷波美0.5~2度石硫合剂。 (4)杨梅枝腐病:危害枝干皮层,初期病部组织松软,上生密集细小的黑色粒点,上长有细长的刺毛,发病后枝干腐烂枯死,叶片、果实同样致死。该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老年树易发病。防治该病应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剪除病枝并及时烧毁。刮除病斑后伤口涂以50~100倍液的402抗菌剂或鲜牛粪2000g、甲基托布津100g、代森锌50g,与适量水混合均匀,涂于伤口,外面用塑料薄膜包扎牢。树冠喷波美0.5~2度石硫合剂。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见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见 农办农[2011]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根据农业部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统一部署,强化“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转变植保防灾方式,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对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增加等问题。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绿色防控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绿色防控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还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作业风险,避免人畜中毒事故。同时,还显著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分区域、分作物优化集成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配套技术。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和宣传发动等措施,大力示范推广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为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支撑作用。 (二)主要原则 政策扶持。整合资源,多渠道争取各级财政和相关项目扶持,积极探索病虫害绿色防控补贴机制,促进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

杨梅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杨梅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1、杨梅卷叶蛾。 杨梅卷叶蛾,俗称卷叶虫。一年发生两次,即5月底一6月中旬和7一8月。以幼虫在初展嫩叶端部或嫩叶边缘吐丝,缀连叶片呈虫包,潜居缀叶中食害叶肉,使杨梅新梢危害,树势转弱。 防治方法: 在幼虫发生期用80%敌敌畏1000倍;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5%溴氰菊脂乳剂5一10PPM。 2、牡蛎蚧。 牡蛎蚧危害杨梅枝条,造成整个枝条或全树枯死。牡蛎蚧产卵于枝叶,第一代若虫一般在5月底一7月初孵化。 防治方法: (1)抓住第一代若虫盛孵期及时喷扑虱灵1000倍液或速扑杀1000倍液(果实采摘后立即喷,挂果期不能喷)。

(2)在2月下旬一3月上旬用50倍灭蚧(1斤灭蚧加3两碱冲50斤水)。 3、白蚁。 白蚁蛀蚀根颈及树干木质部,于皮层修筑孔道,造成树干及主根系损伤,导致树体死亡。 防治办法: (1)人工诱杀。选择白蚁爱吃的食物,如松木、甘蔗、狼箕等,堆放在白蚁危害的四周地面上,保持一定水份,在白蚁诱集较多时,用灭蚁灵或氯丹水剂喷杀。 (2)甘蔗渣扎成粉,混拌上灭蚁灵后,装进透气的薄膜袋里,零星分散地放在杨梅树地面上,再压上1一2块石块。 (3)定植杨梅时用泥浆加茶子饼粉蘸根。 4、枝干害虫(天牛爆皮虫) 在杨梅树近地表的主干部危害,造成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清除主干周围的杂草。 (1)主干涂白,用石灰5公斤,硫磺0.5公斤,食盐100克,动物油100克,水适量调成糊状涂白。 (2)钩杀入木幼虫。 (3)用一次性注射器将80%敌敌畏原液注射入虫孔再用泥封除虫道。 5、杨梅褐斑病(杨梅叶斑病) 杨梅褐斑病是杨梅叶片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县杨梅产区普遍发生,而且危害越来越严重。发病树10月份开始落叶,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质量。 症状:开始在叶面上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红褐色,边缘褐色或灰褐色。 防治方法: (1)通过改善杨梅生长环境,增强树势。如使园地排水良好,并改善树冠光照条件。杨梅园要一年一次深翻,使土壤中含氧量提高,促进根菌活动,多施饼肥草木灰等农家肥,

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工作方案

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工作方案 为确保种植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农民利益,2011年全市植保系统将加速推进现有植保科技成果转化,控制重大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重点开展以农业防治、抗病品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的示范推广工作,现制定“巴彦淖尔市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工作方案”,请各旗县区推广中心、植保站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落实。旗县区也可参照此方案制定本旗县区绿色防控方案,开展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工作。 2011年7月自治区植保站将在巴彦淖尔市召开全区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现场观摩会、半年总结会,请各旗县区推广中心、植保站务必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提前谋划,积极争取旗县区分管领导、农业局领导支持,努力争取财政、农业综合开发等多方面资金支持,抓好示范区的落实,为开展好绿色防控工作奠定好的基础。 一、任务目标 1、围绕加工型番茄、向日葵、脱水蔬菜、西甜瓜、枸杞等易发生病虫的我市特色主导产业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工作,将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

2、每个向日葵螟绿色防控示范区集中连片面积不少于300亩,加工型番茄、脱水蔬菜、西甜瓜病害绿色防控示范区面积不少于100亩,枸杞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面积不少于100亩。 二、技术要点 (一)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播前或育苗前进行种子处理,消灭种子表面和内部病原,培育无病壮苗,增强植株抗病性; 2、与禾本科作物轮作,降低田间菌源累积量; 3、采用开沟起垄高畦、上架、稀植栽培模式,降低田间湿度,创造不适合病害发生流行的环境条件; 4、不与马铃薯混植或比邻种植,减少患疫病机率; 5、推广应用机动式弥雾机喷药,实现小水量精准用药,节本增效; 6、推广使用优质高效无公害杀菌剂。 (二)向日葵螟绿色防控技术 1、选用短日期杂交种适期晚播,错开或缩短向日葵花期与葵螟成虫发生期的重叠时间,有效避害; 2、释放赤眼蜂寄生向日葵螟卵,降低葵螟孵化率; 3、利用性诱剂诱杀雄螟,降低虫量; 4、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葵显明成虫,减少虫量。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一、目标 示范区总体防控效果达8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将防控关口迁移,空出预防性。优先采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非化学防治技术措施,养活病虫害发生基数,突出种子处理、带药移栽、破口抽穗期保护等预防性措施,协调应用高效、环保药剂防治技术。保障水稻产量、质量和稻田生态安全。 三、主要技术措施 (一)防控重点 重点预防稻瘟病、稻曲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纹枯病,注意防治粘虫。 (二)非药剂预防技术 1、农艺措施。(1)选用抗(耐)病虫的水稻品种,避免种植高(易)感品种。(2)健身栽培。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晒田,避免重施、偏施、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逆性。(3)清洁田园。在秧田期以前彻

底处理田间及周边的病稻草,不能用病稻草做盖种、催芽、保温的覆盖物,养活病原菌。 2、生态调控。采用生态调控和农艺措施提高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发挥自然控制作用。(1)示范区田边和田埂不使用除草剂,也不进行人工除草,保留禾本科杂草和显花植物,为天敌提供过渡寄主和栖息地,可以显著提高寄生蜂等天敌的控害能力。(2)示范区田埂种植万寿菊、凤仙花、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和提高蜘蛛、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等天敌的控害能力。(3)示范区田边种植诱集植物香根草,间隔3-4米种植1丛,诱集二化螟和大螟产卵,在香根草上的卵可以孵化,但不能完成幼虫历期,这样可逐步减少螟虫的种群基数。 3、生物防治。因地制宜。选择稻蛙共生、稻鸭共育、稻鱼共生、人工释放天敌等生物防治技术。 (1)稻蛙共生。建立稻蛙共生生态系统,稻田为蛙提供生存场所,蛙通过捕食水稻害虫减少虫口基数,通过活动实现抑草控草,改善稻田小气候,促进水稻健康生长,形成食物链的良性循环。①蛙苗投放时间及数量:选择在插秧结束秧苗返青成活后进行。放养密度10000只/亩左右;②蛙池建设:蛙池根据稻田的形状来建设,宽80-100厘米,深20-50厘米,安好围网、天网、进出水管,注意防范蛇、鼠、鸟的攻击,勤换水,保持蛙池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工程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摘要 (一)项目名称: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 (二)建设单位:重庆市璧山区农业委员会 (三)建设地点:重庆市璧山区正兴镇石院村、正兴镇(四)建设年限:2016.10—2017.11 (五)建设规模:水稻、果树面积各500亩。 (六)主要建设内容:1.在水稻、果树上各建立一个示范区;2.做好示范;3.抓好技术推广应用;4.加强人员培训。 (七)投资估算:项目投资约100万元。 (八)效益分析:本项目建设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对环境的污染,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成后,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 1. 是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重要途径;2. 是加快现代产业化建设的需要;3. 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可行性:1. 项目区所在地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利,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2. 项目区群众对绿色防控有主动

性和积极性;3.政府重视支持力度大。 三、项目建设地点 重庆市璧山区正兴镇石院村、正兴镇 四、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一)主要建设内容 1、建立示范区。充分展示绿色防控优势,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提高绿色无公害产业发展以及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加大宣传力度,展示绿色防控的优势,提高全民的绿色防控意识。充分调动农民对绿色防控的积极性。 3、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培训,普及绿色防控知识。 4、监测示范区果树病虫害发生动态,为病虫害的防控提供预测预报,减少防治工作的盲目性,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5、按照标准化生产进行病虫防治、推广应用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为农民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指导。 (二)项目建设规模 水稻、果树面积各500亩。 五、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为100万元,用于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措施和先进防治器械,实施绿色统防统治,以及加强技术推广等。

杨梅的病虫害介绍及防治办法及其全年的用药方案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 1、杨梅褐斑病又名杨梅炭疽病,属真菌性病害,凡杨梅产地几乎都有分布。为害叶片,进而使花芽和小枝枯死,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 症状及发病规律:开始在叶面上出现针尖大小的紫红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园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红褐色,边缘褐色或灰褐色,直径4—8毫米。后期病斑中央转变为浅红褐色或灰白色,上面散生黑色小粒点(病菌子囊孢子),多数病斑可联接成斑块,病叶最后干枯脱落。 病菌以子囊果在病叶中越冬,在浙江5月中旬以后借雨水溅泼传播蔓延,8月中下旬出现新病斑,10月份病斑增多,10—11月份出现大量落叶。云南富民约3—4月间开始发病,进入雨季后,6月下旬在去年感病植株的新梢叶片上就有病斑出现。该病一年发生一次,无再次侵染。土壤贫瘠,缺少肥料,树势弱容易发病,排水不良的粘重土壤上的杨梅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a、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多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树体抵抗力。注意及时排除树盘积水。b、及时清除园内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病原。c、药物防治:在4月上、中旬发病初期相隔10天左右连续喷药两次,采果后再喷一次,可起到良好效果。药剂可用1:2:200倍的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律800倍液,或70%

防褐灵8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或65%代森猛锌600倍液等。 2、杨梅癌肿病:又叫杨梅溃疡病或杨梅疮,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杨梅枝干,尤以2—3年生枝条受害严重。 症状及发病规律:开初枝干上病部产生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以后逐渐增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肿瘤。小枝被害,形成小园球状的瘤体,直径一般为1.5—2厘米,大的可达10厘米以上,造成肿瘤以上的部位枯死。一个枝上的肿瘤少者1—2个,多者达4—5个或更多,一般多在枝节部位发生。树干被害,树皮粗糙开裂,凸凹不平,也有隆起的肿瘤。由于肿瘤阻碍树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而导致树势早衰,严重时引起全株死亡。 病菌在病枝的肿瘤组织中越冬,次年春天从瘤体表面溢出菌脓,借雨水传播,从树体伤口和叶痕处侵入。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的果园,树龄较大,树势衰弱的杨梅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a、认真做好冬季清园:春季萌芽前剪除带瘤小枝,集中烧毁。大枝干上的肿瘤可用利刀削除,削口可用80%420抗菌剂50倍液或硫酸铜100倍液进行涂抹消毒。b、喷药保护,清园后及时全面喷布一次1:2:200的波尔多液。果实采收后喷一次1:2:200的波尔多液保护树体。c、注意树体保护,尽量减少伤口。在日常管理中尽量避免树体机械损伤,以防病菌侵入感染。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树体抵抗力。d、加强检疫,禁止从病树上采穗和出售带病苗木或接穗,严防该病传入新区。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一、病害 1、侵染性病害 (1) 梅癌肿病俗称“梅疮”是梅小枝干及树干上的主要病害。病部肿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肿瘤,小枝被害后,形成小圆球肿瘤,在肿瘤以上的枝条死亡。在树干上发生大量肿瘤后引起全株死亡。发病初期出现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后逐渐增大成肿瘤,表面变得粗糙或凹凸不平,木栓化,质坚硬,瘤呈球形,最大直径可达10cm 以上。一个枝条上肿瘤少者1~2个,多达5个以上,一般在枝条节部发生较多,对枝条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病原菌在树上或残枝的病瘤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细菌从瘤溢出,通过雨水、空气、接穗和昆虫传播只能从伤口侵入,以6~8月发病最多。防治办法发:(1)药剂防治:3一4月,在肿瘤中的病菌传出以前,用刀刮除病斑,然后伤口涂硫悬浮剂加402抗菌剂(843康复剂)100~200倍液,也可在病树主干分叉处挖一小孔滴入402药液。也可用石硫合剂涂布伤 口。 (2)剪除病枝(要求新梢抽发前进行)并烧毁。

(3)在采摘梅时,不要弄破树皮。梅采后及时喷洒1∶2∶200波尔多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2000型1000倍液或10%农用链霉素600~800倍液。 (2) 梅褐斑病是梅叶片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县梅产区普遍发生,而且危害越来越严重。梅根腐病是90年代在梅上发现的新病害。该病最明显的症状为地下烂根,导致树冠较小的盛产树从发病至全树枯萎死亡在高温夏秋季节仅几天时间,树冠高大的老树从发病到死亡也仅能维持1年左右时间。梅根腐病以盛果期树发病最多,以采果后的7一8月症状表现最快死亡率最高,管理精细,生长茂盛的树也同样患病死亡。该病是由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侵染为害(病原菌为座菌目的葡萄座腔菌)。发病树10月份开始落叶,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质量。梅褐斑病:又名炭疽病,俗称梅红点。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面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中央长出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囊果。病斑多时叶片干枯脱落,重者全株落光或树体死亡。病菌在叶中越冬,次年4月底到5月初,病菌随雨水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潜伏期较长,到8月中、下旬才出现病斑。该病1年发生1次,无再次侵染。防治方法:剪除病叶、枯枝,多施有机肥和钾肥,排水要良好。喷洒80%大生M-45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200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