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幼斌杨式37式太极拳动作详解

赵幼斌杨式37式太极拳动作详解
赵幼斌杨式37式太极拳动作详解

赵幼斌杨式37式太极拳动作详解

预备式:

动作:面朝南,两脚左右分开站立,平行与肩宽。两臂自然下垂,腋下留有空隙。两掌心朝内,五指自然伸直。头正直,目平视。

第一式:起势

动作:

1、两臂缓缓向前平举至肩高,同肩宽。同时臂内旋使两掌心朝下,五指朝前。

2、随即两肘下沉,两掌随势向下按至两胯旁前,掌心朝下,五指朝前,眼平视。

第二式:揽雀尾

(一)左掤式

动作:

1、两膝微屈,身体略沉,两掌稍向左向上微起,着右脚尖外撇60度,身随体转,重心移于左腿屈膝坐实,左脚跟随之领起。与此同时,右掌随转体经腹前向上至右胸前,使掌心朝下;左手随转体向左平抹,掌心朝下,与腹同高。

2、前势不停,右掌向外向右向里抹一小平圈,掌心朝下,左手也同时经腹前向右弧形抄至右掌下方,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与右手成抱球状;同时左脚离地虚领。接着左脚向正南方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之身体转朝西,左脚尖内扣约30度踏实,然后重心移向左腿,弓左、蹬右腿成侧弓步式,此时的左脚尖同右脚掌以在一条直线上;随弓步左小臂向左弧形掤出,左掌高与肩平,掌心朝右偏上,左肘与腕平略低,肘尖与左膝齐,右掌向右下采,掌心朝下,坐腕,手指朝前。眼神顾及两掌前视。

(二)右掤式

动作

1、重心移向左腿,右腿自然领起,腰稍左转。同时左臂内旋,使掌心朝下移于左胸前尺许,右掌随之由右向左经腹前弧形抄至左手下,臂外旋使掌心朝上,与左手成抱球状,两臂呈弧形。

2、右脚向正西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而全脚踏实,右腿弓,左腿蹬成右弓步。同时右小臂由下向前上掤,掌心朝内,高与胸平,左掌随右臂略向下向前推送,掌心朝下。眼神先顾及两手左侧抱球,再随右掤前视。

(三)捋式

动作:

1、右臂内旋使掌心朝左下,左臂外旋使掌心朝右上,腰胯微松沉。

2、重心坐实左腿,成右虚步,同时身体微左转。两臂随体向左向后粘履,左手在左胸前,右手仍与左手保持一腕肘距离。

(四)挤式

动作:身体微右转,重心渐前移成右弓步。同时左臂外旋使掌心朝里,左臂内旋掌心朝前,随着弓步右手前挤,左掌移向右掌脉门处。眼向前平视。

(五)按式

动作:

1、右臂内旋使掌心朝下,左掌心经右掌上平抹,随即两掌分开,稍窄于肩。接着身体重心后移成右虚步,同时屈肘撤掌,随撤随着臂外旋使两掌心稍相对下沉,停于胸前。

2、接着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同时两掌向前微向上弧形推出,随推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朝前,坐腕,指尖朝上,掌心与肩平。眼神先关顾两掌回抹,再随按出前视。

第三式:单鞭

1、右腿重心不变,两掌展平,掌心朝下,右胯微沉,脚尖微翘,然后右脚尖尽量内扣,身体同时带动双臂向左抹转半个平面椭圆至东南方向,两掌保持同肩高宽。

2、身体微右转,两掌屈肘微收,经胸前向右抹转半个平面椭圆,两掌心仍朝下。

3、重心全部落实右腿,左膝领起使左脚离地自然下垂。同时右掌向右斜方伸出,边伸展五指撮拢指尖下垂成吊勾,左掌臂外旋使掌心里。

4、身体向左微转,左脚向东方迈出,先脚跟落地,再全脚踏实,重心左移成左弓步。同时,右吊手继续松肩右伸,左掌经面前随左腿方向内旋展出,掌心朝前,坐腕,眼随左手前视。

第四式:提手上势

动作:

1、左腿重心不变,脚尖内扣45度落实,身体随之自然右转。同时右吊手变掌,与左手同时掌心朝下,坠肘,两臂微合于两肋旁前。

2、接着右脚提起,向身体正南一步偏右落地,脚尖自然翘起,右膝微弓,成右虚步。随着右脚迈出,两掌合劲,向身体前方偏右伸出,右掌在前,高与鼻齐,掌心向左。左掌在后,掌心朝右,正对右肘关节。眼神顾及两掌动作,成提手时通过右掌前视。

3、腰稍左转,左掌内旋使掌心朝下与左胸齐,右手向下松落弧形抄至左手下侧,掌心朝上与左手略成抱球状。随之右脚稍提即落原地,先脚跟着地。

4、随右脚落地,脚内扣30度,重心渐移向右腿成右侧弓步式。同时随弓步右臂向右靠挤,右掌与肩平,掌心朝左。左手坐腕,附于右肘关节里侧。眼神先顾及右臂靠撞,再随右掌前视。

第五式:白鹤亮翅

动作:腰微右转,使重心落于右腿,左脚稍提起,移至右脚前,脚掌轻点地,膝微弓。随着左脚点地,腰随和地朝正东转正;同时右掌向前上弧形提起,随提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向前停于右额前上则。左掌也同时弧形下落于左胯旁前,掌心朝下,指尖向前,眼神顾及两掌上下分开,即向前平视。

第六式:搂膝拗步(左右左)

(一)左搂膝拗步

动作:

1、右腿重心不变,腰右转30度,右掌自上而下臂外旋,经面前、胸前弧形落至右胯旁,掌心朝里上。同时左掌也自下中弧形移至胸前中线。

2、腰身仍右微转,左脚提起,脚尖自然下垂,右手仍弧形向右斜角上移高与肩齐,掌朝上,左手继续向右弧形落于右腹前,掌心朝下。眼神随右手,顾及左手。

3、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先脚跟落地,左掌向前下移至腹中线,掌心朝下,而右掌同时向肩、耳旁移动,内旋使掌心朝前下,同时腰身稍向左松转。

4、接着左脚落实弓步成左弓步式,左掌经膝前上弧形搂至左膝旁,掌心朝下,五指朝前。而右掌同时向前沉肘腕推出,掌心朝前,五指朝上,高不过口。眼随右掌推出前视。

(二)右搂膝拗步

动作一:左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外撇45度,身体渐渐左转。随转体,左掌渐渐弧形向左后移,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同时右掌也随转体自前弧形向左下移,随移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下。眼随转体向前平视转移,眼神要顾及左掌。

动作二: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向前提起,身体继续微左转;随转体,左掌弧形向左斜角上移,右掌继续向左弧形落于腹前;眼神稍关左掌即移顾右掌。

动作三:右脚向前落下,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右腿而至全脚踏实,身体也同时渐渐右转,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时,右掌随转体向下经右膝前以半圆形搂至右胯旁;左掌也随着重心前移和身体左转继续弧形向上经左耳旁向前(东)推出。眼一关及右掌搂过膝部,即向前平视,眼神并要关及左

(三)左搂膝拗步

动作与前右搂膝拗步相同,惟左右式相反。

第七式:手挥琵琶

动作:

重心稍前移,右脚轻提向前一脚许落下,随后重心移于右腿,左脚稍起距原地向前一脚许落下,脚跟着地,脚尖微翘成左虚步。同时,右手先稍前松送,随重心后移向右胸前下回采,臂外旋使掌心朝左,左掌由下向前上弧形上举,臂外旋使掌心朝右,高与眼眉齐,两手如抱琵琶状。眼神顾及右掌后撤,随即通过左掌向前平视。

第八式:抱虎归山

动作:

1、重心不变,体右转,扣左脚左手收回到右手腕内侧成十字手。

2、重心后移,左手向左前方展出,手心朝上,右手手心朝下,眼随左手动作,抬右腿。

3、做右搂膝拗步动作,右后方向。

第九式:肘底看捶

动作;

1、右手从右膝旁平举与左手平,扣右脚尖,两手平划椭圆形,收回再伸出。

2、重心全部移于右腿,身体微左转,左脚提起向左后(正东)方摆出。随转体,左掌向左弧形平移,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里;右掌也紧跟着向左弧形平移,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前;两肘稍沉、微屈,使两掌心遥对。眼神关及左掌左移。

3、左脚向左(东)落下,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身体继续左转;右脚提起,向前微移落下,重心即渐渐移于右腿;随转体,两掌弧形向左平移,左掌移至左侧时即弧形向左下移,两臂随移随着内旋使两掌心翻朝下;眼神先关及左掌左移,当右掌将移至胸前时即顾右掌。

4、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脚略提,稍移向左前落下,以脚跟着地,身体继续向左微转。随转体,左掌自左而.下向里经右前臂内侧向前上圆转穿出,掌心朝右,食指高与眉齐,与鼻尖对准;右掌向左经左掌外侧下盖,随盖随着握拳,置于左肘下,拳眼朝上,拳心朝里。眼稍关左掌向左下绕,当左掌经右臂里侧将要穿出时,即向前平视,眼神仍要关及左掌穿出。

第十式:倒撵猴

动作:

1、重心不变,左脚轻踏实。同时左掌稍外旋前伸,右拳变掌,由肘带掌外旋后帛使右掌移至右胯旁,掌心朝上,五指朝前。眼神关顾左掌前伸。

2、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脚提起虚悬,腰身随之右转。同时,左小臂仍外旋前伸,掌心朝上,右肘继续后抽,右掌随抽随着向身后右斜角弧形撩起,掌心向上,高与肩齐。眼神咩顾右掌后举。

3、左脚后撤一步,稍偏左落下,先以脚尖轻着地,同时腰微左转,身体朝正前方。随转腰左肘微抽沉,右掌上弧形收至肩耳旁,掌心朝下。眼前视。

4、左脚跟内收落地,重心渐移向左腿。随重心后移,右脚尖向左摆正落实成右虚步式。同时左肘继续后抽,使左掌移至左胯旁,掌心朝上,五指朝前。右掌从耳旁向前推出,沉肘坐掌,掌心朝前偏左,高与鼻齐。眼神顾及右掌前推。

第十一式:海底针

动作:

1、随右腿撤步重心后移,同时左手从肩耳旁向前下按,右手臂外旋曲肘回带至右胸前,掌心朝左,五指

2、右腿坐实,左脚稍里收落下,脚尖虚着地,成左虚步,同时身体折腰下沉。随折腰,右掌向下前插,指尖向前下,腕与左膝齐,左掌弧形下落于左膝旁,掌心仍朝下,五指朝前,眼神顾及右掌下插略前视。

第十二式:扇通背

动作:

1、身体渐起,右臂内旋,使掌心翻朝右下,同时左掌移于右腕内侧,掌心朝右.随身体拔起,左脚自然领起,右掌屈肘稍回带,高与肩齐.

2、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变左弓步式,同时右掌弧形上托,掌心朝外,置于右额前,左掌向前平推,腕与肩平,坐掌,眼神随左掌前视.

第十三式:斜飞式

动作:

1、左腿重心不变,左脚尖内扣,身随之右转.同时两手顺时针划成抱球式,右脚提起.

2、接着右脚向西北方撤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两腿沉胯开裆,两脚呈"八"字步.两臂仍呈抱球状.3、然后松腰胯,右掌由下向西北方列出.与右脚方向一致,高与额齐.左掌向左下采,置于左胯前,掌心朝下.随两手分,重心右移成右弓步式,眼随右手列出前视.

第十四式:云手

动作:

1、脚跟内收使脚尖朝正面,同时重心左移.随重心左移,腰身左转,右脚尖内扣成左弓步式.与此同时,左手由左胯旁臂外旋稍逆时针弧形上掤与胸齐,掌心朝里;右手臂内旋由上向左向下弧形下落与右胯平,掌心朝下,眼随左臂前视.

2、身仍微左转,右腿先脚跟后脚小离地提起.同时左掌向左上弧形运展,随运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右前,坐掌,与肩平.右掌也同时配合经腹前向左上弧形运转,掌渐外旋,使掌心翻朝里与左肘对齐,两臂呈弧形.眼随体左转移视.

3、脚向在脚旁一脚许平行落下,先脚尖后脚跟着地,同时身体重心移中成小开步.右掌随转体自左而上而前向右顺时外运转,掌心仍朝里,高与眉齐;同时左掌下沉逆时针移至左腹前,掌心朝里下.眼神关顾右掌右运.

4、心右移腰微右转,左腿先脚跟后脚尖提起.同时右掌继续顺时针向右弧形运展,随运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左下,坐掌,高与右肩齐.左掌继续逆时针向右上运转,掌渐外旋使掌心翻朝里与右肘对齐,两臂呈弧形.眼随右掌前视.

5、脚向左横跨半步,先以脚尖着地,接着重心左移而全脚踏实成骑马步.同时左掌继续自右而上、而前逆时针运转,掌心朝里,高与眉齐。右掌下沉仍顺时针移至右腹前。眼神关顾左掌左运。

6、心左移,腰仍左转,右腿提起。同时左掌仍逆时针向左弧形运展,右掌仍逆时针向左上运转,其动作与动作2同。

第十五式:单鞭

动作:右脚下落于左脚旁,脚尖成45度内扣踏实,接着重心移于右腿,左脚提起。同时右掌向左斜方平展,臂内旋使掌心朝下,五指渐撮成拢成吊手,左掌仍向下向右向上臂内旋使掌心朝里抱于胸前。动作二、三与第三式的三、四动作相同。

第十六式:高探马

动作:

1、心渐向后移,左脚尖随重心后移而自然落地。同时右吊手变掌,屈右肘,右掌水平弧形移至右肩前,掌心朝前下;左臂外旋肘微曲使掌心翻朝右上。眼神稍顾及右掌内收,随即关顾左掌翻转。

右掌经左臂上前探,手指斜朝左前方,掌心朝下,高与眉齐;左掌经右掌臂下收于左腰前,掌心朝上,指尖朝右前,体微上长。眼向前平视。

第十七式:右分左蹬脚

(一)右分脚

动作:

1、脚渐屈蹲,左脚提起,同时右掌顺时针向右往里弧形抹转,左掌也顺时针向左向前平抹,右掌心仍朝下,左掌心仍朝上。

2、脚向左前(东北)迈出渐成左弓步式,同时左掌随迈步向前向右抹转平弧,而右掌经左臂上向前向右抹展,此时左腿已成弓步,右臂向右斜方(东南)展出,掌心朝下,左掌在右肘里侧横于胸前,掌心朝上,眼神随右掌抹转前视。

3、心渐移于左腿,右腿提起。同时左掌向向上移与锁骨齐,右掌自右而下弧形抄至左掌外侧。随抄随着臂外旋,在左手外侧与左手成十字交叉,两掌心朝里。

4、腿渐立,仍直中有曲。右腿提起,右腿向右斜角(东南)分出,脚面自然蹦平,高与跨平。同时,两掌内旋,稍上弧前后分开,左掌在后高与耳齐,右掌与右脚一致高与眼眉齐,两掌心俱朝外,指尖朝上,沉肘坐腕。眼随右掌前视。

(二)左蹬脚

动作:

1、脚下落虚悬,左腿渐下蹲。同时左掌屈肘向右弧形移至胸前,掌心朝下,右掌臂外旋使掌心朝上,并随体沉而沉肘下落在右膝上。

动作2、3、4与右分脚动作2、3、4相同,唯左右式相反和左蹬脚时跟蹬出,脚尖翘起,右分脚方向为东南,左蹬脚方向为东北。

第十八式:转身左打虎

动作:

1、脚下落虚悬,右腿渐屈蹲,左手由上向下向右划弧,同时臂内旋使掌心朝上移至右腰前。右手掌心翻朝下落至身体右侧,同腰齐。同时腰身稍向右松转,两手方向为东南,眼随右掌移视。

2、身稍向左松转,同时带动右脚尖内摆90度落实,使脚尖朝正北,两手臂也随之向左平移。

3、着左脚向西北方迈步渐成左弓步式。同时左掌自右腰前而下经左膝上向左向上划弧,使拳心翻朝外(两掌同时渐握拳)停于左额前上方;右掌渐握成拳自右而前左平面划弧,屈肘横臂置于胸口前,拳心朝里,拳眼向上,下左拳眼上下相对。眼先随左拳,随势定而前视。

第十九式:双峰贯耳

动作:

1、腿动作不变,左脚尖内扣90度,同时两拳变掌下落与左腰平,右掌心朝上,左掌心朝下。

2、着右腿提起,腰胯向右松转,使身体朝东南方。同时两臂平移,稍上转至胸前,左手臂外旋使掌心与右掌一致朝上。

3、脚向前(东南)迈出一步,并渐成右弓步式。同时,两肘下沉带动两掌背下落,自胸前经右膝上向两旁沉落分开,随弓步两臂内旋向前上划弧,两掌渐握成拳以虎口相对,两拳相距与脸宽,稍高于头,眼神关顾两掌成拳相合前视。

第二十式:进步栽捶

动作:

1、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脚提起,腰随之稍右转。同时右拳下落,向后向里划弧停于右腰间,拳心朝里,左拳变掌,随右手下落于腹前,腕肘呈弧形,掌心朝下。

膝旁,掌心朝下,五指朝前,而右拳向前下方打出,拳心向左。眼俯视前下方。

第二十一式:翻身白蛇吐信

动作:

1、体直起右转(朝南),左腿重心不变,使脚尖尽力内扣。随转体,右臂内旋,右肘向上向下移至右肋旁,右手仍握拳横于胸前,拳心朝下。同时左拳自左而上弧形上举于左额前上方,掌心朝外,眼随转体平视。

2、心全部移于左腿,右脚提起,身体仍向右松转,同时,左掌向右经面前由右小臂外弧形下落,右拳略现上向右前搂。

3、脚向前迈出一步,先脚跟着地。同时右拳渐变成掌,向前弧形撇出,掌心朝上,五指朝前,与锁骨高,左掌由小臂外稍向下向里向上绕一浅半弧,停于右小臂里侧。

4、着右脚落实渐成右弓步式,右肘后移,带动右掌弧形下沉收于腰侧,掌心朝上。同时左掌由胸前经右小臂里侧上方向前推出,坐腕,高与肩平。眼顾及左掌前推平视。

第二十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一)左野马分

动作:

1、重心不变,右脚尖外撇45度落实,接着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腿提起。同时右掌臂内旋,稍同外向上向里抱以弧形,使右掌心翻朝下与胸齐,左掌稍外旋下弧形抱于右掌下,掌心朝上。

2、左脚不停,向前迈出一步渐成左弓步式。随弓步左掌向前上再稍向左以大拇指一侧弧形列出,掌心斜朝上,高与眉齐,与左脚上下对,方向一致。右掌向右下弧形采于右胯旁前,肘微屈掌微坐,掌心朝下,指尖斜朝前,眼神关顾左掌列出前视。

(二)右野马分鬃

动作:

1、重心不变,左脚尖外撇45度踏实,接着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右腿提起。同时左掌内旋,屈肘收于左胸前,掌心朝下,右掌向左抄至腹前,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与左手相对成抱球状。

2、右脚不停,向前迈出一步渐成右弓步式。随弓步右掌向前上再稍向右以大拇指一侧弧形列出,掌心斜朝上,高与眉齐,与右脚上下对,方向一致。左掌向左下弧形采于左胯旁前,肘微屈掌微坐,掌心朝下,指尖斜朝前,眼神关顾右掌列出前视。

第二十三式:玉女穿梭

(一)左穿梭

动作:

1、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脚提起。右掌外旋使掌心朝上,屈肘沉落于右胸前,同时左掌屈肘移至右肘下,掌仍朝下。

2、左脚向西南方迈出一步。随左脚迈出左小臂经右小臂下向前微上掤,掌心朝下,右掌同时向右腰旁沉抽,掌心仍朝上。

3、重心渐前移成左弓步式,同时左小臂内旋上掤使掌心朝外停于额前,右掌同时向前坐掌推出,掌根与胸口齐。眼随左臂上掤前视。

(二)右穿梭

动作:

1、重心不变,身体渐右转,右脚尖尽力里扣踏实。同时左手臂内旋向下松沉,掌心朝里斜横于胸前,右掌随之外旋掌心朝里附于左肘尖。

2、身体仍自然向右松转,右脚提起。同时右掌移至左腕处使两掌略十字手。接着右脚向东南方迈出一步

眼前视。

第二十四式:上步穿掌

动作:重心仍在右腿,右脚外撇,左脚提回;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而至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身体同时渐渐右转。随着左脚提回,同时右掌渐渐屈肘横臂,臂呈弧形,以弧形向左而下内收,随收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当左小臂穿过右掌上侧时,右掌即臂内旋使掌心仍翻朝下,右掌落于左腋下;左掌由右掌上侧穿出,掌心仍朝上,高与颏平。眼稍关右掌里收,即仍向前平视,并要关及左掌前穿。

第二十五式:十字腿(单摆莲)

动作:左穿掌后,左脚尖里扣踏实,身体渐渐右转,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同时,左掌屈肘随转体经面前右移,右掌仍在左腋下。身体继续右转,右脚自左向右上方弧形外摆,膝部自然微屈,脚高不过肩,脚背略侧朝右面;同时左掌自上而右向左迎着右脚面拍击。

第二十六式:进步指裆捶

动作:

1、左腿渐渐下蹲,右脚下落,身体渐渐右转。同时.右掌变拳自右而下经腹前左绕,随绕随着臂微内旋使拳心转朝下;左掌也随左腿下蹲和身体右转下沉前移。眼稍关右拳,即向前平视。

2、右脚脚尖外撇向右前(西北)斜方上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移向右腿而至全脚踏实;身体继续右转。随转体,右拳自左而上经胸前向右前搬出,随搬随着臂外旋使拳心翻朝上;左掌同时随转体弧形向右前拦,掌心朝右。眼神关顾左掌前拦。

3、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左脚经右踝内侧向前上步,先以脚跟着地;身体继续向右微转;同时,右拳随转体向右、向后、向前绕一弧形收于右腰侧,左掌自前而右弧形下搂。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左掌。

4、重心渐渐移向左腿,左脚渐至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身体渐渐左转,微折腰。同时,左掌向左经左膝前弧形搂至左膝旁;右拳向前打出,高与腹齐。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左掌左搂和右拳打出。

第二十七式:上步揽雀尾

(一)掤式

动作:

1、左脚尖外撇踏实,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腿向前提起;身体左转直起。同时,左掌屈肘自左而上弧形移于左胸前,掌心朝右下;右拳变掌自前向左弧形抄至左掌下方,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左面上方:与左掌成抱球状,两臂均呈弧形。眼略顾左小臂即转向右臂前方平视。动作二与第二式“揽雀尾”(一)左右动作四相同。要点与第二式“揽雀尾”棚式要点相同。

(二)捋式、(三)挤式、(四)按式的动作与第二式“揽雀尾”相向。

第二十八式:单鞭下势

动作:

1、重心渐渐移于左腿,身体左转;同时,右脚尖微翘,以脚跟为轴随转体脚尖尽量里扣踏实,重心随即移回于右腿;同时,两肘微沉稍屈,两掌心微下复随转体向左抹转半个平面椭圆形,两掌高与肩平;眼神随转体向前平视转移,稍先于左掌到达左方,但眼神须要顾及右手。

2、身体微右转;两掌随转体向里经胸前向右弧形抹转半个平面椭圆形,两掌高与肩平;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要关顾右掌。

3、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脚向里提起;同时身体右转。随重心右移时,右掌渐渐右伸,随伸随着五指尖下垂撮拢成吊手;身微左转;左掌向左弧形上移,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渐渐转朝里。眼神关顾左掌左移。

腿,成左弓步。同时,右吊手继续松肩右伸;左掌经面前(距面部一市尺左右)左移,随移随着臂内旋将掌心翻朝前,即向左微微推出。眼平视左移,稍先于左掌到达左方,但眼神要关及左掌左推。

5、右脚尖外撇踏实,重心渐渐移向右腿,右腿屈膝下蹲.成左仆步;同时,左掌随重心后移屈肘弧形里收下移,经胸前而下,由左腿里侧前穿。眼神关顾左掌。

第二十九式:左右金鸡独立

(一)左独立

动作:左脚尖外撇,身体渐渐左转,重心渐渐向前移于左腿,上体前移而起;左腿屈膝前弓,蹬右腿;右脚脚跟先离地向前提膝,随即左腿渐渐起立,成左独立式。同时,左掌随着身体前起左转向前上穿,即弧形下搂至左胯侧(掌心朝下);右吊手变掌自后而下,随着右腿向前提膝,以右前臂尺骨一侧贴近右大腿上侧向前弧形上托,屈肘置于面前,手指朝上,高与眉齐,掌心朝左。眼先关左掌前穿,当左掌左搂时即顾右掌上托,并稍先于右掌到达,并通过右掌向前平视。

(二)右独立

动作:左腿渐渐屈膝下蹲,身体渐渐右转;右脚下落于左脚跟旁,脚尖先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于右腿而至全脚踏实;随即左脚脚跟先离地向前提膝,右腿随着渐渐起立,成右独立式。随着左腿下蹲和右脚下落的同时,右掌弧形下落于右胯旁,掌心朝下;左掌自下向前,随着左腿向前提膝,以左小臂尺骨一侧贴近左大腿上侧向上弧形托起,屈肘置于面前,手指朝上,高与眉齐,掌心朝右。眼先关右掌下落,即移顾左掌上托,稍先于左掌到达,并通过左掌向前平视。

第三十式:退步七星

动作:

1、左腿后撤一步,先以脚尖轻着地,接着重心移于左腿,右足提起。同时左手由下向上,右手接在左手腕外,两掌心均朝下,随重心后移,两掌渐握拳回抱于胸前。眼神略关顾两掌变拳回屈。

2、接着右脚向前半步落下,以脚前掌落地成右虚步式。两拳同时前掤,拳心朝两侧下,高于锁骨齐,眼神随两拳前掤前视。

第三十一式:退步跨虎

动作:

1、左腿仍屈膝坐实,右脚稍提即向后撤一步,先以脚尖轻着地。同时两臂稍向下松沉,两拳渐变掌,右臂外旋,使左掌心朝下,右掌心朝上,两腕部仍相交,两臂呈弧形。

2、接着重心后移,左腿随势领起,腰向右随转,两掌渐下落分开,右掌向后向右外上方弧形展开,左掌稍向前下沉。眼随右掌移视。

3、既而腰左转使身体朝正前方,左脚虚步下落,脚尖着地。同时右掌仍弧形上举于身体右侧上方,高与头齐,掌心朝前,左掌随体转自前而左弧形落于左胯旁前,掌心朝下,手指斜朝前外。眼先关顾右掌向右划弧,随定势而前视。

第三十二式:转身摆莲

动作:

1、左掌自左胯旁向外向上弧形移至左额前,掌心朝前;右掌自上向右向里弧形下落,经右肋旁推至胸前,掌心朝左前。两臂呈弧形,两腿仍成左虚步,但腰胯要松活。

2、以右脚为轴,轴心落在右脚掌,腰身向右后转,带动左腿内旋。同时两掌向右后运转,右掌从左掌内侧渐起渐展转高与鼻齐,左掌渐落与胸平,两掌心皆朝下,眼随右掌前视。

3、随身体右转不停,左脚踩地而起向右扫摆至西北方落下。此时右手仍在上在前,左手仍在下在后,两手臂方向朝东南,身体朝东北,两脚尖也朝东北,重心仍在右腿,眼朝右手方向前视。

4、接着身体重心移向左腿,腰微左旋,随即领起右脚自右向左向上弧形摆起,随摆随着长腰、身起(左

两手移至身体左侧同腰齐,左掌心朝下,右掌心朝上,左腿略屈沉,右腿落下虚悬,眼随两掌迎击而左视。

第三十三式:弯弓射虎

动作:

1、腰向右松转,右脚向东南方迈出一步,先移脚跟着地。随右转腰带动两臂平移至身前,右掌心仍朝上,左掌心仍朝下。

2、右脚全脚落地踏实,重心渐前移,两臂向西南方弧形展出。接着重心移向右腿成右弓步式。同时,两掌渐握成拳,向右上,再向东北角打出。右拳内旋拳心朝外停于右额前,左拳经胸向东北角击出,拳心朝右,高与胸平,臂直中有曲。眼先顾及两手向右上绕,再随左拳前视。

第三十四式:进步搬拦捶

动作:

1、重心移于右腿,腰渐左松转。同时左拳变掌,经右拳下向左后捋,随捋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朝上;右拳同时略向下向前经左掌上前伸,拳心朝下,高与胸齐。此时,左掌在右肘左侧。

2、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右脚提回。同时左掌向左而上划弧,随划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右侧方坐掌,高与肩齐,右拳自下,两臂呈弧型。

3、右脚向右前约45度迈出一步。同时右拳向前上微提,左掌屈臂附于右手腕部。接着右脚尖外撇踏实,重心渐前移成右弓步。同时右拳自左而上,经胸前向右搬出,随搬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朝里上。而左掌与右拳相随而附于腕内侧。

4、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脚随着跟起。同时右拳向后下沉抽,拳心朝上,左掌坐掌向前微推。

5、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左掌随之前推,右拳沉抽到腰际,接着左腿弓渐成左弓步式,右拳随之前击,边出拳边内旋使掌心朝左,左掌稍向左拦沉肘回收于右肘内侧,指尖朝上,眼平视。

第三十五式:如封似闭

动作:

1、腰胯稍松沉,右拳变掌外旋,使掌心朝上,并微左移;左掌平放掌心朝下,并经右肘下向右微伸。接着重心后移,右手肘回抽于胸前,左掌外旋在右手臂外,掌心朝里。

2、重心仍后移腰微左转,身体朝正前方。同时两掌左右分开,随分随着臂内旋使两掌心相对朝前下停于两胸前。

3、接着重心前移渐成左弓步式。同时两掌向前微向上弧形按出,随按随着两臂内旋使掌心翻朝前,坐掌,腕与肩平。眼向前平视顾及两掌按出。

第三十六式:十字手

动作:

1、左脚尖里扣90度,同时身体右转,重心偏于左腿。随转体,两掌微内旋,两肘微圆撑,两臂等距离地随体渐上移,带动两掌移至额前,掌心朝前,眼随体平视。

2、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右脚跟离地,体微沉。同时两臂呈弧形渐开,两掌约同肩高,两掌心朝前下。眼神顾及两掌分开,略偏视右掌。

3、接着右腿提起,左移于左脚旁与肩同宽,两脚平行。同时两臂继续弧形下落合抱于腹前,右手在下左手在上,两掌心朝里下,两腿仍屈蹲。眼神顾及两掌合抱前视。

4、两腿重心均移,身体渐渐立起。同时两手上掤于锁骨前。随举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朝里,右手在外,左手在里,两手成为十字交叉。眼先顾及两掌划弧,随即前视。

第三十七式:收势

动作:两掌向前随伸随分开,两手同肩宽,同时两臂内旋使两掌心转朝下;随即两肘下沉,自然带动两

传统吴式太极拳健身八法

传统吴式太极拳 太极内功健身八法 战波老师亲传 有病要治疗,调心最重要; 功能要恢复,太极运动好。 第一节全身放松 口诀:舌顶上颚松净站,调息搅海任督通;真气运行通周天,气沉丹田归关元。 1、放松: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面带笑容,目视前方。要做到虚灵顶劲,舌顶上颚,沉肩坠肘,两腋悬空;用五线放松法来调整自身各部位(具体做法:从头顶百会穴经面部、前胸、腹部一直到脚心涌泉穴;再从头顶百会穴经后脑、脖颈、后背、腰部、臀部、大小腿后侧一直到脚心涌泉穴;然后再以头顶百会穴起经头两侧到脖颈、两肩、两肘、两手;再从两腋下、腰、跨、腿的两侧一直到脚心涌泉穴;最后再从百会穴经大脑、五脏六腑、会阴穴、两大腿内侧到脚底涌泉穴)。确实做到“送”“静”“空”,把全身的骨骼放开,肌肉松弛的敷贴在骨骼上。静要静到无任何杂念,什么也不想;空要空到全身都没有了的感觉(图一——1)。做此节放松法时,如有血压高的患者,视线调整在五个自身高的距离以外;血压低的患者注视三个字身高的距离以内。

图一——1 2、调息:调息的目的主要是把真气送入丹田,基于呼气时真气沿任脉下入丹田的生理活动,这就给调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因此,调息时只注意呼气,用意念引导真气下行,便可以如期达到气沉丹田的目的,吸气时把周身的毛孔打开,用鼻子自然吸入,意想气贴脊背即可。因为呼出多少浊气,就会吸进多少新鲜空气。这就是顺乎生理的自然呼吸调息法。 3、搅海:目的是打通任督二脉。原姿势不变,用舌细细搅拌口腔,包括牙齿牙龈各部位。同时意守海泉穴,把自身的唾液调动起来,然后咽到胃里,用意送到丹田。唾液里面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元素,有活性酶、氨基酸等成分。唾液能分解糖分,帮助消化和吸收,所以前人把唾液称为金浆玉液。 4、收功:两手臂由两侧自然抬起,然后屈臂下落经胸前落至脐平时,两手往里一合,气沉丹田,然后自然垂落两侧。收功时要外导内行,自己体会气沉丹田的感觉,(图2、图3、图4、图 5、同图1一)

杨式太极拳精简37式拳谱,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拳谱

杨式太极拳精简37式拳谱 1、起势 19、回身双峰贯耳 37、收势 2、揽雀尾 20、进步栽捶 3、单鞭 21、翻身百蛇吐信 4、提手上势 22、左右野马分鬃 5、白鹤亮翅 23、左右玉女穿棱 6、左右左搂膝拗步 24、上步穿掌 7、手挥琵琶 25、单摆莲 8、抱虎归山 26、进步指裆锤 9、肘底看捶 27、上步揽雀尾 10、倒撵猴 28、单鞭下势 11、海底针 29、左右金鸡独立 12、扇通背 30、退步七星 13、斜飞势 31、退步跨虎 14、云手 32、转身摆莲 15、单鞭 33、弯弓射虎 16、高探马 34、进步搬拦捶 17、右分左蹬脚 35、如封似闭 18、转身左打虎 36、十字手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拳谱 01、预备式30、高探马59、左右倒辇猴 02、起势31、左右分脚60、斜飞式 03、揽雀尾32、转身左蹬脚61、提手上势 04、单鞭33、左右搂膝拗步62、白鹤亮翅 05、提手上势34、进步栽捶63、左搂膝拗步 06、白鹤亮翅35、翻身撇身捶64、海底针 07、左搂膝拗步36、进步搬拦捶65、扇通背 08、手挥琵琶37、右蹬脚66、转身白蛇吐信 09、左右搂膝拗步38、左打虎式67、搬拦捶 10、手挥琵琶39、右打虎式68、揽雀尾 11、一左搂膝拗步40、回身右蹬脚69、单鞭 12、二进步搬拦捶41、双峰贯耳70、云手 13、如封似闭42、左蹬脚71、单鞭 14、十字手43、转身右蹬脚72、高探马带左穿掌 15、抱虎归山44、进步搬拦捶73、十字腿 16、肘底看捶45、如封似闭74、进步指档捶 17、左右倒辇猴46、十字手75、上步揽雀尾 18、斜飞式47、抱虎归山76、单鞭 19、提手上势48、斜单鞭77、下势 20、白鹤亮翅49、野马分鬃78、上步七星 21、左搂膝拗步50、揽雀尾79、退步跨虎 22、海底针51、单鞭80、转身摆莲 23、扇通背52、玉女穿梭81、弯弓射虎 24、撇身捶53、揽雀尾82、进步搬拦捶 25、进步搬拦捶54、单鞭83、如封似闭 26、上步揽雀尾55、云手84、十字手 27、单鞭56、单鞭85、收势 28、云手57、下势 29、单鞭58、金鸡独立

吴氏三十七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图解演示内部教材

吴氏三十七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图解演示 预备势 一、太极起势(四动) 第一动:左脚横移(意念想鼻子尖找右脚脚大指,脚大指指甲盖后面有几根毛,有三五根毛,那叫做大墩穴。通肝。鼻子尖对正脚大指,然后呢现在感觉到一对正,感觉到右脚前脚掌就吃力,脚后跟就虚啦。左脚都是虚的,只有右脚前脚掌吃力,这时候在用意念想,尾闾骨对脚后跟,你看右脚就沉啦,为阴,左脚是虚的,开步怎么开呢,开步不想脚开步不想步,想哪呢,想右手小手指,想右小手指指肚外右腿外侧十公分处指地,左腿就开了,腿开也不要去 管它,眼神望远了看,这脚才开。) 第二动:两脚平立(接着上面,左脚开多少算多少,着地不要着力,然后想小手指指肚往右脚跟的外侧,指地,这时候左脚大脚趾着地,然后再想无名指,往小指那去,这时候左脚食指着地,手中指,脚心就着地,想食指脚无名指着地,想手大指,脚小指就着地,想手心脚心着地,想掌跟,

脚后跟就着地。这会什么都不想,这是太极拳的第二动,现在能感觉到喘一口很痛快的气。这时候感觉横隔膜,肚脐之上,都感觉到很轻松舒服愉快,横隔膜以下,由胯到膝到脚有劲。这样两脚如树置地生根,跟树根一样,这是第二动的感觉) 第三动:两腕前掤(两腕前捧,不是抬胳膊,这抬胳膊不是,抬胳膊不想抬,想指尖,十指指尖指指地,这个手就悠悠荡荡的,然后再想,指尖勾手心,老想指尖勾手心勾手心,就起来了。回头一不想手就落下来了,这叫做太极劲,双臂抬平后忘掉不让手指勾手心这手就落下来了。这时候手就感到胀了,胀也不要去管它,一想指尖勾手心就起来了,不想就落下。求这个劲,叫太极劲。指尖勾手心要起多高,起到手腕和肩平,略微高于肩,不要超过耳垂,耳垂是人的头部,耳尖这是臀部,平了以后就不要再想指尖勾手心啦,如果手臂超过肩,这腰就吃力脚就站不住,还有手低于肩,这胸口就堵塞。正确的感觉是什么呢式子合适了感觉想东西吃,空的,像现在吃完饭,做这个姿势一对,还想吃,得有这个感觉) 第四动:两掌下采(两掌下采,是术语,

杨氏太极拳式拳谱

杨氏太极拳40式拳谱 《一段》20、左分脚 1、起势21、转身右蹬脚 2、揽雀尾22、海底针 3、单鞭23、闪通背 4、提手上势《四段》 5、白鹤亮翅24、白蛇吐信 6、搂膝拗步25、右拍脚 7、手挥琵琶26、左右伏虎 8、搬拦捶27、右下势 9、入封似闭28、金鸡独立《二段》29、指挡捶10、斜飞势30、揽雀尾 11>肘底捶31、单鞭 12、倒卷肘32、左下势 13、左右穿梭33、上步七星 14、左右野马分鬃34、退步跨虎《三段》35、转身摆莲 15、云手36、弯弓射虎 16、单鞭37、搬拦捶 17、高探马38、如封似闭 18、右蹬脚39、十字手 19、双峰擴耳40、收势 陈氏太极拳56式拳谱

一段20、左六封四闭《四段》 1、起势21、右单鞭38、倒卷肱 2、右金刚捣碓《二段》39、退步压肘 3、揽扎衣22、右云手40、擦脚 4、右六封四闭23、左云手41、蹬一根 5、左单鞭24、高探马42、海底翻花 6、搬拦捶25、右连珠炮43、击地捶 7、护心捶26、左连珠炮44、翻身二起 8、白鹤亮翅27、闪通背45、双震脚 9、斜行拗步《三段》46、蹬脚 10、提收28、指挡捶47、玉女穿梭 11、前踵29、白猿献果48、顺鸾肘 12、右掩手肱捶30、双退手49、裹鞭炮 13、披身捶31、中盘50、雀地龙 14、背折靠32、前招51、上步七星 15、青龙出水33、后招52、退步跨虎 16、斩手34、右野分鬃53、转身摆莲 17、翻花舞袖35、左野分鬃54、当头炮 18、海底翻花36、摆莲跌义55、左金刚捣碓 19、左掩手胧捶37、左右金鸡独立56、收势 吴氏太极拳45式拳谱 《一段》3 、左单鞭 1、起势4 、 提手上势 2、右揽雀尾5 、 白鹤亮翅

吴式太极拳三十七式动作名称

吴式太极拳三十九式动作名称 预备势 一、起势(四动) 第一动左脚横移第二动两脚平立第三动两腕前掤第四动两掌下采二、揽雀尾(八动) 第一动左步七星第二动右掌打挤第三动右抱七星第四动左掌打挤第五动右掌回捋第六动右掌上挒第七动右掌反采第八动右掌前按第九动左掌前掤第十动右掌打挤第十一动左掌沉采第十二动弓步顶肘第十三动左肩打靠第十四动右掌上挒第十五动两掌回捋第十六动右掌前按三、搂膝拗步(六动) 第一动左掌下按第二动右掌前按第三动右掌下按第四动左掌前按第五动左掌下按第六动右掌前按 四、手挥琵琶(四动) 第一动右掌回采第二动左掌前掤第三动左掌平按第四动左掌上掤五、野马分鬃(四动) 第一动左掌下采第二动左肩打靠第三动右掌下采第四动右肩打靠六、玉女穿梭(二十动) 第一动右腕松转第二动左掌斜掤第三动左掌反采第四动右掌前按第五动左掌右转第六动右掌斜掤第七动,右掌反采第八动左掌前按第九动两掌内合第十动右掌下采第十一动右脚横移第十二动右肩右靠第十三动右腕松转第十四动左掌斜掤第十五动左掌反采第十六动右掌前按第十七动左掌右转第十八动右掌斜掤第十九动右掌反采第二十动左掌前按七、肘底看捶(二动) 第一动双掌按捋第二动左肘上提 八、金鸡独立(四动) 第一动双掌滚转第二动右掌上掤第三动双掌滚转第四动左掌上掤九、倒撵猴(十动) 第一动右掌反按第二动左掌前按第三动左掌下按第四动右掌前按第五动右掌下按第六动左掌前按第七动左掌下按第八动右掌前按第九动右掌下按第十动左掌前按 十、斜飞式(四动) 第一动左掌斜掤第二动左掌下捋第三动左脚前伸第四动左肩左靠十一、提手上式(四动) 第一动半面右转第二动左掌打挤第三动右掌变钩第四动右钩变掌十二白鹤亮翅(四动) 第一动俯身按掌第二动向左扭转第三动左掌上掤第四动两肘下垂十三、海底针(四动) 第一动左掌下按第二动右掌前按第三动右掌前舒第四动右掌下指十四、扇通背(臂)(二动) 第一动两掌前伸第二动左掌前按 十五左右分脚(十二动) 第一动两掌虚合第二动两掌右伸第三动右掌回捋第四动两掌交叉第五动两掌高举第六动两掌平分第七动两掌虚合第八动两掌左伸第九动左掌回捋第十动两掌交叉第十一动两掌高举第十二动两掌平分十六、转身蹬脚(四动) 第一动两拳交叉第二动提膝转身第三动两掌高举第四动两掌平分十七、进步栽锤(六动)

杨氏太极拳40式拳谱

杨氏太极拳40式拳谱 《一段》 1、起势 2、揽雀尾 3、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 7、手挥琵琶 8、搬拦捶 9、入封似闭 《二段》 10、斜飞势 11、肘底捶 12、倒卷肘 13、左右穿梭 14、左右野马分鬃 《三段》 15、云手 16、单鞭 17、高探马 18、右蹬脚 19、双峰掼耳 20、左分脚 21、转身右蹬脚 22、海底针 23、闪通背 《四段》 24、白蛇吐信 25、右拍脚 26、左右伏虎 27、右下势 28、金鸡独立 29、指挡捶 30、揽雀尾 31、单鞭 32、左下势 33、上步七星 34、退步跨虎 35、转身摆莲 36、弯弓射虎 37、搬拦捶 38、如封似闭 39、十字手 40、收势 陈氏太极拳56式拳谱 一段 1、起势 2、右金刚捣碓 3、揽扎衣 4、右六封四闭 5、左单鞭 6、搬拦捶 7、护心捶 8、白鹤亮翅 9、斜行拗步 10、提收 11、前蹚 12、右掩手肱捶 13、披身捶 14、背折靠 15、青龙出水 16、斩手 17、翻花舞袖

18、海底翻花 19、左掩手肱捶 20、左六封四闭 21、右单鞭 《二段》 22、右云手 23、左云手 24、高探马 25、右连珠炮 26、左连珠炮 27、闪通背 《三段》 28、指挡捶 29、白猿献果 30、双退手 31、中盘 32、前招 33、后招 34、右野分鬃 35、左野分鬃 36、摆莲跌叉 37、左右金鸡独立 《四段》 38、倒卷肱 39、退步压肘 40、擦脚 41、蹬一根 42、海底翻花 43、击地捶 44、翻身二起 45、双震脚 46、蹬脚 47、玉女穿梭 48、顺鸾肘 49、裹鞭炮 50、雀地龙 51、上步七星 52、退步跨虎 53、转身摆莲 54、当头炮 55、左金刚捣碓 56、收势 吴氏太极拳45式拳谱 《一段》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左右搂膝拗步 7、手挥琵琶 8、进步搬拦捶 9、如封似闭 10、十字手 11、左揽雀尾 12、右单鞭 13、右下势 14、金鸡独立 《二段》15、左右倒卷肱 16、右海底针 17、左闪通背 18、撇身捶 19、肘底捶 20、左右野马分鬃 21、玉女穿梭 22、云手 23、右高探马 24、右分脚 25、左分脚 26、退步打虎 27、右蹬脚 28、双峰贯耳 29、斜飞势 30、右迎面掌 《四段》31、十字拍脚

37式吴式太极拳教学口决

37式吴式太极拳教学口决 37 式太级拳简介 太极拳被誉为是中华之瑰宝,几百年来,这项古老而优秀的武术运动,不仅在中国城乡形成了群众性 的锻炼热潮,而且已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国。太极拳以它那柔、缓、圆、匀的运动特色,以及能使练者获得 防病、治病、防身、健身和推迟衰老的显著效益,为各国人民所风靡。 37式太极拳是丹东市吴式太极拳研究社的创始人,太极大师王辉璞老先生与北京吴式太极拳撑门人王培生 密切合作,把原来老架式83式删定为37式,招式的顺序按运动量的大小作了适当的调整,先将运动量较小 的招式和四肢活动发展平衡的动作放在前面,次将运动量较大的和运动强度大一些的动作放在中间,最后 将招式较轻的动作放在后面作收式,使运动量逐渐下降,以利记忆和学习。37式太极拳只需15分钟左右即 可将全套打完。经过多年验证,37式太极拳完全继承吴式太极拳的全部优点,效果极佳。

历来太极拳家认为,太极拳最大的特点是用意不用力,练到高深处可达到坚如钢、软如棉,不但能增 强体魂,而且在技击方面也能作到难以匹敌。37式太极拳着重体现这一用意不用力的特点,在每一招式或 在每一动作当中加入“意念”和“感觉”的说明,并要求每式符合拳理,即“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 运身”,三者合一。若能仔细揣磨,认真实践,循序渐进,自能做到表里如一,动作随意,意到神随。久 而久之便能达到较高境界。同时,由于有了“意念”和“感觉”,也可以帮助记忆招式的次序,自己检查 每一招式的准确性。 37式吴式太极拳教学口决: 一、起势: 1、重心右移: 2、左脚跟提起; 3、左脚横移; 4、左脚跟落

平;5、两臂前伸;6、旋腕上棚;7、蹲 身按掌。 二、揽雀尾: 1、两掌外棚; 2、坐步抱掌(左抱七星); 3、左弓步打挤; 4、转身措掌; 5、坐步抱掌(右抱七星 );6、右弓步打挤;7、翻掌前伸;8、坐身回捋;9、转腰翻掌;10、右弓步前棚掌;11、坐身摆臂;12 、回身扣脚前按掌;13、转腰摆掌。 三、搂膝拗步: 1、转身提按; 2、左脚向左横移; 3、左弓步搂按; 4、上步提按; 5、右弓步搂按; 6、上步提按;7 、左弓步搂按。 四、手挥琵琶:

杨氏太极拳37式动作和要领

杨氏太极拳37式动作和要领 第一式:预备式 动作:面朝南,两脚左右分开站立,平行与肩宽。两臂自然下垂,腋下留有空隙。两掌心朝内,五指自然伸直。头正直,目平视。 要领:心静体松,周身骨节、肌肉、内脏在意识的引导下,自然松弛,形成上虚下实。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个套路动作之中。 第二式:起势 动作:1、两臂缓缓向前平举至肩高,同肩宽。同时臂内旋使两掌心朝下,五指朝前。 2、随即两肘下沉,两掌随势向下按至两胯旁前,掌心朝下,五指朝前,眼平视。要领:两手平举时,应以两手中指领劲,带动腕,小手臂、大手臂,并徐徐吸气,身体有拔长、内力充实之感;而落臂时,则肘尖下沉,带回小臂,并缓缓呼气,使内气沉入丹田,同时注意举臂时脚跟勿起,落时腿勿蹲,应使周身骨节“寓动于静,静中求动”之中。 第三式:揽雀尾 (一)左掤式 动作:1、两膝微屈,身体略沉,两掌稍向左向上微起,接着右脚尖外撇60度,身随体转,重心移于左腿屈膝坐实,左脚跟随之领起。与此同时,右掌随转体经腹前向上至右胸前,使掌心朝下;左手随转体向左平抹,掌心朝下,与腹同高。 2、前势不停,右掌向外向右向里抹一小平圈,掌心朝下,左手也同时经腹前向右弧形抄至右掌下方,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与右手成抱球状;同时左脚离地虚领。接着左脚向正南方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之身体转朝西,左脚尖内扣约30度踏实,然后重心移向左腿,弓左、蹬右腿成侧弓步式,此时的左脚尖同右脚掌以在一条直线上;随弓步左小臂向左弧形掤出,左掌高与肩平,掌心朝右偏上,左肘与腕平略低,肘尖与左膝齐,右掌向右下采,掌心朝下,坐腕,手指朝前。眼神顾及两掌前视。 要领:在叙述手眼身法之动作时虽有先后,身体各部必须同时开始和同时完成,做到协调一致,“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二)右掤式 动作:1、重心移向腿,右腿自然领起,腰稍左转。同时左臂内旋,使掌心朝下移于左胸前尺许,右掌随之由右向左经腹前弧形抄至左手下,臂外旋使掌心朝上,与左手成抱球状,两臂呈弧形。 2、右脚向正西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而全脚踏实,右腿弓,左腿蹬成右弓步式。同时右小臂由下向前上掤,掌心朝内,高与胸平,左掌随右臂略向下向前推送,掌心朝下。眼神先顾及两手左侧抱球,再随右掤前视。 要领;凡迈步(或撤步),必须分虚实,即以坐实之腿来控制所迈之步,先以脚跟(或腿尖)轻着地,感实了,再缓缓移动重心,做到“迈步似猫行”;凡弓步,所弓之膝瓣不超过脚尖,后则以垂直于脚跟为度,膝与足尖方向一致。后腿膝关节了能挺直,也不能太曲,而应寓意于直中有松。两脚横向距离约肩宽,不能在一条直线上。(扌朋)要圆(扌朋),手臂不要伸直,肩关节不可前探,身体不可过于前扑。 (三)捋式 动作:1、右臂内旋使掌心朝左下,左臂外旋使掌心朝右上,腰胯微松沉。 2、重心坐实左腿,成右虚步,同时身体微左转。两臂随体向左向后粘履,左手在左胸前,右手仍与左手保持一腕肘距离。 要领:重心后坐时应注意膝开、裆圆、松胯,前腿膝关节不能挺直而要微弓回履时两掌不外

赵幼斌杨式37式太极拳动作详解

赵幼斌杨式37式太极拳 动作详解 预备式: 动作:面朝南两脚左右分开站立平行与肩宽。两臂自然下垂腋下留有空隙。两掌心朝内五指自然伸直。头正直目平视。 第一式起势 动作: 1、两臂缓缓向前平举至肩高同肩宽。同时臂内旋使两掌心朝下五指朝前。 2、随即两肘下沉两掌随势向下按至两胯旁前掌心朝下 五指朝前眼平视。 第二式揽雀尾 一左掤式 动作: 1、两膝微屈身体略沉两掌稍向左向上微起着右脚尖外撇60度身随体转重心移于左腿屈膝坐实左脚跟随之领起。与此同时右掌随转体经腹前向上至右胸前使掌心朝下左手随转体向左平抹掌心朝下与腹同高。 2、前势不停右掌向外向右向里抹一小平圈掌心朝下 左手也同时经腹前向右弧形抄至右掌下方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与右手成抱球状同时左脚离地虚领。接着左脚向正南方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之身体转朝西左脚尖内扣约30度踏实然后重心移向左腿弓左、蹬右腿成侧弓步式此时的左脚尖同右脚掌以在一条直线上随弓步左小臂向左

弧形掤出左掌高与肩平掌心朝右偏上左肘与腕平略低 肘尖与左膝齐右掌向右下采掌心朝下坐腕手指朝前。眼神顾及两掌前视。 二右掤式 动作: 1、重心移向左腿右腿自然领起腰稍左转。同时左臂内旋 使掌心朝下移于左胸前尺许右掌随之由右向左经腹前弧形抄至左手下臂外旋使掌心朝上与左手成抱球状两臂呈弧形。 2、右脚向正西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而全脚踏实右腿弓左腿蹬成右弓步。同时右小臂由下向前上掤掌心朝内高与胸平左掌随右臂略向下向前推送掌心朝下。眼神先顾及两手左侧抱球再随右掤前视。 三捋式 动作: 1、右臂内旋使掌心朝左下左臂外旋使掌心朝右上腰胯微松沉。 2、重心坐实左腿成右虚步同时身体微左转。两臂随体向左向后粘履左手在左胸前右手仍与左手保持一腕肘距离。 四挤式 动作:身体微右转重心渐前移成右弓步。同时左臂外旋使掌心朝里左臂内旋掌心朝前随着弓步右手前挤左掌移向右掌脉门处。眼向前平视。 五按式 动作: 1、右臂内旋使掌心朝下左掌心经右掌上平抹随即两掌分开稍窄于肩。接着身体重心后移成右虚步同时屈肘撤掌随撤随着臂外旋使两掌心稍相对下沉停于胸前。

杨氏太极拳式拳谱

杨氏太极拳式拳谱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右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左搂膝拗步; 12、进步搬拦捶; 13、如封似闭; 14、十字手; 15、抱虎归山; 16、肘底看捶; 17、左右倒撵猴; 18、斜飞式; 19、提手上势; 20、白鹤亮翅; 21、左搂膝拗步; 22、海底针; 23、扇通背; 24、撇身捶; 25、进步搬拦捶; 26、上步揽雀尾; 27、单鞭; 28、云手; 29、单鞭; 30、高探马;31、左右分脚; 32、转身蹬脚; 33、左右搂膝拗步; 34、进步栽捶; 35、翻身撇身捶; 36、进步搬拦捶; 37、右蹬脚; 38、左打虎势; 39、右打虎势; 40、回身右蹬脚; 41、双峰贯耳; 42、左蹬脚; 43、转身右蹬脚; 44、进步搬拦捶; 45、如封似闭; 46、十字手; 47、抱虎归山; 48、斜单鞭; 49、左右野马分鬃; 50、揽雀尾; 51、单鞭; 52、玉女穿梭; 53、揽雀尾; 54、单鞭; 55、云手; 56、单鞭; 57、下势; 58、金鸡独立; 59、左右倒撵猴; 60、斜飞势; 61、提手上势; 62、白鹤亮翅; 63、左搂膝拗步; 64、海底捞针; 65、扇通背; 66、转身白蛇吐芯; 67、进步搬拦捶; 68、上步揽雀尾; 69、单鞭; 70、云手; 71、单鞭; 72.高探马带穿掌 73.十字腿 74.进步指裆捶; 75.上步揽雀尾; 76、单鞭; 77、下势; 78、上步七星; 79、退步跨虎; 80、转身摆莲; 81、弯弓射虎; 82、进步搬拦捶; 83、如封似闭; 84、十字手; 85、收势。

王培生内功心法吴式太极拳37式拳谱及178个分动名称

王培生内功心法吴式太极拳37式拳谱及178个分动名称 东振王于2014年2月24日星期一摘编预备式 一、起势(四动) 第一动左脚横移第二动两脚平立第三动两腕前掤第四动两掌下采二、揽雀尾(八动) 第一动左抱七星第二动右掌打挤第三动右抱七星第四动左掌打挤第五动右掌回捋第六动右掌上挒第七动右掌反采第八动右掌前按揽雀尾(八动)的另种打法: 1左抱七星后继打掤 2右掌打挤 3左掌沉采4弓步顶肘5左肩打靠 6右掌上挒 7 两掌回捋 8右掌前按。此种打法之意是,把原暗着的八门劲变为明劲。 三、搂膝拗步(六动) 第一动左掌下按第二动右掌前按第三动右掌下按第四动左掌前按第五动左掌下按第六动右掌前按 四、手挥琵琶(四动) 第一动右掌回采第二动左掌前掤第三动左掌平按第四动左掌上掤五、野马分鬃(四动) 第一动左掌下采第二动左肩打靠第三动右掌下采第四动右肩打靠六、玉女穿梭(二十动) 第一动右腕松转第二动左掌斜掤第三动左掌反采第四动右掌前按第五动左掌右转第六动右掌斜掤第七动右掌反采第八动左掌前按第九动两掌内合第十动右掌下采第十一动右脚横移第十二动右肩右靠第十三动右腕松转第十四动左掌斜掤第十五动左掌反采第十六动右掌前按第十七动左掌右转第十八动右掌斜掤第十九动右掌反采第二十动左掌前按 七、肘底看捶(二动)第一动双掌按捋第二动左肘上提 八、金鸡独立(四动) 第一动双掌滚转第二动右掌上掤第三动双掌滚转第四动左掌上掤九、倒撵猴(十动) 第一动右掌反按第二动左掌前按第三动左掌下按第四动右掌前按第五动右掌下按第六动左掌前按第七动左掌下按第八动右掌前按第九动右掌下按第十动左掌前按 十、斜飞式(四动) 第一动左掌斜掤第二动左掌下捋第三动左脚前伸第四动左肩左靠 十一、提手上式(四动) 第一动半面右转第二动左掌打挤第三动右掌变钩第四动右钩变掌 十二白鹤亮翅(四动) 第一动俯身按掌第二动向左扭转第三动左掌上掤第四动两肘下垂 十三、海底针(四动) 第一动左掌下按第二动右掌前按第三动右掌前指第四动右掌下指 十四、扇通背(臂)(二动)第一动两掌前伸第二动左掌前按 十五左右分脚(十二动) 第一动两掌虚合第二动两掌右伸第三动右掌回捋第四动两掌交叉第五动两掌高举第六动两掌平分第七动两掌虚合第八动两掌左伸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晾翅 7.左搂膝坳步 8.肘底捶 9.左搂膝坳步 10.右搂膝坳步 11.左搂膝坳步 12.手挥琵琶 13.左搂膝坳步 14.进步搬拦捶 15.如封似闭 16.十字手 17.抱虎归山 18.肘底看捶 19.右倒撵猴20.左倒撵猴 21.右倒撵猴 22.斜飞势 23.提手上势 24.白鹤晾翅 25.左搂膝坳步 26.海底针 27.扇通臂 28.转身撇身捶 29.进步搬拦捶 30.上步揽雀尾 31.单鞭 32.左右云手(之一) 33.左右云手(之二) 34.左右云手(之三) 35.单鞭 36.高探马 37.右分脚 38.左分脚 39.转身左蹬脚

40.左搂膝坳步 41.右搂膝坳步 42.进步栽捶 43.转身撇身捶 44.进步搬拦捶 45.右蹬脚 46.左打虎势 47.右打虎势 48.回身右蹬脚 49.双峰贯耳 50.左蹬脚 51.转身右蹬脚 52.进步搬拦捶 53.如封似闭 54.十字手 55.抱虎归山 56.斜单鞭 57.右野马分鬃 58.左野马分鬃 59.右野马分鬃 60.揽雀尾61.单鞭 62.玉女穿梭 63.揽雀尾 64.单鞭 65.左右云手(之一) 66.左右云手(之二) 67.左右云手(之三) 68.单鞭 69.下势 70.右金鸡独立 71.左金鸡独立 72.右倒撵猴 73.左倒撵猴 74.右倒撵猴 75.斜飞势 76.提手上势 77.白鹤晾翅 78.左搂膝拗步 79.海底针 80.扇通臂 81.白蛇吐信 82.进步搬拦捶

83.上步揽雀尾 84.单鞭 85.左右云手(之一) 86.左右云手(之二) 87.左右云手(之三) 88.单鞭 89.高探马穿掌 90.十字腿 91.进步指裆捶 92.上步揽雀尾 93.单鞭 94.下势 95.上步七星 96.退步跨虎 97.转身摆莲 98.弯弓射虎 99.进步搬拦捶 100.如封似闭 101.十字手 102.收势 103.还原

吴氏太极拳45式口令

吴氏太极拳45式口令 一.起势(面向正南) 1.并步直立(南) 2.(左)开步站立(南) 3.双臂上棚(上举(南)腕同肩高,手心斜向下 4.曲膝按掌(南)手按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 二.右揽雀尾 1.(左)虚步棚手(南)左脚上步,脚跟着地,手向外划弧至腰 2.(左)弓步前挤(南)左手横于胸前,左手指向右,手心向内,右手指向上 3.(左)扣脚抹掌(右45度)左脚内扣45度,右手向前抹掌,手心向左前方,指尖向上 4.(左)虚步棚手(西)右脚跟内碾,提脚上步,脚尖翘起,指尖与鼻同高 5.(左)弓步前挤(西)同上2,方向相反 6.坐腿下捋右手收至胯旁,掌心向下,脚尖起

7.弓步前棚身体左转时,右手渐至胸高,成右弓步时,腕同肩高 8.座腿托掌身体左后转(面向南,左脚尖内扣,右掌向左前方按,指尖向上腕同肩高 三、左单鞭 1.撤步勾手(左脚撤步落点在左45度线上) 2.马步平捋(胸向东南)马步呈倒八字 四、提手上势 1.虚步棚手 A.上体右转时,左手举至左额上方,手心向前,右勾变掌落于右胯前。 B.重心移至左腿,右手向上至胸前,手心向上,虎口向上,右脚跟内收后向前上步,脚跟着地成右虚步 2.弓步前挤 3.开步撑按(胸向南) 五、白鹤亮翅 1.直立举臂(胸向南)

2.曲蹲垂肘六、左右搂膝拗步(东) 六.左右搂膝拗步 1.上步提按2.弓步搂推(东)3.提步摆挑4.上步提按5.弓步搂推6.提步提挑7.上步提按8.弓步搂推 七、手挥琵琶(东) 1.坐腿棚手2.弓步前推3.开步棚举 八、进步搬拦捶 1.屈蹬按抱两手心约10厘米 2.弓步平抹 3.坐腿回捋 4.立身拦掌(胸向东) 5.弓步打捶 九、如封似闭(东) 1.坐腿回抻

吴式太极拳83式动作口诀

吴式太极拳(老架)八十三式动作口诀 预备式: 预备姿势无动作,三才桩功不可没。意守中极心不动,心静能御外来敌。 一、太极起4 动: ⑴两腕前掤掌托球,⑵右脚抓地左步移。⑶两脚落实筑地基,⑷两掌下采水面按。 二、揽雀尾①8动: ⑴退步圆撑推左掌,⑵两臂交叉上步挤。⑶退步圆撑推右掌,⑷两臂交叉上步挤。 ⑸两掌抱球运二脉,⑹右掌斜掤松腕挒。⑺右掌反采划眉梢,⑻右掌前按拜八门。 三、斜单鞭2动: ⑴右掌变勾撤左步,⑵先马后弓掼鞭梢。 四、提手上势2动: ⑴右勾变掌抓小腹,⑵长身意远抛肚肠。 五、白鹤亮翅2动: ⑴退步圆掌推左掌,⑵两掌托球双肘垂。 六、搂膝拗步12动: ⑴手摸六穴左搂膝,⑵左弓竖腰右掌按。⑶跟步回采抱七星,⑷蹲身捋按右托球。 ⑸手摸六穴左搂膝,⑹左弓竖腰右掌按。⑺蹲身捋按左托球,⑻手摸六穴右搂膝。 ⑼右弓竖腰左掌按,⑽蹲身捋按右托球。⑾手摸六穴左搂膝,⑿左弓竖腰右掌按。 七、手挥琵琶2动: ⑴跟步左掤抱七星,⑵逃手托肘双掌发。 八、上步搬拦锤4 动: ⑴蹲身左掌合右拳,⑵上步逆顺右拳搬。⑶后坐腹前左掌拦,⑷左弓两心相错锤。 九、如封似闭2动: ⑴坐步回拳双掌分,⑵两臂圆掌弓步推。 十、抱虎归山4动: ⑴长腰继弓下掌按,⑵右脚外摆双掌分。⑶竖腰立顶食指天,⑷屈膝两肘掤与展。十一、斜步搂膝4动: ⑴右掌托球摸六穴,⑵左弓搂膝右掌劈。⑶左掌托球摸六穴,⑷右弓搂膝左掌劈。十二、揽雀尾②6动: ⑴穿掌抽胯阴阳肘,⑵遮阴掌掤肘底枪。⑶屈膝拉马肘开花,⑷右弓翻印反掖掌。 ⑸调步右弓斜掤掌,⑹坐步反采拜八门。 十三、斜单鞭2动: ⑴右掌变勾开左步,⑵先马后弓掼鞭梢。 十四、肘底看锤2动: ⑴左独立提膝腕打,⑵右坐压肘进左锤。 十五、倒撵猴10动: ⑴重心下沉拳变掌,⑵右弓步左掌前按。⑶后坐步左掌搂膝,⑷左弓步右掌前按。 ⑸两次坐步右搂膝,⑹坐步撤脚推左掌。⑺两次坐步左搂膝,⑻坐步撤脚推右掌。 ⑼两次坐步右搂膝,⑽坐步撤脚推左掌。 十六、斜飞式2动: ⑴跟步右掌托与摆,⑵上隅步左掌斜掤。 十七、提手上势2动: ⑴右转坐步抱七星,⑵左挤缠丝右勾打。 十八、白鹤亮翅②2动:(与前式相同)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以柔化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静自然,大小适中。推手时,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吴式太极拳,分南北两派,南派为吴鉴泉宗师传承,其传人主要有吴公藻、吴公仪、吴英华、马岳梁等。北派为王茂斋宗师传承,其传人主要有赵铁庵、杨禹廷等,再传有赵安祥、李经梧、王培生等。 目录 1起源传承 2特征体用 1. 2.1 特征 2. 2.2 体用问题 3. 2.3 问题归纳 3代表人物 1. 3.1 创始人 2. 3.2 吴鉴泉 3. 3.3 南吴北王 4. 3.4 吴图南 5. 3.5 杨禹廷 6. 3.6 吴公仪 7. 8. 1. 2. 3. 1. 2.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2特征体用 特征 吴式太极拳的特征可概括为:功架紧凑、安静自然、招势严密、细腻绵柔,符合太极阴阳理论。具体体现在修炼时必须注意: (一)中正:每一个姿势务求端正,最忌偏斜。重心必须稳定,开合必须讲究虚实对称。尤其是三盘(胸臂以上为上盘、腰胯为中盘、腿为下盘)功夫必须协调。要注意以腰胯为全身之枢纽,下盘是基础,上盘则以顶头悬(虚领顶劲)作为纲领。中正即《十三势歌诀》中说的“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二)安舒:安舒的要领就是自然,切忌牵强。要求“神清气和、体静身柔”。练拳时必须排除一切干扰,动作要柔和、舒展,呼吸要平稳、深长。我想在这里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人们说,练拳要“放松”,应该指出,正确的提法是“似松非松,将展未展”。这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法则。我们常说的“太极劲”,即是出于“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也就是《太极拳论》上说的“得机得势”。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导致“身便散乱”,弊病出于腰腿。 安舒还有一个重要的法则,即是“气沉丹田”。如果在练拳中达不到安静的要求,也就无法做到“气沉丹田”。 (三)轻灵:练太极拳必须遵守“轻灵”法则。《太极拳论》开始就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轻灵是相对于重浊而言。这是太极拳区别于其他武术的最为重要之处。 在《太极拳论》中有“一羽不能加,虫蝇不能落”的提法,足以解释“轻灵”的重要性。这两句话的意义何在?众说纷纭。我个人认为:这两句话的含义是指以轻灵为法则,在练拳中

杨氏太极拳37式拳谱之令狐文艳创作

杨氏太极拳37式拳谱 令狐文艳 (85式简化版) 预备式第十九式:回身双峰贯耳第一式:起势第二十式:进步栽捶 第二式:揽雀尾第二十一式:翻身白蛇吐信 第三式:单鞭第二十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第四式:提手上势第二十三式:左右玉女穿梭 第五式:白鹤亮翅第二十四式:上步穿掌 第六式:左右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五式:十字腿(单摆莲) 第七式:手挥琵琶第二十六式:进步指档捶 第八式:抱虎归山第二十七式:上步揽雀尾 第九式;肘底看捶第二十八式:单鞭下势 第十式:倒撵猴(二个)第二十九式:左右金鸡独立 第十一式:海底针第三十式:退步七星 第十二式:扇通背第三十一式:退步跨虎 第十三式:斜飞式(西北)第三十二式:转身摆莲 第十四式:云手(二个)第三十三式:弯弓射虎 第十五式:单鞭第三十四式:进步搬拦捶

第十六式:高探马第三十五式:如封似闭 第十七式:右分左蹬脚第三十六式:十字手 第十八式:转身左打虎第三十七式:收势 二十五,十字腿〔单摆莲〕〔西〕 此势为杨澄甫先师定型“杨氏太极拳套路”前的动作,即 “单摆莲”。单摆莲与后面的“双摆莲”一样,用右脚的外侧 横劲向外摆出,无论是用单手拍脚或用双手拍脚,都是用脚拍手,手掌迎击脚面而已,所谓拍出的声音,也只是增强腿部发力,增加威慑效果,并无实际意义。 在身体重心左右移转时,身,腰,胯,腿,膝等诸关节要上下随动,要松活平稳,勿使有死劲,勿使有起伏。两臂由前到后,肩肘手以及腋下均有松活圆顺之意。左掌平移时,劲点在小手指侧,随着翻掌要有压合之意,有封,拉,采,拿,带之意。 二十六,进步指裆捶〔西〕 由单摆莲左腿下蹲到做指裆捶上右脚,再上左脚,每势俱要 清楚连贯。两臂自左向右搬拦要势随劲连,腰,脚,手要做到协调,均匀,顺活。出拳时腰催肘,肘催拳,沉腰胯,拔背,体随拳俯,身形与腿随,勿使臀撅,腰塌,背躬。 二十七,上步揽雀尾〔西〕 棚,捋挤,按要领与第二式要领相同。 二十八,单鞭下势〔东〕 当右脚尖外撇,重心微后移时,周身骨节均需松开,重心亦应往后下落,而不是向右脚上坐。重心下落时身要正,不要前俯。

吴式太极拳传人

吴式太极拳传人 太极拳弘扬者杨露蝉身怀绝技,在鸦片战争(1840年)之后来到京城,才使太极拳遐迩于世,振发兴旺起来。当初杨露蝉在教王公贵族之前,曾在神机营(执火器的部队)教拳传艺,其中有三位满族人万春、凌山、全佑学习最佳。后奉杨之命拜在其次子杨钰(班侯)门下。可惜万春、凌山无后传之人。由全佑开创太极拳师徒传递之例。 第一代鼻祖(1880-1902)全佑(1834-1902)满族正白旗人,生于顺天府大兴县。老姓吴福氏,号保亭。 当年他在京师神机营当差时从学于"太极神拳扬无敌"杨露蝉。他学拳笃实,事师最孝,有时胜于亲子。露蝉感其诚,倾囊相教,故得其臻。再拜班侯为师,得其传授。所以全佑能兼得杨氏父子之所长名噪京城。 全佑后在提督衙门当差,办事公正,为人善良,人称全三爷。同时,择徒而教。传人有:王有林(茂斋)、其子爱绅(吴鉴泉)、郭芬(松亭)、夏公甫、常远亭、齐阁臣等人。 第二代奠基建业人(1902-1942) 一、爱绅,字鉴泉(1870-1942),民国后随汉俗以老姓的第一音"吴"为姓,世人皆称为"吴鉴泉"。青少年时即有极深厚的武术功底,家传太极拳更是了得,其父逝世后,与师兄王茂斋、师弟郭松亭三人同心合力,刻苦切磋,研究技艺、理法、突飞猛进,升华至善,臻其深奥,登峰造巅。 1914年,应许禹生之邀在其创办的北京体育研究社与杨少侯、杨澄甫、纪子修诸名师执教太极拳及岳氏连拳等,名声远扬。 1928年,吴鉴泉被上海精武体育会和国术馆聘为教授,第一个将太极拳带过大江。 1933年又在上海创办"鉴泉太极拳社",后遍及长沙、广州、港澳及海外。 吴鉴泉拳式循规蹈矩,松静自然,独具柔化之妙。架式小巧细致,在开展中求紧凑,在紧凑中自具舒展,原被称为"小架式"。鉴泉先师之推手以善化为基端正严密,细腻绵绵,沾随一体,守静运化,功深德高,堪为太极宗师。传人有:长子公仪(名润泽,字子镇)、次子公藻(名润沛,字雨亭)、长女英华和长女婿马岳梁、次女吴俊华、次女婿李立荪及张达泉、赵寿村、徐致一、葛馨吾、褚民谊、王志群、吴桐和吴荣培(图南)等人。 其中葛馨吾一直在北平传艺,五十年代曾与王培生创办了"群众武术社"。同时,也在各大专院校教授太极拳,其中北京医学院是重点。与该校体育研究室主任刘世明(吴鉴泉再传弟子,吴桐之徒)合作,为医学界培养了不少太极拳人才,做出贡献。 二、王茂斋(1862-1940),山东掖县(今莱州市)大武官村人。少时在北京的砖瓦灰

杨氏37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及要领

杨氏37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及要领动作名称: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亮翅 7.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抱虎归山 10.肘底看捶 11.倒撵猴 12.海底针 13.扇通背 14.斜飞式 15.云手 16.单鞭 17.高探马 18.右分左蹬 19.双峰贯耳

20.进步栽捶 21.翻身白蛇吐信 22.野马分鬃 23.玉女穿梭 24.上步穿掌 25.十字腿 26.进步指裆捶 27.上步揽雀尾 28.单鞭下势 29.左右金鸡独立 30.退步七星 31.退步跨虎 32.转身摆莲 33.弯弓射虎 34.搬拦捶 35.如封似闭 36.十字手 37.收势

动作要领: 预备式:〔南〕 心静体松,周身骨节,肌肉,内脏在意识的引导下,自然松弛,形成上虚下实,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穿于整个套路动作之中。 一,起势〔南〕 两手平举时,应以两手中指领劲,带动腕,小臂,大臂,并徐徐吸气,身体有拔长,内力充实之感:落臂时,肘尖下沉,带回小臂,并缓缓呼气,使内气沉入丹田。同时注意举臂时脚跟勿起,落时腿勿蹲,应使周身骨节在“寓动于静,静中求动”之中。 二,揽雀尾〔西〕 1,左棚势: 在叙述手眼身法步之动作时虽有先后,但身体各部必须同时开始同时完成,做到协调一致,“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两手臂横向拉开时,要“开中寓合”,两手掌要有内合之意,不要向外散。 左膝要与左脚尖齐,勿里扣,右腿勿太屈或绷直,两胯要沉坐。 2,右棚势: 凡迈步〔或撤步〕,必须分虚实,即以坐实之腿来控制所

迈之步,先以脚跟〔或脚尖〕轻着地,感到实了,然后再松脚腕,缓缓移动重心,做到“迈步如猫行”:凡弓步,所弓之膝前不超过脚尖,后则以垂直于脚跟为度,脚尖要正,膝与脚尖方向一致。后腿膝关节不能挺直,也不能太曲,而应寓意于直中有松。两脚横向距离约肩宽,不能在一条线上。棚要圆棚,手臂不要前伸,肩关节不可前探,身体不可过于前扑,胯要沉且开。 3,捋势: 重心后坐时应注意膝开,裆圆,松胯,前腿膝关节不能挺直而要微弓,回捋时两掌不外豁,也不要向下捋,两肘尖松活,腋下要空。 4,挤势: 挤势初动时腰胯徽右转,双手挤出时身向正前方,注意沉肩坠肘,拔背落胯。 5,按势: 重心后移时腰胯要松活,后坐时臀部勿撅,前脚尖勿翘,身体保持中正。两臂回屈肘不夹肋,前伸不要过直。 三,单鞭〔东〕 由右向左转体,右脚腕与右胯放松,手,腰,脚同时左转。旋转时身体要正,去时胸不俯,回时身不仰。还要注意身势平稳,不可勿高勿低。 势定时,左手尖,鼻尖,足尖方向一致,叫三尖相对。右手

王培生内功心法吴式太极拳37式拳谱

王培生内功心法吴式太极拳37式拳谱 及178个分动名称 预备式 一、起势(四动) 第一动左脚横移第二动两脚平立第三动两腕前掤第四动两掌下采 二、揽雀尾(八动) 第一动左抱七星第二动右掌打挤第三动右抱七星第四动左掌打挤第五动右掌回捋第六动右掌上挒第七动右掌反采第八动右掌前按 此种打法之意是,把原暗着的八门劲变为明劲。 三、搂膝拗步(六动) 第一动左掌下按第二动右掌前按第三动右掌下按第四动左掌前按第五动左掌下按第六动右掌前按 四、手挥琵琶(四动) 第一动右掌回采第二动左掌前掤第三动左掌平按第四动左掌上掤 五、野马分鬃(四动) 第一动左掌下采第二动左肩打靠第三动右掌下采第四动右肩打靠 六、玉女穿梭(二十动) 第一动右腕松转第二动左掌斜掤第三动左掌反采第四动右掌前按第五动左掌右转第六动右掌斜掤第七动右掌反采第八动左掌前按第九动两掌内合第十动右掌下采第十一动右脚横移第十二动右肩右靠第十三动右腕松转第十四动左掌斜掤第十五动左掌反采

第十六动右掌前按第十七动左掌右转第十八动右掌斜掤第十九动右掌反采第二十动左掌前按 七、肘底看捶(二动) 第一动双掌按捋第二动左肘上提 八、金鸡独立(四动) 第一动双掌滚转第二动右掌上掤第三动双掌滚转第四动左掌上掤 九、倒撵猴(十动) 第一动右掌反按第二动左掌前按第三动左掌下按第四动右掌前按第五动右掌下按第六动左掌前按第七动左掌下按第八动右掌前按第九动右掌下按第十动左掌前按 十、斜飞式(四动) 第一动左掌斜掤第二动左掌下捋第三动左脚前伸第四动左肩左靠 十一、提手上式(四动) 第一动半面右转第二动左掌打挤第三动右掌变钩第四动右钩变掌 十二白鹤亮翅(四动) 第一动俯身按掌第二动向左扭转第三动左掌上掤第四动两肘下垂 十三、海底针(四动) 第一动左掌下按第二动右掌前按第三动右掌前指第四动右掌下指 十四、扇通背(臂)(二动) 第一动两掌前伸第二动左掌前按 十五左右分脚(十二动)

三十七式太极拳分解动作

三十七式太極拳分解動作 (一)預備式: 1.雙腿微屈 2.微右轉體 3.向左開步 4.左移重心 5.左轉扣右腳 6.重心移中間 起式: 1.兩臂平舉2.垂肘舒指3.屈腕回收4.向下按掌 (二)攬雀尾左掤 1.左移重心 2.右轉撇腳抱球 3.右移重心 4.左腳上步 5.弓腿掤手 6.左轉扣右腳 (三) 攬雀尾右掤 1.右轉碾腳抱球 2.坐腿上步 3.弓腿掤手 4.右轉扣左腳 (四) 攬雀尾捋 1.轉體擺掌 2.後坐捋手 (五) 攬雀尾擠 1.轉體盪手 2.弓腿合擠 (六) 攬雀尾按 1.後坐分手收肘 2.弓腿前按 (七)單鞭 1.後坐鬆腕2.左轉扣右腳3.右轉抱勾手4.左轉送勾手 5.轉體上步 6.弓腿前移 7.轉體扣腳、翻掌前按 (八)提手 1.右轉鬆臂 2.虛步合提 (九)靠 1.坐腿落手 2.上步右靠 (十)白鶴亮翅 1.鬆沉微右轉 2.左轉虛步架掌 (十一)左摟膝拗步 1.鬆沉落手 2.盪手上步 3.弓腿前移 4.轉體摟膝推掌 (十二)手揮琵琶 1.重心前移提右腳2.後坐轉體 3.坐腿虛步合手 左摟膝拗步

(十三)進步搬攔捶 1.後坐落手2.左轉弓腿握拳 3.上右腳,擺步 4.轉體上左步搬、攔 5.弓腿前移 6.轉體扣腳打拳 (十四)如封似閉 1.稍左轉鬆右拳2.後坐封掌3.分手前按 (十五)十字手 1.後坐鬆腕2.右轉扣左腳3.重心左移落手4.坐左腿收右腳抱十字手 (十六)抱虎歸山 1.鬆沉落手 2.重心左移 3.右轉盪手 4.沉身上步 5.弓腿前移 6.轉體推掌 攬雀尾捋、擠、按,斜單鞭 (十七)肘底看捶 1.後坐右腿鬆勾 2.稍左轉左踏步 3.坐左腿 4.稍右轉右踏步 5坐右腿6.左轉體,攔、採7.上左虛步肘底看捶 (十八)倒攆猴(右) 1.右轉擺臂2.左轉屈肘翻左掌3.退步推掌 (十九)倒攆猴(左) 1.左轉擺臂2.右轉屈肘翻右掌3.退步推掌 倒攆猴(右) (二十)斜飛式 1.轉體收抱 2.右轉上步 3.弓腿分手 (二十一)左雲手 1.轉體活步右抱球 2.左雲手 3.轉體抱球 (二十二)右雲手 1.收步右雲 2.轉體抱球 左雲手 1.開步左雲 2.轉體抱球 右雲手 左雲手 (二十三)單鞭下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