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_正文

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_正文
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_正文

摘要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监控系统也不断向着新的方向发展并不断进行更新。论文针对公安系统的某些特殊应用场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技术和现有GPRS网络资源的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论文详细阐述了基于ARM的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思想,重点介绍了监控终端的开发和研制。首先将摄像头采集到的模拟视频信号进行A/D转换,再通过BF533处理器进行图像压缩,经过图像压缩的视频信号再通过SPI传送到主控ARM处理器S3C2410来完成视频数据的无线网络发送。通过 MC55 GPRS模块接入GPRS网络,将视频不断的发给远端的监控中心。对嵌入式操作系统进行了分析与论述。最后对研究内容和系统特点进行了总结,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嵌入式技术 GPRS ARM 无线视频监控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traditional monitoring systems have greatly developed towards a new developing direction these years. For some special applications in the public security system, we presented a method to design the remote wireless video monitoring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embedded systems technology and the existing GPRS network resources.

This thesis elaborated the design of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ARM, and highlighted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onitoring devices. First, the camera capture analog video and send it to the A/D convert module, then through the BF533 processor for image compression, and through SPI, the compressed video signals were sent to the ARM processor S3C2410 to send video data by the wireless network. Through MC55 GPRS module to connect GPRS, the video continue to be given a remote monitoring center. The 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Finally,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system,and then indicates the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Keywords: Embedded technique GPRS ARM Wireless video monitoring

摘要 (1)

ABSTRACT (2)

第一章绪论 (5)

1.1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 (5)

1.2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 (6)

1.3课题背景、研究意义 (7)

第二章系统设计相关技术介绍 (8)

2.1 GPRS技术 (8)

2.1.1 GPRS的特点 (8)

2.1.2 GPRS网络结构与主要接口功能 (9)

2.1.3 移动用户接入GPRS网络 (10)

2.1.4 GPRS网络与外部网络互联 (11)

2.1.5 GPRS拨号的实现 (12)

2.2 嵌入式技术 (14)

2.2.1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14)

2.2.2 嵌入式微处理器 (15)

2.2.3 嵌入式操作系统简介 (15)

2.2.4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取 (16)

第三章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18)

3.1 系统总体硬件设计 (18)

3.1.1 硬件设计方案论证 (18)

3.3.2 总体硬件设计 (19)

3.3 系统总体软件设计 (19)

第四章系统主要硬件平台设计 (22)

4.1 A/D转换模块 (22)

4.1.1 芯片管脚功能介绍 (22)

4.1.2 芯片功能与特点 (23)

4.2 MPEG-4图像压缩模块 (24)

4.2.1 MEPG-4视频压缩算法 (24)

4.2.2 BF533图像压缩芯片及其外围电路设计 (26)

4.3 嵌入式平台 (28)

4.3.1 嵌入式微处理器S3C2410A (28)

4.3.2 S3C2410A外围接口设计 (30)

4.4 GPRS无线数据传输模块 (31)

第五章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 (33)

5.1 μC/OS-Ⅱ操作系统简介 (33)

5.2 μC/OS-Ⅱ在S3C2410上的移植条件分析 (33)

5.3 与μC/OS-Ⅱ移植相关的ARM体系介绍 (34)

5.4 μC/OS-Ⅱ在S3C2410上的移植 (36)

5.4.1 设置与处理器相关的05CPU.H文件 (36)

5.4.2 设置与操作系统相关的OS_CPU_C.H文件 (38)

5.4.3 处理器相关部分汇编实现 (39)

第六章无线传输策略与通信协议设计 (40)

6.1 嵌入式TCP/IP协议移植 (40)

6.1.1 IP协议 (40)

6.1.2 TCP协议 (40)

6.1.3 嵌入式TCP/IP协议的特点 (41)

6.1.4 嵌入式TCP/IP协议程序设计 (42)

6.2 通信协议的实现 (43)

6.2.1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实现 (43)

6.2.2 网络层协议的实现 (44)

6.2.3 传输层协议的实现 (45)

6.3 Socket通信 (45)

6.3.1 Winsock简介 (45)

6.3.2 Socket编程模型 (46)

6.3.3 主要Socket函数的使用 (47)

6.4 底层控制命令通信协议 (48)

第七章总结与展望 (50)

7.1 总结 (50)

7.2 后续工作展望 (50)

参考文献 (52)

致谢 (54)

第一章绪论

在现代社会,视频监控系统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环保监测、公共安全、现代国防等领域的关键技术设备之一。远程视频监控是视频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灵活性好、移动性强、布点灵活、工程量小与工程周期短等优点,已逐渐成为视频监控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章介绍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与现状、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课题背景、研究意义。

1.1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引进监控技术以来,随着安防需求的急剧增加一直在飞速发展,从技术层面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代为全模拟监控,也叫闭路电视监控。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初期,十多年的时间里全模拟监控方式一直主导着监控领域,并大量应用于公安、交通、军工、银行等重要单位和部门。其特点是全部通过模拟方式将摄像机的视频信号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通过视频分配和合成设备将一部分视频信号在电视机等模拟显示设备上输出,并通过磁带录像设备进行录像或保存。

第二代为准数字监控系统。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以数字硬盘录像DVR 为主,替代了原来的长延时模拟录像机,将原来的磁带存储模式转变成数字存储录像,解决了监控的模拟转数字录像和显示,集成了录像机、画面分割器等功能,跨出了数字监控的第一步。

第三代为全数字监控系统。它以嵌入式硬盘录像DVR为主,将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与微处理器和各种芯片集成为嵌入式系统,其结构紧凑,脱离了PC的不稳定性。

在远程监控方面,最初的远程监控系统主要基于电话网 (PSTV),通过拨号方式登录远程服务器或者直接与控制器建立通信,进行图像或视频监控。这种方式比较简单,但传输速率低,使用成本高。现在大量工业企业采用铺设光纤、电缆,或者租用运营商专用线路等方式建立自己的监控系统,这种方法具有较快的传输速度,但建设和维护费用比较高。目前基于这种有线网络的嵌入式视频监控终端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价格也比较低廉。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视频监控已经发展到了网络多媒体监控系统。它跟前几代视频监控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不局限于简单地对视频信号进行处理和传输,其核心乃是对基于lP网络的多媒体信息(视频/音频/数据)提供一个综合完备的管理控制平台。网络多媒体监控系统以网络为依托,以数字视频的压缩、传输、存储和播放为核心,以智能实用的图像分析为特色,并与报警系统、门禁系统整合到一个使用平台上,引发了视频监控行业的一次技术革命,迅速受到了安防行业和

用户的关注。网络多媒体监控管理系统,可以广泛用于多媒体视讯调度指挥、网络视频监控和会议、多媒体网上直播、网络教学、远程医疗等各个方面。

随着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无线视频监控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门。嵌入式无线监控系统以其体积小、成本低、使用灵活方便的优点,在交通、公安、智能控制等领域正日益受到青睐。然而,由于无线带宽的限制,很多监控系统只能传输一些工作数据和图片,很难达到流畅的视频传输,不能很好的满足应用需要。另外,在移动通信的条件下,误码率和丢包率很高,由于移动性(如切换)可能导致的链路丢失,使得实时视频通信非常具有挑战性。当前的视频编码方案主要考虑带宽的限制,而对高误码率和分组丢失率的考虑不够。这些都使得稳定流畅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迟迟未能走向市场。

1.2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

移动数据通讯技术是无线视频监控系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瓶颈之一。它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代移动通信网(lG网)。这是模拟移动通信网,它提供和固定电话网相似的端到端模拟通道,各类数据终端所收、发的数据信息需通过频带Modem进行模/数或数/模转换才能连接模拟手机经模拟通道进行传输。其话路数据传送速率最高为2.4kbit/s。

(2)第二代移动通信网(2G网)。这是指早期GSM和CDMA-95A/B数字移动通信网。它提供端到端的数字信道。各种数据终端所收、发的同步或异步数据信息可直接或通过手机中的适配器送给数字通道进行传输。其话路数据传送速率最高为9.6kbit/s。

(3)第二代半移动通信网(2.5G网)。这是指提高了数据传送速率,增加了分组数据功能的GSM网和CDMAlx网。GSM网采用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技术,可提供最高速率为171.2 kbit/s的分组数据业务,具有永远在线、实时性好、按流量计费等优点;而CDMAlx网采用分组数据交换网(PDSN)技术,可提供最高速率为307.2 kbit/s的分组数据业务,该网已具备了3G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但目前其速率达不到3G移动通信系统的要求。

(4)第三代移动通信网(3G网)。包括WCDMA和CDMA2000以及我国提出的TD-SCDMA 技术方案。3G网的数据通信速率为:静止2M bit/s,慢速移动384 kbit/s,高速移动144 kbit/s,它除了提供高速上网业务外,还提供宽带多媒体、流媒体等业务。

目前,3G移动通信网技术还不完善,还存在着一些技术缺陷,GPRS作为现有GSM 网络向第三代移动通信演变的过渡技术,在许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本文采用GPRS 网络资源来实现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

1.3课题背景、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工程背景是应用于公安系统的远程无线监视系统。目前在图像监视领域,有线方式的视频监视系统较为普遍,而在设备分布广泛和数据不易采集的场合,如:公安、消防、城管执法、银行押运、电力抢险、海事执法、海关边防、军事侦察等领域,监控场所的环境又比较复杂。在这些复杂的环境下,无法实现有线网络架设,视频监控点和视频监控接收端通常又处于移动状态下,此时,有线视频监视方式受到了固有物理布线的限制而显得无能为力,但远程无线视频监视方式则没有这种限制。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实时动态图像的采集、压缩和远程无线传输技术成为了无线通信、计算机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监控技术可以很好满足这一社会需求。无线Internet是依托现有的移动通信技术接入Internet,是对有线Internet网的有益补充,目前国内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有GSM网络,GPRS网络、CDMA1X网络,利用无线通道传输话音、数据、视频己经可以实现。

远程监控技术的出现,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故障监控技术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它具有灵活性好、移动性强、布点灵活、工程量小与工程周期短等优点。早期远程监控技术是非实时非在线监控方式,而现代远程监控技术是实时在线监控方式,借助于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操作者可以依靠安装在现场的各种传感器及音视频设备,远隔千里便可随时了解现场生产与设备情况,对生产现场进行监控、诊断与控制。与有线视频监视系统相比,无线视频监视系统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其研究也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系统设计相关技术介绍

中国移动在提供移动电话网络的同时,还提供覆盖范围较广的GPRS网络。使用GPRS网络进行通信,用户不需要自己组网和维护网络,而且GPRS网络的使用是按流量计费的,用户还可以选择包月的方式使用GPRS网络,既经济实惠又方便快捷。同时,嵌入式技术正飞速发展,嵌入式系统以其性能好、执行速度快、可靠性高等特点,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GPRS技术和嵌入式技术是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技术,本章将对这两种技术进行介绍。

2.1 GPRS技术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即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即第2.5代移动通信系统,是欧洲电信协会GSM系统中有关分组数据所规定的标准。GPRS是一种基于GSM 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基本功能是在移动终端和Internet网络的路由器之间传输分组数据。

GPRS采用与GSM相同的频段、相同的频带宽度、相同的突发结构、相同的无线调制标准、相同的跳频规则以及相同的TDMA帧结构。如果在GSM系统上构建GPRS系统,绝大部分硬件不需改变,而只要作软件上的升级。在GSM系统中需要引入的是SGSN(GPRS业务支持节点)、GGSN(GPRS网关支持节点)和PCU(分组控制单元)这三个重要的组件,SGSN、GGSN又合称为GSN(GPRS支持节点)。

2.1.1 GPRS的特点

虽然GPRS是在GSM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这两种技术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其中最根本的区别是GSM是一种电路交换系统,而GPRS是一种分组交换系统。由于GPRS 使用了分组交换技术,在无线接口上可以按需分配信道资源,每个用户可以按需同时使用多个信道,同一信道也可以同时被多个用户共享,这一技术使传输速率理论上可达到171.2kbps,大大突破了GSM 9.6kbps的速率限制。

GPRS系统本身具有以下的特点:

(l)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具有其他分组数据系统一样的高效特性,由于第三代移动通信采用的也是分组技术,所以采用GPRS的网络可以具备第三代移动通信的能力;

(2)高效地利用现有的GSM网络资源。采用与GSM相同的物理信道,方便快捷:一方面可利用现有的GSM无线覆盖,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率;

(3)传输速率较高。采用CS-l(9.O5kbps)、CS-2(13.4kbps)、CS-3(15.6kbps)、CS-4(21.4kbps)四种信道编码方案,同时GPRS最多可支持8时隙合并传输,可为用户提供9.05kbps-171.2kbps的数据传输速率,下一代GPRS业务的速度可以达到384kbps;

(4) 接入GPRS等待时间短。GPRS网络支持TCP/IP、X.25、X.75协议,无需其他网络的转接就可实现与现有数据网(IP网、X25网络和X75网络)的无缝连接,接入GPRS 网的速度平均为两秒;

(5)GPRS可以实现基于数据流量、业务类型及服务质量等级(QoS)的计费功能,计费方式更加合理,用户使用更加方便;

(6)提供实时在线功能“always on line”,用户将始终处于连线和在线状态,这将使访问服务变得非常简单、快速;

2.1.2 GPRS网络结构与主要接口功能

GPRS的网络逻辑结构如图2.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GPRS系统节点之间的连接口有很多,但是在工业应用设计中,最关键的是R参考点,Um接口和Gi接口。R接口把TE(终端设备)和MT(移动终端)结合为MS(终端),在硬件设计中需着重考虑。Um是MT 和GPRS网络进行无线连接的空中接口。Gi是GPRS网与分组数据网的数据通信接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个接口。

图2.1 GPRS网络逻辑结构

在工业应用设计中R参考点是用户使用AT指令控制MT接入GPRS网络的一个关键接口。用户附着和激活PDP上下文是GPRS系统最常用最基本的系统功能。移动用户在进行数据传送时,首先需要进行附着GPRS网络,登记位置和身份,然后通过请求PDP 激活信息申请接入GPRS网络,系统根据接入申请信息中的APN信息进行处理,如通过DHCP服务器进行用户地址分配及通过Radius服务器进行用户身份认证等,最终使合法用户得到IP地址,这样数据用户就可以在数据传送与接收时拥有独立的IP地址。在

得到IP地址后,用户可以建立数据连接,进行数据收发。

Um无线接口是MS与BTS(基站发信机)之间的连接接口,该接口标准遵循GSM系统的标准。与GSM系统相同的是,在GPRS系统的空中接口中,一个TDMA帧分为8个时隙,每个时隙发送的信息称为一个“突发脉冲串”(Burst),每个TDMA帧的一个时隙构成一个物理信道,并且物理信道被定义成不同的逻辑信道。与GSM系统不同的是,GPRS系统中的一个物理信道既可以定义为一个逻辑信道,也可以定义为一个逻辑信道的一部分,一个逻辑信道可由一个或几个物理信道构成。MS与BTS之间需要传送大量的数据和控制指令,不同种类的信息由不同的逻辑信道传送,逻辑信道最终映射到物理信道上。

Gi接口是GPRS网络与外部数据网络的接口,它可以采用X.25协议、X.75协议或IP协议等接口方式,嵌入式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采用的是IP协议接口方式。在IP 网络中,子网之间的连接一般通过路由器进行,外部IP网络把GGSN当作一个路由器,他们之间根据需要选择IP路由协议。另外,根据IP协议和网络的基本要求,可由运营商在Gi上配置防火墙,进行网络安全性管理;配置域名服务器可进行域名解析:配置动态地址服务器可进行MS地址的分配;配置Radius服务器可进行用户接入鉴权等。在嵌入式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中,监控中心是连入Internet网络的,所以GPRS网络可看作是Internet网络上的一个通过一台路由器(GGSN)接入的局域网。监控中心也可以通过GPRS Modem接入GPRS网,这样GPRS终端(监控终端)和监控中心通信就像在局域网内(GPRS网络)通信,不再使用Gi接口而换作使用Gp接口。

在了解网络结构以及重要接口功能以后,移动台(MT)、终端设备(TE)、GPRS网络以及外部网络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2.2来清晰地表示。

图2.2 MS与外部网络的连接

2.1.3 移动用户接入GPRS网络

在介绍R参考点时,提到了用户附着和PDP上下文激活两个功能,这两个功能是GPRS系统最常用和最基本的功能,工业应用中要使移动用户接入GPRS网络就要用到这两个功能。

在移动用户附着的过程中,主要涉及无线系统,如PCU(分组控制单元)、SGSN(GPRS

业务支持节点)、MSC(移动交换中心)和HLR(归属位置寄存器)等业务单元,与数据单元无关;在激活PDP上下文过程中,涉及数据单元与无线单元的配合,如PCU、SGSN、GGSN、DNS服务器、DHCP服务器、Redius服务器之间的配合。

MS附着到GPRS网络后,能够进行位置区的更新,并发起数据传送和接收过程。MS在附着过程中,通过PCU进行接入控制和信道分配,通过SGSN和HLR进行鉴权管理,并从HLR中获得用户签约信息,最终在MS、HLR与SGSN内部形成有关用户的移动管理信息。如果MS在进行附着之前脱离了GPRS网络,处于空闲(idle)状态,则不能进行任何数据业务交换。附着之后用户得到临时身份识别号TLU,并在MS与SGSN之间建立起逻辑链路,变为就绪状态,之后可以进行PDP上下文激活过程,进行IP地址申请。

PDP(Packet Data Protocol)即分组数据协议,PDP上下文包含与某个接入网络(APN)相关的地址映射及路由信息。移动用户通过激活PDP上下文得到动态地址并可随时通过GGSN接入特定的数据网络(系统中是Internet网络)。PDP上下文激活过程大致如下:MS发送PDP上下文激活请求信息到SGSN,SGSN根据APN判断可接入性,并通过DNS得到相应得GGSN地址,再通过Gn接口转发PDP激活请求信息到GGSN,由GGSN控制进行动态地址分配和接入认证过程,如果APN接入允许,MS将得到IP地址,并在MS与相应的SGSN和GGSN中形成MS的相关PDP上下文信息。

2.1.4 GPRS网络与外部网络互联

GPRS网络与外部网络互联包括与IP网络互联以及通过Gi接口支持的X.75协议与分组交换公众数据网PSPDN实现网间互联和通过Gi口支持的X25协议与分组交换数据网PSDN实现互联。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希望将一个移动终端连入GPRS网络后能够实现移动终端与外部网络上的实体(比如连入Internet网络的一台PC机)通信,GPRS网络提供的与外部网络连接机制恰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通过讨论GPRS网络与Internet的互联,来阐述GPRS网络与外部网络的互联方式。

GPRS系统与Internet网络连接的基本接入方式有透明接入(Transparent Access)和非透明接入(Non-Transparent Access)。两种接入方式分别如图2.3和图2.4所示。使用如图2.3所示的透明接入方式时,鉴权只在无线接口上通过HLR和SGSN与MS进行,GGSN处于非活动状态,无需参加用户鉴权和认证过程。用户的IP地址是静态的或者由GGSN从GPRS网络运营商地址空间中取得,用户的静态IP地址必须是在HLR中注册登记过的,如果采用DHCP服务器进行动态地址的分配,则GGSN转发MS到DHCP服务器的请求信息,并对MS进行响应。GPRS运营商同时作为ISP,提供Internet网络接入和自身的增值业务(如Email、Web等)。使用如图2.4非透明接入方式时,GGSN 将根据PDP激活请求中的用户鉴权请求信息,协同ISP进行Radius鉴权。典型的企业网接入是非透明接入,用户IP地址可从企业网地址空间分配或从运营商地址空间取得。介绍完MS接入GPRS网络以及GPRS网络与外部网络互联之后,我们已经知道一个移动

终端与外部网络(比如Internet网络)建立连接的过程原理,实际应用中,数据在GPRS 系统内部的传输一般不需要编程实现,这一工作是由运营商完成的,而这也是使用GPRS 网络的方便之处。

图2.3 透明接入

图2.4 非透明接入

2.1.5 GPRS拨号的实现

在提供GPRS业务的地区,移动用户向网络运营商提出申请后都可以开通GPRS功能。使用GPRS拨号到获得本机IP地址一般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PDP场景设置

主要是设置数据包的格式和默认的网关。在实际使用时,用如下的AT命令实现,AT+CGDCONT=1,“IP”,“CMNET”

该命令表示,数据包的使用IP协议,网关设置为中国移动通讯网CMNET(China Mobile NET)

(2)拨号

同使用电话线上网需要拨中国电信的专用号码一样,使用GPRS上网需要拨中国移动的专用接入码,该号码为*99#。在实际操作时,用如下的AT命令实现,

ATD*99#

这里ATD是拨号的AT命令。

(3)LCP配置

在用户拨号后,作为应答,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服务器向客户机发送LCP配置包,客户机必须根据PPP协议的要求以及系统的需求进行应答,在双方都认可LCP配置后,LCP配置完成。

(4)PAP认证

LCP配置完成后,进行PAP认证。在GPRS中,客户机应主动向ISP服务器发送PAP 请求包。在客户机收到ISP发送的过来的PAP确认包后,PAP认证通过。PAP确认包的内容是“ TTP Com PPP-Password Verified OK”的ASCⅡ码。

(5)IPCP配置

客户机向ISP发送配置IP地址的IPCP请求包,ISP给用户分配IP地址,并以IPCP 包的形式发送给客户机。经过上面五个过程,图像采集终端获得了IP地址。在系统中,系统管理终端采用固定的IP地址。图像采集终端在拨号后,主动将含有图像采集终端lP地址信息的数据包发送给系统管理终端,在地址包交换成功后,将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封装,就可以进行GPRS数据通讯了。表2-1给出了拨号过程的详细包交换过程,序号表示包交换发生的先后顺序,方向表示数据包的传送方向,“->”表示数据包从客户机端发送给服务器端,“<-”表示数据包从服务器端发送给客户机端。该例子中图像采集终端最终的IP地址为10.54.10.87。

表2-1 GPRS模块拨号过程

2.2 嵌入式技术

嵌入式系统(Embedded Systems)是指用于执行独立功能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它由包括微处理器、定时器、微控制器、存储器、传感器等一系列微电子芯片与器件,和嵌入在存储器中的微型操作系统、控制应用软件组成,共同实现诸如实时控制、监视、管理、移动计算、数据处理等各种自动化处理任务。嵌入式系统以应用为中心,以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强调硬件软件的协同性与整合性,软件与硬件可剪裁,以满足系统对功能、成本、体积和功耗等要求。

2.2.1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特殊计算机系统,它具有与一般计算机系统不同的特点和要求。这些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专用性强

嵌入式系统是针对具体应用的专用系统。它的个性化很强,软件和硬件的结合非常紧密,一般要针对硬件进行软件的开发或移植,即使是同一系列的产品中,也须根据系统硬件的变化和增减对软件进行修改,整个系统与具体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专用紧凑,系统资源有限

嵌入式设备的结构紧凑、用途固定,它在体积、功耗和配置等方面有明显约束。其存储容量和CPU的处理速度一般都比较有限,通常采用专用的嵌入式CPU,将通用计算机上由板卡完成的任务集成在芯片内部,有利于系统的小型化和移动性。

3.多种技术间结合更加紧密

嵌入式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及机械技术等和各个行业具体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它必然是一个技术密集、不断创新的高集成度的知识集成系统。

4.健壮可靠

嵌入式产品的使用环境往往十分恶劣。有相当部分的嵌入式系统用在实时控制领域,因此,其健壮性和可靠性是系统的必备条件。

5.多样性

与通用计算机系统相比,嵌入式系统的应用更加广泛,品种繁多,形式也

更加多样化,没有比较统一的外型模式。

2.2.2 嵌入式微处理器

嵌入式微处理器(Embedded Micro Processor Unit,EMPU)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是控制系统运行的硬件单元。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基础是通用计算机系统中的中央处理器。与计算机处理器不同的是,在嵌入式应用中,只保留与嵌入式应用紧密相关的功能硬件,去除其他冗余功能部分,配上必要的扩展外围电路,如存储器的扩展电路、I/O的扩展电路和一些专用的接口电路等,能以最低功耗和资源满足嵌入式应用的特殊要求。

作为信息产品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核心,嵌入式微处理器除了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外,还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特点:

(1)对实时多任务具有更强的支持能力。嵌入式微处理器必须能完成多任务切换并且具有较短的中断响应时间,从而使内部的代码以及实时内核的执行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嵌入式微处理器内部具有精确的振荡电路、丰富的定时器资源,从而有较强的实时处理能力。

(2)采用可扩展的处理器结构。嵌入式系统和面向用户应用的系统,不仅要求在较低的价格水准上具有较高的性能,而且还希望能更快地缩短投入市场的时间。为此对嵌入式微处理内核,提出了具备可扩展的结构要求,以便能最迅速地开发出满足应用的最高性能的嵌入式微处理器。一般在处理器内部都留有很多扩展接口,以方便对应用的扩展。

(3)具有很强的存储区保护功能。这是由于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结构已模块化,而为了避免在软件模块之间出现错误的交叉作用,需要设计强大的存储区保护功能,同时也有利于软件诊断。

(4)低功耗。在今天这个多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信息社会是以网络及移动计算和通讯设备为基础的,在这些设备中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必须具有较低功耗,同时功率的传送和能量的消耗己成为性能和集成度的主要限制,因此需要嵌入式微处理器具有较低功耗。许多嵌入式微处理器提供几种工作模式,如正常工作模式、备用模式、省电模式等,为嵌入式系统提供了灵活性,满足了嵌入式系统对低功耗的要求。

2.2.3 嵌入式操作系统简介

嵌入式操作系统(EOS,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软件,是一种用于支持嵌入式应用程序的操作系统。更确切地说,它是用于控制和管理嵌入式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效率,减少了系统开发的总工作量,提高了嵌入式应用软件的可移植性。

嵌入式操作系统是一种用于支持嵌入式应用程序的操作系统。确切地说,它是用于控制和管理嵌入式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资源。选择一个优秀的EOS是嵌入式系统成功的关键,嵌入式操作系统具备一般操作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如任务调度、同步机制、

中断处理、文件功能等,为了适应嵌入式产品的发展要求,一个优秀EOS的还需要具有以下性能:

1.实时性

虽然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飞速发展,时钟周期在10-20ns范围的处理器己经被大范围使用,使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实时性能要求的重要性已有所下降,但是实时性能要求依然是选用嵌入式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具有确定的实时响应时间、外部中断、内核服务和任务上下文切换的最小延时等仍然是对嵌入式操作系统最基本的要求。

2.可裁剪性

对于希望一个嵌入式操作系统不仅能适用于目前的开发而且能用于将来项目开发的用户来说,可裁剪性显得尤其重要。由于嵌入式系统资源有限,所以它采用的操作系统应有很强的针对性,系统的组成要能够根据需要配置。

3.可靠性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可靠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正常情况下系统能够正常的工作;二是能在异常情况下及时正确的处理异常,保证完成最重要的任务。由于嵌入式系统的人为干预性少,因此,可靠性在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用中显得更加重要。

4.可移植性及支持多种硬件平台

微处理器的发展是迅速的,一代代更快的微处理器将不断被推出,因此,如何使嵌入式操作系统能迅速的移植到新一代的处理器上,即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可移植性成为选用嵌入式操作系统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5.语言支持

由于目前嵌入式操作系统缺乏真正的标准,因此嵌入式操作系统应该提供对标准的、高度可移植的语言的支持,以方便嵌入式设计的移植。由于在语言的支持上,也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C语言、面向对象C++、JAVA语言等都是值得选择的语言,一个先进的操作系统至少将支持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语言。

6.开放性

现在的软件业有一种思潮:开放性,即源代码公开。这也是我们选择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衡量标准之一。

2.2.4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取

嵌入式操作系统是嵌入式应用的基础平台。早期的嵌入式实时应用软件直接在处理器上运行,没有RTOS支持,现在的大多嵌入式应用开发都需要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支持。实际上,此时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相当于一个通用而复杂的主控程序,为嵌入式应用软件提供更强大的开发平台和运行环境。本文设计的硬件平台上可采用流行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如WinCE,Linux,μC/OS-Ⅱ等,移植这些新的操作系统需要做出一些努力。

根据具体需求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操作系统实现,这需要考虑哪一个操作系统更能满足需求。对于操作系统的选择,主要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

·是否能满足要求

·是否支持目标硬件平台

·可移植性如何

·支持多任务并具有实时性

·开发工具的支持程度

·是否提供源代码还是目标代码

嵌入式操作系统如WINCE具有更成熟的开发环境与更强大的图形界面功能,嵌入式Linux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成熟而强大的网络功能等特性,但它们都有不足之处,例如:是商业性软件,不提供源代码或系统过于庞大,难以深入掌握,其他某些商业上应用较多的嵌入式更是价格高昂,更难以采用。

经过综合的比较,基于实用性的考虑,本文采用了μC/OS-Ⅱ作为本硬件平台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它完全可以满足本系统的需求。论文将在第五章对μC/OS-Ⅱ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其在ARM处理器的移植做详细介绍。

第三章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本课题研究的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利用现有的GPRS移动通信网络,采用数字视频压缩技术和嵌入式技术,实现对远程现场的实时视频信号的高效采集、压缩、发送和处理。该系统在公安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章介绍系统的软、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3.1 系统总体硬件设计

3.1.1 硬件设计方案论证

考虑到系统监控中心所用的PC机需要长时间运行,并且处理大量数据,本设计监控中心PC机采用工控机。

本设计针对实际工程应用,考虑到成本限制,本系统的视频采集端选用价格低廉的模拟摄像头。通过A/D转换模块将摄像头采集到的模拟视频信号转变为数字视频信号,再进行视频图像的编码压缩。本设计A/D转换模块采用Philips公司A/D转换芯片SAA7111A。SAA7111A采用3.3V的 CMOS低功耗电路,注重电磁兼容布局,芯片体积更小巧,性能也更稳定。

在GPRS网络上传输的视频图像数据应该是经过JPEG编码压缩的,所以监控终端的核心硬件要完成JPEG图像编码压缩、接入GPRS网以及协调各模块的工作。系统中选用BF533处理器模块执行图像的JPEG编码压缩;BF533处理器是ADI公司推出的一款Blackfin系列中的一款高性能视频处理DSP芯片,集成了大量的外围设备和存储器接口,其主频达到600MHZ,每秒可处理1200M次乘加运算,具有大量针对视频处理的专用指令,处理器内的视频优化能完全可编程Dl/VGA实时视频和多通道音频,可以并行处理多条指令,可以完成图像的编码压缩。

使用以SIEMENS MC55模块为核心的GPRS Modem来接入GPRS网络;MC55无线模块是西门子公司推出的当今市场上尺寸最小的三频模块,适用于欧洲和亚洲的频段:900 MHz,1800 MHz和1900MHz,三种频段的切换可由AT指令控制。MC55模块支持语音和数据通信,而且模块自带TCP/IP协议栈。

使用SAMSUNG公司的ARM9系列芯片S3C2410A协调硬件工作,并完成视频数据的无线网络发送。S3C2410时钟频率可配置,通过CPU内部PLL倍频,主频最高可达203MHz。其内部资源丰富, 其接口模块丰富,适用面广,可用于手持设备、可视电话、楼宇的对讲系统、VoIP、网络监控、多媒体终端产品、医疗电子设备和各种其他移动无线应用等。

整个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硬件平台的各个模块是已经构建好的,电路无需自行设计,

所以只在第四章中对几个重要的硬件模块进行论述并对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电路进行设计。

3.3.2 总体硬件设计

嵌入式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硬件平台主要包括两部分:监控终端和监控中

心。其中监控终端主要由摄像头、A/D 转换模块、MPEG-4图像压缩模块、嵌入式平台、GPRS Modem 组成;监控中心是一台连入Internet 网络的工控机,负责协调控制系统中各个模块的动作,管理监控内容。系统组成框图如图3.1所示。

图3.1 系统总体硬件设计结构框图

视频数据由普通模拟摄像头来完成图像采集,然后将采集到的模拟视频信号通过A/D 转换芯片SAA7111A ,并送至BF533处理器,进行MPEG-4图像压缩处理,经过压缩的视频图像信号通过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串行外设接口)接口发送到主控嵌入式平台S3C2410A 来完成视频数据的无线网络发送。通过SIEMENS 公司MC55 GPRS Modem 来接入GPRS 网络。最后通过无线网络运营商的网关服务器,接入Internet ,这样系统监控中心就可以通过网卡同Internet 相连。

3.3 系统总体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总体框架如图3.2所示。在程序设计过程中采用了模块化的思想,使用模块化思想设计的程序可读性好、易于修改,而且可移植性好。由于系统软件比较大,功能比较多,利用模块化思想设计程序还有助于理清思路,从而加快程序开发进程。

系统软件总的来说由监控终端软件,监控过程通信软件和监控中心管理软件三部分组成,其中监控过程通信软件的开发需要在监控中心和监控终端上同时进行。监控终端软件和部分监控过程通信软件是在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上开发的,与支撑硬 件一起构成了系统的嵌入式终端。三个部分在完成不同功能的同时又互相协调工作,

最终完成视频图像采集、处理、传输和显示,以及现场重要数据的获取、传输和显示。

系统软件流程图如图3.3所示。由于系统软件包含了监控中心管理软件,监控过程通信软件和监控终端软件三部分,所以总体流程图分为中心和终端两部分,两者需要协调工作,通信软件部分被省略。图中虚线表示中心与终端之间通过GPRS网络和Internet网络传送数据。软件运行时监控中心软件先于监控终端软件启动,中心“判断数据含义”是指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对应的帧类型,包括帧有效,帧结束,无视频信号,帧丢失等;终端“初级帧处理”是指对从视频模块输出的数据帧进行初步处理,使之适用于网络传输。另外获取现场数据要启动一个新线程,系统关闭时,这个线程也随之终止。

图3.2 系统总体软件框架

无线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无线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视频监控系统是无线网络技术应用最多的领域之一。 监控系统主要用于对重要区域或远 程地点的监视和控制,视频监控技术在电力系统、电信机房、工厂、城市交通、水利系统、 小区治安等领域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视频监控系统将被监控点实时采集的视频文件及 时地传输给监控中心,实时动态地报告被监测点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例如,电力系统的变电站和电信行业的无人值守机房等设施都需要安装视频监控系统。 在通常情况下,由于监控点分布在较广阔的范围内, 并且与监控中心的距离较远, 利用传统 的有线连接方式,线路铺设成本高昂,而且施工周期长,或者因为物理因素难以架设线缆, 如遇到河流山脉等障碍时。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用户采用无线视频监系统,无需铺设网络电缆, 可迅速方便地在各种需要的地方布署数字摄像设备, 建立新的视频监控系统或对现有的视频 监控系统进行扩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 采用专业无线厂商宽带无线接入设备,可以将多个被监测点与中央控制中心连接起来, 且搭建迅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建立起无线链路。 实时和高分辨率的视频图像通过宽带无线接入设备进行传输 心,并可以完成对远程监控点的控制。 目前,随着数字视频编码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 安装监控系统正迅速从传统的基于 有线电视技术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向基于 IP 技术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方向发展, 数字监控 系统已经在某些领域取代了原有的模拟监控系统。 基于IP 技术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采用数 字编码压缩技术( MPEG4、 MPEG2或MJPEG ),并且视频数据通过 IP 网络进行传 输,可以提供高质量视频监控,并且监控范围更加广泛。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具有传输距离远、 低时延(对视频应用非常关键)和设备成本低的特 点,可以提供高效和经济的视频传输解决方案。 无线接入设备提供 11Mbps/54Mbps 的高网 络带宽,可以将不同地点的现场视频信息通过无线通讯手段实时传送到监控中心, 支持采用 H.263/ MPEG-1/2/4等格式的数字视频流稳定可靠地进行传输, 能够保证视频流的稳定持续 传输,最远传输距离可以达到 30公里以上,并且不受山川、河流、桥梁道路等复杂地形限 制。 现场监控点安装的摄像机所摄录的 ,传送到用户的安全监控中

基于WIFI的无线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家对于安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由于视频监控含有实时记录与拍摄的功能,在很多的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于传统的监控设备具有的问题,特设计出利用无线与互联网络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其具有的特点为灵巧方便、成本低廉、功耗非常的小等优势,具有非常好的应用与市场推广价值。 【关键词】视频监控;应用价值;pc机;嵌入式系统 1.引言 现阶段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极为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飞速的提高,视频所特有的方便、直观以及其丰富的内容等更是受到更多的人的喜爱,当前严格控制视频的应用也在安防监控、军事、远程视频会议、工业、远程医疗、商业以及金融行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一开始,视频监控所选择的是借助模拟信号传输,之后其便通过以pc卡式数字信号传输为基础的一种嵌入式系统来进行视频监控,以监控系统的第三代嵌入式系统为基础的视频监控是自所有年龄的人来的,其凭借其成本低、灵活性强以及不被限制的传输距离的优势,而受到人们的追捧,以极快的速度占领了市场,采集监控现场图像是其主要的目的,而且其可以对照片进行收集,并进行长时间保存,用来进行之后的查询以及检索环节。 2.系统设计 2.1需求分析 以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为依据,要求对食品厂生产车间进行安排,我们发现在所有地方的视频进行采集以及传输系统的车间,需要能够随时移动放置的系统,系统在耐久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之下,其需要进行标准的封闭盒包装的选择,并将预留摄像头来进行天线接口,在盒子中进行其他电路板以及电源的莫风。以项目的具体需要为依据,来进行以下功能要求的获得: 首先就是视频捕捉功能,第二就是无线数据传输功能,第三就是处理以及恢复图像的功能。 2.2总体方案设计 系统总体设计如图2.1所示: 图2.1系统总体设计框图 3.硬件结构设计 3.1设计方案 本文选用的为基于三星s3c6410核心板作为基础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在不改变核心板的条件下面对于底板进行整理与设计,添加一些外围的通用接口与两个usb借口。核心板与底

无线视频监控的三种常见传输方式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使用的无线监控系统,主要根据实际的需求和选择何种传输方式。目前主流的无线视频监控有3G/4G移动视频监控、WLAN(无线局域网)无线视频监控、微波(模拟微波)无线视频监控、COFDM无线视频监控、卫星无线监控。 1、3G传输2G的传输方式主要包括CDMA、GSM两种模式。此两种模式成本较低,具备较大的覆盖面,且传输速度较快,其中CDMA理论值传输速率为153.6Kbps,在实际使用中基本可达到60~80Kbps,因此在无线监控使用中,得到不少厂商的青睐。而基于GSM方式的GPRS,虽覆盖率则高于CDMA,但传输速率却略慢,因此在使用上仍处于下风。3G的传输方式主要包括移动(TD-SCDMA)、电信(CDMA2000EVDO)、联通(WCDMA)运营商的3G技术接入方式,自09年起,经各运营商大力推广,已有不少监控厂家针对此方面研发相关的产品。而3G突出的优点即高速的下载能力,理想值可达到3Kbps~1G的传输速率,目前4G设备在市场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3G的基础上更胜一筹。 优点:大范围移动监控缺点:带宽低、月租费适合行业:适用于公交视频监控、长途客车实时监控、押钞车管理和视频监控、船舶视频监控、军事训练移动指挥、记者跟踪采访、越野赛事监控、盛会安全管理、交通抓拍等场景的视频监控系统。 2、COFDM传输COFDM即编码正交频分复用的简称,是目前世界最先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调制技术。它的实用价值就在于支持突破视距限制的应用,是一种在无线电频谱资源方面充分利用的技术,可以对噪声和干扰有着很好的免疫力,绕射和穿透遮挡物是COFDM的技术核心。其基本原理就是将高速数据流通过串并转换,分配到传输速率较低的若干子信道中进行传输。 优点:小范围移动监控、非视距、绕射缺点:频点使用需申请,带宽低,价格高适合行业:移动应急传输应用。应用于公安、消防、交警、人防应急、城管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说明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无需铺设网络电缆,可迅速方便地在各种需要的地方布署数字摄像设备,建立新的视频监控系统或对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扩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用宽带无线接入设备,可以将多个被监测点与中央控制中心连接起来,且搭建迅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建立起无线链路。现场监控点安装的摄像机所摄录的实时和高分辨率的视频图像通过宽带无线接入设备进行传输, 传送到用户的安全监控中心,并可以完成对远程监控点的控制。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有以下优点: ?灵活性 工程建设周期短,扩充性强。即插即用,网络管理人员可以迅速将新的监控点加入到现有的网络中,不需要新建传输线路,轻而易举实现远程视频监控。 ?可移动性 系统可轻松实现有线难以铺设的区域的视频监控,一旦遇到河流山脉等障碍时,有线网络无法实现。但是要求需要互通的点达到可视(中间无障碍)。 ?经济性 设备成本低,性价比高。无线网络组建容易,前端设备即插即用,只需一次投入就可解决,所维护都比较简单。 ?功能强大 系统功能强大,利用灵活。提供高可靠性,保证不间断的视频监控,同时全数字化录像方便于保存与检索。 ?支持远程监控 在网络中的的任何一台计算机只要安装了客户端软件或是通过IE浏览器,授权用户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操作。 一,系统组成: 1,视频采集与传输:前端视频采集由无线摄像机完成,无线摄像机内置了视频编码模块,可将摄像机采集到的模拟视频信号转换成网络数字信号(视频、音频和控制信号)。无线摄像机还内置了支持IEEE802.11b/g协议的WIFI无线网卡,可将网络数字信号通过2.4G的微波传输给同样支持IEEE802.11b/g协议的无线交换设备(无线路由器或无线AP)。如有需要听取声音,可在摄像机上接入拾音器。无线摄像机还可与报警设备联动。 2,视频观看:无线摄像机自带了IP地址和域名,局域网内的用户可通过登录IP地址访问无线摄像机观看该摄像机的视频并进行录像、控制和管理。远程用户可通过登录无线摄像机的域名来观看该摄像机的视频并可进行录像、控制和管理。 如果用户需要用电视墙(监控墙)来观看视频,则需要在监控中心增加网络视频解码器。解码器的数量可由客户观看需求和监控点数量来决定。 每个无线摄像机支持最多10个用户同时观看,如果同时观看某摄像机有需要超出10用户的情况,可以拿一台电脑当作代理转发服务器来解决此问题。 3,录像存储:监控视频录像的存储可在视频图像格式(D1、HALF D1、CIF等)、需存储的监控点(精确到某个摄像机是否需要存储)、时间段(精确到分钟,分四个时间段)、移动侦测录像(是否开启)等几方面进行设置。如果前端有拾音器,录像文件中同样有声音。存储录像的文件名有精确到秒的时间显示,这有利于人们快速调用录像。存储录像文件通过天

防洪防汛无线远程视频监控方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1722850.html, 防洪防汛监控系统方案 一、防洪防汛行业现状 有地理常识的人都知晓,夏季高温多雨,一旦进入6月份,正式进入了炎热的夏天,雨水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据相关新闻报道,全国普遍降雨多,而湖北,湖南,河北,河南连续下雨时日延长,已经受到洪涝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影响。主要是雨水过多强降雨造成河堤,大坝决口,从而形成洪涝灾害。 二、防洪防汛行业需求 洪涝自然灾害人为不可避免,然而通过预防和及时补救措施能够大大的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套完善的防洪防灾监控系统,能够让河堤,大坝的水务工作人员全面的监控水势状况,提前做出预防准备工作。由于各河堤,大坝地理环境广阔、复杂,所以采用无线监控是比较理想的方式。 采用防洪防汛的无线监控方案,构建出防洪防汛的图像,采集,存储,分析,发布,应用管理的防洪防汛的监控体系。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1722850.html, 三、无线监控系统的优点 技术人员安装起来比较简单,不需要布置线缆,缩短了工时,维护起来比较简单,其传输范围广泛,传输距离非常远。而且灵活性也较好。 十分适用于洪涝水灾等突发性强、范围规模大的自然灾害环境。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1722850.html, 四、防洪防汛无线监控系统结构 1、前端——IP摄像机:用于实时采集受灾现场的情况,常安装在河堤,大坝制高点可监控到水库大坝河堤整体情形的地方。 2、中端——无线传输设备:防洪防汛无线监控系统常见的无线传输设备为数字5.8G大功率无线网桥,用于监控视频影像的发送和接收。 3、后端——监控显示器+硬盘录像机(NVR):用于显示和存储监控视频影像。 PS:后端可分“防洪中心”和“无线视频综合管理平台”,通过互联网将“防洪中心”和“无线视频综合管理平台”连接,“防洪中心”通过互联网观看受灾现场的实时监控视频或调取存储于NVR里的视频影像。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及价格 随着科技的发展的日新月异,传统的有线方式由于布线价格昂贵,布线困难,可移动性差等诸多问题,旗硕科技借助3G通讯技术,自主研发的“视讯通”产品改变了传统的数据监测业务,将先进的多媒体视频、图像监测技术引入到现代农业监测中,突破性地实现了农作物长势、作业人员情况、病虫害、入侵监测的远程无线监测。 一、系统概述:由前端的视频设备进行抓拍,再由我公司自主研发的视频服务器经由3G通讯技术传输,后台软件可进行控制,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前端视频设备、传输设备,后台软件,软件架构,随时随地只要可上网便可查看现场情况。 1 系统架构图 功能实现:远程视频监控高清图片抓拍智能远程控制 2 可实现的功能示意图

3后台监控软件,可随时随地在可上网处进行查看 二、报价单 1.前端设备 球 型号报价 机

1 高清一体 球 5200 5006 216倍室外型日夜转换智能高速 球型摄像机,彩转黑,1/4" ,最 低照度0.1,黑白0.001,216倍变 焦(18倍光学,12倍数字), 4.1-73.8,480 电视线.采用功能 完善的高性能设计;内置自动恒 温装置;全新设计手动除雾功 能;内部存储的数据在断电后1 年内不丢失;一体化集成设计, 结构紧凑,可靠性高;两级防雷 技术有效提高球机的防雷击和 抗干扰能力;4路报警输入,支 持常开、常闭报警;1路报警输 出,常闭输出(无线报警功能可 订做)水平360°连续旋转,无监 视盲区;垂直180°自动翻转连 续监视;最高巡航速度350°/ 秒;128个预置位任意存储,定 位准确;精密电机驱动,运行平 稳,反应灵敏;4组巡视组,2 点线扫描随意可设;当球机五分 钟无人操作时,球机自动转到预 先设置的位置;手动速度0.5° -200°/秒(最高巡航速度350° /秒,64级变速)支持水平360° 连续旋转,无监视盲区;垂直方 向实现180°连续监视;俯仰范 围90°带隐私遮挡 2 增强型一 体球 3800 480 1/4 英寸,44万有效像素, 内 置18倍光学( 4.1-73.8 , F1.4-3.0 )12倍数字放大镜头,彩 色470线最小照度0.7,转换为黑 白570线0.002的彩色一体化摄 像机.12V 3 标准型一 体球 3100 1263 1/4" ,22倍光学变焦,10倍数 码变焦480线,彩转黑(帧积累) 1 支持485 & 控制,菜单控 制,12V 4 入门型一 体球 1500 807 1/4" ,22倍光学变焦,480线, 彩转黑(帧积累)1 支持485 & 控制,12V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大学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及原文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资料中文题目: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文献、资料英文题目: 文献、资料来源: 文献、资料发表(出版)日期: 院(部):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翻译日期: 2017.02.14

外文文献翻译 A System for Remote Video Surveillance and Monitoring The thrust of CMU research under the DARPA Video Surveillance and Monitoring (VSAM) project is cooperative multi-sensor surveillance to support battlefield awareness. Under our VSAM Integrated Feasibility Demonstration (IFD) contract, we have developed automated video understanding technology that enables a single human operator to monitor activities over a complex area using a distributed network of active video sensors. The goal is to automatically collect and disseminate real-time information from the battlefield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al awareness of commanders and staff. Other military and federal law enforcement applications include providing perimeter security for troops, monitoring peace treaties or refugee movements from unmanned air vehicles, providing security for embassies or airports, and staking out suspected drug or terrorist hide-outs by collecting time-stamped pictures of everyone entering and exiting the building. Automated video surveillance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area in the commercial sector as well. Technology has reached a stage where mounting cameras to capture video imagery is cheap, but finding available human resources to sit and watch that imagery is expensive. Surveillance cameras are already prevalent in commercial establishments, with camera output being recorded to tapes that are either rewritten

IP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IP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作为最近几年崛起的新产品,网络视频服务器已经成为第三代全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产品并日益被工程商和用户所熟知。但是,在基于宽带ADSL网 络的应用中,如何低成本地实现在动态 IP地址环境下监控中心对监控前端的实时访问,仍是困扰诸多工程商和系统集成商的难题之一。本文将就此问题提出完 整的解决方案。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宽带的普及以及宽带使用成本的日趋低廉,利用网络作为传输媒介的远程视频监控也得到日益普及的应用。 目前,利用网络作为传输媒介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技术产品可分为数字硬盘录像机和网络视频服务器两大类。数字硬盘录像机通常被行内人士称为第二代准数字化监控系统产品,主要以在本地局域网监控应用为主。在远程网络视频监控应用领域,以数字硬盘录像机为核心的监控系统由于无法实现多路全实时监控、集成性差等缺陷,正逐步被基于网络视频服务器的第三代全数字化监控系统所取代。 网络视频服务器能够充分满足客户对远程视频监控方面的需求,在技术性能 上体现了目前视频监控领域中数字化和网络化两大趋势,具有高可靠性、高集成 度的鲜明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诸如对电力无人驻守变电站、电信机房、银行、道路交通、学校、海关、连锁营业场所的远程视频监控以及本地局域网络方式下的监控。原则上,在任何网络通达的地方(包括企业专网和以ADSL接入为代表的 INTERNE公网),通过网络视频服务器均可以实现远程同步的视频监控应用。 除了诸如电力、电信、银行等大企业的远程视频监控应用会考虑利用其自身的专线网络媒介外,中小规模企业多会采用 ADSL宽带网络作为传输媒介,尤其是那些视频数据采集网点较多而且较分散的应用环境情况。 、基于INTERNET公网的远程监控基本原理 以通过ADSL接入INTERNET公网为例。各监控前端网络视频服务器读取相连的

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姓名:冯振生 学号:0700195 一、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概述 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无线网络技术应用最多的领域之一。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用于对重要区域或远程地点的监视和控制,无线网络视频监控技术在电力系统、电信机房、工厂、城市交通、水利系统、小区治安等领域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视频监控系统将被监控点实时采集的视频文件及时地传输给监控中心,实时动态地报告被监测点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例如,电力系统的变电站和电信行业的无人值守机房等设施都需要安装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在通常情况下,由于监控点分布在较广阔的范围内,并且与监控中心的距离较远,利用传统的有线连接方式,线路铺设成本高昂,而且施工周期长,或者因为物理因素难以架设线缆,如遇到河流山脉等障碍时。无线网络视频监控解决方案可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用户采用无线网络视频监控解决方案,无需铺设网络电缆,可迅速方便地在各种需要的地方布署数字摄像设备,建立新的视频监控系统或对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扩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采用宽带无线接入设备,可以将多个被监测点与中央控制中心连接起来,且搭建迅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建立起无线链路。现场监控点安装的摄像机所摄录的实时和高分辨率的视频图像通过成电先锋宽带无线接入设备进行传输, 传送到用户的安全监控中心,并可以完成对远程监控点的控制。 目前,随着数字视频编码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安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正迅速从传统的基于有线电视技术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向基于IP技术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方向发展,数字监控系统已经在某些领域取代了原有的模拟监控系统。基于IP技术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采用数字编码压缩技术(MPEG4、MPEG2或MJPEG),并且视频数据通过IP网络进行传输,可以提供高质量视频监控,并且监控范围更加广泛。 二、无线网络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无线网络视频监控解决方案具有传输距离远、低时延(对视频应用非常关键)和设备成本低的特点,可以提供高效和经济的视频传输解决方案。宽带无线

视频监控系统无线网桥及远程设置

一、利用无线网桥搭建监控视频系统 【目的】 1、通过局域网从B点看到A点的实时监控视频(高清) 2、能远程登录查看A或B的实时监控视频 1、A和B之间距离大概50-80米,经多种方案比较,最后决定采用无线网桥搭建一个局域网来实现。 2、淘宝上卖的无线网桥价格一般都在300元左右一个的价格,本着省钱的原则,我挑了一款最便宜的,125元/只,使用了一个多月了,除了中间换了一个POE电源外,其它一切正常。 3、虽然有店家的比较详细的教程,到真正安装调试的时候,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差点就把AP 给退回去了,我也算是个电脑玩得挺溜的啦,这玩意,第一次没人指导,真是蛮复杂的。光看那些参数就觉得头晕~ 产品主要参数 ?网络标准:IEEE802.11b/g 频率范围:2.3-2.4G(一般民用设备工作在2.4G频段,设置到2.3G频段可以避开频道干扰,有效提高网络安全性) 信道数:34 数据传输:54M 水平、垂直面波瓣宽度:30°、28° 传输距离:稳定1-3公里 ?电源模式:poe供电防水,防晒,防风 安装方式:夹码抱杆 功耗:最大10W 环境标准:工作温度:-20℃-60℃、工作湿度:10%-90% ?网桥尺寸:210*180*50mm ?网桥重量:1.5KG

1、如上图接好网线,先接台PC对AP设置参数。 2、登录192.168.1.20 用户名/密码:ubnt 国家代码:Compliance Test 3、system --language:中文(简体)重启 4、Advanced--速率算法:EWMA 抗扰性:打勾,已启用 天线设置:自适应 上述三项设置好后,更改--应用5、Network--网络模式:网桥 IP地址:192.168.1.20 网关IP:192.168.1.1 上述三项设置好后,更改--应用 6、Link Setup--无线模式:接入点 SSID:bjminsu 信道:237-2312 MHz 输出功率:20 dBm 安全:WPA2 WPA预共享密码:yu* 上述三项设置好后,更改--应用1、如上图接好网线。 2、登录192.168.1.20 用户名/密码:ubnt 国家代码:Compliance Test 3、system--language:中文(简体)--重启 4、Network--网络模式:网桥 Disable Network:None IP地址:192.168.1.21 主DNS IP:202.106.0.20 上述四项设置好后,更改--应用 5、Link Setup--无线模式:站 ESSID:bjminsu,从”选择”里 选择”bjminsu” 安全:WPA2 WPA预共享密码:yu* 上述三项设置好后,更改--应用 6、Main--查看信号强度,接近0 dBm时信号最强。 7、把A点的PC机换成硬盘录像机。 8、硬盘录像机--主菜单—系统设置—网络设置-- IP地址:192.168.1.108 子网掩码:255.255.255.0 默认网关:192.168.1.1 TCP端口:37777HTTP端口:80 UDP端口:37778连接数:10 9、在B点登录192.168.1.108 用户名:admin 密码:admin 类型:TCPà全部打开,或者只打开想查看的某个通道。 10、设置完毕。 备注:B点AP链接到路由器上,那样子可以一边上网,一边看监控视频。 A(5单元)发射B(8单元)接收 192.168.1.20 连接框图及参数设置 搭建好后,终于可以安心滴从B点(值班室)里看到A点的实时监控了,要不然得按时巡视,可以减少管理成本。出门在外的话,也能随时通过3G手机查看各点的监控视频。 再在每个点装一套GSM报警系统(烟感+气感+防盗),基本上能做到比较好的防范。

无线视频传输技术的发展

无线视频传输技术的发展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增加,无线通信已获得非常广泛的应用。无线网络除了提供语音服务之外,还提供多媒体、高速数据和视频图像业务。无线通信环境(无线信道、移动终端等)以及移动多媒体应用业务的特点对视频图像的视频图像编码与传输技术已成为当今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前沿课题。 1 无线视频传输技术面临的挑战 数字视频信号具有如下特点: ·数据量大 例如,移动可视电话一般采用QCIF分辨率的图像,它有176X144=25344像开绿灯。如果每个像素由24位来表示,一帧图像的数据量依达 594kbit。考虑到实时视频图像传输要求的帧频(电视信号每秒25帧),数据传输速率将达到14.5Mbps! ·实时性要求高 人眼对视频信号的基本要求是,延迟小,实时性好。而普通的数据通信对实时性的要求依比较低,因此相对普通数据通信而言,视频通信要求更好的实时性。 无线环境则具有如下特点: ·无线信道资源有限 由于无线信道环境恶劣,有效的带宽资源十分有限。实现大数据量的视频信号的传输,尤其在面向大众的无线可视应用中,无线信道的资源尤其紧张。 ·无线网络是一个时变的网络 无线信道的物理特点决定了无线网络是一个时变的网络。 ·无线视频的Qos保障 在移动通信中,用户的移动造成无线视频的Qos保障十分复杂。 由此可以看出,视频信号对传输的需要和无线环境的特点存在尖锐的矛盾,因此无线视频传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般来说,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研究设计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和设计目标

事实上,表1中许多性能指标是相互制约的。例如,视频图像压缩比的提高会增加编码算法的复杂度,因此会影响算法的实时实现,并且可能降低视频的恢复质量。 2 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视频信息的数据量十分惊人,要在带宽有限的无线网络上传送,必须经过压缩编码。目前国际上存在两大标准化组织——ITU-T和MPEG——专门研究视频编码方法,负责制公平统一的标准,方便各种视频产品间的互通性。这些协议集中了学术界最优秀的成果。 除各种基于国际标准的编码技术外,还有许多新技术的发展十分引人注目。 2.1 基于协议的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国际电信联盟(ITU-T)已经制定的视频编码标准包括H.261(1990年)、H.263(199 5年)、H.263+(1998年),2000年 11月份将通过H.263++的最终文本。H.26X系列标准是专门用于低比特率视频通信的视频编码标准,具有较高的压缩比,因此特别适合于无线视频传输的需要。它们采用的基本技术包括:DCT变换、运动补偿、量化、熵编码等。H.263+和H.263++中更增加考虑了较为恶劣的无线环境,设计了多种增强码流鲁棒性的方法,定义了分线编码的语法规则。 MPEG制定的视频编码标准有MPEG-1(1990年)、MPEG-2(1994年)、MPEG-4(完善中)。其中MPEG-1、MPEG-2基本已经定稿,使用的基本技术和H.26X相同。MPEG-1、MPEG-2的特点在于针对的应用主要是数字存储媒体,码率高,它们并不适于无线视频传输。人们熟知的VCD、DVD是MPEG-1、MPEG-2的典型应用。随后,MPEG组织注意到了低比特率应用潜在的巨大市场,开始和ITU-T进行竞争。在 MPEG-4的制定中,不仅考虑了高比特率应用,还特别包含了适于无线传输的低比特率应用。MPEG-4标准的最大特点是基于视频对象的编码方法。 无线通信终端是多种多样的,其所处的网络结构、规模也是互异的。视频码流的精细可分级性(Fine Granularity Scalability)适应了传输环境的多样性。 编码协议并不提供完全齐备的解决方案。一般来说,协议内容主要包括码流的语法结构、技术路线、解码方法等,而并未严格规定其中一些关键算法,如运动估计算法、码率控制算法等。运动估计算法在第3部分有较为详细的介绍。码率控制方案在第4部分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2.2 其他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方案

目录 1前言 (2) 2系统的组成 (3) 2.1前端设备 (3) 2.2图像的传输。 (3) 2.3控制中心 (4) 2.3.1图像的控制。 (4) 2.3.2图像的显示设备。 (4) 2.3.3图像的记录设备。 (4) 2.4系统结构图 (5) 3系统功能介绍 (6) 4系统配置 (10) 5费用说明 (11)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方案 1前言 当今视频是一个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社会安全生产问题也是日益复杂、多种多样,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工作也要求与时俱进,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系统来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管和指导。现在的建筑工地开工面积大、地域分布广,对监管巡查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对生产安全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对目前的工作难点和经后工作的长远发展,特采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施工工地进行监管。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是一门被人们日益重视的新兴专业,就目前发展看,应用普及越来越广,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几乎所有高新科技都可促进其发展,尤其是信息时代的来临,更为该专业发展提供新动力。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可不间断,全方位的对施工工地进行远程监控和记录,可实现无人值守的全天候监控。可让施工工地长期有效的得到监督和指导,同时也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监管工作的影响。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在国防、公安、消防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取得了很好的实用效果,对各领域的监管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对监管工作的高效、创新起较大的推动作用。在工程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采用此技术是一个新的创举,也是发展的必然。

2系统的组成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由前端设备、图像的传输、控制中心、三部分组成。 2.1前端设备 这部分是系统的前沿部分,是整个系统的"眼睛"。它布置在被监控场所的某一位置上,其视场角能覆盖整个被监控场所。当被监控场所面积较大时,为了节省摄像机的数量、简化传输系统及控制与显示系统,在摄像机上加装电动的(可遥控的)可变焦距(变倍)镜头,使摄像机能观察的距离更远、观察得更清楚;有时还把摄像机安装在电动云台上,通过控制台的控制,可以使云台带动摄像机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转动,从而使摄像机能覆盖的角度更广、面积更大。总之,摄像机就像整个系统的眼睛一样,它把监控的内容变为图像信号,传送到控制中心的监视器上。摄像装置主要包含摄像机、镜头、云台、解码器箱、报警探头、紧急按钮等。 2.2图像的传输。 传输部分就是系统的图像信号通路。一般来说,传输部分指的是传输图像信号。但是,由于某些系统除要求传输图像外,还要求传输声音信号,同时。由于需要在控制中心通过控制台对摄像机、镜头、云台、防护罩等进行控制,因而在传输系统中还包含有控制信号的传输,所以这里所讲的传输部分,通常是指由所有要传输的信号形成的传输系统的总和。传输部分的传输介质主要包括视频电缆、控制信号传输电缆、光缆等。如果采用数字摄像机,则需要利用互联网来传送信号,传输线路就是综合布线系统的双绞线。

远程视频监控方案说明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设 计 方 案

书 XXX公司 年月日 目录 1方案概述 (4) 1.1设计原则 (5) 1.2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 (7) 2.基本要求与配置 (7) 2.1基本要求 (7) 2.2设备配置 (8) 3.系统结构组成 (8) 3.1方案结构图 (9) 3.2工程描述 (9) 4.产品说明 (10) 4.1摄像产品介绍 (10)

4.1.1技术特点 (10) 4.1.2技术参数 (12) 4.2网络视频服务器(DS-96000N-H24) (13) 4.2.1主要特点 (14) 4.2.2技术指标: (15) 4.3 iVMS-8600智能综合管控平台 (18) 4.3.1运行环境要求 (19) 4.3.2各模块功能说明 (20) 4.3.3、客户端软件 (23) 5.系统网络要求 (26)

1方案概述 视频监控行业的快速发展源于用户对视频监控需求的不断变换。过去,视频监控只是为了满足基本监控需求,譬如监视、控制、录像、回放、报警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视频监控需要满足联网监控一般需求,譬如远程监视、控制,远程录像、检索,远程报警、管理;如今,人们对视频监控又有了新需求,譬如更高清晰度、与用户业务的结合(非安防需求)、让视频创造价值等。远程监控是新安防时代视频监控建设的重点,本文主要解析远程监控系统的主要要素。 网络视频远程监控系统以综合管理软件为核心,并结合DVR、NVR、网络摄像机、视频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架设公网(互联网)访问的工作原理,实现了基于网络的点对点、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远程实时现场监视、远程遥控摄像机以及录像、报警处理等,

小区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无线网桥组网)知识讲解

智能小区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无线网桥组网) 本项目为一个小区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方案,由于是旧小区的视频监控系统改造,原有的监控系统使 用年限比较长,前端的摄像机也该淘汰更换新设备了,相当于从新安装一套视频监控系统,线路不容 易重新布线,所以考虑采用无线网桥,组成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实现监控功能。 1、项目概述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信息通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重新布设数据线缆,不仅增大施工难度,造成房屋及周边环境结构的破坏,而且也会浪费资金,特别是相对偏远的区域,如果布设数据线缆,将大大增加投入成本。为了解决了这一问题,无线视频传输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基于微波技术的无线网桥传输网络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它提供了一种基于标准的、能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信息高速公路通道。其作为有线传输的补充及延伸,其优势特点逐渐显现出来。它既实现本地用户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传输,也能使用户通过无线设备与外部数据网络相连接,实现远程视频监控。 本项目为一个小区的视频监控系统,由于是旧小区的视频监控系统改造,原有的监控系统使用年限比较长,线路老化,总出问题,前端的摄像机也该淘汰更换新设备了,相当于从新安装一套视频监控系统,监控室设置在物业办公楼一层,要求对小区的出入口、停车场、主要道路、周界及中心花园做到实时监控并存储,存储时间在一个月以上,以备日后查询资料。 2、设计思路 此项目为一小区的视频监控系统改造项目,楼层都不是很高。原有线路损坏不能使用,又没有预先设计地下弱电管道,从新架空施工难度比较多,并且影响小区的整体外观,因此选用无线视频传输为最佳方案。 前端的视频采集设备根据监控点位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摄像机,包括30米/50米红外一体摄像机、红外高速球、看车牌专用摄像机等设备,从而保证监控的角度、范围满足客户的时间需求。为方便施工,节约成本,采用就近取电。前端的视频信号通过视频编码器转换成网络信号后,通过无线网络将视频信号传回到监控室,接入监控室局域网,通过安装一定数量硬盘的网络磁盘阵列进行视频资料的实时存储,通过计算机和显示器输出显示前端的实时画面。 3、方案设计 根据小区的实际勘测报告,在满足用户要求的前提下,需要安装28个监控点,分布在小区的各个方向,由于监控室设置在小区的中央区域,根据现场情况来看,所有无线监控点需接入到监控中心,也就是将28路监控视频汇聚到监控中心。我们设计采用点对多点的无线网桥传输方式,即每个监控点位安装一套凯威系列的无线网桥的发射端,自带定向天线,所有都指向监控室上空方向;另外在监控室上方安装一组凯威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发展趋势

无线视频监控成为监控系统新的发展方向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传输带宽不断提高,通信终端的实时信息处理能力飞速增强,无线 多媒体应用日渐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人们的必然需求。其主流应用之一是便利、灵活的无线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如无线家庭防盗、汽车监控等。基于多种无线传输手段的移动视频监控以其特有的灵活性已成为视频监控新的发展方向。 无线化视频监控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监控中心的移动。通常情况下,被监控对象或是摄像机往往 是固定的,而作为监控系统的使用者(监控中心)则可以是动态的。二是视频监控网络的无线化。当监控点分散且与监控中心距离较远,或被监控对象不固定时,利用传统有线网络的视频监控技术,往往成本高且难以实现。 无线监控和传统的监控方案相比,能够避免大量的布线工作,节省施工费用,重定位能力强,灵活性高,具体地说有以下优点:(1)综合成本低,无须挖沟埋管,特别适合室外距离较远及已装修好的场合;采用无线监控可以摆脱线缆的束缚,有安装周期短、维护方便的优点。(2)组网灵活,可扩展性好,使用 时能灵活挪动终端设备。(3)改造方便,维护费用低。 二、无线视频监控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 1?高效率、抗干扰的视频编解码机制 当今的视频压缩标准有MPE餉H.26X两大系列。MPEG-4目前已应用于Internet流媒体领域,为了尽量减轻MPEG-4视频流对误码的敏感性,以保证压缩视频解压后的恢复质量,MPEG-4提供了多种抗误 码工具,承载流媒体业务的实时网络传输层及底层移动通信系统也可以进一步改善流媒体传输的抗误码性能。MPEG-7是针对存储形式或流形式的应用而制定的,不仅仅用于多媒体信息的检索,更能广泛地用于其他与多媒体信息内容管理相关的领域,并且可以在实时和非实时环境中操作。 ITU-T颁布的H.261标准,用于可视电话和会议电视。H.263标准是ITU组织为了满足码率低于 64kb/s的应用而提岀的一个低码率视频压缩编码建议;它能够在较低码率的情况下达到较好的图像质量,因此广泛应用于远程监控、电视会议以及可视电话等领域,尤其在视频监控领域,它已经可以在嵌入式系 统中达到实时、稳定的压缩效果,是应用较多的视频压缩算法。目前大多数视频监控产品都支持MPEG-4和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方案

目录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方案 1前言 当今视频是一个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社会安全生产问题也是日益复杂、多种多样,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工作也要求与时俱进,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系统来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管和指导。现在的建筑工地开工面积大、地域分布广,对监管巡查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对生产安全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对目前的工作难点和经后工作的长远发展,特采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施工工地进行监管。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是一门被人们日益重视的新兴专业,就目前发展看,应用普及越来越广,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几乎所有高新科技都可促进其发展,尤其是信息时代的来临,更为该专业发展提供新动力。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可不间断,全方位的对施工工地进行远程监控和记录,可实现无人值守的全天候监控。可让施工工地长期有效的得到监督和指导,同时也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监管工作的影响。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在国防、公安、消防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取得了很好的实用效果,对各领域的监管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对监管工作的高效、创新起较大的推动作用。在工程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采用此技术是一个新的创举,也是发展的必然。 2系统的组成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由前端设备、图像的传输、控制中心、三部分组成。 2.1前端设备 这部分是系统的前沿部分,是整个系统的"眼睛"。它布置在被监控场所的某一位置上,其视场角能覆盖整个被监控场所。当被监控场所面积较大时,为了节省摄像机的数量、简化传输系统及控制与显示系统,在摄像机上加装电动的(可遥控的)可变焦距(变倍)镜头,使摄像机能观察的距离更远、观察得更清楚;有时还把摄像机安装在电动云台上,通过控制台的控制,可以使云台带动摄像机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转动,从而使摄像机能覆盖的角度更广、面积更大。总之,摄像机就像整个系统的眼睛一样,它把监控的内容变为图像信号,传送到控制中心的监视器上。摄像装置主要包含摄像机、镜头、云台、解码器箱、报警探头、紧急按钮等。 2.2图像的传输。 传输部分就是系统的图像信号通路。一般来说,传输部分指的是传输图像信号。但是,由于某些系统除要求传输图像外,还要求传输声音信号,同时。由于需要在控制中心通过控制台对摄像机、镜头、云台、防护罩等进行控制,因而在传输系统中还包含有控制信号的传输,所以这里所讲的传输部分,通常是指由所有要传输的信号形成的传输系统的总和。传输部分的传输介质主要包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详解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详解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详解 《自动化测试趋势展望2013》国防与航空航天应用解决方案与产品选型指? NI CompactRIO开发者指南? LabVIEW 2012评估版软件 无线视频监控典型部署方式 一般在无线网状网覆盖区域架设支持WLAN接入的无线视频前端设备(如支持WLAN的IP摄像机或IP视频服务器加模拟摄像机),然后通过无线网状网将采集的IP视频信号回传到网络中心的监控处理平台。通常在网络中心配置支持多通道的网络视频录像机和大容量的存储系统,用于监控视频录像和存储,同时为一个或多个网络监控终端提供实时的监控图像,还可通过安全的网络连接(如VPN),从远端视频监控终端上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 以下是目前在无线监控网络中应用的典型IP视频系统单元。 *IP摄像机 IP摄像机为集成模拟视频图像采集和视频图像数字化处理功能的一体化视频前端设备。它可以将模拟的视频信号按照标准格式转换成数字信号,并直接提供IP网络接口。通过WLAN无线桥接器可以很方便地将IP摄像机变成支持无线传输的无线视频前端设备。 *IP视频服务器 IP视频服务器通常用于连接模拟摄像机,它可以将模拟的视频信号按照标准格式(普遍采用M-JPEG或MPEG4)转换成数字信号,并直接提供IP网络接口。通过WLAN无线桥接器也可很方便地将IP视频服务器变成支持无线传输的无线视频前端设备。 采用IP视频服务器方式,用户可以自由地选择模拟摄像机的类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价格和性能不同的模拟摄像机,从而满足个性化的要求。 *WLAN无线桥接器 WLAN无线桥接器可以为具有有线网络接口的IP视频设备提供无线局域网接口的转换,为其扩展无线网络传输的能力。WLAN无线桥接器通常应支持以太网接口到802.11b/g无线局域网接口的转换,可满足长时间的无故障工作(其平

海上船舶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教学文案

海上船舶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1. 应用目标 运输船舶:实现运输船舶的本地视频监控管理、陆地视频监控管理和突发事件发生时的远程调度指挥,减少财产损失和保障生命安全,为水上交通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海上救援:当发生海事事故或海上突发事件时,海上救助打捞船只及时救援抢险,实现陆地应急指挥中心对突发事件现场情况的及时掌控和调度指挥。 2. 整体设计 2.1. 整体网络拓扑 整体网络拓扑图 整个系统分为陆地调度指挥中心、船舶集团监控中心及船舶无线视频监控管理系统。陆地调度指挥中心、船舶集团监控中心设置中心管理平台及显示大屏幕系统,实现把船舶无线视频监控在一个监控平台进行管理、控制。整体网络拓扑如图所示。

2.2. 需求分析 2.2.1. 船上的摄像机数量和安装位置 镜头1:安装在船头甲板上空对着甲板处,能看到船上甲板的实时情况。 镜头2:安装在船的左铉对着甲板左侧,能看到甲板左侧实时情况。 镜头3:安装在船的右铉镜头对着甲板右侧,看到甲板右侧实时情况。 镜头4:(可选待定)安装驾驶仓里面看到驾驶仓人员操作或驾驶仓后上面看到船的尾部。(可根船的结构改动镜头的位置和数量。) 2.2.2. 设备需求 1、要求摄像机设备是防暴、防水、防腐、带有红外功能。 2、设备要求有升级空间、兼容以后发展的网络。如3G、4G 等相关的网络。 3、能够兼容以前的监控设备。 2.2. 3. 功能实现需求 1、能保证白天和晚上视频能看到甲板的实时情况。 2、船上的所有的视频能保存30天。 3、保证本地录像清晰流畅,在有信号情况下远程查看图像清晰流畅。 4、可以将以前的船舶监控整合到同一个操作平台上。 2.3. 设计描述 根据以上需求,设计采用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船舶本地视频监控系统结合的方案,无线视频监控系统链路采用海事卫星和中国联通CDMA1x线路,保障无线通信稳定可靠。系统能够兼容下一代网络扩展,系统能够对原有系统进行利用改造。 其设计图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