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电力工业的历史和发展
我就简单说说中国的电力系统的发展说的很浅显(无抄袭)

浅析中国电力系统的发展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力系统的定义,中国电力系统的历史跨度从萌芽到成熟,现代中国电力系统的基本情况以及我国将向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电力系统、定义、中国、发展、现状、趋势引言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
以电力系统的科学发展推动电力行业的稳定长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是电力系统的重要使命,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如今,由于电气化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大大提高,电力系统的发展成为国家繁荣的主要保障之一。
电力需求与经济增长成正比,经济增长高,电力需求增长强劲;经济增长低,电力需求增长乏力。
电力系统的发展要满足社会的需求是电力发展的主要目标。
任何电力系统的运行都是电力系需求的关键,同时,任何电力的短缺与过剩都将影响经济的稳定发展。
因此,电力的发展将会是国家乃至世界的关注点,我们就电力系统的发展展开讨论,对电力系统的定义、发展、现状、及趋势做深入的论述。
1电力系统的定义电力系统(system),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
它的功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主要包括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及电厂辅助生产系统等)转化成电能,再经输、变电系统及配电系统将电能供应到各负荷中心。
由于电源点与负荷中心多数处于不同地区,也无法大量储存,电能生产必须时刻保持与消费平衡。
因此,电能的集中开发与分散使用,以及电能的连续供应与负荷的随机变化,就制约了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运行。
1.发电:由锅炉,反应堆,汽轮机,水轮机,发电机等生产电力设备。
2.输电、配电:变压器,电力线路的变换,输送,分配电能设备。
3.用电:电动机,电热电炉,电灯等各种消耗电能设备。
2中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后,1875年在法国巴黎建成了第一家发电厂,这标志着世界电力时代的来临。
由于输电电压低,输送的距离不可能远,输送的功率也不可能大,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高压输电出现于1882年。
中国电力行业浅析

4 、自2 1 年 4 0 1 月起, 国家发改委价格 司上调部分亏损严重火 电企 业上网电价 , 幅度视 亏损程度不等, 6 调价 1 省上 网电价平均上调 1 2 .分/ 千瓦时。 电价通常是一种有效 的短期 工具。在 电力短缺的情 况下, 电 价水平会 升高以抑 制需 求。 ( ) 会 文 化 因 素 三 社 l 、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 中的地位非 常重要 。作为一种先进的生 产力和 基础产业, 电力行 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 步起到了 重要 作用. 电力是一种敏感性商品, 因为它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性和投资 环境: 它不仅是 关系国 家经 济安全的战 略问题。 而且与人们 的 日常生 活、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由此,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 电力行业的发展状
影响更 大 。
3 0 年, 国电力供 需总体 平衡, 、2 1 0 全 局部地 区 电力供需 比较紧 张 。21 年1 9 0 0 — 月份. 全国规模 以上 电厂发电量396 0 0亿千瓦时同 比增 长 l . 但受宏观经济调控以及上年 同期基数逐步抬高等因素影响。 1 6 , 增速 自二季度起高 位回落 。 4 0 年。 《 0 年第一季度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 、2 1 1 从 21 1 分析预测报告 )数据显示, 一季度, 化工 、建材、钢铁 、有色 四大重点
一
继续推进 。
、
电 力行业概 述
电力行业就 是把各种 类型 的一次能 源通过 对应的各种发 电设备 转换成 电能, 并且把 电能输送到最终 用户处, 向最终用户提供不 同的 电 压等级和 不同可靠性要 求的 电能 以及其 他 电力辅助服务 的基 础性工 业行业 。 电力行业是 由上游的燃料 生产 、电力生产 与供应 、上 游 电力辅 助行业 以及 电力设 备制造行业等 子行业所构 成的。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历程

一、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历程1、新中国电力工业背景(1949-1978)新中国电力工业是在传承解放前的“中共中央燃料工业处”的基础上起步的。
新中国成立后,在这个燃料工业处的基础上,组建了燃料工业部,管理全国的煤炭、石油和电力工业,但燃料工业部组建的初期,直接领导的仅有部分地区的电力工业,大部分电力工业由于建国初期的特定的历史条件均由各地军事管理委员会领导和管理。
到1952年,全国的电力单位才被基本集中到燃料工业部管理,形成了垂直垄断、政企合一的电力工业管理体系。
图1为1952年时的全国电力工业的管理组织系统。
图1 1952年全国电力工业管理组织系统图1952年12月10日,根据中央财经委员会决定,燃料工业部决定,对电业管理总局进行改组,管辖范围由原来的华北、华东,扩大为全国,并先后成立华北、华东、中南电业管理局,管理地区电业基建和生产。
1953年月1日,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正式实行。
“一五”计划确定电力工业计划是,装机205万千瓦,期末(1957年)年发电量159亿千瓦时。
同时明确了“一五”电力建设方针:以建设火电(包括热电联产)为主,同时利用已有的资源条件,进行水力电站的建设,并大力地进行水力资源的勘测工作,为今后积极地开展水电建设准备条件。
1953年4月,中央财经委员会批准,改水力发电工程局为水力发电建设总局,局下设8个部门,并组建水电试验所和东北、西南、华东水电工程局,以及中南勘测处及华北、西北水电工程筹备处。
1957年6月,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和八大设计院正式成立。
1953年4月27日,我国第一台7.2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在吉林丰满电厂安装竣工。
丰满电厂位于第二松花江上,1937年开始兴建,二战后我国接管时容量13.25万千瓦。
作为156项重点工程之一,从1953年开始安装新机组,至1959年共安装6台,总容量达55.375万千瓦,为当时我国最大水电厂,曾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水电建设人才。
后扩建为百万千瓦电厂。
浅析我国机电及电气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今 日 自 动 化Autom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Automation Today86 | 2020.10 今日自动化2020年第10期2020 No.10科技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机电技术以及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现阶段,机电与电气自动化已经实现计算机集成系统、数控机床系统等,推动机电制造业快速完成产品上市、提升机电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机电与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生产效率的稳定,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实现人力资源的解放,让生产过程更为安全。
通过机电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能够为我国机电产业发展注入技术资源,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1 机电与电气自动化的相关技术及现状分析1.1 机电技术机电技术是电气控制与机械技术的结合。
机电技术实现了机械设备与电力控制驱动的综合研究,在计算机及微电子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机电技术逐步开始了工业机械化、机械电子化。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电技术中心系统工程作为基础,融合微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等技术,实现微电子、接口、传感器的有效接入,完成系统一体化、集中化的控制。
机电技术通过通讯与光学技术的优化,能够进一步实现系统分析、集成、建模。
1.2 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是一项非常广泛的领域,其中包含了电机、电器、计算机、信息、网络控制、电子电力等多项技术。
电气自动化的实践是软硬件的结合是机械与电子的综合能够实现系统元件的相互配合。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在医疗服务、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提升生产率、降低劳动风险,同时能够拓展人工操作功能,避免员工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作业。
1.3 国内电与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分析在国内的机电行业发展中,机电与电气自动化技术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革,逐渐的形成现代的自动化技术。
第一项阶段变革,主要是一种初级阶段的电子技术发展。
此时,机电与电气自动化的进程还停留在提高产品性能这一阶段性目的上。
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介绍

摘要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介绍我国自1882年有电以来,电力工业已经走过120多年的历程。
解放前,我国电力极端落后;新中国成立后的50多年中,我国发电工业取得了较大发展;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超高压、自动化、信息化发展的新时期。
与此同时,在发电能源方面,由初期的原始能源发电逐步开拓出新能源发电。
我国的动力资源非常丰富,水资源居世界首位;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也十分丰富。
1882年7月26日,上海电气公司成立,一台以蒸汽机带动的直流发电机正式发电,供给从电厂到外滩的照明用电,轰动全国。
它仅比1882年1月12日世界上最早的公用电厂(英国伦敦第一座发电厂)晚6个月。
1912年农历四月十二日,云南昆明螳螂川上建成石龙坝水电厂(2台装机容量240KW的水轮发电机组)标志着我国拥有水力发电的开始。
这就是人们公认的中国电力工业的起点。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从1882年到1949年的60多年中,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迟缓。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力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到1995年末,我国年发电量已达到10000×108 KW·h,居当时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2.1×108 KW·h,居当时世界第三位。
装机容量从1987年末的1×108 KW突破到1995年3月的2×108 KW,年发电量超过19000×108 KW·h,人均年占有量超过1000 KW·h。
从1996年起,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电力生产和消耗大国。
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铸造了共和国的繁荣昌盛;50多年的艰苦奋斗,成就了我国电力工业的灿烂辉煌。
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还体现在电力系统容量、电厂规模和单机容量的大幅提高上。
1974年,第一条330 KV输电线路(由甘肃刘家峡水电厂到陕西西关中地区)建成;1981年,第一条550KV输电线路(由河南姚孟火电厂到武汉)建成。
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现状

从事电力购销业务,负责电力交易与调度; 从事国内外投融资业务; 自主开展外贸流通经营、国际合作、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劳
务合作等业务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成立于2002年底,经营范围为广东、 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五省区,负责投资、建设和经 营管理南方电网。
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现状
近年来的电力体制改革概括为四个阶段:
1985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集资办电阶段,目的在于根除 缺电和拉闸限电现象,解决最基本的电力短缺问题。
90年代初至1997年,成立国家电力公司,实行企业改制和现 代企业管理。
1998年撤销电力工业部至2001年,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 网”试点。
火电包袱较小的中电投集团显然走在了最前面。 2014年,该集团清洁能源比重达到38.47%,居五 大发电之首。其中,水电装机容量2069.9万千瓦; 风电装机容量652.37万千瓦;燃气装机容量378.1 万千瓦。中电投集团总经理陆启洲日前表示,2015 年该集团投资重点依然是清洁能源,预计到2015年 年底,集团公司总装机将突破1亿千瓦。其中,水 电2210千瓦,核电520万千瓦,风电、太阳能发电 1100万千瓦,气电、IGCC等440万千瓦,清洁能源 比重提高到40%。
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153.9亿元。
2010年7月,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首次入选世 界500强企业。此后,2011年、2012年、 2013年、2014年,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均连续 入选世界500强企业。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是:把集团公 司建设成经营型、控股型,市场化、集团化、 现代化、国际化,具有较强发展能力、盈利 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国际知名能源公司。
2023年工业化发展历程和历史经验浅析

2023年工业化发展历程和历史经验浅析2023年,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浅析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历程和历史经验。
中国工业化发展历程中国工业化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步工业化阶段、加速工业化阶段和后期工业化阶段。
初步工业化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工业化水平处于相当低的阶段。
当时,中国的工业主要集中在旧城区和长江、黄河沿岸。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满足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国防和民生的需要,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农村包围城市、实行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等。
加速工业化阶段:改革开放的推进为工业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1978年,中国开始了新的历史阶段,以改革开放为导向。
这个时期的关键是为工业发展创造条件,并通过市场化的改革措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这个时期,中国在制造业、钢铁、煤炭、电力、纺织业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后期工业化阶段:2000年代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工业进入了后期工业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工业化进程扩大了到更广泛的领域,涉及到高端制造业、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中国政府通过改变工业化发展的方式和模式,加大了投资力度,鼓励国内企业在发达国家寻找技术和合作伙伴。
这个时期中国新兴的高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生物医药等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历史经验在工业化发展历程中,中国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代表性经验。
1.注重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
中国一直坚持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来促进工业化发展。
2.多元化发展路径。
中国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重视发展服务业等其他产业,保持了产业结构健康均衡发展。
3.积极利用国内和外部市场。
中国抓住国际市场机遇,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使中国的工业产品进入全球市场。
1.2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

home
建国前的 电力工业
01
1910.7月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 市郊的螳螂川上,中国第一座 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开工建设, 1912年5月28日发电,最初装机 容量为480 kW。 奥地利生成的水轮机,德国西 门子生成的发电机距今已经百 年还能正常运转发电。
home
建国前的 电力工业
01
1913.4月,上海共租界工部局电气处 在杨树浦沈家滩建设江边电厂(今杨 树浦电厂),由英国商人投资建成。 装机容量4000kW。至1923年全厂装机 容量达到12.1万kW,1936年装机达 18.35万kW。
建国前的 电力工业
01
1888.湖广总督张之洞从国外购进发电机发电,供广州总督府照明供电。 1890.清朝台湾巡抚刘铭传于1890年在台北创办兴市公司,为国人首创公 用电业,经营至1895年台湾被日本占领为止。 1894.北洋水师大沽造船所(今新河船厂)安装了两台47.5kW直流发电 机组,供本厂照明供电。 1896.杭州世经螺丝厂自备发电厂发电。 1901.1月 香港中华电力有限公司成立。 1902.天津法租界公议局在法国桥旁(今解放桥西岸)建设电灯房,安装 直流发电机组,专供法租界用电。 1903.俄国商人在满洲里开办一座40kW的电灯厂,是内蒙古有电的开始。 1905.10月,镇江民营大照电灯公司两台75kW直流发电机投产,开始向 社会供电,成为江苏省第一个公用电厂,也是全国最早的民营电厂之一。
home
02
建国初期的电力工业
建国前的 01 电力工业
“文革”
时期的
电力工
03 业
04
文革后调整时 期的电力工业
改革开放后的电 力工业
建国前的 电力工业
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浅析中国电力工业的历史和发展
作者:杨锦森
作者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巴彦淖尔市电业局,015000
刊名:
沙棘(科教纵横)
英文刊名:HIPPOPHAE
年,卷(期):2010(9)
1.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水力发电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规程 1986
2.中国近现代电力技术发展史 2006
3.查看详情
4.黄小平;刘郎中国电力教育
5.孙海彬电力发展概论 2008
1.陆延昌.姜绍俊.LU Yan-chang.JIANG Shao-jun21世纪初期中国电力工业展望[期刊论文]-中国电力2000,33(7)
2.刘杰关于中国电力市场价格改革的思考[期刊论文]-湖北水力发电2003(z1)
3.刘琳中国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学位论文]2001
4.朱成章.Zhu Chengzhang高速发展的中国电力工业[期刊论文]-中外能源2009,14(9)
5.秦建忠电力计收费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学位论文]2004
6.杨鹏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及需求预测模型建立[学位论文]2006
7.刘文丰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电力工业建设[学位论文]2007
8.黄晓艳全面展示世界电力工业先进设备技术——第十三届国际电力设备技术展(EP China2010)隆重开幕[期刊论文]-高科技与产业化2010(11)
9.危师让.WEI Shi-rang我国电力工业和发电技术未来发展趋势[期刊论文]-中国电力2006,39(10)
10.茅惠芳浅谈农村用电需求的灰色预测模型[期刊论文]-能源技术与管理2004(3)
引用本文格式:杨锦森浅析中国电力工业的历史和发展[期刊论文]-沙棘(科教纵横) 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