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中医医院异地扩建项目

武汉市中医医院异地扩建项目
武汉市中医医院异地扩建项目

湖北三和管桩有限公司码头工程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

2010年1月

前言

三和集团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管桩生产商之一,全国五百强建材企业,其主导产品“三和牌管桩”2006年荣获“中国名牌”称号,成为管桩行业最具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知名品牌。

湖北三和管桩有限公司是三和企业集团在国内建设的第十家生产基地,公司位于鄂州市华容区临江乡。临江乡有长江黄金水道依境而过,境内长江岸线长10多公里,多处可建深水良港。项目所在地距三江码头3公里,距年货运能力300万吨的华容火车站5公里,距高速公路庙岭站26公里,交通较为便捷。

湖北三和管桩有限公司项目建设主要包括3条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生产线、综合区、辅助车间、物流运输和码头。其中,码头工程拟建设1个500DWT散货进口临时泊位和1个3000DWT综合泊位。

拟建码头为湖北三和管桩有限公司专用码头,该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09年10月由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码头货种主要为:原料砂石料进口万吨/年,预应力水泥桩出口18万吨/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该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2009年8月20日受湖北三和管桩有限公司委托,由我院承担湖北三和管桩有限公司码头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 总论

评价依据

法律法规与部门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修订;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

(9)《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9月;

(11)《土地复垦规定》(国务院令第19号);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2003年6月28日;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8)国家环保总局(2002)第14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19)国家环保总局(2006)第28号令《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20)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2000年7月27日发布的7号令“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

(21)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95]56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计委、交通部关于加强港口建设宏观管理意见的通知》;

(22)交通部2003年第5号令《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23)交通部2005年第11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

(24)《湖北省环境保护条例》(修正)();

(25)《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26)湖北省环境保护局鄂环字[1998]第5号文《湖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实施

(27)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鄂政办函[2000]74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武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和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级别规定有关问题的批复》;

(28)湖北省环境保护局文件鄂环发[2006]20号《省环保局关于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通知》;

(29)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武政办[2006]203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武汉市城市区域声学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的通知》;

(30)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武政办[2006]178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类别>的通知》。

评价技术导则及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 ;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 ;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

(6)《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 226-97);

(7)《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 231-94)。

相关文件及技术依据

(1)项目委托书。

(2)《湖北三和管桩有限公司码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9月。

(3)《武汉新港总体规划》;

(4)《武汉新港鄂州段控制性详细规划》。

评价标准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现状和影响评价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其中,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3。

根据长江鄂州段水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水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码头及临时堆场区雨水经沉淀处理后排往长江,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声环境

本本工程声环境现状评价和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采用《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施工期影响评价采用《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项目运营期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昼间65dB(A)、夜间55dB(A)。

评价因子

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结果见表。

表环境影响因子识别与评价因子确定

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时段

评价等级

(1)环境空气

本项目无集中采暖设施,环境空气污染源主要为原料砂石装卸及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和燃油机车和货船尾气。依据判定,环境空气评价等级为三级。

(2)地表水

本项目无生活设施,污水主要为机械清洗废水,水量小于1000m3/d,主要污染物为SS 和石油类,水质简单。依据HJ/,判定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三级。

(3)声环境

本项目位于声环境2类功能区,项目拟选址周围200m范围内居民较少,预测周围声环境等效声级增高<3dB(A),当地居民生活受项目建设影响较小。依据HJ/,判定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4)生态环境

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着名自然历史遗产等敏感区。建设影响范围内不会引起生物多样性和绿地数量锐减,不会引发荒漠化。依据HJ/T19-1997,判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评价范围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同时考虑工程特点及环境状况确定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见表。

表环境要素影响评价范围

评价时段

根据工程性质特点,确定本次评价时段分为工程建设施工期、工程营运期两个阶段。

1. 5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域内无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国家和地方级文物古迹、珍稀动植物等敏感目标。项目周围主要的敏感点有黄柏山村,距项目所在地97-369m。

概况

项目名称:湖北三和管桩有限公司码头工程

建设单位:湖北三和管桩有限公司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规模:1个3000吨级综合泊位和1各500吨级临时泊位

工期:20个月

项目组成

湖北三和管桩有限公司码头工程可划分为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提出两个方案,分别为临时泊位加永久泊位方案和一个永久泊位方案。设计推荐方案一。各方案项目组成详见表。

表项目组成一览表

水污染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后,主要的水污染源有到港船舶舱底油污水、陆域生活污水、船舶生活污水、机械设备冲洗水。本项目舱底含油污水的含油浓度为5000mg/L;项目不包括职工生活设施,码头生活设施依托后方厂区,陆域无生活污水产生;临时泊位来港船舶生活污水产生量为

,产生1890m3/a,永久泊位来港船舶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30m3/a,污染物主要为COD和BOD

5

总量分别为a和a;机械设备冲洗水主要污染物为SS和石油类,石油类浓度50mg/L,SS 浓度200mg/L,冲洗产生污水量约为8m3/d,污水量约为2640m3/a。到港船舶含油舱底水经自备的油水分离器处理达标(含油浓度≤15mg/L)后在海事部门指定地点排放;到港船舶生活污水不得在本码头水域内排放,确需岸上接收的,由船舶向海事部门提出申请,海事部门委托其认可单位污水接收船有偿接收处理船舶污水;冲洗废水收集后经简易隔油池处理

后送后方场区统一处理设施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放;由上所述可知,本项目的建设污废水经处理后达标外排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但是,散货码头砂石料运载过程中落入水体,可能对水体有所影响,通过控制货物堆高有效减少散落物对水体的影响。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本项目散货进口临时码头主要运载货种为原料砂石料,永久综合码头运载货种为预应力水泥桩,永久综合码头货物装卸和堆存过程中扬尘产生少;临时码头砂石自卸、带式输送机转载点易产生扬尘,污染源属无组织排放;另外,港作车辆行驶会产生扬尘,汽车、装卸机械和船舶会产生尾气。经测算日均车流量为36辆/d,堆场道路全部为水泥硬化路面,通过洒水措施后道路扬尘量较小,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小。场内汽车尾气、装卸机械废

气、集疏运车辆、装卸机械和到港船舶废气主要污染物有SO

2、CO、NO

x

、C

n

H

m

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自于门座起重机、牵引车、平板车、轮胎吊机械运输噪声等,噪声源约66~90dB(A),通过设备选用低噪声设备,个别高噪声源强设备采取消声隔声设施;加强港区作业调度管理和交通疏导,特别是夜间运输车辆,避免交通堵塞而增加车辆噪声;加强绿化等措施后,可控制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固废主要包括到港船舶生活垃圾、码头作业区工作人员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置。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单表现在运营期,还表现在施工期,主要生态环境影响有:

(1)施工期要对工程区域岸线护岸规整,对岸线局部进行削坡、水下抛石、坡面浆砌块石,使得原有岸线局部的水生生物繁殖和生长受到影响。

(2)施工船舶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无机磷等,易引起局部水体的富营养化,在其它条件合适时,可能引起水域污染,破坏局部水域内的生

态平衡。

(3)施工船舶油污水进入水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较大,能引起生物的积累作用。高积累性的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浓缩和放大,危及较高营养级水平的生物。

(4)陆域堆场、运输道路施工将对占地范围内的植被造成破坏,损失一定面积的草地及树木;工程开挖植被后地表裸露,若不及时进行防护,还有可能产生水土流失。

(5)码头工程兴建后,由于缩小河道断面,增加了局部阻力,河床将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新的水流结构,从而将一定程度上改变河势。

(6)码头工程占用河道过水面积,挤压水流,引起河道局部区域水位壅高、流速增大以及流场变化,因此可能影响工程江段堤防和行洪能力。

(7)码头工程运营和船只运输可能对长江珍稀保护水生动物的洄游通道造成影响。

(8)营运期污水包括港口陆域人员生活污水、流动设备冲洗水以及到港船舶污水等。如不进行收集处理直接排江,将会对长江水生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4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水污染防治措施

(1)到港船舶舱底油污水、生活污水

到港船舶含油舱底水经自备的油水分离器处理达标(含油浓度≤15mg/L)后在海事部门指定地点排放;到港船舶生活污水不得在本码头水域内排放,确需岸上接收的,由船舶向海事部门提出申请,海事部门委托其认可单位污水接收船有偿接收处理船舶污水。

(2)陆域生活污水

项目不包括职工生活设施,码头生活设施依托后方厂区,陆域无生活污水产生;

(3)机械设备冲洗水

冲洗废水收集后经简易隔油池处理后送后方场区统一处理设施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放。

(4)其他

控制货物堆高,有效减少散落物对水体的影响。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及时对码头面和运输道路进行洒水和清扫,减少二次扬尘发生量;绿化布置以道路、库场为重点,绿化树种应偏重于常绿及观赏,品种上着重于树、花、草的合理配比。树种选择应有吸附有害气体和减弱风速的作用,如海棠、夹竹桃等。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设备选型要选择符合声环境标准的低噪声设备,个别高噪声源强设备采取消声隔声设施。加强港区作业调度管理和交通疏导,特别是夜间运输车辆,避免交通堵塞而增加车辆噪声。

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陆域生活垃圾收集后送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建筑垃圾可用于场地回填或送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到港船舶固体废物由码头接收并送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和管理力度,加强对承包商、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严禁施工人员利用水上作业之便捕捞珍稀水生保护动物。

(2)建立高效有力的监管体系,加强对珍稀水生生物的保护。合理进行施工组织,工程水下施工尽量选择12月~2月的枯水季节进行,避开珍稀保护水生动物的洄游高峰期。

(3)为避免施工船舶对江段珍稀水生生物造成伤害,施工单位应优化施工工艺方案,控制施工作业、施工船舶污染物排放。抓紧施工进度,尽量缩短水上作业时间。

(4)陆域施工尽量减少占用河漫滩地,严禁随意砍伐防汛大堤外的树木。

(5)施工营地应依托后方居民点设置,严禁将施工营地设置在河漫滩地上。

(6)施工点要设置沉砂池,并定期清理,防止泥砂直接进入水体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7)按防洪部门要求在码头作业区实施绿化。

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评价单位通过预测、分析、评估项目对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

的影响,并制定环境保护措施。评价认为,在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和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以及全面贯彻“清洁生产、总量控制”的原则,严格执行“三同时”规定,并切实落实本报告书中的各项污染物防治措施,保证环保设施正常运转的条件下,湖北三和管桩有限公司码头工程项目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是可行的。

湖北省医院名单一览表

湖北省医院名单一览表

25.武汉市武东医院 26.武汉市普仁医院 27.江岸区结核病防治所 28.江岸区妇幼保健院(所) 29.江汉区妇幼保健院(所) 30.桥口区妇幼保健院(所) 31.汉阳区妇幼保健院(所) 32.武昌区妇幼保健院(所) 33.洪山区中医医院 34.洪山区妇幼保健院(所) 35.青山区人民医院 36.青山区妇幼保健院(所) 37.东西湖区人民医院 38.东西湖区妇幼保健院(所) 39.蔡甸区中医医院 40.蔡甸区妇幼保健院(所) 41.江夏区中医医院 42.江夏区妇幼保健院(所) 43.汉南区人民医院 44.汉南区妇幼保健院(所) 45.黄陂区人民医院 46.黄陂区中医医院 47.黄陂区妇幼保健院(所) 48.新洲区人民医院 49.新洲区第二人民医院 50.新洲区中医医院 51.新洲区妇幼保健院(所) 52.武汉大学医院 53.湖北省荣军医院 54.武汉市第二中西医结合医院 55.湖北省武警总医院 56.解放军第161医院 57.解放军第457医院 58.武汉长江航运总医院 59.武汉市商业职工医院 60.武汉市江岸车辆厂职工医院 61.武汉铁路中心医院 62.汉阳铁路中心医院 63.武昌车辆厂职工医院 64.武汉锅炉集团职工医院 65.中建三局武汉中心医院 66.武钢职工总医院 67.武钢第二职工医院

18.红安县妇幼保健院 19.麻城市人民医院 20.麻城市二医院 21.麻城市中医医院 22.麻城市妇幼保健院 23.南昌铁路局麻城市铁路医院 24.浠水县人民医院 25.浠水县中医医院 26.浠水县妇幼保健院 27.罗田县人民医院 28.罗田县中医医院 29.罗田县妇幼保健院 30.英山县人民医院 31.英山县中医医院 32.英山县妇幼保健院 33.蕲春县人民医院 34.蕲春县中医医院 35.蕲春县妇幼保健院 36.蕲春县八里湖职工医院 37.黄梅县人民医院 38.黄梅县二医院 39.黄梅县中医医院 40.黄梅县妇幼保健院 41.龙感湖管理区职工医院 42.武穴市人民医院 43.武穴市中医医院 44.武穴市妇幼保健院 45.武穴市中万丈湖职工医院咸宁市:24所 1.咸宁市中心医院 2.咸宁市中医医院 3.咸宁市妇幼保健院 4.咸宁市附二医院 5.咸安区人民医院 6.咸安区中医医院 7.咸安区妇幼保健院 8.赤壁市人民医院 9.赤壁市中医医院 10.赤壁市妇幼保健院 11.赤壁市血防医院 12.蒲纺职工医院 13.崇阳县人民医院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卫办规财发[2008] 122 号2008 年6 月21 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60~500 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的原则,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第五条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 .

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 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改造和发展余地。 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 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 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0.22~0.27 床测算。 中医医院建设应立足于改扩建为主,在现有床位能满足正常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宜增加床位。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为60 床、1 00 床、200 床、300 床、400 床、500 床六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的日门(急)诊量宜与所设病床数的3.5 倍相匹配。

中医院医生年度工作总结(完美版)

中医院医生年度工作总结 20xx年以来,在县卫生局及我院领导班子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科全体医护人员,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更新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增强职工的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现总结如下: 一、不断扩大业务,顺利完成本年度目标任务。 20xx年是我科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这一年我院进行门诊装修,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全院尤其是我科的就医环境,但由于院领导及职工同心协力,共渡难关,最终又明显地改善了我科住院环境,使我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年至11月份共收住病人1467人,病床使用率达98%以上,诊断符98%,年收入达49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8%;净收入明显提升。门诊人数达4000余人次,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二、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素 今年以来,我科贯彻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从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来教育职工,提高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从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等方面查找不足,认真整改;通过义诊、下乡随访体检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职工救死扶伤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并通过实施开展“诚信在卫生,满意在医院“的活动等举措推动了医院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全面提升了科室形象。 三、加强科室内部管理,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从今年起,在全科广泛开展向社会服务承诺活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科室所有医护人员不接受病人的请客送礼,不为了创收而搞乱收费、乱检查、乱用药。把服务环境人性化、服务工作规范化、服务项目特色化、文明创建常态化、投诉处理快捷化、提高社会美誉度等管理理念落实到科室的日常管理中去。落实医疗服务规范,落实周六、周日医生查房制度,设置医患沟通记录制度。一年来,科室在坚持对病人实施个性化医疗、人性化服务,吸引了当地及周边大量患者来诊,门诊病人、住院病人数明显增长,达到了历史水平。 四、规范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1、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我科人员利用早班交班时间、休息时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利用病历讨论,主任查房积累临床经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加强。 2、强化规章制度的落实科内定期召开会议,强调医疗安全,狠抓医生、护士职责执行情况;每月两次安全质量检查,对不合格表现给以彻底整改、彻底查办。 3、抓好“三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 (1)入院时:详问病史、全面查体,严格用药; (2)住院时:严密观察,安全护理,文明服务; (3)出院时:交待事项,建立感情,定期随访。 4、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是保证科室业务开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每位职工必须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做到制度化、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指南(人员配备)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人员部分)

骨伤科人员队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有稳定的医师队伍,医师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不低于6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医师具备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在不同年龄段无人才断档;对于本科室的优势病种和主要病种,均有连续的人才梯队。 第十六条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行政管理工作,是中医骨伤科医疗质量、病人安全管理和学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应具有从事中骨伤科专业8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并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三级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应由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 第十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执业医师人数在15人以上的,应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 学术带头人作为本科室的学术权威,应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具有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骨伤科专业临床工作20年以上。学术带头人负责本科室中医特色的传承和创新,负责组织研究确定本科室发展方向与发展规划,组织制定与实施重点项目。 第十八条中医医院骨伤科的学术继承人,应有从事中医骨伤科专业临床工作10年以上工作经历,三级中医医院骨伤科学术继承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附件 肝病人员队伍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肝病科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7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经过中医专业培训的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第十四条中医医院肝病科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具有支撑科室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第十七条三级中医医院肝病科主任应由从事中医肝病科专业10年以上工作经历并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担任。 第十八条执业医师人数在10人以上的三级中医医院肝病科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肝病科,可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

中医院年度工作计划

[标签:标题] 根据上级部门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通过院长办公会集体研究讨论,制定工作目标及具体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工作目标 1、改善医疗环境。 2、继续实施“三名”战略。 3、完成三甲创建工作。 4、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 二、具体工作计划 为实现工作目标,我院全体医务人员要同心协力,努力完成以下四个方面的任务: (一)筑巢引凤,增强实力 好的医疗环境,既是广大患者的要求,也受医务工作者青睐,是医院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巢”是基础设施;“凤”是服务对象,也是医学人才。为筑好巢,我们分四步走:第一步是腾龙换鸟,兴建过渡病房****平米,即将运行。内部的环境与设施目前处于全县最优。第二步是兴建医疗综合大楼约*万平米,近***张床。今年完成规划设计,立项并开工。第三步是征用发展备用地。其中第二步是中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是留住病人留住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培育素养,提升水平 素养包含了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技术水平两个方面,有了好的环境医精诚”之理念,努力提高水平,大力实施“三名战略”。 1、选聘高层次人才,2015年人才计划中将招录3名研究生,其中一名中医专业、一名针灸专业、一名推拿专业。 2、培养现有人才。建立“内训外修”机制,加强“三基训练”,巩固每周学习制度。 3、拓宽交流平台。与江苏省中医院、安徽省中医院、安医大附院继续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为人才培养及技术支撑平台。 4、加强特色专科专病建设。我们在特色专科专病建设上,还要下大力气,继续做大做强内科、妇产科。内科除心血管科外,继续加强对肾病、糖尿病、肿瘤、消化等科室的扶持力度与发展规划;妇产科继续加强在产科、产后康复、妇科等方面业务方面的拓展;骨伤科要在专科特色方面不断完善提高;外科做好开展微创技术等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我院将利用中医医院的特色优势成立“治未病中心”。 (三)创新机制激发活力 今年是公立医院改革之年,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势在必行。结合我院情况,建立和完善新的运行机制: 1、探索岗位管理,建立岗位进出机制(包括领导岗位)。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而制定,旨在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本标准对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建成标准、设施配置等均做出了消息规定。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三章建筑面积指标与建筑标准 第四章选址、用地与总平面布置 第五章设备配置 第六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附录中医医院基本用房及辅助用房组成内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60~500张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第五条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 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 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改造和发展余地。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0.22~0.27张床测算。 中医医院建设应立足于改扩建为主,在现有床位能满足正常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宜增加床位。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为60床、100床、200床、300床、400床、500床六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的日门(急)诊量宜与所设病床数的3.5倍相匹配。具有中医专科特色的中医医院日门(急)诊量可按专科实际日门(急)诊量做相应调整。第十三条中医医院的用房由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和药剂科室等基本用房及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服务等辅助用房组成(见附录一)。

2020年中医院年度工作计划.doc

篇一:《2014年医院年度工作计划》 **医院2014年度工作计划 2014年我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为契机,加强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提高服务质量,力争实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创建总体目标。 一、工作重点 2014年工作要紧紧围绕着我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展开工作。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在执行中医诊疗规范、诊疗常规的前提下,重点加强基础质量管理,全面落实“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的各项工作要求。 有计划地培养引进人才,形成梯队,高级人才占10%,中级人才占35%,初级人才占55%。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提高运营效率。抓好开源节流工作,严格控制医院运行成本。

重点发展突出中医药特色的项目,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5、 二、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 医疗质量管理 各个质量管理委员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医疗质量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及医院感染委员会等都要定期召开各种会议,每年不得少于4次。 狠抓门诊及住院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突出中医特色,规范门诊病历书写、病房病历书写,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 制度、会诊制度、疑难病历讨论制度。 加强对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监督,建立及健全医疗风险防范机制,严格执行中医操作规程和常规。建立健全医疗应急方案。 (二)队伍建设引进人才 针对医院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在本年度内重点引进中医学

科带头人2-3名,主治中医师3-4名,充实业务骨干队伍。要给引进的人才搭建平台,做到引得来、留得住,对非本地人员提供免费租房和伙食。 (三)病案质量管理 将病案质量控制的重点放在科室,医务科随时抽查科室运行病历及终末病历,重点是对运行病历的督查,将抽查和督导结果及时反馈到院领导及各科室,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开展优秀病历评选活动,评出的优秀病历医院奖励,同时对书写不合格的病历进行处罚及通报批评,以提高病历整体质量。 (四)继续教育及“三基”培训管理 加强医院临床工作人员的三基培训,根据各科室的专业技术特点,强化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学习。由医务科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并进行考核 参加医学会组织的各种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中医理论。 (五) 完善医技人员技术档案管理 重新整理及完善医院医技人员相关技术档案,做到一人一案管理,有案可查。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卫办规财发[2008] 122 号 2008 年 6 月21 日)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与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 加强与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 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 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就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与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 就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 也就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 60~500 张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 ; 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 贯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求就是的原则, 达到布局合理, 功能完善, 分区明确, 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第五条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 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 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 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突出中医药特色, 弘扬中医药文化。

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 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与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 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 符合国家与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与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 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 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 并留有改造与发展余地。 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 不得随意改动。 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 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 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 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 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 0. 22~0. 27 张床测算。 中医医院建设应立足于改扩建为主, 在现有床位能满足正常业务需要的情况下, 原则上不宜增加床位。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 按病床数量, 分为 60 床、1 00 床、 200 床、 300 床、 400 床、 500 床六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的日门(急) 诊量宜与所设病床数的 3. 5 倍相匹配。

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方案模板

绪论(编制说明)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的公共建筑大纲进行编制,根据拟建项目的特征对大纲要求的以下内容进行了删减: 1、由于拟建项目属于有法人项目,不需要成立新的项目组织和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故对大纲中的第八章的《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章节进行了删减。 2、拟建项目属于非营利性公立医院,故对大纲中的第十一章《财务评价》进行了删减,在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单位工程投资与资金筹措》里增加了单位工程投资指标。 3、拟建项目无重大拆迁,社会因素较为简单,无突出的社会矛盾,故对大纲中的第十二章《社会评价》进行了删减。 4、拟建项目工艺成熟简单,故没有进行方案比选。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二、承办单位概况 1、项目业主及其简介: 2、法定代表人: 3、业主地址:

4、项目主管单位: 5、项目类别及性质: 三、编制依据: 1、《中医院建设标准》(建标 110-2008); 2、《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3、《贵州省“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4、锦屏县国土资源局《关于锦屏自治县中医院使用土地权属的证明》; 5、锦屏县建设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6、锦屏县建设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7、锦屏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锦屏县中医院增加人员编制的通知》; 8、《贵州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二期工程县级医院建设项目建议方案表》 9、国家颁布的有关《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规程、规定要求; 10、《卫生部关于转发中国地震局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 11、有关专业技术规范、标准; 12、项目业主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13、黔发改社会(2009)2678号《关于锦屏县民族中医院建设发展规划的批复》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及过程:

中医院建设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60~500张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第五条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 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 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改造和发展余地.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 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 因素,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022~027张床测算. 中医医院建设应立足于改扩建为主,在现有床位能满足正常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宜增加床 位.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为60床,100床,200床,300床,400床,500床六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的日门(急)诊量宜与所设病床数的35倍相匹配.具有中医专科特色的中医 医院日门(急)诊量可按专科实际日门(急)诊量做相应调整.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的用房由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和药剂科室等基本用房及保障系 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服务等辅助用房组成(见附录一). 第十四条中医医院中药制剂室,中医传统疗法中心,大型医疗设备等项目的用房应根据需要合理 设置,建筑面积单列.

武汉主要医院分布

武汉市江岸区红旗医院 武汉市各城区主要医院分布 江岸区(28) 武汉协和医院 武汉市中心医院二甲 武汉大学中山医院二甲 中国人民解放军四五七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武汉市儿童医院 武汉长江航运总医院 武汉市江岸区二七医院 湖北省新华医院中山分院 武汉市第六医院 武汉市江岸区妇幼保健所 武汉市江岸区红十字会医院 武汉华中中西医结合医院 武汉市江岸区朝阳医院同济朝港医院 武汉市江岸区先锋医院 武汉市江岸区劳动医院 武汉市传染病医院 三甲 武汉仁爱医院 武汉市中医医院

武汉市江岸区谌家矶医院 武汉市江岸区联合医院 武汉市江岸区博爱医院 华中航运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华泰医院 武汉空军四五七医院I 證 江汉区(27) 武汉市江汉区常青医院 湖北省新华医院 武汉艾格眼科医院 武汉市第八医院 武汉市第医院 武汉市江汉区妇幼保健所 武汉市中心医院分院 武汉市第八医院南院 江汉石油管理局建设工程处职工医院 武汉市江汉区东方红医院 武汉市商业职工医院 武汉市江汉区江汉医院 湖北省新华医院江北分院 武汉市一医院汉西分院 武汉市江汉区交通医院 武汉世纪博爱医院 武汉康音耳聋耳鸣研究院

武汉市优抚医院 武汉市桥口区宗关医院 武汉市桥口区汉水医院 江汉石油管理局天然气处职工医院 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医院 武汉市江汉区民意医院 武汉市江汉区台北医院 江汉石油管理局钻井工程处职工医院 武汉市江汉区解放医院 江汉石油管理局运输处职工医院 武汉市江汉区前进医院 硚口区(17) 武汉市桥口区长丰医院 武汉同济来福康医院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甲 武汉市第十四医院 武汉现代女子妇科医院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60~500张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第五条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 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 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改造和发展余地。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 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0.22~0.27张床测算。

武汉民营医院概况

武汉民营医院概况 到10年,武汉共有212家医院武汉博爱医院 武汉市台湾伟臻武昌眼科医院湖北省肿瘤医院 湖北省荣军医院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武汉大学中山医院 武汉市第七医院 武汉市汉南区妇幼保健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桥口区长丰医院 武昌铁路医院 湖北省航运公司职工医院 武汉市新洲区红十字会医院 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 武汉市新洲区中医院 武汉市新洲区第二人民医院 湖北省新华医院 武汉市第六医院 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民营) 武汉市武东医院〓武汉市第二武汉新世纪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医院 武昌爱民中医院 国营武昌造船厂职工医院 武汉江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职铁道部武汉工程机械厂医院 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医院 武汉市武昌区第三医院 武汉大中骨病医院(民营) 武汉市武昌区第二医院 武汉华夏医院(民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医院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原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医院 武汉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院武汉市武昌康复护理医院 武汉市武昌区中医院 武汉市武大口腔医院 中国南车集团武昌车辆厂职工武汉市武昌区儿童医院 武汉市武昌区白沙洲医院 湖北省地质矿产局职工医院

湖北省人民医院(分院) 湖北聋儿康复中心 武汉大学同仁医院 武警湖北总队医院 武汉市武昌区第一医院 武汉市第二中西医结合医院〓 武汉市洪山区妇幼保健所 湖北省妇女儿童医院〓湖北省 武汉华仁医院(民营) 武汉市武昌区积玉桥医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市洪山医院 武汉市武昌区黄鹤楼医院 武汉市武昌区紫阳医院 湖北省地矿局职工医院 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 汉口铁路医院 武汉市青山区儿童医院〓武汉 武汉市青山区妇幼保健所 武钢职工总医院 武汉船用机械厂(461厂)职工医 武汉重型铸造厂职工医院 武汉市青山区第二医院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青山船厂医 武汉石油化工厂职工医院 武汉石化职工医院 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职工医 武汉市第九医院 武汉市青山区第一医院 湖北省青山热电厂职工医院 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医院 武汉市青山区厂前医院 武汉市冶金设备制造公司职工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二职工 武汉申新纱厂职工医院 武汉市桥口区桥口医院 武汉市第十四医院 〓江夏区第武汉市桥口区宗关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普爱医 武汉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职 湖北省新华医院民航分院 武汉市皮肤病性病防治所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武汉中心 武汉市汉南区中医院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最新资料推荐------------------------------------------------------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卫办规财发[2008] 122 号 2008 年 6 月21 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 60~500 张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第五条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弘 1 / 17

扬中医药文化。 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 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改造和发展余地。 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 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 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 0. 22~0. 27 张床测算。 中医医院建设应立足于改扩建为主,在现有床位能满足正常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宜增加床位。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为 60 床、1 00 床、 200 床、 300 床、 400 床、 500 床六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的日门(急)诊量宜与所设病床数的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 .. .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卫办规财发[2008] 122 号2008 年6 月21 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60~500 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的原则,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第五条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 i. .w.

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 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改造和发展余地。 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 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 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0.22~0.27 床测算。 中医医院建设应立足于改扩建为主,在现有床位能满足正常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宜增加床位。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为60 床、1 00 床、200 床、300 床、400 床、500 床六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的日门(急)诊量宜与所设病床数的3.5 倍相匹配。

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

附件1 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 建设指导意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规划》要求,为明确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要求,指导建设单位开展建设工作,发挥最大投资效益,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指导意见所称重点中医医院,是指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局组织遴选并重点支持建设的省市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下同)。 第三条重点中医医院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发挥特色、创新机制,优化拓展中医医院功能布局,促进临床科研有机结合,全面提升中医医院临床服务水平与传承创新能力,支持重点民族医项目建设,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弘扬中医药文化,带动和推进全国及区域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 第四条重点中医医院建设依托区域乃至全国有影响力、中医药特色优势明显、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综合实力强的中医医院,进一步强化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能力,

探索中医临床学术发展路径,培育高水平中医临床人才,创新中医临床诊疗模式,完善传承创新支撑条件,使之成为全国及区域重大疑难疾病中医药诊疗中心、中医药学术传承与人才培养中心、中医药成果转化推广中心。 第二章具体建设目标 第五条通过建设,使建设单位达到:功能布局优化、设施设备先进、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优良、中医药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模式机制创新、适应群众需求,具有很强的中医临床服务能力和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成为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中发挥龙头作用的中医医院。 第六条通过建设和相关项目的实施,每个建设单位预期取得以下成果: (一)重点建设4个中医药(含民族医药)特色优势明显和社会急需的重点专科,专科诊疗重大疑难疾病的水平和临床疗效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并形成可推广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二)建立完善中医临床传承创新平台,形成临床科研有机结合机制,大幅提升中医临床研究能力与水平。 (三)通过开展多专业联合诊疗、中医综合治疗、经典病房等探索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医诊疗模式。

湖北武汉医院三甲详细资料

1协和医院,医院别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2373821.html,/index.php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 公交路线:新华路站(马路对面站、由南向北行):47、69、207、527、561、563、601、705、803。新华路站(由北向南行) 9、47、69、207、527、563、601、803 。中山公园站(解放大道马路对面、由西向东行)1、2、42、64(内)、505、508、519、522、524、548、549、561、703、705、706、712、716、721、726、808(外)。中山公园站:(由东向西行)522、524、548、549、703、508、706、712、716、721、726、808 2 武汉市中心医院医院别名:武汉市第二医院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2373821.html,/武汉市江岸区胜利街26号 公交路线:沿江大道粤汉码头212 、30、402、502 、523 、527 、601 、606、68 、708 、721 3 湖北省人民医院医院别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https://www.360docs.net/doc/b312373821.html,/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紫阳路99号 公交路线人民医院站 43、510、514、539 、571 、578、609 、717 、507 、 706 、609 4 武汉大学中山医院医院别名:湖北省中山医院,武汉军工总医院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2373821.html,/武汉市中山大道26号 公交路线中山大道硚口411、502、520、558、575、579、588、622、71、737、801、808、电2、电4、 5 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医院别名: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2373821.html,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856号 公交路线乘坐15 、18、25、312、510、518、518、521、536、591、593、702、703、718、738、755、756、912路到新屋熊789、903到光谷广场(珞喻路) 6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2373821.html,/ 武汉市武昌东湖路169号 公交路线乘14、701、709、587、578、552、411专线车到中南医院下车 7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2373821.html,/ 武汉市武珞路627号 公交路线武珞路洪山15、18、25、401、413、503、510、518、519、521、536、538、564、576、581、583、586、593、596、59、601、608、618、66、70、703、709、710、715、723、728、729、804、806、811、901、907

中医院建设规划方案汇报

XX中医院建设规划方案汇报 中医院创省中医名院建设规划 根据省政府《省卫生强省建设和“十一五”卫生发展纲要》、省卫生厅《省中医药攀登工程实施方案》《省中医“名院”项目建设实施办法》提出的名院建设战略,为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我院中医药事业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促进全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在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中的需求,特制定我院创省中医“名院”五年工作规划。 一、医院发展现状 几十年来,我院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卫生局领导下,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在“十五”期间中医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充实和提高,保持着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势头。全院职工在院领导班子带领下,发扬“团结、务实、创新”精神,围绕医院“现代化、人性化、科技化”发展目标,实施“人才立院、科技强院、专科兴院”的发展战略,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将医院发展成一所集中医、中西医结合预防、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现占地面积6550m2,建筑面积13188m2,现有在编职工**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人,开设有20个中西医临床科室、15个专科、专病门诊以及放射、心电、B 超、检验、病理等7个医技科室,住院床位**张,收治有内

科、外科、骨伤科、妇科、五官科等病人,06年业务收入达**万,居全省同行业前列,并相继荣获“市文明单位”、“省文明单位”和“省文明中医院”等荣誉,但发展中也遇到很多问题,如中医经费投入不足、医院基础设施薄弱、医疗用房紧缺、卫生人才短缺、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还未充分体现等需要我们在下一个阶段花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五年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发展目标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浙江省发展中医条例》,坚持“中西医并重,共同发展,互相补充”方针,以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在五年规划期间,完善等级医院建设,巩固创建成果,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以上标准,创立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竞争有序、服务便捷高效、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省中医“名院”,为人民群众提供完善有效、质量优良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 (二)具体工作指标 1、中医特色指标 ①逐年引进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建设期末占临床医师比例﹥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