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

聊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
聊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

聊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

聊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

发表于:2011-5-11 8:55:06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生态型强市名城的

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于我市积

极适应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妥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矛盾,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加快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具有重大意义。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中共中央、山东省委和聊城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第一篇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第一章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历程中极不平

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作为、科学务实、迎难而上、奋力开拓,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达1606.5亿元,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

达到70.5亿元,年均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879亿元,年均增长2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6.8亿元,年均增长18%。图1-1 “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单位:亿元)图1-2 “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位:亿元)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3.8:58.2:28,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了4.1个百分点。粮食总产达到520万吨,连续8年实现增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72.22亿元,年均增长20.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28.6%。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49.2亿元,年均增长17.4%。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万元GDP能耗、SO2和COD排放五年累计分别下降23%、9.5%和18%,完成省下达的“十一五”减排任务。市区空气质量良好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全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7%,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8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城乡建设迈出新步伐。“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的城市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城乡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城镇化率达到37.5%。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电力装机容量达到640万千瓦,临高高速公路、京九铁路聊城站客运设施改造、邯济铁路扩能改造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德商高速公路获国家和省批复,即将开工建设。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国有资产监管体

制和国企改革不断深化。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改革有序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资本市场发展取得新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占GDP的比重达到51%。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115亿美元,年均增长42%;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完成5亿美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897.3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1.2%。民生建设得到新加强。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889元,年均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377元,年均增长13%。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省级规范化学校新增6所,达到39所。城乡医

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医保、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5%和99.7%。新增城镇就业累计45.5万人,新增农村劳

动力转移就业52.3万人次。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7‰以内。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

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圆满完成了第十一届全运会聊城分赛区办赛工作。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老龄和残疾人、妇女儿童、人民防空、防震减灾、气象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对口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圆满完成。图1-3 “十一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单位:元)过去的五年,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海河流

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取得第一名、先后被评选为“2008年度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和“2009年度中国十大宜居城市”、茌平县首次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行列等几

件大事,更加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十一五”期间,全市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重点解决了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中存在的“满、旧、浮、难、小”等问题。打破传统思维模式,树立了“GDP增长不等于财富积累”、“生态是借贷而不是继承”等一系列发展理念,先后组织实施了“谋划年”、“落实年”、“项目突破年”、“全面提升年”活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坚持“化危为机、弯道超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断提升发展水平。明确了“加快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实现新跨越”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工业强市、三产兴市、三农稳市、城建靓市”的“四市”方针。坚持“抓二带一促三”与“抓三带一促二”相结合,立足聊城的优势产业和优势资源,大力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着力建设“一五二”产业基地,夯实了产业基础,培育了持久发展的动力。高度重视城建工作,始终坚持“四高”原则,以“两城一河”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独具魅力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创新体制机制,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推动发

展。着眼于增强企业活力,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实施大开放、大招商战略,树立“聊城以外都是外”的观念,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并重,先后赴南非、巴西、日本、韩国等国和台湾、香港、北京、广州、西安、深圳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和经贸交流合作活动,成功举办“2010海内外知名企业家齐鲁行”等一系列活动,积极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各种要素,增强了竞争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多做雪中送炭”的办事理念,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始终坚持凝聚发展合力,营造良好干事氛围。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大大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干事创业热情,形成了人人想干事、人人会干事、个个抓落实、个个愿出力的良好局面,营造了风正气顺心齐劲足、团结一致干事业、齐心协力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从经济方面看:一是总量小。经济总量、投资总量、出口总量、利用外资分别仅占全省的4%、3.8%、1%和1%;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6个百分点;三是经济效益不够

理想。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4.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四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技能、高层次人才匮乏,研发投入不足,占GDP的比重仅为1.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低于全省

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从资源环境方面看:我市资源消耗型企业、重化工企业较多,能源资源依赖程度高,资源、环境压力较大。从社会方面看:保证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拉大,社会民生建设仍需加强。第二章发展环境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发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已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十二五”,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有诸多的风险挑战。发展机遇。“十二五”时期仍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上,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总体上有利于我市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对国外资金、技术、资源等的利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为我们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创造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国家将着力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国内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对以内生型经济为主体的聊城来说,有望争取到更多的市场份额,有利于我市经济发展空间的进一步拓展。省内,省委、省政府将制定实施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新时期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我市可以充分利用省会的各种资

源,加速与省内先进城市的融合发展。我市,现在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一方面,“十二五”时期是我市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后的第一个五年,表明我市经济已经具备了一定实力,步入了活跃、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消费结构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都将创造出强劲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市拥有了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十二五”时期还将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项目,具备加快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动力支撑。严峻挑战。国际上,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我市扩大出口及有色金属、化工等资源依赖性较强的支柱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国内,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将成为重要发展导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趋势将给高度依赖能源、资源发展的我市工业经济带来更大的挑战和压力。省内,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在国家战略层面加快推进,省内发达地区率先发展的优势进一步强化,我市区域竞争压力加大。我市,粗放的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面临着加快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双重任务,土地瓶颈制约影响依然突出,资源优势仍然没有变为经济优势,社会

事业发展还面临诸多难题。站在新起点,面对新阶段,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做到既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又认清挑战、应对挑战、战胜挑战,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第二篇发展目标和战略布局第三章任务目标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打造山东省东引西拓“桥头堡”和“一五二”产业基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生态型强市名城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指导原则:坚持跨越发展。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大投入,优化投向,保持快速健康发展,逐步缩小与省内发达地区的差距。坚持转型发展。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向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内涵提升、集约增长转变,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统筹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当前与长远,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生态文明市建设,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借力发展。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加强对外经济合作,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坚持创新发展。

健全自主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大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坚持共享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目标: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强化工业主导作用,实现服务业跨越发展,稳固农业基础地位,到2015年,三次产业比重大体调整为10∶54∶36。城乡发展更趋协调。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农村新居建设取得新成效,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生态市建设稳步推进,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森林覆盖率达到33%,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社会民生全面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农保覆盖率达到100%,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高。10%图3-1 2015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比重对比图54%36%58.2%28%13.8%2010年

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十一五”完成情况和“十二五”规划目标表主要经济指标“十一五”规划目标“十一五”实际完成“十

二五”规划目标地区生产总值15%左右15%13%地方财政收入18%22%18%固定资产投资20%21%18%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15%18%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4.7%13%农民人均纯收入8%13%13%第四章战略定位围绕山东

省东引西拓“桥头堡”建设的总体要求,着力打造山东西部的

新兴生态化工业城市、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城市、江北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山东西部新兴生态化工业城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建设有色金属及金属加工、运输设备及零部件、基础化工及精细化工、轻纺造纸及食品医药、能源电力及节能设备五大基地,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打造山东西部新兴生态化工业城市。冀鲁豫交界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完善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聊城北部现代物流园区,促进城乡商贸物流一体化发展,加快与全省及周边省市商贸物流体系对接,打造三省交界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城市。江北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增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江北水城·运

河古都——生态聊城”的品牌效应,整合旅游资源,实施重大精品工程,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打造长江以北重要的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第

五章经济布局根据区位交通条件及县域产业发展的相似性,弱化行政区域划分,注重产业布局优化,增强产业发展的集群化和集约化。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市城区以聊城经济开发区为着力点,加快实施东扩,茌平县城区和东阿县城区

加快西进发展,加强区域资源整合,统筹考虑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打造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体化示范区。现代绿色有机农业分布区。覆盖所有县(市、区),发挥各自优势,壮大特色产业。稳定发展各县(市、区)优质粮食生产;以东昌府区、莘县、冠县为重点,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产业;以莘县、阳谷、高唐为重点,发展现代畜牧业;以冠县、茌平、临清为重点,发展特色果品产业。新兴工业集聚区。以聊城经济开发区、各县(市、区)经济开发区、大型企业园区为依托,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集中,打造各具特色的工业集聚区。聊城经济开发区和东昌府区嘉明经济开发区、凤凰工业园区,实现发展规划对接,统筹安排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制造业发展水平,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全市高端产业集聚高地。各县(市)经济开发区,强化规划引领指导,合理安排产业和企业布局,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中心区。企业园区,包括信发循环经济示范园、祥光生态工业园、中色奥博特铜铝加工产业园、中通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时风汽车产业园、鲁西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泉林林浆纸产业园等,完善上下游配套产业,延伸产业和产品链条,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形成规模效益明显的产业集群。

服务业发展集中区。把市城区作为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域,7个县(市)城区作为次中心区域,30个重点城镇作为重要节点,发展综合性服务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10个重点园区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特色服务业,为全市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图5-1 “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布局示意图第六章城乡布局统筹城乡规划、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以市城区为龙头、县(市)城区和中心镇为主体、农村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城镇体系。发展壮大中心城区。在现有市城区的基础上,适时调整东昌府区和聊城经济开发区区划,打造“一城五区”的中心城区布局。即中部现市城区作为办公区、居住区、商业区和文化旅游区,东部聊城经济开发区作为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新区,西部以马颊河文化旅游度假区为重点作为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加上北部物流园区、南部城市新区。五大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中心城区规模膨胀,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打造百万人口中心城区。提高次中心城区带动能力。七个县(市)城区作为次中心城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增强辐射能力,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到2015年,各县(市)城区人口显著增加,其中,临清35万人,茌平30万人,高唐25万人,东阿15万人,其他县20万人左右。加大中心镇建设力度。加强规划引领指导作用,合理规划功能布局,以30个区域经济强镇、人口重镇、文化旅游名镇

为重点,强化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逐步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周边人口向中心镇集中,建立空间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居民生活便利的中心镇格局。到2015年,中心镇驻地人口均在1.5万人左右,其中3万人以上的2个,2万人以上的7个。加快农村社区建设。科学规划村庄布局,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保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加快城中村改造、农村新居建设和危房改造,引导村民向驻村企业、各类园区、人口大村或经济强村集中,积极撤并弱小村,推动千户社区建设。推进供水、供热、燃气、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向农村社区延伸,医疗、文体、科技、邮政等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覆盖,提升农村社区生活水平。到2015年,完成全市城中村改造任务,建成1000个农村社区。图6-1 “十二五”时期“一城五区”和城乡布局示意图第三篇产业提升和结构调整以打造“一五二”产业基地为着

力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优化提升工业,着力突破服务业,到“十二五”末,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建立起更加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七章发展现代农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围绕建设生态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着力实施农业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加快建设全国知名的现代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十二五”期间,农业项目投资230亿元。稳步发展粮棉生产。粮食,切实抓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聊城项目区建设,阳谷、东阿、东昌府、茌平

率先实现吨粮县(区)目标,着重在成方连片种植、提高单产水平和品种质量上下功夫,大力发展优质中强筋小麦、饲用玉米和优质杂粮,大力发展订单生产,严格实行单收单打单储,切实解决粮食优质不优价问题。鼓励扶持粮食流通储备加工企业加快上规模、上水平,以资产为纽带,与国内外粮食加工知名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大力发展二次加工和精深加工,加快形成从原粮到高端食品的产业链条。到2015年,实现粮食生产吨粮市目标,粮食年总产量稳定在100亿斤以上,商品粮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打造京九沿线重要的“米袋子”。棉花,落实良种补贴政策,稳定种植面积,重点发展可纺性强、适应市场需求的杂交抗虫棉、彩色棉等,搞好以高唐、临清、冠县为重点的高产示范片建设,促进棉花生产稳定发展。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生产要素向种养大户集中、优质品种向生产基地集中、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重点做强蔬菜、畜禽、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蔬菜,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努力提高栽培水平,突出发展优势特色品种,着力抓好以食用菌、大蒜、黄瓜、西葫芦、茄子、西红柿、韭菜、油菜等为重点的生产基地和路域产业带建设。加快培育一批规模大、自动化程度高的蔬菜保鲜、加工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龙头企业。培植一批蔬菜名牌,全力搞好供京、供港蔬菜基地建设,加快提升聊城蔬菜知名度。到2015年,蔬菜和食用菌年产值保

持在120亿元以上,打造中原地区与京九沿线最大的“菜篮子”。畜禽,调整优化畜禽品种结构,巩固家禽、生猪等优势品种,大力发展牛羊等食草型畜禽,搞好鲁西黄牛、大小尾寒羊等地方品种资源的利用保护与开发,大力发展微生态制剂替代抗生素的猪、鸡养殖业,积极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加快建设一批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培植壮大家禽、生猪、肉牛、奶牛、畜产品出口五大生产基地,实现养殖、储存、运输、销售、冷藏一体化,保障人民吃上放心肉。到2015年,实现畜牧年产值过100亿元,打造京九沿线和冀鲁豫交界地区著名的优质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林果,加强高速公路、省国道两侧绿色通道、农田林网和绿化示范村建设,以黄河故道、沉沙池区、南水北调主干线为重点,加大防护林建设力度,继续实施林纸、林板一体化工程,重点抓好高唐泉林纸业和阳谷金蔡伦纸业的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着力建设黄河故道名优果品产业带,形成莘县、冠县、临清、高唐名优果品经济长廊。以特色梨、圆铃大枣、大樱桃、早熟苹果等果品为重点,打造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示范园和地方名特优果品基地。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高光效树形改造、设施栽培、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加强产后处理技术研发、果品深加工。到2015年,实现林果生产及加

工年产值过100亿元。油料,重点发展夏播花生,加快推广高产花生新品种和花生地膜覆盖等技术,以冠县、莘县、茌

平为重点,建设我省两熟制生态花生重点产区。水产,大力发展生态渔业、集约化渔业和休闲观光渔业,培植壮大中华鳖、泥鳅、观赏鱼、硬池藕等名优水产种养基地,重点扶持中华鳖养殖,加快打造水产当家品牌。苗木花卉,加快种苗花卉规范化示范基地和林木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培育高产、优质、抗逆、观赏价值高的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观赏树木苗木及花卉新品种。培育发展绿色有机农业。适应农产品市场竞争和高端消费的需求,以蔬菜、水果为突破口,依托艾科农业科技公司和国内知名农业科研院所,采取政府强力推动、龙头企业带动、部门配合联动、农户积极参与的发展机制,重点抓好总量发展、标准化生产、质量监控、加工增值和市场开拓五个环节,快速推进绿色有机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合力打造引领全国的绿色有机农业品牌。全力实施“六个一”工程,即用5—10年时间,打造1个绿色有机农业产业链,建设10个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园区,培植100个绿色有机农业企业,培育1000个绿色有机农业合作社,培养10000名绿色有机农产品经纪人,使100万聊城农民直接受益,将聊城逐步建成全国知名的现代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围绕构建粮食、棉花、油料、瓜菜菌、畜禽、果品、木材、食品、水产、工艺品等十大农产品加工体系,继续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工程。加大凤祥集团、蓝山集团等重点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提高农产品精

深加工能力。积极培育小杨屯鸭业、丁马生物等一批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以资本运作的方式,通过联合或兼并途径,加快提升企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努力形成龙头企业群体,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到2015年,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26家,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过50亿元的5家、过30亿元的10家、过亿元的200家。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以农民组织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发展各类专业大户,鼓励农村运销大户、流通能人牵头组建农产品销售联合体或运销公司,力争建立一支20万人以上的农产品营销队伍。建设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网上市场,完善“绿色通道”网络,积极推进优质农产品进入国内大中型超市采购体系。鼓励和引导各类主体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民以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股龙头企业,形成龙头公司、合作组织和广大农户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连结合作机制。到2015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辐射带动农户力争达到30%。健全完善农业支撑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建立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增幅高于地方财政增长水平。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扩大科技特派员下派规模,加快良种引进选育快繁、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保鲜储运、动植物疫病防控等领域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完善农

业信息服务网络,重点解决信息到村、到户问题。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支持发展一批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加快玉米收获机械、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机械推广应用。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鲁西人工增雨防雹示范基地,提高农业防灾减灾与应急保障能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质量检测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加大实施生态农业品牌战略力度,“十二五”期间,将全部粮棉油、瓜菜菌、林牧渔、种养加产品纳入生态农产品品牌管理范围,“三品”

认证率达到80%以上,打造3—5个享誉全国的农产品品牌。加强以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专栏1:农业重点工程农业“四百工程”: 用三到五年时间,实现蔬菜和食用菌产值过120亿元、畜牧和水产产值过100亿元、林果生产及加工产值过100亿元、粮食总产稳定在100亿斤以上。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聊城项目区):规划总投资

约30亿元,争取中央投资18亿元,重点在8个粮食产能县实施水利骨干工程、高产稳产粮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七大工程,到2020年全市粮食产能增加9.8亿斤。工程,努

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第八章优化提升工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入推进工业调整振兴,着力培植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

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工业经济总体实力和竞争

济南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

济南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济南教育科学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结合济南教育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环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科学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城市要实现现代化,教育必须率先实现现代化。 济南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30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高中阶段教育率先普及,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社会困难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关注和保障。教育布局结构不断调整,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活力不断增强。教育在提高市民素质和促进城市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未来十年,是我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阶段。“十二五”期间,全市人均GDP将突破10000美元,城镇化率将达到70%以上,内需消费拉动、创新驱动和现代服务业带动将成为保持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农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甘肃省十三五规划设计纲要全文

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主席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面CN人才小编特整理出关于2016年甘肃省最新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甘肃省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最终还是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准。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近日由中共甘肃省十二届十四次全委会议通过。本报今日将为您详细解读《建议》确定的基本理念、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五大理念 《建议》指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严格遵循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党的领导的原则,始终不渝地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始终不渝地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不断催生新动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让创新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全过程,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始终不渝地坚持协调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重点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支持力度,以区域组团联动发展为方向,构建分工协同、布局合理、优势对接、多极支撑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始终不渝地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建设生态文明省为目标,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甘肃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始终不渝地坚持开放发展。开放是我省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抢抓“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推进以向西开放为重点的全方位开放,着力打造经贸人文交流合作平台,统筹用好内外市场,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享发展。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消除绝对贫困,强化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八大目标 《建议》明确,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全省生产总值跃上万亿元台阶。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

安徽省低碳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安徽省低碳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为加强我省低碳技术研究与开发,提升我省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抓住低碳经济发展机遇,发展新兴产业,促进我省产业低碳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低碳技术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气候变化是21世纪所面临的环境挑战,事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改变传统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寻求低碳发展路径,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低碳经济正成为全球的战略行动。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世界各国竞相加速研发低碳技术、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型社会,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低碳技术整体水平落后,自主创新与技术储备不足,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差,低碳产业体系薄弱。 针对低碳技术的发展方向,结合我省实际,通过编制低碳技术发展规划,对理清我省低碳技术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确定阶段性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加快形成低碳技术体系,为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开展低碳技术自主创新,促进高能效、低排放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强低碳技术的中长期战略储备,争取在重点和关键技术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有利于建立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支撑发展方式转变。

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竞争力。推进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与推广,不仅有利于促进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产业发展,而且有利于改造提升我省钢铁、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降低生产总值的碳强度,把握发展主动权。 有利于建立低碳技术研发与合作平台,实现互利共赢。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力量,有序推进低碳技术的交流合作,加快低碳技术研发与转化,有利于我省加强低碳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实现互利共赢。 有利于推进我省低碳科技示范区建设,为全国提供先行经验。探索建立不同类型的城市、社区、行业的低碳科技示范区,加速低碳技术集成,不仅有利于推进整个社会的低碳发展,而且有利于选择试点、重点推进、积累经验,为全国低碳科技示范区建设提供先行经验。 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技术、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的核心是大幅度提高碳生产率,不仅有利于解决经济建设与气候保护之间的矛盾,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技术发展的基础和突出问题 (一)发展基础 为贯彻落实《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发展低碳经济,我省制定了《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旨在应对气候变化、发

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二篇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广东 第三篇优化升级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第四篇内外并举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第五篇强农惠农建设美好新农村 第六篇统筹城乡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第七篇联动融合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八篇绿色发展保护秀美山川 第九篇强化支撑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第十篇普惠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一篇内涵提升提高文化软实力 第十二篇改革先行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十三篇互利共赢深化粤港澳合作 第十四篇开放合作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第十五篇规划实施保障 第二节提升教育信息化和开放合作水平(教育信息化)第三节逐步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电子政务)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全国前列。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4.5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预计2010年约为4.7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为451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摘编)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济南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A卷

济南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22018-22019的值是() C.-22018D.-2 A.B.- 2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没有最大的正数,但有最大的负数B.最大的负整数是 C.有理数包括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D.一个有理数的平方总是正数 3 . 在下列选项中,既是分数,又是负数的是() C.-0.125D.-72 A.9 B. 4 . 若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示,则() A.a+b>0B.ab>0C.a﹣b>0D.﹣a﹣b>0 5 . 中国人最早开始使用负数,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的‘方程’一章,在世界数学史首次正式引入负数.如果增加400人记作+400,那么-360表示() A.增加40人B.减少360人C.增加360人D.减少40人 6 . (2011?衢州)衢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力争到2015年,全市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超13000元,数13000用科学记数法可以表示为() A.13×103B.1.3×104 C.0.13×104D.130×102 7 . 计算(-1)2018的结果是()

A.-1B.1C.-2018D.2018 8 . 2015年天猫“双十一”全天总交易额为a亿元,2016年天猫“双十一”全天总交易额比2015年增加,而2017年天猫“双十一”全天总交易额比2016年增加,则2017年天猫“双十一”全天总交易额为 A.亿元B.亿元 C.亿元D.亿元 9 . 如下图所示,在数轴上表示到原点的距离为3个单位的点有() A.D点B.A点C.A点和D点D.B点和C点 10 . 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A.B.C.D. 二、填空题 11 . 用代数式表示:“x的一半与y的3倍的差”______. 12 . 实验室里,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圆柱形容器(容器足够高),底面半径之比为1:2:1,,用两个相同的管子在容器的5cm高度处连通(即管子底端离容器底5cm),现三个容器中,只有甲中有水,水位高1cm,如 图所示.若每分钟同时向乙和丙注入相同量的水,开始注水1分钟,乙的水位上升cm,则开始注入_________分 钟的水量后,甲与乙的水位高度之差是0.5cm. 13 . 近似数3.1×105精确到__________ 位 14 . 若5是的算术平方根,则 a =______. 15 . x平方的3倍与-5的差,用代数式表示为__________,当x=-1时,代数式的值为__________. 16 . 如果向西走6米记作-6米,那么向东走10米记作_______;

安徽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

安徽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2011—2015年)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安徽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依据国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和《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 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以来,各地、各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联合协作、务实进取,全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实现了“十一五”时期发展目标,为“十二五”开局和实现2020年长远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我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2.5%;大力实施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了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高;广泛开展科学教育与科普活动,科普设施不断完善,科普资源逐步丰富,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得到较快提升,科学素质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加快发展科普产业,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机制初步建立;不断完善联合协作工作机制,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我省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还不平衡,面向农民、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工作亟待强化,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科普事业投入不足,科普产业发展不够,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科学素质工作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对于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方针和目标 (一)指导方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为主题,以提升公共科普服务能力为核心,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抓手,以服务民生为着眼点,以服务基层为着力点,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科学素质,为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美好安徽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和智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重大挑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各项任务。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人力

海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

海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 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琼发〔2010〕14号)编制,主要阐明省委、省政府未来五年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战略意图和工作重点,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逐步把海南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的宏伟蓝图。 “十二五”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十二五”的主要目标提升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 建设国际旅游岛是继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海南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十二五”时期,海南发展的总体战略任务可以概括为:一个主题,一条主线,六大定位,七大任务。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用国际旅游岛建设统揽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赋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六大战略定位,即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

以及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全面完成优化经济结构、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区域协调发展和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科教兴琼和人才强省、社会事业建设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七大任务,顺利实现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中期目标,基本奠定国际旅游岛的框架。实现富民强岛,将海南打造成为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 “十二五”的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十二五”时期努力完成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民生改善、改革开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任务。主要目标是: ———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率在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为23%。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优化结构成效显著。三次产业比重趋近20:30:50,以旅游业为龙头、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基本形成,热带特色现代农业水平显著提高,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型工业为支撑的支柱产业体系初具规模。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引进岛外消费,居民消费率稳步上升。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率达到56%。 ———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明显加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安徽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安徽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规划纲要】牢牢把握世界科技进步方向、全球产业变革趋势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以合芜蚌为依托,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创建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 【权威解读】“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下好创新“先手棋”,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围绕纲要,我省将持续抓好创新型省份建设“1+6+2”政策落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狠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人才、平台深度融合;实施好新型显示、智能语音、量子通信、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农业等一批科技重大专项,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实施100项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00项重点研发项目;加快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政策先行先试;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扶持力度,重点实施好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努力取得基础前沿和关键共性技术成果、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和增加值等产业成果、发明专利的应用和保护等创新成果。 ——省科技厅计划处处长周晓辉 【专家评述】规划纲要提出,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科大讯飞作为省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在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方向上取得了突出成果。目前,“讯飞开放平台”与超过13万家开发伙伴分享科大讯飞技术;借助“讯飞开放平台”,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可以获得良好的资源和技术支撑,从而助力小企业和创业者腾飞。中国人工智能可以由语音、语言为切入点,注重机器人理解、交互和预测能力,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智能语音和机器人等是科大讯飞主要攻关项目,名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科技重大专项,通过科大讯飞多年积累的源头基础,在未来必然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前景。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 【记者点评】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新常态下推进新发展,必须改革创新,增加创新含量,激发创新活力。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既要抢占科技前沿,催生变革性技术;又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突出企业主体地位,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只有时刻将创新放在第一位,方能在未来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安徽省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安徽省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为促进省属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根据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的安排和要求,结合我省省属企业实际,编制本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时期省属企业发展情况 “十一五”以来,省属企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加大改革、调整、管理、创新的力度,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呈现总量、规模、效益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成为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总量和规模大幅度提升。2010年末,省属企业资产总额6952亿元,比2005年末增长1.8倍,居全国第8位,其中,净资产2362亿元,比2005年末增长1.6倍。资产规模上百亿元的企业有17户,比2005年增加8户;户均资产达到211亿元,比2005年末增长2.2倍。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4168亿元,比2005年增长1.9倍,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1户,比2005年增加5户。

润239亿元,比2005年增长1.9倍,居全国第6位,利润总额超10亿元的企业7户,比2005年增加3户;上交税金271亿元,比2005年增长1倍多,约占同期全省财政收入的1/8左右。 常用软件课程设计

——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升。对省属企业进行大规模、高起点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十一五”期间,省属企业共完成投资3350亿元,完成了预期目标。通过加大投入,一大批高技术含量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目前,省属企业已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7个,省级技术中心30个;拥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户,省级创新型企业17户。一些重要骨干企业的产品在全国排头兵的地位更加凸显。2010年我省列入中国企业500强的企业有12户,其中有10户省属企业,比2005年增加3户。 ——社会责任和贡献大幅度提升。2010年,省属企业从业人员54.7万人,省属企业职工人均收入4.3万元,比2005年增长近1倍,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中,省属企业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的决策部署,做到减薪不减员、待岗不下岗,且通过自身的稳定发展,使一大批配套企业免受金融危机冲击;在抗击重大自然灾害的关键时刻,省属企业在第一时间投入救灾援建、捐款捐物;在电力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常用软件课程设计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第一节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学前一年毛入园率提高到85%。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全面提高质量和水平。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发展,推进“双语教学”。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第二节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规划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行县(市)域内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同一标准,以及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和重点班。新增高校招生计划向中西部倾斜,扩大东部高校在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创新东西部高校校际合作机制。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实行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健全国家资助制度,扶助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完成学业。 第三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的技能和本领。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严格教师资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校长和教师专业化水平,鼓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 第四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改进考试招生办法,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制度。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责任,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平等的法律地位,规范办学秩序。扩大教育开放,加强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x医院创建于1950年,历经半个世纪的变革与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xxx等医院,是xx县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的综合医院,是xx县急救中心、xx县事故司法鉴定中心、xx县医保定点单位、xxx实习医院、xxxxxx医院的网络医院。曾荣获xxx市“文明单位”、“物价信得过单位”、“药品抽检无假药单位”、“先进党总支”“xxx市抗击非典先进单位”“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光荣称号。“十二五”期间是医院建设发展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机遇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求真务实,加快发展,现结合医院实际,对“十一五”期间工作做以回顾并制订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我院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床位规模进一步扩大,门诊量、出院人次和业务收入明显增加;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得到加强;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有所突破;对外交流和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医院知名度和品牌形象获得提升。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05年我院有职工xxxx人,副高职称xxx人,中级职称xxx

投入xxxx万元用于设备的更新和配置。五年来多次组织临床科主任,护士长到上级医院学习观摩,学习管理经验,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五年来共学习引进xxx项新技术如骨科的转子间粉碎骨折锁定板内固定术,外科的甲状腺瘤切除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扩大了医疗服务范围。 (三)医院各种标准 2009年与2005年相比,医院固定资产由xxxx万元发展到xxxx 万元,增章率为124%;2005年业务总收入为xxxx万元,2009年达到xxxx万元,增加了104%;年平均增长率为20%以上;各项医疗效益指标节节攀升,床位使用率由58%上升为71%;出院人数由xxx 人上升为xxxx人,增加了22.5%;门急诊总人数由xxxx人次\年增至xxxxx人次\年,增长率为4%;;平均住院日由xx天降低为xx天;年手术例数由xxxx人次增至xxxx人次,增长率为89%;药占比由xxx%下降至xxx%。 (四)医院管理情况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革新,全面开展干部竞争上岗,实行了以岗位绩效考核为主的分配制度改革;积极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医疗质量安全、门诊服务流程、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等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改观。 积极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

《济南市城市管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济南市“十二五”城市管理 规划纲要 (修订稿) 济南市城市管理局 济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目录 第一部分编制基础 (1) 一、“十一五”期间完成情况 (1) 二、“十二五”期间的形势与机遇 (3) 三、城市管理基础数据预测 (4)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4) 一、指导思想 (4) 二、基本原则 (5) 三、规划目标 (5) 第三部分分项规划 (7) 一、环境卫生公共设施 (7) 二、环境卫生工程设施 (8) 三、环境卫生车辆设备 (9) 四、生活垃圾、粪便综合管理 (10) 五、城市道路保洁管理 (11) 六、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环卫一体化 (12) 七、户外广告与夜景亮化管理 (13) 八、建筑渣土管理 (14) 九、户外经营整治 (15) 十、违法违章建设整治 (16) 十一、城管数字化建设 (17) 十二、城市管理科学技术研究 (18) 十三、基层城市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19) 十四、城市管理法制建设 (20) 十五、城市管理和执法应急管理 (21) 第四部分规划投资估算 (22) 第五部分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5)

根据市委、市政府印发的《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济政字[2009]70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济政办字[2010]31号),为打造市容整洁、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宜业宜居的城市环境,结合我市城市管理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济南市“十二五”城市管理规划纲要是未来五年我市城市管理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体城管工作人员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部分编制基础 一、“十一五”期间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济南市城市管理工作按照“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第十一届全运会和第七届国际园博会为重点,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十大行动,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强 一是深入开展依法整治违法违章建设行动,实施以街道办事处(镇)为主体的违法违章建设责任体系,通过按月份实施考核制度,有效遏制了违法违章建设蔓延的势头,维护了城市建设秩序;二是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街巷支路规范”和“疏堵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持续开展了户外经营整治,维护了市容管理秩序,市容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三是建筑渣土整治取得显著效果,通过开展迎全运建筑渣土综合整治行动,严格建筑渣土运输管理,建立监督检查和考核制度,处置建筑渣土10250万立方米,审核准入建筑渣土运输单位72家,规范处置率达到96.9%。 (二)市容环境卫生水平稳步提高 一是城区道路保洁质量明显提升,建立了保洁作业规范和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