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旅游资源

兴平旅游资源
兴平旅游资源

兴平旅游资源

兴平旅游资源

报告主题:讨论兴平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情况,发现其中的问题。

报告内容:通过对兴平主要文物景点的走访,主要探讨一下兴平的旅游资源的现状,找出兴平旅游资源的优缺点,找出问题,扬长避短。

实践方式:上网查询、查找书籍、实地调查、走访群众等多种方式。

实践时间:2005年7月20日8月20日

下面关于我的实践报告的主要内容:

1.兴平概况.

旅游业在国内近几年发展迅速,旅游业作为无烟产业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发展旅游业振兴本区经济已成为一种潮流。旅游业起步较早的当属沿海地区,而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迟缓并且存在许多问题。陕西以其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历史遗迹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从而成为西北旅游业中龙头老大,也是中国十大旅游省市之一。那么兴平又和优势。

1.1兴平市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北依莽山,南临渭水,东经咸阳距西安市50公里,西经法门寺至宝鸡市162公里,是一个以大中城市为依托的“卫星城”。兴平市交通便利,东西走向有西宝高速公路,南北走向有西兰高速公路。兴平资源充裕,物产丰富。辖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利条件优越。兴平作为周、秦、汉、唐的京畿之地,全市现有文物点21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唐杨贵妃墓、文庙大成殿,北塔3处;县(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汉班昭墓等35处。全市现有馆藏文物7000余件,其中,等级文物567件,文物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1.2兴平旅游资源如此丰富,可是除了茂陵和杨贵妃墓开发和对外开放之外,其他的很多景点有的处于待开发阶段更有甚者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旅游资源大多数处于低档次地品位的水平。下面我就对兴平的主要景点作一介绍并简单讲一讲其中存在的问题。

2.兴平的主要景点有8处,也被当地人称之为“兴平八景”。我主要走访7景,其中一景因为交通原因没能去成。

2.1茂陵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之陵墓,西汉帝王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由于陵的所在地原属汉代槐里县之茂乡,武帝建陵于此,故称茂陵。《汉书·武帝纪》载,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初置茂陵邑”,茂陵营建,共历时五十三年,据史书记载,把全国每年赋税收入的三分之一,花费在陵墓的修建上,因此,陵体高大宏伟,形为方锥,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茂陵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咸阳与兴平之间的五陵塬上。馆藏文物由原来的20件增加到4100余件,国宝级14件。其中石刻伏虎、出

土文物鎏金马、玉雕铺首、四神空心砖、陶水管等多次到美国、英国、日本、法国、韩国、摩纳哥、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引起轰动。馆内环境清新,景色宜人,仿汉建筑群林立,亭台楼阁,碧波荡漾,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距西安约40公里,是一座以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及大型石刻群而蜚声海内、外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西汉茂陵霍去病墓之大型石刻,是一批具有无穷艺术魅力的古代石雕艺术珍品,是两千多年前汉文化遗产,举世无双的古代雕刻艺术杰作。石刻表现手法洗练,雕凿勾勒并用,以意运斤,精微入化。相石拟形之构思,有石破天擎,神全意足,浑若天成之妙,乃我国古代雕刻艺术,以写实象生与写意并重之优秀范例。作品风格凝重刚健,恢宏含蓄,是一批最能代表中华民族雄厚气质的艺术瑰宝。茂陵品位可以和秦始皇陵相比,但是其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其经营状况方面是比较差的,在后面我再讨论其存在的问题。

2.2唐杨贵妃墓

唐杨贵妃墓是唐代第七位皇帝玄宗李隆基妃子杨玉环的墓冢,距今1200年,位于兴平市西13公里马嵬镇西。北依黄山,南望渭水,前临西宝公路,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杨贵妃墓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安史之乱的见证。其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成为山西旅游热点之一。其中最有欣赏价值的当属墓冢东西两侧碑廊中镶嵌的唐宋以来骚客名士题咏碑石诗刻32通。李商隐、王士祯、林则徐等文均流诗于此。这些碑刻无论是书法家还是文学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不乏精品佳作。但是光是简单的碑刻与文物陈列是远远不够的,现代旅游带给游人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而且还要有切身体会,是有人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当年的历史。杨贵妃墓虽经多次修缮和扩建,但是其表现形式依旧没有变化。这已经不能满足消费品位越来越高的游客了,所以杨贵妃墓需要创新提高自己的品位。

2.3秦五女墓

秦五女墓位于兴平市东关外东西公路的南侧,原为五冢先仅存四冢,其封土权威环丘状,大小不一,封土最大底径18米,高约7米,最西边的一冢1965年毁坏。关于五女墓还有一段凄凉的传说,传说秦惠王支书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并趁机吞并蜀地。蜀王遣壮士五人迎之,还至梓潼见一大蛇入山穴,无人大呼拽蛇,将山拉倒,压死五丁及秦五女,而山分五岭。秦惠王既感伤又内疚便派人将五女尸体运回关中,亲自迎接安葬于北莽山下。如今的五女墓,看上去和那几十年前的没有什么区别,并且处在很多问题。

保护太差。秦五女墓在公路的南侧,呈东西走向分布。可是你如果不仔

细留意,还以为墓冢早已不存在了。墓冢现在一个小型洗车店后墙的后面,站在墙上你可以看到墓冢上面长满了杂草和杂灌木。墓冢的周身已经受到严重的受害,叫人心寒。

2.4兴平双塔

兴平双塔,即南塔和北塔。如今只留下北塔,南塔会与“文革”期间。北塔建于唐贞观元年(627)。距今已有1379年的历史了,七级八角形,俗称“七层子,八冷子,二十四个窟窿子”。塔高约四十米,全用青砖砌成。北塔建筑宏伟高大,外形美观,周围15华里以内举目眺望均可见其雄姿,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的北塔,远看可以模糊见其雄姿。但是因为其在市中心的北边已经被高大的建筑物挡住很难发现。当走近观之其面目全非,塔身受到一千多年风蚀雨淋,只留下一个

破败不堪的塔身。塔的地下有一个小庙,听里面的人讲修此塔需要100万元,这对于一个县城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塔也只能以破损不堪的面目来面对世人。北塔的观赏性和品位要远远大于秦五女墓,所以其开发潜力很大。

2.5文庙大成殿

文庙就是孔庙,兴平市文庙大成殿坐落在兴平实县门东街1号院内,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坐北面南,土木结构,东西长19米,南北宽14.8米。大成殿面阔5间,进深4间,歇山顶。屋面铺以琉璃瓦,坡度平缓。总体造型沉稳浑厚,雄伟壮观,为我国目前保存完好的明初古建之一。先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又在殿的原址上又建起了两栋仿古文物陈列室,殿中保存了著名的兴平“三宝”(铁城隍、铜圣贤、玉石老君)铁焦炉及落星石等珍贵文物。现在文庙已成为兴平市博物馆,但没有开放。文庙中还有很多碑刻,但是这些文物包括一些珍贵文物东暴露于室外,有的文物遭到人为的破坏。大殿也很陈旧,虽经整修可使其观赏性不高,这需要政府进行投资,使其尽快开放,不要在受到市民的破坏。

2.6黄山宫

黄山宫是一处道教圣地,在杨贵妃墓的西南处。黄山宫的位置在地理上有独特的风水地行。北依莽山,南隔渭水对楼观台,西帖大寺沟,东俯白家沟,道院正好处在一个半圆形的二级台塬上,极目南望,碧野千顷,下瞰脚底泉水叮咚,环顾四周,八百里秦川尽收眼底。

黄山宫的独特地理位置可作为自然风光景点,而在其内的文物保护较好,主洞老子洞河东西两侧崖边布列的12孔神洞都保护较好。现在黄山宫的主要问题是其仍处于一种待开发状态,虽有极好的地理位置但是缺少开发使其较好的自然风光没有展现于世人面前。

2.7杨双山墓

杨双是清代著名的农学家、教育家。他将养蚕引入陕

西关中,将关中不能养蚕的观念打破,并总结自己13年的养蚕经验著《豳风广义》等著作。其墓经过04年的一次整修已变得面目全非,古气全无。在杨夫子明经洞的正面墙壁竟用水泥将其抹了一遍,以前的样子再也见不到了。而在洞中只留有一块小石碑,并且墓的周围土塌了一半。杨双山墓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失去了昔日的颜色。此墓又位于交通不便的农村,可进入性差,造成品位低。

2.8周懿王井

周懿王井由于交通原因我没能去,此井源于公元前909年周懿王将国都从长安席的镐京迁到“犬丘”(今兴平市东南3公里处)并凿井一眼,供周懿王专用是为御井。民国23年进行了一次整修,在我们看到的井就是民国所修的样子。悠久的历史为此井增色不少,我认为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以上是对兴平市主要文物景点进行简介,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问题。

2.9兴平旅游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2.9.1旅游资源开发不够

兴平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对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在整体上存在着分散、品位低、可进入性差、基础设施简陋、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薄弱等问题。目前,除了茂陵和杨贵妃墓旅游资源开发相对稍好外,大部分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程度偏低,多数还处于待开发状态。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和自然环境较差以及交通不发达地区,旅游资源的

开发仍然十分落后。

2.9.2发展意识不够强。

近年来,兴平市努力发展旅游业,但在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中仍然存在着对发展旅游业重视不够和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的现象,特别是在一些交通条件不便和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更是如此。主要表现在对旅游景点的文化科技品位重视不够,不能深入加以开掘;在政策保障体系上仍不够完善,特别是在投资、财政、金融、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不能到位。创新意识不够,对旅游促销的宣传力度不大,主动组织客源不够,旅游旺季短、淡季长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直接影响了企业及个人对旅游业的投入,影响和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2.9.3旅游服务落后。

一是旅游专业人才严重短缺。第二从事旅游业的导游人员、翻译人员以及旅游饭店服务人员太少。同时,兴平市专门从事旅游服务的饭店和出售旅游商品的专业店少,高档次的旅游饭店更少,而且布局也不合理。大多数旅游饭店和旅

工业旅游现状及发展思路探究

工业旅游现状及发展思路探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游客不再满足于观光游、健身游等传统的旅游项目,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的开发成为一大趋势。从这些年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来看,工业旅游正在发展成为我国旅游经济中的一个亮点。以省际和省内重要工业城市为研究对象的成果大量涌现,逐渐引起了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对发展工业旅游的重视。四川省作为西部的工业大省,近年来把工业旅游作为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实行重点推介。论文就当前四川省工业旅游存有的问题及今后四川工业旅游发展的重点及发展思路做一研究,从而探究符合四川省工业、地域特色需要的旅游之路。 一、工业旅游概述 根据已有的研究1,学者普遍的共识是工业旅游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法国雪铁龙汽车制造公司最早策划让消费者和游客免费参观他们的汽车装配现场,很快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逐渐被世界其他各地的企业所效仿。到80年代,发达国家工业旅游景点迅速增多,工业旅游产品开发从能源产业到传统手工业无所不包。成功的典型如法国的雪铁龙、德国的大众、美国的造币、日本的东芝、韩国的浦项,每天都吸引着成天上万的游客。据统计,英、美等工业发达国家有15%以上的企业都在发展工业旅游。而且很多工业企业旅游景点已将成熟的工业旅游产品与“食、住、行、游、购、娱”紧密结合,形成了完善的工业旅游接待体系。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和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对工业旅游表现出浓厚兴趣,竞相发展,主要原因是工业旅游不但能够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展开企业营销推广,树立企业形象,培养忠诚客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工业旅游的概念 关于工业旅游的概念,现有的研究主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第一是从工业企业的角度来看待工业旅游,如段学成(2007)等提出工业旅游是指以生产场景、生产设施、厂区环境和企业文化为资源的旅

青岛旅游资源分类

A 地文景观AA 综合自然旅游地崂山风景区大珠山风景区平 度大泽山风景名胜区青岛鲁迅 公园 AB 沉积与构造即墨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AC 地质地貌过程形迹胶州艾山风景区(3A)青岛金 沙滩(AAAA级景区)、青岛银沙 滩、青岛石雀滩 AD 自然变动遗迹 AE 岛礁灵山岛风景区、即墨田横岛旅 游度假区3A B 水域风光BA 河段 BB 天然湖泊与池沼 BC 瀑布 BD 泉即墨温泉 BE 河口与海面 BF 冰雪地 C 生物景观CA 树木 CB 草原与草地 CC 花卉地十梅庵梅园 CD 野生动物栖息地 D 天象与气候景观DA 光现象 DB 天气与气候现象 E 遗址遗迹EA 史前人类活动场所琅琊台风景名胜区(AAAA级风 景区) EB 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太清宫海云庵玄阳观青岛奥 帆中心湛山寺 F 建筑与设施FA 综合人文旅游地青岛方特梦幻王国世纪公园 红岛赶海园石老人国家级旅游 度假区青岛世园会青岛天主 教堂青岛中山公园八大关风 景区小鱼山公园小青岛公园 FB 单体活动场馆、青岛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青 岛极地海洋世界青岛啤酒博物 馆青岛海底世界海军博物馆 FC 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青岛城阳宝龙城市广场(5A) 五 四广场

FD 居住地与社区青岛中山路传统商业街、台东步 行街、香港中路高端商业街、李 村商业步行街、香江路综合商业 街。辽宁路青岛科技街、昌乐路 青岛文化街、华阳路旅馆街、重 庆南路汽车商贸街、延安二路青 岛婚纱街、闽江路青岛婚纱街、 北仲路体育街、即墨路小商品 街、馆陶路德国风情街;城阳区 韩国商贸街;红酒坊、地景大 道、天幕城等极具特色的休闲商 业街区云霄路美食街(山东各 地美食)、劈柴院老字号餐馆街 (青岛传统老字号餐馆及传统 曲艺表演)、登州路啤酒文化街 (毗邻啤酒厂,可以喝到生产的 新鲜啤酒)、燕儿岛路酒吧街(各 国特色酒吧)、海云庵民俗小吃 街、麦岛海鲜美食街、武夷山路 餐饮休闲街、泰山路烧烤美食 街、青岛国际啤酒城 FE 归葬地 FF 交通建筑栈桥 FG 水工建筑青岛马濠运河公园莱西产芝湖 生态旅游区 G 旅游商品GA 地方旅游商品青岛啤酒、青岛高粱饴、崂山石、 崂山绿茶、崂山拳头菜、崂山可 乐、薛家岛老尹家海参、黄岛(原 胶南)西施舌、黄岛(原胶南)海 青茶、胶州大白菜、胶州湾杂色 蛤、红岛蛤蜊、大泽山葡萄、马 家沟芹菜、大黄埠西瓜、胶州里 岔黑猪。[10]高粱饴、石花菜凉 粉、万香斋熟食、海滨食品店干 海货、流亭猪蹄、美达尔烤肉、 郑庄海鲜脂渣 H 人文活动HA 人事记录 HB 艺术百花苑 HC 民间习俗海云庵糖球会青岛萝卜会元宵山 会新正民俗文化庙会金沙滩音乐 节青岛梅花节田横祭海节胶州秧 歌节

桂林旅游发展情况介绍

桂林旅游发展情况介绍 一、桂林旅游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桂林对旅游产业的定位 旅游是桂林最具比较优势和品牌效应、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仍具较大发展潜力的支柱型经济产业。旅游消费是最终消费和综合性消费,在社会总需求中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中占有重要地位。旅游消费对交通、商业、餐饮、文化等产业都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还可以促进国际金融、信息咨询、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桂林市旅游产业发展迅速,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日益体现,综合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已成为富民兴市的支柱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加快发展旅游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就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2009年底,国务院正式确定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桂林旅游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下一步,旅游业要发展成为桂林市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二)桂林旅游发展现状 1、从统计数字上看。从2003-2007年,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81%;接待国内外游客年均增长15.97%;入境旅游者年均增长32.99%。桂林继续保持我国入境旅游排头兵位置,成为国内外高知名度旅游目的地。2008年,桂林旅游接连经历了的连续自然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等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在国内外旅游形势极为严峻的局面下,仍实现旅游总收入100.26亿元,同比增长17.25%。与人数增幅相比,收入增幅仍高过人数增幅。2009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为1860.08万人次,同比2008年增长14.33%。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29.03万人次,同比增长3.21%;实现旅游总收入126.92亿元,同比2008年增长26.59%。2010年1-5月份,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772.08万人次,同

第二节 旅游资源开发的内涵

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的内涵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 (一)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二)开发思路、空间结构等的确定 (三)开发设计旅游产品、旅游项目与景点 (四)旅游市场分析评价与营销 (五)设计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六)规划旅游交通管理 便利、快捷、安全、舒适是现代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基本要求 (七)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体质筹划。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式 (一)新建:建立新的旅游景区、景点或主题公园,这种方式重在创新、贵在特色。 (二)利用:利用原有的未被认识的旅游资源,通过整合、组织和开发,使之成为旅游吸引物的一种开发方式。 (三)修复:旅游资源经过整修、修复、或重建,使之重新成为可供旅游者参观游览的景点。 (四)改造:投入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现有的、但利用率不高的旅游景观、设施等进行局部或全部的改造。 (五)挖掘提高 第三节旅游资源开发的理念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区位论 区位论包括两层涵义,一层是人类的空间选择;另一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区位论研究的实质是生产的最佳布局问题、即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使得生产能以 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代表性理论有: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勒的中心地理论等。

区位因子的分析和区位理论的指导: 首先,依据旅游区位因素,确定旅游资源开发的序位,包括开发时间的先后时序,开 发建设的规模和功能体系。 其次,区位理论要求在开发旅游资源和进行旅游业的布局时发挥集聚效应。 最后,根据区位理论进行旅游服务设施的选址工作。 (二)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及整个景观在地表按一定的层次发生分化,并按确定的方向发生有规律分布的现象。 1、纬度地带性 2、经度地带性 3、垂直地带性 4、不规则地带性 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地域分异规律 首先,旅游资源开发要寻求差异,突出本地特色,发挥本地优势,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其次,应用地域分异规律进行旅游资源规划时,具有相对一致性的旅游资源区域,根据不同的资源地的旅游市场形象、旅游促销策略、旅游产品定位和旅游开发模式等。 (三)经济学与市场学理论 旅游经济学理论认为,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的生产、消费、运行的特点,除有 经济活动运行的共同规律外,还具有其本身的运行、消费特点与规律。 市场学理论的核心是4P,即产品、价格、营销渠道和促销。指导企业研究目标市场、市场经营组合、产品组合、市场预测、促销方式、分销渠道、服务形式、市场竞争等。 (四)旅游者行为理论 旅游者行为是从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出发,研究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欲望、动机、选择、文化向往、偏好、旅游认知、旅游满意度、旅游决策、空间位移等内在 心理企盼和外在行为;以及由游客构成的旅游流的类型、结构、流向、流速、

旅游资源审美与欣赏

试论旅游资源审美与欣赏 学号:XXXXX 班级:XXXXX 姓名:XX 关键词:山岳旅游资源审美欣赏 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广阔国土的国家,地貌类型丰富多彩,山海湖泊无比壮丽,飞瀑流泉数不胜数,气候复杂多样,天气景观千变万化,因而造就了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山岳是旅游资源中最丰富的资源之一,中国有着许多自然美的典型山岳景观和渗透着人文景观美的山地。 中国的山岳旅游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旅游资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山与水历来就是中国人永恒不变的谈论话题。中国人赋予华山“华山论剑”的冠绝,赋予衡山“五岳独秀”的美名,又誉称黄山“天下奇”,更是以“泰山北斗”形容不可动摇之地位。可以说,中国人已经与山岳同为一体,,山岳旅游自然也就成为“大众旅游”时期的一个亮点。 上暑假我去了张家界旅游,在那里深深的被张家界的山给迷住了,张家界的山太美了,美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那些山太形象生动了。 在张家界的群山之间有一座形似“仙”字的山壁,绝壁万仞,如一道天然的屏风,横亘城南的天际线,这就是张家界之魂——天门山. 天门山主峰1518.6米,是张家界海拔最高的山,距城区仅8公里,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也是张家界最早被载入史册的名山。拔地擎天的天门山,山势陡险峻拔,景色雄奇壮丽,其山顶相对平坦,森林覆盖率达90%,被人誉为世界最美的空中花园。 1999轻型飞机穿越天门;2006俄国勇士吻别天门;2007蜘蛛人徒手攀越天洞;2008驾控勇士挑战天路。天门山,一个奇迹的诞生地,一个惊喜的扩容点,美丽张家界的新传奇! 大庸有座天门山,隔天只隔三尺三,谁人得道上天去,坐桥要取顶,骑马要下鞍。上天门山观光游览,不可不去天门山顶一观。天门山顶古称“云梦绝顶”,是天门山的制高点。站在顶上,居高临下,视野开阔,环顾四周,晨观日出红山,夕观日落熔金,大小景点,尽收眼底。 其坐落在张家界以南,雄踞在永定区天门山乡与大坪乡之间,与七星山、雄壁岩毗连,距市区仅十公里,距蜚声海内外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也只有40公里(全部是柏油路)。天门山,古称云梦山、壶头山、嵩梁山,又名玉屏山。山上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达80%以上,是一座我国近年公布的国家森林公园。一个地区建两个森林公园,这在全国也属首例,足见张家界市旅游资源与森林资源之富有!天门山的来历,据史书记载:三国时吴永安六年(公元263年,农历癸未年),因大地震,致使山壁崩裂,南北洞开,玄郎如门,故景帝孙休以为吉祥,便下令将武陵郡改为天门郡,将此山改为天门山。关于壶头山,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汉《马援传》注:此山在辰州沅陵县东。武陵记曰:“山头与东海方壶山相似,神仙多此游集,故名。”关于玉屏山,据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农历癸年)修刊的《永定县志》记载:“雍正十年(公元1723年),永顺府通判李瑾路过此地,又改天门山为玉屏山。”然而,由于李瑾职位不高,他的话算不得金口玉言,加上天门山洞行如门,喊的时间又长,故玉屏山改称不久便又被天门山所代替。天门山自然景观奇特,人文景观也十分丰富,它是历代文人墨客游集的地方。他们寻幽揽胜,写诗作赋,对天门山的胜景作了广泛的介绍与赞美。

工业旅游的发展及其思考

工业旅游的发展及其思考 ??来源:国家旅游局??发布时间:2007-08-27 ????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一项关于建立工业遗产保护制度的议案受到了人大代表和新闻舆论的广泛支持和关注。按照议案发起人、北京市人大代表兼首都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韩永的说法,“现在我们为失去老城墙而叹息,以后可能会因为失去工业遗产而遗憾。”一时间,依托工业资源、特别是工业遗产,通过发展工业旅游,实现工业资源的综合集约利用,进而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迅速成为各方面的共识。 ????工业旅游在我国发生的时间不长,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特别是适合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类工业资源的保护工作较为薄弱,合理利用存在明显不足。针对这一实际,吴仪副总理在2005年5月曾强调指出:我们现在有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产品,还要有与工业化相联系的现代化的旅游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总结相关国际经验,分析我国工业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实现工业旅游又好又快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工业旅游的由来及国际经验 ????与其他大多数现代旅游活动一样,工业旅游最早出现在欧美的一些早期工业化国家,不过时间相对较晚,大约起步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恰恰也是早期工业化国家告别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和后工业时代迈进的转折时刻。在这一时期,新思维和生活方式对传统技术和生产的颠覆,与普遍的“怀旧”心理叠加在一起,形成了一股以“怀旧”为特征的特殊社会思潮和运动,其市场特征表现为一系列新型旅游需求。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英国并影响整个欧洲的工业遗产保护运动,也为工业旅游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这些都在客观上为工业旅游的萌芽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从这些国家工业旅游的发展路径来看,工业旅游率先从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中得到了发展。按照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于2003年通过的旨在保护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的界定: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等。毫无疑问,工业遗产在发展旅游方面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在这方面,德国鲁尔工业区为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树立了典范。????20世纪60年代初,鲁尔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连续下降,导致工厂企业纷纷破产、倒闭或外迁。由此带来城市衰落、失业众多、污染严重等许多社会问题。面对种种困难,当地采取积极措施,充分利用大量废弃的工矿、旧设备和工业空置建筑,实现工业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区域振兴等相结合,进行战略性开发与整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在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思路主导下,废弃的钢铁厂被改造成一个露天博物馆;旧铁路和旧火车车皮变成了当地社区儿童的艺术表演场地;钢铁公司成为以煤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旧贮气罐被改造成潜水训练池,墙体被改造成攀岩者乐园;一些仓库和厂房被改成迪厅和音乐厅,甚至高雅的交响乐也以巨型钢铁冶炼炉为背景别开生面地演出;焦炭厂则变成了吸引众多艺术、创意和设计公司的办公和展览场地;就连原本作为整个工业区废水污水排放管道的河道,也恢复成为了景观优美的生态流域。鲁尔区由此成为了享

青岛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完结版

区域地理实习报告青岛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姓名 指导教 213日 青岛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任香九 (地理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2012级本科20) 摘要:旅游业是一项涉及游玩、食宿、购物、娱乐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日益显现出勃勃生机,逐渐成为推动各地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之一。加入WTO后,中国出现前所未有的旅游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从目前青岛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我们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较强的接待能力、充足的管理经验和良好业绩,具备长足发展的基本条件,但也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

关键词:青岛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对策探讨 青岛开埠之后,德国殖民当局制定了严格的城市规划,进行了交通和市政等一系列的现代化建设,青岛逐渐成为东方典型的欧式城市,位于胶州湾畔的区位优势逐渐显露出来,城市旅游功能也日益凸现。随着大规模城市的建设,城市景观和旅游业相关条件形[1]旅游业由此发端。,成,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活动的快速发展青岛市位于山东半岛南部,东南濒临黄海,旅游资源丰富,是我国美丽的海滨旅游“全国文明城市”、城市,曾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城市”等多个荣誉称号。青岛市正以建设国际海滨旅游 度假中心,打造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大力发展旅游业。1 青岛市旅游业发展历程 青岛旅游产业经过了改革开放初期、上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以来三个阶段的发 展,[1]各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改革开放初期的旅游产业1.1 青岛的旅行社主要负责接待华,青岛旅游三点一线。改革开放之初改革开放初期:体现劳动光荣的,侨、中国港澳同胞、中国台湾同胞和外籍华人等。在当时的人们来看,而以前每周工作六天,是一年中最为重大的两个节日,五一节和欢庆祖国生日的国庆节也就是办婚礼、烫头发、滑旱,根本没有旅游这个概念。市民节假日最时髦的休闲方式,年代初基本上都得等到出差或回老家探亲。在上个世纪80,冰、下舞厅,要出去玩玩、)(包括鲁迅公园青岛的旅游景点也远不如现在丰富, 基本上就是沿海的栈桥、水族馆被业内人士称为三点一线。八大关,1.2 上世纪90年代的旅游产业 上世纪90年代:黄金周催生旅游热。到了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1994年2月3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从当年的3月1日起,第一周星期六和星期日为休息日,第二周星期日为休息日,依次循环。休假制度公布后,岛城陆续开始冒出了不少旅行社,并争先推出了青岛一烟台、青岛一唠山等周边景区周末游线路,市民出游的热情也很高。这也是市民出外旅游的开端。1999年9月,国务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黄金周正式步入了人们的生活。 1.3 21世纪以来的旅游产业 仅青岛旅行社的,改革开放让旅游业蓬勃发展起来成为现代旅游城市代表。:世纪21. 数量就由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两家发展到现在的200多家。旅游市场的蛋糕做得越来越大,青岛旅游产业正由观光型为主向度假观光型转变,旅游增长方式由游客数量增长型为主向质量效益增长型转变。进入21世纪以来,青岛的旅游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岛海底世界、极地海洋世界、银海游艇俱乐部、青岛雨林谷、青岛野生动物世界等四十多个旅游大项目相继建成,增强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此外,青岛的婚庆游、工业游、度假游、农家游、民俗游也因奥运变得有声有色,多姿多彩,使青岛的旅游业摆脱了单一的观光游,向多样化发展,一个现代旅游城 市呈现在世人的面前。2 青岛市旅游资源类型及特征

桂林旅游分析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旅游营销》 专业旅游营销 班级市0941 姓名Yu小邺 学号090000000 二○一二年十一月

浅析桂林的旅游文化环境 【摘要】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流传了近几十年,众所周知。桂林山水被誉为“童话山水”、“童话世界”的旅游主题,除了少数几个品牌比较切中其文化精神实质之外,其它产品似乎只是大致触及了。对于如何深入发掘桂林,童话山水、童话世界的旅游文化主题的深层内涵和审美实质,对此进行的桂林旅游文化环境的分析中,我认为应当从现代童话动漫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角度,对其“童话山水、童话世界”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做一次认真透彻的梳理和研究。 【关键字】桂林旅游文化文化资源资源现状开发条件 1、桂林文化资源和桂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桂林自从1980年代正式将旅游作为地方重要的经济产业发展以来,主要着眼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方历史文化底蕴,相继开发了“三山两洞一条江”、“阳朔西街”、“世外桃源”、“龙脊梯田”、“两江四湖”、“兴安乐满地”和“灵渠古街”等一系列以“童话山水、童话世界”为主题的优势旅游产品和品牌。回顾桂林旅游业所走过的三十多年辉煌历程,总体上看,桂林“童话山水、童话世界”的旅游主题,除了少数几个品牌项目比较切中其文化精神实质之外,其它产品似乎只是大致触及了“童话山水、童话世界”这一文化主题的外在形式表层。对于桂林的文化资源,毋庸置疑,桂林的山水之美,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旅游者的观光,旅游资源的丰富,使旅游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大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产业中,若依旧保持原有的风格,满足不了现代旅游者的需求,所以进一步加大对桂林旅游业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百里漓江烟雨”、“三山两洞奇境”、“两江四湖景园”、“碧莲峰里人家”、“龙竹排漂流”等以游山观水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和项目,一直是桂林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价值取向。这些景区和项目,主要是靠天吃饭,没有多少文化内涵、缺乏创意思维的旅游资源开发,目前已经明显变得老化而面临更新和淘汰。桂林目前旅游开发是一下几个方向开发:以注重形态忽视神韵的山水文化、就物讲史缺乏情趣的历史文化、风情浓厚韵味渐淡的民俗文化、愚人自娱痴人自乐的主题文化、剧场影视音响朦胧的舞台演绎文化等开发方向。 1、1、桂林文化资源现状 目前桂林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主要体现在文化导向、文化主题定向、文化内容策划、文化形象设计等四个方面。桂林作为国际旅游名城,满城处处皆胜景,除了作为典型的漓江山水,其他景区也各有特色,县级以上景区已达上百处之多。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桂林山水文化与其同类产品雷同。旅游景点真正能带给游客精神上的享受,关键在于景区文化的深度开发,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产品或项目。桂林山水景区在文化的开发方面非常注重内容和项目上的丰富多彩,升级换代,推陈出新,但另一方面对景区的定位意识却不到位,忽视整体形象的设计,或者对其他景区的全盘模仿,缺乏创意。如为表现桂林壮、侗、苗、瑶等多个民族的民俗风情,各个县区纷纷修建了题材相似的民俗文化村,或者景区民俗旅游项目的形式雷同,手段单一,久而久之,使得原本“民俗不俗,俗中有雅“具有观赏性与参与性的各类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对游客不再具有新引力。然而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桂林少数民族多聚族而居,其房屋建筑以干栏型为主,建筑样式却各有不同,壮族的麻栏木楼、瑶族的半边楼、苗族的吊脚楼、

旅游资源的欣赏

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旅游景观的两大类审美形态,并理解两者的区别。 2. 掌握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理解其含义。 3.了解古典园林、古建筑等的美学特征。 4.了解自然景观中人文景观的作用。 5.初步形成正确、科学的审美观。 【重点难点】 1.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2.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学法指导】 对比法、案例分析法等 【课前准备】预习课本,夯实基础 知识点一自然美 1.概念: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①________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②______________。 2.表现形式 (1)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③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色彩美:颜色不同的④________、土壤、⑤________、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 (3)动态美: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⑥________。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⑦____________。 (4)朦胧美:⑧________、雨、云、雾,以及晨曦、⑨________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 知识点二人工美 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⑩________________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形式 【课堂活动区】分组探究,突破考点 一、旅游景观中自然美的表现及形成

感 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洞庭天下旷 色彩美 是以色彩的冷暖等,以及它们的对比协 调组合关系表现出来的美感 香山红叶春翡、夏翠、秋金、冬银 动态美 由波涛、飞瀑、溪泉以及云雾飘动等引起 山为水动,水回山转,流水飞瀑,飞禽 走兽,风吹林动等 朦胧美 自然景观透过某种朦胧模糊的形式含 蓄地表现出来,使欣赏者获得审美享受 烟雨中的山水风光,云蒸雾腾 【课堂探究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和朦胧美等,图中既有形象美又具有朦胧美的是________。 (2)能够体现“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的景观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幅景观图中,从形成原因上看属于断层一侧抬升形成断块山体的是________。 二、人工美的类型与形成 人工美是指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如古典园林美、古建筑和古遗迹美等。如下表所示: 类型 美感形成 举例 古典 园林 美 园林是建筑与艺术的结合,它追求 的是诗情画意的美感 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古建 筑美 通过立体和平面结构图,运用线、 面、体在时空间展开运动过程,给人以视觉的影响从而获得美感 故宫、大小雁塔 民俗 风情 美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历史条件、 地理环境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观 念、文化、民俗和风情也是迥然不 同的 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 雕塑 艺术 美 雕塑表现出纪念性、象征性、立体性等关系特征 《昭陵六骏》 《马踏匈奴》 [反思归纳] 古典园林美、古建筑美、人工与自然美的比较 人工美 的内容 审美形式 审美特征 古典 园林 美 主要是由山、水、花木、建筑(桥、亭、廊)四种基本元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 把大自然的美景浓缩到有限的空间内,成为大自然的缩影,花草、树木、奇峰、怪石,

工业旅游

辽宁工业旅游——沈阳沈飞航空博览园

辽宁工业旅游——沈阳沈飞航空博览园工业旅游是伴随着人们对旅游资源理解的拓展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和产品新形式。工业旅游在发达国家由来已久,特别是一些大企业,利用自己的品牌效益吸引游客,同时也使自己的产品家喻户晓。在我国,有越来越多的现代化企业开始注重工业旅游。 工业旅游对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已经越来越熟悉,但在我国,作为旅游行业的一个新生事物,工业旅游的发展刚刚起步。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充分挖掘发展潜力,把工业旅游作为旅游的一大特色加以开发和培育,对促进辽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辽宁工业旅游最早开始于1999年1月鞍山钢铁集团的工业旅游,相对山东、上海等工业旅游发展较早的省市,起步较晚,但经过短短几年,辽宁工业旅游有了大幅度的发展。2001年年底,辽宁省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的9个工业旅游项目,包括沈飞航空博览园、大连明清家具艺术品有限公司、辽宁五女山米兰酒业有限公司、大连路明发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丹东太平湾发电厂、鞍山工业之旅、抚顺矿业集团西露天矿、大连珍奥生命园、辽宁道光廿五集团满族酿酒有限责任公司。虽然工业旅游在辽宁省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辽宁工业旅游资源丰富程度上看,发展幅度远远不够,仍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产业,随着现代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它不仅仅是组织人们游山玩水的活动,并且延伸到了工业领域,沈飞集团作为全国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率先做出了尝试,推出了工业旅

游的一个崭新项目———航空博览园。 全国一流的航空博览园在著名的旅游景区沈阳北陵北侧,一座形似飞机的建筑物横空出世,这就是沈飞集团筹建的沈阳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航空博览园。沈飞航空博览园位于沈阳市皇姑区陵北街1号,2001年建成,是融我国歼击机发展历史与航空知识于一体的大型科普类专业性展馆。博览园占地2.5万平方米,分为室外展区和室内展览区两个部分。室外外展区有休闲广场、服务部和展示沈飞公司生产的各型歼击机的飞机展示区。室内展厅分为序厅、志在冲天、碧空雄风、驰骋疆场、走向世界、世纪展望等7个展览部分,有珍贵历史图片660多幅,实物200余件。沈飞航空博览园的大门足够特别,状如凌空的机翼造型从大门一侧伸出,“机翼”下面就是售票处,透过伸缩门能看见主馆正门和停在草坪上的飞机。从博览园大门进入,东侧林地的草坪上就停着一架银白色的歼5,国产第一架跨音速喷气式歼击机,机身上的红色数字56719表示飞机试飞成功的日期。该机是仿苏米格-17埃弗型战斗机,我空海军驾驶该机击落击伤入侵F-86等飞机40多架。1958年2月13日毛泽东到沈飞视察,观看的就是这种飞机。靠近东侧围墙的场地上停放着强5型飞机、歼6原型飞机、歼教6原型飞机、歼7型飞、歼6III型飞机。还有机身如披了蓝色迷彩服一样的歼7型飞机、沙漠迷彩服颜色机身的歼8型飞机、歼8II型飞机等。通往主馆的路西草坪上停着一架上下双翼,体型庞大的军绿色运输机。 博览园的主馆是一座四层的大楼,圆顶,淡黄色楼身,玻璃均为

青岛旅游产业资源分析和评价

青岛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旅游专题组 目录 青岛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郑州沿黄地区旅游资源调查······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青岛旅游资源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青岛老城区重点旅游资源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馆藏······················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理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青岛新城区重点旅游资源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崂山旅游资源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崂山名胜太清宫·············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青岛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青岛旅游资源类型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青岛旅游资源等级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青岛旅游资源分布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青岛旅游资源开发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基本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郑州沿黄地区旅游资源调查 (一)青岛旅游资源概况 郑州沿黄河地区(下简称沿黄地区)主要包括了惠济区、金水区、中牟县、荥阳市、巩义市中连霍高速公路以北、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规划面积约为平方公里。具体如下图1所示。 图1 青岛地图 1、旅游资源单体调查 经过前期初步的调查、收集、整理,目前已收集旅游资源单体2116个,资源类型丰富、种类齐全,涉及到了地文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等8个主类,其中

桂林市旅游资源整合建议文档

桂林市旅游资源整合建议文档 Guilin tourism resources integration proposal documen t

桂林市旅游资源整合建议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发言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按照用途、性质来划分,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本文档根据会议演讲稿的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桂林旅游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为全国各地的旅游开发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但在新形势下,桂林旅游如何再上一个新台阶,成为各级领导和桂林旅游从业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莫书记提出桂林旅游发展要“整合资源配套成龙,错落分工差异经营,形成合力整体成长,创建国际旅游之都”,为桂林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 桂林旅游资源丰富,其景区景点的数量和密集度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在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可供游客游览观光的100多处景区景点中,同类产品较多,规模小的较多,除漓江、象山景区、芦笛景区、七星景区年接待量过百万人次外,其他景区都在几万到几十万人次。从发展的角度看,唯有对资源进行整合,才能形成规模,创造具有影响力的旅游产品;才能避免散小、重复的旅游产品恶性竞争造成桂林旅游整体利益流失;才能避免散小旅游企业唯利化经营对桂林旅游形象的损害;才能

提升桂林旅游的品牌效应,达到搭建新的融资平台,吸引新的资本投入,做强做大桂林旅游产业的目的。我们认为,资源整合可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整合市区核心旅游资源 城市改造基本完成后,市内形成了“三山两洞”、“两 江四湖”和市区水上游三足鼎立局面。由于资源分割,“两江四湖”只有进行单一形式的夜游,容纳的游客数量有限,形成不了更大的规模;市区水上游经营的实际上是“三山”景点,与“三山”之间产生经营冲突和利益互损在所难免。三个本来相互联系的产品被人为分割、相互竞争,难以形成经营的合力和规模,游客体验不到桂林山水的整体美感,桂林的旅游形象受到严重损害。 对市内核心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就是要打破资源和经营 分割现状,通过资本的形式将“三山两洞”、“两江四湖”和市区水上游这三个产品有机组合起来,并将榕湖饭店纳入其中,引入景观地产,组建统一的大型经营公司,搭建新的招商引资平台。资源整合完成以后,“四湖”和漓江、桃花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贯通,乘车游览“三山两洞”和乘船游览“三山两洞”两种各具特色的游览方式并存成为可能;利用水上穿梭巴士将“三山两洞”和市内其他景点、宾馆、购物休闲场所连接在一

旅游业发展规划范本

上海市浦东新区“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纲要版 第一章本规划编制的背景、任务、作用与目的 一、规划背景 浦东新区功能定位及相关产业发展面临新的历史转折和机遇。上海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浦东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快速发展的要求和“一个作用、三个区”的新定位为现代服务业在更高能级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先导性产业、同时作为浦东“1+4+4”现代服务业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发展同样面临着新的机遇。而另一方面,浦东旅游业经过“九五”、“十五”期间市场驱动下的超常规发展后也开始进入平稳期,并同时暴露出超常规发展所伴随的一些问题,旅游业自身也有借助新的机遇实现能级提升和开拓性增长的内在要求。基于对上述背景的认识开展本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项目 《浦东新区“十一五”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其中包括住宿业发展规划(参见《上海市浦东新区旅游住宿业发展专项规划》)。 三、作用与目的 根据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指导浦东旅游产业发展、引导社会旅游资源配置、决策重大旅游项目安排;确定浦东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产业布局、规模、速度以及具体对策、措施,为未来五年内浦东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宏观指导性意见。

第二章浦东新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发展现状与成绩 1、成绩和经验 初步确立了旅游业产业地位。2005年,浦东新区旅游业景点、旅行社和宾馆三大行业共接待游客1650万人次,“十五”期间年均增长7.5%。2005年,三大旅游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7.71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2%。2005实现旅游总收入202亿元,根据市统计局提供的经验数据,浦东旅游增加值约占GDP比重为3.6%(低于当年上海市相应比重6.4%),占新区第三产业比重超过7%,基本实现了“十五”旅游规划确定的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目标定位。 形成了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截至2005年底,在浦东注册的旅行社8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家,国内旅行社70家,分别约占上海市总数的11.9%和20.72%。共有各类宾旅馆470家,客房23524间,床位40,076张。其中高星级宾馆28家,客房8626间,占上海市总量27.5%。拥有万豪、凯悦、洲际、喜达屋、雅高、香格里拉等6家全球知名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旗下共13个国际著名酒店品牌。拥有14个主要旅游景点,其中国家4A级景点4家,占上海市总量23.5%。形成了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 建成了相对成熟的陆家嘴—花木都市综合旅游会展板块。经过“十五”期间的继续开发,陆家嘴-花木地区基本形成了景点相对集中、旅游服务设施比较齐全、能在空间上产生集聚效应的旅游板块。同时区域集中专业会展场馆和高星级宾馆为主的会展场馆面积已超过15万多平方米,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会展基础和接待设施体系。2005年,该区域接待游客近1500万人次,举办各类会议1500多次,出租展览面积237.87万平方米,占上海市总量63%,奠定了作为重要会展城区

工业旅游的发展和思考

工业旅游的发展及其思考 来源:国家旅游局发布时间:2007-08-27 在刚刚闭幕的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一项关于建立工业遗产保护制度的议案受到了人大代表和新闻舆论的广泛支持和关注。按照议案发起人、市人大代表兼首都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永的说法,“现在我们为失去老城墙而叹息,以后可能会因为失去工业遗产而遗憾。”一时间,依托工业资源、特别是工业遗产,通过发展工业旅游,实现工业资源的综合集约利用,进而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迅速成为各方面的共识。 工业旅游在我国发生的时间不长,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特别是适合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类工业资源的保护工作较为薄弱,合理利用存在明显不足。针对这一实际,吴仪副总理在2005年5月曾强调指出:我们现在有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产品,还要有与工业化相联系的现代化的旅游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总结相关国际经验,分析我国工业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实现工业旅游又好又快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工业旅游的由来及国际经验 与其他大多数现代旅游活动一样,工业旅游最早出现在欧美的一些早期工业化国家,不过时间相对较晚,大约起步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恰恰也是早期工业化国家告别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和后工业时代迈进的转折时刻。在这一时期,新思维和生活方式对传统技术和生产的颠覆,与普遍的“怀旧”心理叠加在一起,形成了一股以“怀旧”为特征的特殊社会思潮和运动,其市场特征表现为一系列新型旅游需求。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英国并影响整个欧洲的工业遗产保护运动,也为工业旅游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这些都在客观上为工业旅游的萌芽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从这些国家工业旅游的发展路径来看,工业旅游率先从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中得到了发展。按照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于2003年通过的旨在保护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的界定: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等。毫无疑问,工业遗产在发展旅游方面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在这方面,德国鲁尔工业区为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树立了典。 20世纪60年代初,鲁尔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连续下降,导致工厂企业纷纷破产、倒闭或外迁。由此带来城市衰落、失业众多、污染严重等许多社会问题。面对种种困难,当地采取积极措施,充分利用大量废弃的工矿、旧设备和工业空置建筑,实现工业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区域振兴等相结合,进行战略性开发与整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 在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思路主导下,废弃的钢铁厂被改造成一个露天博物馆;旧铁路和旧火车车皮变成了当地社区儿童的艺术表演场地;钢铁公司成为以煤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旧贮气罐被改造成潜水训练池,墙体被改造成攀岩者乐园;一些仓库和厂房被改成迪厅和音乐厅,甚至高雅的交响乐也以巨型钢铁冶炼炉为背景别开生面地演出;焦炭厂则变成了吸引众多艺术、创意和设计公司的办公和展览场地;就连原本作为

桂林生态旅游现状研究

桂林生态旅游现状研究 什么是生态旅游? 长久以来,大众旅游在中国很多地方主宰着地方旅游的发展趋势。生态旅游作为大众旅游的一种替代,在这种背景下被提出来。生态旅游和传统的大众旅游有很大的不同。它通过限制游客的数量,控制能源和水的消耗,使得文化之间能够充分的交流,它给游客提供当地自然和文化的历史信息,使旅游者并不仅以金钱的方式来回报社区。生态旅游通过赋予旅游者自主权,由他们自主决定希望开展一种什么样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致力于使游客享受美丽的自然环境和感受当地文化的同时对当地环境产生最小的影响,并尊重当地人的传统,信仰和习俗。 生态旅游的现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生态旅游作为可持续旅游开发的方式之一,以每年30 %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生态旅游的兴起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的结果,被看作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具体体现和实现途径之一。然而,生态旅游并不是万无一失的。生态旅游如果开发利用不当,对环境所造成的威胁甚至大于传统的大众旅游。因为大众旅游的地点大多是在人为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而不是发生在环境敏感的保护区或国家公园。而生态旅游恰恰相反。如何发展成功的生态旅游? 综观世界各地生态旅游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可以发现:对当地居民利益的关注程度以及居民对旅游的参与程度和生态旅游的成功与否关系十分密切 桂林生态旅游现状: 生态旅游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兴致,也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据前不久召开的世界生态旅游大会介绍,生态旅游给全球带来了至少200亿美元的年产值,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 桂林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一是拥有巨大的客源市场,且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将不断增长;二是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漓江,阳朔,龙胜,资源这些地区集中了桂林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中最精华的区域,是生态旅游的理想处所,已经成为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龙头"。 但由于桂林的生态旅游业开发史较短,目前尚为初级旅游开发模式。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那种"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念还较流行,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到大自然中旅游,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实际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经给环境带来较严重的污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如:(1)对桂林市内溶洞的大面积开发,许多地区一发现好的溶洞,就匆忙施工开发。开放后又不控制游客人数,过多的游客加速了洞内沉淀物氧化。一些洞口开得过大、过长,加速洞内外空气对流,人们呼出二氧化碳气体破坏了岩溶洞环境的平衡,致使石钟乳已开始退化、变色。如再不采取保护措施,这些溶洞将会过早衰亡。(2)有关部门为了大量揽客,在龙胜核心景区内建造宾馆等与当地风情格格不入的建筑,严重破坏了景观的自然氛围。(3)野生动物也是极其珍贵的旅游资源。许多地方在开发这一旅游资源

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

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 王凯 众所周知,旅游资源的分布受到各地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我国地域广袤,各地自然条件和历史发展道路都有很大差异,从而决定了各地区旅游资源的赋存条件也有很大差异。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对旅游生产力的布局有着深刻的影响。加强对我国旅游资源赋存的区际差异研究,对国家根据各地区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点及其分布规律因地制宜地制定全面的、合乎实际的旅游业空间布局政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确定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旅游资源是一类特殊的资源实体,其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由于旅游资源本身定义的多样性、综合性和不确定性,还很难将其象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那样定出一系列的定量指标来综合评估各地区的资源状况。但是,考虑到受旅游时间和最大信息收集量原则的影响,国际旅游者在大尺度旅游空间决策行为所表现出的主要特征,即倾向于选择有级别较高旅游点的地方做为旅游目的地;同时,国内旅游者也大都流向中心城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或历史文化名城,而更多级别较低的旅游点对他们吸引力不大。因而笔者在进行旅游资源的省(区)际比较时只选择了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五项占主导地位的旅游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地区旅游资源的绝对丰度、相对丰度、总丰度、组合指数及整体优势度等几项指标,[1] 以对各地区旅游资源赋存的基本状况作一个大致的描绘。 1 旅游资源丰度的地区比较 资源与发展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资源丰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地区旅游资源丰度的大小关系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和对旅游业发展的保证程度,影响着区域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等诸多方面。 1.1 地区旅游资源的分类比较 这里对旅游资源进行区际比较时,根据前述五类基本旅游资源,计算了各地区各类资源总拥有量在全国的比重和人均拥有量、地均拥有量的综合密度指数(表1)。 表1 各地区旅游资源丰度 各地区旅游资源拥有量占全国比重(%) 省─────────────────── 份全国重点国家级国家级国家历史全国重点 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文化名城保护单位 北京0.84 1.37 1.13 1.01 5.60 天津0.84 1.37 0 1.01 0.80 河北 4.20 1.37 2.61 4.04 7.47 山西 3.78 2.74 6.77 5.05 7.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