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课程教学大纲

ORACLE课程教学大纲
ORACLE课程教学大纲

《ORACLE》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ORACLE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课

学时/学分:32+32/3

授课对象:本科生

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原理等课程

课程简介:

ORACLE 是以高级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为基础的跨平台的大型关系数据库,是目前最流行的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体系结构的数据库之一。本课程通过介绍Oracle数据库基本操作、体系结构与数据库基本管理使学生初步掌握大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了解大型数据库的管理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Oracle 数据库系统下的SQL语言运用及PL/SQL程序设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大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了解大型数据库的管理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Oracle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情况,数据库系统的大致结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概念及Oracle的并行处理能力。熟练掌握Oracle数据库系统下的S Q L语言运用及PL/SQL 程序设计,了解应用程序开发中哪些用户逻辑适宜在客户端解决,哪些适宜在数据库服务端解决,熟练掌握存储子程序和触发器的使用。进一步了解数据库安全性与完整性的概念,掌握实现Oracle数据库系统下安全性,完整性的基本方法。掌握Oracle 数据库系统下的物理设计技术。了解对象数据类型和LOB数据类型的使用方法。理解Oracle下事务的概念,并能在实际应用中合理的使用事务控制命令。

教学内容:

第一章Oracle概述(2学时)

1、教学内容:

1.1 数据库基础知识

1.2 关系数据库系统

1.3 Oracle关系数据库

1.4 Oracle的新特性

1.5 Oracle的安装

2、教学重点:Oracle的安装

3、教学难点:Oracle关系数据库

第二章Oracle体系结构(4学时)

1、教学内容:

2.1 Oracle的物理结构

2.2 Oracle的逻辑结构

2.3 Oracle的内存结构

2.4 数据库实例与进程

2.5 数据字典

2、教学重点:Oracle的物理结构、Oracle的逻辑结构

3、教学难点:数据库实例与进程

第三章SQL语言基础(6学时)

1、教学内容:

3.1 SQL简介

3.2 SQL的基本语法

3.3 数据查询语言

3.4 数据操纵语言

3.5 数据定义语言

3.6 数据控制语言

3.7 常用函数

2、教学重点:数据查询语言、数据操纵语言、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控制语言

3、教学难点:SQL的基本语法

第四章PL/SQL编程(8学时)

1、教学内容:

4.1 PL/SQL简介

4.2 PL/SQL的语法

4.3 存储过程

4.4 触发器

4.5 游标

4.6 包

4.7 函数

2、教学重点:PL/SQL的语法

3、教学难点:触发器、游标

第五章Oracle数据库管理(4学时)

5.1 Oracle数据库管理简介

5.2 创建、启动和关闭Oracle数据库

5.3 管理表空间

5.4 管理Oracle数据文件

5.5 管理重做日志文件

5.6 管理Oracle数据库对象

2、教学重点:创建、启动和关闭Oracle数据库

3、教学难点:管理重做日志文件

第六章备份与恢复的安全管理(4学时)

1、教学内容:

6.1 Oracle9i的安全保障机制

6.2 用户管理

6.3 权限和角色

6.4 概要文件

6.5 数据文件

2、教学重点:权限和角色

3、教学难点:权限和角色

第七章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2学时)

7.1 备份与恢复概述

7.2 物理备份与恢复

7.3 逻辑备份与恢复

7.4 高级复制手技术

7.5 恢复管理器

7.6 Oracle灾难恢复解决方案

7.7 备份与恢复策略

2、教学重点:物理备份与恢复、逻辑备份与恢复

3、教学难点:备份与恢复策略

第八章Oracle9i常用工具(2学时)

1、教学内容:

8.1 SQL*Plus交互式应用程序

8.2 SQL*Plus Worksheet全屏幕开发环境

8.3 Oracle企业管理器

8.4 移植工具

8.5 配置网络管理工具

8.6 性能检测器

2、教学重点:SQL*Plus交互式应用程序、

SQL*Plus Worksheet全屏幕开发环境

3、教学难点:Oracle企业管理器

实验内容:

实验一、Oracle的安装和启动SQL*PLUS(2学时)

1、实验目的:

掌握如何安装ORACLE9I以及如何配置ORACLE9I网络环境,掌握SQL*PLUS的安装。

2、实验内容:

(1)Oracle和SQL*PLUS的安装。

(2)连接到Oracle数据库。

(3)创建用户账号(User Account)和角色(Roles)。

(4)启动SQL*PLUS。

(5)退出SQL*PLUS。

3、实验方案:

学生进行分组到网络实验室进行Oracle的安装和Oracle 服务器、客户机的联网配置,实验做完后要写出实验报告并交老师批改。

实验二、Oracle的SQL(6学时)

1、实验目的:

掌握SQL语句的使用与操作

2、实验内容:

(1)创建和定义表(Table)结构。

(2)Select查询语句的使用。

(3)修改表结构(ALTER语句的使用)。

(4)删除表(DROP语句的使用)。

(5)插入、删除、更新数据(Insert、Delete和Update 语句的使用)。

3、实验方案:

本实验分3次完成,每次2学时。

实验三、PL/SQL编程语言的使用(8学时)

1、实验目的:

练习掌握PL/SQL的基本语法结构,并学会编写简单程序。

2、实验内容:

(1)PL/SQL的结构的使用。

(2)控制结构。

(3)循环结构。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操作系统原理 二. 学时与学分 学时共64学时(52+12+8) 其中,52为理论课学时,12为实验学时,8为课外实验学时 学分 4 三. 先修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 《IBM—PC宏汇编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 四.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如下目标: 1.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技术,包括现代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策略与方法、操作系统进程管理机制、现代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 2.了解操作系统的结构与设计。 3.具备系统软件开发技能,为以后从事各种研究、开发工作(如:设计、分析或改进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提供必要的软件基础和基本技能。 4.为进一步学习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等课程打下基础。 五. 适用学科专业 信息大类各专业

六.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主要内容: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及实现技术,重点论述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系统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操作系统提供的用户界面。讨论现代操作系统采用的并行处理技术和虚拟技术。本书以Linux系统为实例,剖析了其特点和具体的实现技术。 理论课学时:52学时 (48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考试2学时) ?绪论4学时 ?操作系统的结构和硬件支持4学时 ?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4学时 ?进程及进程管理8学时 ?资源分配与调度4学时 ?存储管理6学时 ?设备管理4学时 ?文件系统6学时 ?Linux系统8学时 七、教材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2版),庞丽萍阳富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2月 八、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UbuntuLinux操作系统第2版(微课版)—教学大纲

《Ubuntu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 4 学时:48 适用专业: 高职高专类计算机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课程安排在第学期。 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管理、软件使用和编程环境部署。本课程将紧密结合实际,以首选的Linux桌面系统Ubuntu 为例讲解操作系统的使用和配置,为学生今后进行系统管理运维、软件开发和部署奠定基础。整个课程按照从基础到应用,从基本功能到高级功能的逻辑进行讲授,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相关的技术操作技能。 前导课程: 《计算机原理》、《Windows操作系统》。 后续课程: 《Linux应用开发》 二、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上,要求学生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配置管理、桌面应用、编程和软件开发环境。 技能上,要求学生能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方法和使用技能,涵盖系统安装和基本使用、图形界面与命令行、用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桌面应用、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Android应用开发、LAMP 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部署,以及Ubuntu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培养的IEET核心能力: ?具备系统管理方向的系统工程师的工程能力:掌握Linux配置管理和运维,包括用 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具备应用开发工程师的开发环境部署能力,包括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 Android应用开发、LAMP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的部署和流程。 ?基本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接受企业 的文化;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具有基本的英语文档阅读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理解Ubuntu Linux的相关英文资料。

计算机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系统结构》教学大纲 (参考学时:约48学时) 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课。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说明,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主要依靠器件的变革和系统结构的改进。今天,在器件潜力几乎达到极限的情况下,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改进尤为重要。 本课程是从外部来研究计算机系统, 即使用者所看到的物理计算机的抽象;编写出能够在机器上正确运行的程序所必须了解到的计算机的属性;软硬件功能分配及分界面的确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学生熟悉现代计算机系统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应用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系统结构的分析能力,掌握系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即如何最合理地利用新器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设计并构成综合性能指标最佳的计算机系统。 本课程为计算机专业(本科)高年级课程,需要综合几乎所有计算机专业基础和相关的前继专业课程知识。主要有: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本课程的新内容为超标量处理机、超流水线处理机、向量处理机、并行处理机、线程级并行、多核处理器、多处理器系统及其并行计算等。 1.教学内容 本课程知识结构图如图1所示。

第一部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础 1.教学内容 2.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分类; 3.计算机系统多级层次结构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系统设计的评价标准和定量原理; 5.软件、器件、应用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影响; 6.计算机系统的分类。 2.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内容: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定义,计算机组成定义,计算 机实现定义,系统结构、组成与实现的三者关系,透明性,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Amdahl定律,CPU性能公式,并行性原理,局部性原理),MIPS定义,MFLOPS 定义。 2.掌握内容: 弗林分类法,冯·诺依曼计算机特征,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演变,软件、器 件、应用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影响,模拟与仿真。 3.了解内容: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系统设计的主要方法。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2.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Amdahl定律,CPU性能公式,并行性原理,局部性 原理); 3.系统结构的评价标准; 4.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 难点: 1.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 第二部分计算机指令系统 1. 教学内容 1.数据类型; 2.寻址技术; 3.指令系统的设计; 4.指令系统的改进。 2.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内容:数据表示和数据结构,自定义数据表示,大端存储和小端存储,寻址 方式,指令格式的优化(Huffman编码法、扩展编码法),RISC的定义与特点,减少指令平均执行周期数方法。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 总学时:68 理论学时:56 实验学时:12 一、课程性质及培养目标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本课程将全面系统地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操作系统内部工作过程与结构及相关概念、技术和理论,并作为实例介绍目前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的工作原理。在各章节中会介绍当前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的各部分功能及实现作为实例,以求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能够融会贯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地位和特点,熟练掌握和运用操作系统在进行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管理和调度时常用的概念、方法、算法、策略等。 二、课程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在总结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制定本课程的教学原则为:理论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例如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例如演示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例如讲练结合法、实验法等)。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单元操作系统引论 1、教学内容 任务1 操作系统概述 任务2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任务3 操作系统的分类 2、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对操作系统形成初步的认识,对操作系统中的概念有整体的了解。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掌握操作系统类型和功能、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熟练掌握操作系统定义。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操作系统的分类、基本特征和功能 教学难点: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4、复习参考题 ⑴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⑵OS有哪几大特征?最基本得特征是什么? 第二单元操作系统原理基础 1、教学内容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操作系统》总学时与学分:72学时 4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操作系统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涉及考研等进一步进修的重要课程,是计算机 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操作 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和一般的管理方法,从而为学生以后的 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章 节 内 容学 时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5第二章 进程管理12第三章 处理机调度与死锁12第四章 存储管理12第五章 设备管理10第六章 文件管理8第七章 操作系统接口4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统3第九章 系统安全性3第十章 UNIX 操作系统3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发展过 程,知道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计算机系统的首次扩充,是 现代计算机系统必须配置的软件。 基本要求:掌握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发展过程、基本特征及主要功能;了解操作 系统的结构设计 本章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以及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本章难点:操作系统基本特征的理解,操作系统主要功能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电气课件中调试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

Oracle数据库基本知识点

1、数据库基本语句 (1)表结构处理 创建一个表:cteate table 表名(列1 类型,列2 类型); 修改表的名字 alter table 旧表名 rename to 新表名 查看表结构 desc 表名(cmd) 添加一个字段 alter table 表名 add(列类型); 修改字段类型 alter table 表名 modify(列类型); 删除一个字段 alter table 表名 drop column列名; 删除表 drop table 表名 修改列名 alter table 表名 rename column 旧列名 to 新列名; (2)表数据处理 增加数据:insert into 表名 values(所有列的值); insert into 表名(列)values(对应的值); 更新语句:update 表 set 列=新的值,…[where 条件] 删除数据: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删除所有数据,不会影响表结构,不会记录日志, 数据不能恢复--》删除很快: truncate table 表名 删除所有数据,包括表结构一并删除: drop table 表名 去除重复的显示:select distinct 列 from 表名 日期类型:to_date(字符串1,字符串2)字符串1是日期的字 符串,字符串2是格式 to_date('1990-1-1','yyyy-mm-dd')-->返回日期的 类型是1990-1-1 (3)查询语句 1)内连接 select a.*,b.* from a inner join b on a.id=b.parent_id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2014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大纲 一、设计目的和要求 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为配合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操作系统》而开设的,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实际进行操作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实现。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使学生能将操作系统的概念具体化,并从整体和动态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操作系统,以巩固和补充操作系统的原理教学,提高学生解决操作系统设计及实现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要求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培养学生在模拟条件下与实际环境中实现功能模块和系统的能力: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实际进行操作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实现,具体包括:基于线程的多任务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个简单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培养学生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合理分析试验结果的能力: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实验设计、程序调试、错误分析,从而熟悉实验设计方法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学生需根据设计项目的功能要求及操作系统原理的相关理论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需考虑项目实现的软硬件环境,设计相关数据结构及算法,在实现过程中发现解决方案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改进。 (4)培养学生分析并清楚阐述设计合理性的能力:要求学生在项目上机验收和实验报告中分析阐述设计思路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5)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课程设计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的分工及合作。 二、设计学时和学分 学时:32 ;学分:1 三、设计的主要内容 以下三个题目中:1、2中选做一题,第3题必做。 1、基于线程的多任务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线程的创建、撤消和CPU切换。 掌握线程的定义和特征,线程的基本状态,线程的私有堆栈,线程控制块TCB,理解线程与进程的区别,实现线程的创建、撤消和CPU切换。 (2)时间片轮转调度 理解各种调度算法、调度的原因,完成时钟中断的截取,具体实现调度程序。 (3)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 理解优先权的概念,并实现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策略。 (4)利用记录型信号量实现线程的同步

Oracle数据库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基础知识 表3.2 Oracle数据类型

表3.3 XSB的表结构

操作表 创建表 CREATE TABLE [schema.] table_name ( column_namedatatype [DEFAULT expression] [column_constraint][,…n] [,…n] ) [PCTFREE integer] [PCTUSED integer] [INITRANS integer] [MAXTRANS integer] [TABLESPACE tablespace_name] [STORGE storage_clause] [CLUSTER cluster_name(cluster_column,…n)] [ENABLE | DISABLE ] [AS subquery] 【例】使用CRETE TABLE命令为XSCJ数据库建立表XSB,表结构参照表3.3。 打开SQL*Plus工具,以system方案连接数据库,输入以下语句: CREATE TABLE XSB ( XH char(6) NOT NULL PRIMARY KEY, XM char(8) NOT NULL, XB char(2) DEFAULT '1' NOT NULL, CSSJ date NOT NULL, ZY char(12) NULL, ZXF number(2) NULL, BZ varchar2(200) NULL ); 修改表 ALTER TABLE [schema.] table_name [ ADD(column_namedatatype [DEFAULT expression][column_constraint],…n) ] /*增加新列*/ [ MODIFY([ datatype ] [ DEFAULT expression ] [column_constraint],…n) ] /*修改已有列的属性*/ [ STORAGE storage_clause ] *修改存储特征*/ [ DROP drop_clause ] /*删除列或约束条件*/ 【例】使用ALTER TABLE语句修改XSCJ数据库中的表。

《操作系统(英)》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英)》课程教学大纲 (Operating Systems)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1201313 学分:3学分 总学时:51学时(其中实验 9 学时) 适用对象: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等专业 先修课程: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语言 二、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生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信息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操作系统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系统的开发模式、开发方法和操作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以后参与系统软件分析和开发奠定基础。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使用原版教材,采用双语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并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教学。 (三)教学安排 本课程的总学时为51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2学时,上机实践教学9学时。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5 hours, Lab 0 hour) Main Points: Short history,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Objectives, Functions, Multiprogramming, Real-Time System, Batch system, Time-sharing system, 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Chapter 2 Computer-System Structures ( 1.5 hours , Lab 0 hour)

Oracle数据库技术课程学习大纲详细

《现代数据库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数据库技术》 课程编号:学时数:56 学分数:3.5 适应专业: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所有专业 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现代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在数据处理应用领域中的主要内容和坚实基础;也是今后若干年内研究和应用的最活跃的分支之一。因此,信息管理、软件开发、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特别是以应用为目标的学生都必须学习和具备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知识。本课程通过介绍Oracle数据库基本操作、体系结构与数据库基本管理使学生初步掌握大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了解大型数据库的管理方法。了解大型数据库的管理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Oracle数据库系统下的SQL语言运用及PL/SQL程序设计。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以后,能够结合自己所熟悉的某一门高级语言和Oracle,开发出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原理》等课程。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章数据库概述(2学时) 1、教学内容: 1.1数据库基础知识 1.2关系数据库系统 1.3 Oracle基础知识 (1)Oracle的发展历史 (2)Oracle的特点 第二章O racle体系结构(6学时) 1、教学内容: 2.1 Oracle 体系结构概述 2.2Oracle的存储结构 (1)物理存储结构 (2)逻辑存储结构 2.3Oracle的实例 (1)Oracle内存结构

(2)Oracle进程 2.4数据字典 2、教学重点:Oracle的物理结构、oracle实例、Oracle的逻辑结构 3、教学难点:数据库实例与进程 第三章O racle11g的安装(2学时) 1、教学内容: 3.1 Oracle 11g环境介绍 3.2Oracle 11g for Windows的安装 (1)安装Oracle 11g服务器 (2)Oracle 11g与Windows (3)安装Oracle 11g客户端 3.3 Oracle 11g 的卸载 2、教学重点:学会Oracle的安装 第四章O RACLE数据库管理工具及网络配置(2学时) 1、教学内容: 4.1 SQL*Plus命令 (1)设置SQL*Plus 运行环境 (2)常用SQL*Plus命令 (3)格式化查询结果 4.2 Oracle企业管理器 4.3 数据库配置助手 4.4 启动与关闭oracle实例 2、教学重点:学会使用SQL*Plus 第五章S QL语言基础(5学时) 1、教学内容: 5.1SQL简介 5.2SQL的基本语法 5.3数据查询语言 5.4数据操纵语言 5.5数据定义语言 5.6数据控制语言 5.7常用函数 5.8 事务处理 2、教学重点:数据查询语言、数据操纵语言、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控 制语言 3、教学难点:SQL的基本语法 第六章P L/SQL编程(8学时)(课本第6,7章) 1、教学内容: 6.1PL/SQL基础 (1)变量及声明 (2)数据类型 (3)表达式 (4)PL/SQL程序块结构 6.2PL/SQL控制结构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1: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修订)人: 李灿平、郭亚莎制定(修订)时间: 2006年 7 月所在单位: 信息工程学院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本章简要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以及发展历史。同时讨论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1.1 操作系统的概念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什么是操作系统以及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本节重点: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本节要求学生理解什么是操作系统,掌握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1.2 操作系统的历史 本节按器件工艺介绍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本节重点:多道程序系统的概念。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理解多道程序系统概念。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本节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的类型、特点及适用的对象。 本节重点: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上述三大操作系统的特点及适用对象。 §1.4 操作系统功能 本节简单介绍操作系统的五个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用户接口。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上述功能。 §1.5 计算机硬件简介 本节简单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 本节要求学生自修。

§1.6 算法的描述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的有关过程所用的描述算法。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本书所采用的描述算法。 §1.7 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本节介绍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系统管理的观点,用户界面观点和进程管理观点。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上述三种观点。 第二章操作系统用户界面 本章主要讨论操作系统的两个用户接口,并以UNIX系统为例,简单介绍用户接口的使用操作方法。 §2.1 作业的基本概念 本节介绍作业的基本概念,什么是作业及作业组织(结构)。 本节重点:作业的基本概念。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作业的基本概念,了解作业的组织。 §2.2 作业的建立 本节介绍作业的几种输入方式和作业的建立过程。 本节重点:联机输入方式和Spooling系统,作业控制块PCB和作业的四个阶段。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作业的几种输入方式,理解Spooling系统,掌握作业建立的过程内容。理解作业的四个基本阶段。提交、后备、执行以及完成阶段。 §2.3 命令控制界面接口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命令接口界面。介绍命令接口的两种使用方式。讨论联机方式下操作命令的分类。 本节重点:命令接口的使用方式。 本节要求学生理解命令接口的作用和使用方式。了解联机方式下操作命令的分类。 §2.4 系统调用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提供给编程人员的唯一接口,系统调用。同时讨论系统调用的分类。 本节重点:编程人员通过系统调用使用操作系统内核所提供的各种功能和系统调用的处理过程。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系统调用的分类、理解系统调用的功能、掌握系统调用的处理过程。 §2.5 UNIX用户界面 本节简单介绍UNIX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以及UNIX系统结构。同时讨论UNIX操作命令和系统调用的分类功能和使用方法。 本节重点:UNIX系统的特点。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UNIX系统的发展史,掌握UNIX系统的特点,理解UNIX系统操作命令和系统调用的功能。 第三章进程管理 本章详细介绍进程和线程管理的有关概念和技术。 §3.1 进程的概念 本节介绍进程的基本概念。通过程序的并发执行,引出进程具有并发性特征的概念。同时讨论进程的各式各样的定义以及作业和进程的关系。 本节重点:进程的特征。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程序的并发执行,掌握进程的特征。 §3.2 进程的描述 本节介绍进程的静态描述以及进程上下文结构。 本节重点,进程的上下文结构。 本节要求学生理解进程的静态描述内容,掌握进程控制块PCB的作用和进程上下文结构。

ORACLE数据库基础测试题oracle数据库复习题

ORACLE数据库基础测试题 提示:本题为ORACLE数据库基础测试题,适合初学者对基础知识进行测试,以便查漏补缺。 1、 DDL指得就是:()。 A、数据定义语言 B、数据操作语言 C、数据查询语言 D、数据控制语言 正确答案:A解析: 2、 下列创建表语句正确得就是:(). A、create table emp(id number(4),); B、createtable emp(id number(4)); C、alter table emp(id number(4)) ; D、alter tableemp(id number(4),) ;

正确答案:B解析: 3、 下列Oracle函数中能够返回两个字符串连接后得结果得就是:()。 A、initcap B、instr C、trim D、concat 正确答案:D解析: 4、 下列SQL语句得查询结果就是:()。selectround(45、925,0),trunc(45、925)fromdual; A、4545 B、4645 C、4546 D、46 46 正确答案:B解析:

5、 关于函数nvl(d1,d2)得用法说法正确得就是:()。 A、表示如果d1为null则d2必须为null B、表示如果d1为null则忽略d2 C、表示如果d1不为null则用d2替代 D、表示如果d1为null则用d2替代 正确答案:D解析: 6、 显示emp表得所有行,所有列,下列SQL语句正确得就是:()。 A、select*fromemp; B、select all、*from emp; C、selectallfromemp; D、select/* from emp; 正确答案:A解析: 7、 查询职员得姓名及其直接领导,如果没有直接领导得职员,则显示为“NoManager",下列SQL语句正确得就是:()。

矩阵论华中科技大学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一 1.判断下列集合对指定的运算是否构成R 上的线性空间 (1)11 {()| 0}n ij n n ii i V A a a ?====∑,对矩阵加法和数乘运算; (2)2{|,}n n T V A A R A A ?=∈=-,对矩阵加法和数乘运算; (3)33V R =;对3R 中向量加法和如下定义的数乘向量:3 ,,0R k R k αα?∈∈=; (4)4{()|()0}V f x f x =≥,通常的函数加法与数乘运算。 解: (1)、(2)为R 上线性空间 (3)不是,由线性空间定义,对0α?≠有1α=α,而题(3)中10α= (4)不是,若k<0,则()0kf x ≤,数乘不满足封闭性。 2.求线性空间{|}n n T V A R A A ?=∈=的维数和一组基。 解:一组基 100 010 10 101010000000100............ ......00100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im W =n ( n +1)/2 3.如果U 1和U 2都是线性空间V 的子空间,若dim U 1=dim U 2,而且12U U ?,证明:U 1=U 2。 证明:因为dim U 1=dim U 2,故设 {}12,,,r ααα为空间U 1的一组基,{}12,,,r βββ为空间U 2的一组基 2U γ?∈,有 ()12 r X γγβββ= 而 ()()12 12r r C αααβββ=,C 为过渡矩阵,且可逆 于是 ()()()112 12121r r r X C X Y U γγγγβββαααααα-===∈ 由此,得 21 U U ?

安全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安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Security Operation System 课程编号:TX104060适用专业:信息安全 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学分数:3 总学时数:48 实验(上机)学时:8 考核方式:院系考 执笔者:赵锋编写日期:2010年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安全操作系统》是面向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限选课。它是一门涉及较多硬件知识的计算机系统软件课程,在计算机软硬件课程的设置上,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特点是概念多、较抽象和涉及面广,其整体实现思想和技术又往往难于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功能,掌握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和一般管理方法,学会操作系统的安装与一般维护,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计算机操作系统概论 1、掌握: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的特性和主要功能。 2、理解:操作系统的主要类型,UNIX命令行格式,分时概念。 3、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时和实时操作系统的特点,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主要操作系统产品系列。 第二章:进程管理 1、掌握:进程定义,临界区概念,进程的状态及其变化,进程的同步与互斥。 2、理解:多道程序设计概念,进程的组成,进程管理的基本命令,信号量和P、V操作及其应用。 3、了解:进程间的通信。 第三章:作业管理 1.掌握: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的功能,先来先服务法、时间片轮转法、优先级法。 2.理解:调度级别,性能评价标准,UNIX常用调度命令。 3.了解:Shell命令执行过程,其他调度算法。 第四章:存储器管理 1、掌握:用户程序的主要处理阶段及相应概念,分页和分段的概念,虚拟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Theory & Application Of DataBase System 课程编号: 讲授对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离散数学》、《FoxPro》、《数据结构》、《操作系统》 采用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萨师煊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总学时:72 授课:64 上机:8 学分:4 一、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它为计算机专业、管理专业等众多学科提供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是计算机专业、管理专业等学科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掌握数据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语言及数据库设计理论等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具有开发和设计数据库的能力,为进一步开发和设计大型信息系统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要求 1、理论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课程内容 1、数据库系统概述 2 、数据模型 3 、数据库系统结构 4 、数据库管理系统 5 、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 (二)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阐述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介绍了数据库管理技术的进展情况、数据库技术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以及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研究领域。 学习本章的重点在于将注意力放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把握方面,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 (一)课程内容 1 、关系模型 2 、关系数据结构 3 、关系的完整性 4、关系代数 (二)学习目的和要求 1、需要了解的:产系统数据库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关系数据库产品的发展 沿革;关系演算的概念; 2、需要牢固掌握的: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各部分所包括的主要内容;牢 固关系数据结构及其形化定义;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的概念。

Oracle数据库知识总结

AD1. 执行一个SQL脚本文件 SQL>start file_name SQL>@ file_name 我们可以将多条sql语句保存在一个文本文件中,这样当要执行这个文件中的所有的sql语句时,用上面的任一命令即可,这类似于dos中的批处理。 4. 将显示的内容输出到指定文件 SQL> SPOOL file_name 在屏幕上的所有内容都包含在该文件中,包括你输入的sql语句。 5. 关闭spool输出 SQL> SPOOL OFF 只有关闭spool输出,才会在输出文件中看到输出的内容。 7. COL命令: 主要格式化列的显示形式。 1). 改变缺省的列标题 COLUMN column_name HEADING column_heading For example: Sql>select * from dept; DEPTNO DNAME LOC ---------- ---------------------------- --------- 10 ACCOUNTING NEW YORK sql>col LOC heading location sql>select * from dept; DEPTNO DNAME location --------- ---------------------------- ----------- 10 ACCOUNTING NEW YORK 2). 将列名ENAME改为新列名EMPLOYEE NAME并将新列名放在两行上: Sql>select * from emp Department name Salary ---------- ---------- ---------- 10 aaa 11 SQL> COLUMN ENAME HEADING ’Employee|Name’ Sql>select * from emp Employee Department name Salary ---------- ---------- ---------- 10 aaa 11 note: the col heading turn into two lines from one line. 3). 改变列的显示长度: FOR[MAT] format Sql>select empno,ename,job from emp; EMPNO ENAME JOB ---------- ---------- --------- 7369 SMITH CLERK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含实验大纲)

学分:3 学时:54 适用专业:计算机类专业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后续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本课程讲述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结构和原理,主要偏重于操作系统功能与结构的理论分析,对于其中的重要部分辅之以实验,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和实现这些功能的体系结构和重要算法;对深入了解计算机的使用、计算机工作的原理以及应用软件的设计和运行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提高软件设计水平和计算机应用的技术等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与教学计划中前后课程的关系 前导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程序设计基础、算法与数据结构等。 后续课程:软件工程、编译原理等。 二、教学方法 1、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授课形式,借助PPT课件展示必要信息。 2、在一种操作系统环境下,通过演示相关的命令以及运行前期准备的程序代码来辅助学生理解实际系 统的构造机理。 3、教学过程中,在相应章节安排必要的实验。 4、随课堂内容布置并批改课后作业。 5、实验教学环节:结合一种实用的操作系统平台实施相关实验,强化实验课程教学,重视学生的实际 动手操作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实际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组织安排 教学时数及分配:本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教学周为十八周,每周3个学时,总学时为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2学时,实验12学时。 《操作系统》课程的课堂讲授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进程的概念、进程的描述与控制、进程的同步与通讯以及进程管理的常用算法;处理机调度的策略和处理死锁的方法;存储器管理的方案和分配算法;文件系统的运行机制及关键的数据结构;设备与系统的结合方式,设备驱动程序的结构及加载机制。 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是进程的概念,并以进程管理为主线,协调组织计算机内的硬软件资源。结合进程的管理分析存储管理机制、系统调度机制、文件存储和访问机制以及设备驱动机制。 五、教材编选原则及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选择教育部组编教材或权威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中部分内容进行充实和调整。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3版)》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 课程名称(英文):Operating System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安全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 学时:56学时,其中讲课:48学时,上机:8学时,实验:0学时 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信息系统基础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技术,了解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及实现方法,并运用操作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现有的操作系统。使学生在操作系统应用领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系统研究和软件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内容、学时及基本要求

三、说明 1.本大纲意在掌握了操作系统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加强对现代操作系统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介绍,以使课程适应社会的需要。本课程课内实验8学时,并另开设操作系统课程设计1周。 2.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教学内容按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几个层次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本专业的其他学科知识的衔接与配合。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本大纲的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专业的课程。 4.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该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吸收新知识、新观念,尤其要密切注意操作系统发展的新动向。 5.教学方法: 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应以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研究讨论教学为辅。 6.考核方式:期末采取闭卷考试方式,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7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20%、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10%。 7.上机学时分配:本实验Linux环境下进行,皆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