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和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荟萃分析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和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荟萃分析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和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荟萃分析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和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荟萃分析

摘要目的统计荟萃近年来核心文献中关于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与和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5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口内镜下肌切开组和球囊扩张组,各29例。对两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3周内,共有8例患者出现了贲门黏膜渗血或撕裂现象,其中球囊扩张组7例,经口内镜下肌切开组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患者出现了反酸现象,其中球囊扩张组6例,经口内镜下肌切开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3 d后,经口内镜下肌切开组患者的食管下端括约肌4S完全松弛压与食管下端括约肌静息压有所下降,和球囊扩张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疗效好,但并发症严重且费用昂贵,技术难度大,就基层医院而言目前还是球囊扩张比较适用。

关键词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球囊扩张;贲门失弛缓症

贲门失弛缓症属于食管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患者的临床表现是吞咽困难、反酸、胸胃后疼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在以前多利用药物进行治疗,其疗效甚微[1]。为了探究治疗该疾病的良好方式,检索2009~2015年间发表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依照相关标准,共有58例患者列入研究。对比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和球囊扩张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09~2015年发表的接受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经口内镜下肌切开组和球囊扩张组,各29例。所有患者均经过胃镜、CT、钡餐检查后确诊。其中男18例,女10例,病程最长20.5年,最短1.8年,平均病程(5.6±3.6)年。排除妊娠,肿瘤,精神疾病与其他器官器质性病变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球囊擴张组对患者利用Rigiflex-ABD贲门球囊扩张导管进行手术。在胃内镜视野下,将导丝置入到患者胃窦中,将胃镜退出;在植入球囊扩张器之前,在其前端涂上一定的润滑油,并将球囊内的气体抽出。在内镜的视野下,将球囊沿着导丝放在发生病变的贲门处之后,在球囊中灌注气体。压力上升至137.8 kPa。反复扩张2次,保持1 min/次,间隔时长1 min,观察2~3 min,没有明显的血丝或撕裂情况下将胃镜退出。

1. 2. 2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组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禁食,对于病情严重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应该将胃肠减压。进行手术的时候,令患者摆出左侧卧位,行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1.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1)人员配置 ①医师 a.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b.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3年以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c.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②护士 a.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3年以上。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的台数计算)。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b.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训,培训工作应在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③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2)检查室 ①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m2,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 ②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内镜

消毒不严的后果。 ③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 ④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⑤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置、吸引装置、供氧装置、抢救药品及设备。 (3)基本器械 ①内镜数量内镜室的内镜数量应与本院内镜检查人数相一致。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内镜消毒的规定,每例内镜检查后,内镜清洗及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min。医院应根据检查人数配置相应的内镜与检查台数,以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②内镜的使用与报废制度各内镜室应建立内镜档案卡,记录内镜购置时间、使用频度、检查人数及维修情况。对不能维修使用的内镜实行报废制度,性能不良的内镜不得用于临床检查。 ③器械购置对各类辅助器械与治疗器械,购置时须严格检查“三证”,未经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器械不得使用。 ④其他器械活检钳等器械应每例患者一把,消毒后可重复使用。有条件者可采用一次性活检钳,但一次性器械不得反复使用。 (4)其他辅助设施 各内镜室应配备足量的检查用品。包括: ①内镜检查用品每一内镜检查台必须配有足够数量的弯盘、牙垫、治疗巾、敷料缸、纱布、各类镊子、过滤纸片、标本瓶、消毒手套、消毒用桶等。 ②辅助器械除内镜器械外,尚须有:吸引器、玻片、标本固定瓶、喷洒管、

贲门失弛缓患者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贲门失弛缓患者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5-07-02T15:07:34.8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殷芹 [导读] 心理护理给患者更多的关爱,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殷芹 (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消化科江苏南京210008) 【摘要】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achalasiaofcardia,AC)患者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endoscopicmyotomy,POEM)术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住院的29例AC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观察及处理并发症的经验。结果:POEM术并发症有感染、气体相关并发症,隧道内出血、胸痛和食道粘膜安全瓣破裂伴胸腔积液等。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出血的观察、患者体格的检查、基础护理等护理措施有利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贲门失弛缓;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7-0097-02 A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食管下段括约肌(loweresophagealsphincter,LES)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其每年患病率约为10/100000,发病率约为1/100000[1,2],主要特点为吞咽后LES松弛障碍,以致食物不能顺利进入胃内,产生滞留,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3],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AC常用治疗方法有肉毒素注射(botulinumtoxininjection,BTI)、球囊扩张(balloondilation,BD)和Heller肌切开(HM)。这些方法存在患者痛苦大,并发症多,费用高,不能有效长期缓解病情等缺点。2010年日本学者Inoue等[4]首次报道POEM成功治疗17例AC患者以来,POEM作为新兴的微创技术,短期术后疗效显著,适用人群广,损伤小,术后恢复时间少,死亡率低,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近期疗效。但是,POEM操作精细,对术者ESD技术水平要求高,术后存在出血、皮下气肿、粘膜破裂等并发症的问题,本文总结现29例AC患者行POEM术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29例住院AC行POEM术患者,男13例,女16例;年龄14~72岁;病程3月~32年,主诉均为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伴有胸骨后不适18例,进食后呕吐11例,体重下降19例,反酸12例。食管钡餐可见“鸟嘴征”,胃镜检查排除了食管下段或者贲门部肿瘤引起的假性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测压表现为食管体部蠕动减弱,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障碍,手术时间35~65min。住院天数6~10天,1例患者并发食管粘膜安全瓣破裂伴胸腔积液住院40天。术后随访1~3月,所有患者治疗效果满意。 1.2手术方法 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二氧化碳气泵供气,胃镜前端加透明帽,进内镜观察贲门口距门齿的距离,距胃食管连接部近端8cm~13cm处用海博刀做一2cm宽的黏膜切口以显露黏膜下层,海博刀沿黏膜下层自上而下分离制造平行于食管的隧道。胃镜直视下,用海博刀在隧道口下方1cm~2cm自上而下纵行切开环形肌至贲门下方2cm~3cm,保留纵行肌完整,对于创面出血点随时电凝止血,完整切开环状肌后,将黏膜下“隧道”内和食管腔内液体吸尽,冲洗创面并电凝创面出血点和小血管,退镜至黏膜层切口,多枚钛夹对缝黏膜层切口。 1.3结果 29例患者中,15例发生感染,17例主述胸痛,1例在术中隧道内大量出血,5发气体相关性并发症,其中明显见脸部肿胀2例,见阴囊肿胀1例,1例食管粘膜安全瓣破裂伴胸腔积液,经严密观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及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 2.并发症的护理 2.1感染 (1)感染预防。①术前监测患者体温,查血常规,在正常范围内,方可手术。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内镜检查常见的表现是食道潴留,潴留物误吸易导致吸入性肺炎、潴留物发酵可导致内镜治疗创面感染[1],故术前清除食道内残渣至关重要,嘱患者术前3天进流质,术前1天禁食并行胃管置入至食道(成人一般30~45cm),用温生理盐水反复行食道冲洗5~6次,1次/h,以清除食道内残渣,冲洗间隙期,胃管外接负压吸引器,观察引流液颜色,有无残渣引流出,以判断冲洗效果。术前30min拔出胃管。②术中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食管黏膜裂口的创面严密夹闭,防止微小穿孔引起的食管黏膜下层感染。由于患者手术是在全麻下进行,手术过程中注意对患者加盖棉被,注意保暖,防止受凉。(2)感染的观察及护理。①术后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术后24小时抽取血常规观察血象情况,体温37.3~38.5℃予物理降温,大于38.5℃予药物治疗并抽取血培养检查。②禁食期间,做好患者口腔护理,预防二重感染。(3)本组患者14在术后2~3天体温恢复正常,1例患者由于出现食管胸膜瘘,在置入食管支架,胸腔闭式引流,抗生素治疗同时予碳酸氢钠漱口,术后10天体温恢复正常。 2.2胸痛 倾听患者的主诉,观察患者胸骨后疼痛程度,讲解疼痛与食管较长距离环形肌全层切开有关,轻者指导其放松心情,术后口服磷酸铝凝胶,中重度疼痛在可予镇痛药止痛,必要时行胸部CT检查排除急腹症和穿孔。本组17例患者胸痛持续1~2,在口服磷酸铝凝胶后,13例疼痛缓解,4例在予曲马多0.1g肌注后疼痛缓解。 2.3出血 (1)护士在术前详细询问患者有无服抗凝药物史,是否有出血倾向。对于平时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嘱其按麻醉师的指导服药使血压降至可控水平,减轻术中出血风险[5]。术中,术后进行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脉搏,血压情况,术后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2天,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呕血、黑便,术后带入胃肠减压管的患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详细讲解胃肠减压管的重要性。本组患者1例在术中出现隧道内大量出血,约600~800ml,患者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增快,予电凝充分止血后,出血停止,术后在胃镜下置入胃肠减压管一根,未见血液引流出,生命体征平稳。 2.4气体相关性并发症 气体相关性并发症有纵隔积气、气胸、腹腔积气和皮下气肿,皮下气肿大多症状通常较为隐匿,仅仅在体格检查时发现有握雪感而诊断,可自行缓解,少数气量较大,自身组织吸收困难,或者气体逸出量明显多于吸收量且气体进入皮下组织速度较快时,可存在一定的临床症状。通常可表现为颈部不适,或者胸闷憋气。气胸或者腹腔积气者需要引流处置,但均能很快缓解[6],术中、术后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护士进行体格检查触及颈部及锁骨下有无握雪感及捻发音,每班3~5次,观察气肿消退情况,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解释气肿原因,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本组患者中5例出现颈部及锁骨下皮下气肿,1例出现阴囊皮下气肿,2例出现脸部肿胀,在双鼻式氧气5~ 8L/min吸入下1~3天气肿自行消失,4例出现腹腔积气,由于POEM术是二氧化碳气泵供气,胃肠腔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是空气的100倍以上[7],术后予半卧位休息,2~3天气腹消失。本组患者未出现纵隔积气、气胸。 2.5食管粘膜安全瓣破伴胸腔积液护理 本组1例患者出现,术后患者出现胸痛,高热不退,CT显示胸腔积液,胃镜发现食管粘膜缺损,置入食管覆膜金属支架,局麻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胸水,见脓性液体引流出,患者在禁食4天后在X光引导下置入鼻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同时进行血培养及胸水培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术后29天,患者病情趋向稳定,体温正常,无胸痛主述,胸腔引流管未见液体引流出,拔出胸腔引流管,术后32天拔出食管支架,鼻肠管,予进食流质,过渡到半流,软饭,吞咽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术后35天痊愈出院。对于此类病人的护理,主要有(1)监测生命体征,预防感染性休克,禁食期间保证静脉补液量,观察出入量情况。(2)管道护理妥善固定管道,分别标示清楚,避免管路扭曲、打折、脱出,观察胸水引流的情况,引流管有无水柱波动,定期挤压胸腔引流管,防止堵塞,更换引流瓶注意无菌操作。(3)营养支持进行肠内营养时控制肠内营养的速度、量和温度,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症状,有无腹泻,此患者在肠内营养初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在减慢肠内营养速度,鼻肠管内注入思密达后,症状得到缓解。(3)皮肤护理卧床期间协助患者翻身,翻身时防止引流管的脱落,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胸腔管的引流。(4)饮食指导根据饮食种类,床头挂饮食宣教牌,对患者具体可进食物进行举例,同时避免刺激、辛辣食物。(5)心理护理给患者更多的关爱,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消化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消化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段家丽 【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的护理体会。方法:抽选来自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化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患者(84例),按照抽签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使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避免不良情况出现,在临床上显示出卓越效果。 【关键词】消化内镜;胃肠息肉;护理;并发症发生率 胃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病变组织较小时,往往无明显症状,通常情况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可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等,经内镜切除是胃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常见手术方式包括高频电凝切除法、激光及微波灼除法、尼龙丝结扎法等,虽然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患者术后时常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穿孔、出血等,若不进行及时处理,将影响患者预后[1-2]。鉴于此,本文将消化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的优质护理进行总结,详情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来自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化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患者(84例),按照抽签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范畴34~44岁,年龄均值(37.65±2.15)岁,观察组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范畴35~45岁,年龄均值(38.52±2.62)岁,按照统计学概念分析,两组数据呈正态分布,可行比对,P0.05。 1.2 方法 對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疾病知识介绍、安排相关检测等。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主要内容为:(1)术前宣教:护理人员需依据患者文化程度,

经支气管镜(高压)球囊扩张术(新)

经支气管镜(高压)球囊扩张术 经支气管镜(高压)球囊扩张术主要用于中心气道狭窄的治疗。其原理是将球囊置于狭窄的气道,通过高压枪泵加压扩张球囊,使狭窄部位的气管全周产生多处纵向小裂伤,裂伤处被纤维组织填充,从而达到狭窄部位扩张的目的。 1、球囊扩张术的适应证 球囊扩张术对病因无治疗作用,主要用于良性瘢痕性病变所致的主气道狭窄,对恶性疾病所致气道狭窄仅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1)气管、支气管结核性狭窄,主要是支气管结核治愈以后因瘢痕收缩引起的支气管狭窄。 2)医源性气道狭窄:气管切开后、长期气管插管后、放射治疗后、肺部手术后吻合口狭窄(如肺移植、袖状切除和气管切除后)。 3)炎性疾病累及气道,如结节病、Wegner肉芽肿病。 4)外伤后气道狭窄。 5)先天性气道狭窄。 6)恶性气道狭窄:外压性或合并外压性气道狭窄、辅助扩张气道,利于气道支架的伸展、协助置入治疗性气道导管。 2、球囊扩张术的禁忌证 1)狭窄远端丧失肺功能,气管虽然是通了,但肺功能不可能有任何好转。 2)严重的出凝血功能障碍。 3)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不能耐受,失去治疗机会;但如果因主气管狭窄引起的心肺功能不全时,应积极治疗争取早日解决病因,达到治疗的目的。 4)外科袖状吻合术后,气管的张力已经不一致,在进行扩张治疗时易造成吻合口的撕裂伤,扩张治疗需慎重。 5)气管软化不是球囊扩张治疗治的适应证,支气管软骨被破坏导致气管壁的支撑作用消失,球囊扩张治疗治时管腔可扩开,但球囊一放松管腔又会马上回缩。 3、治疗的时机和注意事项 对结核引起的支气管狭窄,术前应充分进行抗结核治疗。建议术后坚持正规抗结核治疗9个月;治疗时支气管已无明显的活动性结核病变;支气管结核的治疗中勿使用热治疗、支架;扩张后发现有明显的感染或活动性结核病灶应立即停止扩张治疗,改为抗炎或抗结核治疗,待炎症吸收以后再行扩张治疗;对于抗结核治疗中气管收缩明显者要严密观察,一定要保持管腔不闭死,争取扩张治疗的机会。 4、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1)麻醉:主气管病变、狭窄严重扩张时间长的患者选择全麻;病变位于主支气管但对侧肺功能差,局麻下恐不能完成扩张操作,建议进行全麻。 2)选择恰当的球囊导管:了解正常气管和支气管的直径和长度:气管直径16-20mm,长度10-325px;右主支气管直径12-15mm,长度1-50px;右中间段支气管直径12mm,长度75px;左主支气管直径10-14mm,长度125px。目前常用美国波士顿科学公司生产的球囊,根据治疗性支气管镜的工作孔道的内径以及球囊的直径和长度选择恰当的球囊导管。 3)置入导管并进行扩张:目前常用气管镜引导下经工作通道置入球囊导管,直视下确定扩张位置,用压力枪泵向球囊内注水,压力可选择3-8个大气压以达到不同的扩张直径,压力需从低到高依次递增。每次扩张操作大约30-60秒,观察效果,如无效可用冷冻处理病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护理常规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一、常规护理评估 1. 病程与诊治经过、发病诱因。 2. 既往病史、过敏史及家族史等。 3. 生活习惯:平时饮食、睡眠、排泄、日常活动与自理程度、嗜好,近期有无改变。 4. 健康意识、心理状况及家庭支持情况。 二、专科评估 1.评估患者心理状况,了解患者情绪。 2.评估患者的精神意识状态。 3.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4.查阅专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血常规、凝血机制、肝功能、CT等。 5.评估患者手术前的皮肤粘膜情况,手术后的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情况 6.评估患者造瘘管的情况及患者胃残留量。 7.评估患者对造瘘管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常见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感染、造瘘口漏、胃胀痛、咽喉部疼痛或异物感 2.活动无耐力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4. 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5. 焦虑

6.有反流误吸的危险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患者病后无法正常进食,营养不良,身体虚弱,对生活缺乏信心,情绪悲观,当知道PEG能解决饮食问题,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但缺乏相应的知识,会出现恐惧心理,医务人员要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讲解PEG的术前术后知识,使患者及家属有一定了解,消除不良情绪。 (2)病人准备:术前12 h嘱咐病人进食清淡流质饮食,禁食、禁饮8 h。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CT。术前30 min肌肉注射安定10 mg、阿托品0.5 mg,建立静脉通道。 2.术后护理: (1)常规护理:协助患者取半卧位位,安慰患者,告之手术已经成功,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剧烈胸痛、腹痛、呕血、黑便等表现,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师。观察造瘘口有无渗血,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定期监测血生化、肝功能,开始每周2次,以后每周1次。 (2)饮食护理:术后禁食、禁水24 h。从第25 h起,经PEG管注入100 mL 温开水,确定病人无不适后,开始给予营养液或清淡流质注食,注食方法与鼻胃管大致相同。注入食物先从菜汤、米汤开始,逐渐过渡到牛奶、豆浆、肉汤、要素膳以及磨碎的饭、蔬菜流质等,注意各种营养要分量适当,相互搭配。(3)造瘘口的护理:定时观察造瘘管的长度及局部有无红肿热痛、敷料有无渗液情况,并做好记录;每日进行造瘘口皮肤护理1~2次,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无渗液,以防止局部皮肤感染;造瘘管固定松紧适宜,防止牵拉或折叠;保

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护理 黄 艳

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护理黄艳 发表时间:2018-05-04T11:56:57.17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4期作者:黄艳[导读] 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生可以通过内镜进行更多的诊断,也可以在内镜下用微创手术进行更多的治疗. (解放军第209医院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摘要: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生可以通过内镜进行更多的诊断,也可以在内镜下用微创手术进行更多的治疗,不但提高了检出率,也实现了多种疾病的早期治疗。本研究抽选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采用尼龙圈套扎法内镜下治疗的63例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宽基底或粗蒂息肉患者,对其实施的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究护理干预效果。关键词: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治疗;消化道息肉;护理 消化道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国内医生广泛采用的治疗方法是高频电切除术。但该项技术对于宽基底或粗蒂的息肉进行治疗风险大[1]。为了提高内镜下摘除息肉的治愈率、降低出血和穿孔的危险性。抽选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采用尼龙圈套扎法对63例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宽基底或粗蒂息肉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行内镜检查的消化道宽基底和粗蒂息肉的患者,经本人和家属知情同意后进行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术63例,其中男29例,女34例,年龄19~81岁。 1.2内镜检查结果 息肉位于食管6例,直肠12例,回盲部19例,贲门5例,十二指肠球部3例,乙状结肠7例,残胃吻合口4例,胃底7例。息肉大小1.2cm×1.5cm~3.0×4.0cm,宽基底26例,粗蒂37例。 1.3治疗方法 首先在内镜前端根据病变的大小和位置安装不同型号的透明黏膜吸套,选择适当大小的尼龙绳结扎环,并安装在结扎装置上,将结扎装置经内镜(钳)道插入达透明黏膜吸套后,调节尼龙绳结扎环使其嵌入透明黏膜吸套前端的凹槽中,进镜至病变处,负压吸引至病灶完全进入透明黏膜吸套内并见“红雾征”,逐渐收紧结扎装置手柄至阻力最大时释放尼龙绳结扎环,此时观察结扎情况,可见病变结扎后因缺血逐渐变成紫色,表示结扎成功。然后退镜,安置患者。 1.4结果 63例患者中60例(95.23%)一次操作成功,3例(4.77%)在结扎过程中结扎环与结扎装置脱离而退镜,重新安装后再行结扎。术后复查示62例(98.41%)完全脱落消失,1例(1.59%)病灶未脱落行第二次治疗。所有病例未见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宣教尼龙圈套扎治疗的流程,为患者做心理疏导,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应症和处置方法[2]。让患者了解该治疗方法的优点、目的,指导患者术中配合的方法,介绍同病案的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信心。 2.1.2术前准备 1)常规化验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排除凝血障碍性疾病,术前2周禁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及其他抗凝血药物; 2)术前禁食8小时以上,肠道准备用和爽清理肠道,以保证视野清晰; 3)告知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和并发症,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4)检查器械是否齐全、性能是否正常,以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2.2术中护理 套扎前先行内镜观察,确认病灶的位置及大小,选择适当大小的尼龙绳结扎环安装在结扎装置上;按程序配合操作。操作过程中应全神贯注,双目注视显示屏,负压吸引时除观察镜下“红雾征”外,还宜注意负压吸引压力并告知医生,在恰当时机果断完成套扎,避免因过度吸引使消化道壁完全结扎造成正常组织缺血坏死穿孔;套扎过程中用力适当,不可过度结扎,以免造成钝性切割引起出血[3]。 2.3术后护理 2.3.1一般护理 术后卧床休息,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胃息肉患者术后口服质子泵抑制剂1周。在此期间还宜注意患者大便通畅情况,便秘时给予缓泻剂。 2.3.2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胃肠道息肉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为出血、穿孔,术后护理应加强巡视,重点观察,注意疼痛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2.3.3术后饮食指导 禁食期间采用静脉支持营养,一般术后第1天禁食,如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则第2天进全量流质,一次100-200ml,第3天进无渣半流质,以后根据症状逐渐过度到软食。 2.4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前,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胃肠道息肉的基本知识,要合理饮食,注意休息,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勿用力,必要时可适当给予缓泻剂,避免干硬粪便摩擦创面或致焦痴、止血夹过早脱落导致大出血。嘱患者定期内镜复查,腺瘤切除术后的患者可在6~12个月复查,如无变化,可隔2~3年后复查。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一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一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一) 王婷婷孙甲君蒋杰郭志强惠夏译一项有关PEG的适应证, 植入条件, 处置及护理的实用综述摘要 对于吞咽功能障碍或消失, 而消化功能良好的病人, 通过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进行喂养是最有效、最安全的喂养方式。除了退行性神经肌肉疾病之外, PEG 已经应用到其他很多疾病的肠内营养支持当中, 越来越多的循证依据显示出了PEG在肿瘤病人及儿童患者的优越性。 PEG置管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与营养不良及器官功能障碍相关的急慢性疾病状态。适宜于PEG置管病人的选择要个体化以实现获益最大、风险最小。有关抗栓病人PEG的安全性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否减少瘘口周围感染,现已有相关研究。证据表明PEG置管后早期喂养是安全的且花费更低。PEG 操作相关并发症很少见且大多数可通过妥善的护理进行预防。最佳的医疗护理实践将为理想的PEG操作顺利的喂养提供保障, 从而进一步使医疗专业人员、病人、看护者广泛接受PEG 并很好应用。本综述旨在通过更新PEG适应证、置管、管理、护理相关的知识,以强化PEG置管喂养是吞咽功能障碍而胃肠功能良好病人的最有价值的喂养途径。PEG自1980年首次提出以来,现已广泛应用于因某些疾病不能咽下固体或液体食物而胃肠吸收运动功能良好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在这些病人中,PEG置管喂养已经逐渐替代了人工肠外营养,尤其是鼻胃管喂

养,因为将食物直接注入胃中被认为是最适宜和最符合生理的喂养选择途径。 背景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是一种临时或永久性在腹壁和胃腔之间造瘘,通过瘘口将喂养管置入胃腔的内镜技术,从而可将食物直接注入到病人的消化道中。尽管PEG置管喂养尚未被广泛证实能够降低吸入性肺炎的风险及降低长期死亡率,在几组病人的研究中,与鼻胃管喂养相比也未能改善体重维持方面的预后,但被一致认为是一种可降低插管失败率的喂养方式,内镜胃造瘘置管喂养远比鼻胃管置入喂养更有效、更安全。 自从Ponsky 等人1980年首次介绍了这一技术以来,PEG已经取代其他的外科和放射胃造瘘技术,成为胃肠功能良好而不能充分摄取营养病人长期喂养的主要方法。由于创伤小、无需全身麻醉及很多的设备,因此,在敬老院、退伍军人疗养院中,当患者预期喂养期限超过4周以及预期寿命超过2个月时,PEG 被认为是提供肠内营养最有价值的喂养途径。PEG因其简易性、实用性、安全性、易于操作和成本低廉而受到青睐。 本文回顾了现有的有关不同环境及各种疾病状态下PEG置管的适应证、优越性的证据,对置管技术、PEG置管流程、风险以及潜在的并发症也做了详细描述。最后提供了特殊的护理评价。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导读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是内窥镜相当于外科肌切开术和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新技术。POEM利用粘膜下内镜检查的原理将食道和近端胃粘膜下层转化为隧道,通过柔性内窥镜进行食管和胃肌切开术。因为POEM是在胸部或腹部没有任何切口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它是一种自然孔口经腔内窥镜手术(NOTES)。 失弛缓症是由食管壁肌间神经丛中神经节细胞的进行性退化引起的。其特征在于食管下括约肌(LES)不能有效松弛松弛,通常伴有食管远端蠕动的丧失。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旨在降低LES中的静息压力以允许摄入的物质通过。 可以通过气动扩张,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或外科肌切开术治疗失弛缓症。腹腔镜Heller肌切开术是最常进行的外科肌切开术。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是内窥镜相当于外科肌切开术和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新技术。POEM利用粘膜下内镜检查的原理将食道和近端胃粘膜下层转化为隧道,通过柔性内窥镜进行食管和胃肌切开术。因为POEM是在胸部或腹部没有任何切口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它是一种自然孔口经腔内窥镜手术(NOTES)。 适应症 POEM可以在大多数有症状,经过实验证实的原发性特发性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中进行。此外,POEM已经适用于在胃中进行(称为胃或G-POEM),用于治疗在选定患者中对药物治疗难以治愈的严重胃轻瘫。 禁忌症 患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患者不应接受POEM:严重糜烂性食管炎,显著的凝血功能障碍,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症,可能损害食道粘膜完整性或导致粘膜下纤维化的先前治疗(例如,放射,

内镜下粘膜切除或射频消融) 先前用于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法,例如气动球囊扩张,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或外科肌切开术,不是POEM的禁忌症,尽管在这种情况下,在粘膜下剥离期间可能会遇到炎性纤维化。仍然可以使用此种治疗方式。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在POEM手术前进行一至两天的液体饮食,以确保内窥镜检查清晰,并避免麻醉诱导期间的误吸。除了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乙酰水杨酸外,应在手术前停止使用抗凝血或抗血小板药物。在手术前给予广谱静脉注射抗生素,例如第二代头孢菌素。POEM可以在手术室或内窥镜检查室中进行。我们在内窥镜检查套件中执行POEM。患者仰卧,腹部暴露。在任何粘膜切口之前,用水或抗生素溶液彻底清洁食道腔。存在于食道粘膜上的任何粘附残留物可以使用帽或抽吸除去。 POEM手术分四步进行 步骤1:粘膜切口进入粘膜下层,进行粘膜切口以允许胃镜进入粘膜下层空间以形成粘膜下隧道。粘膜切口的位置由食管胃交界处(EGJ)的水平和所需的粘膜下隧道的长度决定。所需的粘膜下隧道的长度进一步由所需的肌切开术的长度决定。在患有贲门失弛缓症亚型I或II 的患者中,进行6至8cm的食管肌切开术。 步骤2:创建粘膜下隧道,使用类似于内窥镜粘膜下剥离的技术形成粘膜下隧道。在几乎位于固有肌层表面的平面中,使用50瓦特(ERBE)的喷雾凝固模式,使用非接触技术解剖粘膜下层。每当解剖平面变得不清楚时,重复喷射注射相同的肾上腺素,靛蓝胭脂红和盐水的混合物以增强粘膜下层和固有肌层之间的分界。当胃镜前进通过粘膜下隧道时,胃镜必须正确定向,以保持粘膜层的完整性。 步骤3:肌切开术,在粘膜切口远端2cm处开始进行内环肌束的选择性肌切开术。通过刀的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专家共识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专家共识 aa 发布时间:2012-11-15 16:09:29 内镜治疗专家协作组 (发表于本刊2012年第15卷第11期第1197-1200页) 贲门失弛缓症(esophageal achalasia)又称贲门痉挛或巨食管,是由于食管胃交界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功能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以及因食物反流误吸入气管所致咳嗽?肺部感染等症状[1]?贲门失弛缓症在我国缺乏流行病学资料,该病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发生率每年约为1/10万,男女发病比例为1.00∶1.15?病因迄今不明,一般认为是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发病与食管肌层内Auerbach神经节细胞变性?减少或缺乏以及副交感神经分布缺陷有关,神经节细胞退变的同时,常伴有淋巴细胞浸润的炎性表现;病因也可能与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2]?治疗目的在于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使食管下段松弛,从而解除功能性梗阻,食物顺利进入胃内?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及手术治疗3方面?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是一种通过隧道内镜技术进行肌切开的内镜微创新技术,2008年首次应用于贲门失弛缓症临床治疗[3-5]?我国起步于2010年,经过两年的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开展POEM手术治疗最多的国家[6-8]?为规范POEM的操作,为各级医院提供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初步规范,由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牵头,于2012年8月18日在厦门,集合了我国31位相关领域的专家,遵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参考了大量现有的国内外文献及专家经验,起草了我国POEM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专家共识意见?由于目前国内外可供参考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十分有限,远不足以形成一个有充足证据支持的规范性文件或指南,该意见将随着POEM技术的发展和远期疗效的随访观察而不断更新完善? 一?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 1. 临床症状:吞咽困难?反流?胸骨后疼痛和体质量减轻是贲门失弛缓症的四大主要症状?推荐采用Eckardt评分系统用于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诊断和分级[9-10]? 吞咽困难是本病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占80%~95%以上;病初时有时无?时轻时重,后期则转为持续性?食物反流和呕吐发生率可高达90%?呕吐多在进食后20~30 min内发生,可将前一餐或隔夜食物呕出?在并发食管炎或食管溃疡时,反流物可含有血液?患者可因食物反流?误吸而引起反复发作的肺炎和气管炎甚至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或呼吸衰竭?40%~90%的患者有疼痛的症状,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及中上腹?体质量减轻与吞咽困难影响食物的摄取有关?病程长久者体质量减轻?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等表现明显,极少数呈恶病质表现?疾病后期,极度扩张的食管可压迫胸腔内器官而产生干咳?气急?紫绀和声音嘶哑等? 2. 影像学检查:上消化道钡餐X线造影检查见不同程度的食管扩张,食管蠕动减弱,食管末端狭窄呈“鸟嘴”状,狭窄部黏膜光滑,是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典型表现?Henderson等将食管扩张分为3级:Ⅰ级(轻度),食管直径小于4 cm;Ⅱ级(中度),直径4~6 cm;Ⅲ级(重度),直径大于6 cm,甚至弯曲呈S形(乙状结肠型)?实时吞钡检查尚可定量评估食管排空能力,是一种简单而易于重复的疗效评价工具? CT?MRI及EUS等其他影像学检查可作为上消化道钡餐的补充,用于排除炎性或肿瘤等器质性疾病导致的假性失弛缓症? 3. 食管动力学检测:食管测压仍是诊断贲门失弛缓症的金标准,通常表现为食管平滑肌蠕动消失,LES松弛不全以及往往存在的LES压力显著增高?依据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igh-resolution manometry,HRM)结果,贲门失弛缓症可分为3型:Ⅰ型为经典的失弛缓症,表

内镜下球囊扩张摘除胆管结石

内镜下球囊扩张摘除胆管结石 胆道括约肌的内窥镜球囊扩张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中有价值的治疗方式。内镜下球囊扩张术(EBD)可以有效去除结石,成功率与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相似,后者是胆管结石的标准治疗方法。对于小结石(≤10mm)的患者,EBD允许在所有病例中成功取石,无需额外的括约肌切开术或机械碎石术。患有复杂的结石(直径>10mm或数>3),EBD和EST的成功率是相当的,但碎石术需要的患者中约50%,和一个额外的括约肌切开术或在15重复ERCP%到30%患者。 主要操作技术--0.035英寸导丝应通过诊断导管被推进并定位在胆道。然后将球囊导管通过导丝并定位在胆管孔中,球囊的中间部分位于胆道括约肌的位置。市售的各种球囊导管在最大充气球囊直径,球囊长度和/或球囊的长度方面不同最大耐受气球压力(“爆破压力”)。爆裂压力对于紧密胆管狭窄的扩张可能是重要的,但是球囊膨胀所施加的径向力的量在扩张相对柔韧和非狭窄的胆道括约肌中不太重要。 最大膨胀直径--最初的内镜球囊扩张术(EBD)用于去除结石的研究是在1982年使用最大膨胀直径为15mm的球囊导管进行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介入放射科医生和外科医生正在将胆道括约肌扩张至远远超过10mm的直径。然而,重新引入EBD以去除胆管结石伴随着使用较小球囊导管的趋势,目的是进行较少创伤和保留括约肌的手术。使用了8毫米的扩张球囊,成为胆道括约肌EBD的标准扩张球囊导管,并且在该技术的大多数研究中使用。胆道括约肌的直径为8mm的EBD可保留括约肌功能。对于非常小的结石(例如,<5mm),括约肌扩张至直径6mm可能就足够了。然而,由于这种小结石通常会发生自发性通过。大多数6mm扩张球囊仅具有相对短的球囊长度并且在球囊扩张期间难以保持在适当位置,因为球囊具有移动进入胆管或进入十二指肠的趋势。因此,具有最小球囊长度3cm的扩张球囊导管是比较合适的。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后病人家庭内肠内营养实施论文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后病人家庭内肠内营养的实施探讨【摘要】目的:使用自制匀浆对较长时间有吞咽障碍患者经皮内镜下术后实行家庭内肠内营养支持方法的疗效观察;方法:对有较长时间(超过4周)吞咽障碍的病人15例进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术后由营养科指导病人使用家庭自制匀浆管饲,术前及术后一个月测定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体重(算出bmi值)、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kps评分;结果:经过一个月用自制匀浆管饲营养支持,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kp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高;结论:对较长时间有吞咽障碍患者实行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术后营养科指导病人用家庭自制匀浆给予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是经济又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经皮内镜下胃造瘘自制匀浆家庭内肠内营养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01-02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nutritional support with home-made homogenate meals in the patients who received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 due to the reason of swallowing disorder for a long time。methods:fifteen patients who have swallowing disorder for a long time (outnumber 4 weeks)received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after receiving peg,they were fed with home-made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和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荟萃分析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和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荟萃分析 摘要目的统计荟萃近年来核心文献中关于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与和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5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口内镜下肌切开组和球囊扩张组,各29例。对两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3周内,共有8例患者出现了贲门黏膜渗血或撕裂现象,其中球囊扩张组7例,经口内镜下肌切开组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患者出现了反酸现象,其中球囊扩张组6例,经口内镜下肌切开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3 d后,经口内镜下肌切开组患者的食管下端括约肌4S完全松弛压与食管下端括约肌静息压有所下降,和球囊扩张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疗效好,但并发症严重且费用昂贵,技术难度大,就基层医院而言目前还是球囊扩张比较适用。 关键词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球囊扩张;贲门失弛缓症 贲门失弛缓症属于食管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患者的临床表现是吞咽困难、反酸、胸胃后疼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在以前多利用药物进行治疗,其疗效甚微[1]。为了探究治疗该疾病的良好方式,检索2009~2015年间发表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依照相关标准,共有58例患者列入研究。对比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和球囊扩张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09~2015年发表的接受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经口内镜下肌切开组和球囊扩张组,各29例。所有患者均经过胃镜、CT、钡餐检查后确诊。其中男18例,女10例,病程最长20.5年,最短1.8年,平均病程(5.6±3.6)年。排除妊娠,肿瘤,精神疾病与其他器官器质性病变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球囊擴张组对患者利用Rigiflex-ABD贲门球囊扩张导管进行手术。在胃内镜视野下,将导丝置入到患者胃窦中,将胃镜退出;在植入球囊扩张器之前,在其前端涂上一定的润滑油,并将球囊内的气体抽出。在内镜的视野下,将球囊沿着导丝放在发生病变的贲门处之后,在球囊中灌注气体。压力上升至137.8 kPa。反复扩张2次,保持1 min/次,间隔时长1 min,观察2~3 min,没有明显的血丝或撕裂情况下将胃镜退出。 1. 2. 2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组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禁食,对于病情严重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应该将胃肠减压。进行手术的时候,令患者摆出左侧卧位,行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一)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一)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一) 王婷婷孙甲君蒋杰郭志强惠夏译一项 有关PEG的适应证, 植入条件, 处置及护理的实用综述摘要对于吞咽功能障碍或消失, 而消化功能良好的病人, 通过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进行喂养是最有效、最安全的喂养方式。除了退行性神经肌肉疾病之外, PEG 已经应用到其他很多疾病的肠内营养支 持当中, 越来越多的循证依据显示出了PEG在肿瘤病人及儿童患者的优越性。PEG置管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与营养不良及器官功能障碍相关的急慢性疾病状态。适宜于PEG置管病人的选择要个体化以实现获益最大、风险最小。有关抗栓病人PEG的安全性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否减少瘘口周围感染,现已有相关研究。证据表明PEG置管后早期喂养是安全的且花费更低。PEG 操作相关并发症很少见且大多数可通过妥善的护理进行预防。最佳的医疗护理实践将为理想的PEG操作顺利的喂养提供保障, 从而进一步使医疗专业人员、病人、看护者广泛接受PEG并很好应用。本综述旨在通过更新PEG适应证、置管、管理、护理相关的知识,以强化PEG置管喂养是吞咽功能障碍而胃肠功能良好病人的最有价值的喂养途径。PEG自1980年首次提出以来,现已广泛应用于因某些疾病不能咽下固体或液体

管的适应证、优越性的证据,对置管技术、PEG置管流程、风险以及潜在的并发症也做了详细描述。最后提供了特殊的护理评价。 通过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文献发表时间1990.1-2015.3,对下列关键词进行单一和联合检索:‘PEG tube,’‘PEG tube feeding,’‘complications,’‘diet,’‘dietary intervention,’‘dietary treatment,’‘enteral or parenteral nutrition,’‘risk factors.’文章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进行进一步检索以获得其他有益信息。结果限于英文语种及人类研究。PEG的适应证 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在家中,选择PEG置管喂养需要考虑不同的疾病状态。事实上,通过PEG管对消化道完整的患者进行喂养可以使一些急慢性疾病得到缓解。一般来说,由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所致的经口摄入量减少是需要行PEG 置管喂养的主要原因,占PEG病例数的90%。另外,反复的气管误吸或因口咽病变、颈部病变或食管肿瘤所致的梗阻是另一个常见的适应证。表1列举了PEG置管最常见的适应证,并根据慢性基础疾病及可恢复的程度对患者进行了分类。 对于存在营养不良及吞咽困难高风险的头颈部肿瘤病人,越来越多的文献证实了在初始治疗时预防性PEG置管的潜在

消化内镜治疗息肉的护理要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32728349.html, 消化内镜治疗息肉的护理要点 作者:杨橹伶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2期 消化道息肉说的就是在消化道黏膜上凸起来的广基或者带蒂隆起引发的病变,疾病发生的源头是黏膜上皮。从组织学的角度可以分成腺瘤性、错构瘤性、炎性以及化生性息肉四种。在这当中,腺瘤性息肉属于癌前病变的一种,转化为癌症的概率高达百分之十到二十之间,最好就趁早摘除掉。在最近几年,患上消化道息肉的患者人数越来越多。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消化道内镜治疗息肉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护理。 消化道息肉内镜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一)酒精注射 这是最早使用,最简单的一种内镜治疗的防止。采用适量的浓度为95%的酒精注入息肉或者息肉蒂的部位,通过人为的防止来引发溃疡,让它自然坏死,最终脱落。但是要注射的次数比较多,息肉的标本无法进行回收,取得的治疗的效果并不是很好,现在已经很少使用这种方法。 (二)活检钳咬取 这种方法只能够用在直径不超过0.5厘米的息肉,用活检钳直接咬取住息肉,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但非常容易导致出血并且清除得不够彻底。 电热活检钳 这种方法经常用于摘除直径不超过0.5厘米的无蒂息肉,也可以当做是对圈套电切摘除术进行补充的一种治疗的方式,可以防止出血的情况发生,清除得也比较全面,取出来的组织可以进行病理分析。 冷冻 这是内镜治疗息肉当中的不属于手术治疗的一种方法。把液氮、压缩的二氧化碳等当做冷却剂,用特殊的导管通过活检钳通道插入以后,把探头尾部是-63°C的探头和发生了病变的部位相互接触,让该部位的组织冰冻发白,从而脱落。这种方法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要进行多次的治疗,现在已很少会使用这种方式了。 激光烧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