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化学题库

运动生物化学题库
运动生物化学题库

运动生物化学

名词解释:

溶血:若某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过早过多地破坏消亡。

运动性贫血:是由于运动引起红细胞数和hb浓度下降,从而导致机体一系列生理变化和病理性损伤。

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与血清总铁结合力的百分比值

溶血:某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过早过多的破坏消亡,即为”溶血“。

无氧功:也称无氧功率,是指机体在最短时间内、在无氧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能力。

应激:对于应激原的刺激,不同运动员有共同的、一致的非特异性反应,何种非特异性反应称为应激。

运动性尿蛋白:运动会引起某些人尿液蛋白质含量增多。由运动引起蛋白质含量增多的尿,称作运动性蛋白尿。无氧功率:是指机体在最短时间内、在无氧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能力。

糖阈:当运动时能量需求大于游离脂肪酸氧化输出最大功率时,需要完全由糖氧化来供能,这一转折点叫糖阈。当运动强度接近糖阈之下,部分脂肪和糖都氧化供能。

心率:心率是心脏周期性机械活动频率,即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以次/分表示。

训练监控:将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和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训练过程中,应用综合方法和手段研究训练过程和训练效果。

无氧阈:当运动强度达到55-75%最大摄氧量时,无氧代谢能力利用开始,由糖酵解生成乳酸提供递增强度运动时ATP的需要,这个转折点叫无氧阈。

物质能量代谢:当酮体生成超过组织所能利用时,在尿中会出现酮体,称为酮尿。

最大摄氧量:是指运动员在心肺功能和各器官系统充分动员的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集体吸收和利用的氧容量。无氧低乳酸训练:指训练时采用10秒左右的最大强度运动,大量消耗atp和cp储备,乳酸产生却很少,这种训练方法叫无氧低乳酸训练。

物质能量代谢: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分解氧化时所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包括乙酰乙酸,丙酮

血氨水平:血氨水平是氨进入血液和从中消除的综合反映。

Eiml:反复运动能引起运动性肌肉损伤,eimi多见于剧烈的耐力运动和力量训练中(以离心练习为主)。

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谷丙转氨酶(内酮酸氨基转移酶)

高原训练: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总铁结合力:每升血清中,转铁蛋白总量所能结合的最大铁量称总铁结合力。

红细胞分布宽度:反映周围红细胞体积大小不等的客观指标。

闪光融合频率:用闪光刺激人眼时,若刺激频率偏低,则产生一闪一闪的光感。当频率逐渐增高到超过一定界限后,则人眼产生连续光感,次现象称为融合现象,此时频率即为闪光融合频率。

两点辨别阈:皮肤感觉能分辨出的最小距离叫皮肤两点辨别阈。

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动脉压下降,在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下降所达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它所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心搏频率储备:最大心率与安静时心率之差称为心搏频率储备。

最大心率:运动时心率增加到极大限度时叫最大心率。

基础心率:指清晨起床前空腹卧位心率。

星期一综合征:周一晨反映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生理生化指标基本在正常范围内,但周一上午运动员完成训练负荷情况及训练效果却较差,运动员的主诉为全身乏力、缺乏训练的兴奋性及很难进入训练状态等。

运动训练:运动员在教练员指导下通过训练提高运动能力从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过程。

疲劳:指机体不能维持其机体生理机能在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运动强度。

运动性尿蛋白:运动会引起某些人尿液蛋白质含量增多。由运动引起蛋白质含量增多的量,称作运动性蛋白尿。无氧功率:是指机体在最短时间内、在无氧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能力。

心律:心率是心脏周期性机械活动的频率,即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以次/分(b/min)表示。

无氧低乳酸训练:指训练时采用10s左右的最大强度运动,大量消耗atp和cp储备,乳酸产生却很少,这种训练方法叫无氧低乳酸训练。

无氧阈:指机体在运动过程中糖有氧代谢供能和糖酵解供能的界限,即最大有氧强度的标准,超过此标准,机体内的血乳酸迅速升高。

晨脉:是指早晨醒后未下床前安静状态下的脉搏数。

尿肌酐系数:24h内每千克体重尿肌酐排泄量,尿肌酐系数=24h尿肌酐排泄总量/总体重(mg/kg体重)

运动性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持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运动强度。

运动生物监控:将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和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训练过程中,应用综合方法和手段研究训练过程和训练效果。

运动性尿蛋白:运动会引起某些人尿液蛋白质含量增多。由运动引起蛋白质含量增多的尿,称作运动性蛋白尿。无氧功率:是指机体在最短时间内、在无氧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能力。

糖阈:当运动时能量需求大于游离脂肪酸氧化输出最大功率(30%-50%vo2max)时,需要完全由糖氧化来供能,这一转折点叫糖阈。当运动强度接近糖阈之下,部分脂肪和糖都氧化功能有氧无氧混合训练:将较长时间亚最大强度的训练(95%-100%vo2max强度,训练2-10min)称为有氧无氧混合训练,俗称混氧训练。

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是训练监控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利用生理生化的原理和方法,测定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体内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以评价运动员训练时的负荷强度和量、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以及机体对运动训练产生的适应信息、恢复效果等,从而帮助教练员了解训练效果,正确评价和调整训练方案。

填空题:

1.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分解氧化时所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2.运动后血氨水平受运动强度、训练效果、疲劳状况等的影响。

3.血尿素水平的高低受肝脏尿素合成、肾脏排泄功能等的影响。

4.实施训练监控的基本原则是:个体化、系统化、指标选择合理化、规范化、公开化。

5.三餐能量比例:各餐能量占全日总能量的百分比,其合理比例为早餐30%;午餐40%;晚餐30%。6.运动员营养的生化监控,一方面要能反映身体内的机能状态,另一方面又要能反映出身体的营养需求。

7.膳食实际摄入是否能满足运动员能量及各种营养素要求的评价时,首先要考虑到能量及各种营养素占供给量标准的百分比:一般认为,能量及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应占供给量标准的 90-110 %为合理,低于 80 %为不足,长期不足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运动能力,低于 60 %为缺乏,对健康和运动能力有严重影响。其次是评价烹调加工方法的合理性,食物加工的烹调方法和技术直接关系到营养价值的高低。食物通过加工烹调可以改善食物的感官形状,同时有利于消化吸收;但不合理的烹调加工方法会造成食物中营养素的损失而影响其营养价值。

8.大部分氨在肝细胞内转化成尿素。

9.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这两个因素中,血尿素变化幅度对运动量更为敏感

10.血乳酸浓度反映乳酸的生成速率和消除速率之间的平衡

11.血肌酸和尿肌酸是服用肌酸期间的营养监控指标

12.目前测定运动员免疫功能时,多测定 iga , igm 和 igg 三种球蛋白

13.血清乳酸脱氢酶主要源于骨骼肌,为肌型乳酸脱氢酶,血清乳酸脱氢酶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与血清相类似。

14.膳食调查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有称量记录计算和处理结果分析。

15.在高原上,男子的血红蛋白达 160 g/l左右,红细胞压积达 48 %;女子的血红蛋白150 g/l左右,红细胞压积在 46 %左右较为理想。此时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较高,能较好的完成训练负荷,而不致产生疲劳。

16.在高原的最初10~20天内,极量运动时的心率与平原训练相比,会下降。机体适应后,高原训练时同等负荷后的心率高于于平原训练时的心率,但运动中的最高心率,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高原训练后期,相同负荷后,运动员心率较低,心率恢复加快,表明运动员机能状况有所改善。

17.在地理学上,凡在海拔 500 m以上,顶面比较平缓的高地,均称之为高原;从医学角度看,

“高原”系指海拔 3000 m以上的广阔地域,此时,人体生理、生化、病理和临床方面的改变明显加剧;而在当前的运动训练中,认为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为 2000~2500 m。

18.平常的体重应控制在高出比赛时体重 5 %以内,部分运动员可为 6 %左右。慢速控、减体重期体重的下降主要原因是脂肪减少,而快速控、减体重期体重下降还伴随着瘦体重的降低。一旦运动员发现自己的体重减轻了不少,降重的压力就会相对减小,这时就容易放松对饮食控制的警惕性,大量进食,引起体重明显反弹。保持体重的监测,督促和控制运动员按要求控体重,使体重呈现较为平滑的下降趋势。过快、过早地减轻体重,会极大地影响运动员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承受训练负荷的能力。一般说来,一周内降低体重不可超过体重的 2 %,赛前降重不超过 5 公斤较为适宜。优秀的男子摔跤运动员体脂百分比为 5-7 %,大级别运动员可稍高。采用体脂百分比进行监控时,男运动员体脂的最低水平为体重的5-7 %,女运动员为6-7 %,低于此水平不宜再进一步减体重。

19.血清铁包括转铁蛋白、消化道吸收铁、红细胞溶解后的铁等。

20.铁转蛋白主要在肝细胞内合成,其次为泌乳期的乳腺中枢。其他部位包括神经系统、睾丸、巨噬细胞等。

21.激素根据化学组成上的不同,可分为含氮类激素和甾体类激素。

22.淋巴细胞依生物功能不同和细胞表面抗原表达不同分为三个主要群体: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淋巴细胞。

23.运动时心率增加到极大限度时叫最大心率。最大心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一般用220减去年龄估算最大心率。最大心率与安静时心率之差称为心搏频率储备,表示人体运动时心率可能增加的潜在能力。

24.生理生化检测特点:___准确___、___灵敏___、___针对性强___。

25.国内外广泛应用血乳酸___4mmol/l___时对应的摄氧量、功率或运动速度作为运动训练和实验室检测时的乳酸阈。

26.___蛋白质___是人体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供能单位。

27.糖酵解的限速酶___磷酸果糖激酶___、___己糖激酶___、___丙酮酸激酶___。

28.糖酵解供能的物质主要包括:___糖原___、___葡萄糖___。

29.运动时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可分为两个基本过程,即___有氧代谢___、___无氧代谢___。30.激烈运动时的应激和随后的适应过程和一般性应激和适应过程一样可分为三个阶段___警戒阶段___、___抵抗阶段___、___衰竭阶段___。

31.血清睾酮与皮质醇比值下降( 25% ),判断运动员产生疲劳;比值下降达( 30 ),可判断运动产生过度疲劳。

32.乳酸消除快,说明(无氧)代谢能力强。

33.如果运动员在连续的大负荷训练以后,机体得不到及时的恢复,运动性疲劳就会积累,其结果是(过度训练)。

34.运动时血尿素增加了2-3mmol/l,但未超过8mmol/l,如果hb也明显下降,说明(训练负荷过大,机体不能适应);如果hb不变或略有增加,说明(运动负荷虽大,但运动员能适应)。这样,才能具体说明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性和承受力,从而科学地指导运动训练。

问答题:

一、简述运动使血尿素水平升高影响因素。

①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肌肉中氨基酸氧化分解供能加强②运动使机体的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肌肉、酶)分解加剧③肌肉能量平衡被破坏, atp不能迅速合成时,生成的amp在肌肉中易脱氨基生成imp(次黄嘌呤核苷酸) ④长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肾脏血流供应减少,造成肾功能下降,使尿素的清除能力下降⑤运动中大量排汗使血液浓缩

二、谷氨酰胺的主要功用:

①维持肠道和肌肉免疫功能重要物质;②酰氨基上的氮是生物合成核酸的必需物质;③是氨基氮从外周转至内脏的携带者;④是蛋白质合成与分解的调节器;⑤是肾脏排泄氨的重要物质;⑥是小肠黏膜内皮细胞、肾小管细胞、淋巴细胞等的供能物质;⑦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三、如何对膳食调查结果进行评价?

(1)膳食实际摄入是否能满足运动员能量及各种营养素要求。①评价能量及各种营养素占供给量标准的百分比:一般认为,能量及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应占供给量标准的90%-110%,低于80%为不足,长期不足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运动能力,低于 60%为缺乏,对健康和运动能力有严重影响。②三大生热营养素占总能量的百分比:蛋白质、脂肪、糖类所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百分比的适宜比例为:蛋白质12%-15%,脂肪25%-30%,糖类50%-60%。③三餐能量比例:各餐能量占全日总能量的百分比,其合理比例为,早餐30%;午餐40%;晚餐30%。④食物构成:了解各类食物是否以粮谷类为主,以蔬菜、动物性食物、豆类及其制品、奶类为副,做到种类多样,比例合适。(2)评价烹调加工方法的合理性食物加工的烹调方法和技术直接关系到营养价值的高低。食物通过加工烹调可以改善食物的感官形状,同时有利于消化吸收;但不合理的烹调加工方法会造成食物中营养素的损失而影响其营养价值。

四、运动引起自由基损伤有哪些表现?

参考答案为运动性贫血和力竭运动后溶血作用增强、血清酶和肌红蛋白升高、肌肉疲劳产生、延迟性肌肉酸痛等。

五、监测运动肌负荷程度及恢复情况的指标

参考答案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等血清酶,以及血清肌红蛋白、丙二醛和尿3—甲基组氨酸等。

六、检测溶血的指标

参考答案①血清游离血红蛋白增多及出现血红蛋白尿;②血红蛋白代谢产物增多,其中的胆红素和粪胆原常用作诊断溶血及判断溶血程度的依据;③红细胞寿命缩短,常用51cr标记法测定红细胞寿命,51cr浓度降低越快,说明红细胞消失快和寿命短

七、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

参考答案①运动引起高血浆容量反应,使hb浓度相对下降;②运动引起红细胞损伤破坏,引起溶血;③运动员需铁量、排铁量剧增,而铁的供给或吸收量不足,导致机体缺铁。

八、三餐能量比例所占的比例为多少?

参考答案各餐能量占全日总能量的百分比,其合理比例为,早餐30%;午餐40%;晚餐30%

九、简述运动性贫血发生的机制。

1、运动引起高血浆容量反应,使hb浓度相对下降

2、运动引起红细胞损伤破坏,引起溶血运动员徐铁量、排铁量剧增,而铁的供给或吸收量不足,导致机体缺铁。

十、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运输氧运输二氧化碳缓冲酸碱,维持酸碱平衡

十一、无氧代谢的生理生化特点

1、无氧训练中主要参与供能的是无氧代谢供能系统,由两部分组成:磷酸原供能和糖无氧酵解供能

2、atp-cp是无氧供能的物质基础,冲刺、短跑、投掷、跳跃等短时间(6-8s)最大功率运动的运动能力均取决于atp-cp系统的供能能力

3、30-90s内的速度耐力则取决于糖酵解供能能力,甚至30s-15min内的运动都不同程度主要由糖酵解供能。

十二、为什么在100米比赛中,有些队员在前30米跑部分上下,而在后半程却出现较大的差异,有的运动员可以较快到达终点,而有的运动员则以较慢的速度到达终点,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所在。分析思路1、分析100米比赛的运动项目特点2、分析100米跑过程中参与供能的主要功能系统及其各功能系统的特点3、分析100米跑个供能系统产生、转移和利用能量的影响因素。4、归纳出该现象问题所在。

十三、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对运动训练的研究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参考答案评价训练负荷大小及合理性,评价专项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评价辅助性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评定身体机能状态。评估恢复过程、恢复方法和手段的效果,为创新性方法提供帮助。

十四、影响尿胆原排泄量的因素

答案要点1、肾小管腔的酸碱度。在酸性环境中,尿胆原称为不溶解的脂溶性分子易被吸收,尿中排出量减少,但运动后尿胆原在尿中浓度反而升高,这是由于运动时排汗增加,尿浓缩的结果。2、胆红素的形成量。溶血过多时,胆红素增加,肠道产生及重吸收血中胆素原增加,从尿中排出的尿胆原增加。运动员在大运动负荷时,体内溶血增多,尿胆原排出增加。因此,运动员hb下降,尿胆原增加使机能水平下降的表现。3、肝功能状况。当肝功能下降时,从肠道吸收的胆原不能有效地被肝细胞摄取,随胆汁排出,尿中排出量也增加。曾鼎运动员尿胆原变化时,常可反映肝功能。换过肝炎或肝炎前期的运动员,运动后次日晨尿胆原增加。

十五、如何将血压用于训练监控

参考答案正常情况下,晨起卧床血压较为稳定,若安静时收缩压升高20%左右,并持续两天以上时,可能是机能下降或过度疲劳的表现。训练中血压的变化与运动强度有关,大强度训练后收缩压上升和舒张压下降明显,且恢复较快,表明身体机能良好。训练后收缩压明显上升,舒张压亦上升或血压发硬与强度刺激不一致,恢复时间延长等说明机能状况不佳。运动时脉压差增加的程度比平时减少或出现梯形反应、无休止音及运动过程中收缩压突然下降达20mmhg时,预示运动员机能不良。在长时间大强度专项和力量训练时,运动员的舒张压可上升,经调整训练后恢复,但如果不及时调整,血压可继续上升,运动员随之出现失眠、头痛、训练欲望下降和专项素质下降。在日常训练中,如果连续数周出现1、安静舒张压增加超过自己日常水平110mmhg;2、安静脉压差减少超过自己日常水平20mmhg 3、安静心率增加超过自己日常水平6b/min,特别是在调整训练阶段出现上述情况时,提示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不佳。

十六、应激理论、运动性疲劳和恢复的关系。

参考答案应激理论是从病理生理学中研究疾病发生过程时的非特异性变化,主要是神经内分泌系统在应激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应激和其随后的警戒阶段、抵抗阶段和衰竭阶段与运动应激一致。运动员对运动负荷适应、机能水平提高就是处于警戒和抵抗阶段,如果进入衰竭阶段就是过度训练了。因此,运动应激理论可用于训练过程。既要保证去的训练效果,又要避免过度训练。运动疲劳是从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调节网络,研究在比赛或训练完成负荷时身体机能状况和运动能力的关系,以保持身体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超量恢复理论时候研究从警戒期到抵抗期中物质的消耗和在运动后休息期的代偿情况,为机能提供物质基础。

十七、从物质代谢角度,可以将运动项目划分为哪六种类型?

1、磷酸原(atp-cp)供能类型

2、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类型

3、糖酵解供能类型

4、糖酵解和糖氧化供能类型

5、糖氧化和脂肪氧化供能类型

6、脂肪氧化和糖氧化供能类型

十八、联合机能实验是评价运动员心血管的常用方法,简要说明其测试方法和评价意义。

方法:1、30s内20次全蹲起,然后连续测脉搏和血压3min2、15s原地快跑,然后连续测脉搏和血压4min3、3min(女2min)原地慢跑,然后连续测脉搏和血压5min。评价:1、正常反应:脉搏和收缩压适当增高,在负荷后1min达到高峰,舒张压变化不大,而且恢复较快(6-8min)2、运动员心血管机能欠佳、早起过度训练:脉搏和收缩压在负荷后2-3min才出现高峰或呈梯形上升,或舒张压为无休止音。3、运动员心血管机能明显下降,存在过度训练或过度疲劳:负荷后脉搏和收缩压出现分离现象,即脉搏明显增高,而收缩压变化不大,脉压差减小。

十九、简述运动性蛋白尿形成的主要原因,并简要分析其形成机理。

1、肾小球通透性增高

2、肾小管分泌量增加

3、肾血流量减少

4、血乳酸增加

二十、简述运动性贫血发生的机制。

1、血浆容量的减少

2、红细胞的损伤破坏

3、铁的减少

二十一、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对运动训练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评价训练负荷大小的合理性

2、评价专项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3、评价辅助性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

4、评定身体机能状态

5、评估恢复过程,恢复方法和手段效果

6、出创新性方法提供帮助

二十二、运动员为什么会引起酮体生成增多?测试酮体水平在监控中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短时间激烈运动血、尿中酮体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长时间运动肝内酮体的生成和输出增多,使周围组织利用酮体也增强。机体糖元被大量消耗,脂肪酸利用则更加,体内缺糖使脂肪酸氧化不完全,导致体内酮体生成增多,这时在血及尿中均可见到酮体增加或出现酮体,并且酮体水平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到更高水平。意义:了解糖元消耗和脂肪供能能力的大小,这对了解运动员燃料物质代谢,特别是脂肪代谢情况、训练程度以及糖的有营养补充等都有帮助。并可评价运动量的大小。

二十三、训练如何改变人体运动后血氨升高的幅度

训练使持续耐力运动和激烈运动时人体内血氨升高幅度都降低,这与运动时能量代谢调节能力的适应性提高有关,反应运动时肌肉内氨的产生与释出量减少。

二十四、尿蛋白在技能和恢复监控中应用时,有何规律性变化?

参考答案监控技能状态:1、机能状态好时,完成相同负荷运动量或比赛,尿蛋白相对恒定;机能状态不好时,尿蛋白明显增多。2、训练水平提高后,完成相同负荷运动量或比赛,尿蛋白减少。

3、恢复时间延长说明机能水平下降。监控恢复状态:1、运动后4h或次日晨恢复到正常参考范围,说明机能恢复。2、次日晨仍处于较高水平说明机能未恢复。

二十五、简述运动使血尿素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

1.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肌肉中氨基酸氧化分解供能加强

2.运动使机体的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酶,肌肉)分解加剧

3.肌肉能量平衡被破坏,atp不能迅速合成时,生成的atp在肌肉中易脱氨基生成imp (次黄嘌呤核苷酸)

4.长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肾脏血流供应减少,造成肾功能下降,使尿素的清除能力下降

5.运动总大量排汗使血液浓缩。

二十六、应激理论与运动性疲劳和恢复的关系。

参考答案应激理论是从病理生理学中研究疾病发生过程时的非特异性变化出发的,主要是神经内分泌系统在应激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应激和其随后的警戒阶段、抵抗阶段和衰竭阶段与运动应激一致。运动员对运动负荷适应、机能水平提高就是处于警戒和抵抗阶段,如果进入衰竭阶段就是过度训练了。因此,运动应激理论可指导和监控训练过程,既要保证取得训练效果,又要避免过度训练。运动疲劳是从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调节网络,研究在比赛或训练完成负荷时身体机能状况和运动能力的关系,以保持身体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超量恢复理论是研究从警戒期到抵抗期中物质的消耗和在运动后休息期的代偿情况,为机能提供物质基础。

二十七、简要分析不同训练水平对运动后血乳酸浓度的影响

速度耐力性运动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车估计好,同时血乳酸最大浓度值也高耐力性运动项目

的运动员,在完成相同亚极量运动负荷时,优秀运动员血乳酸值相对较低

二十八、简述评价训练任务和营养要求的指标

力量训练时,要注意查血清锌,睾酮和皮质醇等指标。耐力训练时要注意查血清维生素e,bcaa,睾酮和皮质醇等指标。

二十九、简述营养与免疫机能评价指标

可选择血浆球蛋白,谷氨酰胺等指标,在冬训期,赛前训练期和重大比赛后要定期测定,发现免疫球蛋白紊乱或谷氨酰胺下降时,要及时采取营养措施

三十、简述营养与身体机能评价的常用指标

可选择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睾酮等指标,每个训练小周期(10~15天)测定一次,做自身纵向对比

三十一、运动强度的三个转折区是什么?它们与供能系统选择和供能物质选择的关系如何?

参考答案:第一转折区是糖阈,由脂肪供能为主转变为以糖供能为主的临界运动强度。第二转折区是无氧阈或乳酸阈,由有氧代谢功能为主转变为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的临界运动强度。第三转折区是磷酸肌酸阈,由糖酵解供能为主转变为以磷酸原供能为主的临界运动强度。

三十二、简述运动对血清ck的影响。

1)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①运动强度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引起酶活性的显著变化。

②较大强度和较短时间运动后血清ck活性变化显著地大于较长时间和较小强度的运动。③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都是影响酶活性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持续时间的影响最为明显。2)运动类型冲击力较大的运动(如跑、跳、竞走等)较冲击力较小的运动(如自行车、划船等)在运动后血清ck增加幅度大。持重运动(台阶试验、下坡跑等)较非持重运动(游泳、自行车等)引起血清ck增加更为显著。离心运动引起血清ck活性的升高更明显,恢复也最慢;马拉松和超长距离跑后次之;向心练习、等动练习升高幅度较小。下坡跑、马拉松、举重等项目训练后血清ck出现非常显著升高力量训练对血清ck活性影响最大,其次是无氧训练。有氧训练后ck的变化不明显3)年龄:与成年运动员相比,青少年运动员运动后血清ck活性的升高幅度要小些。一般来说,运动员与普通人相比,安静态血清ck值偏高。定量负荷运动后,运动员血清ck活性的上升幅度较小,并且运动时或运动后升高出现的时间较晚,恢复也较快。进行力竭性运动,运动后优秀运动员血清ck活性往往增高更多、恢复也更慢。4)环境:热环境下运动比冷环境下运动血清ck活性要高5)其它:高原训练、种族、参与运动的肌纤维数量

三十三、简述谷氨酰胺的主要功能

1.是维持肠道和肌肉免疫功能重要的物质

2.酰胺基上的氮是生物合成核酸的必需物质

3.是氨基氮从外周转至内脏的携带者4,是蛋白质合成与分解的调解器5.是肾脏排泄氨的重要物质6.是小肠粘膜内皮细胞,肾小管细胞,淋巴细胞等的供能物质7.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三十四、运动过程中血糖下降会有哪些影响?

血糖下降回引起运动肌供能不足,将导致外周疲劳。而中枢神经系统缺乏血糖供能时,将导致中枢疲劳。

三十五、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igg 抗菌,抗病毒,抗毒素,固定补体iga 在局部粘膜抗菌,抗病毒 igm 溶血,溶菌,固定补体三十六、简述血浆白蛋白在运动过程中的主要功能

1.白蛋白可用以合成肌肉蛋白质

2.与血液中许多物质结合运输(1)与脂肪酸结合运输,供给肌肉能源(2)与色氨酸结合,减少大脑中的游离色氨酸(3)与睾酮结合运输,以维持血睾酮水平(4)与锌,钙,铜,锰等离子结合以供组织需要

三十七、运动员血浆中的白蛋白下降会产生什么影响?

血浆白蛋白下降,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是因为营养不良引起浮肿的原因之一。运动员血浆中白蛋白下降时,能源物质和固醇类激素运输受到影响,从而影响运动能力。

三十八、国内外运动训练监控的生理生化成果有何区别

国外侧重在监控训练过程中的训练方法和负荷,提高不同运动素质的生物学适应特点,为提高训练效果提供依据,尤其是对训练方法效果的评定。我国则偏重于对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评定、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的研究,并在理论、方法上已成体系。对整个训练过程中的负荷、方法和系统研究则不明显。

三十九、简述运动性贫血发生的机制

1、运动引起高血浆容量反应,使hb浓度相对下降

2、运动引起红细胞损伤破坏,引起溶血

3、运动员需铁量、排铁量剧增,而铁的供给或吸收量不足,导致机体缺铁

四十、骨骼肌系统与组织损伤指标特征有:

①血清酶尤其是肌酸激酶活性明显升高;②血清肌红蛋白浓度增加;③尿3—甲基组氨酸排泄增多。四十一、高原训练的注意事项

高原训练的特点是运动员机体要承受运动缺氧和高原缺氧的双重刺激,它属于在一种特殊条件下的强化训练。因此,高原训练比平原训练更容易将机体承受的运动负荷推向极限的边缘。加强高原训练过程中的检测与身体机能监控,是保证高原训练成功与否的关键措施之一。但单一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对监控运动负荷的适宜程度及运动员机能状况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高原训练中更应注重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综合监控。还应注意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性别、年龄、项目特点、训练水平及曾进行高原训练的次数等),并结合运动员上高原训练前的生理机能指标和高原训练时的指标,进行纵向比较和综合分析,以准确客观地监控运动员的机能

四十二、高原训练期间为何不宜用血红蛋白单一指标进行评价供氧能力?

高原训练期间hb水平的起伏,除受高原缺氧刺激红细胞生成发生变化外,还受高原脱水、训练量、持续时间及训练强度等因素的影响。

四十三、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心电图有哪些特征性变化及与之相应的生理变化?

在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心电图易出现早搏、s—t段下降、 p—r间期增加、心电轴向右偏移及左室高电压等现象,并造成心肌缺血、复极失常一心肌供血不足等,但是都不属于性质严重的改变。一般认为,心肌缺血可导致心缩力减弱,心效率降低,心输出量减少,严重影响到运动能力。复极失常一心肌供血不足及劳损,常关系到运动员高原训练的成败。高原心电图的变化主要与负荷的大小有关,可以据此监测高原强化训练对机体的刺激程度或提示训练后疲劳的消除速度。大运动量训练1周后,s—t段下降明显,并多伴有胸闷,头晕,易疲劳等症状。

四十四、试述高原训练的利与弊。

1、高原训练的利主要表现在对机体的刺激深刻,可望得到超量恢复,提高机体的机能贮备。通过高原训练,可最大限度地挖掘机体抗缺氧和耐酸潜能及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并提高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

2、高原训练的弊则主要表现在:平原一高原一平原的环境转换造成身体不适应,身体反应大;血液粘度高,不利氧运输;易出现疲劳、伤病等;力量、速度素质容易丢失,爆发力不足;训练负荷不易控制,如果掌握不好,则会影响高原训练的效果和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

四十五、高原训练的应用在哪些方面?

①作为整体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训练的不同阶段进行高原训练,以改善运动员机体的生理功能,发展某些身体素质,特别是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及抗缺氧能力;②作为赛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参加重大比赛前进行高原、训练,利用高原缺氧环境,增加训练负荷和难度,加大刺激,以提高运动员回到平原比赛时的机能状态和竞技状态,创造优异成绩;③为适应高原环境下的比赛,而进行的适应性高原训练。

四十六、高原训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训练,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双重刺激,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

四十七、运动训练对红细胞膜结构和变形能力影响

①红细胞膜过氧化作用加剧:自由基增多→膜磷脂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膜流动性降低、变硬→变形能力下降→溶血②红细胞能量供应不足:血糖下降→ na+,k+-atp酶→细胞渗透压→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溶血③血液酸化:血液ph值下降→红细胞膜带3蛋白→血红蛋白与骨架蛋白亲和力增加→细胞变硬→……④血浆渗透压改变:渗透压升高→细胞内粘度或形态异常→变形性下降⑤运动引起激素水平变化:运动应激引起肾上腺素释放增多,肾上腺素引起脾脏收缩和释放溶血因子,该物质增加红细胞的破损。

四十八、检测溶血的指标是什么?

①血清游离血红蛋白增多及出现血红蛋白尿;②血红蛋白代谢产物增多,其中的胆红素和粪胆原常用作诊断溶血及判断溶血程度的依据;③红细胞寿命缩短,常用51cr标记法测定红细胞寿命,51cr浓度降低越快,说明红细胞消失快和寿命短。

四十九、为什么要控体重期间应加强监控?

①准确了解训练对运动员身体所产生的刺激,有利于教练员对训练计划效果的把握;②及时掌握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有利于教练员对下一步训练计划的安排与调整;③防止大负荷训练期间过度疲劳的发生,尽可能减少损伤;④及时准确地了解运动员控、减体重情况,有利于运动员科学合理地降低体重;⑤把握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恢复情况,为制定和实施合理有效的营养补充方案提供依据。

五十、什么是“星期一训练综合症”,如何防止?

对运动员开展每周的常规机能测试和评定时(一般为周一晨测试),经常发现经过周日一天的完全停训调整后,周一晨反映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生理生化指标基本在正常范围内,但周一上午运动员完成训练负荷情况及训练效果却较差,运动员的主诉为全身乏力、缺乏训练的兴奋性及很难进入训练状态等。周一下午的训练基本恢复正常,并且这种情况在能够坚持正规的系统训练的优秀运动员及体能类项目中的发生率较高。在运动实践中发现,解决运动员产生“星期一训练综合症”的有效方法,就是改变周日完全停训的休息方式,采用周日下午安排一次非专项的运动训练,运动时间和强度一般控制在既能对运动员的功能器官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又不造成疲劳积累为度。

五十一、运动训练负荷综合监控的设计要求。

负荷监控内容:负荷强度、负荷量、身体机能;原则:(一)各项生化指标与运动负荷的关联性。所选用的生化指标,应能较敏感地反映训练负荷的变化。(二)各项生化指标的相互独立。各项生化指标之间应具有本身的独立性,能从不同的方面来反映训练负荷,使评定具有最佳的组合,又简单实用。(三)各项生化指标之间的相互参考。相互参考,综合地进行评定,才能更准确地反映训练负荷或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变化。(四)各项生化指标的纵向比较。通过运动前后的各生化指标的变化,次日晨乃至一周、一个月或更长时间追踪研究。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集 绪论 一.名词解释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及方法 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 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二.是非判断题 1、人体的化学组成是相对稳定的,在运动的影响下,一般不发生相应的变化。(错) 2、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的一门学科。(错) 3、1937年Krebs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代谢理论。(对) 4、《运动生物化学的起源》是运动生物化学的首本专著。(错) 三.填空题 1、运动时人体内三个主要的供能系统是___、___、____。 2、运动生物化学的首本专著是____。 3、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是____。 1、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有氧代谢系统 2、《运动生物化学概论》 3、揭示运动人体变化的本质、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的机能、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 四.单项选择题 1. 运动生物化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年代是()。 A. 1955年 B. 1968年 C. 1966年 D. 1979年 2. 运动生物化学是从下列那种学科发展起来的()。 A. 细胞学 B. 遗传学 C. 生物化学 D. 化学 3. 运动生物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 A. 研究运动对机体组成的影响 B. 阐明激素作用机制 C. 研究物质的代谢 D. 营养的补充 4. 运动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人体 B. 植物体 C. 生物体 D. 微生物 1、A 2、C 3、A 4、A 五.问答题 1.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1 揭示运动人体变化的本质 2 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的机能 3 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 第一章物质代谢与运动概述 一.名词解释

运动生物化学学习重点大全

绪论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运动生物化学的任务主要体现在:1、解释人体运动变化的本质;2、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的机能;3、科学的知道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 第一章 1.酶催化反应的特点是什么?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一、高效性;二、高度专一性;三、可调控性 一、底物浓度与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二、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三、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四、激活剂和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2.水在运动中有何作用?水代谢与运动能力有何关系? 人体内的水是进行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水还具有参与体温调节、起到润滑等作用,并与体内的电解质平衡有关。 运动时,人体出汗量迅速增多,水的丢失加剧。一次大运动负荷的训练可以导致人体失水2000~7000ml,水丢失严重时即形成脱水,会不同程度的降低运动能力。 3.无机盐体内有何作用?无机盐代谢与运动能力有何关系? 无机盐在体内中解离为离子,称为电解质,具有调节渗透压和维持酸碱平衡等重要作用。

4.生物氧化合成ATP有几种形式,他们有何异同? 生物氧化共有两种形式:1、底物水平磷酸化;2、氧化磷酸化 相同点:1、反应场所都是在线粒体;2、都要有ADP和磷酸根离子存在 不同点:1、在无氧代谢供能中以底物水平磷酸化合成ATP为主,而人体所利用的ATP约有90%来自于氧化磷酸化的合成即在有氧代谢中主要提供能量;2、底物水平低磷酸化不需要氧的参与,氧化磷酸化必须要有氧;3、反应的方式不同。 5.酶对运动的适应表现在哪些方面?运动对血清酶有何影响? 一、酶催化能力的适应;二、酶含量的适应。 ①、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大,血清酶活性增高 ②、运动时间:相同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越长,血清酶活性增加越明显 ③、训练水平:由于运动员训练水平较高,因此完成相同的运动负荷后,一般人血清酶活性增高比运动员明显 ④、环境:低氧、寒冷、低压环境下运动时,血清酶活性升高比正常环境下明显。 6.试述ATP的结构与功能。 ATP分子是由腺嘌呤、核糖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的核苷酸,其分子结构 功能: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合成磷酸肌酸和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 7.酶:酶是生物体的活性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生物氧化:指物质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生物氧化实际上是需氧细胞呼吸作用中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故又称为细胞呼吸。 同工酶:人体内有一类酶,他们可以催化同一化学反应,但催化特性、理

【高考生物】运动生物化学考题(A卷)

(生物科技行业)运动生物化学考题(A卷)

运动生物化学考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2.底物水平磷酸化(胞液) 3.糖酵解作用 4.酮体 5.氨基酸代谢库 6.运动性疲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是研究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变化及其的一门学科。是从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体育科学和生物化学及生理学的结合。 2.据化学组成,酶可以分为:类和类,在结合蛋白酶类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之为,非蛋白质部分称为(或辅助因子)。 3.人体各种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给。即、、。 4.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是通过电子呼吸链进行的,在呼吸链上有两条呼吸链,一条为:NADH 氧化呼吸链,一分子NADH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的ATP;另一条为FADH2氧化呼吸

链,一分子FADH2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ATP。 在肝脏,每分子甘油氧化生成乳酸时,释放能量可合成ATP;如果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时,则释放出的能量可合成ATP。 5.正常人血氨浓度一般不超过μmol/L。 评价运动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常用指标是尿素氮;尿中。 血尿素在安静正常值为毫摩尔/升 6.运动强度的生化指标有、、;运动负荷量的生化评定指标主要有:、、、。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如果表述错误,请将正确的表述论述出来。每题判断正误2分,论述2分,共16分) 1.安静时,运动员血清酶活性处于正常范围水平或正常水平的高限;运动后或次日晨血清酶活性升高;血清中酶浓度升高多少与运动持续时间、强度和训练水平有关。运动员安静时血清升高是细胞机能下降的一种表现,属于病理性变化。 2.底物水平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3.所有的氨基酸都可以参与转氨基作用。 4.脂肪分子中则仅甘油部分可经糖异生作用转换为糖。脂肪酸不能转化为糖。

生物化学复习题

一.是非判断题 1、人体的化学组成是相对稳定的,在运动的影响下,一般不发生相应的变化。 2、《运动生物化学的起源》是运动生物化学的首本专著。 三.填空题 1、运动生物化学的首本专著是____。 1、人体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7大类物质构成。 2、人体内的能源物质主要包括___、___和___。 3、下列哪个化学物质不属于运动人体的能源物质。() A 葡萄糖 B 维生素 C C 氨基酸 D 软脂酸 一、是非判断题 1、CP是骨骼肌在运动过程中的直接能量供应者。 2、人体所利用的A TP都是来自氧化磷酸化的合成。 3、在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中,肌肉收缩所需的A TP 主要是以底物 水平磷酸化的方式合成的。 二、填空题 1、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供应者是___。 2、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物质是___、___和___。 三、选择题 1、()是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供应者。 A.ATP B. 糖 C.脂肪 D. 蛋白质 2、正常人安静状态所利用的A TP约有()来自氧化磷酸化的合成。 A.80% B. 85% C.70% D. 90% 3、在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中,肌肉收缩需要的A TP主要以()方式合成的。 A.底物水平磷酸化 B. 氧化磷酸化 C.生物氧化 D. 丙酮酸氧化 4、糖的无氧酵解产生的终产物是()。 A.乳酸 B. 氨基酸 C.核酸 D. 柠檬酸 四、简答题 1、简述运动时ATP的再合成途径 一、判断题 1、糖类物质就是碳水化合物。 2、运动饮料中常配入4~8(10)个葡萄糖单位的低聚糖,以有利于糖的利用和水分的吸收。 3、血糖是骨骼肌利用的最重要肌内燃料。 4、脑组织糖原储量很少,正常大脑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血浆游离脂肪酸。 5、肌糖原可以大量分解成葡萄糖释放进入血液维持血糖稳定。 二、选择题 1、一般所说的血糖指的是血液中的()。 A 果糖 B 糖原 C 葡萄糖 D 6-磷酸葡萄糖 2、维持大脑正常生理机能所需的能源物质主要来自()。 A 大脑的糖储备 B 肌糖原 C 肌肉中的葡萄糖 D 血液中的葡萄糖 3、长时间运动血糖下降时首先受影响的是()。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考试重点试题答案

附:本文档收集了全网最全的体育科学研究试题及重点,祝同学们考试成功。 选择 1、依照文献内容的性质和加工程度,期刊论文应属于( B ) A.零次文献 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2、体育自然科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 C ) A.田径运动 B.球类运动 C.人体运动 D.体操运动 3、特尔菲法是由专家集体进行预测或判断的一种调查形式,它一般要经过多少轮的筛选?( C ) A.1轮 B.1-2轮 C.3-4轮 D.5-6轮 4、针对所给信息而产生的问题,大胆提出各式各样的可能解的一种思维形式,称为( C ) A.反向思维 B.联想 C.发散思维 D.收敛思维 5、论文中采用图时,图号的表示方式下列哪一个是正确的?( C ) A.图一 B.图(一) C.图1 D.图(1) 6、文献阅读原则包括计划性、顺序性、批判性和( A ) A.时间性 B.同步性 C.简洁性 D.排他性 7、先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群体,然后将每个群体依序编号,再按纯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取样,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D ) A.纯随机抽样法 B.系统抽样法 C.分层抽样法 D.整群抽样法 8、解决体育教学、训练等实践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属于( B )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开发研究 D.实验研究 9、科技论文中的关键词一般为( B ) A.2个 B.3-6个 C.10个 D.根据需要而定 10、体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下列哪一学科属于社会科学类?( B ) A.人体生理学 B.体育教学论 C.人体解剖学 D.运动生物化学 11、采用观察法收集资料时,最基本的要求是做到( C ) A.针对性 B.典型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生物科技行业运动生物化学考题A卷

生物科技行业运动生物化学考题 A 卷 运动生物化学考题(A 卷) 一. 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24 分) 1.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2.底物水平磷酸化(胞液) 3.糖酵解作用 4.酮体 5.氨基酸代谢库 6.运动性疲劳 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25 分) 1.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是研究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及其调 节的特点和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变化及其的壹门学科。 是从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体育科学和生物化学及生理学的结 合。 2.据化学组成,酶能够分为:类和类,在结合蛋白酶类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之 为,非蛋白质部分称为(或辅助因 子)。 3.人体各种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给。即、、。4.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是通过电子呼吸链进行的,在呼吸链上有俩条呼吸链,壹条为: NADH 氧化呼吸链,壹分子NADH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的ATP;另壹条为FADH2 氧化呼吸链,壹分子FADH2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ATP。 在肝脏,每分子甘油氧化生成乳酸时,释放能量可合成ATP;如果完全氧化生成 CO2和H2O 时,则释放ft的能量可合成ATP。 5.正常人血氨浓度壹般不超过μmol/L。 评价运动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常用指标是尿素氮;尿 中。血尿素在安静正常值为毫摩尔/升 6.运动强度的生化指标有、、;运动负荷量的生化评定 指标主要有:、、、。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如果表述错误,请将正确的表述论述ft来。每题判断正误2 分, 论述2 分,共16 分) 1.安静时,运动员血清酶活性处于正常范围水平或正常水平的高限;运动后或次日 晨血清酶活性升高;血清中酶浓度升高多少和运动持续时间、强度和训练水平有关。 运动员安静时血清升高是细胞机能下降的壹种表现,属于病理性变化。 2.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3.所有的氨基酸都能够参和转氨基作用。 4.脂肪分子中则仅甘油部分可经糖异生作用转换为糖。脂肪酸不能转化为糖。 四、简答题:(每题 5 分,共25 分) 1.简述三大营养物质(糖原、脂肪、蛋白质)生物氧化的共同规律。 2.从葡萄糖至1,6-2磷酸果糖生成消耗多少ATP?消耗ATP的作用是什么? 3.糖酵解过程可净合成多少分子ATP?根据运动实践谈谈糖酵解是何种运动状态下的主要 能量来源。 4.描述糖有氧氧化的基本过程。(三个步骤) 5.乳酸消除的意义是什么? 五.总结三大功能系统的特点(10 分)。

习题-运动生物化学

第一章物质代谢与运动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运动生物化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年代是()。 A. 1955年 B. 1968年 C. 1966年 D. 1979年E1982年 2. 运动生物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 A. 研究运动对机体组成的影响 B. 阐明激素作用机制 C. 研究物质的代谢 D. 营养的补充 E. 研究运动人体的物质组成 3.酶促反应中决定反应特异性的是() A. 酶蛋白 B. 辅基 C. 辅酶 D. 金属离子 E .变构剂 4.酶促反应速度(V)达最大反应速度(Vm)的60%时,底物浓度[S]为() A. 1 Km B. 2 Km C. 1.5 Km D. 2.5 Km E. 3 Km 5.下列哪个化学物质不属于运动人体的能源物质。() A.葡萄糖 B.维生素C C.氨基酸 D.软脂酸 E.糖原 6.酶分子中将底物转变为产物的基团是() A. 结合基团 B. 催化基团 C. 碱性基团 D. 酸性基团 E. 疏水基团 7.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 A. 低温可以使酶失活 B. 催化的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C. 最适温度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D. 最适温度随反应的时间而有所变化 E. 以上全对 8.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A. 酶与底物接触只限于酶分子上与酶活性密切有关的较小区域 B. 必需基团可位于活性中心之内,也可位于活性中心之外 C. 一般来说,总是多肽链的一级结构上相邻的几个氨基酸的残基相对集中,形成酶的活性中心 D. 酶原激活实际上就是完整的活性中心形成的过程 E. 当底物分子与酶分子相接触时,可引起酶活性中心的构象改变 9.一种酶作用于多种底物,其天然底物的Km是() A. 与其他底物相同 B. 最大 C. 最小 D. 居中 E. 与Km相同

2017年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考试重点试题答案

2017年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考试重点试题答案

附:本文档收集了全网最全的体育科学研究试题及重点,祝同学们考试成功。 选择 1、依照文献内容的性质和加工程度,期刊论文应属于( B ) A.零次文献 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2、体育自然科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 C ) A.田径运动 B.球类运动 C.人体运动 D.体操运动 3、特尔菲法是由专家集体进行预测或判断的一种调查形式,它一般要经过多少轮的筛选?( C ) A.1轮 B.1-2轮 C.3-4轮 D.5-6轮 4、针对所给信息而产生的问题,大胆提出各式各样的可能解的一种思维形式,称为( C ) A.反向思维 B.联想 C.发散思维 D.收敛思维 5、论文中采用图时,图号的表示方式下列哪一个是正确的?( C ) A.图一 B.图(一) C.图1 D.图(1) 6、文献阅读原则包括计划性、顺序性、批判性和( A ) A.时间性 B.同步性 C.简洁性 D.排他性 7、先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群体,然后将每个群体依序编号,再按纯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取样,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D ) A.纯随机抽样法 B.系统抽样法 C.分层抽样法 D.整群抽样法 8、解决体育教学、训练等实践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属于( B )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开发研究 D.实验研究 9、科技论文中的关键词一般为( B ) A.2个 B.3-6个 C.10个 D.根据需要而定 10、体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下列哪一学科属于社会科学类?( B ) A.人体生理学 B.体育教学论 C.人体解剖学 D.运动生物化学

11、采用观察法收集资料时,最基本的要求是做到( C ) A.针对性 B.典型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12、根据已知结果设立产生该结果和未产生该结果的两个组,然后调查原因,这种从果到因的调查方法,称为( C ) A.现情调查法 B.前瞻调查法 C.回顾调查法 D.追踪调查法 13、在研究指标中,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是:( A ) A.定类指标 B.定序指标 C.定距指标 D.态度指标 14、科技论文的关键词一般以多少为宜?( C ) A.3个 B.5个 C.3~6个 D.8个以上 15、狭义的科学是专指( D ) A.思维科学 B.人文科学 C.技术科学 D.自然科学 16、限定课题研究论域的常见方法包括:定语限定法、副标题法、________法。( D ) A.着重说明 B.框架说明 C.对象限定 D.前言说明 17、为保证样本较好的代表性,排除研究者在抽样过程中的主观意向,严格采用________的抽样方法。( A ) A.随机化 B.简单化 C.分层化 D.群体性 18、科研论文摘要的字数以________为宜。( B ) A.100-200 B.200-300 C.300-400 D.400-500 19、论文中采用表格时,表号的表示方式下列哪一个是正确的?( C ) A.表一 B.表(一) C.表1 D.表(1) 20、在研究过程中,要尽量控制无关变量,下面哪一个无关变量属于研究设计方面的无关变量?( B ) A.受试的反作用 B.研究程序安排不当 C.研究实施现场的空间大小 D.研究者的暗示 21、图注即关于图示的注解和说明部分,包括图例、说明和( A ) A.资料来源 B.注释方法 C.文献参考 D.数据引用 22、选择研究课题的首要原则是( B ) A.节约性原则 B.需要性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23、事先将研究对象的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依序编号,然后采用抽签的方法或利用随机

《运动生物化学》的考试题目及参考答案

1.多糖: 由多个(>10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糖类,不溶于水,皆无甜味,也无还原性。 2.生物氧化: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又称细胞呼吸。 3.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率低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进行补充的氨基酸。 4.运动性疲劳:在运动过程中,当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保持着特定水平上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时,即称之为运动性疲劳。 5.高住低训:利用高原或人工低氧环境进行的训练统称为高住低训。 6.运动营养品:是指适用于专业和业余运动人群食用的、能满足运动人体的特殊营养需要,或具有特定运动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及口服制品。 7.α-氨基酸:是指在紧连羧基的碳原子上同时连有了一个氨基丁氨基酸。 8.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多个双键的脂肪酸称为多不饱和脂肪酸或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9.同工酶:指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不同的一类酶。10.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分解氧化时代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11.缓冲溶液:一种弱酸和该弱酸盐所形成的、具有缓冲酸碱能力的混合溶液。 12.双糖:由2分子单糖以糖苷键连接而成,水解后又生成2分子单糖。 13.酶活性:酶所具有的催化能力称为酶活性,或酶活力。 14.转氨基作用:是某一种氨基酸与α—酮酸进行氨基转移反应,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另一种氨基酸。 2.简述糖的有氧氧化分哪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 葡萄糖生成的丙酮酸,在细胞质中进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中,经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进而氧化生成CO2和H2O,同时NADH+H+等可经过呼吸链传递,伴随氧化磷酸化过程生成H2O和A TP。 3. 什么是β-氧化?一次β-氧化包括哪几个步骤?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脂肪酸分解为乙酰CoA,彻底氧化成C2O和H2O,其碳链的断裂是在β位碳原子出发生的,故把脂肪酸的氧化分解称为β—氧化。每一次β—氧化包括: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4个步骤。 4.简述血糖的生物学功能。(1) 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供能物质(2)血糖是红细胞的唯一能源(3)血糖是运动肌的燃料 5.发展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方法有哪些?(1)乳酸阈强度训练法(2)最大乳酸稳态强度训练法(3)高住低训法(4)高原训练法 6.什么是高住低训?高住低训提高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机制是什么? 答:高住低训是指运动员居住证高原或模拟的高原上,而在1000米以下的平原训练。机制:运动员居住在模拟高海拔的低氧环境下,刺激运动员自身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提高机体的造血功能。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并维持在高水平,引起红细胞总量增加, 随之最大摄氧量增加,因此,提高了运动员的有氧耐 力。 7.简述葡萄糖—丙氨酸循环的意义。1)丙酮酸转化 成丙氨酸,减少乳酸生成,有利于缓解肌肉内环境酸 化和保障糖分解代谢畅通;(2)肌肉中氨基酸的α —氨基转移给丙酮酸合成丙氨酸,避免血氨过度升 高;(3)丙氨酸生成葡萄糖,可以维持血糖浓度,保 证运动能力。 8.简述脂肪的供能特点。(1)储存能量多。体内糖原 的储量较少,而脂肪的储量可高达体重的10%-20% 以上,并可长期储存。(2)供能效率高。体内氧化脂 肪的供能价值可高达37KJ/g,而氧化糖原和蛋白质 分别只有17kJ/g和16kJ/g。(3)占居空间少。脂肪可 以无水状态存在,而1g糖原须结合2-3g水,所以1g 无水脂肪储存的能量是1g水合糖原的6倍多。 9.运动员合理膳食营养的原则是什么?对于运动员 的膳食营养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应遵循“四 多”和“三少”原则。“四多”是指主食、蔬菜、水 果、奶制品的摄入量应较多。“三少”是指油脂、肉 类、油炸食品的摄入应少。 建议:1、自由地摄入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占膳 食总热量的55%-60%,甚至70%。2.适量地摄入蛋白 质。3.生吃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摄 入。4.运动前、中、后使用运动饮料。5.控制脂肪的 摄入量,特别是要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6.注意早 餐和午餐的质量。 10.简述经典的糖原填充法的实施步骤。(1)在比赛 前一周进行一次性力竭运动(2)后3天继续减量运 动,膳食中糖减至每日250-350g(3)赛前两天每天 食用糖类500-700g 11.酶的命名原则有哪些?并举例说明。(1)根据酶 的底物命名。如水解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分别 称为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2)根据酶催化 的反应性质来命名。①催化底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 酶,类称为氧化还原酶,包括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 氢酶、过氧化酶等;②催化底物发生水解反应的酶类, 称为水解酶,包括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3) 根据酶的特点来命名,如胃蛋白酶。 12.运动员膳食营养的常见问题有哪些?1、碳水化合 物摄入不足2、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多3、部分维 生素摄入不足4、三餐摄食量分配不合理5、钙摄 入不足6、运动中忽视了水和无机盐的及时补充 四、论述题 1. 试分析400米跑运动的供能特点、训练方法、疲 劳特点及在运动前后应注意的营养问题。答:(1)供 能特点:是糖有氧代谢、糖酵解和磷酸原三种供能系 统兼有的混合代谢。随运动项目中距离的增加,逐渐 从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混合代谢过程向有氧代谢供 能为主的混合代谢过程过度。(2)训练方法:乳酸阈 强度训练法、最大乳酸稳态强度训练法、高原训练法、 高住低训法。(3)疲劳特点:中枢疲劳、外周疲劳、 局部疲劳、整体疲劳、骨骼肌疲劳、心血管疲劳、呼 吸系统疲劳等。(4)注意营养问题:各种食物的能量 比例要合理;合理安排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食物应 当是浓缩的,体积重量要小;合理的每日食物摄入量; 合理的进食时间 2.合理补液对运动能力有何重要意义?如何进行科 学合理的补液? 答:合理补液可以降低运动过程的心率、降低体温、 保持血浆流量。维持正常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具有重 要的作用。补液的原则是保持水平衡和少量多次的补 充。(1)运动前补液:运动前两小时补液400~600ml; 运动前15分钟左右补液100~300ml,补充的饮料中 可以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和糖。(2)运动中补液:一 般每隔15~20分钟,补液150~300ml,或每跑2~3公 里,补液100~200ml,每小时总量不超过800ml。(3) 运动后补液:脱水后的复水越早越好,补液量可根据 体重的丢失情况确定,应补充含电解质及糖的运动饮 料,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切忌暴饮,忌饮纯水。 3.试述乳酸消除的主要途径及其生物学意义。运动 后影响乳酸消除的因素有哪些?P55 答:1、乳酸消除的主要途径:第一,在心肌、骨骼 肌内氧化成CO2和H2O;第二,在肝、肾经糖异生 作用转变成为葡萄糖或糖原;第三,经汗、尿排出体 外;第四,在肝内合成脂肪、丙氨酸等。(1)乳酸直 接氧化成CO2和H2O。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心 肌、骨骼肌及其他组织能从血液中吸收乳酸,在乳酸 脱氢酶作用下脱氢生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 再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生成C2O和H2O并释放能 量。(2)乳酸异生成葡萄糖或糖原。在肝内异生成葡 萄糖或糖原,肝葡萄糖再进入血循环系统补充血糖的 消耗,或扩散入肌细胞再合成肌糖原,称为乳酸循环。 意义:(1)有利于乳酸的再利用,乳酸可随血循环入 心肌和氧化能力强的骨骼肌,进行优化释能或者肝脏 作糖异生的底物,加速肝糖原、肌糖原的恢复,维持 血糖的平衡。(2)乳酸代谢可防止因乳酸过多而引起 的代谢性中毒,对维持机体酸碱平衡有积极作用。(3) 乳酸的汽清除使酵解终产物不断移去,有利于糖酵解 继续进行,以维持糖酵解的供能速率。 4. 试述运动员应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补糖。(1)运 动前补糖:①大量运动前数日增加膳食中糖类比例占 总能量的60%-70%,在赛前一周内逐渐减少运动量, 同时逐渐增加糖量至70%。②运动前4小时内补糖一 般为4g/kg,运动前2-4小时补糖一般为1-5g/kg,运 动前2小时内补糖一般为以液体含糖饮料为主,浓度 应低于8%。(2)运动中补糖:运动中每隔30-60分 钟补充含糖饮料或容易吸收的含糖食物,一般不超过 60g/h,于20-60g/h,一小时内不超过80g,分3-4次 补充。(3)运动后补糖:运动后开始补糖的时间越早 越好,运动后即刻、头2小时以及每隔1-2小时连续 补糖。运动后即刻补充液体糖至少0.7g/kg,24小时 内补充糖量9-16g/kg。

运动生物化学测试题

第一小组: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酶不属于糖酵解酶类(B) A.磷酸化酶 B.肌酸激酶 C.磷酸果糖基酶 D.乳酸脱氢酶 2、下列不属于生物氧化意义的是(D) A.能量逐渐释放,持续利用 B.合成人体的直接能源A TP C.产生热量,维持体温 D.加速新陈代谢 3、乳酸阈(乳酸无氧阈)强度训练,主要发展(C )供能能力的训练 A.磷酸原系统 B.无氧代谢 C.有氧代谢 D.神经系统 4、短时间剧烈运动时,血糖浓度变化的趋势是(D) A.上升 B.先不变后上升 C.下降 D.无明显变化 5、耐力训练可以提高脂肪的分解代谢水平,主要是提高了(A) A.HDL B.CM C.VLDL D.LDL 二.填空题: 1.运动时人体的主要三个供能系统是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糖有氧氧化系统 2.糖酵解是体内组织的葡萄糖/糖原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3.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霉是磷酸果糖激素酶 4.酶是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5.糖异生是非糖物质转变成为葡糖糖/糖原的过程 三.是非题: 1.乳酸在体内重新合成葡萄糖和糖原的代谢途经属于糖异生过程。(×) 2.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是人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 3.糖酵解是运动时尤其是长时间大强度运动时的重要能量代谢(×) 4.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5.糖是大脑的主要能源物质(√) 四.问答题: 1.运动时糖的生物学功能 答:(1)糖可以提供机体所需的能量;(2)糖对脂肪代谢具有调节作用;(3)糖具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4)糖可以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 2.试述耐力训练对肝糖原利用的影响 答:耐力训练适应后,运动肌脂肪酸氧化供能的比例提高,引起运动肌吸收利用血糖的比例降低,防止肝糖原的过多分解。这种适应性变化的意义在于提高血糖正常水平的维持能力,有利于保持长时间运动能力和防止低血糖症的发生 . 第二大组: 一.选择题: 1.运动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

运动生物化学考题

得分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2.底物水平磷酸化(胞液) 3.糖酵解作用 4.酮体 5.氨基酸代谢库 6.运动性疲劳 得分 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是研究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变化及其的一门学科.是从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体育科学和生物化学及生理学的结合. 2.据化学组成,酶可以分为: 类和类,在结合蛋白酶类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之为,非蛋白质部分称为(或辅助因子). 3.人体各种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给.即, , . 4.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是通过电子呼吸链进行的,在呼吸链上有两条呼吸链,一条为:NADH氧化呼吸链,一分子NADH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的ATP;另一条为FADH2氧化呼吸链,一分子FADH2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ATP. 在肝脏,每分子甘油氧化生成乳酸时,释放能量可合成ATP;如果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时,则释放出的能量可合成ATP. 5.正常人血氨浓度一般不超过μmol/L. 评价运动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常用指标是尿素氮;尿中. 血尿素在安静正常值为毫摩尔/升 6.运动强度的生化指标有, , ;运动负荷量的生化评定指标主要有: , , , . 得分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如果表述错误,请将正确的表述论述出来.每题判断正误2分,论述2分,共16分) 1.安静时,运动员血清酶活性处于正常范围水平或正常水平的高限;运动后或次日晨血清酶活性升高;血清中酶浓度升高多少与运动持续时间,强度和训练水平有关.运动员安静时血清升高是细胞机能下降的一种表现,属于病理性变化. 2. 底物水平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3. 所有的氨基酸都可以参与转氨基作用. 4. 脂肪分子中则仅甘油部分可经糖异生作用转换为糖.脂肪酸不能转化为糖. 得分 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三大营养物质(糖原,脂肪,蛋白质)生物氧化的共同规律. 2.从葡萄糖至1,6-2磷酸果糖生成消耗多少ATP 消耗ATP的作用是什么 3.糖酵解过程可净合成多少分子ATP 根据运动实践谈谈糖酵解是何种运动状态下的主要能量来源. 4.描述糖有氧氧化的基本过程.(三个步骤) 5.乳酸消除的意义是什么 五.总结三大功能系统的特点(10分).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库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运动生物化学 二.是非判断题 1、人体的化学组成是相对稳定的,在运动的影响下,一般不发生相应的变化。 2、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的一门学科。 3、1937年Krebs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代谢理论。 4、《运动生物化学的起源》是运动生物化学的首本专著。 三.填空题 1、运动时人体内三个主要的供能系统是____、____、____。 2、运动生物化学的首本专著是____。 3、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是____。 四.单项选择题 1. 运动生物化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年代是()。 A. 1955年 B. 1968年 C. 1966年 D. 1979年 2. 运动生物化学是从下列那种学科发展起来的()。 A. 细胞学 B. 遗传学 C. 生物化学 D. 化学 3. 运动生物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 A. 研究运动对机体组成的影响 B. 阐明激素作用机制 C. 研究物质的代谢 D. 营养的补充 4. 运动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人体 B. 植物体 C. 生物体 D. 微生物五.问答题 1.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2.试述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绪论 一、名词解释 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及方法,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二、是非判断题 1、错 2、错 3、对 4、错 三、填空题 1、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有氧代谢系统 2、《运动生物化学概论》 3、揭示运动人体变化的本质、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的机能、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 四、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A 五、问答题 1、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答:(1)揭示运动人体变化的本质 (2)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的机能 (3)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2、试述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答: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40-50年代有较大发展,尤其是该时期前苏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于1955年出版了第一本运动生物化学的专著《运动生物化学概论》,初步建立了运动生物化学的学科体系,到60年代,该学科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运动生物化学已

老版本的运动生化习题

绪论 1、简述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容 第一章 判断题 1、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酶具有蛋白质的所有属性,所有的蛋白质都具有催化功能。(×) 2、通常将酶催化活性最大时的环境PH称为该酶的最适PH(√) 3、水是人体主要的组成成分,水和无机盐不能直接供能,与能源物质代无关。(×) 4、低氧、寒冷、低压环境下运动时,血清酶活性升高比正常环境小。(×) 5、生物体化学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加快,温度越高,催化反应的速度越快。(×) 6、酶促反应的反应物称为产物,生成物称为底物。(×) 7、高度专一性是指酶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 8、酶可分为单纯酶、结合酶和酶的辅助因子3种。(×) 9、当身体的机能状态急剧改变时,如损伤、运动或疾病等,血清酶活性降低。(×) 10、训练引起的酶催化能力的适应性变化,可因停训而消退。(√) 11、生物体物质代与能量代即可同时存在,也可独立存在。(×) 12、凡是提高酶活性的物质为抑制剂,凡能降低酶活性或使酶活性丧失的物质为激活剂(×) 单选题 1、(A)是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供应者。 A ATP B 糖C脂肪D 蛋白质 2、(B)是生物氧化发生的主要部位。 A 质网B.线粒体C.基质D.叶绿体

3、下列哪个酶不属于糖酵解酶类(B) A.磷酸化酶 B.肌酸激酶 C.磷酸果糖基酶 D.乳酸脱氢酶 4、下列不属于生物氧化意义的是(D) A.能量逐渐释放,持续利用 B.合成人体的直接能源ATP C.产生热量,维持体温 D.加速新代 5、完全在细胞质中进行生物氧化过程的是(D) A.三羧酸循环 B.脂肪酸循环 C.丙酮酸氧化 D.糖酵解 6、人体化学组成中含量最多的是(C) A.糖B .脂肪C.水D.蛋白质 7、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A) A. 氨基酸 B.核酸 C.乳酸D .甘油 8、当身体机能状态急剧改变时,如损伤、运动或者疾病等,血清酶活性(A)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稳定 9、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每日需要经尿液排出的代废物约为(A),至少要500ml的水作为溶剂,这一数值为最低值。 A.35g B.40g C30g D.45g 10、电解质的作用是(C) A.调节体温 B.间接提供能量 C.调节渗透压和维持酸碱平衡 D.直接提供能量 11、适宜运动可使蛋白质合成(A)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均有可能 12、对整个代过程的反应起控制作用的酶称为(A) A.限速酶 B.辅酶 C.同工酶 D.结合酶 多选题 1、人体的能源物质包括(ABC)

运动生物化学》试卷

《运动生物化学》试卷1 一、填空(20分) 1、ATP是生命活动的能源,ATP和CP统称 为。写出ATP的结构式。ATP再合成的途径有、 和。 2、无机盐是人体重要的组成成份,可分为常量元素和两类。 3、糖是和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动物多糖又称主要贮存于和组织中。血糖是指。 4、糖异生是指,其过程主要在组织进行,糖异生主要的底物有、、和。 5、脂肪又称为,其通式是。酮体是的正常代谢中间产物,包括、和。酮体主要在组织中生成。 6、氨基酸脱氨基主要有和两种方式,支链氨基酸包括、和。 7、尿素是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之一。血尿素升高一般出现在运动后。训练周期中,血尿素开始上升,然后逐渐恢复正常,说明。 8、乳酸是的最终产物。运动时,是

生成乳酸的主要部位。乳酸的消除途径有、、 、。 二、名词解释(10分) 1、同工酶: 2、氧化磷酸化: 3、血浆脂蛋白: 4、葡萄糖-丙氨酸循环(图示): 5、运动性蛋白尿: 三、选择题(单选或多选)(10分) 1、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5主要存在于。 A、心肌B、肝脏C、肾脏D、骨骼肌 2、糖酵解的关键限速酶是。 A、CKB、LDHC、PFKD、HK 3、运动训练对磷酸原系统的影响有。 A、明显提高ATP酶活性B、明显提高ATP储量 C、提高CK活性D、提高ATP转换速率。 4、导致外周疲劳的代谢因素有。 A、γ-氨基丁酸浓度升高B、能源物质消耗 C、代谢产物堆积D、5-羟色胺增多 5、酶催化反应的特点是。 A、高效性B、高度专一性 C、不稳定性D、可调控性 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0分) 1、肌糖元可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供其他组织利用。() 2、辅酶I(NAD+)分子中含维生素PP,其功能是传递氢原子。

北京师范大学751专业综合、933专业基础考研真题及解析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751专业综合 ——933专业基础 主编:弘毅考研 弘毅教育出品 https://www.360docs.net/doc/b3382395.html,

【资料说明】 1.命题风格与试题难易 所有参加过北师大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考试的考生都会发现,该校的专业课命题非常简单,基本上都是指定教材上的内容,课本知识大约占到了90%以上,所以考北师大的考生专业课分数普遍较高。但是,我们要清楚一点,简单对大家来说都简单,研究生考试作为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如何在试题简单的情况下取得比别人高的分数,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北师大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考试科目有4科,这在相同专业院校的研究生考试中专业课是最多的,这就给考生的复习增加了难度。虽然试题简单,但是我们在复习阶段需要复习的科目多,内容也多,所以要想考上研究生的秘诀不在于试题的难易,而在于是否能坚持的复习下来,直到走进考场的那一刻。只要我们能高效的、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坚持复习下来,那么专业课考试就不在话下了。 2.考试题型与分值 一共有4科专业课,分为两场考试考察。第一场是《运动生理学》与《运动生物化学》,总分为150分,其中生理学占到60%,生化占到40%;第二场是《运动解剖学》与《体育保健学》,总分为150分,解剖与保健各占50%。 每场考试的试题题型基本上是不变的,每年都会有一定的变化,但是不出以下几项。包括: (1)名词解释。一般来说有四到六个。大概分值为20分左右。 (2)选择。可能有,一般为五个,大概分值为25分左右。 (3)简答。每科的简答题数目不一样,每年变化较大,一般是4到5个,是考试中分值最高的题型,也是我们应该作为重点的题型。一般分值在60分以上。 (4)论述。一般有两个大论述题,分值是40分。 3.各章节的出题比重 北师大的专业课没有考试大纲,因此没有重、难点的告知,但大家可以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掌握各个章节在整个考研中的重要地位。每科的重点章节归纳如下:(1)《运动生理学》重点章节为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第10章、第11章、第14章。 (2)《运动生物化学》重点章节为第2章、第3章、第4章、第6章。

河北省唐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生物试题

绝密★启用前 河北省唐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生物试题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酵母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列相关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高倍物镜下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以观察到酵母菌中的核糖体 B.可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酵母菌培养液稀释后进行计数 C.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D.利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后,可以使酵母菌中的RNA呈现红色 2.感冒患者在发热门诊治疗时,医生会根据主要病原体是病毒还是细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生物科研人员根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也在不断的研制某些基因疫苗来预防疾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和病毒都能发生基因突变使生物性状改变 B.细菌和病毒都能在适合的普通培养基上进行增殖 C.细菌和病毒都能利用自身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基因疫苗能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使其细胞周期变短 3.下列关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由细胞合成的小分子有机物 B.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不仅取决于递质的种类,也与受体类型有关 C.在适应寒冷刺激过程中,垂体可作为反射弧中的效应器组成部分 D.神经递质和激素都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 4.运动生物化学研究发现:在跑步开始的5分钟内,心跳显著增快,心脏泵血加剧,但其程度是不均匀的,被称为“心脏适应期”。跑步持续5分钟后,心脏已经适应,心

搏有力,泵血均匀,并随时根据运动量的大小作出相应的调整。在跑步20分钟以内,提供运动能量的主要是体内贮存的糖原,跑步20分钟以后,糖原大部分被耗尽,供能的主要来源转变为体内的脂肪。下列相关叙述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是 A.在有氧运动中糖和脂肪都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B.有氧运动中脂肪氧化供能比糖类氧化供能耗氧量少 C.以锻炼心肺功能为目的的跑步,时间不应少于5分钟 D.以减肥健美为目的的跑步,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 5.糯玉米为雌雄同株、单性花的二倍体植物,具有成熟期早、抗病性强、易倒伏等特点。育种工作者为培育生产需要的糯性、抗病、矮茎个体,用纯合糯性高茎抗病玉米与非糯性矮茎不抗病玉米杂交,F1全为糯性高茎抗病,F1自交获得F2表现型出现了糯性高茎抗病:糯性矮茎抗病:非糯性高茎不抗病:非糯性矮茎不抗病=9:3:3:1的数量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控制三对相对性状的非等位基因均表现为自由组合 B.F1测交后代会出现糯性高茎抗病:糯性矮茎抗病:非糯性高茎不抗病:非糯性矮茎不抗病=1:1:1:1的数量比 C.F2中糯性矮茎抗病植株自交,得到的子代中纯合子占2/3 D.F1花粉离体培养后经秋水仙素处理,能获得纯合糯性矮茎抗病个体 6.某种细菌(Z)能依赖其细胞膜上的H+载体将胞内的H+排出,该过程需要消耗A TP。研究者得到该细菌H+载体结构改变的一种突变体(T),并比较了Z、T分别纯培养时细菌数量和培养液pH的变化规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细菌消耗的ATP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T细菌可能是主动运输排出H+能力下降的一种突变体 C.pH为4.5后Z细菌群体中个体的繁殖速率开始小于死亡速率 D.培养环境的空间、资源有限和天敌增加使两种菌呈现“S”型增长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