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特点

?0~6岁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特点
0岁~3岁对数的认识
3岁前的幼儿对数量已有笼统的感知,他们能区分明显的多和少。当你左手拿2块糖,右手拿3块糖,让幼儿选时,2岁的孩子已知道拿较多的糖果。在成人的影响下,3岁左右的幼儿逐步学会说出个别数词,并能凭借记忆,按一定顺序背出“5”以内的数字名称。但这时幼儿只是口头上的唱数,还不能真正理解数的含义,即使他能逐一点数实物,也说不出这些实物有多少。

对量的认识
幼儿对物体量的认识主要靠感知,带有很大的局限性,缺乏分化、不精确。3岁前的幼儿基本认识不到物体量的差异。
对形的认识
3岁前的幼儿可以认识简单的三角形、四边形、圆形。
对关系的认识
数学以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为对象,是对事物关系的抽象。在数学中,关系到处皆是。在这里只谈排序和样式问题。排序和样式都是关系的体现,也是对关系的运用。排序是指事物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按一定顺序排列出来。样式是指有规则性的图案、声音或事件等的重复出现。重复出现的单位就是样式的核心,构成这一核心的各个部分称为元素。那么根据核心和元素的特点,样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重复样式,如树叶-小石头-铅笔、树叶-小石头-铅笔……和增长样式,如□○、□○○、□○○○……
3岁以下的幼儿完全没有排序能力,但他们会找出最大的与最小的物体。
3岁~5岁对数的认识
3岁~5岁的幼儿在点数实物后能说出总数,并能按成人说出的数取相应数量的物体。这时的幼儿逐步认识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比如2比3小,5比4大。3可以分成2和1等等,如果给幼儿提供可以操作的实物材料, 幼儿还能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这些都说明幼儿已在较低水平上形成了数概念。
对量的认识
4岁左右的幼儿一般能正确区分物体的大小差异,也能用一些简单的词语来表示相应的量,如“我抱着大娃娃”,并且感知物体大小的准确性有所提高,能判断差别不太明显的一组物体中最大的或最小的物体。但是,这一年龄的幼儿还不能认识其他量的差异,也不会用词语来表示。他们对于高矮、粗细、长短、宽窄、厚薄等量的差别,往往都笼统地说成“大”、“小”。
对形的认识
3岁~4岁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和区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且对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等具有一定的匹配能力。能根据成人提供的范例找出与之相同的图形。
 4岁~5岁的幼儿能正确认识基本图形,且能逐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逐步做到图形守恒,能不受图形大小、摆放位置的影响,

正确地辨认出图形。能对相似的平面图形加以比较,理解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
对关系的认识
3岁~5岁幼儿的排序能力仍然较低,一般是任意排放物体。
5岁~6岁对数的认识
5岁以后的幼儿能认识到数不因实物的变化而改变,形成了数的“守恒”,但这种认识局限于10以内的数。他们能够脱离实物的支持,进行小数目的抽象运算。并学会100以内的数数。这一阶段的儿童已在较高水平上形成了数的概念,并开始从表象向抽象的数运算过渡。
对量的认识
5岁左右的幼儿感知量的精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能区分和排列不同大小的物体,能较为精确地认识和区分物体的高矮、粗细、长短、厚薄等,并学会用相应的词语来表示。虽然此时幼儿能判断相等量,但尚缺乏对物体“量守恒”的认识。如果将等量的水倒在又高又细和又矮又粗的两个杯子里,他们很难判断两个杯子里的水是否一样多。
5岁~6岁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并用相应的词语描述物体的量的各种特征。同时对量的相对性有了较好的了解。他们也逐渐能在逻辑的基础上理解量的可逆性和传递性关系。
对形的认识
5岁~6岁的幼儿基本上能够理解图形的典型特征,并在头脑中形成某种图形的“标准样式”,从而进行正确的判断,同时能进一步理解图形之间的复杂关系。另外,国外有研究资料表明,5岁~6岁儿童可以在一定的抽象水平上概括图形之间的关系。这一阶段儿童还能认识一些基本的立体图形,如球体、立方体、圆柱体等,并能正确地命名。
对关系的认识
5岁~6岁幼儿虽可按长度或大小将物体排序,但却不是一种整体思考、有系统的排序,而是在尝试错误中完成排序任务。幼儿时期较为容易掌握重复类型的样式,掌握增长类型的样式相对较难。
? 3-6岁幼儿应掌握的数学概念及数学能力培养教育建议
3-4岁:
1. 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如颜色、大小或长短、形状等进行分类。
2. 学会区分“1”和“许多”,并能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学会比较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两个物体。
4. 能从5个以内的物体中找出最大和最小的物体。
5. 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能根据图形的名称取出图形,并说出名称。
6. 学会以自己为中心,区别上、下方位,认识并说出近处物体的上下位置。
7. 认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
4-5岁:
1. 学会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如高低、粗细、轻重等进行分类。
2. 能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3. 学会正确地为10以内的物体点数。
4. 认清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5. 认识

比较粗细、厚薄、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
6. 能认识长方形、椭圆形和梯形。
7. 初步理解平面图形间的简单关系。
8. 学会以自己为中心区分前后方位。
9. 能按指定的方向如向上、向下或向前、向后运动。
10. 认识昨天、今天和明天。
5-6岁:
1. 能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2. 正确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3. 认识3个相邻数的关系。
4. 认识宽窄并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5. 学会简单的测量方法。
6. 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7. 认识球体、正方体、圆柱体和长方体。
8. 以自己为中心,学会区分左右,并学会向左或向右运动。
9. 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半点。
10.学会看日历
幼儿数学能力培养教育建议
“数”的教育原则
1.在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数数,了解数之间的关系。如在等公交车的时候,可以与孩子一起数过往车辆。
2.为幼儿提供颜色、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认识数。操作时,家长可做提问,如“你在这上面放了几块积木”。
“量”的教育原则
1.运用感官感知和比较物体的量。如让幼儿认识物体的轻重,可以先出示两样形状一样、材料一样、大小不同的物体,然后出示两块材料一样、形状和大小不一样的物体,让幼儿感知和比较。
2.利用儿歌和游戏,教授幼儿一定的量词,引导幼儿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
“形”的教育原则
1.儿童认识形体是在充分感知形体,获得有关形体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再配合说出词,认识图形的。因此,家长一定要让儿童看一看,摸一摸,逐步抽象出形体的基本特征,并学会用正确的语言表述。
2.设计游戏活动,引导幼儿比较不同形体,巩固对形体的认识,如奇妙的口袋、匹配、分类等等。
3.通过分割和拼合,儿童能感知形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已知形体的认识,如传统的七巧板游戏和折纸游戏。
“关系”的教育原则
1.开展排序和样式活动。幼儿的样式活动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来进行,先是模仿,然后再让幼儿接着成人所提供的样式继续往下排,最后让幼儿创造自己的样式。
2.以生活情境为素材,让幼儿自然地感知并很好地理解样式与排序。
3.对于同样一个样式,不同的人可能发现不同的规律,从而给出不同的解释。鼓励幼儿用不同方式解决问题,让幼儿的思路具有流畅性与扩散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