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显微镜下的世界测试题

六年级科学显微镜下的世界测试题
六年级科学显微镜下的世界测试题

六年级科学显微镜下的世界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18分)

1、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

2、在适宜的温度()下,()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青霉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

4、物体在()和()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5、()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6、荷兰的()发现微生物,英国的()发现青霉素,英国的胡克发现()。

7、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和()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1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

13、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

15、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下才能看到。

二、判断题(10分)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3、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4、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5、生命体都由细胞构成。()

6、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7、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但个别细胞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8、霉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9、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10、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都植物身上

吸收营养。()

三、选择题(10分)

1、细菌对人类()。A、有益B、有害C、有益和有害

2、“脓”就是死亡的()和病菌等的尸体。

A、红血球细胞

B、白细胞

C、神经细胞

3、生物体的衰老、死亡是由()衰老、死亡引起的。

A、细胞

B、细菌

C、病毒

4、生命体大都由()构成。

A、细胞

B、细菌

C、霉

5、熟透的苹果掉在地上,开始腐烂,主要是泥土里的()分解苹果。

A、细菌

B、虫

C、水

四、用线把下面的科学家与他们的发现连起来。(6分)

列文虎克细胞

弗莱明微生物

胡克青霉素

五、问答题。(16分)

1、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

2、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

3.你知道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

6.为什么不能喝生水?

六年级下册科学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形成性测试题 一.我会填: 1.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动物、植物的子代和亲代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叫做()。 2.人类有遗传不仅遗传现象,()和()也有遗传现象。 3.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指()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的变异;另一种是指在()下产生的变异,其()没有发生变化,称为()的变异。 4.金鱼品种繁多,这些品种的培育就是利用了金鱼繁殖时的()现象。 5.()和()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6.()被人们成为现代遗传学之父,我国的()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7.除了生物自身产生的变异,用()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 8.有些变异对生物是()的,有些变异对生物是()的,还有一些变异()。 9.()使物种延续,()使物种后代出现差别。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父母双方都是高个的,因为遗传的缘故,所生子女一定是高个的。() 2、太空椒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才长得果大色艳,籽少肉厚的。() 3、生物的每一个特征都是能遗传的。() 4、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5、变异都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6、同遗传一样,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7、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遗传培育而成的。() 8、孟德尔被人们称为遗传学之父。() 9、变异对生物体都是有益的。() 10、袁隆平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①遗传; ②变异; ③繁殖。 2、俗话说:“一猪生九崽,连母个个样”就是对()现象的生动描述。 ①遗传; ②变异; ③繁殖。 3、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 ①繁殖; ②变异; ③遗传。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说的是()现象。 ①遗传; ②变异; ③遗传和变异。 5、10万株的三叶草中,才有一株会长出四片叶子,这是生物的()现象。 ①遗传; ②变异; ③自然选择。 6、人的智力与遗传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智力是先天遗传的; ②人的智力与遗传无关; ③后代的智力与遗传有关,但不是完全靠遗传决定的。 7、大自然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这是因为生物()的缘故。 ①变异; ②遗传; ③自然选择。 8、科学家对生物的变异现象做了一些有趣的利用。如无籽西瓜、新型草莓、太空椒、瘦肉型猪等都是利用了()现象。 ①遗传; ②变异; ③自然选择。 9、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没有发生变化,称为()。 ①变异; ②可遗传的变异; ③不可遗传的变异. 10、下列项目中,()不能被遗传。 ①相貌;②身高;③知识。 四、智慧问答: 1、写出关于遗传与变异的谚语。(各写三个) 2、什么叫可遗传变异?什么叫不可遗传变异? 五、分析与讨论: 生物变异现象有哪些利弊?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卷【参考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卷【参考答案】

上城区2009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监测 六年级科学试卷 班级 姓名 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33%) 1.月球引力大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 2.电能可以转换成热能,但热能无法转换成电能。………………………………()3.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 4.人们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不同区域,并以人、动物或其它物体命名,人们把这些区域称为星座。…………………………………………………………………() 5.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的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的恒星消亡。…………()6.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物品是永远不会生锈的。……………………………………()

7.小河里的水干了,这意味着小河里的水已从地球上消失、不复存在了。……() 8.空气污染、气候变暖、水资源缺乏、全球土地荒漠化,这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但它们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的。…………………………………………………() 9.把刚烧开的热水倒入玻璃杯中,玻璃杯很快也会热起来,但玻璃杯的大小、形状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 10.同一棵树上的树叶的大小不一样,但形状是完全一样的。………………………()11.相同大小的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一样的。…………………………() 在不同液体中,由于液体的比重不同,浮力也会不一样。 12.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多种联系,比如食物联系、互生关系等,非生物和生物之间就没有太大联系了,比如土壤和小鹿。……………………………………………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学期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单元检测卷B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检测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6题;共9分) 1. (1分)用显微镜观察到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________,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的重要结构。 2. (1分)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 ________就是它们的“鼻子”。 3. (2分)分类。 松香白糖珍珠琥珀碱面雪花玻璃食盐 晶体:________。 非晶体:________。 4. (1分)下面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的正确步骤是________ 。 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②把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③盖好盖玻片 ④用镊子把撕下的洋葱内表皮放人载玻片的水滴中展平⑤染色 5. (3分)用干净的手摸一摸放大镜的镜片,放大镜的镜片是边缘________、中间________,所以放大镜也叫________镜。 6. (1分)如果一个放大镜平贴在书上能看清一排8个字,提升高度后只能看清2个字,说明这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倍。 二、判断题。 (共7题;共14分) 7. (2分)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面积大小有关。

8. (2分)圆柱形和球形的玻璃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9. (2分)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和制作微生物标本装片的步骤是一样的。 10. (2分)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无限的。 11. (2分)一个细菌又称一个菌落。 12. (2分)必须把洋葱的表皮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结构。 13. (2分)如果是球形的透明体,它的放大倍数是最小的。 三、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 14. (2分)下图所示的是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不同昆虫的触角,其中是蝗虫的触角的是()。 A . B . C . D . 15. (2分)常见的光学显微镜的镜片是()。 A . 两块都是凸透镜 B . 两块都是凹透镜 C . 一块是凸透镜,一块是凹透镜 16. (2分)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 . 邓稼先 B . 钱三强 C . 童第周

(A)六年级下册科学试卷

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和,从到,从到进化着。 2.现在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火力发电用的,水力发电用的和风力发电用到的等这些能源的形成都与有着密切的联系。 3.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面上山岭起伏,峰峦密布,没有______和________。 4.太阳系中有___________颗行星,离太阳最近的是________________,最远的是_____________,地球是距太阳第三近的行星。 5.银河系中,银河直径大约为____________万光年,中心厚度__________万光年,太阳系在离银河系中心_________万光年的位置上。 6.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当时错估了它的质量,所以命名为大行星,太阳系就有了________________。到2006年8月24日,第26届天文联合会大会投票决议,才把它定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准确的在后面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恐龙分为食肉和食草两类。( ) 2.到当前为止,全世界仅气象卫星就发射了100多颗。() 3.彗星是由一些未挥发的冰块组成的小而脆弱的天体。( ) 4.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持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 ) 5.地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球的南北是一致的。( ) 6.宇宙是由那些亮晶的星星组成的。( )

7.“风云”二号是中国自行研制的探测卫星。( ) 8.宇宙飞船最重要的用途是作为天地的往返运输器。( ) 9.观察月相一般使用农历日期。( ) 10.江河湖海水的蒸发是靠大量太阳发出的光和热。( ) 三.选择题。(选择准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每题2分,共10分。) 1.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火箭做动力飞行的人,他是_____________人。 ①中国②美国③苏联 2.____________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我国科学探测迈处了第一步。 ① 1963年7月19日② 1964年7月19日③ 1965年7月19日 3.银河系是一个漩涡星系,它所包含的各种类型的恒星总数在______亿颗以上。 ① 10 ② 100 ③ 1000 4.2008年9月25日,__________发射成功,并于9月28日返回地面。 ①神舟五号②神舟六号③神舟七号 5.处于凸盈月和凸亏月之间月相是____________。 ①满月②残月③新月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光年是什么单位?为什么要使用这个单位?

六年级科学试题下册

六年级科学试题(一) 1、和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去发现。 2、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3、有哪些工作需要经常用到放大镜? 4、放大镜的作用是什么? 答: 5、能把物体的,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早在 年前,人们就发明了。在我们的、、中被广泛使用。 6、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琢磨而成。 7、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 答: 8、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 六年级科学试题(二) 9、蟋蟀的“”在。 10、表明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比人的灵敏得多。 11、我们身边不仅有精彩纷呈的,还有一个种类繁多的。 12、用肉眼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颗粒,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答: 13、、、、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14、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或组成。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有的是,有的像,有的像 ------有的,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或下才能看见。 15、许多是由集合而成。 16、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 17、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得更大呢? 答: 六年级科学试题(三) 18、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它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 19、的发明,是人类。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 的,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和。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倍。 20、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 21、1663年,科学家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 22、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测试题

宝箴塞小学校20XX年下期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得分: 一、我会填空(20分) 1、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 2、在适宜的温度下,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细菌的繁殖方式____________。 4、青霉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 5、食物在和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6、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皮肤、骨骼、肌肉、血液和脂肪等都是由这种微小结构组成。 7、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 8、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_____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_____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二、我能判断(20分)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所有的微生物都是有害的,如霉菌、病毒和孢子虫等。 ()3、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4、发霉主要是霉菌造成的,霉菌不是微生物的一种。 ()5、霉菌引起疾病,对人类只有危害。 ()6、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7、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8、植物、动物的细胞是完全相同的。 ()9、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10、有的微生物是有生命的,而有的微生物是无生命的。 三、我来连线(6分)【用线把下面的科学家与他们的发现连起来】 列文虎克细胞 弗莱明微生物 胡克青霉素 四、我能选择(16分) 1、下面不是水滴里的微生物是() A、鼓藻 B、草履虫 C、水蚤 D、青霉菌

2、下列属于微生物的是()。 A、蜂鸟 B、砂粒 C、病毒 D、树叶 3、晚上刷牙的主要目的是()。 A、牙齿变白 B、容易睡觉 C、清理微生物 D、促进生长 4、对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类繁多 B、生长繁殖慢 C、分布广泛 D、容易变异 5、馒头发霉的条件是() A、温暖、干燥 B、寒冷、干燥 C、寒冷、潮湿 D、温暖、潮湿 6、构成生命体的“积木”是一种微小的结构,胡克把它命名为() A、细菌 B、病毒 C、轮虫 D、细胞 7、物体在()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A温暖和潮湿B温暖和干燥C寒冷和潮湿D寒冷和干燥 8、显微镜的物镜放大10倍,目镜放大15倍,那么显微镜放大的倍数就是() A 15倍 B 25倍 C 150倍 D 10倍 五、我会生活(32分) 1、小明放学回家,口渴得厉害,他随手在水缸里舀了一杯生水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2分,共20分】: 1.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而【】的发明人类认识世 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2.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等。 3.我们利用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4.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 6.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2.5×.40×,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 7.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 8.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的 重要器官。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6分】: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 A.反射 B.折射 C.不变 2.凸透镜是( ).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 B.中间薄边缘厚 C.一样厚 3.【】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 B.动力学 C.仿生学 4.蟋蟀的耳朵在( )。 A.头部 B.足内侧 C.腹部 5.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 倍。 A.200 B.2000 C.200万 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 A.相同 B.相反 C.无 7.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对足。 A.2 B.3 C.4 8.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 越小。 A.放大倍数 B.焦距 C.视野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面积大小有关。【】 3.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5.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6.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3毫米的微小物体【】 7.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8.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9.微生物是生物,也由细胞组成。【】 10.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测试卷C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测试卷C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9题;共9分) 1. (1分)把有关细胞的作用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 2. (1分)在17世纪,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这是早期的________显微镜。 3. (1分)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蝴蝶的翅膀上布满了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________;蟋蟀的耳朵长在________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________眼。 4. (1分)________和________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人们看清物体的细微之处。 5. (1分)白糖、食盐都具有规则的外形,人们常把具有规则外形的物体叫做________。 6. (1分)放大镜下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________。 7. (1分)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________组成的。

8. (1分)如图所示,在放大镜下观察到蝇的眼是________,它是由许多________,组成的。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 9. (1分)放大镜也叫________,凸度越大的放大镜放大倍数________。 二、判断题 (共10题;共10分) 10. (1分)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11. (1分)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 12. (1分)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无限的。 13. (1分)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4. (1分)制作玻片标本时,盖玻片内有气泡没有关系。 15. (1分)为了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制作的植物切片要求薄而透明。 16. (1分)在放大镜发明之前,人们只能依靠感觉器官来观察世界。 17. (1分)调节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可以获得更清晰的物体图像。 18. (1分)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19. (1分)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三、选择题 (共10题;共10分) 20. (1分)在下列观察中,适合用放大镜观察的是()。 A . 细菌 B . 蚜虫

六年级科学试卷下册

小学科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考试卷 一、填空(43分) 1.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_______,看到的的范围_______;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 _______,看到的范围_______。 2.放大镜下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_______。 3.生活垃圾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类。 4.做填埋模拟实验时,浸过墨水的纸巾相当于_______,喷水相当于_______。 5.当前世界存在着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月球是地球的_______,月球围绕地球________。 7.人们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不同区域,并以人、动物或其它物体命名,人们把这些区域称为_______。 8.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_______七星。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_______星。 9.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时称为_______,十五时称_______。 10、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11、化学变化常常伴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发生。 1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 13、太阳系是以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八大行星(按离太阳近到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阳光、_______等构成我们周围的环境。 16、处理垃圾的方法有等_______。 17、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_______之外,还要_______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18、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和肥料、工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苏教版科学六上《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测试题 一、填空题 1、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 2、在适宜的温度下,()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青霉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 4、物体在()和()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5、()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6、荷兰的()发现(),英国的()发现青霉素,英国的胡克发现(细胞)。 7、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和()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8、细菌体积(),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那么粗,它们有三种形态:()、()、()。 9、霉喜欢在()的环境中生长,防止发霉的方法有:()、()、()、()等。 10、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导致的疾病。 1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 12、细胞有不同的()、()和()。 13、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 14、许多传染病是由()引起的。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1.()2.( ) 3.( ). 15、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下才能看到。 二、判断题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3、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4、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5、生命体都由细胞构成。() 6、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7、大肠杆菌、变形虫、啤酒酵母菌都是微生物。() 8、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9、在空气、土壤、动植物体内以及食物中都可以找到霉。() 10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但个别细胞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12、霉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13、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14.自制酸奶要放入冰箱中冷藏,但不能存放太久。不要吃变质的食品,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15.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都植物身上吸收营养。 16.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三、选择题 1、下面的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是()。A、乳酸细菌B、结核杆菌C、双球菌 2、细菌对人类()。A、有益B、有害C、有益和有害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测试题

1.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________。 2.生物体都是由________组成的。 3.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 4._______是指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东西,它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 5.植物的“杀手”有________、________等。 二、选择题 二、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_______发明的。①牛顿②达尔文③列文虎克2.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是________。 ①罗伯特.胡克②列文虎克③达尔文 3.下面的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 ①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②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③把废纸送到回收站 三、判断题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2.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3.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4.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5.一个细菌又称一个菌落。() 6.细胞学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7.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8.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可以在上面种植庄稼。() 9.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天然原料制取玻璃便宜。() 10.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一、填空题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发生________而_________,而人认为从物体反射的物体反射的光是__________传播的,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放大了。2.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_________。 3.目前,对待垃圾最积极,最科学的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请按距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写出它的八大行星:________、________、地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得到可靠的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像科学家那样采取__________的方法。 二、判断题 1.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象金字塔。() 2.今天的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3.菌落是很多细菌聚集到一起形成的。()

四年级(下)自然教案第二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四年级(下)自然教案第二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课题:显微镜下的世界内容:微观世界第 1 课时 5 一、教学目标:知道工具、仪器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事物;认识微观世界;了解显微镜的主要组 成部分;知道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了解相关科学史,激发探究微观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认识并使用简易显微镜;知道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 教学难点:难点是认识并使用简易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 三、教学方法:讨论与观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设备:放大镜、显微镜、植物叶子、其他观察的物品

六、板书设计: 微观世界 蚕豆叶表皮细胞: 血细胞: 黑藻叶: 七、教学后记: 通过比较用肉眼观察、用放大镜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相同的物体,了解到人类发明的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都能够帮助人类更细致地认识物体、认识微观世界; 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进一步了解到显微镜能帮助人们认识微观的世界、初步认识到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 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还能让学生体验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研究的乐趣,从而引发其热爱科学、勤于探究等意识。

课题:显微镜下的世界内容:显微镜下的小生物第 2 课时 6 一、教学目标:初步知道在自然界中除动植物以外还有微生物;知道微生物有不同的种类、分布很广、个体小,繁殖速度快;学会观察、描绘从显微镜里看到的微观世界;培养发现、比较、交流的兴趣与能力;了解相关的科学史,激发对科学探究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认识到自然界里还有微生物;知道微生物有不同的种类以及适应的环境; 教学难点:如何知道在自然界里还有微生物的存在; 三、教学方法:观察、交流、阅读 四、教学设备:显微镜、微小生物载玻片、PPT资料、水蚤影像资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卷

蓝田开发区实小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座号姓名评分 一、填空(36分) 1、、、、都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2、一根橇棍就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叫。 3、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的一种仪器,它是根据原理制成的。 4、像汽车方向盘那样,有一个圆轮和一个轴组成的机械,我们称之为。 5、一个边缘有槽的轮,叫做。 6、像旗杆上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叫做。 7、可以跟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 8、在转速均衡的情况下,大齿轮的转速,小齿轮的转速。 9、利用斜坡将重物升高,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提升重物的简单方法,这个斜坡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即。 10、大部分机器都是,,和组成的。 二、选择(20分) 1、下面的工具中不属于杠杆的是()。 A、板手 B、钳子 C、镊子 2、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越()。 A、费力 B、省力 C、费时 3、自行车是一种常用的复杂机械,其中踏脚是应用了()。 A、杠杆原理 B、斜面原理 C、轮轴原理 4、下列哪些东西是费力的()。A、钥匙B、斧头C、镊子 5、下面机器应用链条传动的是()。 A、自行车 B、抽水机 C、机械闹钟 6、窗帘上一般使用用(),能使我们很方便的拉窗帘。 A、轮轴 B、动滑轮 C、定滑轮 7、下面的机械中一定省力的是()。 A、轮轴 B、杠杆 C、滑轮 8、把杠杆、滑轮、轮轴组合起来的机械是()。 A、带鱼线轮的钓鱼竿 B、手摇削铅笔刀 C、手摇升降机 9、下列物体中应用了滑轮组原理工作的是()。

A、螺丝刀 B、螺丝钉 C、吊车 10、螺旋是()的变形。 A、杠杆 B、斜面 C、轮轴 三、判断(8分) 1、将一物体提升到一个高度时,斜面的坡度不同,所用的力不同,坡度越小越省力。() 2、放在地上的一根木棍就是杠杆。() 3、当轮带轴工作时轮轴的作用是省力,当轴带轮工作时,轮轴的作用是省距离。() 4、自行车是一种便利的交通工具,也是一种体育运动器械。() 四、问答(36分) 1、简单叙述一下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优缺点。(6分) 2、人们在生活中利用了哪些简单机械?(最少写5个)(10分) 3、请你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工作的工具,画在下面,并在杠杆上标出杠杆的三点,并标出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10分) 4、自行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自行车是由哪些简单机械组成的?(10分) 蓝田开发区实小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座号姓名评分 一、填空(36分)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本章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 1.【答题】各种细胞的大小、形状差异很大。() 【答案】?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细胞。细胞体形极微,在显微镜下始能窥见,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核与细胞质构成,表面有细胞膜。高等植物细胞膜外有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质体,体内有叶绿体和液泡,还有线粒体。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中则无。细胞有运动、营养和繁殖等机能。 【解答】不同生物具有的细胞种类不同,如动物和植物不同,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不同。不同细胞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同,如原核生物细胞小真核生物细胞大。故此题是正确的。 2.【题文】回忆“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的实验过程,填空: 我的猜想:食物在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对比实验时,相同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不同的条件是_____。 我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温暖;潮湿;黑暗; (2)湿度、食物块大小、存放位置、光照强度。 (3)温度不同; (4)将相同大小的馒头浸湿,一部分放在冰箱中,另一部分放在室内适宜温度下;静置一段时间,观察馒头的变化。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食物发霉需要条件的实验设计。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使面包发霉的霉菌就是一种微生物。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 【解答】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的实验过程,填空: 我的猜想:食物在温暖、潮湿、黑暗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对比实验时,相同的条件是湿度、食物块大小、存放位置、光照强度。 不同的条件是温度不同。 我的做法:将相同大小的馒头浸湿,一部分放在冰箱中,另一部分放在室内适宜温度下;静置一段时间,观察馒头的变化。 3.【题文】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怎样防止家中的物品发霉。 【答案】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就可以达到防止物品发霉的目的。比如晒干、冷冻、放干燥剂等。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破坏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条件可以用冷冻、晒干、腌制、真空包装等方法,是为了破坏微生物的生长的条件。 【解答】物品发霉就是霉菌的生长繁殖造成的,霉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适应的温度、水分、空气等,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就可以达到防止物品发霉的目的。比如晒干、冷冻、放干燥剂等。 4.【答题】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发现和认识______成为可能。 【答案】微生物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期末考试试题 (含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下册科学 期末考试试题(教科版真题,含答案)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 1、生物体是由组成的。英国物理学家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2、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它的特点是中间,边缘。 3、许多岩石是由集合而成的。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三种 4、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是,化学变化的特点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和等。 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我们能看到有产生,这种气体是。 6、一杯水放在阳台上,过几天去看,水杯里的水位下降了,这个变化我们称作是。 7。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会看到附着在铁钉表面有一层的色的物质,这种物质其实是。 8、月球是地球的,它是围绕着地球转。 9、月球是一个,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是反射的光。 10、生活垃圾按处理方法不同一般可以分为、、等三类 11、水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污水、工业污水等,我们能用、等方法把污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 二、判断题(20分,每题2分) 1、对着物体的透镜与被测物体较近的叫物镜。对着人眼的透镜叫目镜。() 2、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多的物理变化才

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垃圾其实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4、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但都会变化。() 5、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方向是() 6、石头、水、空气是物质,声音、光、电不是物质。() 7、大熊星座的主要特征是北斗七星,小熊星座的特征是北极星。() 8、现在科技发达,我们可以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宇宙的边缘。() 9、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产生了温室效应。() 10、相对来说,月食发生的机会比日食多。() 三、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昆虫头上的()就是它的鼻子。 A、触角 B、复眼 C、鼻子 2、我们利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 A、放大了的正像 B、放大了的倒像 C、缩小了的倒像 3、()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 A、使用一次性用品 B、重新使用 C、选择精美包装物品 4、咀嚼米饭会感觉到甜,这是因为米饭中含有()。 A、糖 B、淀粉 C、甜蜜素 5、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是()。 A、千米 B、光年 C、米 6、下列地方的房屋铁窗不容易生锈的是()。 A、干燥的沙漠 B、潮湿的热带海边 C、潮湿的沿海地区 7、农历一个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A、由缺变圆 B、由圆变缺 C、由缺变圆,再由圆变缺 8、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有生命的行星是()。 A、火星 B、木星 C 、水星D、地球E、海王星 9、小红把她家里的垃圾分为食品、服装、用品、电器等几类,她是按()分类的。 A、材料 B、使用用途 C、处理方式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卷及答案

2014-2015学年下册期中教科版六年级科学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用积累的科学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28分) 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它的镜片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 薄,它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2、像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 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物质叫做晶体。 3、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借助显微镜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 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它们是洋葱的表皮细胞。 4、米饭中有一种叫做淀粉的物质,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变成了有甜味的麦芽糖。米饭中的这种物质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 5、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常见诸如发光发 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6、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自然大,看到的范围就小; 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小,看到的范围大。 7、由于煤、石油等的化石燃料消耗量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二氧化 碳, 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 沙漠化、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8、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 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错的说明理由,每小题1分,共20分) 1、放大镜具有放大、汇聚光线的作用,没有成像的作用。…………………(×)理由: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的作用,但只有当观测的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才会看到正立放大的像。 2、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四肢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4对足。(×)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练习题

苏教六上《科学》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习题 一、填空题 1、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 ( ) 。 2、在适宜的温度下, ()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物体在( ) 和 ( )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4、( )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不同的()、()和()。 5、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 6、微生物是个体()、分布()的生命体,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下才能看到。它们对人类有()两方面的作用。细菌的功:利用细菌可以()、()、()、()()()。细菌的过:()、()。 7、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 8、许多传染病是由()引起的。用()、()、()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9、英国细菌学家()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 10.细菌的基本特征是:()、()、()。 11.霉菌也是一种(),它非常()。发霉主要是()造成的。霉菌种类很多,颜色(),有()、()、()、()等,形状有()、()、()等。 12.霉菌的功()、()、()、()、();过()、()、()、()。 二、选择题 1、下面不是水滴里的微生物是()A、鼓藻 B、草履虫 C、水蚤 D、青霉菌 2、做酸奶,需要一种细菌,是()A、酵母菌B、青霉菌 C、大肠杆菌D、乳酸菌 3、馒头发霉的条件是() A、温暖、干燥 B、寒冷、干燥 C、寒冷、潮湿 D、温暖、潮湿 4、构成生命体的“积木”是一种微小的结构,胡克把它命名为() A、细菌 B、病毒 C、轮虫 D、细胞 5、下列各种水中含有微生物可能比较多的是() A、自来水 B、河水 C、井水 D、纯净水 6、关于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A、每个细胞都占据一定的空间,也有重量 B、人只有一种类型的细胞 C、一个细胞是生命的一个单一的单元 D、只有有生命的物体才有细胞 7、细菌对人类()。 A、有益B、有害C、有益和有害 8、“脓”就是死亡的()和病菌等的尸体。A红血球细胞 B白细胞 C神经细胞 9、生物体的衰老、死亡是由()衰老、死亡引起的。A细胞B细菌 C病毒 10、霉有()种颜色。 A、1 B、2 C、多 11、生命体大都由()构成。 A、细胞 B、细菌C、霉 三、判断题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细菌、病毒都是对人类有害的。() 3、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4、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5、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衰老和死亡。() 6、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7、大肠杆菌、变形虫、啤酒酵母菌都是微生物。() 8、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9、霉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10、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3课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2.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 3.科学家根据化石标本,借助现代技术可以复原出古代生物的(外形),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原貌) 4.我们居住的地球上生活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生物 5.最早的马出现在距今约(5000)万年前,称为(始祖马) 6.约(300)万年前,出现了完全现代类型的现代马 7.(达尔文)是英国的生物学家,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全面提出)了(生物进化学说) 8.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它们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衍)下来 9.恐龙是陆地上生活的大型(爬行动物),生活在距今(1.3)亿年前,是当时地球上(称霸一时)的动物 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画√,错的画×) 1.化石的形成是它们自己死后变成的(×) 2.古代的猛马象的牙齿比现代象的牙齿要长而弯(√) 3.古代的马与现代的马没有什么差别(×) 4.喙大而强壮的地雀更适宜吃外壳坚硬的种子(√) 5.为了吃到更高出的树上的嫩叶,长颈鹿的颈长得特别长(√) 6.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就是自然选择学说(√) 三、问答题 1.人们通过什么可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 (通过研究古代的地层和古生物的化石) 2.地球上的生物自古以来就是今天这个样子吗? (不是,古代生物经过千百万年的发展进化才形成今天这个样子) 3.古代的气候环境与现代有什么不同? (古代的气候环境比今天的气候环境更温暖.更湿润,更适宜较低等的动.植物生长) 4.昆虫的的化石一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一般是以琥珀的形式存在的)5.中华龙鸟与现代鸟有什么不同? (中华龙鸟身上大羽毛较少,大多是绒羽,翅膀上还有一队前翅) 四、实践技能题 1.这是一块鱼化石(见课本P3下图),推想这条鱼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鱼死后〈或者鱼被活埋〉)被覆盖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2.观察比较两种恐龙化石中的牙齿(课本P4上图),推测这两种恐龙分别吃什么。 (前一种恐龙吃动物属肉食动物,后一种恐龙吃植物属草食动物) 3.观察课本P7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古到今马的前肢有什么变化? (2).现代马比它们的祖先更适应温带草原生活吗?这表现在哪些方面? (〈1〉.马的前肢变化有:前肢骨越来越长,脚趾由四趾逐渐变成一趾,第二.四趾只留痕迹;〈2〉更能适应,原因见课本P8上小资料) 4.观察课本P9图,讨论为什么有的地雀能生存下来,有的地雀不能生存下来?(见课本P9小资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2分,共20分): 1、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而()的发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2、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等。 3、我们利用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4、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 6、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2.5×、40×,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 ()。 7、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 8、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6分):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 A、反射 B、折射 C、不变 2、凸透镜是( )、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 B、中间薄边缘厚 C、一样厚 3、()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 B、动力学 C、仿生学 4、蟋蟀的耳朵在( )。 A、头部 B、足内侧 C、腹部 5、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 倍。 A、200 B、2000 C、200万 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 向( ) 。 A、相同 B、相反 C、无 7、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对足。 A、2 B、3 C、4 8、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 越小。 A、放大倍数 B、焦距 C、视野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面积大小有关。() 3、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5、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6、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3毫米的微小物体() 7、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8、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