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密度”实验题中的误差分析(定稿)

例谈“密度”实验题中的误差分析(定稿)
例谈“密度”实验题中的误差分析(定稿)

例谈“密度”实验题考查中的误差分析

摘要:密度的考查是八年级物理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对实验过程中误差的产生原因分析是学生们不易得分的地方。本文以习题为例,分类总结密度实验题考查中的误差分析,便于学生复习巩固提高。

关键词:密度的测量固体密度液体密度实验题考查实验误差

引言:以平时练习与测验中得分不高的题目为例,分析“密度”实验题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探究、归纳、总结,提高解题能力与科学素养。

八年级新开设的物理课程,让学生普遍由初期的有趣、好玩,逐渐感到要想学好物理不太容易,尤其是对实验的考查让不少学生抓耳挠腮。在密度的测量这一部分知识的考查中,往往以实验为主,也是中考的考点之一。综观平时的练习及测验,学生丢分较多,特别是对实验误差的产生感到模模糊糊。

要想弄清楚误差的产生,我们还是先从密度的定义入手吧。密度是初中阶段我们遇到的第一个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它是指某种物质单位体积内所含的质量,公式为:密度=质量/体积(ρ=m/V)。由密度公式我们可以知道,密度的测量其实就是质量和体积的测量,而初中阶段的考查又常是以固体或液体为例的。那么,单纯的测质量或体积,相信学生们都能说得头头是道。首先,测量工具的选择为托盘天平和量筒。(在这里,有的同学可能会问道,量杯也可以测体积啊,为什么不选用呢?这个问题提得好,比较一下他们的外形和刻度,可以发现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不均匀,这样,在测量的时候很有可能会产生一些误差,造成测量结果不准。)选择好了测量工具,就可以进行操作了,这样看来,密度的测量并不是那么可怕了。那么,实验过程中的测量误差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例1 固体密度的测量

〖活动〗测出小石块的密度。

〖原理〗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思考〗如何用量筒测出石块的体积?。

〖方案〗写出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报告:

器材:。

步骤:。

表达式:。

〖评估〗实验中哪些环节容易形成测量误差,如何减小误差?

在这个活动中,原理和思考都好填写,实验步骤的填写学生们出现了争执,有的说先测体积,有的说先测质量。最终,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们发现我们采用的量筒排水的方法来测量石块体积,如果先测体积,石块会带走一部分水,造成质量的测量值偏大,从而引起误差。明确了误差的产生,于是趁热打铁,引入下面的练习来巩固。

〖练习〗在一次郊游中,小明拾到一块颜色特别的石块,他想通过实验测出这块石块的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g。再用量筒测出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g/cm3。

(3)分析上述实验操作过程,发现会导致测量的密度值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图1

这道题目看上去测量顺序没有问题,但最后一问“密度值偏小,原因?”仔细观察图丙,会发现拴着石块的塑料绳过粗,会占据一部分体积,从而造成体积的测量偏大,导致密度的测量值偏小。

由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固体密度的测量其误差主要来源于体积的测量。包括测量的顺序和细线的选择等。知道了误差的产生原因,那么遇到这类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下面我们再来看液体密度的测量。

例2 液体的密度测量

〖活动〗测出水的密度。

〖原理〗()

〖方案〗器材:天平、一杯水、量筒、烧杯

步骤:(1)测出的质量m

1

(2)向量筒倒入适量的水,测出体积V

1

(3)从量筒向烧杯中倒入的水,测出的质

量m

2和的体积V

2

表达式:。〖评估〗这个实验中哪些环节容易形成测量误差,如何减小误差?

。测量水的密度,看起来好像不难,但不少学生拿到这个题目时都傻眼了,

器材很简单,过程就是倒水测量,但这些空可真不好填。我们仔细研究一下这个题目,可以发现水需要放在烧杯里测质量,所以我们得知道空烧杯的质量。步骤(1)填写空烧杯。步骤(3)应该从量筒向烧杯中倒入多少水呢?如果将量筒中的水全部倒入的话,第三个空不用填了,而且在倒入的过程中量筒中会有少部分水残留造成实验误差。因此,在这里应填入“适量”二字。步骤(3)应为“从

量筒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和烧杯的质量m

2和剩下的水的体积V

2

。表

达式为:ρ=(m

2-m

1

)/(V

1

-V

2

)。误差容易形成的环节在体积的测量,水容易附在烧

杯和量筒壁上,应等到水流下去之后再读取液面凹处的示数,这样才比较准确。

由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液体密度的测量误差可能来源于体积的测量,原因是液体会附着在容器壁上或是残留在容器内部。那么,测量的顺序也会造成误差的产生。我们一起再来看看下面的练习。

〖练习1〗小星同学进行测定煤油密度的实验。

(1)第一次的方法和步骤是: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②把煤油倒入量筒,测出煤油的体积V

③把量筒中的煤油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煤油的总质量

m

请用上述物理量写出煤油密度的计算式_______。这样测

出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偏_______。图2 (2)经改进后,小星的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他称量烧杯和剩余煤油的质量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煤油倒入量筒后的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请帮小星把下表填写完整。

烧杯和油的总质量m/g 烧杯和剩余油

的质量m

l

/g

量筒中油的

质量m

2

/g

量筒中油的

体积V/m3

油的密度

ρ/g·cm-3

112.5

在这个练习中,步骤 会使得部分煤油残留在量筒中,质量的测量偏小,从而造成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偏小。

练习2.张亮通过实验测量牛奶的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此时应向

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填“左”或“右”)。

(2)他按图中甲、乙、丙的步骤顺序进行实验,依图中数据可知:牛奶和烧杯

的总质量为 g,牛奶的密度为 g/cm3。

(3)为了更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实验步骤顺序应调整为。

图3

这个练习中按照甲乙丙的顺序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液体总质量,最后将液体倒入量筒来测体积,这种做法会因烧杯壁粘液体而使测出的体积偏小,导致算出的液体密度偏大;若先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再将液体倒入烧杯测出质量,这种做法会因量筒壁粘液体,而使测出的质量偏小,算出的液体密度偏小。为了更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实验步骤顺序应调整为乙丙甲。先测烧杯和牛奶总质量,再将牛奶倒入量筒测出体积,最后测出烧杯及烧杯所粘牛奶的质量,可以有效防止容器壁粘液体带来的实验误差。

综上,密度的测量误差大部分是由于体积的测量引起的,只要我们认真细心分析实验步骤,就不难找出误差的产生原因了。

分析结果的误差和处理习题

分析结果的误差和处理习题 一、选择题: 1.平行实验的精密度愈高,其分析结果准确度也愈高。( ) 2.操作误差是由于错误操作引起的。( ) 3.绝对误差是指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 ) 4.系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随机误差(偶然)是可以避免的。( ) 5.K a=10-4.76的有效数字为两位。( ) 6.算式 7415 .5 ) 37 . 12 41 . 18 ( 67 . 27- ? 的结果为三位有效数字。( ) 7.蒸馏水中带有少量影响测定结果的杂质,实验中引进了随机误差。( ) 8.精密度只检验平行测定值之间的符合程度,和真值无关。( ) 9.分析者个人操作误差可用对照试验进行校正。( ) 10.在定量分析中,测量的精密度越好,准确度越高。( ) 11.用感量为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称样0.4000克,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0.2%。( ) 12.p K a=4.76为两位有效数字。( ) 13.因为pH=7.00,所以[H+]=1.00?10-7mol/L。( ) 14.用G检验法取舍离群值(可疑值)时,当计算G值大于查表G值时,离群值应保留。( ) 15.用感量为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称样0.1000克,称量的相对误差小于0.1%。( ) 16.精密度高的分析结果,其准确度不一定高。( ) 17.系统误差的特征之一是具有随机性。( ) 18.无限次测量的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 19.偏差愈小,测定值的准确度愈高。( ) 20.使用的玻璃仪器洗不干净而引入杂质,使测量产生仪器误差。( ) 21.在无被测成分存在的条件下,按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的实验称为空白实验。( ) 22.滴定分析中,精密度是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 23.用蒸馏水代替试液,按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的试验称为对照试验。( ) 24.理论上,被测成分的真实值是无法确定的。( ) 25.pH=8.52,则[H+]的有效数字为三位。( ) 26.用万分之一的天平进行减量法称量0.05g、0.2g物体时,引起的相对误差相同。( ) 27.溶解试样的蒸馏水含有杂质会引入随机误差。( ) 28.减小随机误差的方法可用标准方法进行对照试验求校正系数校正。( ) 29.系统误差,重复测定重复出现,并可以用某些方法检验出来。( ) 30.所有的系统误差通常都可用对照试验来校正。( ) 31.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够准确所引起的误差属于操作误差。( ) 32.蒸馏水中带有少量影响测定结果的杂质,使实验中引进了试剂误差。( ) 33.当溶液的pH=7.00时,其[H+]=1.0×10-7mol·L-1。( ) 二、选择题: 34.一组测量结果的精密度最好用( )表示。 A、绝对偏差 B、相对误差 C、相对平均偏差 D、相对标准偏差 35.算式 000 .1 ) 80 . 24 00 . 25 ( 1010 .0- 的结果应报出有效数字( )位。 A、五 B、三 C、四 D、两

2017年中考物理试题汇编 测量密度实验题

测量密度实验题 常规方法测密度 1.(2017?六盘水)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虽金属块的密度”的实验中. (1)如图甲中a、b、c为用天平测质量过程中的几个情境,合理的顺序是 (填字母);(2)由图b可知,金属块的质量是 g; (3)将金属块放入盛有存40ml水的量筒中,液面上升后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_____cm3,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_g/cm3. (4)若在此实验中先测体积,再测质量,测得金属块的密度值将会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不规则固体)(2017?广东)((6分)小明用天平、烧杯、油性笔及足量的水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发现横粱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粱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往 (选填“左”或“右”)调。 (2)用调好的天平分别测出鹅卵石的质量是:31.8g和空烧杯的质量是90g。 (3)如题18图甲所示,把鹅卵石轻轻放入烧杯中,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用油性笔在烧杯壁记下此时水面位置为M,然后放在天平左盘,如题18图丙所示,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为 g。 (4)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如题18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此时杯中水的体积为 cm3。 (5)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 g/cm3。 (6)若小明在第(4)步骤测量过程中,用镊子添加砝码并向右旋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此错误操作将导致所测密度偏。

3.(常规液体)(2017?长沙)为了帮助家人用盐水选种,小天从实验室借来了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他进行了三次测量,以下是其中的一次测量过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法线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移动; (2)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记录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g;(3)再将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接下来小天称得烧杯和剩 g/cm。 余盐水的质量为25.6g,则小天在这次实验中测得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3 4.(固体+液体)(2017?绥化)同学们在实验室测量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和水,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 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浸没在水中,记下小矿石和水的总体积. B、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C、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恢复平衡. (1)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最佳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写字母) (2)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选填“左”或“右”)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量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质量与密度实验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质量与密度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甲所示,A、B均为正方体,:4:1 OM ON=,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取下A、B,将A下表面的中心与B上表面的中心用忽略形变的细线相连,A在上B在下,放入足够高且底部带放水阀(体积可忽略)的长方体容器中,关闭阀门,加入一定量的水后,A 的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此时细线处于紧绷状态,如图乙所示。然后缓慢放出容器中的水直至放完,放水过程中,A始终在B的正上方。测得整个放水过程中B对容器内底面的压力F随放出水的体积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不计杠杆滑轮及细线的重力及摩擦,细线体积不计,物体A、B不吸水。已知长方体容器内底面积2 200cm S=; 33 1.010kg/m ρ=? 水 ,10N/kg g=。求: (1)正方体A和B的重力之比A B : G G是多少? (2)正方体A的密度A ρ是多少? (3)放水前,水对容器底部压强p是多大? 【答案】(1)2:1;(2)33 0.7510kg m ?;(3)3 2.010Pa ?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甲图可知,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B A 1 2 G OM G ON ?=? 因 :4:1 OM ON= 故 A B 14 2:1 221 G OM G ON ==?= (2)设物体A的边长为A L,物体B的边长为B L,由图丙可知,放水至D点时,物体A刚好漂浮,放水的体积为

3250cm V =水 则有 ()2A A S L L V -?=露 水 ① 继续放水至E 点,物体A 受的浮力不变,当继续放水至F 点时,物体A 浸在水中,放出的水体积为 3332000cm 1250cm 750cm V '=-=水 则有 ()2A A S L L V '-?=浸 水 ② ①+②得 ()()2A A A S L L L V V '-?+=+浸露 水水 即 ()()2 2333A A A 200cm 250cm 750cm 1000cm L L L -?+=+=浸露 解得 A 10cm L =,A 7.5cm L =浸,A 2.5cm L =露 物体B 刚好浸没在水中,容器中剩余水的体积为 3332875cm 2000cm 875cm V ''=-=水 则有 ()2B B S L L V ''-?=水 即 ()2 23B B 200cm 875cm L L -?= 解得 B 5cm L = 物体A 漂浮时,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A F G =浮 即 A A gV gV ρρ=水排 23333A A A A 2A A A 7.5cm 1.010kg m 0.7510kg m 10cm L L L L L L ρρρ=?=?=??=?浸浸水水 (3)未放水时,3 2875cm V =总水,由题可知,物体A 、B 浸没在水中,容器中水的深度为 ()()33 3A B 2 2875cm 10cm 5cm 20cm 0.2m 200cm V V V V h S S ++++=====总水总 故水对容器底部压强

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专题

物理力学实验题 1、在“探究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图12 所示是我们实验用的天平,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100g、50g、20g、10g、5g等。 请填写下列空格: (1)调节天平时应将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2)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l;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 (3)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l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g左右。试加砝码 时,应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 g砝码,试加上其它砝码,同时调节游码。 (4)图13是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他的错误是:。 2、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Array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只填字母序号)。 (2)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21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选填“左” 或“右”)。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1乙所示,可知小矿石的质量m= ; (4)然后用一细棉线系住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如图21丙所示,然后取出小石块,则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cm 3 。 (5)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_㎏/m 3 。该小组测算得的密度值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ρ水=1.0g/cm 3 )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 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 1; ② 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 水面对应的示数V 1; ③ 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在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 2; ④ 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 2。 (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 。 (2)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15中天平和量筒的读 图15 5g 500 400 300 200 100 m 10

(完整版)分析化学实验试题

填空题 1、0.1 mol?L-1的NaH2PO4(pH1)和NH4H2PO4(pH2)两种溶液的pH关系是()。 2、强酸滴定弱碱可选用的指示剂是()。 3、浓度均为1.0 mol?L-1的HCl滴定NaOH溶液突跃范围是pH=3.3~10.7,当溶 液改为0.01 mol?L-1时,其滴定突跃范围是pH=()。 4、欲配pH=4.50缓冲溶液500ml,需冰HAc(pKa=4.75)()mL,NaAc·3H2O (M=126.0)()g。 5、EDTA与金属离子生成螯合物时,其螯合物比一般为()。 6、EDTA与金属离子配位是,一分子的EDTA可提供的配位原子个数是()。 7、在非缓冲溶液中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时,溶液的pH值将()。 8、条件稳定常数的定义式是K MY′=()。 9、酸效应系数的定义式是αY(H) =()。 10、符合Lambert—Beer′Law的Fe3+—磺基水杨酸显色体系,当Fe3+浓度由C 变为3C时,A将();ε将()。 11、光度法用溶剂做参比液时,测得某试液的透光度为10%;若参比液换为透光 度为20%的标准溶液,其它条件不变,则试液的透光度则为()。 12、在Fe3+存在时,用EDTA测定Ca2+、Mg2+,要消除的Fe3+干扰,最简便的 方法是()。 13、用KMnO4标准溶液测定双氧水中H2O2的含量,指示剂为()等。 14、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大约是()个pH单位。 15、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pKa的关系是()。 16、某酸碱指示剂的pK HIn的关系是()。 17、用HCl标准溶液滴定NH3·H2O时,分别用甲基橙和酚酞作指示剂,耗用 HCl体积分别以V甲和V酚表示,则V甲和V酚的关系是()。 18、空白试验可以消除试剂、溶剂和器皿等引入的杂质所造成的()。 19、对照试验是检查()的有效方法。 20、722型分光光度计的光源是()。 答案 1、pH1>pH2 2、甲基红 3、pH5.3~8.7 4、 5、1∶1 6、6 7、降低 8、 9、 10、增大;不变11、50% 12、配位掩蔽法13、MnO4-—Mn2+ 14、2 15、pH= pK HIn±1 16、pH7.1~9.1 17、V甲>V酚 18、系统误差19、系统误差20、卤钨灯 判断题 ()1、试样不均匀会引起随机误差。 ()2、样品定容是溶剂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线不会引起随机误差。 ()3、仪器示值不稳会引起随机误差。 ()4、容器未洗干净会引起随机误差。 ()5、校准测量仪器可减小系统误差。

1有关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的练习题解析

题型一 有关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题 例1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正确测得石块质量为48g,体积如图10-16甲为________cm 3,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kg/m 3 ,图乙是个别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图丙是部分同学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后留下的情景。指出图中违反实验操作规则和实验不规范之处。 图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 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闯关点拨 从甲图可以看出V 水=60mL ,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 总=80mL ,则V 石=60 mL ;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在称量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实验完成后应该整理好器材。 答 20 3 104.2 称物体质量时又重新调节平衡螺母 离开实验室前没有把器材整理好 例 2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 A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 .取适量的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 .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量筒中的油的体积 D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知识点 利用等量替代法测物质的密度 闯关点拨 我们在设计实验步骤的时候,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并能力求减少实验的误差。因此,本题就应该先测烧杯和油的总质量,再测出倒出油后的杯子质量,这样 两者之差就是倒出油的质量,而此时量筒内油的体积也就是倒出的油体积,有利于减小 实验误差,因而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是不必要且不合理的。 答 选A [变形题] 某班同学收集到一块火山岩标本,他们使用天平、盛水量筒和绳子测火山岩的密度时,出现不规范操作: (1)用绳子扎住这块火山岩,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测它的体积. (2)测量过程中观察量筒读数时,视线均和液面边缘相平. (3)测火山岩体积时发现火山岩吸水性很强. (4)测完火山岩体积,将其取出立即放在天平的盘中称测量. 上述有些操作会造成测量值偏大或偏小,其中造成测量值偏小的步骤是 .(填序号) 分析 本题所测的石块──火山岩,和平常的石块不同,火山岩质地疏松,吸水性强,在用排水法测它的体积石易造成偏差,这种偏差主要是:(1)对质量测量的偏差.先放入 水中测体积后,火山岩吸收了较多的水,再测质量时,火山岩的质量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2)体积测量偏差.当干的火山岩放入水中后吸收了较多水,使得量筒中的水变少,示 数增加的值偏少,测量得到的火山岩体积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解 造成测量值偏小的步骤是(1). 图10-16

超声波声速测量实验中的误差分析之欧阳家百创编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欧阳家百(2021.03.07) 研究性教学 课程名称: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设计题目:超声波声速测量的误差分析 院系: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班级:测控1103班 设计者:晏雯秀(11222086)赵璐(11222079) 郑海冰(11222081)朱崇巧(11222084) 周杏芳(11222083) 指导教师:孙艳华 超声波声速测量的误差分析 摘要 : 针对学生在超声波声速测量实验中存在的测量数据误差的问题 , 分析了实验中各种可能的误差来源 , 同时也指出了减小误差的相应措施 , 使学生对该实验的误差来源更清楚。 关键词: 超声波; 谐振频率; 共振干涉频率; 误差 声波是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一种机械波。对声波特性如频率、声速、波长、声压衰减等的测量是声学应用技术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物理实验中,进行声速测量一般采用的是频率大于20 kHz

以上的超声波。由于其频率高、波长短, 所以超声波具有定向好、功率大、穿透力强、信息携带量大、能引起空化作用以及引起许多特殊效应(如凝聚效应和分离效应) 的优点。在工业、农业、国防、生物医学和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存着广泛的应用 ,如超声无损检测、超声波测距和定位、测量气体温度瞬间变化、测液体流速、测材料弹性模量等等。对声速进行测量, 在声波定位、探伤、测距等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超声波声速的测量方法一般有共振干涉法和相位比较法两种 , 本文主要对共振干涉法中的实验误差作简要分析。 一、共振干涉法原理 超声波声速的测量公式是v = fλ, 其中 , f为超声波频率 , 等于发射换能器的谐振频率, 可由频率计直接读出; λ 为本实验所要测量的量 , 为超声波波长。基本原理是利用频率计输入电压的激发 ,通过逆压电效应 , 使压电陶瓷片处在共振状态 , 使陶瓷体产生机械简谐振动, 从而发射出简谐超声波。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遇到接收换能器反射面发生反射 , 反射波与入射波叠加形成驻波 , 利用接收换能器对超声波进行接收。又通过正压电效应 , 将机械振动 (声信号 ) 转化成电信号 , 从示波器上观察到相应的电信号波形 , 两相邻极大值之间的间距为12λ。由此得到波长值λ, 利用公式计算出超声波的声速 v。 二、误差来源 在超声波声速测定的实验教学中 , 学生所计算出的超声波声速与该温度下的理论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往往存在一定的偏离 , 针对这

有关密度的实验题

关于密度的实验题及答案 1、有一架已经调好的天平(没砝码),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及盛有待测液体的玻璃杯、水、一个滴管及一个量筒。求液体密度,写出实验步骤及表达式。 (1)那么可以用天平两侧分别用烧杯装入水和待测液体; (2)使用滴管小心的使天平平衡;此时水和待测液体质量相等;(3)用量筒分别量出水的体积V水和待测液体的体积V液; (4)ρ液=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测出某种液体的密度,给你一只天平,(但没有量筒)一个烧杯,水足够多,待测液体足够多. (1)写出简要的步骤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b: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C:在烧杯中装满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3.(2)据测得的结果写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液=_________ 3、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V2.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测出矿石质量m. 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V1.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只填字母序号). (2)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选填“左”或“右”).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小矿石的密度ρ=______kg/m3. (4)小明想测出温水瓶的软木塞的密度,可是软木塞比水轻,如果要采用上述方法测量,对此问题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5)小华提出软木塞还具有吸水性,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测矿石密度时,由于小英同学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但实验室里已没有量筒了,老师就给她增加了一个溢水杯.现请你帮她想办法测出小矿石的密度,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并写出密度的表达式. 步骤①调节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1 ②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将矿石缓慢浸入溢水杯中,同时将溢出的水盛入烧杯中 ③不再溢水之后,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④用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0

密度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节 密度测试题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22分) 1.通常人们所说的:“铁比棉花重”,其实质是:( ) A .铁的密度比棉花大 B .铁的质量比棉花大 C .棉花比铁轻一些 D .铁的质量和棉花的质量实际上是一样的 2.对于密度公式ρ= V 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质量不变的时候,密度与体积成正比 B .当体积不变的时候,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 .物质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D .密度与体积成正比,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3.电影中常有这样的镜头:高墙倒塌压在众人(演员)身上,造成人员受伤。但在实际拍摄中,倒塌的高墙并不会伤害演员,砌成这种高墙的物块最有可能是:( ) A .泥土砖块 B .金属块 C .泡沫塑料块 D .水泥砖块 4.如图6-2-1所示,三只珠烧杯中,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煤油和硫酸,已知ρ酸>ρ水>ρ油,则:( ) A .甲杯中装的是水 B .乙杯中装的是煤油 C .丙杯中装的是硫酸 D .丙杯中装的是煤油 5.如图6-2-2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则:( ) A .乙的密度大 B .甲的密度大 C .一样大 D .无法确定 6.一正方体金属块,其质量为21.6g ,其大小如图6-2-3所示(同实物等大)。该金属块是由下表中的某一金属物质组成,请你判断,组成该金属块的物质是:( ) A .铝 B .银 C .金 D .铁

7.氧气瓶里的氧气(气态)用去一半之后,则瓶内剩余的氧气:( ) A .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B .质量和密度都变小 C .质量和密度都增大 D .无法判断 8.我们学校的教室里空气的质量大约是:(ρ空气=1.29kg/m 3)( ) A .几十克 B .几千克 C .几百千克 D .几十毫克 9.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半瓶水与原来的一瓶水比较:( ) A .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 .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 .体积减小,密度减小 D .体积不变,密度减小 10.一只瓶子最多能装l 千克酒精.若用来装水,水的质量是:( ) A .大于l 千克 B .等于l 千克 C .小于l 千克 D .都有可能 11.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满了水,把质量相等的铜块、铁块、铝块分别投入三个杯子里,则从杯子里溢出水量最少的是:( ) A .放铝块的杯子 B .放铜块的杯子 C .放铁块的杯子 D .溢出的水一样多 二、填空题 (18分) 1.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和铁块,它们的质量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同一物质,体积越大,质量____;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二倍,质量也会增大到原来的___倍,也就是说,同一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___比。 2.因为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____(填“大”、“小”或“不变”),物理学中把这个比值叫做____,它是指单位______________。 3.密度的计算公式为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____,铁的密度为×103kg/m 3=____g/cm 3;水的密度为____kg/m 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4.质量相等的铁和铝相比较,____的体积大,体积相同的水银和酒精相比较,___的质量大。制造飞机应选密度___的材料;制作工厂机器底座应选密度___的材料。 金 铝 银 铁

《6.3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题专题练习题

《6.3测量物质的密度》专题练习题 知识点回顾: 1、量筒的使用:液体物质的可以用量筒测出。 2、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①观察量筒标度的单位。1L= dm3 1mL= cm3 ②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和值(最小刻度)。 ③读数时,视线与量筒中凹液面的相(或与量筒中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3、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只要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ρ=就能够算出物质的密度。 质量可以用测出,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或量杯来测量。 专题练习: 实验探究题: 1.为了鉴别妈妈的银手镯是否纯银制成的,小芳利用电子天平,溢水杯、大小合适的烧杯、水等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A.将电子天平放在桌面上,调节底板水平 B.将手镯放在电子天平的托盘上,液晶屏显示如下图所示,则手镯的质量为________g;

C.用电子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为22.060g D.将手镯浸没到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用烧杯收集溢出来的水 E.用电子天平测量溢出来的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24.460g 则手镯的密度为________g/cm3(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评估:①若测量前,电子天平底板没有调水平,则测得的质量偏________(填“小”或“大”).②由于溢水管口残留有少量水,由此会导致测得的密度偏 ________(填“小”或“大”). 2.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量某液体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端移动. (2)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A的体积为________cm3 .(3)将量筒中的液体A全部倒入空烧杯中,把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中,

密度实验题系统归结(附答案)

说明:本专题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实验步骤(1、2、3)、天平调平方法()、测量步骤(4、9)、操作不当(5、6、7、)、步骤的必要性(12)、分析数据时出现的问题(16、17)、如何得出结论(18)及少器材时如何处理(19、20、21、22)等做了相应的总结 1.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结果如图22所示。 (1)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22b 中砝码和游码所示,其结果m 3= 47.4 g 。 (2)请按照图22a 的顺序写出对应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 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出空瓶的质量m 1 。 第二步: 把空瓶装满水,调平天平,测出水和瓶的总质量m 2 ,算出瓶的容积v 。 第三步: 倒出水,装满酱油,调平天平,测出酱油和瓶的质量m 3 ,则可算出酱油密度。 (3)请你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帮他计算出酱油的密度 1.113 g/ cm 3 。 2.小星喝牛奶时想知道牛奶的密度。于是他进行了如下操作: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发现指针向左偏。此时他应向__右__(填“左”或“右”)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2)把空杯子放在天平左盘上,在右盘中放入10g 砝码后,再用镊子向右盘夹取砝码,发现放上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向右偏;取下它,指针向左偏,则 他下一步的操作是_拨动游码__。当横梁再次平衡后,如图所示,杯 子的质量m=_14g_ (3)他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和足够的水,完成以后的实验操作,请 你写出实验步骤及所测物理量的符号: 第一步:把塑料杯中加满水,用天平测出其质量m 1 第二步:把水倒干净,往塑料杯中加满牛奶,用天平测出质量m 2 (4)牛奶密度的表达式:ρ牛奶=_(m 2-m)/( m 1-m)* ρ水_。 3.给你一张密度表和一个可沉于水中的小铁球,请你再自选其他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判断该小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1)主要器材: 量筒、托盘天平 ; (2)简要做法: 用量筒测出体积v 、用托盘天平称出质量m ; (3)如何判断:用测出的体积v 乘以铁的密度,算出质量M 。 如果M=m,则实心;否则空心 。 4.图17是在 “探究物质的密度”实验中使用的天平,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100g 、50g 、20g 、10g 、5g 等。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调节天平时应将_游码__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平衡螺母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 .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 B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l ; C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 2; 图22

特殊方法测密度实验题专题

特殊方法测密度 一、等体积法: 1、小明利用一个烧杯、天平、水,测出了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步骤补充完整。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线处,调节天平右端平衡螺母, 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为52g 。 (3)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 (4)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2g ; (5)往烧杯中加水,直到 ,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142g 。 (6)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 3; 2、小明利用一个圆柱形玻璃杯、天平、水,测出一小块不规则小石头的密度。请将他的步骤补充完整。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调节天平两端的______,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石头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则小石头的质量为m 0。 (3)在圆筒形玻璃杯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到达的位置a 处,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为m 1。 (4)将石头用细线系好,浸没入圆筒形玻璃杯的水中,记下水面到达的位置b 处。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出此时玻璃杯的总质量为m 2。 (6)用公式表示石头的密度为__________ 二、一漂一沉测密度: 一漂即漂浮(若不能漂浮的物体借船:小烧杯或圆柱形厚底玻璃杯)测质量m G 物= F 浮 m w 物=m 排=ρ水V 排 一沉即浸没(若不能沉底的物体助沉:针压或吊重物)测体积V 1、小明同学在过生日时收到了一个内有“生日快乐”的小水晶球,如图是他用量筒、小玻璃杯来测量水晶球密度的实验示意图,实验记录表格尚未填写完整,请你帮他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数值分析上机实验思考题——误差分析

思考题一: 在上述实验中我们会发现用roots函数求解多项式方程的精度不高,为此你可以考虑用符号函数solve来提高解的精确度,这需要用到将多项式转换为符号多项式的函数poly2sym,函数的具体使用方法可参考MATLAB的帮助。 分别使用roots函数和solve函数对多项式求根的代码如下: roots计算方程根 solve计算方程根两种函数对同一方程的求根结果计算如下表所示,可见solve的计算精度高于roots。 roots solve 1.000000 1.000000 2.000000 2.000000 3.000000 3.000000 4.000000 4.000000 5.000000 5.000000 6.000000 6.000001 6.999973 6.999995 8.000284 8.000023 8.998394 8.999924 10.006060 10.000189 10.984041 10.999640 12.033449 12.000531 12.949056 12.999393 14.065273 14.000539 14.935356 14.999632 16.048275 16.000190 16.971132 16.999928

18.011222 18.000019 18.997160 18.999997 20.000325 20.000000 思考题三:(一个简单公式中产生巨大舍入误差的例子) 可以用下列式子计算自然对数的底数 n n n e e )1 1(lim 1+==∞→ 这个极限表明随着n 的增加,计算e 值的精度是不确定的。现编程计算 n n n f )1 1()(+=与exp(1)值的差。 n 大到什么程度的时候误差最大?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用代码实现了对自然常数真实值与计算值相同小数位数的计算,代码如下 容易知道,自然常数e 的真实值为2.718281828。经代码运算得出下表数据,通过比较可以知道真实值与计算值相同的小数位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当n 小于8110×时,随着n 的增大,误差越来越小;当n 大于8110×时,由于1/n 小到无法忽视舍入误差的存在,经过误差积累导致计算结果越来越偏离真实值。 n 的数量级 e 的计算值 相同位数 n 的数量级 e 的计算值 相同位数 1 2.59374246 0 9 2.718282052 5 2 2.704813829 1 10 2.718282053 5 3 2.716923932 2 11 2.718282053 5 4 2.718145927 3 12 2.718523496 3 5 2.718268237 4 13 2.716110034 2 6 2.718280469 5 14 2.716110034 2 7 2.718281694 6 15 3.035035207 0 8 2.718281798 6

测量密度的实验题

密度测量实验专题 一.测量液体密度 题型一:测量液体密度 1.实验器材:天平(砝码)、烧杯、量筒、待测液体 2.实验步骤: a.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b.把适量盐水倒进烧杯,用天平测出容器和盐水的总质量m1; c.把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进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v1;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e.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3.表达式: V m m2 1- = ρ 4.记录数据的表格: 题型二:无量筒测量液体密度(一) 1.实验器材:天平(砝码)、烧杯、水、待测液体 2.实验步骤: a.用调好的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1; b.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则水的质量为

(m 2-m 1); c.将水倒掉,在烧杯中装满待测液体,称出烧杯和待测液体总质量m 3,液体的质量为 (m 3-m 1)。 3. 推导液体表达式:水水 水 ρρρ1 2131 21313-m m m m m m m m v m m v m -=--=-== 液体密度表达式:水ρρ1 21 3-m m m m -= 题型三:无量筒测量液体密度(二) 1.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两个相同的烧杯、水、待测液体 2. 实验步骤: a. 用调好的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 1; b. 在一个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 2,则水的质量为(m 2-m 1); c. 在另一个烧杯中装满待测液体,称出烧杯和待测液体总质量m 3,则液体的质量为 (m 3-m 1)。 3. 液体密度表达式:水ρρ1 21 3-m m m m -= 题型四:无量筒测量液体密度(三) 1.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烧杯、水、细线、待测液体 2. 实验步骤: a. 用调好的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 1; b.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水并用细线在水面处做标记,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

基础化学实验Ⅰ(下) 基本知识问答 1 指出下列情况中各会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采取什么方法避免? 答:(1)砝码被腐蚀: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通过校正仪器消 除。 (2)在重量分析中被测组分沉淀不完全:系统误差中的方法误差,通过对比试验消除。 (3)天平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通过校正仪器消 除。 (4)容量瓶和移液管不配套: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通过校正仪器消除。 (5)试剂中含有微量被测组分: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通过做空白试验消除。 (6)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测不准:偶然误差。 (7)某人对终点颜色的观察偏深或偏浅:系统误差中的主观误差,通过严格训练,提高操作水平。 (8)天平的零点稍有变动:偶然误差。 (9)移液管移液后管尖残留量稍有不同:偶然误差。 (10)灼烧SiO2沉淀时温度不到1000℃:系统误差中的方法误差,通过对比试验消除。

2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消除测定过程中的系统误差? 答: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有方法误差、试剂误差、仪器误差和主观误差。方法误差可通过对比试验进行消除;试剂误差可通过空白试验进行消除;仪器误差可以通过校正仪器来消除;通过严格的训练,提高操作水平予以避免。 3 准确度和精密度有何区别?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怎样衡量准确度与精密度? 答:精密度表示分析结果的再现性,而准确度则表示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而准确度高,必然需要精密度也高。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低,说明测定结果不可靠,也就失去了衡量准确度的前提。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衡量;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 4 某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0.2mg,如果称取试样的质量为0.0500g,相对误差是多少?如果称量1.000g时,相对误差又是多少?这些数值说明什么问题? 答:称取试样的质量为0.0500g,相对误差为: 称取试样的质量为1.000g,相对误差为: 这些数值说明对同一仪器来说,所称质量越大,相对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

密度中考实验题总结

- - 考试资料. 密度实验方案设计归纳总结 一、常规法测密度大于水的固体的密度 1.天平、砝码和量筒都给的实验 例1小军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他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如图14甲所示。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他应将平衡螺母向端调。然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14乙所示,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如图14丙所 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kg/m 3 。 2.给天平、砝码,不给量筒的实验 例1.小红在海边拾到一块漂亮的小石块,她想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小红利用一架托盘天平、一个烧杯、适量的水和细线设计了一个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方案,以下是她设计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按照小红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小石块的质量m 1; (2)在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 2; (3)________,在天平右盘添加适量的砝码,移动游码,天平平衡后,砝码与游码的总示数为m 3; (4)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计算小石块密度 ρ石的表达式为:ρ石= 2 小红同学利用天平、烧杯、细线和水测量一块小金属块的密度, 小红的实验步骤没有写完整,请你帮助小红完成实验步骤,并写出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3分)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m 1; (2)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水的质量m 2; (3)__________________,在右盘中添加砝码m 3,使天平重新平衡; (4)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为:ρ金= ___________。 丙 图14 甲 乙 50g

(完整)初二物理密度实验专项练习题

初二物理测量密度实验专项练习题 l .用实验来测定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由这种物质组成物体的______和______,然后根据公式ρ=______求出密度. 2.用实验法测正方体的金属块的密度时,应该用______测出其边长,按公式______计算出体积,用______测出其______,再按公式______计算它的密度. 实验题 l.把测定液体密度要进行的步骤序号按实验的合理顺序排列起来,并填在横线上. ________A.求出液体的质量,计算液体的密度;B.测定玻璃杯和液体的总质量;C.测定量筒中液体的体积;D.用天平测出玻璃杯的质量;E.将液体倒入量筒中;F.将液体倒入玻璃杯中. 2.测定某金属块密度实验.(l)把下面的实验步骤序号按实验的合理顺序排列起来,填写在横线上._____A.记下铜块全部浸入水中时量筒里水面的刻度值;B.在量筒内倒入一定体积的水,并记下水面的刻度值;C.计算金属块的体积和密度;D.用天平测出该金属块的质量. 3.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金属块的密度: (1)实验所依据的公式是。 (2)在实验中先调节好天平,然后把金属块放在天平的左盘内,当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5所示,金属块的质量是g。 图6 图5 (3)若把金属块放入装有70cm3水的量筒内,量筒中水面如图6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cm3。 (4)金属块的密度是kg/m3。 4.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小芸和小阳同学通过实验测量鲜牛奶的密度。他们选取了下列实验器材:鲜牛奶、量筒、托盘天平(带砝码)、烧杯。下面是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 (1)调节好天平,将装有适量鲜牛奶的烧杯放在天平右盘,向左盘中加砝码,天平横梁恢复平衡时,游码仍位于零刻线处,测出它们的总质量为m1; (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鲜牛奶倒入量筒,测出量筒中鲜牛奶的体积V; (3)测出烧杯及其中剩余的鲜牛奶的质量m2(此时游码恰好仍在零刻线处); (4)计算出鲜牛奶的密度ρ。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方案中存在一个操作上的错误,请你指出来并更正错误:。更正:。 (2)用上面测出的物理量表示鲜牛奶的密度:ρ=。 5.为了测定不沉入水的蜡的密度,将一蜡块用细绳系着一块铁,并把它们放入盛水的量筒中进行实验,如图,现在有如下的测量步骤: A、用天平测出铁块的质量m1; B、用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m2; C、用天平测出蜡块和铁块的总质量m3; D、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 E、读出水面的刻度V1; F、只将铁块全部浸没水中时,读出水面的刻度V2; G、将铁块和蜡块全部浸没水中时,读出水面的刻度V3。 (1)请根据实验要求,把上面不必要的测量步骤选出来,并把它们的字母代号填写在后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