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易图的流变(一)

宋代易图的流变(一)
宋代易图的流变(一)

宋代易图的流变(一)

提要:本文结合笔者十多年的易图学专门研究成果阐述了宋代《河洛》、《先天图》、《太极图》和《卦变图》四大易图的流变情况,解答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特别指出:为了能准确地阐述宋明理学,就需要汲取宋代易图学的专门研究成果。

先见于北宋的易图主要有:刘牧《易数钩隐图》中的黑白点《河图》、《洛书》;郑夬《明用书》中邵雍的《伏羲八卦图》(即是《先天图》,经朱震采入《周易图》);二程所传周敦实《太极图易说》中的周子《太极图》(经朱震采入《周易图》);朱震《周易图》(后人更名作《汉上易传卦图》)中所列李廷之两幅《卦变图》。这些易图在流传的过程中产生了流变,以至于演变出不少新的易图。本文旨在以笔者多年研究易图学的专题成果阐述一下这四大易图的流变情况,以彰显宋代易图的来龙去脉,此举或许会对阐明宋明理学有所裨益。

一《河图》、《洛书》的流变

今见于《道藏》中的《易数钩隐图》为三卷本,而《中兴馆阁书目》记作一卷,且曰:“本朝太常博士刘牧撰┄┄采摭天地奇偶之数,自太极两仪以下至于河图,凡六十四位,点之成图,于图下各释其义。”俞琰《读易举要》记作二卷,且曰:“太常博士刘牧长民撰┄┄黄黎献为之序。”今见三卷本,对于八卦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卷一曰“太极者一气

也┄┄一气所判是曰两仪┄┄两仪生四象,七八九六之谓也┄┄备七八九六之成数,而后能生八卦。”(并且针对“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谓:“圣人易外别有其功,非专易内之物。”)这就是说,八卦是由太极一气步步生来,此为一说。卷下列《河图》(九宫数图)、《河图四象》、《河图八卦》等图,曰:“龙图呈卦,非圣人不能画之┄┄河出图,洛出书,在作易之前也┄┄龙图止负四象八纯之卦┄┄河图八卦垂其象也,故可以尽陈其位┄┄仲尼称‘河出图,洛出书’,于宓牺画易之前。”这就是说,八卦是伏羲准《河图》画出来的,此又为一说。北宋时期有彭城刘牧与三衢刘牧,前者字长民,宋真宗时为太常博士,后者字先之,宋神宗时为尚书屯田郎。如果一卷本《易数钩隐图》为黄黎献之师彭城刘牧撰,则《河图》、《洛书》就未必出于其手(有后人窜入的可能)。至于今见《易数钩隐图遗论九事》原名作《先儒遗事》,南宋郑樵就已经怀疑非刘牧撰(谓出于陈纯臣)。是书列《太皞氏龙马负图第一》,图说谓八卦由此图生出曰:“天一起坎,地二生离,天三处震,地四居兑,天五由中,此五行之生数也。且孤阴不生,独阳不发,故子配地六,午配天七,卯配地八,酉配天九,中配地十,既极五行之成数,遂定八卦之象。”而《重六十四卦推荡诀第二》则又谓八卦之由来曰:“原夫八卦之宗起于四象,四象者五行之成数也,水数六除三画为坎,余三画布于亥上成干;金数九除三画为兑,余六画布于申上成坤;火数七除三画为离,余四画布于巳上成巽;木数八除三画为震,余五画布于寅上成艮,此所谓四象生八卦也。”显然,二书如果

是同一位刘牧撰,怎么会对八卦的由来有如此不同的多种说法?由此看来,一卷本《易数钩隐图》的作者刘牧,既然说“河出图,洛出书”是“易外别有其功,非专易内之物”,而且说八卦是由太极一气步步生来,那么,他就不会主张八卦是“圣人则之”什么“图书”画出来的。进一步说,他也不会造出什么黑白点的“河图”与“洛书”(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卷一《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二图,到了卷三就改名作《河图四象》、《河图八卦》。卷一《两仪得十成变化》图,到了卷三就改名作《十日生五行并相生》,而卷三所列两幅“洛书”图,正是卷一《两仪得十成变化》图的生成数分列图)。这就是说,今见三卷本《易数钩隐图》不全是彭城刘牧的作品,而黑白点《河图》、《洛书》是出于彭城刘牧之后。经考察,《易数钩隐图遗论九事?重六十四卦推荡诀第二》之图说就是《道藏?周易图》中范谔昌的《四象生八卦图》之图说。范谔昌是三衢刘牧之师,活动于宋仁宗年间(非为彭城刘牧之师)。即便是范谔昌亦谓“四象生八卦”,不说八卦为圣人则之黑白点《河图》而画。对此,我们的结论是:黑白点《河图》、《洛书》不出于彭城刘牧,也不出于范谔昌,更谈不上出于陈抟(似乎有可能出于三衢刘牧)。

今见三卷本《易数钩隐图》之《河图》为“九宫算”变黑白点之图,而“洛书”则有两幅图(一为《洛书五行生数》图,一为《洛书五行成数》图),时至李觏着《删定易图论序》,则将二幅图合而为一称之为《洛书》。时至朱熹着《易学启蒙》,则把三卷本《易数钩隐图》中的《河图》更名作《洛书》,把李觏书中五行生成数《洛书》更名作《河图》。

时至明代章潢结集《图书编》,则出现“古河图”与“古洛书”。原来,元代吴澄对黑白点图书的载体问题“直以为马负一片之图而出于河,龟负一片之书而出于洛”提出了疑问,并以“马背之毛其旋有如星点”与“龟背之甲其坼有如字画”之说而重新画出《河图》、《洛书》(今见《易纂言外翼》旋毛《河图》脱,原图全见明初朱升撰《周易旁注前图》)。至章潢《图书编》则于此二图名前各加一“古”字。可知,说“古”而实不古。今天有人声称“破译《河图》千古之谜”之《河图》,原来就是三卷本《易数钩隐图》中的两幅“洛书”合二为一之图。此等人,对图的根本都没有弄清楚,就在那里大言“破译千古之谜”,结果却是:以自己的“先迷”而误导众人入迷。

二《先天图》的流变

朱震《汉上易传卦图》列《伏羲八卦图》,图说:“右《伏羲八卦图》。王豫传于邵康节,而郑夬得之。”据邵伯温《易学辨惑》说,此图是郑夬趁王豫病重之际,贿其仆而得,载之于所著《明用书》中。此图方圆各六十四卦,圆图在外象天,方图在内形地。初,邵雍于共城给王豫讲学时,称此图为《伏羲八卦图》,至邵雍至洛阳之后“先天之学”完备,便在给张岷讲学时改称此图作《先天图》。因为这样的“天圆地方”之图,可以用来说“天地万物生成之理”,所以又有《先天图》的命名。邵伯温《易学辨惑》谓邵雍“止有一图,以寓阴阳消长之数与卦之生变”。之所以邵雍先称此图为《伏羲八卦图》,是因此图“一贞八悔”,“八卦”是指“八贞卦”而言。所谓此图寓“阴阳消长之数”,是指邵雍赋予八贞卦

圆图之数为“逆数之,震一,离兑二,干三,巽四,坎艮五,坤六”(见《观物外篇》),是为“时必逆知”之数;赋予八贞卦方图之数为“干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见《观物外篇》),是为“物必顺成”之数。所谓寓“卦之生变”,是指邵雍以独特的卦变方法得到此《伏羲八卦图》(以干或坤为祖,逆爻序“一变而二,二变而四,三变而八,四变而十有六,五变而三十有二,六变而六十有四”的逻辑卦变方法)。邵雍有说无图的是:“乾坤纵而六子横,易之本也”(后人衍作《伏羲八卦图》)与“震兑横而六卦纵,易之用也”(后人衍作《文王八卦图》)。

朱震在《进周易表》中说《先天图》是由陈抟传下来的,后经李廷之传给了邵雍,而在《伏羲八卦图》图说中却又称“王豫传于邵康节”。《伏羲八卦图》即是《先天图》,其图所寓“卦之生变”方法与李廷之两幅《卦变图》迥然不同,既然不是传自李廷之,更不能遑论陈抟了。对此,我们的结论是:《先天图》为邵雍作,不是传自陈抟。

首先对邵雍《先天图》加以改变的人是朱熹。“先天图如何移出方图在下?曰:是某挑出。”(《朱子语类》)朱熹主张:“若论他太极,中间虚者便是。他亦自说‘图从中起’,今不合被横图在中间塞却,待取出放外。”(同上)朱熹仅以六十四卦圆图为“先天图”(是有天无地),为的是以“中间虚者”为“太极一理”。接着至宋末元初,学本朱熹的俞琰则以黑白块替代卦爻原本符号作出上标“月窟”、下标“天根”之《先天图》(见《易外别传》),并将此图之内涵与《周易参同契》的丹道挂钩。

朱熹还本邵雍“乾坤纵而六子横”说,在《易学启蒙》中画出《伏羲八卦方位》图(小圆图),并把邵雍说六十四卦方图“物必顺成”之八数标于圆图八卦之上,于是本来是“逆知四时”的六数“○”型模式之图就成了“逆知二时、顺知二时”的八数反“S”型模式之图。于是,朱熹就有了“圆图又只一半逆,不知如何”的终身迷惑(见《文公易说》)。

朱熹不明白《先天图》是由“卦之生变”而得,以为是由六十四卦横图“中间拗转”而围成,于是就用黑白块替代卦爻的原本符号制作了《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并以此图起干至坤为“顺”,待其围成“大圆图”之后,起震至干为“逆”,起巽至坤为“顺”。同样,朱熹也以为小圆图是由《伏羲八卦次序》图“中间拗转”围成,所以他要给此图标上八个数。为了探讨《先图图》的由来,朱熹教人曰:“须先将六十四卦作一横图。”(《文公易说·答叶永卿》)并直言不讳地承认“黑白之位”大、小二横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和《伏羲八卦次序》图)“其图亦非古法”,是自己“但今欲易晓,且为此以寓之耳”(《文公易说·答袁枢》)。此皆为朱熹针对邵雍《先天图》所作演变之图。时至清代,毛奇龄于《仲氏易》中辨“《先天图》其误有八”,实则皆是针对朱熹演变易图而发。

今人在阐述宋明理学时,大都引用朱熹爻画“一分为二”成卦之说转述邵雍的理学思想。殊不知邵雍主张“独阳不生,寡阴不成”与“八卦相错”说,他根本不以阴阳爻画的“一分为二”法说八卦及六十四卦的叠加生成。程颢所谓邵雍的“加一倍法”另有所指,是言“卦之生变”的“加一倍”,是言给六十四卦赋予易数的“加一倍”。时至今日,尚没有学者能在阐述邵

雍的理学思想时,把这些问题说清楚,以此足见借鉴易图学的专题研究成果的重要性。

时至明代之初,赵撝谦于《六书本义》中列一《天地自然河图》(“黑白鱼”形图。章潢《图书编》定名为《古太极图》,也就是今日多数人所称之《太极图》)。实则此图本为邵雍“乾坤纵而六子横”图说或朱震《周易图》所列《纳甲图》或杨甲《大易象数钩深图》所列《伏羲八卦图》的演变图。演变此图者的前提条件,必须先以黑白块替代卦爻的原本符号。具体的演变过程是:先作三个同心圆(三圆半径比例:内圆半径为1,中圆半径为1.5,外圆半径为2),八分之,上以三白为干,下以三黑为坤,左上外二白内一黑为兑,右上外一黑内二白为巽,左中内外各一白中一黑为离,右中内外各一黑中一白为坎,左下内二黑外一白为震,右下内一白外二黑为艮。然后以弧形曲线对角中分巽“初爻”、接着中分坎“中爻”,接着中分艮“上爻”,接着中分兑“上爻”,接着中分离“中爻”,接着中分震“初爻”。然后以巽“初爻”之外半黑补震“初爻”之内半白,以离“中爻”之外半黑补坎“中爻”之外半白,以兑“上爻”之外半黑补艮“上爻”之外半白。然后抹去内二同心圆之圆周线,把离“上爻”之白色扇形块缩为“水滴状”,坎“上爻”之黑色扇形块缩为“墨滴”状,既成赵仲全所列《古太极图》。(或以高雪君《易经来注图解·周易采图》中之《心易发微伏羲太极之图》反推至《伏羲八卦图》,可谓分毫不差。)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不是朱熹开了以黑白块替代卦爻原本符号的先例,就不会演变出这样的“太极图”。其实,卦爻的原本符号,特别是“--”符

号是不可“一分为二”的。朱熹为着能“一分为二”,就只好用黑白块替代了。因而袁枢批评说:“黑白之位,尤不可晓”(《文公易说·答袁枢》)。“一阴一阳之谓道”,以独阳或独阴的“一分为二”而成“四象”,乃至“八卦”、“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就是反刘牧、邵雍等人所谓“独阳不生,寡阴不成”之道而行,的确是“尤不可晓”。

南宋四川人张行成作《翼玄》,曰:“易先天图浑天象也,太玄图盖天象也。浑、盖之理无异,唐一行能知之。”清道光五年及光绪七年刻本《翼元》均于“易先天图浑天象也”八字之后插有“先天图”和“太元图”,道光本“太元图”在前,“先天图”居后,而光绪本则反之。所插“先天图”为用黑白块所作六十四卦圆图内置“阴阳鱼”形之“太极图”。至今仍有人以为是书出于南宋人之手,即谓“阴阳鱼”形之“太极图”先见于南宋。殊不知此图是本俞琰《先天图》演变而来,俞氏图“中间虚处”标以“太极”二字,后人即以所谓之“太极图”替代之。为此图者,一本朱熹黑白块替代卦爻符号,二本朱熹以六十四卦圆图为“先天图”之说,三本朱熹“中间虚处”为“太极”之说,顺手将所谓的“太极图”拿来替换俞琰《先天图》中“太极”二字,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举动。此图的出世时间当在明赵撝谦公布《天地自然河图》及章潢命名此图为“古太极图”之后。书中的这二幅图,是清乾隆年间李调元初刻《函海》因战火而缺《翼元》之后,其弟李朝夔补遗以当时流行的易图而顺手插入的。张行成有曰“先天方图”、“易方圆二图”、“方圆二图合于一者,以圆包方,地在天内,浑天象也”,显然是指邵雍方圆六十四卦的《先天图》而发,而今图有圆图

而无方图,有天无地,岂能体现“以圆包方”之义?对此,我们的结论是:“阴阳鱼”形之“太极图”是《伏羲八卦图》的演变图,其出世时间在元末或明初,绝对不是南宋时期就已经流行的易图。

一些演义性质的剧目中,表演汉唐道家人物时多使用这样的“阴阳鱼”形“太极图”,这也无可厚非。然而在学术研究中,是黑是白,确要实事求是。不经过专题研究而轻下结论,似不可取。

三周子《太极图》的流变

周子《太极图》是为周敦实《太极图易说》中的一幅易图。是继刘牧一○《太极第一》图之后的一幅四层太极图式之图。此图实为周子为了阐明《易传·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一段文字而作。其图之内涵与《太极图易说》及《易通》内容相通。上一○为佐“易有太极”之义而画;二○为佐“是生两仪”而画,与图说“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有合(黑白相间半弧图形表“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之义);水、火、木、金四象数一、二、三、四连下一○为一层,表达“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义(“干道成男”与“坤道成女”就是乾坤三索生六子共成八卦),最下一○表达“生大业”以八卦相错生六十四卦说“万物化生”。邵雍曰:“老子,知《易》之体者也。”(《观物外篇》)《系辞》中的这一段话,就是在叙述“《易》之体”。周子制作易图之模式就是本《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一为太极”为上一○,“一生二”为二○,“二生三”为五行四象连下一○,“三生万物”为最

下一○。

我们从朱震所列《太极图》中可以考察周子《太极图》原图的面貌。是图在“子”位标有“动阳”二字,以汉儒“阳生于子,阴生于午”之说考之,其上“午”位当是“静阴”二字。此“动阳”与“静阴”正是周子《易说》“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之义的缩略语。周子是在说“太极”的动与静,而不是说阴与阳的动与静。邵雍曰:“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同上)周子《易通》曰:“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之谓神。”又曰:“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二○“是生两仪”是“神态”,而不是“阳动”与“阴静”的“物态”。由此可见,既然周子《太极图》原图二○之“子”位标有“动阳”二字,则其“午”位就应该标有“静阴”二字。对此,我们的结论是:有四重图式,而且子位标“动阳”、午位标“静阴”的《太极图》,是周敦颐为解释《易传》有关文字而作,不是传自陈抟。

两宋间人杨甲集《六经图》,其卷一《易经》图名曰《大易象数钩深图》。所列《易有太极图》就是经过演变的周子《太极图》。其演变之处有二:一是变“子位”的“动阳”为“阳动”,并外加一椭圆移至五行四象图式的“火”与“水”之间;一是将五行四象图式与三○断开,变四层图式为五层图式。朱震所列图,二○右上方为竖写“阴静”二字,杨甲所列图之所以要改“动阳”作“阳动”,盖出于与“阴静”对应的考虑。殊不知朱震所列图已非周子原图,其“子位”所标“动阳”实出于周子本意,而右上方“阴静”实不当竖写,当把“阴”字移至“静”字之左(古人读横写字自右向左,如

下方自右向左“万物化生”例,既然二○之下是“动阳”二字,那么其上就应当是“静阴”二字)。以讹传讹,以己之误而导人之误,杨甲实当之。朱熹主张“太极一理”,而“理”本身不会“自动静”,他认为“动静”应该是“阴阳”的“动静”(比喻为“人乘马”,太极随阴阳之动静),于是就把“阳动”二字标于二○图式之左,“阴静”二字标于二○图式之右。显然,与周子“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之义相悖。周子本当时“分土王四季”之通说,以中“土”四通“水”、“火”、“木”、“金”。而朱熹则不以水、火、木、金为四象,而是以阴阳爻画的“一分为二”叠加组合为四象。于是他就把周子《太极图》五行四象图式的“分土王四季”改为“五行相生”,把“水”绕过中“土”,改为直接与“木”相连。又朱熹不同意“老子,知《易》之体者也”之说,出于“一分为二”的加一倍考虑,就把原图五行与三○相连的图式断开,反而将五行四象图式连结在二○之下。如此,“两仪”与“四象”为一体,而不是“四象”与“八卦之象”为一体(“二生三”之三)。周子本《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是一“质变”模式,而朱熹的“一分为二”则是一纯粹的“量变”模式,真不知从其所谓的“太极一理”,是如何变到“万物化生”的?

显然,这是朱熹出于创建其理学思想的需要,而对周子《太极图》进行了本质上的演变。今人在阐述周敦颐的理学思想时,仍然在使用经朱熹改造过的图式。试想,如此能把周子原本的理学思想说清楚吗?时至明代结集《正统道藏》,其《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中列一幅《太极先天之图》。是图本杨甲图与朱熹图演变而出。取杨甲图外包椭圆之

“阳动”置于“水”与“火”之间,又本杨甲图分五层图式。又取朱熹图之“五行相生”,“水”绕过中“土”与“木”直接相连。此图特意改动之处有二:一是将“阴静”二字分开,“阴”字标于二○之右,“静”字标于二○之左;一是将原三○左右之“干道成男”与“坤道成女”提升标至五行四象图式之左右,将四○下方之“万物化生“四字分开,“万物”二字标至三○之右,“化生”二字标至三○之左。演变此图的道士,自以为得计地认为这样一来就会合于《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殊不知周子原图本义本与之有合,而妄加改动者,却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今日,有人以此图见于《道藏》并有“唐明皇御制序”为理由而说此图出于唐代,于是就据之而论曰周子《太极图》源于道家,更有人进一步论出周子的理学思想与道教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究其病根,皆在于对宋代易图的流变没进行过专门研究的结果。我们说周子《太极图》的模式与《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有合,但明确提出《太极图》是周子为了讲明“《易》之体”而作的“佐以文字”之图。须知,北宋五子都不讳言《老子》、《庄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讲的是宇宙生成论,是大自然自组织的学说,是质变化生万物的学说。北宋的邵子、周子可不管谁是什么家,谁说的有理就用谁的学说。今日之人还持“门户之见”,骇可怪也!

茶多酚及提取工艺

茶多酚 学名:Camellia sinensis 简称:GTP 别名:茶鞣质、茶单宁 英文名:tea Polyphenol,简称TP 定义:是茶叶中儿茶素类、丙酮类、酚酸类和花色素类化合物的总称。 成分:可分为黄烷醇类、羟基-[4]-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儿茶素最为重要,约占多酚类总量的60%-80%;儿茶素类主要由EGC、DLC、EC、EGCG、GCG、ECG等几种单体组成。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15%--20%。在茶多酚中各组成份中以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又以儿茶素类物质为主。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茶多酚的理化性质 物理性状: 1 外观:棕黄、淡黄或淡黄绿色粉末。 2 性状:易溶于水及乙醇,味苦涩。 稳定性:在PH4-8 稳定。遇强碱、强酸、光照、高热及过渡金属易变质。最高耐热温度在1个半小时内,可达250℃左右,在三价铁离子下易分解。 安全性评价:无毒 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能力是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BHA 的4-6倍,是VE的6-7倍,VC的5-10倍,且用量少:0.01-0.03%即可起作用,而无合成物的潜在毒副作用;儿茶素对食品中的色素和维生素类有保护作用,使食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原有色泽与营养水平,能有效防止食品、食用油类的腐败,并能消除异味 【药理作用】 1.具有很强的消除有害自由基的作用。 2.抗衰老作用。 3.抗辐射作用。 4.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5.抗菌、杀菌作用。 6.对艾滋病病毒的抑制作用。 【主要用途】 实际上茶叶的许多作用都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在起作用。茶多酚可用于食品保鲜防腐,无毒副作用,食用安全。茶叶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变质,这是其他的树叶、菜叶、花草所达不到的。茶多酚参入其他有机物(主要是食品)中,能够延长贮存期,防止食品退色,提高纤维素稳定性,有效保护食品各种营养成份。其主要用途如下:

【史上最全】博易大师指标公式编写教程、指标函数大全、指标代码大全

目录 博易大师指标编写教程 (3) 一、技术指标公式基础 (3) 二、公式的构成 (5) 三、指标公式编写技巧 (7) 四、指标公式编写举例 (11) 博易大师指标函数列表 (19) 一、行情函数 (19) 二、常数函数 (20) 三、时间函数 (21) 四、引用函数 (23) 五、逻辑函数 (25) 六、数学函数 (26) 七、统计函数 (27) 八、指标函数 (30) 九、协方差函数 (31) 十、输出修饰符 (33) 博易大师指标代码大全 (35) 利多方舟 (35) 变色 MACD (35) 渔家乐 (37) 仿 DDX (37) king 趋势 (38) 无敌趋势 (39) 粉 K 线 (39) 无敌精灵 (40) 买卖航标 (40) 天风地火 (40) 无影手 (41) 合并即涨 (44)

顶底奇准 (44) 一品操盘 (45) 一品操盘 (47) ★底部提示:副 (47) 博易顶底王 (48) 趋势线(主图) (49) CCI主图 K线 (50) 优化 MACD (50) 博易指标公式(量能多空) (51) 多空参考(副图) (52) 趋势顶底 (53) 资金量指标 (54) 机构做空能量线 (54) 专业快刀手 (55) 无双多空 (57) 金山银山 (58) 量能指标 (58) 即时趋势 (58) 快慢多空 (59) 彩色 K线 (59) 量能多空 (60) 鳄鱼分形 (61) 多空之王 (62) 博易大师指标代码大全注释 (63)

博易大师指标编写教程 一、技术指标公式基础 技术指标公式编辑器是澎博软件公式系统的第一类编辑器,是最基础的编辑器,通过该编辑器将单调的数据行情转换成为有形的图形世界,转换成为易观察,视觉效果强烈的曲线,或者其它的图形,方便我们获取有益的信息。公式系统有以下特点: 用户只需要描述一个数据是如何计算的,公式系统就能将所有数据计算出来,并以曲线的形式显示出来。 公式系统以时间序列为基础,其计算对象是一组沿时间递增的数据序列,每一个时间周期包含一 组数据,公式系统能对其中的任何数据进行操作。 1、技术指标公式界面内容 A:每一个指标公式必须有一个名称,这个名称由字母和数字组成,公式名称在公式中必须是唯一的,公式名称最多 15 个字符。 B:公式描述是一段文字,用来简单描述该公式的含义,在公式列表时显示这段文字,这段文字不宜过长。 C:主图叠加和副图选项定义了指标显示的位置,是在主图上与K 线叠加还是显示在副图上 D:参数定义区:每一个公式可以设计所需的参数,参数用来替代公式中所需要的常数,在使用时可以方便地调节参数,不必修改公式就可以对计算方法进行调节。参数包括参数名称、最小值、最大值、缺省值、步进值

量化经典 博易大师指标公式汇总以及源代码集成一

名称定义用法举例解释AMOUNT 成交额AMOUNT 取得该周期成交额 BARSTA TUS 数据位置状态BARSTATUS=2 表示当 天是该股票数据的最后一 个周期BARSTATUS 返回数据位置信息,1表示第一根K 线,2表示最后一个数据,0表示中间位置 CLOSE 收盘价CLOSE 取得该周期收盘价HIGH 最高价HIGH 取得该周期最高价 LOW 最低价LOW 取得该周期最低价ISDOWN 该周期是否收阴当收盘<开盘时,返回值 为1,否则为0 ISEQUAL 该周期是否平盘当收盘=开盘时,返回值 为1,否则为0 ISUP 该周期是否收阳当收盘>开盘时,返回值 为1,否则为0 OPEN 开盘价OPEN 取得该周期开盘价 VOL 成交量VOL 取得该周期成交量 以上为行情函数: 名称定义用法举例解释 CA TEGORY 证券类型返回证券类型,指数=0,股票=1, 基金=2,债券=3,其它=4, 期权 =5,外汇=6,期货=7 注意:该函数返 CURRENTDATE 计算时的当前日期CURRENTDATE,返回计算时 的日期,该日期是从1900年开 始的日期,例如2003年1月1 日表示为1030101 同上 CURRENTTIME 计算时的当前时间CURRENTTIME,返回计算时 的时间,格式为时分秒,有效范 围(000000-235959) 同上 DA TATYPE 当前分析的数据类 型ATATYPE,返回数据类型,分 时线=1,分笔成交=2,1 分钟线 =3,5 分钟线=4,15 分钟线=5,30 分钟线=6,60 分钟线=7,日线 =8,周线=9,月线=10,多日线=11, 年线=12。 同上 MINDIFF 最小价格变动MINDIFF,返回当前股票价格 最小变动量,对于股票是0.01 元,基金是0.001 同上 VOLUNIT 每手股数用法: VOLUNIT,返回每手股 数。对于股票值为100,债券为 10 以上为常用函数

软件迭代开发流程

软件迭代开发流程 前期项目引入,可行性分析略 项目调研:角色应包括项目经理、软件项目经理,应形成用户需求文档该文档需提交用户确认。产物为用户需求说明书文档 需求分析:角色应包括项目经理、软件项目经理、高级软件工程师,根据前期调研得到的用户需求说明书文档进行需求分析,应形成项目需求分析文档,该文档需提交项目组进行评审,主要是软件部,对需求能否实现进行评估。产物为项目需求分析说明书文档原型设计:角色应包括项目经理、UI设计、系统设计师,根据项目需求分析说明书进行原型设计,根据前期需求分析文档进行系统原型设计,主要包括利用界面原型制作工具设计图形类的功能模块,利用既有项目案例,制作实际项目案例参考,其中包括自己公司已有和市场上已存在的。连同项目需求分析说明书交由项目经理审核,最终由项目经理、软件项目经理同用户完成原型的审核,最终形成第一次迭代开发的项目需求文档说明书。 详细设计:角色应包括软件项目经理、项目组全体成员,应形成软件概要设计、软件详细设计文档,该文档需提交项目组,主要是项目部,对设计是否符合用户需求进行评估。经多次修改与确认后形成最终的项目详细设计说明书文档(包括概要设计)。产物为:项目概要设计说明书,项目详细设计说明书文档。 原型开发:角色应包括软件开发人员,按照详细设计说明书进行原型开发;快速实现详细设计说明中的各项功能,细节问题放到二次或三次迭代时加入。内部测试完毕后交由测试部进行测试。 测试评审:角色应为测试部、项目组成员,测试只进行功能实现测试,不进行其他细节和边界条件等测试。测试通过后,交由项目组进行评审,修改。最后由项目经理、软件项目经理与用户就原型进行沟通,检验功能设计是否符合用户要求,用户是否还有其他需求。最后形成二次迭代开发新需求文档,到此一次迭代结束。 流程图如下:

茶多酚的提取实验设计[1]

1茶多酚的提取实验设计(单因素设计) 一、实验原理 1.超声波提取技术 超声波是指频率为20千赫~50兆赫左右的电磁波,它是一种机械波,需要能量载体—介质—来进行传播。超声波在传递过程中存在着的正负压强交变周期,在正相位时,对介质分子产生挤压,增加介质原来的密度;负相位时,介质分子稀疏、离散,介质密度减小。也就是说,超声波并不能使样品内的分子产生极化,而是在溶剂和样品之间产生声波空化作用,导致溶液内气泡的形成、增长和爆破压缩,从而使固体样品分散,增大样品与萃取溶剂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目标物从固相转移到液相的传质速率。在工业应用方面,利用超声波进行清洗、干燥、杀菌、雾化及无损检测等,是一种非常成熟且有广泛应用的技术。 2.超声波萃取的原理 超声波萃取中药材的优越性,是基于超声波的特殊物理性质。主要是主要通过压电换能器产生的快速机械振动波来减少目标萃取物与样品基体之间的作用力从而实现固--液萃取分离。(1)加速介质质点运动。(2)空化作用。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传播产生特殊的“空化效应”,“空化效应”不断产生无数内部压力达到上千个大气压的微气穴并不断“爆破”产生微观上的强大冲击波作用在中药材上,使其中药材成分物质被“轰击”逸出,并使得药材基体被不断剥蚀,其中不属于植物结构的药效成分不断被分离出来。加速植物有效成份的浸出提取。(3)超声波的振动匀化(Sonication)使样品介质内各点受到的作用一致,使整个样品萃取更均匀。 3..超声波萃取的特点 适用于中药材有效成份的萃取,是中药制药彻底改变传统的水煮醇沉萃取方法的新方法、新工艺。与水煮、醇沉工艺相比,超声波萃取具有如下突出特点: (1)无需高温。在40℃-50℃水温F超声波强化萃取,无水煮高温,不破坏中药材中某些具有热不稳定,易水解或氧化特性的药效成份。(2)常压萃取,安全性好,操作简单易行,维护保养方便。(3)萃取效率高。超声波强化萃取20~40分钟即可获最佳提取率(4)具有广谱性。适用性广,绝大多数的中药材各类成份均可超声萃取。(5)超声波萃取对溶剂和目标萃取物的性质(如极性)关系不大。(6)减少能耗。由于超声萃取无需加热或加热温度低,萃取时间短,因此大大降低能耗。(7)药材原料处理量大,成倍或数倍提高,且杂质少,有效成分易于分离、净化。(8)萃取工艺成本低,综合经济效益显著。 微波萃取机理

博易大师指标公式

博易大师指标公式 博易大师指标公式-原代码(2009-01-15 09:35:31) 标签:博易代码公式期货指标财经分类:期货指标合并即涨 Var0:=(CLOSE-LLV(LOW,60))/(HHV(HIGH,60)-LLV(LOW,60))*100; Var3:=SMA(Var0,3,1); Var1:=SMA(Var3,4,1)-10; Var4:=(HHV(HIGH,60)-CLOSE)/(HHV(HIGH,60)-LLV(LOW,60))*100; Var5:=SMA(Var4,3,1); Var2:=SMA(Var5,4,1)-90; STICKLINE(REF(Var1,1)Var1,Var1,REF(Var1,1),5,0),COLOR00ff00; STICKLINE(REF(Var2,1)>Var2,Var2,REF(Var2,1),10,0),COLOR0000FF; STICKLINE(REF(Var2,1)

(完整版)量化经典博易大师指标公式汇总以及源代码集成三

DRAWTEXT(CLOSE>上分形AND REF(CLOSE,1)=DKX) AND (C >= O)),H,L,0,1),COLORRED; STICKLINE(((C >=DKX) AND (C >= O)),O,C,2,1),COLORRED; STICKLINE(((C >=DKX) AND (C <= O)),H,L,0,0),COLORRED; STICKLINE(((C >=DKX) AND (C <= O)),O,C,2,0),COLORRED; STICKLINE(((C = O)),H,L,0,1),COLORGREEN; STICKLINE(((C < DKX) AND (C >= O)),O,C,2,1),COLORGREEN; STICKLINE(((C < DKX) AND (C <= O)),H,L,0,0),COLORGREEN; STICKLINE(((C < DKX) AND (C <= O)),O,C,2,0),COLORGREEN; V AR1:=(HHV(HIGH,15)-LLV(LOW,15)); V AR2:=(HHV(HIGH,15)-CLOSE); V AR3:=(CLOSE-LLV(LOW,15)); V AR4:=(((V AR2/V AR1)*100)-70); V AR5:=(((CLOSE-LLV(LOW,60))/(HHV(HIGH,60)-LLV(LOW,60)))*100); V AR6:=((((2*CLOSE)+HIGH)+LOW)/4); V AR7:=SMA(((V AR3/V AR1)*100),3,1); V AR8:=LLV(LOW,34); V AR9:=(SMA(V AR7,3,1)-SMA(V AR4,9,1)); V AR10:=IF((VAR9>100),(V AR9-100),0); V AR11:=HHV(HIGH,34); V AR12:=EMA((((V AR6-V AR8)/(V AR11-V AR8))*100),15); V AR13:=EMA(((0.667*REF(V AR12,1))+(0.333*V AR12)),2); MA11:=EMA(VAR13,5); DRAWTEXT(CROSS(V AR12-V AR13,0),L-1,'多'); DRAWTEXT(CROSS(0,V AR12-V AR13),H+1,'空'); 多空参考 (副图) V AR1:=(CLOSE-LLV(LOW,60))/(HHV(HIGH,60)-LLV(LOW,60))*80; V AR2:=SMA(V AR1,10,1); 慢速:=SMA(VAR2,5,1);

迭代法解线性方程组

迭代法解线性方程组作业 沈欢00986096 北京大学工学院,北京100871 2011年10月12日 摘要 由所给矩阵生成系数矩阵A和右端项b,分析系数矩阵A,并用Jacobi迭代法、GS迭代法、SOR(逐步松弛迭代法)解方程组Ax=b 1生成系数矩阵A、右端项b,并分析矩阵A 由文件”gr900900c rg.mm”得到了以.mm格式描述的系数矩阵A。A矩阵是900?900的大型稀 疏对称矩阵。于是,在matlaB中,使用”A=zeros(900,900)”语句生成900?900的零矩阵。再 按照.mm文件中的描述,分别对第i行、第j列的元素赋对应的值,就生成了系数矩阵A,并 将A存为.mat文件以便之后应用。 由于右端项是全为1的列向量,所以由语句”b=ones(900,1)”生成。 得到了矩阵A后,求其行列式,使用函数”det(A)”,求得结果为”Inf”,证明行列式太大,matlaB无法显示。由此证明,矩阵A可逆,线性方程组 Ax=b 有唯一解。 接着,判断A矩阵是否是对称矩阵(其实,这步是没有必要的,因为A矩阵本身是对称矩阵,是.mm格式中的矩阵按对称阵生成的)。如果A是对称矩阵,那么 A?A T=0 。于是,令B=A?A T,并对B求∞范数。结果显示: B ∞=0,所以,B是零矩阵,也就是:A是对称矩阵。 然后,求A的三个条件数: Cond(A)= A ? A?1 所求结果是,对应于1范数的条件数为:377.2334;对应于2范数的条件数为:194.5739;对应 于3范数的条件数为:377.2334; 1

从以上结果我们看出,A是可逆矩阵,但是A的条件数很大,所以,Ax=b有唯一解并且矩阵A相对不稳定。所以,我们可以用迭代方法来求解该线性方程组,但是由于A的条件数太大迭代次数一般而言会比较多。 2Jacobi迭代法 Jacobi迭代方法的程序流程图如图所示: 图1:Jacobi迭代方法程序流程图 在上述流程中,取x0=[1,1,...,1]T将精度设为accuracy=10?3,需要误差满足: error= x k+1?x k x k+1

茶多酚的制备与提取

概述 茶多酚(Green Tea Polyphenols,简称GTP)是茶叶中儿茶素类、黄酮类、酚酸类和花色素类化合物的总称,约占茶叶干重的15%-25%。茶多酚中最重要的成分是黄烷醇类的多种儿茶素(catechins)。茶多酚分子中带有多个活性羟基(-OH)可终止人体中自由基链式反应,清除超氧离子,类似SOD之功效,茶多酚对超氧阴离子与过氧化氢自由基的消除率达98%以上,呈显著的量效关系,其效果优于维生素E和C;茶多酚对细胞膜与细胞壁有保护作用,对脂质过氧化自由基的消除作用十分明显。茶多酚还有抑菌、茶菌作用,能有效降低大肠对胆固醇的吸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是艾滋病毒(HIV)逆转酶的强抑制物,有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抗肿瘤、抗辐射,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机理。毒理学研究证实,茶多酚安全、无毒。茶多酚在医药、日化、轻化、化妆品、食品、油脂、保健等诸多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茶多酚的研究发展于80年代,进入90年代形成高潮。目前对茶多酚的提纯和应用研究受到国内外的关注,仍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 一、茶多酚的提取工艺 从茶叶中制备茶多酚的方法主要分本类:溶剂提取法,离子沉淀法和柱分离制备法。 溶剂提取法是用极性溶剂从茶叶中浸取,然后把浸取液进行液-液萃取分离,最后浓缩并得到产品。目前工业化生产茶多酚主要采用此法。产品收率为5%-10%,产品的纯度约为80%-98%,咖啡因4%-7%。所用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醚、甲醇、乙烷以及三氯甲烷等。该方法使用多种有机溶剂,生产成本高,有些有毒物质的有机溶剂使产品和操作不尽安全,且易造成环境污染。 离子沉淀法是利用金属能够沉淀茶多酚,而使其与咖啡碱分离,如铜盐、铅盐或三氯化铝。该方法使用了对人体有毒的重金属作沉淀剂,其产品为食食品和医药工业所不能接受。 现已报道的柱分离制备法有凝胶柱,吸附柱和离子交换柱。近来更注重提高纯度的研究,为此以层析柱分离的研究较多,此项技术的关键是柱填充料和淋洗研究表明,采用柱分离制备法茶多酚得率在4%-8%之间,纯度可达98.1%,如用凝胶柱分离可高度脱咖啡碱,其残留量仅为0.1%。但柱填充料如吸附型树脂,亲脂凝胶等非常昂贵,且淋洗时要用多种,大量有机溶剂,显然对工业化生产茶多酚的不合适的。 目前,我国已建和在建的茶多酚工厂总计约有三、四十家,但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产品质量、规模、成本和效益)的只有三、四家。其主要原因在于现有工厂全部采用的是传统的溶剂提取法及沉淀分离,没有高新技术手段,产品的颜色、纯度、溶剂残留和咖啡因含量方面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国内外客商的要求,尤其是由于工艺中使用大量易燃易爆的有机溶剂,有的甚至使用有毒害的氯仿等溶剂,造成安全性差,质量差和综合成本高,在食品添加剂行业价格无法与一些合成的抗氧剂竞争,在医药行业纯度满足不了应有的要求。而这些问题是不能用现有的传统工艺解决的。 因此,针对以上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弊端,根据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原理和特点,提出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再结合传统工艺来生产高纯度的茶多酚,这样既可生产出高质量的茶多酚,又可解决传统工艺的一些弊端。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与传统提取、浓缩、萃取技术相结合,得到了制备高纯度茶多酚新工艺,其优点如下(l)有机溶制用量减少、安全性好、污染少;(2)得率高;(3)残留溶剂可被彻底除去;(4)综合成本低等,该工艺既提高了茶多酚的纯度、得率,使其含量>90%,咖啡因含量<2%,溶剂残留为零,

博易大师公式

一:副图快慢线原码: V AR6:=(2*CLOSE+HIGH+LOW)/4; V AR7:=LLV(LOW,13); V AR8:=HHV(HIGH,13); V AR9:=EMA((V AR6-V AR7)/(V AR8-V AR7)*100,13); V ARA:=EMA(0.667*REF(V AR9,1)+0.333*V AR9,2); STICKLINE(V AR9>V ARA,V AR9,V ARA,6,0),COLORRED; STICKLINE(V AR9<=V ARA,V AR9,V ARA,6,0),COLORGREEN; AA:10,COLORYELLOW; BB:90,COLORYELLOW; RSV:= (CLOSE-LLV(LOW,30))/(HHV(HIGH,30)-LLV(LOW,30))*100; FASTK:=SMA(RSV,5,1); K:=SMA(FASTK,5,1); D:=SMA(K,3,1); AA1:=K-REF(K,1); STICKLINE(AA1>0,REF(K,1),K,4,0),COLOR8000FF; STICKLINE(AA1<=0,REF(K,1),K,4,0),COLORFFFF00;

二:主图轨道趋势线 参数N=13,M=3 V AR2:=CLOSE*VOL; MID:=EMA((EMA(V AR2,3)/EMA(VOL,3)+EMA(V AR2,6)/EMA(VOL,6)+EMA(V AR2,12)/EM A(VOL,12)+EMA(V AR2,24)/EMA(VOL,24))/4,N); 主趋势线1:MID;MID2:=MID*1.01; SDN:=MID*0.94; SDN3:=REF(CLOSE,1800),COLORYELLOW; SUP:=1.06*MID,COLORBLUE; V AR4:=EMA(CLOSE,9); B9:=COUNT(HIGH>SUP,5); V AR1:=MID; PARTLINE(V AR1>REF(V AR1,1),V AR1),LINETHICK2,COLORRED; PARTLINE(V AR1Var1,V ar1,REF(Var1,1),5,0),COLOR00ff00; STICKLINE(REF(Var2,1)>Var2,V ar2,REF(Var2,1),10,0),COLOR0000FF; STICKLINE(REF(Var2,1)

程序算法描述流程图.doc

程序算法描述流程图 程序算法描述流程图 算法的方法 递推法 递推是序列计算机中的一种常用算法。它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来计算序列中的每个项,通常是通过计算机前面的一些项来得出序列中的指定项的值。其思想是把一个复杂的庞大的计算过程转化为简单过程的多次重复,该算法利用了计算机速度快和不知疲倦的机器特点。 递归法 程序调用自身的编程技巧称为递归(recursion)。一个过程或函数在其定义或说明中有直接或间接调用自身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把一个大型复杂的问题层层转化为一个与原问题相似的规模较小的问题来求解,递归策略只需少量的程序就可描述出解题过程所需要的多次重复计算,大大地减少了程序的代码量。递归的能力在于用有限的语句来定义对象的无限集合。一般来说,递归需要有边界条件、递归前进段和递归返回段。当边界条件不满足时,递归前进;当边界条件满足时,递归返回。 注意: (1) 递归就是在过程或函数里调用自身; (2) 在使用递归策略时,必须有一个明确的递归结束条件,称为递归出口。 穷举法 穷举法,或称为暴力破解法,其基本思路是:对于要解决的问题,列举出它的所有可能的情况,逐个判断有哪些是符合问题所要求的条件,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它也常用于对于密码的破译,即将密码进行逐个推算直到找出真正的密码为止。例如一个

已知是四位并且全部由数字组成的密码,其可能共有10000种组合,因此最多尝试10000次就能找到正确的密码。理论上利用这种方法可以破解任何一种密码,问题只在于如何缩短试误时间。因此有些人运用计算机来增加效率,有些人辅以字典来缩小密码组合的范围。 贪心算法 贪心算法是一种对某些求最优解问题的更简单、更迅速的设计技术。 用贪心法设计算法的特点是一步一步地进行,常以当前情况为基础根据某个优化测度作最优选择,而不考虑各种可能的整体情况,它省去了为找最优解要穷尽所有可能而必须耗费的大量时间,它采用自顶向下,以迭代的方法做出相继的贪心选择,每做一次贪心选择就将所求问题简化为一个规模更小的子问题, 通过每一步贪心选择,可得到问题的一个最优解,虽然每一步上都要保证能获得局部最优解,但由此产生的全局解有时不一定是最优的,所以贪婪法不要回溯。 贪婪算法是一种改进了的分级处理方法,其核心是根据题意选取一种量度标准,然后将这多个输入排成这种量度标准所要求的顺序,按这种顺序一次输入一个量,如果这个输入和当前已构成在这种量度意义下的部分最佳解加在一起不能产生一个可行解,则不把此输入加到这部分解中。这种能够得到某种量度意义下最优解的分级处理方法称为贪婪算法。 对于一个给定的问题,往往可能有好几种量度标准。初看起来,这些量度标准似乎都是可取的,但实际上,用其中的大多数量度标准作贪婪处理所得到该量度意义下的最优解并不是问题的最优解,而是次优解。因此,选择能产生问题最优解的最优量度标准是使用贪婪算法的核心。 一般情况下,要选出最优量度标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对某问题能选择出最优量度标准后,用贪婪算法求解则特别有效。

茶多酚提取实验上课讲义

茶多酚提取实验

蚌埠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系 综合实验

实验名称:茶多酚的提取工艺试验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茶多酚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植物天然产物的常规提取及精制方法。 3.通过本实验的具体操作,掌握并熟悉茶多酚的提取与精制的方法及其操作原理和步骤。 4.掌握提取精制过程中茶多酚的分析检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含量约占茶叶干重量的20%-30%。茶多酚可以消除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自由基,同时具有抑菌、杀菌,有效降低大肠对胆固醇的吸收,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功能。目前,茶多酚被广泛的用作食品、饮料、药品和化妆品的天然添加成分。 (离子沉淀法)茶多酚易溶于热水,与一些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并在一定pH值下溶解度很低。形成的金属离子络合物溶于酸溶液后,茶多酚再次转变成游离状态,再用对茶多酚有更好选择性的溶剂进行萃取、浓缩和干燥,即可得到茶多酚的纯品。 三、实验仪器: 电动搅拌器、离心机、pH试纸、真空干燥箱、抽虑瓶、旋转蒸发仪、真空泵、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容量瓶、烧杯、量筒等。 四、实验试剂及材料: 氯化钠、碳酸氢钠、柠檬酸、硫酸铝、盐酸、亚硫酸氢钠、乙酸乙酯、维生素C(抗坏血酸)、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硫酸亚铁、酒石酸钾钠、硫酸、绿茶等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浸提 1.1 预处理:粉碎干茶叶;粉碎的目的是与液体的接触面增大,使提取率增高; 1.2 提取:准确称取经过预处理的干茶叶末10. 00g,按照单因素实验的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分别搅拌浸提。过滤(用抽滤的方法)得到茶多酚提取液。用附一的方法测提取液中的茶多酚含量。 单因素实验步骤: (1)将称取得10.00g茶叶末置于500ml烧杯中,加入200mL蒸馏水,

茶多酚提取工艺与研究毕业论文初稿

毕业论文题目:茶多酚的提取工艺与研究学院:轻化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2011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姓名:文涛徐云枭 学号: 1104310010 1104310003 指导教师:段晓静 完成时间:2014年5月20日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与研究 文涛徐云枭指导教师:段晓静 (西昌学院轻化工程学院 2011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摘要茶多酚是茶叶中儿茶素类、黄酮类、酚酸类和花色素类化合物的总称。因其化学结构中带有多个活性羟基,对人体保健极为有利,且有抑菌、杀菌、抗肿瘤、抗辐射等多种功效,作为医药和食品等的添加剂,其开发和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鉴于目前国内外茶多酚的研究有上升趋势以及在药用和食用中的开发越来越受到 人们的重视。本论文利用茶叶在乙醇溶液中榕基溶解条件下通过设置实验条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实验考察操作条件对乙醇提取率的影响因素,确定其最佳条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用乙醇溶液对茶多酚的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提取温度为80℃,液料比为1:3(g/L),提取时间为60min。 关键词茶叶提取功效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buckwheat research Wen tao Xn Yun-xiao Supervisor:Duan Xiao-jing (applied chemical technologygrade 2011,School of Applied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Xichang College) Abstract Is tea catechins in tea polyphenols, flavonoids, phenolic acids and the floorboard of the compounds of flower pigments. Because of its chemical structure with multiple active hydroxyl, is highly advantageous to human body health, and has antibacterial, sterilization, antitumor, resistance to radiation and so on the many kinds of efficacy, as medicine and food additives,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is good. In view of the tea polyphenols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has a rising trend in their medicinal and edible, developing more and more get people's attention. This paper use the tea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banyan base dissolved in ethanol solution by setting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rough the single factor and multiple factors experiment inspect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on the ethanol extraction yield, determine the best conditions. Under the optimum experiment conditions, ethanol solution

茶多酚及提取工艺

---------------------------------------------------------------最新资料推荐------------------------------------------------------ 茶多酚及提取工艺 茶多酚学名 : Camellia sinensis 简称 : GTP 别名 : 茶鞣质、茶单宁英文名: tea Polyphenol,简称 TP 定义 : 是茶叶中儿茶素类、丙酮类、酚酸类和花色素类化合物的总称。 成分 : 可分为黄烷醇类、羟基 -[4]- 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 其中以儿茶素最为重要,约占多酚类总量的 60%-80% ;儿茶素类主要由 EGC 、DLC 、EC 、EGCG 、GCG 、ECG 等几种单体组成。 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 15 %-- 20 %。 在茶多酚中各组成份中以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又以儿茶素类物质为主。 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 70 %左右。 茶多酚的理化性质物理性状: 1 外观:棕黄、淡黄或淡黄绿色粉末。 2 性状:易溶于水及乙醇,味苦涩。 稳定性:在 PH4-8 稳定。 遇强碱、强酸、光照、高热及过渡金属易变质。 最高耐热温度在 1 个半小时内,可达250 ℃左右,在三价铁离子下易分解。 安全性评价:无毒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能力是人工合成抗氧化剂 BHT 、BHA 的 4-6 倍,是 VE 的 6-7 倍, 1/ 18

VC 的 5-10 倍,且用量少:0.01-0.03 %即可起作用,而无合成物的潜在毒副作用;儿茶素对食品中的色素和维生素类有保护作用,使食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原有色泽与营养水平,能有效防止食品、食用油类的腐败,并能消除异味【药理作用】1 .具有很强的消除有害自由基的作用。 2 .抗衰老作用。 3 .抗辐射作用。 4 .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5 .抗菌、杀菌作用。 6 .对艾滋病病毒的抑制作用。 【主要用途】实际上茶叶的许多作用都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在起作用。 茶多酚可用于食品保鲜防腐,无毒副作用,食用安全。 茶叶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变质,这是其他的树叶、菜叶、花草所达不到的。 茶多酚参入其他有机物(主要是食品)中,能够延长贮存期,防止食品退色,提高纤维素稳定性,有效保护食品各种营养成份。 其主要用途如下 :

茶多酚及提取工艺

茶多酚及提取工艺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茶多酚 学名:Camellia sinensis 简称:GTP 别名:茶鞣质、茶单宁 英文名:tea Polyphenol,简称TP 定义:是茶叶中类、类、酚酸类和类化合物的总称。 成分:可分为黄烷醇类、羟基-[4]-黄烷醇类、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儿茶素最为重要,约占多酚类总量的60%-80%;儿茶素类主要由EGC、DLC、EC、EGCG、GCG、ECG等几种单体组成。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15%--20%。在茶多酚中各组成份中以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又以儿茶素类物质为主。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茶多酚的理化性质 物理性状: 1 外观:棕黄、淡黄或淡黄绿色粉末。 2 性状:易溶于水及乙醇,味苦涩。 稳定性:在 PH4-8 稳定。遇强碱、强酸、光照、高热及过渡金属易变质。最高耐热温度在1个半小时内,可达250℃左右,在三价铁离子下易分解。 安全性评价:无毒 茶多酚具有很强的作用,其抗氧化能力是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BHA的4-6倍,是VE的6-7倍,VC的5-10倍,且用量少:0.01-0.03%即可起作用,而无合成物的潜在毒副作用;儿茶素对食品中的和类有保护作用,使食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原有色泽与营养水平,能有效防止食品、食用油类的腐败,并能消除异味 【药理作用】 1.具有很强的消除有害的作用。 2.作用。 3.作用。 4.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5.抗菌、杀菌作用。 6.对艾滋病病毒的抑制作用。 【主要用途】 实际上茶叶的许多作用都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在起作用。茶多酚可用于食品保鲜防腐,无毒副作用,食用安全。茶叶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变质,这是其他的树叶、菜叶、花草所达不到的。茶多酚参入其他有机物(主要是食品)中,能够延长贮存期,防止食品退色,提高纤维素稳定性,有效保护食品各种营养成份。其主要用途如下: 1.用于糕点及乳制品对高脂肪糕点及乳制品,如月饼、饼干、蛋糕、方便面、奶粉、奶酪、牛奶等,加入茶多酚不仅可保持其原有的风味,防腐败,延长保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的算法及程序设计

题目: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的算法及程序设计 摘要 本文通过理论与实例对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收敛性及误差分析进行了探讨.在对线性方程组数值解法的讨论下用到了高斯-赛德尔迭代法,进一步研究和总结了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的理论与应用,使我们在分析问题与编辑程序时能更好的把握对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的应用。 关键词 Gauss-Seidel迭代法;收敛性;误差分析;流程图;Mathematica编程

目录 第一章高斯-赛德尔迭代法 (1) §1.1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的提出 (1) §1.1.1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的思想理论 (1) §1.1.2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的定义及表达形式 (2) §1.2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的收敛性 (1) §1.3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的误差分析 (1) 第二章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的程序设计 (1) §2.1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在上机中的应用 (1) §2.1.1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的流程图 (1) §2.1.2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的源程序 (1) 参考文献 (22) 附录 (23)

第一章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 考虑线性方程组 Ax b = 其中为非奇A 异矩阵,对于由工程技术中产生的大型稀疏矩阵方程组(A 的阶数很大n 但零元素很多),利用迭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是合适Ax b =的.在计算机内存和运算两方面,迭代法通常都可利用中A 有大量零元素的特点. 本章将介绍迭代法中的高斯-赛德尔法的思想理论、收敛性及误差分析. §1.1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的提出 §1.1.1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的思想理论 在研究雅可比迭代法时,计算1k i x +时,已得(1)(1) (1) 12 1 ,,,k k k i x x x +++-(这些分别为121,,,i x x x -的第k+1次近似),Gauss-Seidel 迭代法认为在计算时启用新值,从而产 生 1(1) (1) ()11 1()i n k k k i i ij j ij j j j i ii x b a x a x a -++==+=--∑∑. 具体原理如下图所示 ()k x →→→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

由茶叶提取茶多酚的方法研究及展望 摘要:茶多酚是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是茶叶的主要有效成分。同时它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广泛应用在食品、保健、医药、日化和精细化工等领域,有十分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以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茶多酚;提取;浸提;离子沉淀法;树脂吸附分离法 Extraction of tea polyphenols from tea method and Prospect Abstract:Tea polyphenol is the general term in tea polyphenol compounds. and it is the main effective ingredient of tea.at the same time tea polyphenols is a new type of natural antioxidants, it widely used in food、 health、medicine、 daily chemical and fine chemical industries,It has a very goo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method of extracting of tea polyphenol. Key words: tea polyphenols;extraction; ion precipitation; resin adsorpt ion separation.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众多消费者追求健康和天然的意识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消费向营养、健康的方向转变,传统防腐剂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以绿茶儿茶素等茶成分的生理活性研究日渐增多,相关研究报告先后发表,引起了消费者对功能性茶类天然材料的极大关注。 茶多酚是茶叶中3O多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是茶叶的主要有效成分。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占15%一20%,主要以黄烷醇类为主,是一种新型抗氧化剂类,被很多专家誉为21世纪对人类有着重要贡献的提取物质。现代研究表明茶多酚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它不仅是良好天然抗氧化剂,还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防癌、抗肿瘤、抗辐射、抑菌、抗病毒、降血糖、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抗衰老、防止皮肤紫外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1]。茶多酚在油脂、食品、医药、日用化工、轻化工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因此从茶叶中安全有效地提取和分离茶多酚具有重要意义。 2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 目前,茶多酚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离子沉淀法、微波浸提法、超声波浸提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树脂吸附分离法6种[2-3]。 2.1 溶剂提取法 溶剂提取法利用茶叶中多酚物质和咖啡碱等有机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进行分离,利用能与溶剂不互溶的茶多酚萃取剂将茶多酚萃取提纯。其工艺路线为: 茶叶粉碎--浸提--有机溶剂脱色、脱咖啡碱--乙酸乙酯萃取--回收溶剂干燥--茶多酚[4] 常用的浸提剂为水或者水与其他有机溶剂互用,并得出水与有机溶剂互用比纯水用作浸提剂效果要好。溶剂萃取法优点是:(1)容易实现工业化,整个操作工艺流程可以为间歇或者连续生产且稳定可靠;(2)有机溶剂可以回收利用。缺点主要有:(1)得率较低,往往采用其他手段来提高其得率;(2)较高温度的浸提条件使得产品在提取过程中易氧化,产品纯度也比较低;(3)茶多酚中咖啡碱的含量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氯仿在工艺中用作咖啡碱的脱除,氯仿等有毒的有机溶剂的使用影响到茶多酚的质量和应用范围(如不能用于食品工业),同时大量有毒、易燃的有机溶剂对生产安全产生一定隐患;(4)萃取工艺一般采用多级萃取操作,溶剂回收需要进行多级蒸馏,工艺操作复杂,能耗大。 2.2离子沉淀法 离子沉淀法是利用茶多酚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可以跟跟金属离子Al3+、Bi3+、Ca2+、Ag+、Hg2+等产生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