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热能练习题

化学能与热能练习题
化学能与热能练习题

化学能与热能练习题

1 / 2

化学能与热能

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 A .碳酸钙受热分解 B .乙醇燃烧 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 .氧化钙溶于水

2、已知反应X+Y=M+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X 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 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能量 D .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3、下述做法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 )

A .以煤等燃料作为主要生活燃料

B .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C .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D .限制使用电动车 4、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B .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

C .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 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

D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 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 5、(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 ) A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解决广东电力紧张问题 B .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居民提供生活用热水 C .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并回收石膏

D .用杂草、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沼气,作家庭燃气

6、已知形成1molH-H 键,需放出436kJ 的能量;断开1molN-H 键,需吸收391kJ 的能量。1molN 2和3molH 2

完全反应生成2molNH 3时,放出92.4kJ 的能量。则要断开1molN ≡N 键,所需要的能量是 ( )

A .431kJ B.946 kJ C.649 Kj D.869 kJ

7、已知:1mol H 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 的能量;②1mol Cl 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 的能量;③由H 原子和Cl 原子形成1mol HCl 分子时释放431kJ 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型管A .1mol HCl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1kJ 的能量

B .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 氯化氢气体,吸收183kJ 热量

C .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 氯化氢气体,放出183kJ 热量

D .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lmol 氯化氢气体,放出183kJ 热量

8、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装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U 内预先装有

少量水(为使水容易观察,预先染成红色)如右图所示,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 ①NaOH 固体 ②18 mol/L H 2SO 4溶液 ③NH 4NO 3晶体④Na 2O 2固体 ⑤生石灰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9、为了更好的解决能源问题,人们一方面研究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另一方面寻找新能源。 以下做法不能提高燃料效率的是 ( ) A .煤的汽化与液化 B .液体燃料呈雾状喷出 C .通入大大过量的空气 D .将煤粉粉碎 10、对于放热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产物H 2O 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 2和O 2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H 2和O 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 2O 所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物H 2和O 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 2O 所具有的总能量

D.反应物H 2和O 2具有的能量相等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H 原子形成1 mol H-H 键要吸收热量 B.所有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 2O 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D.凡经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12、研究物质变化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认识物质变化时所引起的化学 键及能量变化。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体系的能量降低

B.物质燃烧可看成“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

C.氮分子内部存在着很强的共价键,故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D.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收能量的反应

高中化学 知识讲解_化学能与热能_提高 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化学能与热能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键变化和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掌握物质的化学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 2、了解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含义,了解化学反应在提供热能方面的重要作用; 3、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重要性,培养节约能源及保护环境意识。 【要点梳理】 要点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也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1)断开化学键吸收能量 例:1molH2中含有1molH—H键,常温常压下断开1molH—H键,需要吸收436kJ的热量。 (2)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 由2molH原子生成1molH2,有1molH—H键生成,生成过程中向外界释放436kJ的热量。 要点诠释:形成1molH—H键释放的能量与断开1molH—H键吸收的能量相等。 (3)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当E1>E2,反应吸收热量;当E1<E2,反应放出热量。 要点诠释:任何化学反应都要经历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因此,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在化学反应中,从反应物分子改变为生成物分子,各原子内部并没有多少变化,但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反应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坏,生成物分子中的新化学键形成了,在破坏旧化学键时,需要能量来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在形成新化学键时,由于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而放出能量。因此说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决定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因素及反应能量变化的判定 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如下图所示: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吸收能量(图1);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出能量(图2)。

高中化学知识点复习:化学能与热能

高中化学知识点复习:化学能与热能 高中化学知识点复习:化学能与热能 【】为了帮助考生们了解高中学习信息,查字典化学网分享了高中化学知识点复习:化学能与热能,供您参考!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 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 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练习]1、下列反应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

应的是( B ) A.Ba(OH)2.8H2O与NH4Cl反应 B.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C.铝与稀盐酸 D.H2与O2的燃烧反应 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以上就是查字典化学网的编辑为您准备的高中化学知识点复习:化学能与热能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杨英 一、教学背景分析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所以要从生活实际引入本节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三个具体实验对实验现象和结论的描述,使学生把握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和能量守恒的规律。学生知道化学反应能够制造新物质之外,还能够提供能量。用一些具体量去分析问题的思想,学生相对比较薄弱,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化学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化学《必修2》和《选修4》中均有安排,在高中《选修4》中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再学习。因此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奠定必要的基础。化学能与热能一节课是新课程高中教材中新增加的知识,课标对这部分内容有较高要求,是化学中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两条主线之一,是建构完整的化学反应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下一节化学能与电能学习的基础。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理解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掌握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判断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形成吸热和放热的概念;通过科学探究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认识和感受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相互转化,体会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实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知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正确的能量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的能力,体现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 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五、教学难点 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六、教学方法:阅读、交流讨论、实验探究。 七、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因素是什么(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当∑E(反应物)>∑E(生成物)——反应放出能量; 当∑E(反应物)<∑E(生成物)——反应吸收能量。 【过渡】上一节我们从理论上对反应热量变化进行了探讨,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实验来探讨分析反应过程中的吸热、放热问题。

化学能与热能专题复习电子教案

化学能与热能专题讲学稿 【知识目标】 一、决定一个化学反应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 。 具体表现为:吸热反应:E总断裂E总形成放热反应:E总断裂E总形成(填<或>)E总反应物E总生成物E总反应物E总生成物二、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三、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专题练习】 1.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炸药爆炸B.食物因氧化而腐败C.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 D Ba(OH)2·8H2O 与NH4Cl反应 2.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属于( )。·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既是吸热反应也是放热反应 D.都不是3.“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钠 B.固体硝酸铵 C.生石灰 D.蔗糖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 B.能量变化可以体现为热能、光能、电能等 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多少无关 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H原子形成H—H键要吸收热量 B.凡经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D.N2性质非常稳定,是因为分子中含有氮氮三键,要破坏氮氮三键需要吸收更多的

能量 6.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的变化引起的 B.对于可逆反应:a A(g)+b B(g)b C(g)+d D(g),如果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逆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氢气燃烧生成水是一个放热反应,说明1mol H2的能量高于1mol H2O的能量D.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7、已知金刚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石墨是放热的。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 8.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9、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10. 化学反应A2+B2====2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能放出x kJ能量

知识讲解 化学能与热能 提高

化学能与热能 编稿:张灿丽审稿:曹玉婷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键变化和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掌握物质的化学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 2、了解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含义,了解化学反应在提供热能方面的重要作用; 3、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重要性,培养节约能源及保护环境意识。 【要点梳理】 要点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也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1)断开化学键吸收能量 例:1molH2中含有1molH—H键,常温常压下断开1molH—H键,需要吸收436kJ 的热量。 (2)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 由2molH原子生成1molH2,有1molH—H键生成,生成过程中向外界释放436kJ 的热量。 要点诠释:形成1molH—H键释放的能量与断开1molH—H键吸收的能量相等。 (3)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当E1>E2,反应吸收热量;当E1<E2,反应放出热量。 要点诠释:任何化学反应都要经历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因此,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在化学反应中,从反应物分子改变为生成物分子,各原子内部并没有多少变化,但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反应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坏,生成物分子中的新化学键形成了,在破坏旧化学键时,需要能量来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在形成新化学键时,由于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而放出能量。因此说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决定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因素及反应能量变化的判定 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如下图所示: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大全:考点四化学能与热能

考点四化学能与热能 Ⅰ.课标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Ⅱ.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Ⅲ.教材精讲 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转换成相应的热量)来表示,称为焓变(ΔH),单位:kJ/mol 或kJ?mol-1在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而新键的形成则放出能量。总能量的变化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 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不会相等的。在新物质产生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注意: (1)反应热和键能的关系 例如:1molH2和1molCl2反应生成2molHCl的反应热的计算。 1moLH2分子断裂开H—H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1molCl2分子断裂开Cl—Cl键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而2molHCl分子形成2molH—Cl键放出431kJ·mol-1×2mol=862kJ的能量,所以,该反应H2(g)+Cl2(g)=2HCl(g)的反应热 △H===生成物分子形成时释放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需要吸收的总能量 ===862kJ·mol--436 kJ·mol-1-243 kJ·mol—1 ===183kJ·mol-1 由于反应后放出的能量使反应本身的能量降低,故规定△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2)反应焓变与反应条件的关系 焓是科学家们为了便于计算反应热而定义的一个物理量,它的数值与物质具有的能量有关。对于一定量的纯净物质,在一定的状态(如温度、压强)下,焓有确定的数值。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具有的能量也不同,焓的数值也就不同;同一物质所处的环境条件(温度、压强)不同,以及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焓的数值也不同。焓的数值的大小与物质的量有关,在相同的条件下,当物质的物质的量

化学能与热能基础知识梳理

化学反应与能量 基础知识梳理 一、反应热焓变 1.含义:在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其符号为ΔH ,单位是kJ?mol-1测量仪器是量热计。 2.产生原因: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1)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该过程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2)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该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判断依据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ΔH的符号ΔH<0(“-”号)ΔH>0(“+”号) 与物质能量 的关系 E反应物>E生成物E反应物

【思考】 1、浓硫酸的稀释、NaOH固体溶解于水放热,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这些是否属于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2、判断某个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有关吗?反应热的多少与反应途径有关吗? 3、物质所具有的能量和物质的键能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特别提醒】 ①不论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均指化学反应,如浓硫酸的稀释、NaOH固体的溶解,三态的变化(如水的汽化、碘的升华)等都不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②判断某个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无关,反应热的多少与反应途径无关,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相应状态的总能量大小有关。 ③一般情况下,物质越稳定,具有的能量就越低,键能就大。利用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可以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能量越低越稳定。 ④一个反应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如H2在O2中燃烧为放热反应, 则水的分解即为吸热反应 4.常见物质含共价键的物质的量 1 mol晶体硅中含 2 mol Si—Si键,1 mol金刚石含2 molC—C键,1 mol石墨含1.51 molC—C 键,1 mol SiO2中含4 mol Si—O键。 二热化学方程式 【知识梳理】 1、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完全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如:2H2(g)+ O2(g)= 2H2O(l)ΔH=-571.6 kJ/mol 表示在25℃、101Kpa下,2molH2(g)和1molO2(g)完全反应生成2molH2O(l)时释放571.6 kJ的热量。 3、书写要求: (1)注明?H的“+”、“-”和单位,注意“+”不能省略 (2)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如s、l、g、aq,如H+(aq)+OH-(aq)=H2O(l) ?H 因为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以物质A为例:A(g)>A(l)>A(s) (3)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不注明,即指该反应的?H在常温常压下测定 (4)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数 因此化学计量系数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且?H的大小与方程式中的化 学计量系数成正比,如果化学计量系数加倍时,则?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 时,逆反应的?H与正反应的?H 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如2H2(g)+ O2(g)= 2H2O(l)?H1

化学能与热能知识总结与习题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 (1)定义:为了定量描述化学反应是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化学上规定,当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成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为反映热,通常用符号Q来表示。反应吸热时,Q为正值;反应放热时,Q为负值。 (2)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旧化学键断裂要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时释放能量从而引起反应过程中产生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以热的形式体现出来就形成了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计算公式: 反应热(△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常见的放热反应: ○1活波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2酸碱中和反应○3所有燃烧反应○4大多数化合反应 (2)常见的吸热反应: ○1大多数分解反应○22NH4Cl(s)+Ba(OH)2=8H2O=BaCl2+2NH3↑+10H2O○3○4 CO2+C=△2CO 3.化学反应的焓变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是由于反应前后物质所具有能量不同而产生的。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一个物理量来描述。科学家们定义了一个称为“焓”的物理量,符号为H,用它的变化来描述与反应热有关的能量变化。 热化学研究表明,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的物质的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同时可能伴随着反应体系体积的改变)而没有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得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就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变化,其数学表达式为: △H =Q p,式中Q p表示在压强不变条件下的反应热。 △H=H(反应产物)—H (反应物);△H>0为吸热反应;△H <0为放热反应。△H的单位为 kJ/mol或J/mol。 4.燃烧热和中和热 (1)燃烧热:在101kPa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注意: ○1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因此在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一般以燃烧1mol 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2燃烧产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如C→CO2、H2→H2O(l)等,警惕题目中CO或H2O(g)的干扰。 (2)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 注意: ○1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其中和热相等,约是57.3kJ/mol。 H+(aq)+OH-(aq)=H2O(l) △H = -57.3kJ/mol ○2对于强酸和弱碱,或弱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中和热一般低于57.3kJ/mol,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的。 ○3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H2O。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如生成不溶性物质或难电离的其他物质等),这部分反应热不在中和热内。 5.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是指能够表示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的焓变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时要注明各物质的状态和反应的焓变。

第六章19讲化学能与热能知识点汇总

高三化学高考知识经典荟萃 第六章第19讲 1、焓变计算公式 (1)根据物质具有的能量来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见的放热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吸热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2 mol氢气和1 mol氧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水时放出571.6 kJ的热量。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若向一定体积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N2和3 mol H2,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 (填“>”“<”或“=”)92.4 kJ,说明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 物质 CO2 (C==O) CH4 (C—H) P4 (P—P) SiO2 (Si—O) 石墨金刚石 S8 (S—S) Si 键数 6时,_______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 7、中和热:在稀溶液里,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__时所放出的热量。强酸与强 碱反应的中和热ΔH=_____________ 8、中和热测定用于搅拌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定原理: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 J·g-1·℃-1=_____________kJ·g-1·℃-1;n为生成______的物质的量 9、请根据图1和图2写出过程Ⅰ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第二章 化学能与热能知识点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青海一中李清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 2.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化学键结合的。 3.断开旧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生成新化学键需要放出能量。 4.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一个化学反应结果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反应物总能量 > 生产物的总能量 ---化学反应放出能量。 反应物总能量 < 生成物的总能量 ---化学反应吸收热量。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能量守恒定律: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的途径和能量形式可以不同,但是形式包含的总能量不变,亦即总能量也是守恒的。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或放热。 ①所有的燃烧反应 ②中和反应 3.常见的放热反应:③多数化合反应 ④溶液里的置换反应 ⑤特别剧烈的反应,如电石和水。 ①高温下C还原氧化物 ②电离、水解 4.常见的吸热反应:③大多数分解反应 ④少数化合2NH4Cl(s)+Ba(OH)2·8H2O(s)=BaCl2+2NH3↑+10H2O

三、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1.反应热: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的变化,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有的反应放热,有的反应吸热。反应过程 中放出或吸收的热叫做反应热。反应热用符号△H表示,单位是 kJ/mol或(kJ·mol-1)。放热反应的 △H为“-”,吸热反应的△H为“+”。反应热(△H)的确定常常是通过实验测定的。 注意:反应热和△H的大小比较:反应热只比较数值的大小,没有正负之分;而比较△H大小时, 则要区别正与负。 2H2(g)+O2(g)=2H2O(g) △H1=-483.6 kJ·mol-1 反应热:483.6 kJ·mol-1,△H:- 483.6kJ·mol-1 2H2(g)+O2(g)=2H2O(l) △H2=-371.6 kJ·mol-1 反应热:371.6 kJ·mol-1,△H:-371.6 kJ·mol-1 反应热的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表示某状态的反应物按反应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反应物的系数) 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而不论该反事实上是否完全行。 2.影响反应热大小的因素 ①反应热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不特别指明,即指25℃, 1.01×105 Pa(101kPa)测定的。中 学里热化学方程式里看到的条件(如:点燃)是反应发生的条件,不是测量条件。 ②反应热的大小与物质的集聚状态有关。 ③反应热的大小与物质的计量数有关。 3.化学反应的焓变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转换成相应的热量)来表示,称为焓变(ΔH),单位:kJ/mol 或 kJ?mol-1 在化学反应中,旧的断裂需要吸能量,而新键的形成则放出能量。 总能量的变化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

化学能与热能知识点

化学能与热能 一、反应热(焓变) 1、化学反应中存在的变化:物质和能量 能量变化主要体现在热量的变化上。 2、反应热定义:在恒温、恒压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应热(焓变)。 3、符号:△H 单位:kJ/mol 4、规定:放热:△H<0 吸热: △H>0 5、测量方法:用量热计通过测量温度变化计算出反应热 6、反应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 宏观:能量(E)守恒作用 微观:断键吸热,成键放热 从宏观角度去考虑: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H=E(生成物总能量)—E(反应物总能量) E生总能量> E反总能量→吸热反应△H>0 E反总能量> E生总能量→放热反应△H<0 一般,同一物质不同状态时能量高低比较为: E气态>E液态>E固态 吸热反应△H > 0 放热反应△H < 0 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看成是能量的“贮存”或“释放”的过程 从微观角度去考虑: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反应过程中有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H=E(反总键能)—E(生总键能) 反应物断键时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成键时释放的能量 →放热反应→△H < 0 反应物断键时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成键时释放的能量 →吸热反应→△H > 0 二、常见的反应热——中和热和燃烧热 1、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 时的所放出的能量。 2、燃烧热: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 C →CO2(g)H →H2O(l) 三、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多少的式子。 2、书写注意事项: ①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25℃、101kPa可不标)。需注明△H的“+”与“-”和单位。 ②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③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的多少,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化学能与热能、键能的知识点

考点一:化学能与热能 反应热 注意几点:化学反应的本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比较;关 练习1. 在相同的条件下,一定量的氢气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并放出热量。若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 1,kJ ;若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 2 kJ 。那么Q 1,与Q 2之间的关系是 ( ) A .Q 1>Q 2 B.Q 1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讲义:化学能与热能

第6讲化学能与热能 知考点明方向满怀信心正能量设问 方式 ①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考查 对反应热的理解 [例](2018· 天津卷,10) ,(2017·天津卷, 3) ②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判断[例](2017·江苏卷,8) ③能源问题、盖斯定律及反 应热计算 [例](2018·全国卷Ⅱ,28),(2016·全国卷 Ⅱ,26,27) 知识点网络线引领复习曙光现 释疑难研热点建模思维站高端考点一反应热宏观表现与微观变化 ▼ 命题规律: 1.题型:选择题(主)、填空题(次)。 2.考向:常以具体的事实为背景设计题目,突出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以图表为背景,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以及键能的简单计算逐渐成为高考出题的新热点。 ▼ 方法点拨: 1.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热: 反应热 图示

图像 分析 微观宏观 a表示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热 量; b表示新化学键生成放出的 热量; c表示反应热 a表示反应物的活化能; b表示活化分子形成生成物释放的能 量; c表示反应热 三点注意 燃烧热 (1)外界条件:25 ℃,101 kPa(因此要注意常见可燃物该条件下状态) (2)可燃物的量:1 mol (3)产物:稳定的氧化物;C→CO2(g)、H2→H2O(l)、P→P2O5(s)、 S→SO2(g)、N→N2(g);在其他气体中燃烧不属于燃烧热 中和热 (1)反应物应该为稀溶液:固体或浓溶液溶解放热 (2)强酸强碱:弱酸弱碱电离吸热 (3)生成物:1 mol H2O,且生成的盐如果难溶,则产生沉淀放热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D) 甲乙 A.(2016·海南卷)由反应物X转化为Y和Z的能量变化如图甲所示,X→Y 反应的ΔH应该为:E3-E2 B.(2016·江苏卷)甲烷与水反应制氢:CH4(g)+H2O(g)===CO(g)+3H2(g)ΔH=206.1 kJ·mol-1,使用催化剂ΔH减小 C.(2017·海南卷)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乙所示,有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 D.(2017·海南卷)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相同

课时6一元二次方程

课时6.一元二次方程 【课前热身】 1. 一元二次方程022=-x x 的根是( ) A. x 1=0,x 2=-2 B. x 1=1,x 2=2 C. x 1=1,x 2=-2 D. x 1=0,x 2=2 2. 一元二次方程0182 =--x x 配方后可变形为( ) A. ()1742=+x B. ()1542=+x C. ()1742=-x D. ()1542 =-x 3. 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442 =+-c x x 有两个相等实数根,则c 的值是( ) A. -1 B. 1 C. -4 D. 4 4. 若方程0122=--x x 的两根分别为x 1,x 2,则x 1+ x 2- x 1 x 2的值为___ __. 5. 某小区2014年绿化面积为2000平方米,计划2016年绿化面积要达到2880平方米.如果每年绿化面积的增长率相同,那么这个增长率是_ ____. 6. 解方程:01432=--x x 【知识梳理】 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 (2)一般形式:02=++c bx ax (a ,b ,c 为常数且a ≠0),其中a 是二次项系数;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求根公式 (1)解法:①直接开平方法;②配方法;③公式法;④因式分解法. (2)求根公式:a ac b b x 242-±-= (ac b 42-≥0)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a ≠0)的根的判别式为ac b 42 -,通常用符号“Δ”表示,即Δ=ac b 42-. 当Δ>0时,方程02=++c bx ax (a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Δ=0时,方程02=++c bx ax (a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化学能与热能键能的知识点

化学键和化学反应热 知识点 化学键 一、化学键 1、定义: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说明:直接相邻的原子 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破坏这种作用需较大能量。) 2、分类:化学键主要为下列两种类型: 离子键 化学键极性共价键 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 二、离子键 1、定义: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2、成键元素:活泼的金属元素(如:K、C a、N a、B a 等,主要是IA和ⅡA族元素)与 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如:F、C l、B r、O等,主要是ⅥA族和ⅦA族元素) 3、成键的主要原因:电子得失 4、成键的粒子:阴阳离子 5、形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 三、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2、分类:极性共价键: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例: 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例: 3、成键实质: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 4、成键元素:通常为非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例: 5、成键的粒子:原子 6、形成的物质:共价单质和共价化合物 四、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判断方法 1、从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判断:一般来说,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 离子键,是离子化合物;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一般是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但也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肯定存在共价键。 2、根据化合物的类型来判断:大多数的碱性氧化物、强碱和盐都属于离子化合物;非金属 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都属于共价化合物。 3、根据化合物的性质来判断:一般熔点较低的化合物(SiO2、SiC除外)是共价化合物; 溶于水后不能发生电离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五、分子作用力和氢键(见P24图) 1、注意氢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2、形成氢键的元素 反应热 注意几点: 化学反应的本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020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义:《化学能与热能》

化学能与热能 Ⅰ.课标要求 1.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 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 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3. 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 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Ⅱ.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Ⅲ.教材精讲 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转换成相应的热量)来表示,称为焓变(ΔH),单位:kJ/mol 或 kJ?mol -1 在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 ,而新键的形成则放出能量。总能量的变化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 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不会相等的。在新物质产生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注意: (1)反应热和键能的关系 例如:1molH 2和1molCl 2反应生成2molHCl 的反应热的计算。 1moLH 2分子断裂开H —H 键需要吸收436kJ 的能量;1molCl 2分子断裂开Cl —Cl 键需要吸收243kJ 的能量,而2molHCl 分子形成2molH —Cl 键放出431kJ·mol -1×2mol=862kJ 的能量,所以,该反应H 2(g )+Cl 2(g )=2HCl (g )的反应热 △H===生成物分子形成时释放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需要吸收的总

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热能的重点知识归纳!

化学能与热能的重点知识归纳!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化学反应的实质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微观角度) (1)物质中的原子(或原子团)之间是通过化学键结合的。 (2)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3)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决定因素(宏观角度) (1)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化学反应释放能量,如图甲所示。 (2)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化学反应吸收能量,如图乙所示。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两个守恒):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3)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比较:

【注意】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吸热反应,有些放热反应只有在加热时才能反应,如: 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除具有一般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外,还有其具体含义。 (1)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代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2)反应物或生成物在不同状态条件下,产生的热量值不相同。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2)注明各物质的状态

(3)写出对应的反应热 如:1g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55.65 kJ的热量,则甲烷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五点: (1)?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聚集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并用“;”隔开,若为放热反应,?H为“ - ”;若为吸热反应,?H为“+”,?H 的单位一般为KJ/mol。 (2)反应热ΔH与测定条件(如温度、压强)有关,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ΔH的测定条件,不注明即为25℃、101kPa。 (3)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可能不同,因此必须在方程式中用括号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或“g”),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4)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只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物质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因此,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5)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由于ΔH与反应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