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通风设计

-工作面通风设计
-工作面通风设计

通风系统

第一节通风系统

2-100工作面通风系统采用一进一回,即正巷进风,副巷回风。

进风路线:

+80东翼皮带运输大巷→2-1001巷→2-100工作面

回风路线:

2-1002巷→2-100联巷→+80东翼回风大巷→回风立井

第二节风量、风速计算

1、按气象条件确定需要风量,其计算公式为:

Q采=Q基本×K采高×K采面长×K温

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Q基本——不同采煤方式工作面所需的基本风量,m3/min

Q基本=工作面最大控顶距×工作面实际采高×70%×适宜风速(不小于1m/s),m3/s

K采高——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取1.5

K采面长——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取1.0

K温——工作面温度调整系数,取1.0

Q基本=5.54×4.2×70%×1.0=16.29(m3/s)

Q采=16.29×1.5×1.3×1.0×60=1906(m3/min)

2、按照瓦斯(或CO2)涌出量计算

Q采=100×q采×K CH4

式中:Q采——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min,

q采——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或CO2)的平均绝对涌出量,m3/min,取4.92m3/min(根据《一采区瓦斯基础参数测定及涌出量预测报告

》)。

K CH4——采面瓦斯涌出不均衡通风系数,取1.5

Q 采 =100×4.92×1.5=738(m 3/min)

3、按工作面温度选择适宜的风速进行计算:

Q 采=60×V 采×S 采 m 3/min

式中:V 采——采煤工作面风速,m/s ,取1.0m/s

S 采——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断面积, m 2

S 采 =H 2

V V +?(大小)=(5.54 4.74) 4.22+?=21.59m 2 Q 采=60×1.0×21.59=1295(m 3/min)

4、按工作面同时作业人数计算:

每人供风≮4m 3/min ,Q 采>4N ,m 3/min

式中:N ——工作面同时作业最多人数,取93人(交接班时)。 Q 采=4N=4×93=372(m 3/min )

由上述四个计算结果确定2-101综采工作面配风量应不小于1779m 3/min 。

5、按风速进行验算

15S <Q 采<240s , m 3/min

S ——工作面平均断面积 ,m 2

15S=15×21.59=323.85(m 3/min)

240S=240×21.59=5181.6(m 3/min)

323.85<Q 采<5181.6

经验算工作面配风量在1906m 3/min 时,风速符合规定,能满足通风要求。

考虑到综采工作面实际产量提高及瓦斯涌出量增加的可能,并参考集团公司矿井回采工作面的配风情况,确定一采区2#煤综采工作面配风量为30m 3/s

根据实际要求,最终配风标准为60×32.5(m 3/s)=1950(m 3/min)

第三节防尘、防灭火设施布置和安设要求(一)防尘管路系统

工作面正巷从一采区轨道巷引一趟Φ159mm供水管供液压泵站、机组、各转载点、架间喷雾、净化水幕和冲洗巷道用水;副巷则从一采区皮带巷引一趟Φ159mm供水管供净化水幕和冲洗巷道用水。

(二)防尘、防灭火的设施布置及安设

1、风流净化水幕:

正巷距2-100联巷30m内安设一道净化水幕,距工作面煤壁30m内安设一道净化水幕;副巷距工作面煤壁30m内安设两道净化水幕,两道净化水幕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m,第一道水幕与捕尘网配合使用,捕尘网与水幕距离1m,在水幕下风测安设,要求水幕能覆盖全断面,雾化效果好,队组负责管理和移设。

2、洒水管路:

管路铺设在巷道的左手侧,用托钩进行吊挂,保证平直。正巷每隔50m 设一个管路三通,每隔100m设一个管路控制阀门;副巷每隔50m设一个管路三通,每隔100m设一个管路控制阀门。控制阀门手轮方向朝上,三通阀门手轮位置为人面向管路时的右手侧。供定期冲洗两巷使用,保证无煤尘堆积;

3、转载点喷雾:

正巷各转载点(除回采机头外)各安设一套喷雾洒水装置,并配有不少于20m的洒水软管,正巷距工作面20m内安设分水器、水针。

4、采煤机喷雾

采煤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截煤时必须使用喷雾降尘,内喷雾压力不得小于2MPa,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1.5MPa,喷雾流量应与机型相匹配。如果内喷雾装置不能正常喷雾时,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4MPa,并覆盖全断面。

5、支架自动喷雾

支架顶梁前部布置前、后两组架前喷雾,前、后喷雾系统由操纵阀组最下边一片控制阀片控制。降架移架时后喷雾自动开启,机组割煤时下风侧架前喷雾必须全部手动开启,保证有效降尘。

6、沙箱、灭火器

皮带机头、转载机头、泵站、油脂库必须设置消防设施,并保证齐全、合格、完好(各地点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消防铁锹、消防斧、消防镐、消防枪、消防桶等消防器具,沙箱沙量充足,消防软管不得小于20m,消防设施摆放于上风侧5m外,消防软管的控制阀在上风侧10m)。

7、隔爆设施:

⑴正、副巷分别按每200米设置一组隔爆水袋计算,分别需要安设9组隔爆水袋,注满清水,队组负责管理;

⑵隔爆水袋用水量:按巷道断面计算每平米需200L水量。2—100正、副巷净断面积均为17.76m2,经计算正、副巷每组隔爆水袋各需用水量4000L,正、副巷各需40L水袋100个;

⑶按每排设置5个水袋考虑,水袋排间距:1.6 m,正副巷每组水袋各为20排;水袋棚区长度:正副巷各为40米,并保持同一高度;每组隔爆水袋之间间距不小于0.1m、不大于1.2m。

8、上隅角喷雾:

工作面上隅角安设一组喷雾装置(喷嘴不少于两个),平行于顶板吊挂在

距顶板0.5-0.7m的封口柱上。

9、煤层注水

工作面采用ZY—750型钻机进行打眼,采用2BZ—40/12脉冲式煤层注水泵进行注水。具体详情见通风队编制的《2-100工作面煤层注水作业规程》。

(三)防灭火管理措施

1、监测系统

⑴在回风流巷道中安设瓦斯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来实时检测巷道内的变化,以掌握各种可靠的数据。

⑵在2-100工作面距离煤壁10米处设置一个束管监测点,在2-100工作面上隅角设置一个束管监测点,不间断对工作面火灾标志性气体进行检测、化验。

2、综合防灭火措施

⑴工作面尽可能不留浮煤、顶底煤。

⑵工作面两巷严格按要求在洒水管路上安设阀门和三通。

⑶工作面必须按要求设置灭火器、沙子及必要的工具,灭火器每一年更换一次。

⑷严禁任何人携带烟火。

⑸加强机电设备管理,严禁失爆,做到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有过电流和漏电保护,有螺丝和弹簧垫,有密封圈和挡板,有接地装置;电缆悬挂整齐,坚持使用检漏继电器保护。

⑹当工作面发生意外火灾时,现场人员必须立即采取一切可能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矿调度室。同时通知撤出受火灾威胁地点的人员。

3、防灭火要求

工作面火灾,要以预防为主,当工作面或两巷发生火灾时,首先要维持正常风流状态,直接灭火;同时打开上风侧水幕,降低火焰温度,必要

时要增加工作面风量,以免形成火风压造成风流逆转。如直接灭火无效时,则人员按规定的避灾路线撤离,采取措施封闭火区。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尽量缩小封闭范围。封闭时,火源的进回风侧要同时封闭;不具备封闭条件下,先封闭上风侧,再封闭下风侧。

第四节瓦斯监测、监控仪表布置图

(一)、工作面设置甲烷传感器要求:

1、设置数量3台(KGJ16B型)瓦检传感器,分别为上隅角传感器T0,工作面传感器T1,回风流传感器T2。

2、安设位置:

⑴上隅角瓦斯传感器T0必须安设在工作面上隅角距巷帮不小于200mm,距顶板不大于300mm的封口柱处。

⑵工作面瓦斯传感器T1必须安设在工作面回风巷内距煤壁不大于10m处;

⑶回风流瓦斯传感器T2必须安设在工作面回风巷内距回风巷口10—15m处。

3、断、复电瓦斯浓度及断电范围:

⑴报警值:T0≥0.8%,T1≥0.8%,T2≥0.8%;

⑵断电值:T0≥1.5%,T1≥1.5%,T2≥0.8%;

⑶复电值:T0 <1.0%,T1 <1.0%,T2 <0.8%;

⑷断电范围:T0、T1、T2——为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二)工作面设置其他传感器的要求:

1、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2台(KGA5型),设置风速传感器1台(KGF3-15型),设置温度传感器1台(KG3007A型),设置烟雾传感器1台(KGN1型)。

2、设置位置:

⑴一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必须安设在工作面回风

巷内距回风巷口10-15m处。

⑵设置于皮带机头的烟雾、一氧化碳传感器必须位于皮带滚筒下风侧10-15米处。

3、报警浓度要求:

T CO传感器报警浓度为:0.0024%;

T V传感器报警风速为:≤0.25m/s,≥4m/s;

T W传感器报警温度为:30℃

(三)监控分站的安装位置及要求

2-100工作面1#监控分站安装于一采区皮带巷,控制5个传感器,分别是上隅角一氧化碳传感器、回风流温度、风速、一氧化碳传感器及顺槽皮带机头烟雾传感器。

2-100工作面2#监控分站安装于2-1012联巷,控制7个传感器,分别是上隅角、工作面、回风流瓦斯传感器及4个断电传感器。1#断电传感器断电范围:刮板输送机,2#断电传感器断电范围:采煤机,3#、4#断电传感器断电范围:泵站、顺槽皮带、正副巷水泵、工作面照明。

(四)安全监控设施管理措施:

1、各种传感器悬挂在规定位置,距顶板不大于300mm,距巷帮不小于200mm。

2、各种传感器必须安设在完好的支护处,防止冒顶及其他损坏,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3、监测电缆必须用专用电缆(MHYVR1*4*7/0.52(TO.3)型),应同动力电缆分挂在巷道的两侧,因条件限制,必须在同一侧悬挂时,应在动力电缆上方至少0.1m处悬挂,应在风筒或水管以上至少0.3m处悬挂。瓦斯传感器、监控线的移动,必须由跟班队干或班组长在瓦检员的监护下进行,必须严格按规定吊挂,严禁擅自移动。

4、风速传感器应设置在巷道前后10m内无分支风流,无拐弯,无障碍物,断面无变化,能准确计算风量的地点。

5、因瓦斯超限断电的电气设备,都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规定值以下时方可复电。

6、工作面上隅角T0传感器、工作面T1传感器由施工单位负责往前移。

7、洒水降尘时,严禁将水洒到传感器和接线盒上,以免造成传感器损坏和误超限事故的发生。

8、每次瓦斯传感器出现故障时,必须切断瓦斯传感器控制区域内的电源,即监控系统具有的故障闭锁功能。

9、各种传感器必须严格按规定由安全监控部门进行调校,确保监测准确。

10、随着工作面回采,安全监控设备退出的电缆由安全监控部门及时回收,防止丢失。

第五节通风管理规定及措施

1、工作面通风路线发生进、回风不畅通时,应由当班副队长组织全部人员沿运输巷、回风巷外撤,并汇报矿调度室,待问题处理后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

2、工作面必须按规定保证风量,风量不足或温度超高时,要停止工作。

3、控制风流的风门、风墙、风窗等设施必须可靠。

4、严格瓦斯及其他有害气体的管理制度,严禁瓦斯及其他有害气体超前作业。

5、风门打开后要立即关好,防止风流短路。严禁同时打开两道风门;严禁把车辆卡在门框中,造成风流短路。

6、风门前后各5m范围内不得堆放物料;密闭墙处及其附近不得堆放煤矸、杂物,更不准随意扒开密闭墙。

7、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堆放物料,必须分类码放整齐,严禁影响通风。

8、加强通风设施、设备管理,有问题及时汇报。

附图9:工作面通风系统图

附图10: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图附图11:综合防尘设施布置示意图

综采工作面通风设计

综采工作面通风设计 一、工作面概况 (1)****回采工作面相应地表南段位于老猫顶西侧山坡,北段位于茶叶沟上端。地表地势南高北低,高程971~1132米,盖山厚441~492米。地表大部分为原岩裸露,零星分布着黄土覆盖层。地表无建筑物,北部有林地。 (2)井下:****回采工作面位于2118工作面采空区西侧40米,南邻矿界,西部为未采区,北与12#煤的采区轨道巷相接。工作面与下部15#煤层8122工作面采空区水平投影位置相距65米。工程自北向南推进,南北延伸长980米。 二、通风方式及方法 ****工作面采用“U+L”全负压通风。即:运输顺槽作为进风巷,回风顺槽作为回风巷,尾巷作为专用排瓦斯巷。在回风顺槽和尾巷每隔30米布置一个联络巷,平时封闭,当工作面推进到联络巷附近时,把密闭拆开,调节回风、尾巷的风量,解决上隅角瓦斯。另外****尾巷利用采外配风,选用2×22KW对旋局扇通风,风机位置在****尾巷进风联巷调节窗外,风筒直径800 mm,风筒出口距尾巷掌头必须小于5米。 三、配风量计算 1、按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计算(考虑抽放因素) 2008年瓦斯等级鉴定12#煤瓦斯相对涌出量在43.04m3/t,回采时按日产量2000t计算,瓦斯绝对涌出量为59.78 m3/min,根据以往工作面回采经验,工作面抽放率在80%以上,因此****工作面风排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1.95m3/min。 Q采回=q回ch4/1.0%×K回ch4=4.5/1.0%×1.6=720m3/min Q采尾= q尾ch4/2.5%×K尾ch4=7.45/2.5%×1.6=480m3/min Q采=Q采回+Q采尾=1200m3/min(含采外配风300 m3/min) 通过工作面的风量为:1200-300=900 m3/min。 其中: Q采——采煤工作面所需风量m3/min; q回ch4、q尾ch4——采煤工作面回风、尾巷瓦斯绝对涌出量m3/min;(取2008年瓦斯等级鉴定值计算得); K回ch4、K尾ch4——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取1.6; 2、按工作面温度与风速计算 Q采=60V采S采=60×2×6.06=727m3/min 其中:Q采——采煤工作面所需风量m3/min; V采——工作面良好气候条件下的风速m/s; S采——工作面断面 6.06m2。 3、按工作面人数计算 Q采=4N=4×60=240m3/min 其中:4——每人所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 m3/min; N——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最多人数。 4、风速验算: 依照《煤矿安全规程》第101条规定,12#煤****综采工作面在采取煤层注水、采煤机喷雾降尘等综合防尘措施后的最低风速为0.25m/s,最高风速不得高于 5 m/s,通过上面三种方法计算后,取最大值进行验算。 0.25×60×S大≤Q采≤5×60×S小 0.25×60×6.69≤900≤5×60×5.43(不含采外配风) 100.35≤900≤1629

掘进工作面恢复通风排放瓦斯安全技术措施

编号:AQ-JS-09405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掘进工作面恢复通风排放瓦斯 安全技术措施 Safety technical measures for recovery ventilation and gas discharge in heading face

掘进工作面恢复通风排放瓦斯安全 技术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因反风期间,矿井停止了井下采掘作业,停止了5104回风巷、5104运输巷的局部供风,造成个别工作面瓦斯积聚,现需恢复各掘进工作面通风,在恢复通风前必须进行瓦斯排放工作,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特编制排放瓦斯专项措施。请有关单位严格执行。 一、瓦斯排放时间 2014年3月5日09时至11时。 二、瓦斯排放执行单位 通防区、安检科、机电部等有关人员及各区队电钳工、风筒工。 三、瓦斯排放组织方案 调度室由吴宏生同志负责指挥,地面由王建国负责停送电指挥工作,现场由郝志红负责指挥,安全监督由张彦群负责。

四、排放前的准备 (1)、必须落实三个责任和三个原则,即落实撤人和设警戒线的责任,落实断电范围和电器设备完好检查责任,落实排放瓦斯现场指挥责任。执行三个原则:①撤人:受瓦斯排放影响范围内所有人员全部撤出。②断电:受瓦斯排放影响范围内所有电器设备全部断电。③瓦斯排放必须限量排放,回风流中瓦斯浓不超过《规程》规定,严禁一风吹。 (2)、参加人员必须携带各种检测设备,且保证完好。 (3)、在全风压处进行全面消尘。 (4)、反风结束后,测风员对矿井风量进行一次全面测量,确保排放系统全风压风量大于1218∕min。 (5)、检查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不超过0.5﹪,风机必须有专人管理。 (6)、排出风流与全风压汇合处不大于10m的位置按规定悬挂瓦斯传感器。 (7)、回风路线必须停电撤人,达不到要求,不予排放。

局部通风设计

第一节通风 一、通风方式及风机安设位置 采用压入式通风,局部通风机安设在302采区运输巷距302 采区轨道运输巷和302采区回风巷的联络巷口15米处。 二、通风系统 新风:地面→副立井→轨道大巷→302联络斜巷→302运输巷(主斜井→轨道大巷→302运输巷)→302采区运输与302回风联络巷及局部通风机→工作面。 污风:工作面→联络巷→302采区回风巷→南翼回风巷→回风立井→地面。 三、局部通风机选型: (1)根据掘进工作面实际需风量,按照风筒百米漏风率实测值计算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 Q扇=Q掘/(1-L掘/100×η) =150/(1-720/100×2.5%) =188m3/min 式中:

Q扇——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m3/min; Q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min; η——风筒百米漏风率%,取2.5%; L掘——掘进工作面长度,m,取720米; 根据上述计算选择FBD5.6/2×15KW局扇,实际吸风量可达415m3/min,可满足188m3/min吸风量。 (2)按照局部通风机最大额定吸风量计算: Q掘=Q扇×Ⅰ+60×0.25S最大 =415×1+60×0.25×9.1 =552m3/min 式中: Q扇——局部通风机最大额定吸风量,m3/min,取415m3/min; I——工作面同时通风的局部通风机台数。; 0.25——岩巷,半煤岩巷和煤巷允许的最低风速; S——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到回风口之间的巷道断面积,m2;取9.1 局扇安装处巷道全风压风量为552 m3/min,大于计算风量,符合规定。 (3)最大风速验算 Q煤≤240 S掘m3/min ≤240×9.1 ≤2184m3/min

矿井通风设计及风量计算方法

矿井通风设计施工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通风系统合理可靠的含义

通风网络图的绘制 矿井风量计算办法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零三条:“煤矿企业应根据具体条件制定风量计算方法,至少每5年修订1次”,要求,根据《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标准》(AQ1056-2008),结合本矿开采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全矿井需要风量的计算 全矿井总进风量按以下两种方式分别计算,并且必须取其最大值: 1、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矿井风量: Q 矿进=4×N×K 矿通 (m3/min) 式中:Q 矿进 ——矿井总进风量,m3/min; 4——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m3/min.人; N——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K 矿通——矿井通风需风系数(抽出式取K 矿通 =~)。 2、按各个用风地点总和计算矿井风量: 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巷道等用风地点需风量的总和计算: Q 矿进=(∑Q 采 +∑Q 掘 +∑Q 硐 +∑Q 其他 )×K 矿通 (m3/min) 式中:∑Q 采 ——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 ∑Q 掘 ——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 ∑Q 硐 ——硐室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 ∑Q 其他 ——矿井除了采、掘、硐室地点以外的其他巷道需风量的总和,m3/min。 K 矿通——矿井通风需风系数(抽出式K 矿通 取~)。 二、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 按矿井各个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计算: ∑Q 采=∑Q 采i +∑Q 采备i (m3/min) 式中:∑Q 采 ——各个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min; Q 采i ——第i个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的风量,m3/min; Q 采备i ——第i个备用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的风量,m3/min。 每个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按工作面气象条件、瓦斯涌出量、二氧化碳涌出量、人员和爆破后的有害气体产生量等规定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取其中最大值。有符合规定的串联通风时,按其中一个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的最大风量计算。 1、按气象条件计算: Q 采=Q 基本 ×K 采高 ×K 采面长 ×K 温 (m3/min)

采煤工作面设计规范

采煤工作面设计规范 一、范围 1、本规范规定了采煤工作面设计的程序、依据、技术内容、设计说明书编写的格式。 2、本规范适用于综采工作面、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水采工作面的设计。 二、设计程序 1、采煤工作面设计由矿生产技术部门按采煤工作面衔接安排,确定工作面设计或项目设计负责人。 2、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科(部)室,根据采区设计研究确定采煤工作面设计的具体原则。 3、设计负责人根据设计指令下达设计通知单,通知有关单位提供相关基础资料或者通知各专业根据相关基础资料进行专业设计。 4、设计负责人或者各专业根据确定的设计原则及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采煤工作面设计。 5、编制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6、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单位负责人对采煤工作面设计进行审查。经修改通过后报送长治公司进行审核备案。 三、设计依据 1、长治公司批准的采区设计。 2、矿总工程师批准的掘进地质说明书。 3、采面位置、范围,井上、下关系及四邻采面的地质情况。包括煤层赋存情况、水文地质、瓦斯及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赋存情况与涌出特征,煤层爆炸倾向,煤层自燃发火倾向及分类情况。 4、采面内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岩移特点及上、下煤层间及夹矸关系;邻近工作面同一煤层的矿压观测资料。 5、邻近工作面及边界小窑采空区、积水情况资料。 6、编制内容必须符合《矿产资源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7、采煤工作面设计的编制必须以经集团、公司和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设计文件(矿井设计、矿井改扩建设计、水平延深设计、区域设计等)和经审批的采区地质说明书为依据。 四、工作面设计内容 1、工作面所处位置及编号,所采煤层位置(编号),巷道布置、巷道断面,支护形式及支护材料的选择计算,掘进设备。 2、工作面几何尺寸、位置、边界、煤柱,邻近工作面开采情况,采动对地面的影响预测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工作面储量计算及回采率。 3、采煤方法、生产工艺、顶板管理、设备选型、生产能力及其确定的依据、可采期及工作制度。 4、根据煤层赋存条件、顶底板岩性和矿压资料,确定液压支架选型设计和顶板管理方法。 5、通风、运输、供电、注浆、供排水、综合防尘、煤层注水、防灭火、瓦斯抽放、钻场钻孔、防治水、通讯照明和监测监控等系统的设施选型、布置和能力配套的设计,并附各种系统图及相关图纸。 6、综合防尘、防火、防瓦斯、煤尘爆炸的隔爆设施、措施及灌浆系统的确定。 7、防治瓦斯、煤层突出、火灾、透水及其它危险现象的安全技术措施。 8、采煤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六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讯联络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包括避难硐室和救生舱)设计。 五、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的编制 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会审签字表、会审记录表、章节目录、章节内容及附图。 概述 1、工作面的井上下位置及对地表的影响、盖山厚度和四邻关系、主要大巷的关系。 2、工作面周围开采状况。 3、工作面所采煤层及开采顺序。 4、该工作面计划接替时间及安装时间。

作业规程(回采工作面通风设计)

通风设计 第一节工作面通风瓦斯概况 1、预测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由通风区提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单位为m3/min)。 2、煤尘爆炸性(由通风区提供本煤层煤尘爆炸指数,单位%)。 3、煤层自然发火期(由通风区提供本煤层自燃发火情况,林西矿煤层自燃发火期为12个月)。 第二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在本节要计算工作面的服务年限,主要是判定工作面服务年限是否超过自然发火期。 第三节通风系统 1、工作面的通风系统。 描述工作面的进风和回风路线,(附本生产区域通风系统图) 2、工作面风量计算 (1)按气象条件计算工作面需风量: Q采 = Q基本×K采高×K采面长×K温 式中 Q采——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Q基本——不同采煤方式工作面所需的基本风量,m3/min; Q基本——60×工作面控顶距×工作面实际采高×70%×适宜风速适宜风速取 m/s K采高——回采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取 K采面长——回采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取 K温——回采工作面温度与对应风速调整系数取

注:K采高、K采面长、K温等系数依照《开滦集团公司矿井风量计算方法》选取。 (2)按照瓦斯涌出量计算工作面需风量。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按回采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1%的要求计算 Q采=100×q采×K CH4/(C-C O) (m3/min) 式中 Q采—回采工作面实际总需要风量,m3/min; q采—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的绝对平均量,瓦斯涌出量取 m3/min (通风瓦斯概况中已经提供) K CH4—采面瓦斯涌出不均衡通风系数。取。(正常生产条件下,连续观测1个月,日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与月平均日瓦斯绝对涌出量的比值)。 C:回风流瓦斯允许浓度。取1 C O:进风流瓦斯浓度。取0 (3)按工作面温度选择适宜的风速进行计算(见表3)Q采= 60×V采×S采(m3/min) 式中 V采——采煤工作面风速,m/s; S采——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断面积,m2。 (4)按采煤工作面同时作业人数计算 Q采=4×N ×K (m3/min) 式中 N——工作面同时作业人数。(取循环作业劳动组织设计人数,为人) K:备用系数。取1.25

29202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设计

第一章概述 29202 运输顺槽为二采区29202 回采工作面运输顺槽,担负9202 回采工作面出煤、运输、通风、行人、管线敷设等任务。设计长度 840m,开口位置二采区运输巷,距29201运输顺槽往北34 米,方位角118° 00’ 00〃。29202运输顺槽断面为矩形,净断面:宽 4500mn¥ 高3000mm 第二章风量计算 一、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100qk 式中:Q 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n l/min ; 100——按掘进工作面回风流瓦斯浓度不超 1.0%的换算系数; q――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根据本矿瓦斯鉴定资料测算掘进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为矿井瓦斯涌出量的15%,为0.17m3/min ; k――掘进工作面因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取1.6 ; 因此:Q=100qk=100X 0.17 X 1.6=27.2 m 3/min ;

二、按照CO涌出量计算

Q=67qk 式中:67——以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CO2 浓度不超过 1.5%的换算系数; q――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平均绝对CQ涌出量,根据本矿瓦 斯鉴定资料测算掘进工作面的绝对CO2 涌出量为矿井CO2 涌出量的15%,为0.23m3/min ; k――掘进工作面因CO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取 1.6 ; 3 因此:Q=67qk=67X 0.23 X 1.6=25 m /min ; 三、按工作人员数量计算: Q> 4N 式中:Q ---- 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min ; 4 ---- 每人每分钟供给的最低风量,m/min ; N――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取20; 因此:Q> 5.44N=4 X 20=80 m3/min ; 四、稀释无轨胶轮车排放尾气需风量 Q>4NPK 式中:Q ---- 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min ; 5.44 ――每千瓦每分钟应供给的最低风量,m3/min ; N――掘进工作面矿用防爆柴油机车的数量,1台; P――掘进工作面矿用防爆柴油机车的功率,75KW 1; K――配风系数,使用一台矿用防爆柴油机车运输时,取

2021版采煤工作面设计验收管理办法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版采煤工作面设计验收管 理办法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1版采煤工作面设计验收管理办法 一、生产矿井采区设计管理工作程序 1、采区(水平)设计要提前三到五年规划、编制,并经有资质的部门设计,图纸应齐全。 2、开拓巷道掘进超过采区准备巷不少于50米,满足采区准备巷道开工的需要。 3、准备巷道掘进提前一个月超过回采巷道开口位置不少于200米,为各系统的调整、完善及回采巷道的开口准备提供足够的时间。 4、回采工作面形成采煤系统到正式生产前,必须保证至少三个月的“坑透”、钻探、巷探等整理巷道和工作面准备时间。 二、生产矿井回采工作面设计管理工作程序 1、采区准备巷道掘到具备回采工作面巷道开口时,根据本单位衔接计划,在回采巷道开口前必须有经吕梁煤业公司生产技术部批准的综采工作面(普采)设计方可施工。

2、工作面设计包括工作面设计说明书:防火系统、注浆系统、防尘洒水系统、通风系统、监测监控系统、运输系统、供电系统、避灾路线、巷道布置、生产系统图(1:2000)、巷道断面图(1:50)、巷道剖面图(1:50)、柱状图等图纸、采煤方法等,施工前上报公司生产部。 3、工作面设计要绘制出工作面采煤过程中通风系统示意图。工作面巷道施工中,确保巷道的直线度,否则追究施工单位和有关单位的责任。 4、各矿必须严格按工作面设计组织巷道施工,建立严格的质量验收制度,确保施工质量。 三、工作面验收 1、巷道工程竣工后,由矿负责组织验收。验收不合格必须返工。验收合格后,要进一步搞好地质调查工作,必须进行物探、钻探或地震勘探工作,并绘制采煤工作面地质构造图和巷道地质构造剖面图。 2、工作面安装准备必须按设计进行,工作面设备试运转时,矿

综采工作面通风设计

****综采工作面通风设计 一、工作面概况 (1)****回采工作面相应地表南段位于老猫顶西侧山坡,北段 位于茶叶沟上端。地表地势南高北低,高程971~ 1132米,盖山 厚441~ 492米。地表大部分为原岩裸露,零星分布着黄土覆盖层。地表无建筑物,北部有林地。 (2)井下:****回采工作面位于2118工作面采空区西侧40米,南邻矿界,西部为未采区,北与12#煤的采区轨道巷相接。 工作面与下部15#煤层8122工作面采空区水平投影位置相距65米。工程自北向南推进,南北延伸长980米。 二、通风方式及方法 ****工作面采用“U+L”全负压通风。即:运输顺槽作为进风巷,回风顺槽作为回风巷,尾巷作为专用排瓦斯巷。在回风顺槽和 尾巷每隔30米布置一个联络巷,平时封闭,当工作面推进到联 络巷附近时,把密闭拆开,调节回风、尾巷的风量,解决上隅角瓦斯。另外****尾巷利用采外配风,选用2×22KW对旋局扇通风,风 机位置在****尾巷进风联巷调节窗外,风筒直径800 mm,风筒 出口距尾巷掌头必须小于5米。 三、配风量计算 1、按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计算(考虑抽放因素) 2008年瓦斯等级鉴定12#煤瓦斯相对涌出量在43.04m3/t,回采时按日产量2000t计算,瓦斯绝对涌出量为59.78 m3/min,根据以往工作面回采经验,工作面抽放率在80%以上,因此****工 作面风排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1.95m3/min。 Q采回=q回ch4/1.0%×K回ch4=4.5/1.0%×1.6= 720m3/min Q采尾= q尾ch4/2.5%×K尾ch4=7.45/2.5%×1.6= 480m3/min Q采=Q采回+Q采尾= 1200m3/min(含采外配风300 m3/min)通过工作面的风量为:1200-300=900m3/min。 其中: Q采——采煤工作面所需风量m3/min; q回ch4、q尾ch4——采煤工作面回风、尾巷瓦斯绝对涌出量 m3/min;(取2008年瓦斯等级鉴定值计算得); K回ch4、 K尾ch4——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取1.6; 2、按工作面温度与风速计算 Q采=60V采S采=60×2×6.06=727m3/min 其中:Q采——采煤工作面所需风量m3/min; V采——工作面良好气候条件下的风速m/s;

掘进工作面通风及有害气体防治安全技术措施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7933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掘进工作面通风及有害气体防治安全技术措施正 式样本

掘进工作面通风及有害气体防治安全技术措施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由于 21052上付巷掘进工作面在原21051工作 面空区内施工,并沿21031工作面空区边缘掘进,且 掘进范围内存在原小井越界巷道废巷,对21052工作 面的安全掘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保证21052上付 巷掘进面的安全掘进,防止漏风和有害气体伤人事故 发生,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相关单位必须认真 贯彻并严格执行。 一、由信息中心负责在21052上付巷掘进工作面 及其风机30米内各安装一部电话,并加强电话、线 路维护,今后随掘进由岩巷队负责将工作面电话向里

挪移,确保通讯畅通。 二、掘进科、通风科、地测科、安全科等部门经常派人检查21052上付巷掘进面的安全隐患,作到早发现早处理,及时消除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三、由地测科科长负责做好以下工作: 1、负责加强21052工作面周边小窑采掘活动调查,防止越界开采,发现越界开采立即向矿汇报并协调处理。 2、及时准确预测小井废巷位置,及时向通风科、安质科、岩巷队等单位通报预测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3、若21052上付巷掘进面出现小井漏风地测科立即派人对附近小井进行督查处理,确保我矿安全生产。 四、由通风队队长负责做好以下工作:

矿井通风系统与通风设计

矿井通风系统与通风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1,矿井通风系统----类型,适应条件,主要通风机工作方式 ,安装地点,通风系统的选择 2,采区通风----基本要求,进回风上山选择,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 3,通风构筑物及漏风----风门,风桥,密闭,导风板;矿井漏风,漏风率,有效风量率,减少漏风措施 4,矿井通风设计----内容与要求,优选通风系统,矿井风量计算,阻力计算,通风设备选择 5,可控循环通风 第一节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是向矿井各作业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出污浊空气的通风网路,通风动力和通风控制设施的总称. 一,矿井通风系统的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按进,回井在井田内的位置不同,通风系统可分为中央式,对角式,区域式及混合式. 1,中央式 进,回风井均位于井田走向中央.根据进,回风井的相对位置,又分为中央并列式和中央边界式(中央分列式). 2,对角式 1)两翼对角式 进风井大致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两个回风井位于井田边界的两翼(沿倾斜方向的浅部),称为两翼对角式,如果只有一个回风井,且进,回风分别位于井田的两翼称为单翼对角式. 2)分区对角式 进风井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在各采区开掘一个不深的小回风井,无总回风巷. 3,区域式 在井田的每一个生产区域开凿进,回风井,分别构成独立的通风系统.如图. 4,混合式 由上述诸种方式混合组成.例如,中央分列与两翼对角混合式,中央并列与两翼对角混合式等等. 二,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与安装地点 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有三种:抽出式,压入式,压抽混合式. 1, 抽出式 主要通风机安装在回风井口,在抽出式主要通风机的作用下,整个矿井通风系统处在低于当地大气压力的负压状态.当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井下风流的压力提高,比较安全. 2,压入式 主要通风机安设在入风井口,在压入式主要通风机作用下,整个矿井通风系统处在高于当地大气压的正压状态.在冒落裂隙通达地面时,压入式通风矿井采区的有害气体通过塌陷区向外漏出.当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井下风流的压力降低. 3,压抽混合式 在入风井口设一风机作压入式工作,回风井口设一风机作抽出式工作.通风系统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长距离通风技术

国投昔阳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创新成果申报表 项目名称:掘进工作面长距离通风技术研究与应用起止时间:2007.10.22—10.29 应用时间:2007.10.29—至今 鉴定时间:2007.11.30 完成单位:通防科 协作单位:安监科 鉴定单位:国投昔阳公司生产安全部 申报单位:单位负责人:(盖章)(签字) 报出日期: 2008.1.10

附 掘进工作面长距离通风技术研究与应用 一、概述 国投昔阳黄岩汇煤矿隶属于国投昔阳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属国有煤矿。于2005年由省煤炭工业局批准开工,进行改扩建,设计生产能力0.9Mt/a,主要开采15号煤层,煤层瓦斯含量为12.05-19.11m3/t.r。随采掘工作面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煤层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瓦斯含量和瓦斯涌出量随之增大,瓦斯已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一采区15101工作面走向长度为1530m,工作面内富含断层、

陷落柱等地质构造,15101胶带顺槽掘进工作面实际单台局部通风机供风最远距离将达到1500m,工作面掘进前期经常出现迎头风量不足,瓦斯超限等现象。如何做好局部通风技术工作,保证掘进面有充足的风量,成为制约快速安全掘进的关键。 为了确保15101胶带顺槽综掘工作面有效风量,切实保障综掘工作面快速掘进需要,通防科通过风量精确计算,在尽可能使用原有设备设施的基础上,引进了国内先进的风筒快速软接头,并通过加强制度化管理,狠抓现场管理,落实自动化监测监控,使我矿在最小投资、最经济运行费用的同时,保证了综掘高效掘进工作面的安全供风。 根据《15101胶带顺槽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工作面有效风量设计为300m3/min,我矿通过采用一系列先进通风技术,并通过严格的通风管理,在不更换大功率风机的条件下,仍延用工作面目前使用的FBD-6.3/2×15型局部通风机(功率为2×15KW),成功实现了长距离快速掘进通风要求。 二、实现长距离通风主要技术手段 (一)加强局部通风管理、提高有效供风量 1、减少漏风 1.1我矿在风筒联接方面采用先进的风筒快速接头软带(如图),该风筒快速接头器,依据MT 165-2007标准中风筒连接软带规定生产制造,以PVG为材质,采用挤出成型工艺制造,主要用于风筒端口与端口连接,预防风筒连接处漏风;具有操作方便,连接牢固,可循环利用等特点。在保证风筒联接强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了风筒接头漏风。

采煤工作面设计

第一章概述 一采煤工作面位置及开采范围 5015N工作面位于该矿第一水平,该工作面上以-40m煤层底板等高线的保护煤柱为界,下以-400m煤层底板等高线的边界保护煤柱为界。左以工作面的运输斜巷为界,右以工作面的回风斜巷为界。 二采煤工作面与相邻煤层及相邻已采条带的关系 相邻条带对本条带无影响。 三采煤工作面与地面相对位置关系 地面无保护物。

第二章地质概述 一煤层的赋存情况 西安矿工作面走向为东西走向。工作面的长度为280m,工作面推进长度为1718m。煤层倾角12°左右,平均煤厚5m,煤质中硬,煤的密度为1.33t/m3。 二围岩的性质及对煤的影响 无伪顶。直接顶为8m厚的细沙岩(Ⅰ)类,基本顶为11m厚的石灰岩(Ⅱ)类。煤层底板为中砂岩。邻近条带对本条带无影响。三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 西安矿工作面的左以断层为界,留20m保护煤柱。采区的正常涌水量为150m3/h。 四瓦斯,煤尘和自燃发火期 采区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6m3/t。煤尘具有爆炸性。自燃发火期为6个月。

第三章可采储量及可采期 一可采储量的计算公式: ? ? ? ? =K M Z S = R L ? 33.1 91 % 280 5 1738= ? ? ? 式中 Z—工作面的可采储量,万t S—工作面的倾向长度,1738m L—工作面的长度,280m M—煤层的厚度,5m R—煤的实体密度,t 33 .13 m/ K—工作面的采出率 二可采期的计算公式: Z 1.2a T = = AK 式中 T—可采期,a A—工作面年生产能力,334Wt K—储量备用系数 1.4

第四章巷道布置与生产系统 第一节巷道布置概述 在靠近 F断层保护煤柱线处沿煤层的倾向在煤层中掘进第一带 10 区的回风斜巷在距第一带区中心右侧在煤层中沿煤层的倾向掘进第一带区的运输斜巷二条斜巷掘至保护煤柱线处在煤层中沿走向掘一条平巷使二条斜巷相通该巷道称开切眼,待各巷道检查合格后安装采煤机设备进行采煤工作。 同时做好下一条带的准备工作。 将采区车场布置在停采线上部的煤层底板岩石中,材料斜巷通过平巷和材料斜巷与大巷相通,同时,材料斜巷与回风大巷相通,绞车房在材料斜巷上端。采区煤仓一端与运输斜巷相通,另一端与水平大巷相通。进风行人斜巷一端与水平运输大巷相通,另一端与运输斜巷相通。 第二节生产系统 一运煤系统(附图1) 采煤工作面→运输斜巷→采区煤仓→运输大巷→井底煤仓 二运料系统

第七章---矿井通风系统与通风设计

第七章 矿井通风系统与通风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1、矿井通风系统----类型、适应条件、主要通风机工作方式 、安装地点、通风系统的选择 2、采区通风----基本要求、进回风上山选择、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 3、通风构筑物及漏风----风门、风桥、密闭、导风板;矿井漏风、漏风率、有效风量率、减少漏风措施 4、矿井通风设计----内容与要求、优选通风系统、矿井风量计算、阻力计算、通风设备选择 5、可控循环通风 第一节 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系统是向矿井各作业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出污浊空气的通风网路、通风动力和通风控制设施的总称。 一、矿井通风系统的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按进、回井在井田内的位置不同,通风系统可分为中央式、对角式、区域式及混合式。 1、中央式 进、回风井均位于井田走向中央。根据进、回风井的相对位置,又分为中央并列式和中央边界式(中央分列式)。 2、对角式 1)两翼对角式 进风井大致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两个回风井位于井田边界的两翼(沿倾斜方向的浅部),称为两翼对角式,如果 只有一个回风井,且进、回风分别位于井田的两翼称为单翼对角式。 2)分区对角式

进风井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在各采区开掘一个不深的小回风井,无总回风巷。 在井田的每一个生产区域开凿进、回风井, 分别构成独立的通风系统。如图。 4、混合式 由上述诸种方式混合组成。例如,中央分列与两翼对角混合式,中央并列与两翼对角混合式等等。 二、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与安装地点 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有三种:抽出式、压入式、压抽混合式。 1、抽出式 主要通风机安装在回风井口,在抽出式主要通风机的作用下,整个矿井通风系统处在低于当地大气压力的负压状态。当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井下风流的压力提高,比较安全。 2、压入式 主要通风机安设在入风井口,在压入式主要通风机作用下,整个矿井通风系统处在高于当地大气压的正压状态。在冒落裂隙通达地面时,压入式通风矿井采区的有害气体通过塌陷区向外漏出。当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井下风流的压力降低。 3、压抽混合式 在入风井口设一风机作压入式工作,回风井口设一风机作抽出式工作。通风系统的进风部分处于正压,回风部分处于负压,工作面大致处于中间,其正压或负压均不大,采空区通连地表的漏风因而较小。其缺点是使用的通风机设备多,管理复杂。 三、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根据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煤层赋存条件、表土层厚度、井田面积、地温、矿井瓦斯涌出量、煤层自燃倾向性等条件,在确保矿井安全、兼顾中、后期生产需要的前提下,通过对多种个可行的矿井通风系统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中央式通风系统具有井巷工程量少、初期投资省的优点。因此,矿井初期宜优先采 用。

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

批准人:谭海滨 编制日期:2012年8月31 日 执行日期: 2012年月日 矸石仓通道设计长度86米,施工过程中,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局部通风机安设七采十一层轨道下山上车场新鲜风流中,最长供风距离600米。 1、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 迎头实际需要风量,按瓦斯涌出量、二氧化碳涌出量、人员、炸药量以及局部通风机的实际吸风量等规定分别进行计算,取其中最大值作为工作面迎头的需要风量。 ⑴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1=100×q瓦×K=100×1.3×0.04%×198×100=10.3m3/min q瓦—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 K—瓦斯涌出不均衡的风量系数,取1.3。 ⑵按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Q2=67·q·K=67×1.4×0.06%×198×100=11m3/min q—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平均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m3/min; K—二氧化碳涌出不均衡的风量系数,取1.4。 ⑶按一次爆破使用炸药量计算: Q3=10A=10×14.85=148.5 m3/min A—掘进工作面一次爆破所用的最大炸药量,kg。 以上风量计算最大值为149m3/min。 2、掘进工作面迎头风量验算: ①按工作人员数量验算:Q≥4N=4×12=48 m3/min,符合要求 式中:N—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②按风速进行验算: 验算最小风量:Q≥60×0.25×S=160≥60×0.15×7.13=107m3/min 验算最大风量:Q≤60×4×S=160≤60×4×7.13=1711.2m3/min 107m3/min≤149m3/min≤1711.2m3/min,符合要求 式中:S—掘进工作面巷道的净断面积,m2。 3、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计算 Q6=Q局吸×I+60×0.25×S=246×1+15×11=411 m3/min 式中:Q局吸—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m3/min; I—掘进工作面同时通风的局部通风机台数; S—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到回风口间的巷道最大断面积,m2。 所以矸石仓通道掘进工作面迎头需要风量不小于149m3/min,局部通风机前巷道需要风量不小于411m3/min。 4、局部通风机及风筒选型: 局扇工作全压Ht=RQaQh+hv=468.35×2.5×2.17+73.5=2614Pa 其中:Qa=PQ h=1.15×2.17=2.5m3/s Q h:工作面风量,2.17m3/s P:风量比,取1.15 hv:风筒出口动压 hv =ρQh2/(2So2)=1.2×2.172/(2×0.1962)=73.5 ρ-空气密度取1.2kg/m3 So-¢500mm风筒出口断面取0.196m2

61114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设计Word版

61114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设计 一、概况 61114掘进工作面布置在6号煤层中,本煤层为低瓦斯煤层,煤尘具有爆炸性。综掘队将要掘进61114掘进工作面,为了保证掘进期间安全生产,编制通风设计如下: 二、巷道布置 1、巷道断面规格: 61114掘进工作面为矩形断面,巷道规格:巷(净)宽5.2m、高3.5m,断面积为18.2m2。根据掘进队提供的设计,61114掘进工作面设计长度为:1044m。 2、施工顺序: 施工方向为:61114胶运联巷至61114胶运顺槽;61114辅运联巷至61114辅运顺槽。 三、系统风量分配及设备选型 1、依据: (1)瓦斯:掘进工作面风流和回风流中瓦斯浓度<1.0%(二氧化碳浓度<1.5%)。 (2)温度:掘进工作面≤26℃。 (3)风速:掘进中的煤巷0.25m/s≤V≤4m/s。 (4)无循环风:供给局部通风机的全风压风量必须大于该风机的吸风量。 (5)计算依据:AQ1056—2008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标准。 2、掘进工作面需风量计算: 每个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应按瓦斯涌出量、二氧化碳涌

出量、人员、有害气体产生量以及局部通风机的实际吸风量等规定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取其中最大值。

3、61114胶带巷掘进面需风量计算: ①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hf hg hg Q 100q k =??=100×0.23×1.2= 27.6m 3 /min 式中: qhg ——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0.23m 3 /min ; khg ——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1.2; 100——按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的浓度不应超过1%的换算系数。 ② 按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hf hg hg Q 67q k =??=67×0.66×1.2=53.1m 3 /min 式中: qhg ——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平均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0.66m 3 /min ; khg ——掘进工作面二氧化碳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1.2; 67——按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应超过1%的换算系数。 ③ 按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计算: Qhf=Qaf ×I+60×0.25Shd=500×1+60×0.25×19=773m 3 /min 式中:

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

矿井与采区通风设计 矿井通风设计内容与要求 矿井设计是整个矿井设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它的基本任务是结合矿井开拓、开采设计,建立其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管理方便的通风系统。 一、矿井通风设计的依据 矿井通风设计的依据主要有:矿井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 1、矿井自然条件 (1)矿井地质图、地形图。 (2)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瓦斯及CO2涌出量,煤(岩)与瓦斯(CO2)突出危险性。 (3)煤的自燃倾向性及自然发火期。 (4)煤尘爆炸性。 (5)矿区地面气候条件,包括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平均气温,地温及地温增深率等。 2、矿井生产条件 (1)矿井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2)矿井开拓系统、开采系统、运输系统。 (3)采区储量、采煤工作面位置及产量。 (4)同时开采煤层数、采区数、采掘工作面数。 (5)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采掘爆破的炸药最大消耗量,井巷支护方式和断面。

(6)邻近生产矿井与通风设计有关的经验数据、风量计算方法。 (7)通风设备的产品目录、价格,矿区电费。 二、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矿井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建立一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的矿井通风系统。矿井通风设计分为新建、改扩建或扩建矿井通风设计。对于新建矿井的通风设计,必须对矿井原有的生产与通风情况作出详细的调查,分析通风存在的问题,考虑矿井生产的特点和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原有的井巷与通风设备,在原有的通风系统基础上提出更完善、更切合实际的通风系统设计。 矿井通风设计一般分为两个时期,即基建时期与生产时期,分别进行设计计算。 1、矿井基建时期的通风 矿井基建时期的通风指建井过程中掘进井巷时的通风,即开凿井筒(或平硐)、井底车场、井下硐室、第一水平的运输巷道和通风巷道的通风。这个时期多用局部通风机对独头巷道进行局部通风。当两个井筒贯通后,安装主要通风机,此时利用主要通风机对已开凿的井巷实行全风压通风,缩短其余井巷与硐室掘进时局部通风的距离。 2、矿井生产时期的通风 矿井生产时期的通风是指矿井投产后,包括全矿井开拓、采准和采煤工作面以及其他井巷的通风。这时期的通风设计,根据矿井生产年限的长短,可分为两中情况: (1)矿井服务年限不长时(15~20年),只做一次通风设计。设计中以矿井达产后通风阻力最小时为矿井通风容易时期,矿井通风阻力最大时为通风困

掘进工作面串联通风安全

掘进工作面串联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郑州嵘昌集团宏鑫煤业有限公司 21071上副巷掘进串联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单位:通风科 编制时间:2016年5月10日

21071上副巷掘进串联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况 目前即将施工的21071上副巷掘进工作面由于受现场条件限制,实行独立通风有困难,回风流乏风串入了21091采煤工作面,为确保安全生产,特编制该措施。 二、串联地点 21071上副巷作业地点回风→21091采煤工作面 三、串联情况 串联时间约30天;掘进工作面安装2×22kw风机;风筒 Φ800mm,配备风量380 m3/min,回风流瓦斯0.04%。 四、安全技术措施 (一)局部通风管理 1、局部通风机设专人管理,风机安装在21轨道下山进风流中,距21071上副巷开口不得小于10米,并同时吊高或垫高,距巷道底板不小于0.3米,并保持局部通风机部件完好,高压部位严禁跑风,破口及时修补,确保迎头风量达到设计风量。 2、掘进供风严格使用双风机自动倒台装置、严格执行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风机设专人挂牌管理。 3、风筒要吊挂平直,不拐死弯,接头严密不漏风,逢环必吊,破口及时缝补,出风口距迎头不超过5米。 4、停电停风时,人员必须迅速撤到全风压进风流中去。每天应进行一次通风机自动切换试验,试验期间不得影响局部通风,试验记录要存档备查。 (二)瓦斯管理 工作面及回风流瓦斯每班检查不少于3次,特殊情况相应增加检查次数,出现瓦斯异常情况串与被串工作面均应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查明原因,及时汇报矿调度室,制定相应措

施,及时处理,当瓦斯不超过规定时,方可恢复工作;其它按作业规程相关规定执行,严禁瓦斯超限作业;按规定在被串21091采煤工作面前安设瓦斯断电仪,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电浓度、断电范围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甲烷断电仪位置、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如下: ①. 掘进工作面迎头断电仪,安装位置:探头距掘进工作面迎头≤5米,报警值≥1.0%、断电值≥1.5%、复电值<1.0%。断电范围: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 ②. 掘进工作面回风巷断电仪,安装位置:探头距掘进工作面出口往里10~15米,报警值≥1.0%、断电值≥1.5%、复电值<1.0%。断电范围: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 ③. 被串21091工作面断电仪,安装位置:21091运输巷探头距掘进工作面出口往里10~15米,报警值≥0.5%、断电值≥0.5%、复电值<0.5%。断电范围:进风巷、工作面和回风巷内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 (三)安装甲烷传感器标准 1、甲烷传感器必须用标准气样和空气气样进行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电浓度和零点的调校,保证传感器灵敏可靠。 2、甲烷传感器应吊挂在巷道顶板上,甲烷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大于300mm,距巷帮不小于200mm,悬挂处应顶板完好、避开淋水、无其他机械碰撞地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