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和旋转练习题培优题

平移和旋转练习题培优题
平移和旋转练习题培优题

F

平移和旋转培优训练题

1、如图,所给的图案由ΔABC绕点O顺时针

旋转( )前后的图形组成的。

A. 450、900、1350

B. 900、1350、1800

C.450、900、1350、1800

D.450、1800、2250

2、将如图1所示的Rt△ABC绕直角边BC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3和CEFG的边长分别为m、n,那么?AEG的面积的值()A.与m、n的大小都有关B.与m、n的大小都无关

C.只与m的大小有关D.只与n的大小有关

4、如图,线段AB=CD,AB与CD相交于点O,且0

60

AOC

∠=,CE由AB平移所得,则AC+BD与AB的大小关系是:()

A、AC BD AB

+

+=C、AC BD AB

+≥D、无法确定(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

第3题图

5、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030到正方形///

AB C D ,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 ) A

、13-

B

、3 C

、14- D 、12

6、如图,点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部一点,::5:6:7APB BPC CPA ∠∠∠=,则以P A 、

PB 、PC 为边的三角形的三内角之比为( )

A 、2:3:4

B 、3:4:5

C 、4:5:6

D 、不能确定

7、如图,正方形网格中,△ABC 为格点三角形(顶点都是格点),将△ABC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11AB C △.

(1)在正方形网格中,作出11AB C △;(不要求写作法)

(2)设网格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 ,用阴影表示出旋转过程中线段BC 所扫过的图形,然后求出它的面积.(结果保留π)

8、已知:正方形ABCD 中,∠MAN =45°,∠MAN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CB ,DC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 ,N .当∠MAN 绕点A 旋转到BM =DN 时(如图1),易证BM +DN =MN .

(1)当∠MAN 绕点A 旋转到BM ≠DN 时(如图2),线段BM ,DN 和MN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猜想,并加以证明.

(2)当∠MAN 绕点A 旋转到如图3的位置时,线段BM ,DN 和MN 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B C A 第7题图 M B

C N 图3 A

D B C

N

M

图2 A D B C N M 图1 A D

M

E

F

A B C D

M

F

A B D B 1

K D 19、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AB 、AD 上各有一点P 、Q ,如果APQ ?的周长为2,求PCQ ∠的度数。

10、有两张完全重合的矩形纸片,小亮同学将其中一张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矩形

AMEF (如图甲),连结BD 、MF ,若此时他测得BD =8cm ,∠ADB =30°. ⑴试探究线段BD 与线段MF 的关系,并简要说明理由;

⑵小红同学用剪刀将△BCD 与△MEF 剪去,与小亮同学继续探究.他们将△ABD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得△AB 1D 1,AD 1交FM 于点K (如图乙),设旋转角为β(0°<β< 90°), 当△AFK 为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旋转角β的度数;

图甲 图乙

11、有两块形状完全相同的不规则的四边形木板,如图所示,木工师傅通过测量可知,

∠=∠==。思考一段时间后,一位木工师傅说:“我可以把两块木板拼成

B D AD CD

90,

一个正方形。”另一位木工师傅说:“我可以把一块木板拼成一个正方形,两块木板拼成两个

正方形。”两位木工师傅把木板只分割了一次,你知道他们分别是怎样做的吗?画出图形,

并说明理由。

12、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连结P A、PB、PC,?以BP为边作∠PBQ=60°,

且BQ=BP,连结CQ.

(1)观察并猜想AP与CQ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Array(2)若P A:PB:PC=3:4:5,连结PQ,试判断△PQC的形状,并说

明理由.

13、如图,P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P A=1,PB=2,PC=3,求∠APB的度数.

D

等腰三角形培优提高练习题[1]

等腰三角形提高训练题1 培优训练 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2cm 和21cm 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 底边的长为 . 2.△ABC 中,AB =AC ,∠A=40°,BP=CE ,BD=CP ,则∠DPF= 度. 3.如图,△ABC 中,AD ⊥BC 于D ,BE ⊥AC 于E ,AD 与BE 相交于点F , 若BF =AC ,则∠ABC 的大小是 . (烟台市中考题) 4.△ABC 的一个内角的大小是40°,且∠A=∠B ,那么∠C 的外角的大小是( ) A .140° B .80°或100° C .100°或140° D .80°或140° 5.已知△ABC 中,AB =AC ,∠BAC=90°,直角∠EPF 的顶点P 是BC 中点, 两边PE 、PF 分别交AB 、AC 于点F 、F ,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AE=CF ; ②△EP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③S AEPF 四边形=2 1 S ABC ;④EF=AP .当∠EPF 在△ABC 内绕顶点P 旋转时(点E 不与A 、B 重合),上述结论中始终正确的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 4个 (苏州市中考题) 6.如图,在△ABC 中,∠ACB=90°,AC =AE ,BC =BF ,则∠ECF =( ) A .60° B .45° C .30° D .不确定 7.如图,在△ABC 中,∠B 、∠C 的平分线相交于O 点.作MN ∥BC ,EF ∥AB ,GH ∥AC ,BC =a ,AC=b ,AB =c ,则△GMO 周长+△ENO 的周长-△FHO 的周长 . 8.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AB+BD=AC ,则∠B :∠C 的值= . (“五羊杯”竞赛题) 9.如图,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E 点,若AC 平分∠DAB ,且AB=AE ,AC=AD ,有如下四个结论: ①AC ⊥BD ;②BC=DE ;③∠DBC=2 1∠DAB ;④△ABE 是等边三角形.请写出正确结论的序号 .(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天津市中考题) 10.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该三角形某一条边的长度的一半,则其顶角等于( ) A .30° B .30°或150° C . 120°或150° D .30°或120°或150° (“希望杯”邀请赛) 11.在锐角△ABC 中,三个内角的度数都是质数,则这样的三角形( ) A .只有一个且为等腰三角形 B .至少有两个且都为等腰三角形 7题 6题 8题 9题 5题

《平移和旋转》教学案例

《平移和旋转》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平移和旋转” 一、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在《标准》中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关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标准》中指出:“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根据《标准》的要求,本套教材增加了图形“平移与旋转”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运动变化的规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平移与旋转”是两个抽象的概念,但是平移与旋转现象在生活中却无处不在。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寻找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尽可能选取学生熟悉的、丰富有趣的生活实例,同时注意突出所选事例的本质属性,使学生能抓住特征并达到初步感知的效果。 本课安排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帮助学生积累这方面的经验。教材中呈现的缆车滑行、国旗徐徐上升、直升飞机螺旋桨的旋转以及小风车迎风旋转等,都是学生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直观材料,通过这些材料的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与旋转的特点。二是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感知的经验,判断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具体实例,通过这些活动体会到平移与旋转这两种运动的本质特征,感受平移与旋转现象的普遍性。三是能用形象的手势表示平移与旋转的动作。这实际是让学生通过形体语言来加深对平移与旋转运动特征的理解。四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方格纸上图形的平移,以及画简单图形的平移,来感受平移的几何特征。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平移与旋转的概念,因此,教学的认知要求是初步认识,对于旋转的知识只要能分辨旋转现象即可;对于平移的知识,除了知道生活中平移的现象之外,要能在方格纸上确定左右(水平方向)或者上下(垂直方向)的平移。五是让学生利用今天所学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去设计一幅美丽图案,使学生体会到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得到,从而形成以简驭繁的思想。 二、学生分析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培优专题2:平移 (无答案)

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培优习题2:平 移 考点1:平移变化 例1、如图,A 、B 、C 、D 四个图案中可以由左图平移得到的是( ) 【同步练习】 1、2019年10月18日,第七届军人运动会在武汉举行,如图是第七届运动会的吉祥物兵兵,下列图案中,是通过图平移得到的图案是( ) 2、下列图形中,哪一幅可以由第一幅图平移得到( ) 考点2:平移的性质 例2、为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教育范围,某学校服在如图所示的长方形草坪上修建甬道, 道路的宽忽略不计,若草坪周长为320m ,则道路的总长为( ) A 、120m B 、160m C 、240m D 、 320m 【同步练习】如图所示是某酒店门前的台阶,现该酒店经理要在台阶上铺上一块红地毯,问这 块红地毯至少需要( ) 例题 2 图 8m 5m 10m 同步练习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考点汇编

A 、23平方米 B 、90平方米 C 、130平方米 D 、120平方米 例3、如图,将ABC ?沿BC 方向平移1cm 得到DEF ?,若ABC ?的周长为8cm ,则四边形 ABFD 的周长为( ) A 、8cm B 、9cm C 、10cm D 、11cm 【同步练习】 1、如图,DAF ?沿直线AD 平移得到CDE ?,CE ,AF 的延长线交于点BA 。若?=∠111AFD ,则=∠CED ( ) A 、110° B 、111° C 、112° D 、113° 2、如图,将ABC ?水平向右平移至DEF ?的位置,点B ,E ,F 在同一直线上,已知6=BF , 1=CE ,则_________=BE . 例4、将ABC Rt ?沿边向右平移得到DEF Rt ?,8=AB ,6=BE ,3=DG ,求阴影部分的面 积。 【同步练习】 1、如图,将ABC ?沿直线AB 向右平移后到达BDE ?的位置,连接CD 、CE ,若ACD ?的面积为10,则BCE ?的面积为( ) A 、5 B 、6 C 、10 D 、4 2、如图,将ABC ?沿BC 方向平移一定距离得到三角形DEF ,若8=AB ,3=BE ,2=DG ,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 . 例5、如图,已知两条射线CN OM //,动线段AB 的两个端点A ,B 分别在射线OM ,CN 上, 且?=∠=∠108OAB C ,点E 在线段CB 上,OB 平分AOE ∠、 (1)图中有哪些与AOC ∠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 (2)若平移AB ,那么OBC ∠与OEC ∠的度数比是否随着AB 位置变化而变化?若变化,找出变化规律;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 【同步练习】 如图,已知直线CD AB //,?=∠=∠100C A ,E ,F 在CD 上,且满足ABD DBF ∠=∠,BE 平 例题4图 同步练习 1 同步练习2 B 例题3图 C E A F D B 同步练习1 C E B F D 同步练习2 C E A F D B

相似三角形培优训练含答案

相似三角形分类提高训练 一、相似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 1.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过点B作射线BB1∥AC.动 点D从点A出发沿射线AC方向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E从点C 沿射线AC方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过点D作DH⊥AB于H,过点E作 EF⊥AC交射线BB1于F,G是EF中点,连接DG.设点D运动的时间为t秒. (1)当t为何值时,AD=AB,并求出此时DE的长度; (2)当△DEG与△ACB相似时,求t的值. 2.如图,在△ABC中,ABC=90°,AB=6m,BC=8m,动点P以2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AC向点C 移动.同时,动点Q以1m/s的速度从C点出发,沿CB向点B移动.当其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它们都停止移动.设移动的时间为t秒. (1)①当t=2.5s时,求△CPQ的面积; ②求△CPQ的面积S(平方米)关于时间t(秒)的函数解析式; (2)在P,Q移动的过程中,当△CPQ为等腰三角形时,求出t的值. 3.如图1,在Rt△ABC中,ACB=90°,AC=6,BC=8,点D在边AB上运动,DE平分CDB交边BC 于点E,EM⊥BD,垂足为M,EN⊥CD,垂足为N. (1)当AD=CD时,求证:DE∥AC; (2)探究:AD为何值时,△BME与△CNE相似? 4.如图所示,在△ABC中,BA=BC=20cm,AC=30cm,点P从A点出发,沿着 AB以每秒4cm的速度向B点运动;同时点Q从C点出发,沿CA以每秒3cm的 速度向A点运动,当P点到达B点时,Q点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x. (1)当x为何值时,PQ∥BC? (2)△APQ与△CQB能否相似?若能,求出AP的长;若不能说明理由.

平移和旋转教学案例

《平移和旋转》【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多丰富多彩的运动画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你们想看吗? 生:(想) 师:不过呀,在没有看画面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认真观察的同时要开动你聪明的脑筋思考:它们的运动方式也就是运动的样子一样吗?同学们还可以边看边用手势表示出它们运动时的样子。好,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出示课件:火车,电梯,缆车,轮船,风扇,钟摆) (学生认真观察) 师:那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也就是运动时的样子分分类吗?同桌之间交流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火车,电梯,缆车的运动分为一类,它们的运动路线都是直的;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的,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轮船,风扇,钟的指针的转分为一类,它们都是转动的。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 (板书:平移、旋转)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平移和旋转”。(把课题补充完整) 游戏: 『二』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你能正确判断出下面的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 (出示课件:判断平移和旋转)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呢?(指名举例)。 师:同学们通过你们刚才的学习,你能用自己的动作把平移和旋转做出来吗? 师: 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它的,同学们猜想一下,大楼在现实中会平移,旋转吗?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会,有的说不会;下面老师就领着大家一起去看一下工程师们是如何让整栋大楼平移的。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上海音乐厅,始建于1930年,是当时上海的一流电影院,1959年改成音乐厅。为了更好的保护它,上海市政府决定对它整体平移,2003年从原址向东南整体平移了约66米,使得上海音乐厅终于重放光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具体的过程。 师:同学们,听了这件事,你们说神奇不? 师:是啊,真是太神奇了!这体现了人类的智慧,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只要我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就能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下面让我们也来研究研究平移吧!『三』:探究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认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创设情境,感知平移的距离。 情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要给图中的这座房子搬家,请同学仔细的观察小房子是在做什么运动?(平移)向哪边平移的?(右边),你们能判断一下这小房子到底是平移了几格吗? 师:好的,同学们,先别说出答案,请你拿出你们手中的这两张卡片,自己动手移一移,移动一格,数一格,然后说出这个房子是向右平移了几个格呢?也可以两个人商量商量看,好,现在开始。 师:同学们小房子向右移动了几个格子。(6个) 师:同学们,其实要看一个房子平移了几格,你看的这个点不能变,你不能说一会看这个点,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培优训练A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培优训 练A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A 例1. 已知:如图,E是正方形ABCD的边BC上一点,AF平分∠EAD交CD于点F,说明AE= BE+DF的理由。 例2. 在△ABC的边BC上,取两点D、E,使BD=CE,观察AB+AC与AD+AE的大小关 系。 例3.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连结PA、PB、PC,?以BP为边作∠PBQ=60°,且 BQ=BP,连结CQ. (1)观察并猜想AP与CQ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PA:PB:PC=3:4:5,连结PQ,试判断△PQC的形状,并 说明理由. 变式训练:1、如图,P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PA=1,PB=2,PC=3,求 ∠APB的度数. 2、已知:正方形ABCD中,∠MAN=45°,∠MAN绕点A顺时针旋转,它 的两边分别交CB,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N.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如 图1),易证BM+DN=MN. P A B Q C A B C D P

(1)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如图2),线段BM,DN和MN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猜想,并加以证明. (2)当∠MAN绕点A旋转到如图3的位置时,线段BM,DN和MN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已知Rt△ABC中,? = ∠90 ACB,CB CA=,∠MCN为? 45。 (Ⅰ)如图①,当M、N在AB上时,求证:2 2 2BN AM MN+ =; (Ⅱ)如图②,将∠MCN绕C旋转,当M在BA的延长线上时,关系式2 2 2BN AM MN+ =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4、如图所示,A、B两村之间有一条河,河宽为a,现要在河上修一座垂直于河岸的桥,(Ⅰ)要使AB两村路程最近,请确定修桥的地点。(Ⅱ)桥建在何处才能使AB两村到桥的距离相等 M B C N 图3 A D B C N M 图2 A D B C N M 图1 A D

三角形培优训练 题集锦

E D F C B A 三角形培优训练专题【三角形辅助线做法】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6、已知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可以在垂直平分线上的某点向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连线,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7、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1、已知,如图△ABC中,AB=5,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 2、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与EF的大小.

《平移和旋转》教学案例

《平移和旋转》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P41-42页的教学内容,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作为新课程中的新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大量感性、直观的生活实例,来感知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使学生掌握它们的运动规律及平移的方法。为以后学习平行线,三角形的分类以及推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了解平移与旋转在生活中的运用,能正确地对平移与旋转这两种图形的变换作出判断;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能知道图形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 (3)渗透变换的思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正确地对平移与旋转这两种图形的变换作出判断。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能知道图形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 四、教学过程

(一)了解、体会平移和旋转师:大家放假的时候喜欢去哪里玩呀?(公园、游乐场等)师:那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游乐场转一转,在游乐场的一角,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转椅,我看到了…(强调说话的完整性)师:原来有这么多的游乐项目呀,那你知道摩天轮是怎么运动的吗?用手比一比。(板书:○边说边画,说:是像这样运动吗?)师:在这里,还有哪些游乐项目和它的运动方式是一样的呢?(风车、转椅)师:我们把风车、摩天轮、转椅这样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板书:旋转)师:你能找到与摩天轮运动方式不一样的游乐项目吗?(观览车) 师:它是怎样运动的?能用手比一比吗?和它的运动方式一样的还有什么项目?(滑梯、小火车)师:像小火车、滑梯、摩天轮这样做直线运动的现象,我们称为平移。师:在日常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平移的现象?(汽车转弯,还算平移吗?小结:看来平移除了直直的移动,本身的方向还不能改变。板书:本身方向不变)师:看来物体不仅可以上下平移,也可以左右平移,还可以斜着平移。师:这是平移,那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学生举例)师:在物体旋转的过程中,什么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本身方向)(二)平移的距离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仔细观察,这条船在做什么运动?(师在黑板上

二年级数学下《平移和旋转》练习题

《旋转》测试题(一)平移和旋转练习 一.连一连。 升旗时国旗的运动电运梯的动 风扇叶片的运动平移火车的运动 在算盘上拨珠钟摆的运动 光盘在电脑里的运动旋转把握汽车的方向盘 轮船在水里航行飞机的螺旋桨转二、操作。 1、向( )平移了( )格。 2、把上面的小船图向上平移5格。 三、看图填一填。 1、长方形向()平移了()格。 2、六边形向()平移了()格。 3、五角星向()平移了()格。 四、按要求操作。 1、把图中长方形向上平移2格; 2、把图中三角形向右平移3格; 3、把图中平行四边形向左平移5格。 五、画出拖拉机先向左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后的图形。

六、接着往下画。 七.涂色。 1、把图形向右平移7格后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2、把图形向左平移5格后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3、把图形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八、利用平移知识画图或填空。 1.画出小船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2.、画出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3、(1)小汽车向 ()平移了 ()格。 (2)小船向 ()平移 了()格。 (3)小飞机向

()平移了 ()格。 4、(1)向左平移2格(2)向右平移5格 5、画出花瓶向上平移 6、(1)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 4格后的图形。格后的图形。 (2)画出梯形向下平移5 格后的图形 7、(1)画出小旗向右平移3 格(2)分别画出将图形向上平移再向下平移2格后的图形。 3格,向左平移8格的图形。 8、A图向()平移()格到B图 B图向()平移()格到C图。 9、(1)向()平移了()格。 (2)向()平移了()格。 (3)向()平移了()格。

八年级数学下----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培优练习题

八年级数学下----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培优练习题 一、填空选择题: 1.如下图1,等边△ABC 的边长为3,P 为BC 上一点,且BP =1,D 为AC 上一点,若∠APD =60°,则CD 的长为( ) A . 32B .23C .12D .34 2.如上图2,△ABC 中,D 、E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BF 平分∠ABC ,交DE 于点F ,若BC =6, 则DF 的长是()(A )2 (B )3 (C ) 2 5 (D )4 3.如上图3,点A 的坐标是(2,2),若点P 在x 轴上,且△APO 是等腰三角形,则点P 的坐标 不可能... 是( )A .(4,0) B .(1.0) C .(-22,0) D .(2,0) 4.如上图1,AB =AC,BD =BC ,若∠A =40°,则∠ABD 的度数是( ) A .20B .30C .35D .40 5.如上图2,△ABC 中,AB =AC =6,BC =8,AE 平分么BAC 交BC 于点E ,点D 为AB 的中点,连结DE ,则△BDE 的周长是( ) A .7+5B .10C .4+25 D .12 6.如上图3,在△ABC 中,AB =AC ,∠A =36°,BD 、CE 分别是△ABC 、△BCD 的角平分线, 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7.在等腰ABC △中,AB AC ,一边上的中线BD 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个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A .7B .11C .7或11D .7或10 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o,腰长为4 cm ,则其腰上的高为cm . 9.已知等腰ABC △的周长为10,若设腰长为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10.在△A BC 中,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AC 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锐角为50°, 则∠B 等于_度. A D C P B 60° E D C B A (第6题) B A D C 1 2 3 4 -1 1 2 x y A

《平移与旋转》案例分析

《平移和旋转》案例分析 一、教材实施背景与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两个抽象的概念,但是平移与旋转现象在生活中却无处不在。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寻找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尽可能选取学生熟悉的、丰富有趣的生活实例,同时注意突出所选事例的本质属性,使学生能抓住特征并达到初步感知的效果。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让学生在“做中学”,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之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能力。 在设计本节课前,我认真阅读了教师用书,并上网查阅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和课件信息。明确了平移与旋转的初步定义既: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把动手操作和情境的创设放在了首位,原因是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活动经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 现就将《平移和旋转》案例呈现如下: (一)、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 1、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在运动的,例如:人在行走、车在行驶;我们都可以说 它们在运动。 2、下面我么来看几段动画。(播课件动画)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它们的运动方式一样吗?(不一样) 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 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同桌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 4、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要求:学生说分为几类并说理由 (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还有谁愿意说一说?)注意:多找两个说一说 5、师:(1)象火车、电梯、缆车这样朝着一定的方向平平的、直直的运动,我 们可以说它们在直线方向上移动(板书: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象 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为“平移”; (2)象风扇的叶片、螺旋桨、钟摆这样绕着一个点转动的(板书:绕着一个点转动)我们称为“旋转”。 6、游戏:请同学们起立,听老师的口令:全体向右转 提问:这个运动方式是什么? 全体向左转,这个运动方式是什么? 象这样绕着一个点有角度的转动也是旋转。(板书:有角度) 7、日常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随处可见 (出示课件: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提问: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吗?学生举例 8、想一想你能运用手中的学具用动作来表现平移或旋转吗? (二)、教学新知平移距离 1、明确平移,必须方向一致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培优题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一:知识点 1 ?平移的定义与规律 关键: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也不会改变图形的方向. (1) 平移的规律: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或共线且相等)? (2) 简单作图 平移的作图主要关注要点:1 ?方向,2?距离?整个平移的作图,就象把整个图案的每个特征点放在一套平 行的轨道上滑动一样,每个特征点滑过的距离是一样的. 2 ?旋转的定义与规律 (1) 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 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 ?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关键: 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但改变图形的方向. (2) 旋转的规律 经过旋转,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 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 简单的旋转作图: 旋转作图关键有两点: ①旋转方向,②旋转角度.主要分四步: 边、转、截、连.旋 转 就象把每个特征点与旋转中心用线连住的风筝,每个点转的角度是相同的,每个点与旋转中心的距离是不会改 变的,即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距离相等. 二:小试牛刀 1 ?平移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决定。 2.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 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只改变图形的. 3. 钟表的分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 _____ 60分,它的旋转中心是 O ,经过20分,分针旋 度。 90 ° ①厶 AED N AEF ;② BE DC DE ③S ^ ABE + S ^ ACD >SA AED ④ BE 2 DC 2 DE 2 :例题讲解 ,将△ O 连接EF ,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D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 AFB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培优专题练习.doc

等腰三角形培优专题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使它比一般三角形应用更加广泛.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为证明两个角相等和两条线段相等提供了依据.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对于某些含有(或隐含)等腰三角形条件的问题,可以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或构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练习 1.如图,已知△ A.7.5°ABC中, AB B.10° =AC ,AD = C.12.5 ° AE ,∠ BAE D.18° = 30 °,则 ∠ DEC 等于(). 2.如图,AA′、 BB′分别是△ABC的外角∠C 在一直线上,则∠ACB的度数是多少?EAB 和∠CBD 的平分线,且AA′= AB = B′B,A′、 B 、 3.如图,则∠ BDC 等腰三角形 = ________ ABC . 中,AB =AC ,∠ A =20 °. D 是AB 边上的点,且AD = BC ,连 结 CD , 例 2 如图, D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 AB 边延长线上一点, E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 AC 边延长线上一点,且EB = ED .那么CE 与 AD 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E

C A B D

练习 线交1.已知如图,在△ CA 的延长线于点 ABC中,AB=CD,D是 F ,判断AD 与 AF 相等吗? AB 上一点,DE⊥BC , E 为垂足,ED? 的延长 2.如图,△ABC = 15°,则 BD 与 A . BD>BA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 的大小关系是( B . BD

二年级数学下《图形与变换 平移和旋转》_16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P30——31页的例2、例3。 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部分的重要学习内容,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实际,重点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对于协助学生建立空间观点,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教材从丰富的生活例子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在感知的基础上体会、发现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规律。和传统教材相比,平移和旋转显然属于新增加的内容,所以,有必要对这部分内容实行一些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以提升教学效益,全面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教材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直观地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平移与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找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能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空间观点较差,形象而直观的教学能够为儿童多种感官接受。多媒体的优势在于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能够模拟仿真的特点,帮组学生化抽象为形象。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充分采用多媒体这个能融形、光、色为一体的教学手段,通过生动、形象、动态地演示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扩阔学生的知识层面,科学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难点:发现平移或旋转后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谈话法、观察法、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观察和分析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题图、平移和旋转动画)、教材第121页的小汽车、陀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2、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 3、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 4、提问: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来玩一玩?(引导学生用手势、身体来模仿这些玩具的玩法;学生不能用手势等来表演时,教师能够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示。)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欢去的游乐园为突破口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会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本节课创设了学生去游乐园玩的生活情境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让课堂真正成了生活化的课堂,特别是让学生用手势等来模仿表演物体的运动,让数学课堂真正的由枯燥变得活泼起来。 二、合作交流,构建概念 1、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同吗?那么你们四人小组想办法给它们分分类,看看能够分成哪几类? 2、操作要求:(1)小组合作讨论(2)怎么分类?为什么这样分类? 3、学生小组讨论、代表汇报分类的结果与分类的理由。(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缆车、滑滑梯;另一类是旋转飞机、飓风车。)

八年级下-平移和旋转培优训练题-含详细答案

八年级下-平移和旋转培优训练题-含详细答案

H 平移和旋转培优训练题 1、如图, 所给的图案由ΔABC 绕点O 顺时针 旋转( )前后的图形组成的。 A. 450 、 900 、1350 B. 900、1350、1800 C.450、900、1350、1800 D.450、1800、2250 2、将如图1所示的Rt △ABC 绕直角边BC 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 3、如图,正方形ABCD 和CEFG 的边长分别为m 、n ,那么?AEG 的面积的值 ( ) A .与m 、n 的大小都有关 B 的大小都无关

C .只与m 的大小有关 D .只与n 的大小有关 4、如图,线段AB =CD ,AB 与CD 相交于点O ,且0 60AOC ∠=,CE 由AB 平移所得,则AC +BD 与 AB 的大小关系是:( ) A 、AC BD A B +< B 、A C B D AB += C 、AC BD AB +≥ D 、无法确定 O B C E D A P A B D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5、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0 30到正方形/// AB C D ,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 为( ) A 、13 - B 、3 C 、14- D 、12 6、如图,点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部一点, ::5:6:7 APB BPC CPA ∠∠∠=,则以PA 、PB 、PC 为边的三 角形的三内角之比为( ) A 、2:3:4 B 、3:4:5 C 、4:5:6 D 、 不能确定 7、如图,正方形网格中,△ABC 为格点三角形(顶点都是格点),将△ABC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1 1 AB C △. (1)在正方形网格中,作出1 1 AB C △;(不要求写 作法) (2)设网格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 ,用阴影表

三角形培优训练100题集锦(学生用)

三角形培优训练专题 【三角形辅助线做法】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6、 已知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可以在垂直平分线上的某点向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连线,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7、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1、已知,如图ABC ?中,5=AB ,3=AC ,求中线AD 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题的关键是如何把AB ,AC ,AD 三条线段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当中。 解:延长AD 到E ,使DA DE =,连接BE 又∵CD BD =,CDA BDE ∠=∠ ∴()SAS CDA BDE ???,3==AC BE ∵BE AB AE BE AB +-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即822 AD ∴41 AD 2、如图,ABC ?中,E 、F 分别在AB 、AC 上,DF DE ⊥,D 是中点,试比较CF BE +与 EF 的大小。 证明:延长FD 到点G ,使DF DG =,连接BG 、EG ∵CD BD =,DG FD =,CDF BDG ∠=∠ ∴CDF BDG ??? E C A B D A

b5小学数学三年级《平移和旋转》的教学案例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小学数学三年级《平移和旋转》的教学案例 厉庄镇中心小学仲伟周 【设计思路】本节课按照“体验——感知——应用”的教学模式来教学。 体验。借助学生如何来上学这一事件,让学生觉得步行、骑车这样的微不足道的事情与本节课的教学能够相联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感知。通过学生熟悉的火车、电梯、缆车和风扇螺旋桨、钟摆运动,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应用。在教学方格图纸上的平移中,使学生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图形的平移分两步,一是平移的方向,这是比较容易的;二是平移距离,这是个难点,而平移的距离实质上是图形中每一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这一点很重要这也是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时的基础。然后,通过多种形式来加深理解物体或图形旋转和平移现象。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 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在探索物体或图形的运动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世界,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 【教学难点】正确数出物体(或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课件,汽车、轮船、红旗、钟、风扇等教学模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放音乐,师生一起做运动。在欢乐的运动中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1、⑴谈话:在生活中,很多物体都在运动着。你们看,这些都是什么?多媒体 出示:(演示)汽车、轮船、红旗、钟、风扇,学生观察。 问:他们的运动相同吗?他们是怎样运动的?你会用手势表示吗?你会把他们分分类吗?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培优训练A精修订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培优 训练A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A 例1. 已知:如图,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BC 上一点,AF 平分∠EAD 交CD 于点F ,说明AE =BE +DF 的理由。 例2. 在△ABC 的边BC 上,取两点D 、E ,使BD =CE ,观察AB +AC 与AD +AE 的大小关系。 例3.如图,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的一点,连结PA 、PB 、PC ,?以BP 为边作∠PBQ =60°,且BQ =BP ,连结CQ . (1)观察并猜想AP 与CQ 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PA :PB :PC =3:4:5,连结PQ ,试判断△PQ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变式训练:1、如图,P 为正方形ABCD 内一点,PA =1,PB =2,PC =3,求 ∠APB 的度数. 2、已知:正方形ABCD 中,∠MAN =45°,∠MAN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CB ,DC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 ,N .当∠MAN 绕点A 旋转到BM =DN 时(如图1),易证BM +DN =MN . (1)当∠MAN 绕点A 旋转到BM ≠DN 时(如图2),线段BM ,DN 和MN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猜想,并加以证明. (2)当∠MAN 绕点A 旋转到如图3的位置时,线段BM ,DN 和MN 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已知Rt △ABC 中,?=∠ 90ACB ,CB CA =,∠MCN 为?45。 (Ⅰ)如图①,当M 、N 在AB 上时,求证:222BN AM MN +=; (Ⅱ)如图②,将∠MCN 绕C 旋转,当M 在BA 的延长线上时,关系式222BN AM MN +=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4、如图所示,A 、B 两村之间有一条河,河宽为a ,现要在河上修一座垂直于河岸的桥,(Ⅰ)要 使AB 两村路程最近,请确定修桥的地点。(Ⅱ)桥建在何处才能使AB 两村到桥的距离相等? 4.如图,正方形ABCD 内有两条相交线段MN 、EF 、M 、N 、E 、F 分别在边AB 、CD 、AD 、BC 上。 A B C D P M B C N 图3 A D B C N M 图2 A D B C N M 图1 A D A B D C E F M N

八年级数学下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培优练习题

八年级数学下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培优练习题 一、填空选择题: 1.如下图1,等边△的边长为3,P 为上一点,且=1,D 为上一点,若∠=60°,则的长为( ) A . 3 2 B .23 C . 12 D . 34 2.如上图2,△中,D 、E 分别是、的中点,平分∠,交于点F ,若=6, 则的长是( )(A )2 (B )3 (C ) 2 5 (D )4 3.如上图3,点A 的坐标是(2,2),若点P 在x 轴上,且△是等腰三角形,则点P 的坐标 不可能... 是( )A .(4,0) B .(1.0) C .(-22,0) D .(2,0) 4.如上图1,==,若∠A =40°,则∠的度数是( ) A .20o B .30o C .35o D .40o 5.如上图2,△中,==6,=8,平分么交于点E ,点D 为的中点,连结,则△的周长是( ) A .7+5 B .10 C .4+25 D .12 6.如上图3,在△中,,∠36°,、分别是△、△的角平分线, 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7.在等腰ABC △中,AB AC ,一边上的中线BD 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个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A .7 B .11 C .7或11 D .7或10 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o,腰长为4 ,则其腰上的高为 . 9.已知等腰ABC △的周长为10,若设腰长为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10.在△中,=,的垂直平分线与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锐角为50°, 则∠B 等于_ 度. A D C P B 60° E D C B A (第6题) B A D C 1 2 3 4 -1 1 2 x y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