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效数学课堂需要等待 精品

最新-高效数学课堂需要等待 精品

高效数学课堂需要等待

高效数学课堂需要等待

作者牟艳丽

在一次同课异构数学研讨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四位教师讲的《平行与相交》这一课。

同样的课题,四位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的教学内容却不尽相同。

有的教师仅仅是讲了线段、射线、直线的认识,有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又跟学生一起探讨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的教师还完成了如何过直线上和直线外一点作垂线和平行线。

这四堂课各位教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孰好孰坏,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但这四堂课呈现出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一堂课我们应该教授学生多少知识?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容量大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吗?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四堂课。

教学内容最少的那堂课,课堂练习多,学生知识掌握扎实;教学内容多的课堂,练习时间相应减少,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不尽如人意。

可见,讲多了,不一定高效。

我们都知道,一堂课的好坏是由学生决定的,学生学习结果的好坏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

学生学习结果的好坏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学会了,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基本目标;学乐了,能使学生学习数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乐学了,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会学了,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会用了,能够用学生学会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学会是一堂课最基本的任务。

以这节课的内容来讲,内容比较抽象,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有限的空间理解无限的内容本来就是很困难的,因此一堂课教师安排很多内容,学生只能越学越糊涂,学习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如果连基本的"学会"都达不到,那么这堂课就不能说是高效课堂。

一节课不能学会的知识,下节课再吃"回炉饭",既浪费了时间,效果还不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