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耐量异常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变化和意义

糖耐量异常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变化和意义
糖耐量异常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变化和意义

葡萄糖耐量试验

葡萄糖耐量试验 临床上做糖尿病的诊断试验时,通常是测定静脉空腹血糖。当静脉空腹血糖<5.0mmol/L,可排除糖尿病;当静脉空腹血糖> 7.0mmol/L并且有临床症状时,则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而当静脉空腹血糖在5.5~7.0mmol/L之间并且怀疑糖尿病时,就应该进一步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OGTT试验是一种口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以了解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通过OGTT试验,可以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早期诊断糖尿病。 如何进行试验呢? 1.做OGTT试验前3天,不应该控制饮食,每天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应低于150克,并且维持正常活动。 2.影响本试验的药物(引起血糖升高或降低的药物)应停用。 3.试验前病人应10~14个小时不进食。 4.试验当日早晨空腹静脉取血后在5分钟之内饮入300毫升含75克葡萄糖的糖水,喝糖水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分别静脉取血一次,并留取尿液做尿糖定性试验。整个试验中不可吸烟、喝咖啡、喝茶或进食,应安静地坐在椅子上。 试验结果如何判定呢? 1.当静脉空腹血糖<6.1mmol/L,OGTT两小时血糖<7.8mmol/L,说明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正常,为糖耐量正常。 2.当静脉空腹血糖≥7.0mmol/L或OGTT两小时血糖≥11.1mmol /L,尿糖+~++++,说明人体处理进食后葡萄糖的能力明显降低,

已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当静脉空腹血糖<7.0mmol/L并且OGTT两小时血糖介于7.8~11.1mmol/L之间,说明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轻度下降,已达到糖耐量低减的诊断标准。 4.当静脉空腹血糖介于6.1~7.0mmol/L之间,且OGTT两小时血糖≤7.8mmol/L,说明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尚好,但对空腹血糖调节能力轻度减退,已达到空腹血糖受损的诊断标准。

铁代谢检测

铁来源外源性铁——饮食(经肠道吸收) 内源性铁——衰老红细胞分解破坏出的铁被机体重新利用 铁吸收与转运以2价铁的形式吸收,3价铁的形式转运,铁转运的工具为转铁蛋白,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铁储存形式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铁排泄由体表或消化道细胞脱落排除 铁是人体最丰富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广泛参与机体内的代谢过程。人体内含铁量为4克左右,其中约2/3存在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当中,1/3储存在肝、脾和骨髓中。缺铁或含铁过多会引发各种疾病。为了诊断与铁代谢有关的疾病,已设立多种检测指标。这些检测指标涉及铁的吸收、运输、储备及生理功能的实现。目前检验科开展的铁代谢相关指标有:血清铁、血清总铁结合力、不饱和铁结合力、血清转铁蛋白、血清铁蛋白等。

血清铁:指与转铁蛋白结合的Fe3+(不是Fe2+)的浓度。 血清中的铁离子约与1/3转铁蛋白结合,是铁离子的运输形式,称为血清铁。 临床意义: ?降低: 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吸收不足(如营养不良、胃肠道病变、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等)、体内贮存于网状内皮系统的铁释放减少(如急慢性感染、尿毒症、恶液质等)、慢性长期失血及肿瘤等。 ?升高: 见于红细胞破坏增多时,如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及红细胞的再生或成熟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红细胞性贫血、铅中毒引起的贫血。此外还可见于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液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肾炎及反复输血等。 ?局限性: ?血清铁含量有昼夜波动,早上最高,然后逐渐降低,午夜时最低,因此标本最好固定时间进行。建议留取早晨空腹时候的血标本。 ?血清铁检测易受近期口服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可使结果降低。右旋糖酐、避孕药和铁剂可使测定结果升高。 总铁结合力:指转铁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铁离子浓度。由于血清中95%以上的非血红素结合铁都与血清转铁蛋白结合,因此,总铁结合力与转铁蛋白的水平高度相关,反映转铁蛋白的水平。 临床意义: 缺铁时升高,在营养不良、炎症、慢性感染和癌症患者体内均降低。 不饱和铁结合力:指血清转铁蛋白中尚未结合铁的部分,即由总铁结合力减去血清铁的值。

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是检查人体血糖调节功的一种方法。正常人服用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暂时性升高(一般不超过8.9mmol/L)但在2小时内血糖浓度又可恢复至正常空腹水平。在服用一定量的葡萄糖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和尿糖,观察血液葡萄糖水平及有无尿糖出现,称为耐糖试验。 一、葡糖耐量试验的方法 1.做OGTT试验前3天,停止胰岛素治疗,可正常饮食,每天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含 不应低于150克(但要控制在250~300克范围),并且维持正常活动。 2.次日晨空腹抽取血液2ml,抗凝,测定血浆葡萄糖,此为空腹血糖。 3.在5分钟之内饮入300毫升含7医学教育网原创5克葡萄糖的糖水(对于儿童则中按每千克体重给1.75克葡萄糖,计算口服葡萄糖用量,直至达到75克葡萄糖时止),喝糖水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分别静脉取血一次,并留取尿液做尿糖定

性试验。整个 验中不可吸烟、喝咖啡、喝茶或进食,应安静地坐在椅子上。4.测定血糖浓度,并绘制耐糖曲线:将各次所测得的血糖浓与对应的时间作图,绘制 耐量曲线。 二临床意义 1.OGTT对隐性糖尿病诊断有帮助,在实际应用中亦可OGTT,即只取空腹和服糖2小时标本测定血糖值,一般认为2小时值是关键性的。 2.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疾病(如柯兴综合征) 有70%~80%病人有糖耐量降低;反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前叶功能不全等,都可呈现低平糖耐量曲线。 3.慢性胰腺炎患者常呈现糖尿病曲线。 4.肝脏疾病,慢性肝炎患者可出现糖耐量降低。 5.心肌梗塞的急性期可能出现糖耐量降低,这可能与病人处于应激状态有关。

血清铁蛋白

约占体内贮存铁的1/3,而血循环中的铁蛋白又被肝细胞清除,所以肝病时可造成血清铁蛋白升高。另外恶性肿瘤细胞合成铁蛋白量增加,所以铁蛋白也是恶性肿瘤的标志物之一。 临床意义: 铁蛋白升高:原因是铁蛋白的来源增加或存在清除障碍。如患肝癌、肺癌、胰癌、白血病等时,癌细胞合成的铁蛋白增加,使血清铁蛋白升高。患肝病时肝细胞受损功能下降,使血清铁蛋白升高。 铁蛋白降低:缺铁性贫血、失血、长期腹泻造成的铁吸收障碍等。参考值: M (男)15-20μg/LF(女)12-150μg/L注:因试剂及方法不规范,各实验室要有自己的参考值。 血清铁蛋白(SF)测定意义 1.血清铁蛋白降低见于: ⑴缺铁性贫血,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⑵营养不良、严重慢性疾病体内贮存铁减少导致的继发性贫血。 2.血清铁蛋白增高见于: ⑴体内铁贮存过多,如长期接受输血和不恰当的铁剂治疗; ⑵恶性肿瘤; ⑶急性感染和炎症; ⑷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坏死和心肌梗死等。 3.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意义 1.根据MCV、RDW值可将贫血分为6种: ⑴小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正常,如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 血。 ⑵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增大,如缺铁性贫血 ⑶正细胞均一性贫血:MCV、RDW均正常,如各种慢性疾病所致的贫血。 ⑷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正常,RDW增大,如早期缺铁性贫血、营养 性贫血。 ⑸大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增大,RDW正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⑹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RDW均增大,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用于缺铁性贫血治疗时的观察。缺铁性贫血RDW值增大,当给予铁剂 治疗有效时, RDW值可一过性进一步增大,随后再逐渐降到正常。 4.血小板比容(PCT)意义 1. 血小板比容增高见于:骨髓纤维化、脾切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2. 血小板比容降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化疗后等。 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意义 1.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见于: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疾病、脾切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巨血小板综合征、镰刀细胞性贫血等。 2.平均血小板体积减小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脾亢、化疗后等。 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意义 1.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增大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慢性粒细胞性白血

糖耐量实验解读

糖耐量试验(OGTT)解读 试验程序 1、晨7~9时受试者空腹(8~10h)到检验科抽第一次血,查空腹血糖,C肽, 胰岛素水平,糖化血红蛋白; 2、口服溶于300ml水内的无水葡萄糖粉75g,3-5分钟内喝完,从喝第一口开始 计时。儿童则予每公斤体重1.75g,总量不超过75g。 3、计时30分钟时到检验科查第二次血糖。 4、计时60分钟时到到检验科查第三次血糖。 5、计时120分钟时到检验科查第四次血。 6、计时180分钟时到检验科查第五次血。 注意:1.试验前一晚至少空腹8小时。整个试验过程不要进食、进水,下午待所有结果出来后找内分泌科医生看化验单。 2.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喝茶、咖啡,不吸烟,不做剧烈运动,但无须绝对卧床。 3.血标本应尽早送检。 4.试验前3天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 5.试验前停用可能影响OGTT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剂或苯妥英钠等3~7天。血糖参照结果:

服糖后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为52.43%,以恶心最为常见,其它有胃肠不适、饥饿感、头晕头疼、呕吐、口干口麻、心慌、出汗、胸闷等,85%者症状于2h内消失,多经休息,进食后逐渐缓解,严重者给予50%葡萄糖20-40ml口服。 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1、性别(女性显著高于男性); 2、服糖水速度(口服葡萄糖时间≤2min者显著高于3-5min者); 3、溶解葡萄糖水量(250-300ml 发生率低),水温; 4、其他:禁食时间,胃肠道疾病的存在、血糖水平等。 建议:服糖水速度以3~5min为宜;糖水温度应低于40℃;禁食时间以14h左右为佳;溶解葡萄糖水量250-300ml。 临床意义:1.用于糖尿病的诊断;2.用于葡萄糖耐量异常(IGT)的判定;3.用于糖尿病的鉴别诊断(有多种非糖尿病因素及疾病可引起糖耐量减低或空腹高血糖,须与原发性糖尿病相鉴别);4.用于低血糖症的鉴别诊断。 相关问题请咨询内分泌科医师

糖耐量实验

糖耐量实验 「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糖尿病得一种实验室检查方法,一般用于怀疑患有糖尿病,而单凭血糖化验结果又不能确诊得患者。对已确诊糖尿病得患者,需对其血糖分泌峰值、胰岛素分泌功能、C 肽等做全面了解时,也需要做「糖耐量试验」。 「OGTT」在内分泌科用得非常多,而临床医生对于该试验得目得、步骤、注意事项等并非完全了解,这之中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注意。1、何谓「耐糖现象」?「糖耐量试验」解决啥问题? 人体对其所摄入得葡萄糖得处置调控能力称为「葡萄糖耐量」。正常人得糖调节机制完好,无论进食多少,血糖都能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得范围内,即使一次性摄入大量得糖分,血糖浓度也只就是暂时性轻度升高,并且很快(2-3 小时)便可恢复到正常水平,说明正常人对葡萄糖有很强得耐受能力,即葡萄糖耐量正常(即「耐糖现象」)。 当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IR)与 / 或胰岛素分泌异常时,机体对糖得吸收、利用能力下降,在服用一定量得葡萄糖后,血糖浓度则会显著升高,并且短时间内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说明机体耐糖能力减低,这种现象谓之「糖耐量异常」。 「OGTT」就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可以检测机体对血糖得调节能力,判断受检者就是否存在糖调节异常及糖尿病。换言之,「OGTT」主要用于糖尿病前期得筛查以及糖尿病得诊断。 2、「OGTT」该怎么做?

嘱患者空腹 8-10 小时,在早晨 8 点之前空腹静脉取血后,于 3-5 分钟内喝下溶于 250-300 毫升温水得 75 克葡萄糖,从喝第一口 开始计时,分别于 30 分钟、60 分钟、120 分钟及 180 分钟时静脉取血送检,分别测定上述 5 个时间点得血糖值。 3、如何判定OGTT 试验结果? 正常人空腹血糖在 3、9-6、1 mmol/L 左右(不超过 6、1 mmol/L);餐后 0、5-1 小时血糖达高峰,但不超过 11、1 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在 3、9-7、8 mmol/L 左右(不超过 7、8 mmol/L);餐后 3 小时血糖恢复至空腹水平(3、9-6、1 mmol/L)。 (1)当静脉空腹血糖 <6、1 mmol/L,OGTT 两小时血糖 <7、8 mmol/L,说明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得血糖调节能力正常,为「糖耐量正常」。 (2)当静脉空腹血糖 <7、0 mmol/L 并且 OGTT 两小时血糖介于7、8-11、1 mmol/L 之间,说明人体对葡萄糖得调节能力轻度下降,已达到「糖耐量低减(IGT)」得诊断标准。 (3)当静脉空腹血糖介于 6、1-7、0 mmol/L 之间,且 OGTT 两小时血糖≤ 7、8 mmol/L,说明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得血糖调节能力尚好,但对空腹血糖调节能力轻度减退,已达到「空腹血糖受损(IFG)」得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受损(IFG)与糖耐量减低(IGT)皆属于「糖尿病前期」,倘若不加干预、任其发展,很可能进展为糖尿病人。

血清铁蛋白检测在急性白血病诊断、疗效评定中的价值

血清铁蛋白检测在急性白血病诊断、疗效评定中的价值 发表时间:2016-06-21T09:26:33.0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作者:刘志刚唐川张松徐善亮 [导读] 近年研究[1-3]发现,许多恶性肿瘤可以合成和分泌SF,使血清SF 的浓度增高。 刘志刚唐川张松徐善亮 (大竹县人民医院血液科四川达州 6351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检测在急性白血病诊断、疗效评定中的价值。方法:将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归为研究组,随机分化疗前的初诊患者为研究1组可31例;经过化疗后缓解的患者为研究2组33例;再30例健康人员归为对照组,通过对照组与研究1组进行SF对比研究分析,研究1组与研究2组进行SF对比分析。结果:经研究表明,研究组1组血清铁蛋白水平要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比较差异(P<0.05)。研究1组与研究2组的SF对比,研究2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说明通过1-6个疗程化疗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清铁蛋白逐渐恢复正常水平,具有显著的比较差异(P<0.05)。结论:由于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铁代谢紊乱等情况,血清铁蛋白检测的结果可 作为急性白血病诊断和疗效的观察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血清铁蛋白检测;急性白血病;诊断;疗效评定;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029-02 Diagnostic value of serum ferritin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leukemia Liu Zhigang, Tang Chuan, Zhang Song, Xu Shanlia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azhu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Dazhou 635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erum ferritin (SF) detection in acute leukemia diagnosis and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of value. Methods 64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were classified as group, random points before chemotherapy was as the study group 1 to 31 cases; For studying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remission after chemotherapy in 33 cases; 30 cases of healthy persons as control group, again through the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1 SF,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analysis, study 1 and study 2 group SF, contrast analysis. Result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team 1 set of serum ferritin level i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mparison of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Study 1 and study 2 group of SF, contrast, study two groups significantly lower levels of serum ferritin, explanation by 1-6 courses of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after serum ferritin gradually returned to normal level, the comparison of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Due to the presence of iron metabolism disorders such as acute leukemia patients, serum ferritin detection Results can be used as acute leukemia diagnosis and curative effect of observation indexes, has very important value,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The serum ferritin detection; Acute leukemia; Diagnosis;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The value of 近年研究[1-3]发现,许多恶性肿瘤可以合成和分泌SF,使血清SF 的浓度增高,因此常作为肿瘤标志物用于肿瘤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但是在急性白血病诊断、疗效评定中SF的价值研究文献报告较少,故我院从2014年1月~2015年10月针对该课题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4例确诊为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归为研究组,然后将30例健康人员归为对照组。对照组为我院健康体检人群: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34.5±5.7)岁,凡具有肝病、感染等可干扰血清铁蛋白测定的研究对象不列入对照组;研究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4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3例,男性30例,女性34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0.6.5±8.4)岁,有肝病、感染等病例先进行治疗,待干扰血清铁蛋白测定因素排除后再采集标本进行SF测定,如果SF测定的干扰因素不能排除的病例不列入研究组。 1.2 方法 将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归为研究组,随机分化疗前的初诊患者为研究1组31例;经过化疗后缓解(部分缓解、完全缓解)的患者为研究2组33例;再30例健康人员归为对照组,通过对照组与研究1组进行SF对比研究分析,研究1组与研究2组进行SF对比分析。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为健康人群,已排除有肝病、感染等可干扰血清铁蛋白测定的研究对象不需用特殊治疗;研究组为急性白血病患者,入院后若发现有干扰SF检测因素的患者,首先是治疗影响SF检测的疾病,如有感染存在的进行联合抗生素治疗,有肝功异常的则保肝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则抗病毒治疗,疗程7天,待干扰因素排除后所有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前采集SF检测标本,经过治疗若仍然不能排除影响SF检测疾病该病例不列入研究组。急性白血病的化疗:AML采取DA、MA或中、大剂量阿糖胞苷方案治疗,1~6疗程,ALL采取VP、VLP或VDLP 方案治疗,1~6疗程,根据张之南关于急性白血病疗效标准[4]进行评定达部分缓解(PR)、完全缓解(CR)。 1.2.2标本采集和检测 研究组所有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在没有输血与化疗前进行抽血;而健康人员则进行空腹非抗凝血(4mL)检测;将血清分离后,放置到冰箱进行冷藏,1周后进行血清铁蛋白检测。主要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SF检测,其中正常参考值为23~274 g/L。 1.3 评价指标 经研究表明,研究组的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在排除干扰的情况下可能预示着病人患有急性白血病或存在白血病复发等情况,之后如果白血病患者血清铁蛋白下降,可以表示患者白血病治疗后得到缓解。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两组数据的组间差距用χ2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研究表明,研究组1组血清铁蛋白水平要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比较差异(P<0.05)。通过长时间的抗肿瘤治疗后,研究1组与研

OGTT实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方法和意义 正常糖耐量: 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 口服葡萄糖30min~60min达高峰,峰值<11.1mmol/L(200mg/dl); 2小时恢复到正常水平,即<7.8mmol/L(140mg/dl), 尿糖均为(-)。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指给病人口服75g葡萄糖,然后测其血糖变化,观察病人适应葡萄糖的能力,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迅速由胃肠道吸收入血,30-60分钟时血糖值达高峰,但一般不超过8.9mmol/l(160mg/l)。这是由于血糖升高迅速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迅速下降,2小时血糖接近正常,3小时恢复空腹正常水平。而糖尿病患者则不同,始终为高峰值,持续时间过长。 糖耐量试验的意义在于它能尽早发现轻型糖尿病病人。 试验的方法及正常值:WHO标准化的OGTT: 成人75g葡萄糖,孕妇100g,儿童每公斤体重1.75g,总量≤75g用250ml 水溶解,5分钟内口服。服糖前抽空腹血,服糖后每隔30分钟取血,共四次。采血同时每隔1小时留尿测尿糖。根据各次血糖水平绘制糖耐量曲线。 1、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之前每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有正常的体力活动至少三天。 2、试验前过夜空腹10~16小时,可以饮水。 3、试验过程中禁止吸烟。 4、取得空腹血标本后,饮用含75g葡萄糖的水300mL,5分钟内饮完。 5、分别于服糖后0.5、1.5、2小时抽取血标本。 6、若血糖测定不能立即进行,血标本应放在含有氟化钠的试管中,每mL 全血可用氟化钠6mg。离心分离血浆,血浆可冰冻待测。 7、正常的血糖水平。空腹不超过6.0mmol/L,服75g葡萄糖0.5、1.5小时都不超过11.1mmol/L,2小时不超过7.8mmol/L。 8、葡萄糖耐量减低。应具备以下三条:即 ①空腹血糖<7.0mmol/L; ②OGTT中服糖2小时血糖>7.8mmol/L,低于11.1mmol/L; ③OGTT中,服糖后0.5、1、1.5小时三点中至少有一点血糖≥11.1mmol/L。 9、空腹血糖≥7.0mmol/L,临床已诊断糖尿病,则不再作OGTT。 正常人在进食米、面主食或服葡萄糖后,几乎全被肠道吸收,使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肝糖元合成增加,分解受抑制,肝糖输出减少,体内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增加,因此饭后最高血糖不超过10.0mmol/L,且进食或多或少血糖都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内。这说明正常人对葡萄糖有很强的耐受能力,即葡萄糖耐量正常。但若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人,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可超过7.8mmol/L,可等于或大于11.1mmol/L,说明此人对葡萄糖耐量已降低。 糖耐量受损(IGT) 糖耐量受损(IGT)者是最重要的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有1.5%~10%进展

铁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铁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铁蛋白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细胞内和体液中。是一种贮铁蛋白质。1972年Addison等人建立血清铁蛋白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后,相继对外周血细胞及体液中铁蛋白也能测定。其定义为机体内一种贮存铁的可溶组织蛋白,正常人血清中含有少量铁蛋白,但不同的检测法有不同的正常值,一般正常均值男性约80- 130ug/L(80-130ng/ml)女性约35-55ug/L (35-55ng/ml),血清铁水平在妊娠期 及急性贫血时降低,急慢性肝脏损害和肝癌时升高,国内报道肝癌患者阳性率高达90%。 一、铁蛋白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铁蛋白分子量为450000,由24个多肽亚单位组成一个中间空心的球形蛋白质。其外壳即为去铁铁蛋白。中空核心部分是贮存铁胶体分子团(羟基磷酸化高铁)的地,核心中铁原子含量不等。平均2000个,最多可达4500个。去铁铁蛋白可摄取Fe++,经其6个通道进入核心,氧化成Fe+++沉积下来,铁原子释放时要经还原剂的作用。铁本身又可刺激去铁铁蛋白的合成。 铁蛋白存在于体内各组织和细胞,特别在肝、脾、骨髓中含量高,脑组织中也含有,外周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都含有铁蛋白。不同组织来源的铁蛋白有明显的异质性。人体的铁蛋白达20种以上。总称为异铁蛋白(isoferritin).它由两种不同的亚单位(L和H).按不同比例构成,L和H亚单位的分子量和所带电荷量不同,前者分子量为19000.后者为21000,心型铁蛋白为酸性铁蛋白,主要由H亚单位组成,等电点4.8~5.2.与心肌铁蛋白抗体结合力强;脾型铁蛋白为碱性铁蛋白,主要由L亚单位组成。等电点5.3~5.8, 与睥铁蛋白抗体结合力强:肾铁蛋白介于两者之闻。碱性铁蛋白存在于正常成人肝细胞厦肝、脾、骨髓等网状内皮细胞中。酸性铁蛋白见于正常成人心肌,肾,胰及胎肝中。血清铁蛋白主要由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细胞释放出来。由碱性铁蛋白和微量酸性铁蛋白所组成。在血循环中半寿期为27~30小时。为肝实质细胞所清除。正常人外周血细饱内铁蛋白含量甚微,红细咆内铁蛋白台量碱性铁蛋白为0.025fg/细胞。酸性铁蛋白比前者高10倍;白细胞碱性铁蛋白;多形核粒 细胞6.6fg/细胞,淋巴细胞为8.0fg/细胞单核细胞含量最高为54.6fg/细胞。血小板中含量甚微。 铁蛋白的生理功能:(1)作为铁的贮存库用于血红蛋白合成:(2)将铁保存在中空的球形蛋白内,防止细胞内游离铁过多而产生有害作用。成熟红细胞内铁蛋白是幼红细胞铁蛋白残留下来的。其碱性铁蛋白和持存有关,酸性铁蛋白则起铁转运作用。 二、血清铁蛋白测定 (一)血清铁蛋白(SF)测定方法有多种,如放射免疫双抗体法,放射免疫标记抗体法,碱性磷酸酶或辣根过氧化酶标记抗体酶联免疫法及直接乳胶凝集法。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及意义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及意 义 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是检查人体血糖调节功能的一种方法。正常人服用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暂时性升高(一般不超过8.9mmol/L),但在2小时内血糖浓度又可恢复至正常空腹水平。在服用一定量的葡萄糖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和尿糖,观察血液葡萄糖水平及有无尿糖出现,称为耐糖试验。若因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糖代谢失常时,食入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可急剧升高,而且短时间内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浓度水平,称为糖耐量失常。临床上对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可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判断有无糖代谢异常。 一、 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方法 1.做OGTT试验前3天,停止胰岛素治疗,可正常饮食,每天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应低于150克(但要控制在250~300克范围),并且维持正常活动。 2.次日晨空腹抽取血液2ml,抗凝,测定血浆葡萄糖,此为空腹血糖。 3.在5分钟之内饮入300毫升含75克葡萄糖的糖水(对于儿童则中按每千克体重给1.75克葡萄糖,计算口服葡萄糖用量,直至达到75克葡萄糖时止),喝糖水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分别静脉取血一次,并留取尿液做尿糖定性试验。整个试验中不可吸烟、喝咖啡、喝茶或进食,应安静地坐在椅子上。 4.测定血糖浓度,并绘制耐糖曲线:将各次所测得的血糖浓度与对应的时间作图,绘制糖耐量曲线。 二、正常参考值:见下表。 不同年龄段糖耐量结果的血糖值上限(mmol/L)【时限(分)年龄】 40岁以下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以上空腹 6.9 6.9 6.9 6.9 6.9 30′11.111.111.411.5511.9 60′10.5410.5411.111.5512.2 120′8.338.338.68.889.16

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定义:OGTT(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往成人采用一次100g,近年WHO建议用75g(或不论成人或儿童每kg标准体重1.75g,总量不超过75g)口服法。于口服糖前及后1/2、1、2、3小时抽取静脉血测糖,同时搜集尿标本查尿糖。 葡萄糖耐量定义:葡萄糖糖耐量是指机体对血糖浓度的调节能力。正常人在进食米、面主食或服葡萄糖后,几乎全被肠道吸收,使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肝糖元合成增加,分解受抑制,肝糖输出减少,体内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增加,因此饭后最高血糖不超过10.0mmol/L,且进食或多或少血糖都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内。这说明正常人对葡萄糖有很强的耐受能力,即葡萄糖耐量正常。但若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人,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可超过7.8mmol/L,可等于或大于11.1mmol/L,说明此人对葡萄糖耐量已降低。 葡萄糖耐量的检测通过葡萄糖耐量实验来检测。 方法: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每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利用这一试验可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糖的调节能力。 [项目名称]葡萄糖耐量实验 受检者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后,定时测定血中葡萄糖含量,服后若血糖略有升高,两小时内恢复服前浓度为正常;若服后血糖浓度急剧升高,2--3小时内不能恢复服前浓度则为异常。临床上常对症状不明显的病人采用该实验来诊断有无糖代谢异常。

[别名]OGTT实验葡萄糖耐量实验的主要适应症 ①无糖尿病症状,随机或空腹血糖异常者; ②无糖尿病症状,有一过性或持续性糖尿; ③无糖尿病症状,但有明显糖尿病家族史; ④有糖尿病症状,但随机或空腹血糖不够诊断标准; ⑤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病、感染,出现糖尿者; ⑥分娩巨大胎儿的妇女或有巨大胎儿史的个体; ⑦不明原因的肾病或视网膜病。 葡萄糖耐量的检测方法 WHO标准化的OGTT: WHO推荐成人75g葡萄糖,孕妇100g,儿童每公斤体重1.75g,总量≤75g用250ml水溶解,5分钟内口服。服糖前抽空腹血,服糖后每隔30分钟取血,共四次。采血同时每隔1小时留尿测尿糖。根据各次血糖水平绘制糖耐量曲线。 试验前三天每日食物中糖含量应不低于150 g,维持正常活动,影响试验的药物应在三天前停用。整个试验期间不可吸烟、喝咖啡、喝茶或进食。葡萄糖耐量检测结果及意义 1.正常糖耐量: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口服葡萄糖30min~60min达高峰,峰值<11.1mmol/L(200mg/dl);2小时恢复到正常水平,即<7.8mmol/L(140mg/dl),尿糖均为(-)。此种糖耐量曲线说明机体糖负荷的能力好。 2.糖尿病性糖耐量:空腹血糖浓度≥7.0mmol/L;服糖后血

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的临界值研究

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的临界值研究 摘要 铁缺乏是世界性营养问题之一,它不仅广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而且也是发达国家 较严重的公共卫生营养问题。铁缺乏的发生发展有序地经历储存铁减少期(IDS )、红细 胞生成缺铁期(IDE)和缺铁性贫血期(IDA)三个阶段,在前两期机体虽然己经缺铁, 但Hb水平仍在正常范围之内,其症状隐蔽,不易被发现和重视,常被称为隐性缺铁期或亚临床缺铁期。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己大幅下降,预防 和控制铁缺乏工作的重心应及时转移为早期发现隐性缺铁个体和人群,以防止铁负平衡 发展进入缺铁性贫血期。血清铁蛋白(SF)检测是目前可发现早期铁缺乏的唯一简易手 段,在机体尚未出现功能性缺铁和贫血时,其水平已开始下降,是一个灵敏度和特异度 都相对较高的铁生化指标。近三十年间,国内外很多学者研究SF判断铁缺乏的闽值问题,推荐的判断临界值各不相同,我国也缺乏SF判断铁缺乏的统一标准,因此,本课题围绕SF作为铁缺乏的判断指标及最适临界值开展了系列研究。 1.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临界值研究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目的对SF判断铁缺乏进行系统评价,探讨血清铁蛋白诊断铁缺乏的适宜临界值。方 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收集以骨髓铁染色为金标准,探讨SF诊断铁缺乏临界值的国内 外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MetaDisc 1.4软件检验纳入研究 间的异质性,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对纳入研究进行合并分组并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对各 组数据进行加权定量综合,计算各组综合诊断效能参数及其95%CI,绘制综合受试者工 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和Q*指数进行比较分析,采用Meta回归分析异质性的来源,根据Meta回归结果进行亚组分析,分别剔除样本量<<50的文献和中文文献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从745篇文献中筛选出14篇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纳入文献按SF临界值 12-20g,g几、25,30}g几、36-60}g几分为三组进行合并效应值分析后发现,SF临界值 12-20},g1L组的汇总灵敏度最低[0.767,95%CI (0.705, 0.821)],但汇总特异度最高 [0.959,95%CI (0.934, 0.976)] } 25,30E.}g/L组的汇总灵敏度最高[0.877,95%CI (0.799, 0.933)] 汇总特异度为0.944,95%CI(0.888, 0.977) 30-60}..},g/L组的汇总灵敏度[0.836,95%CI(0.797, 0.870)]和特异度[0.876,95%CI(0.846, 0.901)]都较低,综合诊断效能指标诊断L匕值L匕属25,30}g/L组最高【101.42, 95%CI(36.137, 284.64)],其SROC曲线下面积最大 (0.9497士0.039), Q*指数也最接近1(0.8901士0.052) o 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系数有统 计学意义的变量为SF检测方法和研究对象是否贫血。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非贫血临床病人或随机抽样样本如使用放免法检测SF,建议采用的SF临界值为25}g/L,如使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建议的SF临界值为60}g/L;贫血临床病人或随机抽样样本如使用放免法检 测SF,建议采用的SF临界值为30}g/L,如使用ELISA法,建议的SF临界值为SO}g/L,如采用化学发光法,推荐的SFI}界值为36}g/L。分别剔除样本量小于50的文献和中文文献后,各项诊断效能参数仍以SF25,30}g/L组为最适,与剔除前结论一致。结论初步认为 采用SF判断铁缺乏的适宜临界水平为30}g/L o 2.血清铁蛋白小于3如g/L判断学龄儿童铁缺乏的适宜性评估 目的对第一部分Meta分析的结论SF小于30}g/L判断铁缺乏的适宜性进行初步评估。 方法以北京市郊区学校6-12岁学龄儿童为观察刘一象进行横断面调查,测定末梢血血红蛋白(Hb)水一平、静脉血SF, C反应蛋白(CRP)和sTfR (sTfR)水平,计算sTfR /logSF 和机体铁储量(BIS。分别以SF小于30}g/L和WHO推荐界值SF小于15}g/L为标准分析铁 缺乏发生率。比较SF<30}g/L组和SF?30}g/L组儿童铁营养状况的差异,分别计算IDS, IDE

糖耐量实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是检查人体血糖调节功能的一种方法。正常人服用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暂时性升高(一般不超过8.9mmol/L),但在2小时内血糖浓度又可恢复至正常空腹水平。在服用一定量的葡萄糖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和尿糖,观察血液葡萄糖水平及有无尿糖出现,称为耐糖试验。若因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糖代谢失常时,食入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可急剧升高,而且短时间内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浓度水平,称为糖耐量失常。临床上对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可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判断有无糖代谢异常。 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方法如下: 1.做OGTT试验前3天,停止胰岛素治疗,可正常饮食,每天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应低于150克(但要控制在250~300克范围),并且维持正常活动。 2.次日晨空腹抽取血液2ml,抗凝,测定血浆葡萄糖,此为空腹血糖。 3.在5分钟之内饮入300毫升含75克葡萄糖的糖水(对于儿童则中按每千克体重给1.75克葡萄糖,计算口服葡萄糖用量,直至达到75克葡萄糖时止),喝糖水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分别静脉取血一次,并留取尿液做尿糖定性试验。整个试验中不可吸烟、喝咖啡、喝茶或进食,应安静地坐在椅子上。 4.测定血糖浓度,并绘制耐糖曲线:将各次所测得的血糖浓度与对应 结果分析 (1)正常糖耐量: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口服葡萄糖30min~60min达高峰,峰值<11.1mmol/L(200mg/dl);120min时基本恢复到正常

水平,即<7.8mmol/L(140mg/dl),尿糖均为(一)。此种糖耐量曲线说明机体糖负荷的能力好。 (2)糖尿病性糖耐量: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峰时后延,常在1小时后出现,峰值≥11.1mmol/L(200mg/dl);120min不能回复到正常水平,即>7.8mmol/L(140mg/dl)其中服糖后2h的血糖水平是最重要的判断指标。许多早期糖尿病病人,可只表现为2小时血糖水平的升高,且尿糖常为阳性。 糖尿病人如合并肥胖、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使用糖皮质醇激素治疗或甾体避孕药时,可使糖耐量减低加重。 (3)糖耐量受损(IGT):此为轻度的耐糖能力下降。在非妊娠的成年人,空腹血糖在6.11~7.Ommol/L(110~126mg/dl),120min血糖水平在7.8~11.1mmol/L(140~200mg/dl)之间。IGT病人长期随诊,最终约有1/3的人能恢复正常,1/3的人仍为糖耐量受损,1/3的人最终转为糖尿病。而且这些病人不易发生糖尿病所特有的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或肾小球的微血管病变,出现失明或肾病,而容易发生小血管合并症,如冠状动脉或脑血管病(冠心病或脑卒中)。 (4)其他糖耐量异常 1)平坦型耐糖曲线:其曲线特征是:①空腹血糖水平正常;②糖负荷后不见血糖以正常形式升高。不出现血糖高峰,曲线低平;③较短时间内(一般1小时内)血糖即可恢复原值。可由于胃排空延迟,小肠吸收不良引起。或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胰岛素分泌过多等引起。此时由于糖异生作用降低,组织对糖的氧化利用加强而表现为糖耐量增加。 2)储存延迟型耐糖曲线:特点是服糖后血糖水平急剧升高,峰值出现早,且超过11.1mmol/L,而2h值又低于空腹水平。这是由于胃切除病人于肠道迅速吸收葡萄糖或严重肝损害的病人肝脏不能迅速摄取和处理葡萄糖而使血糖升高,引起反应性胰岛素分泌增多,进一步致肝外组织利用葡萄糖加快,使2h血糖明显降低。 结果判断 服葡萄糖后各时限血糖或空腹血糖、高峰值与2小时血糖值大于相应年龄的正常上限者可诊断为糖尿病。如一点或一点以上血糖值超过正常上限,而未达到糖尿病标准,则为糖耐量异常。各时限血糖均在正常上限内,属正常。 临床意义 1.OGTT对隐性糖尿病诊断有帮助,在实际应用中亦可简化OGTT,即只取空腹和服糖后2小时标本测定血糖值,一般认为2小时值是关键性的。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法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法 (1)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之前每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有正常的体力活动至少三天。 (2)试验前过夜空腹10~16小时,可以饮水。 (3)试验过程中禁止吸烟。 (4)取得空腹血标本后,饮用含75g葡萄糖的水300mL,5分钟内饮完。 (5)分别于服糖后0.5、1.5、2小时抽取血标本。 (6)若血糖测定不能立即进行,血标本应放在含有氟化钠的试管中,每mL全血可用氟化钠6 mg。离心分离血浆,血浆可冰冻待测。 (7)正常的血糖水平。空腹不超过6.4mmol/L,服75g葡萄糖0.5、1.5小时都不超过11.1m mol/L,2小时不超过7.8mmol/L。 (8)葡萄糖耐量减低。应具备以下三条:即①空腹血糖<7.8mmol/L;②OGTT中服糖2小时血糖>7.8mmol/L,低于11.1mmol/L;③OGTT中,服糖后0.5、1、1.5小时三点中至少有一点血糖≥11.1mmol/L。 (9)空腹血糖>7.8mmol/L,临床已诊断糖尿病,则不再作OGTT。 妊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什么是妊娠糖尿病 原本并没有糖尿病的妇女,于怀孕期间发生葡萄糖耐受性异常时,就称为“妊娠糖尿病”,可能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新生儿血糖过低及呼吸窘迫症候群、死胎、羊水过多、早产、孕

妇泌尿道感染、头痛等,不但影响胎儿发育,也危害母亲健康,因此怀孕期间检查是否有糖尿病是很重要的。妊娠糖尿病之孕妇有可能在下次怀孕时再发生,如果再次怀孕应及早告知医生并作检验。曾罹患此症之孕妇,中老年后出现糖尿病的机率比正常妇女高,故产后应设法维持适当的理想体重及保持规律的饮食、运动习惯,并定期检验血糖值。 妊娠糖尿病怎么测 于妊娠24~28周时,经过口服50克的葡萄糖筛检及100克口服葡萄糖耐受试验,测出空腹、餐后1小时、2小时及3小时之血糖浓度,若发现其中至少有两项数值高于标准值时(空腹,105mg/dl;餐后1小时,190mg/dl;餐后2小时,165mg/dl;餐后3小时,145mg/dl),则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血清铁蛋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血清铁蛋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孙姗姗12,3,李昕1,2,3,宋翠翠12,3,杨艳坤12,3,白仲虎$12,3 (1.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江南大学,江苏无锡214122;2.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 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3.江南大学糖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 摘要:利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放大系统及双抗夹心法,建立检测血清铁蛋白的化学发光免疫 分析方法。将生物素、辣根过氧化物酶分别标记铁蛋白的一对抗体,以链霉亲和素包被96孔发 光板,铁蛋白标准品与国际标准品进行溯源,并对本法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评价。收集300份临 床血清样本,使用本法与进口试剂盒同时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相关系数r为0.97,本法的线性 测量范围为10-800ng/mL,灵敏度为0.2ng/mL,批内、批间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3.4%~ 5.5%及5.0%~7.3%,与癌胚抗原、人白蛋白、人类心脏铁蛋白以及血红蛋白交叉反应率均小于 1%"本法37!、9d热稳定性良好。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各项指标均满足临床检测要求,抗体及样 本用量少,操作简便,反应迅速,便于临床应用,可替代国外同类试剂盒° 关键词:血清铁蛋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生物素;亲和素;双抗夹心 中图分类号:R44文章编号:1673-1689(2019)03-0118-06DOI:10.3969/j.issn.1673-1689.2019.03.017 Constru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for Human Serum Ferritin SUN Shanshan1,2,3,LI Xin1,2,3,SONG Cuicui1,2,3,YANG Yankun1,2,3,BAI Zhonghu*1,2,3 (1.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Cereal Fermentation Technology,Jiangnan University,Wuxi214122, China;2.Key Laboratory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Ministry of Education,School of Biotechnology,Jiangnan University,Wuxi214122,China;3.Key Laboratory of Carbohydrate 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Ministry of Education,School of Biotechnology,Jiangnan University,Wuxi214122,China) Abstract:To develop a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method for detecting serum ferritin with biotin-avidin amplified system and a sandwich way.A pair of antibodies were labeled with biotin and horseradish peroxidase respectively.The96well microplate was coated with streptavidin.The serum ferritin standard and international standard was evaluated.300clinical serum specimens wer detected with this method and a foreign serum ferritin kit(Roche),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0.97.The linear measurement range of this method was10?800ng/mL.The intra-assay and inter-assay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were 3.4?5.5%,and 5.0?7.3%.The cross-reactivity rate with CEA 收稿日期:2016-01-24 基金项目:江苏省产学研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