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高等教育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高等教育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高等教育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40106

(所属一级学科:0401 教育学)

一、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高等学校院系机关管理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能力,具备一定的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向:

1.高等教育管理

2.心理健康教育

三、学习年限:2年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28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6学分。

备注:

1.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2.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文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1.至少阅读经导师指定的相关经典文献20部(篇)。

2.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工作,硕士学位论文课题应与所在专业方向一致,并能反映该领域的学术前沿,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并有一定的学术创新性。

3.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字数应当在3万-5万字之间,相关写作要求参考研究生院统一规定。

4.硕士学位论文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都应摒弃,有违反者取消当年答辩资格,严重者取消学位申请资格。

5.申请学位按《硕士研究生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要求进行。

高等教育学概论

专题一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 (一)高等教育的概念演变 1.古代高等教育 西方古代高等教育形式:专门性的学校,博物馆和图书馆。萌芽于古埃及印度,发展于古希腊罗马,延续至中世纪欧洲。修辞学校内容三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哲学学校增加四艺---算数、天文、几何、音乐。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形式:①西周大学②私学(春秋齐国的稷下学宫,不仅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世界中世纪教育史上最早的大学。始于唐末的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岳鹿书院号称宋代四大书院) ③太学(汉武帝)宋代,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建立。王安石改革太学考试制度,实行“三舍”法,择优授官。 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 高等教育的机构性质不明确,教育职能不确定;专业教育性质模糊,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以成人为主要教育对象,学生年龄参差不齐;高等教育思想尚未从哲学、政治思想中分化出来。 2.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 欧洲中世纪大学:最早的大学建立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中世纪大学中具有代表性且影响较大的大学主要有: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法律院校);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医科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综合性大学,有文学、神学、法学和医学四个学院) ①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 ②早期中世纪大学四大学科文科法学医学神学 ③高等教育近代化教育活动的制度分层化,世俗化,国家化④洪堡的两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学术自由的原则⑤1900年美国大学协会成立,意味着研究型大学这一体系初步建立 ④通过“莫利尔法案”、“赠地学院运动”建立的名校: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威斯康星思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高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3.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1862年成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学堂中开办最早、最具代表性也最富高等教育性质的一所,是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1901年清政府的壬寅学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的学 制,1903年清政府的鍨卯学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 颁布并予以实施的学制高等教育的概念表述: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二)高等学校的职能演变 高等学校职能是高等学校为实现自身价值所承担的社会任务和必须履行的职责,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①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也是其最古老的职能,高等学校为社会培养从专科到本科到研究生的各层次专门人才。②发展科学。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研究在高等学校中获得了越来越独立的地位,发展科学因而也成为高等学校一项相对独立的职能;③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高等学校为社会直接服务的职能主要途径有人员培训、技术推广、专家咨询、图书仪器开放等等。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也是多种多样。高等学校通过广泛的社会服

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企业管理(120202) 本学科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依托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会计系和企业管理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包括教授8名,副教授10名,其中博士10名,其中,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2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先后承担和完成60多项纵向与横向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和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一批重要课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社科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2项,省教育厅奖多项。本学科在浙江省有较大的影响,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管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较高的企业管理理论水平、比较全面的专业素养、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要求能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能独立地承担和组织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 二、主要研究方向 根据培养应用型、开拓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结合学术带头人深厚的科研基础与相关成果,本着学术梯队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以体现企业管理学科的优势与培养特点。企业管理专业设7个研究方向: 1、价值评估与决策技术。研究现代企业价值评估理论、无形资产评估、现代决策理论、项目管理、决策方法以及知识管理中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等。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及代表人物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法国) 3、心理起源说——孟禄(美国)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前苏联) 5、中国史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乐正克 6、西方较早讨论教育问题的着作——《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昆体良(古罗马) 7、非制度化教育思潮——库姆斯、伊里奇 8、雄辩与问答法——苏格拉底(古希腊) 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10、《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1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 12、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培根(英国) 13、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卢梭(法国) 14、教育学进入大学讲坛——康德(德国)、《林哈德与葛笃德》——裴斯泰洛齐(瑞士)

15、科学教育思潮的兴起,课程体系——《教育论》——斯宾塞(英国) 16、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德国) 17、发展性教学理论——《教育与发展》——赞科夫(前苏联) 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主导作用原则(重理性原则)、理解学习过程原则、对差等生要下功夫的原则 18、范例教学——瓦.根舍因(德国) 19、和谐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 20、《教育漫话》——洛克(英国) “白板说”、绅士教育、国民教育思想与民主教育思想。 2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传统教育学代表、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段教学法、统觉观念。 23、实用主义教育学——《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现代教育学代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重组、在做中学、儿童中心主义。 24、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教育学》——凯洛夫(前苏联) 25、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新教育大纲》——杨贤江 26、设计教学法——克伯屈(美国)

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

1.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2.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3.教育目的: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4.高等教育的目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5.我国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6.个人本位论: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个性和理性的发展,即培养全面和谐的人。 7.社会本位论: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 8.高校教师聘任制:根据教学与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9.高等学校的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 10.专业: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11.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12.高校教学计划: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13.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一般分说明、正文和附录三部分。 14.学年制: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 15.学分制:与学年制相对应,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也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习份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 16.通才教育: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属教育学二级学科。主要是运用教育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的发展规律,以及研究教育发展中的管理规律的科学,确保高等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该硕士点设有三个研究方向:高等工程教育管理、比较高等教育、终身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 本学科点已有教授1人,副教授1人,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2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有1人,其余教师都具有硕士学位。 本学科点开设如下专业学位课程: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史、比较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统计学等。 本学科点目前承担高等教育研究项目8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4项,校级3项,发表相关论文31篇。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培养目标与业务要求是: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和人民,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和健康的体魄、心灵。 2.系统掌握高等教育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现代教育与管理手段来解决本专业相关问题。 3.本专业注重培养硕士研究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能力。毕业后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机构和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及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三、研究方向 1.高等工程教育管理 主要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大学生学习与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高等教育学心理学13真题

13年高等教育心理学真题 三、简答题 1、简述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答: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具有四大功能: (1)决定人们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对学习活动的坚持性; (2)影响人们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 (3)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4)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 2、简述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答: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大学生记忆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大学生能充分理解所学材料的意义和实质,能在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前提下进行记忆;能对锁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并选择最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未知的新知识经验进行记忆;能把所的新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体系之中,经过思维的参与和加工,按合理的逻辑结构,系统地、完整地存储起来。 (2)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大学生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等各种品质全面地发展起来,尤其是记忆的敏捷性和精确性品质得到突出的发展。大学生的记忆不仅速度快、容量大、持久性好,而且精确、完整。大学期间是人生记忆力达到成熟和最旺盛的时期。 (3)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随着各种认识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经验的积累,并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实用而有效的记忆方法,如纲要法、解意法、序列法、联想法、谐音法、编组法等等。 3、简述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P57 答:(1)动机原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学生具有三中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内驱力(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 (2)结构原则 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动作表象是借助动作进行学习,无需语言的帮助;图像表象是借助表象进行学习,以感知材料为基础;符号表象是借助语言进行学习,经验一旦转化为语言,逻辑推导便能进行。 (3)程序原则 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程序,不存在对所有的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的程序。在特定的条件下,任何具体的程序总是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素,包括过去所学习的知识、智力发展的水平、材料的性质及个别的差异等。 (4)强化原则 教学规定适当的强化实践和步调是学习成功重要的一环。知道强化结果应恰好在学生评估自己作业的那个时刻。 4、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 答: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具体而言:

吉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题

吉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 训高等教育学复习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 通才教育:是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 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教育目的就是培养为社会获国家服务的人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高等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一部分,它是依据教育目的规定的高等教育工作的总方向,也是对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出的较为概括和抽象的要求 专业:是指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划分的学科门类 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是指不同要求和程度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又称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高等教育 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 高校教学原则:是在总结高等教育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反映高校教学规律,制定的指导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潜在课程:过去也称“非官方课程”、“非正式课程”。它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但却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学组织形式:也称教学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 学分制:是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锯此进行有关管理工作的教学制度。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位:是指高等院校授予的头衔,它标志着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在某一领域已达到的标准 简答论述 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教育规律 1、简述教育的本质:(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2)教育的历史性(3)教育的阶级性(4)教育的生产性(5)教育的民族性(6)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简述当代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1)高等教育学的问题领域在不断扩大(2)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在发展(3)高等教育学理论基础不断发展(4)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育改革的联系日趋加强(5)高等教育学术理论的国际化影响越来越明显 3、联系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育改革日益加强的联系。答:改革的目标指向,最终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改革的实质,是调整教育内部各要素以及教育与外部因素的相互关系。这种教育改革的潮流在我国表现得尤为波澜壮阔。高等教育更是首当其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改革的丰富实践,为发展高等教育理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推动着高等教育学从多层面、多视角去审视过去总结的教育经验,寻找教育的新观点、新内容、新方法,丰富已有的教育理论宝库。这是教育实践对教育理论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为了避免盲目实践带来的苦果,是教育改革顺利进行到底,教育改革也迫切需要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高等教育改革实践和高等教育学理论的联系,在宏观的方针政策的改革和微观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愈来愈密切。改革的实践使理论更新和发展,而更新和发展的理论又进一步保证了改革实践的深入进行。 第二章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 1、试述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高等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高等教育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制约着目标的设定,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变革,促进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方法的变革)(2)高等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提高劳动者能力的重要手段,实现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社会带来巨大经济价值)(二)高等教育与经济基础的关系(1)经济基础制约着高等教育(性质和规模,目的,内容)(2)高等教育对经济基础具有重要影响(三)高等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1)高等教育为社会政治制度所制约(目的和内容,决定领导权和受教育权)(2)高等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培养具有一定政治态度和思想意识的人去维护巩固政治制度,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舆论为

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1、《高等教育学》是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学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两门专业基础考试课程之一。 2、考试对象为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或同等学力人员。 二、考试范围 1、高等教育基本理论; 2、高等学校的课程、专业与教学; 3、高等教育思想、制度的变革与发展。 4、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5、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 三、评价标准 1、全面掌握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状况、高等教育学研究动态。 2、准确理解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命题。 3、准确把握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 4、能利用所掌握的高等教育理论分析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并能阐明自己的思想或观点。 5、能对高等教育理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考试形式与试题结构 1、本课程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题型及试题结构:简述题占30%,论述题占70%。 五、参考书目 1、潘懋元、王伟廉主编:《高等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伯顿·克拉克等著,王承绪等编译:《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3、约翰·布鲁贝克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4、《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主办)2000年以来各期。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高等教育的本质与特点。 二、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三、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及其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运用。 四、高等学校的教学、课程与专业。 五、大学的组织特性、内部结构与社会职能的变革与发展。 六、高等教育思想、制度的演变与未来发展趋势。 七、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八、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 第三部分试题举例 一、简述题 1、试述通才教育观与通识教育观的联系与区别。 2、谈谈你对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中小学教学过程的联系与区别的看法。 二、论述题 1、试述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的主要内容,并运用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分析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高等教育学的体系,大致可分为三种——教材体系、经验体系(或工作体系)、理论体系。请你谈谈不同体系高等教育学的特点,并着重谈谈你对建构理论体系的高等教育学的看法。 3、论述中世纪大学产生以来西方大学教育理念的变革与发展。

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范围 一.名词解释 1. 意识:p103。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借助语言对客观世界的高级反映形式,是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它的重要特点是反映的目的性、自觉性和能动性,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 2. 教学目标:p2。是教学活动希望达到的目的,是教师在教学前首先应考虑并明确的内容。要详细规定每节课、每个教学单元,甚至一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并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把教学目的转化为行为目的。 3. 群体:p119。也称团体,是两个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其成员有一定的共同目标,有组织,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它具有生产性和维持性的功能。 4. 最佳激起水平理论:p82。美国心理学家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即任务越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越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二. 简答题 1、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它受制于一些主客观因素: (一)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所谓共同因素是指学习对象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分。相同或相似的成分与迁移之间是正比例的关系,即相同或相似的成分越多,那么就越会发生正迁移。 (二)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已有经验对新内容的学习影响甚大,产生学习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能概括出两种学习存在的共同原理,其所掌握的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就越好。反之,效果就差。 (三)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不意味着学习迁移即由此发生,只有在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迁移作用。学习理解与巩固的程度与迁移呈正比例关系。 (四)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定势对于学习迁移既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当后面的任务与前面的任务同类时,定势就能对后来的任务学习起促进作用,反之,就会起阻碍作用。 2.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从观察者参与程度划分,可以分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②依据观察的组织程度,可以分为结构性观察与非结构性观察。③依据观察的系统性,可以分为系统性观察与非系统性观察。采用观察法时,研究者应掌握有关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其主要优点是简便易行,较少受环境的干扰,所获材料比较真实。其缺点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到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往往难以做出概括化的结论。 。是指在某种控制情境中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即在控制)实验法2(. 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实验法是能依据外部影响与心理反应之间的相关情况或数据去探明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能揭示问题“是什么”,而且还能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根源是“为什么”。实验法可分为以下两种

040106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Higher Education 学科门类:教育学 一级学科名称:教育学学科代码:0401 二级学科名称:高等教育学学科代码:040106 一、学科专业点介绍 本学科于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2人。本学科主要研究高等教育学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培养高等教育研究和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本学科拥有十几项省部级在研项目,一批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获省部级成果一、二、三等奖多项。 二、培养目标 1、本专业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祖国和整个人类世界充满责任感,具备道德识别和判断能力;崇尚学术,学风严谨,遵纪守法;对高等教育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专业工作中有自我奉献精神和公共服务意识,具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本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 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世界和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与趋势;掌握本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较扎实的教育科学、管理科学与战略规划学术基础;养成较为开阔的社会科学学术视野;掌握现代教育与管理手段;掌握研究与解决高等教育问题、区域教育发展规划问题的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掌握高校德育的精髓与实质;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3、本专业学生在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 具备用现代技术手段收集与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能够分析、解决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

题;能够分析、解决高等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出现的问题;能够从事高校德育体系构建与实施途径的研究工作;能够较熟练地阅读外语文献,能够搜索、阅读国外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并能够较熟练地进行外语写作和口头表达;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 三、学习年限 1、学制一般为3年,需要延长学习年限者,应提前办理申请审批手续,延长期一般不超过1年。 2、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撰写工作,并符合提前毕业的条件,经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和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可提前答辩,提前毕业时间不超过一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 1、地方高校管理与人才资源开发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地方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研究地方高校为地方人才资源开发服务的问题。该研究方向的重点是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指导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并探讨人才培养规格、层次、类别与地方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合理管理与有效使用的问题。 2、区域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区域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等问题。此外,本研究方向还从地方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要求,重点研究地方高校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地方高校的管理体制、发展方向、规模效益、服务特色等战略问题,并开展区域教育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制定。 3、大学德育工程 本研究方向突出大学德育工程的构建和实施途径研究。在宏观层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简答题 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 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3、试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 三、论述题 1、简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7 1)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 2)中心化。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 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 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6)终生化。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 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 越复杂。 2、高等教育研究可运用哪些研究方法?P27 1)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2)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3)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 多学科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反思批判法、体悟总结法 3、高等教育学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对高等教育学有哪些体系的探 索?P24 高等教育学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而完成理论探索与体系构建的。 高等教育研究活动正如大多数研究活动一样,旨在通过发现和应用新知识以解决理论问题。然而,高等教育的研究目的比较复杂,高等教育本身不仅是理论活动而且是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以科学有效的途径发展教育主体的身心。 因此,高等教育研究同其他研究活动一样,要关注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它所寻求解决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实践问题。 在我国,将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时间并不长,在国外高等教育学形成学科,也只有40余年的时间。国内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如下探讨:①1984年7 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和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潘—元的《高等教育学》,是全国第一套。是全国最早的、最有影响的专著。1995年9月潘—元和王伟廉主编的另一本《高等教育学》。2001年王伟廉主编出版了《高等教育学》。②1990年田建国撰写出版的《高等教育学》是以基础理论-宏观高等教育-微观高等教育的逻辑展开的;特点是按层次设计了基础理论+宏观高等教育+微观高等教育体系。内容编排有独到之处,材料丰富。 ③1991年杨德广主编了《高等教育学概论》,该书注重搜集和吸收高等教育新成果,现实针对性较强。④1995年胡建华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新论》确实构建了一个有别于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的学科框架,其主线为历史——现实——未来。⑤薛天祥2001年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是按科学方法论构建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一次尝试。从德育、教学、课程、科研、体育——美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考试目标 本章主要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的关系,高等教育学体系的产生与形成过程,高等教育学的性质、发展动力和学科体系,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并能否运用高等教育的研究方法。 二、考试内容 1.高等教育发展简况 成长中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的雏型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的成型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及其特征。 扩张中的高等教育: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生化。多元化。 2.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和系统研究阶段。在相当的阶段,高等教育学萌芽并产生和发展。 个别研究阶段及其特征。组织研究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 3.认识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的任务。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动因。国内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4.高等教育的研究方法

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 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 一、考试目标 本章考查学习者是否认识了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教育的本质,理解了高等教育的概念、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考查是否认识了高等教育价值,理解高等教育外部基本关系和内部基本关系。 二、考试内容 1.教育与高等教育 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据有关研究,有28种之多。 人本心理学者关于人性本质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性本质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考察人性必须从人的个体生命与社会生命两方面入手。 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就是:发挥人的潜能;发现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高等教育的概念。不同时期概念发生演变,不同国家概念界定不同,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在较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高等教育可界定为: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既有发属于上层建筑的属性,也有属于生产力的属性,还包括既不是生产力也不是上层建筑的成份。高等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对高等教育基本特征的认识的4种观点。我们认为,高等教育有三大基本特征:性质任务上的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上的身心成熟性、劳动过程中的复杂精

2018年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题目和答案

1-1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恩格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客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基础上,对科学知识作了() A、主观性分类 B、客观性分类 C、“解剖分类” D、理论性分类 标准答案:C 2.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中写到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高等教育 B、高等专业教育的特殊规律 C、教育科学 D、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标准答案:A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30分) 3.培根按照人类理性的哪三种能力对科学知识做出了主观性分类() A、记忆 B、想象 C、判断 D、分析 标准答案:A,B,C 2-1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史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美国第一所真正的州立大学是()

A、亚历山大大学 B、哈佛大学 C、麻省理工学院 D、弗吉尼亚大学 标准答案:D 2.1904年时任威斯康辛大学校长的范海斯,他主张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不包括() A、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B、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 C、由社区公共财政资助,以社区为服务重点 D、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本地社会与经济服务 标准答案:C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修辞学校,由智者派创办,教学内容主要是“三艺”,包括:() A、文法 B、修辞 C、辩证法 D、经济法 标准答案:A,B,C 2-2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是() A、江南水师学堂 B、江南制造局工艺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广州同文馆 标准答案:C 2.“癸卯学制”纵向将教育机构划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在高等教育阶段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 A、高等学堂 B、是大学堂 C、通儒院 D、研究生院 标准答案:A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下列书院哪些属于宋代四大书院() A、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B、湖南衡阳石鼓书院 C、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 D、湖南长沙岳麓书院 标准答案:A,B,C,D 3-1高等教育理念的构成要素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大学人特别看重学术研究层面的理念,把哪个理念称为大学的灵魂。 A、学生自治理念 B、教授治校理念 C、学术自由理念 D、大学自治理念

高等教育学相关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等教育学相关知识点总结大全

————————————————————————————————作者:————————————————————————————————日期:

高等教育学(浙大版顾建民) 高等教育内涵: 1.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 (从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来看,它的基础应确定为中等教育) 2.高等教育是由大学和其他各类高等院校提供的教育。 (从高等教育的组织方式来看,它应涵盖各种院校类型、授学形式和教育类型) 3.高等教育史以培养各种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 (高等教育的培养布标应确定为培养各种高级专门人才) 现代大学的许多特征主要来自中世纪的大学,当时大学的三个重要特征: 1.大学拥有自治权和学术自由。 2.大学具有宗教性和国际性。 3.大学兼具专业性和学术性。 柏林大学: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等教育发生了变化,其特点主要为: 1.高等教育的战略地位开始受到政府重视。 2.由精英高等教育过度到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3.高等教育体系的多样化特征更加显著。 4.高等教育从注重数量增长转向强调质量提升。 高等教育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现象、问题和矛盾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高等教育规律的科学。高等教育根据目的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前者旨在扩展理论知识,后者着力解决实践问题。 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法治化、终身化、民主化、国际化。 1901年,书院被统一改为学堂,延续千年左右的古代书院制度自此终结。 官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所高等学堂,标志着近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近几年,浙江高等教育变化显著,成就明显: 1.顺利实现了由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阶段的跨越式发展。 2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3.高等教育体制创新成果较为显著。 4.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等教育的学科性质:高等教育是基础理论和教育原理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特殊运用,具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必考100个重点知识汇总(背诵版)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必考100个重点知识汇总(背诵版) 1、师生在人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2、课业及进程是指:课程。 3、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5、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课程设计。 6、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大纲。 7、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说明部分)。 8、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9、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10、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被称为(课程类型)。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

1、古代“高等教育”有何特点.P4 1随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转移.“高等教育”中心也处在变动之中。2具有官办、私办或官私合办多种形式,但以官办的资助和兴办为主。3教育内容比较全面,比较注重道德与论理教育4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较灵活,交流、启发、论辩是常用的方法5学术研究和教学育才结合得比较紧密。 2、中世纪大学产生初期有哪些基本特征.P6 (1)已初具现代意义上高等教育的基本内涵。(2)大学拥有自治权。 (3)大学是具有“国际性”的学术机构。(4)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授予相应的学历或资格证书。(5)中世纪高等教育仅限于大学教学. 4、“二战”结束至20 世纪70 年代高等教育有哪些主要特征.P9 1高等教育大发展、大调整.由注重发展数量逐步过渡到注重提高质量。2由“精英教育”过渡“大众教育”。3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办学形式日趋多样化。4出现“产学研一体化”和“学生消费者至上”现象。 1、我国高等教育的地区结构有何特点.请分析其原因。P27-28 高等教育的地区结构.指高等学校的地区分布,即它们的数量、类型在不同地区分布的比例,或称区域结构。我国高校大的方面分为三类:一是面向本省、市、自治区;二是面向大协作区;三是面向全国。新中国成立前,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的大城市或沿海地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几乎没有;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布局调整后高等教育也重新布局,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地域分布逐步形成以下两种模式.(1)梯度结构模式。第一层次为经济发达的和原来高等教育基础较好的省市.包括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第二层次为一些原先高校数目不多.但发展较快的省市.包括浙江、福建、河南、黑龙江等.这些地方一般有高校30~40所.第三层次主要包括一些边远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 如云南、贵州、甘肃、西藏等。我国高等教育的地域结构因此呈现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梯度层次。(2)中心城市模式。即重点发展中心城市的高等教育.然后以中心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从而使高等教育布局更趋合理。 □2、高等教育结构的制约因素有哪些。P28-31 答:(1)社会经济、产业、技术结构的基础作用(2)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的直接制约。(3)区域经济、区域文化的客观影响。 □4、高等教育的功能和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有什么区别和联系。P44 高等学校的社会功能是高等教育的功能的具体体现.是把高等学校作为一种机构并针对外部环境而言的。功能通常指具有一定结构的系统所具有的作用.它是事物通过自己特有的活动而实际起到的作用。而职能则指某一机构的职责与能力。两者在概念的内涵上有着相同之处.都指事物的作用.但两者存在着应有范围上的区别。高等教育的功能总是通过高等学校的职能得以体现或与高等学校的职能相对应。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校职能存在的内在依据;高校职能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外化形式。 □5、如何理解高校的国际合作职能。P43 国际合作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HE交流与合作。它主要包括师生互换、学位互认、学者互访、国际联合办学、国际合作研究、参加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教育资源的互补和协助等。这既是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对高等学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大学在世界各国经济和科技日趋国际化的历史潮流中应当和能够扮演的角色。这种新的职能在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充分利用杠杆的作用,打破高校历史上形成的相对封闭性,将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服务在国际合作的现实导向下进行全面的协调和有机的重组。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内涵. 基本观点.①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是一致的.②旧式分工和私有制造成人的片面发展.③大工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④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思想内涵.①人的身心全面发 展.这是将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体力和智力统一起来的全面发展.要把智、德、美三育通体育内在地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来把握.②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的全面发展.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具体地、历史地把握人的全面发展.③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多维的.而且是充分的、自由的、和谐的。这将在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 □3、如何认识实现高等教育目的基本途径。P64-66 答: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途径就是能使高等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具体的实施方式,即教学工作、科学研究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是实施德、智、体、美诸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着力点主要在于掌握历史积淀的人类知识,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 科学研究训练的着力点主要在于培养学生主动探寻知识的能力和科学精神。社会实践的着力点主要在于使学生了解社会、提高素质、学会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三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三种实施途径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从而有效实现高等教育目的。 □1、专业划分、专业设置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专业划分:以学科为基础.职业适应性.独特性.层次性原则 专业设置.以专业结构及其相应功能为指导.两者联系紧密、相互依存。 □2、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第一.专业培养要与教育方针、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国家的学位条例相一致.第二.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要求.要充分体现德与才、身与心、知识与能力、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协调与和谐.第 三.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高等学校层次、规格的差异性.第四.要使专业人才 质量规格具有国际可比性。 □3、专业内涵建设包括哪些方面.(高校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专业建设主要是指专业内涵建设,广义的专业建设也包括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内涵建设的内容包括(1)专业培养目标建设。通过调研. 使专业培养目标符合学科发展趋势.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人才成 长规律。(2)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方法建设。围绕培养目标调整优化 课程体系.充实更新课程内容.改进课程教学方法。(3)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包括年龄、学历、学位、职务、学缘等方面的结构。提高教师素质.强化专业团队。最关键的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4)专业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专业办学条件.优化教育教学环境。(5)专业管理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和管理技能.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这几个方面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不能片面 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其中最关键的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2、教师指导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1)教育性原则。教师要鼓励学生增强信心.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独立地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2)科学性原则。要求学生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从实际出发.科学地调查、分析问题.科学地使用材料.科学地建立逻辑结构。(3)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对学生进行普遍指导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各个学生的特点和差异.给予个别指导。 □5.制定高等学校教学原则的依据是什么. 答:(1)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规律.(2)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目标.(3)高等学校的特点.(4)先进的教学经验。(5)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3、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有哪些内容和方式. 答:(1)教学水平评价的内容.广义的“教学评价”内容包括.第一.基本 素质。具体为思想道德、学术职务、职业技能.普通话水平、写作水平、 学术水平.、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第二.教学状态。具体为备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工作、教学改革。第三.科学研究。具体为科研立项、论 文著作、应用成果、教研成果、科研获奖。第四.工作业绩。具体为教学 工作量、开课门数、课程抽考、综合评价.领导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学 生评价.、年度考核、表彰奖励。第五.特色项目或特殊贡献。(2)评价 方式.教师自我评价、教师同行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校领导对教 师的评价等多种方式 □4、高校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基本要求是.客观、公正、科学、统一。 □5、结合实际谈谈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答: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趋向国际化.学科综合化趋势增强.高等学校教学趋 向个性化.教学管理活性化.倡导自主性学习.教学改革围绕培养创新人才 展开.趋向于强调教学内容的更新。 □1、你认为高等学校的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答:对一所大学而言.科学研究都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只有具备 高水平的科研.才能使最新的学科信息进入教学过程.促进教学的更好发 展。要成为合格的高校教师.必须先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好的科研工作者才 能够成为优秀的教师。没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就没有教学的高质量。教 师要围绕教学进行科学研究.建立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的机制。要积极地 把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上升为科研的问题.同时要把科研成果即使转化为教 学内容.提升教学的科技含量。 □2、试述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意义及其主要的途经。 答:高等学校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 理论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是学生能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创 造性地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质和能力。指导大学生参 与科研活动有多种途径(1)结合专业课的教学进行科研指导(2)在师 生合作研究中进行科研指导(3)结合社会实践进行科研指导(4)结合 学生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科研指导。 □1.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直接动因是什么. 答:政治因素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直接动因:1.政治体制改革对高等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作用。(1)政治体制改革决定高等教育改革与发 展的方向;(2)政治体制决定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式。 2.政策引导为高等 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方向。(1)政策引导高度教育改革与发展是一种 世界性现象;(2)中国运用政策引导推动高度教育改革与发展。 □1、试述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因。 答:(1)经济因素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动因.(2)政治因素是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直接动因.(3)文化因素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 催化动因:1)传统文化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2)文化差异导致 教育政策的差异3)外来文化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先发国家的 高等教育;第三世界高等教育。 □2、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论述我过高等教 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现状:关于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目前存在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高等 教育规模已经过大,有的认为应当保持稳定,有的认为还要适度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投融资渠道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各种高等教育类型基本 形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高校招生规模大幅度增加,普通本科专业布点迅速增长。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是:高 等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的教育机会与公民接收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之 间的矛盾,对这对矛盾的协调和解决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力。发展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思想、 内容和方法的现代化;高等教育多样化——体制、类型和标准的多样化;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终身化。改革的趋势:多元化(对象、政策 和目标)、现代化(模式更加完善;策略更加科学;价值取向更趋功效性)。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