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胶囊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

丹参酮胶囊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
丹参酮胶囊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

痤疮的中药方

痤疮的中药方 中医处方一 【辨证】脾胃湿热,肺经外感风邪,外邪入里化热,湿热上蒸面部所致。 【治法】祛风,清热,利湿。 【方名】痤愈汤。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黄芩10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浮萍10克, 丹皮10克,皂刺10克,生首乌20克,苦参20克,土茯苓20克,牛膝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实用中医效验新方大全》。 中医处方二 【辨证】内火闭结,气逆于上,风邪外搏,湿邪恣害所致。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利湿。 【方名】美容煎。 【组成】生枇杷叶去毛12克,霜桑叶12克,麦门冬12克,天门冬12克,黄芩12克,杭菊花12克,细生地12克,白茅根12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9克,大力子9克,白芷9克,桔梗9克,茵陈9克,丹皮9克,苍耳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5剂为1疗程。 【出处】刘结安方。 中医处方三 【辨证】脾胃积热,熏蒸于肺,痰瘀聚。 【治法】凉血清热,消痰软坚。 【方名】加味化瘀消坚汤。 【组成】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蒲公英15克,蚤休9克,夏枯草9克, 昆布9克,海藻9克,炒三棱9克,炒莪术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美容护肤中医八法》。 中医处方四 【辨证】肺热郁滞。 【治法】清肺热,行郁滞。 【方名】黄芩清肺饮。 【组成】黄芩9克,当归6克,红花6克,川芎9克,赤芍9克,生地9克,葛根9克,花粉9克,薄荷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美容护肤中医八法》。 中医处方五 【辨证】风寒外束,阳气内郁。 【治法】滋阴清热化瘀,痤疮偏方。 【方名】滋阴清热化瘀汤。 【组成】元参15克,天冬15克,花粉15克,赤芍15克,虎杖20克,生石膏20克,生山楂20克,桑白皮10克,白芷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李元文方。 中医处方六 【辨证】肺胃湿热,外感毒邪。 【治法】清理湿热,解毒散结。 【方名】白草枇杷饮。 【组成】白花蛇舌草50克,生枇杷叶9克,当归9克,生栀仁9克,白芷6克,桑 白皮12克,黄柏9克,黄连3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元文方。 痤疮病因

面部痤疮的治疗论文:面部痤疮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面部痤疮的治疗论文:面部痤疮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痤疮是一种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率为70%-87%,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超过了哮喘和癫痫。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腺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治疗痤疮的方法有很多,我科采用药物联合红蓝光一起使用治疗痤疮,疗效显著,应用安全。 1 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 1.1 临床表现: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青年男女多见,多发于头面部、颈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痤疮初起多为细小的粉刺或红色小丘疹,继而发展为小脓疱或小结节,严重者可形成脓肿、囊肿或蜂窝织炎并伴有疼痛,继发凹凸不平的疤痕和色素沉着,影响患者的美观,进而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 1.2 治疗方法:轻型患者维甲酸类药物软膏每晚外涂 +led红蓝光照射治疗每周两次连续照射四周;中度患者维甲酸类软膏外涂+维甲酸类药物口服+led红蓝光照射治疗每周两次连续照射四周;重度患者外用5-氨基酮戊酸散外敷1小时+led红光10档照射20分钟。 1.2.1 材料:光敏剂:外用盐酸氨基酮戊酸散,商品名:艾拉(上海复旦张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规格118mg/

瓶保存要求:20度以下避光保存。 光源:奇致激光(中国)有限公司led光波治疗仪,眼罩。 1.2.2led光波治疗仪的作用原理: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波长为415nm的蓝光具有快速杀菌的功效。丙酸杆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粪卟啉被蓝光激活产生光毒环境,转换成的毒性单态氧迅速杀死痤疮丙酸杆菌,这样蓝光可以在对皮肤组织毫无损伤的情况下,选择性的高效的破坏这种细菌,最大限度减少痤疮的形成,并且在很短时间内使炎症期的痤疮明显减少至愈合,蓝光对炎性痤疮有肯定的疗效,蓝光治疗一个月相当于口服抗生素三个月的疗效,而且停止治疗后,效果还会持续,不易反复。红光光动力治疗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作用过程,光敏物质(痤疮丙酸杆菌可产生内源性卟啉,其主要成分为粪卟啉iii和原卟啉ix )原卟啉pplx在633nm 红光的照射下生成具有毒性的单态氧,直达靶组织,引起局部细胞发生光氧化作用,抑制增生活跃的细胞,清除病灶;波长为633nm的红光被细胞中线粒体吸收,可以刺激atp产生,增加皮肤自然细胞活性,使光活化的细胞中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和真皮中纤维细胞 和角蛋白的合成增加,加速皮肤新生组织再生,缩短康复期,减少痤疮疤痕的形成。可抚平皱纹,光滑皮肤,提升肤质。而且红光还可以作用于肥大细胞、中性白细胞、巨噬细胞,

治疗痘痘中药配方

治疗痘痘的中药配方 [方一]浙贝母、白附子、菊花叶、防风、白芷、滑石各15克,皂角10克。将6味为细末,用皂角蒸熟去筋膜,同药捣为丸,早晚擦面。本方祛风清热,适用于痤疮、雀斑。 [方二]赤小豆20克,细辛6克,麻黄3克,银花10克,泽泻8克,茯苓15克,车前子8克,神曲15克,红花3克,甘草6克。煎汤代茶,1日1剂,并用药液清洗患部,早、晚各1次。本方功能消疮,适用于痤疮。 [方三]土茯苓30克,生地榆15克,赤芍10克,黄柏15克,蒲公英、茜草各10克,地肤子、金银花、板蓝根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清热解毒,活血祛湿,适用于痤疮患者。 [方四]白果适量。将药洗净,切开,绞汁,取汁频涂患部,干后再涂,直至汁尽,每日再2—3粒。本方解毒排脓,平痤除皮,适用于痤疮患者。 [方五]硫黄、川军各等分。将2味药共研细末,冷开水调敷患处。主治痤疮。[方六]蝮蛇胆汁0.5毫克,雪花膏500克。将2者混合调匀,每日早、晚先用温水洗脸,待干后涂擦皮损处。本方消炎抑菌,溶解皮脂,脱色止痒,适用于痤疮。 [方七]士瓜根60克。捣细为散,以浆水和研成膏,瓷盆中盛贮,临卧洗面后涂之。本方泻热消瘀,适用于痤疮。 [方八]白菊花3克、甘草2克混合茶叶面膜能消除粉刺,去除油脂。面粉1匙加蛋黄1个,拌匀后加绿茶粉1匙。洗净脸后,均匀地抹在脸上,20分钟后洗去。也可用红茶与红糖泡茶,将糖茶水1匙与面粉1匙调匀,做面膜15~20分钟后洗去。 [方九]连翘3克、芦荟适量、橘梗2克和草莓本身有消毒和收敛的作用,能让爱长痘痘的症状缓和下来,对皮脂分泌旺盛的皮肤也非常有效。使用草莓4粒,面粉1小匙、酸奶少许,用清水将草莓冲洗干净,榨出汁;将面粉和酸奶混合后放入草莓汁和蜂蜜搅拌均匀,涂抹于脸上,干后洗净。

名老中医治疗痤疮的经验探析

名老中医治疗痤疮的经验探析 南方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 痤疮为常见皮肤病,近代中医名家治疗各具特色,体现了时代的特点,试总结如下: 1.主方加减 陆德铭教授认为阴虚火旺为发病之本,肺胃积热、血瘀凝滞为发病之标。治以养阴清热,活血、化痰,其基本方:生地、玄参、麦冬、天花粉、女贞子、枸杞子、生首乌、蛇舌草、虎杖、丹参、茶树根、生山楂(原文无剂量)。多依皮疹形态加减:皮疹色红加赤芍、丹皮、连翘,脓疱加银花、半枝莲、蒲公英、野菊花,结节囊肿加三棱、莪术、桃仁、石见穿、皂角针、海藻、夏枯草、浙贝、全瓜蒌,瘙痒加苦参、白鲜皮、地肤子,月经不调或经前皮疹加剧加当归、红花、益母草、仙灵脾、肉苁蓉、锁阳,皮脂溢出多加侧柏叶、薏苡仁,发于鼻部加黄芩、桑白皮、地骨皮。[1]。 许连霈教授以清火解毒,佐以消肿散瘀治疗痤疮,其基本方为黄芩、金银花、地丁、桑白皮各15克、黄连、连翘、丹参各10克、甘草6克。结节囊肿明显者加当归、制大黄,聚合性痤疮加黄柏[2]。 范瑞强教授认为本病的根本原因是素体肾阴不足,肾之阴阳平衡失调,相火过旺。治宜滋肾泻火,清肺解毒,以自拟消痤方治疗:丹参

25克、女贞子、旱莲草、鱼腥草各20克、生地、蒲公英、连翘各15克、知母12克、甘草5克。加减:阴虚内热者表现为粉刺丘疹,以消痤汤为主;瘀热痰结者症见红色或暗红色结节、囊肿、疤痕为主,以桃红四物汤合消痤汤;冲任不调者发病多与月经不调有关,以柴胡疏肝散合消痤汤[3]。 唐汉钧教授对肺脾肾症状兼有、证型交叉者,以自拟经验方治疗:茯苓、白术、白花蛇舌草、鹿含草、丹参各15克、枇杷叶、仙灵脾、桑白皮各12克、黄芩、菊花、陈皮、半夏、女贞子、生山楂各9克。加减:肺热偏重加银花、蒲公英、侧柏叶、地骨皮等,胃火盛加黄连、山栀、生石膏、寒水石等,冲任失调加黄精、肉苁蓉、枸杞子、旱莲草等[4]。 2.辩证分型 唐汉钧教授将本病分为:(1)肺经风热者,丘疹色红细小,鼻翼发红、油腻、脱屑,炎症较明显,以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侧柏叶、桑白皮、金银花各12克、黄芩、菊花、桑叶各9克、甘草6克。丘疹质硬难消加天冬、浙贝、玄参,面部痒甚加白藓皮、白蒺藜。(2)胃肠湿热者,多见于30岁左右者,丘疹色红较大,或结节、脓疱,伴胃肠功能紊乱,以黄连解毒汤加减:全瓜蒌18g、土茯苓、白花蛇舌草、鹿含草各15g、大黄、黄芩、苦参、栀子各9克、黄连、甘草各6克。脓疱较多加蒲公英、银花、野菊花。(3)肝肾阴虚、冲

5%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观察

5%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10-09T10:41:09.3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3期供稿作者:何蓉[导读] 5%ALA-PDT和单用红光治疗痤疮都能使皮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5%ALA-PDT疗效优于单用红光,不良反应较轻。 何蓉 (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皮肤科 611830) 【摘要】目的探讨低浓度光敏剂、短时间封包、红光动力疗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面部痤疮患者随机、单盲平均分为两组,1组外敷5%5-氨基酮戊酸(ALA)于全面部皮损处;另1组外敷安慰剂。均采用红光照射全面部,每周1次,共4次。每次随访记录皮损数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的第2周,试验组30%的患者皮损改善达到60%以上,而对照组的皮损改善均低于60%。疗效分析显示,试验组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所有皮损计数,包括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及总计数,与基线比较皮损的计数都减少(P<0.05)。而对照组,只有脓疱和总计数与基线比较计数减少(P<0.05)。结论 5%ALA-PDT和单用红光治疗痤疮都能使皮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5%ALA-PDT疗效优于单用红光,不良反应较轻。【关键词】寻常型痤疮氨基酮戊酸化学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3-0094-02 寻常型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多因素的疾病,主要与毛囊内痤疮丙酸杆菌增殖,皮脂产生过多,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等有关。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产生和集聚内源性卟啉,主要是粪卟啉。光动力疗法(PDT)是外敷5-氨基酮戊酸(ALA),封包待ALA被毛囊皮脂腺吸收后,产生原卟啉IX。内外源卟啉在红光照射后产生高活性的自由基团,达到杀灭痤疮丙酸杆菌从而达到减轻和消除炎症的目的。我们用随机、单盲、面部对照研究,采用低浓度ALA短时间封包,红光光源,观察PDT治疗痤疮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60例面部痤疮患者,于2011年9月至11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接受治疗,年龄18-30岁,平均年龄22岁,病程6-24个月,平均病程12个月。排除标准:1、有光敏史,瘢痕疙瘩史;2、2周内有服避孕药或光敏性药物者;3、半年前有服维A酸类药物者;4、1个月内系统性使用抗生素药物者,5、妊娠、哺乳期妇女。 二、治疗和随访 ALA散(商铺名艾拉,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温敏凝胶液基质混合调配成5%浓度的胶液。60例痤疮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1组外敷5%ALA于面部皮损处,另1组外敷安慰剂。全面部封包2小时后,用清水洗净。采用光源为欧美娜红光照射仪(波长633nm,能量128J/cm2),全脸照射30分钟,治疗后嘱患者避免日晒。治疗方案为每周1次,连续4次,治疗结束后的第2,4,8周随访。采用两组对照观察疗效。 三、疗效评价 与基线相比较,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皮损数量变化。皮损消退率=(治疗前皮损总数—治疗后皮损总数)/治疗前皮损总数×100%。疗效评价标准:痊愈为皮损消退≥90%;显效为皮损消退60%~89%;好转为皮损消退20%~59%;无效为皮损消退<19%。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四、不良反应 每次治疗前、治疗时和随访时记录不良反应,包括:瘙痒、疼痛、红斑、水泡、色素沉着、脱屑等出现、消退时间、严重程度、与ALA-PDT的关系、采取措施、转归情况。 五、统计学方法 使用SAS9.3.1统计软件。基线的均衡性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疗效分析比较采用CMH卡方检验。皮损数量和测量值与基线的改变值的比较分析,视资料的正态分部和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 结果 一、患者资料 60例患者入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30例。其中均为男14例,女16例,试验组25例完成试验,3例在治疗结束后的第2周未按时随访(2例因色素沉着的不良反应。3例因工作不能配合随访)。25例在治疗结束后的第4周随访,20例在治疗结束后的第8周随访。对对照组27例完成试验(3例因工作不能配合)。 二、疗效 第2~4次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和疗效评价无差异。治疗结束后的第二周有效率(30%)优于对照侧(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的第二周疗效分析,试验组痊愈0%,显效30%,好转49.5%,无效20.5%;对照组痊愈0%,显效0%,好转47.55%,无效52.45%,试验组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两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皮损数量变化较基线的改变值:第2次治疗试验组的丘疹和皮损总计数,对照组皮损总计数;第3、4次治疗试验组的粉刺、丘疹和皮损总计数,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的第2周试验组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和皮损总计数,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损的计数均减少,而对照组,只有脓疱和皮损总计数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的第2与4周相比,试验组的脓疱的计数减少,改变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的第8周与第2周相比,试验组的丘疹计数减少,丘疹的改变值有统计学意义。 三、不良反应情况 对照组无不良反应。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有瘙痒(治疗第1~4周分别有6、3、3、2例)、刺痛(治疗第1~4周各有6例)、水肿性红斑(治疗后1天内1例)、色素沉着(治疗后3~4天3例)。瘙痒发生在照光后5分钟之内、刺痛在4分钟之内,随治疗次数增加症状出现时间延迟,持续时间缩短,照光结束症状都能消失,瘙痒、刺痛的发生与ALA-PDT有关,但是严重程度较轻,无需处理,可以继续治疗,发生后未采取任何措施,最终完全消失。1例试验组患者面部在治疗后1天出现水肿性红斑,嘱其用生理氯化钠液湿敷面部,每日3次,每次30分钟,3天内消退,留有色素沉着。2例患者因色素沉着治疗4次后未来随访;1例患者于治疗结束后的第二周随访时色素沉着略减轻;治疗结束后的第8周随访时色素沉着完全消退。试验组未出现脓疱、水疱、脱屑。

丹参酮的药理作用

丹参酮的药理作用 丹参酮,用于化脓性和外科感染;用于痤疮;用于宫颈糜烂;用于麻风。下面来介绍丹参酮的药理作用。 丹参酮的药理作用1.抑菌作用体外实验丹参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比小檗碱强,对结核杆菌H37RV株(最低抑菌浓度可达 1.5mg/ml以下)对两种毛发癣菌也有抑制作用。 2.抗炎作用大白鼠经灌胃给丹参酮有明显的抗炎症作用。在炎症第一期模型上对组织胺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蛋清、角叉菜胶和右旋糖酐所致急性关节肿有抑制作用;对渗出性甲醛腹膜炎有抑制作用。在炎症第二期模型上,对明胶所致小白鼠的白细胞游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亚急性甲醛性关节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第三期炎症模型,棉球肉芽肿实验无抑制作用(即慢性期无作用)。丹参酮能使大白鼠血中PGF2α和PGE水平降低,可能与丹参酮的抗炎作用机制有关。 3.抗凝血作用丹参酮有抗凝作用。作用较原儿荼醛强。 4.其他作用丹参酮能提高小鼠在低压缺氧下的存活率或延长生存时间。丹参酮有抗雄激素作用,降低皮脂产生,有抗痤疮丙酸杆菌作用,减轻由细菌代谢所加剧的炎症。可用于治疗痤疮。丹参酮对伤寒菌苗致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小鼠实验表明丹参酮有较温和的、通过卵巢起作用的雌激素活性。

5.体内过程观察丹参酮经十二指肠给药后药物进入肝脏并由胆汁排出的情况,结果表明,大鼠十二指肠给药后一般在1h左右即可测得胆汁中有微量丹参酮排出,其排出高峰在给药后3h左右。不同结构的丹参酮在肝内排泄速度不相同。此外实验中还发现在用氯仿提胆汁的丹参酮后,胆汁的水溶液部分有变性蛋白析出,其含量与不同给药组之间有一定联系。 丹参酮的简介丹参酮亦称总丹参酮。是从中药丹参(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根)中提取的具有抑菌作用的脂溶性菲醌化合物,从中分得丹参酮I、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等10余个丹参酮单体,其中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Ⅱ,羟基丹参酮、丹参酸甲酯、丹参酮ⅡB 5个单体具有抗菌作用,尚有抗炎、降温作用。丹参酮ⅡA的磺化产物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溶于水,经临床试用证明治疗心绞痛效果显著,副作用小,为一治疗冠心病的新药。总丹参酮有抗菌、消炎、活血化瘀、促进伤口愈合等多方面作用,长期服用未见有明显副作用。 丹参的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在丹参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胃痛、食欲减少,口咽干燥,恶心呕吐,与丹参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有关,宜停药,并可口服胃舒平、普鲁苯辛等药,重者可皮下注射阿托品。个别晚期血吸虫肝脾肿大患者在服用大剂量丹参后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应停用丹参,并给予止血剂、维生素等。丹参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皮疹、寻麻疹,有的还伴见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甚则恶寒、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随即面色苍白、肢冷汗出、

治疗痘痘的中医处方

. 治疗痘痘的中医处方 该五个处方可以任选一种,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参照下面说明添加不同的药物!五个处方可以换着吃,每个处方一周为一疗程! 【方一】适用于痘痘不严重者! 荆芥10克,防风10克,黄芩7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浮萍10克,丹皮10克,皂刺10克,苦参10克,土茯苓20克,牛膝15克。 【方二】:适用于脸颊和鼻子周围痘痘较多者 枇杷叶、黄芩、桑白皮、生山栀、黄柏、知母各9克,生甘草3 克、生地、连翘、白花蛇舌草各15克 【方三】适用于额头痘痘较多者! 黄芩、生山栀、生地各9克、黄连、生大黄(后下)、生甘草、什麻各3克、茵陈、生意苡仁、生山楂各15克、白花蛇舌草30 克、 【方四】适用于痘痘比较严重,数量多,红肿者~ 金银花、紫花地丁各30克、野菊花、白花蛇舌草各10克、黄连、黄芩各3克、知母、连翘、白芷、赤芍、牛蒡子、生甘草各6克 【方五】适用于嘴周,下巴或者脖子长痘痘者! 桃仁、当归、炙半夏、淅贝母各9克、红花、川芎、陈皮各6克、丹参、蒲公英、金银花、白花舌草各15克、牡蛎30 克,生甘草3克 上述各方根椐病情按以下各方法加减: 1、伴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3-6克。 2、咽干口渴唇燥者,加玄参、天冬、麦冬、天花粉各9克。 3、结节、囊肿难消者,加莪术9克、夏枯草、牡蛎30克 4、伴月经不调者,加当归、赤芍各9克、益母草15克 5、有慢性肝病者,加平地木、虎杖各9克、茶树根15克 【方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7日为一疗程 青春痘常用中成药(1)丹参酮适应脓疱症状(2)当归苦参丸适应湿热上蒸型(3)清热暗疮片面性适应囊肿性及感染性青春痘(4)金花消痤丸适应湿热上蒸型(5)复方珍珠暗疮片适应湿热上蒸型(6)连翘败毒丸适应热毒型(7)逸豆消痤丸综合性痤疮(根据个人情况按照以上药方进行搭配,治愈率很高,现在淘宝上有人拿此药方赚钱) 精品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一、痤疮的病因病机分析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男女青春期的颜面及胸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临床上以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囊肿为特征,易反复发作。本病属于中医学“肺风粉刺”病的畴。 中医认为痤疮主要是由于先天素体肾之阴阳平衡失调,肾阴不足,相火天癸过旺,加之后天饮食生活失调,肺胃火热上蒸头面,血热淤滞而成。 1.肾阴不足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人之生长发育与生殖。<<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若素体肾阴不足,会导致女子二七和男子二八时相火亢盛,天癸过旺,阴虚热而脸生粉刺。 2.肺胃血热 面部皮肤主要有肺经和胃经所司。<<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肺之和皮也,其荣毛也”。在中医五行理论中,肺属金,肾属水,若素体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滋于肺,可致肺阴不足。另外肺与大肠相表里,若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大肠积热, 上蒸于肺胃。合而导致肺胃血热, 脸生粉刺、丘疹、脓疱。 3.痰瘀互结 肾阴不足,肺胃血热,日久煎熬津液为痰;阴虚血行不畅为瘀。痰瘀互结于面部而出现结节、囊肿和瘢痕。 4.冲任失调 肾阴不足,肝失疏泻,可使女子冲任不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不调,则血海不能按时满盈,以至女子月事紊乱和月经前后脸部粉刺增多加重。 西医认为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的皮肤附属器疾病,其详细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已知分泌失调,皮脂分泌旺盛以及毛囊微生物感染是痤疮发病的主要因素。 1.分泌失调 目前已经公认分泌雄性激素在痤疮的发生、发展和持续状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雄性激素主要由性腺和肾上腺分泌,其中以血清睾酮作用最强。睾酮在皮肤中经与5α还原酶作用转变为组织活性更强的双氢睾酮刺激皮脂腺的细胞周转和脂类合成。血清或皮肤组织中雄性激素水平过高,或毛囊皮脂腺单位的雄性激素受体过多,或雄激素与雌激素受体之间的比例失衡,或雄激素受体对正常血清雄激素的敏感性增加均认为与痤疮的发生有关。 2. 皮脂分泌旺盛 毛囊和皮脂腺是雄性激素靶器官。在不正常水平的雄激素作用下引起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产生过多过浓的皮脂郁积在皮脂腺导管;另一方面在雄激素的刺激下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管腔变窄,更进一步加重了皮脂排泄不畅,形成了临床上所见到的丘疹和粉刺。 3. 毛囊微生物感染 已知表皮和毛囊皮肤存在痤疮棒状杆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和白色葡萄球菌3组微生物,其中以痤疮棒状杆菌跟痤疮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皮肤中的皮脂分泌过多给这 3组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它们分解脂肪,促使皮脂转化为游离脂肪酸,后者使毛囊及周围组织发生非特异性炎症。游离脂肪酸产生的炎症反应和细菌本身引起的炎症共同形成临床上所见的红色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脓肿。 其它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痤疮地病因病机分析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地慢性炎症.好发于男女青春期地颜面及胸背皮脂腺丰富地部位,临床上以面部地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囊肿为特征,易反复发作.本病属于中医学“肺风粉刺”病地范畴. 中医认为痤疮主要是由于先天素体肾之阴阳平衡失调,肾阴不足,相火天癸过旺,加之后天饮食生活失调,肺胃火热上蒸头面,血热淤滞而成.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肾阴不足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人之生长发育与生殖.<<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若素体肾阴不足,会导致女子二七和男子二八时相火亢盛,天癸过旺,阴虚内热而脸生粉刺.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肺胃血热 面部皮肤主要有肺经和胃经所司.<<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肺之和皮也,其荣毛也”.在中医五行理论中,肺属金,肾属水,若素体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滋于肺,可致肺阴不足.另外肺与大肠相表里,若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大肠积热, 上蒸于肺胃.合而导致肺胃血热, 脸生粉刺、丘疹、脓疱.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痰瘀互结 肾阴不足,肺胃血热,日久煎熬津液为痰;阴虚血行不畅为瘀.痰瘀互结于面部而出现结节、囊肿和瘢痕. .冲任失调 肾阴不足,肝失疏泻,可使女子冲任不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不调,则血海不能按时满盈,以至女子月事紊乱和月经前后脸部粉刺增多加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西医认为痤疮是一种多因素地皮肤附属器疾病,其详细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已知内分泌失调,皮脂分泌旺盛以及毛囊内微生物感染是痤疮发病地主要因素.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内分泌失调 目前已经公认内分泌雄性激素在痤疮地发生、发展和持续状态中起着非常重要地作用.雄性激素主要由性腺和肾上腺分泌,其中以血清睾酮作用最强.睾酮在皮肤中经与α还原酶作用转变为组织活性更强地双氢睾酮刺激皮脂腺地细胞周转和脂类合成.血清或皮肤组织中雄性激素水平过高,或毛囊皮脂腺单位地雄性激素受体过多,或雄激素与雌激素受体之间地比例失衡,或雄激素受体对正常血清雄激素地敏感性增加均认为与痤疮地发生有关.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皮脂分泌旺盛 毛囊和皮脂腺是雄性激素靶器官.在不正常水平地雄激素作用下引起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产生过多过浓地皮脂郁积在皮脂腺导管内;另一方面在雄激素地刺激下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管腔变窄,更进一步加重了皮脂排泄不畅,形成了临床上所见到地丘疹和粉刺.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毛囊内微生物感染 已知表皮和毛囊皮肤内存在痤疮棒状杆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组微生物,其中以痤疮棒状杆菌跟痤疮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皮肤中地皮脂分泌过多给这组微生物地生长提供了良好地环境,它们分解脂肪,促使皮脂转化为游离脂肪酸,后者使毛囊及周围组织发生非特异性炎症.游离脂肪酸产生地炎症反应和细菌本身引起地炎症共同形成临床上所见地红色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脓肿.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其它

中医治疗痤疮

中医药对痤疮的认识探讨 摘要 痤疮是青春期男女常见的皮肤病,给患者的精神、心理、情绪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无情的折磨。痤疮病情越重,病程越长,心理障碍越重。他们的生活质量严重的受到了影响,最后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性格暴躁、情绪无常,甚至精神分裂。而中国传统医学在很早以前便对痤疮有了一定的认识,中医治病着重于全局,重视内因,强调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的优势,结合中药的现代药理学作用,以调整气血,调整内分泌为治则。 本文从痤疮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中医治疗等多个方面对痤疮进行了探讨,把目前中医药对于痤疮的认识进行了简单概括,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该课题还存在大量的后续研究工作。 关键词:中医药,痤疮,中医治疗

痤疮,是一种由多因素导致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以白头粉刺、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多种类型的皮疹为特征。多发于青春期,除儿童外,人群中约有80%~90%的人患本病或曾经患过本病(包括轻症在内)。通常好发于面部、颈部、胸背部、肩膀和上臂,常伴有皮脂溢出。中医学称本病为“粉刺”。痤疮发生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毛孔堵塞。毛孔堵塞以后,毛囊里面的油脂排不出来,由于毛囊口被阻塞,毛囊管腔狭窄,形成缺氧状态,使毛囊内的厌氧菌大量增生,导致微生物失衡,从而就形成了粉刺。 2中医病因病机 2.1古代医家对痤疮病因病机的论述 如《素问·生气通气论》载“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载“此由饮酒,热势冲面,而遇风冷之气相搏所生,故令鼻面生皶,赤疱币币然也”,明代申斗垣《外科启玄》载“或绞面感风,致生粉刺,盖受湿热也”。不难看出,古代部分医家从外邪郁表,即由于风邪、湿邪、热邪郁于肌表,久蕴不解而成痤,提出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另有《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齄鼻》载“粉刺属肺,齄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谓有诸内,形诸外”,亦有《外科大成肺风酒刺》载“肺风由肺经血热郁滞不行而生酒刺也”,可以看出血热久郁,即由于素体血热,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助生里热,累及血分,血热蕴结而成痤,亦认为是本病的病因病机。 2.2 近代学者对痤疮病因病机的认识 李艳萍等[1]认为湿热毒瘀是痤疮的主要病机,比较常见的是过食辛辣肥甘厚味,辛辣最易化热,肥甘厚味易生湿化热,湿热聚之则化毒生瘀;其次是环境因素,如生活、居住、工作环境潮湿或湿热,刺激皮肤的灰尘或气味,阳光的长期久

治疗痘痘的中医处方

治疗痘痘的中医处方 该五个处方可以任选一种,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参照下面说明添加不同的药物!五个处方可以换着吃,每个处方一周为一疗程! 【方一】适用于痘痘不严重者! 荆芥10克,防风10克,黄芩7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浮萍10克,丹皮10克,皂刺10克,苦参10克,土茯苓20克,牛膝15克。 【方二】:适用于脸颊和鼻子周围痘痘较多者 枇杷叶、黄芩、桑白皮、生山栀、黄柏、知母各9克,生甘草3 克、生地、连翘、白花蛇舌草各15克 【方三】适用于额头痘痘较多者! 黄芩、生山栀、生地各9克、黄连、生大黄(后下)、生甘草、什麻各3克、茵陈、生意苡仁、生山楂各15克、白花蛇舌草30 克、 【方四】适用于痘痘比较严重,数量多,红肿者~ 金银花、紫花地丁各30克、野菊花、白花蛇舌草各10克、黄连、黄芩各3克、知母、连翘、白芷、赤芍、牛蒡子、生甘草各6克 【方五】适用于嘴周,下巴或者脖子长痘痘者! 桃仁、当归、炙半夏、淅贝母各9克、红花、川芎、陈皮各6克、丹参、蒲公英、金银花、白花舌草各15克、牡蛎30 克,生甘草3克 上述各方根椐病情按以下各方法加减: 1、伴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3-6克。 2、咽干口渴唇燥者,加玄参、天冬、麦冬、天花粉各9克。 3、结节、囊肿难消者,加莪术9克、夏枯草、牡蛎30克 4、伴月经不调者,加当归、赤芍各9克、益母草15克 5、有慢性肝病者,加平地木、虎杖各9克、茶树根15克 【方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7日为一疗程 青春痘常用中成药(1)丹参酮适应脓疱症状(2)当归苦参丸适应湿热上蒸型(3)清热暗疮片面性适应囊肿性及感染性青春痘(4)金花消痤丸适应湿热上蒸型(5)复方珍珠暗疮片适应湿热上蒸型(6)连翘败毒丸适应热毒型(7)逸豆消痤丸综合性痤疮 (根据个人情况按照以上药方进行搭配,治愈率很高,现在淘宝上有人拿此药方赚钱)

治疗痤疮的中药药方有哪些

治疗痤疮的中药药方有哪些 治疗痤疮的中药药方有哪些[方一]浙贝母、白附子、菊花叶、防风、白芷、滑石各15克,皂角10克。将6味为细末,用皂角蒸熟去筋膜,同药捣为丸,早晚擦面。本方祛风清热,适用于痤疮、雀斑。 [方二]赤小豆20克,细辛6克,麻黄3克,银花10克,泽泻8克,茯苓15克,车前子8克,神曲15克,红花3克,甘草6克。煎汤代茶,1日1剂,并用药液清洗患部,早、晚各1次。本方功能消疮,适用于痤疮。 [方三]土茯苓30克,生地榆15克,赤芍10克,黄柏15克,蒲公英、茜草各10克,地肤子、金银花、板蓝根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清热解毒,活血祛湿,适用于痤疮患者。 [方四]白果适量。将药洗净,切开,绞汁,取汁频涂患部,干后再涂,直至汁尽,每日再2-3粒。本方解毒排脓,平痤除皮,适用于痤疮患者。 [方五]硫黄、川军各等分。将2味药共研细末,冷开水调敷患处。主治痤疮。 [方六]蝮蛇胆汁0.5毫克,雪花膏500克。将2者混合调匀,每日早、晚先用温水洗脸,待干后涂擦皮损处。本方消炎抑菌,溶解皮脂,脱色止痒,适用于痤疮。 女性长痤疮的病因1、外来因素:如药物、化妆品及机械

性刺激等均可使皮脂泌出受阻而致。按照痤疮发病的不同阶段和性质可分为丘疹型、脓疮型、结节型、囊肿型等,而最易引起坑点状的瘢痕、青黑色钙化结节及色素沉着并发症的是脓疮型和囊肿型。这是引起痤疮的原因中比较主要的一2、遗传因素也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导致痤疮的发生的。因此,这也属于诱发痤疮的原因。 3、内分泌因素:这是常见的引起痤疮的原因之一,当男女青年进入青春期时,雄性激素增加,使皮脂腺增大,皮脂排出增多,导致痤疮的发生。如果皮脂腺产生的皮脂顺利通过毛漏斗,从毛孔排出到体表,则不会产生粉刺。 4、女性痤疮常于月经期前或月经前期加重,月经来潮后逐渐减轻,部分患者还伴有头痛、烦躁易怒、月经不调或痛经、经前乳胀等不适。研究证明,女性痤疮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紊乱。现代医学认为内分泌紊乱可导致女性痤疮。 怎样消除痘痘怎样消除痘痘:喝酸奶 食物在发酵过程中,淀粉和糖类被分解成了不容易消化的成分,消化系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它,你也就不易感到饥饿了。吃发酵的食物,如馒头、酸奶、三明治等更不容易感到饥饿,比吃普通食物至少多坚持1小时以上,可以很好的对肠胃进行排毒。 怎样消除痘痘:拔罐 平常睡觉前可以用真空罐拔后背的几个穴位,光影的经验就是肩胛骨旁边拔肺俞和在腰部略微往上肾俞这2个穴位对痘痘格外有效果,有时不但痘痘消失了脸色滋润光彩。 怎样消除痘痘:适当清洁

严重痤疮的治疗方法

严重痤疮的治疗方法 丹参30~60克,生地黄30克,甘草30克,土大黄30克,川军3~15克,水煎服。 薏苡米50克,水煮成粥,调白糖15克服食,每日1次,连用1个月。 将使君子适量去壳,取出种仁,放入铁锅内文火炒至微有香味,晾凉,放入香油内浸 泡1~2天,每晚睡前吃使君子仁3个,7天为1个疗程。不饮茶,此方法也可用于酒糟鼻。 白花舌蛇草、丹参、白菊花、赤芍、竹叶、生地黄各10克,薏米30克,每天1剂, 水煎分2~3次服用。 枇杷叶、淡竹叶、桑叶各10克,白茅根20克,每天1剂,加水稍煎,或滚开水冲泡 代茶。 荷叶适量每天代茶饮用。 生石膏30克,布包水煎30分钟去渣,放入金银花、生槐花、鸡冠花、月季花各10克,红糖适量,先用大火,后用文火煎熬成膏状,再放入适量蜂蜜熬开离火,等凉后装瓶 备用。每服1匙,每天2~3次,开水冲服。 新鲜芦荟60克捣烂取汁,涂擦患处,每天2~3次,10日为1个疗程。适用初发期。 在丝瓜藤生长旺盛时期,在离地1米以上处,将茎剪断,把根部切断部分插入瓶中间 勿着瓶底,以胶布护住瓶口,放置一昼夜,藤茎中有清汁滴出,可用此瓜藤水涂擦患处。 菟丝子15~30克,水煎成汤剂,每日数次,趁热温洗局部。 大黄、紫草各等份,共研细末,加入菜油适量,拌匀,浸泡3天后搽患处,好转后, 可每天洗净脸后,用少量油涂抹面部。 生大黄15克,冰片1克,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匀涂患处,每天2次。 马齿苋,或枣树叶适量,加水煎汤,熏洗净患处。每天2次。 蜂蜜30克,白丁香10粒,泡入蜂蜜内,用此蜂蜜涂患处,每天早晚各1次。 1局部外用药物维A酸类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他扎罗汀凝胶、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类克林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等、壬二酸、硫磺洗剂等。 2口服抗生素首选四环素类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其次为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避免选择常用于治疗系统感染的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疗程通常6~12周。

跟师吴华强教授治疗痤疮心得体会

 跟师吴华强教授治疗痤疮心得体会赵黎 痤疮俗称青春痘,好发于颜面及背部,是一种损美性毛囊皮脂腺的自限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皮损特征性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部分患者遗留有色素沉着、萎缩或增生性瘢痕。吴华强老师是安徽中医学院知名教授,安徽省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发表数十篇论文。吴师造诣深厚,博采众长,主攻研究中医藏象学说、气血学说,擅长从整体调治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妇科疾患,其中对痤疮的治疗也较有特色,学验俱丰。笔者有幸跟师临证,受益良多,兹将吴师治疗痤疮经验小结如下: 案1:潘某,女,23y,2013年11月12日就诊。 主证:自13岁起痤疮,呈干性,色淡。今年10月下旬,出现脸部脱皮。平日喜食辛辣,近日来有些腹胀,舌微红,脉

滑。中医辨证:痤疮之风热蕴表,挟有痰湿,又素有肺热。治则治法:疏风清热,祛痰行气。 处方:荆芥10g、防风10g、陈皮10g、黄芩6g、金银花10g、薄荷8g、地肤子20g、白鲜皮20g、炙杷叶15g、浙贝15g、连翘10g、生甘草4g。 按:患者感受风热之邪,其性炎上,多犯上部,致局部皮肤气血郁闭,日久渐成痤疮。患者又嗜食辛辣油腻之品,热郁肺经,肺主表,外合皮毛,则致肺卫失宣,皮毛被郁。《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故用荆芥、防风疏风散邪,金银花、连翘、薄荷解表清热解毒,黄芩清泄肺热,白鲜皮、地肤子清热除湿,祛风止痒,枇杷叶降逆肺气,浙贝清热化痰,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共奏疏风清热,祛痰行气之效。 案2:田某,女,24y,2013年11月12日就诊。

主证:今年六、七月用化妆品后,面部过敏,先起小白粒状,后出暗红色疹,内有脓液,局部发痒,曾服内服消炎药与外搽药,“连翘败毒丸”、“丹参酮”。自九月份至今,近两月月经未行,上次月经自觉量少,未有痛经。舌脉尚正常。中医辨证:痤疮之风热犯表,气血不通,血分有热。治则治法:清泻肺热,疏风消疹祛痘,行气活血。 处方:地肤子20g、白鲜皮20g、金银花10g、连翘10g、荆芥10g、防风10g、当归10g、白芍8g、川芎6g、陈皮8g、丹参8g、生甘草4g、天花粉20g、白芷15g、浙贝15g、夏枯草15g。 按: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面体病诸候》云:“面疱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疱,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患者过度使用化妆品,致毛孔被堵塞,玄府不通,发为痤疮;又见血分有热,气血凝滞,致月经不行。《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肺风粉刺,此病由肺经血热而成。……宜内服枇杷清肺饮,外敷颠倒散,缓缓自收功也。”吴师用枇杷清肺饮加减,奏清泻肺热,疏风消疹祛痘,行气活血之功。

治疗痘痘的中药药方

治疗痘痘的中药药方 桑白皮10g 枙子10g 黄莲10g 生地15g 生大黄10g 黄芩10g 生山楂30g 连翘15g 茵陈15 牡丹皮10g 生薏苡仁30g 生甘草6g [功效] 宣肺清热,凉血解毒。 [适应症] 寻常型痤疮。 [方二]赤小豆20克,细辛6克,麻黄3克,银花10克,泽泻8克,茯苓15克,车前子8克,神曲15克,红花3克,甘草6克。煎汤代茶,1日1剂,并用药液清洗患部,早、晚各1次。本方功能消疮,适用于痤疮。 [方三]土茯苓30克,生地榆15克,赤芍10克,黄柏15克,蒲公英、茜草各10克,地肤子、金银花、板蓝根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清热解毒,活血祛湿,适用于痤疮患者。 1治疗逗逗的中药配方:金银花20g、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15g,白芷、连翘各10g,生甘草6g。每日1剂,头煎、复煎药液均作口服。用上方第3煎药液洗脸。七天一个疗程。3~4个疗程。到中药房配药!这张药方对湿热体质引起豆豆超有效,体质肾虚者不可用. 银花30克,连翘、黄芩、川芎、当归各12克,桔梗、牛膝各9克,野菊花15克。水煎服,日1剂。主治:青春痘、痤疮。 枇杷叶12克,桑白皮、黄芩、生山栀、赤芍、丹皮、连翘各9克,生甘草3克,每天各服一剂,水煎服。连服10-15剂即除。 银花30克、连翘12克、黄芩12克、川芎12克、当归12克、桔梗9克、牛膝9克、野菊花15克,脓疱红肿疼痛加黄芩9克、黄柏9克、紫花地丁30克;结节囊肿多,加夏枯草30克、牡蛎30克、白芥子9克、丹参30克;头晕目痛加龙胆草12克;便秘加大黄30克;胸胁痛,加柴胡9克;尿黄加白茅根30克;气虚加党参30克;结节、囊肿迁延难消,加三棱9克、莪术9克、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浙贝母9克;月经不调,加益母草30克、当归9克、丹参12克。水煎,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外用方: 1 先清洗面部,去除污垢。将苦瓜洗净捣烂,涂敷面部,20分钟后洗净。每周2-3次。 2 鲜菟丝子适量。捣烂绞汁,外涂患处。 3 芦荟叶50克。洗净后用纱布拧取汁液7-10毫升,加入90℅的护肤霜,混匀,涂搽患处,每日1-3次。 4 大黄、硫磺各等份。将上药研为细末,加饱和石灰水至1000毫升,外搽患处。有哪些单验方? 1 紫背天葵50克或干品15克,生米仁30克用淘米水500毫升煎煮半小时,内服及外搽。 2 大黄、紫草等量研细末,加入菜油浸泡3-6天后外用。 3 蝮蛇胆汁0.5毫升加雪花膏500克调匀外用。

中医治疗痤疮的外用方

中医治疗痤疮的外用方 中医根据四诊将痤疮主要分为以下三型: 1.肺经蕴热怔: 主要表现为粉刺初起,红肿疼痛,面部瘙痒,可有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象浮数。 治疗以清肺凉血为主,常用的方剂是枇杷清肺饮,主要药物有:枇杷叶,桑白皮,知母,黄芩,银花,赤勺,生地,生石膏,生甘草等。 2.脾胃湿热证: 主要表现为粉刺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可以挤出黄白色碎米粒样脂栓,或有脓液,颜面出油光亮,拌口臭口苦,食欲时好时坏,大便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疗以清利湿热为主,常用的方剂是芩连平胃散,主要药物有:黄连,黄芩,白术,厚朴,蛇舌草,茵陈,六一散,生甘草等。 3.血瘀痰凝证: 主要表现为痤疮日久,质地坚硬难消,触压有疼痛感,或者颜面凹凸如橘子皮,女性可有月经量少,痛经,经期痤疮加重等症状,舌暗苔薄,脉涩。型多见于长期的慢性痤疮患者。 治疗以活血化痰,软坚散结为主,常用的方剂是大黄蛰虫散,主要的药物有:大黄,蛰虫,水蛭,蛇舌草,桃仁,红花,益母草,陈皮,白术,生甘草等。 治疗痤疮的中药外用方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西医以其形态不同而分为寻常

型痤、脓疱型痤疮、结节型痤疮等。本病在中医学文献中很早就有记载,为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治疗服药的同时可根据自己的病情辨证论治,用一些外用方,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像京珠堂人参玉面膏等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制成对痤疮丙酸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他外用方还有: 蛇胆霜 蛇胆霜是由蝮蛇的胆汁0.5毫升加冷霜或普通雪花膏500克混合调匀即成,每日早晚用温热水冼脸后,均匀涂搽于皮肤处。蝮蛇胆汁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它含有多种氨基酸,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及参与皮脂代谢,有溶解皮脂作用,治疗痤疮有效。 四黄洗剂 大黄、黄芩、黄柏各50克,硫黄15克,上药研细末,硫黄先用75%酒精溶解,然后将上药加入500毫升蒸馏水中摇匀,密封1周后备用。用法:用棉签蘸药外搽,每日4-6次,适用于寻常型痤疮和脓疱型痤疮,有消炎祛脂作用。 消痤膏 夏枯草、羌活、海藻、白芷、僵蚕各6克,黄连1.5克,冰片少许,白蜂蜜60克,痤疮严惩者加旋覆花、晚蚕砂、苦参各6克,如有囊肿或疤痕疙瘩者加密陀僧、滑石各9克,将上药共研细末,人蜂蜜调膏备用,外搽患处,治疗期间宜忌食醇酒厚味及辛燥之物。硫黄搽剂 由硫黄、赤石脂、密陀僧、樟脑、天仙子、白果各10克,冰

异维A酸胶囊联合丹参酮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皮肤病与性病 2018年10月第40卷第5期 J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Oct 2018,V ol. 40,No ,5 696·临床研究· 异维A 酸胶囊联合丹参酮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赵卫华 (惠州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皮肤性病科,广东 惠州 516001) 【摘要】 目的 观察异维A 酸胶囊(泰尔丝)联合丹参酮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我 院76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异维A 酸胶囊,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丹参酮,治疗3个疗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炎性丘疹、粉刺、脓疱等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71.05%(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实验组粉刺、脓疱、炎性丘疹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15%∶26.3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异维A 酸胶囊联合丹参酮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关键词】 中重度痤疮;异维A 酸胶囊;丹参酮 中图分类号:R751.05;R758.73+ 3 文献标志码:B doi :10.3969/j.issn.1002-1310.2018.05040 【收稿日期】2018-04-25 中重度痤疮以青少年居多,进入青春期后机体内雄激素水平快速上升,促使皮脂生成,加以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可阻塞导管,导致皮脂排出障碍,从而形 成粉刺[1] 。若未及时处理, 可趋化炎症细胞,加重炎症反应,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异维A 酸胶囊作为临床常用药物,可有效抑制皮脂腺活性、减轻炎症反应,但由于痤疮致病因素复杂,病程较长,单一治疗疗效欠佳。丹参酮提取于中药丹参,具有消炎、抗菌、促使伤口愈合等作用,长期使用无明显副作用,适用于治疗宫颈糜烂、痤疮、扁桃体炎、麻风等疾病[2] 。本研究联合丹参酮与异维A 酸胶囊治疗, 观察其在中重度痤疮中应用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我 院76例中重度痤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16~32)岁,平均年龄(24.11±4.18)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52±1.33)年,受教育程度:10例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13例大专及以上;实验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17~33)岁,平均年龄(23.67±4.33)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17±1.86)年,受教育程度:12例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比性良好。本研究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异维A 酸胶囊(上海信谊延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210),10mg/次,3次/d ,口服;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 障,对中枢镇静作用较轻。地氯雷他定为新型H 1受 体拮抗剂,其有较高选择性、长效性和高效性。依匹 斯汀也同样属于新型H 1受体拮抗剂, 对变态反应具有较强的抵抗作用。采用口服方式给药,可提高吸收速度还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直接减少风团的出现。另外地氯雷他定和依匹斯汀均有较好的安全性,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较少,同时减少患者心脏毒性。 本次研究对照组患者采用依匹斯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地氯雷他定治疗,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依匹斯汀与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相当,依匹斯汀和氯雷他定均不经过肝脏P450酶系统代谢,安全性均好, 这与相关研究结果[7] 基本相符合。 临床医生在开具处方时不但应遵循有效、安全的原则,还应遵循治疗经济的原则。成本效果分析是药物经济学评价治疗药物成本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其结果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所认可。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应用地氯雷他定的观察组患者成本效率比更低,提示地氯雷他定与依匹斯汀比较在取得相同治疗效果上费用更低,因此应用地氯雷他定的观察组患者 能节约治疗成本,能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是更好的治 疗方案。本研究样本量有限,可能对研究结果造成偏差,将进一步增大样本量进行研究,以为临床提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光越.地氯雷他定与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成本-效果分 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3):149-150. [2] 薛姣,赵兴虎.地氯雷他定与依匹斯汀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成本 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8,6(1):173-174. [3] 胡伟,马慧群,闫小宁,等.左西替利嗪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儿童 慢性荨麻疹多中心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29(5): 481-482. [4] 戴安琪.温针灸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D].广 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5] 刘佳,农祥.凝血机制参与慢性荨麻疹发病的研究进展[J].国际皮 肤性病学杂志,2016,42(1):33-36. [6] 林中方,何斌,熊超.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匹多莫德分散片治 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T 细胞亚群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5):2490-2491. [7] 叶艳芬.地氯雷他定与依匹斯汀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成本及效果 比较[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33(4):42-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