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分析【开题报告】

五金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分析【开题报告】
五金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经济学

五金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分析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1.国外研究动态

Philippe Martin和Ganmarco I.P.Ottaviano(2001)综合了Krugman的新经济地理理论和Romer 的内生增长理论,建立了经济增长和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间自我强化的模型;证明了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由于降低了创新成本,从而刺激了经济增长。反过来,由于向心力使新企业倾向于选址于该区域,经济增长进一步推动了空间的集聚,进一步验证了著名的缪尔达尔的“循环与因果累积理论”。也就是说,企业偏好市场规模较大的地区,而市场的扩大与地区企业数量有关。Anthony J.Venables(2001)认为,新技术改变了地理对我们的影响,但是并没有消除我们对地理的依赖性;地理仍然是国际收入不平衡的重要因素,是产业集群的重要条件。Nicholas Craft 和Anthony J.Venables(2001)利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探讨地理集群对经济绩效、规模和区位的重要作用,从地理角度回顾了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兴起以及位来亚洲的复兴,认为尽管缺乏高质量制度是落后的重要原因,但是不能忽略地理集聚在经济发展反面的重要作用。

2.国内研究动态:

我国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出发对产业集群给出了大同小异的定义。曾忠禄(1997)认为,产业集群指同一产业的企业以及相关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徐康宁(2001)认为,产业集群是指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王冰、顾远飞(2000)认为,簇群是一种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面向未来的组织形态,它所具有的两种机制——知识共享机制和信任机制超越了市场和科层组织;刘友金、黄鲁成(2001)认为,产业集群中的产业概念不是指广义上的产业,而是指狭义上的产业,如个人计算机产业、传真机产业、医疗器械产业等,沈玉芳、张超(2002)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种区域产业群落,它强调了相关产业中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这种集中是在竞争环境中产生的,它不仅仅是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更是一种经营组织形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浙江学者对集群的界定比较全面,他们在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并结合了社会学、地理学等观点界定了企业集群的概念。其中仇保兴(1999)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他认为集群是由一群彼此独

立但相互之间又有特定关系的中小企业所组成,集群中企业间的以合作为特征的互动行为(interaction),可以产生集群内的“外部经济”,这类互动行为包括中小企业间形成交易关系和相互的行为调适。交易行为帮助企业有效地获取外部资源、销售产品和劳务、促进知识和技术的积累, 相互的行为调适有助于企业间建立长期交易,以解决成员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问题。集群共同的文化环境和制度背景促进了高度发展的地方信任,这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正式契约,保障了交易的顺利进行,降低了交易成本,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如果简单地按照特色产业类型来划分,现实中的集群包括传统产业企业集群和高技术产业企业集群(王缉慈,2001),魏守华,石碧华(2002)更进一步将集群区分为传统产业群、高科技产业群、资本与技术结合型产业群。但这种简单的分类对理解产业集聚的特征帮助不大,因此为了深入分析产业集聚的原因和机制,不同学者根据不同的维度对业已存在的集群进行了类型分析。首先,以集群的内部组织结构为分析维度,仇保兴(1999)根据集群的内部结构认为存在着三种类型的企业集群:①企业群落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以平等的市场交易为主,各生产厂以水平联系来完成产品生产的“市场型”中小企业集群;以大企业为中心、众多中小企业为外围而形成的“椎型”( 也称中心卫星工厂型)中小企业集群;以信息联系为主而不是以物质联系为主,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柔性生产方式来进行生产的“混合网络型”中小企业群落。王珺(2001)按照企业间分工形式的不同,将广东地区专业镇(产业集群)划分为横向一体化网络与纵向一体化网络。在他的基础上,盖文启(2002)也作了相似的分类,将集群分为水平一体化(网络化)型、垂直分离与水平一体化共存型和垂直分离型。

其次,以集群形成的原因为依据进行类型划分,陈雪梅、赵珂(2001)认为中小企业群形成的方式包括:①区域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因素影的响;②由于区内大企业改造、分拆而形成;③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形成等,不同的形成范式导致了不同类型的集群。李新春(2000)基于对广东地区企业集群不同发展形态的观察,认为企业集群包括三种类型,即受历史影响而形成的企业集群、沿全球商品链形成的企业集群以及创新网络企业集群。谯薇、宗文哲(2001)认为企业集群的类型包括:①由大企业改造, 分拆而成的中小企业集群;②以中小企业协会等中介服务机构为主体而构建的中小企业集群;③以大制造企业为核心, 通过分级下包制度而形成的中小企业集群;④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间协同作用形成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集群;⑤以家族关系和共同的文化背景为基础而形成的中小企业集群;⑥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形成的中小企业集群。胡昱,刘文俭(2003)将企业集群的形成方式区分为市场创造模式、外商直接投资模式和内源型品牌企业带动模式。车维汉(2000)认为存在两种企业集群,一类是指向型集聚——是为充分利用地域的某种优势而形成的企业集群;一类是

经济联系型集聚——是指因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分工所形成的企业集群,这又分为纵向联系集聚和横向联系集聚。也有一些学者更概括地将集群划分为两种,一种是外生型集群,它们的形成与跨国公司等外部资源的进入有关。另一种是内生型集群。即以本地的资源禀赋和本地市场为启动,少数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进入某一行业,由盈利示范效应带动许多同类企业涌现而逐渐形成的中小企业集群(王珺,2002;张炳申等,2002,白景坤、张双喜2003)。王缉慈(2001)通过对新产业区的研究将企业集群分为五种类型: ①沿海外向型出口加工基地;②一智力密集地区的集群;③由条件比较优越的开发区形成了企业集聚;④由乡镇企业集聚而形成的企业网络;⑤由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核心而形成的企业网络。

(二)选题依据

产业的空间集群是经济活动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产业集群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集聚成为经济学和地理学的热点课题。本文重点回顾了产业区位论、新产业区理论以及新经济地理理论等对产业集聚的理论阐述。并从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和产业集聚效应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突出了要素禀赋、外部性、规模经济等在产业集聚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产业集聚形成后对产业区位、产业增长以及区域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

(三)选题的意义

更加全面的了解家乡永康五金产业的发展与产业集群的关系,也可以认识到家乡产业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更好的促进区域经济的产业升级。对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带来的劣势提出一些对策,一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基本内容

1.永康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分析

2.永康产业集群带来的优势与问题

3.永康市五金产业集群发展调整的对策

(二)拟解决主要问题

1. 如何更好的运用产业集群为永康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

2. 加强永康的那个方面的产业集群可以达到效益最大化。

3.了解阻碍永康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如何解决。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一)研究步骤

1.通过走访永康工业区了解实际情况

2.查找与产业集群有关的资料

3.开始动笔写

(二)研究方法

资料收集法,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等方法。

(三)研究措施

以网络资源、图书馆电子图书、各种相关著作以及相关期刊论文作为研究的主要来源,采用观察、经验总结、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以确定本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四、参考文献

[1] Florida,Richard.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M].New York:Basic,2002.

[2]J.Vernon.Henderson.Urbanization,EconomicGeography,andGrowth[M].Brown

University,2003.

[3] 王缉蕊. 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05月.

[4]黄建康.产业集群论[M].出版日期:2005-11-1.

[5] 宁钟. 集群式供应链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研究[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1-01 .

[6] 李恒.基于FDI的产业集群研究[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8月.

[7] 王文平. 产业集群中的知识型企业社会网络:结构演化与复杂性分析[M] .科学出版社,2009-11-1.

[8]戴宏伟. 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制造业发展[M].人民出版社,2006-12-1.

[9]作者不详.区域集群:创意产业时代广告业的升级之道[D].

[10] 厉无畏,王如忠.创意产业——城市发展的新引擎[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11] 赵祥. 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融资机制——基于广东产业集群的制度分析[M].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6-1.

[12] 刘世锦.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报告[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8-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