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节日习俗

温岭节日习俗
温岭节日习俗

温岭节日习俗

篇一:台州饮食风俗

台州地属亚热带,又背山面海,受海洋调节及西北高大山体对冬季寒风的阻滞影响,夏少酷暑,冬少严寒,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湿润,物产丰富,这一些自然环境因素,对当地的

主食以稻米为主,薯类、麦类、玉米、豆类为辅。一日三餐,干稀往往因地因时而异。黄岩、温岭习惯三餐干饭,只在夏天晚餐时有喝稀饭者。玉环、仙居习惯早晚稀、中餐干。天台习惯早餐稀、中晚餐干。临海习惯早餐吃泡饭;其西北部山区,夏季中晚餐常以薄粥汤就干麦食为主食。立夏至中秋,农事繁重,力作时上下午各加一餐“点心”,或称“接力”

菜肴叫“下饭”或“菜蔬”,沿海多海产品,山区多山

货,平原兼而有之。喜食蔬菜与海鲜的干制、腌制品,咸菜、咸鱼、咸肉旧时为居家必备常菜,今咸菜仍十分普遍。臭苋菜梗汁炖豆腐为特味佐菜。菜味讲究鲜美,不喜强辣。宴请时,旧俗有“六碗”、“八碗”等规格,不足其数不成席。近年宴席冷热菜肴多至数十盆,以散席后剩肴为荣,流

风味食品以米粉、麦粉制作者为主。临海久为台州府治所在,而且当地所产五谷种类较多,其风味小吃较其他县

水浸糕旧历年底,家家以粳米粉蒸熟捣揉制作条状年糕,浸水加明矾贮藏。以多为荣,往往来年二三月尚有贮藏。以糯米蒸熟捣制成块状或厚片状者,称“麻糍”,也有浸水久藏的。近年大多改家庭手工制作为作坊机械加工,城镇居民大多改为随时购食,不再水浸久贮

米面大米粉蒸熟后,捣块压挤成丝,晒干后可久藏,

又称“面干”。因制作时需用特制工具,故均由作坊加工出

豆面以番薯为淀粉,少量烧熟为强粉,和入淀粉,搓揉成熟后以麻孔漏碗挤压成形入沸汤烧熟,经凉水冷却,阴干再晒干,青绿有光泽,滑润可口,和佐料汤煮,称“豆面羹”。又可作小吃,称“豆面碎”。天寒时加辣热食最佳。原为绿豆粉所制,改用薯粉后,其名称照旧。秋收后,山

猪肉麦饼以肉糜为馅,入锅以少许油煎,也有不和油者,香软可口。熟后夹灌鸡蛋者更佳。以临海、天台、仙

扁食近似多肉馄饨,又如饺子而皮薄。作料先炒,可

煎可蒸,也可汤煮。近数十年来,北方风味食品饺子传入

光饼扁圆形小麦饼,加糖少量,炉烘胖发,半脆半软,可口而易于保存。中有小孔可以串绳,便于携带,俗称“肚脐饼”。传为明代戚继光在台州抗倭时军士所带干粮,故又称“光饼”。本为传统的大众化糕点类食品,店铺设炉当街烘制。近年新潮糕点众多,光饼基本

鱼面以净鱼肉蘸淀粉捶制,贴锅以文火烙熟,切丝成面。可鲜食,可干贮;可作菜肴,也可作小吃。不切丝成面而裹以作料者,则称”鱼饺”或“鱼面馄饨”。为沿海居民特有

豆腐圆将豆腐以刀压捻,分成小圆,沾淀粉,汤煮并加作料,为临海特色小吃,鲜美滑软。豆腐和肉末和匀,揉成小球状,以小许油煎熟,即为肉圆。食时再加佐料加工,与红

蛋清羊尾豆沙成圆,沾淀粉,外挂蛋清泡沫,油炸而成,外撒白糖,色泽金黄,外脆里嫩,甜香可口,为临海

五味粥天台县城乡的春节初一早餐以五味粥为必备食品。取红枣、番薯、毛芋、赤豆、豆腐等五样素品加米熬粥进食,以祈五福,系自寺院十二月初八煮粥供佛分斋演变而来。此餐五味粥,要由男主人熬制,可能意在洁净。

临海大石正月初一食豆腐粥,由男主人制作,或鼓励少年

糟羹先将多种菜蔬佐料烧熟,以米粉浆或薯粉浆徐徐加入,以米粉浆制作者最为正宗,为元宵节食品。《黄岩县志》说:“相传自唐筑城时,天寒以是犒军,遂成故事。”据说当时犒军的羹是以带糟的新酒当水制作,故称“糟羹”。后世的“糟羹”已不用带糟的新酒制作,惟有“甜酒酿”与此类似。平时以薯粉制作的羹,称“山粉糊”。十四夜有

青团清明前后,采野菜煮熟捣浆,和糯米粉作团,中裹馅料,底垫楮树叶或新竹箬,笼蒸而成,别有清香,且

乌饭麻糍春夏之交,采乌饭嫩叶(俗称乌饭脑)捣汁,和糯米蒸捣而成,外沾松花,色香味俱佳。通常呈条片状,

漾糕以米浆粉或小麦浆粉发酵蒸制。形大如笼,吃时随意分切,松软可口。为夏令甜食。城镇街头随处有售,

灰青糕以芝麻秆或清白稻草烧灰漉汁,浸入早米,经宿磨浆,舀上蒸笼,每炊熟一层,再泼炊一层,至八九层。厚寸许,色浅绿,用竹片划食,加红糖

汁、薄荷水等,软滑微香,为夏令凉食。早稻登场后,

重阳糕又称糯米糖糕。在糯米粉中层层嵌入红糖,外层四周嵌板栗,笼蒸而成。城镇小贩在重阳节前后制作,上插小彩旗沿街叫卖。城乡居民又有在酵米粉中嵌入糖浆,蒸熟后划成方块,也称”重阳糕”。农村也有以灰青糕作重阳节食品的。所有重阳食品,均以糕名,取“糕”与“高”

糯米圆以糯米粉作圆,中裹肉馅或甜料,可煮可蒸。形小者称“汤圆”,小如指甲者称“汤圆子”。实心不裹馅料者,煮熟后置豆黄粉(以黄豆炒熟磨粉,拌以红糖及少量芝麻)中滚沾而成者,称“擂圆”,软糯香甜,为冬至节日食品,故又称“冬至圆”。实心糯米圆与麦面加作料合炒

以热水洒泼糯水粉成松软状态,铺

入蒸笼,与红糖层层相间,再以菜刀划切,然后蒸炊。松

天台称“饺饼筒”,临海称“麦油子”,三门称“麦焦”。以麦粉糊摊成薄饼皮,中裹多种荤素菜肴,卷成筒形,现卷现食,也可油煎。为台州各地特有节日食品。除夕时,临海、天台、仙居、三门等地家家大量卷制,以备春节食用。黄岩、温岭也有以糯米粉制饼皮者。此类节日食品,近数十年来

其余如粽子、馄饨等,与各地类同。粽子本为端午节食

品,家家户户自行裹制,现城镇商店长年出售。馄饨则为街头日常小吃,旧时有挑担串街走巷叫卖,现下锅汤煮现售,今为

糕点以冻米糖、花生糖、芝麻糖最有节日特色,旧时每年春节,家家制作,喜气洋溢。临海、天台、仙居的“羊脚蹄”,以麦粉加糖揉制成形入炉烘烤,形似羊蹄。又有加馅起酥制成马蹄形者,称“马蹄酥”。此两类糕点,最为平

酒类以黄酒为主,以陈为上,故又称“老酒”。白酒,俗称“烧酒”、“糟烧”。以地方特色水果杨梅浸烧酒,称“杨梅烧酒”,简称“杨梅烧”,消暑解乏,酸甜利口,城乡盛行。旧时农户在秋收后有自酿黄酒的习惯,现大多已为商品替代。

篇二:浅谈乐清民俗

民俗学与生活论文

题目:浅谈乐清民俗

完成时间:2015 年 12 月 20 日

一、乐清简介

在温州的东南部的一隅有一个海湾,叫乐清湾,它的西岸就是我的家乡——乐清。乐清市地处浙南丘陵地区沿海小平原,东至东海之乐清湾,与玉环县相望;东北至湖雾镇北面的羊角洞,与温岭市为界;南隔瓯江,与温州市区相望;

西达北白象镇琯头西北的乌牛码道附近,与永嘉县接壤;北到智仁乡赵家辽村,与台州市相邻。

乐清市经济发达,是市场经济发育最早、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南部柳市地区是著名的低压电器之都,温台模式的发源地。北部雁荡山是十大名山之一,号称东南第一山,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获“世界地质公园”称号。

乐清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温和湿润,降水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无霜期长,光照适宜。

乐清本地绝大多数属古代福建移民。方言主要有四种,县西瓯语柳市话、县城瓯语乐清话(城关)、县东瓯语虹桥话、北部属于台州黄岩方言区,一般以清江为界。其中柳市话使用人口约五十万,通行于柳市平原和洞头县部分岛屿。因温州是瓯江流域最大城市,所以在外瓯语又被误统称为温州话。

二、乐清传统民俗

㈠节日习俗

乐清节日习俗与浙江各地习俗大同小异,这里我们简单地介绍几个重要的节日。⒈除夕和春节

过年对乐清人来说大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了吧。从年关将近开始就有冬至吃汤圆、晒酱油肉和鳗鲞、捣年糕等。

农历廿四以后,家家户户要祭灶、掸新、贴春联。廿九、三十晚上全家团聚,吃“分岁酒”,也就是年夜饭,然后长辈向晚辈分发压岁钱。

初一凌晨,每家每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新年的第一顿饭上要放上一些年糕,寓意年年高升。初二初三开始探访亲友、去邻居家串门等。

但近年来,随着家庭结构地简单化和社会审美的变化,虽然向长辈叩拜行礼、穿大红新衣等习俗已经渐渐地弱化,但是大家对过年的期盼和对新一年的美好寄望还是不变的。

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迎灯是传统习俗,乐清各地有各式各样的灯样,大多模仿动物形象制成,主要的灯有:龙船灯、档龙、滚龙、鱼灯、马灯、长龙、走马灯、抬阁等。其中,档龙由一截截厚(俗称档身)薄(俗称档板)相间的狭长木料,以木雕戏曲人物的座柄为栓联结起来,屈伸自如。档的两头分别装有镂雕、浮雕和漆绘兼施的龙头龙尾。档板上装灯笼和旗杆,杆顶系三角小旗和铜铃。档身下装木柄,供人握持负行。凡山区都盛行“板凳龙”,以芙蓉最著名。板凳龙与档类似,但没有精致的雕刻。

另外鱼灯通常以十二盏组成一队,俗称“十二化龙”。鱼灯是依照江海中几种常见的鱼制成,纸糊篾骨,以彩色绘鳞,下装木柄,供握持负行或舞蹈。舞蹈所表演的是模仿鱼类个体和群体的各种泅水动作。这种灯散见于全县各地。除了上述几种灯外,还有蒲岐的闹琼花和蒲岐、下湾等地的舞狮、高跷等。

⒊三月初十集市

白石三月初十集市始于宋元,盛于清,史籍记载最先见于道光《乐清县志》;“白石市,在九都市。”九都即白石一带。会市期间,约五平方公里的市场上,布幔鳞次栉比,货摊纵横交错;赶市者铺天盖地,“张袂成阴,挥汗成雨”,吆喝声、喇叭声此起彼伏,构成一幅热闹非凡欣欣向荣现代的乡村农贸大画屏。每到农历三月初,白石集市就开始热闹起来,人山人海。

㈡特色饮食民俗

⒈素面

从古到今在南塘,乐清人们平常都有吃素面的习俗.素面富营养易消化,为群众喜爱食品,老人祝寿、生日、妇女生小孩时都以此为主食。由于该食品具有强身健体、防老抗衰等功效,故又称“长寿面”。我市各县均有“素面”加工,乐清素面历史足有好几百年,素面的特征是细如银丝,洁白柔韧,口感好。外来亲朋好友来乐清走亲访友,主人一般都

会煮碗素面给他们品尝。

乐清素面的用途颇广,如做月子吃姜糖面,伤风吃葱白面,生辰吃长寿面。此外,送月里羹、对周礼、祝十礼、祝寿礼以及供养佛等,所用都是此种面。一些有名气的手工素面都要提前好几个月预定,甚至有流传着八九月的素面质量最好,许多老顾客会早早地为自家要坐月子的媳妇定下素面。

糯米饭也是温州的主食之一,尤其是作为早饭,但温州人对糯米饭的喜欢使得很多地方的糯米饭经营变成全天时。

糯米饭在温州的吃法可以说更为简单方便。糯米饭从蒸笼里出笼只要按照个人口味不同加料就好。一般分为两种:肉汤加油条,只要取适量油条末撒在糯米饭上,然后浇上事先熬着好的肉汤就可为大家奉上一晚地道的温州糯米饭了;还有一种吃法:直接在出笼的糯米饭撒上白糖,这种吃法对应了南方人好糖。这种吃法也是别有风味。糯米饭这两种极为简单的吃法表明了当地人的朴素,不失营养又简练快捷。

⒊番薯黄夹

番薯黄夹也称番薯皇夹,外形类似于蒸饺,由新鲜番薯及番薯粉制作而成,外皮软糯可口、金黄剔透,故得以此名。其发源于浙江省乐清市翁垟街道,一说发源于象阳镇(今柳市镇辖区)经百年传承发展,现已成为温州名小吃之一,与灯盏糕、油渣、鸭舌等齐名。⒋松糕

松糕是浙江温州市汉族传统名点,松软香甜,美味可口,闻名中华。大多数传统松糕是以糯米、红糖、肥肉为原料,配以红枣、核桃仁、桂花做馅。棕色的六棱形松糕刚出炊出来时冒着袅袅的热气,表面上有红枣和桂花的点缀,里有亮晶晶的肥肉和核桃的夹馅,香气扑鼻。松糕是温州地区订婚、结婚送给亲戚的伴手礼。大年二十五炊松糕,祈求来年高升。㈢非物质文化遗产

⒈乐清细纹刻纸

乐清细纹刻纸发源于乐清民间剪纸的“龙船花”,至今已有700 多年的历史。大约在明末清初年间,乐清沿海一带农村在春节期间出现了一种别致的龙灯,后发展为一种“首饰龙”。艺人们以刻纸装饰在龙船上,这种刻纸被称为“龙船花”。评判龙船灯的标准水平,主要看龙船纸扎和细纹刻纸的精致情况。龙船灯在当地民间活动中的流行,不断推动着细纹刻纸的发展,刻纸的内容从单纯的几何图案发展到现在的花卉、鸟兽、戏曲人物、神话、山水等,刻工也越来越精细。艺高者能在一方寸的纸面上刻出 52 条细线,一幅碗口大小的细纹刻纸要10 多天才能刻成。构图一般以中间为主题,四周配以花纹。图案有正字形、人字格形、葵花形、冰梅形、菊花形等,采用粗、细和疏密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具有很强的规律性,规整有序,带有节奏和对比韵律的美感。

古老的吴越民俗遗存、浓郁的海洋文化气息和鲜明的商贸文化特色是构成瓯江流域民俗文化三要素,这种丰厚的民俗文化环境养育了许多大师级的民间艺人。已故著名艺人陈朝芬身怀绝技,被剪纸艺术界尊称为“第一刀”。由陈朝芬刻制,柯拯明设计的《九狮图》、《双鱼》是艺术界最为精细的刻纸代表怍,也是剪纸艺术品的绝唱之作。

⒉黄杨木雕

乐清黄杨木雕与青田石雕、东阳木雕一起, 被誉为“浙江三雕”。黄杨木雕又是一种立体圆雕艺术, 作品主题突出, 造型生动, 雕刻细腻,层次分明,在所有的木雕艺术中, 颇具独到之处。而且, 从事黄杨木雕制作的匠师们, 必须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巧,他们既要能够把握传统技艺文化的内涵, 又要能够了解不同材料的制作技巧,巧妙、熟练

地进行造物活动。经过他们的努力探索和创造, 使黄杨木雕作品更加绚丽多彩。随着社会的发展, 黄杨木雕技艺在不断地完善。但是, 无论环境或现代工具如何演变, 黄杨木雕的技法始终以手工雕刻为主要手段。这些技法, 极具民间的纯朴性, 更具自身的哲理性。

乐清黄杨木雕这一集文化艺术和物质生产于一体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工艺, 正以它惊人的创造和精湛的制作工艺, 为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抒写着不朽的篇章。

⒊蓝夹缬

蓝夹缬技艺是汉族传统印染四缬技艺之一,流传于温州苍南、乐清、瑞安等地。蓝夹缬是以靛青为染料,用两片纹样对称的木板夹住丝或棉料染制出各种图案的织品,民间大多用蓝夹缬制作被套,是婚嫁的必备之物。

制作时以雕版紧夹织物,浸于染液而完成。主要特点是程序的多样性,技艺的精湛性。蓝夹缬技艺包含了织布、制靛、雕版刻制、印染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烦琐的程序。纹样以戏曲人物为主,剧种涉及昆曲、京剧、乱弹等。蓝夹缬的纹样特征为研究戏曲以及民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制作好的蓝夹缬主要用作被面,是流传地民间婚嫁必备用品,和生活密不可分。当年几乎每个乡镇至少有一家染坊,较为富有的地区甚至1个村庄就有2家。当地民谚用“嫁囡儿连一床夹花被也冇(没有)”,讥讽人家嫁妆贫寒、礼数不全。

蓝夹缬从制靛到制作雕版到印染,程序繁琐,工艺精湛,是汉族民间智慧的结晶,也是汉族传统文化的体现。几百年的手工艺传承,是雕版印染的活化石。

㈣对乐清民俗的感想

篇三:阳光温岭

阳光温岭

20161227 《浙江日报》赵静

“阳光温岭”整体外形为石屋造型,以质朴的黄色和深沉的蓝绿色为主色调,展现这座城市石文化的魅力。三面临海的温岭,是一座风景优美、经济发达的滨海城市。温岭海域面积是陆域面积的近12倍,共有大小岛屿170个,海岸线长达317公里。从东瓯古国到太平县,一直到如今的温岭市,自古以来,温岭人就向大海讨生活,孕育了深厚的海洋文化。

但真正让温岭变得与众不同的,是它独特的石文化。温岭拥有大量的优质石材,当地居民在此连续采石1000多年,造就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长屿硐天。在温岭,石屋、石街、石亭等石头建筑随处可见,成为当地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伫立在东海之滨的温岭是大陆新千年第一缕曙光首照地,一座被阳光眷顾的城市。

温岭还是一座创新和活力之城。它是股份制经济的发祥地,民主恳谈和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诞生地,先后获得了全国百强县(市)、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泵业名城等一系列荣誉。

【红色坞根】

坞根镇为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二师诞生地。境内河交错、绿树成阴,享有“东部延安”“温岭后花园”“海上大牧场”等众多美誉。境内建有规模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江厦潮汐试验电站以及温岭第一的深水良港。

【新河闸桥群】

新河闸桥群位于温岭市新河镇,初建于宋代,后历代都有修建,现存四座闸桥,分别为中闸、糍闸、北闸、下卢闸。新河闸桥群是闸与桥的结合,上可通道,下以通水。桥墩及桥台上分别凿有两条槽,以安放木闸板。它们不仅起到排蓄水的作用,也为两岸交通提供了便利。新河闸桥群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水利史、建筑史上有着特殊地位。

【石塘小人节】

石塘小人节分布于温岭市石塘镇的石塘、箬山一带,是一个在七夕当日向七娘妈为未满16岁的儿童祈愿的节日。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300多年前,石塘、箬山一带的居民从福建迁入时,将当时在闽南盛行的七夕供奉玩偶的习俗也带到了这一地区。因该地区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这一习俗至今仍被民众完好保留。

【石塘石屋】

石塘镇面朝大海,石屋建筑一排排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石街、石巷、石阶将石屋连成一片,有“东方巴黎圣母院”之誉。依山就势、环绕海岸线的景观绿道,全景展示了温岭的沿海风光,是市民健身步行、单车骑游、濒海观光的新景点。

【千年曙光碑】

千年曙光碑位于石塘镇元龙岙山顶,为纪念2000年大

陆新千年第一缕曙光首照温岭而建。2000年,一颗编号为14147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温岭曙光”星,是我国国家天文台命名的第一颗以县级城市冠名的小行星。

【石夫人】

远眺温岭五龙山,有一座山峰似一位凝视远方的少妇,这便是温岭著名的石夫人峰。石夫人有很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一个尤其浪漫,说的是她生前日日夜夜守在山崖上,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归来,直到变成石头。

【长屿硐天】

长屿硐天位于“石板之乡”新河镇,由八仙岩、双门硐、崇国寺和野山四大景区组成。长屿硐天是南北朝以来人工开采石板后形成的石文化景观,历经1500余年,共凿出了28个硐群,1314个硐体,是国家4A级旅游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方山】

方山景区位于温岭西北部,是国家4A级景区。方山层峦叠嶂,气势磅礴,四围石壁均在百米以上,山顶平直如砥,形如方盒,因而得名。方山被历代名士敬仰和崇拜,主要景点有方岩书院、鹊桥、上下天湖等。

【大奏鼓】

大奏鼓是流传在温岭市石塘镇箬山渔区的汉族民俗舞蹈,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大奏鼓

舞蹈动作粗犷而诙谐,边奏边舞,舞者全为男性,服饰打扮却为女性,在汉族舞蹈中不多见,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民间舞蹈集成大全》称大奏鼓是唯一一个渔村舞蹈,是渔村第一舞。

家乡的节日例文

家乡的元宵节 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是中国历史上传统的节日——元宵节。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赏花灯。象征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今年的元宵节是我最难忘的。那天晚上,我和爷爷、奶奶以及爸爸、妈妈一起吃完香香甜甜的汤圆以后,就到中山公园里欣赏花灯。 我们来到公园,只见公园里灯火辉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对着公园门口是一座由八条龙组成的巨型花灯,灯光闪烁,异常壮观。在七星池里,一个美丽动人的莲花仙子高高地站在鲜艳的莲花上,好像在祝福人们健康长寿!我还看到一个月亮造型的花灯,制作精美,吸引了许多人围在它的周围观赏。一棵高大的树上挂满了蜜蜂、蝴蝶造型的花灯,微风一吹,飞来荡去,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还有许许多多制作精美,造型不同的漂亮花灯,吸引着人们竞相拍照,留下一张张永久的纪念。 多么令人难忘的元宵节,多么幸福的夜晚。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抬头望去,只见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是那么的透亮,我仿佛看到了嫦娥仙子抱着她心爱的玉兔正津津有味地欣赏着人间这热闹的元宵之夜。 家乡的中秋节 中秋之夜是个美好、祥和的夜晚。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品尝月饼和瓜果,享受天伦之乐。“每逢佳节倍思亲”,谁都希望在中秋佳节能够全家团聚,这是人之常情,但又总不能家家如愿。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天农历八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晚上,我和妈妈、弟弟回奶奶家过中秋节。吃完团圆饭,我就和弟弟一起到阳台赏月。 月亮害羞地盖着层层面纱,过了很久,才轻轻地掀起它的面纱,渐渐地露出它的那张能发光的脸蛋。我仔细地抬头望月,心里对遥远的月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弟弟看着这一轮高空中的明月,侧过脸俏皮地问:“姐姐,这是白银盘吗?”我听了这句话觉得好气又好笑,他一定是想起了我教他的古诗《古郎月行》,故意在卖弄呢。于是,我们冲着月亮大声朗诵起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我俩边聊边津津有味地吃月饼,有五仁的、莲蓉的、叉烧的……我最喜欢的还是双黄的,咬一口,甜甜的,味道好极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夜已深了,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回家了。不知明年的中秋节会是怎样的呢!

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人民论坛) 李斌 《人民日报》( 2017年02月03日 04 版)“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至于孩子,头天晚上母亲已经反复地叮嘱过了,过年时最好不说话,非得说时,也得斟酌词语,千万不能说出不吉利的词。”作家笔下的春节,总能勾起许多人的乡愁回忆。物质丰富、文化多样的时代,人们虽然创设出各具特色的过年新形式,但传统年俗的仪式感,从未在我们的文化记忆中失落。 如果没有节俗带来的仪式感,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便会与普通的假期无异。仪式感犹如生活的调味剂、文化的倍增器,它让平庸的生命懂得庄重,让潦草的生活焕发温馨。仪式感是元宵佳节的灯火辉煌,是清明祭祖的慎终追远,是中秋月圆的千里相思,是重阳登高的健康企盼。因为阖家团圆、守岁祈福、拜年贺岁等仪式感的存在,春节成为我们复苏文化记忆、确认精神归属的重要时刻。我们重视过年,正是为了温热内心的仪式感,触发文化意义上的深层感念。 “一个字,累;两个字,消费;三个字,大聚会;四个字,胡吃海睡”,几乎每年都会有不少人感慨年味变得寡淡。过年过年,“过”意味着庄严,“年”代表着主题。过得太随意,吃吃喝喝、玩玩闹闹,过得太前卫,埋首于手机、沉迷在网络,都会失去过年的氛围。而像通宵麻将、红包攀比、奔波酒桌,更是折射出世道人心的庸俗化。对待文化传统,最令人忧心的事情莫过于,“‘物’的败坏,尚可恢复,而‘文化精神’一旦败落下去,要拯救回来,怕是难以计算时日”。节日内涵要靠节俗形式来承载,要有过节的“规定动作”,得遵照一定的“打分标准”。如果贪图舒适享受,把节俗仪式当作应景的形式、累人的负担,甚或贴上“糟粕”的标签一脚踢开,节日岂能不变味? 告别了娱乐匮乏和物质贫瘠的年代,让温润文化生活、慰藉人伦情感的“文化粮食”丰富起来,我们才能进一步告别灵魂信仰的困乏。继承与创新,哪一方面都不能轻视。过去以真竹“着火爆之”即为“爆竹”,如今更为环保的电子爆竹有替代传统爆竹之势。过去拜年讲究作揖、磕头,如今短信、视频、微博都可以成为心愿的承载。过去烘托家庭幸福的是一桌丰盛年夜饭,如今全家一起看场电影、拍张合照,同样定格幸福团圆。变化的是年俗形式,不变的是文化追

我国的传统节日

我国的传统节日 庐江县第二希望小学徐敏 一、项目概述 1. 开展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2.学科:语文,数学,思想品德 3. 简介: 随着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临近,学生们都已在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为节日准备着,我认为这是一个利用节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好时机,一方面,这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 一方面,又为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介绍节日的种类、节日的由来、节日的作用,节日中人们的表现,以及节日的故事使学生对中国的节日增进理解,有所了解与感悟,从而能掌握了解传统文化习俗, 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素质,加强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学习团队 1. 教师:语文教师数学教师思想品德老师 2.学生:五六年级全体学生 三、学习目标与任务 1.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过程与方法:学会搜集资料、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热爱自己伟大的祖国,理解不同各地不同的节日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2. 学习任务 以6位同学为一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1:讨论各种传统的节日。 ●活动2:从报章、杂志、互联网等寻找一些传统节日的信息。 ●活动3:制作项目报告:把任务一和任务二的结果进行整合,制作一份项目报告。四、学习过程 项目学习活动过程(概念图):

报章、杂志:你们可以从报章或杂志寻找你们所熟悉的传统节日,把有关新闻剪下,并记录你是从哪一份报章(报章名称)和哪一天(日期)取得的。 互联网:你亦可以从互联网上寻找传统节日的信息并把它打印出来,记录你是从哪个网址中取得的。 其他途径:其实,若你能细心观察,亦可以从其他途径发现我国的传统节日,例如看电视,商家活动等。把有关的信息保留下来,并记录你是从哪里获得有关资料。 取得信息后,仔细阅读信息,找出重要的信息,并记录下来。

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范文5篇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 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 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 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 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 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 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 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 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 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 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 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 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 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 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 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 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现在我们过年也有一些习俗,如倒贴“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期盼春节 春节快到了,我不知道将怎样度过这个春节。我记得往年过春节都很有意思。孩子们最喜欢的,当然是除夕的早晨去集市上挑选烟花、礼花。然后晚上可以尽情地放烟花,或者看别人 家放的礼花,那场景自然热闹非凡。孩子们这时的心情啊,别提多开心了!我也是在过年是 才能找到那段童年里最快乐的时光。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吃完年夜饭后,最喜欢看的一定是《春节联欢晚会》。里面的节目 都非常精彩,小品更是为全国观众人民增添了一份欢乐的气息。快到12点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我们会随着主持人一起倒数:“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零!”

员工节日放假通知范文6篇

员工节日放假通知范文6篇Employee holiday notice model 编订:JinTai College

员工节日放假通知范文6篇 前言:通知是运用广泛的知照性公文,用来发布法规、规章,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某项事务等。本文档根据通知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员工节日放假通知范文 2、篇章2:员工节日放假通知范文 3、篇章3:员工节日放假通知范文 4、篇章4:公司节日放假通知书范文 5、篇章5:公司节日放假通知书范文 6、篇章6:公司节日放假通知书范文 你知道公司节假日的放假通知模板怎么写吗?具体有哪些模板呢?下面小泰给大家带来员工节日放假通知范文,供大家参考! 篇章1:员工节日放假通知范文

各位同仁: 20xx年1月1日——元旦为国家法定假日,放假一天。 为便于各部门及早合理地安排节假日生产等有关工作, 现将元旦放假调休日期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200xx年12月30日—200xx年1月1日放假,共3天。 其中,1月1日(星期二)为法定节假日,12月30日(星期日)为公休日,12月29日(星期六)公休日调至12月31日(星期一),12月29日(星期六)上班。 节假日期间,各部门要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1)加强节日期间安全生产和其它工作领导,强化监督 管理,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确保节日期间的安全生产。 (2)要做好节日期间的值班和安全保卫工作,严格值班 制度,并要有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要恪尽职守,遇到重大问题和紧急突发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向上级请示报告,妥善处理,不得延误。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确保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请各部门将节日值班表于12月29日前报公司办公室。 **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各市传统节日

---------------------------------------------------------------最新资料推荐------------------------------------------------------ 广西各市传统节日 防城港 - 节日京族哈节农历六月初十居住在防城港市万尾、巫头、山心三岛的京族,世代沐浴着南海波涛的洗礼,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活。 京族人民历来重视与喜爱歌唱,最隆重的节日就是哈节(也叫唱哈节),在京族语言中,哈有唱歌和吃的意思,因此人们就在哈节进行祭祀神灵祖先、唱哈跳舞和品尝风味食品等活动,历时三天,通宵达旦,歌舞不息。 京族唱哈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美丽的仙女来到京族渔村,不但传歌授舞,还施展妙手回春之术治病救人,送医赠药,深受京族人民的爱戴,后人便建起一座哈亭,每年一次在哈亭里以唱歌的形式来纪念她,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京族的传统节日哈节。 中越边境旅游节每年 10 月月 28 日至 30 日在中越边境防城港东兴市举办的中越边境旅游节,由中越两国共同举办,节日期间推出中越两国青年在中越边界北仑河上对歌和文艺演出以及越南风情游等,集中体现了防城港市上山下海又出国的边境旅游特色。 钦州- 节日跳岭头节每年中秋节前后十天钦州一带壮族、汉族民间传统节庆习俗。 多在中秋节前后十余天内举行,个别地方在农历三月或十月间, 1 / 12

因其活动多在村边岭上举行而得名。 节日期间有祭祀祖先、跳师公戏、武术表演等节目,热闹非凡,是当地仅次于春节的节庆活动。 国际海豚旅游节每年 10 月国庆期间国际海豚旅游节主要在风光旖旎的三娘湾景区进行,这里聚集了大量珍稀的中华白海豚,旅游节期间开展出海觅海豚、海豚奇观抢拍、婴儿沙滩爬行比赛、海钓比赛、花灯展、沙滩自行车比赛、果汁竞赛等旅游活动,是钦州最引以为傲的旅游节日之一。 贵港 - 节日荔枝节荔枝成熟时节荔枝之乡麻垌每年荔枝成熟时节,亲戚朋友登门祝贺,主人以荔枝款待,客归,主人又以荔枝馈赠。 近年,市政府也举办过荔枝节,在市区的街道旁设有摆放荔枝的一个个棚子,可以免费品尝和购买。 鱼花节农历三月二十日、七月二十日石咀镇的必岭、平安等村,一年两次。 据说当地人因得李五公教会养鱼花(鱼苗)而致富,所以建庙奉五公为鱼花神,每年渔讯期前的农历三月二十日备酒肉祭拜,并于庙前搭棚唱戏,祈祷鱼花丰收,用鱼花宴款待宾客。 农历七月二十日渔讯期结束,再拜鱼花神。 南宁 - 节日南宁最有影响力、规模最大、场面最为隆重的节庆首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而其他的民间传统节日大都以农历计算,每个月都有一至几个不等。

走进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方案

“走进传统节日”活动研究方案 一、主题背景 传统节日文化是悠久民族历史的根,也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中国民间节日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似乎对外国的节日兴趣浓厚。“愚人节、圣诞节”等外国的洋节日学生们说起来头头是道,可对于古老传统的中国节日并不是很了解,要不就是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要不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风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更一所无知了。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校开展了“走进传统节日”主题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会。 二、活动时间:2015年3月——2015年6月 三、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纪念的内涵,了解传统节日习俗和中华民族的节日文化习俗,能对节日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 2、培养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做过文化的思想感情。 3、初步引导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会有目的收集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避免出现只认“洋节”而忘了传统的现象。 四、活动重点 了解学生分工与合作的实践能力,通过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相关资料,从中得到情感启迪,熏陶,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民族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五、研究方法 1. 查资料(上网,查书、报纸、杂志) 2. 调查、访问(例如: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3.比较法(南方人与北方人,汉族和少数民族过节的不同。) 4.收集图片和传统节日的装饰品…… 5.亲身体验,形成文册,总结交流。 六、研究主题节日 本学期学校结合清明节、端午节等节庆教育的契机,组织一系列活动。 (一)走进传统节日——清明节 1、搜集资料,了解清明文化。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通过阅读资料,上网查询等方法,收集有关清明的来历及习俗,初步了解清明的文化内涵。 2、教师讲解有关清明节的知识,讲有关清明节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清明节。 3、进行诵读有关清明节的诗。学生自己收集有关清明节的诗集。在班级中举行诵读清明节的诗集,让学生从中感受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4、观看一部革命传统教育电影。 5、撰写清明感怀文章或革命传统教育电影观后感。 6、召开“缅怀先烈”主题队会 7、各班刊出“缅怀先烈,争当好少年”为主题的黑板报、小报。 (二)走进传统节日——端午节 1、搜集有关端午节的名称、由来、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等等。 2、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3、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端午节故事演讲。 4、与家人一同包粽子体会亲情。

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风俗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范文集锦6篇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范文集锦6篇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内容是保护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昨天我们刚愉快地度过了这个法定节假日,但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得知韩国端午祭在xx年11月25日申 遗成功时的愤慨。中国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竟被他国争先抢夺,亦或跃跃欲试。从“端午祭”申遗到“汉字之争”,“中医之争”,再到近期的“风水之争”,文化摩擦在中韩坊间蹭出不少火花,而结果,绝大部分,中国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被韩国成功申遗了。 中国人在责怪韩 * 恬不知耻的剽窃行为时,是否有理性地看待这一系列事件,反省自己呢?遥想当年,中国软弱, * 侵占中国领土,如今韩国的一些政客正在大规模抢占中国文化时,有一些从洋媚外的人正在风风火火地哈韩,韩国的二流肥皂剧和服饰潮流都备受 * 追捧。还没有到12月25日,大城市的各大商场,甚至政府出资在筹备平安夜、圣诞节,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中国古老而美丽的七夕节,却很早就翘首以待2月14日的情人节,或许现在就不奇怪为什么韩国可以一直申遗成功了,不要老是怪罪于政府的无能,也不要怪罪于韩国的无耻,因为是我们自己把我们的文化丢弃了。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的愤怒,而是要自己首先重视自己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一直对祖国的文化保有高度的热情。利

用各种媒介,多多的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对国人从儿童时期起就教导他们重视,让更多中国人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而非盲目吸收别人的东西。政府也应该重视传统文化,重视“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起步。加大传统文化在民间的教育宣传。这种高度重视的意识,从官府传递到民间,从我们这一代传递到下一代,我们国家的文化还会丢吗?小小韩国还可以这样张扬跋扈却可以屡屡得逞吗?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五千年的斗转星移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 背影虽已渐行渐远,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却传承至今,散发着永恒的魅力。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被保留到现在。然而,一个严峻的现实正摆在我们面前,近年来“洋节热”现象层出不穷,而许多人对我们的传统节日却有些冷漠,了解甚少。xx年11月24日,韩国成功申请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但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抢救中国传统文化的警钟。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自豪和心结。4月4日,是今年的清明节,国家将其定为法定节假日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放假休息,而是通过扫墓、祭拜等活动来追忆祖辈,传承文明,弘扬美德,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先辈已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心怀感恩,继往开来,奋力拼搏。

节日仪式是文化记忆的要素和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2月/9日/第003版 春節特刊 节日仪式是文化记忆的要素和过程 萧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是经过长期发展、由历史累积起来的文化体系,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从当代社会意义的角度来看,它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和载体,具有承载与传递传统文明的重要功能。传统节日通过众多具体节俗和时间节点的周而复始来不断强化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外是文化身份的表现,对内则是文化认同的方式。只有内外的结合一致,才能让一个民族的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彰显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意义。 节日从来都不是空洞的东西,它有丰富的仪式内容,节日的意义正是通过仪式得以体现。中国的节日不是通过文字记录来传承,而是通过仪式活动和身体表达来实现,在仪式中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传统的仪式活动多与信仰和人间伦理观念相联系,仪式活动一方面显示了节日的存在,另一方面也是人们表达情感和愿望的重要方式。人们在观看和参与仪式的解释、操练和表演过程来强化民族记忆和文化认同,所以说仪式也是记忆的一个过程。如果将节日仪式省略,那么节日就成了空洞的东西,跟平常的时间没有区别,仅仅成为一个时间符号。节日之所以为节日,是因为它有所区别于平日的仪式活动。所以我们目前应当重现或复现以往被遗落的有价值的仪式,同时给它们注入新的内容。 有意味的文化需要拥有象征符号,而不是直观的表达,仪式就是节日的象征符号之一。现在很多人认为春节的拜年就是简单的见面打招呼,实则不然,春节的拜年是很有讲究的,从拜天地、拜祖先、拜长辈,再向邻里、朋友一圈一圈地拜过去,这是非常重要的仪式,它将人们和祖先、社会联系起来,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能起到修复与牢固社会关系的作用。受到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和理念的冲击,我们的仪式被省略了很多。随着电子传媒的出现,磕头拜年已经被短信、电话拜年等新方式冲淡。对于新的多种表达方式的出现我们要给予肯定,这是时代的需要,因为无论方式怎么变,其中祝福的内涵没有变,与自然协调和祖先沟通的感情是一样的。传统节日里的仪式活动所表达的情感更为直接、更为强烈,传统节日的仪式活动似乎可以用短信和电话来替代,但事实上这种替代不如面对面的交流来得直接、真切。节日就是给大家平日里难得的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所以提倡大家尽量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参与仪式活动来表达思想与情感。如果因为一些因素的限制,无法到达现场,那么无论是用短信还是电话,一定要直接地表达自己的心声,比如亲自编写与对方息息相关的短信内容,让对方感受到真挚的情感,从而让节日变成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 中国正处在跨越式大发展的历史阶段,是传统与现代对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乃至后工业文明转变的特殊时期。因为历史的原因,传统节日文化目前出现了一些断层。面对这一现状,我们要让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下去,应该把握三个关键因素。 首先,象征物不能丢。节日的象征物组成了节日的物质文化系统,它是节日文化的载体。比如春节的年画、春联、灯笼、桃板和桃符,中秋的兔儿爷和月饼,清明团子和七夕巧果。每个节日都有一套很丰富的物质文化系统,象征物不仅有象征层面的意义,还有烘托节日氛围的作用。其次,仪式活动不能省略。像春节的祖先祭祀,清明的扫墓,端午的赛龙舟,中秋的拜月和重阳的登高,这些都是人们情感和愿望的表达,是对先人感恩的体现,是祈福迎吉的方式。最后,我们节日的精神核心不能忘。节日的精神核心决定了节日的发展生命力。在传承文化传统的时候,更要不断地赋予传统以新的解释。精神核心拓展了,节日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古代的节日偏重于人与神、人与家族的和谐,偏重家庭的内聚力,在当代我们可以重新强化人与自然、人与社

我最喜欢的节日小学生作文范文7篇

我最喜欢的节日小学生作文范文7篇 一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节日,有全天下母亲的节日—母亲节;有最隆重的节日—春节;还有纪念我国伟大诗人的节日—端午节。但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秋节。 中秋节是仅此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它象征着家家团圆,和和美美。每当中秋节来临,黑蓝黑蓝的天空就像一块大黑幕布,上面挂着大玉盘似的皎洁的月亮。千家万户都灯火通明,不时的传出欢声笑语。在中秋节,家家户户都在吃着又香又甜的大月饼无论是远在国外的留学生还是辛苦劳作的爸爸妈妈,都要回到家里赏着又大又圆的月亮吃着又香又甜的大月饼,享受着团圆的幸福。 据说中秋节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在山村里生活着一位老婆婆,他们一直希望有一个孩子,却总是不能如愿以偿。有一天,老爷爷到山边砍柴,在岩石上发现了一个用红布包着的女婴。老爷爷欣喜若狂,赶忙抱回了家。女孩一天天长大,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美丽动人。在农历八月十五,女孩正是18岁,她抽泣着对老婆婆和老爷爷说,她是天上的仙女,现在天帝要召她回天。她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老婆婆和老爷爷,以后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都要回来看望他的父母。因此,每年八月十五以仙女的名字—中秋,命名中秋节。 我喜欢中秋节,因为它象征着丰收与团圆。 从小到大,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因为每到春节,便能放鞭炮、得压岁钱……

春节为什么要吃年夜饭、守夜呢?关于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每当过年时,我都能在吃过饭后,便会呆在电视机前,边聊天边看电视,看一会儿就下楼放鞭炮,“守岁”后,就去睡觉了。 啊,春节,我爱你。 嗨,大家好!我叫傅妤娴。今年的重阳节正好是国庆节的第二天,我是在老家和外公外婆一起度过的。

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

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 势在必行 曾几何时,我们以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历久弥香而自豪;曾几何时,我们以天下节日大备于中华而骄傲。又曾几何时,在不知不觉中那传承了几千年的骄傲与自豪渐渐弱化淡化,不知愁滋味之少年尚无法体会那份锥心之痛,而血性国人却理性地发出了拯救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千年文明精髓的呐喊! 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湮没了平常日子与节假日的区别,我们已经不必等到过年添新衣、过年宰牛羊,天天都是好日子,天天都像过新年,真正到了年根儿底下,“年味儿”反而淡了。 城镇化、城市化建设悄悄地改变了沿袭几千年的社会结构,改变了民众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和人际关系,很多与农业、农村,与那种熟人社会相关联的传统节日,也随之失去了以往依托的节日背景,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阡陌交通的充满田园 气息的节味淡了。 “年味儿”、“节味儿”越来越淡,不但过节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甚至人们内心曾经拥有过的那种憧憬与期盼也无从捡拾了。情人节、感恩节、愚人节和圣诞节等洋节日渐盛行,而且大有将我们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取而代之之势。许多青年对过圣诞节、情人节乐此不疲,而对中国节日,除了熟悉的“春节”、“元宵”、“中秋”等节日外,对“端午”、“七夕”、“重阳”等传统节日知之甚少,能记得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就算是有心人了。而对其中的节日文化似乎一概不知。 如今,传统节日的舞台上最活跃的、最能充分发挥节日文化功能的当属商家了,但大多是只求热闹,只问经济,只看效益。商场“血拼”,饭店折扣,来就有奖,买就赠送,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却少有人问津。很少有人在节日气氛 上、文化品位上、精神享受上做文章,更很少有人在传承和发展、发扬和丰富上下功夫。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传统节日已经蜕变为“吃喝玩乐”的假日,那份美好的节庆记忆在逐渐消失。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因此传承与建设同样重要。 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追求更高生活品位和多样化的精神愉悦方式的今天,传统节日也应随时代不断发展,吐故纳新,赋予传统节日更多的现代意义和时代气息,让我们的节日也时尚起来,年轻起来,丰富和创新庆祝活动的形式,真正成为中国人越过越新的节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自然衔接。 就如何传承和保护传统节日这 一问题,记者采访了州政协委员、延边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成飞。他说,过洋节本无可厚非,但不能忘记自己的民族节日。一个国家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传统节日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民族在世界上得以存在,得以和其他民族相区别,就在于她日积月累所形成的独有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正是她几千年岁月的沉积而形成的中国固有的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重视传统节日应从政府做起,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加强传统文化宣传与教育,年轻人应重新去认识传统文化,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 2007年12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并自2008年元旦开始施行。这次国家法定假日调整,将几个重要传统节日纳入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民国以后,由于正式西化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定的少数。直至文革,政府更削减了宣传除春节以外的传统节日,即使对于春节,也被宣传成“过革命化的春节”。改革开放以后,民间开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报刊上也相应作了些介绍宣传。目前,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一。 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下面罗列主要传统节日,以饷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 一。正月拜年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体活动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许多私人企业都不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月十五。 二。立春祭农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在晋时,再改到立春。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嘉祉。”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个传统节日。 三。元宵灯火 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舞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为了保持与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就是守卫皇宫的近卫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参观游玩。焰火就设在金水桥附近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在皇城门楼上欣赏。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造成的效果,我小时候看过,比西式烟火更精彩绚丽,但危险性大。唐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来。”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景象。 元夕到来,许多禁锢在深闺里的青年妇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许出来观灯,这就为青年男女的接触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演出了许多爱怨的爱情故事,在明代白话小说里多所描述。北宋欧阳修词《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中秋节团圆的节日作文范文

中秋节团圆的节日作文范文 今天是中秋节,老老少少都要聚在一堂吃饭,我们家也不例外。今天晚上姑姑姑父和哥哥都来吃饭了,有一大桌子的人,统计一下大概有十二个人吧,这也不足为奇,因为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大家庭当中。我们一个大家庭,吃着晚饭,听着《十五的月亮》、《大团圆》这样类似的歌曲真像过春节一样吃团圆饭。我们小孩子吃完了饭后,就在外面放烟花,嘻嘻哈哈的乱跑,特别的有趣!玩烟花时,突然发现隔壁大爷爷家的儿子回来了,他好不容易能够回来一次,这让我们对他产生了一种陌生感,这个舅舅呢也不学好,现在成家立业了,才好一些。大爷爷虽然不停的教训他,但内心一定还是非常思念这个儿子的。打舅舅骂舅舅时,大爷爷一定很难过,有句话不这么说嘛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当然了,现在这些事情是很少发生的了。 中秋节,和亲人们欢聚一堂吃着团圆饭,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希望在外地工作的叔叔阿姨们,能够在过节时常回家看看,家中的老母亲老父亲要的不是荣华富贵,而是和自己的子女吃一顿团圆饭,聊聊天,就是这么的简单! 【篇二】中秋节团圆的节日作文范文 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去外婆家吃团圆饭,还有阿姨、姨夫和我的胖哥哥,一家人欢聚一堂,享受天伦之乐。 外婆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大人们边吃别聊着家常,我和哥哥也聊得不亦乐乎,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好一幅其乐融融的场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满的幸福,不知不觉,月亮悄悄地爬上了天空,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俗语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天的月亮特别圆,特别亮,月亮姐姐身穿白色的纱衣,娴静而安详,她仿佛俯视着人间,在聆听,也在分享着这个刻的祥和、甜蜜。这时,外婆有端上来了一盘月饼,这不过今夜必不可少的一道点心哟,圆圆的月饼也

20170221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至于孩子,头天晚上母亲已经反复地叮嘱过了,过年时最好不说话,非得说时,也得斟酌词语,千万不能说出不吉利的词。”作家笔下的春节,总能勾起许多人的乡愁回忆。【引用名家描写过春节的片段开篇】物质丰富、文化多样的时代,人们虽然创设出各具特色的过年新形式,但传统年俗的仪式感,从未在我们的文化记忆中失落。【引出话题:“传统年俗的仪式感”】如果没有节俗带来的仪式感,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便会与普通的假期无异。仪式感犹如生活的调味剂、文化的倍增器,它让平庸的生命懂得庄重,让潦草的生活焕发温馨【比喻,说出仪式感的价值】。仪式感是元宵佳节的灯火辉煌,是清明祭祖的慎终追远,是中秋月圆的千里相思,是重阳登高的健康企盼【排比,化抽象为具体,列出仪式感在节日中的具体体现】。因为阖家团圆、守岁祈福、拜年贺岁等仪式感的存在,春节成为我们复苏文化记忆、确认精神归属的重要时刻。我们重视过年,正是为了温热内心的仪式感,触发文化意义上的深层感念。【明确观点:节日需要仪式,春节需要仪式】 “一个字,累;两个字,消费;三个字,大聚会;四个字,胡吃海睡”,几乎每年都会有不少人感慨年味变得寡淡。过年过年,“过”意味着庄严,“年”代表着主题。过得太随意,吃吃喝喝、玩玩闹闹,过得太前卫,埋首于手机、沉迷在网络,都会失去过年的氛围。而像通宵麻将、红包攀比、奔波酒桌,更是折射出世道人心的庸俗化。节日内涵要靠节俗形式来承载,要有过节的“规定动作”,得遵照一定的“打分标准”。如果贪图舒适享受,把节俗仪式当作应景的形式、累人的负

小学生作文节日范文

小学生作文节日范文 家乡的春节 我的家乡在山西太原,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每年进入腊月,大人们就开始忙着采购年货了,吃的、穿的、用的。我们小孩则是早早的盼望着新年的到来。先是腊月二十三这天称为“小年”人们都买糖瓜祭灶。就是大人们常说的“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为了让他说好话,于是便用糖瓜甜他的嘴。转眼到了大年三十,到处洋溢着年的气氛了,家家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大家都围聚在一起包饺子、看晚会,等待着敲响新年的钟声。 我爱我们家乡的春节! 过春节 我们国家有许多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不少的习俗,而我觉得最热闹的是春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上喜庆的对联;挂上大大的红灯笼;放着绚丽多姿的烟火;吃着团圆的年夜饭?? 我最喜欢放烟花。烟火的种类繁多,有冲天炮,有拿在手上打的,有放在水里炸的??开始放烟火了,五光十色的烟火直冲云天,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它们把深邃的夜空装点得更加迷人。烟火的样子千姿百态,有的像怒放的牡丹;有的似盛开的桃花:有的如同一个个含苞待放的月季??他们一边看这美丽的夜空,一边高兴地说:“瞧!这各式各样的烟火多美啊!”有的小朋友还欢呼道:“过年了!过年了!”有的人情不自禁地跳起了舞!

你知道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吗?传说“年”是一种怪兽,它每到除夕之夜都要伤害人们的性命,人们发现它有三怕,怕红色、光、声音。人们就用鞭炮的光、声音和颜色吓跑“年”。 我爱这热闹的春节,你呢? 过春节 春节到了!多么盛大的节日呀!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吃年糕﹑放烟花﹑爆竹,还要看春节联欢晚会。 我当然也不例外,晚上,开始吃饭了妈妈把蒸好的年糕端了出来,看起来真让人垂涎三尺,于是我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口,哇!真甜呀!吃完了饭,我来到电视机前等侯,没过多久,联欢晚会开始了,有小品、杂技、魔术??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杂技中的玻璃球,那个人拿着玻璃球往天上一扔,用头顶住,在手上滚来滚去,那时,我的心提到嗓子眼了,生怕玻璃球掉下来碎了,可是表演了几个钟头,玻璃球仍然完好无损。到了24点,妈妈把一张福字倒着贴在了门上,我看见了,心里非常奇怪,于是问妈妈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妈妈笑着说:“你想一想为什么要倒着贴呢?”我连忙说:“是不是福到了?”妈妈举起手来,伸出大拇指夸到:“真聪明。”说完,还摸了摸我的头。爸爸又拿了一大捆鞭炮去放了,我赶紧跑到楼上,还没来得及捂住耳朵,震耳欲聋的鞭炮已经放响了。接着,一串串烟花直冲云天,这代表对兔年的告别,又是对龙年的欢庆。 盼春节

2019中国传统节日时间一览表_节日庆典

2019中国传统节日时间一览表 2019年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你知道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吗?我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2019年将至,2019年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呢?以下是橙子与大家分享的2019年中国传统节日大全,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中国传统大节日吧。 元旦(古代各朝定的日期不一样,有定为腊月初一的,有定为十月初一的等等,当朝定为公历1月1号) 腊八节(腊月初八,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祭灶节(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除夕(正月初一的前一天) 春节(正月初一)(狭义指正月初一,广义指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饺子) 上灯日(正月十三,庆祝宗族新出生男婴) 元宵节(正月十五,也称上元节)(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古代情人节) 春耕节(二月初二,也称龙抬头.农事节.春龙节.龙头节) 社日节(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详细算法见下面) 1 / 3

上巳节(三月初三,姑娘回娘家,黄帝的诞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诞辰,神话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一种说法是清明前两天,现大多和清明寒食一起过的习俗)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一般为公历4月5号前后) 端午节(五月初五,又称龙舟节) 半年节(六月初一) 七夕节(七月初七,也称乞巧节)(以前不是情人节) 中元节(七月十五,儒家俗称鬼节,道教称中元节)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祭祖节(十月初一,也称寒衣节,也是儒家鬼节之一) 下元节(十月十五) 冬至日(冬月的某一天,不稳定;公历较稳定,为12月22号前后。又称日南至,亚岁;仅次于新年) 正月:指农历一月 冬月:指农历十一月 腊月:指农历十二月 中国七大传统节日 中国七大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 2 / 3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