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公差)三级项目全解

互换性(公差)三级项目全解
互换性(公差)三级项目全解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三级项目报告

题目:轴类零件的精度设计

班级:机械装备(一)班

姓名:徐经纬姚培锋丁涛石天磊指导教师:邵晓荣

提交时间:2015、11、20

摘要

在机械行业中,轴类零件的精度对传动的平稳性,轴的寿命等很多方面有重要作用,为此需对其精度进行分析与检测。对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加工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其使用范畴,确定加工方法以及所能达到的精度等级,通过轴类零件的互换性,分析并确定轴和键、键槽所需要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不同的加工方法对应不同的粗糙度等级,加工零件时根据粗糙度需要选取不同的加工方法,确定轴、键、键槽各部分的粗糙度。用相应仪器对加工出来的轴类零件进行检测,选取允许范围内的零件进行装配。为了加深我们对轴类零件的误差分析、加工方法及其精度的理解,灵活运用零件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熟练掌握轴类零件图的标注。本项目中我们运用了互换性中误差、公差、偏差、表面粗糙度、尺寸标注等互换性理论知识,还包括机械设计中轴的长度、直径的选取及机械制造工艺中轴类零件的加工方案等知识方法。

关键字:尺寸公差几何公差粗糙度

目录

1 前言 1

2 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选材及加工方法 2 2.1 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 2 2.2 轴类零件的材料选择 2

2.3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及能达到的精度等级 2

3 轴类零件的尺寸公差选用 3 3.1 基准制

4 3.1.1 基孔制 4 3.1.2 基轴制 4 3.1.3 非基准制应用的场合 4 3.2 精度等级 4 3.3 配合种类

5 3.3.1 间隙配合 5 3.3.2 过度配合 5 3.3.3 过盈配合 5

3.4 配合选用 5

4 轴类零件的形位公差选用

5 4.1 几何公差 5 4.2 位置公差

6 4.3 公差等级 6

4.4 基准 6

5 轴类零件的表面粗糙度选择

6 5.1 评点参数的选择 6

5.2 评定参数值的选择 6

6 最终结论

7 6.1 尺寸公差选用 7 6.2 形位公差选用 7

6 .3 表面粗糙度选用 8

7 感想与体会 9

8 参考文献 9

1 前言

随着现代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产品的复杂程度及其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为适应这种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必须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进行生产。在这种大背景下,机械设计人员需要在精度设计方面力求优化,所以《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日益重要。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将测量、标准化与计量学等有关部分有机结合在一起,主要包含几何量公差选用和误差检验两方面的内容,与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其质量控制密切相关。该课程结合生产中常用的典型零部件,如滚动轴承、键和花键、螺纹和齿轮,着重介绍了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在现代化的机械生产中只要运用正确的技术测量方法,将几何量的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就能实现互换性。互换性原则是组织现代化生产极为重要的技术经济原则,机械加工现代化生产的发展,专业化、协作化、生产模式的不断扩大,互换性原则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大。

2 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选材及加工方法

2.1 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

轴类零件是机器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它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部件,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轴类零件是旋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一般由同心轴的外圆柱面、圆锥面、内孔和螺纹及相应的端面所组成。根据结构形状的不同,轴类零件可分为光轴、阶梯轴、空心轴和曲轴等。

轴的长径比小于5的称为短轴,大于20的称为细长轴,大多数轴介于两者之间。

2.2 轴类零件的材料选择

轴类零件应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和使用要求选用不同的材料并采用不同的热处理规范(如调质、正火、淬火等),以获得一定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

45钢是轴类零件的常用材料,它价格便宜经过调质(或正火)后,可得到较好的切削性能,而且能获得较高的强度和韧性等综合机械性能,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45~52HRC。

40Cr等合金结构钢适用于中等精度而转速较高的轴类零件,这类钢经调质和淬火后,具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轴承钢GCr15和弹簧钢65Mn,经调质和表面高频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50~58HRC,并具有较高的耐疲劳性能和较好的耐磨性能,可制造较高精度的轴。

精密机床的主轴(例如磨床砂轮轴、坐标镗床主轴)可选用38CrMoAIA氮化钢。这种钢经调质和表面氮化后,不仅能获得很高的表面硬度,而且能保持较软的芯部,因此耐冲击韧性好。与渗碳淬火钢比较,它有热处理变形很小,硬度更高的特性。

2.3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及能达到的精度等级

传动轴大都是回转表面,主要采用车削与外圆磨削成形。故车削后还需磨削。粗车后精度能达到IT12-IT11,表面粗糙度达到Ra25-Ra12.5;半精车后精度能达到IT10-IT9,表面粗糙度达到Ra6.3-Ra3.2;精车后精度能达到IT8-IT6,表面粗糙度达到Ra1.6-Ra0.8淬火粗磨后精度能达到IT8-IT7,表面粗糙度达到Ra0.8-Ra0.4,精度等级和精车相同;粗磨后精度能达到IT6-IT5,表面粗糙度达到Ra0.4-Ra0.2。若需要更高的精度则可以采用研磨等。

轴类零件的主要表面是各个轴颈的外圆表面,空心轴的内孔精度一般要求不高,而精密主轴上的螺纹、花键、键槽等次要表面的精度要求也比较高。因此,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主要是考虑外圆的加工顺序,并将次要表面的加工合理地穿插其中。下面是生产中常用的不同精度、不同材料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

(1)一般渗碳钢的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路线:备料-锻造-正火-打顶尖孔-粗车-半精车、精车-渗碳(或碳氮共渗)-淬火、低温回火-粗磨-次要表面加工-精磨。

(2)一般精度调质钢的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路线:备料-锻造-正火(退火)-打顶尖孔-粗车-调质-半精车、精车-表面淬火、回火-粗磨-次要表面加工-精磨。

(3)精密氮化钢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备料-锻造-正火(退火)-打顶尖孔-粗车-捌质-半精车、精车-低温时效-粗磨-氮化处理-次要表面加工-精磨-光磨。

整体淬火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备料-锻造-正火(退火)-打顶尖孔-粗车-调质-半精车,精车-次要表面加工-整体淬火-粗磨-低温时效-精磨。

3 轴类零件的尺寸公差选用

总原则: 在保证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取较低等级的尺寸公差,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1 基准制

在制造配合的零件时,使其中一种零件作为基准件,它的基本偏差一定,通过改变另一种非基准件的基本偏差来获得各种不同性质配合的制度称为基准制。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国家标准规定了两种基准制。合理选择基准制与工艺、结构、装配以及经济因素有关。

3.1.1 基孔制

基孔制--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见左下图。基孔制的孔称为基准孔,其基本偏差代号为H,其下偏差为零。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基孔制,因为孔的尺寸类型少而轴的尺寸类型多,这样就能减少刀具的成本费用。

3.1.2 基轴制

1) 用冷拉钢制圆柱型材制作光轴作为基准轴

这一类圆柱型材的规格已标准化,尺寸公差等级一般为IT7~IT9。它作为基准轴,轴径可以免去外圆。

切削加工,只要按照不同的配合性质来加工孔,可实现

技术与经济的最佳效果。

2)“一轴多孔”,而且构成的多处配合的松紧程度要求不同的场合所谓“一轴多孔”指一轴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孔组成配合。

3)轴为标准件或标准部件(如:键、销、轴承等)。

3.1.3 非基准制应用的场合

国家标准规定:为了满足配合的特殊需要,允许采用非基准制配合,即采用任一孔、轴公差带(基本偏差代号非H的孔或h 的轴)组成的配合。

3.2 精度等级

1.公差等级的选择依据

主要是根据使用性能对尺寸精度及配合一致性要求的高低来确定。

2.选择公差等级的原则

1)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选取较低的公差等级。所谓“较低的公差等级”是指:假如IT7级以上(含IT7)的公差等级均能满足使用性能要求,那么,选择IT7级为宜。它既保证使用性能,又可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尽量遵守标准推荐的孔与轴公差的等级组合规定。

3.3 配合种类

孔轴配合时配合种类可分为三中:间隙配合、过度配合、过盈配合。

3.3.1 间隙配合

间隙配合主要应用的场合:孔轴之间有相对运动和需要拆卸的无相对运动的配合部位。

3.3.2 过渡配合

过渡配合主要应用的场合:孔与轴之间有定心要求,而且需要拆卸的静联接(即无相对运动)的配合部位。

3.3.3 过盈配合

过盈配合主要应用的场合:孔与轴之间需要传递扭矩或准确定心的静联接(即无相对运动)的配合部位。

3.4 配合选用

配合选择的方法有类比法、计算法和试验法3种。1)类比法

同公差等级的选择相似,大多通过查表将所设计的配合部位的工作条件和功能要求与相同或相似的工作条件或功能要求的配合部位进行分析比较,对于已成功的配合作适当的调整,从而确定配合代号。此选择方法主要应用在一般、常

见的配合中。

2)计算法

计算法主要用于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保证与滑动轴承的间隙配合,当要求保证液体摩擦时,可以根据滑动摩擦理论计算允许的最小间隙,从而选定适当的配合。二是完全依靠装配过盈传递负荷的过盈配合,可以根据要求传递负荷的大小计算允许的最小过盈,再根据孔、轴材料的弹性极限计算允许的最大过盈,从而选定适当的配合。

3)试验法

试验法主要用于特别重要配合的选择。这些部位的配合选择,需要进行专门的模拟试验,以确定工作条件要求的最佳间隙或过盈及其允许变动的范围,然后,确定配合性质。

4 轴类零件的形位公差选用

总原则: 在保证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形位公差项目,检测方法简便,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1 几何公差

由于该轴与多个零件配合故得限制其素线和中心轴线的直线度、外圆表面的圆度、圆柱面的圆柱度。但回转类零件用径向全跳动代替圆柱度和同轴度,用圆跳动代替垂直度。

4.2 位置公差

轴类零件也应有三类位置公差:定向公差、定位公差、跳动公差。该轴应控制键槽的对称度公差、圆跳动公差、各阶梯轴圆柱面的同轴度公差。

4.3 公差等级

国家标准对圆柱度给定了13个公差等级,对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给定了12个公差等级,一般取用5-8级,对于该轴选择6级精度。

4.4 基准

基准的选择在保证使用要求前提下力求使设计、加工、检测的基准三者统一,选择中心孔的轴线作为基准。

5 轴类零件的表面粗糙度选择

5.1 评点参数的选择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中,高度参数是最常用的。我国标准中主要采用了Ra和Rz两个参数,Ra一般用电动轮廓仪进行测量。由于Ra的概念较直观,反映轮廓的信息量多,所以应用较广泛。在常用的参数值范围内(Ra为0.025~6.3μm,Rz为0.10~25μm)推荐优先选用Ra。由于受仪器测头的限制,对于过于粗糙的或者太光滑的表面,则不宜采用Ra值。评定参数Rz的测量值方法最简单,用来评定某些不允许出现较大加工痕迹的零件表面零件上狭小的表面(表面不足一个取样长度时)有实际意义。

5.2 评定参数值的选择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数值已经标准化了,应按规定的系列参数值选用。当按表面功能和生产的经济合理性综合考虑。确定评定参数时,处特殊要求外,通常多用类比法来取。这时主要考虑零件的功能要求,一般情况下,确定参数的大小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应比非工作表面小。

2.摩擦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值应比非摩擦表面小,有相对运动

的工作表面,运动速度越高,其表面粗糙参数值也越小。

3.承受交变载荷的零件,其最易产生应力集中的部位,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应较小。

4.要求配合性质稳定可靠的部件,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应较小。对过盈配合,为保证联结可靠,载荷越大,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应越小,对间隙配合,间隙越小,表面粗糙度参数值也应越小。

5.要求防腐蚀密封性能或外观要求美观等,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应较小。

6 最终结论

由于轴的基本尺寸不能确定,根据配合关系选定一例确定公差。

6.1尺寸公差选用

1)左起第一段:由4-5(P71)该轴段与联轴器配合,直径尺寸的公差带为Js7, 基本尺寸Φ65,Ts=30,得ei=-0.015,es=+0.015;

根据画法几何确定键槽尺寸为20×12

键槽宽b的上下偏差查表5-2(P92),得es=0,ei=-0.052;键深基本尺寸7.5,上下偏差分别为es=+0.2,ei=0。

2)左起第二段:与毛毡接触,按GB/T1804-m标准。

3)左起第三段,与轴承配合,

由4-14(P87)查得,直径尺寸的公差带为,k5;

查表2-3(P20),得Ts=13;

查表2-4(P23),得ei=+0.002,则有es=+0.015。

4)左起第五段,与齿轮配合

由表4-5 (P71),选择过渡配合,直径尺寸公差带m6,

Ts=19, 得ei= +0.011,es= +0.030mm ;

键槽与键的配合为基轴制,且键槽尺寸为22×14,

查表5-2 (P92),选紧密联接, es=+0.074,ei=-0.0074, 基本偏差系列p,精度等级IT9。键槽深度:9.0mm es=+0.2, ei=0 。

5)左起第六段:与轴承配合。同左起第三段。

6.2形位公差选用

1)右起第一段:与轴承配合,需要规定圆柱度与圆跳动公差。轴承精度k5,查得:圆柱度公差0.003,端面圆跳动公差0.010。

2)右起第二段:与齿轮配合,需要规定圆跳动。

查P41,表2-12 对中间轴线的全跳动公差0.015;

键槽需要规定对称度,查 P41 表2-12 对称度公差0.080 3)右起第三段左右轴肩端面:与轴承和齿轮端面配合,

需要规定圆跳动,查 P41 表2-12,6级精度,取圆跳动0.015

4)右起第四段:与左起第一段相同。

5)左起第一段;与联轴器配合,

需要规定对中间轴线的圆跳动,查P41,表2-12全跳动公差为0.025;

键槽需要规定对称度,查P41,表2-12 对称度公差0.080。

6.3表面粗糙度选用

1)左起第一段:与联轴器配合,Ra=1.6;

键槽底面粗糙度Ra=6.3,侧面粗糙度Ra=3.2 ;

2)左起第二段:与毛毡接触,有相对运动,故Ra=1.6;

3)左起第三段:与轴承配合,Ra=0.8,端面粗糙度Ra=3.2;4)左起第四个轴肩端面与齿轮端面配合取粗糙度为Ra=3.2;5)左起第五段:与齿轮配合,Ra=1.6;

键槽侧面Ra=3.2,键槽底面粗糙度Ra=6.3;

6)左起第六段:与轴承配合,Ra=0.8,轴端面不参与配合。

7 感想与体会

本次互换性三级项目,课题是《轴类零件的精度与检测》,通过对轴结构分析、加工方法、加工生产误差的分析、公差给定等过程,我们加深了对轴系零件加工和轴类精度设计的认识。我们查阅了很多有关互换性、机械设计、冷加工的书籍,对轴整个的设计生产使用检测有了完整的认识。通过这次互换性三级项目的学习经历为,了解了如何去学习一个零件互换性的设计与检测,使我们以后去学习其他零件的互换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课程设计的精度设计乃至未来学习和工作做了铺垫。在这次项目中我们小组成员一起研究、查资料一同思考互相帮助,没有共同的努力彼此的帮助我们不可能完成项目,通过小组合作我们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

本次互换性三级项目中,我们学习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意识。不论是怎样一个再熟悉不过的零件都是经过科学严谨的计算得来的,图纸上的标识没有一个是多余或者随意写的,其后都是科学的结晶,这教育我们在学习或者工作中都要一丝不苟的按照要求遵循规律。在设计加工安装不论哪个环节没有严格要求认真对待,其错误的蝴蝶效应一定会为整

个工程到来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我们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一定会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去诠释一个机械工程师的严谨精神。

8 参考文献

[1] 邵晓荣.张艳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M].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年。

[2] 贾春玉,张树存.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3] 许立忠,周玉林.机械设计[M].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互换性与公差复习--总结版

互换性与公差复习(总) 一、基本概念 1、名词 互换性:指机械产品中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任取其中一件,不需作任何挑选、调整或辅助加工(如钳工修配)就能进行装配,并能保证满足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要求的一种特性。 公差:允许零件几何参数的变动量。 尺寸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尺寸偏差:某一尺寸减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光滑极限量规:指被检验工件为光滑孔或光滑轴所用的极限量规的总称,简称量规。尺寸误差:实际尺寸与理想尺寸之差。 基孔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基轴制: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的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形位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 位置公差:关联提取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形状公差:指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量。 表面粗糙度:零件表面所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不平的程度,其波峰和波谷间的距离很小(在1mm之下) 齿轮的I,Ⅱ,III 三个公差组. 2、理解与思考

1)互换性的优越性及互换性和标准化的意义 答:互换性的作用:从使用上看,由于零件具有互换性,零件坏了,可以以新换旧,方便维修,从而提高机器的利用率和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从制造上看,互换性是组织专业化协作生产的重要基础,而专业化生产有利于采用高科技和高生产率的先进工艺和装备,从而提高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从设计上看,可以简化制图、计算工作,缩短设计周期,并便于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这对发展系列产品十分重要。 标准化的意义: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互换性的必要前提,是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人类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互换性的分类; 答:按互换性的程度可分为完全互换与不完全互换,对标准部件或机构来说,互换性又分为外互换与内互换。 3)标准公差、基本偏差、误差及公差等级的区别和联系 ?答:标准公差是国标规定的,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值。(由公差单位、公差等级、基本尺寸分段原则制订的) 基本偏差是确定零件相对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除JS外,均指靠近零线的偏差,它与公差等级无关。 ?误差:工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和理想尺寸之差为误差。 ?公差:允许零件几何参数的变动量称为公差 ?关系:标准公差是确定公差带大小的公差值; ?基本偏差与公差等级无关。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试题及答案共套

-------理工大学一、填空题 1.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为________~________时,与基准孔配合形成间隙配合。 2.孔和轴的公差带由__________决定大小,由___________决定位置。 3.已知某基准孔的公差为,则它的下偏差为________mm,上偏差为________mm。 4.在任意方向上,线的位置度公差带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给定的一个方向上,线的位置度公差带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圆度和圆柱度公差等级有____级,其它注出形位公差项目的等级有____。 6.孔的最大实体尺寸即孔的________?极限尺寸,轴的最大实体尺寸为轴的________极限尺寸。 7.国标按螺纹公差等级和旋合长度规定了3种精度级,分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根据国标规定,向心滚动轴承按其尺寸公差和旋转精度分为__________个公差等级,其中__________级精度最高,__________级精度最低。 9.国标规定的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名称和代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泰勒原则,量规通规的工作面应是_________表面,止规的工作面应是________表面。 11.圆柱度和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的________相同,________不同。 二、判断题(若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弧内打“√”) 1.零件尺寸的公差等级越高,其基本偏差的绝对值就越小。( ) 2.φ30M8/h7和φ30H8/m7的配合性质相同。( ) 3.作用中径反映了实际螺纹的中径偏差、螺距偏差和牙型半角偏差的综合作用。( ) 4.直线度公差带一定是距离为公差值t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 5.当包容要求用于单一要素时,被测要素必须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 6.根据国家标准,滚动轴承内圈内径公差带在零线下方,上偏等于0。( ) 7.测量过程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可以一一找出,而系统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所不能避免的。( ) 8、光滑极限量规通规的基本尺寸等于工件的最大极限尺寸。( ) 9.零件的实际尺寸越接近其基本尺寸就越好。( )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复习最终版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复习 第一章 1-1为什么需要互换性?(P1) 因为我们生活中的元件、零件具有相互替换的性质,而互换性满足装配互换和功能互换的要求。 1-2我国标准按行政体系分为哪三级?(P6) 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企业标准 1-3标准化与互换性生产有什么关系?(P7) 标准化是实现互换性的前提,是保证互换性生产的手段;互换性又为标准化活动及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二章 2-1什么是基本尺寸?它是由什么来确定的?(P11) 基本尺寸:通过它并应用上、下偏差可算出极限尺寸的尺寸。根据强度、刚度、运动、工艺、结构、造型等不同要求来确定。 2-2尺寸公差与偏差有什么区别?(P12) 尺寸公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去最小极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减去下偏差之差,它是允许尺寸的变动量,是一个没有符号的绝对值。尺寸公差=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下偏差偏差:某一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等)减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偏差可以为正、负值或零。实际偏差=实际尺寸-基本尺寸极限偏差=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2-3什么是体内作用尺寸和体外作用尺寸?什么是实际尺寸?实际尺寸相等的两个零件,它们的体内作用尺寸和体外尺寸相等吗?(P11、P12) D)是指在被测要素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内表面体内作用尺寸:内表面(孔)的体内作用尺寸(fi d)是指在被测要素给定长度体内相接的最小理想面的直径或宽度。外表面(轴)的体内作用尺寸(fi 上,与实际外表面体内相接的最大理想面的直径或宽度。 体外作用尺寸: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内表面体外相接的最大理想面或与实际外表面体外相接的最小理想面的宽度或直径。 实际尺寸:通过测量获得的某一孔、轴的尺寸。 不一定相等,因为实际尺寸均指局部实际尺寸,并不是处处相等,所以对应的体内作用尺寸与体外作用尺寸也不一定相等。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答案版

三、填空题 1.公差标准是对__的限制性措施,__是贯彻公差与配合制的技术保证。 2.不完全互换是指__。 3.完全互换是指__。 4.实际偏差是指__,极限偏差是指__。 5.孔和轴的公差带由__决定大小,由__决定位置。 6.轴φ50js8,其上偏差为__mm,下偏差为__mm。 7.孔φ65 -0.042 -0.072mm的公差等级为__,基本偏差代号为__。 8.尺寸φ80JS8,已知IT8=46μm,则其最大极限尺寸是__mm,最小极限尺寸是__mm。 9.孔尺寸φ48P7,其基本偏差是__μm,最小极限尺寸是__mm。 10.φ50H10的孔和φ50js10的轴,已知IT10=0.100mm,其ES=__mm,EI=__mm,es=__mm,ei=__mm。 11.已知基本尺寸为φ50mm的轴,其最小极限尺寸为φ49.98mm,公差为0.01mm,则它的上偏差是__mm,下偏差是__mm。 12.常用尺寸段的标准公差的大小,随基本尺寸的增大而__,随公差等级的提高而__。 13.φ45+0.005 0mm孔的基本偏差数值为__,φ50-0.050 -0.112轴的基本偏差数值为__mm。 14.国家标准对未注公差尺寸的公差等级规定为__。某一正方形轴,边长为25mm,今若按IT14确定其公差,则其上偏差为__mm,下偏差为__mm。 15.属于较高和中等精度的公差等级有__,用于精密配合或重要配合处。 16.圆柱度和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相同点是__,不同点是__。 17.在形状公差中,当被测要素是一空间直线,若给定一个方向时,其公差带是__之间的区域。若给定任意时,其公差带是_区域。 18.圆度的公差带形状是__,圆柱度的公差带形状是__。 19.当给定一个方向时,对称度的公差带形状是__。 20.轴线对基准平面的垂直度公差带形状在给定两个互相垂直方向时是__。 21.由于__包括了圆柱度误差和同轴度误差,当__不大于给定的圆柱度公差值时,可以肯定圆柱度误差不会超差。 22.当零件端面制成了__时,端面圆跳动可能为零。但却存在垂直度误差。 23.径向圆跳动在生产中常用它来代替轴类或箱体零件上的同轴度公差要求,其使用前提是__。 24.径向圆跳动公差带与圆度公差带在形状方面__,但前者公差带圆心的位置是__而后者公差带圆心的位置是__。 25.在任意方向上,线对面倾斜度公差带的形状是__,线的位置度公差带形状是__。 26.图样上规定健槽对轴的对称度公差为0.05mm,则该键槽中心偏离轴的轴线距离不得大于__mm。 27. 含义是__。 28.某孔尺寸为Φ40+0.119 +0.030 mm,轴线直线度公差为Φ0.005 mm,实测得其局部尺寸为Φ40.09 mm,轴线直线度误差为Φ0.003 mm,则孔的最大实体尺寸是__mm,最小实体尺寸是__m m,作用尺寸是__mm。

中南大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在线作业三

(一) 单选题 1. 评定传动平稳性的齿轮精度指标为( )。 (A) △fa (B) △fpb (C) △Fp (D) △F β 参考答案: (B) 2. 影响齿轮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项目有()。 (A) 切向综合误差 (B) 齿形 误差 (C) 齿向 误差 (D) 一齿径向综合误差 参考答案: (C) 3. 按GB1144-87的规定,矩形花键的定心方式应为()。 (A) 大径D 定心 (B) 小径d 定心 (C) 键宽B 定心 参考答案: (B) 4. 滚动轴承的最高精度等级是()。 (A) 0级 (B) 2级 (C) 5级 (D) 6级 参考答案: (B) 5. 影响齿轮副侧隙的加工误差有( )。 (A) 基节 偏 差 (B) 公法线 平均长度偏差 (C) 齿向误 差 (D) 齿圈的径 向跳 动 参考答案:

(B) 6. 平键联接的键宽公差带为h9,在采用一般联接,用于载荷不大的一般机械传动的固 定联接时,其轴槽宽与毂槽宽的公差带分别为()。 (A) 轴槽H9,毂 槽 D10 (B) 轴槽P9, 毂槽 P9 (C) 轴槽N9,毂 槽 Js9 (D) 轴槽H7, 毂槽 E9 参考答案: (B) 7. 齿向误差主要影响齿轮副的()。 (A) 传动 准确 (B) 传动 平稳 (C) 承载 均匀 (D) 合理 间隙 参考答案: (C) 8. 齿轮的齿圈径向跳动ΔFr 用来评定()。 (A) 传递运动 准确 性 (B) 传动平稳性 (C) 齿面上载荷分 布均匀 性 (D) 齿侧 间 隙 参考答案: (A) 9. 滚动轴承承受局部负荷的套圈应选( ) 配合。 (A) 较松的过 渡配 合 (B) 较松 的间 隙配 合 (C) 过盈 配 合 (D) 较紧的过 渡配 合 参考答案: (A) 10. 花键的分度误差,一般用( )公差来控制。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复习参考资料一)(DOC)

复习参考资料一 目的:从基本几何量的精度项目入手,了解几何量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的基本概念及有关国标的基本内容,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间的关系——公差原则。 重点:掌握尺寸精度及配合的选用;形位公差的标注;形位公差带的特点;公差原则。 难点:尺寸精度及配合的选用;形位公差带的特点;公差原则。 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公差可以说是允许零件尺寸的最大偏差。() 2.基本尺寸不同的零件,只要它们的公差值相同,就可以说明它们的精度要求相同。() 3.国家标准规定,孔只是指圆柱形的内表面。() mm的轴,加工得愈靠近基本尺寸就愈精确。()4.图样标注φ200 -0.021 5.孔的基本偏差即下偏差,轴的基本偏差即上偏差。() 6.某孔要求尺寸为φ20-0.046 ,今测得其实际尺寸为φ19.962mm,可以判断该孔合格。 -0.067 () 7.未注公差尺寸即对该尺寸无公差要求。() 8.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的位置。() 9.某平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5mm,那么这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一定不大于0.05mm。() 10.某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3 mm,那么该圆柱面对基准轴线的径向全跳动公差不小于0.03mm。() 11.对同一要素既有位置公差要求,又有形状公差要求时,形状公差值应大于位置公差值。() 12.对称度的被测中心要素和基准中心要素都应视为同一中心要素。() 13.某实际要素存在形状误差,则一定存在位置误差。() mm孔,如果没有标注其圆度公差,那么它的圆度误差值可任14.图样标注中Φ20+0.021 意确定。() 15.圆柱度公差是控制圆柱形零件横截面和轴向截面内形状误差的综合性指标。()16.线轮廓度公差带是指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 17.零件图样上规定Φd实际轴线相对于ΦD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2 mm。这表明只要Φd实际轴线上各点分别相对于ΦD基准轴线的距离不超过0.02 mm,就能满足同轴度要求。() 18.若某轴的轴线直线度误差未超过直线度公差,则此轴的同轴度误差亦合格。()19.端面全跳动公差和平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两者控制的效果完全相同。()

互换性教学大纲(新标准)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课程编号::80301006 总学时:32 实验学时:4 上机学时:0 学分:2 第一部分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 1、课程性质、地位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高等院校机械类及其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起着联系基础课与其它技术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桥梁作用,同时也是联系设计类课程与制造工艺类课程的纽带。本大纲是根据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并依据本校学生培养目标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编制而成。 2、教学目标 (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由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两个各自独立又密切联系的部分组成。前者主要是学习几何量公差标准的构成及其使用,即研究产品零部件精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后者是学习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许多内容要通过实验课来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技术测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机械产品零部件几何精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几何精度检测的原理、方法和基本技能。 二、教学要求 1、掌握互换性含义、种类、作用,了解公差和技术测量在互换性生产中的作用。 2、掌握公差标准的基本术语和定义;学会查标准公差表格和其它精度设计相关表格;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原则。掌握公差要求在图样上的正确标注;并能解释图样上有关公差标注的技术要求的含义。 3、了解测量方法的定义、分类及测量器具的技术性能指标;掌握通用计量器具的选择;了解各项几何量误差的评定方法,掌握孔、轴尺寸测量以及直线度、平面度、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4、了解典型零件的公差与配合标准的构成特点;掌握用几何量检测方法。 三、实施说明 1、成绩考核方法 ) 本课程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考试课。为了准确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总评成绩可按下式给出: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平时成绩考核项目包括:出勤、随堂测验、课堂提问、听课状态、作业)×40%+实验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50%。 本课程有关测量技术部分的学习目的是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必须结合必要的测量实验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实验教学部分必不可少。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实验,按时、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无实验成绩者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讲授本课程时应结合课程内容比较抽象的特点,增强直观教学,尽量采用PPt课件进行理论讲授,通过多媒体演示,以提高教学效果。 2)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通过综合练习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初步掌握对简单机械产品的零部件进行精度设计的能力。 3)实验教学教师可通过讲授和演示,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对零件进行精度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4)本课程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环节的联系,为后续课程及毕业设计扫除障碍。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与教学方法上,应注意内容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教学必须加强基础,突出重点。在介绍公差标准的基本规定时,应从使用角度出发,着重培养学生应用标准的能力。 5)选用教材:应选本科规划教材;实验指导书和练习册可自编。 | 6)公差配合的正确选用,必须结合具体设计,综合运用工程设计和工艺知识。本课程在后续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一步运用,使之加深和巩固。 四、课内实践环节的要求 1、名称:课内综合性实验。

互换性(公差)三级项目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三级项目报告 题目:轴类零件的精度设计 班级:机械装备(一)班 姓名:徐经纬姚培锋丁涛石天磊指导教师:邵晓荣 提交时间:2015、11、20

摘要 在机械行业中,轴类零件的精度对传动的平稳性,轴的寿命等很多方面有重要作用,为此需对其精度进行分析与检测。对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加工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其使用范畴,确定加工方法以及所能达到的精度等级,通过轴类零件的互换性,分析并确定轴和键、键槽所需要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不同的加工方法对应不同的粗糙度等级,加工零件时根据粗糙度需要选取不同的加工方法,确定轴、键、键槽各部分的粗糙度。用相应仪器对加工出来的轴类零件进行检测,选取允许范围内的零件进行装配。为了加深我们对轴类零件的误差分析、加工方法及其精度的理解,灵活运用零件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熟练掌握轴类零件图的标注。本项目中我们运用了互换性中误差、公差、偏差、表面粗糙度、尺寸标注等互换性理论知识,还包括机械设计中轴的长度、直径的选取及机械制造工艺中轴类零件的加工方案等知识方法。 关键字:尺寸公差几何公差粗糙度

目录 1 前言 1 2 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选材及加工方法 2 2.1 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 2 2.2 轴类零件的材料选择 2 2.3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及能达到的精度等级 2 3 轴类零件的尺寸公差选用 3 3.1 基准制 4 3.1.1 基孔制 4 3.1.2 基轴制 4 3.1.3 非基准制应用的场合 4 3.2 精度等级 4 3.3 配合种类 5 3.3.1 间隙配合 5 3.3.2 过度配合 5 3.3.3 过盈配合 5 3.4 配合选用 5 4 轴类零件的形位公差选用 5 4.1 几何公差 5 4.2 位置公差 6 4.3 公差等级 6 4.4 基准 6 5 轴类零件的表面粗糙度选择 6 5.1 评点参数的选择 6 5.2 评定参数值的选择 6 6 最终结论 7 6.1 尺寸公差选用 7 6.2 形位公差选用 7 6 .3 表面粗糙度选用 8 7 感想与体会 9 8 参考文献 9

互换性试卷及其答案22

一、填空题(共19分,每空1分) (1)φ30H7/m6表示基本尺寸为30mm的基孔制(基准制)的过渡配合。其中H、m是基本偏差代号,7、6表示公差等级(或标准公差)。 (2)尺寸公差标准规定有间隙、过渡、和过盈三大类配合,当孔轴无相对运动,要求有良好定心精度,且易于拆卸时,应选用过渡配合。 (3)位置公差又分为 3 种,它们分别是定向、定位和跳动公差。 (4)若某轴的尺寸标注为,则该零件采用的公差原则为最大实体要求(最大实体原则) ,其最大实体尺寸为φ20.05 ,此时的形位公差值为φ0.02 ;其最小实体尺寸为φ20 ,此时的形位公差值为φ0.07;其最大实体实效尺寸为φ20.07 。 二、简答题:(共18分) (1)如图1所示的零件标注。请回答: 1)该标注采用的公差原则是什么?遵守什么边界?其边界尺寸为多少? 2)其最大实体尺寸为多少?此时的形位公差值为多少? 3)其最小实体尺寸为多少?此时的形位公差值为多少?(7分) 图1 答:1)该标注采用的公差原则是最大实体原则,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其边界尺寸为φ19.95(3分) 2)其最大实体尺寸为φ20,此时的形位公差值为φ0.05(2分) 3)其最小实体尺寸为φ20.13,此时的形位公差值为φ0.18(2分) (2)齿轮的各项公差分为哪几个公差组?对传动性能各有什么影响?(3分) 答:分为第Ⅰ、Ⅱ、Ⅲ公差组(2分),分别影响传递运动的准确性、传动的平稳性、载荷分布的均匀性(1分)。 (3)对以螺纹标记加以说明: 1)M10×1-7g6g-20, 2)M20-6H-40 。 (4分) 答:1)公称直径为10mm且螺距为1mm,外螺纹,公差带为7g6g。旋合长度20(2分) 2)公称直径为20mm,内螺纹,公差带为6H,旋合长度40(2分) (4)对以下两个粗糙度符号加以说明: 1),2) (4分) 答:(1)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Ra最大值为3.2um(2分) (2)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Ra最大值为6.3um(2分)

互换性,公差配合,尺寸公差,

互换性习题 1.互换性生产的技术基础是() A.大量生产 B.公差 C.检测 D.标准化 2.优先数系中R10/3系类是() A.基本系列 B.补充系列 C.派生系列 D.等差系列 3. 分组装配(分组互换)可以() A.减小工件的制造公差 B.提高装配速度 C.扩大工件的制造公差以及提高工件配合精度 D.方便地装配 4.具有互换性的零件或部件,不经过或就能进行装配, 并且装配后能够达到规定的。 5.互换性按程度分为和两类。 6.R5数系的公比为,每逢项,数值增大到10倍。 7.只要零件不经过挑选或修配,便能方便地装配到机器上,则该 零件就一定具有互换性() 8.为了使零件的几何参数具有互换性,必须把零件的加工误差控 制在给定的范围内() 9.互换性只适用于成批大量生产,对单件小批量生产无互换性可言。() 10.为了满足互换性要求,设计时规定的公差值越小越好。() 1.对某尺寸进行等精度重复测量16次,计算得到任一测量值的标准偏差为2μm ,则用16次测量值的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的测量极限误差为() A. 2μm B. 6 C. 4.5 D. 1.5 2.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轴径,其测量方法属于()。 A.直接测量 B.间接测量 C.绝对测量 D.相对测量 3.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叫()。 A.绝对误差 B.极限误差 C.剩余误差 D.相对误差 4.下列有关标准偏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大小表征了测量值的离散程度 B.越大,随机误差分布越集中 C.越小,测量精度越高 D.一定条件下,某台仪器的值通常为常数 5、测量仪表盘上有100格,其分度值为0.01mm,问表盘上示值范围是()。 A.1mm B.0.1mm C.0.01mm D.10mm 6、下列测量值中精度最高的是()。 A.真值为40mm,测得值为40.02mm B.真值为40mm,测得值为39.95mm C.真值为100mm,测得值为99.5mm D.真值为100mm,测得值为100.03mm 7.测量过程包括测量对象、、和测量精度等四个要素。 8.测量误差按其特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粗大误差三类。 9.按“级”使用量块时,量块尺寸为,该尺寸包括了量块的误差。按“等”使用时,应以经验定后所给出的作为工作尺寸, 该尺寸仅包括检定时的误差 1、被测量的真值一般是不知道的,在实际测量中,常用____代替。

什么是互换性

什么是互换性:统一规格的一批零部件,任取其一,不需要任何挑选和修理就能装在机器上,并能满足其使用功能要求的性能。 互换性的分类:几何参数间的互换和力学性能间的互换。 什么是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为尺寸公差。 基孔制配合: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称为基孔制配合。 基轴制配合:基本偏差为一定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称为基轴制配合。 实际尺寸: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称为实际尺寸。 位置公差分为哪三类:定向公差,定位公差,跳动公差(分为圆跳动和全跳动)。 最大实体尺寸:实际要素在最大实际状态下的极限尺寸。对于外表面为最大极限尺寸,对于内表面为最小实际尺寸。 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最大实体实效状态下的体外作用尺寸,对于内表面为最大实际尺寸减去 形位公差值;对于外表面为最大实体尺寸加形位公差值。 作用尺寸:(1)孔的作用尺寸:即在配合面全面上,与实际孔内接的最大理想轴的尺寸。(2)轴的作用尺寸:即在配合面全面上,与实际轴外接的最小理想孔的尺寸。 体外作用尺寸: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内表面体外相接的最大理想面或与实际外表面体相接的最小理想面的直径或宽度。对关联要素,该理想面的轴线或中心平面必须与基准保持图样给定的几何关系。 取样长度:指评定表面粗糙度时所规定的一段基准线长度。 评定长度:由于加工表面有着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性,为了充分合理的反映某一表面的粗糙特性,规定在评定是所必须的一段表面长度,它包括一个或几个取样长度,称为评定长度。 封闭环:封闭环是加工或装配过程中最后自然形成的那个尺寸。 公差原则:就是处理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关系的规定;公差原则分为独立原则和相关原则。相关原则又分包容要求,最大实体要求和最小实体要求。独立原则:指图样上给定的每一个尺寸和形状,位置要求均是独立的,应分别满足要求。如果对尺寸和形状,尺寸与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特定要求,则应在图样上予以规定。 表面粗糙度值的大小,对机械零件的使用性能的影响? 1)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耐磨性。表面越粗糙,配合表面间的有效接触面积越小,压强增大,磨损就越大。 2)表面粗糙度影响配合性质的稳定性。对间隙配合来说,表面越粗糙,就越易磨损,使工作过程中间隙逐渐增大;对过盈配合来说,由于装配时将微观凸峰挤平,减少了实际有效过盈,降低了联结强度。 3)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粗糙的零件表面,存在较大的波谷,它们像尖角缺口和裂纹一样,对应力集中很敏感,从而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 4)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抗腐蚀性。粗糙的表面,易使腐蚀性气体或液体通过表面的微观凹谷渗入到金属内层,造成表面锈蚀。 5)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密封性。粗糙的表面之间无法严密地贴合,气体或液体通过接触面间的缝隙渗漏。 此外,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外观、测量精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配合的分类及特点? 间隙配合:具有间隙的配合称之为间隙配合。特点: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过盈配合:具有过盈的配合称之为过盈配合。特点: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称之为过渡配合。特点: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 形位公差的项目的选择? 在形位公差的14个项目中,有单项控制的公差项目,也有综合控制的公差项目。应该充分发挥综合控制的公差项目的职能,这样可减少图样上给出的形位公差项目及相应的行为误差检测项目。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该选用测量简便的项目

互换性公差与测量基础第四版 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习题答案 周兆元李翔英 目录 第一章习题1 (2) 第二章习题2 (3) 第三章习题3 (6) 第四章习题4 (14) 第五章习题5 (20)

第六章习题6 (22) 第七章习题7 (24) 第八章习题8 (28) 第九章习题9 (31) 第十章习题10 (36) 第十一章习题11 (40) 习题 1 1-1 什么叫互换性?它在机械制造中有何重要意义?是否只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答:同一规格的零部件不需要作任何挑选、调整或修配,就能装配到机器上去,并且符合使用性能要求,这种特性就叫互换性。 互换性给产品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维修都带来很大的方便,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互换性不仅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即便是单件小批生产,也常常采用已标准化了的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 1-2 完全互换与不完全互换有何区别?各用于何种场合? 答:完全互换与不完全互换是有区别的,若一批零件或部件在装配时不需分组、挑选、调整和修配,装配后即能满足预定的要求,这些零部件属于完全互换。其中有一项不满足上述条件的,属于不完全互换。 一般地说,使用要求与制造水平、经济效益没有矛盾时,可采用完全互换;反之采用不完全互换。 1-3 公差、检测、标准化与互换性有什么关系?

答:给零、部件规定合理的公差、正确进行检测,是实现互换性的必要条件。而要做到这两点,需要有统一的标准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所以,标准化是实现互换性的前提。 1-4 按标准颁发的级别分,我国标准有哪几种? 答:我国标准分为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四个等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又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两大类。 1-5 下面两列数据属于哪种系列?公比q为多少? (1)电动机转速有:(单位为r/min):375,750,1500,3000……。 解:由表1-1可知属于R40/12派生系列,公比q = 750/375 = 2 (2)摇臂钻床的主参数(最大钻孔直径,单位为mm):25,40,63,80,100,125等。 解:由表1-1可知该系列为混合系列,前三个25,40,63是R5系列,公比q = 40/25 = 1.6;后四个63,80,100,125是R10系列,公比q = 80/63 = 1.25 习题2 2-1 测量及其实质是什么?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哪几个要素? 答:测量是指为确定被测量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其实质是将被测几何量L与复现计量单位E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比值q的过程,即或。 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括以下四个要素:测量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确度。 2-2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机械制造和精密测量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答: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米是光在真空中(1/299 792 458)s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 机械制造中常用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1mm=10-3m。精密测量时,多采用微米(μm)为单位。

互换性试题及答案

福建农林大学考试试卷 ( )卷 200 ——200 学年第 学期 课程名称: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专业 年级 班 学号 姓名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 六 七 总 得 分 得 分 ) 评卷人签字 复核人签字 得分 一.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对的打“×”、错的打“√” 零件的公差应规定得越小越好。 ( ) 2.基本偏差a ~h 与基准孔构成间隙配合,其中h 配合最松。 ( ) 3.基本尺寸不同的零件,只要它们的公差值相同,就可以说明它们的精确要求相同。 ( ) 4.图样标注 mm 的轴,加工得愈靠近基本尺寸就愈精确。 ( ) 5.有相对运动的配合应选用间隙配合,无相对运动的配合均选用过盈配合。 ( ) 6.某孔标注为Ф100006 .0047.0+- E ,今测得该孔各横截面形状正确,实际尺寸处处皆为100.003mm ,轴线直线度误差为Ф0.004mm ,则该孔是合格。 ( T ) 7.采用包容原则后,只要零件的实际尺寸处处在其极限尺寸范围内,则零件的实体也就不会超越给出的理想边界。 ( F ) 8.圆柱度公差带的形状是一个圆柱。 ( F ) 9.高速动力齿轮对传动平稳性和载荷分布均匀性都要求很高。 ( ) 】 10.Ra 、Rz 、Ry 是与微面不平高度特性有关的参数,一般情况下,Ra 和Rz 可以任意选用,在 常用的参数值范围内,国际推荐优先选用Ra 。 ( ) 得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 _____有关 。 ( ) A、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 B、基本尺寸和基本偏差;

C、公差等级和配合性质; D、基本偏差和配合性质 2.最大实体尺寸是_____的统称 。 ( ) A、min D 和min d ; B、max D 和m ax d ; C、min d 和max D ; D、m ax d 和min D 3、齿轮分度圆齿厚偏差主要影响齿轮传动的 。 ( ) 、 A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B 、传动平稳性 C 、承载能力 D 、齿厚侧隙 4、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的形状和 公差带形状相同。 ( ) A 、圆度 B 、圆柱度 C 、同轴度 D 、位置度 5、国标规定优先选用基孔制配合,是 。 ( ) A 、因为孔比轴难加工 B 、为了减少孔和轴的公差带数量 C 、为了减少一定尺寸孔用刀、量具的规格数量 6、当轴的基本偏差为 时,与H 基准孔配合形成间隙配合。 ( ) A 、a ~h B 、j ~n C 、p ~z D 、za ~zc 、 7、平键联结中,键宽与键槽宽的配合应采用 。 ( ) A 、基孔制 B 、基轴制 C 、基孔制或基轴制 D 、基孔制和非基轴制 8、某配合的最大间隙为+25μm ,配合公差为40μm ,则该配合是 。 ( ) A 、间隙配合 B 、过渡配合 C 、过盈配合 D 、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 9.光滑极限量规止规的设计尺寸应为工件的 。 ( ) A、最大极限尺寸; B、最小极限尺寸;C、最大实体尺寸; D、最小实体尺寸 10、在取样长度范围内,被测轮廓线上各点至基准线的距离的算术平均值,记为 。 ( ) A 、Ra B 、Ry C 、Rz D 、Sm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7m 的上偏差为+,下偏差为+,100φ的IT6级公差值为,那么100φ6m 的上偏差

-运筹学 三级项目报告·

运筹学三级项目报告

文档已加密,不能复制,需下载后输入密码方可复制密码123123 不会解密的下面有 点文件弹出,点信息

目录 一、问题一 (1) 1.1建立模型 (1) 1.2求解模型 (1) 1.3得到结论 (1) 二、问题二 (3) 2.1建立模型 (3) 2.2求解模型 (3) 2.3得到结论 (3) 三、问题三 (6) 3.1建立模型 (6) 3.2求解模型 (6) 3.3得到结论 (7) 四、问题四 (9) 4.1建立模型 (9) 4.2求解模型 (9) 4.3得到结论 (10)

一、问题一 仓库租借费用,当租借合同期限越长时,享受的折扣优惠越大,具体数字见下表。 租借仓库的合同每月初都可办理,每份合同具体规定租用面积数和期限。因此该厂可根绝需要在任何一个月初办理租借合同,且每次办理时,可签一份,也可同时签若干份租用面积和租借期限不同的合同,总的目标是使所付的租借费用最小。试根据上述要求,建立一个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 1.1建立模型 设该厂第i月办理租借公司 组满j月租借面积为xy 则该问题建立规划模型为 Minz=2800(x11+x21+x31+x41)+4500(x12+x22+x32)+6000(x13+x23)+7300x14 X11+x12+x13+x14=>15 X12+x13+x14+x21+x22+x23=>10 X13+x14+x22+x23+x31+x32=>20 X14+x23+x32+x41=>12 Xij=>0 1.2 求解模型 f=[2800;4500;6000;7300;2800;4500;6000;2800;4500;2800]; A=[-1 -1 -1 -1 0 0 0 0 0 0;0 -1 -1 -1 -1 -1 -1 0 0 0;0 0 -1 -1 0 -1 -1 -1 -1 0;0 0 0 -1 0 0 -1 0 -1 -1]; b=[-15;-10;-20;-12]; Aeq=[0 0 0 0 0 0 0 0 0 0];` beq=0; vlb=[0;0;0;0;0;0;0;0;0;0];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公差 试题0

可能题目有重复的 一、填空题: 1、孔在图样上的标注为φ80Js8,已知IT8=46μm,其基本偏差为,该孔的最大实体尺寸为79.997mm,最小实体尺寸为80.023mm。 2、公差带的位置由基本偏差来决定。 3、在形状公差中,当被测要素是一空间直线,若给定一个方向时,其公差带是两平面之间的区域。若给定任意方向时,其公差带是圆柱面内区域 4、圆度的公差带形状是圆环,圆柱度的公差带形状是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5、在实际使用中,量块按级使用时,量块的尺寸为标称尺寸,忽略其__________误差;按等使用时,量块的尺寸为实际尺寸,仅忽略了检定时的__________误差。 6、标准中规定基本尺寸为30 ~ 50mm 时,IT8=39μm,则对于图样标注为Ф40h8时,其最大实体尺寸为40mm,最小实体尺寸为39.961mm,对于图样标注为Ф40H8时,其最大实体尺寸为40mm, 最小实体尺寸为40.039mm。 7、相互结合的内、外螺纹的旋合条件是 8. 若某孔的尺寸标注为mm,则该零件的MMS为,又称为 该零件的极限尺寸;其LMS为,又称为该零件的极限尺寸;而加工允许的尺寸变动范围是,称为该零件的。若加工后测得某孔的实际尺寸为φ30mm,则该零件(是、否)合格。 9 φ35F7/h7表示基本尺寸为35mm的基轴(基准)制的间隙配合。其中F7、h6是公差代号,F、h是基本偏差代号, 7、6表示公差等级数。 10.包容要求的尺寸检验原则是指孔和轴的体外作用尺寸不允许超过其最大实体尺寸,并在任何位置上孔和轴的局部实际尺寸不允许超过其最小实体尺寸。 11.测量的四要素为:;;;。 12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分为三类,即;;。 14.公差等级精度要求的技术保证。 15φ30F7/h6表示基本尺寸为30mm的基轴(基准)制的配 合。其中F7、h6是代号,F、h是代号,7、6表示 数。 16.公差选择的原则是在充分满足使用要求前提下,尽量选择较低的公差等级。

净化空调系统三级技术交底

三级技术交底记录

施工方法 1 风管的制作: 1.1风管剪板、咬口及折方以机械加工为主,手工操作为辅,板材在下料前用中性清洁剂清洗,除去板材表面的油污及积尘。 1.2风管采用咬口连接,矩形风管或配件的四角组合采用联合角咬口,圆形风管组合采用立咬口。形式如下图: 1.3风管的密封,应以板材连接的密封为主,密封胶采用硅胶,密封面宜设在风管的正压侧。 1.4风管法兰的螺栓孔距不得大于150mm. 风管法兰的铆钉间距,不应大于100 mm。 1.5矩形风管边长小于或等于900mm时,底面板不应小于有拼接缝,大于900mm时,不应有横向拼接缝。 1.6矩形风管边长大于630mm、保温风管边长大于800mm且管段长度大于1250mm或低压风管单边面积大于1.2m2、中高压风管大于1.0 m2,,均应采取加固措施。 1.7风管的加固采用角钢的加固形式,排列整齐,均匀对称,其高度比风管的法兰宽度小一号。角钢与风管的铆接应牢固、间距应均匀,不应大于220 mm;两相交处应连接成一体。 1.8风管与配件的咬口缝应紧密、宽度应一致;折角应平直,圆弧应均匀;两端面平行。风管无明显扭曲与翘角;表面应平整,凹凸不大于10mm。 1.9风管外径或外边长的允许偏差:当小于等于300mm时,为2mm;当大于300mm时,为3mm。管口平面度的允许偏差为2mm,矩形风管两条对角线长度之差不应大于3mm。 1.10金属法兰连接风管的制作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风管法兰的焊缝应熔合良好、饱满、无假焊和孔洞;法兰平面度的允许偏差为2mm,同一批量的加工的相同规格法兰的排列应一致,并具有互换性。 ②风管和法兰采用铆接连接,铆接应牢固、不能有脱铆和漏铆现象;翻边应平整、紧贴法兰,其宽度应一致,且不应小于6mm;咬缝与四角不应有开裂有开裂与孔洞。 1.11风管与法兰连接的翻边宽度不小于6mm,翻边均匀平整,紧贴法兰。翻边不得遮住螺孔,四角必须铲平,不能出现豁口,以免漏风。 1.12风管制作完毕后,组织专人对其外观、尺寸等参数进行检查,严防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检查合格后,清理干净,按系统分别编号并妥善保管。 1.13现场应保持清洁,存放时应避免积尘和受潮。风管的咬口缝、折边和铆接处有损坏时,必须用锌黄底漆进行防腐处理。

燕山大学流体力学三级项目

《工程流体力学》三级项目报告流体对曲面壁作用力分布 班级:14级机电3班 指导老师:郑小军 小组成员: 目录

一、项目目的和要求 二、小组成员及分工 三、计算过程 四、软件编程求解 五、总结 六、参考文献 一、项目目的及要求

1、项目目的 学习和掌握流体作用在曲面壁上的力,通过作用力对面积的记分来算出,可以通过软件来得出结果。 2、项目要求 (1)查阅相关文献,查找符号分析方面的软件; (2)掌握流体作用在曲面壁上的力的计算方法; (3)查找英制量纲与国标量纲的转换; (4)计算和分析流体作用在曲面壁上的力,求下图中闸门宽度 1ft(英尺)宽度上的水平分力和垂直分力。 二、小组成员与分工 田克俭、孙永博、李嘉旺:计算过程和Word文档; 张宇航、程传晓、李嘉旺负责PPT和matlab制作。 三、计算过程 (1)英制量纲与国标量纲的转换 1ft=0.3047999995367米 18ft=18×0.3047999995367=5.486米 (2)受力分析推导: 设曲面ab的面积为A,置于液体之中,如上图所示。液面通大气,即液面表压强为零,在曲面ab上任取一微小面积dA(淹深为h),其所受压力 dF=ρghdA

将dF分解为水平分力dF y和垂直分力dF z,然后分别在整个面积A上求积分,得 F=∫dF y=∫A dFcosθ =∫AρghdA y=ρg∫A hdA y 式中∫A hdA y=h c A y为面积A在zox坐标面上的投影面A y对ox轴的面积矩(x轴垂直于纸面),于是水平分力 F y=ρgh c A y=1×103×9.81×2.743×1.673N=45018.47N 其作用线通过A Y投影面的压力中心D 垂直分力 F z=∫A dF z=∫A dFsinθ=∫AρghdAsinθ=ρg∫A hdA z 式中A z为面积A在yox坐标面上的投影面积,∫A dF z为曲面ab上的液柱体积V,称这个体积为压力体,于是有 F z=ρgV 即曲面上所受到的总压力的垂直分力等于压力体的液重,其作用线通过压力体的重心,其中体积V为曲面上半部分及其下半部分由于受力方向不同所抵消之后的等效体积,于是垂直分力有 F z=ρgV=1000*9.81*[0.305*(π*R2/6-√3*R2/4)] =1000*9.81*0.832 =8161.92N 对柱体曲面,所受总压力的水平分力F Y和垂直分力F z,因为一定共面,合成的总作用力 F=√(F y2+F z2)=√(45018.472+8161.922)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试题解析

一、是非题 1.对2 对3错4错5错6错7对8错9错10错11对12错13错14对 1、某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3 mm,那么该圆柱面对基准轴线的径向全跳动公差不小于0.03mm。() 2、圆柱度公差是控制圆柱形零件横截面和轴向截面内形状误差的综合性指标。() 3、过渡配合可能有间隙,也可能有过盈,因此,过渡配合可以算间隙配合,也可以算过盈 配合。() 4、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基轴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轴。() 5、跳动公差带不可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状。() 6、齿轮传动的振动和噪声是由于齿轮传递运动的不准确性引起的。() 7、零件的加工难易程度取决于公差等级的高低,与基本偏差无关。() 8、基本尺寸不同的零件,只要它们的公差值相同,就可以说明它们的精度要求相同。() 9、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10、未注公差尺寸即对该尺寸无公差要求。() 11、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的位置。() 12、对同一要素既有位置公差要求,又有形状公差要求时,形状公差值应大于位置公差值() 13、当包容要求用于单一要素时,被测要素必须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14、可逆要求应用于最大实体要求时,当其形位误差小于给定的形位公差,允许实际尺寸超出最大实体尺寸。() 二、选择题 1.C 2.D 3.B 4.C 5.C 6.D 7.B 8.C 9.D 10.D 11.D 12.B 13.B 14.A 15.C 1、φ30g6与φ30g7两者的区别在于()。 A.基本偏差不同B.下偏差相同,而上偏差不同 C.上偏差相同,而下偏差不同D.公差值相同 2、形位公差带的形状决定于() A.形位公差特征项目B.形位公差标注形式 C.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D.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形位公差特征项目和标注形式3、在图样上标注形位公差要求,当形位公差前面加注Φ时,则被测要素的公差带形状应为()。 A.两同心圆B.圆形或圆柱形 C.两同轴线圆柱面D.圆形、圆柱形或球形 4、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的形状和()公差带的形状相同。 A.同轴度B.圆度C.圆柱度D.位置度 5、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采用独立原则时,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中有一项超差,则该零件()。 A.合格B.尺寸最大C.不合格D.变形最小 6、公差原则是指()。 A.确定公差值大小的原则B.制定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原则 C.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的关系D.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的关系 7、选择滚动轴承与轴颈、外壳孔的配合时,首先应考虑的因素是() A.轴承的径向游隙B.轴承套圈相对于负荷方向的运转状态和所承受负荷的大小C.轴和外壳的材料和机构D.轴承的工作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