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

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
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

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师资队伍三年发展规划

新三年学校的发展是要成为杭州市优质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关键三年,是学校3510发展规划关键三年,学校中的“人”是关键因素,即师资队伍是核心,要实现从特色学校向市区名校的跨越,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势在必行,因此,学校新三年将要逐步培育出一批在各学科中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成为学校专业引领的支撑力量。

一、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

我校现有教职工总数118人,专任教师114人。

学历结构: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114,占教师总数的100%;

职称结构: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有22人,占教师总数的19.3%;具有中学一级(小学高级)职称的有43人,占教师总数的37.7%;具有中学二级(小学一级)职称的有40人,占教师总数的35.1%。

年龄结构:35周岁以下的教师有57人,占教师总数的50%;36—49周岁的教师有26人,占教师总数的45.6%;50周岁以上的教师有5人,占教师总数的4.4%。

市级以上骨干教师19人,占教师总数16.7%;区级以上骨干教师29人,占教师总数25.4%。

学校各项制度日趋健全,内部管理运作良好。教师年龄结构基本合理,队伍相对年轻,教师安于工作,乐于奉献,工作和学习的自觉性较好,参与教研的积极性较强。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社会影响均有显著提高。

如何让一批成长形式喜人、初露锋芒的教师在今后三年内尽快成长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进而带动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是本规划所想努力解决的主要课题。

二、学校发展优势

1.学校处于留下地区中心地区,衔接城区和小和山高校中心。近几年来,留下

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教育的发展。

2. 学校经过学校两轮改造,学校校舍、设施、设备一流,已达学校现代化办学条件,学校正按照3510计划有序发展。

3.学校行政班子年富力强,精诚团结,身先士卒,与时俱进,有开拓精神。

4. 教师群体素质优良,爱岗敬业,善于学习,有奉献精神。

5. 近年来,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和质量方面提升较快,特别是升学率逐年提高,受到了当地群众和政府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社会美誉度不断提高。

三、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学校发展的突出位置,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拓宽教师队伍建设思路,不断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不断优化教师教育的模式,有效构筑起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切实形成教师全员参与的学习型组织,为我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7年,充分发挥我校的发展优势,努力把学校建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队伍精良,质量领先,特色鲜明,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现代化农村学校。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题,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强化教科研的引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着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以及新课程的教学能力,全面实现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重点培养和形成中青年骨干教师群体,逐步形成骨干教师成长机制;健全我校教师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建设起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富有生机和创新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具体目标

1.师德师风目标。形成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走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之路,使全校100%的教师都能接受到师德教育;形成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走师德建设正面导向、榜样激励之路,不断提高全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成为厚德博学型教师。

2.队伍亮化目标。培养一支“自主、合作、务实、创新”的中层领导队伍;塑造一支“敬业、博学、创新、奉献”的教师群体队伍;确立“角色意识、超前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的教育理念;三年内,着重对小学部教师队伍进行提升发展,力求在名师和骨干教师比例提升5个百分点,继续实施校级名师工程,培养市级教坛新秀带头人2-3名,区市学科带头人3-5名,中学中高级教师2-4人。

3.制度建设目标。继续修订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完善充满活力的教师用人机制、考评机制,细化制度量化指标,使考评制度体现优质优评,完善以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和教育信息化为载体的教师校本培训体系。

五、主要原则

(一)坚持教师为本。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始终把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作为我校教师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二)坚持师德为首。始终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不断加强和改进我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三)坚持依法立制。坚定贯彻落实《教师法》及教师管理、教师继续教育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建立完善相应的校本制度,逐步将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六、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建设,我校的师德建设工作要坚持正面导向、榜样激励,多渠道、多层次的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在我校教师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使抽象的价值观和师德规范条文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考核、奖惩机制,把师德表现作为职务评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每学期对教师的师德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价,每年推出1-2名师德先进典型;把师德表现纳入教师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并作为教师评先评优与职务晋升等方面的依据,同时,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监督网络,对严重违反者,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师爱培养为内容,强化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育人观,培育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1.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西湖区教育局规范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从教行为的有关规定》等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有关的教育法规,增强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制定和完善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规范标准,规范教师的师德,杜绝有损师德的行为。

3.开展师德教育系列活动,以党员为立示范群体,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理念。

4.通过各种交流、活动使老师们保持平和的职业心态,持守高尚的职业道德,坚定崇高的职业理想。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践行“爱的教育”。

5.组织开展文明年级组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党团活动、教师社团活动,丰富教职员工的校园生活,增强交流,增进友情,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

(二)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健全自培机制

教师专业化发展既是教师的需要,也是学校的长远发展的需要。教师的成功离不开学校的学习氛围和文化气息,更离不开学校有计划的梯队培养。目前学校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化,特别是小学部年轻教师队伍庞大,因此提升年轻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师资队伍重点。对于骨干教师的培养,重在监督管理,充分发挥骨干

教师的传统优势,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树立全校教工“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意识。

1.着力青年教师队伍培养,打造充满活力年轻教师队伍。

(1)采用岗前培训、师徒结对、压担子、铺路子、给法子等措施,激励青年教师集中精力,规范“五认真”教学,潜心钻研学科教学,力求使青年教师5年成型,奠定教学发展基础,成为教学新秀;要求新上岗教师“五年过三关”。即第1年过“胜任关”,胜任自己所任年级学科和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第2

年过“提高关”,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第3--5年过“脱颖关”,要从众多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5--9年成熟,成为教学骨干;10--12年成才,成为市、区级名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以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2)加快青年教师选拔和培养。充分重视优秀青年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做好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建设实施方案的改进和落实;发挥一线资深中老年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建设以及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等工作中的作用。

(3)每年将组织一次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起航杯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

(4)开设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沙龙、邀请校领导和教学骨干对青年教师进行系列讲座:从教育理念、师德建设、课堂教学环节把握、现代教学技术和学科整合等系统介绍,配以骨干教师结对等,使他们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岗位,并为他们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学校领导加强对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检查、督促和考核。对青年教师要敢于压担子、委重任,让他们冲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风口浪尖上。既要提高他们的信心又要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

2.优化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合理化名师梯队建设

(1)以“五星教师”为抓手,培养个性化骨干教师。开展“五星教师”评比即:(启航之星、耕耘之星、科研之星、课改之星、高校之星)通过做好老中青传帮带工作,与名校结对,与高校联手,与名师挂钩,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根据“注重能力、讲求实效、更新观念、发展自我、形成特色”的原则安排培养计划。

(2)群体教师针对性培养。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制度保证教师能够积极落实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中的目标和任务。学

校将建设网上监控平台,加强教师自我监控;学校通过期初、期中、期末的考核,加强对教师落实规划的指导与帮助。

(3)支持教师参加与学科专业相关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班学习;鼓励部分已经获得非学科专业类本科文凭的中青年教师继续进修。

(4)学校聘请市语、数、英、理、化等学科教研员、专家与学校优秀中青年教师结对,为其成长提供直接指导,并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同时所带教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与校内其他中青年教师再结对,逐步形成“专家——优秀骨干教师——有潜能的教师”分层带教培训模式,为各类教师发展创造条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5)学校建立各级骨干教师管理档案,进行宏观管理,定期考核,培养对象经过考核合格者发给证书,为高一级骨干教师评选储备人选,考核不合格者,学校取消其资格。学校定期组织对培养对象的评价活动,对培养对象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总结表彰先进,提出进一步发展目标,同时针对薄弱环节,对培养对象提出要求,明确目标。进一步落实对骨干教师的“培训—考核—聘用—评选—奖励”五个环节的管理,特别要加大对骨干教师的考核力度,重在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教育教学实践和科研能力,更好地发挥在学科教学上的示范作用、骨干作用和指导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科带头人。

3.强化名师队伍培养,促进优质教师队伍建设

对具有中高级职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学校重点做好名师、学科带头人培养。五年内确定5名区级以上名教师、15名区级以上各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通过大力度培养骨干教师,培养一批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从而实现教师队伍结构的整体优化,对学校、区域性教育教学起到较强的示范、指导作用。

(1)实行导师制,学校将聘请教学专家定期培养、指导各级骨干教师,与培养对象结成交流对子,开展拜师学习活动,为其成长提供直接指导,并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

(2)学校在对他们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和进修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并提供必要的条件,为其成长提供舞台,并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来抓,使之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

(3)建立培养教师管理档案制度。督促培养对象每学期就师德师风、教学

实绩、教1、导师指导引领。导师为每个培养人选进行专业发展诊断,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指导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撰写学术论文和著作等。

(4)理论深造、考察学习。根据不同学科,组织名师培养人选到知名高校学习进修深造,赴省内外考察学习交流,提升理论素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此外,每个名师培养人选在培养周期内每年要阅读一本10万字以上的教育理论书籍,并有1万字以上有一定质量的读书笔记或读书随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

(5)课题研究。围绕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组织名师培养人选开展深入的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育科研和创新能力。每个名师培养人选都要主持或参加1个以上区级及以上的教育科研课题,积极进行教育研究和教改探索,并取得成效、成果。

(6)跟岗研修。根据培养要求,联系安排名师培养人选到省内外优质学校和知名教育专家身边跟岗学习研修,学习名师的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7)实践提高。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方式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每个名师培养人选要在培养周期内指导和培养2

名以上新教师或青年教师并取得成效,在传、帮、带实践中,逐步树立起名师形象,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培养周期内参加1次以上市级以上专题研讨和送教下乡下校活动,开设3次以上县级以上专题讲座、教学示范课或观摩课,切实掌握阐述教育教学见解和指导教研、教学的能力,发挥学科引领示范作用。

4.优化班主任队伍建设,树立班主任队伍一面旗帜意识。发挥优秀班主任作用,不断提升班主任的育人水平和技巧。组织学校、老师和家长沟通技巧和艺术的讨论会。

(1)建立有效学习制度。学校对班主任的学习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过去传统做法上,而要及时给班主任注入带有浓郁时代气息的要求,强化其使命感和责任感。学习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学习与专题讲座相结合。根据需要,确定专题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学习活动。二是学习和经验交流相结合。既可以

开展学习优秀班主任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介绍班主任的先进经验;也可以通过论坛、沙龙等形式,让班主任自由平等地进行交流和对话,在共同学习中实现共同发展。三是校内与校外学习相结合。学校联系相关学校,组织班主任外出学习、观摩,鼓励他们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提高工作成效。四是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召开每周班主任例会,研究分析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学校联系相关工作有成就者进学校为每位教师讲讲其成功的经验,同时通过具体的实践来指导每位老师的工作,使每位老师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有一个质的飞跃。

(2)实行班主任研修制度。”班主任工作不仅要有饱满的工作热情,还要有一定的工作方法和艺术,不仅在所教学科有较高的水平,还必须具备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发展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学校将建立建立完善必要的班主任研修制度,积极探索不同层面、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

(3)建立和完善《班主任工作绩效评价考核办法》,对班主任工作绩效进行科学、公正合理评价,并把评价结果作为奖惩、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在班主任工作绩效评价的目标要求、内容形式、方式和方法上有所突破,从而克服班主任工作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有效激发班主任工作的活力,强化班主任岗位责任意识,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

5.强化三长队伍建设,成为有所担当的骨干教师。学校“三长”是学校管理的具体操作部门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管理精细化的要求,必然要加强“三长”队伍建设和管理,这对于促进班级均衡优质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规格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将完善学校“三长”任用管理制度,形成科学规范、有利于学校优秀管理人才的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造就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学校“三长”队伍。

(三)依托校本研修,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建立完善的校本培训制度。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课例研究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校本教研培训,使教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业务研讨与教改实践相结合,个人自学与集体研修相结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优化知识结构,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2.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教研组是学校教科研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教

研组在教科研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争创优秀教研组,倾力打造特色教研组。备课组是各年级学科教学的研讨中心和学科质量保障的重要载体。建立备课组教学研讨活动常规化机制,形成同伴互助、共同提高的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通过校本培训和区域联动,与兄弟学校对口交流,小学部选拔部分培养教师外出定点定师学习观摩,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聘请相关专家来校作讲座,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4.依托区内名师带教,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和科研水平。学校多方聘请专家指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现有唐跃华特级教师工作室、严国元首席工作室和胡潇首席教师工作室3处,学校将继续发挥各“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使学校教师的精神境界和业务水平得以提升。另外,学校将根据教师的主动发展意愿,帮助更多的一线教师结识区内名师,帮助教师参与到“区学科带头人工作室”中学习;学校也将聘请区优秀教研员来我校指导,使教研组全体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技艺,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5.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培训,提供条件让教师学习各种现代教学技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资源,不断加强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支撑作用,着力研究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进一步推进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转变,45周岁以下教师均能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6.选送校级骨干参加市高研班培训。选送骨干班主任参加市级培训班。选送青年干部参加业务培训。大力支持并积极向上为教师争取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观摩学习、评优、竞赛等机会。把提供机遇与平台作为学校给教师最大的福利。各级各类的获奖要在同类学校中领先。

7.以社团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师1+X技能水平,通过社团建设培养教师专业指导能力,培育一专多能的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教师团队。

(四)扎实科研,推进科研强校

加大教师科研意识培养,注重科研过程化管理。以各级课题立项、和谐杯论文评比、杨梅山论坛为抓手,提升教师科研水平科研意识、科研水平。通过网络科研平台,为教师搭建科研学习交流平台

1.加强科研培训。聘请专家来校作有质量的专题报告。继续有质量地开展好金鹰论坛、读书会等培训活动,创新培训载体,提高培训实效,提高教师的学习力、思想力和研究实践能力。

2.规范科研管理。做好校级申报立项,落实科研档案袋管理,重点做好区级及以上立项课题研究过程的监测和指导,组织安排重点课题负责人以不同形式进行中期交流展示汇报,重视发挥团队的力量,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3.做好科研成果的总结推广。组织做好学校“和谐杯”论文评比,各级各类论文成果的选送。论文、成果获奖率争取逐年提高,争取位于区级前列。

4.推进“校园网教育科研”模块的完善与运用,加快校本教育科研资源库建设,创办校级科研杂志,宣传学校教育科研动态,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借鉴的科研范本,为教师提升教科研水平提供指导与服务。

5.组织开展“杨梅山论坛”,使论坛成为学校校本科研的常规特色工作。让老师在自由式论坛中学习、领悟教育教学真谛,通过思维碰撞提升教师各项技能水平,着重提升教师思考力、语言表达能力、辩证思维能力。

(五)深化改革完善人事管理的运行机制

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我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创新,以人为本,以实行全员聘任合同制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核心,加快用人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真正把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落到实处。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实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选拔机制,形成“奖励向实干者倾斜,荣誉向奉献者靠拢”的共识,营造“收入看贡献、岗位靠竞争、提拔凭绩效”的工作氛围。人事制度的改革创新,一方面要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另一方面要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完善组织架构,认真制定和落实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建立领导评价小组,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研训处负责人、教管处负责人、

德管处负责人为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做好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划、实施、管理、考评等工作,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基地。

(二)部门保障:各部门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分别制定实施计划,明确目标责任制,落实措施,在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实行监督和评价。

(三)人事保障: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和教职工的考核机制,发挥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各项目标的完成。

(四)家长保障:定期召开家长会,汇报学校的各项工作,接受家长的监督。

(五)经费保障:学校在软、硬件加大投入的力度,为教师专业培养做好物质保障。合理使用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资金,做到规范程序、科学论证、严格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进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何促进教师队伍的稳定 摘要:学校要发展,离不开一支业务能力强,德艺双謦的教师队伍。面临教师流动频繁,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受到严重制约的状况,本文从教师工作的实际状态着手,探究教师队伍不稳定的因素以及改善策略。 关键词:教师队伍稳定教学质量提高 教师流动频繁,尤其是战斗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队伍流动频繁,是当下比较普遍的问题。在我们学校,几年下来,教师队伍几乎要整整换一拨,一个班级一门课程甚至要换四五个教师,三四个班主任。没有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整体素质就难以提高,也很难谈教育教学的持续稳定发展,从而会导致学校的社会形象必然难以提高。因此稳定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一、教师不稳定的显性表现: 教师流动去向有以下几种:1、考研、考编制。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从一进校上班就开始注意和同学朋友联系,搜集各地招聘信息和考研资料,利用紧的课余时间复习功课,一有机会就不动声色地参加地方公务员或教师编制招考; 2、到其它学校或单位。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综合素质较低,教育教学工作难度大,决定了中职学校教师必须付出比普通学校教师高出多倍的精力和时间、许多教师不能适应学校不能适应学校的

节奏和管理要求辞职离去;另外,由于学生教育的难度和时间上的冲突,许多女教师因不能照顾到家庭和小孩学习生活而辞职。 3、流向其它部门。教育一线的教师担负着教学工作,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同时还要担负值周、招生和来自其它部门的即时工作安排,在精力上、时间上都是很大的挑战,个人的价值也得不到休现。所以,很多教师不愿留在教学一线,而流向其它岗位。 二、教师不稳定的原因分析: 1、归属感缺失。目前,大部份企业办学校和民办学校都实行聘用制,实质上它是一种雇用关系。尽管有许多教师工作能力很强也非常努力,但在经济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所以,工作中许多教师在心理上只定位于打工者,对教育教学和其它工作不能以主人翁责任和意识对待,同时常常做好了第二手、三手的准备;其次由于没有编制的约束,也没有人事关系的限制,教师来去自由,没有牵挂,即便签订了合同,如果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或有其它去处,还是说走就走。 2、福利待遇相对较低。在上世纪90年代,民办学校的待 遇相对地方学校要高出很多,但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大幅投入,地方教师的待遇在逐年提高,且工作稳定。相对而言企办或民办学校就没有这方面的优势,教师工资增长幅度小,且随意性大,又加之物价上涨过快,所以总体收入低。从近年教师流向来看,大多是考上地方学校编制或公务员,这些地方都有着名目繁多的津贴、加班费等等。在这个对“白毛女为何不嫁

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娄山关镇中心学校 教师队伍建设三年(2015—20仃)规划 ――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学校跨越发展 一、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现我校共有在编教职工111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0名,40周岁以下教师人,占全体教师总数的%从学历结构上看,大学本科学历共人,占全体教师的%,大学专科学历人,占全体教师的%,中师及以下学历人,占全体教师的% ;从职称结构上看,高级教师2 人,一级教师99人,二级教师9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9人,县级骨干教师7人。有省级名师工作室一间。学校共成立3个教研组。 从目前的师资结构来看,我校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年龄结构是很不错的,有能力推动我校健康发展,但是“教到老,学到老”,教师唯有 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要建立起一支理念领先、业务精湛、拼搏向上的教师队伍,我校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教育发展的的要求不相适应;教师队伍专业知识、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发展提出的研究型教师队伍的需求;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紧迫的任务,对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更好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十八大三中全会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贵州省教育厅关于教育继续教育工作会之精神,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教育的发展,依据我校教师队伍现状,深化教育改革和课题研究、强化名师工作室在学校教育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引领示范作用,辐射周边学校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为桐梓县教师队伍整体提高做出贡献,为娄山关镇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模范带头作用,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为全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力平台。

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1、年龄结构:我校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50岁以上的有5人,约占总数的2%,30-49岁有30人,约占总数的93%;30岁以下的有5人,占总数的5% 。 2、学历结构: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有438人, 3、人才结构: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区级优质课30人,县优秀班主任5人,县优秀教师6人。 4、职称结构: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中级职称28人,占总数的47%,初级职称16人,占总数的53% 。 5、教师工作状况:我校广大教师能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广大教师无私奉献,竞争奋进的精神,给社会、家长、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现状分析 经过对上述资料的统计和分析,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处于中游状态,教师队伍的结构较为合理,人才发展空间较宽。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作为一所小学,校园文化必须形成,学校精神风貌必须升华,虽然教师工作热情较高,态度也很端正,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有待提高。 1、教师专业化水平不平均,专业引领能力弱,没有形成专业发展梯队,

校本研修效益低。是学校管理的难题,也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 2、各学科缺少专家型教师,专业水平比较低下,影响同伴互助,当然也就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 3、学校缺少对教师自我规划的引领和指导,学校培训的形式不能有效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教师学习途径单一,缺乏自我研修能力。 4、师德建设有待大力提高和加强,知识传授成分较大,师德影响教育不够深入。整个教师群体自我成长要求不断降低,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精神成长更需要引领、构建。 三、发展目标 1、逐步深入对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办学思路、办学特色的进一步阐释,明确学校工作思路,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2、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供契合教师需求的培训课程,为教师专业发展补养,提高教师工作的胜任力。通过教师分级培养,在五年培养5名市级教坛新秀,10名县级名师。 3、重建教师评价体系,建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成长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全面可持续地评价教师和教师团队的教育教学工作。 4、借助市区的名师资源,带动学校学科的教学研究质量,着力推动薄弱学科的发展,实现学科发展的均衡。 5、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生命质量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对学生学习

教师队伍稳定的措施

教师队伍稳定的措施 https://www.360docs.net/doc/b512668341.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教师队伍稳定的措施 我校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中心,以人为本,以师为先,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努力打造一支安教、乐教、善教的教师队伍。 一、创设优越条件,稳定教师队伍 学校十分关心教师成长,积极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使教师能够安心工作,学校在人性化管理的同时认真抓好各项硬件建设,为教师配备各种必要的办公设备、实验仪器、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等。 二、加大师训力度,抓好名师建设 学校一直坚定不移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加大名师培养力度,精心打造名师队伍。 首先,学校鼓励和支持在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学习,提高学历及教育教学水平。外出参加各种培训的教师人次增多。 其次,学校十分注意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近年来学校在工作上信任青年教师,大胆重用青年教师,给他们压担子,挑大梁。政治上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大力培养、发展青年教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业务上要求他们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加强进修。第三,设立导师制。对于新教师,学校制订培养目标和计划,实行导师制,由骨干教师带领、指导新教师,并定期对新教师进行考核。 在学校的关心和培养下,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脱颖而出

三、规范教研制度,倡导教、研结合 学校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倡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总结经验,反思教学,以教促研,以研带教。学校以教研组为龙头,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实施国家级课题活动,以备课组为单位,激发教师对理论学习的热情,借此推动小课题研究的深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三年来,全校教师在市级、县级等各级教学比赛中获奖达多人次,在国家、省市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多篇。 四、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教师行为 学校重视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制度健全。积极开展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纪律教育。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认真做到“二遵守”、“三热爱”、“六不准”,即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热爱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不准体罚学生,不准参与赌博,不准以教谋私,不准斥责家长,不准言谈粗俗,不准搞违规家教。以此不断规范教师行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通过以上措施,我校教师队伍稳定,教师参与教育教研积极性高,教师政治修养和业务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近年来,全校教师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称赞。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师资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是加快我院发展,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动力之源。为进一步调动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队伍和政治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打造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促进学院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和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政策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学院将贯彻创特色、创品牌的战略思想,遵循“壮大队伍、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强化实践、注重师德、提升水平”的原则,通过培养、引进、外聘高层次人才等途径,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科、专业团队建设为核心,为学院重点和特色专业、特色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学院的教育教学及大学生思想政治、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增添新鲜血液,为学院的逐步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以及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有效机制,真正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为实现我院成为特色鲜明,质量过硬的省内一流职院的发展目标创造条件。 二、建设目标 2011-2015年,通过5年的努力,争取实现以下目标: 为重点和特色专业、特色学科配齐学科团队。 专任教师(含校外兼课、兼职教师)总人数500人左右,师生比控制在1:20以内。 辅导员队伍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以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队伍为培养目标,总体上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配置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力求到2015年,培养出省内知名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通过专、兼、聘等多钟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工作队伍。 通过专、兼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熟悉政策、经验丰富、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工作队伍。 40岁以下青年教师硕士化,2015年专任教师硕士比例达到50%,专业教师中具有或攻读博士学位的达到7人。 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到90%。 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及其他正高职称人员超过20人,具有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人员超过120人,教师职称结构合理。 市级专业技术人才、省级青年骨干教师、省级及以上国内访问学者及以上专家、学者达到15人。 三、实施方案

新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分析及建设探究

新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分析及建设探究 新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分析及建设探究 ——以辽宁师范大学为例 张丽杰 (辽宁师范大学人事处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新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学校学科建设的持续发展和专业结构的合理布局,本文试图通过对辽宁师范大学新专业师资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师资结构的分析,找出我校新专业师资队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步伐随之加快,特别是近几年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新专业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辽宁师范大学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充分挖掘自身的办学潜力,提高办学效益,积极地增设了一批新专业,通过引进或培训等多种手段,不断充实新专业师资队伍,有力促进了新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为学校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保证科研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文以辽宁师范大学为例对新专业的师资队伍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和改善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有益地探索。 一、新专业及其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一)新专业设置及师资概况 辽宁师范大学自2002年至今,先后开设新专业15门,分别依托各学院的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遍布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各大学科。在学校51个本科专业中,新增专业数量占全部专业数量的29.41%。现有新专业师资总数157人,其中,2003~2008年新引进教师88人,占新专业

师资总数56.1%。新专业师资队伍的不断充实,保证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较好实现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新专业师资队伍状况及问题分析 1.新专业师资队伍现状 学校高度重视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年龄结构,目前已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新专业师资队伍。在学历方面,以提高学历层次、提升整体素质为重点,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职称方面,积极扶持新专业师资队伍的发展,保证新专业教师的高级职称比例,不断优化职称结构。为使新专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学校在不断优外新专业师资结构的同时,特别加强了新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做法是:依托学校现有博士、硕士学位点、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的教师;积极地引进校外高层次人才,充实新专业师资队伍;吸收大量学历层次高的毕业生,补充为新专业师资队伍的骨干教师。积极有效的做法,使学校在新专业的建设中取得了较大进展,新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数量逐渐充实、实力逐步雄厚,有利地保障了新专业的发展建设。学校现有新专业师资15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83人,占新专业师资的52.9%,研究生学历教师82人,占新专业师资的52.2%。 2.新专业师资队伍问题分析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以及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学校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也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师资队伍结构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15个新专业中,有四个专业没有正高级职称教师;个别专业高级职称比例低于50%;音乐表演和艺术设计专业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分别占本专业教师的84%和87.5%,学历层次低,结构不合理。 第二,缺少学科带头人,学术梯队整体建设有待于加强。建立一支结构优化、科学合理的学术梯队是师资建设的前提,梯队建设不完整、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教师队伍现状分析与反思

饶阳县实验小学教师队伍分析与反思 2015-2016学年一、年龄、学历、职称情况。 我校共有教师116人,其中30岁以下教师7人,40岁以下教师29人,50岁以下教师70人,50岁以上教师10人。从学历上看,我校教师本科61人,是一支文化素质高的教师队伍。从职称上划分,中教高级2人,小教高级47人,我校拥有一支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 二、教师队伍存在的优势。 1、我校教师队伍是一支高素质、业务过硬的团队。 从学历上看,我校教师学历均达到标准,是一支文化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另外,我校93%教师从教10年以上,有一定的业务经验和业务积累,所以我校教师又是一支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 2、骨干教师以点带面,促进课改顺利实施。 市、县级骨干教师业务过硬,课改理念理解较深入。无论在作业、上课、备课中都能给其他教师带个好头。学校以这些教师为先头兵通过各种活动,如备课与作业评比、公开课与研讨课、经验交流等形式带动全体教师融入课改中。 3、校领导一线出身,狠抓业务不放松。 学校领导对教育教学有较多的经验及认识,能正确地带领教师们投入课改教学中。并且学校把推门听课、深入课堂作为教学管理工作重点之一,每次听课后,都能与教师探讨交流,及时把握每位教师的情况。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够,教学方法不灵活,把学生教的过死,对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题目学生难于解答。 2、部分教师的导学案与课堂教学结合不好,起不到指导教学的作用,课堂教学效率低。 四、反思及措施 1、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群体素质。 学校要经常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督促教师加强学习,转变教学理念;抓好校本培训和教科研活动,通过培训、研讨、交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2、落实教学常规,向过程要质量。 今后的工作继续强化教师的教学常规和学生学习常规的管理。深入课堂,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找准他们在教学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引导教师把教研培训的内容置入教学情境中,与教师共同研究教材的处理和导学案设计,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课例分析,切实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教师的教学尽快步入课改轨道。 3、加大推门听课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前我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较高,但是,教学质量却高低不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作效率的问题、课堂效率的问题。我们要求教师要在“四清”上做文章,即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努力使学生堂堂过关、单元过关、章节过关。通过以课堂教学反思与调整为重点,注重个案分析的备课管理,提高教师教案设计质量;

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和方法

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和方法

新时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和方法 当今国际社会的竞争已成为综合国力的竞争,人的素质的竞争。要提高综合国力和全民族的素质,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义务教育法明确指出:“建设一支有足够数量的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施行义务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这就是说,我国已经以法的形式充分肯定了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邓小平同志又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无产阶级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的确,无论是改革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千改万改,提高教师素质才是改革的关键。目前,在教师队伍中,一些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还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教法陈旧,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适应力差,创新意识淡薄,掌握信息能力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能力较差。针对目前教师队伍素质存在的现状,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已势在必行。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我认为主要从以下方面去做。 一、以法律以依据,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保证 《教育法》、《教师法》的实施,使教师队伍建设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国家陆续颁布的系列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条例、办法,如《教师资格考试办法》、《教师职务条例》及其实施意见、《教师考核工作意见》、《教师聘任办法》、《中小学教师进修规定》等,对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教师编制管理,完善教师职务评聘制度,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制度,逐步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制定标准,严格

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和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深地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作为提高教育素养的另一方面,加强教师的语言修养,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三.教师应更新观念,树立新的学生观和知识观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平庸的教师,无视教育的伟大和自身的使命,只会照本宣科,不思进取,不信学生有创新潜能,不会发现学生创新的火花,只会用冷眼,教鞭摧残创造幼芽;新型教师有较强的创造意识,用创造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潜能,以人为本,培养学生主体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教师应树立新的学生观,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特征,使传统形态的“说教”变为学习者思维形态的感悟,教师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完备性。教师应不求人人语数优秀,必求每生各科合格,做到让每生有所长,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特长。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处理好“减负”与全面负责的关系。帮助学生立志、乐学、慎思、立志是学习的动力;乐学可以使学生持之心恒,坚持不懈,慎思能使学生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处理好师生、教学的辨证关系。做

师资队伍建设五年规划

师资队伍建设五年规划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富官庄镇中心幼儿园何家庄子幼儿园 师资队伍建设五年规划 一、师资队伍现状: 富官庄镇中心幼儿园何家庄子幼儿园是2013年修建的一所新幼儿园,如何加强本园的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园面临的头等任务,我们将围绕城市化进程中幼儿园如何因地制宜开展教师园本培训进行实践研究。 富官庄镇中心幼儿园何家庄子幼儿园现有教职工22人,园长1人,教师12人,保育员6名,保健员1名,后勤1人,保安2人。教师队伍总体上一方面表现出了结构较合理、学历层次在提高,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了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在不断提高。但新教师教学经验尚不足、老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还需进一步,所以教师总体培训任务还是比较重、难度比较大。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上级及各有关部门关于师训工作的精神,以加强师德修养为核心,以课改需求为方向,以提高保育和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开展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不断进取的教师队伍。 三、工作目标: 以促进教师成长为目标,以针对性、实效性为原则,探索出效果好、效益高的城市化进程中幼儿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加大改革力度,深化幼儿园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一套适合本园实际的人事改革制度;优化创新保教工作机制,提高每位教师对新课程的执行力;以“六个一”为抓手,立足于教育教学的本职工作,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反思、园本培训来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四、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一个基本点”,正确处理“二个结合”,抓好“三支队伍”,贯彻“四个动作”。坚持“五个立足”;落实“六个一”。 “一个基本点”:立足本职、本岗、本园。 “二个结合”:教科研与保教工作相结合;教科研与师资队伍培训相结合。 “三支队伍”:骨干教师、中层领导、中青年教师。

目前中学历史教师队伍现状之分析_王越群

目前中学历史教师队伍现状之分析 王越群 (陕西教育学院人文环境系 陕西 西安 710061) [摘 要] 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为了准确了解目前中学历史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本文结合西安地区部分历史教师调查,分析了目前历史教师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高历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等问题,为中学历史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中学 历史教师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5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5564(2003)02-0045-03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到西安市6个区的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以及厂矿子校的103名中学历史教师,采取的是问卷、谈话、咨询、侧面了解等方式。基本情况如下: 1.年龄与文化程度 30岁以下:30人,占29.1%;30-40岁:占40.9;41-50岁:30人,占29.1%;50岁以上:1人,占0.9%。 从以上统计数字来看,这是一支老中青结合、层次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40岁以上的教师占30%,是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事业心和责任心较强,在以老带新、培养和影响青年教师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数量上占多数的中青年教师,都是从正规大专院校毕业分配来的大学生,是中学历史教师队伍的后继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有着丰富的历史知识,知识结构比较系统合理,而且富有理想,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勇于开拓进取创新。教师队伍年龄层次结构的合理性,为实施新课程改革后的历史教学及素质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 大学本科学历的80人,占77.7%;大专文化的有14人,占13.6%;中专毕业的有4人,占5.7%。 从调查统计看,96%的教师具有现阶段要求的大专以上学历,基本符合国家基础教育发展对中学历史教师学历的要求。同时,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中学教师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学历不达标的教师经过进修或培训将要达到要求,否则就在被淘汰的可能。可以看出,西安地区中学历史教师学历水平远远高于本省其它地区。 2.职称与职务 中学特级教师4人,占4%;中教高级的有45人,占43.5%;中教一级的有50人,占48.5%;中教二级以下的有4人,占4%。 从职称情况看,高中各级职称的分布与年龄结构的分布基本相对应,具有梯级结构,中级职称约占50%,是教学的中坚力量,高级职称占40%,是教学中骨干力量。 从调查情况,有35人担任学校的年级组长、班主任、教导主任、政教主任等职务,参与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占历史教师总人数的34%。说明历史教师在学校的组织和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和方法,只要校方能够合理的使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就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3.师生比例和其他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初中的师生比例平均为1∶400,每位历史教师要带8个班;高中的比例平均为1∶300,每位历史教师要带6个班。当然在个别的重点中学,由于教学质量高,生源有保障,但教师短缺,历史教师的工作量很大,有不少教师要跨年级带课,最多的高中要带10个班,初中要带12个班。但也有不少学校历史教师的工作量不饱满,班少教师多,有的教师就只带1-2个班的课。这说明在目前教育行业竞争激烈的状况下,有些学校由于本身的优势能够持续发展下去,而有些学校由于教学质量不 45 2003年6月第18卷 第2期 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 Educational Colleg e Jun.2003 V ol.18 No.2 【收稿日期】2003-03-05 【作者简介】王越群(1959.9- ),男,陕西大荔人,陕西教育学院人文环境系副教授。基金项目:陕西教育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1K J006)

以师德师风为核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以师德师风为核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青海省民和县回族中学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是教育发展的关键,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职工队伍素质中至关重要的方面。为此,我校以师德为核心,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的因素。“兴教之道在于师”,教师乃教育之本,学校管理的主体——教育教学管理,集中体现在教师身上。实践证明,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各项管理措施的制定,都是围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呼唤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只有使教师达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高境界,学校管理才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管理者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要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学者型教师队伍,首先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主要着眼于以下八个方面:一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高尚的师德和对学生高度负责精神;二是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广博的学识,对所教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相关领域有较为熟悉的了解,能胜任某一个学段所有年级,至少一个学科的循环教学任务,并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创新,勇于反思、改进和提高,在师生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三是胜任班主任工作,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平等相处,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四是有组织辅导课外活动的能力;五是具有教育科研能力,能撰写较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论文;六是要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七是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八是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要求。这八个方面的能力和要求,都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明确地提出来,让教师自己明确发展方向,同时,评价教师也有了依据。 其次,要加大教师进修的管理力度。要针对教师工作和成才的特点,抓好教师的自修,把教师的自修纳入教学常规管理之中,并与教学工作以及教育科研活动紧密结合,实现教学、教育科研和教师自修的“三位一体”,构建自修、实践、反思、提高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促进教师文化业务素质的迅速提高。要求教师做到案头有理论书籍,有业务书刊,有学习笔记,有体会和总结。学校制定出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督促和鼓励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和合格后的继续教育。实行学校及教研组例会制度,组织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借鉴先进的教学理论、方法和模式,不断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措施,多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聘请专家学者到校讲课指导,开阔教师的眼界,使其教育思想及观念不断得到更新。 总之,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研究,使教师文凭与水平相符,学历与能力相称,并且做到常学常新,常教常新,常研常新,使“新手”尽快成为“老手”,让“老手”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尽快提高。 第三、抓好考试评估。改变以往单一的以教学质量评价教师工作的做法,采取综合评价手段,全面地评价教师工作。一是对教师实行基本素质评价,从思想

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规划

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规划 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规划;一、队伍建设目标:;建立一支有现代学校管理理念和能力、德才兼备的干部;二、师资建设的思路:;秉承传统,立足现状,力行愿景;三、队伍建设主要措施:;1、努力提升教师的品位,这是学校兴衰的生命线;①要提升教育理念,提高人文修养;②要提升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探索实验经常搞,论文;③要提升对外交往的品位;④共同培育和推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名 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规划 一、队伍建设目标: 建立一支有现代学校管理理念和能力、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一支精于教育、长于教学、乐于奉献凝聚力强的教师队伍。力争在五年时间内使有能力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学骨干,教师队伍中有60%左右的教师具有某方面的教育教学特长,培养出一定比例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发挥骨干教师以及“三名一带“的作用。努力实现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好辐射作用。 二、师资建设的思路: 秉承传统,立足现状,力行愿景。在秉承求真务实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制订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在学校内部形成一套完善的队伍建设“造血机制”。发扬实中“求实”精神,与人相处求真实,教育科研求务实,教学过程求实效,使这种“求实”的精神成为教师不断进步专业提升的内在动力。 三、队伍建设主要措施: 1、努力提升教师的品位,这是学校兴衰的生命线。 ①要提升教育理念,提高人文修养。中青年教师要努力把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平时生活的语言与思维,转化为日常工作的常规习惯。 ②要提升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探索实验经常搞,论文总结经常写,研讨交流定期办。

③要提升对外交往的品位。积极而适度地参与对外交流,展示个人风采,得体与人交往。 ④共同培育和推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名师”,依据“名师”为“名校”。 ⑤提升教师“一专多能”的本领,提升外语水平,电脑水平与 信息素养,掌握开设三类课程的基本技能。 2、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队伍素质的首要任务。 要提高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气质风度的品位,提高思想境界,讲究修养、教养、涵养。 (一)日常教育。 (1)严格执行教师仪表规定。 (2)教育教学常规考核,责任到人,捆绑到组。 (3)营造师生共振双赢氛围,共建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4)每学期坚持征集“献爱心”、“爱差生”、“促转化”的个案。 (5)学习先进理念,不断更新观念,培育学校精神。 (6)向身边人、同龄人学习――推出校内先进榜样。 (二)集中学习。 (1)群众自我教育的群言堂――大会交流发言、总结体会与心得。 (2)典型个案的全校性分析与研究――充分利用反面教材,认真反思总结。 (3)处事待人的思想方法指导――提高教师品位、心理自我调节、化解矛盾的能力。 3、形成“立体式”培训体系,促进持续发展。

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本

Screen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learn from them and form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编号:FS-DY-23219 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根据我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工作计划》的要求,为全面把握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找准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寻求解决教师队伍发展的突破口,努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由支部副书记兼工会主席任组长,工会委员参与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内容 1.对学校现有师资状况如何? 2.怎样提高教师的素养、能力和水平? 3.怎样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 二、调研时间: 10月21日-25日 三、调研形式: 1.发放征求意见表

2.召开座谈会 3、走访 4、设立意见箱 四、调研对象: 全体教职工、学生家长、学生、社会干部群众 五、现状分析: 1.师资结构不合理。从编制结构来看,我校现有教职工73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专任教师58人,后勤人员9人,民办人员2人,超编25人。从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23人,占教职工总数的31%;31-50岁19人,占教职工总数的26%;50岁以上3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43%,教师呈现老龄化趋势,55周岁以上教师占35%,3-5年将有一大批教师退休。从职称结构来看,高级职称3人,占教职工总数的4%;中级职称45人,占教职工总数的62%;初级职称25人,占教职工总数的34%,基本合理。从学历结构来看,本科15人,大专33人,中师及高中25人,学历达标率100%。 2.教师配备不科学。我校现有教学班16个,学生686人。语文教师15人,代课1人;数学教师14人,兼课2人;

三环逸夫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分析报告

三环逸夫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1、年龄结构:我校现有专任教师44人,其中40岁以上的有1人,约占总数的2%,30-40岁有人,约占总数的93%;30岁以下的有3人,占总数的5%。 2、学历结构: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有36人,约占总数的62%。 3、人才结构: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区教坛新秀人,区级优质课人,区优秀班主任人。 4、职称结构:我校现有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人,占总数的47%,初级职称人,占总数的53%。 5、教师工作状况:我校广大教师能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广大教师无私奉献,竞争奋进的精神,给家长、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现状分析 经过对上述资料的统计和分析,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处于中上游状态,教师队伍的结构较为合理,人才发展空间较宽。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作为一所小学,校园文化必须形成,学校精神风貌必须升华,虽然教师工作热情较高,态度也很端正,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1、教师专业化水平不平均,专业引领能力弱,没有形成专业发展梯队,校本研修效率低。这是学校管理的难题,也是对教师专业发

展的挑战。 2、各学科缺少专家型教师,专业水平比较低下,影响团队之间互助,当然也就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 3、学校缺少对教师自我规划的引领和指导,学校培训的形式不能有效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教师学习途径单一,缺乏自我研修能力。 4、整个教师群体自我成长要求不高,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精神成长更需要引领、构建。 三、发展目标 1、逐步深入对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办学思路、办学特色的进一步阐释,明确学校工作思路,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2、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供契合教师需求的培训课程,为教师专业发展补养,提高教师工作的胜任力。通过教师分级培养,在五年内培养5名市级教坛新秀,10名县级名师。 3、重建教师评价体系,建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成长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全面可持续地评价教师和教师团队的教育教学工作。 4、借助市区的名师资源,带动学校学科的教学研究质量,着力推动薄弱学科的发展,实现学科发展的均衡。 5、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生命质量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为着眼点,提升教师和学生教学和学习的幸福感和效能感。 四、实施举措

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一、现状分析: 我校现有教职员工109人,专任教师106人,实际任课教师88人(其中,初中部教师54名,高中教师34名,专室管理人员5人,会计2名,除校长,会计外,其它行政领导均任课)。 现将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第一、从学历结构上看,本科学历76人,大专学历29人,现在十几位教师正在进行本科学历培训。 第二、从职称结构上看,高级职称12人,占5.4%,中级职称38人,占40.9%,初级职称55人。 第三、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的32人;32—40岁的56人,共计88人,40岁以上的教师20人。分析可看到,中青年教师占的比例较大,老年教师少。 第四、从教龄结构上看,教龄5年以下的13人,6—15年的63人,16—25年的16人,26——35年的14人,多数教师都有十几年以上的教龄。 优势、劣势: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看,我校一线教师的主要优势如下: 第一、学历达标已符合上级要求、教学功底扎实。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业务素质。 第二、队伍老、中、轻结合。特别是中轻年教师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工作热情高,个性鲜明,有一定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 第三,代沟小,与学生容易交流。他们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抓学校管理工作和做学生思想工作优势明显。这种优势决定了中青年教师是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生力军。 劣势一:学校教师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能力问题——部分青年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新理念严重匮乏,部分老教师长期受传统观念影响,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强。 二是结构问题——富有经验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缺乏实践经验,部分学科尚无市级以上骨干教师,缺乏学科、专业带头人。 三是职称问题——高级职称教师相对数量少,在以老带新,专业共同提高过程中,给老教师工作和心理带来了很大负担,影响了老教师从教的积极性。 劣势二:影响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师教研能力相对薄弱。“模仿型”、“教学型”教师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少,教师科研能力无法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和素质教育的需求。 二是优质教师的缺乏正逐渐成为制约学校发展。因此,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营造良好氛围,建立保障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迅速提升迫在眉睫。 三是教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目前,虽然在逐步实行教师考核制度、奖惩制度,但由于制度本身的滞后、死板及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了诸如“干好干坏一个样”、“论资排辈”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打造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

打造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 古语有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在学年下期一直到暑假期间,教育圈弥漫着此起彼伏的人事流动讯息。尤其是在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从名优学校流动到薄弱学校,从这个学校调离到哪个学校。谁又被提拔了,谁又辞职走人了,校长找谁谁谈话了,谁被谈下来了,谁谈不下来做不通工作…… 在这个人事变化的多事之秋,校长如何推动教师流动,稳定校内军心,树立教师自信?分享三句话,保管校长在期末和暑假期间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得心应手: 第一句话:不要辜负组织的信任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这句话反映了中国读书人的内在修养。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一般情况下是能够理解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的。所以,一旦思考好某一个行政或教师要调动,先要打消顾虑,自信以对。 当然,调动的理由要十分充分,让对方感觉到上级思考的周全,调动非自己不可,别人难以替代。 如果被调动的教师不愿意去另一所学校的话,校长要意味深长地劝导:有多少人想得到上级的信任都得不到,你多幸运啊,千万不要辜负组织和领导对你的信任啊,孰重孰轻你自己掂量吧! 一句“不要辜负组织的信任”让不愿意给领导和教育局添麻烦的好同志即使在挣扎一番后也会选择服从安排。 二、第二句话:学校人员要进行优化

学校人员流动走了既要做好被流动教师的思想工作,还要做好内部教师队伍稳定的工作。避免出现影响学校发展的舆论,诸如“学校优秀教师都走得差不多了”、“学校培养一个能干人这么不容易就随便放走了”等类似的言论。 兵法有云:“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高明的管理者善于迂回处事,善于将不利信息转化为有利信息。校长在内部如何交流人员流动(流失)这件事?注意三点: 一是早有预料。校长要在内部行政会上传达这样的情况,对于某位干部或老师的调离早有预料。学校教师在区内的流动是一种正常流动,校长心态要很积极,当校长对学校有信心,大家才会有信心。校长千万不要流露出自己损失大将的惋惜或者刚接到消息的手足无措,这些都是管理中的大忌。 二是早想优化。在内部交流时,校长最好能够体现出自己控局的能力。对一些教师早就想优化了,也就是说在这所学校里我们的队伍建设是越来越好,对一些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能力没长进的教师,学校将主动优化出去。制造内部紧张感,目的是推动教师更好成长,让大家集中精力干好学校工作。(当然这些话最好不要传到被流动的干部和教师耳朵里) 三是早做安排。校长在行政会上要及时传达出自己已经做出了妥善的安排。一般情况下,学校有副校长、主任等行政调离,在教育局公开调离信息发布后的第一时间就要召开内部工作会,传达相关工作的安排和调整,让学校工作正常运行。当然,一线教师

教师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教师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六百户中学 一、现状分析: 六百户中学共有教职工34人,专任教师33人。 第一、从学历结构上看,本科学历人27人,专科学历6人。 第二、从职称结构上看,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27人。 第三、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的11人,30岁—40岁11人;40岁以上11人。 优势、劣势: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看,我校一线教师的主要优势如下: 第一、学历高、教学功底扎实。一线教师100%具有 专科以上学历,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也达到100%。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业务素质。 第二、中年教师,接受新事物快。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工作热情高,个性鲜明,有一定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 第三,代沟小,与学生容易交流。他们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抓学校管理工作和做学生思想工作优势明显。这种优势决定了青年教师是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生力军。 劣势一:学校教师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能力问题——青年教师多,面对新课程改革新理念严重匮乏,部分来源于非课改实验区的教师长期受传统观念影响,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强。 二是结构问题——富有经验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缺乏实践经验,部分学科尚无市级以上骨干教师,缺乏学科、专业带头人。 三是职称问题——高级、中级职称教师相对数量少,初级职称教师比例达48.3%,在以老带新,专业共同提高过程中,给老教师工作和心理带来了很大负担,影响了老教师从教的积极性。 四是渠道问题——教师队伍补充渠道单一,人事制度改革滞后,学校用人机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改革的要求,师资交流存在困难。 劣势二:影响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师教研能力相对薄弱。“模仿型”、“教学型”教师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少,教师科研能力无法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和素质教育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