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普基础设施管理运行机制中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科普基础设施管理运行机制中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科普基础设施管理运行机制中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科普基础设施管理运行机制中存在问题分析

吴金希彭锐

[摘要]从我国科普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体制、宏观管理机制、场馆内部管控体系、场馆本身的服务管理理念等方面系统剖析了我国科普基础设施运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科普基础设施运行机制问题

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blems and shortages in the operation systems in Chines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nfrastructure,such as the social funding systems,the macro management system on the national level,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in the infrastructure units,and the service standards of the infrastructure,etc.

Keywords:science popularization;infrastructure;operating mechanism;problems

一、引言

科普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科学普及的基础,是提高国家科普能力的前提,是公民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最直观的工具和最方便的渠道。更重要的是,以科技博物馆、科技中心等为代表的科普基础设施也是一个国家文明发达的重要标志。科普设施代表的是科学精神,传播的是现代文明,弘扬的是先进文化;一个民族对待科普基础设施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这个民族文明的进程、公民素质的高低以及这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因此,创建和完善适应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需要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创建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需要。

理论上讲,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凡是能够为公众提供科学技术传播、教育与普及功能的相关设施都可以称之为科普基础设施。目前,我国科普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以下5种典型形式:其一,科技类博物馆,包括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天文馆等综合性科普场馆;其二,专业科普场馆和科普教育基地,主要是由企业和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的,专业性比较强;其三,基层科普设施,主要指在城乡社区内设置的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栏、科普活动室、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其四,科普大篷车,主要指以“流动科技馆”形式为城乡社区、学校,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提供科普服务的车辆及车载资源;其五,数字科技馆,主要是指通过数字媒体,特别是互联网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科普服务的数字信息系统。

“机制”本身有结构、机理、流程、制度、方式方法等含义。就科普基础设施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而言,它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命题:既包括宏观的公共管理政策,又包括各种场馆内部的管理体系完善问题;既涉及国家的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又涉及政府有关的财税政策;既要从国家、科协、科普场馆角度分析问题,又要从公众理解科学的习惯和文化的角度看问题。

为简单起见,本研究主要在“政府—社会力量—科普基础设施—受益公众”这样的框架之内考虑管理和运营机制问题,探讨政府、社会团体力量与科普基础设施的关系、科普基础

设施内部管理、科普基础设施与公众的关系等问题。

研究发现,无论是国家对科普基础设施的公共管理体系,还是科普场馆自身的微观体系,其管理运行机制都存在一些阻碍科普基础设施健康发展、不利于科普场馆发挥作用的问题。尽管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技馆等各类科普设施特点不尽一样,存在的问题也千差万别,但是,概括起来,它们仍然存在很多共性。这些问题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5个方面。

二、公益性科普设施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不能满足公众科普需求

当前,我国科普基础设施整体上存在数量少、规模小、设施落后、展品陈旧、发展迟缓等问题,无论是科技馆,还是科普大篷车、基层科普设施,乃至数字科技馆等,都不能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

仅以科技馆为例。科技馆是科普基础设施的“旗舰”,也是我国过去和未来重点发展的科普基础设施。迄今为止,我国的科技馆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数量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截止2004年底,我国大陆地区共有以科技馆命名的场馆约250座,从科技馆的数量与人口总数的比例看,我国大陆地区仅相当于美国的1/12、英国的1/9、日本的1/24和台湾地区的1/20。另外,从吸引观众情况看,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差距也很大,如表1所示。另据中国科协2003年组织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我国科普设施投入不足,不能满足需求。该调查发现,公众在过去一年里没有参观过科技场馆的首要原因均是“当地没有”,如表2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技术馆课题组,《全国科学技术馆调查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4。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技术馆课题组,《全国科学技术馆调查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4;

上述数据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我国科普场馆太少,与发达国家或地区差距较大,直接影响了公民接受科普教育的机会。

三、科普基础设施经费投入渠道单一,缺乏制度保障

经费投入渠道单一,没有制度保证,这是长期困扰我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的主要问题。

首先,经费投入渠道单一。在我国,科普基础设施的投入主要靠政府财政,其他渠道占比很少,这一点与发达国家区别很大。以2004年的统计数据为例[1],2004年全社会科普经费投入24.2亿元。其中,各级政府财政拨款15.5亿元,占总投入的64.2%;自筹资金6.2亿元,占25.8%;社会捐赠0.5亿元,占1.9%;其它投入2.0亿元,占8.2%。可见,非政府社会资源对科普场馆的投入比例过低。

其次,公共财政投入没有制度约束和保障。长期以来,我国对科普基础设施财政投入不够,科普经费增幅与经济发展速度、科技教育经费增长速度相比很不协调。由于没有法律约束和制度规定,各级政府对科普基础设施投入随意性较大且可持续性较差,很多地方政府对科普存在不正确的认识,认为“经济是今天的事情,科技是明天的事情,科普教育是后天的事情。”

除场馆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外,科普设施的日常运营经费也捉襟见肘,没有保障。很多科普场馆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表面工程、轻内容建设的倾向,这与日常运营经费投入不足有很大关系。中国科技馆对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调查也显示[2],这些场馆普遍存在经费拮据的问题。以“科普大篷车”为例[3],日常经费短缺是困扰科普大篷车发展的重要因素。调研发现,科普大篷车下发以后,车辆的日常维护费用往往没有保障。科普大篷车属于“移动的科普场馆”,长途颠簸和多次拆装导致车载展品损坏故障率较高,由于缺乏维护费用,目前有两成以上的展品失去正常的展览功能。

四、激励制度不完善,不能吸引社会资源投入科普事业

科普活动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社会事业。纵观发达国家的科普设施投入情况,除了政府公共财政持续不断的投入以外,社会资源投入也是重要的补充。社会资源投入科普事业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社会各界的直接捐助;其二,作为经营性科普产业的社会资源投入。在我国,这两方面的投入机制总体上都不很健全。

(一)鼓励社会力量捐助科普场馆的政策法规尚不健全

在鼓励社会各界力量捐助科普场馆方面,我国尽管已出台了《公益事业捐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及一些相关的企业减免税费的政策,但可操作性不强,执行落实效果不好,尤其是对鼓励个人捐助的财税优惠措施等基本没有规定。据调查,中国科技馆每年从国内企业和个人得到的捐助总和不如从IBM、Intel等国外企业得到的捐助多,这的确令人深思。从长远看,积极捐赠风气的形成需要社会文化的改善。但是,当前为了鼓励企业和个人对社会公益事业捐助的积极性,仍需在法律和操作层面予以更广泛的激励与拓展。

(二)缺少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办经营性科普产业的激励政策

在发达国家,科普活动可以分为公益性科普事业和经营性科普产业。如果说公益性科普事业主要靠政府和社会的无偿投入,那么,经营性科普产业完全可以吸引社会资源投入。通过市场机制,社会资源在投资科普产业获得一定限度经济回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从而增加了整个社会的科普服务,满足公众不同的科普需求。

从国际经验看,科普产业是一个拥有巨大发展空间的朝阳产业。例如,美国《发现》、《探索》、《美国国家地理》等科普传媒产业及其产品在全世界获得了巨大成功;我国电影《宇宙与人》也在市场上获得了较大成功。近几年,很多海洋馆也取得了很大的市场成功,这些都属于经营性的科普产业。

我国目前缺乏系统完整的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科普产业的制度和措施,这使得科普设施及其科普活动的市场化程度极低,成为制约科普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在发达国家,民办博物馆所占的比例较大(美国高达90%以上),他们同样享受公办博物馆的政策待遇,不仅有税收减免,而且政府在建设用地、公用建筑物等方面提供优惠,政府还通过基金甚至是直接拨款为民办博物馆提供经费。在我国,大多数民办非营利性博物馆难以获得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资格,不能享受有关建设用地、使用公用建筑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而且还可能承担不合理的税费,客观上挫伤了社会资源投入科普事业的积极性。

五、对科普基础设施的宏观管理有待加强和完善

科普事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在宏观层面形成稳定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支持,需要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种资源和力量的相互协作和配合。而目前,我国缺乏系统有效的科普设施宏观管理体制。多年来,各类科普设施分别属于不同的政府管理部门,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监管松散、各自为政、服务不力的倾向。这使得很多科普设施缺乏监督和控制,没有压力和动力,即便是有很好的硬件条件,也懒于向社会提供很好的科普服务。

(一)多头管理,存在监管真空

在我国,从综合性的科技馆到基层科普设施往往都隶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包括各地科协、科技厅(局)、建设部、教育部、文化部等,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例如,2004年对基层科普设施的调查发现[4],全国413个县级科技场馆(活动中心)中,隶属科协管理的有160个,仅占38.7%。多部门共管固然有其优势,但也存在管理失控、缺乏监管的问题,有时候“共管”,有时候都不管,往往没有人对科普基础设施的社会效益承担责任。另外,公众和社会团体对科普设施服务质量的监督也往往流于形式。

没有监督就没有发展的压力和动力,这导致很多科普场馆浪费严重、固定资产监管不严,得过且过、没有服务意识,或者恶意挤占科普公共资源、挪用资金和场地非法经营等等。因此,构建政府、非政府组织、普通公众、新闻监督等完善的监管体系至为必要。

(二)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发展不平衡

由于缺乏系统和长远的规划,我国科普设施建设缺乏连续性和可持续性。一阵热潮过来,各地在筹建科普设施时出现比规模、比投资、比政绩工程、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各种场馆之间定位没有差异,缺乏分工和协作,存在贪大求全、“千馆一面”的现象,既浪费了有限的科普资源,又影响了科普设施的形象和宣传效果。当前,各地正在酝酿新一轮的科普设施建设热潮,如果缺乏系统规划和战略研讨,任凭政绩工程抬头、形象工程泛滥,不仅浪费来之不易的科普资金,而且必然对科普事业产生长远的不利影响。

另外,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阶段、自然条件、各地重视程度等方面差异的影响,我国科普基础设施的分布存在不均衡性。总体上看,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成正相关:东部地区好于西部地区,城市好于农村。我国科普场馆数量居前十位的省份中,绝大多数都是东部地区省市[5];北京所拥有的科普场馆数量遥遥领先于其它省份;广东、上海、江苏、浙江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做后盾,其科普场馆建设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科普设施资源则相对较为贫乏。

(三)科普基础设施与其他科普教育资源共享性较差

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小科普”正转向“大科普”。“大科普”突破了传统科普的界限,将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科技新闻、科技培训、科技政策、科学交流整合在一起,突破了单一科普模式,形成政府部门、教育机构、科技社会团体、大众传媒、企业以及民间基金

会等共同支撑的科学传播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科普基础设施与中小学及大学教育资源、研发机构的科研资源等联系不够紧密,导致科普是科普,教育是教育;同时,科技共同体的发明创新也与科普互不相容,资源得不到共享,影响了科普设施效能的发挥。

(四)缺乏行业建设评估标准

行业建设和评估标准是区分优劣、促进竞争、改善服务的准绳。目前,除中国科协已经制定的《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外,其它科普基础设施还缺乏基本的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尤其是基层科普设施标准化建设、科普大篷车的运营规范和标准都还很不健全。因此,各地方、各层次的科普基础设施往往千差万别,而且往往越是基层科普设施越缺乏标准和规范。例如,对于科普场馆的展厅面积与建筑面积之比,我国平均水平为33.5%,长期低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50%以上的标准[6]。另外,数字科技馆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发展比较快,但是也存在缺乏规划、没有标准、建设无序的现象。

未来,不仅要完善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而且要出台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标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信息化服务标准体系等。

(五)社会化分工不够,缺乏紧密的专业化协作

由于重场馆建设、轻战略规划,我国各种科普基础设施往往表现为理念定位不清和功能重叠,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许多场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承担了很多不应该承担的社会职能,导致负担沉重、效率不高。而在各种场馆之间,则存在各自为战、互不协作的现象,导致不能发挥综合性场馆和专业场馆的协作优势,既造成了资源重叠浪费,又影响了科普设施的整体形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科普展品设计开发行业极不发达,不能向公众提供喜闻乐见的科普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普场馆吸引公众和服务公众的能力。我国并不缺乏科普产品设计人才,而他们却零星散落在各个“单位”,受到用人机制的束缚,才能得不到发挥。从国家层面看,各种优秀人才和优势资源得不到充分集成,科普产品设计业不能作为一个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扶持,这实在是影响我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的瓶颈。

六、科普基础设施单位普遍缺乏现代管理理念,科普服务能力亟待提高

长期以来,我国科普基础设施单位大多属于事业单位,吃的是“皇粮”,没有市场压力,没有忧患意识,没有发展动力,没有长远打算,得过且过,唯上级命令是从。历史经验证明,传统事业单位体制的固有弊端制约了科普基础设施活力的发挥。行政色彩过浓问题的普遍存在,导致科普场馆对外缺乏改善管理、提高服务的压力和动力,对内存在用人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规划发展机制等方面的诸多弊端,这大大影响了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一)观念陈旧,缺乏营销意识,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低

我国科普基础设施单位普遍存在着市场意识不够、客户服务意识淡薄的情况:不从服务对象的角度考虑科普设施及其展品的吸引力、说服力、影响力,不重视品牌建设,导致仅有的科普设施难以吸引潜在的目标人群,科普资源大量闲置浪费。如表1所示,我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每年馆均观众量远低于发达国家馆均水平。

另据《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中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可重叠)93.1%来自电视,69.5%来自报纸,31.9%来自广播,27.1%来自杂志,16.2%来自图书,5.9%来自因特网,2.6%来自音像制品。调查显示,92.3%的公众在过去一年内没有参观过任何科技场馆,除了场馆设施少、不能满足群众需要以外,现有科普设施与公众的沟通不够、

没有激起人们参观的兴趣也是其重要原因。

消费者是上帝,服务造就品牌是现代营销学的基本理念。对于科普设施而言,它们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受教育群众,群众满意是科普基础设施存在的唯一理由。而我国科普场馆往往是从自我出发,在建馆之初就缺乏市场意识,不考虑社会需求和观众心理,很少做科学的市场调研,致使博物馆的展览和其它服务脱离观众,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另外,各博物馆普遍缺乏针对未成年人、进城农民工、中老年人等不同层次人群的营销策略。

此外,科普场馆为满足公众休闲娱乐所需要的配套服务设施差,人们来科普场馆参观感觉不到舒适、休闲和方便,这也是难以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

(二)内部管理体制僵化,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目前,我国科普场馆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市场开发人才、公共关系人才、管理人才比较缺乏,这是科普场馆难以发挥应有社会效益的重要原因。多数科普场馆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例如,各种场馆的人才招聘机制、选拔任用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等都不健全,普遍存在吃“大锅饭”、“有事无人做,有人无事做”的现象。

科普场馆主要经营者的能力和素质尤其是影响科普场馆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以科学博物馆馆长为例,这是一种需要具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各种知识体系的复合型人才。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博物馆的馆长是由其董事会(理事会)公开选聘的,这些馆长们既是熟悉博物馆业务的学者、教育家,又是具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家和具有公关能力的社会活动家,必须同时具有科学与人文素养。而目前,我国科普基础设施主要负责人选拔任命机制还是沿袭传统的行政命令制度,按照任职资格严格选拔任命馆长的并不多。很多馆长由于没有很好地接受过博物馆学和管理学的培训,眼界狭窄,对博物馆的社会职能、需求发展和整体运作缺乏基本的了解,他们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影响了整个科普事业的良性发展。

(三)管理缺乏规范性,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

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的基础。我国科普设施,尤其是基层科普设施在人力资源管理、资产与财务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流程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规范化水平都比较低,这种现象越是在基层越严重。

以“科普大篷车”为例[7],尽管中国科协于2005年4月印发了《科普大篷车管理暂行办法》,对该项目的申报、配发、采购、交接、车辆使用管理、资产管理及监督检查等都做出了规定,但是,管理的规范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有的单位甚至不将大篷车列入固定资产,使得相当一部分资产长期置于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之外。科普大篷车专项资金投入使用和管理存在许多不明确的地方,可操作性不强,存在挪用专项使用资金、一些地方人员费用占比过高等现象,还有的地方每辆车年运行维护费用高达40多万元,这些都反映了管理缺乏规范性。

另外,作为新生事物的数字科技馆,也受困于行业标准、规范的缺乏而发展相对滞后[8]。

结语

创建创新型国家,打造先进的社会文化,呼唤科普基础设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理顺体制、优化机制是科普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本文所分析的种种管理和运行机制问题是摆在我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面前的现实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正视、克服和解决。

致谢

特别感谢中国科普研究所居云峰、中国科技馆朱幼文、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韩兆宽

等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楼伟.科普基础设施的概念及分类[M]//科普基础设施规划参阅资料,2007

[2] 中国科协.全国科普工作统计分析报告[M]//科普基础设施规划参阅资料,2007

[3] 中国科技馆课题组.全国科技馆调查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2005

[4] 中国科协专题研究组.科普大篷车专题研究报告[R],2007

[5] 中国科协.基层科普设施摘要[M]//科普基础设施规划参阅资料,2007

[6] 中国科技馆课题组.全国科技馆调查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5

[7] 中国科协专题研究组.数字科技馆专题研究报告[R],2007

[8] 中国科技馆课题组.科技馆建设、运营与管理机制研究报告[R],2005

作者简介

吴金希,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知识管理;Email:Wujx02@https://www.360docs.net/doc/b513310528.html,

彭锐,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知识管理;Email:Pengr@https://www.360docs.net/doc/b513310528.html,

我国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研究样本

我国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研究

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我国经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高速的经济发展与开放的社会环境带来了更多的社会安全问题。特别是我国目前仍处于转型为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频发的公共安全事故会成为极大的社会安全隐患。由此,公共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公共安全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阐述了公共安全管理问题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并从多层面、多角度介绍了公共安全管理的概念、内涵与运行机制,阐释了相关的理论基础,为后文的分析做好铺垫。然后深刻剖析了我国现阶段公共安全管理工作中仍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国内外在公共安全管理方面成功的案例,在与我国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其对我国的启示,为我国今后开展相关工作寻求范例。最后,针对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应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的法律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安全管理的机构设置、加快建立日常管理与应急处理相结合的全面管理方式、构建多元化公共安全管理创新机制、提高公共安全管理的专业技术水平、多途径提高政府和公民对公共安全管理的意识等政策建议,旨在最大程度的减少我国公共安全事故,保证人民生活、生产等的顺利进行,构建更加和谐、幸福的社会。 关键词:公共安全;公共安全管理;国际经验;对策建议

一、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目前,我国仍处于转型为现代化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两大主题,而公共安全问题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在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背景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近年来国内灾害灾难事故、生产安全事故、食品安全事故等各类公共安全事故频发,不仅给民众造成巨大经济与精神损失,也引起了不同程度的社会动荡和不安,导致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尖锐,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近些年平均每一年因公共安全事件造成的非正常死亡 20 万人,伤残 200 万人,而经济损失则达到了 6000 亿人民币。由此反映出的我国在公共安全方面存在的多方面问题也表明了我国正处于一个高风险社会。因此,我国迫切需要政府、公众、媒体等多方面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预防、应急和救治机制,以此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公共安全问题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发展的程度越高,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也就越发凸显出来。“公共安全问题”涉及到社会一切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安定,人民的生活质量,是个人、家庭、社会、民族、国家以致全世界都应积极关注的问题。人类发展初期,主要面临由纯粹自然性破坏因素造成的自然界威胁与饥饿、疾病等方面的安全问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提高,这类问题不断减少。但由于生产力相对落后,人们对各种灾害的认识比较浅显,对其发生前的征兆、发生后的规模和影响都很难把握。文明时期来临,人类步入农业社会后,仍只是拥有着单一的生活方式和简单的生产方式,日常交往与公共活动相对匮乏,公共安全问题也就较少,而且人们对于灾害的社会意识和政治意识比较淡薄。在科学技术相对发展的一个时期,公共领域规模愈发扩大,公共安全问题大范围爆发出来。而且,安全问题涉及到的领域不仅限于衣食住行,而是不断的扩展与延伸,尤其是逐渐渗透到生产领域,包括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矿业安全、建筑安全等多方面。另外,由于很多传统的技术性安全问题与复杂的社会原因交错在一起,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社会问题。

仓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仓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一、仓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仓库管理混乱,现有制度执行不到位 目前现实情况是仓库管理混乱,账实不符,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司资产的不确定以及成 本核算的不准确,由此造成公司利润的不准确. 2、物资采购不够合理,采购计划管理准确性预见性不强 物资采购把关不严,物资采购应有一定前瞻性,且应符合公司具体生产情况,此次盘点发现很 多物资公司生产中较少用到或者已经确定不会再用到,却积压在仓库里,造成很大的资金浪费,大概有以下三种情况:(1)采购完成后发现型号不对等原因用不了,但是又不能退货,造成浪费。(2)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采购物资过多,或公司生产工艺改进,导致物资不可用造成浪费。(3)采购工作计划性不强。一些用量小的物资采购过多,导致库存量很大,短时间内难以用完,占用了公司资金。 3、物资储备不够合理 库存控制是企业物资管理核心之一,目前公司在库存控制方面存在两种现象:一种是有的物资早已淘汰,超储积压,占用大量库存资金,也为盘点、清理、对账等工作带来不便。另一种是因为仓库 管理的混乱,不能准确掌握库存情况,有的材料库存短缺,增加急用料,使物流成本、采购成本上升。 4、缺乏退回物资处理机制 此次盘点发现仓库中有很多施工班组退回物资,且没有检验过性能好坏、能否再次使用,全部 积压在仓库中,既无法入库,又不能处理,为物资再利用以及盘点、清理工作带来困难。 5、估价入账太多 估价入账是货到票未到时,为正确反映材料消耗的一种记账方法;但现在企业单位签订合同协议或新品种物资要归类编号,影响发票单据的及时开具,造成大量估价材料,给仓库保管员和财务部门 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 6、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大多数企业库房已引进库存管理软件,但由于生产单位的材料员和一些保管员学历和业务水 平较低,缺乏专业的库房管理知识和计算机技能,导致计划批料领料还不能正常进行。 二、提高仓库管理水平的对策: 1、全面提高仓库管理水平,严格执行仓库管理制度,并纳入相关人员绩效考核

公司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公司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XXX公司在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报告及建议 报告人: 报告日期:

目录 一、组织结构设置问题------------------------------------------------------- 1 二、部门职能及员工职责、权限问题----------------------------------------- 2 三、招聘与配置问题 --------------------------------------------------------- 3 四、现有人员专业技能与素质状况 ------------------------------------------- 4 五、培训与发展问题 --------------------------------------------------------- 4 六、绩效考核问题 ----------------------------------------------------------- 5 七、薪酬福利问题 ----------------------------------------------------------- 6 八、人力资源规划问题------------------------------------------------------- 7 九、文档、档案管理问题---------------------------------------------------- 8 十、办公设备管理、费用控制问题 ------------------------------------------- 8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及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及 信息化解决之道 近几年,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层出不穷,每次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由于本人长期从事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推广工作,因此有机会与众多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内部不同专业的管理人员有很多接触交流的机会,特通过本文进行总结归纳。 目标达成问题:安全管理工作相关各方存在一致的 管理目标,但具体行动却做不到一致。安全生产管理是 为数不多的政府、企业、员工目标完全一致的工作内容,既然目标一致为什么行动不一致呢?究其原因,还是屁 股决定脑袋,政府图省事、企业图省钱、员工图方便。 其中最关键的是企业图省钱,从经营的角度来讲,控制 成本没有问题,但有头脑的经营者会把握好安全投入与 风险的平衡。至于员工图方便,还是意识不够,需要通 过安全教育以及严肃的奖惩措施引导员工实现“会安全、 能安全、要安全”的安全素质提升与转变。 专业性问题: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需要一定的专 业知识,但知识很难传递到一线。尽管大部分企业都配 臵了包括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工程专业大学生等专业 管理人员,但安全管理工作要求全员参与,一线人员对

安全知识的掌握普遍存在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安全知识 深入掌握有一定难度,另外是由于员工流动性比较大。 面子问题:信息不公开,责任不明确,是安全管理 开展不好的另外一大隐性原因。信息不公开是因为公开 的方式不方便,而且如果公开对安全管理人员会产生无 形的压力。中国特有的面子文化使得难以将不好的问题 公开暴露出来,尽管常常有领导讲安全问题大过天。另外,尽管有的单位实行网格化管理、关进设备重点部位 都有明确的责任人,但总归有一些业务流程、一些作业、一些设备在管理责任上没有明确定义,另外还有一些交 叉管理的问题,比如设备,于是齐抓共管往往成了谁都 不管。 考核导向问题:奖惩制度尽管有,但由于缺少客观 指标,或者简单的以结果为考核导向,忽视了客观指标 以及过程指标的价值,从而导致做得优秀的员工得不到 及时的正向激励,做得不好的员工也没有得到及时纠正 或者说惩戒,结果就是大家就都随意应付了。 上述问题不仅普遍存在,并且普遍认同难以解决,其实大部分问题都可以通过信息化有效解决或者说起码缓解,在方法正确的基础上持续改进只是需要点时间。那么为什么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呢?

分析学校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分析学校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管理制度完善健全.学校注重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订,既与基础教育改革配套衔接,又与内部各方面协调一致,管理制度体系化,为依法治校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相继出台的《抚州一中章程》、《教学科研管理制度》、《年级办公制度》等一系列制度,都是本着 服务学校事业跨越发展的需要制定出来的,目标性、指导性和操作性 都很强. 二、校内管理体制完善.学校在管理体制上首先追求组织健全、 职责明确和依法发挥作用.在内部管理体制上,学校正在依法建立一 个扁平化组织.平面管理系统与年级办公制的垂直管理线形成条块互 补之势,大大节省了教育管理资源,有力地加强了学校管理力度.实施 年级办公制度之后,学校党支部建立到年级,思想工作与教学工作紧 密结合. 三、办学活动依法规范.我校是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首批省重 点中学,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办学活动.注重学生素质的 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校风淳朴教风严谨,师生素质普遍较高, 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四、民主管理机制健全.学校坚持做到民主渠道畅通,内部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出台,能充分征求和听取民主党派和群团组织的意见.坚持加强学校行政自身的监督和师生员工对行政的监督.建立健全并 完善校务公开制度,以便广大师生员工进行监督.建立“监督法治”, 从根本上加强廉政建设,消除腐败行为.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和教 育行风建设. 五、教师权益受到保障.教师队伍是一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重要 组成部分.学校从招聘到使用到继续教育,都从“师本”角度出发,保 障教师权益不受侵害.学校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加强优秀青年教师群 体的建设,帮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学校还不断加强教师在岗培训,鼓 励和支持优秀教师参加各种重要的业务进修.

公司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当今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加强和完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对于理顺内部管理体制,完善内部管理理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企业内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以公司治理为线索,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具体对策。本文针对内部管理的企业层面与生产车间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对 策分析。 关键词:公司内部管理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管理也发生着越来越深入的变化。管理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发挥管理功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组织的绩效,从而实现企业共同目标的过程。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简历健全内控制度,是企业自身的需要,也是企业面对市场风险与挑战的需要。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满足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以严格遵循实施,才能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财政部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经济组织)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规定,结合部门和系统内部的有关内部控制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所谓内部管理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

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从总体上透视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其有效实施无疑会促使企业生产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 1.当前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公司层面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要发展,则其自身实力及综合竞争力必须不断增强。在目前全球经济的发展模式之下,发展企业综合实力的必经之路之一即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这一途径既适用于国有企业,同时也适用于当前正蓬勃发展的广大非公制企业。企业管理所涉及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既涵盖了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管理,同时也囊括了企业的采购、人力、计划等诸多方面。可以说,企业管理在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企业的各类生产、经营活动间发挥着组织、协调、调控的综合作用。优秀的企业管理不但能够帮助企业在现有经营模式上得到平稳、高效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先进思想,从而帮助企业开拓更加广阔的进步空间。然而,由于国内大部分企业普遍起步较晚,管理投入不足,因此在企业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何发现、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是当前国内企业管理领域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1)企业管理规范性不足,管理模式不科学 目前,在我国各企业间并未形成一套程式性的企业管理模式,这一现状在为不同企业提供了自我管理的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使得一些不科学的企业管理理念逐渐形成。这些错误的企管模式的长期存

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班组安全纪律管理过程中人情味过重,总觉得不会有事,行动与制度相差较远。上有 政策、下有对策,往往是领导在与不在两个样,作业长、班组长对违纪员工考核不严,2、一年来安全效果虽然未出现大的不良的结果,但仍然存在较多险肇隐忧。首先,安全 日活动水平不高,走形式、图应付,(规定80分钟,但实际有的40分钟都不到)个别作业区/班组安全意识不以为然;学习也是人在心不在,其次,作业过程中规范程度不高,虽然安全规程反复地学,反复的考,但仍有该用的工具不用、该带的防护欠带、该过的步骤不过,能省就省;再次,仍然有少数人对安全管理有抵触情绪的现象,常常认为不可能会发生在自已身上。最后、安全作业的技能仍不够,对事情处理后果预判的能力不足、处理异常的能人不多、互保监督的意识薄弱。 3、安全工作的管理忽冷忽热、虎头蛇尾,不能平稳有序、善始善终,比如:每次检查时, 现场好一下,但充其量是好一阵,不能自觉做到自觉保持、相互监督,经常性的作业流程、作业行为,责任模糊,好走捷径、得过且过,更为要命的是管理的人、身边的人,往往视而不管、视而不见。 4、对负责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作业长,组长、员工对隐患的查找、整改、跟踪不足,发 现问题,辨识、并提出整改措施及深层次的建议太少,今年一年来由作业长报的零星维修的单子除了酸再生有两张,其余班组全部为零。(有的也只是嘴上讲的多,落实就退而求其次) 安全管理几点建议: 1.各作业区科学划分各岗位的安全职责。不要想当然的把一切跟安全挂钩的事都认为属 于自某个人的工作,规避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安全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安全责任制》中明确规定了各岗位员工安全负责的主要内容,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将安全责任明确、细化。并定期对员工安全责任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2.明确自身职责。对岗位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 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记录在交接班本上。”做好跟踪。 3.各级负责人对安全要重视,通过各种途径方式让主要责任人明白保障安全是他的职 责,出事要为此负责的,再就是逢会必讲安全,逢事必讲安全,有机会就讲安全,加深全体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认识。 4.安全意识不强。这就需要负责人一是要敢于唱黑脸,对待违规员工毫不讲情面,要秉 公办事,一视同仁,就会有唱黑脸不挨骂的好局面;二是用案例影响员工,让他明白

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编版)

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编版)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96

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编版) 摘要:煤炭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因此安全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安全管理的几点具体对策。 关键词: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对策 1、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2008年全国煤矿共发生重特大事故38起,死亡707人,同比起数增加10起、上升35.7%,死亡人数增加134人、上升23.4%。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煤矿重特大事故多发、非法违法生产事故多发、瞒报事故多发。二是思想认识有差距,责任落实有差距,隐患治理有差距。一些地方和企业对重大隐患排查治理重形式、走过场,大量的隐患和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零星事故频发。三是小煤矿总数多产量低事故大死人多。我国小煤矿数量占矿井总数的近80%,2008年,小煤矿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35%,而事故死亡人数高达73%;小煤矿共发生26起特重大事故,占全国煤矿重特大事故总起数的68%。 2、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近年来我国出台不少煤矿安全的法律法规,但是现有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大部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需要在部分需要修订完善。中央有关安全生产的精神又很难贯彻到乡镇,特别是私人小煤矿。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明确安全生产的执法主体和各部门的职责已成为 当务之急。 2.2监管监察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安全生产监管最为直接、任务最重的地(市)及县(市、区)级安全监管力量最为薄弱,有些县(市、区)的安监机构甚至连应付日常的运行都十分困难。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工作范

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1、我队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重视和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有强烈的安全意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安全发展”成为社会共识,通过近年来的宣传和教育,我队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有所提高,但与我队的发展水平和管理要求仍有相当大差距,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安全生产并不能得到普遍和高度的重视。 提高我队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安全知识教育。要在队安委会、安全员例会、二级单位综合例会等会议上就安全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标准规范等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和贯彻。按要求做好各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二是搞好安全文化建设。结合我队文化建设,通过经常性的、宣传、教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引导全队从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我单位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实现法律和单位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 开展系统而针对性安全教育和安全文化建设,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 2、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必要的规范标准急需建立。 从系统性原则看,我队现有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还不够完整、严密,更谈不上标准化和规范化。由于就规章制度、操作规程针对相关人员缺乏有效培训和学习,故在实际管理和生产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标准是对要求的细化和落实,是具体的要求、具体的指标。

有了标准,就可以规范人的行为、设备设施的状态、环境条件及管理的细节。我队目前缺乏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安全相关的标准。 我队安全工作的重点,一是勘察施工安全,二是消防安全,三是用车安全,对这几方面安全管理作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并做到标准化,是下一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 安全生产,建章立制在先,通过全员参与,建立健全符合单位实际的制度、规程和标准,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培训,实践中有效运行,及时反馈运行中的问题并修订,形成良性循环。 3、安全检查不够系统和严密,检查质量不高,检查未能做到标准化。 我队安全检查工作抓得较紧,领导重视,多次带队检查,安全管理人员常态化安全检查。但检查多依靠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检查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就检查情况发出的指令往往不够坚决,整改措施、要求不够具体和量化,整体效果也就不甚理想。 安全检查前应先对检查对象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制成安全检查表,根据检查表逐项核对,查找不足,这样就能将个人的行为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无论是设计安全检查表还是制定标准,一项基础工作就是找出不安全因素,要发动全队职工针对各单位、各专业、各岗位开展查找危险有害因素活动,在此基础上制定安全检查表,同时,查找危险有害因素活动的过程,也是全员安全知识学习、安全意识提高的过程。 安全检查人员安全知识(特别是安全技术)的欠缺,是影响安全检查质量的重要原因。下一步将针对我队所涉及的钻探、建筑施工、临时用电、消防等安全技术加强学习。

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企业行政管理指的是企业行政部门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依靠一定的制度、法律、方法及原则对企业进行智能性管理的统一。企业行政管理具有服务、管理、协调三大功能,作用于企业建设和发展,其意义十分深远。但是现实中,企业行政管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创新对策来进行改善,这即是本文所要阐述的重点内容。 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一)“游击作风”十分普遍 在企业行政管理的操作实践当中,普遍存在着完全凭借主观意愿进行管理的“游击作风”。企业中规章制度尚不完善,明确的分工、逐级授权的工作程序等都存在着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的现象。管理中完全凭借负责人或老板的意愿,缺乏科学的决策、研究及落实程序,这种运气主导下的管理形式,使得部门、机构、各级责任人形同虚设,严重影响着员工的势气和行政管理效率,导致了人、财、物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照搬党政机关行政管理模式 受计划经济思维惯性的影响,我国行政管理操作中,行政管理干部仍存在着一些机关习气、机关作风,这些干部对企业的行政管理特点和企业实际需要不加考虑,而照搬党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模式,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按部就班,繁文缛

节,官样文章,文牍主义,笔墨官司,公文旅行,咬文嚼字,纸上谈兵,不讲实效,颐指气使,这样的管理形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直接导致员工士气不足、行政管理效率不高,不利于企业效益的提升。 (三)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 当前,企业行政管理的重点仍放在文书档案管理、办公室管理、总务后勤管理等具体行政事务当中,这一形式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此外,企业为了同国家政府机关相匹配,亦会在其内部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关,而对这一机关的管理就成为行政管理中的主要内容,企业行政管理活动受到局限,研究范围集中于事务性活动。也正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开展始终围绕着一些具体性的失误,导致了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的欠缺。 (四)工作脱离实际 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脱离实际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对企业业务不熟悉、不了解,在实施管理时,难以结合部门实际,所发布的规定难以推行,受到其他部门的排斥和反感。受到排斥之后,行政管理人员对各业务部门情况的了解就更加欠缺,进而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 二、解决对策 (一)选择规范化的行政管理模式 “游击作风”现象的实质反映的是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的混乱。要改变现状,就应将行政管理的重点放在合理的、行之有效的结构体系和管理制度规章制度设置上,从而使在行政管理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公司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今年是我公司改制的关键一年,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公司在生产设备使用方面存在着重用轻管的情况,致使生产设备在管理、使用、维修等各个环节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关注。 一、设备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设备管理、使用和维修人员素质低下,人才缺乏 随着近几年全厂职工平均年龄的增加,人员大量退休,导致公司对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修人员大量精简。再加上大量使用临时操作工人,操作人员培训工作力度不够,激励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中高级机械技师、工程师和富有经验的操作维修人员的缺乏,是制约设备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 2.维修保养手段落后 维修保养工作是设备管理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公司现有的生产设备大部分老化严重,加之任务量重,使用条件十分恶劣,对设备保养的要求也就相应较高。但保养又受设备现状和生产任务的限制,常常做不到位,致使设备的非正常磨损加剧,设备完好率降低,使用寿命缩短。设备维修工作是一项又苦又累,且技术含较高的行业,维修人员主观上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在维修过程中,因技术人员的缺乏,损坏的配件缺少测量及加工手段,很多情况下只能更换新件,维修人员成了“换件工”,这种“ 以换代修” 的局面已比较普遍,无益于维修人员修理技术的提高和维修成本的控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目前各分厂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生产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生产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生产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目前,电缆生产设备的技术含越来越高,机电一体化在设备中大量使用,对维修人员的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目前从事维修工作的

(整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整治力度的加大,煤矿安全形势趋于好转。另外,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煤炭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煤炭企业的外部形象大为改观。一些重点高校的毕业生将大型煤炭企业当作自己就业的首选就是最有力的佐证。但是,我们也更应该看到,就是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煤矿恶性事故仍然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目前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还亟待完善和加强。通过系列调查研究和分析。事故多发且重、特大事故不断,涉及面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确保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呢? 1·存在的问题 1.1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不统一 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思想认识问题是一个很抽象、哲理性和理论性很强的问题,难于用一个具体明确的指标来衡量,因此,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然而,它又是一个很现实、政策性和指导性很强的问题。因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同,则工作的重心、方式、方法和随之而来的结果也截然不同。调查发现,大凡对安全生产工作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足够重视的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就搞得好,反之就搞得差。近年来,我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形势十分严峻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许多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不统一。主要表现为:一

是对我国安全生产方针认识不足,不能将其落到实处。在没有方针指导下开展安全工作,不知从何下手;口头上喊安全第一,实际上生产第一,未真正将方针落到实处;安全工作仅停留在“安全第一”上,做“亡羊补牢”之事,未认识到“预防为主”的重要性,工作重心不能转移到预防为主的轨道上来。二是对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人员对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不了解,对体制各部分含义和相互间关系更是缺乏足够的认识。三是不能摆正生产与安全、安全与效益的位置。从领导到职工,至今仍有不少人认为搞安全工作只会影响生产进度,影响增收节支,却见不到直接经济效益,因此错误地认为安全工作可有可无。四是生产部门与安管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不统一。一些企业错误地认为安全工作只是安管部门的事,与生产部门无关。生产部门只顾片面追求进度和效益,而常常忽视安全,与安管部门不能形成统一认识,因此出现生产与安全“两张皮”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1.2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责任不明 调查分析发现,许多企业领导者片面追求生产进度,严重轻视安全工作,将“安全第一”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在政策上、措施上和制度上搞得都是生产第一。特别是实行承包制后,一些企业领导人短期行为极为严重,只求自己任期内不出事故,对事故隐患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更不愿进行长远的安全规划和必要的安全投入。不少事故看起来是发生在职工身上,但根子还是因企业领导者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致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当前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当前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如何提高公司安全管理水平,是大家应该共同关心的大事。实践证明,安全生产与效益是不可分的,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而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又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安全不仅涉及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关系到公司的稳定大局、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它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是一个反复抓、抓反复的持续改进的循环过程,只有抓好安全生产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从重事后的分析处理向重事前预防的过程控制转变,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安全管理工作,使公司的安全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形成安全和谐的生产新局面。 近几年来,公司搞了很多活动,从“安全为天”到现在的“反三违、严惩低老坏”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都紧紧围绕“安全第一”这一主线开展,使公司安全生产、稳定运行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但公司的安全管理与市场经济的外部要求还存在差距,传统的管理模式制约着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他们的精力主要放在“如何不违反管理制度”上,进而形成了“无过便是功”的思想。这很不利于树立现代企业的安全管理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如下。

1.安全工作安排多、指导少。公司在月度安全生产分析会上布置的工作不少,但缺少对工作落实情况的跟踪评定,工作随意性大;现在公司这方面的文件也特别很多,基层单位大部分的精力都在应付文件的执行上面,来不及执行的干脆就只当邮递员,将文件转发了事。很少考虑实际的执行效果;在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干部下现场的次数不少,但发现的问题不多。在安全管理工作上,没有很好地解决“谁来负责、负什么责、怎么负责、不负责怎么办”的问题,只是一味地要求管理人员下现场、盯作业,却没有结合岗位职责来确定具体的安全管理责任,致使一些人员感觉不到压力,工作缺乏责任心。 每年各类活动开展得比较多,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年,一个活动接一个活动,次次有组织,回回有安排、有检查、有总结,形式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是分散了大家的精力,没有把基础的安全工作落实好,没有把存在的隐患解决掉。结果是活动年年搞、问题回回提,隐患却经常在。如:习惯性违章问题至今还时有发生。 2.对安全规章制度的学习不够。现有的公司安全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已相对齐全,但真正掌握、理解并合理运用的人员却很少。如:作业许可票的填写是一项标准化、程序化的工作,但每次检查作业许可票时总能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究其根源,是人员认识不足,对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的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0篇)_工作总结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范本(一): 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 回想在过去一年的工作当中,是做了必须的工作但是没有那项工作做的完整理想,工作当中需要自己改善和不断学习的地方还是有很多,下面将工作当中存在的不足: 1、在工作上普遍做的都不够细致,虽然领导经常强调要做好细节,但是往往有些工作做的还是不到位,不够细致,给以后的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及产生很多重复性的工作,严重的影响了工作效率,这个问题小到我自己个人,大到整个公司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今后在工作过程当中,必须要注意做好每一个细节。 2、工作不找方法。我们做的是销售工作,平时我们就应灵活的运用销售技巧,同样在工作当中也就应多去找一些方法。 3、工作不够严谨。回想过去的工作,有好多事情本来是一个人能够解决的,偏偏要经过几个人的手,有些问题本来就应是一次性解决的,偏偏去做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必须要把问题多想一想,多找方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潜力。 4、提高工作效率。我们是做客服工作的,不管是从公司还是个人来说,做事务必讲究效率,要言必行,行必究,在过去的工作当中我们应对一些比较棘手的工作往往拖着不办,结果给后面的工作就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和很多的工作量。所以作为明年的工作我们就应抱着有一个客户咱们就处理一个客户,一个问题咱们就解决一个问题,改变过去的拖拖拉拉的工作习惯。把每一个工作都实实在在的落实到位。 XX年的工作计划 XX年的结束对于我们来说并不代表着工作的结束,而是一个新起点的开始。因为我们的工作在来年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充满着挑战。XX年公司的销售能够说是很不错,基本上完成了公司XX年制定的销售任务,但是在最后的工作当中,因为时间的紧迫以及工程滞后的原因导致一期的交房工作进行的并不是十分的顺利,在此同时对公司的形象、美誉度造成很大的影响,将之前我们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打造的品牌形象破坏,这将对以后3期住宅及商铺的销售带来必须的影响,同时再伴随着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这样的一个状况,客户目前大多抱着持币观望的状态,投资者也变的更为谨慎,再加上普遍风传的降价风潮都给我们XX年的销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我们更就应强硬自身,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增强全局意识,加强服务理念,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服从公司的安排,严格要求自己,按以下几点迎接XX年的工作。 1、调整心态,树立信心。我们就应相信困难就应是暂时的,有冬天那么春天就不会离我们太遥远。 2、提高服务意识及服务潜力,做好客户的维系工作,尽可能的维护公司的品牌形象。 3、坚持,改变自身的适应潜力锻炼提高自己。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能够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日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日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 当下属之间闹矛盾的时候,怎么处理比较恰当? 下属之间存在意见分歧是不可避免的。就像康熙皇帝的祖母孝庄太后对康熙皇帝处理大臣之间的窝里斗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你不能希望他们之间消除矛盾,那是不可能的。你只能将这个局面控制在你可以控制的范围,不让它继续扩大,不至于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不至于影响江山社稷。”与康熙皇帝同样的问题,在我们的周围也存在着这些普遍的现象。那我们怎么样处理比较合适,不至于让局面僵化,不可收拾呢? 作为上级,应该正视这些影响领导行为的主观因素。最忌讳的就是对下属之间矛盾视而不见的态度。我曾见过一个班长,他的三个下属之间的矛盾,其中一个告诉他她们之间的关系。他很不耐烦地说了她一顿:“这么点小事,你也告诉我。你们就不能处理好自己的关系吗?”那位下属听了很不高兴,又不好说什么就离开了。一个月后,她们之间的关系越闹越僵,你拆我的台我拆你的台,终于有一天在工作中,引起了品质不良,造成当天产量全部开捆返工。 事实上,当下属提出矛盾的问题时,通常是他不能处理这种关系了,才会提出来的。那么,如果你不做出正面的处理,通常会引起更加僵化的关系。他可能会破罐子破摔,最终影响到工作。 作为上级,对下属之间的关系应该有一定的了解。经常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上,去体会他们之间的关系。当发现有不是很融洽的气氛出现时,应把握其度。这个度一个看它影响工作的程度,另一个看这种气氛的

长久性。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调解方式。总之要记住以下几点: ⑴不要逃避问题 ⑵不要责怪他们处理不好。因为每个人的性格是有差异的,在这世上就是有一些人让另一些人讨厌。那种关系是很难自我调整的。 ⑶不要在矛盾的一方,讲另一方对其的看法。以免让他更加怀恨在心,反而把他们之间的关系推向僵化。“他又说你……你又说他……”之类的话,一定不能对任何一方说。 ⑷在调解的过程中,尽可能以平静的心态对待。让他们诉说完他们的观点,从中客观分析他们的问题,指出其错误的观点和行为。对已经影响到了工作的极端行为必须提出严厉批评,并说明行为对结果的利害关系。 ⑸对无法调解的,应作出组织上的调整,将其一调离。 ⑹自己带领,和他们共同完成一个合作性很强的课题,加强他们的团队精神。 2.当自己请假时,应如何安排工作? 把手上的工作(项目、进展情况)整理成清单,交给上级,并向上级详细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安排,重要事项更特别提醒,并征询上级的意见。 结合上级的意见是行具体工作安排,并指定负责人,以保证工作进度。留下自己详细的联络方法及电话号码,万一工人有异常,能够及时找到自己。 3.间接上级亲自指挥自己工作怎么办?

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具体落实办法

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具体落实办法 一、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安全培训教育起不到良好的效果。1、职工对安全培训不重视或接受程度不够,个别职工文化基础差,是安全培训起不到实质性的意义。 2、应付培训,参加培训只为了办证,过考核关。不能从根本上掌握安全知识和技术。最终导致培训是强按牛头喝水。 2、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1、井下工作面点多路线长,跟班领导、安检员无法实行全方位的监管。2、工队的安全管理跟不上,没有很好的落实“一岗双责”制度,队长、班长从思想上重生产,轻安全。是安全的疏于管理。认为安全管理就是领导和安检员的事。 3、班组管理跟不上,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单薄,盲目的追求效益。4职工个人安全知识和业务素质较差,对自己本身的职责不明确,对岗位危险因素辨识不明确。5、管理人员和安检员的监管责任不足,不能很好的起到监管作用。 3、安全管理绩效考核跟不上,安全奖罚制度不分明,流于形式,没有形成一种竞争机制。最后成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4、对“三违”的查出力度和处罚力度有待加强,管理层和安检员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老好人思想。

5、从今年发生的事故看,个别职工工作马虎,思想不集中,防范措施不到位是主要原因,有两起是违规操作造成。 6、安全投入不足,导致 7、队伍更换频繁,人员流动性大,给安全培训和安全管理增加难度。 针对以上分析,提出如下管理办法: 1、进一步落实安全培训工作,利用开工培训、岗中培训、特殊工种培训、现场培训、班前会培训等形式,采用人工讲课、事故案例分析、风险辨识、观看录像等形式进行培训,继续努力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安全素质。 2、进一步完善安全处罚条例并严格执行,使安全制度起到应有的作用。 3、强化安检队伍,挑选有责任心、有技术、有经验的人员充实安检队伍,淘汰那些业务素质低、老好人思想严重的安检人员。做好安检队伍建设,发挥团队的力量。 4、进一步完善安全奖惩制度,奖优罚懒,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在全矿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 5、加强现场管理,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选拔优秀的安检员对重点部位进行安全监管。 6、强化采掘运工队班组安全管理,抓基层,带队伍,使班组长、群监员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7、贯彻落实“三大规程”,实行质量标准化管理,按照质

综合管理室安全环保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下步改进措施

综合管理室安全环保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 下步改进措施 第一部分:体系内审及岗位责任落实方面 一、存在问题: 1、组室人员对自身所在岗位的HSE相关岗位职责认知度不强,对办公场所所存在的风险辨识问题认识不够。 2、虽对HSE联系点能够做到定期检查,但督促井区落实整改不到位。旬度、月度检查,只在会议上进行通报,未建立具体的问题反馈及整改情况台账。 3、在劳动保护监查方面,现场监督及管理力度不到位,劳保不齐、违章操作时有发生。 4、“新两法”宣贯教育不到位,学习效果不明显。 二、下步改进措施: 1、在机关组室及井区积极开展各项HSE建设活动,广泛、细致、多样化的加大HSE工作的宣传力度,将每个在岗员工所负责的岗位职责下发到本人,同时加大办公室危害辨识工作,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2、建立旬度、月度检查台账及问题清单,督促井区、站点进行整改,做好复查验收工作。 4、建立劳动保护监查小组,由作业区书记为组长,综合管

理室主任及各井区书记为组员,加大特殊作业现场监督及劳保上岗的管理力度。 5、定期组织召开“新两法”宣贯教育,开展知识竞赛。 工作安排: 第二部分:基础工作及现场标准提升方面: 一、现场标准化存在问题: 现场标准化方面,一是池46、姚二增、池11井区因为投产较早的原因,部分井场扔存在两池一沟建设不标准,未做砖混固化的问题,不能达到安全环保管理要求;二是井场标准化保持不够,井组优秀率低,达标井组占比大,不达标井组整改进度慢。 二、设备设施存在的问题: 设备设施方面,一是部分井场管线、闸门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抽油机、配电箱等设备设施油污多、隐患多;二是设备保养不及

时、不到位,减速箱串轴,螺丝松动,机油乳化现象严重。 三、安全环保存在的问题: 业务承包人员安全环保意识淡薄,部分井场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随意掩埋油土时有发生。 四、岗位责任落实及劳动纪律: 在岗位落实方面,单井员工脱岗情况严重,存在劳保穿戴不整齐,岗位责任落实不到位现象。 五、措施现场存在的问题: 措施现场管理存在漏洞,现场油土垃圾、生活用品随意丢弃,措施队伍人员管理混乱,劳保不齐、违章操作现象时有发生。措施井大法兰螺丝缺失、设备漏气漏水现象时有发生,遗留问题较多。 泥浆坑治理情况: 2015油二区(最新)泥浆坑治理情况.xls 标准化井场建设: 2015年标化井场建设汇总表.xls 下步措施: 1、加快池46井区、姚二增井区、池11井区两池一沟的整改。 2、加强现场设备设施管理,避免跑冒滴漏; 3、加大油泥垃圾的回收、转运工作的监督管理; 4、加强业务承包公司人员管理;

浅析当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析当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企业管理是一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永恒话题。企业就像是社会的一个子体,拥有各种管理机构,拥有自己的文化特性,如何在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实现企业的远景和目标,是企业孜孜以求的答案。本文从企业管理机构、管理者、员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对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浅要分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下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企业管理;机构;文化 但凡一家好的企业基本上都具有这样的特点,一是机构设置精简完善,各部门职能协作关系明确,各履其职,各负其责;各职能部门及其员工开展工作时,分工明确,沟通良好,能够迅速、高效地完成任务;二是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有合理的培养、竞争机制,并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三是有适合企业发展特色的企业文化,并使其落地生根,真正指导员工言行;四是以人为本,企业关爱职工,职工带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回馈企业,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以企业为荣,以企业为家。 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企业,所处什么样的行业,若具备以上特点,这家企业将是十分强大的,员工将是极其幸运的。 1 从企业管理机构谈起 管理机构的设置是企业能否高效健康运转的关键,是企业能否可持续经营发展的前提。企业各个平行职能部门原则上没有大小轻重之分,各职能部门之间各负其职,通力协作,才能创造效率。机构设置不当势必影响各项工作的开展,造成企业方方面面长期运行不畅,就像人体器官,各器官之间相互独立又互相依赖发挥作用,若个别器官工作量过大,那势必产生劳疾。 2 从各管理机构或部门业务的具体开展谈起 企业作为市场经营的个体,具体业务的开展情况很能说明一个企业的生存能力。一个优秀企业的管理机构设置,将是能够承担并较好解决企业包括应急业务在内的所有的业务,各部门职能中将会建立起很好的协作关系以应对所有日常经营管理业务和所有其他不确定性的管理业务,日常业务管理很难发现管理环节的缺陷和管理制度的缺失,一旦发生突发情况将疲于应对,职责划分不明,工作目标不明确,调度不统一的病症将集中体现,直至各扫门前雪,人浮于事,推诿扯皮。不得不设置临时机构,被动的应付解决所有突发问题,甚至影响正常业务的开展。 3 从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谈起 好的企业必有一大批好的管理者,他们业务精湛,责任心强,重视人才,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